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实习小结

儿科实习小结

时间:2022-12-14 17:1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实习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实习小结

第1篇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接收实习护理生118人,其中本科生37人,大专生81人,实习时间为4周。随机将护理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9人。实验组采用先模拟人训练,考核,再上临床实践。实习中期举行中期小结座谈。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无模拟人训练,不进行中期小结。

1.2实验组带教方法根据实计划及本科室专科特点,为护理生制订实习计划,明确护理生在出科前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如掌握蓝光治疗仪的使用与保养,了解小儿静脉解剖结构及穿要点,小儿吸痰,小儿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掌握本科的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独立为病人进行入院、疾病相关知识,及出院的指导,让学生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具体计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周:进行入科教育,由总带教老师热情接待学生,介绍科室的特点、环境、物品存放的位置、常用药和专科药的摆放,由总带教老师对儿科常见病进行介绍,对各种常见症状,如高热、哭闹、呕吐、腹痛等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讲解。并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示教,利用模拟人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按照流程规范详细讲解和示范,再由护理生进行训练。入科教育结束,由总带教老师根据学生性格,有针对性地分配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第二周:召集所有护理生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由总带教老师系统地讲解儿科常见病案,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等详细讲解,小讲课结束后对护理生按流程规范进行模拟人操作考核逐一过关。由护士长主持带教老师及护理生举行一次中期小结座谈,听取学生在实习中期的收获及对带教的建议,并可以提出自己再后半段实习时间的目标。带教老师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指导。第三周:此阶段为熟悉病种阶段,加强专科疾病护理知识的灌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鉴于儿科的特殊性,很多操作学生上手机会少,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带教老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模拟人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操作的个体指导。第四周:查阅学生周记及笔记,进行修改及点评,进行出科考试:理论及操作考核(真人考核),以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并对考核进行点评,最后由护士长组织出科小结,再次举行师生座谈,听取学生的收获及建议,同时也对学生提出期望,最后由师生互相填写双向评价表。

1.3评分方法理论满分100,80分合格。操作满分100,90分合格,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护理生对老师满意度、老师对护理生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每张调查表各10项内容,每项评分为3分、1分、0分,满分30分,18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实验和对照组评分比较采用检验,两组间阳性率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护理生在出科理论、操作考核、科室带教考核双向评分、家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理生在儿科实习收获不多,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四个星期的实习中未曾单独成功的为患儿进行过任何护理操作。本科室在思想教育上采用举行中期小结座谈,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实习感想及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使护理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师生感情。在实践操作上先行采用模拟人训练,考核后再行临床实践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护理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护理生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操作意识。提升了护理生对本科室带教的满意度,提升了本科室患者住院满意度。

4小结

4.1做好科室带教工作是整个科室的事情不仅是带教老师的事情。上至护士长下至科室的每个护理人员对护理生的重视与关爱是做好带教的前提。

4.2带教老师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有带教资格通过护理部考核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在带教时间自己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教水平。

4.3要合理的制定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内容。要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要监督与考核。

4.4中期小结非常重要能及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发现他们所学知识与设定目标有何差距并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习态度。

4.5出科师生双向互评对科室评选优秀带教老师提供依据也为评选优秀实习生提供资料。

第2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 ]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 1 护生因素(1) 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 主动性差。进入21 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 2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3 社会因素(1) 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 %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 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2. 1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2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 3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 2 ] .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 4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 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 3 ] .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 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 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 5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 6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第3篇

1.1儿科实习共4周实验组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第1周:由固定的教师进行循证医学基础知识讲座和示教,对一实际病例操作演示、分析、讨论,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提出临床问题;②检索回答相关问题的最佳证据和资料;③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简单讲述Meta分析方法,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④应用研究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病人的选择解决问题,指导医疗决策,在临床上实施结果;⑤评价实践后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再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外文PubMed、中文维普和CNKI检索系统),让学生熟悉、掌握网络医学技术。授课时间为周二、周四晚上7:00-9:00,每次共120min。第2周:每位学生结合其分管病床的病情提出一个主要的临床问题,按查阅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然后对被查阅的文献作批评性评价,寻找相关证据并进行小结,经多次接触临床病例,结合查阅的相关信息和有效的临床信息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判断,观察效果,写出心得。第3周:重新提出新的临床问题,同第2周。每周1次(周三晚上),共2次,每次120min。第4周: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效果评价和考核。包括学生出科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病历书写能力,病案分析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其文献检索能力包括Pub-Med运用,查阅中文资料能力,查阅英文资料能力,批判性评价,对Meta分析了解);学生问卷调查,专门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开展各组教学方法的态度(赞成、不赞成、无所谓),对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无帮助、不清楚),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无帮助、不清楚)。对照组按LBL教学法带教,不另外进行上述活动安排。第4周考核评价同实验组。

