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24 05:3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第1篇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护理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频繁,护理人力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这对我国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结构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必须从问题的出发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入手。

一、美国的护理教育

1910年由美国Flexne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建立以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能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体现现代医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相互独立、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了这一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经济学等内容。而且美国各护理院校均设置有讨论课和辅导活动课,实习课(包括生产实习)安排在每门课程开设的同时进行,始终贯穿在课程学习中。如美国南卡罗来那州鲍伯琼斯大学,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两个半天必须去医院实习,四年级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

二、国内护理课程设置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护理课程方面,而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卫校的中级护理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胡卫珍提出了根据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课程的设置的策略;田贞尚等则从理论的思辨的层面对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朱秀丽在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提出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改进教学方法,改灌输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优化师资队伍,加强课程设置的评价等。濮丽萍等也从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模式中吸取了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1998年黄金莲提出应该开设康复护理课程,2001年张红兵、单伟颖认为应增设社区护理课程,2007年赵艳、赵玲提出护理课程体系应注重人文教育,2008年文旭东认为中等护理专业应该开设姑息护理课程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的某个具体的方面。

刘静慰提出传统的护理转向以小组责任制为形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给患者提供以身心、社会、文化等需要的最佳护理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钟继海、模玉泉、潘立珍提出了中专护理教育,他们认为护理教育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趋向于整体化,即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李靖提出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会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国际化进程也将得到推进。

三、中美护理教育比较

1.护理课程设置的理念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纽约大学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旨在对学生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除此之外,他们也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院系之间也可以相互选修课程。借鉴其经验,濮阳市卫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在护理工作中同样是必不可缺的素质,卫校护理课程设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应明显。

2.开设课程门数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共4个学年分8学期完成,总共开设31门课;而我国的濮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共3年分6个学期,总共开设了32门课。文化课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学期,后两个学期主要是实习。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讲座等几个模块。

3.开设课程门类的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大学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难看出,在纽约大学四年的课程计划中,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三才开始学习护理课程,学生需要修满128学分,其中文科课程44学分、科学及相关课程20学分、护理和医学课程64学分。其课程中人文社会课程开设比例大,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而濮阳卫校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欠缺。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较

在美国纽约大学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的比例很大,且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接触各个方面护理实践,比如从儿童到成人、从健全人到精神病人、从个人到社区等。卫校的实践课程只设置了几门临床护理课程和社区保健课程,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护理实践。纽约大学的实习课安排在与每门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始终贯穿整个课程学习,学生从二年级起,每周必须去医院实习两个半天,毕业前的最后九周全天在各医院内实习。濮阳卫校的学生见习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1~2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实习与学校教育对立这是我国护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5.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逐渐由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因此,他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在中国,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人们批判的诟病,卫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逃脱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同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为了尽快让学生接受知识与临床见习,就应该尽快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这也有益于稳定专业思想。

四、合理设置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

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基本的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伦理、法律等人文知识。因此,卫校的护理专业应该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美学与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等社会和人文学科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去向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多从事的是社区护理工作。根据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应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的课时,根据护理学科的特征,把一些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删掉一些重复的内容,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

3.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

中专卫校设立的护理专业是培养初级实用型护理人才,他们所掌握的根本优势就是专业的护理技能,只有合理增设实验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安排见习时间,把见习分批次进行,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4.强化人文教育思想,注重隐性课程设置

第2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老年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探讨解决老年护理教学问题的措施,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从教师业务改革、教师备课改革、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1.2.1 教师业务改革 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资深教师讲课一次,每学期阅读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3-5本;周末组织就近参观敬老院、托老所、老年病房等,亲身和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和健康状况。

1.2.2 教师备课改革 本校护理专业班级较多,由两到四位多年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老师共同授课。改变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采用课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 观念改革 教学中,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现状的剖析。老年护理的发展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内容形式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由原来单一的家庭护工式服务向复杂多元化、专业化、整体护理发展,护理服务会趋于专科化。改变老年护理只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传统观念,增强了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

1.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角色扮演。在老年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老年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等章节中选择8-10个相关内容。课前两周将全班学生分为8-10组,每组10名左右。由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找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编排剧本,设置情景;角色分配,排练剧情等。在角色扮演课时按小组顺序展现给大家。②小讲课。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特点,选择小讲课的内容。课前一周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选择一节内容,时间为20min。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资料、做课件、写教案、选择代表讲课等。讲课结束后同学提问、教师总结,课后进行教案展品。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空巢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便秘、尿失禁、安全用药等,精心设计1-2个典型病例,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书籍目录或可查阅资料的网址供学生自学。上课时利用10-15min由学生代表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以及疑问陈述出来,其他同学再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做出解答,分析归纳总结。④案例讨论。在学期的最后设置案例讨论课。由学生回顾并说出身边的真实案例,如老年痴呆、老年骨折、老年老视眼等,教师组织大家集体分析该患者,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把生涩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实例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1.3 评价指标 制定问卷,针对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具备的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对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比较 针对两组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和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两个方面的情况,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习期间实施跟踪随访 根据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制定问卷,对实习医院中设有老年科或老年病房的学生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实发给带教老师并回收。两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中,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急剧的增加。老年护理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实用技能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也极少。通过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方面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PBL、小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打了坚实的基础。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所有医务工作者还在不断探索与改善,努力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更多资料与经验。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护士素质是指做一名护士所应具备的条件,包含着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心理特点、道德品质和健康水平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精湛的技术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同时还应具备人文知识,有很好的涵养和礼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现在的护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他们养成了任性和被人照顾的习惯,敏感,争强好胜,缺乏自控及调节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缺乏承受能力,怕脏怕累,吃苦耐劳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爱面子,不愿多问,缺乏沟通能力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培养合格护士的最主要的障碍,因此,护士素质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从2006级入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开始,以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为契机,将护士素质养成教育寓于其中,经过2年对15个教学班级的实施,除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之外,还结合教学与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教师特有的自我反思,现总结如下。

