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00:09: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妇幼信息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切实加强我乡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两个系统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力争把本年成绩再提高一节,现制定妇幼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两纲”和“母婴保健法”,从而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全面推动孕产妇管理工作,提高辖区孕产妇保健质量,现计划如下:为了切实加强我村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两个系统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力争把本年成绩再提高一节,现制定妇幼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①提高孕产妇管理的规范责任感。
②逐渐完善孕产妇管理设施;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建立系统管理,并专干保持良好的关系。
③与专干签定责任书,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孕产妇系统管理。
①每月2号我村上报孕产妇及儿童(包括流动孕妇及儿童)人口信息,力争准确。
②每月2号我村医上交孕产妇资料和其它方面的妇幼资料。 ③按时到中心卫生院核对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各类全部资料。
三、学习与监督。
①按时按点参加上级领导单位组织,举办的各类学习和例会,并及时把与会精神和工作任务落实。
②按时接受上级进行的培训和工作督导,并保存督导记录。
③随时支持配合上级领导单位来我村的指导和督察。
四、加大妇幼宣传。
①及时对妇幼政策进行宣传,保持我村宣传标语不低于2条。
②对于孕产妇的咨询,我村做到科学准确不推不拖。
③按时排摸新婚夫妇,在孕前三月到孕后三月按时发放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官缺陷。
2017年度乡镇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二:
沿村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以党的x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我院将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精神,把今年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得更好,现将20xx年的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素质
我院将抓住“降消”项目和“新农合政策”为契机,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做得好的给给予表扬奖励,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以理念上一层楼,做得不好的给予批评指导,并做出一定的惩罚,必要时可不定期将工作较差的村医协调到卫生院进行钍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乡村医生积极参与危急孕产妇抢救,保持孕产妇死亡率为零。提高认识,不断地把我镇的妇幼保健工作推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镇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了使我镇妇幼卫生工作能够逐年有所提高,2014年还要继续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一年培训四次,一季度一次。不定期要针对个别工作能力较差的乡村医生进行弱项的单独培训,哪怕他们知识一天只增加一点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对于镇卫生院的整体实力也将是一种提高,使各种适宜技术及方法能有效的传输给每一位村医,使他们能够较好的开展实际工作。当然,仅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各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考虑如何调动每一位村医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妇幼保健知识的学习源源不断,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学习。2014年起,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使村医的学习能连续下去,我院将积极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三、业务工作,搞好搞活。
(一)、妇保方面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筛查高危孕产妇并专案管理,具体任务指标,按照县卫生局下达的任务指标按质的按量完成,要将产后访视这一薄弱环节实实在在的开展好,大力宣传并开展好新农合政策和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组织村医学习救助程序,认真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本年度力争在年底以前完成XXX例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二)、儿保方面
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和ARX、AOD管理工作,认真把7岁以下儿童体检工作开展好,推广好,把体检工作更好的融入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中,做好高危儿童的管理,认真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具体工作目标任务按卫生局下达的任务指标按质按量完成好。
(三)高危孕产妇的挽救和高危儿童的急救
为了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做好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工作和危急儿童的急救工作,成立危急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危急儿童急救小组,公布急救电话,随时保持急救出诊箱的药品、物品齐备,接到呼救及时出诊抢救或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四)报表、图表、台帐方面
我院妇幼人员负责好本镇的月报表、半年及年终报表的上报和资料收集,村医负责原始资料的收集和上报。村医于每月20日报一次原始资料,乡卫生院整理归纳于23日报县妇幼。
四、加大宣传力度,是村民的意识提高
公共科室卫生,对改善城乡人疾病危险、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公共场所科室年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共场所科室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知识咨询,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普及;设计并制作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免费向辖区内居民发放;定期更新健康教育专栏等。
二、按照国家关于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禁烟制度及奖惩标准,设置禁烟健康教育专栏,发放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张贴禁烟标志。我科计划在今年5月31日举行一次“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并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禁烟知识培训及考核,宣传禁烟知识。
三、严格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传染病上报、管理及相关工作。我们将根据《疫情报告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及报告力度,发现相关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以及疫情,及时上报。加强院内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我科将在年中开展一次院内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四、落实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关于艾滋病监测的相关任务。在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制定艾滋病监测报告册,详细登记就诊及咨询人员信息。加大对艾滋病防治信息的宣传,院内常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妇产科及检验科加强交流,做好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并按时将血片上交疾控中心,积极询问反馈信息。
五、做好结核病诊治、上报、监测及转诊等工作,加大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按疾控中心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控任务,发现结核病24小时内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做到无错报、漏报,所有结核病人都进行转诊,务必将转诊率达100%,转诊到位率达到95%以上。今年我科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预期在3.24日举行一次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一次结核病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
