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时间:2022-06-09 15:0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典型代表:王玉锁

第一桶金:人民币1000元

可效仿指数:

所谓做傍家,就是向垄断行业靠拢,做垄断行业的傍家。垄断饭最好吃,垄断行业的钱最好赚,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垄断饭,哪怕只是分享一点残羹冷饭,也胜过外面的鲍鱼燕窝。

《福布斯》2001年中国富豪榜排名第55位的王玉锁和排名第90位的沈家桑在发家时所依傍的都是天燃气行业,而《福布斯》2001年中国富豪榜排名第67位的吴鹰,以及排名第77位的丁健在发家时所依傍的都是电信行业。在中国,天燃气和电信是由政府高度垄断的两大行业。此方法可效仿指数定为(一星半,可仿效性较差),自有其道理。除非是自恃有什么特殊门道,此式手法建议创业者谨慎效仿。

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从此放弃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锁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用泡泡纱背心。王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了人家又不许租车了。王在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具体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来,下午去街上闲转,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门,门开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联系气。

王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我记得很清楚,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王如是说。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7、8套;几天时间王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从燃气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赌一把

典型代表:史玉柱

第一桶金:人民币100万元

可效仿指数:

身上有赌徒气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有一大批,但他们中间最大的赌徒是史玉柱。十几年来,史玉柱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

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10大富豪榜上,史还是惟一一位靠知识发家的富豪。史的老家在安徽怀远。1984年史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认为史人才难得,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来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一般人皆认为史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但到深圳后开阔了眼界,同时为深圳“遍地金钱”所打动的史玉柱,深大研究生毕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辞职。为此遭到了领导、亲人的一致反对,但史义无反顾,很快带着其在读研究生时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返回深圳。重返深圳的史一贫如洗,只能借宿于深大学生宿舍,买不起电脑编写程序,便采用“瞒天过海”之手法冒充深大学生混入学生计算机实验室,被管理人员发现驱逐后,史又通过熟人来到配置有电脑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他上班,天天苦干到凌晨。1989年夏,史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手中仅有的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为了向客户演示、宣传产品,史决定赌一把,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以此方式,如史在半月之内没有收入,不能付清电脑款项,不但赊购之电脑需要交回,1000元押金也将鸡飞蛋打。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史想到了打广告。他再下赌注,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广告刊出后,史天天跑邮局看汇款单,整个人几乎为之疯狂。直到第13天头上,史终于收到汇款单,不是一笔,而是同时来了数笔。史长出一口气。此后,汇款便如雪片一般飞来,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付清全部欠帐,将余下的钱重新投向广告宣传,4个月后,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史的第一桶金。此后,史再接再厉,又陆继开发出M-6402,一直到M-6405汉卡,获得巨大成功。

史在成功开发M系列汉字处理系统以后,见房地产和保健品有利可图,又开始转移阵地做房地产和保健品,开发脑黄金,一直到“巨人事件”出现。史于1993年获珠海第二届科技重奖特等奖,珠海市政府奖励其奥迪轿车1辆,三室一厅103平方米住房一套,奖金63万元,引起全国轰动。史从打广告中尝到甜头,以后以高密度广告轰炸为主要特点的“史氏营销学”,一直贯穿史玉柱商业活动的始终,并在国内企业界风行一时(史的创业故事非常繁杂,这里只述其概要)。

分析史玉柱的创业经历,给人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广告轰炸,而是他的赌性。在史玉柱的创业经历中,赌性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承认创业需要一点“赌性”,但是如何去赌,值得进一步研究。

头啖汤

典型代表:黄斌

第一桶金:人民币50万元

可效仿指数: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所谓头啖汤,就是第一拨儿出锅的汤。

头啖汤好喝,鲜,最重要的是,喝头啖汤得起早,不能起早的人没法儿跟你抢。喝头啖汤有讲究,不但产品的头啖汤好喝,技术的头啖汤、资源的头啖汤都一样好喝。原爱必得创始人、现北大天正总裁黄斌在中关村头一拨儿喝上攒机这碗汤,与他前后脚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达因集团的张璨,后两者现在发得都比黄斌大。柳传志是带着一拨儿人干,黄斌和张璨开始却都是单打独斗。从1993年6月,黄就在中关村颐宾楼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脸儿攒机,当时黄只有3000块钱的本儿。开始时因为不熟悉情况,第一笔20多万元的生意就做赔了。当时长春来了一个用户买机器,黄报了一个价,用户很惊异,觉得在中关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价格,而且服务也不错。谁知是黄把价儿报错了,等接单后,黄准备大干一场时,才发现自己是以低于成本价来报价的,算下来这单生意要亏1万多元。黄当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告诉客户算错价格,要求加钱;要么找个借口,推掉这笔生意。在仔细权衡之后,黄以做生意一定要讲信誉说服自己,咬着牙把这笔单子做下来。谁知这一来倒成全了他。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长春客户没想到在中关村还能找到那么便宜的机器,而且质量、服务都不错。大概1个月后,这位东北老哥就又给黄下了个100台的单子。那时中关村电脑配件的行情也像现在这样变化多端,配件价格降下来后,黄把这100台的单子做完,平白赚了10几万。从1993年6月到1993年年底,短短半年时间,黄靠攒电脑就挣到了50万元。

黄将这50万视为自己淘得的第一桶金。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名第40位的张璨也是这样。黄是攒电脑,张则是整台倒电脑。后来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成立爱必得电脑公司做整机,但已经比张慢了一大步,所以,如今张已进入了富豪行列,黄则还只能算是一个富翁。1992年,北大“结业”的张与丈夫拉起达因公司,借了300万,南下广州倒电脑,2万块钱一台的电脑到北京可以卖2万3,一台电脑就可以净赚3000元,堪称暴利。张因此一上手就赚了上百万。在这个问题上,张比黄高明,但柳传志又比张高明。柳传志不但攒电脑、倒电脑,还用联想的牌子自己做电脑,所以,柳的事业做得又比张大得多。同样是一道头啖汤,黄、张、柳各自喝出了不同的境界,也喝出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值得玩味。

除了产品头啖汤外,资源头啖汤、技术头啖汤,甚至概念头啖汤的味道都不错。近几年,卖概念的“人才”集中出现于IT界,虽然投资者亏得直嘬牙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出卖概念者在富豪豪榜上拥有一席之地。头啖汤是永远可喝,永远好喝的,关键是你要有眼光,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得到头啖汤,而且知道怎样才能将这头啖汤喝到嘴里。否则的话,拿着个碗乱跑,只能让人把你当成个要饭的。

蒸桑拿

典型代表:孙震

第一桶金:人民币30万元

可效仿指数:

所谓蒸桑拿,就是从社会热点中淘金。

当年北京风行呼拉圈,也成全了一大拨儿人的致富梦,甚至来自河南新乡的“红焖羊肉”都让不少人发了财。现在全民英语热,不少人又开始琢磨着从中谋财。孙震是其中走得比较远,也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一个。孙原是北京电视台的编导,1999年,北京电视台搞制播分离,孙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出资5万元和另几名投资人合伙成立北京东方友人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不久策划出《洋话连篇》,一中一外两个人,以室外情景喜剧的方式,教授中国人最实用的现代英语口语。别看后来《洋话连篇》风光无限,风行大江南北,甚至成了盗版的重点照顾对象,可当初并不是这样。与孙合伙的几个人做了几个月就“撤伙”了,因为做了几个月还没见到收入,他们觉得这个事儿没戏。谁知他们刚一“撤伙”,以出品教育软件著名的洪恩软件公司就找到孙震,提出以30万元购买《洋话连篇》50集3年的使用权。孙的第一桶金就是30万元,而且时间只有几个月。

需要说明的是,孙非常年轻。孙现在虽然还只能称做富人,还称不上富豪。但富豪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以孙的年轻,还等得起。我们可以将新东方的俞洪敏当做是孙的照影。同样是做英语培训起家,俞洪敏早已身家过亿。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热点在不断地涌现。对于有心者来说,每一次热点的出现,都是一次极好的创业机会。蒸桑拿是很舒服的,但是需要有较好的体力。体力不好的人,很容易在蒸的过程中晕过去,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借东风

典型代表:方兴东

第一桶金:人民币200万元 (风险投资)

可效仿指数:

