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妇幼信息工作计划

妇幼信息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02 00:09:42

妇幼信息工作计划

第1篇

扶沟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在妇联、教育、计生等相关部门配合下,通过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了发扬成绩,查找不足,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国家级督导契机,在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

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第2篇

一、工作指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二)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三)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6.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二)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

(三)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0.5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一)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二)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

(三)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四)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五)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四、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一)继续认真落实*市12项免费惠民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和环节管理,对异常病例及时确诊,适时干预,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受益率。

(二)今年实现我区托幼机构信息联网,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宫产率。

(四)通过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区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以促进我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全面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

七、加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一)制定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规划,指导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二)建立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队伍,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设有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统一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建立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第3篇

[关键词] 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b)-163-02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in Nanning City

GONG Zukang CHEN Liya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1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actice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in Nanning City,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Nanni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Nanning city has gained great progress, but which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attention, confused mind, inadequate investment, shortage of talent and so on. The city has not yet established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full-featured, operation convenient, information sharing.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health care reform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hange ideas, increase investment,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Key word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妇幼保健信息工作是妇幼保健机构的常规业务工作之一,其职责是掌握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群体保健和临床诊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为实行科学管理和开展优质服务提供依据和手段[1]。2006年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工作启用互联网传送数据;2008年运行了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本文总结了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为今后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妇幼保健信息监测组织架构

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下设妇幼保健信息监测管理办公室,主要工作任务为:负责全市妇幼保健信息的监测与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指导辖区内开展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及各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各县均设有妇幼保健信息监测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妇幼保健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1.2 妇幼保健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市、县两级妇幼保健信息监测管理办公室及全市妇幼保健信息采集点(各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均已配置计算机,借助ADSL拨号上网实现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收集、传送及计算机处理,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妇幼信息计算机管理网络。

1.3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1.3.1 妇幼保健工作信息网络报告 自2006年起,我市县区妇幼保健工作报表由各妇幼保健机构采用Excel表格以及数据库文件借助ADSL拨号上网网络传送到市级妇幼保健院,并由其进行数据审核、汇总及上报,实现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统计报表和三网监测等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收集与计算机处理上报。

1.3.2 广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自2000年起,全市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实行计算化管理。

1.3.3 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自2008年起,南宁市运行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传送妇幼保健信息。由妇幼保健信息产生地(如产前门诊、产房、儿保门诊等)分别录入孕检、分娩、儿童体检等信息,定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县区妇幼保健院,经下载、合并数据后上传到市级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中心,然后传送到省级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中心。

2 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

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但各级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仅单纯地认为配备电脑办公就是信息化,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就是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区域信息平台上没有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南宁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网络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与运行条件,但尚没有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光纤网络等设施,无法对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和保存。此外,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应用领域不广,水平不高

目前,信息化手段主要用于事务管理工作,如文字处理、统计报表和“三网监测”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收集与计算机处理,应用领域较为狭窄,信息化水平较低。

2.3 数据共享问题

妇幼保健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数据共享水平要求很高。目前南宁市运行的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在部分业务和功能上有重叠,导致信息重复录入,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各使用单位重视程度、数据共享及安全等因素,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全面运行,导致数据不完整而不能完全承担妇幼信息报告任务。

3 对策

3.1 明确新医改下信息化建设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2]。为规范各地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4部门于2010年6月《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为今后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3.2 充分认识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提升优质服务与管理水平,还能动态地进行妇女儿童健康监测和评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笔者认为在医改中应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及时研究制订本区域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从而推动本区域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3 调整思路、整合资源,逐步推进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

妇幼保健服务是对特定服务对象(妇女、儿童)提供长期、连续、系统地服务,可分解为多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业务活动,在各业务执行过程中可能跨越了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卫生领域外的相关机构,需要多机构在一定时间段内协作完成[3]。因此,信息化建设要遵循国家统一的信息标准与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与相关领域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整合。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数据传输与共享的市级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全覆盖的信息网络,实现妇幼保健信息的监测、数据分析和质量管理,便于有关部门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为掌握妇女儿童健康动态信息、评估健康状况、制订干预措施、提升工作效率提供支持,真正实现妇幼保健的信息化管理。其次,要加大对市级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及其网络构建等投入,包括数据库、数据采集与交换、报表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投入。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业务范围涵盖妇女健康体检、婚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儿童保健、产科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管理、妇幼卫生项目管理等内容,着力解决数据共享、安全及保密问题,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将人力从繁多的“表”、“卡”、“登记本”中解脱出来。

总之,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支持。妇幼保健领域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业务应用系统的特殊性,它是一个面向特定领域的具有跨机构、跨地区和跨时间段特点的“领域信息系统”[4]。如何在医改中更好地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认真学习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全局思想统领下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区域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在运行模式上探索符合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实际的路子[5],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试行)[S].200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R].北京,2009.

[3] 汤学军.城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规划[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5):60-61.

[4] 汤学军,潘晓平,金曦,等.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4):179-184.

