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8:5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督导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班主任 提高素质 举措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桥梁,是连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笔者所在学校对提高班主任素质采取了以下举措。
1、规范管理、竞争上岗
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趋势决定了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承担班主任这一特殊工作的。选拔、任用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将最优秀的老师选拔到班主任这一特殊岗位上来,我校规定了担任班主任的基本条件、工作方法、工作纪律、权利和职责。同时,实施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开学前通过自己申请,政教处审核,校长任命的程序,把那些热爱班主任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选配到班主任队伍之中。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我校出台了《合格班主任十条标准》、《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十佳班主任评选办法 》、《优秀(先进)班集体、班主任评比细则》等,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发展。
2、理论导航、反思提高
选拔、任用只是组建班主任队伍的基础工作,而要使现任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班主任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反思。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第一、政教处制定并出版了《德育工作指南》和《学生指南》,分发给全体班主任和全校学生学习贯彻,这对班主任尽快掌握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和内容,提高班主任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学校先后为班主任征订了《班主任》、《班主任之友》、《青少年与法》、《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做到人手一份。要求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提高德育工作的自觉性。第三、政教处自编了《政教之窗》印发给班主任。把一些蕴含先进教育理念的优秀文章、德育论文、经验总结、个案分析,周记评语、教育法律法规等及时登载发表,在班主任中宣传推广。第四、心理咨询室的专职老师在校园网上创刊了心理健康栏目,定期刊登有关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对班主任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第五、班主任及时总结反思,不断积累班主任工作经验。政教处每学期都要求班主任撰写工作体会和经验文章,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论文评比,收编装订成《德育科技论文选集》。近年来,学校有50多名班主任撰写的德育科技论文获市、县一、二等奖。
3、岗前锤炼、师徒结对
近年来,由于我校规模不断扩大,年轻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日益增加,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在带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帮助年轻班主任早日成熟,我认为学校可设立副班主任岗位,加强岗前培训和实践锻练,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副班主任是班主任队伍的后备军,也是现任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建立班主任带教制度,有利于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通过同行教师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做法是:第一,每期组织召开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大会。近年来,政教处组织全校班主任观看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先进经验VCD光碟;听取了龚文才、张宜署、成宏、阳帮云、陶更生、闫琳蓉、吴玲等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尤其是一些年轻班主任,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教益。第二,在评选优秀(先进)班集体、班主任的基础上,将优秀(先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获奖德育论文、主题班会课件及教案设计等资料在校园网上、校刊中发表。第三,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不断促进班主任工作技能的提高,促进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第四,开展了班级主题班会公开课。多年来,政教处组织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起到了示范、启发、引导作用,提高了其他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的水平、能力和实效。
5、过程督导、检查反馈
一是开展民主测评工作。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班风测评和班主任工作测评。民主测评的方式是将测评表发给班上学生,学生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和自己班级的班风状况,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填写,学校将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后写成反馈意见,以便班主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抓过程督导。学校建立了有效的德育工作督导评估奖惩激励机制。政教处加强了班主任工作“八到堂”的督查,定期坚持“班主任工作记录”和“学生思品记录簿”的检查,坚持班主任工作过程一月一公布,考核逗硬,奖惩兑现。管理中突出一个“严”字,注意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恒”字,做到制度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考评到位,奖惩到位,落实到位。三是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促进班主任不断反思、调整工作策略。
6、量化考核、激励表彰
引言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建立了医学学位授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把学位类型正式区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是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1]。所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符合临床需要、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合格学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医科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中应届学生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院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从2005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0年超过90%。本科阶段学习中,很多院校注重学生考研、就业率,鼓励学生考研,忽视了生产实习,导致这些学生入学时临床技能、知识及经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以《试行办法》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体会和经验和大家做以下探讨。
1 培养模式探索
1.1 重视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第1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后,随即进入临床培养。每位学生临床轮转前,先接受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强调临床基本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内科四大穿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等,并针对病史采集、病历及处方书写等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开展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岗前培训结束后,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培训所有项目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培养。为保证培训内容、手法的规范性,所有的培训教师及考核专家都先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从而保证了岗前培训质量。
1.2 加强临床科室轮转,保证轮转质量 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要求每位研究生总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8个月;其中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轮转,依据各专业情况,轮转时间不少于8-12个月。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及临床工作实际需要,规定内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每个必转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此外,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轮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轮转期间,研究生作为住院医师参与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及临床教学等工作,参加医院及科室安排的所有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每3个月在所在科室完成公开性读书报告1次,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献阅读、综述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各科室医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为保证每个科室临床轮转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制度。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实施。考核小组由学位点负责人、带组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学秘书组成。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临床思维能力。此外还包括劳动纪律、思想品德、技能操作及专业理论。考核由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和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反馈。
在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培养的基础上本文由收集整理,深入到本专业三级学科,着重于该专业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的强化训练。参与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日常查房时,要求研究生先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意见等。组织研究生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临床工作学习有关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
1.3 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提高培养质量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不仅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还需参加严格的毕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条件。毕业技能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实施。考核专家组为前期经过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的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组成,涉及该二级学科的所有三级学科。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固定项目的考核专家相对固定。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思维、内科穿刺操作、外科手术操作、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7大项。考核方法为: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随机抽取病人,由参加考核研究生对其经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答辩,包括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依据,治疗原则,诊疗方案,学科新进展等方面。内科穿刺考核由学生在所在科室选取需要穿刺的病人,考核胸穿、腹穿、腰穿、骨穿中任意一
项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外科手术操作则在手术室内进行,从刷手、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暴露术野、止血、缝合、无菌观念、应变能力各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的考核则结合各专业特点,考查学生对辅助检查项目的阅片能力。
1.4 论文开题、答辩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三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从事临床科研,学习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应用性和创新性,但创新性与科学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研究生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2 经验总结
2.1 领导重视,投入充足 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在岗前教育时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总医院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外科学实验室,购买先进的模拟人设备,在现下的医疗环境中,为研究生临床基本技能的练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医院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研究生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等。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学科学位点负责研究生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督导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并及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只有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学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的医学教育者,才能在研究生培养中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跟踪和挺进学科前沿,并把自己好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2]。我院定期举办导师会、导师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导师来院交流。明确导师职责,交流研究生带教经验。要求导师在除了对研究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是实际困难,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激励机制,导师竞争上岗,根据导师学术业绩(学术论著、科研项目)和在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几年没有科研成果,或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者,取消其导师资格。
2.3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控体系 严格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是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国外研究报道,在临床技能考核实施过程中,规范考核标准,减少评判的差异,提高考核的公平性,有助于克服临床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于客观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非常大[4]。我们在不断的征求临床专家、尤其是每年的考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培养考核研究生的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临床能力考核指
标体系,提高了了考核的客观性。并由学校督导组、学院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对研究生培养及考核工作全程督导,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性以及考核的公正性,从而严格把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南江县沙河镇小学,位于巴广、巴南公路的交汇处,学校占地面积29271m2,建筑面积9456m2,体育场地9500平方米。教职工86人,学生1100多人。
