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广告毕业设计个人总结

广告毕业设计个人总结

时间:2022-05-05 08:5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毕业设计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告毕业设计个人总结

第1篇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 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 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 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 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 具体措施

3.1 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 改革成效

4.1 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 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在论文选题上,学生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成果为选题依据,每位同学选取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具体工作过程的描述,总结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市场调研、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陌生拜访、产品推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观点、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重视度,提高了综合技能实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毕业设计,如《浅析“吴良材”眼镜促销方案的设计》、《浅谈“百事可乐”校园广告方案的设计》、《浅谈对“天堂伞”广告策划实训活动的探究》、《“传澄”情侣礼袜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相宜本草”护肤品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等。

第2篇

 

我们都知道社会需求是建立在高校具体科目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的管理问题是,为了满足不同各种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的需求的所在。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单单是用来满足对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在其他方面也是能够提供需求本质的能力。经不断的磨练和学习,当代大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过程,这种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为不断提升和测试水平高低的重要利用程度。但是,某一些方面,比如教学因素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不能够完全适应,从而反映他们毕业设计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必须提高毕业设计来进一步的为相应教学改革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1 高校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使不适当的主题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是在纸上的实际问题的研究,然后进行分析,并在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自行解决问题。其结果是,一个工商管理毕业生的技能和灵活运用毕业设计后,知识的学习,直接会让大学的毕业生影响毕业设计和学习的质量问题。而毕业设计的课题中,需要满足当代实际,需要两个方面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应该有所选择,并在现实中一个特定的对象中,对象是一个企业构成、也可一个业务单元组合,或一个企业组织,甚至是一个特定的管理事件类,既要保证内容是实用的,也可以避免在本研究中的研究范围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时候只看到表面的选择,但没有探究式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对象的知识结构不清楚,只依靠自己的兴趣的话题,但不符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毕业设计。

 

1.1 创新能力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管理的经济学是一个强大的“艺术”问题的一部分,它属于文科课程的范围之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知识通常理论知识的过程,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学中的内容不能给人们产生“空间”的感觉。这是很难让学生学习知识灵活应用到研究的特定对象中去。在大学里认识的调查,使得企业管理中主要覆盖了学生所需要的这些缺点,但一般来说,创新能力的不足更直接,更突出地体现在毕业设计中。毕业生将更多的选择现有的数据一起是比较简单的,但缺乏数据分析和处理内容,既掌握了数年的学习经验,又有很多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到突破口,也不知道如何一次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经验的积累使用。所以在毕业设计,或缺乏深入的文件或数据拦截和粘贴的加工简单的知识的题目内涵的理解的毕业生,总体上中间是缺乏创新能力。

 

1.2 通过寻找学生的指导和研究过程,在过程中的误解的过程中观察,你可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毕业设计

 

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的内容总结,只要对多年的积累的知识进行总结,一些其他的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而不是因为毕业设计,教师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毕业设计仅仅是一个操作的规模较大,并且形式简单地阐述了一纸来敷衍老师。思想认识只能使学生在纸上的能量的一小部分,并最终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非常低的。

 

2 相比其他专业的普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的能力更为重视

 

(1)社会企业或实际选择过程结合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市场,面对各种竞争,不断催生了很多新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新的东西可以像商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方向。由于这些问题是非常具体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以社会现实和企业的主题相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营销、财务管理、广告策划等微应用,都能满足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那些或进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可以学生实习或遇到在工作和研究中,通过个人思考,可以直接结合具体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因为他们的毕业设计,很贴近实习,毕业设计的质量会很满意。虽然毕业设计和培训,帮助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在寻求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例有创新,之间的差异,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和密切的联系也将确保指导是有效的,所以毕业设计的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2)实验和改善实验,实验过程时间的合理安排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所有的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而在实际的应用程序的基本理论知识。沙盘模拟,当然,是一个专业的操作和管理课程的主要特点,反映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这个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实验。使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多种教学方法真正的自由竞争下,模拟企业的氛围,使学生,真的感觉灿烂的和残酷的,管理风险和责任经历了市场竞争,换位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提高整体质量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3)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未来的商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教学要求,要求开放企业,的机构,经理的承担角色不一样。所以在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科学精神和大学毕业生具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既要实现理论知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论文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以毕业设计为教学目标。例如,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本身毕业设计评价的加强,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深度和毕业设计的要求,但结合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重点。

 

3 结语

 

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对他们的质量要求一直存在问题,导致在教学的诸多问题会继续出现,这是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所以通过设计和创新的发展使得这个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广告人才培养 实战教学 反思

[作者简介]康初莹(1978- ),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教研室主任,讲师,武汉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广告传播。(河南 郑州 45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SJGLX16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4-02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广告业的日趋繁荣,广告人才的市场需求急剧膨胀,各类高校纷纷开设广告学专业,积极推进广告人才培养的进程。由于办学理念的陈旧与僵化和办学条件的参差不齐,各高校普遍采取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少给学生提供参与广告实务活动的机会,势必导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事实上,运行良好的实战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人才培养中反思实战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应用,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成为高校广告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一、广告人才培养中实战教学手段的运用

实战教学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战教学手段就是要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尽可能选取贴近市场实际的方式,辅助理论教学对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和塑造。广告学专业实战教学应围绕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分别立足于课内外和校内外,其常用的教学手段有以下几种类型:

1.模拟广告公司运作仿真项目。“模拟公司”的教学观念是基于通过实战演练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一个模拟广告公司中,要像真实的公司一样设立相关部门,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职业规划,确定客服、调研、设计、文案、策划、创意、媒介等分工,组成仿真项目组。在各个项目组中,每个同学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每个项目组要独立完成广告任务或策划命题。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掌握关键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促使各门基础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快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模拟广告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经验的直接获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边学边用,以用促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该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广告行业的动向,及时地将校外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确保项目命题的高度仿真。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解惑和引导作用,根据各项目组的需求和进度进行分组指导,围绕实战作业中的难题与学生们共同展开讨论,让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思考”,自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2.组织参加各类专业赛事。通过专业赛事的实际参与,学生可亲身经历从市场调研、策划创意,到表现制作的全部广告实务操作过程。一旦获奖,将成为日后进入业界最有含金量的敲门砖。所以组织参加各类专业赛事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实战教学方式,在一些高校,参赛取得成绩的学生可以计入选修学分,甚至可以替代毕业设计的学分。而随着获奖人数的增多和奖项水准的提升,对于高校广告专业积累人才培养成效、提升知名度也具有积极意义。从“教”的角度而言,教师的角色如同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或项目经理,尽可能地严格遵照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对比赛创作过程实施管理,对学生的创意方案从构思到完稿做出实际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从“学”的角度而言,学生通过参赛方案不断否定、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以最接近实战的方式体验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广告诉求与表现。

3.开展各类形式的实习。实习形式包括低年级的认知实习、高年级的专业实习,以及最终的毕业实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实习,一方面,逐步让学生深入到广告行业中,熟悉广告工作流程,锻炼各种广告实务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做好心理准备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储备;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锻炼其在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实战能力。各类实习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广告实务运作中的不同内容和环节,学生需在校内外指导老师双方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质性的业务,回交相关实习成果和实习报告。对教师来说,实习是教学成果的验收;对学生来说,实习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初步适应和演习,是对其专业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全面考察。

4.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其实战性也体现的比较明显。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的基本问题。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正是锻炼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思考和创造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深入分析问题、再到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毕业设计是面向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开设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毕业论文。一些高校实施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手段作为考量广告专业毕业生水平的方式,甚至在毕业设计中融入了广告作品创作、广告策划案撰写等多种形式。学生选择以广告作品或策划方案作为毕业设计,就必须结合市场实际开展调查与分析,制定可行的营销与传播策略,创作出最终的广告作品或撰写广告策划案,并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与鉴定,以确认能否达到专业水准。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实战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高校广告专业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战内容和实战要求,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和专业操作能力。