第4篇

妇女儿童占我国总人口三分之二,妇女儿童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能力,强化保障措施,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持续下降。但是,妇幼卫生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妇幼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足等情况普遍存在,妇幼卫生服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区域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和机构的功能定位亟待进一步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工作目标

1.妇幼卫生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

2.妇幼卫生工作目标。继续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要求的各项任务,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妇幼卫生工作目标。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40/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7‰;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殖健康需求,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等妇幼卫生指标差距。

二、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坚持妇幼保健机构公益性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分为省、市(地)、县三级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区域应有一个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各地可根据人口、行政区划、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妇幼保健机构布局。坚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不得以各种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设区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

4.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要健全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在执业范围、内部科室设置、人员安排、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必须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责要求,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避免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等。同时,充分利用综合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技术力量为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农村妇幼卫生工作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妇幼卫生的主要指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切实发挥三级网的“龙头”作用;乡(镇)、村卫生机构作为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力量,要承担起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等生殖健康相关服务以及妇幼卫生基础信息收集等职责,村卫生机构要有乡村医生负责妇幼卫生工作。继续组织城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指导和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从事妇幼卫生服务。

城市妇幼卫生工作要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妇幼卫生服务。

5.落实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补助政策。要按照《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要求,为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支持,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给予特殊支持,由县级以上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要将妇幼卫生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业,增加专项投入,保证妇幼卫生工作的必要经费。要结合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其公共卫生性质,保障妇幼保健机构的经费补助。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的规定,对妇幼保健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补助,按标准定额和公共卫生事业机构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核定。标准定额采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编制内人员补助定额和按服务人口、服务面积、疾病流行状况及机构职责等确定的综合补助定额。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制定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工作补助标准,切实落实妇幼保健人员待遇。

6.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强妇幼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组织医学生到妇幼保健机构见习或实习,将妇幼卫生专业内容纳入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工作。要在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中加强妇幼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要鼓励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技能。要加强妇幼保健管理人员的培养,鼓励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管理者素质,不断提高妇幼卫生管理水平。

7.健全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妇幼卫生监督管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完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体系,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要加强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着力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

8.积极推进住院分娩和贫困救助,降低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建立促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长效机制,争取三至五年基本解决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问题。要逐步健全妇幼卫生的专项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孕产妇和儿童的医疗救助力度,实现救助与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

9.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继续贯彻实施《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10年)》。重点加强一级预防措施,加大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婚检服务新模式,做好以人为本的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强化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积极推动二、三级预防措施,努力扩大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要按照《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规范技术服务,提高诊断水平;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完善筛查网络,做好阳性病例的追踪、随访和治疗。要使出生缺陷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积极探索妇幼卫生服务内涵,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

10.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生理特点,开展系统卫生保健服务。要在现有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眼、耳、口腔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妇女保健等工作。要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卫生的常规工作,提高防治水平。要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宫颈癌、乳腺病等常见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11.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开展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要加强对妇幼卫生信息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网络。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科学评价妇幼卫生事业、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要建立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五、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

第5篇

1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搜集和采集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大限度保证信息数据分析的科学性,降低信息的失真概率,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保证一定区域内的医疗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在这样的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卫生部门建立相应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相关的卫生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水平,尤其是在区域化的管理中能够发挥该系统自身的优势,提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压力必定会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地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该地区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还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2提升信息管理质量

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人工搜集信息相对较慢,效率和质量也不能够达到信息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快速的调出相关信息,保证监测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减少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更多的该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该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比如在对农村进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时,管理人员只需要做好信息的录入工作,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掌握该地区妇女儿童的大致健康状况,根据数据实行科学的管理计划,提升农村地区人口健康状况,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提高数据准确性

通过建立科学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卫生管理人员能根据第一手资料来实时了解妇幼卫生工作的状况和进展,更好地掌握相关数据,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制订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妇幼保健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搜集资料方面,需要管理人员掌握更加准确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婴儿的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孕妇死亡率以及高危孕妇分娩率等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以往数据搜集分析系统有所不同,它主要依靠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库以及更多的网络资源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各地区的妇幼信息状态,让管理人员依据这些数据找到自身管理中的不足,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进行医护管理工作,提升妇女儿童的医护质量水平,促进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在上报资料时,管理人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严格审查统计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对妇幼保健工作信息管理进行严格控制。随着人民对妇幼保健需求的提升,以往的信息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妇幼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妇幼保健工作的状况,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不断完善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首先要求妇幼卫生一线人员,尤其是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增强利用信息的意识,支持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在经费和人员保障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帮助解决在妇幼卫生信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管理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琳单位:泰安市泰山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

第6篇

1.体现妇幼保健工作档案编研的专业性

妇幼保健工作的进行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只有在保证数据可靠、准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妇女儿童的健康信息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充分的利用,以前的档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共享到需要的地方。利用这些信息为做好地区的妇女儿童卫生保障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仔细整理,合理存档,在编研上要多加用心。其工作重心应该围绕着保障妇女儿童卫生的主要范围和工作宗旨进行。以妇幼病的预防和治疗、婚前保健、医院感染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妇女和儿童营养、产科质量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生优育等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负责档案收集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此档案的利用需求。以保证所收集档案资料是有使用价值的,满足相关单位的工作需求。

