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

时间:2022-12-02 01:1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师值周情况总结

第1篇

小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小学教师怎么做考核工作总结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今年担任着三年级一班的科学、体育学科及其三所小学的电脑。工作中,有苦有甜,均能淡然处之。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促使自我进步。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在工作中,处处维护党的利益。热爱党,热爱教育,更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期望,是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我要把对教育的热忱渗入生命,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二、服从领导分配。

工作中,领导分配的实际工作,尽自我的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找主观理由,不埋怨工作环境,实实在在,诚信做人。做为一名教职员工,就就应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着想,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三、钻研教材,坚持学习。

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学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光,坚持自学,努力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学习上,永远不明白满足,孜孜不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我们单位一共有9位教职员工,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能够与每一位老师友好相处,互相帮忙。有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我的努力去帮忙他们,不求报酬,不记名利,只求问心无愧。我们学校中,有一些中年教师由于年龄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在利用微机打字,以及学说普通话时,遇到困惑时,我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帮忙他们。

五、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我深深的明白自我肩上担负的职责,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习,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也是刚刚从学生时期走过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能重视他们的价值,能与他们真诚交往。我就是这样努力去做的,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忙学生纠正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处处以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小学教师考核总结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的是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虽然一致,但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三、卫生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还承担起学校的卫生检查工作,虽然任务重,责任大,但我仍然尽我所能,检查、督促各班进行值日工作。每天我早来晚走,参与到每一次劳动之中,指导孩子劳动。孩子不会干,我就手把手的教,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的演示。每天,我还带领值周同学四次检查,及时找出各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在我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此我也要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培优辅差是今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尖子生来带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差错管理氛围 中小学教师 创新教学行为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不犯错是不切实际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不出差错,出了差错后及时改正,则再好不过。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人类有限理性(Simon,1957)的影响,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体都无法完全规避差错。国内学者王重鸣、洪自强(2000)将组织差错管理氛围定义为:与差错有关的组织实践、程序和态度,简而言之,差错管理氛围就是指组织处理差错的方式方法[1]。我国学者陈文沛(2013)在分析差错管理氛围具体的测量时,选取了包括差错掌握、差错预测、差错风险、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机制在内的五个维度来对我国组织差错管理氛围进行测量[2]。本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具体的研究目的,以学者Rybowiak等人(1999)编制的差错取向量表为基础,结合学者王重鸣和陈文沛的建议,最终采用以差错掌握、差错预计、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四个维度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

差错处理维度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生差错时能主动与其他成员分享、沟通和思考差错产生的原因,从差错中学习经验和总结教训,达到减少差错负面影响的效果[3]。差错预测维度是用来描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组织中的成员能够预测差错的产生,不惧怕出现差错[4]。差错压力维度主要指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害怕出现差错,阻碍了企业良好差错管理氛围的产生[3]。差错管理维度主要指的是组织对待差错的一些具体规范和措施。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团体,教师是其中的个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差错不可避免,如何营造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善于发现并积累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6]。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差错管理氛围可以促进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产生,消极的差错管理氛围抑制教师的创新教学行为。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江苏省泰兴市五所中小学的268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问卷25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为225份,回收率为95.5%,有效回收率为83.96%。其中,男教师占35.6%,女教师占64.4%;小学教师占39.6%,初中教师占32%,高中教师占28.4%,涉及语数英、文科、理科以及艺术类教师。

2.研究工具

(1)差错管理氛围量表

以学者Rybowiak等人(1999)编制的差错取向量表为基础,结合学者王重鸣和陈文沛的建议,最终采用和编制了以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制度四个维度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6],该量表共27个测量条目,采用5点计分,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进行试测,得到有效问卷120份,用Spss17.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掉2道题,形成最终问卷。修订后的问卷仍旧包括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四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0,KMO和Bartlett的检验效度为0.863,有较好的信、效度。

(2)教师教学创新行为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师教学创新行为量表,是参照TTCT(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1977),以RIBS(Runco Ideational Behavior Scale,2001)为蓝本改编而成,共计31个条目,分为原创性、发散性、灵活性、兴趣性、冒险性和反思性六个维度。为了保证量表的有效性,本研究针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试测,得到有效问卷120份,用Spss17.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掉了13道题,形成最终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包括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三个维度,共18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从不这样)到5(总是这样),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39,KMO和Bartlett的检验效度为0.940,有较好的信、效度。

3.数据的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基本现状

以225位中小学教师感知到的学校差错管理氛围、创新教学行为各因子的因子均分为统计指标,来比较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水平的状况。

由表1可知,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均分大体在3分左右浮动,差错处理和教学创新行为分数相对高于其他维度均值,分别是4.23分和6.22分,说明两者整体水平较高。在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的具体结构上,差错处理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差错管理和差错预测,而差错压力的得分最低。在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具体内容上,教师的兴趣性得分最高,其次是开放性,而发散性得分最低。

2.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以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为因变量,将性别、学校性质、是否班主任和教师职称作为自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如下表格(表中数据只列出具有显著性的情况)。

表2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下教师的兴趣性、发散性及开放性思维在不同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比较可知,处于城市公立性质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上都显著低于乡镇公立性质学校的中小学教师。

表3结果表明,在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具体方面,教师发散性思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在发散性思维上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此外,教师的发散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在是否任班主任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上的得分均高于不是班主任的教师。

3.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关系

(1)差错管理氛围与创新教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4结果表明,除差错压力维度与教学创新行为各维度呈负相关外,差错管理氛围其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从统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差错处理与创新教学行为兴趣性的相关系数为0.396,表明中小学差错处理对教师教学兴趣性的影响效应可能具有协同性;教学行为的发散性,差错压力与其相关性最高,说明差错压力越大,创新教学行为的发散性越弱;而差错处理与创新教学行为的开放性关系最密切,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校差错处理的氛围越浓,教师越能更好地展开教学的创新。

(2)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独立作用,以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差错管理氛围各因子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兴趣性上,差错处理、差错压力、差错管理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46.2%,三种差错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预测力。在教师发散性思维上,差错压力、差错处理和差错预测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38.8%,三种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预测力较高。在教师教学开放性上,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和差错压力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37.2%,三种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力(见表5)。

三、讨论与分析

1.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整体状况分析

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及其各因子均分在3分左右,整体氛围还不错。究其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行,中小学差错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创新教学行为。然而,在差错管理氛围各因子得分上,差错预测因子和差错管理因子得分并不高,这表明中小学教师预测到差错发生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亟须培养和加强。差错处理因子的得分最高,表明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差错发生后更倾向于与同事沟通和学习经验。在教师教学创新行为各因子得分上,中小学教师教学兴趣性因子得分较高,其次是教师教学开放性思维,教师教学发散性因子得分最低,说明当下中小学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但教学内容方面的发散性思维不够开阔。