1自我反思的内容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以真正的实施。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把护生培养成符合患者与社会期望的、能够适应护理岗位、持久热爱护理岗位,并能在护理岗位有所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护理合格人才,自我反思的内容包括如何使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教学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如何使护生将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中;怎样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的认同度;怎样通过教师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

2自我反思的过程

教学自我反思分为教学前、中、后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从教材各部分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制订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材,统筹安排教材各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材的学习价值。其核心是通过护理教学培养和训练护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情景,怎样引出新课,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教学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等。

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反思,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首先,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了解护理专业的窗151,教师的专业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给护生以样板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护生的整体发展,重视护生的日常生活,使护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磊落大度的胸怀、优雅得体的语言行为习惯,这样护生在将来才能扮演好符合社会期望的职业角色。其次,要把这些静态的专业知识信息激活并传递给护生,使护生易于接受,护理教师就必须具有研究性思维和化繁为简的能力。另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影响信息的传输,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语调、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等都会对信息的传输起到很大作用。再次,教师不要凌驾于护生之上,要主动搞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客体互动、互换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护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唤起护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还有,教师在向护生传授技术时要动之以情,对专业教学中每一件教具的选择、安排,对每堂课教学环境的布置,对每一项技术操作示教动作的设计都应讲究合理、规范化。教师通过自己的精心备课,刻苦练习技术去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如教师面对“护理模型人”示范操作时,总是动作轻柔,和声细语地与“患者”讲话等。教师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护生。为了优化教学,我们在护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护理礼仪学课程,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通过实例举证,讲清楚护士礼仪的基本原则、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讲解护士的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交往礼仪,在讲授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如观看教学光盘、情景模拟等,同时教师示范,由教师身着洁白的护士服,用优美的姿态、温柔的语言在示教室进行护士的面部表情、站姿、坐姿、蹲姿、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例夹等行为的示范。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第四学期进行操作实训强化,使护士素质的养成教学接续下去。

第三阶段,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在今后改进等。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长期积累,这样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护生情况。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反思护生的反馈信息,把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护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将其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4)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护理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护理教师和实验场地相对不足,对护生素质训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我校护理专业招生尽管有一定的准入条件,但实施起来很难严格把关,一部分达不到护士素质要求的学生选择了此专业,增加了素质训练的难度。如果实施淘汰制,即对经过训练后仍然达不到护士素质要求的学生实行转换专业或退学,这样培养出来的护士质量会高一些。

3自我反思的讨论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育”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教师只有通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能成为促进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存在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才能形成符合课程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和自己的教学哲学。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中职 护理专业 职业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1-02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学生能顺利就业是一所职业学校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招聘市场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学历要求亦随之提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专科和本科护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与之相比,中职护生的就业形势相对不容乐观。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浅,初中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心理上普遍反映出自尊心强与自卑的矛盾状态。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和工作有期望,但对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从本校招生10届至今,每届95%以上的学生都会主动报名自考大专,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意识到学历与能力并非一体,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往往是经历了实习的磨砺才初步成型。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入学原因做过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职护生选择本专业学校初衷的调查结果

在上述专业选择的背景下,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接触卫校之初有意识、有规划地针对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培养,与通常让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时自行摸索或是临近实习再开始训练相比较,显然更具有指导性和优越性。在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会让中职护生能够更加坦然、顺利的融入岗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基于这种设想,笔者将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时间划分,具体分为预备阶段、指导阶段和总结阶段。

1.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招生时,二是在入学前。

1.1招生阶段

家长对护生职业定位的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的盲目乐观通常表现在:认为进入卫生学校学习护理专业就一定能做护士或者一定能去大医院工作。家长的这种认知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认识,不但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阻碍,也埋下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面对实习,他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是实习前对实习医院挑三捡四,眼高手低,或者在发现现实与他们想象的愿景有明显反差之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逃学或厌学。一旦这类心态成为一个班级的主流想法,将会对班级的班风、学风以及学生的在校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1.2入学阶段

中职学生并不是一味反感所有规定的群体,对于中职护生,医院的要求和学生的要求时常存在差异。与其强制他们“绝对不能做”,不如在开学伊始就向他们讲解每项规则的内在原因。

(1)以守时观念为例,新生的守时观念停留在初中时期“准时到校,不迟到”这一层面,而临床护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际上要求学生不能仅做到准时到,而且必须提前做好上班准备,有序进行交接班。当学生从入学开始,笔者就强调这一点,并向他们分析原因,这是从事护士职业者所必需做到的,如果不能守时,忽视交接班制度,就存在照顾病患不周,甚至其他不良后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于2010级学生仅在日常强调不能迟到,但至二年级下学期临近实习时,学生迟到现象明显增多。究其原因固然有离校前的放松和实习前的焦虑所影响。而笔者对于2011级和2013级学生,在入学阶段即军训之前就做了提前到校的要求,并从护理专业的角度阐明缘由,说清道理,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累计迟到次数就有明显下降。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中职护生以不同教育方式减少迟到次数效果的调查结果

(2)培养学生与其他护士和医生沟通时的细节习惯。学生在初中时通常会有两个遗留习惯:一是,老师说过的事情听过就忘,不做文字记录;二是,求助老师,不讲究场合、时间和语气。而医院的护理工作强度很大,没有条件反复提醒护生接下来做什么,随身带小本子和笔,将工作任务记录下来是学生实习时很好的习惯。

2.指导阶段

学生对实习、就业的自信心是无法通过突击学习达到的,而是需要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建立。同时,护士的职业素养也是在这一阶段潜移默化养成的。学生个人能力上的缺点通常会在中专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笔者在与学生的几年相处中深刻地体会到,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的差距并不能简单以中考分数的差距来区分,更显著的差异集中在他们的学习动机、自控力和缺少寻求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意识。

