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02:1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系统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度化、安全教育、文明施工
Abstract:
This thesis moder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discussed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now the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ed to the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and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mportance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of self and viewpoints. Use the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lack of loopholes proposed some ideas, how to carry safe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implemen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stitutionalization, safety educatio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第一章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制度
第一节 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
安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安全理念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产组织的效能。人类在生存和延续发展过程中,为保证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许多科学的自我保护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而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思想的建立,则是近年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一 人的因素
“安全管理体系是由人建立和运作的,必须建立“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基本思想,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正确的安全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安全管理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必须提高个层次的人因素质。人的安全行为主要来源于安全意识,安全意识主要基于个人所具有的安全知识即安全文化素质。要提高这种安全文化素质,就必须从操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意识、观念、态度、品行、认知、伦理、修养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培养
二 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是人类为扩展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而发明的人造系统,是人类社会智慧发展的结晶及其物化。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工作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伤害,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 环境的因素
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的同时,当今环境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安全作业环境可分为四方面:气候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劳动生产作业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责任制与制度化
一 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993年国发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
1:企业负责。企业负责是指安全生产的中心在企业,以企业为主。
2:行业管理。行业管理制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已行业为主。
二 安全管理机构
保证安全施工,需要成立公司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公司的经理是公司的第一责任者,在任期内.应建守健全以经理为首的公司.项目处、上地以及班组的分级负责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建立和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筑公司要设专职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公司下属项目处,足组织和指挥施工的单位,对管施工.管安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项目处主任为本单位安全施工工作第一责任者,根据本单位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并建立项目处领导干部安全施工值班制度。工地应成立以工地主任位负责人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同时要建立工地领导成员轮流安全施工值日制度,解决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进行巡回安全监督检查。
第四节 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安全检查的形式多样,主要有: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经常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以及自行检查等等。上级检查是指主管各级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这种检查,能发现本行业安全施工存在的共性和主要问题,具有针对性、调查性,也有批评性。同时通过检查总结,扩大(积累)安全施工经验.对基层推动作用较大。建筑公司内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公司级定期安全检查可每季度组织一次,工程处可每月或每半月组织一次检查,施工队要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都要由主管安全的领导带队,同工会、安全、动力设备、保卫等部门一起,按照事先计划的检查方式和内容进行检查。定期检查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
第二章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第一节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建筑业都是一个重要的部门,然而各国建筑业的安全水平却又不约而同的地于所有工业部门的平均安全水平。以美国1993年统计数据为例,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劳动力的5%,但是在当年全国发生的所有工业事故中,却有11%的致残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是由建筑业引起的。而日本199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建设业的死亡人数则占死亡人数的42.2%。香港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更高,每年的事故发生率是日本的25倍,新加坡的30倍。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界,都在努力将安全科学与建筑业的许多特点相结合,应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改进和指导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避免经济损失的目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部门,建筑业之所以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业,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有关
第二节 事故的处理
为了对工程建设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关键,就在于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识别、发现并且消除导致事故的必然原因,控制和减少偶然原因,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小。没有人愿意受到事故的伤害或者使他人受到伤害。
一 施工伤亡事故的处理
1、确定事故性质与责任,在施工项目上发生伤亡事故后,项目领导以及上级赶赴现场有关人员,应认真负责的对现场进行初步调查,以便确定时间是因工伤事故,还是其他事件。如果确定是工伤事故,就要调查事故责任人。其方法是,在已查清工伤事故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原因确定责任人。
2、对事故责任人严肃处理,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教育,是其认识到其错误。对违反规章制度,强迫工人违章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要是气受到法律的制裁。对情节较轻的要给于党纪和行政方面的处罚。
3、稳定施工队伍、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工地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或是管理人员精神紧张,职工思想不动,队伍精神低落,是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4、认真落实整治措施,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要求落实对安全施工进行整改。要指定每项措施的责任人和完成措施的具体时间时限,主管安全的项目经理和安全检查人员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三章 安全系统工程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领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控制和消除导致人员死伤、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最终实现在功能、时间、成本等规定的条件下,系统中人员和设备所受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小。一般采用“安全性”来描述安全。与安全对立的概念是危险,同样也可用“危险性”,来描述危险:在实际研究与使用中,通常是通过对系统危险性的研究,并以危险性的大小来表达其安全性c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险性为D,则有S=l―D。显然D越小,S就越大,反之亦然。若消除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
实现系统的安全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消除或控制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是至关重要的。近三十多年来,人们把系统工程应用于安全领域,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所以,所谓安全系统工程,即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或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及预测,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综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方法。这是因为,在安全系统工程使用中,不仅要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要熟悉所要研究的系统或生产过程及应采取的安全技术等,即安全系统工程所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由目前国内外的资料可见,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成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四个方面。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安全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的目的或采用的基本理论进行分类。目前较常见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预先评价、日常评价、事后评价、全面评价、局部评价等。现代安全评价是以系统科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现代数学和控制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的。
总之安全系统工程可以打破传统安全中单一的,自我封闭的界限,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解决安全问题,有利于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真正的搞好安全系统工程必须熟悉生产,学会各种分析方法,提高安全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结束语
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环保施工是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前提。只有安全管理搞好了,建筑企业才能在生产中减少或避免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经济损失。建筑企业也必须在施工中随时随地重视安全教育,很抓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促使劳动者把自己的精力、技术和知识充分的集中到施工生产中去,保质保量、高效率完成设产任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洪旭、姚龙江,浅说安全管理三要素,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4期
[2]周锡良,加强人为因素研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中国民航学院报,2002年7月增刊
[3]侯廿,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遵义科技,2002年第1期
[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丛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方东平、黄新宇、Jimmie Hinze,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6]沈斐敏,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7]秦嵩,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3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安全文化理论的提出,为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1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七十年代末,人们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如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至今,有关企业文化的专著约有六十多部,论文分布在十几种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中,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因此,组织文化研究在八十年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 2我国企业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促进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根据对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了解和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3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 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制建设的框架,但配套的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虽然安全资料不是产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安全资料能够直接体现安全管理的水平,是相关部门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重要途径。严格把住安全资料管理这一关,就能够大大的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经常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签字。检查资料时会发现,上面的“检查情况”栏中多是“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字样,而到底怎么样才“满足要求”,填报人不得而知。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4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建议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其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其三,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等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其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其五,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施工企业应严格执行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加强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