借东风的含义有好几种,一种是方兴东式的,一种是尹明善式的。1999年3月,方趁世界首富微软比尔·盖茨在中国推销“维纳斯计划”,在《南方周未》发表《“维纳斯计划”福兮福兮》,同年5月,方与王俊秀合作出版《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方以斗士面目出现,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公然唱对台戏,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仍旧搞不清楚什么叫“维纳斯计划”,但因为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原因,并不妨碍当时方一夜暴得大名。1999年9月,方趁热打铁,与人合伙成立互联网实验室,资本金10万元。两个月之后,两位风险投资商慕名而至,投资200万元,占公司股份5%。以此计算,方等人的10万元投资,即有两个月之内便升值接近400倍,创造惊人神话。

同样,1992年,尹明善不顾家人反对,以55岁“高龄”开始创业。尹一上来便将创业核心指向了摩托车发动机。在此之前,尹对摩托车一无所知。当时重庆摩托车有“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尹决心“背靠大树”。经一番琢磨,尹指示手下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因为零部件系出名门,产品质量有保证,给尹免去许多麻烦。尹从摩托车行业掘的第一桶金便达百万以上。

以尹这种手法进行创业起步的中国富豪不在少数,此手法后来颇遭人非议。有人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这是不正当竞争。还有一种形式的借东风,即为大企业搞配套生产,或者像思科那样,为互联网站提供设备,为某种形式的社会或技术热潮提供服务,借此发财,俗称卖水。此形式风险小而见效快,收入稳定有保障,对实力不济,正处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来说,具有非常价值。

空手套白狼

典型代表:朱新礼

第一桶金:500万美元

可效仿指数:

有些人一听空手套白狼就皱眉头,不知空手套白狼也有境界高下之分。像时迁那样类似打闷棍的空手套白狼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有条件的创业者却是不能不学的。

如今一提汇源是鼎鼎大名,尽人皆知,但提到朱新礼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这是因为朱一贯行事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朱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一名国家干部,官至县外经委主任。1992年朱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罐头厂。所谓买下,其实打得只是一张远期期票,当时朱并没有钱。朱以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工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将罐头厂拿到手后,当时手头缺钱的朱想到的办法是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常用做法,在朱新礼那会儿国内却鲜为人知。朱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一口气签下800多万美元的单子。朱当时答应对方分5年返销产品,部分付款还清设备款。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的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也许是活该朱鸿运当头,正在这时,朱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立即购买机票,单刀赴会(朱没有带翻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买不起2张机票),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朱先后在德国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朱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后朱一帆风顺。如今,汇源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朱的身家,据估计超过70亿元,曾多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

第2篇

从创建、营运到停飞全程,东星航空存在着欺诈和不诚信,我认为,其出事而非正常是正常的,表明中国商业环境还有能力纠偏和淘汰欺诈之徒。

首先看东星航空的创建环节,至少有两处存在欺诈。第一,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航空运输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既然兰世立的国籍状况是东星航空总经理赵长兵公开宣布的,既然东星航空是兰世立这个新加坡人的私人公司,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从问世之日起就开始违法。如果兰世立在此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违法操作,如已经取得了新加坡国籍、却没有按照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有关国籍法规放弃中国国籍,那么,兰世立本人恐怕还要再增加一项欺诈罪名。

而且,这个问题涉及者远远不限于兰世立一人。由于发迹过程中存在太多不足与外人道的东西,许多中国私营业主都私下拿了外国护照,一边利用在海外注册的公司到国内享受外资优惠,一边利用自己没有依法放弃的中国护照突破国内对外资市场准入的一些限制,企图通吃一切,万一出事就一逃了之。

其次,兰世立的东星航空在很大程度上做的是无本生意,其机队多数是靠空手套白狼从国际金融公司、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海外金融机构融资、租赁而来的,而海外金融机构之所以前后给予他数亿美元融资支持,关键在于他积极参与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制作,以据称的“20亿元净资产”被列为中国富豪榜第70名。可是,从日后的情况来看,彼时他宣称的那“20亿元净资产”果真确实?恐怕徒有虚名。

最后看东星航空的营运环节,我认为,更是充满了对机场、员工、银行乃至本不相干楼盘购房者的欺诈。对机场,从2005年开航到最后停航,东星航空就从来不曾向湖北机场集团支付过飞机起降费、旅客过港费、房屋租赁费等各项费用。机场集团一次又一次的交涉,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承诺和不兑现。到最后,东星航空对机场集团欠费累计竟然超过了6000万元。

对员工,早在中航筹备收购东星航空之前,兰世立就已经拖欠了飞行员的小时费和员工工资,导致员工思想不稳;对购房者,兰世立开发的楼盘一楼N卖,又把卖得的钱挪用到东星航空等其它生意上,致使楼盘最终烂尾,众多购房者维权无门。

中国要建设的市场经济不应该是欺诈天堂,只有不断淘汰欺诈、不诚信行为,才能建设健康的商业环境和社会风气。

本刊读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第3篇

依稀记得两三年前,湖北某报登过一则小消息:有一对男女相亲,男方觉得不满意,地遁,在外面打女方手机,让她付账――绿豆小事上了新闻纸,可见在武汉在湖北乃至于整个南方,这是多么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行径。

可是据说在北京,男女第一次见面,有些男人会挑选上午九点这样的时段,好回避掉中饭也回避掉咖啡馆;据说如果不幸卡在饭点上了,饭毕,很多女人会奋臂出袖,争夺埋单权;还据说,真有些男人,若无其事地任她们付了,因为不准备见她第二次,也就不介意自己在她心中的印象了。

我不是说一切账都该男人付。同事间、生意应酬、同学聚会……这里不分男女,同是社会人,就该按社会人的牌理出牌。其间的施与受,是更大的题目。

但男女之间,我一直认为慷慨是男人的本分,我宁肯端坐不动,享受那矜然之美,并且想不出一点我要付账的理由。

为了见他,我光梳头、净洗脸,我淡抹脂粉以示敬重,对世人尤其对他;我在料峭天气里,穿一件军绿针织小吊带,胸口斜斜镶了皮草,长发纷披遮住我的肩;我微笑、聆听,我尽力展示最好的一面。我不看账单,因为我也没有让他看香水的价格表。

我付的,还不止一瓶香水呢。我与他不合则去,但也可能渐渐与他熟识,全世界都知道我有了男朋友,无论三个月、三年,这历史总会有人比我记得更清楚――中国到底是一个男权社会。

我要一时糊涂,或许还和他同居一段时间。我得买菜洗衣打扫房间,如一切贤淑的妻,却得不到一个妻的权益及保护。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因为我是活该。

结婚才是人间正道。我会为他生儿育女,洗手做羹汤;他买房买车,我分担按揭;逢年过节,先去他家再回我家;他失败颓唐的时候,我搂他在怀,如托泰山,如抱婴儿;他晚上拉肚子拉得起不了身,我在睡衣外裹上长大棉袄,去敲药店的门,买一盒两块四的黄连素。寒风如大锤一样锤我,我发现忘了穿毛裤,膝盖剧痛欲断,我在凌晨两点的街上一跛一跛……你看,我付上我的一生,来为我的选择埋单。我得到的快乐,他都得到;而我所赔上的成本,身为女子,逃得掉一桩,逃不掉另一桩。

这是男女真正的游戏规则,人所尽知。我知道那抢着埋单的女子,是暗暗争一口气:我不是来吃你这一顿的,我养得起自己;可是那任她抢的男人呢?分明来空手套白狼,女人越一腔热血满腹豪情,他只怕越暗笑你蠢,你自投罗网。

我还是欣赏诚笃大方的男人,他从不考虑付账问题,因为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天职。偶然我良心发现付一次账,他简直会抱愧看我。即使明日我与他相忘于江湖,我会记得,这一段情、这一碗茶是愉快的。我说谢谢十分真心,想他也是。

第4篇

这种江湖环境下,地产大腕们早年间要是没有点阴招、高招,那基本是混不到现在的。

明买暗卖

王石最早主要做外贸,当时万科(那时还没万科这个名字,单位还叫展销中心呢)新签的2万台放像机合同,45天后到货。这时,王石通过渠道了解到同行的进货情况:同一时期,其他公司共有5万台到货。

7万台同时到货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前景?王石判断一定会立刻滞销,价格会直线下降。退货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这时,王石所做的对策,成为他后来在各处演讲一再提到的,创业初期的“不正当竞争”的案例。

他叫来广告投放部经理,口授了一则声明,内容如下:由于台风原因,本展销中心的放像机无法按预订时间送达客户,为保证履行合同,急购放像机2万台。

广告后,放像机便向展销中心涌来。王石叫他的技术部组织了4个小组验收。而这些前来出售的放像机,除了个别小数量的,大多是期货。期货当然不要!一定要看到放像机才签合同。这样一来,展销中心并没有购进放像机,其零售价却上升了200元:市场稳住了。