因此,在从事具体教学活动时,中小学教师也要敢于抛弃传统的不敢犯错的思维模式,当出现差错时,勇敢面对,积极主动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同事沟通交流,找出差错背后潜藏的内在规律,解决教学差错,掌握差错处理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身和学校整体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2.不同人口学变量中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及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在不同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乡镇公立性质的学校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公立性质的学校。究其原因,乡镇公立性质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可能更宽松些,不及城市公立性质学校严格和规范,通常而言,“事过犹而不及”,管理太过严格,束缚了教师的开放性思维,捆绑了教师的发散性思维,降低了教师对教学的兴趣性,“约法三章”也需适度。而乡镇公立学校则不同,它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空间,不过分以条条框框对教师的教学加以限定,教师个性教学方法的施展得以保证。

(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是否班主任上的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教师教学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在是否班主任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发散性和开放性上的得分均高些。主要原因可能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处理的教学工作更繁杂、更具体,班主任须兼顾学生学习与生活。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会遇到纷繁复杂的教学事件,仅凭专业教学知识是无法应对和处理的,教师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也至关重要,班主任需要灵活地处理各种教学事务,保证学校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3.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关系分析

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和差错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差错压力不利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产生。差错处理显著正向预测教师教学兴趣性、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Beta值分别为0.379、0.200、0.287,P

这给中小学教学管理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差错孕育创新,教学创新行为的产生是基于教师不断的教学试错,与同事不断沟通、学习并归纳总结的结果[7]。中小学教学管理阶层要改变对差错的认识,要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包容、理性地对待差错尤为重要[8]。包容差错并非对教学中所出差错熟视无睹,而是在教师由于疏忽出现差错的前提下,学校理性地看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差错,特别是教师因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出现的差错要持包容态度,并对教师的探索和创新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中小W校可考虑以周或月为划分周期,在教师间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教学差错问题,达到纠正差错、总结提升的目的。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正确面对所出差错,促进教师间的差错学习、沟通和思考,引导教师从差错中不断学习、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教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提高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Edmondson A C.Learning from mistake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human error[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6.

[2] 陈文沛.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跨层次模型分析[J].现代财经,2013(10).

[3] 高晶.差错取向与个体创新行为关系研究――基于团队性绩效考核中介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

[4] Edmondson A C and Lei Z K.Psychology safety:The history renaissance and future of an interpersonal construct[J].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4(1).

[5] Frese M and Keith N.Action errors,error management,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5(1).

[6] 俞国良.创造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 杜鹏程,贾玉立,倪清.差错能成为创新之源吗――基于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9).

第3篇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Www.133229.COM《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第4篇

(一)以小学教师岗位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小学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相关课程,将小教机构的岗位任务要求转化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把专业能力与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行动领域,确定支撑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并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计课程链,把小学教师的岗位技术标准与实践教学标准相衔接,将证书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融合,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实践类课程考核相贯通,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三)对接用人要求,实施个性教学深入了解学校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实施个性教学,完善质量监控。由学生自主成立专门的素质修炼中心,下设各专项技能训练小组,必修项目包括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综合教学技能等,在专业阅读、写作与创新、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选修项目中可任选二项,由学生自行制定修炼计划,自主在课堂学习、实践环节、社团活动和个人课余时间内开展修炼,老师充当项目教练,为学生咨询与服务。出台素质修炼手册,规定修炼目标、前期准备、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并附测评标准,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达标考核办法。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形成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个专门的素质修炼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交流技能修炼中的心得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5篇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衔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和思想上的差异

对于小学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思想、经验等方面原因,所以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少,虽然数学课多,但大多都是复习与巩固,作业更是相对简单的计算题内容,而初中数学的内容很多,课程也少了很多,教师不仅教学的进度加快,而且给学生复习与巩固的时间减少,对于学习新知识和如何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解题提升了难度,所以,如果学生懒于动脑就无法跟进老师的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作业。进入初中后,初中的数学知识更是强调以小学数学为基础,进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数学概念的重新认知和数学逻辑的解题能力。比如在对“数”的认知上,小学数学知识只是对单纯数字的认知,而在初中,数学知识在对“数”的认知上逐渐地变为以字母来代替数字,促使学生对代数的思维逐渐熟悉并运用,在代数的基础运算上逐步递进到方程式这个阶段,除了代数,后边更是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模式的课程,如: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课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这个阶段变化比较大,学生比较难理解及运算,因此,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就应该适应并积累一些“运算”的经验,对初中数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二)思维方式的变化。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比较机械,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知识可以说是“死记硬背”大部分都是通过背诵教材来获得的,虽然目前的初中生也有一些机械记忆方式,但教学教材相对小学教材比较严谨、精简,本质非常明确,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已经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小学数学里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小学数学知识是通过小学生的直观感念来获得的,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尽量通过活动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信息比较广,它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和推广,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着重自己对教材的精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练习等。

(四)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学教师之间相对封闭,缺少沟通,初中数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所以经常会出现初中教师“抱怨”学生在小学怎么学的,小学教师怎么教的等等情况。在这种种情况下,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二、抓好衔接,提高学习品质。

首先,学校要重视刚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生,要给新生建立相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主动跟学生保持和睦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保持浓厚并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起始阶段就应该抓住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打好基础。其次,新生一般都会把在小学中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带入初中,还是浅显的认为数学就做是作业、练习题等方式,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不是小学数学能比,学习初中数学需要学生不断总结探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这个学生的领导者,需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合理的安排好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堂来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促使学生形成有智慧的学习方式。

三、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二)指导学生课前自学。

在教师教学生新知识前,要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自己先总结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起到准备作用,在上课时,学生已经做好学习目标,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学习的心理,有针对性听课,对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所以,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互动巩固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的互动,利用典型的例题并清晰的讲解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不懂之处要多提问,探索同学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享受学习互助的快乐,让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总之,在义务教育这个整体体系中,中小学教师都要明确自己育人的目标,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学理念,持续发展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埋怨,不推卸责任,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通过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铺设知识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美良. 对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J]. 考试周刊, 2013(89):78-78.