1.2文献检索示范病例小儿长程发热的诊断、激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小儿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

1.3循证医学实践教育的部分内容①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发展;②循证医学三要素。医师技能、患者需要、最佳证据;③重视POEMs(针对患者的证据)文献,避免DOEs(针对疾病的证据)文献;④循证实践的五个步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全面查找证据,严格评价证据、综合分析证据,用于决策,后效评价决策效果;⑤举例检索。PICO检索(P:patientorpro-blem,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导航检索、临床查询;⑥文献分级。系统综述、荟萃分析(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一般综述、多中心试验、评价研究、有效性研究、对比研究、临床试验、临床指南、病例报告、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同行会议共识、基金项目。

1.4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从四方面进行:学生出科考试成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①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各占50分,满分为100分,理论试卷每轮从儿科试题库中抽样出题,技能操作按儿科实纲要求抽考,每轮学生难度一致;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三项,每项满分为100分。病历书写按实纲要求评分,分值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病史小结、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病例分析从病例特点、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评分。医患沟通能力从给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详略、要点、逻辑性、语言表达及沟通效果等方面评价;③文献检索能力从查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Medline等数据库运用、批判性评价、查阅中文资料能力、查阅英文资料能力、对Meta分析了解等方面逐一评分,满分100分。上述每一项成绩的评定由同一位教师客观公正地进行,该教师未参与授课和带教,且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在盲态情况下评分),以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其中,优:90-100分;良:80-90分;中:60-80分;差:60分以下。最后比较两组各项成绩的优良率,即成绩为优和良的人数比率;④学生问卷调查。专门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开展各组教学方法的态度,对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比较两组的赞成率和有帮助率。

1.5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按照课题设计和安排,该研究过程相对较顺利。实践运行中,每年年底(第29-40周)学生由于考研复习、报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找工作、春节放假等原因请假,使此期间儿科实习时间不足4周。但实验组所有学生基本完成了第一周循证医学讲座和示教环节,第二周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一个主要的临床问题,课后按查阅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环节,并初步学习了通过多次接触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收集有效的临床信息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判断。

2.1两组实习学生出科考核情况比较儿科实习结束后考核结果显示,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优良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3.3%∶91.5%,P>0.05),两组比较,病历书写优良率(100%∶80.0%)、病例分析优良率(100%∶72.9%)、医患通优良率(86.7%∶66.1%)和文献检索优良率(100%∶0),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实习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该教学方法全部持赞成态度,而对照组对该教学方法的态度24人(40.7%)赞成,18人(30.5%)不赞成,17人(28.8%)无所谓,赞成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全部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对照组14人(23.7%)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帮助,41人(69.5%)认为无帮助,4人(6.8%)表示不清楚;55人(93.2%)认为对自学能力的提高无帮助,4人(6.8%)表示不清楚。两组学生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PBL教学法作为促进医学教育的措施,已被教育界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认同[4]。而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活动,是PBL教学模式的深入。它不仅教给学生技术,更教给学生科学治病的概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5]。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能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病案诊疗实践,将医学知识、科学思维、各种技术操作、创新能力与发现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6]。临床实习中,病历书写和病案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与病人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有利于疾病诊治的顺利开展。因此,学生的病历书写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能综合反映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资源的丰富为实现循证医学教育提供了条件,而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能反映其一定的自学能力。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科实习中应用基于PBL教学法的循证医学教育,与LBL教学法相比,对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例如:激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两组学生首先查阅了第七版《儿科学》教材,采用的是2003年修订的GINA方案,而目前国内采用的最新方案为2008年修订版,第八版《儿科学》教材已进行了修改。实验组学生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针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结果发现,Bousquet等的meta分析,Zhang等的RCT研究结果均显示增加吸入激素的剂量并不能增加中重度持续哮喘的疗效。因此,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自学了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知识的难度。在书写病历和分析病案时内容自然就更全面,质量和水平也就更高。同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时显得自信,也容易得到家属的信任,沟通效果自然会非常好。同时,循证医学的医疗模式也是人性化的医学实践过程。它有效地融合了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选择,使医师不仅要关心疾病能否治愈,生存期有多长,还须关心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重视治疗的全面合理性[7]。例如:科室曾收治两名leigh综合征患儿,实验组学生查阅文献后,全面了解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该病为线粒体疾病,无根治办法,以对症保守治疗为主。

第4篇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鄂州 43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效果。方法 抽样选择鄂州职业大学2012级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儿科护理教学贯穿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 两组学生的校内儿科护理案例考核和临床儿科护理考核比较,显示实验组人文关怀素养优于对照组。结论 儿科护理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切实提高了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与能力。

