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08 13:00:40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第1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熟悉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征,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摘要: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熟悉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熟悉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喜好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练习,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练习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喜好,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喜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喜好。”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喜好,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喜好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熟悉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喜好,“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练习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摘要: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希奇,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奇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练习的两种渠道是摘要: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四周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摘要:(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练习重点,统一要求,严格练习。(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练习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熟悉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练习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练习”,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摘要:即低年级说写提早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练习课,以词句练习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练习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练习,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练习,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观察是人们熟悉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练习摘要:(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第2篇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些阅读专题或者阅读小组,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交流阅读心得,互相推荐书籍。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材料,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活跃了思维,知识丰富了,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笔,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思维的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学生作文也是他们思维的产物,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活跃了很多,学会了运用反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都让教师耳目一新。《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大胆想象,浮想联翩,才能神思飞扬,文思泉涌,写出的文章才能有个性,才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

现在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给读者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空白留笔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例如,学习《凡卡》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文章内容推测凡卡的结局,并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很多不同的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插图,插图能够将内容浓缩进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利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插图,或者只是就图讲图,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受到了限制,没有了独到深刻的理解,而且因为图画的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从而使插图成为了学生想象的羁绊。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根据文章内容去推想插图中没有出现的信息,将文章插图作为开启学生想象和联想的一个“跳板”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四、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语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

五、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第3篇

加强作文指导,张扬习作个性,“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都强调了兴趣的作用。对中年级而言,在兴趣培养上,笔者多数是借助于生活实际,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让他们体会到把经历的时间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都很喜欢以情随笔记录生活,自主参与作文习作,期待上作文课。

例如,笔者带学生去郊区观察,并有意引导学生对天空、稻田、树叶等进行细致观察,启发:“这是什么季节?天空怎么样?稻田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学生们畅所欲言,兴致颇浓。作文课堂上根据观察所得提问:“根据季节特点你还能说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话音刚落,学生思维闸门猛开,踊跃发言,能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得通顺、连贯、具体,进而在真正写作中能习作出一个真实、合理的文字片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重视词汇的积累运用

张志公先生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词汇的教学,把词汇教学和关于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联系起来。一个人如果词汇丰富,知道的词多而且掌握得好,他的作文写作能力就不会很差[2]。”那么,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小学生注重自身词汇量的扩充与丰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丰富出色的词语运用是会在文章中产生出多么大的语言魔力。

例如,在一次以“快要迟到”为题的写文片段训练,让学生进行的一次练习:

文段一:糟糕!要迟到了!我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穿衣服,穿鞋子,飞快地走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拿起牙刷,随便刷了几下,拿着早餐吃了几口,飞快地冲出屋子。

文段二:天啊!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跳下床,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窜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胡乱在嘴里戳了几下,紧接着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直奔校园!

经过词汇的修饰,文段二更显示出学生已经具备相当强烈的遣词造句能力,无论是动词的运用,还是语言顺序,都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快速运转,作文片段内容生动流畅。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中年级,学生已学过多篇写人、叙事、绘景,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话真情文章,如《云雀的心愿》、《一夜的工作》等,无不是以真实的事物叙写出真实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指导上,可让学生写熟悉的事,真实的事,进而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能力是我们表达自我的能力,作文是我们抒发感情和释放自我的一个载体。中国人应该具有用母语表达自我的能力,所以学好作文既能提高文学修养,又能给自己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对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我们接触作文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只要在小学打牢基础,对小学生以后继续的学习就会有很大帮助。

1.传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1作文教学写作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的年龄是比较小的,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文作文,还要自己写作文是非常困难的。某些小学老师过于急躁,为了让学生尽快写出作文,多是采用模板教学的方法实施作文教学。老师会让小学生自己看很多优秀作文模板,之后照葫芦画瓢地独立写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对作文教学有很大帮助,但老师应该看到这种方法给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视野,学习一些比较好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词句以丰富自己,但是也会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每当学生要作文的时候都是对模板的简单改写,缺乏自己的思想,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2作文教学缺乏真情实感

语文作文写作本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应该是自己真情流露的过程,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作文写什么,而是怎么通过作文写作表达自己。然而,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与生活实际脱轨的迹象,很多小学命题作文的选题没有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小学生对作文题目缺乏相应的生活体检,难以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而老师又硬性要求学生写作文,导致学生胡乱拼凑,作文就是流水账。长此以往,会让小学生对写作逐渐麻木,写作只为应付,作文质量不佳。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培养出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才。

