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02:1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家长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一句话:"如果把孩子看成一尊有生命力的塑像,那么,家长和老师分别是他们的一个肩膀。"一个人如果两个肩膀不平衡,就不协调,也不美观,也就会没有力量,也就谈不到让他担负什么责任。所以,今天晚上邀请大家来参加家长会,没有别的意思,仅仅是希望孩子的另一个肩膀归位,回到应该到的地方去。让孩子今天协调、美观、有力量,将来能担当责任。谈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第一,关于班级工作。作为一个尖子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班务工作我确定了一个目标: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具体有:制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计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从而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我只负责引导和服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理、是导。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把握主次,引导方法,引领思路,提升素养;而不是约束和控制。班级工作的重点不是养成,而是提升!这样势必让极个别惰性大、依赖性强的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同学很难适应,甚至掉队!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纵向和自己相比有进步,就联考成绩来说,进入全县前50名的同学人数有增加,受到学校表彰的有32名同学。张康、王婉玉同学在庆阳市"平安梦"征文中分别获一、三等奖。围绕着这个班级工作思路,主要开展三项工作:写班级日记、班干部轮换制、班级活动大家搞。写班级日记,给学生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智慧、表达见解的平台;一个释放、宣泄负面情绪的通道,班主任也可以及时了解情况,调整班级管理策略。班干部轮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家里,孩子很小,很软弱,思想单纯,也可能娇生惯养,很霸道。在班级,给你一个担子,这就是一份责任,你不能软弱,不能推诿扯皮,就学会了责任和担当;让你碰一碰钉子,受一点委屈,你就觉得世界不应该围绕你一个人转,你也不能是唯一的交际中心,要有容人之量,用人之度。稀松平常的日子也值得珍惜。班级活动大家筹划,人人参与,大家亮相登台表演,搞好了集体智慧和荣誉;搞砸了,暴露缺陷,总结教训,也可以客观的认识自己,准确定位。
第二、关于孩子的座位问题。请大家不要给我打电话或者托人编排孩子的座位。上学时期,谁都想让孩子有一个好位置:靠前、居中、有个好同桌。但是,资源有限,戴近视镜的同学四十几个,能照顾谁,该照顾谁?教室就这么大,黑板上的字迹大一点,老师讲课声音大一点,完全能够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座位一月轮换一次,动态编排,长得高的,身体胖的适当靠后,个头矮的视力差的适当靠前。同时考虑学生性格及学科搭配问题,给大家一份资源,给大家培养一种关爱他人的情怀,给大家传递一种公平公正的理念,不要让孩子有比爸拼爹的优越感,这样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大题小做,是一种教育,而不是小题大做,让孩子丧失同情和关爱,变得冷漠自私,心中只剩下了关系,将来只剩下了分数。
第三、关于学生成绩。和往届学生相比,这一级学生有比较大的差距,不单是成绩,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生活习惯都有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横向和其他普通班学生比,成绩较高,但是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强,比如没有劳动的习惯,文艺体育水平也不高,集体责任感不强。这可以理解,与县城孩子多,独生子女多有关系。纵向比,和自己比有进步,有发展,这就是收获。学生成绩分布密度大,成绩相差四五分甚至一两分的学生很多,成绩表中红色的成绩是优秀,人很多。所以,不要希望您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这不现实。也不要担心您的孩子成绩位次靠后,要看他和前面其他同学的差距是不是缩小了,缩小了多少,这就是进步!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成绩背后的东西。比如孩子在家投入的学习时间多少?周末上网、玩手机的时间能否恰当控制?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会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做家庭作业的效率高低?能否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待作业和考试是不是认真,是不是全身心投入?会不会利用自己的学习资料,像同桌、教辅资料、网络课件等?观察孩子情绪上有没有迷茫、低落的时候,是不是有厌学情绪?从长远来说,看孩子有没有特长,有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意向,有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些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家长有责任监督、引导、培养,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让孩子及时弥补,失之东隅,桑榆非晚嘛。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师,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校。老师、学校毕竟不能针对您的一个孩子,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方案,您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第四、关于家校沟通以及您和孩子沟通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尖子班,都很优秀,方方面面都优秀,考上一流大学是理所当然的,未必尽然。因为人是变化的,并且有些变化不是朝着大家预期的方向发展的,有些变化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我们也未必就能够点石成金,只比过选择了一份和你不一样的职业。所以孩子成长、发展这么大的责任不能交给老师一个人,毕竟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有多高的位子,有多大的权力,孩子的事情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对教育的投资是收益最大的投资!