接下来,王石做的是:迅速走货,不惜亏本。

他想的是,溜得越快损失越少,资金回笼后去做新生意,把损失夺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胜利出逃有两大要素:一,要了解到同行,也就是对手的进货情况;二,能迅速走货。

空手套……

1991年,北京。手里只有3万元人民币的冯仑在对一家信托投资公司老总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

初步取得对方认可后,冯仑开始和对方讲他也刚刚闹明白的新名词“按揭”。冯仑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房地产的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对方点头同意,冯仑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出去写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将手续做完后,冯仑让创业伙伴王功权负责将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回来。王功权是谈判高手,他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500万。万通拿着这500万,立即从银行贷了1300万。这就是冯仑说了半天,对方似懂非懂的“按揭”。

冯仑他们用这1800万,买了8栋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就卖了出去,大约赚了300万元。这就是冯仑他们在海南的土地上刨出的“第一桶金”。有了钱的冯仑感觉像“大姑娘初婚,很幸福”。

抢班夺权

1978年,楼忠福到浙江东阳城关建筑公司做建筑小工。不久之后,楼忠福被工程队破格提升为材料科科长。但雄心勃勃的楼忠福在做好本职工作时,一直向往着更高的平台。到了1984年,也就是楼忠福到公司的第六年,公司经理到了退休年龄,需要确定接班人。

“当时,公司经理的儿子跑来和我论理,觉得自己的资格比我老,结果被我的一句话说得哑口无言。”楼忠福说,他当时声色俱厉地说道,“你爸爸当我领导时都听我的。你以什么能力来和我争抢经理的职位?如果你一定要争的话,就是瞎闹,就等于给你爸爸脸上抹黑。”

志在必得的楼忠福决定快刀斩乱麻。

在部分领导的支持下,东阳城关建筑公司宣布楼忠福为公司新经理。但任命书宣读过后,台下一片哄乱。这时,楼忠福取出公司的公章,用一把刀在公章上“嚓嚓嚓”砍了三下,然后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盖了这个章的事情我才认账,其他概不负责。”这一举动把大家镇住了,交接仪式这才顺利完成。

同志们,看看这些招数,王石成功甩脱一批放像机,背后一批同行倒了下去;冯仑成功空手套白狼,最后大功告成,大家皆大欢喜,要是开发失败,嘿嘿,这个信托公司老总有的罪受了;楼老板快速上位,一将功成……呵呵。

第5篇

我认识的资本家不多,得病的却不少。资本家的病,大多和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有关系。

资本家的病,最常见的一种叫做狂躁病。我的南方朋友刘麻子就得了这种病。刘麻子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后家产万贯,但他还想赚更多的钱。所以他就打听什么项目最挣钱,风险又小,操作更容易(这就是得病的征兆,有这样的好事么?)。不知是哪个别有用心的家伙告诉他媒介最赚钱,其所获暴利的程度仅次于贩毒和军火。于是他千方百计挤进去,满腔热情地往里投资。结果只3年时间,几千万资金消弭于无形。刘麻子急了,说这钱可都是血汗钱啊,我怎么花钱找个败家子啊?于是他只好割肉出局。我跟他说,其实再坚持几个月也许就挖着金子了。他不信,我也没法证明。最后他带着受伤的心灵走了,而我为那些已经花掉的钱痛惜不已。

狂躁病的病因是:对投资项目的规律不清楚,老想着一举成功。出现困难时心理准备(也许还有物质准备)不足,大家都没怎么着呢自己先崩溃了,怨天尤人,仓皇出逃。切记:一夜暴富的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几率已经越来越小。连买彩票都要耐心,何况投资呢?

第二种病叫更年期综合症。得这种病的资本家一般都对投资的项目不太内行。这个缺点本来是可以通过聘请行家来克服的。但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对总经理们不太信任,经常东打听西打听,把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招式招法用来约束总经理。当然,这样的后果是频繁走马换将,频繁修改制度,新鲜主意特别多,但可行的基本没有,导致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蹉跎不已。

患这种病的资本家以前大多被坑过,或者天生注定发不了大财,所以才会搞出曹孟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那一套来。其实曹操要是不杀蔡瑁张允,不自做主张把船连在一起,天下早就拿下了。前车之鉴啊。

还有一种病叫做如意算盘症。症状主要是天天想着占便宜,忘了投资是一种冒风险的行为。那天我就在酒吧里碰见一主儿,是做进出口生意的。他正为一批货要上重税而愁眉不展。他瞧了我半天,突然有了主意,说:"我给你投资拍电视剧怎么样?"他说:"我给你500万,你只许用200万,另外300万想办法返给我。你在电视剧里给我做做广告,这样,我把这500万当成本了,税就少很多。"我正在仔细琢磨这些话的含义,他又加了一句:"当然,那花掉的200万还得挣钱,你得保证这电视剧能卖出400万来。"我嘿嘿地笑了。他问我笑什么,我说:"您可真不傻。"

得这种病的资本家也未必不知道做生意的规矩,只是想钱想得有点疯,所以容易勾画出异想天开的宏图。他们说到钱的时候天真烂漫得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不过上面三种病都是小毛病,最要命的还是第四种:妄想症。这种资本家信仰钱能生钱的理论,但忘了钱是要经过生产才能生钱。他们一心想着"搬砖",搞资金倒买倒卖那一套,甚至兜里没两个子儿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是金融家。他们整天就想着买个项目,然后加价卖掉,不知道去包装产品,倒一门心思地包装自己。这样的搬运过程容易产生神话,如果神话蒙了外人倒也罢了,可最后他们往往自己也当了真。这可是做生意的大忌。这样的后果,就是泡泡越吹越大,多米诺骨牌越码越多,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砸手里了,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那时候真是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心断缆崩舟。哭都没法哭,更别提翻身了。

得这种病的人,看见别人都这么发财了,觉得自己也不差。其实别人的底牌,他怎么能够知道呢?他只看到贼吃肉,并没有看到贼挨打,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企业专门靠辗转腾挪空手套白狼就能混成知名企业,最"不劳而获"的还知道去股市上淘一桶金,那也得天天去交易所盯着,担惊受怕的。就算这回运气比别人都好,一时得手,也未必靠得住。这样的人已经和香港街头炒楼花买的老太太没什么区别了,被钱迷了眼,却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资金、自己的产业。

资本家的病还有很多,以上是目前表现最多的几种。其实这些病也好治,主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就行了。钱必须在以下条件下才能生出新钱来: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最重要的,还是踏实,好歹也要有自己的基础产业,不能连亲闺女都拿出来在资本市场上套现。

第6篇

平日读网,总会遇到一件事,正在键入邮箱代码,发现那道横格子里为何不显示英文字母,大惊失色,以为电脑又坏了。赶紧四处查找,竟从电脑屏幕的右下角找到一个小方块,如腰疼者贴在患区的伤湿止痛膏,红砖步行道上的刻章办证启事,以及穷人早当家的孩子李铁梅肩上那个异色补疤,几个香车美人之类的小玩意,在那小方块里妖艳地扭着。你须得硬下心肠,操动鼠标把它们驱逐出境,然后才能进入自己要进的程序。这情形好有一比,好比你计划去看望一位女朋友,刚一出门。拐角处跑来一个不相干的女人,当街把你拦住,花枝招展,风情万种,使出浑身解数请君入她的瓮,令人想到抢亲。若是遇上好奇的小青年,跟她走到一个去处,什么都没做成,忽然间记起自己的女朋友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个把钟头,回头已经夕阳西下,断肠人走错路了不是?