2.1 一年级的指导

一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在中职的专业课学习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老师,仅仅依靠专业课老师的授课时间很难让学生了解应该用何种方法去学习、理解、记忆专业知识。班主任需要运用教育学中的高层迁移理论,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和策略运用到不同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知识是重点,能够独立将知识点有系统的归纳。“上学期学的解剖学和基础护理学与内科护理学有没有知识重合的部分呢?”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训练,例如:

(1)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一:技巧性的理解、记忆专业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大多数都依靠死记硬背。而护理知识一方面与传统的数理化知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知识量极大。学生普遍反映背过就忘;在考试时,如果将题目换个问法出错率就会增高。

(2)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二:学会记笔记。学生的笔记多半是照抄老师的板书,笔者以非护理专业人员的背景在学生一年级时与学生一起听专业课,将自己做的课堂笔记与学生比较。以解剖为例,笔者的笔记会采用画结构图代替文字罗列,而学生一开始仅有一俩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归纳系统图;章节与章节的串联是由老师总结,学生照抄并不思考。

(3)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之一:责任意识训练。通过观看医疗类影片对影片中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班会课上我们组织观看《实习医生格雷》时出现了两种与实习相关的情境。一是实习医生向病人保证手术绝对会成功,然而手术发生意外病人去世;二是在病房主治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对实习生提问。与护生的教育联系起来,提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避免对病人做出承诺,以免出现意外时病人家属情绪激动而引发纠纷。

(4)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之二:服务意识训练。包括:①情景模拟病房,进行角色扮演;②操作技能展示:尤其对于不擅长学习又很努力的学生以及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在一年级初期,如果能让她们发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到不错的分数,更容易诱导形成良性循环。

2.2 二年级的指导

医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时间观念强,能够准时交接班;有较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同时懂得自我保护,不引起医患矛盾;护理的基础知识扎实,对带教老师的提问能够正确回答;护理操作中细心,避免职业暴露,不出医疗差错。班主任可以将医院实习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几个方面融入日常生活中:

(1)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即沟通能力训练。模拟实习生与患者、护士、实习老师、医生的沟通情境,进行讨论,交流体会,从中学习正确的、合适的沟通方式。以笔者与学生讨论的情境为例:如果病人不愿意让实习生打针时怎么办?当你得知其他同学很多都已经在练习操作,而你还没有机会时怎么办?让学生先思考,寻找解决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2)请老生对应届学生进行指导:包括面试的体验,实习期间的感受等等。实习老师工作的侧重点往往在于安全和纪律,老生对实习的看法更考虑新手时期的焦虑。笔者2011级的学习委员曾提出:“刚刚开始实习不要急于表现,因为刚去往往会很紧张,反而容易表现不好,多看几遍书,在心里模拟几遍再尝试”。这种体会对于即将进入实习的学妹们而言,就是一个非常有帮助而实用的模式。

综上所述,预防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习惯的培养和指导贯穿于整个护理中专学习过程中。其价值除了体现在未雨绸缪,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自助意识和激发其主动解决问题的潜能,使之能够更快的投入实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晶. 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 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6-01

社会认知学派代表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不断监控和调整其认知和情感状态,观察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调整学习行为,并努力营造和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资源的过程[1]。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护理观念、护理学科知识技能的不断变化,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因此,护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来应对知识技术的更新、岗位的变换及服务对象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近年来,我们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现状

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专科教育的生源多来自高中、中专毕业,没能考入本科大学的学生,他们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与本科学生有一定差别,不少护生以考试为中心,以及格为目标,被动地学习,而且,学生从主观认识和能力上依然延续中学时期的被动、填鸭式学习方式,接受意识强,缺乏主体责任感;对于如何自我学习茫然失措。袁葵[3]研究显示,大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均低于本科护生。在多年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失,表现为依耐性强,被动执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机械的模仿教师的示教,缺乏对自己学习负责及管理的能力。因此,如何切实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已经成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对策

2.1 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一种积极、合作、轻松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而不会担心遭到惩罚和讥笑。从护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向护生传授一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中的障碍进行自主调节学习。让护生自己尝试、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体验、自己评议,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所学专业的特别关切与喜好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感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热爱。袁秋环等[4]研究显示,对护理专业兴趣高的护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兴趣较低的护生,因为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的护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去,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其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因此,加强对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早实验、早临床”即自护生入校(大一)便开始学习和实践护理技能操作至毕业全程,不间断进行技能培训,能增强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2.3 改革教学方法

2.3.1开放实验室 护理实验室是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开放实验室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我们全面推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采用全面开放和预约开放相结合的灵活形式。为了开放规范有序、安全有效,首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开放实验室的有关要求。然后对各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 5~8 人为1个小组,自选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验预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用物准备、操作、操作后的实验室整理,包括卫生清洁和安全工作,做好实验登记(时间、内容、实到人数、损坏记录、赔偿记录、组长签名等)。并向实验指导教师汇报相关情况,实验指导教师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独立思考、分析、完成整个护理技术操作过程,既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又提高了观察和质疑能力。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护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和“自己教育自己”。

2.3.2小组合作法 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协作学习。在第一学期末将同学每3~4人分为一组,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部分护理操作分成若干项目;各小组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分领至少一项以上任务,例如: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换单等。任务要求如下:在教师授课前一周,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全班同学实验用物的准备;通过利用多媒体教材及互联网、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完成该项操作项目的预习,包括试练习操作;并根据操作步骤,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出便于指导学生练习的操作流程图;教师课前考核小组同学的预习情况,给与评价和指导,其中操作做得好的同学成为该项目的示教“小老师”,并具备指导同学的资格。课中,承担实验用物的检查;课后,承担实验用物的整理、回收工作。作为激励,完成任务的将计入课程考核体系中。该方法促使护生热情高涨,进一步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2.3.3分阶段综合实训 传统的单一操作技能实训内容缺少学科间的综合联系,使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脱节。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采用分段综合性实训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护生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模拟病例情景教学,将护生带入一种深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深入角色、分析病例,提高护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前进行“出入院护理”综合实训,二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实训,通过综合实训操作这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锻炼了其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护生创造了相互交流, 相互了解的机会,使每位护生在实训中都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从中可以寻找自我价值,发展自我,认识自我,使教学过程成为人人参入的创造活动[5]。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专科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很强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陈旧的一言堂式的教学已不能满足这一目标的需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潜力,渴望得到教师的开发与利用,只要钻研教法改革,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就能挖掘潜力,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护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几个或某个方面作为突破口来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岑,刘树麟,刘哲军.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62-65.