二、实战教学手段运用中的反思

尽管实战教学手段已在广告人才培养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一定程度上的应用,但因条件所限,也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实战型广告人才培养和广告教育的发展瓶颈。

1.实战教学手段零碎,缺乏关联,不够深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战,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认为实战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一些教师对实战教学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具体到某项实战教学项目,对到底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实战能力认识不清。在这些思想认识的影响下,广告专业的实战教学缺乏高水平教师的参与,缺乏对实战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实战教学的安排并未摆在应有位置上。因此,实战教学在整体上存在零碎、随意的状况,各门课程中所需要的实战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布置,加之各种必备设施的缺乏,基本上都是由各位任课教师独自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模仿与演练,各门课程的实战教学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衔接。另外,实战教学手段的不够深入也是一大弊病。如在广告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广告提案会在相应的环节中被提及,但力度和全面性远远不够。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知识点介绍,并不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到工作岗位后,真正接触到提案时仍会无法胜任。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实战教学体系将是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实战教学程序无法监控,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就现状而言,多数高校的实战教学管理较为混乱,甚至没有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战教学的管理制度,更没有构建起符合实战教学特点的、完善而合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实战教学手段的运用与管理完全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来实现,而对于学生实战训练成果的评价基本上是任课教师凭个人的喜好说了算,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合理和公正,最终使实战教学手段流于形式,效果难以保证。如在上文中提到的毕业实习,在强调实习的高度实战性时,若缺乏教学管理上的保障,必然会影响到毕业实习的质量。当前,尽管一些高校开始着手对广告专业现行的实战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与设施的限制,实战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时地调整与更新,致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适应具体岗位的要求,丧失了实战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如就广告策划、广告文案、CI设计、广告媒体等课程的实战教学而言,因相关实务项目及相应教学条件的缺乏,无法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完整的广告项目运作中去,对广告业务的洽谈、调研、策划、创意、设计、媒体投放等工作流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要想提高其实战动手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因而,必须根据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实战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实战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实战教学计划与大纲,对实战教学内容做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实战教学环节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并按实战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实战教学的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战教学体系,使实战教学融于广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3.实战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急功近利,导致学生适应性差。伴随着广告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激增,各高校趋之若鹜开设广告专业,浓厚的商业色彩给广告人才培养打上了“功利”的烙印。专业分工的极端细化和业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人才培养分类的细化,毕业生往往仅能适应某一领域内的专门技能操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匠”,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然而,教育在为市场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社会和时展的使命,实战能力的培养是广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实战能力是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实战教学手段的运用中,提供广阔的创作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实战型的广告人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广告作品,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广告人。在人才培养中可以采用“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变应变”的适应策略,即洞察和分析社会对专业和行业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成为基本特征,对各个高校来说,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实战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探索越发显得任重而道远。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告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而实战教学是达到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途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科学的广告实战教学活动,多渠道地指导训练学生,以创新性为中心,以实战性为标准,通过强化实战环节,解决学生实战能力培养难题,理论和实践并重,办出特色,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实战综合能力的优秀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加强自主意识与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高职设计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自主与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继续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构建更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并将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作为学生德行考评的条件之一。自主意识与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从基础教学开始,有目标、系统地进行。以设计素描教学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设计自己的有限目标和阶段任务,自主研究探索,并在不断尝试后引发更新的课题。譬如产品造型专业,从对物象的结构到表达物象外在形态变化与内在结构联系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后期专业创新设计,展开产品形态创意的能力训练。广告等平面设计专业则侧重表现效果、画面构成以及应用素描进行创意思维的形成训练。一个课题训练结束后即进行自评和互评,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再投入到下一个课题训练中去。教学中我们注重“以需引思、以疑促思、以趣诱思和以难激思”,激励学生将思想付之实践,使学生形成诸如勇敢精神、顽强意志等良好品质。提倡发表不同的见解,于创意训练中尝试“无中生有”、“异想天开”,打破常规,挑战固有思维模式,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创新的乐趣中获得学习的动力。

二、加强合作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合作学习”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并在八十年代取得良好效果,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指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学习个体之间的竞争为基础合成的小组学习竞争。“团队精神”原是企业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时代赋予设计教育的使命,因为21世纪的社会既是竞争的也是合作并进的社会。一件新发明的产生,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而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人意识过度膨胀现象,导致工作后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严重的更是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通过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已是现代设计教育当务之急。以高年级的广告教学为例,从课题下达以后,学生按小组形式分工协作,共同制定程序计划,每个学生承担部分合作任务,协作展开市场调查、资料搜集和创意设计,完成设计图稿和设计策划书的撰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分别进行方案的提交和互相评价。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研究,最终完善课题。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班集体、学习小组、宿舍集体这些自然的课程资源,同时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意见,每个组员都在为小组获得认可与奖励而努力学习,考核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学习责任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队协作精神,渐渐具备起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放弃个体成就的追求、相互分享分担、相互尊重理解,使每个学生在人格完善过程中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三、信息获得与利用能力的培养

信息获得能力是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又一重要环节。身处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缺乏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常常来不及思考和筛选,或者将糟粕连同精华一并吸纳,或者信息应用不够准确。设计教育的责任是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其学会对信息的判断、选择、处理与应用。具体地,可以通过个人研究、小组合作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讨论分析,找到结合点或形成观点。由于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是信息获得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在06届产品造型专业班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前往浙江绍兴、乌镇一带了解越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采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体会借鉴传统与民族风格及工艺技巧,思考传统与民间艺术对现代设计的作用与意义。丰富的信息收获对影响学生的设计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及毕业设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从浙江返回途中对杭州、上海市场进行调查,并参观了上海国际车展,观摩了兄弟学校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了解现代设计的种类、形式特色、表现风格与发展趋势。学生由此所获得的国际流行信息、现代设计理念、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资讯,不仅直接应用到设计中,更使其终身受益。

四、通过模拟演练和项目实战与市场接轨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相关部门输送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这不只是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开展市场调研和教学实验活动,而是将学生领入社会,直接参与完成企业、设计部门的具体项目,在直面市场的实战中缩短学生由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最终顺利地走向社会。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通过包装、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情境模拟训练,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组成课题小组,完成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项目,各组模拟提交报告或方案,其他小组即为客户,对提案小组的方案、创意设计或表现效果作出评价和建议。06届产品造型专业毕业设计是我们进行项目实战的典型。设计课题争取到了与常州梳篦有限公司合作的机会,毕业班学生在指导老师和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方案,厂方提供设备材料和梳胚的加工,帮助学生完成制作。优秀者可以参加市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征稿及提供给梳篦厂作为新品投放市场。学生结合采风所获得的其他梳篦品牌的有关资讯信息,前往市场了解梳篦销售状况;去图书馆,梳篦博物馆以及相关网站查寻资料;去青果巷实地考察民俗文化特征;前往梳篦公司参观学习,了解整个工艺流程以及材料的选择、尺寸的限制、价格成本等种种问题对设计的制约和要求。毕业设计与社会市场接轨,不仅充分体现了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特色,提高课题设计和毕业设计质量,而且将设计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使毕业设计有了质的飞跃。由于实行零距离接触与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拓宽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快速成长为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

五、形成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来自外部的对学生的评价强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教师以及周围人的检验。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强调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反馈、调控和改进等多种功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自我肯定与自我改进的能力,从而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欣赏别人———自我发现———更新发展的过程。另外在测评方式上,从原本单一的知识测评向多项能力测评转变,使学生切实通过质疑反思和经验总结,不断地地走向成熟。此外学生要学会用专业和市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与他人的作品,形成敏锐的判断能力。在具体实施设计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或小组成员相互对设计作品进行排序,经过反复分析讨论,选择出最优方案,从而提升设计能力。同时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等因素考虑方案的可行性。综上所述,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即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能力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又要使他们成为有技术、有协作创业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好公民。当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并不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真诚守信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交公关能力、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法制意识,使之真正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