问题是风情万种的拦路者们,急着要卖的东西也很难卖得出去。原因在于有钱人年纪偏大,久经沙场的老狐狸才不上你当呢,翩翩少年倒是见一个爱一个,可惜身上又没有钱,目前还处在打拼阶段,咬牙跺脚买辆摩托还有可能,香车宝马就别提了。因此我对网络上的产品推销商们表示由衷讨厌的同时,也施以深切的同情,误人误己,还招人烦,真是何苦乃哉。努力推销的货色再要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玩儿空手套白狼,有人吃亏上当过后,不骂他个不要脸的才怪。

由此联想,我曾去商场买过一次抽油烟机,掀开门帘,迎面扑来若干女郎,红嘴巴里学麻雀叫,争先恐后要这位先生买她家的那个牌子,说是抽油烟的风力如何强大。吓得我拨马便逃,恳请她们别把我的血压嚷上来了,到时候再能抽风也抽不下去。我告诉她们最好的促销员应该是十指微曲搁至小腹,露十二颗洁白牙齿耐心等待上帝的垂询。结果我在一个背静处买了一台,那里的小女孩儿没有这群扑上来的麻雀会说,我问一句她答一句,无为而无不为,用她的实事求是竞争走了我的这笔生意。

电视里的那些广告明星,对我更加不起半点作用,她们越是说好吃的东西,我越是不买,我知道厂家是卖不出去才花钱雇她们来蒙人的,卖得出去早卖光了。而且那东西肯定比成本价高出八倍,因为广告蒙人费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萝卜早已超过了肉价。味道也不会好到哪里,别看那些戏子嘴里嚼得起劲,闭目沉醉作欲死欲仙状,其实刚咽下去的那个冠军牌水饺是自己老妈包的,跟广告宣传的产品半点关系都没有。所幸,好像先知先觉,我家电视是面中画,随时开着一大一小两个窗户,但凡广告出来,嗖的按一个键,另一台晚会就来及时把它赶走,一分钟都不耽误,让你白花黄金时间一秒一万的广告费。

又回忆我还在上班的时候,某日趴在办公桌上午睡,推门而入一条壮汉,哇哇大叫,将背上一卷铁丝往我面前一扔,从裤腰上拔下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一通乱剁,叮铃咣啷,寸把长的铁丝截子如同散射的火枪子弹。俄顷将刀一收,拿手比出一个数字,原来是个推销菜刀的哑巴,逼着我买。我也学他哇哇大叫,摇手说是不买。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你有千条计,我有一杆枪,遇上我这号死心眼子,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动用人体广告,我也还是不要。

同此一理,那些沤着心呖着血地利用网络,妄图以虚假广告拦住我们前进的道路,一心想把我们骗去挨宰的奸商们,除了惹人恼火之外,他要是能让我花一分钱我算他有本事。多年以来,我就这样顽强地跟他们作着斗争,别说是一辆汽车,就连一件汽车玩具我都没买过。我认为一个有志气的自尊而有道德的商家,应该在不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以一种对方乐意接受的方式推销他的货色,不要强卖,不要抢新郎,尤其是不要用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人妖冒充新娘。

如果他不听劝说,决意要这么骚扰网民。那么我就免费告诉大家一计,每日一开电脑,可预先将鼠标的三角箭头对准电脑屏幕的右下角,等那张伤湿止痛膏一贴出来,立刻毫不留情地把它赶走。此计叫做守株待兔,又名枪打出头鸟。打罢还别忘了转告网友,那个产品你本来想买也不要买,以防有诈。

第7篇

钱是怎样赚的?一年以后,这是我重新在考虑的问题。现在我手里握有20万元的利润。

一年的时间里,从1000元到20万,没有店铺,没有库存,没有违法经营,这应该算是一次彻彻底底的白手起家。

空手也能套白狼

2006年3月,因为帮女友买化妆品,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网上购物。女友是一个网购狂人,在她的指导下,我渐渐明白了网上购物的流程、付款方式、保障办法,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快递送货上门,这对不喜欢逛街的我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闲暇时间里,我也经常到网上逛逛,那些五花八门的店面,让我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没有店面租金,在电脑前就可以谈生意,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方式让一直想创业的我有了开网店的念头。

在网上逛得久了,渐渐地我也看出了些门道,女人对美的追求狂热得令人恐怖,除了一些新奇特产品,经营传统生意的网店当中,女式服装、饰品、化妆品永远是最大的热门。然而要经营这些商品,不要说我没有资金,连款式材料这些都是门外汉,就算有免费的货源摆在面前,我恐怕连产品说明也不会写,更不要说向顾客介绍商品了。

开网店的想法就这样在资金和货源的双重困难面前被暂时搁置了下来,直到有一天,我逛到了一家经营韩版外贸服饰的网店,店里一条“招网店代销”的公告让我眼前一亮。

经过向店主咨询,我明白了,所谓的“网店代销”与经销商完全不同,代销商不用进货,只需要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可以使用总店的图片和产品说明来开店,顾客在代销商的店里购买商品,由总店直接发货,以批发价和代销商结算。这在我看来,完全是为我量身打造的“空手套白狼”的机会!

最多赔上500元

用颤抖的手打开了店主发来的代销协议,我整整研究了一个晚上。“代销商需要交保证金500元。”没问题,我虽然穷些,500元还是出得起。“代销商需有和顾客沟通的能力,能够自行解决交易中的纠纷。”小意思,我本身就是做销售工作,和顾客打交道正好是强项。“顾客在代销店拍下商品后,代销商需要先向总部支付货款和运费,总部收到款后发货。”这条有点麻烦,但也就是需要一些周转资金,并且回收周期不会太长。“总部与代销商以商品零售价的6~7折结算,代销商零售价自行决定,不得低于总部零售价。”算算看,每件衣服零售价在50~150元,6~7折结算就意味着至少有十几元利润,还算是可观。几个小时研究下来,我觉得这是一次值得尝试的机会――最多就是赔500元钱而已。惟一让我感到为难的是,协议中要求代销商要有网店销售服装的经验,这让我犯了难。

那一夜,我做梦都在网上和顾客谈生意。好容易等到中午看店主上了线,我谎称自己曾经开过实体服装店,问店主能否破例让我代销。在我的再三恳求之下,店主终于同意了。

然而真正自己动手来操作,我才发现,网络代销远没有我想像中那么简单。第一笔生意就麻烦不断。我一个大男人本来就对女式服装没什么研究,再加上根本没有看到过产品,当顾客问起手感、质地、尺码、色差等问题时,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情急之下,我在聊天工具中对顾客说:“这是女朋友开的店,女朋友现在不在,您看我这个大男人能为您做点什么?”顾客反倒被我逗乐了,也许是聊得投机,最终她拍下了一件68元的T恤。

这可是我的开张生意啊!我激动得连打字都困难。按6折的价格垫付了货款,通知总部马上发货,然后满怀喜悦地等着顾客前来确认收货,那时,我就可以从网站的支付工具中收到货款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顾客仍然没有确认,我上线询问,才知道她一直还没收到衣服。向总部询问,却说货已经发出,让我向快递公司查询。几番周折,才知道是在快递公司中转的时候耽搁了。然而顾客不理会这些,坚持要求退货――按照代销协议,如果退货,我要赔上往返的快递费用。几次沟通,顾客才同意按7折价格购买。我算了一笔账,第一笔生意利润6.8元,再算上电话费,到我手里的只有不到5元钱。

麻烦还在后面,由于同样的产品,我卖的价格不能低于总店的价格,因此相比起总店,我完全没有竞争力。这个还难不倒我,做销售的都知道怎样在价格上进行暗箱操作,不能降价,我就批发来一些几元钱的小饰品,作为赠品暗中赠送,靠着这点“小便宜”,居然也吸引了一批顾客。真正令我头疼的是,由于对尺寸、质地、颜色的不了解,经常有顾客收到货后表示不满意。为了自己的好评率,我只有退一部分款给顾客,这严重地影响了销售的利润。

教训经历得多了,总会成为经验。我一方面用赠品贿赂顾客,请她们帮忙提供实物图片,渐渐地也了解了一些畅销款式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在所有的产品说明中,我都加上一句“由于各人显示器不同,难免有色差,非质量问题概不退换”,这时,我才理解到为什么总部要要求代销商有网络销售服装的经验。

利润来自于心跳

摸到了网络销售的门道,我的网店生意渐渐步上正轨,每天都有近二三百元的销售额。我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既然服装可以代销,别的商品应该也可以。如果能够再代销一些饰品、化妆品,就能有更多的利润来源。我没有进货渠道,但可以把自己的店办成一个集中了热门商品的代销中心!