2.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2.1活跃作文课堂气氛

我国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会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展示优秀作文,之后点评作文中的亮点部分,采用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没有互动的步骤,老师在作文课上与学生的活动环节多数情况都是老师在点评学生写的作文,而且一带而过,无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很多学生在上次写作过程中犯的错误延续到下次写作,重复出现类似问题。为了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老师一定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作文课堂活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老师给学生点评作文时,借助交互式白板增强点评的交互性和让作文点评更细化,加深学生的记忆。

2.2打破作文模板的束缚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借助模板作文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种模板教学法是让小学生快速学习作文的很好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量使用。但老师一定要防止学生被作文模板束缚住,让小学生作文写作变成流水线写作。老师在给学生讲究作文模板时一定要告诉学生模板并不是标准答案,写作文不是背模板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模板作文进行细致的分解,告诉学生这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和词汇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当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要积累的词汇。这样才能利用模板作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由开始的模仿上升到创作。另外,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写作,还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有大量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主要是学生主动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老师要提醒学生课下积累素材,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简单分享,只要坚持小学生就一定会有很多作文素材可以用,不必局限于作文模板的仿写。

3.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目标。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文学修养,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有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要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第5篇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画图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调动起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一、运用图画,空破重点和难点

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会主剖在脑际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这不仅使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知道理的积极性。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可能过公鸡由昂头到低头的动用变化,把大公鸡原来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样子变为低头思过,虚心接比评的态度跃然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鸡由高傲到谦虚的心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养成谦虚上进的品质。是可贵的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很好地启动了学生的“由鸡到人”的联想。

二、利用多画面,培养观察能力

在看图作文时,学生面对多幅画或多景点,往往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形时,老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画面上的各种景物和观察整个画面的着眼点。如此,再让他们动眼观察、动脑分析。如讲授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光用彩笔画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喷水池,让学生写出喷水池的样子。然后再画出小亭、长廊、树木、花草、游人等,让学生抓住每个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展开联想。

末了,让学生们把观察到的各个景物的不同特点分别写出来。这样看图作文,即训练了学生的有序写景的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使用图样,掌握字形、字义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去认识事物,在讲授归类识字“潜”字前,用薄纸壳画上“潜水艇”和“潜水员”,涂上颜色分别剪下来,在上课时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把他们挂在黑板上。对于“潜”字,学生感到笔画多不容易掌握,看到图样就会兴奋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结合图样讲“潜”字,即有“水”旁,而潜水艇和潜水员都是在水里活动,进一步理解“潜”,即隐藏的意思,组词为:潜藏、潜伏、潜能、潜移默化,等等。通过图样,学生即能认识和掌握“潜”字,又有达到正确运用“潜”字的目的。

四、应用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初终》一课时,教师可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红色的座座房屋、青色的缕缕炊烟、黄绿色的树木、晾晒的金色玉米棒子垛,黑中有黄的广阔的收割完的田野,再添上几朵雪,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花。一幅北言初终的农村风光,既创设了具有特色的意境,又丰富了学生飞驰的想象。再如,教授唐诗《山行》时,讲到“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光画一辆车,然后在车周围画上红色的枫树,问学生“在这美丽的枫林中,是论的车停下来呢?”答道:“杜牧”。继而又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呢?”答:“要观赏这迷人的枫林晚景”。再问:“谁来用因果关系讲一讲以是对话的内容?”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讲:“因为傍晚枫林景色十分美丽,所以使杜牧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观赏美景”,从而讲解了“坐”字,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6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合作学习的应用、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成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教师过于重视形式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程度有限,导致形式化现象严重。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比较热闹,但是不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所以教学效果一般。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能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反之则不然。过于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其次,学生被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即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互相配合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过,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懂分享,不利于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合作学习,但是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与学习习惯等差距明显,导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学习不积极,被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再次,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要充分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引导,过渡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会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没有实效性。

2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或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分享合作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增加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从而增进感情。另外,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并且与其他同学之间互相分享交流。通过该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了解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特别是对于同一语文问题,学生应该进行反复思考,教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多个见解。另外,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察,还能够发现自身在合作学习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然后及时给予改进和解决,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3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对各类词汇等基础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学生将来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方法做笔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进而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各个学生所记录的笔记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为了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学生之间的笔记可以补充,使语文知识得以完整学习。