第6篇

一年教学工作将要结束了,各位小学教师应该回头去反思总结好工作的经验,这样会有利于我们后续工作的展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本学年我担任二年四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回顾整个学期,有收获也有反思。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一、总结班级活动

1、首先是_月的开学典礼,经过一个喜庆祥和的寒假假期,_月__日学生带着新的期待开始了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习生活。

2、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学习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雷锋精神带给人真、善、美的洗礼,指引着学生提升自己的品行。

在三月,学校通过校会、队会、班会宣讲雷锋精神,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

3、三月份还有一个节日是植树节,学校在校会、队会上向学生号召爱护环境,植树造林,本班很多学生都在小区或外面参与了植树活动,并且于日记画的形式记录了植树活动。

到了_月__号,我们学校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地点是花都宝桑园,这是一次愉快又有收获的活动。

4、_月_日,全校学生进行了体检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同学们的欢迎,让孩子们明白健康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才有可能。

学校为了配合上级部门对于检查学生窝沟封闭的工作,在_月__日,由医生到教室里对学生的牙齿进行第二轮检查并作好登记。清明前夕,4月4日,少先队举行了队部活动“踏着先烈的足迹,飘动胸前的一抹红”。

通过演讲和表演的方式向同学们宣传了烈士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之情。_月__日,在第二届体育艺术节中打头炮的钢琴比赛进行了决赛,本班有__、__、__位同学报名参加。其中__同学获一等奖、__、__同学获二等奖、__同学获三等奖。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体育手抄报比赛,同学们个个都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和绘画天份,设计了一份份精致美观的手抄报,其中获校级二等奖的是:李玮玮、邱旖彦、莫欣烨、叶可琳、梁皓翔。获班级优秀奖的是:__、__、__、__、__。

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应急避灾的能力,提高师生防灾抗灾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地震或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序、迅速、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学校在_月__日举行了20__学年第二学期防灾逃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镇定有序。

5、_月,我们学校的校园活动也进入。

首先是_月_日下午举行的“三操比赛”。我们班的孩子整齐规范有力地完成了“广播体操”、“自编操”和“放松操”,最后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__月__日,年度重头戏“庆六一文艺汇演”举行。本班参与的歌舞《__》荣获二等奖。刚刚汇演完,学生期待已久的体育节又开场了,_月__日上午,顺利完成了各项体育节的比赛。这是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个个卯足了劲拔。最后获得年级季军。_月__日我们学校举行了六一游园活动和美食大会,把庆祝活动推向。

二、班级管理

1、继续抓班风班纪,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我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力争上游”的班级,这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2、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得力班干。

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主人翁,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被常识被肯定,所以本学年本班实行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每位学生当一天班长。这个制度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欢迎。有些同学掐着手指算自己哪一天做班长,到了那一天,神气地戴上牌子,大方地管理班级,眼神都跟平常不一样,闪烁着自信地光辉。当然,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班长是不够的,所以根据学生每周的印章数,选一个流动班委,分别是一个荣誉班长,两个纪律委员,两个卫生委员。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在二年级,应该慢慢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学生值日,如果忘记或随意打扫都是责任心不够强的表现。通过每天的值日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每天的值日分工很细,但是到最后,还是要等同学把事做完才可离开。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们___的育人理念是:以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上好语、数、音三科文化科外,对体、音、图、品也是相当重视。像学生在后面展示的美术作业、品德作业就可以看出来。还有每周二的体育大课间,就是学生健身的平台。

三、语文学科方面

1、注重教学实效

坚持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话。

读与写是语文学科中的两大重点,写话我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训练,一开始是写一两名话,只是写通顺就可以,现在慢慢提高难度,学生已经可以写一段通顺流利的话,并且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本学期开始,我布置了阅读卡作业,每星期写两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我还积极给学生创造氛围,比如读书漂流活动,讲故事活动,写日记活动等。学生在这些阅读与写话训练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取得的成绩

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均分是96.9,超过年级均分,且优分率比较高,B分人数只有一个。

四、反思与不足

1、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学术性活动。

常言道: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在语文教学这一块也是,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素养才能真正教好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很多学术性活动,比如论文比赛,特色课比赛,课题研究等,但由于个人惰性,都没有参加。

2、在语文学科中,辅差工作没有突破。

一个成绩真正好的班级,是没有特困生的。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本班总是有三五个学生处于困难中,尽管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学生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这是我日后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个学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以上是我在本学期工作中成绩一些总结,回首这一年的工作,几多感慨,这其中有经验,然而更多的是教训。如果问我这一年来的感受的话,我会说,是很累,但很充实。是领导、家长及学生的信任使我背负着责任,是强烈的责任心使我激流勇进。以后,我会用我的真心、爱心、热心去对待我的工作,努力探索,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争取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2020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二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工作给我带来的充实,在__小学这里我也是工作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完成了很多的事情,今年的工作已经过去了,对我而言这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我也坚信这对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工作。

在这方面我还是应该要主动去落实好的,走位一名教师我在工作当中遵守规定,和周围的同事相处的很好,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也是我需要去做好的准备,现阶段的工作当中,我是对自身能力还是非常清楚的,在教学能力上面我还是做的不错的,一年来我认真的学习一些教学知识,这一年来我还是应该要努力去提高的,这是我应该要努力去做好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这方面我还是应该要有的态度,我感觉进步是很大的,之所能够有这方面体会,现在我还是要做好这一点,我是感觉在这方面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的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在这一点上面还是感觉很有动力的。

我个人的教学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也能够意识到,所以我也在认真的和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我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现在我还是感觉很有意义的,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在这一点我是不断的在落实好这些,一年来我在业务能力上面确实是有很多进步的,这对我个人的能力是有很大意义,本着认真教学的态度,我一直都是维持着好的心态,教导好学生让班级整体的成绩还是做的非常好的,这方面我是深有感触,班级的整体成绩都是得到不错的提高,现阶段的工作当中,我还是觉得很有动力的,我渴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好,在这方面这些是我应该要有的态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努力的事情,给我一种非常不错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我感觉非常的好。

当然,回顾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也是有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这是我应该端正好心态去纠正的,过去一年来我也是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我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对我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方面我还是应该认真一点去做好的,一年的时间虽然结束,可也让我非常的充实,在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当中,还是做的不够好,出现了一些细节的事情,我一定认真纠正的,现在我也一定会认真的去落实好的。

2020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三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教师”作为自我工作的座右铭来要求自我,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进取上进。

我进取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我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理解我、喜欢我。今年又是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我的主角》等文章,努力使自我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进取、主动、勤恳、职责性较强,乐于理解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我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本事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的荣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本事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本事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我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构成自我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做到教学“五认真”的同时,平常能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教师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多年来,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去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这个学期,我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决心让他们在一种“宽松、探求、竞争”的氛围茁壮成长。本学年担任_(_)班数学教师,根据学校德少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行为习惯训练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异常关注后进生,予以他们更多的关怀,鼓起他们学习的劲头,更好地融入在这个班级体中。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从实抓起,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觉,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经过晨会、班会、黑板报、墙报等渠道,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团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牢牢地刻在学生心中。使班级蒸蒸日上,尤其注重与家长的联系,运用电话、家访、请家长到学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变化,如期向家长汇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是提高了还是退步了,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由于我的主动,有些家长也很愿意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过来,期望教师的帮忙。这样的双向活动,使家长也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一学年来,我从班级的凝聚到干部的培养,从黑板报的出刊到广播稿的挑选,从教室布置到班级竞赛,不知要化多少心血、牺牲多少个休息日,但我没有怨言过,总是一如既住地去完成一件件事情,做好一项项工作。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仅在业务本事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必须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善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2020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四又到了一年一度考核的时候了,在考核之际为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同时自己也进行一次反思。在这一年自己认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年中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了一些进步,自己对我这一年的表现是很满意的,也希望在之后自己也能够有更多的进步。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