根据妇女幼儿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以保健为中心,健康生殖为目的,预防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保健和临床结合到一起。做好妇女幼儿的卫生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以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留下宝贵的经验。同时,医疗档案的建立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编研工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分析统计的时间跨度要长。时间越长越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对后期认识和总结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是跨度太短的话,所得到的数据就没有了实用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以医院现藏的档案为参考,整理统计收集的数据,并交予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这样得到的材料才更有说服力,更加专业。

2.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只有不断的提高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和信息反馈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妇女幼儿保健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提高妇女幼儿保健工作的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断趋于现代化,要想突破以前重视管理,忽略使用的情况,必须把以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转变成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借此把以前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针对现在日益繁多的档案的数量和种类,对档案的使用和开发仅仅依靠之前传统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先进科技和管理办法,寻求一种可以快速精确的查找方法。逐步替代以前简单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用现代科技代替。才能使所收集的材料能被快速、全面、系统、精确的找到,使档案馆里的资料物尽其用。计算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在很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时,明显比传统的管理方法高效的多。既节约了很多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使出错率大大降低。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档案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成效。

3.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想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单单依靠高科技是不行的,机器也必须依靠人的管理,所以,妇幼保健院的档案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员必须了解广泛的知识技能,要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妇女幼儿的保健事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壮大,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保健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不断提高和改进档案管理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郭玉刚单位:邹平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

第7篇

1提高认识,将健教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消除或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传,它必须有领导的重视,社会的支持,群众的参与。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经常召开院班子会议,反复讨论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实际对我院及全市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健康教育信息科、婚前学校、孕妇学校、妈妈学校,开创健康教育信息园地,同时利用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及各大企业建立了由各乡镇卫生院各大企业妇幼保健人员组成的健康教育信息联络员队伍,及时传递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信息及各种监测,并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列人年初计划及年度考核内容,使我市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群众认真参与的格局。

2加强培训,为开展健教工作打好基础

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好坏,更主要还要取决于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几年来,我们从重视抓好业务人员自身素质人手,强化业务人员妇幼卫生知识的培训,采取讲座、交流、录像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层层培训和考核业务人员,举办妇幼保健培训班20多期,培训达1000多人次,从而优化了妇幼专业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3加大投入,保证健教工作的规范开展

我院在重视各项妇幼卫生工作开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是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立了健康教育信息科,配备大学本科及中级以上职称的真有统计学知识的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在门诊部和婚姻保健科下设了孕妇健教室、婚前健教室、母乳喂养咨询室、婚前咨询室等,各室均专人管理,常年全天开放,并制定了严格的土作制度和人员职责,使院内婚前教育和产前教育率达到了100%;二是加大投人,分别为孕妇健教室、婚前健教室等购置了电视机、录音机、放像机、影碟机、男女生殖器模具、挂图、标本、展橱、资料橱、宣传栏、宣传板,在孕妇健教室和婚前健教室还分别设立健教座椅40张,并印制各种健康教育材料及健教处方10多种,数量达10万多份,制作各种宣传板100余块,并免费为40个接生单位制作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母乳喂养”宣传板。

4深入宣传,将健教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贯彻《母婴保健法》,普及妇幼卫生知识,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是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几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婚前学校”、“孕妇学校”、“妈妈学校”,妇幼保健电视讲座,录制专题片等普及妇幼卫生知识,并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婴喂养宣传周”、“《母婴保健法》宣传月”创建“爱婴医院”、“爱婴城市”等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积极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及各大企业医院及女工委组织做好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妇女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城乡妇幼卫生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深人到了最基层。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先后创建“爱婴医院”6处,“爱婴卫生院,,21处,96年我市成为“爱婴县(市)”。纯母婴喂养达到了85%以上,母婴喂养率达到95%以上,住院分娩率由1995年的80,2%达到了99•2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初开展时的80%上升到98%以上,婚前健康检查率由1994年的9%达到了100%,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由1995年的88.5%和85.2写达到了95%和90%以上,妇女病发病率由1995年的38•2%下降到13.8%,由于叶酸斯利安预防神经管畸形知晓率的提高及其推广使用,肉眼可见出生缺陷率已由1995年的8%。下降到了6%。以下。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开展好妇幼卫生工作,领导重视、部门协调是前提;加大投入,依法规范管理是保证;广泛深人地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基础。只有重视健康教育,抓好健康教育,夯实健康教育工作基础,才能使妇幼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第8篇

1.1妇幼保健人才岗位设置不合理部分妇幼保健机构中,因重临床而轻保健,导致工作人员分布不均。保健科室的工作人员学历大部分为中专,而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多数为本科学历,且保健卫生人员明显不足。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中执业医师占50%以上,而护理人员只占30%,随着机构层次的降低,执业医师的需求量增大,而护理人员的比重偏小,人员短缺问题更严重。

1.2妇幼保健人才专业素养欠缺由于很多妇幼保健机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忽视了对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无法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1.3妇幼保健人才对临床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较长时间定位在保健科室中,他们对临床的知识了解不多,无法及时跟随着医学的脚步,影响医务工作者的保健服务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妇幼保健机构里,临床和保健科室的人员进行互相的流动调换,这样不仅可以使保健医生加强临床知识水平,也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保健意识,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应用特点。