2.4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成长和身体发育都处于发展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教师的评价、认可、肯定和鼓励十分在意。通过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总成绩表扬和赞许整个小组成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学会分享,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巩固自己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共同成长和进步。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满足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婷婷.如何创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J].科技资讯,2014,33:162.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需求层次理论;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呈现阶梯状的趋势,其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对写作需求的心理变化符合马斯洛所主张的人类需要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写作动机的产生以及写作水平的稳固提高。

一、满足学生写作的安全需求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不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询问起原因,他们纷纷表示“怕写不好,老师看了会生气”“其他同学也会嘲笑自己”。长期处在思想负担较大的压力下,学生自然对写作持有一种抵触甚至是排斥的消极心理。

上述情形表明学生在写作学习中缺乏一种稳定的安全感。而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写作的安全需求。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1.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话题

对于贴合自身生活实际的写作话题,学生往往会感觉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样一来他们内心关于“写不好”的顾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真正写起来也更有热情与积极性。

2.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当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意到学生写作中的缺点与不足,更要留心挖掘其闪光点,积极肯定学生写作方面的点滴进步,这种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内心害怕被指责、被批评的心理,促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在写作中放飞自我思维。

3.创设师生平等的写作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温和的语言、巧妙的指导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者、扶持者与帮助者,而不是学生写作的催促者与简单、粗暴的分数裁定者。这样一来,教师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也不再唯唯诺诺,写作教学的氛围变得平等而融洽,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然敢说、敢写、敢表达。

二、满足学生写作的社交需求

社会交往是每个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之一,这一点反映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格外明显。他们愿意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享受美好的集体时光。由此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力满足学生对社交的需求。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共同交流写作话题

有时,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积极、不主动,而是由于他们对写作话题缺少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无法构建起完整的写作框架体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分享各自关于该写作话题的信息积累,这样一来,学生在集体沟通中就实现了写作信息的互通有无,既满足了他们对社交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使得他得以丰富学识与见识,更有利于他们写出高质量的好文章。

2.互相评价

以往的作文评价大都是由教师一人牢牢把控,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反倒很难融入这一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由此出发,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将评价的权利交还到学生手中,即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在集体交往中实现互相评价。如此这般,学生的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在互相评价作文的过程中也能发现他人写作中的长处与闪光点,这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产生写作驱动力的一大诱发因素。

三、满足学生写作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个体致力于实现自我潜力,并促使自己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学生写作自我实现的需求反映在写作教学中即为自己通过努力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并获得教师、同学等外界他人的积极认可。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不再满足于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随便给出“阅”这一回复,而是带领学生创办了一个“优秀作文展览角”,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粘贴在上面。这一教学上的小小调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就观察到学生对作文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抱着敷衍的态度了,相反他们变得热情而主动,因为他们都想认真写好作文以便将它们呈现给大家欣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满足学生写作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诱发学生写作动机、提升其写作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学生的写作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而然便具备了明确的写作动机。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写作教学过程中。这既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客观需求,更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小学作文学习。体验式教学的使用在小学作文中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素材,同时投入自身的真实情感。本文结合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作文 体验式教学

作文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作文学习。使用体验式教学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作文素材,使得自身对作文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之后能写出更好的作文。体验式教学的使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作文学习基础,使学生在未来的语文作文学习中能更顺利地进行。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使用是困扰着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源自于生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的讲述和生活紧密联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并且把生活中一些能使用的素材记录下来,使得自身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能够感受到作文学习的魅力,并且对慢慢地培养自身对语文写作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在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这样文章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写作的技巧也会变得成熟,而真实情感的最好来源就是生活实际,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灵感,并且细节的描述也变得更真实,不会使得文章变得空洞无趣,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素材可供参考,不会出现无物可写的现象,这也是对小学作文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生活中进行体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记录素材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将体验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四年级第八单元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科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记录科技是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以及它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科技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在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中科技的便利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将自己对科技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这实质上是学生一种情感的流露,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作文的方式写下来,这样的文章会变得真实,很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同时也达到了体验式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使体验式教学得到最大化的效果实现。