我因自己的这个计划而激动了,开始在网上寻找招代销商的店铺――我是不做的,因为一要占用资金,另外进来的货卖不卖得出还是个未知数。

由于信誉较高的店铺大多要求以批发、的方式合作,我开始把目光投向一些中等信誉的店铺,提出代销的要求。这些卖家像我一样正处于上升期,对销售额有极大的热情,折扣方面也更容易谈。很快,我就与一家专营台湾和日韩化妆品的店铺、两家韩国进口饰品店铺签订了代销协议。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一些店铺,包括我之前代销的那家店铺要求代销商只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被我疏忽了的一个细节。很快我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每代销一家店铺的产品,就借用亲戚朋友的身份证新开一家分店,在所有的店里都设置自己其他店铺的友情链接,这样虽然经过一道中转程序,依然将这些热门商品聚集在了一起。

就在我做着日进斗金的美梦时,接连的打击向我袭来。和一家店铺签订代销协议时,对方主动提出给我优惠政策,免代销费,只需要预交2000元的货款,以后结账时从中抵扣。能够免代销费,我没有多想就签订了协议。可是销售过程中才发现,原来钱到了别人手里,做主的就不是自己了。本来谈好的7折供货,到实际结算时变成了8.5折;畅销的产品对我永远没货;甚至有的产品根本就是假货。我提出抗议,要求退还预付款终止合作,对方大大方方地说:“终止合作没问题,对不起货款不退。”这句话让我完全失去了言语。无奈之下,我只好继续赔本赚吆喝,只等收回货款后就终止合作。

第8篇

春节将至,支付宝红包和微信红包的大战一触即发。

可人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微信红包出了个新花样儿,竟然开始“乞讨”了!

1月26日,微信公测“红包照片”功能,推出微信红包新玩法。用户点击朋友圈按钮,可以看见“红包照片”选项,选择照片后,该照片将被模糊处理发送到朋友圈,好友如需评论或看清照片,需向好友发送红包,金额由微信随机决定。对于这个功能,腾讯官方回应称:“红包照片”仅在1月26日限时公测,当天发表的红包照片将在当日24点被删除,此功能除夕夜将再次开放。

虽然可能有人浑水摸鱼,发一些踩红线的照片;虽然微信这个举动属于空手套白狼,自己不花钱还会赚人气。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微信此举算是别出心裁,另有味道。

尤其是短时间公测后,将再次开放的时间定在了除夕,颇有同支付宝红包叫阵、掰腕子、挑战的火药气息。

而面对微信红包开始“乞讨”的怪招,刚刚在春晚争夺战中赢了一局的支付宝红包是该哭还是该笑呢?是把这个新玩法当成“蛇形刁手”类的新招数看,还是当成耍猴看呢?

我想,没有谁天真到会把微信这个巨人的任何举动当成笑话看的。大战在即,支付宝会很重视微信这个新花样儿。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的春节大战,虽然早已经暗流涌动,但激烈的交火实际上已经从“红包照片”开始了。这一次,是微信红包的进攻!

这时候,我开始思索这几个问题:这次进攻,微信的目的何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支付宝会有什么样的反击形式?网民在这次二者的交锋中会得到什么?

首先,微信此举的目的应该是反客为主,试图从人气上扭转自己的被动局面。

客观的分析,支付宝成为猴年央视春晚独家合作互动平台,从大的战略上看,支付宝红包占据了先机,阿里占得了先机。而之前拥有过用户、平台等巨大优势的腾讯,这一次在平台之争中虽然落了下风,可终究没有到支付宝当年被微信红包封杀的窘境。拥有微信和QQ两大利器的腾讯,似乎也没有必要因为支付宝上了春晚而太过于惊慌失措。至于从微信的角度看,即便说支付宝占据了春晚舞台,可微信依然是社交领域的王者。

按照平常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话,微信是社交工具,社交属性和交往意义更浓厚的红包,依附于微信的可能性更大。而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生意的味道更浓,红包的必须性、用户粘性都先天不足。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不大可能拿钱包做玩具一样,谁会用一个关系到自己钱财的东西去做社交呢?似乎不太安全了些。除非,这个支付宝里本身就没有多少钱。从先天属性上看,我感觉微信要胜于支付宝。更何况,微信还有QQ这个“大哥”在一边狙击。

但是既然支付宝沾了春晚的光,沾了喜气,那微信在气势上自然差了一截。所以,微信要反客为主,试图从人气上扭转自己的被动局面。于是,为了反击支付宝,为了夺回人气,微信肯定会想尽一切新鲜办法,吸引人们的眼球。“红包照片”,只是一个预演,只是微信对支付宝的第一次战役。下一步,微信会做什么呢?我们不太清楚,但微信可能会只有一个“红包照片”吗?

其次,从各界反应看,微信“红包照片”起到了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但反应却是喜忧参半。

“红包照片”的轰动效应的确是有了,微信网友们以新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鲜的东西,百味杂陈。或许,很多人会有一种自己的理解方式。至少在我看来,如果我是个身在他乡的游子,那故乡的亲人、爱人给我发一张朦胧的照片,那也是颇具神秘感和温馨感的。当然,也肯定会有人厌恶这种玩法,说它纯粹是骗钱也不为过。

因为这个“红包照片”,某门户网站据此话题展开民调,截至26日21时,“共16888人参与调查,85.64%的人表示‘很无聊,不想再看了’,仅有11.61%的网友觉得有趣,想一起刷屏。”

所谓“民意”也许并不正确,但也能多少代表一种意见。从上面这个调查看,“红包照片”并不是太受欢迎。

同时,“红包照片”会不会催生另类的违法交易,我们还不敢确定。虽然腾讯声称,“微信后台对于用户图片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与日常朋友圈功能一样,所有红包照片都会有严格的涉黄审核机制,防范涉黄内容的传播。如发现相关不法内容也欢迎用户进行举报”。但是,危险系数依然很大。

第三,支付宝红包会如何反击呢?

这次,支付宝虽有了春晚的舞台,但也并非安枕无忧。

回顾2015年的经历,支付宝红包的名声可能并不太好。2015年,支付宝红包被吐槽的最多的是现金少、购物券多。也就是说,实质意义不大。

当年,有这么几个细节,很多人想必还记忆犹新。

当时,“支付宝号称的6亿红包中,包含了约4.3亿元的购物消费。”还出现了各类“神奇”的消费券”,比如10元碧桂园购房代金券、15元玛莎拉蒂购车代金券等。还有人在当时调侃,“听说还有人抢了个500万的代金券,乐疯了,结果发现是用来买波音飞机的……”——“红包可用于购买波音737、747、787机型,支付时自动抵扣现金”。

这个教训,支付宝红包不得不反思。虽然阿里是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考虑,可也不能这么玩啊。

相对于微信在“玩”方面的优势,支付宝更多的应该考虑给用户最大的实惠。否则,春晚舞台说不定会成为支付宝红包的滑铁卢。

关于支付宝的玩法,之前透露的信息是,支付宝红包是每天上午10点准时开抢,连抢19天放送。用户只要打开支付宝首页,点击“咻一咻”即可参与。

这一次,有了“红包照片”,支付宝红包该如何应对呢?依我看,支付宝红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春晚这个舞台,然后考虑的是拿出足够的诚意。毕竟,双方比拼的将是两个方面:一是看谁玩的好;二是看谁给大家的钱多。论玩,腾讯可能更胜一筹。但论吸引力,虽然前面我说支付宝当玩具有些危险,可支付宝的金钱诱惑可能更大,支付宝关系到真金白银的时候更多啊。

我想,支付宝红包也无需在花样上下功夫了,即便是玩它也玩不过微信,以不变应万变,多给真正的红包就是了。

最后,用户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简单的很,无论何时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们能得到什么呢?几毛的红包?几块的红包?还是几十块的红包?抑或是一大堆没用的购物券?也就是这些了。然后,就是给人家积攒人气。对了,自己花更多的钱。想一想微信红包摇一摇,能摇出什么来呢?