2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2.1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建设经费较少信息化管理对于妇幼保健的质量方面来说,具有较大的益处,而且信息化管理也使得受检妇女、儿童可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就目前来看,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管理工作,如常规的数据采集、电子档案建立等工作都已经有序开展,但是要进一步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就要采用现代化网络管理,这就需要设备及人才、资金的投入。但现在看来,多数妇幼保健机构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缺少计算机设备的更新、维修费用,是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2.2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队伍人员较少多数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工作都没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员,大部分是由兼职人员来完成妇幼保健信息的数据采集、录入、传输等简单工作,再加上兼职人员待遇较低,使信息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且信息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工作量越来越大,现有人员已经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2.3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应用不到位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可能仅仅只是有计算机设备方面、计算机的材料方面等简单的几类,却没有直接的产出和经济方面的利益。于是,研究者发现许多机构的管理人员为了减少流出资金,拒绝信息化的各种设备,依旧采取人工记录的方法,这使得在查询信息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4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宣传不到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电子产品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妇幼保健人员在平时的工作时间明显减少,工作效益有明显提高,增大了妇幼保健机构的盈利,但是仍有多数的妇幼保健机构对于此问题的认识相对比较薄弱,应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让不同人群认识到信息化的好处。

3人才及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当下的情况而言,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话题,探索出一个可以符合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特点的管理模式是比较重要的,掌握重点,抓住核心特点,将信息化管理具体化,全面化。加强人才的管理对于妇幼保健机构而言十分重要,培养专业人员,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妇幼保健工作。

3.1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应合理分布首先要控制低学历和无专业学历人员进入,其次又要有计划的招聘高学历的专业人员,按当地人口的数目来安排人员,使各级妇幼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并且使各个层次的人才得到均衡的分布。应该加强妇幼保健的宣传工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需求。一定要杜绝重临床而轻保健,使得各个岗位人才合理化分布。

3.2提高妇幼保健人才专业素养重视妇幼保健人才业务素质的培养,熟悉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适应医学的不断发展。从而能够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应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通过投入最适量、最恰当的人力、物力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3提高妇幼保健人才对临床知识的认识建议今后在妇幼保健机构内应该让临床和保健科室间的人员进行流动和轮转,这样既能使保健医生不断更新临床知识,又能提高临床医生的保健意识,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特点。

3.4增加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经费增加信息化管理的经费用于计算机设备的更新、维修费用,进行现代化网络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应该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员完成妇幼保健信息的数据采集、录入、传输等简单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5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和宣传加强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的宣传,使得各个妇幼保健机构应该积极采用信息化设施,这样能够做到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能够得到妇幼保健人员之前所完不成的工作效益,因此大力宣传是不可或缺的,要让各个机构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利益。

第9篇

这次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座谈会,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回顾总结“十一五”妇幼卫生发展成绩,分析妇幼卫生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十一五”妇幼卫生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任务目标,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时期,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和22.5‰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13.1‰和16.4‰,降幅分别为31.1%和27.1%,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降幅为37.1%,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超过73岁,其中女性已超过74岁。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从2005年的2.34%下降到2010年的1.55%。

(二)妇幼卫生法制和政策逐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以“一法两纲”为核心,不断完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2006年卫生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十一五”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推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制定印发了《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和《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为宗旨,卫生部印发了《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各省(自治区、市)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将妇幼健康指标纳入本地区政府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启动了《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2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重庆市把妇幼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体系。各地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法制和政策保障。

(三)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一五”时期,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25个,妇产医院398个,儿童医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739个,乡镇卫生院38765个,村卫生室648424个。与2005年相比,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数由187633人增长到232782人,床位数由9.41万张增长到12.61万张,诊疗人次由9674.6万人次增长到1.5亿人次,入院人数由349万人增长到572万人。尤其是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妇幼保健三级网的“网底”,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功能逐步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四川省紧紧围绕加快体系建设开展“妇幼保健年”活动,省实施了妇幼卫生能力建设工程,湖北省狠抓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山东、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山西、等省开展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有力促进了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体系完善。

(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推进“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国家逐步加大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降消”项目继续深入实施,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产科急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建立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为项目县(市)配备了产科基本诊疗设备等,累计投入21.3亿元,极大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2009年深化医改启动以来,新增和加强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仅2009-2010年两年中央财政共投入83亿元,累计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1748.8万人,为农村生育妇女1318.1万人增补叶酸,累计完成768.1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90.7万名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为1390多万名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34.8%下降至7.9%,减少了约77%艾滋病母婴传播。一些省(自治区、市)还进一步增加地方投入,扩大项目受益人群,扩展服务内容,广东、启动了“妇幼安康工程”,宁夏实施“四免一救助”惠民政策。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健康,让广大妇女儿童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