[

关键词 ] 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24-02

[项目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B284)。

[作者简介] 曾丽娟(1980-),女,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湖北鄂州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护理教育。

当代社会,计划生育的成功推行使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当其生病时,父母格外焦虑,护理人员在言行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家属的反感。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复杂,儿科护士只有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

2014年2月以来,该研究在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中贯穿了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鄂州职业大学2012级高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每班50人,均为高中起点,普招生,平均20岁。随机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两组教材和学时相同,两组学生年龄、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的儿科护理教学贯穿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2.1 确定当代儿科护士的人文素养

走访临床专家,与其讨论确定当代儿科护士所需的人文素养。认为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2]。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3]。儿科护士要理解、关爱患儿,了解患儿的心理,具备宽容、豁达、博爱的胸怀,才能为患儿提供有爱心、有内涵的护理[4]。儿科护理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以患儿为中心,患儿家属为关注点,把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5]。

2.2 了解学生情况及儿科护理现状

2.2.1 学生的情况 学好临床课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从业心态,为此,在学期之初笔者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将来不愿意当儿科护士。原因如下:①小孩认生、不合作;②一个孩子看病,几个家长照顾,家长事多,不好沟通;③没有照顾小孩的经历;第四,觉得自己还是孩子,没有完全长大。

2.2.2 儿科护理的现状 我们也对鄂州市中心医院的儿科护士做了调查,结果20名护士中有7人想换个科室工作。原因有:①小孩容易哭闹,对护理操作不合作;②照顾小孩的同时还要照顾家长,哪一方面关怀不到都会出现问题;③儿科护士的责任较其他科室大;④儿科护士的收入不如其他科高。

2.2.3 分析原因 对于护生及护理人员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的现状,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为:①她们不懂得或不善于关心他人;②注重对利益的追逐,缺乏实现职业目标的价值感;③教师对她们的人文素养引导不够。这都说明她们的人文关怀精神有欠缺或有待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从学校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

2.3 实施培养计划

2.3.1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该院儿科护理教师每年暑期都会进入临床顶岗锻炼,通过亲身实践儿科护理过程、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配合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各种培训班的学习,提高处理临床病例的能力和自身人文素养,积累教学经验。

2.3.2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学生虽已成年,但生活经验尚少,教师应当经常关心她们。天气转凉时,提醒她们多穿衣服,防止受凉;平时,还要告诉她们合理膳食,注意营养,不要盲目减肥、损害健康。点滴处见真情,同学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也会把关爱传递给他人。

2.3.3 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例如示范新生儿沐浴,要告诉学生所用的是小儿专用香皂,以防伤害他们娇嫩的皮肤;抱新生儿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头部,入盆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入水会惊吓,应给予安慰与呵护;在模拟操作时指导护生爱护模型,动作轻柔,既要保证小儿的安全舒适又要让家长放心。

2.3.4 课间定期安排下社区体验 让学生与婴幼儿亲密接触,了解不同年龄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提高和婴幼儿的沟通能力,培养关爱意识。在与小儿父母的交流中理解他们对小儿健康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3.5 把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到临床实践 人文关怀的养成来源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6]。护生实习时,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教育,让她们意识到如何对患儿实施人文关怀,在亲身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要懂得处理操作中的同步“事件”,如给腹泻的小儿输液,由于患儿液体丢失过多使血管塌陷,加上患儿年龄小、血管细,给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难,为了避免护患矛盾,在穿刺前就应告诉家长孩子血管的情况,解释穿刺的困难,这样家长就不会因为一次穿刺不成功而过度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在手背穿刺成功后,要想到用硬板盒固定并保持手在功能位,调好滴速,交代家长不要随意调动,输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

2.4 教学效果评价

①实习前进行校内儿科护理案例考核。每班学生分10小组,每小组5人,以小组为单位记考核结果。考核前每小组随机从10个儿科护理案例中抽取1个,每个案例都由教师和专家扮演个性的患儿及家长,抽到案例的整个小组同学要与本例中的“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则在小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和专家直接与学生沟通,考核护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人文素养和应变能力,根据之前设计的评价表作出评价,共8项条目,每一项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答案,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由考核者在相应答案里打钩。②实习时,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护理患儿时的表现,再次根据评价表作出评价。③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访谈,反馈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

2.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校内案例考核

两班实习前校内儿科护理案例考核结果见表1。表1显示教师和专家对实验组护生的校内儿科护理案例考核的表现满意度较高,考核项目中有7条项目满意度为100%,1条项目为90%,证明实验组人文关怀教学效果良好。

3.2临床考核

实习时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实验组护生表现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考核项目中有7条项目满意度为100%,1条项目为96%,证明实验组的人文关怀素养优于对照组。

3.3患儿及家属反馈调查

护生进入儿科实习后,该研究对部分医院的患儿及家长进行了访谈。实验组学生护理的患儿及家长一致反映护生的态度好,从言语到动作上都体现了对患儿的关爱和理解,对患儿耐心、细心,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儿及家长出院时对护生表示感激。对照组学生护理的患儿及家长普遍反映护生在护理时较被动,态度一般、欠灵活,不善于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患儿面对护生时感到害怕、排斥。访谈结果显示患儿及家长对实验组护生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4 小结

以上实践结果证明,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有助于激发护生内在的关爱情感,使她们发自内心地愿意为患儿及其家庭排忧解难、减轻痛苦;切实提高了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与能力,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使护患关系从“技术型关系”变为“人文关怀型关系”。

[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转型期文学教育与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59-61.