5 结论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认识安全的本质,从文化的角度来全面审视企业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罗云,《中西安全文化与安全意识的差异》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为基础,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因素进行安全分析,寻找工程建设系统安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和系统存在的问题,选取能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工程建设系统总体施工安全水平,为制定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企业,在全国各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频发给国家、社会、施工企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制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描述、评价、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设安全指标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等。
1.2 评价功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尺度,从人、施工机械、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衡量施工安全状况。利用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估量,明确施工安全运行的障碍性因素。
1.3 监测预警功能。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表现出来,当对这些指标给定界限时,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状态就可以监测了。监测功能可以分为状态监测和目标监测。
1.4 决策功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指标体系的决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施工安全评价输入指标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培训体制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意识,细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个方面。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主要是评价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以及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分为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供应单位管理4个方面。
(3)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是评价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程度,分为危险源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6个方面。
(4)设备与设施管理。主要是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为设备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5个分项指标。
2.2 施工安全评价输出指标
(1)高处坠落(R1)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发生坠落。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
①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
②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
③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
(2)触电事故(R2)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触电事故主要有:
①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
②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
③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
(3)物体打击(R3)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①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
②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
④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
(4)机械伤害(R4)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其包括:
①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
②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
②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
2.3 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关系
(1)高处坠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控制、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素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触电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供应单位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设备安全管理;
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
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
(3)物体打击(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管理;
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型设备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备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控制。
(4)机械伤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
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供应单位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安拆控制。
3 结束语
安全既包括有形实体安全,如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虚拟形态安全,如网络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装备综合保障的分析与设计工作中,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RMS)分析与设计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献[1]指出,RMS工作在工程实践中的开展不是太好,重要原因之一是RMS设计与分析各自成体系,结果是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影响RMS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论文提出应主要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集成和改进,对RMS一体化设计技术进行探讨,采用以FMEA为中心的一体化分析、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1 装备保障的集成要求
装备综合保障(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以下简称ILS)是与按序贯设计的“事后保障”完全不同的概念,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就在于“集成(Integration)”,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综合”。ILS中的“集成”包括三层含义:(1)装备与保障要素的集成;(2)各种保障资源的集成;(3)与保障要素设计相关的各专业技术的集成。
1.1 装备与保障要素的集成
ILS是对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保障,它是通过对保障要素的分析、设计和集成而获得的,最终成为一体化的“综合保障系统”提供给单位。
保障要素
保障要素是综合保障需要考虑的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协调性和关联性。保障要素有10项,分为两类:第一类:资源与服务性要素。是实施保障的物质基础和服务,共有8项:人员和人力,供应保障,保障设备,训练与训练设备,技术文件,计算机资源保障,包装、装卸、存贮和运输,设施。第二类:技术与管理要素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性内容共有两项:维修规划,设计接口。
1.2 各种保障资源的集成
按装备的使用和维修需要,8项资源要素要根据维修规划进行合理配备。8项资源要素包括:人员和人力,训练与训练设备,保障设备,技术文件,计算机资源保障,设施,供应保障和包装、装卸、存贮和运输。保障资源的集成是指8项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关联。
2 装备保障数据的分析、集成的方法
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装备研制和生产阶段,为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设计、分析和组织保障要素,采集有关数据进行集成组织、加工处理,而在使用阶段实施持续保障。综合保障形成过程,就是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集成、存储与处理过程。
2.1 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方法
保障要素数据的采集方法为:通过保障性分析(LSA)过程,将各要素的分析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用这个过程来规范分析项目和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协调性和关联性”。
2.1.1 保障性分析(LSA)工作内容
保障性分析(LSA)作为系统工程和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在采办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应用各种科学和工程工作以便使设计符合保障性以及其它综合保障(ILS)目标[2]。保障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所要求的工作项目,每一工作项目的说明,为执行某项工作项目所需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要求。(图1)
(1)图1右上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个工作项目都需要大量外部信息,并从其它工作项目得到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和得到保障,后面的工作项目是根据前面工作项目的信息来完成。以任务分析(401)为例,它的信息来自201、205、301和303,它的结果要提供给402和403。
(2)图1左下角表示,保障性分析(LSA)的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输入和输出都被设计成能保证LSA过程的重复。
(3)工作项目101、102和103控制和管理所有工作项目。
2.1.2 保障性分析(LSA)过程集成
这15个相互关联的工作项目是供选择剪裁的。全部分析项目必须剪裁,以适合于任何规定的计划设计或者寿命周期阶段。这里选出产生保障数据最基本的子项目构成如图2所示的保障性分析过程。图2所示的LSA过程集成的主要分析工作步骤是:
(1)选择LSA备选项目(CI);(2)建立保障性分析控制号(LCN)结构;(3)功能分析;(4)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度分析(FMECA);(5)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6)在FMECA和RCMA完成后,就可以初步确认预防性维修(PM)/修复维修性维修(CM)任务;(7)修理级别分析(LORA);(8)详细的维修任务分析(MTA);(9)LSA分析结果记录在LSAR单一数据库中。
2.2 保障数据的集成—保障性分析记录(LSAR)
保障性分析记录(LSAR)标准内容包括:(1)数据输入集成方法;(2)自动数据处理(ADP)方法;(3)LSAR数据产生的LSAR报告—输出集成格式。
2.3 LSAR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标准输出报告—LSAR有预先设定的输出报告及报告格式要求,包括报告的详细说明。
(2)用户定制输出报告—根据用户构建的综合保障系统数据报告需要,从LSAR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由用户自定义的输出报告。
(3)LSAR是编制技术手册的数据源—从LSAR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主要是任务分析数据,编制纸质技术手册(TM)和创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尤其是使用手册和维修手册。
3 结语
该文从综合保障要素的集成需要出发,探讨了装备综合保障要素数据的分析、集成、处理和应用问题。在方法上,将原来在各种单个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分散、独立的保障要素分析过程,纳入到符合LSA规范的统一过程中分析,并在符合LSAR规范的单一数据库中集成、处理和输出,提出了过程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
关键词:除险加固病险库加固方法前期准备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briefly our country reservoir safe condition 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rvoir eliminate the dangerous reinforcement, through to the reservoir security check's goal, the significance, the content, the method, the sickness danger storehous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the commonly used reinforcement method's elaboration, intends to indicated that the Chinese present stage enlarges the reservoir to eliminate the dangerous reinforcement the importanc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sing.