六、做好死因监测上报及统计工作。督促临床医生在7天内将死因证明上报我科并进行网络直报,杜绝漏报错报。在年中,计划对全院医生进行一次死因监测报告培训工作,务求让每个医生都熟练掌握死因报告机制。
七、要积极响应全球疟疾基金会的号召,按照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我院发热病人疟疾镜检工作任务,和检验科协作,合理分配,并做好信息登记和月统计报表,按时将血片、登记报表及统计报表上交疾控中心。
八、按市卫生局及妇幼保健院的要求,认真负责地落实妇幼保健及计划免疫相关工作,认真细致做好各类报表,统计审核新生儿缺陷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按时上报,避免错报、漏报等现象;和妇产科沟通,将艾滋、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落到实处,认真登记并做好统计报表,按时上报妇幼保健院;督促妇产科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努力将新筛率控制在市卫生局布置的90%以上,并按季度进行统计上报。
九、为了给广大残疾人生活带来方便,我科将严格按照残联及院领导小组的指示,参照残疾鉴定标准,不弄虚作假,认真做好残疾鉴定工作,以热情细心的态度为残疾人服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科将按照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的指示,在院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与院内各科室团结协作,将我科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院方交给我们的任务。
公共场所科室年度工作计划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自查报告和半年总结,年终有总结和考核自查报告。
2、每月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一次,各种制度上墙,按时完成各种材料上报工作。
3、使用统一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登记表、卡、册、档案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医疗服务工作,积极参加药品统一代购及乡村一体化管理。
5、按时参加例会及业务学习培训,并作好学习笔记。
二、疾病预防控制
1、认真作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疫情,报告率100%,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及爆发流行。
2、计划免疫工作:按时通知和督促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按计划完成各苗的接种任务。
3、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计划外各种疫苗活动。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5、认真作好结核病人治疗的全程督导,督导率100%。
6、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发热病人。
三、妇幼保健工作
1、及时准确上报本村的孕妇数及出生情况,认真填写及开展高危孕妇的筛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2、认真做好妇幼卫生知识及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村宣传覆盖面达100%,孕妇知晓率100%(外出除外)。
3、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存根等进行归档保存。
4、做好孕产妇的转诊工作。
四、医疗工作
1、遵守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规范以及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医务服务工作。
2、处方书写规范,用药、收费合理,配伍正确,并有病情和治疗记录。医疗垃圾及时正确处理并完善记录备查。
3、热情接待病人,不得推诿病人和拒绝出诊,做好病人的转诊工作。
4、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农民得实惠。
5、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零差价销售。
五.健康教育
1、认真做好本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制定好全年的健康工作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做后有总结。
2、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的慢性病进行讲解,让老百姓了解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3、对季节性的疾病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让老百姓增强传染病的认识和懂得一些防治知识。
4、加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健康宣传。
我卫生室工作计划有所不周,以及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上级领导在督导工作时加以指正。
公共场所科室年度工作计划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自查报告和半年总结,年终有总结和考核自查报告。
2、每季度向村领导汇报工作一此,各种制度上墙,按时完成各种材料上报工作。
3、使用统一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督导等工作登记表、卡、册、档案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医疗服务工作,积极参加药品统一代购及乡村一体化管理。
5、按时参加例会及业务学习培训,并作好学习笔记。
二、疾病预防控制
1、认真作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疫情,报告率100%,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及爆发流行。
2、计划免疫工作:按时通知和督促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按计划完成各苗的接种任务。
3、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计划外各种疫苗活动。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5、认真作好结核病人治疗的全程督导免费,督导率100%。
6、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发热病人。
三、妇幼卫生工作
1、及时准确上报本村的孕妇数及出生情况,认真填写及开展高危孕妇的筛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2、认真做好妇幼卫生知识及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村宣传覆盖面达100%,孕妇知晓率100%(外出除外)。
3、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存根等进行归档保存。
4、做好孕产妇的转诊工作。
四、医疗工作
1、遵守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规范以及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医务服务工作。
2、处方书写规范,用药、收费合理,配伍正确,并有病情和治疗记录。医疗垃圾及时正确处理并完善记录备查。
一、制定年度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为认真贯彻落实妇幼保健各项目标任务,年初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妇幼卫生二oo九年工作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出了预期目标和方法措施,强调了要广泛组织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积极寻求支持与配合,做好妇幼保健各项工作。强化了对基层保健员队伍特别是爱婴卫生院和防保站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妇幼保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检查督促,落实责任,不断提高“两管”工作质量。
针对我县乡镇妇幼保健工作基础不高,部分保健员业务素质较低,为迅速提高保健员业务素质、强化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我们以爱婴卫生院和乡镇防保站为重点,建立了相应的检查、评估和目标责任制,按年初《计划》安排,儿保股、妇保股、信息股的业务人员对防保站和爱婴卫生院进行定期检查,做到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1月、3月,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爱婴卫生院和乡镇防保站进行2次全面的检查指导,重点是“两管”工作。主要是对表册的建立、各种表册填写是否规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怎样发挥爱婴卫生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导,就少数卫生院和防保站在检查中暴露的问题,检查人员给予现场指导,并填写整改意见书,要求院长或站长在意见书上签字,限期整改。4月12—16日,利用“降消”项目驻县蹲点机会,协助专家对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使产科建设得到逐步规范。
三、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造福一方百姓。