[2] 史瑞芬,周柳亚.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3] 苏菊云.顺应社会需求给予人文关怀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76-3177.

[4] 赵君丽.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J].考试周刊,2012(78):174.

[5] 毛惠芬.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当代教育之窗,2011(5).

第5篇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儿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研究组中,女性22例,男性29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52±1.67)岁;病程在6~20d,平均病程为(13.62±5.66)d。对照组中,女23例,男28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3.68±1.61)岁;病程在7~20d,平均病程为(13.75±5.47)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阅读、签字“知情同意书”;(3)病情稳定者;(4)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者;(2)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者;(3)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存在精神疾病、听语障碍、抑郁症、智力障碍等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纳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等。

1.2.2研究组

(1)P(计划):分析当前儿科护理现状,儿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对工作缺乏耐心和热情,责任心低下。其次带教老师不耐心、认真的指导实习生,部分操作让实习生完成,增加了护理差错发生率。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明确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包括具体方法、进度安排、实施方法以及预期目标等,根据护理目标以及方案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合理搭配低年资、高年资护士,最大限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3-4]。(2)D(实施):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监督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规范各个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实践技能以及理论考核,每周至少组织1次小结,每月组织1次阶段性总结,分析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5]。(3)C(检查):对照实施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和目标,检查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完成质量、护理实践以及完成进度等[6]。(4)A(处理):总结P、D、C三个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工作经验,积极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引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紧密衔接,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

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护理质量,由患儿家属填写,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1.3.2护理满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技巧、效果、方法四方面评定,采用百分制。(1)很满意:大于等于80分。(2)满意:大于等于60分。(3)不满意:小于59分。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中,20例很满意、29例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08%(49/51)。对照组中,15例很满意、25例满意、1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43%(40/5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9,P=0.0075)。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儿童护理;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期望不断增长,21世纪,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儿科护理将向着高质量、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职教理念,立足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理学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教育实施改革和优化。根据护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及就业的需要,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设置能力培养模块,与临床对接,成为我们改革探索的趋势。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之一,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儿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程。研究对象是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1]。

教学改革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适应“必需、够用”和“整体护理”的职教理念。按照职教思想和现代护理理念构建教学内容,淡化学科与学术观念,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和学生技能培养。

一、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以“必须,够用”为度,我们按照这样的理念选择、重组、整合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遗漏和重复[2]。我院儿科护理教研组负责人组织所有儿科专业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授课计划,将儿科护理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情特点,将学生缺乏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增加临床实例和实验教学内容,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了理论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病理组织教学内容。在讲述较难理解的授课内容时,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导出第一病例+讨论病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提出第二病例+总结本节内容”的模式进行。一节课以一个病例开始,以另一个病例结束,激发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为更好的达到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出不仅基础理论扎实,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优的专业型技能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应注重校内外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1、注重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更多内容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操作的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论结合实际,使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

2、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院和医院的合作共赢,使学生在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急慢性及临终病儿进行护理;熟悉医院儿科的各项护理操技术;在实习结束时完成一份儿科护理大型病历[3]。

3、开发适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

结合学院软硬件设备,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原开设的儿童护理实验和母婴护理实验项目进行筛选整合,再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编写适应本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作为校内自编教材。

三、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早实现角色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提出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计算机、幻灯机、视频、光盘、模具、挂图等辅助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学的形象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健康教育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四、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儿童护理人员对儿童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为儿童护理事业奋斗终生的医德修养。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更是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和谐状态。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4]。

儿童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咿咿学语不能明确表达感情的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交会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还应交给学生谨慎、诚实、有爱的服务态度。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发展也不均衡。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童的年龄分期和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健康与家长的日常看护和指导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对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技巧。使家长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吮手指,勤换内衣裤等等,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五、小结

儿童从生命开始到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儿童护理工作者责任深远,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和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儿童护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方法,即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旨在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职教理念,立足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儿童护理(卫生部护理教改课题研究成果)[M] ,崔焱,程志军.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2]李敏艳,马慧玲.高职高专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改革初探[J].青年科学,2012.10.