二、情境的创建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着学生去课外进行体验,在这时候就需要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情境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是情境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相应的探究,情境的创建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作文学习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写作能力的提升。体验式教学在情境中能够得到更好地实施,因为情境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些较为真实的体验平台,使得学生的体验变得更有效率,并且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了体验之后能够马上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写作中,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想要更好的进行体验式教学就需要对情境教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创建更加有效的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菜市场”情景的描述教学时,我会创建一个类似于菜市场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些小商品,让他们扮演生活中的商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很好地了解商贩是如何进行交流和菜市场中一些会发生的事件,因为这是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的,能够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真实,写作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重视情境的使用,能够使得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三、阅读中的体验

阅读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阅读中优美的语句运用起来,作文也会变得更有可读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体验,感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的情感和描写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高效,写作也会变得更好。但是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体验是需要重视书籍的选择,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很难分辨那些书籍是对自己有益处,哪些书籍对自己是有坏处的,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有积极意义,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进行体验式学习的书籍,这也是对学生写作的重要保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技巧。

【结 语】

在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也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组者的重视。体验式教学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且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语文写作,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体验式教学的使用符合当下的小学作文的改革需求。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50―01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任何一本教材,其引导作文的作用都比较重要。而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后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后习作的教学误区以及对策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后习作教学的现状

1. 仿写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习作课程的过程中,习惯于将课文仿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比如在讲授《春天的发现》这篇文章时,很多教师都以课文为主要的讲解核心,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春天作者都发现了什么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时,完全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所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也只能单纯地模仿作者的思路,缺乏个性,进而使得学生们的习作风格雷同,缺乏创新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 让学生自己钻研课后习作提要。通过对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来看,虽然通过教育的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有所提升,很多教师都开始改善传统的习作讲解方式,将传统的对课后习作讲解转变为注重学生对习作要点的阅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主体,要求学生对课后习作要点进行自主阅读、理解和分析,而教师不予点评和讲解,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适用于语文素养比较强的学生,而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不仅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还会引起这部分学生的反感,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作要点的讲解和应用策略

1. 合理模仿,科学示范。小学语文课后习作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写作模板,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为一些对作文感觉茫然、无从下手的学生提供写作的方向。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后习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明确作文写作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模板进行模仿。但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顾虑到学生会对课后习作进行模仿,进而影响学生的创新,所以直接弃用课后习作。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觉得课后习作的写作水平不高,而直接另选文章。但是教材上的习作是根据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判定后选择的一些具有标准性、规范性的文章,这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后习作的教学中,需要能够科学地利用课后习作,发挥其示范的作用。

2. 加强阅读,促进发展。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后习作的讲解中,完全将习作作为一种模仿的材料,这种方式是完全不对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后习作的意义,实现写作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原有的习作基础上再丰富一些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文章,作为课后习作的引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类文章的选择中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从而使得不同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范文的阅读有所收获。不同角度的选择也使得学生们能够看到同一种类型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以及视角,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够得到拓展。比如,针对教材中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的文章,教师既可以以教材中已给的文章作为范文,同时也可以引入教师自己选择的范文比如《雾》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当前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85-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干,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为了提升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内心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使其不再畏惧写作文,并且努力将写作文当成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1、资源匮乏导致写作水平低

应试教育目前在我国依然成风,学生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电视不能看,报纸无法读,五彩生活无法领略,文娱活动几乎为零。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其思想与行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秘技,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然而农村的小学生所接触的阅读资料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都不够完善,阅读资源匮乏,孩子对课外的书籍、作品接触的比较少,阅读量不够,这也是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升的原因。

2、教师的原因导致作文教学困境

首先,当前农村作文教学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开发,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反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其次,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学习以及自我提升的机会比较少,农村有一些民转公的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以及写作水平都比较有限,教学模式以及方法都比较陈旧,缺少创新。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兴致就很弱。再者,有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及教学策略,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有的老师评改作文,习惯于用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在教学中,教师威严的形象以及严厉的态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无法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关爱,也导致学生对作文课缺少兴趣。

3、家庭环境导致作文教学困境

首先,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家长对于习作题目,尤其高年级的习作题目自己都无法解答,更谈不上有效的辅导。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校、老师的事,而家长只是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样的态度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怠慢、学习习惯松散。有的家长对于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一旦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些许问题,不是打就是骂,导致孩子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产生厌学的现象。其次,“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限制,作文辅导是有心无力,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二、摆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1、观察生活,写真人真事,诉真情实感