中央和安徽省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2009年已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县及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县“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县“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服务与资金运转程序》,制作和印刷了宣传资料。妇幼保健院根据项目要求,及时筹建婚前保健科,配齐科室人员和设备,制作职责、宣传、服务指南、服务项目标牌16块张挂于室内、室外。根据婚前保健检查需要,投资30余万元重新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00ma x光机及电透系统。软硬件建设的加强,有力提升了我院婚前保健的服务能力,有效保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顺利开展。
县政府于3月9日组织召开了有县“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婚姻登记员、卫生院院长以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县妇联、民政局、卫生局负责人分别宣读了《**县2009年度“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县“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服务与资金运转程序》,卫生局局长秦步作了“以实施民生工程项目为契机 促进全县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讲话,县政府副县长张洪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做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各项工作,并对乡镇政府、财政、民政、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县妇幼保健院作为项目实施的具体牵头单位,要加强宣传,强化服务,规范操作,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实现。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项目在我县正式实施。
我们虽然完成了2009年度上半年的各项任务,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开拓进取,再接再厉。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妇幼保健人员共同努力下,在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盐津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指标
1.新法接生率≥95%。
2.住院分娩率≥75%。
3.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
5.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75%。
6.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0%。
7.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5%。
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
9.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政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保健知识宣传率达100%。
10.孕产妇hiv检测率≥90%。
11.结婚人群hiv检测率≥90%。
(二)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0/10万以下,全县控制在2例以内。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
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妇女保健工作
1.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以上。
2.严格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要求,对孕妇开展孕期hiv检测和产前检查,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以上。
3.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使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5%以上,高危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4.积极动员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使住院分娩率达75%以上;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加强产妇产后访视工作,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预防产褥期各种疾病,使产妇产后访视率达85%以上。
6.结合实际,开展以生殖健康为主的妇女保健服务,提供妇女疾病普查、治疗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
1.按照新生儿访视工作要求,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正常新生儿必须访视3次以上,高危儿童必须增加访视次数,使新生儿访视率达88%以上。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技术,指导观察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掌握新生儿发生危急情况时呼救转诊程序。
2.对满月访视结束后的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手册,按照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开展4:2:1体格检查服务,及时对体检儿童进行营养评价。掌握辖区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情况,使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集镇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定期
组织散居儿童体格检查工作,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汇总,使儿童保健覆盖率达75%以上(城镇所在地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级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监测工作,使新入托(园)儿童体检率达98%以上。指导托幼机构提供合理营养,确保膳食平衡。对3岁以下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加强高危儿童的筛查、管理、随访工作,及时建立高危儿管理个案登记台账,根据高危儿童结案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三)“降消”项目工作
1.建立各种组织,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以医疗业务技术骨干为组长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抢救组、转诊组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组五个组织。并按照各种组织成员职责开展工作。如果有人员变动,应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调整。
2.加强产、儿科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产、儿科建设,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强化产科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急救程序,提高急救成功率。
3.村级要落实边远地区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监护责任,宣传动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省、市业务培训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孕产妇hiv检测工作,使孕产妇孕期hiv检测率达90%以上。为避免hiv检测试剂不必要的浪费,各级应充分了解检测对象的检测史,按要求开展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工作,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与县民政局密切配合,加大结婚人群hiv检测力度,使结婚人群hiv检测率达90%以上。达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关口前移的目的,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五)两个死亡监测工作
1.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积极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使我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0/10万以内。村级发生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报告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乡级最迟应在3日内核实情况后报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2.调整豆沙镇、庙坝乡、柿子乡、中和乡、牛寨乡为xx年的儿童死亡监测乡,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调查,寻找引起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努力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3.按照上级要求,凡是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死亡儿童病历复印件,为分析讨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儿童的死因提供依据。