二、安全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是全校师生安全的保障,我校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按照“系统谋划、综合整治、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精神,加强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四川省应急教育示范学校”、“荣获巴中市达州市2017年度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巴中市无创建示范学校”、“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着力安全管理,展现安全责任落实新成果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安全工作有序推进。由校长方玲任组长,副校长陈江任副组长,安监室主任和各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利用每周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形式安排学校安全工作。
2、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积极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学校成立了处突分队,巡逻分队,巡逻队员每天对校园不定时巡逻。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每月25号上报安全月报表,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层层落实。一是实行安全责任到年级组,安全责任到班级,安全责任到教师,每学年初都要与教师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一级管一级的责任包干制,实行了“一岗双责”和时段负责制;二是加强常规安全检查,从教师备课、教师讲解、学生笔记、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将安全管理工作与教师评估考核紧密挂钩,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配齐物防设备,如防爆头盔,防暴盾牌,钢叉,辣椒水,橡胶棒,服装等,配齐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配齐技防设备,真正做到了物防技防双落实。
(二)、着力活动开展,提升师生安全意识新境界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设《生命生态安全》课并且保证课时、教师、教材三落实。学校利用应急体验馆,从交通安全模拟体验系统,灭火体验系统、报警电话体验系统、心肺复苏体验系统、烟雾逃生通道、地震体验平台等让学生感受模拟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生总结生活中的安全活动经验,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利用应急体验馆、班会课、活动课、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编制校园安全童谣等形式,通过讲解、演示和演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二是通过《致学生及家长一封信》、《告家长书》、《暑假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家长座谈会、家长调查问卷、意见征询、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确保安全教育进家庭、进社会。三是定期组织防火、防震、防暴、防踩踏等逃生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强化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推进了校园安全工作的深度开展。
2、加强教职工、保安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工和保安学习各类安全知识,特别是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预案、设施、设备的使用等反复培训,入脑入心。
3、协调联动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积极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邀请沙河交警中队、沙河派出所、法制副校长等领导到学校作交通、消防、法纪、安全知识专题教育课。
(三)、着力常规排查,塑造学校环境安全新风貌
1、加大校园门卫综合治理力度。聘请了三名专职保安人员,负责日常的治安综合治理和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门禁制度,做好来访登记、交接班记录、学生请假出校记录,做到事事有记录,事事要汇报,杜绝不明身份的人员进入校园。
2、加强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坚持做到每天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建立安全台账,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确保设施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安全。
3、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每天领导带班和教师值班,分布的校园的重点部位,督导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随时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能迅速在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切实做到响应快速、组织得力、施救有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历年新闻报道情况:
近三年,我校在巴中日报等各类媒体报刊上有关安全工作宣传的新闻报道40余条,如2020年12月,李坤林撰写的安全稿件《沙河镇小学多举措抓实校园安全工作》在中国报道网站上使用;2021年4月16日巴中晚报专题报道《南江县沙河镇小学抓实森林防火工作》;2021年4月1日我校教师李立恒撰写的《南江县沙河镇小学开展防灾减灾地震避险演练活动》在四川科技网上发表使用等。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新疆注册的全资子公司,现有员工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29.1%,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达52.4%以上。近年来,新疆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结合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中心工作,以精益思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强调“五化”(强化统筹、具化要素、标化工具、固化模板、量化考评),抓好“四落”(落细路径、落小方法、落准过程、落实闭环),夯实“三支队伍”(企业文化内训师、企业文化双语内训师、核心价值观双语宣讲员),持续推进“五统一”企业文化在公司传播落地和价值转化。
精密统筹落实
让企业文化建设“树得准”
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虚功实做”的难题,新疆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精密组织,建立健全了以党组书记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自2011年以来,公司结合实际,对接专业管理,明确细化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要求和规范,建立了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为支撑、以立体式文化培训为牵引、以虚拟化团队协同为保障、以全过程量化评价为驱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强化了“路径、节点、载体”的一致性,实现了“目标、责任、考核”的一体化,逐步形成了“一根主线穿、全疆一盘棋、年年有重点、各地呈异彩”的生动局面。
在企I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省公司统筹作用,是新疆公司长期关注、着力解决的难题。为此,公司一是统筹抓“三评”,通过开展竞标会、推进会、会,切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预前评审、动态评估、成果评价;二是统筹抓问题,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共性、个性问题调研诊断、聚类分流,强化了分类对策和分层整改;三是统筹抓推广,通过规范案例萃取、组织经验分享、汇编优秀成果,强化了传导推广效应;四是统筹抓队伍专业化,2011年以来,公司每年围绕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统一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专业化能力水平。
精实双语传播
让核心价值理念“扎得深”
按照“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要求,开展企业文化双语传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网卓越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落地深植。
一是实施分类双语培训。结合地广面多、各族员工大杂居、小聚居的新疆特点,公司建立“领导带头宣贯、内训师常态宣贯、主题培训宣贯、双语宣教”的网格化培训模式,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培训率100%;面向企业文化专业岗位、基层班组,培育企业文化内训师、企业文化双语内训师、核心价值观双语宣讲员三支双语宣教团队,利用省公司培训中心师资力量开发制作双语培训学习课件,深入基层开展核心价值观双语宣贯。
二是开展分众双语传播。面向全员,公司编印《践行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故事集》和《员工道德规范手册》口袋书,让员工学有模范、做有标尺;结合南疆少数民族员工居多的实际,编印《核心价值观双语通》《民族团结知识100问》;面向基层班组,开设“每日一学双语角”,将双语宣教植入日常工作流程,开展双语口语竞赛活动,强化日常工作中的双语能力;针对“90后”新员工的差异化特质,统一培训内容、课件、培训考核和工作要求,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增强新员工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公司面向员工和社会,通过企业文化双语内训师、民族团结宣讲员两支队伍,深入学校宣传安全知识;以“文化疆电”为主题,改版公司网站企业文化专栏,进一步强化网页各模块功能,开设“跟我学双语”栏目,开发涉及企业文化、工作场景、新疆地名、文化传统节日等系列双语微课,广受欢迎。
三是创新双语载体抓手。公司发挥新疆“歌舞之乡”优势,创新打造“琴弦传文化”特色载体,以先进典型为原型,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最美国网人》《电力花儿赞》等双语歌曲,在员工中广为传唱;将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和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中的通俗谚语有效融入,进一步帮助少数民族员工理解、认同公司基本价值理念内涵;以南疆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少数民族员工居多的地州公司为重心,从基层采集、筛选双语宣教重点项目、储备项目,在省公司层面集成孵化双语宣教项目精品成果,推广、促进精品项目成果应用于相关领域,推动综合质效提升。
精准示范带动
让卓越文化载体“立得住”
围绕“四个融入”,搭建落地平台,强调标准先行,统一路径方法,强化示范带动,推进卓越企业文化进专业、进重点领域、进基层班组站所。
一是以项目化为抓手,推进基层文化落地实践。公司制定《企业文化建设重点项目评审细则》,并通过几年实践形成年初统一申报审批、年中督导过程管控、年底集中评审展示等工作流程,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难题。近年来,公司组织各单位实施了183个企业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并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形成层次丰富、方法科学、实效显著的企业文化案例库,推进实践应用转化。
二是以模板化为基础,强化基层落地方法指引。公司充分整合各单位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落地成果,采取“具化落地要素、标化工具模板”的思路,形成了《乡镇供电所企业文化落地实践指南》手册,提供了40多种规范方法和20多个实践模板工具,增强了企业文化在乡镇供电所落地实践的专业性、规范性和便利性,实现了“规定动作不变形,自选动作有规矩”,企业文化“五统一”在乡镇供电所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是以具象化为载体,增强制度标准的执行力。按照“工作沉淀文化、文化服务工作”的定位,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象化、柔性化、可视化管理方式,立足基层和班组,着力组织开展基层岗位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显化推广,推出全国劳模秦忠“16553”工作法、姜淑华抄表工作“三步法”、安全生产“二到三勤四要巡视法”等特色工作方法,构建起看得见、用得上的基层优秀工作法“资源池”,弥补了刚性制度管理的不足,增强了制度标准的执行力,收到了“计小效大”的良性效益。在推动企业文化长廊建设中,规范、引导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管理”双重可视化、动态化的企业文化长廊,实现了让文化长廊“动起来、用起来、美起来”,提升了“文化长廊服务管理实践、管理实践丰富文化长廊”综合效用。
四是以示范点为标杆,深化辐射带动推广效应。立足新疆地域广、站所散的实际,公司自2012年起,率先开展企业文化示范点分层建设工作,并在2013年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企业文化示范点分类建O管理办法(试行版)》,统筹推进各级各类示范点创建“有套路、无俗套”,经过两年多实践,逐步建立起省、地(市)、县公司“三级联动”和分类、分层、分级的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常态机制。在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公司不断优化流程,建立“先竞标答辩、再实施创建、最后严格审查”的示范点创建流程,近年来共命名县级供电公司、乡镇供电所及生产班组共91个省级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其中,1个县供及2个供电所被评为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公司培育打造的“顾世锋创新工作室”、达坂城供电所等一批典型示范点已成为当地政府、社区、客户参观交流的“培训基地”。
精细对标评价
让企业文化管理“管得牢”
公司坚持指标更精细、机制更简捷、流程更高效的原则,建立了量化完善、闭环管控的企业文化对标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全过程对标指标体系,力求全面科学。汲取其他专业评价工作经验,以分层量化考评为原则,公司建立企业文化卓越指数模型,细化形成包括企业文化建设能力、过程、创新和成效四个维度的对标指标体系,编制《企业文化对标工作导则》,明确了企业文化对标的组织、流程、方式、周期、结果应用和改进要求等,指导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价。
二是完善三级评价对标机制,推动实时改进。公司建立省-市-县三层、专业和综合两类对标测评工作机制,规范内部测评、专家测评等多种测评方式,先后组织了2015年和2016年度企业文化试对标工作,确立各层级企业文化对标标杆,分别选树出企业文化建设综合标杆、专项标杆和进步单位,引导各单位相互对标学习,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和举措,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过程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和省、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工作质量,认真开展了“树立优良作风,创建为文明行业”为主题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今年,我局的政风行风工作坚持以长治市委的“四位一体”战略和xxx县委“四以”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以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做支撑,以充分依靠和动员全体干部及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基础,以维护实现民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服务品质,为进一步推进我局的行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安全生产执法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局政风行风活动组织领导工作,我局成立了以xxx同志任组长,xxxxxx同志为副组长的行风建设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行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监察,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组主要对局履行职责、落实政策、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遵守职责道德等六个方面重点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三、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
09年以来,我局具体工作紧锣密鼓.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一月份,在县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下,于我局设立了办公室,加强了对我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三是召开专题会议,从二月开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成员单位都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接下来进行的排查整治工作中,突出重点,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工作的深入开展.注重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同时,我局在我县创建本质安全型县工作扎实开展过程中,勇当主角,结合实际制定创本<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抽调人员组建创本工作委员会.设专门办公室.统筹全县创本工作.目前已经确定十个试点单位并且和26家单位签订创本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创本工作周报制度.
