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24 00:5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教育论文

第1篇

十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人们的注意中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

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1987年北京市曾对9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其结果反映,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对事业和儿童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师生合作。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

2.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老师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

3.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应注意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等等。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

4.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

5.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漠不关心有着绝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有了进步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奖励,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时得到批评和纠正,那么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能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如果能通过及时反馈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知晓者学习动机强。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就的评价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或纠正不健康的学习情绪,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可导。

总之,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情绪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感恩教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改变了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数学课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错误认识。我的数学课堂中,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数学教学课堂增添了一定的感彩。那么,怎样把感恩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知恩”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感恩教育内容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也能发现有许多地方含有感恩素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结合数学教材,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得体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懂得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和社会之恩等。例如,我在“统计”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查统计,问学生:“你们知道平时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吗”。其中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的占80%,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不知道的占15%,我及时指出他们平时不够关心父母;还有5%的学生就说父母什么菜都喜欢,说明平时父母任劳任怨,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儿女的一片爱心,教育他们要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好的教材。

二、巧设教学情境,渗透“感恩”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课,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只能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抓住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抓住每一幅图或有感恩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进行渗透。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环节之中,保证学生的品德和智力同步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方向与位置——前后”这一内容时,结合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了,有8个小朋友排队在饭堂打饭。小明排在第2位,这时我请学生说出小明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学生回答后,我再加设情境:忽然小明的好朋友小东跑来要直接站在小明的前面,小明说“要讲文明有秩序地按先后顺序排好队”,小东还是不理不睬,此时小明自觉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小明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其他人变了吗?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做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三、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报恩”

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让学生互助互学的同时,还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团结友爱,养成大公无私、克己待人的好品德,使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尊重教师、团结同学的道理。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懂得对他人报恩。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布置小组准备好一个硬纸板的圆和一根包装绳,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圆周率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小组内互相出一道求圆周长的题。整个学习过程我只起牵线作用,所有知识点都是学生在互动中一步一步学习完成的。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追求成功和生存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通过课后延伸,尝试“施恩”

感恩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于一体,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让感恩教育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就能让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例如,在“欣赏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班上开展优美图案设计大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还结合各个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等,鼓励学生自制美丽的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学生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教师的教诲之恩、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激祖国之恩等。

五、结语

第3篇

初中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做到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负责。在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与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锻炼与提高,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学生素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机构,其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整体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与性质,并将素质教育巧妙地与数学教学特点、性质相结合。进而开拓新思路,探索出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思想中贯彻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数学内容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某爱国数学家的人物传记等。教育工作者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有意识地介绍有思想、有见地,又与爱国主义有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反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可以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有目的的引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例如,要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要辩证地认识事物对立统一的特点、要认识质变与量变的实质等。引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以与初中数学教学思想相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学模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整体中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性等观点。数学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数学思想也蕴含着诸多的哲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数学思想中包含哲学思想的部分,并利用数学教学将哲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归纳与总结能力。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材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不能只靠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对这些抽象性的知识进行巧妙地分析与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弄清其来龙去脉,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会灵活使用,明确解题时应该使用哪个知识体系中哪一条概念,更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数学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光掌握数学思想是无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还需要数学方法的辅助。数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要应用的手段和借助的工具。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贯彻。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提供尽可能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解答问题时,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并结合教学目标,将数学思想与方法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第4篇

(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两者整合创造了条件

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动态交互功能、计算功能、绘图功能和信息获取功能,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点可使数形结合,用形象演示描述抽象、不易表达的数学概念、定理;可对稍纵即逝的数学演示现象进行慢镜头回放,符合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使数学思想易表达,数学方法易实现,数学与现实联系更密切。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为教与学构建动态环境。高职数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弱化相关理论学习、注重应用(与专业结合),而非培养数学专业人才。因此,借助数学软件,可对高职学生讲解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典型实例,并用计算机求解,从而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计算机进课堂改变了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借助计算机可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和非逻辑式的教学方式,从而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操作平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实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主动性、积极性、个性化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实现教学互动与合作。同时,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实现了协作式、研究性学习,从传统课堂学习向E-learning、M-learning转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探究过程、训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从而易于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节省了教学时间,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发展(自主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限制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与内容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对数学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电子(网络)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网络平台(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等)。根据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很多,结合数学特点,在常用PPT制作基础上,若要用到动态演示,一般可用几何画板制作,但采用FLASH效果较好。如讲极限定义时引入“割圆术”、导数的几何意义、定积分概念与用定积分求旋转体体积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当然,在具体教学时,有条件的还可用电子白板,完全代替粉笔与黑板。好的课件应该实现个性化、具体化、趣味化、动态化、实践化、黑板化,[1]58通过创设合作实验情境、动态变化情境、空间想象情境、游戏扮演情境[2],优化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