(六)健康教育工作
1.各级保健人员要积极争取各级妇联组织支持,利用妇联组织搭建平台,各级保健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3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重点宣传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内容,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出一期专栏,重点宣传影响当地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妇幼卫生知识;书写永久性标语2-3条;村级及
社区孕产妇健康处方发放率100%。
3.县级保健机构利用“母亲健康快车”下乡开展工作督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孕产期保健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各级开展保健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七)人员培训工作
1.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选送产、儿科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2.已经开展产、儿科服务项目的乡(镇)卫生院,对产、儿科业务人员要进行短期轮换培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3.县级保健院利用妇幼专干季度例会时间,由本院临床副院长组织开展产、儿科常见危急症状的研讨会议,以此推进全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4.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健人员“三基”掌握率达85%以上。
(1)由县“降消”项目办组织每年开展1-2次村级保健医生业务培训。
(2)各乡镇卫生院采取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中短期培训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彻底的讲解,争取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一年搞懂六个问题。
(3)县、乡两级深入村级指导工作时,对村级保健人员开展现场业务培训。
(八)信息统计及质量控制工作
1.村级保健人员做到及时准确登记妇幼卫生村级台账,每月3日前向乡妇幼专干报上个月数据及各种表卡。
2.各乡镇妇幼专干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汇总,按时、准确上报县保健院。
3.县乡两级定期加强儿童出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漏报调查,抽查各项保健服务措施执行情况,加强保健服务指标及健康指标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上级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村级执行逐月补漏,即当月入户调查,补上月漏报情况;乡级执行季度补漏调查,即1月、4月、7月、10月的20前完成上季度全乡范围内各村的补漏调查,每村每次抽查6-8个社,补漏调查情况连同季度总结以书面形式报县保健院;县保健院执行每半年一次漏报调查,即4月、10月的25日前完成全县10个乡(镇)的补漏调查工作,每乡抽查2个村,每村抽查6-8个社,并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市保健院。
5.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3日前将上个月本机构孕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ⅱ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各乡镇每月3日前将本辖区上个月分娩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ⅲ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县保健院统计室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
6.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常规报表于1月、4月、7月、10月的20日前上报上季度相关报表,报表内容由县保健院统计室另行通知。
四、保障措施
(一)层层分解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
1.由县保健院根据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指标,结合本县工作实际,逐一分解并及时落实到相关单位。县卫生局委托县保健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签订xx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2.各乡镇卫生院将县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和院内相关人员,并与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院内相关人员签订xx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强化督导,促进各项工作指标顺利达标
1.县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制定有效的、操作性强的xx年督导工作计划。
2.各级保健人员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做到县到乡每季度一次,乡到村双月一次,要求建立县到乡、乡到村双向督导记录备查制度。
3.各乡镇卫生院要定期检查督促妇幼专干履行乡级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4.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一次妇幼卫生工作综合目标执行情况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xx年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核。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法制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规范服务的原则,转变工作方式,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实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制度,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
按照“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创新“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覆盖社区、妇幼保健融入社区,精防工作深入社区”的运行机制,实施“资源整合、网格管理、团队指导、绩效考核”的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管理、指导水平;有效提升社区(乡镇)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实力;实现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目标。
三、指导团队
1、团队组建
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市三院要成立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明确团队职责。每个单位要组建四个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开展责任区域指导工作。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指导团队基础上,建立市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团队,开展卫生局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工作。
2、团队分区
全市划分为4个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第一责任区:东城、西城、花街、城西新区;第二责任区:江南、石柱、前仓、舟山;第三责任区:芝英、象珠、唐先、经济开发区。第四责任区:西溪、龙山、古山、方岩。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四个指导团队分别指导一个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确保公共卫生指导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四、指导内容
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三大类12项15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核心,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要求,指导团队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指导工作包括:
1、业务指导。负责责任区域内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咨询、质量把关。充分发挥市级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切实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公共卫生工作中遇到的业务技术问题,为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指导,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措施与任务有效落实。业务指导应采取现场指导、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其中现场指导频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人员培训。对责任区域内的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等进行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着重做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培训工作,使社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人员掌握相关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每年要针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各开展2次以上培训。
五、指导形式
社区公共卫生团队指导工作以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定期指导为主,市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指导工作。
六、工作要求
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负责团队的组建、日常运转。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实行团队指导,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指导团队接受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和团队的工作职责:
1、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选调素质好、业务精、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和建立工作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管理。
2、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计划。指导方式根据需要确定,每次指导的内容及有关要求,要建立工作台帐,记录指导事项,注重工作实效。团队指导员要在责任区内公示联系方式,确保通讯畅通,接受电话咨询,解答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出的疑点和难点等问题。
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主动提出实际需求,与指导团队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协商,自觉接受公共卫生指导团队的指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一,整体目标:
1、争取在XX年时,实现每个儿童都享有卫生保健,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力争新生儿访视率100%,降低婴儿死亡率为奋斗目标。
2、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要早防早治,提高矫治率,降低体弱儿率,体弱儿做到管理率100%。
3、对信息统计的各种报表,均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做到有痕迹管理。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市妇幼卫生年暨"三网"监测工作,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认真落实县妇幼保健所工作考核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工作,宣传母乳喂养及指导新生儿护理,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
3、坚持""体检,开展对集体儿童进行大面积体检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体检项目。
4、在领导协调及带领下,开展3—6岁托幼园所儿童体检。
5、与儿童家长及时沟通,将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及体检率提高。加强宣传,加深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的认识。
6,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妇保科。儿科。妇产科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儿童的动态,提高新生儿访视率。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重点加强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县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素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普陀区和鹿城区)的工作,加强城乡基层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控网络建设,加大对艾滋病的免费治疗力度。
社区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1
1、继续严抓医疗质量,落实奖惩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继续在住院部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2、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4、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基底资料调查。继续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加强本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加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我中心在20XX年居民建档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
20XX年度将达到辖区居民建档率80%,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化管理健康档案,并及时完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6、加强我中心的绩效考评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健全各种制度。
7、20XX年度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
(1)根据辖区居民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2)为孕产妇及新生儿建立《母婴保健手册》,提供孕期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检项目、每年至少随访X次、进行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4)对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每年随访4次。
(5)对居家的重症精神病人每年进行X次全面评估,至少随访X次,做好康复指导。
8、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认真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甲流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3)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加强消毒处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严格执行《医用垃圾处理办法》,医用废物处理率100%。
社区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1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xx"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关键词]孕产妇;跟踪管理;高危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Carrying out the tracking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pregnanc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void the death of the pregnant women. The most vital thing is to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to transien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Based on the rea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thoughts and means of how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tracking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pregnancy.