Keyword:Reinforcement;Dangerous—reservoirs; Reinforcement method;Preparations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水库安全概况
建国以来,全国为了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经几代人的努力,截止2000年,中国已修建各类大坝共约8.6万座。为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我国一半以上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多是“三边工程”,特别是农村由农民投资投劳建成的水库甚至连“三边工程”都不是,没有勘测和设计,一味在心中臆想中施工,这些水库施工质量差,防洪标准偏低不达要求,,工程老化失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多已处于病险状态。
据统计1954-2003年50年中的溃坝事故共3481起,其中大型水库2起,中型水库123起,小型水库3356起。将垮坝失事原因分为漫坝(泄洪能力不足和超标准洪水两种情况)、质量问题、管理不当、其它原因和原因不祥5类 [2]。
统计结果表明,导致我国水库失事的主要原因是泄流能力不足和水库质量问题,其他几个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2、病险库的安全检查
2.1水库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水库安全评价是以实现水库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水库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水库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仲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正常运行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水库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最低事故率、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2水库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2.1检查内容
坝体,坝脚,涵洞进出口部位,溢洪道两侧岩体,监测系统以及病险水库的隐患部位等。
表1水库坝体检查项目及内容表
2.2.2 检查方法
眼看:察看迎水面大坝附近水面有否旋涡;迎水面护坡块石有否移动、凹陷或突鼓;防浪墙、坝顶有否出现新的裂缝或原存在的裂缝有无变化;坝顶有否塌坑;背水坡坝面、坝脚及反滤层范围内有否出现渗漏突鼓现象,尤其对长有喜水性草类的地方要仔细检查,判断渗漏水的浑浊变化;大坝附近及溢洪道两侧山体岩石有否错动或出现新裂缝;通讯、电力线路是否畅通等。
耳听:耳听有否出现不正常水流声
脚踩:检查坝坡、坝脚是否出现土质松软或潮湿甚至渗水。
手摸:当眼看、耳听、脚踩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则用手作进一步临时性检查,对长有杂草的渗漏出逸区,则用手感测试水温是否异常。
量测:对出现的裂缝,应以尺量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详细记述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并拍摄照片。
3、病险库常用的加固方法
除险加固措施有多种,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水库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切合实际的除险加固措施。现在针对水库存在的常见问题,介绍一些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典型的措施方法[3]。
表2水库常见病险问题机处理措施表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议
为保证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项目顺利实施,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水库除险加固是公益性事业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二、根据病险水库的不同类别及“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三、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立水库长效良性的运行机制,逐库建立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病险水除险加固责任制;四、坚持进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既要保证如期完成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又要保证水库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4]。
5、结语
水库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因其自身安全性所存在的溃坝洪水风险问题,尽管其发生概率小,但是一经发生会给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其失事后果相当严重;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水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同时,人们对水库的安全性及现存效益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再者,时值全球经济危机,从扩大内需的角度出发我国水库除险加固事业更应迎风破浪,适时而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凯文等.水库移民安置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何晓燕;王兆印;黄金池;丁留谦中国水库大坝失事统计与初步分析[J] 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2005 年
[3]林一唐山市小型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浅析[J]河北水利2002年 06期
王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05期
[4]王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 05期
基金名称:水库农村移民安置研究基金号:10sky1009
作者简介:张家荣【1】(1982-),男,汉族,陕西洛南人,商洛学院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要进行一项统计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统计设计。我们已经把这一工作分配给了统计部门局域网内部相应的计算机来完成。其次,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我们上面建立的统计体系中,由上级部门设计好统计调查表单,下级部门如实填写好后,通过逐层上报的方法传送给对应网站。最后,通过DEC进行数据处理。论文百事通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办法,它与传统的统计报表制度有许多类似之处。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统计资料的收集方式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下四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网上统计调查方法是作为对上述方法的补充手段:1、电子邮件法;2、随机IP地址调查法;3、直接站点调查法;4、网络视迅会议法。
二、网络统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我们所讲的统计信息安全,一是指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的数据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则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会中断;二是保证各统计部门的数据及个人资料、商业秘密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安全性;三是保证网页顺利及网上内容不被随意更改。网络时代的统计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保密性是指统计信息及统计数据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及实体,或供其利用。
网络统计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有:
1、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在系统不安全因素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网络统计软件的自身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统计信息安全。系统软件的安全功能较少或不全,以及系统设计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将会给危害信息安全的人和事留下许多隐患。二是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和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侵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由过去的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变成了网络,多数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感染网络上的计算机,还能在网络上“繁殖”。三是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会造成其本身的不安全,这也是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之一。
2、传输线路的不安全因素
尽管在同轴电缆、微波或卫星通讯中要窃听其中指定一路的信息是很困难的,但从安全角度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通讯线路,同时,无论采用何种传输线路,当线路的通信质量不好时,将直接影响联网效果,严重时甚至导致网络中断,破坏通信数据的完整性。为确保通信质量和网络效果,防止窃听,就必须要有合格的传输线路。
3、用户的不安全因素
大多数系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个合法的用户在系统内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用户随意进入不明网站和下载不明的程序,会使运行系统遭到破坏。应由用户来管理自己的登陆密码,但不能读取用户的密码。用户必须对自己密码的安全性、保密性负责。一个不安全的密码事实上是不能起到保密作用的。
网络安全是一个集技术、管理、法规等的综合作用为一体的、长期的、需要常年实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统计信息网络的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是安全系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是验证通信双方的有效手段。用户向其系统请求服务时,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例如输入USER和PASSWORD,而系统应具备查验用户身份证明的能力,能够识别合法用户。也可采用人体特征(如指纹)识别、智能卡识别等方法。二是设立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可信赖的)和外部网络(不可信赖的)之间的屏障,它按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三是信息加密。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合,使得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和还原信息。传统加密系统是以密钥为基础的,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加密两种,随着技术的进步,加密正逐步被集成到系统和网络中。四是存取权限控制。其基本任务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并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新晨