一、教学方面

在上课之前我都会很认真的做好备课,争取利用好上课的每一分钟的时间,在备课时我也会提前了解我要讲的知识,先想好要用什么方法去跟学生讲解这一个知识点。在课余我经常会思考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学懂知识,也会去寻找更适合我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多思考,不能让他们只听我讲课,自己却不去思考我说的,只听那是不行的。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同学们打好基础,所以在这个时候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的重要的,不仅要学会自己思考,也应该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他们就只知道什么,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去想问题而不是什么问题都等着老师来给他们解答,这样的话只能学到老师讲的知识,其它的是学不到的。

二、思想方面

我一直都用一个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应该给同学们做好榜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的高的,时刻都遵守着教师行为规范,绝对不会在同学们面前做出一些不好的举动。我们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同学们提高思想修养,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是必须要自己先做到有一个好的品德修养的。

三、纪律方面

这一年自己一直都遵守着学校的纪律,没有犯过一次纪律上的错误,在这一方面自己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作为一名老师若是自己都做不到遵守纪律那又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去遵守课堂纪律呢,所以这一点我是必须要做好的。在遵守学校纪律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行为。

一年的时间很快的就结束了,在这一年中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新的一年的工作开始之后也要继续的保持这样的一个工作状态,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2020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五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流逝了,很快的就到了一年的年底,一年的教学工作也已经结束了。这一年自己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在开始新一年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做一次总结,我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对自己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备课工作

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备课了,只有备好课才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让同学们都能够学到知识。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就是在备课上了,因为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的方法,了解教学的内容,也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努力的做到因材施教。相比上课的那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备课要花的时间可以说是好几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细致认真的备课工作才能够让我把课上好。我自己也比较的重视备课这一环节,经常会跟其它的老师讨论要怎么备课。

二、课堂教学

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老师要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我能够做的就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不是我讲了什么他们就只知道什么,要做到我没讲的他们也会做。在课上我会多多的提问,尽量让同学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我所讲的内容上,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们真正在课堂上要学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三、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作业的量多量少都不会影响到他们有没有学懂知识,所以我布置的作业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我选择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的,顺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我布置的作业量都不是很多,但认真做的话也是能够帮助他们学好知识的。

四、工作计划

新一年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新一年中想让同学们的成绩都能够提高一点,我知道这是比较的难的,但不能因为难而不努力了。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多花一些时间在班上的学习困难的同学身上,在小学阶段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等以后面临更高难度和深度的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不会因为升学就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

第7篇

一、农村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影响孩子心理的外因,农村学生的家庭结构几乎都是祖父母、父母加孩子,生活环境相对单调、封闭。首先,家庭缺少可以推心置腹交流的对象,以致学生有一种远离群体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其次,农村家长对孩子“跳农门”的期望值过高,普遍对孩子的学业较为重视而对其心理需求则关注甚少以至于不予关注。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发展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旦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也只是粗暴地训斥、责骂,以致使学生丧失自信,产生失望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与教育者产生对立情绪,自我否定、自甘落后。

2.学生自身因素。农村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7岁之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尊心和自我分析水平逐渐增强,但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和自控力还较差,认识和行为不完全同步,敏感于周围的人、事。情绪波动大,容易兴奋和消沉。不少学生渴望独立、渴望交友、渴望成才,而生活现实却不遂其愿,由此引起心理适应力不良,部分学生性情孤独、性格内向,进而造成让很多问题长期淤积于心,得不到倾诉和解决,久而久之,形成抑郁心理,受挫折后则表现为丧失自信、自暴自弃。

3.教师因素。在学校中有一些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关注,甚至用一种苛求的眼光去挑剔学生的短处和缺点,流露出不满、冷漠、埋怨、偏见等情绪,用呵斥、强制、体罚等不尊重学生的手段迫使他们学习。这样就致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焦虑烦躁、厌学情绪滋长,学生处于这种消极情感状态时往往把教师的要求视作恶意和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安于落后的状态。

二、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危害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有诸多表现,其一,是学习上的“厌烦心理”,从厌学走向弃学。正因为学生有这种心理障碍,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人生和自我,其结果必然是学习缺乏动力,厌学情绪膨胀,意志衰退、理想泯灭。其二,是“焦虑心理”。父母期望值过高,孩子常因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遇事犹豫不决,情绪反复,态度迟疑。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前途感到迷茫。其三,是“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意识到自己的短处而看不到或没有机会表现自己长处,担心失去他人尊重所引起的情感体验,意志消沉。对人多疑、冷漠、不和群。其四,是“怠惰心理”。这种心理使学生精神萎靡、行为散漫,表现出麻木、僵化和漫不经心。这正是精神长期受到压抑以及生活失意而又未能及时得到疏导的结果。

心理障碍必然会给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者和女生带来心理失衡、认识失调、情绪失度、行为失范,使学生对学业缺乏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生活缺乏幸福感,不能理智的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和困难后不能排解,产生逃避心理,甚至走向极端。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1.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识,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强烈的自信心,通过自我激励去争取进步。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引导,都潜藏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教师正是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表现自己的才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有效地解除心理负担,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时,才会有可能在挑战中取胜。

2.加强情感教育。农村学生尤其需要心灵上的和感染。教师要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信任、理解学生,以情感人。师生之间一旦有了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情感基础,就会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提出的要求才能比较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激励他们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热爱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其经常保持愉快平衡的主导心境。

3.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具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使他们正当的兴趣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给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机会,又到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天赋、特长,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学生兴趣。

4.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背景。首先,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团结互助,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友谊和温暖,使其心情舒畅,消除焦虑和孤独。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乐于与人交往,善于理解并帮助他人,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再次,要建立和维持新型的师生关系。由于前面所分析的种种原因,农村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信任、理解和尊重;更希望有推心置腹、无所不谈而又能获启迪的“朋友”。教师就要主动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人格维度上真正确立和学生的平等关系,体谅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烦恼。

5.培养良好人格,增强心理紧张的抗衡量。不良的性格特征,往往影响人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师要珍视学生个性,教育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现实,使学生对自己的成败经验做出合理的反省和归因,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和战胜受挫心理。学生只有接受了现实的我,才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努力创造理想的我,才能在挫折和冲突面前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6.重视心理适应力的养成。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自身与农村社会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并保持和谐。开展各种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放手给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注意有效地调节。放大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经常把发生在学生中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的责任心、自主精神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7.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农村学生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承错”能力时,要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入手,教师要从理论上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疏导、排解,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使学生懂得现代社会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竞争中永远的胜利者,一次失败何惧之有,“生命之树常青”,教育学生坦然承受各种困难、挫折、失败的能力。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沟通心灵、塑造灵魂、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生命活动。只有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育”立体网络,才能全面提高其心理品质。