谢谢大家。
当“棒棒”的爸爸到校探望,没面子!
在山城重庆,出门就得爬坡上坎,也因此给来渝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了一条几乎没有门槛的谋生路,只需提上一根扁担候在路边,等人喊一声“棒棒”,靠脚力赚血汗钱。
小芬的爸爸也是“棒棒”大军中的一员。这是小芬羞于示人的秘密,平日和同学一起聊天,提及父母,她总是岔开话题,生怕同学知道自己爸爸那不“体面”的职业,学校开家长会,她也选择让妈妈出席。
2009年10月的一天,爸爸正在街边等活儿,突然接到小芬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让他去学校一趟,有事要和他谈谈。
爸爸以为女儿有什么事,提着扁担就急匆匆往学校赶,到了教室门口,他着急地大喊女儿的名字,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纷纷落到他身上,停留在他背后的扁担上,接着又呼啦啦鸽子一般飞到小芬的身上……
小芬立刻红了脸,她埋着头跑出教室,飞快地拉着爸爸去了班主任的办公室。原来班主任让爸爸来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觉得最近小芬回答问题不够主动,需要家长多一些关心。
自从爸爸现身学校后,小芬更加沉默了,她觉得因为爸爸是棒棒,同学们看自己的眼神里都有了不屑与嘲笑,她甚至能感觉到背后有同学在指指点点。她埋怨爸爸让她在同学面前掉份没面子,拒绝爸爸再出现在学校。
10岁女生的超豪华生日宴,倍儿有面子!
11月28日晚,南京大吉度假村,一个10岁女孩的生日宴会正在举行。
一个10岁女孩的生日宴会,不就是请上几个好朋友,送点小礼物,围着一块蛋糕唱唱生日歌、吹吹蜡烛?
错!这是一场巨资打造的宴会。
与小寿星同班的37位同学在家长带领下悉数出席,宴会请来专业魔术师和小歌星,他们轮番上阵的卖力表演引来不断的尖叫喝彩。更令人震撼的是现场抽奖环节:特等奖是3辆小轿车,一、二等奖是翡翠饰,钴,三等奖为笔记本电脑……
最后,是小寿星的一番生日爱心感言:“爸妈一直教育我要学会与人分享,我也希望我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幸福。人们说‘舍得’,如果要从这两个字中选一个字,我会选择‘舍’,因为有‘舍’才会有‘得’。”小寿星的确“舍得”,不仅将生日会上20多万元的礼金全数捐献出来,还动员父母捐出价值近50万元的棉被棉衣,送到四川地震灾区。
“简直像电视里的慈善晚会!”“真阔气,没见过这么豪华的生日宴!”“大手笔呀!”“倍儿有面子!”同学们对豪华生日宴、豪华爱心捐赠惊叹不已,自然,心里也含着几分醋意:谁让人家含着金钥匙出生,有超级多金的企业家父母呢?
调查:你为父母的职业而自卑过吗?
“你能大胆地告诉同学你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吗?你是否愿意父母来学校探望自己?”
抽样调查的班级,大部分同学的父母来自周边县城和农村,有9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告诉同学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只有两个家长是老板的学生表示愿意;80%的同学不愿意父母来学校探望,觉得父母的职业不体面,会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总结:谁的面子?