第5篇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13年12月22日—2014年1月9日,共七周。

2.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2个。在自治区内25个实习点,区外7个实习点。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13届本科毕业生

实习情况统计表。

3.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4.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2013届三个毕业班的13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实习。

(2)实习指导教师。共17人。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5.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都出具了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集中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由系里联系。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类型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毕业实习学生107人(31个实习点),毕业设计24人(1个实习点)。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选拔毕业设计学生,其他学生参加毕业设计。

6.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1)收到32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131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2)收到学生实习报告112份。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107份;毕业设计每组1份,共5份。实习报告全部合格。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分页标题#e#

4.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5.校企关系。实习前后系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统一格式的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总结交流。返校后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亲临交流会,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实习改进建议

1.增加实践环节。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销售终端的商品管理、价格确定,到渠道控制、广告投放、新品开发及至市场调研,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希望都能参加一次实际营销策划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虽然有二

年级的社会调查实习,但专业性不强,投入不足。如果三年级设一次短期专业性社会实践,会促进学生学习,进一步增加实践知识。如果增加实际营销策划内容,会加大教师工作量。但是,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确实是实现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有助于学生就业。我们初步计划增加营销策划实践工作项目,使目前学生的参与人数从5%增加到10%。建议学校把专业性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

2.承认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工作量。目前教师指导社会调查实习、毕业实习都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所以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也出现了上面三番五次强调但总是难以见效的实际情况。包括毕业论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收到效果。总结经验可知,无论社会调查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策划活动,每个好成绩的取得,都投入了指导教师大量的工作甚至个人的研究成果。所以,在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同时,应该肯定教师的工作量,才能激励教师投入,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实践目的。而承认教师工作量最有效和透明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指导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第6篇

1.1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的分类

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分为三种,分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实践课程。其中,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达到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理解的目的;综合实践课程只要是让学生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电子商务各项实验,全班同学组成团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系统中进行网络交易,体验电子商务公司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达到融会贯通各门功课的目的;毕业设计实践课程以研究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为主,在毕业前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网络金融、IT咨询、电子政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或设计出相应的系统,这是体现学生才能、专业水平、研究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的试验。

1.2电子商务专业时间课程的内容

(1)B2B模拟实验。B2B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学生通过对B2B交易平台的操作,可以掌握B2B电子商务主要的业务流程及B2B电子商务的后台管理活动。学生可以以供应商、采购商、交易平台管理员三种身份模拟B2B电子商务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在线购买、货款支付、订单审核、货物发送、数据分析统计等。

(2)C2C模拟实验。C2C电子商务在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商务模式,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相互交易的环境-网上竞拍、在线竞价。在C2C模式的拍卖网站,学生通过在网上拍卖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深刻了解C2C模式电子商务的内涵和本质以及该种模式的前台业务流程及后台管理。学生可以模拟消费者、服务中介平台管理员。包括:拍品搜索、物价拍卖、竞价购买、拍品、用户信息管理等。

(3)B2C模拟实验。B2C电子商务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商务模式,它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网上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实现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等功能。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全真模拟购物环境内进行网上购物等实际操作,从而了解网上商店的业务过程及其后台的运营、维护、管理等活动。学生可以以消费者、网上商店管理员的身份模拟B2C电子商务活动。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修改、商品搜索、浏览商品信息、在线购物、建立和维护商品单元、订单管理、商品管理、经营数据分析等。

(4)网络营销实验。网络营销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组信息、网络广告模拟、搜索引擎和邮件列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新闻的使用方法和流程,掌握新闻组服务的安装与配置;了解网络网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设计和完善网路营销广告计划;掌握邮件列表注册、订阅和创建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模块。

(5)ERP实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够帮助和引导企业改善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把企业物流、资金流的管理提高到企业信息流的管理来控制企业的运作,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通过使用用友、神州数码等ERP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ERP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理解和掌握ERP如何实现企业采购-制造-分销各环节及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这种体会ERP的管理概念和设计理念,并能将其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中。

(6)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实验。实验内容包括:WEB设计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网上商店搭建、系统解决方案设计、智能化信息处理及电子商务项目管理。实验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系统整体规划、设计及开发组织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项目管理控制能力。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法和考核的设计

2.1实践教学法的设计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案例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和总结变规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2)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团队训练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小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以小组作业为载体的交流,实现个人与团体的结合,实现知识和成果的共享,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提高项目作业的效果,在项目过程中,在团队中,每个学生都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的精神。

(3)角色扮演教学。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知觉,促进行为的弹性和适应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大量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产销模拟试验中学生通过扮演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来体验接近真实的订单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的认识。

2.2实践教学考核的设计

第7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调研的11位毕业生中,目前从事行政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占27.2%,业务人员占9%,另外63.8%中从事主编,教师,自由艺术家等职业。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基本符合他们专业的工作,另外近一半是完全相关;在调研的单位中,公司招聘的员工多以广告专业为主,也有招聘相当一部分数码传媒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同时选择此两项的公司占66.7%。其次是技能,有50%的公司选择重视技能,16%的公司选择重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对口问题,三分之一的单位需要完全对口,三分之二的单位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工作内容主要是担任技术支持,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聘用毕业生担任项目管理。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上多数比较满意,也有单位评价为一般。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从以上就业状况调查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要精深以外,落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如何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印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政策宣传和进行日常咨询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

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要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还要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院系一大批有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例如,可以根据学院的总体就业要求和目标,提出就业率目标,签定就业责任书,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与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的作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2.增加实践教育,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加强室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设计项目的锻炼和实践,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如室内设计课可以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去教学,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走进广告公司和设计院等,在实践期间积累经验,完善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在实习过程中为寻找就业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具体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拥有自己的虚拟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接触真正的设计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位虚拟客户,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客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这种与整体设计流程结合起来的指导和教育,既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这是要从众多设计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市场希望的人才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希望多元化发展的交互型人才。

综合能力强非常有助于适应公司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很多单位要求的人员是能对公司业务有一定技术支持并且能对公司项目进行相应管理的人才,即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事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在社会交际中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初入社会进行面试就必须通过的基本条件,然而每个人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在学校积累的是不同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手绘能力比较强,但不够严谨,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这也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由于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习,能有效的帮助毕业生应对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方方面面。

第8篇

【关键词】连贯性;影视艺术;高职教学

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从技术到艺术领域的知识跨越相当宽广,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包含多门学科的课程。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影视多媒体、新闻等专业。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会、学好在电影学院四年专修的影视艺术课程,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研究。个人根据平时教学经验以及与影视从业中的佼佼者多方交流学习,认为高职高专的影视艺术系列课程的学习应以一个大的实践项目贯穿起来,使各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连贯性,并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潜能。影视艺术系列课程学习规划如下。

1课程开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新生一入学,就敦促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从业目标,一旦确定专攻影视艺术专业,就要让其全面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规范和标准,以及从业的必备技能。然后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毕业时完成一部个人微电影或广告影视作品(也可几个同学合作),从剧本—分镜—拍摄—剪辑合成(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并分别剪辑作品)。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学习任务,就会更有计划地去自主学习。

2加强视听语言的学习

我们应首先安排影视视听语言课程。通过经典影片观摩分析,让学生对不同景别的作用,画面构图、景深、镜速等构成要素形成印象。了解推、拉、摇、移、升、降、俯仰等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学习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运动轴线、视角、分镜头技巧;场面调度、音画关系、电影剪辑、电影蒙太奇等专业知识。

3编写自己的剧本、分镜头稿本(第一次创作)