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及思考

温丽丽(吉林油田供应小学)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关注程度,分析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成为了我国很多小学工作的重点,深入分析了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解决对策。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小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小学都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小学教育质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并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进行深入思考,是当前我国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思想观念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一些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着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一些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持排斥态度,还有些教师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育科研的深邃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兴趣,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行政化弊端,属于上级领导机构直接指导的工作,并非纯粹的学术性质的活动,因此,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使用于教育科研活动当中,还有些小学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教育科研活动不会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不愿意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另外,一些小学教师虽然对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价值缺乏深刻的理解,但由于学校领导层的指示,只能被动的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因此,这一类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较低。有些小学教师在对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性理解方面存在偏差,这些教师将教育科研活动作为提升自己业绩考核水平的活动,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因此,难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配合,因此,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很多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方面质量低下。

(二)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小学教师从事单一的教学活动,在教育科研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属于总结教学经验的性质,简单的将教育科研理论和实例进行引进,整体科研效果较差。一些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在选题方面缺乏科学性,使得科研过程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一些小学教师使用的科研方法缺乏足够的严谨性,使得对科研资料的分析处于较为肤浅的水平,一些科研结果难以完全符合小学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我国小学教育机构长期以来,将小学教师工作定性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培养,缺乏对小学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视,虽然一些小学教育机构制定了小学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的方案,但很多小学教育工作者依然将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对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提高缺乏足够的关注。教学科研活动需要参与者具备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知识储备,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着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些错误观点,一些教师认为教学科研工作有一些捷径可循,因此,降低了对知识储备量和科研能力的重视,采用简单的方式应对科研任务,使得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是影响科研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外部环境不理想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需要依赖完善的制度和客观环境支持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在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方面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学校在教育科研活动方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得教师的科研活动缺乏科学的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很多小学并没有将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同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结合,导致小学教师难以将科研活动同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结合,无法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提升科研水平的结果。制度的欠缺使得小学教师的科研成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导致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育科研的成果,忽视了对科研过程的关注,还有些教师因此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使得科研活动出现了类似形式主义的弊端。

二、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加快转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观念

首先,要使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与教师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联系,以便小学教师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活动对提升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以便增强对教育活动的重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要为小学教师提供足够的单独进行科研实践的机会,以便小学教师对复杂的理论具备良好的理解,要使教师能够将实践活动同具体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并加强对教育科研活动的科学理解,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经验真正转化为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的动力。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小学教师提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提升科研水平的信心,例如,小学可以将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同教师的绩效薪资以及业绩考核紧密挂钩,以便教师可以真正将教育科研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并同时进行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切实提升科研水平。

(二)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首先,要提升小学教师科研工作选题的科学性,要允许小学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科研题材的选取,以便小学教师能够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活动的质量,要充分研究小学教师的科研实力,并且对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行帮助,例如,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小学要为教师提供高水平的科研交流机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经验交流,使教师之间能够彼此借鉴对方合理的科研经验,提升科研活动的科学性。要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科研人员对小学教师进行指导,使小学教师的科研方法更加严谨,提升对科研资料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加强对小学教师培训活动的改造,将更多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方法在培训活动中进行传授,以便小学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三)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小学要加快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制度建设的速度,尽快完善小学教师科研活动的各项制度,以便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有用完善制度的保障,例如,2014年,我国四川省某小学在教师教育实践过程中,仅仅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改良,目前,该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并促进了该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是提升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深入的分析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华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闫德明,李冬辉,李丽.河南省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4,(03):54-58.

第8篇

一些忧心如焚的有识之士曾做过一个统计:三年前,某市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5岁以上。而就在该市,有两个人口最多的区县,居然在省政府出台免费选送培养小学教师政策后,没有选送过一位免费培养的小教师范生!

小学教育不重要吗?抑或是小学教育不需要太强的师资?

当然不是。从教育的规律来说,小学年龄段是可塑性最强的习惯、人格养成阶段,最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教育阶段,当然也是需要最强的师资投入的阶段。造成反差的原因只有一个,它与高考相隔太远,也隔所谓的“成才”太远。

教育是百年大计。任何的功利主义都是戕害民族教育事业的毒药。

终于有一天,农村小学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引起了高层关注。20__年4月,国家教育部就小学师资的培养出台了相应的规定;5月,省教育厅由高教处长、师范处长、计划处长、人事处长和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组成的专题调查组来到常德,以常德师范学校调研结果为主体汇报内容的座谈会震动了来自省教育厅的官员们。

世纪之交终结中师教育之后,这所学校的师范教育居然能不仅坚持下来,而且能发展得这么好!

常德师范,对基础教育不懈的坚守,感动了人们。

如何让小学教育或者是基础教育回归到它原来该有的位置?

其实,最重要的是能有一批人,持一种远离功利主义的守望,淡泊宁静,不离不弃。

常德师范,就是这样一个范本。

60年:因坚守成就品牌

常德师范的守望,不是一朝一夕。一守,就是60年。

1947年10月,本地士绅李子新等人倡议创建一所培养小学教员的专门学校,常德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由此诞生。40名经过私塾启蒙的年轻人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学生,衰败的城隍庙里传出琅琅的书声,常德师范60年大戏的开篇序曲由此唱响;

1953年,常德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正式更名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

1956年,完成从初级师范向中等师范的过渡;

198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1997年,开始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1999年,中等师范教育终结;

20__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培养基地,高等师范教育成为学校的主要办学构成。

60年的历程平凡而短暂;60年的步伐坚实而稳健。

60年是服务基础教育的60年。从简易师范发展为中等师范,由中等师范向高等师范迈进,办学层次的渐次提升,清晰的描画出常德师范60年的发展轨迹,凸显出常德师范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的坚定信念。上世纪50年代,各种形式的师资轮训班、短训班,60年代的社来社去学员,70年代的工农兵学员,80年代开始的民师班、普师班,无论教育形式、教育对象发生怎样的变幻,常德师范始终如一地高张服务基础教育的旗帜,满足小学师资的有效供给。即使在1969年,学校奉命停办的特殊时期,常德师范也坚持尽其所能培训急缺的小学教师。60年过去了,常师人可以骄傲地说,美丽富饶的沅澧大地,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常德师范培养的教师。

60年间,无数师长以对教育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继承传统教育的精髓,不断探索和积累,融会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在精英人才、优秀教师和科学方案的三维互动下,常德师范培育的几万名学生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支撑了城乡小学教育的宏伟大厦,他们的学识和教养成为千百万少年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灯塔。