四、严格组织实施
按照市、县纠风办的统一组织和部署,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行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动员,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回访,召开座谈会,组织专题活动及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市局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组织干部员工认真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行风建设教育资料汇编》等有关法律法规,主要采取了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座谈会、讨论会、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了行风建设教育,同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卡》、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等渠道,面向社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培养了干部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了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守信践诺、文明执法、锐意创新的良好作风,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问题与不足
在政务公开方面存在电子监督不足,今后要加强政务网络建设,推行电子办公,方便群众查询相关事项。在业务建设方面存在4个不足:1是常规性工作做得多,但工作创新不足,工作经验总结及宣传不足;2是局机关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基层需要;3是对基层单位安全监管服务的监管力度还需加强;4是安全监管服务不平衡,制约安全监管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今后要继续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在业务经费、人员充实等方面的支持,调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和全县创本工作的积极性.自身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创新工作的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计算机作为当代信息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坚持清醒的头脑,综合分析培训的实际情景,坚持教育质量第一,坚持为社会为学员服务的宗旨,坚持勤俭办学的精神,注重提高办学效益。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学培训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1学校是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教师翱翔的天空、学校是教师播种的园地、学校是一片期望的田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培训的作用被提升到重要地位。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在:研训一体,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上。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化现代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学期我们着重从“训”和“研”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以培训为重点,强化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主渠道,所以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我校实际主要进行了四项培训:面向全体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
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迅速提高,90%的中青年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并建有自我的个人网页或学科网站。实现了备课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研开放化、教师学习自主化,构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在实施中,我们边实践,边发展,边收获,为构建学习化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好了铺垫。
二、以研究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本事。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传达布置教育教学精神、任务居多;教学理论学习多,与教学实践结合少;个体领会独立操作、盲目性多,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少。长期以来,传统的教研模式使教学研讨的实效、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实效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起到不断更新理念、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所以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以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研修一体的学习型组织研修模式创设了聚焦课堂、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情境,激发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以多角度、多样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进取性和反思精神。
引领青年教师聚焦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研本事。在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渗透语文因素的情境中,有目的的听课、评课,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专长。在“点”的基础上,经过教研组内必须密度的互相观摩、评析,促进“面”——组内众多教师的业务提升。
互动学习、合作交流。在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的活动中,确立共同努力、全面提高的目标,有力地凝聚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在这一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有疑共研、有求共解的和谐互动协作的氛围。利用教研活动、随机交流等时机促进互动学习、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的构筑。
反思教例、创新发散。抓住每教学研究课的机会,进行团体备课、听课、评课,从同一目标、不一样角度对教材处理、学生分析、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教学技术现代化等教学业务地提升进行研讨,大大增强了研修的实效性。与此同时,
“团队协作”的效能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不论从备课资料还是形式的准备都尽可能的厚实,使不一样文体、不一样时代国家的文本相互渗透,甚至不一样学科的知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交互,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学习本事。校本研修作为现代学校教育运营的重点,正悄悄地改变着学校教育发展的走向,让教育的过程充满活动的、反思的、创造的、人性化的魅力。让我们在每一天、每一课渗透课堂的研修中时时思考、刻刻钻研,经过校本研修真正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可持续发展本事,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2__培训学校创办至今不到半年时间,从创办初期至今,我校在教育局有关业务主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继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进取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品牌社会效益。以下是我校2019年的工作总结。
一、与时俱进,健全和完善品牌特色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培训市场各项需求的发展变化,为确保学校的办学生命力,我们一向努力地探索和创立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力求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家长、学生的好评。现我们已初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出国考试备考品牌效益,并在迎合社会办学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特色教学体系。
二、诚信办学,坚持及巩固在外语培训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我校外语培训人数逐渐增多、规模增大,满意度高。无论是少儿,还是青少年、成年,我校外语培训继续呈发展壮大趋势,异常是在出国考试类外语培训上,我们更是严谨教学,并取得了可信的办学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们良好的口啤,确保学校在外语培训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办学及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一切以学生利益为中心是我校一贯的办学宗旨。健全的办学制度,是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和规范管理的必要手段。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并根据学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充实。学校教学、行政均有严格且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为学校的有序管理和科学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改革创新,规范与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准则
教师资源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教师更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一向相当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及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工作。之后细化出台了《定制性教学反馈表(教学工作和行为规范)》。该细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界定、教学行为准则、课前准备、备课、讲课、补课、作业及批改、考试、教学回访、教研活动等日常教学行为等都作了细化规定,明确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起到了进取的作用。
五、硬件建设,改善与美化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学校环境卫生
我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造现代化教学,学校陆续配备及升级电脑及互动白板,更换了复印机、扫描仪、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机、无线话筒等现代教学设施。
同时,在各个教室布置了花卉盆景,努力营造绿化、整洁卫生的环境氛围,并实施了严格的安全卫生职责制,使美化学校、创造优越环境落到了实处。
六、顺应潮流,探索与建立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在激烈的教育培训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一向是本校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异常在目前,我国己将培训教育排位第二(仅次于学前教育),并确定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形式。这给我们的工作予以激励和推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这种大环境下寻求自身的潜能发挥,把教育培训市场做强做大。为此,几年来我们一向在作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坚持原有教育培训优势的基础上,近阶段我们己确定了二个新的突破点:
一是抓源头生源的培训。众所所知,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这是我们潜在和现实的源头生源。为此,我们要用战略眼光,集中精力抓好出国留学英语教育培训,并构成系统且有特色的克莱德体系。
二是进取开发企业团培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培训新的知识和技能,以经过人的提升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此学校己作了初步尝试,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在此基础上以后我们应当大力实施,把企业团培做大、做强。
自成立以来我校虽作了一些努力,但也存有许多不足,离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尚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此刻:
1、在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还缺乏应有的胆识和切实可靠的措施。
2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学校经济和社会效益上,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未取得梦想的效果。
3、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方面,目前还处于改革与完善阶段阶段,与预期的目标之间还存在必须的差距。
可是我们也满怀信心,锐意进取,将在总结原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加努力地推出贴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培训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32017年以来,各科在医院及护理部正确领导下,根据护理部的三基培训计划及科内计划,对科内的护理人员已进行了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1、经过对我科护理人员三基培训,建立了一支学习型的护理队伍,带动并提高护理标准化管理的贯彻实施。
大家在三基培训中比学赶帮,进取认真,充分展示了我科护理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和风采,使全科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并提高我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2、经过三基培训,提高了YJBYS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倡导各项操作人文关怀,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加强人文沟通与培训,供给人文服务。
3、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及基础护理项目培训,规范及提高基本技术操作水平,经过培训,使各项操作更加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到达护理操作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4、加强急救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水平,保证病人安全,为今后的急救工作打下坚实有效的基础。
5、我科室工作今年异常繁忙,大家每一天几乎都加班加点。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大家都利用休息及上下夜班时间进行练习,唯恐在考核中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以工作为重,努力进取,勇于争先的精神。
6、三基培训,强调的是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掌握,经过YJBYS考核进行练兵,经过考核规范标准,经过考核使大家认识到各项技术操作的不足之处,在考核的同时给予技术标准的规范,所以每位护理人员考核后监考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
充分体现了每位监考教师对提高我科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倾注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7、三基培训,一方面强调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更强调护理服务的人性化。
要求在开通气道及各操作环节中,真正体现对人的关怀和爱护,强调护患沟通及病人的舒适满意,操作中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艺术,从满意服务到达感动服务和卓越服务,以到达在临床工作中的和谐护患。
8、经过三基培训证明,我科护理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异常是留置针操作一针见血率明显提高。
在临床工作繁忙的情景下,护理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利用下班或休息时间在病房练操作,正是由于这种苦练基本功的精神,有许多同志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9、经过三基培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年轻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对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有明显差距,技术培训仍要长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标准的实施更是一项人人参与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护理基本技术培训上更需进一步加强,具体便此刻:
1.个别年轻护士对操作考核比赛不重视,练习少,在操作考核中表现为操作不熟练,忙乱、顺序颠倒。
2.考核中体现出平时工作基础的不扎实,如抢救、应急意识不强,不熟练;
操作物品准备不齐;没有真正把演练当作实际操作等。另外,操作中沟通声音小,指导、交待注意事项不全等。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42019年,全区__所民办培训学校发挥其培训质量高,实用性强、培训期短、就业率高的特点,为社会输送了一批质量高,业务强的技术人员,全年共培训___人,其中普惠制培训___人。促进了地区的就业工作,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下是我校2019年的工作总结。
一、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
对培训工作做具体部署,在学校信息变更、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广告招生、收费等方应对学校提出具体的要求。
同时,在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培训品牌方面提出一些提议,为全面完成全年培训工作目标做好供给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日常工作的督导