农村的大环境我们可能无力改变,但可以引领学生深入的挖掘生活中潜在的资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能力。人们常说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提升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习得的,其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培养。培养学生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及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们成为生活中的细心人。例如,学校里举行的春季运动会,老师要安排学生,在运动会中要细心的观察,对于各项活动,竞赛项目都要仔细认真的观看,抓住你认为的精彩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平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记日记,写一写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与父母亲人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内心的感受,多观察、多练习。使同学们养成写作的习惯,随时随地的将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自身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笔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的习惯。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写班上的同学,写身边的老师,写出来让大家猜是谁。久而久之写作的灵感就培养出来了,学生也不会再出现一提写作就头疼畏惧,无话可写的场面就不会出现了。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深入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严厉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关爱。老师应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教诲与传授转变为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使之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3、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学校与家长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杜绝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应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学生在家里的写作情况,做出详尽的分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与家长沟通配合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真正的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意识,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想象

一、注重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积累是很重要的,我们常说写作要“言之有物”,“言”是形式,“物”为内容,“言”从哪儿来?物从哪儿来?“言”即语言,“物”即材料。语汇和素材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报刊,要根据学生情况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分类摘抄,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以及抒情议论优美词语、句子、语段等在笔记本上及时摘录下来,也可以制作成读书卡片,随时翻看。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教师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词汇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课堂造句、课外练笔,有时候学生有着想用某个词汇的倾向,使用的语言环境却不够准确,还有时他的脑子里有某个成语的影子但是说出来的往往却不够完整,这时一定要予以纠正才能使学生的语汇不断积累。

另外,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些作文内容假、大、空,其实就是材料不够,写不出真情实感来。积累材料,广泛阅读书籍是不无裨益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善于发现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这样,不断地积累,写作用到时,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二、坚持观察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写文章必须善于观察。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学生的生活明明是越来越丰富,为何作文中的生活相对贫乏?有人会说,这主要是学生不去观察、思考。可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观察了,也教给学生如何观察了,为什么还是写不出好的作文呢?因为观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观察方法不能光靠老师传授,必须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学会独立观察。

明朝时候,有一个叫王冕的画家,特别会画荷花。他毛笔一挥,“刷……刷……刷”,只几下的工夫,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就出现在眼前了。那粉白粉白的花瓣儿,轻轻地托在花柄上,风一吹,就会飘落似的。那碧绿碧绿的荷叶儿,晶莹闪亮的水珠儿,让人不由地担心会滚落到地上。王冕把荷花画得这么好,是怎么学的呀?村口的池塘边,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孩子,手里拉着根儿缰绳呆呆地坐着,他旁边的草地上,一只小牛在哞哞地吃着草。这个放牛的孩子就是王冕,因为家里穷,他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每天天一亮,王冕就把小牛拉到草地上,然后在池塘边一直坐到天黑。一天,一天,又一天,池塘里的荷花从发芽到长出莲蓬,王冕每天就那么坐着。他并不是在发呆,而是看荷花看得入迷了。“要是能把它们画下来就好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王冕每天一边看着荷花,一边拿着小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后来,王冕又省下零用钱,买了纸和笔,真正开始画画。起初他画得并不好,可王冕并不灰心,他更加细心地观察,更加用心地画,后来就越画越像了。写作也一样,一定要用心观察生活,文学的灵魂来自于生活。

三、善于想象

由于想象作用的生动笔触,理性的冰冷的骨骼得到了活跃的鲜药的血肉。经验有如一粒种子,想象却是一朵花了;经验有如一缕缕的丝,想象却是有花纹的绫罗锦绣了;经验有如泥土木石,想象却是庄严灿烂的巍巍宫殿了;经验有如筋肉皮骨,想象却是闭月羞花的美人了。想像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合情合理,要大胆,要有创造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想别人所未想”。形式上可以用扩写、改写、续写、虚拟故事等,借助一个“由头”,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原本没有的内容。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师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1 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1.2 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1.3 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还有一种分组的方法那就是由教师、学生或者师生双方一起决定,给形式一定的选择合作伙伴、学习方式的自由权,以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让他们与自己熟悉了解的或兴趣、看法等一致或相近的同学学习,便于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同的多变的分组法,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新鲜和有趣,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中应适时给予那些表现突出的小组以表扬或嘉奖。

其实,不管怎样分组,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2.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