[2]张开利,王建萍.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2):3321-3322.

[3]袁葵.大专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09.

第6篇

【关键词】 护理;实训课;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的学习和施教过程中,实训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实训课教学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学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而且实训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掌握职业技能的目的3。实训课和理论课相比较,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性的或者说存在一些劣势。通常学生更重视理论课这一点从到课率上就可以看出来,实训课的到课率远远低于理论课,而且到课的学生也通常表现出态度不认真,练习不刻苦等诸多问题。怎样加强实训课学习使教学质量有大进步呢?通过多年医院教务工作,我总结出了关于护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将阐述实训课的全过程,全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首次实训阶段

对于一项新的实训操作项目,都务必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现将操作步骤列举如下:

1.1 统一示教 作为教务人员,在课程开始时首先应该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集中示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或者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所学实训项目,从操作目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用时应控制在40—45分钟。

1.2 重点强调 当完成了示教之后,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并带到实训练习室,为保证实训课的质量建议一组以25—30人为宜,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此次操作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强调。

1.3 小组指导 把学生分成6—7个小组,每组5—6名同学,让他们进行自由的练习,并给与他们充分的练习时间,尽量保证练习的完整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各个老师要密切地关注各个小组,细心观察每个人的操作,并且在发现问题后分别给予各个小组或者是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老师细心的指导和各小组按照要求的操练,逐渐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使其真正掌握所学项目的基本操作。

1.4 回示效果 为了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该次操作的印象,在下课之前,由老师随机抽出一名同学,让该名同学对本次实训课所学的项目进行重新演示,演示结束之后带教老师针对优缺点给予简要的点评。这不仅能够充分地检验学生本次项目操作的练习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练习时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另外这也让全班同学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操作过程,真正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的知识。

2 重点实训阶段

对于一些重点的实训项目,比如:无菌技术操作、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等,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强化,强化方式分为以下四步:

2.1 重复训练 通过第一次实训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够对操作的基本程序有了初步的掌握,那么经过首次练习后,紧接着再安排两到三次的重复训练。重复训练的特点是:第一,重复训练要比第一次训练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加严格,首先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尽量要做到程序熟练、手法标准、操作规范等等;第二,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带教老师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能够针对同学自身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求带教教师规范化教学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上面的“两个严格”,并经过两到三次的重复训练,学生就应该能达到对重点项目从最开始的基本掌握到熟练的程度了。

2.2 小组考核 在完成了所有的重复训练后临近下课前,调换各组的带教老师,任意抽取两名同学进行操作考试,考核的标准应严格按照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由老师公布结果同时进行讲评,因为学生都比较紧张考试,所以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很重视老师的最后一次强调,有益于他们记得牢固扎实。

2.3 操作考试 考试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为了保证重点操作项目的学习效果,应安排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

2.4 成绩分析 成绩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教师带教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成绩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效把握学生对所学操作项目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将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3 强化实训阶段

学生即将要进入医院实习前,务必要安排“技能训练”的课程,该课程一般都是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这门课程对临床常用操作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不可忽视。那么为了使学生扎实的掌握这些操作,就需要把好最后一关:

3.1 严格组织 加强组织管理,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采取课前给学生提问题、设要求、定目标的方式,全面的掌握学生训练情况,然后教务老师开会研究讨论,及时调整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3.2 贴近临床 一切训练都是为了最后的实战,此次的学习重点和首次不同,因为这次学习后即将走向临床,所以要尽可能地贴近于临床。例如:要重视对病人的耐心和关怀,并且强调对操作前、中、后的核对,也可以人为设置情景模拟临床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考验学生锻炼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3.3 独立操作 每一个人在未来的工作中都将独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是对他们负责的做法,即使一个小组由多名学生组成,但要求每一个人在别人操作时不要进行提示,以便让操作人自己动脑思考下面每步的操作,如果操作者有遗漏,在不影响继续操作的前提下,可以等到结束后及时指出并更正。这样能减少学生在初入临床时过度紧张的心理以及过强的依赖性。

3.4 知识强化 不要一味地注重程序和手法,而忽略掉强化相关知识点。例如:对于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学生务必要知道:临床输液时可能发生的输液反应有哪些?各种临床表现及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什么?对于每次的技能训练,带教老师应提出思考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在下课前再结合书本和临床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用提问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强化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护理常用技能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和操练,使学生逐渐从不懂不会成功地过渡到了熟知、熟练、应用自如的程度,相信步入临床的学生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实践于临床,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高庆龄,王克芳.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护理学杂志,2002,17(10):739—741.

[2] 顾慧明,尤黎明.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88—90.

[3] 赵巧红.浅谈护理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93.

[4] 张惠铭,陈光忠,李艾鹏,沈小平,叶萌.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5).