b存效防范病毒
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方面。关于计算机病毒,我们应该建立起两个观念:第一,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并不十分可怕,严重的是并不知道机器已感染了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就是传染性和破坏性,但病毒受其隐蔽性的限制,平时只是传染,破坏活动很小,只有满足病毒发作条件时才会呈现出强大的破坏力,而且破坏活动往往是瞬间完成,想人为中断都不可能。第二,应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共同特征来检测病毒。由于计算机病毒只可能藏身于硬盘的引导区、文件区和内存之中,我们可以针对病毒的这些特征采取利用备份的系统信息检测引导区中的病毒、利用文档文件检测文件中的病毒、设置内存驻留程序监控病毒等措施,有效地遏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和破坏,保障统计数据的安全。
关键词:地下水;饮水水源;层次分析法;饮水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1-0051-03
地下水具有水质清澈、水温稳定、分布面广、不易污染、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构造简单、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水质处理工艺较地表水简单、处理构筑物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小城镇饮水工程中广泛采取的水源形式。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水量与日俱增,许多小城镇盲目地增加地下水开采率来应对缺水危机,由此频频引发江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变差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目前,用于指导小城镇地下水饮水安全的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科学而简易的小城镇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方法来指导小城镇地下水饮水的安全供给和保障,这将为我国众多小城镇饮水安全开发及优化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对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小城镇饮水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计算
1.1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标准
小城镇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用一两个指标反映其全部内容。为此,须对小城镇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供给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价城市供水安全开发和利用状况。本文根据代表性、独立性、量化原则和系统性等指标选取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城小镇供水特点,选择水质安全状况、水量安全状况和供水管网安全状况3大类共9项指标,体现了整个供水安全系统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和状况。评价指标构成体系见表1。
1.2供水安全评价各指标计算方法
1.2.1水质综合指数C1水质综合指数C1=0.2×(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指数)+0.5×有毒污染物指数+0.3×(水质非常规污染物指数),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其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指数、有毒污染物指数和水质非常规污染物指数采用单项指数的几何平均值计算,即:
(1)
式中:I――各单项评价指数的均值;Imax――各单项评价指数的最大值。
确定评价等级:
当0
当1
当2
当3
当4
1.2.2其它指标计算方法
C2:供需比:衡量城市供水能力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的指标,即:城镇供水能力(含自备水源)与城市最高日需水量之比;
C3:地下水开采率:已开采地下水总水量占开采极限的比例;
C4: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地下水静水位逐年稳定持续下降的平均幅度;
C5:供水管网覆盖率:供水管网的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
C6:自来水普及率:城镇用水的非农业人口数(不包括临时人口和流动人口)与城镇非农业人口总数之比;
C7:人均日供水量:城镇日供水能力与城镇非农业人口数的比值;
C8:管网漏失量:管网跑、冒、滴、漏等漏失水量占供水总量的百分比;
C9:节水器具普及率: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量与用水器具总量的比值。
2饮水安全的评价方法
本课题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饮水安全性进行评价,AHP法确定因子权重的步骤是:
(1)确立所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从上到下为目标层A、对象层B和指标层C。
(2)对B层、C层的要素,分别以各自的上一级层次的要素为准则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此处建立B层的判断矩阵为B={bij|i,j=1~n}n×n,元素bij表示从判断准则A角度考虑要素Bi对要素Bj的相对重要性。同时对应于B层要素Bk的C层的判断矩阵为{ckij|i,j=1~m;k=1~n}mxm。
(3)构成比较判断矩阵: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Bk作为准则,且对下一层次的元素C1,C2,C3,Cn有支配关系,针对BK两个元素Ci和Cj哪一个重要,重要程度以数量表示出来。这里取9/9、9/7、9/5、9/3、9/1,含意是9/9表示Ci同Cj一样重要;9/7表示Ci比Cj稍微重要;9/5表示Ci比Cj重要;9/3表示Ci比Cj重要得多;9/1表示Ci比Cj特别重要。9/8、9/6、9/4、9/2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反之,Cj比Ci的判断数为Ci比Cj的判断数的倒数。由这些数值作为矩阵中的元素,而构成两两元素比较差别矩阵,其中Cij表示对Bk而言,Ci比Cj相对重要性的程度数值。由此可知:Cii=1,Cij>0,Cij=1/Cji。
(4)层次单排序根据以下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Mi=bij(i=1,2,…,n) (4)
第二步:计算Mi的n次方根:
(i=1,2,…,n) (5)
第三步:权重计算。对向量归一化,即可得到其权重值:
(i=1,2,…,n) (6)
则W=(W1,W2,…Wn)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第四步: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其中(FW)i表示向量BW的第i个元素;
第五步: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偏差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
第六步:利用CR=CI/RI进行整个层次的一致性检验,其中RI的值可由表3查出。若CR
表3随机性指标RI值
矩阵阶数n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0 1.12 1.26 1.36 1.41 1.46 1.49
得到每一个要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对应要素的权重值后,通过层次总排序计算出每一个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进而可计算各层次所有元素对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3饮水安全评价应用
根据以上建立的小城镇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以地下水为主要饮水水源的石河子市作为评价区域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如下:
3.1确立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建立的城镇供水安全评价指标构成体系,建立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3.2层次排序各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供水安全综合评价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评价,指标层各指标权重排序详见图2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条形图。
3.3评价分析
根据建立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进行层次分析计算,由计算结果表4可以看出:对象层中的供水水质安全状况、供水水量安全状况和供水管网安全状况的权重分别为0.3400,0.5072和0.1528,供水水量安全状况权重占到50%以上,突出的反映了石河子市水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供水水质安全状况、供水水量安全状况和供水管网安全状况下水质综合指数、供需比、地下水开采率、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供水管网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人均日供水量、管网漏失率及节水器具普及率等九大指标中,权重最高者为人均日供水量,其次为地下水开采率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AHP对石河子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基本符合石河子市地区实际,分析的结果与石河子市地区实际情况也基本一致,证明该评价体系是正确的,可操作的,可以为解决石河子市地区供水安全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供水安全综合评价和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判断依据。根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及排序结果,适当调整人均日供水量、地下水开采率和水质状况,是石河子地区提高供水安全的重中之重。
4总结与展望
构建科学的小城镇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体系对于以地下水尤其是恶劣地下水为水源的小城镇地区的饮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AHP建立的饮水安全评价方法用定量化指标更客观、合理和全面的表达饮水安全状况,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具有通用性,所建立的评价方法计算简单,操作性好,通过计算机编程可大大减少判断和计算工作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为一个探索性的课题,本文在饮水安全评价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但由于饮水安全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围绕饮水安全的很多研究和工作,如深化饮水安全概念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取、建立有效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等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概念、方法、思路的继承和创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饮水安全的内涵将越来越明晰,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扩展,最终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石河子市泽众水务水质监测中心.石河子市泽众水务水质监测中心检测报告(ZZSJ2009-11)[R].石河子:石河子市泽众水务有限公司,2009.
[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S].