第9篇

假冒培训名牌的现象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物”。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为促进学科的发展,二是为社会服务,三是为加强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专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在“效益”问题上。当时过分强调“社会效益”,经济上墓本上是要贴钱的(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培训费被严格控制在全脱产每月150元以内,很多老师是作为“计划内任务”无偿讲课)。这样的事,研究型高校津津乐道,一般学校不感兴趣,“公司”则根本想不到去涉足。那时没有“假”可言,因为“真”的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办。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品市场的健全与发展,加剧了工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市场的建立,使得继续教育在个人求职、提升和跳槽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人们逐渐发现在培训方面投资的必要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培训进入市场后,在大大的拓宽继续教育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办学单位的积极性。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继续教育,除了为学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联系了社会等这些作用外,还为学校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改善了讲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生活水平。国家部委和行业系统的培训机构,在完成提高本部门本系统所辖干部员工素质任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培训条件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人说,以办班赚钱,风险小,利润大,是无本万利的生意,这种好事,商界当然不会放过。“公司”进入培训市场,以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经营,无疑给培训市场带来了朝气,带来了活力。有的公司在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做培训,利用自己优秀的工程师和先进的设备,利用公司娴熟的营销手段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推广先进的技术知识,确实搞出了名堂,创出了名牌。也有少数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利用登广告招生,拿着刚刚收的学费去租教室请教师,这种培训,班的组织者不懂教育,办班也谈不上质量,只是把办培训作为―种谋生的手段。然而,培训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无情的。如果没有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颁发具有一定社会信誉度的学业证书,那么要想在培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想创建自己的培训品牌,是很困难的。于是,假冒伪劣出现了。

在“优质优价”的原则下,由于打出的举办单位旗号不同,讲课教师的知名度不同,结业颁发的证书落款不同,培训费的差别很大,从―个月几千元到几天上万元不等。这就使得造假者有了―个发挥的空间。

假冒培训名牌的、危害性很大。首先,是误人前程。学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本来是要聆听名师指点,提高技术水平或管理能力,谁知误入假班,没有取到真经,却把假货当真经,误导了思想,扭曲了观念,越学越糊涂。有时群众举报反映某些名校在某某城市举办的培训班课讲的水平不高,甚至于有不健康的内容,经过调查,大多是被不法分子假冒名义举办的班,有些在宾馆举办的,结束后人去楼空,连实际组织者都找不到。其次,是诋毁名牌。以次货冒充名牌,是对名牌声誉的破坏,培训名牌,是培训产品中的精华,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开展时间还不长,培训市场也正在形成过程中,好不容易培育的名牌,很容易由于假冒伪劣的侵害而夭折。例如假冒的“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网校”挤跨了由清华大学正式批准的“清华附中附小网校”,后者损失达上百万元。另外,假冒名牌也涉嫌犯罪。招摇撞骗,骗取钱财,侵犯名称权;虚假广告;私刻假公章私制假证件等等,都是违法行为。

培训市场必须净化,只有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的现象,才能保证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打击假冒伪劣的培训项目,具有二定的难度。首先,发现线索难。在异地办学,在地方性报刊刊登广告,在当地招生,就地上课,印发伪造的结业证书,即使是在当地大张旗鼓的折腾,只要没有学员打电话到被假冒学校培训主管部门咨询或因质量、经费等问题告状,被假冒学校是较难发现的。通过与学员的电话交流,我们得知在某省会城市有一个“清华大学X X省招生办公室”,该省大学的同行告诉我们,“清华在我省办培训很火,宣传铺天盖地”,而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北京却一无所知。即使是在北京甚至在清华大学校内举办假冒的“清华大学培训班”,在报刊上看到广告了,在校园看到上课了,如果不是对清华大学的培训计划很熟悉的人,也难辨真假。另外,取证也难,举办假冒培训班的人往往拒不提供有关证据;也有的不法分子卷款逃走,无从查找。有的学员也不配合,在消耗了大量财力精力之后,他们不愿意接受上当受骗的事实,对调查有抵触情绪。还有些假冒产品,出自一些基层单位的合作伙伴之手,处理也有难度。少数基层单位与合作伙伴签的协议过于草率,授权过宽,使得一些外单位为所欲为,对学员胡乱许诺,赚够了钱―走了之,

为了整顿办学秩序,净化培训环境,在学校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进一步健全了校内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办学质量;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认证网”,将正式批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计划和招生简章公布于众,将取得清华大学结业证书的学员名单在网上进行认证;并在办班运作中细化一些环节的管理,如要求培训类的广告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能见报,要求培训类广告必须明示办学的具体院系,要求合作协议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可以与对方签署等等。同时,学校做出规定,严格禁止将房屋教室租借给校外单位用于培训。为打击假冒现象,校长办公室、校知识产权办公室、教育培训管理处等校内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发现可疑目标互相通报,及时处理;学校还安排了专门人员在大量的报刊广告中搜寻,在网络的海洋中浏览,发现未经审批的办班信息,立即追查,凡属于校内单位违规宣传的,对其进行规范,纳入学校管理;凡属于校外人员使用清华大学名义进行宣传的,则立即设法与之沟通,了解情况;对其中恶意侵权者,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对不听劝阻和屡教不改的,只有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打击。

在培训领域打击假冒伪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保护继续教育二寸几年的发展成果,为了保证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了保护广大学员的合法权益,与培训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现象必须斗争到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责任编辑:金平】

第10篇

在阅读本文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令我最有感触的是的历史后幕。

(二)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圆明三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那样无与伦比的天堂,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凡是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的那一刻将深深的烙在人们的心里。

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碗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吗?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可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啊!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所以,当时旧中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立”,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三)

新闻事件:据《国际金融报》9月18日报道,近日,从浙江横店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将筹资200亿元,耗时5年在横店再造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初步规划占地面积350公顷,与圆明园一般大小。按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总指挥徐文荣的说法,“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仍然记录1860年屈辱史,而横店圆明园的任务是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

重现圆明园建筑艺术的恢弘,有何不可?

(网上争议)

  长久以来,“圆明园”这个词语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某种复杂情绪,它既指代曾经的规模宏大、营造技艺超群、建筑景群精美的“万园之园”,也容易让人联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民族屈辱史。

    有专家学者说“重建圆明园价值不大”,主要是从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的角度而言,有一定道理。如果是在原址重建的话,那种荒诞的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那种淡忘屈辱、沾沾自喜的炫耀,难免会让人反感。不过,这一次是在浙江横店重建,问题没有专家所说的这么严重,。相反,我认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种积极意义自然不是横店所说的“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我想,商人可能并不是仅仅为了艺术的辉煌而重建圆明园的。但是,经商赚钱与文物保护其实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比如,横店圆明园的建成,将有效分流北京圆明园遗址的游客,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各种摄制剧组对遗址的破坏。

    仿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的人们有个地方去惊叹、赞美以及瞻仰,我觉得没什么不妥。没错,圆明园曾惨遭战火肆虐,但这不过只是它100多年漫长历史的短短瞬间,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伤痛和疤痕,而忘却了它所拥有的艺术魅力。

    我们当然不能指望横店圆明园的建造能够完全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不过它作为一种民间的经营行为,只要合理合法,就无可指责。我们可以热切期待迪斯尼登陆中国,似乎也不应该阻碍一个在中国建筑史上名声显赫的“万园之园”现身横店。

    重建圆明园之所以引起众多争议,可能是因为媒体此前过分渲染了遗址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它作为伟大建筑的重要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那么,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我们是更强调它的艺术存在、美学价值,并为此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呢?还是让这一建筑废墟长久沉默呢?

我的观点

令人痛心的背叛

新建“圆明园”多么气势恢弘,都将是一个游乐园,而这个游乐园的“卖点”竟然是国人没齿难忘的历史屈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涂抹历史同样意味着背叛。当满目沧桑的圆明园在异地沦落为歌舞升平的主题公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和侵略者的浓烟烈焰相比,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更加令人痛心!

200亿再建的还是圆明园吗

重建圆明园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诸多议论。有人质疑其占用的350公顷土地究竟从何而来;有人提出,主要依靠社会捐助的筹资模式近乎“空手套白狼”;还有人以国内2500个主题公园只有10%盈利为依据,对新建圆明园未来的命运表示担忧。这些问题虽然都颇耐人寻味,但我更关心的问题却是,斥资200亿元再建的还是圆明园吗?