第7篇

[关键词] 情景建构教学;传统教学;对照分析;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07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指出:“目前,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1]传统教育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怎么问的麻木习惯,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老师讲的必定正确,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着职业学生思维,而情景建构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它主张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突出主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参与、指导,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

1研究目的

1.1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建构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学习的内容总是与 “情境”相联系的,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不仅能够掌握课堂内容,而且通过大家思维互动,头脑碰撞,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有效地延伸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在情景刺激下,实现师生之间知识的建构。

1.2探索适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情景建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逐步完善科学的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推广使用。主要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2)强调以案例模拟为基本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课程选择:焦作卫生学校2006届护理专业《儿科护理》。

研究对象:焦作卫生学校2006届护理专业489名学生。

2.2具体方法

第一步:对2006届护理专业学生在2007年上半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评。

第二步:下半学期采用情景建构教学模式。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把学生每6-10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并选出组长,所有学习方面的工作安排由组长负责。(2)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下次课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并要求各小组在课前一定进行讨论。(3)情景设置。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病例情景,然后给出相关的假设题目。如:假如你是护士,你怎么做?假设你是患者,你的表现有哪些?假如你是医生?等避免出现传统的试题,如:什么叫佝偻病?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等。(4)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5)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以表演、陈述、辩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课堂学生之间的互动。(6)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下次课程内容。

第三步:情景建构教学全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的变化。

第四步: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模式兴趣调查。

2.3结果分析

2.3.1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测评传统教学模式参加测评学生人数489人,平均分数62.06分。其中80分以上共计10人,占2.04%,不及格人数占39.01%。

2.3.2情景建构模式教学测评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参加测评学生人数487人,平均分数75.21分。其中80分以上共计189人,占38.81%,不及格人数占20.12%。

2.3.3传统教学模式与情景建构教学模式测评对比见表1。平均成绩提高21.1%,不及格人数显著减少,降低近19%。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测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t=13.407,P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情景建构教学模式测评对比

2.3.4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兴趣调查调查显示:在487名参与学生中,其中有90.2%人数对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5.7%的学生对传统教学感兴趣,4.1%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数据表明,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学生将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这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总结

3.1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测评显示,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平均成绩提高传统教学模式近13分,达到21.1%,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不及格人数比较结果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不及格人数占39.01%,情景建构教学模式测评不及格人数占20.12%,相差近19%,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80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学生人数比较分别为2.04%、38.81%,超过传统教学模式达36.77%,人数明显增多。综合上述结果,情景建构模式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另外,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兴趣调查也显示,90.2%的学生对情景建构模式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变化构成两种模式重要的区别,也是两次测评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情景建构教学模式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并且在学习中团结协助能力、知识延伸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2情景建构教学模式的原则

情景建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基本原则:(1)主动性原则[2]。坚持主动性原则,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达到自主建构认知的目的。(2)情境性原则[2]。情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使学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的在现场活动中使用认知工具,获取解决问题方法。(3)探究性原则[2]。探究性原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合作性原则[2]。合作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3.3情景建构教学模式不足之处

在课题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对教学模式的推广还受到多种限制。主要包括:(1)班级人数过多。一般班级45人左右为宜,无论从分组、教师指导都能够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2)两次测评在试卷方面的难度系数还存在不同,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的差异。(3)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4)学校应该具备配套的教学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收集信息的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1997,3:3-9.

[2]马会军.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再认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4: 130-132.

第8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心得

班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这个家的家长就是班主任,从担任我校护理专业班主任来,常常思考班主任工作取得实效的方法以及怎样搞好班级的管理。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只有走到学生当中,才能够了解到学生,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身边的朋友,了解到他们的过去以及对将来的打算,并以此来对其生活、学习展开帮助和辅导。这是作为班主任第一步任务。因此,在我接班时,为了快速的掌握到我的班级的同学的情况,我对学生全面的开展了摸底。首先是在学生开学入班时,为了能让其充分的自我展示,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其次是加大进入学生宿舍的力度,和他们在生活上进行沟通交流,问其生活状况,宿舍环境等等,进一步的走进他们的生活。三是加大晚自习的检查力度、并与学生谈心,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四是通过召开班会熟悉学生。为了尽快熟悉这些工作并摸清学生的状况,我不断的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通过不停的深入了解,做到对每位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都做到清晰明朗。比如说,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生活条件差;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哪些学生学习抓得不紧,底子差;哪些学生宿舍卫生做得好;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适应学校生活慢等情况。有了这些具体的了解,我也就有了下一步因材施教的依据:对优秀学生予以表扬,对困难学生予以帮助,对进步学生予以鼓励等。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初中刚毕业,年纪15~17岁,尚未长大成人;又刚刚离开父母庇护,离开家庭关怀,很不适应。加上现在大多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中子女不多,甚至是独生子女,在家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凡事依赖父母,离开父母则不知所措,遇到紧急情况更是束手无策。

一天晚上10点多了,手机响了,班上一位学生因痛经而哭泣,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问她是否每月都会有痛经,她说是的。那么,以前是如何处理的呢?她说在家找妈妈,在学校找只有找班主任了。于是,我告诉她简单的处理方法,如热敷和喝一些热牛奶,若不行到医院服用止痛片,打止痛针等。晚上11时,班长打来电话说该生疼痛仍然不能缓解。我让两位同学陪同先去医院,我也迅速赶到医院急诊科询问,急诊医生说打过止痛针了,痛经好转,只是没有带钱。我松了口气,帮她交了钱送回学校。通过这次事件,我专门开了一次班会,班会前我让同学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查阅了关于痛经的资料,包括痛经是如何造成的,应该如何正确治疗和护理。班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互相交流。最后,我总结说,从咱们的职业特点来说,今后的工作是服务病人,救助病人。所以首先应当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懂得照顾好自己,今后才知道如何救助他人。

三、多作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

护理专业的招收对象几乎是清一色的女生,组成的班级也几乎是纯女生班,这样班级管理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其一,一个班集体的构成几乎全是女生,少了在男生面前的害羞感和拘谨感,所以在言谈举止方面就显得随便和放纵,管理也比较麻烦;其二,女生之间的小是非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展成同学之间的暴力冲突甚至校园暴力事件;三,女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较强,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合乎实际的消费行为,如同学之间随便借钱、瞒着父母胡乱花钱、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其四,女生是天然的爱美族,出于对美的追求,女同学的穿衣打扮过分新潮前卫,甚至有些同学的打扮不符合学生身份等。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殊性表现,护理专业的德育教育也具有特殊性。歌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会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对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有必要,如结合我国当前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卫生技术人才(包括护理人才)极为欠缺,但现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对卫生人才提出了一些挑战,所以只有那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对将来护士职业充分认知以后,要求学生规划职业目标,然后对最终的职业目标进行阶段划分,如划分到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甚至具体到每周的目标,再提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