(二)使用数学软件

高职数学主要是微积分内容,教学中应遵循“淡化理论,注重应用”原则,因此,借助数学软件MATLAB教学,可节省计算(求极限、导数、积分)教学时间,同时,借助软件先绘制图形(有条件的也可用图形计算器),可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数学实验进行启发式、验证式、协作式教学,可使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和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致力于数学应用的学习,培养创新性,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和发现人才。

(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学生可了解课程大纲、授课计划、PPT、试题(卷)库、学习网站与学习资料等资源,实现学习的自主式和个性化;同时,教师可加入学生班级的QQ群,利用手机微信等布置作业、进行答疑,实现教学的实时化和全天候。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性、主体性、主导性、开放性、数学性、应用性、效益性、科学性等原则,[3]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是基本内容,通过练习,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与接受。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通过QQ、微信推送不同的习题、作业,甚至是数学竞赛题目,并指导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通过掌握数学软件来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适时、适度的教学策略

找准结合点,在分析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结合多媒体与数学软件,开发出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件。教师主导应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关键概念的阐释、主要步骤的推导上,适度进行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或电子白板)结合起来。

(三)现代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第5篇

一、培养有情感的数学学习

给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做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孩子们年龄小,懵懵懂懂,感情依赖,教师要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呵护,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能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从而“爱屋及乌”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让他们对数学应用起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及学习意义。生活当中数学无所不在,经常进行学有所用方面的练习,以此解决问题,比如父母一年种地的收入是多少?上班的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减去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还剩下多少可以储蓄?一年十二个月,父母一年能够储蓄多少钱?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要花费二三十万元,这要耗费父母多少年的心血?这样的数学学习,幼儿能够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觉到数学有它的用处,也能够进行德育,这样的学习,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能够养成动脑筋的习惯,从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这是学习的飞跃,也容易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近实物

学习数学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地囿于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幼儿接近实物,通过眼睛的直接观察,通过触摸,对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比如认识物体的学习中,是学习各种图形,对于幼儿们来说,要想加深他们对物体的印象,最直接的方法,是接触实物图形。眼看、手摸、嘴说,他人说出图形,幼儿迅速指出具体物品。通过这样的学习,一般来说,所有的幼儿,基本上都能够准确记住学过的物体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让幼儿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准备一些小刀、一部分纸片,各种各样的盒子和一些农作物,让他们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实物形状,纸片用手叠,苹果土豆用刀切割,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制造教材里没有的实物形状,每次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的幼儿们都十分踊跃,一片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让我十分欣慰。

三、带领幼儿走出课堂

大自然绚丽多彩,农村的幼儿们对大自然中充满着无限的向往,每次带领幼儿接近自然,融入生活,幼儿们都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上乘的教学艺术。比如说认识东、南、西、北,我们完全是在课外的“大自然课堂”完成的。我和幼儿们刚刚说明这个意向,幼儿们已经眉开眼笑了,我们拿着各种工具,走出教室,精神抖擞,通过各种景物来判断东、南、西、北各方位,根据工具来检验方位,幼儿们东跑西颠,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充分体现了对学习的兴趣,谁有能说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呢?这说明质量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的乐趣,幼儿对东南西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坐在教室里,去想象,去琢磨东南西北要深刻、正确的多,我接着推进,启发大家建筑物的建设和东南西北的联系,想一想自己的家,门口是朝什么方向?窗户各是朝什么方向?想一想植物的生长受方位的什么影响等等,为什么?幼儿其乐融融,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启动思维,充分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具体形象,加强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让幼儿打好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自有它的特点,和其他的学科有些区别,这就是它的环环相扣,比如说语文知识,上过三年级,也可以不经过四年级直接进入五年级,勉勉强强也是可以的,但是数学就不行,这星期的可没有听讲,下一个星期的课,恐怕无法进行;所以从一开始要让幼儿们在幼儿时代就打好数学的基础,好比建筑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都要认认真真。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知道了数学是什么,知道了数学的研究方向,抓住、认清数字学科的核心内容,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美国的心理学家罗素认为,如果对原理能够掌握,对其认识到位和很好地进行把握,那么就会消除学习的难度,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与分析的时间。懂得了原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就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学习问题,等于拿到了开启学科大门的钥匙,轻车熟路,省时高效。这样的学习轻松快乐,轻而易举,否则必然是事倍功半,教师、幼儿们都疲劳不堪。教师要让幼儿们掌握这种方法,养成打好基础的习惯,不投机取巧,一步步走向成功。试想,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在头脑中形成轮廓,不能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又怎么能够新旧结合?