两则新闻,都事关面子问题。
一个因为爸爸是“棒棒”而没面子,一个因为父母重金打造的生日宴会而有面子。
“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当“棒棒”的爸爸属于民工阶层,民工干的往往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活儿。他们是送奶的、卖报的、摆小摊的、捡垃圾的,或者是建筑队上的建筑工、疏通下水道的清洁工。他们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干的是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少的钱。身为他们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职业,因为家庭经济不宽裕,自觉也被打上了烙印,没有面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企业家、老板爸爸自然是社会上层阶级,他们占有大把社会财富,身为他们的子女,豪车名衣,出手阔绰,自然是有份一族。
这样的落差,搁谁身上,也难免不平。
若换一个角度想,有失必有得,父母没办法给我们优裕的物质,却给了我们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
我们无法选择有一个穷爸爸还是富爸爸,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却有可能选择和创造自己的人生。
两则新闻里的有面子和没面子,说到底,其实都是父母的面子,并非我们自己的面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美好未来,争得自己的面子,这才是我们应该在乎和行动起来的事。
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38岁的周晚老师:若别人因为我的父母是农民而看不起我,我会看不起他们。
父母是农民,我曾经为此而自卑过。
上高一时,一次老师让我们填一张表,在填到“父母工作单位”一栏时,老师说,父母是农民的写上“在家务农”四个字就行了。我当时和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生坐同桌,我看到她在那一栏里写了某某单位,我怕被她看到,竟迟迟不敢落笔,最后用手掩着,自作主张地写上了“从事农业生产”几个字。
一晃10多年过去了,回头去想,那不过是一个少年的无知和懦弱而已,一点也不奇怪的。也许是年龄大了,也许是读了些书长了些见识的缘故,我的心里早已没有了这种自卑的阴影。父母是农民这件事情,我觉着就跟我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生活中的一切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样正常,每每与同学师友谈及,也说笑自若。事实上别人也不在乎这个,更多的倒是自己心中的魔鬼在作祟。如果,别人真因为这个而看不起我,这反而恰好成了我看不起他们的理由。
22岁的士孩罗燕:面子不是靠“绷”出来的,而是自己一个脚印一滴汗水挣出来的。
每次想到自己年少时的好面子,就会汗颜不已。
那是进入中学后,我变得格外虚荣,和同学攀比吃穿,追求时尚。同学都以为我家庭条件很好,实际上,我的父母都是农民T,他们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才1500元,可他们宁可亏待自己,拼命省吃俭用,也要满足我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竟没有一丝愧疚和感恩,看到同学的父母衣着光鲜,想到自己的母亲,个子矮小,脸上都是雀斑和皱纹,常年一身灰不溜丢的衣服,我甚至警告她不准到学校来看我。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母亲怕我受冻,扛着一床破棉被送到校门口,她的头发被寒风吹得凌乱不堪,我生怕被同学撞见,一个劲呵斥母亲快离开,最后母亲只好又扛着破棉被转身离开……
后来我读高中了,母亲不放心,瞒着我到我就读的学校附近一家饭馆打工。有一天,好面子的我邀约同学吃饭,没想到恰巧去了母亲打工的饭馆。点菜时,为了显示自己有钱,我大方地请同学点菜,点了满满一桌。同学们酒足饭饱之后,我喊老板结账,没想到转头一看,前来收拾饭桌的正是自己的母亲!
母亲发现我后,马上把脸扭到一边,装作不认识。母亲可能也觉察到我不愿当着同学的面认她,默默地收拾完后离开了。
一、观察背景
就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而言,在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是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过程中,同情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笔者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在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个性在不适当地“膨胀”,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太多的关注和爱,却不懂得爱别人,严重缺乏爱心、同情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表现,已经明显凸现出来。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户外活动时,杰杰的膝盖摔破了皮,鲜血渗透出来,班上三十八个孩子竟然只有两个孩子上前扶起他,问他疼不疼,而其他孩子有的不知所措、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嬉笑看热闹、有的甚至还说:“腿摔断了才好!”