(五)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有效实施“十一五”时期,更加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继续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一是推广婚前保健有效经验,婚检率由2005年的2.9%提高至2010年的31.0%;二是逐步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至2010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市)511家机构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三是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市)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广西建立了婚姻登记、免费婚检和计划生育指导“三位一体”的婚育综合服务模式,婚检率快速上升;天津、辽宁、福建等8省(自治区、市)开展了免费产前筛查;上海、广东已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医保或新农合;宁夏在农村实行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各地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有效推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卫生部妇社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妇幼卫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家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继续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妇幼卫生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1.妇幼卫生在城乡、地区、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2010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3‰和20.1‰,农村是城市的2.8倍。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7.8/10万、29.1/10万和45.1/10万,西部远远高于东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常住人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亟需得到更多关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贫血患病率仍然很高。缩小这些差距,改善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是妇幼卫生工作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2.威胁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当前我国妇女常见病患病率较高,2010年为28.75%,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身心健康。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还未达到千年发展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虽然已经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儿童死亡数量很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死因。据估算,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儿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出生缺陷的儿童中30%在5岁前死亡,40%为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儿童营养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健康。

3.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我国城乡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底还不牢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陈旧、人员编制不足、学历明显偏低的问题;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和转诊急救的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相应卫生人员承担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基层妇幼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导致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可及性差,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增强发展的信心。

1.深化医改是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大机遇说医改是一个重大机遇,一方面是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加快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等医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已由15元提高到25元,主要包括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对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增加检查项目等内容。可以肯定的说,国家对妇幼卫生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妇幼卫生将在深化医改中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2.“十二五”规划对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12‰。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力度,做好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服务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这既对“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妇幼卫生大有可为。“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研究指出:“1990-2005年15年间人均预期寿命从68.6岁提高到73.0岁,期望寿命增量4.4岁,其中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3.新“两纲”的颁布将为妇幼卫生发展提供强力的政策保障《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两纲”)预计今年就要颁布实施,新“两纲”的重要内容就是妇女、儿童健康。妇幼卫生系统的同志应当善于把握卫生工作的大环境、大政策、大趋势,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在全局中谋划发展。新“两纲”是妇幼卫生工作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的有力政策,我们要用足用好新“两纲”,坚持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争取政府更加重视与更大投入,争取各部门对妇幼卫生事业地位的理解与支持,推动妇幼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4.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支持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及生殖健康等多项指标直接与妇幼卫生工作密切相关。我国孕产妇死亡指标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9月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启动了“妇幼健康全球战略”,以推动改善全球妇女和儿童健康,减少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理出席启动仪式并对我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要善于动员各方力量,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为发展和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机遇,用足用好。

(三)“十二五”妇幼卫生发展思路“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担负着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大责任。完成这些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

1.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是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几十年理论与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指导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方针。方针是根本、是方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坚定不移,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也必须遵循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2.贯彻“一法两纲”,依法推动发展“一法两纲”是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维护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好“一法两纲”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机构及其人员必须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善于依法争取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善于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善于争取社会各界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作为《母婴保健法》的执法主体,卫生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机构的监管,督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

3.坚持分类指导,实现协调发展解决妇幼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要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要把更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要更加关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

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要继续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培养、吸引并留住妇幼卫生人才的机制,推广妇幼卫生适宜技术,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在城市地区,要在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妇女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妇幼保健服务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已有长足进步,但离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应是今后一个时期妇幼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全力做好2011年妇幼卫生工作

今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一)全面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11年继续实施4个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段时间卫生部与各省(自治区、市)卫生厅局签署了责任状,各地要认真落实。

1.完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各地实际,细化各项措施,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实现项目预期目标。

2.开展人员培训重点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加强督导通报卫生部将继续组织对各地项目督导,加大通报力度。各省(自治区、市)也要加强督导工作,通过督导查找突出问题,剖析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4.做好评估总结今年是实施近期医改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卫生部将组织开展2009-2011年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年实施情况评估,希望各地认真分析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客观评价项目实施效果,为新周期医改项目规划及实施做好准备。

(二)积极推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时期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滞后,目前的现状如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要着重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争取政府尽快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二是研究制定《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办法》,适时启动评审工作;三是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县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进一步推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四是争取多种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人员服务水平。

(三)做好贯彻落实新“两纲”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颁布新“两纲”。各级妇幼卫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早做准备,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工作。卫生部已经着手制订贯彻新“两纲”的实施方案,计划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实施新“两纲”的具体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新“两纲”,列为今年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工作。

(四)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三级预防,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婚检、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一是适时召开婚检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服务模式;二是继续加强产前诊断工作,制订《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组织对申报机构的评审,加强产前诊断技术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制订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评估考核指标,实施逐级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五)做好其他妇幼卫生工作1.继续做好“降消”项目各地要重点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结合“高级产科生命支持”项目开展逐级培训。继续安排妇幼专家驻县蹲点指导,培训当地业务骨干,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孕产妇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

2.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倡导促进自然分娩修改完善爱婴医院评估方案和标准,启动爱婴医院复评估工作。开展剖宫产专题调研,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加强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管理;深入开展“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子安康”活动。

第10篇

建立覆盖城乡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具体指标如下: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孕早期检查率保持在90%以上。

