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0 12:0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学生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第1篇

一、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学生管理体制和策略,必须消除并得到积极完善。在学生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学生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消除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制度,增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教师必须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把管理工作的权限由教师管理转移到学生自我管理上,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各方努力帮助学生成才

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努力。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学校要认识到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所以学校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会计学习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另外,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要瞄准会计职业岗位群,建设教学体系,不断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完善的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解决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改正学生在会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成才,有效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三、突破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教师做不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会计教学的进展。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主动地突破学生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如对于学生夜不归宿、学生欠费补缴、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上进有助于提高自己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会计应用能力以及自己的综合素养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有效成才,才能在未来谋得一份好工作。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组建一只由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共同组成的学生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做好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以人为本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挑选一些有胆识、表达能力强、懂得管理策略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让他们承担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任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熊微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组织,共享模式

在易班中,这个新兴网络群体组织被统称为网络社区,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易班网按网络组织分为机构群和公共群,或者另外一种分类法叫做聊天群和非聊天群。这已经初步建立起网络组织和共享模式。从最早的BBS,从博客群到微博再到微信、易信,发展到现在的易班,大学生网络学习和生活由此真正也进入了专业化移动社区时代。自从易班校园好声音活动开播以来,易班网络社区在中国网络领域成为了后起之秀,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获取、交流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当今社会,QQ、微信、易信等平台仍然是主流新媒体。随着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迅速发展,易班网络的社区信息资源的管理尤其是信息组织和分享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控制网络组织中的信息流向,让信息流变成现实的管理数据库,如何把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成有序而优化的信息管理反馈系统,比如学生的网络话语与学生的操行自动比对,形成管理者的共享材料。这是当前网络社区信息管理的几大难题,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社区信息个性化需求与高校有序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的主要措施。

1 易班的信息组织模式和理念还不能很好适应A—B

易班作为一个服务平台,首先应当是一个管理平台。社区化的思想应当首先服务于高校管理。过于追求社区化,当然某种意义上利于学生群体自由,但是不利于管理。试用易班后,多数高校发现了这个问题。易班原来英文名叫“E-class”,建立以班级为群体或者小社区的理念是它的初衷,这个是好的,但是班级一定要找到它的根,即要找到它的院系然后找到它的大学。这样才有管理的条件。而且班级新闻怎么推送上去要看这个链条是否完整,管理节点有没有。易班的信息组织模式要是能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就一定要做到A—B—C的模式,其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A—B,A就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就是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B就是各个高校的管理层,这个脉络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清晰,而且要做到在网络中也非常清晰。学生有归属感,不至于游离于网络,如果让学生随心所欲,学生就可能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思想和精神得不到健康发展。

第二个环节才是B—C,B是各高校的管理者,C就是一个个的群组。B是架起易班服务的桥梁,C是群星灿烂的易班组织,B能体会到易班的精神并将之传导到C,C最终能共享易班服务成果。结合易班网络社区组织结构构成及功能特点,以及国内外有关信息组织结构和共享模式的相关理论,建立“A—B—C”系统化、个性化的大学生网络社区中的信息组织管理共享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网络社区中信息组织新出现的问题,促进网络社区中信息资源规范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而且从深层次上揭示信息组织和共享的结构机制,建立起适应复杂网络社区环境的、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

2 易班信息共享模式有待升华

易班网络目前停留在信息分享的初级阶段,各高校仍然不能很好分享或者获取网络中有价值的信息,也需要自己收集加工信息,这个情况造成很多辅导员职业疲倦。以至于讨厌易班,不愿意发动学生加入易班。网络社区中的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不是对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传统信息组织模式的升华和优化,是对传统社会中有关商业化网络信息组织共享模式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借鉴、总结和改造的结果,是一种具有实践过程并将成果指导实践的研究。有具体的网络社区环境应用场地,有现实的易班网络平台,还要有虚拟的大数据分析分享系统,对于改善网络社区中的信息组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能促进网络社区更加有序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班对网络社区的信息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所关注的领域或者活动,无论从微社区、话题,还是轻应用,都比较“散”,范围非常广泛,缺乏提炼。学校和院系除了知道学生人数,剩下的事情就只停留在“点赞”和“刷屏”上了,真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学生最近在干吗?学生普世价值观数据分析?学生社会行为学分析数据、学生心理需求方面分析数据等等这些信息无法拥有,老师们也就无力去再做些什么。所以易班要向这方面努力。概括起来主要有:1)信息共享应该接入整个学生数据库;2)分层级分享易班分析数据库,这个需要大数据支持;3)积分系统应该下放到管理层;4)好的应用明码标价或共享;5)应拓展数据分析的学科领域。科学地建立大学生易班网络社区中的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以及大数据,将使易班更有吸引力,更有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易班网开辟了大学生信息组织和共享成果时代,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网络思想文化方面一个巨大的进步。基于易班网在信息组织与共享模式上存在的缺陷,本文拟提出建立“A—B—C”的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拓展大数据时代价值,结合信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地给各高校提供一个集分享和管理的信息模式,构建一个既能适应高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又能服务于高校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改善当今大学生网络社区中信息组织混乱无序的现状,同时为大学生网络组织和分享模式的研究另辟蹊径,促进科学和技术的交流与整合。

参考文献

[1]张明海,龙献忠.云传播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4(5):99-101,106.