重点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对辖区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进行走访,了解掌握学校的培训情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规范教学档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学校规范、有序地发展。
三、做好培训学校的信息变更,规范培训学校管理档案
对原有学校的法人、地址等各种信息变更及时更新,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档案。对转入的培训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安全卫生等情景进行实地检查,办理接收。
四、集中办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民非年检
为方便各培训学校办理民非登记年检,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协助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职业本事建设处联合市、区民政非企业管理部门对区所属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进行集中年检。
为学校供给了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市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关于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做好重点人员及重点部位的排查及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安全值班管理,建立投诉和事件信息上报制度。
教学培训工作总结5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精神,以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加强“以研代训”,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总结校本培训成果,现将本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职责人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规范、组织、实施、检查。学校将继续教育纳入了学校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计划,建立并落实了各种制度。学校领导带头自觉遵守各项制度,进取参加继续教育的各项活动。
为使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时间,学校把“一德四新”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分类要求,立足本校,着眼提高,经过校长指导、专业引领、活动促进等方式为教师创造良好环境,并对每位教师给予很高的期望,期望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强管理,认真总结
1、严格执行继续教育与管理制度。
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续聘的必备条件之一。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有关制度,完善了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2、科学管理继续教育过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我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考核、过程记载详实,主动理解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检查。
3、认真总结继续教育经验。
我校定期对继续教育开展情景进行总结,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出了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三、开展的工作资料
1、加强理论学习
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培训资料有上级文件精神、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等,“一德四新”完成集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做好学习笔记,还善于思考,学习结束,我们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讨论、交流、研究活动,让教师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相互切磋的同时,
相互提高,并将学习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和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中去。我校教师根据参加各种培训和总结教学经验,在工作之余潜心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等。
2、注重教师的均衡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取安排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经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教师们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以拜师结对为手段,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教学实践,帮忙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具体要求为:
(1)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教研组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1节。
(2)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或师德师风学习不少于4次,并有读书情景记载。
(3)骨干教师取得明显效果,大力提高受帮扶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本事。
3、为确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以研代训”,开学初根据普定县教科局教研室的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校的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再根据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制定各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各种均按照教研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经过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飞逝,又是新的一年。制定新的计划,下面是的酒店领班个人工作计划资料,欢迎阅读。
酒店领班个人工作计划时间飞逝,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引领新的梦想。我作为酒店餐饮领班,根据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及去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作出今年的工作计划。
一、厅面现场管
1、礼节礼貌要求每天例会反复练习,员工见到客人要礼貌用语,特别是前台收银和区域看位服务人员要求做到一呼便应,要求把礼节礼貌应用到工作中的每一点滴,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2、班前坚持对仪容仪表的的检查,仪容仪表不合格者要求..合格后方可上岗,岗上发现仪容问题立即指正,监督对客礼仪礼貌的运用,员工养成一种良好的态度。
3、严抓定岗定位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针对服务人员在用餐高峰期的时候进行合.的调配,以领班或助长为中心随时支援忙档的区域,其他人员各负其责,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合作。
4、提倡效率服务,要求员工只要有客人需要服务的立即进行为客人服务。
5、物品管.从大件物品到小件物品不管是客损或者自然损坏,凡事都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执行、有人临督、跟单到人、有所总结。
6、卫生管.公共区域,要求保洁人员看到有异物或者脏物必须马上清洁。
各区域的卫生要求沙发表面、四周及餐桌、地面、无尘无水渍、摆放.齐、无倾斜。7、用餐时段由于客人到店比较.中,往往会出现客人排队的现象,客人会表现出不耐烦。这时就需要领班组长人员作好接待高峰前的接待准备,以减少客人等候时间,同时也应注意桌位,确保无误。做好解释工作,缩短等候时间,认真接待好每一桌客人,做到忙而不乱。
8、自助餐是餐厅厅新开项目,为了进一部的提升自助餐服务的质量,制定了《自助餐服务.体实操方案》,进一步规范了自助餐服务的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9、建立餐厅案例收.制度,减少顾客投诉几率,收.餐厅顾客对服务质量、品质等方面的投诉,作为改善日常管.及服务提供重要依据,餐厅所有人员对收.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使日常服务更具针对性,减少了顾客的投诉几率。
二、员工日常管
1、新员工作为餐厅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快速的融入团队、调.好转型心态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及团队建设。
根据新员工特点及入职情况,开展专题培训,请保留此标记员工的心态,正视角色转化,认识餐饮行业特点。使新员工在心.上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缓解了因角色转变的不适应而造成的不满情绪,加快了融入餐饮团队的步伐。
2、注重员工的成长,时刻关注员工的心态,要求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以对员工进行考核,检查培训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并对培训计划加以改进,每月定期找员工谈心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近期的工作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培训,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管.更加规范有效。
并结合日常餐厅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剖析,使员员对日常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在日常服务意识上形成了一致。
三、工作中存在不足
1、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够细节化,工作安排不合.,工作较多的情况下,主次不是很分明。
2、部门之间欠缺沟通,常常是出了事以后才发现问题的存在。
3、培训过程中互动环节不多,减少了生气和活力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做好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惫芾?,在管理上做到制度严明,分工明确。
2、在现有的例会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例会的内容,提升研讨的深度和广度,把服务质量研讨会建设成为所有服务人员的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分享服务经验,激发思想
3、将在现有服务水准的基础上对服务进行创新提升,主抓服务细节和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人员的入职资格,提升服务员的薪酬考核待遇标准,加强日常服务,树立优质服务窗口,制造服务亮点,在品牌的基础上再创新的服务品牌。
4、在物品管理上责任到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执行,有人监督。
5、加大力度对会员客户的维护。
五、对餐厅.体管.经营的策划
1、严格管理制度、用工培训制度,划分明确岗位考核等级,增强员工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及工作效率。
2、增强员工效益意识,加强成本控制,节约费用开支。
培训员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合.用水用电等,发现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并严格执行相关处罚制度。
3、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关系。
4、重食品安全卫生,抓好各项安全管.。
5、开展多渠道宣传,促销活动并与周边各公司相互合作,增加会员率。
酒店前台主管工作计划20__年至20__年一直在北京____有限公司做前厅总经理一职。我认为酒店的前厅主管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⑴协助经理做好前厅的整体运营工作,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安排好店员工的住宿问题;
⑵每天能按时做3次例会,并在例会中提出一天工作的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做好记录;⑶制定店内工作表。让前厅员工按照当天的工作表进行工作,并把重要事情标注在工作表内。制定店内工作表是为了能更好的熟知当天的工作任务,这样也能体现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进度;
⑷掌握每天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并对周客流量和月客流量进行统计,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同时根据周周之间、月月之间的营业额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做出总结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⑸做好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的“三一”工作,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培训,每月一演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⑹督导迎送服务。贯彻执行服务程序,满足客人的合理要求;
⑺参加前厅的接待工作,并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⑻制定培训计划。正确的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的加强,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协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酒店道德;
⑼与前台收银的紧密配合,要对每天的营业额进行记录。掌握当天备用金的领用,合理安排零钱,保证收银员的正常结账;
⑽对客人投诉的处理。客投主要分为:“当面投诉”“电话投诉”“书面投诉”三种,酒店主要以当面投诉较多。无论哪种投诉,都要站在客人的立场,首先要在感情上获得好感和信任,对于客人提出的要求,如果能当面解决的就立即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并与领导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第一时间给客人解决。
如果出现指定人员投诉的话,首先要和当事人进行了解情况,如果在自己的权限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如果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就应立即请示上级领导,如实汇报情况,与领导商议解决方案,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时间内给客人解决,并告知客人对指定投诉人员的处理意见,然后给客人进行道歉,不要让客人带走不满意的情绪走。这样的客诉一定要站在公司利益和客人利益双赢的状态处理。
酒店前台领班工作计划一、培养员工的观察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服务品牌
随着行业发展,饭店业的经营理念与服务理念在不断更新,仅仅让顾客满意是不够的,还需让客人难忘。这就要求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酒店服务讲究“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服务人员要注意观察,揣摸客人的心理,在客人尚未说出要求时,即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服务,就向我们常说的“刚想睡觉,就送来一个枕头”。试想顾客对这样的服务是不是难忘?部门将重点培训员工如何根据客人的生活习惯,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鼓励培养、搜集整理、系统规范和培训奖励等,使这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从整体上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1.鼓励培养:对于工作中有优秀表现和受到客人表扬的服务员,部门会将他们列为骨干进行培养,使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立足本岗位,争创一流服务。
2.搜集整理:部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现场管理,从一线服务中发现个性化服务的典型事例,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入档。
3.系统规范:将整理的典型事例进行推广,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从而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并做为衡量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使模糊管理向量化管理过渡。
4.培训奖励:整理好的资料可以做为培训教材,让新员工一开始就了解工作的要求及学习目标,使老员工通过对比找差距补不足,以此提高员
工的认识。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部门以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使员工能形成争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商业的核心在于创造产品,酒店的核心在于创造服务。
日常服务中要求员工按照简、便、快、捷、好的服务标准,提供“五心”服务。
简:工作程序尽量简化,工作指令尽可能简单明了,意见反馈要做到简明扼要。
便:要让客人从进店到出店,处处感受到方便。
快:客人的需求要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满足。
捷:服务员的反应要敏捷,对客人的言谈举止能迅速地理解并作出应对,然后进行服务
好:客人接受服务后要有“物”有所值的感受。物就是酒店产品即:服务。
五心服务:
为重点客人精心服务、为普通客人全心服务、为特殊客人贴心服务、为挑剔的客人耐心服务、为有困难的客人热心服务。
二、外围绿化环境整治,室内绿色植物品种更换
自2010年月10月底酒店与兴源绿化公司中止合同后,外围绿化一直是由PA员工自行管理,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有些绿色植物养护的不太好,加上海南今年缺雨水,已出现枯死的现象。明年将更换枯死的植物,尽量种植一些开花的植物,并在外围范围内,适当补栽一些南方果树,给酒店增添一些喜庆。
现在酒店存在室内植物品种单一、档次不高的问题。明年将联系一家合适绿化公司,达成协议,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六、商务楼层客用品的更换
目前商务楼层的客房重新装修以后,给客人感觉档次较高,但房间的客用品一直未做更换,且档次一般,很不协调。打算将商务楼层的客用品更换,如:将袋泡茶更换成散装茶叶,将卫生间用品的包装盒更换成环保袋等,以此提高房间档次。
三、减少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服务效率是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投诉都是因为服务缺乏效率而引起。客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和服务都是希望能尽快帮助其解决,而不是被推来推去,因此推行“一站式”服务势在必行。客人入住酒店以后,对各种服务电话均不清楚,虽然我们在电话上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电话说明,但大多数客人都不会认真看,需要服务时都是拿起电话随便拨一个电话号码,而电话也总会被转来转去,如此很不方便客人,使客人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度大打折扣。我部将从减少服务环节来提高服务效率。