课堂上练习将电影成片改写成剧本,锻炼学生将镜头语言与剧本有机融合,课下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剧本,进行第一次故事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巧用故事线的交错。剧本与散文、小说不同,散文、小说没有时空限制,而剧本要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高度集中在某一场景内。小小的场景内,几个镜头组合就可能表现两军厮杀,飞机火车开走就可以代表跨越五湖四海,场景和人物的切换,就可说明事隔多年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包括故事发生、展开、冲突、收尾四部分,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最激烈时称为,此时的剧情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最吸引观众。因此,剧本写作的“重头戏”是部分,最需要下工夫。这些都需要平时积累,要多看多分析研究好的影视剧作品。剧本完成之后,一定要画出或写分镜头稿本,明确表达出镜头效果,以便于后面摄影师拍摄以及后期作为剪辑的依据。

4摄影摄像实拍课程,视听语言的应用

摄影课程,明确摄影是用光作画,作品中能体现出光影的时间概念、装饰作用,能利用光影丰富画面的质感和层次、增添画面的趣味性。理解静态构图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四大景别,体会“近取其神,远取其势”。明了运用景深深浅的目的。能使用摄影器材巧妙运用快门、光圈、色温、感光度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摄像课程,重在实践经验与悟性。首先了解摄影机、监视器、三脚架、轨道、摇臂、升降车、挑杆话筒、数字录音机、高色温镝灯(阿莱灯)、黑白旗、米博罗等设备器材。实践拍摄中注意角度的选择、焦点跟随、拍摄方法、光线造型等。更多关注画面中的彩头,故事情节可以没有,但在拍摄中要有,比如俯仰镜头的情绪,特写镜头、中景、远景的画面对接节奏感。还要多方面兼顾故事情节的展示,比如纵深画面可以体现背景、中景、前景等。摄影、摄像课程在用光、构图、景深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不同处在于一个是捕捉画面的静态瞬间,一个是记录连续的动态画面,更需要连贯性的学习。

5剧本实际拍摄阶段(第二次创作)

根据创作剧本制作出分镜,再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实际拍摄。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情绪。平摄角度给人亲切平和之感;拍摄高处的景物,最好是仰摄角度,它能使景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如果以仰视角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由于透视关系,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情绪,可以表示人们歌颂敬仰之情。俯视拍摄给人站在高处,纵览全局之感,场面浩大,视野开阔。在影片中会经常见到用俯视镜头展示人物的滑稽行为或表现反面人物的卑劣,以示藐视情绪。拍摄方法上,明确推、拉、摇、移、固定镜头运用。推镜头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使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拉镜头,是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给人慢慢放松之感。摇镜头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移镜头,从广义讲,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称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无论哪种拍摄方法,在拍摄中都要注意焦点部分,这是画面最清晰的部位,通常要在主体上。想要有效充分的对光影加以利用,应掌握光影自身的属性、特征、变化规律,捕捉光影在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光影不仅起到还原事物原貌的作用,而且是完善影视作品造型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有效地创造环境气氛、艺术格调、韵律节奏,还经常被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等,有时甚至可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6剪辑合成(第三次创作)

剪辑,是在电影电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电影电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剪辑艺术又有力的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剪辑属于影视后期流程,由电影剪辑师巧妙地将拍摄的视听觉素材与导演的创意结合,对素材重新分解、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学生要系统学习剪辑软件技术,学习影视剪辑的理论、强化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学会巧用省略关系,影片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性连续和空间连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要求剪辑师首先要对剧本、拍摄的视频素材反复进行阅读观摩,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再进行剪辑创作。剪辑时还要特别注重剪辑的元素,情感占51%,故事占23%,节奏占10%,视线引导占7%,二维特性占5%,三维特性占4%。优秀的、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充满创意、又合理高明的剪辑。

7总结学习经验,为下次创作做准备

第9篇

通过对红河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要求为契机,以“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试点研究,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以期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诊断式;实践体系;实践方案

0引言

实践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高[2001]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高[200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都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阐述。党的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还未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岗位却承载着极大的竞争压力,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地方本科院校历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提出“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方式,着力于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1现状分析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东郊,现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200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成立并招收了第一届三年制专科学生,2004年迎来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生,至今已有9届本科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而在各个就业领域,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电视台摄录编人员或是广告公司设计师而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亟需提高,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交叉学科来说,满足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效果考评的重中之重。在《红河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分五大块,分别是:课程实践、项目实践Ⅰ-Ⅳ、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实践主要指专业课和平台课中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Ⅰ-Ⅳ是针对社会需求,动态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广告创意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从第3-6学期依次开展;专业见习包括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两个环节,一般在第7学期完成;第8学期安排专业实习6周;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7学期初开题,第8学期中期进行答辩。经过几轮的教学试验,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弥补了大学课程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践管理、实践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的场所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时间安排为6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将原来的单一集中实习方式调整为连续性、阶段性实习方式,使实习的时间得到提前和延长;在英国,要求不少于20周的见习和实习;法国也不例外,自80年代中期实行连续性实习,共86学时,占两年培训总学时的25%[1]。对比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我国院校的实习时间明显少了很多。究其原因,大多数地方院校都存在实践过程中管理难度大和经费不足的共同问题。目前完全开放式的个人自主实习,实习鉴定的真实性只能凭借学生的诚信度来考量;而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因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过程的经费投入有限,加之很多地方院校所处的城市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实习基地承载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2实践内容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实践》Ⅰ-Ⅳ。通常,这些项目实践都是以虚拟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常采用周进度检查制督促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灵活。但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教师很难判断作品是否系学生独立完成。除此之外,学生中不乏有为学软件而学软件之人,不重视任务的需求分析,照搬照套,学以致用的理念很难发挥,导致实践技能的可移植性较差。(2)专业见习。通常,专业见习采用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小方向分散见习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安排到学校签约的中小学校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跟班学习;集中见习则是由专职教师带队到实习基地参观、参赛、交流学习,了解各领域的工作流程和社会需求等;理论上,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见习方式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供了平台和保障,但具体实施下来大家发现,只有部分学生能融入实习基地的工作、环境中去,其他学生或因不重视或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慢慢成了“旁观者”,不愿和指导教师交流,更不会主动争取实践的机会,和专业见习的初衷相去甚远。(3)专业实习。近两年来,专业实习也由原来的统一集中实习调整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参加学院安排的集中实习。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大多是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和部门去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和系主任、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实习情况,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而学院集中实习是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师徒“传帮带式”的专业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有教育技术系和实习基地指派的指导教师各一名,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实习还是学院集中实习,实习时间均为6周(如将第7学期和第8学期间的寒假计算在内的话,自主实习的时间为10周左右,集中实习时间仍为6周)。在对往届学生的专业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到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的学生参与实践的频率较高,单独完成任务的机会也较多,而到中小学校实习的学生,实习内容以听课和试讲为主,学生除了课堂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色难以完全体现。

2“诊断式”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

2.1“诊断式”的内涵

辞海对“诊断”进行了如下定义:诊断是诊视而判断病情及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3步:①收集资料;②评价资料;③分析推理判断。在本文中,“诊断式”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践要素“把脉”,包括“诊断”实习基地的需求即社会需求;“诊断”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满意度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认可度;“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等3个方面。

2.2构建的方法及步骤

在实践体系的构建中,依据“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化“实践”为“服务”,先以实习基地为对象实施“诊断式”服务计划,通过对实习基地的深入调研,结合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传媒机构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并设计制作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由用人单位和实习带队教师分别评价再对比分析,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对教育技术学现有的课程实践、项目实践、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联动一体的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1)方案设计阶段。前期调研,深入了解实习基地现状和需求,设计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方案;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设计学生能力评价表。(2)方案实施阶段。到实习基地开展“诊断式”服务,修改完善服务方案。试行实践体系,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践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实践方案整改意见。深入研究方案试行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整改意见改进和完善实践计划。在实习基地再次试行实践计划,并收集整理试行资料和数据。(3)成果整理阶段。进一步修订实践计划,完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诊断式’实践体系”、“教育技术系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技术系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教育技术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等。