[Keywords]Pregnant women; Tracking management; High-risk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1]。2002年9月,卫生部确定广西作为开展“降消”项目试点以来,自2003年正式启动至今历时近六年,广西在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作为广西省会的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的间接因素,其中以产科合并症占有较高的比率。为此,南宁市卫生局在2006年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区、市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加大力度对孕产妇开展孕期全程跟踪管理工作,力争把高危因素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灵活、开拓性的开展工作,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了辖区孕产妇零死亡的工作目标。
1争取领导支持,强化政府行为,寻求多方合作
根据南宁市卫生局制定的居住地划区管理模式,本院管辖范围为九个社区,约10.23万人口,每年流动人口接近两万人。辖区地处城市的繁华地带,居民生活小区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强,根据以上人口特点,要开展孕期全程跟踪管理并非医院单方面能够做到,为此,我们理清思路,制定工作计划,首先取得医院分管领导的认可,在医院的支持下,邀请了市卫生局分管妇幼工作以及所在城区卫生局、计生局、各社区等相关领导召开工作协调会,通过分析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现状,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会上各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均表示大力支持与配合,城区更把这一工作纳入社区日常工作范畴,计生局则要求各社区、单位计生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做到信息共享,从而为有效地开展孕情跟踪管理提供可靠的行政保障。
2加强保健网络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根据城区政府要求,每个社区、单位及生活小区必须配备卫生协管员或计生专管人员一人以上,相关人员工资补贴由城区财政支出;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所有基层相关人员不定期进行围产保健知识培训,并对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从而保证了基层有一支稳定、业务较强的专业队伍。
3深入基层,掌握基本信息
根据管理需要,要求各小区、单位卫生协管(计生)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本小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现孕状况并每月以报表形式上报社区,医院委派保健医师定期到各社区收集孕妇信息,经过整理汇总,确定辖区孕妇名单。由于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孕产妇死亡率[2],因此,我们加大了对流动孕妇的管理力度,并对高危孕妇实施孕期全程跟踪;医院保健医师和卫生协管员协作,通过入户或电话联系,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督促她们定期到医院产检并每月进行督查;加强对贫困孕妇的排查,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卫生局、财政局南卫妇社[2006]13号南宁市“为贫困高危孕产妇提供免费救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解除贫困孕产妇的后顾之忧,确保孕期产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健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加强孕妇管理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宣传、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医院、社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丰富生动的文体自娱活动,大力普及妇幼卫生知识,增强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在保证主流宣传方向的同时,细化我们的日常工作,通过电话、社区及医院保健门诊等渠道针对不同的个体以及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解答,从而增强了彼此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提高了孕期保健的自觉性。三年来,辖区市区孕妇建卡率保持100%,产前检查8次以上为100%,流动孕妇建卡率为98%,产前检查5次以上达100%,住院分娩率100%,有效地保证了对高危孕妇的筛查与监管,避免了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5 认真做好产后随访工作,加强产褥期保健指导
通过产后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后康复以及新生儿喂养、护理等一系列科学指导,建立产后咨询检查门诊,同时开展避孕、产后自我保健等系列健康知识宣教,更重要的是继续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后追踪,了解高危因素的变化与转归,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治疗,使其完全康复。
在上述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我们将孕妇的孕期、产期、产褥期视为一个整体,形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链式服务,让孕产妇得到人性化、家庭式的温馨服务,增强了广大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对医务人员、卫生协管(计生)员的信任与理解,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645.
一、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所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县政府“食品药品安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有关卫生监督职能任务;全面加强对食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广泛深入开展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与指导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千万农民健康饮水”,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卫生安全改水;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
(2)建议乡镇政府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
(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报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报表内容见附件二):
(1)县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县妇幼保健所做好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卫生监督所做好全县从业人员体检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乡镇卫生院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5)财务科做好全县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6)县爱卫办做好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统计和上报。
局有关职能科室各自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的督促、指导与核实。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由医政科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统计由局财务科负责;其他的由局卫生监督科(爱卫办)负责。
报表上报时间:有关单位和局职能科室在每半年度结束后4日内上报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再由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上报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考核办法
建立县、乡二级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每半年组织检查、绩效评估,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
卫生局制定对38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组织形式(另定)。
2、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考核评价
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细则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根据局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辖区责任医师的考核细则。
对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经费补助挂钩。
六、奖惩机制
卫生局设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奖励资金。对考核分名列前若干位的乡镇卫生院极其领导给予经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暂定小于70分)的,在全县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告诫、降职、免职等处理。
七、项目经费补助
卫生局拨付乡镇卫生院项目补助经费:根据卫生局抽查考核最后确定的得分情况,结合服务人口与区域差别拨付项目工作补助资金。
各乡镇年补助经费=服务人口数×乡镇补助标准(见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得分(%)。
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经费补助:每位责任医生年补助经费=每位责任医生服务人口数×责任区补助标准×责任医生考核得分(%)。
责任区补助标准由各自乡镇制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是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取得实效。