2.住院分娩率达到99%,高危妊娠筛查管理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

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

4.提高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水平,产前筛查率达到50%以上。

5.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到90%以上,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

6.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均达到80%,感染艾滋病及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

7、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5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8.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标达到省卫生厅要求。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

1、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明确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定位。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2、实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重点,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二级妇保院的设置规划和建设计划,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在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健全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镇区街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3、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开展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加快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与发展,做好迎接省级检查的准备工作。

4、加强妇幼保健学科建设与管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将向纵深发展,妇幼保健机构必须树立“科技兴院”意识,重视科学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以此带动医疗技术水平向前发展。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开展重点学科评审,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

5、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市妇幼保健院要组建师资队伍,承担全市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信息统计、妇幼保健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的培训,制定妇幼保健专项技术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妇幼保健人员的“三基”和适宜技术培训,组织开展2次全市妇幼保健技术竞赛,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市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加强对镇区街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单位新调整的妇幼人员,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做好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镇区街卫生院要加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妇幼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1、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深入贯彻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健全孕产期保健服务网络,改变《孕产妇保健手册》的传统建立模式,统一由镇区街卫生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登记基本信息,将孕前、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医疗保健服务有效衔接,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市卫生局加强对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和质量控制,每半年对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进行1次全面检查,促进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2、强化儿童保健服务。认真落实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配齐专业技术人员,配足业务用房及设施设备,建立区域儿童保健工作监督管理和考评评估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儿童保健工作,医疗保健机构要转变职能,把直接面向儿童个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服务。

3、提高产科、儿科服务质量。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爱婴医院建设,各助产机构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并实行产科主任负责制,严格控制剖宫产率,提供规范、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市卫生局将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助产机构剖宫产情况进行质控,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定点助产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对经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定点助产机构资格。

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紧急救治、转运和管理,提高救治能力,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适宜技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4、实施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工程。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与妇联、人口计生、财政等多部门合作机制,重点开展对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宫颈癌、乳腺癌、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及儿童常见病、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治。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将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和儿童纳入流入地系统保健管理,实现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和儿童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

1、强化三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健全由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加大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婚前保健知识和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和咨询指导,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改进服务模式,推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规范孕前医学检查,不断提高婚检率继续免费为农村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建立健全产前筛查网络,有序推进产前筛查服务,加强重大体表畸形和唐氏综合症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提高产前筛查率和确诊率。

2、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大力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服务网络,稳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加强确诊病例治疗和干预。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制度、职责和流程,做好可疑听力障碍儿童的转诊、诊断工作,逐步开展听力障碍的干预和康复工作。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四)、推进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落实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实施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孕产妇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绩效评估,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增强项目执行力,提高项目社会满意度。

(五)、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以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为主线,以妇幼卫生信息监测为重点,整合相关信息管理资源,继续做好母婴三证、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信息化管理、妇幼卫生信息监测和年报工作。做好质量控制,做到不瞒报、不漏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六)、强化妇幼保健行业监管

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项目的准入管理,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监管,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单位管理人员培训和资格审查工作,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孕产妇管理;重要环节;对策

A Briefly Discussing of Thre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Abstract] Maternal system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maternal-child health work, and effectively doing this work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maternal-child health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ajor public health programs and basic public health progra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difficult points of maternal system management, summarizes the work experience of taking steps to achieve successful results and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o reduc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tality,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 is to accurately grasp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in ma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i.e. early pregnancy examination, maternal risk management, post-natal visits.

[Key words] maternal management important part strategies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围绕孕期、产时、产后42天内三个阶段,应用围产医学知识采取一系列的监护、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法,来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从而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妇幼保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全程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孕期检查(不少于5次)、住院分娩(新法接生)、产后访视(不少于3次)、42天母子康检。其中的难点在早孕建卡、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三个环节中。通过20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使其能真正起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的作用,就要准确把握好这三个环节。

1 抓孕前保健,提高早孕建卡率,把握好孕早期管理环节

孕早期建卡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健对象不重视,有些人怀孕了但却毫不知情没有意识,部分准妈妈对意外妊娠不能接受,在决定留下孩子时已经过了孕早期。二是医护人员存在戒心,孕早期胚胎组织流产的可能性较大,个别保健人员怕建卡后病人流产,给自己增添麻烦,对早孕建卡的意义理解不深,工作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早孕建卡检查率:

1.1 由政府埋单开展婚前保健工作。在婚前卫生指导中将孕早期保健内容作为重点,向准备结婚的青年宣教,将孕期保健提前到婚前,减少意外妊娠对准妈妈造成的困惑,做到计划生育。

1.2 根据群众的需求,同时注意弥补婚前医学检查中的不足开展孕前医学检查;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给予合理的指导,将可能引起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另外,依靠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取得保健对象的信任,为孕期系统管理打好基础。