3评价及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必须服务社会的要求,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性教学,将教学实践和服务社会相结合,既响应了国家发展纲要中服务社会的号召,同时,“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映射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诊断式”的理念,通过全面改革实践方式达到理想的多赢状态,即:①学生变客为主,真正成为实践的主角,在实习中成长,学会运用系统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②实习基地解决了过去理论与实践脱节和请专家难,专家不了解本地情况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因地制宜,在诊断中帮助发现不足,找到症结所在,并协助改进;③高校在学生实习中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在实习中“诊断”学生能力(即教学效果),“诊断”社会需求,“诊断”可服务实习基地的项目,“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进而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用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思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以优化实践为目的,秉承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学以致用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思想、实践体系和实践方式的统一;同时,又是现行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和深化。通过“诊断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事实证明,该实践体系采用“诊断式”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调整实践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

作者:李琼 赵东晋 梁伟 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红河学院学生处

第10篇

招贴设计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据我国考古发现,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张印刷招贴是11世纪(我国宋朝)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物。在平面设计艺术领域里影响面最大、学术性最强、历史最为悠久的设计就要数招贴广告的设计,它是一种简单形象、直接有效的视觉传播形式,也是一种信息交流载体,它往往不通过文字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招贴广告设计具有视觉传达设计所具备的多数基本要素,即以图形表现为基础,集中反映出时代的艺术标准和设计师的个人风格。

招贴与其它广告形式相比,具有画面面积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等特点。招贴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以大画面及突出的形象和色彩展现在人们面前,远距离就能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没有一种媒体能像招贴那样,在一张纸上反映着如此丰富的思想内涵,并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招贴设计的构思要新颖,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色彩要强烈鲜明,突出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设计师们将招贴视为沟通思想的媒介,并把情感融入到设计之中,使招贴获得了更为打动人的力量。招贴作为世界各国人士之间交流的媒介,设计上具有独特的手法和情感,招贴不仅吸引了很多观众,增进了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而且招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信息,已发展成为一种普及的视觉艺术并进入了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传统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幅成功的招贴作品其图形必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招贴设计是设计中的形式之一,在招贴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表现你的想法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群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中国传统图形经历了数千年的转变,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应从传统中吸取其精华,作为基础而创新演变。把传统图形中的“形”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首先要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中提取“形”的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在糅合到设计之中。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将鲜明的时代特征蕴涵于设计的理念与个性之中。

其次,中国传统图形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合理创新地运用传统图形,必将使招贴设计向着以创造性与文化性为本体的方向发展。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化招贴,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他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实物,演变成图形符号再通过中国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曾说:“对传统承传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具有新的生命力。”

传统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图形是植根于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的,他们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追求和谐、朴素、含蓄的特点,与中国传统人文、自然、哲学观念相呼应,深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图形的学习与传承对传统图形的创新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组合成作品,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信息的目的。将传统文化元素用在招贴设计中,必定会使招贴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独特性。

传统图形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的现实意义及发展前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文化所构成的美的因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但事实是,年轻的学者大多崇尚西方文化潮流,而普遍对自身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持藐视的态度。这个现象,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颇为不利的。现在设计师应将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与现代的平面设计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对中华艺术精神的继承,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一种推广和弘扬。我们应该继承并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与再创造,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又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设计作品。

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自学考试;助学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08-0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自学考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自学考试也面临着如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学校的迅速崛起、民办教育日益壮大,导致参加自学考试生源数量逐步下降、助学站点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这些助学站点为了提高考生考试通过率,不惜采用各种违规手段,使自学考试考风考纪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严重危及自学考试的质量和声誉。在这些新的现实面前,自学考试本身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显现,因此,从2010年起,国家考试管理机构开始探索新一轮自学考试管理与改革;作为自学考试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的结合点的助学站点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很多缺失的地方,如何深化进行自学考试助学站点管理的创新和变革,是我们新时期自考工作者必须直面的紧要问题之一。

一、助学站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助学站点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主考院校为依托,协助主考院校完成招生、报名报考、组织面授教学、收集相关资料和考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对最大限度地挖掘主考院校的教育资源、缓解主考院校的助学工作压力、拓宽为考生服务的途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助学机构对自考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助学机构的管理也成为自学考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助学站点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考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考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成为提高考生毕业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关键环节,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自学考试考风考纪的下降,危及自学考试声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社会的稳定。30多年来,自学考试在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助学机构——助学站点也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10多年来,完全依靠主考学校自身助学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助学机构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成为助学机构的生力军,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共有助学站点100多个,其中民办站点占了30%以上,而且从助学站点规模而言,其所占比例已超过了40%;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助学机构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结合我们多年的办学经验,将一些有共性的问题概括起来统一分析如下:

1.生源组织“杂乱缺章”。由于高校扩招和高考人数的下降,以及成人高考、电大和自考对历史遗留人员的消化,加上自学考试30年来基本模式没怎么变化,改革力度不大,造成了参加自考人群已转向高考落榜生的现实。使参考整体人数急剧下降,导致助学站点之间生源争夺激烈,特别是少数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助学站点的生源争夺战达到了各种手段无所不用的地步,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虚假消息,夸大办学条件,靠弄虚作假吸引考生,有的铤而走险,公开许愿,只要来报名,不用上课学习也考试包过,严重威胁考风考纪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及自学考试的生命线;二是以高额生源费为诱饵,通过招生贩子做中介招揽生源,导致招生工作恶性竞争,场面甚为惨烈,严重扰乱了正常招生工作次序,导致乱收费、多收费现象经常发生,考生抵触情绪高涨,严重时危及社会稳定,这种情况尤以民办助学站点为盛。

2.助学授课“少斤缺两”。面授是助学站点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好的面授过程,可以提高考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成为生活之必需,收到提高考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考纪考风好转,提高考试通过率的良好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足,面授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缺失:主观方面主要有:面授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因课时费成本的限制,很难吸引高水平教师授课;加上很多助学机构在自学考试前一个月集中授课,这段时间内教师需求量大,好教师供不应求,有些助学站点只好退而求其次,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研究生也被拿来滥竽充数,面授教学变成划重点、猜题目的突击时间,这种走过场式教学的最后结果是:考生到课率不高,真正主动学习的人少,混文凭的人多;这些助学站点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兑现招生违规许诺,一部分工作人员铤而走险,出现了有组织地助考的严重违规行为,最终结果就是严重威胁自考的生命线。在客观方面,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助学站点实践环节考核流于形式,弄虚作假、虚报成绩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还有专业课程设置重系统性与理论性,轻实用性与动手能力培养,指定教材内容老化,考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学与用严重脱节,如何尽快完善这个问题,平衡矛盾,也是当务之急。

3.收费随意“搭车缺管”。近几年来,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和相关部门每年都联合发文,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监管机构和措施,加上反馈渠道不通,一些助学站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常巧立各种名目,违规收费;例如:按国家有关规定,自学考试只能收取学费(含论文答辩费)、书籍费和科考费三种,并按学科门类给出了收费上限控制,但有些站点为抵消高额招生成本,总是以各种理由想方设法强制收费用,如班费、办证费、复习资料费、考前辅导费、论文指导费、答辩费等,严重时导致有些考生集体组织罢课抗议,危及社会稳定。