[4] 彭卉.拜泉镇城区供水安全评价[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数据分析;石油化工检测;安全检测
当前世界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作为最重要的供能能源,石油的检测质量将对石油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进步,石油化工检测也再不断成长,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石油化工进行数据分析检测已经势在必行。
1石油化工检测涵义
一般来说,石油化工检测技术层次面广,涉及技术多,能够将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化以及电子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并且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自动化装备以及其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生产石油化工原料时,往往存在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的气体,一旦泄漏将会发生巨大的危险,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石油化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对于安全问题的防范更要严加注意,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检测程序,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避免检测程序出现纰漏,影响石油化工的质量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化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更新换代,将现代计算机、电机学、物理、化学以及光学技术予以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当前的石油化工检测过程中,无损失检测设备比较常见,并且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随着人们对新设备的采纳,说明现代石油产业的新兴概念已经开始被接受,这便是安全评价及安全检测体系,安全评价主要采用工程技术方法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来进行评价,全面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已经发现的危险,亦可以称之为危险性评价以及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性确定两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全面的对危险源予以排除,并且反复认真考核及校对,同时,合理的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及分析,并且和目前最新的安全指标予以校对,假如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则可以视之为安全,如果不在安全范围之内,则需要上报上级部门,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危险予以降低或者避免。
2数据分析技术的要点
2.1数据集
数据主要包括数值形态以及数字中的各种信息,而数据集则是一组数据的总和,数据集是数据分析技术的依据及基础,数据分析技术主要通过数据集来实现此功能,仅仅少数的几个数据对其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数据的种类通过需要有计量数据,比如重量、质量等,计数数据需要包括故障数、缺陷数以及合格品数,顺序数据包括产品的质量状态顺序等。
2.2数据整理
收集的数据需要对其分类整理,比如分析目的以及分析对象等,将没有实际意义的数据予以剔除,最终组成数据集。数据整体通常包括两种,即分类整理及分层整理,分层整理主要是通过逻辑关系对该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整理,分类整理主要是通过收集到的数据的性质以及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类别的整理。
2.3分析工具
目前常见的分析工具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排列图以及调查表,某些复杂的数据分析还会用到卡方分析、加权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利用软件工具包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比如MiniTab工具,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均具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以及自身特点,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需要结合其产品技术特点和质量管理要求的特点,合理的采用相关工具,比如为了确保石油化工产品生产顺利,应该将其危险源予以排除,从而判断某批石油化工产品是否过关,充分了解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质量,通常可以利用控制图以及统计抽样检验的方法,从而避免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
2.4过程监督
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对整个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比如通过控制图将质量波动表现出来,对其质量程度进行判断,挖掘出薄弱的环节,加强监督效果。
3数据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检测中的具体分析
3.1分析石油化工产品安全检查
一般石油化工产品的系数均要控制于安全系数范围中,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国标200#溶剂油产品的初馏点为190~245,密度0.893~0.912,闪点14~25℃,外观无色透明,拔出常压装置石脑油和直柴的部分馏分,控制馏程在140~200℃,即可达到直接生产200#溶剂油,所有的数据均能够确保相互独立,而且彼此之间不受影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看出该检测数据均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的准备,此为安全检测法表法,利用抽样数据,结合SPSS软件数据的标准方差以及平均值进行计算,对其进行比较,观察数据是否控制在平均值的合理范围内,在对其进行分析时,还能够将安全检测标准方差比值和标准平均值予以赋分,假如>1,则偏差较大,石油化工产品并没有在安全范围内,假如=0,则石油化工产品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3.2分析石油化工产品预先危险性数据
进行数据统计时,还有种分析方法,通常将其称之为数据拟合,能够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函数的作用,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合理的预见。通常采取的数据回归方法主要包括曲线拟合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例如利用同居分析,对过往存在的事故中的安全数据系数予以统计,并且针对性的进行二元回归拟合,进而计算出输入函数,闪点指标数据统计、储存时数据如果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增加危险性。
3.3分析石油化工产品的故障影响因素
进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故障,此类故障的概率主要受发生变质产品、某次故障以及工艺过程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采取方差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将两个样本设置成对比对象,从而计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数据的统计计量分析过程中,需要满足统计量存在明显的正态分布,经过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往往互相独立,从而满足方差分析的实际标准,利用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能够清晰明了地显示出故障的主要愿意,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为日后的整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方差分析还能对自动化仪表故障以及石油管道故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石油长期储存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石油的胶质,而且柴油随着产品氧化,也会使其安定性变低,影响其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
3.4分析石油化工产品的事件频率
进行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类型的事故,而且此类事故对发生,因此,可以对这些数据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频率分析及参数估计,对数据频率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明确是否存在置问的范围内,频率分析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发生事件趋势的监测,确定其分散峰度、偏度以及离散程度,利用模拟分布图将事件的合法性频率进行有效判断。石油化工产品的时间频率分析收益较高,能够将其应用于主要故障的分析以及成品油质量的分析过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分析的范围比较大,但是目前市场上有关石油化工产品检测的设备均大同小异,最终目的确保油品质量过关,但是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重要的是进行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这才是石油化工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当前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需求,针对性的进行软件开发,合理的予以数据分析,除此之外国外还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从而确保石油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伟亮.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2]邹兵,丁德武,朱胜杰,等.石化企业设备密封点泄漏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2):192-196.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军队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它能突破时问、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对更好地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教育广大官兵具有坚定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加快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1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信息容量大,便于思想调查与分析;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信息交流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益于进行自我教育;各领域、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助于进行系统整合研究.形成教育合力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新的变化。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首先,因网络超信息量的特点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新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政治教育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再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政治性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之中。社会主义主旋律、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以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官兵提供信息,并引导官兵正确选择思想信息。从官兵密切相关的学习、工作、生活切入,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宝库。官兵上网大多关注与学习、工作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因此,我们要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的信息载体,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将丰富的信息知识通过生动活泼和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方便和帮助官兵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官兵排忧解难,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结合开辟有效途径。正是网络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实时性、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兼容等技术特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方法手段的创新。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是一场具有积极意义的变革,解决了传统思想教育中曾经难度极大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可以进行网上平等交流。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巾的平等容易实现。所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增强了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加强了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促进部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之目的。