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对自己来学校的目的明确了,学习也有了动力,再进行综合管理也就相对容易了。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核心和前提是对学生的爱,爱是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也就不会带出有爱心、对社会和自己负责任的学生。今后我还会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加强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1.1对象

选择2008年—2012年我校参加当年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前期相关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按江苏省5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5年制高职护理采用“3.5+1+0.5”的培养模式实施教学。2008年—2011年毕业的护生,应用传统的前期在校教学、实习期间管理和实习结束辅导;2012年毕业的护生,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1.2.12008年—2011年毕业护生

1.2.1.1前期在校教学

①选择教材:合理选用专业课程教材,根据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经验,护理专业课程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近5年规划教材。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及相关习题作为参考,开展日常教学。②教学实施:组织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建立活页讲义,编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校本教材。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归纳总结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建立试题库。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如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学、护理学基础等)全部实行月考制度和教考分离(即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参与出卷)。2011年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大纲重新调整,A2、A3或A4型题比例增加,给护生的复习造成一定的难度。我校也对命题小组提出要求,增加了大量病例题的比例,以贴近国家执业考试要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1.2实习期间管理

实习前做好动员,强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选择复习资料,制订复习计划,讲述复习技巧,进行初步辅导。实习期间每月组织学生模拟考试及答疑,以检验复习效果,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复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1.3实习结束辅导

①制订管理方案: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专门成立执业辅导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管理团队由教学校长、系部领导、教务处、其他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系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责任到人,实施跟班管理,建立激励办法,重点抓后进生。辅导教师团队主要承担相关课程的辅导、答疑和考核等教学工作。并组织专人负责报名工作,从每年12月底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②认真分析考纲:组织辅导教师团队认真分析考纲,研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原则、规范和方法,比较日常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异同,找出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以往护士执业考试主要以基础护理学和内、外、妇、儿专科护理为主,2011年增加了中医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考试内容。护士执业考试越来越贴近临床护理实践,不仅考核护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考核护生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具备的伦理道德及人际沟通技巧等人文关怀内容。③加强考前辅导:考前组织集中辅导,学校组织五年制高职护生在最后半学期回校找漏补缺的同时,对护生进行系统的考前辅导,串讲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辅导教师团队在辅导中及时答问,使护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不同的题型,传授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考试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阶段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护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④实行教考分离:成立护士执业考试相关课程的命题小组,研究历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题型、题目比例,结合实践经验命题。在考前辅导中,依照辅导内容和复习进度,让护生不断强化,模拟仿真题练习,巩固提高专业知识。每周组织模拟考试,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选题组卷,考试方式、题量及答题卡的使用,均模拟正式考试。⑤考前心理疏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护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辅导教师及管理人员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相互促进;帮助考前焦虑的学生分析原因,明确目标,改进学习方法,释放压力,增强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全面扎实复习,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应考。

1.2.22012年毕业的护生

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网络资源,以班级、课程或实习点为单位组建QQ群,并应用卫生人才网的网络管理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2.1建立QQ群

在校期间以同一专业课程为单位建立QQ群,以各班级学习委员、课代表、组长建立网络管理体系。教师将学习任务、学案和作业等上传至群共享,以各小组长和课代表为学生的具体管理责任人,负责对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查。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随机抽查任务完成情况,随机抽查的成绩代表该小组的平时成绩,以促进团队学习和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实习过程中,以执业护士考试考前辅导相关课程整合体为单位建立QQ群,以班主任和各实习点组长建立网络管理体系,负责对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情况的检查,并将复习资料、月考时间和具体课程等上传至群共享,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1.2.2.2参加卫生人才网平台学习

实习前布置任务,组织护理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卫生人才网的上网学习。实习中由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进行后台管理,检查教师和学生的上网学习情况,如各门课程的听课时间、测试题的完成情况、答疑解惑内容等。分阶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教师的考核成绩计入个人绩效工资,学生的考核成绩计入毕业考试成绩(即毕业考试成绩取决于实习期间月考的平均成绩)。根据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后台管理的反馈情况,及时把握网络学习情况。根据每月的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析,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复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在实习期间进行网上学习,实现实习和复习同步。

2讨论

2.1利用网络资源能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采用以同一课程为单位建立QQ群,以各班级课代表、组长为代表建立网络学生管理体系,实习期间以班主任和各实习点组长为代表建立网络学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方便教学任务的布置和学习效果的检查反馈,以各小组长和课代表为学生的具体管理责任人,以小组为单位计平时成绩,促进团队学习精神和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实习期间利用卫生人才网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监督管理下,实现了实习复习同步,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应用网络助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效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

2.2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资源为生活带来了无限资讯。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我校应用建立QQ群和卫人网平台助力执护考试,得到了9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也有少部分家长教师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可能会影响学习。实践证实: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布置任务和检查作业。

2.3利用网络资源能有效减轻考前辅导工作

随着我校高职护理的扩招,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人数不断增多,考前辅导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有研究认为,在临考前突击复习是远远不够的,护生突击复习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记得快,忘的也快。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将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和实习过程中,有助于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有效减轻考前辅导工作。

2.4应用网络资源的思考

第10篇

【关键词】学生讲课;教师授课;护理教学;内科护理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G64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升段班学生已在中专阶段系统的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再加上前期的基础课及桥梁课的学习,为更进一步学习《内科护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实验班采用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法授课,即授课仍以自然班级为单位,60%以上的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学生讲授教师总结,罕见病难懂的内容仍由教师讲授。2012年,我们尝试在升段《内科护理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选取我系2012级护理专业2个升段班,实验班57例和传统班56例,两组学生年龄、教育背景、授课学时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班均有同一教师授课。