2、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涉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本细则作了明确的要求,各单位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单位之间还要密切配合,做到相互沟通,相互协助,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门诊及住院服务全省89所(88.12%)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妇女保健门诊,93所(92.08%)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妇产科门诊67所(66.34%),开展儿科门诊47所(46.53%)。2009年所有机构门、急诊总量为197.69万人次,平均每机构门、急诊为1.96万人次,其中儿童保健门诊占40.79%,妇女保健门诊25.52%。在开展住院医疗服务的机构中,妇产科出院人次相对较高,其次是儿科。机构年度收支情况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年总收入43807.8万元,47.46%来源于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41.48%,上级补助占总收入的6.68%;保健占业务总收入的21.00%,近70%的机构保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低于50.00%。机构年总支出40147.0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占总支出的24.66%,人员经费支出占30.87%,群体保健工作支出仅占3.50%。64所(63.37%)机构年度收入>支出,17所(16.83%)收支平衡,20所(19.80%)收入<支出,平均每机构负债82.66万元。服务提供情况80%以上的机构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价、生殖保健及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60%以上的机构开展孕妇学校、妇女病普查普治、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危儿管理、儿童听力保健等服务项目,青春期保健、产后康复、更年期保健、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儿童发展促进、儿童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服务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群体保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比例在80%以上的群体保健工作主要有:制定辖区孕产妇管理规范、建立孕产妇急救网络、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管理、制定辖区产科质量检查方案、开展辖区产科质量检查、制定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计划、召开集体儿童工作例会、对托幼机构指导、制定辖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常规以及对基层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实地指导。开展比例较低的群体保健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围产儿死亡监测管理、出生缺陷监测管理、女职工保健管理工作以及建立辖区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开展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等。另外,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仅30所机构建有覆盖辖区的功能基本完善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并联网运行。科研教学管理在科研项目和教学管理方面,仅有6所机构年度承担了科研课题,6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有8所机构接受医药院校学生实习,所有机构都不是教学单位,未承担任何教学任务。
该次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部分机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总体运行良好,能够较好地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职能,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基本得到落实。对比2003年调查结果〔3〕发现:2009年安徽省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每所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加467m2,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2.79人,床位数增加511张,门诊人次增加7272人次,业务收入增加354.7万元。可以看出,近年来安徽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业务量有了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从整体水平和能力建设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与不足,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设施设备缺乏、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群体保健工作未全面开展、科研教学水平落后等方面,同时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在规模、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业务开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员编制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为41~7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75%~80%之间,安徽省有87.13%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未达国家标准下限,21.80%的机构卫技人员比例未达标准。编制的限制,一方面将导致专业人才引进困难,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导致聘用人员数量增多,而聘用人员流动性强可能影响到工作延续性和工作质量〔4〕。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仅占14.11%,副高级以上仅占2.18%,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低于2008年全国水平〔5〕。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妇幼保健业务发展和工作质量。设备配备不足,服务项目相对局限大部分机构配置了开展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的基本设施设备,但用于开展儿童五官保健、心理保健的视力筛查仪、弱视治疗仪、视觉刺激仪、智力测查工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等设备配置比例较低,而有助于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语音训练仪、中耳分析仪、生物反馈仪、骨密度仪、腹腔镜等设备仪器缺乏,以致产后康复、更年期保健、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儿童发展促进等服务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妇幼卫生经费不足,群体保健工作有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分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年度收支略有结余,但大多处于长期负债经营状态,仅能维持机构日常运转;部分机构入不敷出,后续发展力严重不足。从收入来源看,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占总收入不到1/4;从支出来看,财政专项支出超过总支出的1/4,而群体保健工作支出仅占总支出的3.5%。说明妇幼卫生专项经费投入不够,导致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开展不全面、覆盖范围窄、流动人口服务不到位等。科研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制约妇幼保健全面发展全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科研能力欠缺,仅有个别机构承担科研项目或课题,少有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机构教学管理方面基本为空白,仅有8所机构接受医药院校学生实习,没有一所机构是教学单位,未承担任何教学任务。妇幼保健机构作为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应具备掌握、分析及评价广大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及健康状况的能力。而调查结果表明,科研教学方面是安徽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非常薄弱的环节,不仅影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还将制约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能力建设项目,使每个县(市、区)都拥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独立的、合格的妇幼保健机构。加大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妇幼保健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经费投入。应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群体保健工作,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相关技术服务的指导、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行使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妇幼保健服务的管理职能。重新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目前我国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仍沿用卫生部和劳动人事部于1986年颁发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当前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数量均较以往大大增加,而人员编制标准却没有相应得到提高,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职能的履行受到限制〔4〕。