2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的观念指导和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
(1)加紧培养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虚拟政工队伍。虚拟政工队伍担负着整个系统的硬件维护、管理以及为广大官兵服务的任务。要确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优势,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技术操作;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既熟悉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要求的高素质的虚拟政工干部队伍。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引人才,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网络义化管理的重要岗位.不断壮大虚拟政工干部队伍。
(2)建立高效、安全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首先要保障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即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主要包括网络的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其次是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包括网络信息在传输、存储、使用中的安全,确保信息能够按要求提供给授权用户使用.信息在传输、存储巾完整地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对象,信息的使用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修改、复制和删除等。
要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必须同时从技术、管理、法规政策3个层次上采取有效措施。要实现高效、完善的政工网络系统首先应建立一个先进的安全技术系统。良好的政工网络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系统应具备访问控制、数据保护、通信保密、安全备份.病毒防治、系统监控与报警等功能。系统安装的软硬件必须选用经全军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测评认证的产品,且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既便于维护、保养.扩展和管理,又能延长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终寿时间和平均维修时间,还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网络互联,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系统。其次,各用户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合适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从内部加强管理,健全网络管理使,手工和信息安全保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维护、监管等各项责任,严明奖惩,坚决杜绝各种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再次,国家和军队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规体系是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制基础,也是依法进行政治工作信息安全管理的依据。应根据形势发展,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军政治工作的实际,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操作性和系统性的网络系统安全法规体系,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和防止网络计算机犯罪。
(3)加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途径的探讨和研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发挥网络的引导、交流、服务、管理功能,为官兵们打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根据军营特点建设集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交互性为一体的,具有军营特色的主题网站和特色网站,以鲜明的教育观点、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官兵、说服官兵、凝聚官兵。
设置形式新颖的栏目.开辟构思巧妙的板块,打造出一批军营义化建设的精品。如在网站上设立“每周一星”栏目推出一批训练精英、军营才子、带兵模范等,以他们先进的事迹、优秀的品格、出色的成绩、昂扬向上的精神来感染和影响广大官兵,培养官兵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官兵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电子邮件及时、快捷的优势,将部队首长、各部门负责人的电子邮箱向本单位官兵公布,使官兵有问题可随时向相应部门的负责人和领导反映,而不受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建立电子公告牌及其他一些合法论坛,做好监控和分析,发挥“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的沟通作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施专人管理,及时将网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交有关部门。这样一方面可为上级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调动广大官兵参与部队建设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和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只有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不断涌现,才能使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4)加强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安全新技术的研究。没有军队网络系统的安全,就没有军事上安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给军队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网络系统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加紧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提高防范和检测能力。
首先.军队应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作,并将其纳人科技强军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军队科技发展规划中,应把网络系统安全保密工作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学习借鉴他国军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成功经验,采取自主研制开发与合作研制开发相结合的法,加快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应用,尽快使我军的信息安全技术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再次,对于重大的信息安全技术项目。要立足自我研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打造自主品牌的安全产品。导致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因是操作系统的结构和机制不健全。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自主可用的安全操作系统,西方国家禁止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向我国出口,使我们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最后,应尽快建立和加强专业化的全国信息安全保密科技队伍,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把信息安全科技队伍的建设作为发展安全保密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逐步建立一支由国家级科研院所、军队科研院所、地方科研院所和部门科研院所组成的信息安全技术攻关队伍。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电力生产 生产现场 标准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R857.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进而出现了电力自动化系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状况,同时相关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下达相关指令,对系统中出现的相关故障进行及时的了解与判断,进而予以及时排除。由此可以看出,在电力系统中一定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这样才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
二、信息管理与电力信息化概述 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开发、规划、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实现的一种战略管理。 2.电力信息化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趋向于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电力企业开发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有关的应用系统,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电能可以瞬间完成发电、输电、配电直到用电,电力的生产和使用具有连续性、等量以及同时的特点,要想确保电力的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必须要根据调度指令对电力系统的所有环节瞬时作出反应,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调度中心要同时对发电、配电、输电以及用电的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掌握,并及时地分析、调度和处理,对生产运行进行科学的安排,要及时的处理大而广、纷繁复杂的信息量,这使得信息处理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信息管理技术的出现正好为信息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结合了GIS技术,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迅速整合,便于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综合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结合了网络技术,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电力系统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电力系统涉及到了十分广泛的地理区域,需要多个部门对同一图层进行编辑,传统的GIS图层数据不支持多用并发操作,只适合单用户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务器的方式来共享图层,若不进行特殊处理,多用户同时更新同一图层文件时就会发生冲突。而新型的ORDBMS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会发生共享冲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属性数据和信息空间数据,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发操作,还支持完全数据库存储模式,能够解决数据安全机制、存储管理大量的数据、数据完整性以及多用户编辑等方面的问题。