2.方法:传统班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按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实验班以班级形式,采用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教法,实施内容和方法如下:将实验班的同学均分为10组。以宿舍为单位每5-6个人一组,每组采用自愿与抽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学生的讲课内容,提前一周的时间布置任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制作课件、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1-2名代表进行讲解。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腾出时间学习和思考,其他学生在讲完后提出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并让每组的组长和教师共同评分,平均成绩作为这一组的讲课成绩。

3.评价方法:(1)成绩评价:学期结束后,统一命题,同时对2个班所有学生进行考核,包括基础理论成绩占80%,讲课成绩占20%的两个方面的综合成绩。集体阅卷。以优秀率、合格率、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2)教学评价:考试后对实验班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综合成绩比较:实验班平均成绩、优秀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实验班学生对PBL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

三、讨论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1]。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的教学法正是把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给学生以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非常依赖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问题,所以学习效率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而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不同于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2],以任务为驱动,学生要想讲出来讲明白,必须自己先想法设法搞清楚,学生便会主动学习,以免在同学面前丢脸。表2可见,92.98%的学生认为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4.21%的学生认为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及获取新知识的效果明显: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给学生以压力和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图书等辅助方式,对于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要想讲出来讲明白必须自己先搞清楚,所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习效果,加深对了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先期鼓励学生使用课件,学生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动画的使用、声音的加入等,便会寻取途径解决,既掌握了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组内成员的大力配合,并且分工明确,在准备完了之后还需要派代表讲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表2可见,84.21%的学生认为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能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84.21%的学生认为学生讲课与教师授课教法能能提高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462名,随机选择2个正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自然班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作为试验组(55名),一个班作为对照组(53名)。试验组男6例,女49例;年龄20~22岁。对照组男7例,女46例;年龄20~22岁。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采用改良示教法,教学步骤:首先将某项技能操作录像示范,然后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逐一分解成多个细小步骤示教操作,师生各持用物,教师每演示一个步骤或动作后,学生马上模仿,教师对每个步骤的各个动作环节严格把关,对错误逐一纠正,及时矫正强化,在操作中纠正错误,直到学生熟练为止。预先设计典型病例,课程最后以学生每2人分为1组,每个小组抽取1个病例,2名学生分析后判断出该病例应该首要实施的妇产科护理操作并由其中1人实施,操作结束后,另1名学生指出组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每提出1处错误可减少错误应扣除分数的一半扣分,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一组同学介绍本次实践操作体会及病例分析过程,提出并总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该实践项目操作的课间见习中,由该项目考核中得分最高组同学完成见习当日在院1名病情较轻患者的妇产科基础护理工作,操作结束后介绍心得。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法,教师将技能操作的全过程进行示教后,学生自行练习,最后进行抽查,纠正错误。

1.3观察指标

评价方法为以统一标准对两组学生每学期进行期末技能考试,以100分作为满分,60分为考核合格。两组学生分别在期末考试前对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满意度调查,基本内容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对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对个人的知识接受情况是否满意及对教师课堂答疑情况是否满意等10项内容。每项满意计10分,基本满意计5分,不满意计0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得分大于80分视为对该课程教学满意,低于80分视为对课程教学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传统实践示教法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实践性强,培养学生掌握好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传统示教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化记忆,较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讲述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熟记诸多操作步骤和手法,容易遗忘和误操作,很多学生在课后对上课时所学内容不加以复习和练习,对操作技能重点和难点掌握欠佳,在临床实践中出现妇产科项目操作中方法错误或不到位。有些学生兴趣不高,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改良示教法的教学应用

改良示教法着重于对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对于难点、重点内容反复示教,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有助于学生熟练无误的掌握操作技能。与传统的示教法相比,改良示教法要求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模仿,教师通过鼓励的言语和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改良示教法要求教师更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技能操作练习时常会无意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应有责任心和耐心,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要注意上课的效率,不能延长课时,浪费时间。改良示教法还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不相同,会产生多种观点,教师必须精通业务,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还要有较强的驾驭教学过程的基本功。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也会产生成就感,更好地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2.3改良示教法的优势与不足

改良示教法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小组讨论,学生模仿训练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示教和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实践知识,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在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发出的教学信号,然后简单的重复记忆,没有真正启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改良示教法在临床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目前我们的教学法改革也仅应用在妇产科护理学科的教学中,改良示教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实践操作性强,拥有较多典型病例的学科,是否广泛适用于护理专业及其他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小结

第12篇

1.个性心理品质的概念:个性心理品质一般包括动机、兴趣、信念、情感、意志、理想、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不是认识能力,但影响着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中职护理生个性心理品质现状:2006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程明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中职护理生明显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敌对、偏执、饮食与睡眠障碍、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症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诱惑的扑面而来,价值取向的偏转偏差,情感交流的冷淡冷漠,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90后的中职护理生个性心理品质状况更是每况日下。感知障碍、自卑、紧张、焦虑、依赖、茫然、烦躁、困惑、缺乏兴趣、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却相对忽视了“个性化”教育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中职护理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明显缺乏“个性”。

3.中职护理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目标: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行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病人希望护理人员工作认真负责,技术水平高,性格活泼开朗、外向,注重外表;不希望护理人员操作不认真,最讨厌护理人员态度恶劣、不爱岗敬业,最恨护理人员不负责。这给中职学校护理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具有崇高的道德感,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独立性,注意的灵活性,公平、公正的处世态度,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性格和个人爱好,美好的语言,良好的个人能力与技巧以及人际关系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具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护理团队,有助于服务于病患,有助于缓和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护理水平。