[2]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根源创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的,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常见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权力泛化。

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1.3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充满“官本位”

的思维,缺乏服务意识。

1.4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其特点是由高层到底层层层节制,呈金字塔状分布,权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权力崇拜,结构呆板,阻碍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外,长期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力的现状与现行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或者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2.2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特征。学校活动大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这种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学校内部管理之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官僚化,形成体制创新的障碍。

2.3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式陈旧。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的创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政府机关公务员考核,按照“德、能、勤、纪”进行考核。显然,该评价体系存在指标粗放,没有体现高职院工作的特点等问题。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3.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3.1.2“扁平化”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

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1.3知识管理理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3.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2.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绝“官本位”思想,摒弃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要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究高职院校运行规律,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

3.2.2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进政管理体制改革。

3.2.3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保障,绩效考核体系是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基本标准,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关键。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结合有区别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3.2.4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随着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减少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的方式是学校管理创新,即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为学校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构成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3.2.5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和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质量工程”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宜的质量文化。

当务之急是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有人提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校管理,我认为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4.结语。

我国大规模开展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仅十余年。从高职院校产生来看,有的是中专合并升格而来,有的是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学院,以及民办新设改制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短、来源复杂和规模庞大决定了其行政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本文只是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作了一般的探讨,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须作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芬。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46-47.

[2]张秋霞。论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J]。航海教育研究,2009,(4):111-113.

第4篇

近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搜集近15年内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情况。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的解释、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完善措施的借鉴,指出当前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研究深度不够、视野较狭窄、缺乏创新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高校管理;文献综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近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无所不在,丰富多彩,凡有公共活动必有管理方法。所以,在高校管理中同样理应场面热闹,新论迭出。但通过检索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高校管理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一、现有研究成果状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目录下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对2000-2015年间与本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关于高校管理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因而观点纷呈、莫衷一是;2、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比较多,体现了研究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趋势的认可和重视;3、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文献检索结果较少,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个研究问题角度的忽视。

二、现有研究的基本观点和认识

(一)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由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到外部取向的转变,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强调管理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河北工业大学石小娟、高骏敬认为“从实践来看,它是政府针对现实问题的政府行为和政府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是以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为基础,对行政与管理概念、内涵的重新解读,对经济理论、私营部门和技术变革的关系进行再次梳理。”中央财经大学周湘林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民为本、市场化、结果导向、分权协作、民主参与、多中心自主治理等理念和指导原则,旨在促使政府职能从‘划桨’回归‘掌舵’,并走出规制导向的困境。”虽然研究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相同点主要有: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人为本,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竞争,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措施等。对我们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研究高校管理具有启示和帮助作用。

(二)关于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现状

从已有文献来看,当前研究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研究着重点在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上。河北工业大学石小娟、高骏敬把当前政府与高校关系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1、政府对高校行政的干预;2、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表示近些年来,由高校外调入高校任职的干部逐渐增多,高校中政府对高校的严格管控,因而高校中出现行政权力一家独大,让高校中逐渐缺乏学术氛围。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周湘林教授提出政府应采取何种模式管理高校的问题。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分析,指出我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管理模式仍主要表现为“政府服务”模式。并提出基于契约的高校管理模式,即政府与高校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协商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通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帮助双方判断和辨明对方是否尽到应尽之责,即政府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和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产出责任。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其他方面的研究有教师绩效评价角度、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等,目前尚不足,还有待深入完善。

(三)关于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完善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完善尚且不足之处。河北工业大学石小娟、高骏敬在理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方面提出建议。主张建立现代化高校,树立服务型的行政管理理念,取代上级对下级的绝对管理模式,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并可以从人事制度入手。在完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慧针对目前高效管理队伍中存在的管理角色模糊、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低下、管理目标粗放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责任和结果的强调及突出资源配置、竞争机制、对服务理念的追崇等理念,研究者吴慧认为应转换职员任用机制,在管理上强化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打破职务终身制,增强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属于紧缺的公共产品,高校的规模和数量在短期内还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现在高校的复杂程度、参与社会领域的深入,对高校本身的管理也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因此,对高校管理的完善在今后也应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对现有研究的基本评价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管理的研究从总体上来看,现有成果对于政府与高校间的关系稍重视,而对于结合具体问题的系统研究较少,客观分析问题的多主动建树少,而且从成果(文献)产出数量上看也不丰富,尚不足以形成基本研究的局面。第一,对于高校管理改革尚未引起重视。新公共管理理论已发展多年,但是在高校管理方面运用并不妥善,学术地位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很少。也许,真正的高校管理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因此理论研究很少顾及至此,但是,任何实践都应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高校管理研究成果的深度不够。比如对政府与高校关系的问题上,研究者仍然在模式分析的层面,具体针对不同类高校的实施方法的研究成果还极为少见。同时,研究视野还比较狭窄,除了对政府与高校关系、政府职能的问题有些研究之外,对与高校管理密切相关的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研究极少。第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高校管理研究成果创新性不足。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分析问题阶段,少有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的研究成果。这种缺乏创新点的管理模式在建国之初或是改革开放之初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现在在一体化、全球化的新世纪背景之下,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

作者:戴欣晔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石小娟,高骏敬.基于新公共管理论对高校管理改革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01-103.

[2]吴慧.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完善我国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启示[J].上海管理科学,2009(31):66-69.

[3]周湘林.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的高校管理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38-43.

[4]安萍.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与策略,201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