3. 电力变电运行中运用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1)先进性和开放性
数据仓库技术使数据有了更加广泛的来源,便于使用,方便与MIS等系统接口,系统的构造和Internet模式进行了结合,应有前景良好。
(2)实用性强
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变电运行中二次部分各类数据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对于变电保护技术工作人员来说,有利于提高系统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护运行水平。
(3)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升级
方法库和数据仓库的采用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集中于网络中心规则库和数据库,不再在各级用户之间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个客户的工作站突然损坏了,也不会对系统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很容易恢复,软件开发人员只需改变方法库就可以进行升级换代,既方便又快捷。
三、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
1.发电厂自动化
利用多台计算机对控制回路进行分散处理的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在当前的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被应用的比较泛,DCS技术主要是将保护以及测控装置安装在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的开关柜中,并且在现场总线的基础上进行连接,然后通过通信管理机与后台机连接起来。DCS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在分散控制基础上进行集中管理,DCS技术在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在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通讯技术、硬件技术的技术优势上,给发电厂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屏幕显示对数据进行控制与保护,并且实现了计算机的监控系统,因此,可靠性比较高。
2.电网调度自动化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网调度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控制中心计算机网络、工作站、服务器以及下级电网调度中心等环节,其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我国在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研究之前,总会受到传统通信方式与相关技术的制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关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以及控制软件等。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逐渐研发出了一种集控制与保护为一体的电气控制装置。通常情况下,在电网调度中主要包括故障录波装置、远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量控制装置以及在线检测装置等,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的是高速网络展开连接的,只有利用相关网络才可以确保二次设备的数据以及资源实现共享。变电站数字化运行系统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生产的自动化,以及状态记录的人性化。当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此系统可以很快对其作出反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解决完系统问题之后,对变电站的检修情况进行相应的报告。 电网调度自动化利用调度主站系统对电网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就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过程,并且有利于调度人员的指挥操作,使电网的运行更加高效、稳定与安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电网运行中,加强工作人员对其电压、负荷等相关参数以及热能工况等指标的实时监控,进而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的情况,使其可以达到用户的相关需求。其二,开展科学、合理的经济调度,进而实现降低损耗、节约资源、多供电的目标,减小资源使用的压力。其三,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并且对系统故障展开相应的处理,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在电网运行中,致使电网出现故障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出现故障的过程非常迅速。为了防止因为预测不当、解决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出现的相关损失,一定要确保电网自动化的全面落实,同时有效增强分析与处理电网运行状况的能力,预先针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且加强监控操作的严格落实,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网运行事故的出现,降低甚至避免出现相应的损失。
3. 配网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发电厂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它高度结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oDCS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巨大进步,它采用计算机、通信、屏幕显示技术、对生产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保护,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靠性高。
4. 变电站自动化
由于建设需要和市场因素,我国自1990年至今,变电站自动化一直是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根据电网的要求,每年有不少的老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其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的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它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还能分析很多现场难以直接衡量的数据,实现诗句数字化。它以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仪表、模拟屏、控制屏和运行控制装置,向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更进一步。
5.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有关防护方案
由于信息系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电力处于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位置,更应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和把握,从全局角度加以设计和实施。按照安全风险类别及安全建设原则,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的核心工作是做好数据的安全存储、信息鉴定、安全传输等三方面内容。信息安全存储是要保证企业业务安全运行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数据备份,一旦发生操作系统瘫痪、或者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丢失等情形,备份的数据可以及时弥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被非法窃取、篡改等威胁,信息鉴定技术可以保证数据完整。由于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其传输的都是重要信息,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传输加密技术实现数据的机密性。最后,信息传输安全主要指的是为了保护数据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
(2)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方案设计中主要包括安全评估、病毒防护、操作系统安全等三方面内容:①安全评估是为了减轻因系统的安全漏洞而导致的黑客攻击,安全评估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进行扫描,搜索并修补安全漏洞,增强系统对网络攻击的防护能力。②病毒防护必须通过防病毒系统来实现。一个完整的防毒系统应该包含从网络、服务器、应用平台到桌面的多级结构,此种体系下才能有效地防治病毒,从而保证整个体系范围内病毒防护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③由于操作系统是整个安全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位,因此要应该行之有效地进行防护,尽量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程序和文件,严格限制用户使用权限,及时修补系统安全漏洞。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中应该主要注意安全检测和网络结构安全两个方面:①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安全检测须在内部核心部位配备入侵检测系统,以对抗来自系统系统内部和外部透过防火墙的各种攻击,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地减小系统的损害程度。②网络结构布局的合理布置也影响着网络的安全性。对于电力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例如办公网络、业务网络和外单位互联网等接口之间应该设置保密程序,避免安全系数较低的其他网络对其构成威胁。
(4)物理安全
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安全主要指的是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介安全等三个方面:①应注意环境安全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的信息设备不因环境问题而出现故障。②加强设备的安全保护,防止发生设备被盗、损毁现象,也要限制设备防护人员的数量,限制设备出现损毁的客观条件。③媒介安全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加强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制止信息通过辐射、线路截获等方式造成泄露。
6.移动作业系统在电力生产现场的运用
(1)、移动作业系统的概述
移动作业系统是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采用Net compact Framework、轻型数据库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PDA移动终端的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的系统。
移动作业系统移动作业系统从应用层面分为主系统和移动端系统两部分,生产MIs的作业任务管理模块是主系统,主要是为移动端系统提供规则定义和任务支撑;移动端系统用于下载和查看任务、作业标准,保存现场作业记录并反馈给主系统。
(2)、移动作业系统作业流程的实现
移动作业系统的核心是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的结果,选取作业标准作业任务,业务人员在移动终端下载作业任务,在现场执行。作业结果传输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任务记录归档,完成记载。
(3)、移动信息系统的运用效果