五、知机识变,破臼除窠,改变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说过,知变则胜,守常必败。教师的教学和幼儿们的学习亦复如是,要打破传统的旧有的观念,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们进行数据学习,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比如灌输性的教学向生活性教学转变,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得二者桴鼓相应,把学习变成了实际的应用,让幼儿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总之,给幼儿教学数学责任重大,只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讲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作者:李胜男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毛洼幼儿园

第6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不像语文、英语等学科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比较枯燥难学的一门课程,数学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各个行业的一门学科,我们必须学好数学,并且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主动去探索知识,研究知识。主动学习的过程远远要比被动学习知识的效果好的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数学中枯燥的理论以及三维图形的感知更加生动,能够使学生更加有立体感,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去,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完各个章节的知识以后,为了巩固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专题课件在课上与大家沟通交流。比如说勾股定理、九章算术等等,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可以加强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首先他必须对新概念有一个感知过程才能逐渐深入去思考,简单来说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例如,在很多几何概念的学习中,很多的教学软件会将数学课本中原型转换成软件中三维空间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利用多媒体软件选择、移动给学生展示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和立体形状,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轻松的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具象的知识。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生成整个概念的过程利用教学软件从头到尾给学生演绎一遍,在演绎的过程中我们最好使用动画或者影像的方式。例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动画的方式将曲线的变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习数学就是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强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异面直线的概念时,可以让引发学生想象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形是什么场景,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这时候现代教育技术就发挥了它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演示异面直线的场景,并让学生从立体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异面直线的概念,生活中的立交桥就是异面直线概念的情景再现,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四、节约教学时间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运算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过程,课堂上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给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演算,课程中有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演算、擦黑板上等等,长年累月在粉笔灰中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而现代教育技术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够为教师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节约大量的演算时间,并且在课件中也能清晰的将整个演算过程展示给学生。教师自身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作者:王红民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铁路学校

第7篇

在小学学习阶段,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始终贯穿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新时期的四有新人。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为人师表,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润无心无声”的过程,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正面力量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上好这堂数学课,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合理整洁的板书设计,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看到积极面对生活工作的正能量,对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钻研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设计的各种教材版本中,对于思想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很明显的体现,但这不是说,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始终要坚定:德育教育是贯穿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的。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学,把道德教育渗透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教“时间”的一堂课中,我引导学生了解“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在教“圆周率”的过程中,我告诉学生们: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100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也就是圆周率的祖先。学生们听完祖冲之的故事后,油然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够把这种自豪感转化为自己为祖国建设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在学习多位数的时候,我会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些数据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学习数学知识当中,体会到我国这些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出每个学生的爱国热情。其实,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这样的德育素材还有很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可以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说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就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定律是要学生们理解记忆的,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完成的,学生要理解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并且应用,教师的枯燥的讲解既不能吸引学生,又达不到学生掌握理解的目的,这个时候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一起讨论、总结归纳,获得知识。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小组内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中所学的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只要关注学生最后的学习效率,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认真书写作业记笔记,善于归纳总结重点知识。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能力,等等。

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其实这是不对的,数学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这些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出各种美妙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互相去画出他们的对称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学会教材中要求的数学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与神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数学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注重德育,又不能喧宾夺主。总之,我们要坚持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朱宏伟单位: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高庄小学