第7篇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因素;措施

1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 科室管理不完善

儿科护理安全涉及患儿住院全过程,但是,在相关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归其原因是由于科室内的相关管理不够完善所致。医院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起着很大的恢复作用,特别是儿科,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但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流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护理。儿童科室的管理不完善使得个别护士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安全影响因素认识模糊。

1.2 护士素质不高

儿科护理的许多纠纷或患儿家长不满、投诉等,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恶劣:由于儿科的特殊性质,护理人员每天要解决诸多患儿琐碎的问题,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精力消耗过大,导致工作情绪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对患儿粗暴对待;(2)护士一般较为年轻,甚至有护校实习生,对于护理知识尚未融会贯通,且实践时间短,实际操作方面尚不熟练,如注射时无法准确把握位置、静脉留置针处理不当等。药理知识匮乏,甚至会出现药物用量计算失误等情况;(3)缺乏责任感: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不重视,得过且过,对工作是否做好漠不关心,不注意细心检查,排除安全隐患;(4)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时态度不认真,会出现许多安全问题,如填错表格、取错药、写错记录等,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 医院护理环境因素

儿科以其性质的特殊性,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护理病房安全预防工作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护理的环境的改善也十分必要。儿童尚未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没有预见性,且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恐惧,会产生抗拒心理,很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意外伤害,如滑倒、从病床坠落、磕磕碰碰等。

1.4 患者因素

护理过程是由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有待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经济能力、依从性,都会对治疗护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儿科患者较为特殊,均为婴幼儿,患儿都具有语言发育不成熟、行为没有预见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心智不健全、病情复杂多样且变化快等特点,他们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感受,疼痛时任意哭闹,情绪差,治疗时不愿意积极配合,护理的实践过程也有困难,且极易出现意外差错。另外有家长缺乏医疗知识,对于医院规定置若罔闻,不理解护理工作,缺少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言行举止极端,容易引起纠纷,这也是护理工作的重大阻碍。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方应重视儿科护理病房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明晰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以护士长为代表,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组成儿科护理病房监察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具体安排由护士长根据情况拟定科室规章制度,且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根据情况,特殊患儿,特别管理,如流行病患儿应与普通患儿隔离,重症患儿重点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质

鉴于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都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因此,院方的培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有几下几种:(1)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不仅属于医疗范畴,更是一种服务,护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认真、耐心,对待患儿应轻声细语,动作轻柔,尽量消除患儿恐惧感。对待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应理解,耐心解释;(2)提升职业技能:护理人员应多多实践学习,熟悉操作流程、规则、药理知识等,提高职业素养,实践中才能少出差错;(3)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强化学习“三查七对”,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并准确记录患儿病情变化,交接班时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以免患儿病情失去控制。

2.3 改善医疗环境

患儿自身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升高,院方应适当增加或定期维护、保养护理设施,检查护理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安排护理人员按时巡查,避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来自环境的二次伤害,设施的健全也可使家长在陪护患儿的过程中更加便捷舒适,家长和患儿都身心愉悦 。

2.4 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护理人员“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对患儿进行交流时应采用温柔的语气,热情的心态。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介绍与同室内的小朋友玩耍,年幼的患儿实施逗、乐以及的方式,为患儿准备玩具。积极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出院的患儿应进行电话跟踪,使患儿与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关心。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倾听患儿与家属的诉说,使得护理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对于患儿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释,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满意率。

3 小结

儿科护士只有认真落实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对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与护理常规认真执行,增强儿科病房安全护理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儿科护理的安全。儿科护士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患儿进行服务,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给予患儿安全、舒适的优质服务。总之,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改善影响安全的因素,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患纠纷,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姣.儿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1,12(9):3363-3364.

[2] 荆世真,崔锦美,赵兴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09-110.

[3] 黄蔚,周青,陈艳碧,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7):74-76.

第8篇

【一】

在心内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潜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透过学习使我意识到,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必须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带给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即将结束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室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一转眼我的实习生活就快结束了,还记得刚来参加实习的时候只是个很迷茫的大学生,懂得的也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如今,经过短短的护士实习,我已经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完成实际操作了,各方面潜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护士实习主要是让我们透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技能,同时也是我们毕业后真正参加工作前的一次最佳锻炼机会。因为实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很珍惜每一天的锻炼机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做到虚心求学,努力刻苦,求学若渴,互相帮忙,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护士实习第一天,刚进病房,就觉得很迷茫,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幸好有指导医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的结构,了解各种疾病的应急处理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各项护理技能和培养操作技能。所以我们用心努力的争取着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就请教指导医师,他也会和细心耐心的为我们一一解答。在业余时间我还会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用心主动的学习,思考,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我会自己先查找书籍解决,如果还是不行我就会去请教别的护士和老师,直到自己弄懂为止,以便加强理论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有时候还要跟着指导医师去检查病房,了解各种病情的临床反应,同时和病人多沟通交流,期望他们早日康复。在这短暂的护士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我懂得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等等。我相信这次实习期间的收获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体现出来。