移动信息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业务人员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建立新型的监督管理系统。移动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对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基础,提高电力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有新的技术应用到电力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明媚.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J].广西电力,2011,34(6):55-57,64.
[2]周爱华,杨华飞,郭宝等.电网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应用的设计与实现[C].//200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9:1-5.
[3]罗华枚.信息技术与发电企业集团化管理[C].//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8:469-471.
[4]代志远.ETL在电力生产运维分析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
[5]刘莺.电力生产MIS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D].复旦大学,2008.
摘要:江苏油田经过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为有效利用、管理这些数据,使之为生产决策服务,该文借助开源软件MapGuide搭建油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系统集空间数据、生产数据、影像数据于一体,通过FDO实现MapGuide与数据库的连接,并对影像进行分片处理,加快访问速度,实现油田信息共享、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地图管理等功能,实验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MapGuide软件;MySQL数据库;开源;地理信息系统
1概述江苏油田开发所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数据格式不统一。有些数据存论文储在excel表中,有些存储在数据库中,有些是CAD文件,有些空间数据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有些采用西安80坐标,这就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的诸多不便。(2)存储方式多样。有些是纸质的,有些是电子的。(3)由于文件众多,已经更新的数据,在文件中未能同步更新,导致时效性差,准确度较低。利用GIS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利用这些数据来为生产、决策服务。它不仅能够很好地管理数据,进行直观的可视化表达,还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在开发江苏油田地理信息系统时,如果采用一些商业软件,比如:ArcIMS,MapXtreme,MapGIS-IMS,SuperMap,除了要承担较高的开发成本(这些软件花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之外,在软件选择时,还要考虑GIS平台和数据的兼容性[1],且它们的开放性有限。相比之下,开源软件具有费用低(甚至零花费)、扩展性强等特点,而且开源软件一般都遵守OpenGIS规范,可定制性强,便于二次开放。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因素,本系统的构建采用开源软件,GIS软件采用MapGuide,数据库采用MySQL。
2系统设计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散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示层。多层结构设计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拓展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2],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浏览器TomcatServletMapGuideServerJavaBeanJDBC影像文件数据库JspApache客户端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层图1系统结构作者简介:崔伦辉(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WebGIS,空间数据库;张万昌、徐士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2.1.1客户端系统客户端为“瘦”客户端,仅需一个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其他任何软件。客户端开发采用Ajax技术,MapGuide为便于二次开发提供了MapGuideViewerAPI,借助API函数实现了空间数据的显示和维护。2.1.2Web服务器[3]系统的Web层由Jsp和Servlet组成。它们的管理和执行是靠Tomcat和Apache完成的。2.1.3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层主要包括业务逻辑和GIS服务器。空间数据的操作通过FDO实现MapGuideServer与数据库的连接,属性数据的操作通过JDBC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2.1.4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影像文件。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影像文件包括江苏油田区域的QuickBird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文件。2.2数据库的设计江苏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可以概括为3类:(1)基础数据。包括油井、水井、管线、房屋等信息的空间数据资料;(2)生产数据。包括设备、仪表、站库设施等属性信息;(3)遥感影像数据。其中,第(1)类和第(2)类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第3类数据按文件方式存储。空间数据库部分根据实体性质,可以将地物划分为点状地物和线状地物。由于QuickBird影像比较清晰,因此避免了将房屋、罐等面状地物按点存储。点状地物包括油井、水井、计量站、配水间、联合站、中转站等;线状地物包括输水管线、输油管线、输气管线等。每一地物类型在数据库中存储为一张表,对应MapGuide中的一个图层。设备、仪表、泵、罐等属性数据存储为一般的关系表。根据原始数据的内容、特征和生产需求,将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划分为以下11层:油井层,水井层,计量站层,配水间层,联合站层,中转站层,注水站层,输油管线层,输水管线层,输气管线层和影像层。考虑系统的安全因素,不同人员拥有不同权限,因此,要明确设备、设施等实体的隶属关系。以油井为例作一介绍,油井作为点状地物存储,其表结构如表1所示。2.3系统安全设计安全性是一个系统的必要特征,按照安全保密重要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信息安全、病毒防治、介质安全、数据库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4],如图2所示。设备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介质安全病毒防治信息安全图2安全体系结构在开发江苏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包括数据库安全和系统安全。(1)数据库安全。采用基于视图的数据访问机制,用户只能使用已授权的功能,可将访问权限控制在记录级,为防止介质崩溃,定期备份数据库数据。(2)系统安全。通过设置NT的域用户管理,在网络内部使用网关,设置网络防火墙,限定IP地址访问,安装防病毒系统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系统实现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各业务模块进行统一的系统功能分析,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统一的对象模型、标准代码体系、约定的处理方式及通用接口,充分利用MapGuide软件所提供的现有功能,并拓展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功能,力求开发出界面友善、功能完善、结构灵活、性能良好的系统。3.1MapGuide简介开源MapGuide包括MapGuideServer和MapGuideWebServerExtensions。Server在操作系统中是作为一个服务来运行的,既可存取本地服务器上的数据,也可存取通过FDO技术连接到其他服务器上的数据。WebServerExtensions提供了完整的API函数,它是用户与Server交互的“桥梁”,支持PHP,.NET,Java这3种开发语言。MapGuideStudio为用户提供一个便于地图的管理工具,在Studio中地图应用的步骤是:(1)创建DataConnection;(2)创建Layer,选择Map中需要显示的Layer;(3)生成Layouts,地图应用。3.2数据的预处理3.2.1空间数据的处理原始空间数据只有点坐标,且不同厂区采用的坐标系不同,为方便管理,将它们统一转换到WGS84坐标系下,并在ArcGIS中生成shp文件,然后导入到MySQL数据库中。每个图层对应数据库中的一张表,表中包含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为使FDO能够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创建几个辅助表。比如,表f_attributedefinition定义了每个空间数据表的属性字段类型;表f_classdefinition定义了每个空间数据表的classid;表f_classtype定义了类别;表f_schemainfo中记录了模式信息;表f_spatialcontextgroup中记录了坐标系信息。3.2.2影像数据的处理江苏油田位于东经117.5°~120.5°,北纬32°~33.5°之间,覆盖面积约为30000km2。油田分布零散,缺乏大比例尺的基础数据。为了直观地显示,购买了油井密集区0.6m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其他地区使用免费的19.5dm分辨率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由于QuickBird影像中存在的阴影会影响视觉效果,因此需要剔除。常用的阴影剔除方法有基于直方图的方法、基于同态系统消除阴影技术、归一化处理,以及纹理分析。本文采用由虢建宏等人提出的一种多波段阴影检测法和基于能量信息补偿去除阴影的理论模型法来去除QuickBird影像中的阴影[5]。将剔除阴影后的高分辨率影像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融合,进行配准校正,得到江苏油田全区0.6m分辨率的影像。由于数据量较大,为加快浏览速度,将影像进行分片处理,共将影像分为8级。3.3系统功能3.3.1GIS基本功能包括用于地图浏览的放大、缩小、漫游功能,并设定参数,使系统在不同比例尺下显示不同的内容,同时,用户可以灵活设置各个图层的显示或隐藏,任意选择激活当前要操作的图层,突出显示某些环境要素,满足地图综合和专题制图的需要。地图打印功能:用户可以在限定范围内,选择要打印地图的大小与比例尺;距离量算功能;图属互查功能:通过图形的点选择、矩形选择、圆选择功能来查看选择图形要素的属性数据,通过属性数据可以查询和定位到满足条件的图形数据,同时,也提供模糊查询功能。3.3.2生产预警由于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老化甚至出现故障,为便于管理者掌握设备、管线的第一手资料,系统提供生产预警功能。比如,对于维修次数超过3次的油井、水井,使用超过5年的油井管线,使用超过6年的注水井管线和计量站集油管线,使用超过8年的配水间注水干线和总干线都会预警。3.3.3数据报表系统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生成各种类型的工程报表,直接打印或保存到Excel中。3.3.4布线决策在管线的布设上,借助GIS的缓冲区分析和距离量算功能,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等因素,最终确定管线走向。3.3.5地图编辑系统提供了对点、线等地图要素进行增、删、改的维护功能。当新增加井位时,管理员能在地图上直接添加新井,也可通过输入坐标的方式添加新井;同样,对于需要新增的管线,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添加,也可以通过坐标输入。技术人员可以在权限范围内修改井、站、管线等地图要素的属性信息。3.3.6用户权限管理为保证系统安全,将用户级别分为6级,不同人员拥有不同权限。比如,普通用户只能浏览;1级管理员可对全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维护;2级管理员仅对管辖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维护;注采部门人员仅能添加新井。
4结束语本系统借助开源WebGIS软件MapGuide,采用开源数据库MySQL,通过FDO来连接MapGuide与MySQL,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片处理,加快数据的浏览访问速度。由于系统采用MapGuideStudio开发,MapGuideStudio对系统进行了封装,因此系统界面不太美观,有些功能也不易添加(如鹰眼功能,即根据鼠标捕获地物,弹出属性标签;鼠标滚轮的放大缩小功能)。下一步系统将尝试改善界面,增加系统功能,并将该系统与自动化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基础数据的作用,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的操作界面。系统的建成将加快江苏油田“数字油田”建设的步伐。采用开源软件,不仅节省费用,而且能够开发出功能强大的系统,对于中小企业地图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