第8篇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创新是指在已有的知识所提供信息的各种排列组合中,选出最有价值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创新能力日益重视,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不断加深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了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学会应用,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首先,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表示关心、爱护、信任和希望。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广阔天地自由飞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教学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很多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设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创新。以研究性学习为例,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研究并付诸实践。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行到最后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所以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型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课堂是一个大舞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协作,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找出规律,在探索中经常会有新发现和新思想。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灵活多变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试着学习使用计算机展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有好处,也有利于学生自己探索创新。在问题的设置上,数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信息题或有挑战性的综合体,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或是分组讨论,相互协作,使每个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最后总结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培养了勤奋进取、踏实创新的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判断、推理、分析、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下一步进行研究、实现创新打下了基础。再次,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让学生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参与其中,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创新思维。以开放题为例。开放题是一种富有教学价值的题型,它具有几种鲜明的特征:内容丰富,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广,贴进生活实际,内容新颖,解法灵活;形式多样,开放题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表、对话等形式进行安排设计,有较强的综合性;思路开阔,开放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学生解题时可以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分析,以获得多种结论;灵活创新,开放题的解题思路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广阔空间。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的创新培养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完善教学,更新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照顾到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暂时遇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与其交流,引导他们走出阴影,激励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争取通过努力,在下一次取得成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同时予以指导,及时归纳总结,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的用处推广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增强他们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乐观向上。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用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紧跟时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己去思索、去创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另外,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也是必要的,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多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求知成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作者:蔡火城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

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

人文是指在科学知识、精神领域、和谐氛围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取向、人格形式、审美情操、思考方法、知识才能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是把人们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滋养等教育,内化为人的学识、气质、修养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理想观念、道德水准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理所当然。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这表示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数学知识糅合在一起,浸泡在数学知识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就变得更丰富,更具有生气和人性,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素质

数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它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注重事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胆创新、探索真理的奉献精神,都是极其广泛的人文教育素材。就当前课堂的要求看,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大胆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人文素质直接或间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改变人的思想观点,启迪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争取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们都是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需的养料。人文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灵魂,是知识的源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个科学知识丰富但缺乏人文素养底蕴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创造能力很强的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三、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策略

1.抓住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数学课堂阵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促进个性发展。比如:在学习分类统计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统计污染环境的垃圾种类。如废气、废水、废渣、废电池、废塑料袋、各种噪音、夜晚灯光、装潢材料等。调查分析暂时污染和永久污染的垃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数学是美的,它具有简洁与灵巧、对称与和谐、深刻与丰富的美。数学知识中的这种美,不像美术那样以色彩、线条、画面等直观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逻辑归纳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变而形成现实生活与理想空间的完美表象。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由于负数的引入,加法可以转化为减法、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和减这一互逆运算达到了辩证和统一,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的内在美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在数学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当我们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地追求,这不正是数学美的真实写照吗?3.结合数学家成名的事例,激发学生勤奋刻苦的人文品质。众所周知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重大贡献就是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开创并建立了闻名遐迩的“陈氏定理”,因此有很多人亲切地将他称为“数学王子”。但是没有人会想得到,他的这一成功源自于一个数学事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炫目的光辉……”陈景润听得津津有味,并对这一奇妙问题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数学方面的书籍,增长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逻辑,钻研数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个数学事例,引发了他的数学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刻苦,继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养成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4.组织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行人文感染趣味数学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究解法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博大精深的数学思想和神奇奥妙的数学方法,因此,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向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通过数学竞赛、数学故事、数学生活实践、数学名家采访、建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王学军 单位:会宁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开动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气氛。因此,巧妙地设置问题是一种教学艺术境界。

首先是时间上要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每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内容怀有好奇心,注意力比较集中,应把握这一时间,用新颖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别致的形式、巧妙的手段把学生引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使新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使新问题的解决得心应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以“印度国王奖赏发明家”的故事引入新课,能立竿见影地使学生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其次是在知识接受上要巧。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以及知识理解由易到难的交替点,巧设问题情境能畅通思维、钝化矛盾,达到“柳暗花明”之效果。如“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教学是在等腰三角形性质基础上进行探究,这些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所了解,在学习时往往处于囫囵吞枣的状态,缺乏较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叠”,从动手中体会研究对象的性质,从观察中得出所学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生就能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较深入的理解。

再次是问题设置坡度要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深入认识问题。如讲《梯形中线位定理》一节时,可分设若干个问题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入手,让学生经历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猜想梯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动手剪拼验证猜想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二、创设开放情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设开放式情境,可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途径、角度去寻找与学习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方法后,给出一个三项式,先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让学生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学习分式方程后,让学生以此为背景编一道实际应用题,编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