这次的护士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个性感谢学校和医院给我的这次实习锻炼机会,还要感谢指导医师和同事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忙,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更加用心努力,刻苦专研,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临床护理潜力更加完善,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是务必付出努力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我的未来将会更加完美。

【三】

20XX年7月踏进了医院,那一天我们穿上洁白的护士服进入医院的时候,情绪是多么的激动,那一刻告诉我们――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是我们护士的职责,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们就应在医院认真努力学习,使自己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为我们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垫下基础!带着彷徨与紧张的情绪,开始了为期8个多月的临床护理实践。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就应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

理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潜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用心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术、插胃管、床上洗头、床上檫浴、口腔护理、自动洗胃法、静脉输液、各种灌肠法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用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一附院实习科室多数是整体病房,我们所跟的多是主管护士,跟随老师分管病人的同时,我们会加强病情观察,增进对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潜力。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用心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潜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透过思考,举一反三。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

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骨科、内科、外科、ICU、急诊,等各个科室里,我们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查对制度,培养着良好的工作方式,同过自己亲身经历到,从发现到及时报告,及时和医生和老师参与抢救虽然在这过程中我不能起到什么大作用,但是经过自己亲身感受到这足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这就应算的上是第四个收获吧,虽不能说很大,却也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收获。护士实习是一种复杂的生活,我们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做人。做事,实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争取多一些的操作锻炼机会;做人,在医院我们要处理好自己和同学,带教老师,护士长,医生,病人和家属的关系,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最重要的,能给我们的护理工作会带来方便,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护士不仅仅要帮忙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忙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在实习中我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深深地体会

第9篇

[关键词] 儿科;CICU;临床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1-02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心脏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主要收治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一般CICU患儿术后往往情况紧急, 病情危重, 而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早期和最密切,而作为一名儿科CICU护士,因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CICU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把健康带给患儿的同时,每天承受着很多压力,同时也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中,如生活在各种噪音中;生活在患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之中。各种有害因素增加了儿科CICU护理人员的潜在危险因素[2]。故本文通过对儿科C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险因素对儿科CICU护士所造成的身心伤害。

1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1 物理因素

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噪声(如监护仪及各种输液输血泵报警声)振动等危害的可能。①噪声损害:CICU的噪声主要来源为医疗仪器产生的噪音,如心电监护仪及各种泵的报警声、呼吸机的运转声、振动排痰仪的振动声等,其次为工作人员的说话声、患儿的声、电话铃声、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昏、耳鸣、失眠等[3]症状。

1.2生物因素

儿科CICU护士在工作中要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 因此受感染的机率很高, 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不仅造成自身伤害, 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4]。感染途径常见于: ①针刺伤。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针刺伤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有不少有关护士针刺伤的报道[5]。2003年毛秀英等对1 075 名护士的问卷调查报道护士针刺伤率为80.6%,年平均针刺伤3. 5次。在美国不同地区的五家医院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经常接触或经常被针刺伤的医护人员的HBV感染发生率比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其他医护人员约高2倍[6] 。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7]。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给患儿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患儿注射时)、针头用完盖帽时、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②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为患儿吸痰、采集尿及粪便标本、更换伤口敷料及引流袋等操作时,都有感染的潜在危险。

1.3生理、心理因素

①社会方面:人们对护士工作的不理解,病人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孩子生病后家长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护士常成为其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8];使得CICU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无成就感,造成心理压力。儿科CICU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9] 。②工作性质:CICU病房患儿病情重、家长的哭泣、悲伤,时刻牵动护士的心,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精神压力,而且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快,使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3]。CICU护士随时要把各类抢救设备、药物备于应急状态,连同身心也处于应急状态,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精力不但要集中,思维要敏捷,而且手脑同时并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的每一个步骤,如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观察病情,还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记录,此时CICU护士心理就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上频繁的轮班,人体生物钟紊乱,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院内举行的各种学术会议,导致休息睡眠时间短、质量差,体力消耗大,极易导致心理疲劳,造成心理危害,发生身心疾病[10]。有研究表明, 值夜班护士比不值夜班的护士表现出更多的疲劳、焦虑、抑郁、睡眠失调以及睡眠质量差[11]。③工作强度: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C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CICU病房实行无陪住制度,患儿的一切护理都由护士亲自完成。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件,无形中又增加了儿科CICU护士的劳动强度[6]。④医护患关系:临床护士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复杂。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CICU护士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重角色的转换,如果处理不好,易陷入人际关系紧张的困境中[12]。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CICU护士不仅要与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13] 。因为CICU病房实行无陪住制度,有些幼儿常常哭闹,需要安抚;年龄稍大的患儿离开了父母的陪伴,会“吵着”找父母,不配合护理工作,这时就需要CICU护士用自己的爱来安抚这些患儿。有些家长见不到自己的孩子,打电话询问病情时常常迁怒于护士,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14] 。