(一)成立宾客服务中心
目前总机和服务中心均是通过电话为客服务的两个岗位,有很多客人需要服务都是将电话打到总机或其他分机上,总机或其他分机接到服务后再转给服务中心,这样很容易造成服务延缓或服务信息丢失,因为其他岗位根本不了解客人的需求,若手头工作忙就会将服务指令延缓传达或忘记传达,给我们的服务带来极大的不便,很容易遭到客人的投诉。只有接听电话的人才了解客人焦虑的心情,清楚客人真正的需求,更清楚哪个服务最急于去办,合理的去通知服务。为了减少服务环节方便客人,将总机和服务中心合并成立宾客服务中心,酒店所有的服务和查询只需拨电话“0”,一切均可解决。
1.宾客服务中心的职能
宾客服务中心也是酒店的信息中心,收集酒店所有的信息和外部对酒店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拣、传递;统一接收服务信息,并准确传递服务指令,确保服务能及时提供。
2.宾客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
①接听电话并提供服务。总机和服务中心合并以后,酒店所有的外线电话和服务均由宾客服务中心接转,特殊情况时可亲自为客人提供服务,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保证了服务的准确性,还减轻了楼层服务员的工作量。
②接受电话预定和查询。前台接待处目前有电话分机3部,据数据统计:9至11月接待处平均每天仅接听的外线电话的话务量就可达20余起,加上内部打进的电话每天的话务量可达70余起,如此高的话务量使中科软件园接待员根本无法全力去接待客人。客人从外面赶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均希望
越快越好,但接待员接待客人时,往往要被电话打断好几次,使我们的服务无法保障。若宾客服务中心电脑与前网,所有的电话预定和电话查询均可由宾客服务中心操作,不仅方便了客人,还给前台接待员更多的时间去对客服务。
③及时更改房态确保房间出租。楼层领班查完房后可致电宾客服务中心进行电话更改房态,宾客服务中心接到通知后可立即更改房态,确保房间能及时出租。
④钥匙的管理。客房所有的钥匙均由宾客服务中心来保管、分发,并进行登记。
⑤失物处理。宾客服务中心负责整个酒店遗拾物的储存保管与招领,并根据规定做出处理。
【关键词】猪生产学 双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3-03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初,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热门专业(如信息、金融、法律和生物等),率先开展双语教学,明确要求三年内重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比例要达到15%,普通高校也要使双语开设的专业课达到3%。为进一步积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提高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科研的能力,2007年教育部专门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专项项目。从2007年至2010年间共计支持建设了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7、2008年分别支持建设了100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支持建设了152门和15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门双语教学示范建设课程资助经费10万元,同时要求学校提供配套经费。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或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同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措施都大大推动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培育了一大批双语教学师资,在全国重点高校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双语教学课件,并连续三年进行了课件评比,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同时发挥了很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很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双语教学不仅在重点高校得到快速推进,普通高校在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中也逐渐实行。近年来,一些农业院校也在积极尝试探索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与名牌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存在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胜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迫切需要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结合作者教学经历,就农业院校中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猪生产学专业课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具有八千多年的悠久的养猪历史和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猪种资源,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由于生猪生产在中国农业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历来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因此,许多欧美企业很早就已经进入中国生猪产业市场。它们早期主要集中在优良种猪的销售方面。近二十年来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包括原料、饲料、生产设备、育种、技术服务和产业生产组织等。涉及的国家有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荷兰、英国、丹麦、瑞典、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养猪业发达国家。企业种类也多种多样,既有从事生猪养殖的企业,也有从事屠宰加工的企业,还有进行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可以说,在中国的生猪产业链中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了。
因此,向国外先进的公司和知名的高等院校学习,了解他们的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吸取它们的宝贵经验,对更好地发展我国养猪事业是必需的。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对教师提高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采用一些原版的外国教材,引进一些先进的国外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先进的国外生猪产业发展动态。学生经过这个过程不仅熟悉了国际专业交流的语言规范,也对完成专业领域的英语任务充满了自信。能够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并且能够吸取国外生猪产业经济发展的精髓,开阔了视野。同时为学生自学,阅读英语文献杂志、学术期刊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教育平台,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和质量。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和研究人才,培养卓越畜牧师的必然要求。
二 猪生产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猪生产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品种和育种,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饲养管理,猪场建设及经营管理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目前国内外养猪业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我国今后发展养猪生产的目标。能掌握猪种资源、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猪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能掌握集约化养猪条件下猪的饲养管理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并且结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及猪场的宏观管理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分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两大部分。教学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如放映幻灯、录像、课件等),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
三 猪生产学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猪生产学的双语教学的实施,应能使学生掌握养猪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猪场生产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本领域专业外语的能力,从而能够查阅相关专业的外文图书、专业网站,获悉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跟踪科技前沿信息。此外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实施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能够阅读专业杂志,从而达到了解本领域国际研究进展,并且为将来能够利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四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对象
猪生产学课程适用专业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般来说,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课。这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英语一般也已经达到四级水平,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此外,部分农业院校在在读研究生中也开展了猪生产学课程。
五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国外大学一般含动物科学专业的学院都开设猪生产学课程,大多数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猪生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主要来自一些高校教授编的生产指导手册,但都制定了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养猪场实地讲解和企业实习。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指定参考书,部分内容在教室讲授或与学生讨论,部分内容则在大学的养猪场实地讲解并让学生实践。教材中还配以大量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由于学时限制,其教学大纲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对不足。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组织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开展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前要认真进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教学大纲要既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面广泛、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又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与国情相结合,要考虑到国内生产管理单位和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期望。
2.编制合适的猪生产学双语教学教材资料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载体,没有教材,双语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双语教学教材缺乏是目前教学中普遍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虽然在教育部和出版社的积极运作下,各种其他课程的原版教材在全国各高校巡展,开阔了教师视野,但尚未见合适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推介。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本人认为目前比较好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有:Jorgen Peder Christiansen的“The Basics of Pig Production”(第二版)(Knowledge Centre for 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 McGlone,Wilson G. Pond的“Pig Production: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3);J Wiseman,MA Varley and B Kemp的“Perspectives in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3);JE Thompson,BP Gill & MA Varley的“The Appliance of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4)。
这些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同的特点是内容先进且广泛,重实际应用,为师生提供了接触“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的机会,也避免了一些人为的“误译”。但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理论论述不细致,篇幅长,虽有利于学生自学,但花费时间多,费用高。
因此,本课程组组织专业教师、外语专家等相关人员综合利用网络资源、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改编、整合,编制适用于本课程的双语教材。
国内教材主要以杨公社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为自编教材框架,同时参考几本经典的教学参考书,包括赵书广主编的《中国养猪大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和陈润生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等。国外教材主要以Jorgen Peder Christiansen的“The Basics of Pig Production”(Knowledge Centre for 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 McGlone,Wilson G. Pond的“Pig Production: 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3)和J Wiseman,MA Varley and B Kemp的“Perspectives in Pig Science”(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003)为参考蓝本,同时参考其他参考资料和专业网站。
自编教材框架结构体系保持与国内杨公社先生主编的猪生产学的一致,同时引入一些先进的育种手段和生产技术如母猪的体形评分方法、肉猪的胴体评分方法。
3.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对于农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等原因,在单一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外文原版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由于成本、来源及原版教材内容体系与国内的差异等问题,目前在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引进的原版专业英语教材不大可能,而一般学校能够提供的原版图书资料也较少,特别是关于猪生产学这样的专业课程的。并且由于学生对专业网络资源不熟悉,查不到猪生产学相关专业网站,接触的原版专业资料机会就较少。教师有必要预先在心理上和学习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语言障碍。建设猪生产学课程学习资源,建立助学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建设猪生产学课程网站和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生动、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助学系统,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本课程的专业词汇,同时了解了国际养猪生产技术、行情等。
学生除了可以课余时间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的相关链接和网站了解国内外养猪生产状况、行情及行业发展动向等,接触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生产观念。这不但能够解决专业英语教材问题,而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通过设计研制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辅助教学系统,再结合板书进一步丰富、灵活和完善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能够显著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组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由于要搜集、整理、编写资料,我们以课程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4.探索适合猪生产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以外语为工具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生心理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语言使用程度和教学内容上区分的,而是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全方位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协调等工作,同时注意充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改变以往讲深讲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教材中新颖前沿的理论,而且将教材中贯穿始终的能力训练教给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科式双语教学”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上,更注重采用研讨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教学组织上,要求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视为完成猪生产学全部教学任务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预习,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专业词汇及相关的泛读材料。而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兴趣,确保轻松掌握基础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有所了解。课后一般应有一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巩固。在课余时间加大辅导力度,教师以电子邮件、课程网站、教室答疑等多种方式给予及时的辅导,并且指定专业的杂志和网站,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一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把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1~3周),学生的词汇量不大,英语水平不高,采用课前发放专业词汇汇总和阅读资料,课堂上英语板书、汉语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级阶段(4~10周),课堂上逐渐加大英语讲解的比例,同时辅以课后练习和多媒体教学;高级阶段(10~18周),随着双语教学的延伸,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一般的专业术语比较熟悉,已经习惯于英语思维,课堂上主要以英语讲解为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英语Seminar等活动。总的原则是先慢后快,先激活学生英语基础,再加快节奏,加大英语使用比例。