圆明园始建于18世纪初,历时150年建成。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为了掩盖暴行,点起了罪恶的大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浩劫,一代名园终成一片废墟。

据说,横店重建圆明园是适应横店影视城从单一经营影视基地旅游,向打造影视旅游主题公园战略转变而作出的“大手笔”。而主题公园,照通行的模式,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并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也就是说,园内所有的建筑设施和配套项目都是以向游客提供娱乐为宗旨。

因此,无论重建的圆明园多么气势恢弘、蔚为大观,都不过只是一个游乐园;而这个游乐园所赖以招徕生意的主题,则是浓烟烈焰过后国人没齿难忘的历史屈辱!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被还原为光彩夺目的游乐园之后,当曾经的民族疮疤跨越时空沦落为歌舞升平的娱乐场之后,真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令人难耐的悲哀。

146年前的一场大火过后,曾经的“万园之园”已经消失。站在这片曾经承载着民族痛苦与屈辱历史记忆的废墟之上,人们是为了接受警示教育,而不是娱乐观光。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比一个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更加有意义。

所以说,圆明园不可复制。不可复制的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姿态告诉人们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200亿的。。。。。。

第11篇

资本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从商品里获利,因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了收益的滞后性,从而影响了资本的获利效率,如今资本直接从买卖资源里获利。如此一来,靠商品盈利的实业,由于资本抬高了资源成本,获利能力大大降低。

简单地举个例子,当大家都炒作粮食来获利的时候,食品企业的获利能力将大大降低;当大家都炒作商铺的时候,租铺的商家盈利将急剧下滑。我们购买商品通常意味着消费,我们购买资源则意味着投资,当全社会的闲散资本都去购买这些社会资源时,商品的利润将变得极其微薄,也就没有人愿意成为最后的买单者――实业经营。

所以,经营实业、从事商品制造和销售者不得不面临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如何低成本地获取公众资源。这几乎成了摆在所有民营企业面前的难题。

如果你只有生产加工却没有渠道,你将成为一个OEM,而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如果你有生产和渠道能力而没有上游的资源,你照样被人卡住脖子束手就擒。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核心资源。

娃哈哈经历风雨颠簸屹立不倒,凭的是其对渠道资源的掌控;吴长江股份尽失却能重返雷士照明权力核心,靠的仍然是对经销商资源的呼风唤雨;农夫山泉全国霸山占水,收购五大淡水湖泊,为的也是抢占自然资源;各大景区门票居高不下,凭的正是各地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垄断。

而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除了渠道资源的优势外,还长期霸占着我们的心智资源,即品牌资源,它们通过我们大脑里对某些关键词的品牌定义,长期占据着我们的决策路径。而国内企业一直着力于有形的自然资源,对于无形的心理资源认识严重不足。

成功企业把持着的核心资源

笔者曾一直强调,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源,就是因为其有限性――不苛求其稀缺,只因为其有限。石油之所以称之为资源,并不因为其稀缺,而因为其有限。商铺也是如此。

麦当劳的重要盈利并不是从加盟者的盈利比例中去分成,也不是靠加盟者的加盟费赚钱,而是靠把低价租来的商铺以更高的价位租给加盟者来盈利。麦当劳本身就扮演着一个资源炒作者的角色。

红星美凯龙这样的本土企业,之所以能打赢像百安居这样的外资品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非常注重对地皮资源的掌控。它通过拿地的方式自己盖房子,大大地降低了铺租成本;同时它也会像麦当劳一样,把多余的商铺高价租给别的商家。这样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任凭中国铺租大幅上涨而稳如泰山。

娃哈哈之所以这么强大,就在于对二三线经销体系的把控。它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把经销商牢牢地“团结”在自己周围。正是通过对二三线渠道资源的垄断,它用HELLO C一举覆盖了农夫的创新性商品水溶C100,通过对渠道资源的掌控,它能走对手的路,让对手无路可走!

媒介曾经也是一种资源,无论是某个户外、报纸版面、电视时段,那些大的日化商(如宝洁、联合利华),就喜欢囤积电视媒体时段,通过资金垄断媒体时段,以更低的成本在播放着自己的广告。如果你想在某个时段插播电视广告,你要找的对象恐怕不是电视台而是这些广告大户。如果你也是卖日化打广告的,你的成本天然地就比他们高。你还能指望能赢他们?

可口可乐之所以愿意高价购买汇源这样经营不善的果汁品牌,他们看重的并不是可以把竞品收购“雪藏”,而是看重汇源上游的重要果园。这位渠道资源、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垄断者,梦想着的是“偷袭”土地资源。

我们一直说做生意一定要有成本意识,一样的道理,现在经营一家企业或做一门生意,这种成本意识,具象而言,就是一定要有资源意识,因为在资金过多青睐资源的今天,资源就是最大的成本。如果你没有考虑好资源的问题,就如同做生意没有预算一样,结果是生意问题将变成生计问题。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大的资源是什么,那么无疑你就知道你省去了哪些重要成本。生意问题也将变得轻松起来。

资源外露

第一个100万元最难赚,这似乎成了商界的谶语。

当你有了第一桶金,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资源(金钱当然也是资源)。

继续说回地皮的问题,当你拥有一块地皮,你就可以用地皮入股去参与某个工厂或商场的分红。因为你拥有了资源,所以你的资源可以换回其他资源,比如投资资金、生产管理者,营销团队等等,所有的资源都跟随你的资源来了。或者说资源与资源之间具有万有引力的作用,是互相吸引的,这种原理被某些资本高手们用得驾轻就熟――他们可以用虚拟的资源换回其他资源,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战绩如空手夺白刃的武林高手一样让我们仰慕不已。

某奶企老板正是用某个收购价的诱饵统一了奶农的战线,成了老板的第一桶金,继而老板以奶农的利益代言人同某加工企业谈条件,加工商俯首称臣,成了老板的第二个资本。有了这两个资本,老板自然也能获取投资公司的青睐,继而成功联姻。有了这三个资源,渠道资源也不攻自破。

就这样,一张空头支票竟然真吹成了一家著名的奶企,再创商业神话故事。这似乎与“别针换别墅”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懂得了资源置换和资源互吸的道理,并能驾轻就熟地运用,你就具备了画地为牢、撒豆成兵的法力。

这种心诀不只是在金融投资界,甚至民间混混们也深谙此道。

曾经有不少国人喜欢吹牛,吹牛为何?获取尊重嘛!先吹自己如何牛,如果自己没有对方牛,就吹自己家人、亲戚很牛;如果对方的亲戚、家人也比自己牛,就吹更远的朋友如何牛;实在不行就拿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的名人压住对方!

你会感觉两个人不是吹牛,而是在打牌,是以资源人脉为筹码的牌局,获胜者还是能获取对方的仰慕和尊重。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国人常常使用类似的空头支票来获取别人的尊重。

现在富了,我们可以通过穿名牌、戴名表、开豪车等外显资源的方式,获取别人尊重。难道不是吗?如果你是开着豪车而不是踩着单车过来跟我谈商业合作,那我当然觉得你是有资源的,我也愿意把自己的资源分享给你。事实上,富人的确比穷人更有筹款、借钱的能力。

资源与资源之间本来就有引力,这种引力会迫使我们外显自己的资源。如同动物在求偶的季节积极释放着自己具有优秀基因的各种信号。这是一种自然趋势,并不是某个商业奇才过人的能耐。所谓的商业奇才,只不过借助这种自然规律,成功地为自己贴金而已。

发现力也是资源

如今,大家公认的、显性的资源,对于权贵和资源垄断者或许容易获得,但已经轮不到我们普通人了,甚至一些刚刚被发现的资源也与我们无缘了。

如果显性的资源,我们没有已有的资源去换取,那么我们必须去发现资源,去发现那些别人不认为是资源的资源。

这个世界有人在淘金,而有人却在淘石头。淘金者往往成了苦力,而淘石头者却有可能成为富翁。黄金作为公认资源,想抢夺过来,竞争强度非常高。而淘石者寻找的却是那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丑石陋石,不同的审美眼光让他们发现这些丑石潜藏的价值,稍经他们改造加工则变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淘金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可望不可求了,但你可以成为卖水者,水的资源对于这些饥渴的淘金者来说,重要程度不亚于黄金。

资源不可多得,但资源重在发现。

心智资源也是我们渐渐才发现的一个资源,但是我们发现得太晚了,早被宝洁、可口可乐这些国际品牌提前抢注了!终端大卖场也是资源,也已经被外资控股了!你能看到的资源,或者对你来说都已经无缘。

麦当劳仅凭卖快餐已经养不起市中心黄金地段的铺租了,这个公认资源早已经被炒得炙手可热,跟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抢下去吗?这当然不是一家善用资源的企业要做的事,聪明的麦当劳发现了新资源,就是汽车资源,麦当劳在汽车日益增多的中国市场开展“得来速”,停车片刻就能便捷地拿到麦当劳,而这些地段的铺租低得惊人。如同那个发现水是资源的卖水者,麦当劳发现了废弃荒地资源的价值。

第12篇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说过,任何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简单的小故事来清楚地加以阐明。这本书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用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描述了KKR成长的历史。也揭示了这家公司的成功之道。有情节,有思想,有故事,有深度,有,有创新。无论是对于胆大妄为者,贪婪的人,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能汲取到自己想要的营养。

1975年,已经50岁的科尔伯格怀着一股悲愤之情,离开了他为之服务多年的贝尔斯登公司,决心开创自己的投资事业。他的两个年轻的助手,乔治·罗伯茨与亨利·克拉维斯也与科尔伯格一同去职。这三个人合伙成立的那家小公司,就是后来以杠杆收购而闻名美国金融界的KKR公司。