1.4长期站立,低头操作,腰背部造成损伤

儿科CICU护士因为服务对象是卧床患儿,工作中经常需要低头弯腰,迁延日久,可造成腰部慢性损伤。众多研究表明,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护士和辅助护士患腰背痛的危险性是其他职业女性的2.5倍[15] 。

2职业防护措施

2.1开展培训

让儿科CICU护士认识并了解职业危险因素对自身的危害性,加强自身保护意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2加强预防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①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减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最好放在锐器盒内,以免刺伤他人。不要将针头丢 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做比较危险的操作时戴手套。医用垃圾统一销毁。②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职业暴露后立即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2.3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注意事项

应实施屏障保护措施,即佩戴手套和口罩,遇特殊感染病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遇特殊感染病人(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有人工气道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以减少医院感染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6]。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熟练准确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时间及戴手套和口罩的方法,切记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2.4 噪声预防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白天监护室较理想的强度是40 dB以下。噪声强度在50~60 dB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儿科CICU的护理人员应主动控制监护室的噪音,自觉保持室内安静,工作人员应加强认识,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做好仪器的保养与维修,降低持续及单调的监护声音,加强巡视,减少报警发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尽量安置在半敞开房间或加拉窗帘隔音[17]。

2.5心理防护措施

①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临床护士应该熟悉工作环境,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②医院管理者应该关心护士的生活,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为护理人员树立自信心,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③安排医务人员每年按时体检,免费接种各种疫苗。④完善排班制度,尽量让临床护士身心放松,劳逸结合。

2.6 建立职业病的预防机制

合理安排工作,让工作人员按时吃饭,按时休息,预防胃肠功能紊乱。临床护士因自觉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减少腰部损伤,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3小结

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儿科CICU护士的伤害,通过预防,让护理人员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在护理好患者的同时,也注重保护自身的健康,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儿提供更高、更满意的健康服务,也更利于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玉兰,宋玉兰. 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J] .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8.

[2]董波,孙晓萍,沙影丽,等.医疗服务中儿科护理人员常见不安全因素剖析与防范[J] . 吉林医学,2009,30(8):55.

[3]郑坤.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杂志,2002,37(7):522.

[4]杨淑玲, 李亚洁, 张秀华, 等. 经血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 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

[5]王芳.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 290.

[6]王凤海.浅谈护士的职业防护[J].农垦医学,2002;24(4):310.

[7]路连芳,孙慧娟.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 (11):506.

[8]席朝霞,刘艳,辛芳琴,等.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9):72

[9]张立红,吴渭虹.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J] .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8):433-434.

[10]俞立农,宋永浩.护士睡眠不足对急诊夜班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0(4):166.

[11]Gold DR, Rogacz S, Bock N, et al. Rotating shiftwork, sleep, and accidents related to sleep iness in hosp ital nurses[J].Am J Public Health, 1992,82:1011-10141.

[12]王艳清,崔菊芬.实习护士执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策略[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32.

[13]吴兰英,李英. 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 .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2):64265.

[14]刘桂华,王岩,于春. 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2263.

[15]杨铁花.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及预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4.

[16]李可萍,庄英杰,问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第10篇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第11篇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2细节管理

2.1入院时细节管理

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2.2.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

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4]。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2.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2.2.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

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2.2.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

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2.3出院细节管理

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2.4PICU细节管理

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5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3小结

第12篇

1·1调查表

我们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1~8]结合我院临床护理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制了临床护理教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调查了解护生的临床实习安排和分配的任务是否合理。主要项目有实习计划按时完成,课堂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护生每日工作量等情况。

(2)调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解决护生实习中的困难,为护生进行正规操作示范,教师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情况,护理讲课效果,教师对护生的指导,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师自身素质和行为举止,教师对护生的态度等项目。

(3)调查各护理单元为临床教学提供的必要条件等情况。项目包括病房实习用物和病案保证实习,专人负责教学,护士长对护生的态度及关心支持教学等项目。

(4)征求护生对实习环节的建议以及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要求,评价标准分5个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我们在编制调查表时,尽量遵循调查指标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在设计调查指标时,做到问题简单,易于理解,使各调查对象能对调查指标作出正确理解,得出尽可能客观的结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另外,调查项目尽量符合调查指标和教学活动的内涵,以保证有效反映我们需要了解的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设计调查表时既考虑了被调查者能对问题作出回答,同时能作出正确回答。