三、创设应用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数学的发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合适的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抽象知识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存在于生活实际之中,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渴望。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时,把运动员跳水的最大高度问题抽象成抛物线问题,把物流公司的运费、里程、利润问题构建成二次函数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创设美学情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看它,很有趣。”作为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枯燥、数学中有美,从而对数学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审美情趣、创新兴趣。现实生活中大量有关数学的图形,有的本身就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欣赏“海上日出”美景的同时,感受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化;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中获得“五环”旗的欣赏美感。同时,教师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五、创设德育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第11篇

(一)合理引导,利用教学中的例题、练习、数据等德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比如,教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别人做练习的时候他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格尺、玩橡皮上了。所以在教学《时分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分钟时间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同学们有的说一分钟可以做二十道口算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整理好被子,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跳100下跳绳,等等。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发现一分钟时间居然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正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并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数学教材中,部分教材具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德育教材,必须用好用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我出示四个情境图:天安门广场升旗图,教室墙面上五星红旗,校园升旗图和为奥运加油时使用的小型五星红旗。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五星红旗虽然大小不同,但长和宽的比都是三比二,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五星红旗”这一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星红旗,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设计练习的教育性要与数学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

练习的教育性不能与知识特点脱节,要准确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比如,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节时,我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滴水量。”学生通过测量、收集、绘制统计表和计算结果,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发现,一个小小的水龙头一天就会浪费这么多的淡水资源。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更注意淡水资源的使用,从自己做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这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3.设计练习必须对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2/5小时加工了3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张叔叔1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当学生掌握了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就这道题自主探究,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并鼓励他们:看谁用的方法最好?学生经过一番探求,得出以下几种解法:(1)36÷0.4;(2)36÷2×5;(3)36×5÷2;(4)36×1÷2/5;(5)设王叔叔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列方程2/5x=36。教学中我充分地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措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自己家的住房进行简单的占地面积测量。”学生通过测量、整理数据、计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方法时,我添加了这样一部分内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对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量比较特殊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绳子测量。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工具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寻找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悬念情境。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抽签表演游戏,在一个纸箱中放入十个纸签,其中六个写着唱歌,两个写着跳舞,一个写着朗诵诗词,还有一个写着模仿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正因为写着唱歌的纸签比较多,所以抽到的可能性就大。

第12篇

一、创业教育

上个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职院校的招生日益困难,随着中职院校的升格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的大地上,导致今天的高职院校招生总已经超过了高考招生总人数的一半,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高职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近730万,相比2013年700万毕业生增加了30万,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以往还没有就业的100多万人,2014年的就业压力更大,竞争越发激烈。虽然官方统计的高职院校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但就业质量的参差不齐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大一部分学生工作时间不长就选择了离职,这样就要重新进行择业,这部分学生又加入到求职大军当中。据某社会团体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本科生。高职院校如何应对学生就业难,就好业更难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某高校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有自己做老板的想法,有自己创业的打算,这说明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相当热情,但同时,对国家自主创业政策不是十分清楚,而且对怎么去创业想法不是很成熟。通过对创业学生的调查可知,绝大部分的创业失败了。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缺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本文从创业教育教学方面,谈谈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对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互通。创业成功的关键要有创新意识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我们知道,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人才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教学对当前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数学教学和创业教育教学的共同目的,实施好数学教学,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创业教育更好地实现。而创业教育是个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稳定性,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还需要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进行融合渗透。进行创业教育的广泛性,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创新的氛围中熏陶。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数学课,更是使少数学生敬而远之。不少数学教师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不知怎么办,每天抱怨学生素质低。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能凭着一张文凭一劳永逸了。数学教学,应该侧重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要以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的标准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严谨的数学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怎么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即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具备自主创业的素质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创业教育要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呢?

首先,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每周让学生做数学黑板报,每期的观点必须是独创的。数学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尽力找一道有多种解法的题型让学生做,当然最好找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些一道可以有多种变化的题型,通过能把给出的题目演变出更多的题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道数学题有一种形式的解法,找出问题的共同性质。课堂引入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不规则图像的面积怎么计算,比如随意摘一片树叶,让同学回答它的面积怎么计算,大家一定会争着回答,对学生的奇怪想法不要轻易否定,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理由。这样的问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高职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情感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工具,是思维凝练的精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要只注重解题内容、解题步骤正确与否,更要注重数学思想的理解掌握,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这样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创业。

作者:李广利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