二、《解剖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安排现状

1.《解剖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传统中职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学科中的形态学范畴,是整个医学课程的基石,在中职护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人体形态结构的医学教学是空洞的、是死板的、是没有生机的、是缺乏科学性的。护理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医学专业课程便是《解剖学基础》,学好了这门课,不仅为后续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立、责任感、自信等自我意识。

2.《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现状及其影响:基于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中职护理生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在校学习理论课程,一年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生入学第一学期最先接触《解剖学基础》这门课程,与高职不同的是,中职《解剖学基础》教材基本上都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系统解剖学内容主要将人体形态结构按照系统分类叙述,内容相对具体;组织学研究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需要显微镜观察,对理解器官功能特点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胚胎学研究人体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规律,有利于认识人体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本课程学时安排上,共90学时,理论课占61学时,实验课占2时。

《解剖学基础》是一门以人体标本为基础的课程,学生对标本的感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这些都离不开实验课的教学。从历年学生入学资料来看,中职护理生具有年龄普遍偏小、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和持久性较差等特点。而实际教学中,实验课课时少、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对独立、实验课明显滞后于理论课等现象给学生学习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阻力,知识点记忆混乱势必渐长厌学情绪,知识点理解不透势必影响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知识点掌握困难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这些都给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不利用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中职护理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目标,现以刘东方、陈开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解剖学基础》为例,制定该课程的设计方案。首先,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笔者将《解剖学基础》各大章节顺序进行适时调整。该书第二章、第三章分别介绍细胞和基本组织的内容,这两章内容虽然不是很难,但是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对于刚入学的中职生来说,这简直就是当头一棒,学习上突如其来的阻力极易引起学生情绪焦虑、烦躁不安、厌学烦学的不良心理。而第四章运动系统内容相对前两章来说,模型较多,直观。授课时,看模型、摸模型、想模型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听、看、摸、思的感观认识,不仅大大降低了解剖学的门槛,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给予激励、唤醒和鼓舞。”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路上才会不畏艰难险阻,走得更远;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路上才会学得很快乐,勇于攀岩。其次,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从以往授课计划来看,解剖学课程实验课课时明显不足。各大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护士资格证通过率,纷纷压缩基础课程,加大临床课程。在办学竞争压力的驱动下,增加解剖学实验课课时的思路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建议将理论课搬进实验室,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减轻了三维立体的人体结构形态给初中毕业的学生带来的学习阻力。现以《解剖学基础》中第六章脉管系统的第二节心脏为例详细讲解授课安排,分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1.课前准备:事先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告知学生,安排学生预习。课前,教师将学生分组进标本库自选标本。最后由组长点评,教师总结。该过程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学→选择标本→确认标本这个简单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具有阶段性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结意识。在选择标本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也会得到锻炼。

2.授课过程:心脏这部分内容,书本共从七大方面阐述:心的位置和外形、心腔的结构、心壁的微细结构、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和心的体表投影。其中心的位置和外形、心腔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心壁的微细结构、心的传导系统是本节课的难点。授课详细过程如下:

(1)选三名学生上台,一人扶稳模型人,另两位打开模型人的胸廓,让其余学生指认心脏。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描述心脏的器官毗邻关系,并取出心脏,观察心脏的外形,将心脏放于全身骨骼模型上,对比心脏在模型人的位置、毗邻,描述其位置。约用时15分钟。学生有勇气由台下走到台上,协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顺序在模型心脏上指认心腔内的重要结构,并简要介绍其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给同学们留10分钟时间参考教材,写小结,鼓励同学汇报小结内容,教师点评。共用时约25分钟。学生相对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及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克服自卑心理,发展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点评时,教师要客观、辩证分析学生的优缺点,还应根据各个学生个性找到其“闪光点”,鼓励其发挥学生自己的长处。这点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非常重要。

(3)画图讲解心内膜和心肌层的构成,重点解释心瓣膜与心内膜的关系,为病理学上心瓣膜病、附壁血栓等做铺垫。设问,为什么两个心房几乎同时收缩,两个心室几乎同时收缩,而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引出心的传导系统和心的“骨骼”—纤维环。用时约15分钟。课堂上设问的设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质疑、勤思考、勤探究的独立品性。

(4)介绍班级内班干部系统,类比心的传导系统;介绍最简单的传导阻滞,提出心房率、心室率、脉率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望文生义-房颤(心房肌纤维颤动)、室颤(心室肌纤维颤动),并简要介绍其危害和处理办法。用时10分钟。最后留15分钟自学心的血管、心包和心的体表投影,点拨考点和病理临床联系。学以致用,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联系临床分析病例,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维化,还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细致化。

3.课后训练:每个小组携带一个心脏标本回去共同复习本次课的内容。自习时间,学习委员代替老师持模型带领同学们复习、强化本次课内容。最后由班长分工,每位班干部负责督促、检查一组同学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班干部体系独立运转,分工合作。敞开心扉,不致孤陋而寡闻;精诚协作,则令集体暖意融融。有助于树立班级良好学风,有助于陶冶个人情操。班干部不会因为耗费太多精力在班级管理上而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全面发展;被管理者专业知识不断长进,个人情感日益丰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均成为职业院校培养的优秀阳光青年!最后,强调解剖学术语知识,运用文字渊源理解解剖名词。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的科学。透彻理解解剖学术语是学好该学科的关键,可以“水到渠成”。与此同时,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解剖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课堂上适时运用文字渊源介绍相关名词,不仅可以帮学生理解,还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介绍矢状轴时,作者就从“矢”字入手。矢古时称为箭,箭垂直射入靶心的方向就是矢状轴的方向。教师只有采用多方面的发散学生思维,学生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心理品质的培养才会更全面。

四、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成绩评价: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模块,故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60%)、实验考试成绩(30%)和平时表现成绩(10%)。其中理论成绩中两次阶段测验各占(15%)、期中测试占(30%)、期末测试占(40%);实验考试成绩按照实验操作技能细项给分;平时表现根据作业、课堂回答、出勤率给分。整个评价标准统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