1·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当年卫校三年制护士班和英语护士班进入毕业临床实习的护生。

1·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表的形式,由调查人员直接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嘱其按问卷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完毕随即收回。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我们选择的调查时间是在护生轮转到新科室后对已完成实习的科室进行评价,以消除护生不必要的顾虑。实习时间按实纲要求执行,内科8周,外科8周,儿科4周,妇产科6周,手术室4周,急诊科4周。

2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完成第一轮实习的护生发调查表108张,收回调查表108张,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表明,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护生情况的多样性

调查结果显示57·25%的护生认为临床教师不能因人施教,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教学,给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一定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临床护理教师都是由护士兼职,他们以前接受的教育和培训都是以培养护士为目标,涉及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很少。

(2)有些兼职教师受教育的层次限于中专教育,知识结构有限,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被评价教师中大专学历者占37·14%,中专学历者占62·86%,护生对大专学历教师教学方法不满者占30·35%,对中专学历教师教学方法不满者占69·64%,说明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与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有些兼职教师的临床教学经历不长,经验不多,在适应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方面还不能采取一套有效的对应措施。

2·2教师对护生的实习检查和指导不足

调查表明42·0%护生反映临床教师对他们的指导不够。个别护生甚至抱怨教师只知道指使护生做事,不给予技术上的指导。造成临床教师对护生实习指导不足的可能原因有二:

(1)兼职教师的任务繁多。由于护士缺编,多数实习科室的教师除承担护生的临床实习指导外,还负责分管一定床位的病人,这样“一心二用”的现状对护生的实习指导自然会有影响。

(2)我院是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收来自各层次的实习生近400人。由于实习基地有限,各科室的实习生相对过多,因此,对每个护生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就显得不足,使护生产生一种只安排做事,无老师指导的感觉。

2·3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一定差距

调查发现,31·2%的护生反映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课堂讲课应与具体的临床病例相联系,而不是“照着教科书读一遍就完事”;二是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课堂的示范与临床实际操作有差异。这两点反映了课堂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必要性,同时也表明了教会护生学习的方法是老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如基础护理操作应教会护生掌握原则,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一操作步骤,这样,当护生进入临床发现课堂示范与临床实际操作有一定差别时,他们就会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2·4给护生分派的护理工作有不合理之处

调查结果表明,在对护生的任务分配上尚存在不妥之处。35·5%的护生认为任务分配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是指任务太多或安排有问题。如有护生抱怨“只是让我们做,什么都不讲”;还有护生认为做生活护理多,如晨间护理、口腔护理、铺床等,而技术性操作少,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导尿等。一些到过手术室的护生认为洗手和巡回的比例不合理,应多为护生提供洗手的机会。究其原因,护士缺编导致一些科室将护生当作劳力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使护生感到任务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一些护生重视技术操作,轻视生活护理的思想也是造成护生感到护理工作分配不合理原因之一。

2·5教师对护生的关心不够

调查发现教师对护生的实际关心远低于护生的期望值。调查对象中28·99%的护生认为教师对护生的关心做得一般,11·59%的护生认为教师对护生的关心做得差,2·17%的护生认为教师对护生的关心做得很差。造成教师对护生的关心不够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有的教师既是临床教学老师,又是病室副护士长,他们除承担临床教学和部分课堂教学外,还负责病室管理等工作,很难做到几全其美,这一点前面已讨论到;另外一点是教师缺乏对护生的整体认识,护生进入到临床,他们既是学习者,同时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从各方面关心、理解和支持,正如有护生写到“……建议带教教师学一点《心理学》,注意了解护生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临床教师有必要从整体的角度对护生进行重新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给护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6临床教师对护生的态度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表明30·43%的护生对教师的态度表示不满。这也是调查表中护生描述最多的一项。如“希望教师对护生态度要好,不要发火……”,“教师应耐心一些,对护生应热情友好”,“教师在态度上应多一些耐心,不要给我们脸色看……”。工作多、任务重是引起教师对护生缺乏耐心,以致“发火”、给“脸色看”的原因之一,从另一个侧面看,也反映出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7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来抓

调查结果表明,护生要求对教师多方面进行培训,反映频度居前5位的是:

(1)改善教师的态度。

(2)加强教师的技术操作培训。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

(4)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

(5)规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另外护生还提到应加强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管理方法及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3对策

针对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重视教师的选择,规定教师除具有临床护理经验外,还必须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技术职称,以保证教师质量。

(2)在教学技能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加强临床教学沟通,随时反馈评价信息,使教学工作及时得到改进。

(4)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各教学病房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护生进病房前召开教师会,认真讲解实习要求,使教师充分做好实习前准备,为落实实习任务打下基础。鉴于篇幅,关于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评价我们准备另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