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规定新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基本职能任务,根据社会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人力资源进行测算,重新制定编制标准。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根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任务,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依据分级分类的原则,按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的服务类型,制定各级各类妇幼保健机构房屋面积、科室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必备设备配置等系列标准。同时,妇幼保健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健管理与保健服务,在机构建设标准上应与医疗机构有所区别,应突出妇幼保健特色服务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应明确职责,不断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把工作重点放到群体保健上;在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保障下,认真落实妇幼基本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保健需求;要重视机构自身建设,在规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科研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新形势。
作者: 万宇辉 阙敏 吴海燕 邵子瑜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1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牵涉医院基础信息的采集、卫生工作指导以及医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随着我国人民对医院卫生事业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
1.1医院的卫生信息收集工作效率低下
根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相关观察可以知道,医院公共卫生信息资料是通过逐级进行上报的。在公共卫生信息的上报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要收集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料范围较以前广泛、极具专业性且内容十分丰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业工作难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某些医院因为专业人员紧缺,并未对信息收集以及登记造册方面的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对很多重要指标发生严重漏报、少报,导致了医院对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信息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公共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最终导致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
1.2对公共卫生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某些医院,尤其是乡镇医院的监管系统发展十分缓慢,而且在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也十分混乱。各级政府的监管并不到位,也不是那么及时,医院公共卫生监督机构在经费方面十分紧张,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以及人员的编制数量少等情况。
1.3医院的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手段
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及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用机制和管理手段。由于部分医院没有明确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在经济上没有对其进行约束,和“三级网”之间又没有建立互相提高以及互相约束的管理机制,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卫生局布置下来的任务常是随便应付一下,假如上级来检查也只是当时敷衍一下。各医院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竞争,自己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能互相配合,而是抢夺病人,上级医院在业务上无法给予指导。
2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定位
根据以上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2.1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不同的时期,国家对我国医院的性质以及承担的工作与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医院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医院是综合性的卫生机构,全方位的担当各项卫生工作,尤其要以卫生、消灭疾病为核心,并对群众的卫生保健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防治传染病及开展妇幼保健等工作。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担负着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业务工作。如要做好各项统计,制定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及时地治好群众的疾病;加强对没有经过正式医疗训练的医生进行培训;对群众做好计划生育的指导和妇幼卫生工作;指导劳动卫生及职业病的防治;还要采取各种形式,力求做好卫生宣传普及的工作。
2.2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的定位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费用在快速的增长,有的医院卫生资源比较缺乏,群众收入较为缓慢,两者之间难以和谐一致。有部分人因生病导致了贫穷,有的刚刚富起来,由于生病又使其变回贫穷。这样的现象在一天天增长,后果较为严重,我国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1]因此,在现阶段里我国医院在卫生功能定位方面应有新的定义:我国医院是集预防保健、公共医疗卫生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提供较齐全的卫生服务工作,提高我国医院卫生的总体服务能力,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是做好我国医院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医院其按功能分为一般医院和中心医院。一般医院主要是以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较齐全的综合,负责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对医生的培训。中心医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除了具有一般医院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开展预防保健和对一般医院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的任务。
3加强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各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因部分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其存在资源不足和资源闲置的两种情况。应在明确我国医院卫生功能的基础上,理顺管理机制,提高正常的卫生功能,使我国医院的服务能力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2~3]我国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系统、卫生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3.1计划工作
所谓计划工作,就是积极落实和实施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要求,做好其工作部署,一般包括卫生保健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两方面。应该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带头,以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枢纽,落实以下各级医院的工作。
3.2指导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
卫生指导服务职能和管理工作,主要是上级医院通过在技术上的指导来提高下一级医院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工作进行安排,规范就业人员的行为。一般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责主要是在中心医院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中心医院的工作,对其业务上的指导,人员培训并协调相应的管理机制。
3.3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
基本卫生统计,主要包括人口学、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还有疾病等信息。基本卫生统计有利于准确、全面地对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流行病的预防、控制可起到重要作用。
3.4强化医院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管理是保护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不受到破坏的重要手段。应由各级政府执行监督管理,只有在各级政府的明确指导下,才可以维护医疗市场的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