4.工作队伍“建设缺欠”。自学考试助学站点的管理人员,正式职工人数较少,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民办助学单位更为突出,且这些工作人员大多为非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管理水平和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服务不主动,很多考生无法按时收到教材、教辅资料及授课时间和内容等应及时收到的信息;无法及时校对出考生基本信息资料中出现的错误,学籍异动平时无人管,结账时糊涂账多,错误不断累积,导致历史遗留问题增多,费用清理难度增大,管理困难,更有甚者,导致考生毕业证信息错误,给考生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主考院校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5.考风考纪“监管缺严”。开考初期,自学考试考风考纪严格,毕业生的质量很高,自考毕业文凭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可以说,考风考纪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但近年来,行业委托开考专业增加,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人才,民办助学站点的崛起,为自学考试助学开辟了新的领域,随着主考院校生源数量的扩大,主考院校和国家考试机构对助学站点管理的精力相对有限,监管难度增大,其后果是有些助学站点助学不严、助考过度,考风考纪流于形式,如何在保障助学机构积极性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加强对助学站点助学的全方位、全范围监管,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实现考风考纪的好转是相关考试管理机构和主考院校所必须解决的关系到自学考试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二、加强助学站点管理的实践与对策

1.建立助学站点定期资格审查和评比制度。对助学站点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准入制度,必须对助学站点的指导思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条件进行审核评估,合格后方可设立助学站点,开展助学工作;其次是设法掌握助学站点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提高站点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定期建立交流环境和渠道,以便尽快发现和解决站点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监控和管理站点的第一要务。长沙理工大学的做法是先由招生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对申请助学的单位进行综合考察,形成考察报告,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统一讨论是否同意建站。建站后,由我院业务部门管理指导和监控,同时,每年召开一次站点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由院长做工作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部署来年工作,以长沙理工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站点评价办法为依据,先由助学站点自评打分,再由我院评审小组组织专家评审,选出先进助学站点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会上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站点进行整改,严重的终止合作关系,取消助学站点资格,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会议期间,还专门由业务部门组织对口站点召开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体会,面对面地分析新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要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站点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强招生监管。招生,是自学考试工作的第一步,有生源才有事业,生源问题关系到自学考试的死生存亡,如何监督助学站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扩大生源规模,合法招生,防止招生许愿和高额招生费用骗取考生呢?长沙理工大学的做法有如下几点:一是统一招生的助学站点名称,实行招生信息由主考院校统一审核、检查和制度,防止虚假信息和招生广告,并对助学站点的招生广告实行年度审查备案;二是在暑假期间组织招生检查人员到站点、车站明察暗访,制订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改正,防止恶意竞争生源;三是建立网上及地方媒体督查小组,打击网上违规招生;四是对违规站点视违规程度予以不同层次的处罚,处罚措施主要有:定期整改、停业招生、终止合作、强制回收学生等。

3..加强教师管理,实行面授教师资格审查与备案制度。自学考试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考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极大,为了照顾到各种不同水平考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来自工作第一线的考生,他们知道哪些知识“实用”,哪些知识用不上,因此,他们的学习是具有选择性的,他们希望学的知识既要有新颖性,更应有实用性。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面授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建立教师库,根据自考教育的特点聘任教师:第一,在选定教师时,要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注重聘请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师为面授教师,在实际过程中建立教学结果反馈制度,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备案,实行优胜劣汰,好的留用,差的淘汰。第二,为提高教师的相对稳定性,我院建立了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对课程教材、学生素质、考试特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备课成果下达到助学站点,指导面授教师上课;第三,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自考方面的交流与研究,通过高水平教学吸引学生上课。

4.加强助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自学考试属国家级考试,级别高,政策性强,组织严密,大部分工作都有很强的指令性和时间性要求,因此,加强助学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是自学考试特点的必然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较队伍,它要求每一个队员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敢于坚持原则,善于严格管理,他们应熟悉国家关于自学考试的相关政策、工作流程,并在办学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为助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我们的做法是:对站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利用每年召开一次站点工作会议,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讲解新的政策,检查落实情况,了解第一线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个别情况可通过QQ群讨论和培训。

5.加强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同时又是一种教育形式,21世纪的发展,主要是以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标志,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就是要在过去社会助学更多地侧重于手工管理和教师面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为考试管理人员和考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减少工作差错。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自学考试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使学生24小时都有学习资源,缓解工学矛盾难题,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考生提供政策资讯、学习资源、过程评价、互动交流、报名报考、成绩查询等较全面地学习支持和考试服务,让考生花较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做到这些,长沙理工大学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可以及时各种文件、通知,下载相关信息,查询考生个人信息。开发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供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进行考生基本信息管理、自动录入并管理成绩信息,根据业务需要产生各类报表,还有学籍异动管理、学费管理及各种统计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开发了自学考试助学站点教学质量网上实时监控评价调查终端,考生可对每门课程的助学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使我院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控助学站点助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为考生提供网络教育的学习平台也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之中。

6.严肃考纪考风教育,坚守自学考试质量生命线,保住自考生命线。坚持国家自学考试的权威性,确保国家考试质量和安全,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考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我们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越来越追求公平正义的年代,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助学站点开始,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每次考试前1个月召开考纪考风动员大会,组织考生认真学习考生须知、考风考纪违纪处罚决定,签署考试诚信保证书,造成强大的心理政策压力,强化考生自觉遵守考风考纪的意识;第二,我们按国家考试机构的要求对监考老师进行详细而严格的考务工作培训,坚决制止各种违纪行为,营造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氛围,确保了自学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质量。

7.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助学站点在面授过程中应加强考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认真完成课程本身安排的课程实(试)验,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发挥主考院校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如模拟、仿真实验、动画影像资料等)帮助助学站点考生完成实践环节学习和考核;另一方面,应结合课程特点和考生实际能力和水平设计大型综合作业让学生练习,增加课程设计的数量,通过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学有所用,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8.切合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结合实际工作真正解决问题,通过这个完整的过程,达到熟悉流程、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也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必须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传统方式,让考生结合实际工作选题,指导教师由一人改为两人,助学站点一个,考生当地或本单位高级技术人员一个,突破单纯由学校教师指导的限制,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督促和实际指导,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互动。

招生许愿是助学站点一切不良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变态的高额招生费用是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隐患,这两颗毒瘤是产生投机取巧导致考风考纪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同时,也应该看到,助学站点的管理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自学考试其他的配套政策息息相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已经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有些专业的考试计划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学考试收费标准多年不变,与日益增长的考试、助学成本直线上升的客观实际严重脱节;只有直面现实,从源头抓起,进行大的彻底的教育革命,才能有利于处理自学考试本身发展中的问题。党的十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自学考试就应根据人民的需要,调整培养目标,用“满足社会和人民的个人需要的教育程度”作为质量标准。把重点放在社会紧俏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上,为了配合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让高校为城镇化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现状,国家财政应提供配套经费,依次带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改革,主动调整自学考试试卷的难度和单一考试方式,加大实践环节考核,扩大主考院校自,这样才能调动考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好的课堂纪律和较高的到课率,避免招生许愿恶习发生,从根本上消除高额生源费引起的恶性循环,让助学站点安心、专心助学,全面提供助学站点的管理水平,促进考风考纪的自然好转,使自学考试事业重回高峰,迎接繁荣。

参考文献:

[1]苏汉元,等.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

[2]祝秀磊,等.论终身教育体系下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与变革[DB/OL].