六 有效开展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保障措施
1.高素质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
能否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
首先,通过出国学习等方式培养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基础,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就猪生产学课程而言,美国的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英国的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Wageningen,Netherlands)和加拿大的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Canada)等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学校。将教师派到这些学校学习将显著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其次,将教师派到相应的在华的国际生猪企业(如PIC、Danbred)中开展进修和合作研究也是积累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队伍培养应该有计划、有侧重点。应该先重点培养1~2位骨干教师,其后课程组中的其他教师相继短期出国进修或校内举办专业教师英语培训班。
再次,还可以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的外籍员工做兼职教师。目前,我国生猪产业中有很多外资企业(如种猪企业Danbred、PIC、TOPIC等,设备企业Big Dutchman等),不乏一些外籍高级生产和管理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和相当的工作经验,在双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上可以邀请他们开展若干专题报告。
最后,短期引进外籍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科研项目合作的机会,短期聘请国外同行专家在国内任教,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外教环境。聘请外籍教师不仅能解决纯正的英语发音和独特的英语思维问题,同时也能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观念和知识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是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评价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学生、同行和教学督导组。如果条件许可,还应有相关企业对教学的评价,评价内容应该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学生评价应该包括对英文教材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师讲述清晰易懂程度、发音标准、教学内容适宜性等方面的评价。同行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评价、双语教学课件使用的评价、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评价,以及对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能力的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提高与促进作用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督导组应该更多注重对课程的双语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完整、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教学效果满意、教学模式新颖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督导组还应该考察教材内容是否过多、教材体系及习题设计是否合理、教材价格是否合理、语言难度是否合理、是否要求改编教材等方面问题。
3.开展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需要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体制、考试制度、学生评价体系等。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学生的双重努力和适应,还需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推进和落实。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选拔和培养,优先选派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引导教师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课件的研究,优先并重点资助“双语教学”的教师和课程,在课程评奖、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其次,应加大双语教学的奖励措施。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业绩工作量考核不能与普通教学工作量等同,获得学生、同行和教学督导组好评的课程和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奖励。再次,在学生层面应该注重引导,吸引学生选修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为学生就业考虑,可以在学生学籍档案中注明为双语考试成绩,同时可以通过增加课程学分等形式,激励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最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和制度,使双语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七 结束语
开展猪生产学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通过不断开展课程建设,丰富双语教学课件制作,编制和完善教学教材资料,丰富和积累双语教学经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教师和学生必将逐渐适应这一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农业院校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建伟、周清、罗建新、周卫军.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6)
[2]何如海、陈涛.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王保宇.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丛丹阳.2011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6]张志颖、李忠、余丹.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7]张静、赵静、张进明.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7(S1)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4级。
1.3.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县、乡镇发生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毗邻我县2个以上的县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诊断,仍然原因不明的疾病。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1个乡镇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累计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乡镇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乡镇
(4)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7)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有死亡病例发生并扩散到其它乡镇
(8)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疗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2人以上死亡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1次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县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
(1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肺鼠疫或肺炭疽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累计发病在1-4例
(2)腺鼠疫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
(3)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乡镇;或在县政府所在地首次发生
(4)1周内在1个乡镇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1个乡镇区域内局部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1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无死亡病例;或发病人数在99人以下,死亡1-9人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和接种事件
(8)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腺鼠疫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发病1-9例
(2)霍乱在1个乡镇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9例
(3)1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果断处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应急指挥部组成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县交通局、县城建局、县农牧局、县药监局、县商务局、县民政局、县物价局、县工商局、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人劳局、县环保局、县监察局、县电信局、县红十字会、武警正宁支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
2.1.2县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主要职责:
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经县政府批准组织人群疏散、隔离、查验、限制流动和疫区封锁;紧急情况下,直接采取措施封锁疫区,限制人员流动,防止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督导检查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单位职责: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或依法提出对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等紧急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规定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组织调查和评估。
县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单位,及时报道正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县发改局:负责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负责制定全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突发事件,加强治安管理,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封锁措施,做好交通疏导,保证疫情处置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负责对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脱逃的传染病患者、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追堵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机,扰乱医药卫生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交通、卫生部门做好交通卫生检疫工作。
县教体局:负责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协作,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员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在住宿学生较多的学校,设立必要的医学观察场所,开展医学观察。
县交通局:负责对公路运输各种机动车辆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和卫生检疫,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对车站和侯车室定期进行消毒,在交通要道和主要车站设立检疫站,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进出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及时运送,做好疫区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本系统及建设工地民工的健康教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负责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和生活垃圾的消毒、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督促建设单位改善施工场所民工的住宿卫生条件;必要时严格控制施工场所民工的流入和流出,做好登记和排查工作。
县农牧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组织开展人畜共患病监测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工作。
县药监局:组织开展食品重大事故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应急处置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突发疫情处置和病人的救治需求。
县商务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负责组织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做好参加外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贸活动期间传播扩散。
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制定、实施生活救助措施,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协调做好伤亡人员和家属的善后处置和安抚工作,对农民、城镇困难居民给予补助,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遗体火化处置。
县物价局:负责应急处置物品供应市场的价格监督检查,加强监管,依法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紧急状态下的正常市场秩序,督促有关企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供应。
县旅游局:负责组织旅游行业协助卫生、检疫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组织旅行社、星级旅游宾馆、饭店做好旅游团队及个人宣传、登记、观察和管理工作,落实防控措施,必要时劝阻或限制疫区旅游活动。
县林业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监测和基础调查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协助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快速进行隔离及病样采集,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县人劳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工伤、医疗保险等待遇政策。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维护环境安全。
县监察局:负责对应急物资、应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纪案件,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
县电信局:负责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通信保障工作。
县红十字会: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助,必要时组派红十字医疗队参与医疗卫生救援;依法接收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武警正宁支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现场的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2.2日常管理工作(应急办公室)
县应急指挥部在县卫生局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
2.3应急处置队伍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检查、疫情报告、宣传信息、物资保障6个工作组。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分别承担事件调查、现场控制、扩散预防、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宣传教育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各工作组的职责是:
疫情控制组:公安、卫生、农牧、环保、交通、武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的领导及相关科室和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负责疫区封锁、交通管制、疫情信息收集、调查、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及病原学样品采集、检测等工作。