严谨笃实的作风,不甘人后的精神,既是60年办学的文化总结,更是60年的历程写照。上世纪80年代,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常德师范率先实行对教学行为的量化管理;在全国中师学校一浪高过一浪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常德师范突飞猛进,脱颖而出;在全省的学科教学评估中,常德师范再次超拔群伦,大显实力;十余年间,受权主编《中师报》,影响所及,遍布神州千余所中师学校。1988年,常德师范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首批优秀师范学校。1997年,作为几十年中师教育成果的总结,常德师范获准培养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常德师范肥沃的土壤里播下了高等师范教育的第一颗种子。

“人才的基础在小学,小学的质量在师范。”

走进常德师范,原国家教委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何东昌题的一行大字警醒夺目。这对常德师范来说,既是一种勉励,也是一种肯定。

逆境中壮大:有信念者拥有未来

世纪之交,中师教育终结,常德师范与所有中等师范学校一样,陷入巨大的生存困境。

中师教育终结,小学教师由哪里培育?当时无人回答。但常师人在逆境中坚守住了这份责任。

该校以自主办学的勇毅、审时度势的睿智、踏实苦干的斗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自我壮大的宽阔大道。几年时间,办学条件快

速提升,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格局别开生面,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形成了60年办学史上最耀眼的发展高峰。20__年,常德师范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受到中央七部委的联署嘉奖。

更让人称道的是,由于该校对基础教育的坚守,也由于决策层对形势的敏锐判断,20__年,在重新构建师范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常德师范凭借优良的办学传统、出色的教育质量、雄厚的资源积累,抓住机遇,捷足先登,顺利成为全省四个大专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之一,为学校从中等师范向高等师范发展铺垫了成功的第一块基石。20__年,建设常德高等师范学校列入《常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更高层次的小学教师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意志。

这期间,常师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坚持师范教育,首先必须保持应有的办学规模。中师取消之后,常师的师范教育仅依赖初等教育和幼儿师范两个专业支撑,办学规模锐减。20__年初等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削减40%%,年招生计划仅60人。为化解危机,学校领导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亲赴新疆腹地,与当地教育部门签订长期协议,为和田地区培养小学教师。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不仅当年的招生计划追加到110人,此后连续两年的招生规模都稳定在200人左右。为进一步扩大师范教育规模,20__年,学校新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专业增加到3个。20__年,师范专业在校学生达到1351人,超过了1983年全省中师学校“三定”会议确定的1080人的办学规模。近几年来,正如常师人所坚信的那样,小学教师的师资需求开始显现新的变化。20__年,英语、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课程体系,造成英语、计算机教师严重短缺;20__年,小学教师队伍开始出现高龄化倾向,几年之后以女性为主体的小学教师将大面积从教学第一线淡出,师资的大量培养和有计划补充迫在眉睫。在自主办学的艰难中,常师一直坚守的师范教育阵地开始证明自己的价值。

办好师范教育,除守住教育阵地之外,质量的持续提高是另一条宝贵的生命线。“办学层次提高,生源素质下降”,这是不容置疑的一大隐忧。在新的形势下,常德师范以加强针对性为核心,继承和调整传统的培养方式,调整机构,合理加强学生管理机制,并广开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改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上,改变教学计划长期固定不变的传统,吸收新的教研成果,调整学制结构、改变课程设置,重建训练体系。经过调整和改革,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措施,都迸发出一种崭新的活力。几年来,在师范类学生就业口径普遍狭窄的情况下,常德师范就业率达到98%%以上,当年对口就业超过75%%。20__年,常德师范成为唯一被评为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师范学校。

发展师范教育,还必须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近年来,该校完成了建校50多年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基本建设,总投资达到3000余万元,校园新建面积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师范教育所需的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全部更新换代;音乐、美术教学设施得到全面补充,教学用琴达到350台;先进的钛合金圆顶天象观测台熠熠生辉;500余台高配置电脑使计算机教学如虎添翼,学校的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同类中职中专学校,从根本上确保了学校师范教育稳步健康的发展。在绝大多数地市中师学校或改换门庭或黯然消亡的背景下,常德师范不仅坚守住了师范教育,且发展速度迅速超越了以往,创造了中师教育的发展奇迹。

风雨沧桑,改不了常师人对基础教育的炽烈情怀。常师人仍在不断奔走呼号,力图唤起社会对基础教育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今年十月,是该校60周年校庆,他们将关注农村小学教师作为了校庆主题。他们慰问在农村偏远地区从事教育35年以上的老校友;他们牵头设立农村基础教育基金,对坚持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奖励……别开生面的校庆活动,彰显的是常师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9篇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幼儿园英语师资为使命,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方案原有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与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教职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就业但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以职业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既要遵循教师教育的普遍标准,也要符合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还要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只有全面、综合地考量,才能将职业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有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高等职业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是与行业人才标准互通互联的重要文件。2012年教育部正式了英语类4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应用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标准从十个方面进行描述,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标准要求体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行业业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刘黛琳,周雪峰2015)。英语教育专业以培养“小学、幼儿园或培训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岗位”的教师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相关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突破传统学科体系和知识框架,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教师业务能力整合起来,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徐小贞2006)。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做了详细描述,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针对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并加以有效实施,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课程开设偏少,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没有完全体现

 

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么沿用1993年颁布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大纲》,要么以本科阶段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参考,课程主要强调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都能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是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师范性决定了学生还必须具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能力。传统的与此相关的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为主,一些院校也开设了英语书写、唱歌等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但总体看来,一是没有成体系,更多的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二是研究不深,师资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结果就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自己会说英语,但不会教小学英语,对小学英语的教材理解和教法、学法指导一片茫然。

 

(二)实践课程开设不足,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主要分为教育见习和实习两类。教育见习主要安排在学期中,时间大概一周,教育实习是在最后一学期,时间3个月左右,这是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习和见习贯穿了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小学教学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见习的效果不太好,主要是时间短、频次低、针对性不强。实习期间的教师指导不够,结束时缺少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要从时间安排、人员配置、阶段目标、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实践课程的设置,发挥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三)专业能力拓展课程设置不够,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

 

高等职业教育除了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季淑鸿, 2012)。但实际情况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反映在课程上主要是对英语类的文化课程比如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不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较少,学生的学习视野受到限制,今后教师职业的发展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施路径

 

(一)确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观决定了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程。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扎实专业知识、卓越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和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课程设置必须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换言之,在研究课程设置之前,先要认真审视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

 

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英语听、说、读、写、唱等能力,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课件制作等能力。这两项技能一般都是分开培养,相互交叉的情况不太普遍。但是教师职业岗位需要的正是两者的融合。为此,需要在课程安排上考虑两种技能的联系。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英语歌曲与童谣、英语课件制作、小学英语教学法等课程,学生对职业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走上教师岗位后对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做到游刃有余(黄静茹,吴柏祥2010)。

 