另辟蹊径

思路决定成败。那是个每当提到债务就令人感到厌恶和不安的年代,但是对于KKR的中介以及他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来说,新兴起的对大量借债的狂热是通往富有和权利的通道。转变对债务一词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KKR。它可以用数百万计甚至数十亿美元别人的钱来买下一家公司,仅仅极少的一部分价款得自掏腰包。他们所作的只不过是将某些人的资金和另一批人的管理联结起来,成为这一体制中心的导演。这种创新在那个年代是史无前例的,因为KKR的人可以做空一家巨星公司的股票,从最终受益中分取丰厚利润,却几乎不花自己一份钱。他们所作的不过是后者脸皮提出方案,并负责执行。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给巨额债务的运作带来了体面的氛围。比如在收购全球500强霍代尔公司时,糟糕的债务数字和财务报表会让绝大多数的意向收购者望而却步,然而KKR却丝毫不怀疑持有如此多债务的公司怎样才会运行,而且,霍代尔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投资机会。当然,所有的这些分化,征服的巨型博弈从来都没有把霍代尔7700雇员的汗水、恐惧和希望放在心上,丝毫没有考虑同行业日本公司的强大竞争力。然而不管如何,董事会会同意,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桩交易看起来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路对于事业的成败具有多么巨大的作用,有时候其实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梦想客户

KKR就是这样,这样的收购公司显得超有信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断地需要新的贷款。说句实在话,要是没有KKR冒出来,美国最大的这些银行也得想办法自己弄一个出来。其实银行的贷款官员们看到的都是麻烦,要让他们能认可收购贷款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虽然收购企业本身并不能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增长,但是无论如何对任何银行都显得非常有吸引力。因为收购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高一点,这就是一种额外收益。如果信用良好而且随时能贵还贷款的KKR有需求,银行家们肯定会抢着涉足这一新领域。就像银行界和KKR联姻的先锋,信孚银行的贷款职员所说的那样,“别管什么机构,只要能像KKR那样付给我们这么多钱,我们也会愿意和它们建立同样的关系的。” 如同银行业造福了KKR一样,KKR也该变了银行业。当然KKR绝对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比如创始人罗伯茨每次去银行贷款的时候,他从不说借钱,他总是问银行职员是否能够帮他募集到一笔贷款,这样细微的用词上的差别是决定性的。还有他们精心布置的工作场景,高档不失品位而又气势磅礴,足以震慑到潜在的客户。除此以外他们有着令商业银行家们着迷的所有气质,裁缝定制的套装,高雅的办公室,自信而优雅的举止,KKR的核心工作人员看上去就像全美国信誉卓著的人。对了,还有他们个人的专用厨师,尽管这一点花费不菲,不过由此得到的好处无法估量。作者后来写到“到1987年的这个时刻,KKR成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借款人”。是的,信誉卓著,随时还款,利息高,没有银行家舍得拒绝这样的客户。

收购艺术

也许你认为做到以上两项并不难,但是能把杠杆收购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这并非常人所能运作,这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他们一般有着这样的套路:他们往往私底下对某家企业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然后突然高调现身,提出不可思议的高价进行收购,投资者此前根本想不到有人能出这么高的价格。一旦启动了收购计划,在接下来的六周里,各种利益人物开始现身,无论其理论听起来多么高尚,本质都是企业应该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投资顾问,律师,董事会们,每一方都扮演着事先编排好的角色。KKR的合伙人们能赢得无数的成功,是运用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一个策略:在最忙乱的阶段,他们自始至终温文尔雅,镇定自若。他们甚至会向几十位甚至上百位各种顾问拨付各种佣金,借以达到自己特定的目的,左右那些有出售意向的企业高管们,令他们瞠目结舌或者勃然大怒。但是最终他们都会同意,因为在整个杠杆收购过程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KKR自己更是赚到盆溢钵满。“艺术源于生意”,罗伯茨说,“做生意的关键要素在于,谁拥有的产权资本最多?”克拉维斯和罗伯茨最清楚这些巨额收购背后的实质,那就是一个金融游戏。而每一种游戏都需要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就是艺术,尤其是在利益众多的人群中,这种艺术更显其难能可贵。

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每种新生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20世纪80年代后期,KKR尽管收购的企业已经足够让若干年后的员工累积生存,但是要想收购《财富》500强名单里的企业已经几乎不可能了。1991年后高杠杆的时代逐渐平息下来,KKR曾经巨大的金融圈开始解体,它就像一列高速运行的火车,一旦停止,没有生意可做,所有的利益跟随者们也就没有理由继续亲近了。

真实故事

KKR在选择所要收购的公司时所使用的方法,很类似于格雷厄姆和芭菲特所使用的内在价值的方法。看重企业的强大财务实力、稳定可靠的营业收入。一旦选择到这样的优秀公司,如果公司的领导层团结、稳定,那么,KKR亦无所施其技。

书中提到:“在1973至1993年期间,数以百计CEO的生活原本充满了权力、特权和安全感,然而很突兀地一场危机袭来,却很可能把CEO踢出公司,他在公司的一切影响都将被清除。剧变可能出于家族股东的矛盾、企业狙击手恶意收购或是董事会的内部纠纷。这样的前景对一个CEO而言,完全是痛苦不堪的。”

所以,每逢遇到这种情况,有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却面临着被迫去职的危险时,KKR就仿佛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倾尽全力说服企业的领导层接受债务杠杆,使用大量的债务购买下这家企业,在稳定了职业经理人的地位的同时,KKR可以赚取到丰厚的利润。而把沉重的债务负担留给了企业。

霍代尔工业公司主席萨尔塔瑞经历过1929年的大萧条,他对借债经营深恶痛绝。在他的稳健经营之下,霍代尔工业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如磐石。所以,在1978年夏天,霍代尔公司面临着恶意收购的危胁时,这家公司就成为KKR最理想的猎物了。

在倾听了KKR热情、友善的推销说明之后,霍代尔公司的高管们很快地就意识到,若是听从了KKR的安排,使得公司承担起巨额债务的话,那么,每一位高管都可以大发横财了。萨尔塔瑞主席,如果他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念,阻挡同事们的财路,那可就太不识时务啦。最后,萨尔塔瑞拿到了520万美元,然后退休。他辩解说自己是勉强同意这个方案的,但实际情况却好像并非全然如此。

这笔交易就要成功之时,科尔伯格向两位年轻的合伙人提出了一系列的严厉问题,其核心的忧虑就是: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如果经济情况受到了意外负面因素的影响时,霍代尔公司是否仍然能够偿还那些巨额债务?两位年轻的合伙人经过数天的考虑之后,肯定了霍代尔公司仍然能够及时还债。

是KKR在此所展现出来的极大的睿智与克制,才使得大型金融机构愿意为KKR的收购提供绝大部分的债务,KKR自有资金的投入极少,形成了巨大的债务杠杆。而在大部分的收购案例中,KKR仍然可以获得成功。

盛况不再

关于KKR的债务杠杆,也引起了一些置疑的声音。例如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评论道:“……这类贷款也许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对生产力发展完全没有正面作用,没有新建工厂,没有新开发油田,没有专利转化为新设备,收购贷款不过是在企业的财务体系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转移资金而已。”他有意对债务收购施加一些限制措施,但却很容易地被金融家们回避开了。以沃尔克的权力,对此亦无可奈何。1988年,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用诉讼的方法阻止了KKR的一次收购。沃克尔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唯一的反应就是评论说:“太好了。”

书中提到,经过KKR债务收购之后的企业,为了偿还巨额债务,都需要执行严厉的节约措施。实际上,正是普通的职工们承担了债务杠杆的沉重负担。书中在列举了一些有关于失业职工们的悲惨故事之后,甚至把KKR及其所控制的企业高管们比喻为殖民统治者。从长期来看,KKR的收购方式也许并不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任何深刻的影响,但却的确是加深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大约是在1988年前后,杠杆收购所依赖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舆论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潮流转向了。KKR就好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冲浪选手,在退潮时,所有的纯熟技艺都无从施展了。不但做生意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且,来自政治方面的攻击、社会舆论的谴责、律师们的兴讼,甚至是过去的亲密金融伙伴们的暗生敌意,都把KKR推入了濒临危亡的困境。然而,看起来,KKR一贯的的行事风格并不像他们同时代的垃圾债券大王们、恶意收购者们那样的狂妄邪恶,所以,KKR凭借着自己的优良资产,终于还是平安地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不过,从此以后,KKR的盛况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