医疗救治组:由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领导及从事与疫病患者治疗相关单位、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收治病人,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并做好医院内部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监督检查组:由县监察局、县委督察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人员组成,负责督导检查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和应急准备的完成情况;依法实施卫生监督,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
疫情报告组:由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医疗保健单位的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疫情收集、疫情分析处理、医疗救治情况汇总及疫情报告。
宣传信息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教体局、县广电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和有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物资保障组:由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县药监局等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所需经费、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及交通工具的准备和供给。
2.4专家咨询委员会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由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家及卫生行政人员组成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县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其主要职责是:
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参与卫生应急人员培训,指导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意见;承担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技术指导工作。
2.5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认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5.1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伤病人员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品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各医疗机构负责组建应急医疗队和专家组,指导和支援应急处置;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病人转送、院内救治服务;负责采集患者样本;选派专家参加市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评估工作;承担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任务。县人民医院重点承担重大传染性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事故灾难性事件医疗救治任务;县直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2.5.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或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收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提出预警建议等。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任务;负责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制定;收集、分析、报告疫情信息,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趋势,提出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效果评价;开展健康教育。
2.5.3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明原因死亡者的尸检,由省卫生厅指定单位和人员进行。
2.6正宁县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2.6正宁县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3.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监测工作。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卫生监督、实验室监测、哨点监测和群众举报电话网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规范监测,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监测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网络监测和疫情信息汇总分析,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指导乡镇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确保信息畅通。
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并加强监测工作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要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电话,向社会公布,实行24小时值班。
3.2预警
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的监测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迅速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分析,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响应级别的预警建议,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3.3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必须真实及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信息。
3.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包括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
(2)责任报告人包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职业医生。
3.3.2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各级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3.3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写出结案报告,并按程序上报。报告具体要求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3.3.4网络直报
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可直接通过专网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信息报告后,应逐级审核,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卫生行政部门。
4.应急反应
4.1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学校、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地之外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报告后,要及时通知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并服从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4.2事发地应急反应措施
4.2.1各级政府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决定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及其组成人员。
(3)根据工作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置工作,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省政府决定,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可能导致干线交通中断的,由国务院决定。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疫情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事发地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受污染的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
(6)开展医疗救治。立即组织突发卫生事件所在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接受统一指挥和调遣,积极参加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7)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措施限制疫区和高危地区人口流动,对从疫区和高危地区进入本行政区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留验观察,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8)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组织交通、检验检疫等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物资、动物进行卫生检疫查验,一旦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专业机构移交。
(9)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包括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旅游区(景点)、旅游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每个旅游团队都要建立人员和行程详细资料保留制度,严格实行首诊报告制度和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10)及时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新闻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要求和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11)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12)开展群防群治。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落实公共卫生措施等工作。
(13)维护社会稳定。县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市场监管,保障商品(药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制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14)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和社会心理评估等。
4.2.2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及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预警建议。
(2)提出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启用应急指挥中心并确定本部门指挥体系和人员组成。
(3)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
(4)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易感人群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职业中毒事故物品追缴、设立临时卫生检疫点、留验观察站等应急控制措施。
(5)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督导和检查。
(6)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7)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
(8)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及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等。
4.2.3各级医疗机构
(1)对现场伤亡情况及事态发展做出快速、准确评估。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拟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2)接诊、收治、转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病人进行排除或确诊。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得拒绝接收伤病人员。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依法报告相关信息。
(4)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
(5)对非传染性伤病人员,按照现场救援、分类转运、后续救治、康复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对传染性伤病人员,要按照“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6)做好救治经验总结,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积极开展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7)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要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参加现场检伤分类、医疗救护后,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转运分流。
4.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信息报告。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监测,实行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汇总、分析、报告事件信息。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专业预案,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①对突发事件累计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调查分析,快速调查确定可能病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范围、目标人群和事件等级;②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③对事件的危害范围、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价,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开展实验室检测。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采集足够标本,分送相关实验室,尽快查明事件原因。
(4)加强科研与交流。开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方法,医疗卫生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加强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
(5)制订应急工作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上级方案制定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等的应急工作技术方案,并对技术方案提出修订建议。
(6)技术培训。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应急培训。
(7)督导检查。组织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8)对易受感染人群和易受损害的人群实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和群体防护等措施。
(9)对整体预防控制技术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4.2.5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4.2.6各级应急队伍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级别和工作需要,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准时集结待命。
4.3非事件发生地应急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必要时,启用留验观察设施。
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4.4.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
由国务院和卫生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国家应急预案。
4.4.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由省政府和省卫生厅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4.4.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由市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市级应急预案。
4.4.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由县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反应和组织应急处置,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5.应急处置
5.1应急处置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边调查、边处理、边救治、边控制”和“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
5.2应急启动