(三)构建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于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内涵、结构和规定,还缺少完整的指导性文件,因而难以体现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地位,其时间安排、基地建设、师徒制度、考核评价等都缺少科学性的规范。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教育见以已完成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一次见习解决一到两个问题,采用“影子跟岗”等方式,使见习见到实效。教育实习要定位到小学和边远山区中学,要把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熟悉职业岗位的情况,就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到轻车熟路。

 

(四)优化素质拓展类课程

 

作为语言教师,对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必须了解,才能更好地贯彻语言教学的意图。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要重视英语文化类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开设多种课程,比如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国家概况、英美儿童文学选读、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等等,通过学习,学生逐步积累起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知识,增加两种文化的对比,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岗位积淀,提升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把小学教师标准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培养的直通道,满足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时间需要。以职业为导向就是培养职业要求的核心能力,强调职业的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的发展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第10篇

城乡结合部小学 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

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落后状况一直是各级政府、各方学者的关注重点,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乡结合部教师的专业发展、师资培训问题却鲜有人探究。本文以改善英语学科教学为目标,对这一特定区域内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就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培训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了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主要体现为英语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升。英语教师在接受专业训练、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量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逐步推进和发展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促进专业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准确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目标和内容,研究小学英语的教学规律;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和组织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保障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技术,活跃小学英语课堂;自觉加强中西方文化素养学习,拓展知识面,适时地通过文化对比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本校、本地区的客观情况,创造性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多数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职业认同感有待加强

教师本人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塑造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基础,是教师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责任感的源泉。然而,相当一部分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漠不关心;很多教师的职业理想是通过个人奋斗调到城区小学或改行从事收入更高和社会地位更高的工作,这说明这一特定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对保持长久的职业热情有较强的消极作用。

2.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科教学论知识匮乏

相当一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英语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或虽毕业师范院校但是所学专业并非英语。此类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与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置课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教学效果。同时,这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知识,但语音、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素质仍有待提高。因此,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上,缺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音规则的教学环节,也不能引入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文化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学能力不足,教研和反思能力欠缺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学历偏低、工作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较低,无法或极少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以至于学生丧失了重要的语音输入机会;缺乏英语学科教学理论知识,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专业知识缺乏,对教材的掌握、使用效果不佳;不熟悉互联网和先进的教育技术,不善于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授课内容单一,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很少鼓励教师参加公开课展示,平时的英语教研活动更是很少涉及;久而久之,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未养成课后写教学反思或总结的习惯,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缺乏创新性。

4.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于自身素质的提升缺乏主动性

由于缺乏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部分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即使有的教师在工作之余不断参加各种活动以提升学历、更新知识,但大多数功利心较强,评完职称或完成学校的培训任务后又回归旧态。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处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小学英语教师缺少教研培训的机会;缺乏专家的指导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的另一不利因素。

二、关于做好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建议

针对上述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城乡结合部小学特有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学环境,对新引进教师或在岗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是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转变教育理念的一个高效、现实的出路,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形势下,为解决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以及培训机构要积极合作,采取有效途径来提升师资培训的效果,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吸纳先进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系统而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此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具有广博的职业理论知识,因此,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应通过开展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等课程,逐渐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目标,理解新课改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立新课改框架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完成准确的角色定位,完善相应的小学英语评价体系以反推新课改的深入展开。

2.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培训课程,提升其教学能力

整体来看,困扰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前所述。因此,语音教学、语音实践训练,英语国家文化介绍等课程很受欢迎。高校或其他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确立培训目标,设置培训课程,以期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1)改善发音,强化口语能力

基于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模仿、朗读和诵读应该是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主要形式。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性,其口语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师资的培训中,应特别重视英语语音、英语听说等技能的训练,注重提升受训教师的英语语言素质。

(2)加强课堂培训的时效性

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课堂上,除了英语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还应结合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开展听说训练、读写训练、翻译训练、跨文化交际训练,使受训教师的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等语言技能得到实际训练,提高课堂技能训练的效率,提升教师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

(3)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能力

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高校或各培训机构应积极拓宽受训教师的语言实践渠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竞赛活动,不但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其以后的教学实践注入新鲜的血液。此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和竞赛活动有: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童话剧表演以及校园英语广播等;组织英语诵读比赛、模拟教学竞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国家文化常识比赛等竞赛活动,为受训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培训工作保障和管理机制

要做好落后和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受训教师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的收入偏低,经济困难较突出,首先,在经费上应给予受训教师足够的支持,除保障正常的工资收入外,还应报销相应的住宿、差旅等费用,解除受训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受训学校领导要统筹安排好受训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计划地安排其他教师分担教学任务,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参加到培训活动中去。同时,为保障师资培训效果,参加培训前应组织受训教师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尤其是针对本校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适当的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和研究。

4.关注受训教师的差异,激活培训模式

(1)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由于受训教师在年龄、学历、工作时间以及受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整体结构往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培训模式、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效果评价等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相关高校或培训机构在开展具体的培训任务之前,应对本期受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具体的计划。对于受训教师来说,在参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英语专业知识以及师德教育等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可根据自身需要、兴趣爱好等参加选修课程的学习。这种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收效明显,更有利于每位教师的提高。

(2)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

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培训工作可采取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国现行的多数培训课程以短期为主,一般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举行,培训效果欠佳。根据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例如以学期为单位安排培训课程。这样,受训教师就有较充分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的口语、语音等专业素质,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当然,有些课程,如小学英语测试和评价手段的学习,可采取短期模块突击培训的方式,既能提升受训教师的素质又不影响其日常教学工作。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教研带头作用

每期受训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各自学校的教学能手,他们的英语专业知识系统扎实,教学中能够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养成了良好的教研反思习惯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对于他们要实施较高层次、较高要求的培训模式。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于此类受训教师可开展教育专题性培训,组织他们研习有关小学英语教学的前沿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其理论研究的高度。培训结束后对于此类教师的后续培训效果评价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要求他们完成一定数量的小学英语教研文章,并通过专题讲座、教研室活动等方式带动其他教师逐步养成反思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其教研带头作用。

5.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升高校或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是保证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重要条件。各地区师资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师资稳定、甘于奉献的培训教师队伍。邀请专家、名师他们参加到培训工作中来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一个优秀的专职培训教师资源网。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问题描述:“众口难调”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培训课程的相对单一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众口难调”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专业起点、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又一难题。