1.3 利用计划生育资源,通过当地计划生育部门有效掌握有计划生育的群体,进行追踪服务,及时发现早孕妇女,督促纳入系统管理。

1.4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促成行为形成。办好新婚学校、孕妇学校是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延伸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范围及保健内涵。随着我县“新婚学校、孕妇学校”顺利开展,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有效促进了我县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孕妇能够自觉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配合建立孕期保健手册,积极主动来定期做产前检查,咨询有关孕期保健问题,筛查高危因素,从而增强自我监护能力,有效降低了产妇分娩的危险因素,减少了难产的发生,切实保障了母婴安全。

2 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提高专业人员高危筛查与管理水平,解决管理质量难点

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该项工作的核心则是高危筛查和管理。只有提高了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起到孕系管的作用,得到孕产妇的认可,使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2.1 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我县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保健网,争取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将村医报酬纳入政府财政补贴,使村医流动情况减少,稳定了我县村级网的建设。二是县卫生局每年组织两次乡村级妇幼专干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将妇幼专业技术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没有取得该学分者,年终不予审证。这样便有效地保证了村级保健人员的培训率,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有能力筛查出高危孕妇,及时发现产科部分急症并予正确转诊。三是利用项目安排县乡专干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学习,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的能力。

2.2 建立适合我县的孕产妇管理方案,努力提高产前检查质量。

2.2.1 我们根据国家《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制定了《玛纳斯县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将孕产妇系统管理程序设定为:每个孕妇产前检查不少于6次(早孕检查1次、中孕检查2次、晚孕检查3次)、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必须满足三次(产后3~7天、14~20天、28天)、42天母子康检,并且每次孕期检查(测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描绘妊娠图、高危评分)不缺项;孕早、中、晚分别三次检测血、尿常规;孕中和孕晚期各查一次B超,只有完成以上全部程序才能计入一例孕产妇系统管理。

2.2.2 根据自治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要求妇幼专干严格按规范筛查高危孕妇,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在围产手册的右上角做红色高危标志,专人负责、专册登记管理。凡高危评分大于等于10分者乡级妇幼专干必须填写高危孕产妇转诊单转县级医疗机构设置的高危孕产妇门诊确诊;高危孕产妇管理门诊医生需根据高危因素为乡镇妇幼专干提供管理建议,村医在乡妇幼专干的指导下负责追踪随访;高危因素复杂或病情严重者,及时转往上一级医院进行诊治。把在我县高危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出血疾病作为重点目标进行管理,有效遏制孕产妇危重急症的发生。

2.3 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护,尤其针对体型肥胖者、多胎妊娠、精神紧张、本人营养差、有贫血或有合并其他合并症者。首先是保证每位孕妇在孕满32周开始每天计数胎动并学会判断异常胎动;其次在孕妇学校中将常见的妊娠期需要及时就诊的临床表现表述给孕妇及家人,使其能在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就医;另外,我们还举办了村医危重孕产妇识别及抢救知识培训班,村医必须掌握危重急症孕产妇的院外急救知识,做到临危不乱,救治有效。

3 建立区域医疗保健信息互通机制,保证产后访视及时到位,做好产褥期保健环节

目前我县在县医院住院分娩率已达99.6%,保证医疗机构、乡镇妇幼专干、村级保健员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能够使产后访视医生准确掌握辖区内产妇情况,产妇出院回到家中能及时接手管理,不留时间空挡,减少意外发生,既把握住了访视时间,也有利于确定访视的重点。

3.1 建立玛纳斯县妇幼保健三级网通讯录。我们印制了由玛纳斯县卫生局主管妇幼工作局领导、妇幼保健站主要领导、保健科、县医院急诊科、儿科、妇产科、疾控主要负责人及11个乡镇场站和79个村级专干组成的妇幼保健三级网通讯录,发到所有成员手中,保证我县三级妇幼保健信息网的畅通,同时利用网络建立了玛纳斯县妇幼专干QQ群,做到了信息互通,及时掌握了全县的妇幼工作动态。

3.2 在县级医疗机构产科统一印制了分娩登记记录本,根据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台帐要求制定登记本项目,特别对住址一栏做了要求详细到村或门牌号,每月例会县医院给妇幼保健站上报复印件,由各乡专干核对本乡产妇具体情况,即方便了我们对产妇的掌握,也便于信息管理漏报、误报的质控,报证了我县妇幼卫生信息监测工作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 在县医疗机构产科建立电话告知制度,在县医院产科出生儿童,助产人员要及时填写母婴保健手册分娩记录一栏,同时要根据通讯录地址通过电话告知地段产后访视医生保证产后访视及时到位。