案例二:一天吃馄饨,浩浩对老师说:“馄饨太烫,没法吃。”旁边的辰辰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案例三:一天,心心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老师问:“谁愿意借外套给她穿?”班里的孩子们半天都没人回答。于是老师点名让孩子回答。思思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才不借呢。”琪琪说:“我妈妈不让,会打我的。”辰辰则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还有一个孩子说:“怕弄丢了。”问了半天,大多数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都表示不愿意把衣服借给生病的心心穿。
三、案例分析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认知和同情情感相当缺乏,继而导致了他们同情行为的缺乏。见到这样的事例,怎能不叫我们担心?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这样的“无情”呢?答案是多方面的。
1.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学而无术的人与日俱增,坑蒙拐骗等事件也越来越猖狂。街头上到处可见有人假扮贫苦或身体残缺来骗取他人的同情心以获取牟利。此类事件的产生,就如冷箭般射向了幼儿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同情心。
2.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教育的天平偏向了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3.有的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吃亏,受他人的欺负而对其进行消极性的教导。他们往往都以“他打你你就打他”、“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管别人”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进行教育,久而久之便扼杀了孩子的同情心。
4.由于父母自身没有同情意识或缺少同情心,而难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有些家长只给孩子爱却对家里的老人们冷眼相待或漠不关心,更不教育孩子去关爱同伴、关爱他人。日积月累,这就导致了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坏习惯,缺少了必要的同情心。
5.除了一些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外,幼儿园教育上的一些疏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幼儿同情品德的发展。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的同情品德不足或缺乏同情心,而难以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典范;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同情心培养的重视;部分教师不善于观察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不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或强化同情心的教育。
四、采取措施
同情心是人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一种道德情感,富于同情心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源头,是道德行为活动的最初动力,是“仁之端”。霍夫曼、埃森伯格、米勒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同情心培养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问题(如攻击),更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情心作为道德情感的一种,对幼儿顺利地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孩子一旦缺乏同情心,对其成长和社会都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呢?
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并且每个阶段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经过多次反复与强化才能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加以培养。
1.以教育活动为基点,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幼儿老师是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第二任父母,起着教育引导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临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1)专门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教育的目标,有意识地设计一系列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如语言活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渗透的道德情感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听、说、阅读、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幼儿知道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国家的穷孩子过着受冻挨饿的生活,激发他们思考怎样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他们对穷苦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在进行看图讲述“顽强的半截人――小波比”的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幼儿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录像环节,让他们初步了解残疾人有着与我们常人不同的生理缺陷,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感受,萌发同情心,激发他们学习残疾人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我们还通过《动物世界》和《植物王国》等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自然界并参与保护有益动、植物的活动,使他们从小抱有爱心、同情心。另外在重阳节期间我们设计了“我爱爷爷奶奶”的活动,让幼儿开展献爱心活动,并在活动中教会幼儿正确表达同情心的技巧:为爷爷奶奶送一朵自己做的花、为爷爷奶奶唱一首歌、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等等。