(二)问题破解:进阶式培训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整齐划一为分类指导,是解决培训课程中“众口难调”问题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的差异,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化程度的差异,确立入门级培训、进阶级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四种基本的培训层级。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进阶式培训在操作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分层教学法。根据学习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方式适合于信息技术、英语口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在尊重学员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员专业技能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分别制订各自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2.差异教学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兼顾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设置进阶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层次性,力求深入浅出,将理论思辨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尝试把分组学习这一学习组织形式应用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每个教师在团队协作中的价值,把差异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3.自主选课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研修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可以探索学分制管理,学员不必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只要修满相应学分,即意味着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描述:成人学习特征的体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遵循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指向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倡导教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今天,如果教师培训课程还片面依赖传授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那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引导他们把培训所学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二)问题破解:研训一体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是我校顺应国内、省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势,在多年来从事“乡土化培训”“进阶式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片面依赖知识灌输的现状,增强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员掌握由问题到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在2011年“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培训者培训”中,曾经成功实施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引导学员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推广到各培训项目。

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概括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后,课程团队结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向相关教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立项。课题立项后,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的授课课程,实现课题课程化。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促学”,转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课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员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团队提供的课题选题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我校的任课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应用学习成果,继续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我校的远程服务平台咨询我校的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课题结题阶段,我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书,顺利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的鉴定结题。

古人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育活动中,能力的获得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这一教育准则不仅适合于中小学教育,也适合于教师的学习。我们的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基本思想就是让学员切实通过培训提高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掌握的教科研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培训不仅仅是满足大家的“一饭之需”,而是让大家终身受益。通过培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提出问题、规范地表述问题,学会对问题进行论证,把具有研究价值与可行性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可以学习一些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实际的研究方式,如质性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等等,可以学习写作专业论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作品的写作方法和基本规范。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切实增强学员的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

作者:梁宝新赵书林单位: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第12篇

2000年,我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在全国各中小学校普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全面启动。在2000年至2002年间教育部了不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文件及通知,如“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底我国教育部出台《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从时间上来看,与NETS•T相比,我国《标准》的出台晚了11年,但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标准》的出台预示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向国际教育迈进。美国NETS•T从出台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到目前为止,第四版已使用了5年,至今还在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我国《标准》的制定从2002年至2004年,从研讨到修订,历时两年多,至今已使用了9年。从时间上来看,我国《标准》研制周期比美国NETS•T要短,且修正与完善的周期较长,这不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为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从政府的支持来看,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指导、服务和资金的支持等,而我国则更多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缺乏相应的法律来规范,也很少设置专项资金来扶持,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在标准实施计划中存在资金不配套的问题,造成目标难以达成。

二、标准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

美国NETS•T一共有四版,目前最新版为2008年版。该版本的体系结构包括5个能力素质维度、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个一级指标和N个概要绩效指标,可用“5(4)20N”来表示。其中5个能力素质维度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和创造力”,“设计和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典范”,“提升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素养,为学生树立典范”,“参与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20个一级指标则是围绕5个能力素质维度给出具体的行为指导,如围绕“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和创造力”这个能力素质维度制定出了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能够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提示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以及设计、创造的过程;能够与学生、同事及其他人在面对面和虚拟学习环境中合作学习,为学生树立协作知识建构的榜样。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指一般准备、专业培养、教学实习和在职一年执教的阶段。N个概要绩效指标则是按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围绕5个能力维度给出的具体的行为指导,共有70多个绩效指标,而且不同工作阶段的绩效指标个数并不相同。

我国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对中小学实际调研的情况,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结构,包括4个能力素质维度、14个一级指标和N个概要绩效指标,可用“4(14)N”表示。其中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14个一级指标是围绕4个能力素质维度来制定的,如“意识与态度”下的一级指标有4个,分别是“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而在这4个一级指标下又有若干个围绕一级指标而给出具体行为指导的二级指标,如“重要性的认识”下的二级指标有3个,如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及在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等。N个概要绩效指标主要是针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设置的,对每类人员其绩效指标都不一样,依次为41、46、44。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国标准的体系结构各有千秋。从能力素质维度来看,美国NETS•T各能力素质维度是不分先后的,在这些能力素质维度里都强调了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榜样力量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领导力;而我国《标准》则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把意识和态度作为起点,在意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应用与创新体现出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社会责任作为落脚点,强调的是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从一级指标来看,NETS•T的一级指标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指导,如“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和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能利用评价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而我国《标准》的一级指标只是将能力素质维度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在二级指标中再给出相应的行为指导,如一级指标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二级指标里所给出的行为指导如“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些指导较为粗略,可操作性相对就较差。如何将行为指导细化,将可操作性提升,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思考的地方。从N个概要绩效指标来看,NETS•T的N个概要绩效指标是按不同工作阶段来制定的,涉及到职前与职后;而我国《标准》的N个概要绩效指标主是针对职后的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类子标准分别制定的指标,强调的是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三、标准实施的比较分析

美国NETS•T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美国教育部的PT3项目进行。PT3项目于1999年出台,主要是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养而启动的大型资助项目,其目的是加速培养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该项目于2000年被纳入到NETS•T实施计划之中,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以项目基金为依靠的,如在线教师培养、教师职业发展、课程设计等。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资助了500多个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项目,参与项目的教师占全美教师的一半以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该项目三年一期,实施的基本流程是由大学、学院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先提交申请,申请报告审查通过后,开始实施培训,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后,提交年度绩效报告,当审核通过,再继续实施培训计划。我国《标准》是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实施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该项目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建立起以《标准》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的体系,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三级培训。

2005年4月上旬,该项目全面启动,在2005年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大纲的出台,与此同时第一批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项目的实施采取先设立试点,再逐步推广的策略。到现在,全国各地都已设立培训机构,基本形成了完善规范的以“培训、考试与认证”为一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从中美两国标准的实施可看出,美国NETS•T的实施项目是基金型项目,以基金支持来推动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强调绩效管理,重视示范学校的设立与评估,以校本培训为主。我国《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五个阶段:培训准备阶段、组织开展培训、组织统一考试、建立相关政策与制度、项目管理,在这些阶段中主要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来实施培训计划,因此强调的是机构建设和组织管理。

四、标准评估的比较分析

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估主要借助量规和档案袋这样的评价工具。在使用量规进行评估时,通过相关的网站教师可以获得量规生成器,依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设计教学单元、沟通技巧、课堂教学计划、技术应用的评估、反思性的表达等信息项的发展性评价量规,这对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确定发展方向起到了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档案袋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发展性评价工具,其中所放入的资料可以表明一个教师教学成长的整个历程,它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评估工具不仅用于NETS•T评估中,而且也用于日常的教学中,这使得NETS•T的评估在实际操作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培训的绩效和过程性评价是我国评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隐性评价,即教师是否将培训内容移植到自身知识系统中;二是显性评价,即教师是否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评价主要是隐性评价,对于显性评价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而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开发了《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将其作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主要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教师和管理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即时查看学员的学习分数,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美国NETS•T的评估方式不仅用于培训中,而且也用于日常教学中,这对于已经在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内成长起来的教师而言,可能已将标准评估内化为一种习惯。而我国《标准》的评估主要用于教师培训中,具体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却没有具体的统一评估标准和方式,这可能使得培训与日常教学脱节,达不到标准实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