第12篇

而我也有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中所认识的工业设计。

【关键词】:工业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模板制作、工业设计与企业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和煦的阳光照亮着温馨宜人居室,格调高雅的组合家具,造型精巧的吊灯,形态各异的家用电器……,无不都是你享用的工业设计的成果;工业设计的影子无所不在,它可小到精美别致的打火机,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船,随时随地都是工业设计的成果。

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已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工业设计越来越重视,逐步加强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加深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什么是工业设计”就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首要问题。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固定的概念来表达,可以说是众说纷纭。1980年,巴黎国际学术年会权威的论述是,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济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状、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全新的品质和风格。更有人说“我们在分析、研究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评判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领域很广的专业,同时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重视点不一样,带来的工业设计概念就不一样。而我也有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中所认识的工业设计。

在实习前,我认为设计公司是一个充满设计创意,比较随意,艺术气味比较重的地方。但一进公司的门,我就被公司的严谨气氛给震撼了。宽敞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布置,与我想象中的随意完全不一样。接待室的展板上写着著名工业设计师DYSON的8大制造业生存哲学:

1、 没有人会因为画板上的创意而成功!有趣的问题和方案来源于接触世界和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与世隔绝或放弃必将无所作为。

2、 与生活相关的产品才会有大市场。从现有的产品中找到弱点,虽然改进一个成熟的产品很困难,但在这个产品类别中大有可为,因为市场已经存在了。

3、 引进新技术,真正的技术通过专利保护创意,从而削弱盗版与竞争压力。

4、 爱迪生原则。工程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只会源于思考与努力工作。不断测试再测试,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公式套路。

5、 不断革新,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再思考再改进,让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让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多有优势的专利。

6、 设计是表现,最重要的是内在,产品好用才会产生美,好的设计在于功能的说服力,但陈旧的外观会失掉市场,设计是为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7、 毅力与判断。成功会比想象的来得慢,幸运需要自己为自己创造,坚忍不拔比聪明更易获得成功青睐。

8、 全面控制,不偏离最初的想法会让产品从创意、概念、研发、测试、模型、加工、生产、销售到市场与服务都获得成功。

看到这些,我的心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震撼,觉得这些感语,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冲击力。公司的经理告诉我,DYSON的这些话是在长达好几年,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的失败成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而我才刚踩在起跑线上,因此还不能由衷的去体会已经跑了一大段路的DYSON和经理的话,不了解他们在比赛路上曾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看过什么样的美丽景色。虽然接触工业设计的时间还很短暂,但是在这期间,由于不断的学习、接触新的东西、了解更深层次的概念,回顾以前的我,发现自己对工业设计的想法和了解也随之经历了多次的改变。

大学前,我只是一心想把事物用画笔漂亮的表现在图纸上,还不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只是认为工业设计就是把产品外观画得漂亮一点。于是把精力放在素描的物体造型,用美丽的线条去表现物体,以及捕捉物体与环境那微妙的色彩变化。

大学初期,巩固、加深学习以前的专业基础课,像结构素描、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除了这些还多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从中浅浅的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在我脑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想法还是停留在设计图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新意、空前绝后,就是好的设计观念上。改变的是在画物体写生时,开始注意物体的结构线了,即为了更准确的把物体透视表现好,花心思去把一个物体的结构了解透彻,同时掌握用线表达物体的技巧。

大学中期,我才真正接触工业设计,开始初步了解人机工程学、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等的概念,认识更多产品设计理论方面的东西,如设计原则(功能、人性化、经济等),对工业设计的理解深入了一些。在专业表现上开始用简单的线条去表现物体,即产品的效果图。而产品的效果图,只靠画笔和图纸是不完整的,必须还要用电脑工具去表达。于是学会用平面软件和三维软件去表达产品。

电脑效果图 手绘效果图

带着以前的认识,我还是把产品的外观表现放在第一位,因此,把大部分心思花在电脑的表现效果上,却忽略了模型制作的课程,即忽略了设计创意怎样转为实体这一环节。

大学后期,开始进行了单一化产品设计、产品语意学等课程,接触了更多的设计实践,也更多地注意外观设计所考虑的众多因素,但这些都还是停留在草图和效果图中;产品结构设计的课程让我们开始用ABS塑胶材料制作模型,但没有真正的考虑、研究产品该有的结构,只是用材料拼拼凑凑的把外观表现出来。直到大四,参观了沿海几家设计公司后,我好像突然的被拉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现实中。从参观实习中了解到:各个公司都反映了结构的重要性,一个产品的诞生时间花费较多的就是结构,出问题较多的也是结构,但最后追究责任时,大部分都是外观设计师,因为设计出来的产品结构开不了模。因此在设计公司中结构设计师就占了一大半。这些感受让我非常忧心,因为在大学期间,对产品结构接触的不是很多——应该说是没有把它与产品联系在一起,而是把重点全放在产品好看的表面上了。沿海之行带来的打击很大,因为接触结构方面的知识很少。但那时候的我,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还是觉得产品外观最重要:既然专业名是产品外观设计,只要在产品的线条、颜色、总体造型上多费功夫,其他的由结构设计师、模板制作师去操心,自己只负责将设计清楚的呈现给他们看不就行了吗?

直到进了设计公司,进行真正的实践工作,我的“外观为主”想法才开始改变。

刚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已经设计好整体造型的电子词典来设计它内部面板造型,以及按键的造型和排列。参考其他电子词典按键排列顺序后,设计了按键外轮廓,并大概的按照间距比例排列起来。后经总监提醒,发现按钮之间的间距是有明确规定的,分别是上下2.2毫米和左右1.6毫米。我想:为什么要把间距体现得那么精确?设计完后交给结构师,让他去想这个问题就好了?!后来才知道,我做的平面图是要直接转换成结构格式交给结构师,然后结构师就按照我做的线条、间距来建模。这样一个小小的按钮设计被翻来覆去的修改,后来终于得到总监的认可。但没想到交给结构设计师后,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结构师反复的把我叫去,问的可说是以前从没考虑的问题:“表面的凹槽是圆角还是直角”、“这里的凹处深多少”、“按键表面是平的还是有弧度的,要弧度的话,高多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问了总监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中涉及到的数据全都是零点几毫米。后来设计电子词典的面盖。提供了几十款,被客户选中几个。做模板时,模板制作师还需我考虑配色以喷涂在产品实体上、考虑什么特殊处理效果以及用什么颜色丝印品牌字。

这次设计,让我大概了解了设计公司工作的总流程,也是公司拟定的工作流程:

-- 方案策划(产品规划的重要阶段)

-- 效果图绘制(准确表达量产产品时的虚拟真实效果)

-- 外观模型(为结构设计、开模提供最直观的参考)

-- 结构设计(为模具加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也是对产品设计的完善和规范)

-- 结构手板(是对造型内之结构的仔细研究,是模具制造前的检验)

-- 模具注塑(好的模具、注塑工艺是优质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根本保证)

-- 喷油丝印(色彩计划的具体实施)

这些程序,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而且要调节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实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产品结构的重要性。很多客户与外观设计师讨论争执最多的并不是产品的外形好不好看,而是把矛头指向结构方面的各种问题。

“那以外观为主要学习对象的我们岂不是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一个设计公司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外观设计师。只不过,有一个观念是必须要去转变:不能称自己为外观设计师,而应该是工业设计师。意思就是,从事这个专业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设计效果图纸上,还要学习掌握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不能做到深刻学习,但得清楚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在设计公司里,工业设计师是必须要从头到尾,一直负责到底的。无论是在做外观设计和结构的时候,还是在做模板的时候,你都要随时与结构师、模具师沟通,监督整个过程,来保证客户所选好的方案,能够准确、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从这点可看出设计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工业设计师的你不能把一个产品的结构完全的交给结构设计师做,因为你设计的产品的每一根线条的表现只有你自己最能够体会,而结构设计师只是根据你画的三视平面图来建模,一遇到以弧面为主的设计,他不能够协调面与面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把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业设计师在设计好产品后,都要用专业模具软件(PRO-E)把产品的外部结构做出来,然后交给结构设计师把内部的结构完善。因此我进了公司后,就被要求把PRO-E学好。

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为之后的数码相机设计(毕业设计,同时也是为XX公司做的一个设计项目)打下了基础。一听到数码相机,在我脑海中就闪过像尼康、奥林巴斯、索尼、佳能、富士等几个高档的数码相机的造型。