为保障以上各项措施能落实到位,我县卫生局根据承担妇幼工作职责不同分别制定了县妇幼保健站、乡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工作考核标准,每半年定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与单位公共服务经费挂钩,在县域医疗机构中形成保健工作重点不同一盘棋,多部门协调工作的局面。2008年、2009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妇幼人群的关注,分别开始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住院分娩率;同时,对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的培训以及对硬件设施配置的加强,提高了各级产科的技术水平,改善了各级产科的医疗环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纳入其中,解决了妇幼卫生工作服务经费问题,孕产妇系统管理从数量达标迈向数量质量都达标,有效地保证了孕产妇安全地度过围产期,为新生儿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10年我县孕产妇管理率比“中国2001-2010妇女发展纲要”目标值提高了5个百分点, 系统管理率2005年由60.83%提高到2010年的73.34%,早孕建卡率上升了8.35个百分点;高危产妇患病率比目标值下降了4.3% ,由13.06%下降到 9.03%。90.6%的动态因素高危孕妇得到了及时指导和治疗, 轻度的获得治愈,严重的高危孕妇也有不同程度得到了控制和减轻,高危孕妇全监测住院分娩率达100%,为孕产妇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减轻了孕产妇的痛苦;产后访视统计三次访视率达81.92%;42天康检从无到有,并且逐渐完善。孕产妇死亡2005-2007三年共计4例,均为产科出血死亡。2008-2010三年1例是合并重症肺炎就医延迟;围产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3.07‰降低到2010年的5.58‰。孕产妇系统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临虹,狄江丽,等.孕产期保健的策略与实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J],2007,6,325-327.

[2]马文辉,孕产妇保健误区及系统保健指导,中华中西医学杂志[J],2007,2,127-128

第12篇

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妇幼卫生方针为指导,以降低两个死亡率为目标,以“科学育儿、女性健康”为主线,加强和规范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和监督指导,实施妇幼保健项目带动,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切实保障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80%;

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

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4、孕产妇死亡调查上报率100%;

5、3岁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80%;

6、体弱儿管理率100%;

7、出生缺陷上报率100%;

8、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上报率100%;

9、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率100%。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与管理

1、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市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实行分口指导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围保和儿保专用诊室,购置专用仪器设备,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妇产科和儿科人员,实行围保与妇产科结合、儿保与计免结合的管理模式,确保妇幼保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行政村、居委会要设立妇幼保健室,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或女乡医承担保健任务,按时参加保健例会,及时收集上报有关资料,确保基本信息的真实可靠。

2、开展妇幼保健人员技术培训。市卫生局根据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不同层次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村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市妇幼保健院要做好乡、村级保健员进修带教工作,协助乡镇卫生院、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保健和临床业务;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保健人员的需求,定期选派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保健例会开展培训或妇幼保健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保健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服务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工作质量

1、围产期保健工作:

⑴实施降消项目带动,扩大服务领域。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早建卡,多建卡,提高建卡率。要严格按照围产期保健工作常规做好产前检查和高危筛查,特别是对家庭相对贫困和居住比较偏远的孕产妇,应重点加强管理和信息沟通,确保孕妇安全度过围产期。

⑵按照标准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辖区内的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对建卡的孕妇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早、中、晚期的高危因素筛查,对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建立高危管理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有效防范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⑶市妇幼保健院建立高危孕产妇专家门诊,对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的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并及时将管理结果进行反馈。同时还要定期派专家协助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孕中、晚期高危孕妇进行一次高危诊断和处理,帮助高危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和分娩地点,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

⑷逐步开展孕妇产前筛查及艾滋病筛查工作。凡孕14周~22周的孕妇,应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筛查和HIV筛查。对产前筛查阳性者,到市级以上医院进行产前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对HIV筛查结果阳性者,到市妇幼保健院实施母婴阻断,并建立档案。

2、儿童保健工作:

⑴充分利用计划免疫集中接种优势,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要利用各接产单位分娩信息互通资源和计划免疫信息资源,做好辖区内0—6岁儿童的摸底登记和建卡工作,要把儿童免疫接种前的体检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及时进行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体弱儿管理,确保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

⑵继续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严格执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职责任务,认真做好儿童体检、幼儿园新生儿入托体检和教职工体检工作,确保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三)实施新密市残疾儿童预防与康复计划

1、建立网络。根据要求,建立新密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早期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网络。市妇幼保健院为网络中心,各接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成员单位。

2、明确职责。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早期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的实施工作;市直接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做好在本单位出生的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登记上报工作;各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本辖区内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各单位要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筛查、登记、报告制度,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和高危儿评价纳入产科工作常规,把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童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并由专人负责;对筛查出的高危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及时进行登记、填卡,定期上报。减少和预防我市出生缺陷儿和残疾儿童发生。

(四)继续开展以两癌防治为主的女职工保健和妇女病查治工作

市妇幼保健院继续开展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工作,积极协助各乡镇卫生院和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以防治宫颈癌、乳腺癌为主的妇女病查治工作,有效降低“两癌”发病率。同时,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金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做好试点的后续工作和新试点2000人份子宫颈癌筛查工作,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镇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1、要加大辖区内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管理力度,严格区域管理,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摸清辖区内孕产妇和0—6岁儿童基本情况,建立保健手册,实施保健管理。

2、市妇幼保健院要指导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两个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医疗保健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对市区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围产期保健与儿童保健服务。

(六)继续做好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按照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做好辖区内贫困孕产妇的申报和保健管理工作。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贫困孕产妇救助标准和资金发放办法及时给予补助,并按程序上报。市妇幼保健院要做好降消项目实施的督导和管理工作,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确保降消项目顺利实施。

(七)巩固爱婴医院和产科建设成果,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合理配备产科人员,更新设备,改善服务环境,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母婴顺利度过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