发生特别重大(Ⅰ级)或重大(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同时,请求省、市级应急预案。县政府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成立县级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特别重大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指挥现场医疗救护、疾病防控、社会治安、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县级应急指挥部尚未成立前,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县应急指挥部成立后迅速组织成员单位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共同开展工作;县卫生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和综合评估,提出预警级别建议,集结应急救援队伍,动员必要的医疗卫生资源作好应急支援准备,建立信息定时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制度;卫生、公安、交通、民政等有关部门,提出应急救援运输方案和交通保障方案;公安、农牧、环保、民政等有关部门,组建本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待命参加现场应急处置;气象局提供事发地基本天气变化资料,并随时提供最新气象信息;电信局提供通信保障方案并检查落实。
发生较大(III级)、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分别启动市级应急预案,由同级政府和应急指挥机构按照上述原则启动本级应急处置工作。
5.3现场处理
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积极配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机构进行现场调查、采样、技术分析、检验以及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工作。
在传染性事件中,要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非传染性事件中,要以保护未受害人群、控制未发病区域、防止事件扩散为重点。
处理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放射辐射事件等以致病源(因素)危害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卫生防控优先于医疗救治的原则,优先满足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和防控。处理群体性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等以生命危害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医疗救治优先于卫生防控的原则,优先满足和配合医疗应急队伍开展救治工作。
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完成,伤病人员转为院内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应急队伍按照省、市、县级顺序依次撤离现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危险化学品泄露、放射事故等易污染事件结束时,应急队伍的撤离,应由事发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或留验观察,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消毒处理,检验合格方可撤离。
5.4医疗救治
根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伤病人员救治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原则由事发地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康复机构负责救治。院内救治按照危重抢救、专科治疗、康复治疗的基本程序进行。需要转院治疗的应按照“就地、就近、有利”的原则进行。各级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实行“先救治、后结算”,不得拒收伤病人员。
涉及外籍或港、澳、台伤病人员,原则上按照“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开展应急救援,同时,要向事发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需转入上级医疗机构或境外医疗机构救治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省卫生厅审批。患者转运工作由救治医疗机构负责。
5.5信息通报
涉及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会,省政府或省卫生厅向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情况。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毗邻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情况。
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工作,经卫生部授权后,由省卫生厅每月(季、年)向社会,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得擅自对外公布信息。
5.6应急反应终止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建议,适时向县政府提出终止预案的建议。
5.6.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2)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停止发生。
(3)被污染食品已全部消除,没有新的中毒病例发生。
(4)职业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中毒人数不再增加。
(5)毗邻县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已由发生地宣布解除,在我县范围内未发生流行或流行终息的。
(6)其他由于生物制品接种不良反应、菌种丢失、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泄露、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突发事件己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5.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批准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由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宣布后实施。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省政府或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同级政府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反应建议,报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7应急处置工作评估
应急反应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评估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应当包括事件概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现场调查处理概况(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情况等)、病人救治情况(参加单位、投入人员和药品情况等)、处理效果评价(处理过程、经费投入、实际效果等)、存在的问题(经费、设备、技术等)、取得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改进的意见、建议等。评估报告在应急反应终止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报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善后处理
6.1善后处理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由县政府组织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人员伤亡情况评估,组织开展事件善后处理工作。
县政府和县民政部门要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人员遗体及家属安抚工作。因传染性疾病死亡者的遗体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处理。
6.2奖励
县政府及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出贡献或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对英勇献身的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记功。
6.3抚恤和补助
县政府及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殉职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置一线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生活补助和保健津贴标准,给予补助。
6.4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县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评估,给予补偿。
6.5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6社会救助与保险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级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社会各界向疫区提供的救援物资及资金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工作。县红十字会要发挥优势,广泛募集紧急救援物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受灾人群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险机制,保障伤病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7.应急处置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和应急物资,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7.1信息保障
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的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方案,建立省、市、县(区)、乡(镇)4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传递和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和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标准和分析处理规范,承担信息分析任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信息审核,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报告。
加强现有资源管理、利用和整合,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7.2应急体系建设
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7.2.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条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
7.2.2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1)加强紧急医疗急救机构建设。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需要,建立正宁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协调指挥工作。
(2)加强传染病救治机构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建立1个传染病科,负责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工作。乡镇卫生院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察室,负责传染病病人的临时隔离观察。
(3)加强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建设。在县人民医院建立全县化学中毒、核辐射和烧伤救治基地,负责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和烧伤病人救治及技术指导。
7.2.3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充实执法人员,加强执法装备,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7.3卫生应急队伍准备
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应急队伍一般从卫生专业机构中,选拔年青力壮、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流行病学、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药品、器械、疫苗、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消杀灭药械、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用品等物资,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7.3.1县卫生局负责组建县级专业应急队伍,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职业中毒、化学污染中毒和重大创伤事故、救灾防病等专业队。
7.3.2卫生系统各单位都要组建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配备基本装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流行病学监测、现场调查、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毒物(毒性)鉴定、事件分析、评估和上报等工作。县疾控中心组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队,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和较大以上事件的现场处理。
(2)县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包括水源、食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事件现场环境卫生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县卫生监督所组建县级卫生监督应急队,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
(3)县级医疗机构必须分别组建应急转运队和应急救援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由所在单位保管,定期更新。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病房、药品、器材等储备工作,开设专门病房,负责收治伤员和病人,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隔离观察和后续治疗。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除组建转运队外,各组建一个由10—15人组成的救援队,人员结构、急救药械、交通通讯设备配置要合理,负责全县特别是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病人、特殊伤病员的转诊护送、临床救治和现场救援。
(4)妇幼保健站等卫生系统各单位也要按照各自的工作性质,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全力配合,搞好处置工作。
7.3.3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必要时,县卫生局对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统一进行调度。
7.4培训和演练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各种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演练中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县政府同意。
7.5集中留验观察场所准备
县级建立1个备用留验观察站。汽车客运站要设立1所相对封闭、能满足一定数量传染性疾病接触者或可疑病人的临时集中留验观察室。留验观察室启用,由县政府及县应急指挥部、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留验观察室卫生技术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从各医疗卫生机构中抽调。留验观察室要依法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信息。
7.6应急物资储备
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设备、救治药品、疫苗、消杀药品、医用器材、快速检验检测试剂、传染源隔离和卫生防护用品等。县卫生局要根据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每年提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县财政局要保障物质储备经费。应急物资储备采取实物储备、委托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县级储备制度。实物储备要定期更换,保证效期,减少损失。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应急专业机构中建立实物储备制度,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开展。
7.7经费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费保障实行分级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使用制度。
财政部门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常运转和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正常运转。
7.8通讯与交通保障
各级政府要根据应急工作需要,为应急处置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通讯和交通工具,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开展。
7.9法律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和法制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对本预案提出修订意见,逐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7.10社会公众宣传教育
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自救、互救以及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开展精神心理卫生干预,教育和倡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应急指挥部、县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要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8.附则
8.1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病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造成人数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发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是指埃博拉出血热、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事发地区: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和主要波及区域。
伤病人员:是指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因素致病、致伤、致残或死亡人员。
、
外籍人士:是指在我国境内居住、工作、学习旅游等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留学生及游客等。
8.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