市场数码相机产品

但是一听到经理的说明,我就开始纳闷了。原来这个客户要生产的是市场销售价仅一百多元的数码相机。想一想,如今市场上的数码相机,都是价值几千元的,廉价的产品有市场吗?带着问题我开始从各方面进行调查。

长久以来,很多消费者一直认为数码相机的像素是评价数码相机档次的最重要指标,因此高像素的数码相机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地位。然而,由于高像素数码相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数码相机在家庭用户中的普及,目前中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只有0.83%。这主要是因为应用环境还不成熟:价格与规格的壁垒导致数码相机的普及困难。如今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产品都是300~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达到专业级别。今年开始,由于普通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需求节节攀升,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低价格、低像素的数码相机。因此,当一批廉价的数码相机出现在市场上时,便迅速得到用户的青睐。XX公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量生产廉价的数码相机。由此可见,廉价的数码相机是有市场的。这样,我明确了设计的方向。

这次设计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因为XX公司提出了多个要求:产品大小都规定在900mm*600mm之间,厚度在30mm内;材质方面,不能用铝合金等高成本材料;功能简单,满足拍照就行,不带闪光灯,附加LCD数字液晶显示,尺寸在13mm*13mm之间,用AAA两节电池供电,内部有图片内存件,用USB接口导出;结构方面,尽量做到成型工艺简单,且时尚。总体来说就是——成本低且时尚。 转贴于

为了设计好产品,我到各个商场进行数码相机外观调查。大小方面,现在的数码相机都趋向小巧化,大小就和XX公司所规定的大小差不多;材质方面,市场上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采用铝合金,由于其成本太高,在这次设计中不被采用;功能是市场上数码相机的主要卖点,里面的都采用高科技的元件,特别是镜头;结构方面,市场上的结构都是很简单的,重点都放在了材质(铝合金等)的处理上,大部分结构都采用一般常见的方体设计,因为铝合金等高档材料成型工艺成本很高,而且塑造有一定的局限;在颜色方面,大部分都采用白、灰、银等流行色彩,体现金属质感。廉价的数码相机要做到功能简单、材质便宜且易成型,其中材质是考虑的重点。近几年来,塑胶材料受到设计家的青睐,最重要的因素是它不但成本低,造型工艺简单且塑造性强,而且在设计中加以特殊处理,并采用最新流行色彩,能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使原本低价塑胶产品的附加值大为提高。因此塑胶是这次设计的主要“角色”。定下大概的方向后,就开始草图的绘制了。客户要五个方案, 为了让客户满意,我从三个方面下手,设计三种类型的产品来让客户进行选择。定位上分为方体改良式设计、造型创意设计和使用方式设计。

-- 方体改良式设计

纵观市场的数码相机产品,大部分都是方体设计,简单且时尚。而它的时尚体现点就是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经过拉丝等处理后,体现金属那种光泽和硬度,就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而在结构方面考虑到铝合金的成型工艺,所以不能做复杂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相机的造型都是方体的原因。而我的材质是以塑胶为主,所以造型和结构都可以灵活、复杂一点,多体现些层次感,以设计出与市场不同的方体造型。但是不能像市场上的那些数码相机一样,周围线条都是直的、硬的、面与面都成直角的,要运用些弧面来增添时尚。如果想要有像铝合金那样的光泽,那就用金属色来达到其效果。还可以运用亚加力透明材质,来达到独特的效果:在亚加力材质底部进行挖槽、蚀纹等处理,再在底面喷实色,会有透明的光泽度,颜色会显得特别柔和。

-- 造型创意设计

市场上的以铝合金为材质的数码相机是因为受到材质的约束,而且产品体积又很小,因此不能做到大的、复杂的曲面造型。由于材质的缘故,就可以设计出造型特别、有新意的产品。这一类主要用弧线弧面来设计,外形适度的夸张。在成型工艺上与上面的方体改良设计一样。

-- 使用方式设计

以往的数码相机都是方体造型,所以快门键都是设在长方体的顶部,称为竖式,这个当然是掌握平衡的最佳位置。为了体现新意,所以就从这个使用方式来下手,以打破这个常规。我想到的有横式、侧式、笔式。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从人性方面去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意,而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

以上三种设计思路都必须要充分考虑结构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够开模、是否能批量化生产,否则是不会被客户接受的。

这些设计构想真的有别于大学时期的设计想法。在学校时,没有受到大小、材质、功能、结构的限制,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尽量展开自己的创造思维,越独特、越有新意就越好,没有想过结构方面的问题,是否能够做出来,更不管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不过这并不是意味大学里的设计思维不对,这个就是大学与社会的不同处。要知道这个可是改良设计。从这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中,发现我的设计思路比以前清晰得多,考虑的东西也比以前多,像材质、结构、以及成本。其中大部分企业最重视的就是成本。因此单单看产品的工业设计是不够的,还要与市场、企业紧密相联。这种认识使我的设计思路逐渐现实化,也更接近市场产品的总体要求。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心中的问题和想法也多了很多。特别是对于工业设计这个词的概念。工业设计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校把它看作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企业依靠它开发产品和促进销售,老百姓通过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憧憬着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在大学里就知道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工业设计的核心领域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师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多种角度,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设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新产品。工业设计的长远意义还在于对人工事物应当如何存在的深层思考,并协调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关系,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融合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发现现在所从事的只是产品外观设计,与真正的工业设计差了很多。经理对我们说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工业设计是一种最新智力资源,就如计算机软件一样,它是产品和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系统软件,发达国家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深有体会,已将这种智力产品商品化。如美国青蛙公司为宏基电脑做了一次工业设计,收取设计费200万美元。工业设计在我国仍处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设计公司为企业产品进行设计定位后得不到承认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尤其在北方更为严重。设计的价值得不到企业与社会的承认,必然会阻碍工业设计实务机构迅速成长,难以建立为企业及社会公共事业开展工业设计的社会服务系统。有些企业虽然逐渐开始自觉引入工业设计,然而工业设计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企业虽然引入了工业设计,却把它仅仅当作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事,各方面人员和科室以互为独立的状态开展工作,距离管理层、决策层甚远。影响工业设计进一步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工业设计范畴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相当一些人,仍认为工业设计仅仅指产品设计,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或广告设计等排除在外。实际上目前真正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机构却又寥寥无几,大量的设计机构在从事上述工作,这些机构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当中,缺少行业组织,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形成合力,这也导致了工业设计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没有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些就是中国工业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我想真正到了工业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会直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进行产品从头到尾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形成真正、实在、密切的为企业服务的队伍,才能使工业设计形成一定的整体实力。

只有开始真正实践或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工业设计的精髓。有资料表示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 :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2.2-D概念草图;3.口头及书面的表达;4.材料与工艺;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6.多学科的交流;7.概念模型制作;8.企业实习;9.设计理论;10. 平面设计;11.数理知识.;12.工程技术;13.认知与消费心理;14.研究与信息处理;15.市场营销实践;16.艺术与设计史;17.艺术与人文学;18.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19.人体测量与作业分析;20.全尺寸模型制作;21.工作样机制作;22.展示样机制作;23.机械制图术;24.计算机生成图象。这些要求中前十项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在大学里都要学习的,因此一定要把大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好。因为实习公司的经理曾说过一句话:“毕业生刚来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只要去学习就没问题,但如果还要在这里‘补课’,那就说不过去了。”这即是要求毕业生不要有“到时候再学”的想法。

我们这一代属于工业设计的开拓者,艰苦奋斗将是长期的。但是好的事物总是要经历多种磨难才会露出锋芒,因此要吃苦耐劳,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中国的工业设计会成为推进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强大支柱,会变成最有前途、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

----------------------------------------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史》

何人可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3)《产品系统设计》

吴 翔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