(2)有趣的游戏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曾说过:游戏是培养儿童高级情感的最好途径。游戏又是幼儿最主要、最喜欢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间常因抢玩具、争角色等事情闹纠纷,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进而来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如我们通过角色游戏“假如我是小盲童”,采用移情法让幼儿换位思考,体会盲人的不便和艰辛,引导幼儿从内心深处关心盲人、同情盲人,从而来培养他们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3)抓住随机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教师不但要做个有洞察能力的人,更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敏锐地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阳阳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玩具洒了一地,显得有些慌乱。这时大部分孩子都在忙着收拾自己的玩具,几个看见了这一情景的孩子却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在笑,这时只有文文小朋友走过去对阳阳说:“没关系,我来帮你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大家说:“你们看阳阳的玩具洒了,他多着急啊!文文马上过去帮他捡,真好!当小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经我的提示后,许多孩子也都来帮阳阳捡玩具了。活动结束后,我有意识地与孩子们进行了交谈,让阳阳说说洒了玩具以及文文来帮助他时的感受,然后再让文文说说她为什么要去帮助阳阳,最后再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帮助阳阳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通过交谈,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同情行为。在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随机教育不是“捎带教育”,有效的随机教育应该是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或综合体现。如以上的例子中,我首先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入手,让幼儿看到阳阳的困难,体验他的心情,从而以情感带动行为,做出帮他捡、安慰他的行为。事后,我们又及时总结,让幼儿分别谈自己的感受,并对幼儿积极的行为给予肯定性强化,这对幼儿提高认识、把行为内化为品质很有帮助。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定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2.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幼儿是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同情心的培养同样需要社会环境的熏陶。
(1)利用熟悉的事、物、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自然角里饲养的小动物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一天,自然角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原来是一只蚱蜢,可是,孩子们并没有去关注它,可能是由于蚱蜢不好看,也不可爱,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将一些豆子等扔进瓶子里,行为很不文明。但是他们对小白兔可好了,拿菜叶喂它,还不停地叫它“乖乖”呢。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白兔真幸福,有这么多人喜欢它,可是蚱蜢太可怜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肚子饿了也没人喂它吃的,它好伤心啊。”说着说着,有的孩子受我情绪的渲染,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们不这样了;有的孩子说:“老师,小蚱蜢饿了,我们会喂给它吃的”。从那以后,小蚱蜢也开始慢慢地被孩子们关注,受欢迎了。
(2)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对弱者表示同情,对暂时有困难的人给予帮助,是幼儿的美好愿望,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父母可以通过捐资助学、希望工程,为灾区捐款捐物,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结对子”等活动,让孩子知道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还有很多小朋友生活十分贫困,他们上不起幼儿园,不能迈进学校的大门,没有老师、教室、课本,让孩子了解那里的生活环境,鼓励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捐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把自己的衣物、图书、学具送给有困难的小朋友。
(3)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在条件的允许下,家长与教师可创设条件组织幼儿参与一些与孤儿院、福利院的拉链活动。向哪里的小朋友赠送玩具、故事书,表达对孤儿院、福利院小朋友的关心与友好;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表演节目,让幼儿自己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为那里的小朋友带去欢乐和喜悦。重阳节可组织幼儿慰问养老院的老人,让幼儿感受老人们孤单、可怜,向老人们赠送自制的礼物,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让他们欢乐、高兴,减少老人的寂寞感。经过类似系列练习和实践,让幼儿初步学会用语言、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同情,懂得减少他人的痛苦,增加欢乐。
3.以家庭资源为依托,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由于家长和幼儿之间具有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又是幼儿认同、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更容易全面深入地影响幼儿,会在孩子幼小心灵深处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
(1)转变观念,引起家长高度重视。我们首先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入手,把家长从重知识、技能的教育中转到关心幼儿一生幸福、快乐的教育上。为了提高家长对同情心培养的重视,实现家园同步教育的目标,我们利用了多种形式:家访,和家长交谈,设置家教园地,建立家长联系本,召开家长会等,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掌握科学、恰当的方式、方法与幼儿相处,使家长体会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培养,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而且是关系到幼儿一生的成长,关系到提高一代人的素质的一件大事。
(2)言传身教,发挥家长榜样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与幼儿的交往又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得最清楚,他们会模仿父母的态度、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有些家长非常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以良好的影响;但有些家长在外时,比较注意自己的举止,对周围的人也很友善,可一回到家里,就觉得没那么多讲究,对自己的亲人往往缺乏关心和同情,殊不知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同情情感和行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