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财务管理论文

财政财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28 03:0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财务管理论文

第1篇

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我们难免要引用或者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论文引用的地方要做上标注,可以让读者清楚的知道哪些观点是作者自己的,哪些是借鉴别人的。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35-62.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3-36.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50.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彭娟.战略财务管理.200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陈亚民.战略财务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2007.北京:中信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2005.北京:华夏出版社

[5]刘力.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0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北京

[8]国资委.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起点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学习解读.2008.北京

[9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08.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一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2005.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11]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战略中心型组织一平衡计分卡的致胜方略.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200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3]邹昭烯.企业战略分析.2005.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4][美]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著,武亚军总译校.公司战略经济学.199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5]〔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著,吉毖译.蓝海战略.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

[16]黄泰元.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2007.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项保华.战略管理一艺术与实务.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中国企业战略执行最佳实践标准.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现宗:《高级财务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秦永和:《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成栋,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事物与实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志军:《试论企业财务目标》载《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郑艳:《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实现》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8]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9]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10]张立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财务目标的有机结合》载《职大学报2003年第2期

[11]舒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

[12]吴作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载《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3]卢佳友,郑海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载《广西会计》2000年第12期

第2篇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由于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现代适应市场经济供需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判断企业的经济水平和经营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据经济收益的片面提高做出企业价值提升的认定和判断。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企业的资金成本、收入支出费用额度、开发投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或预测,则容易让企业遭遇到财务风险隐患,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需要加强经营策略管理并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机制。

一、国内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此过程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财务管理科学机制模式转变。前者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仅仅指对财务项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开发新型项目、预测或者估算财务风险隐患等财务功能手段。在现今的经济时代中,公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和科技力量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帮助,以实现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不断优化人力和物资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分配,避免企业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增长,避免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不当筹资举债经营,将企业带入财务风险当中。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公司在发展建设中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可利用的资金成本有限,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拓展企业的经营规模,但是落后的财务管理手段又限制了其在举债经营竞争中的优势发挥。此外,很多企业的领导决策者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或者因为素质能力的落后,造成了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欠缺,财务管理措施存在多种不合理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并且缺乏规范秩序监督。在现实情况急剧变更的现代市场管理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将市场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科学管理模式的建立,顺利实现现代企业在财务挂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应当注重将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现代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社会必将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与此呼应的财务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传统的财务运作系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多元化的增加,必然使得财务管理也会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企业负责也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财务系统必须要创新,这样才能给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管理的有关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增强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确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目标和制度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目标。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规律,需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融入创新要点,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的最终目标并贯彻始终,让计划目标引导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向,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策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目标的确立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将经济收入和利润水平作为财务工作的首要目标,而忽视了企业发展中其他重要的要点,例如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宣传、企业文化中的人文理念及对企业员工权益的维护、企业需要对社会建设投入的贡献和力量等等。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当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将企业工作人员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为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提供全力支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发展需求的完美结合。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融资目标。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在设定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财务管理的需求进行适度的融资活动。融资活动的目标出于拓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投入新产品、新科技的研发、寻找合作开发的投资项目的等目标,加强企业的经济建设并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质量。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保守、落后的缺陷,现代企业需要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对资本筹集的方式作出调整和变更,促进企业在经济力量和发展潜力方面的提升,为现代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三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风险管理。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国内市场的中也出现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企业技术革新、调整管理经营策略的同时,还需要看到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帮助和保护,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即是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估测功能,其核心功能是监测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将面临的财务风险隐患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予以排除,为现代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创新要点分析

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专业人员能力培养。在市场经济增长方式出现变化的今天,现代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技术人才能力的提高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对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适应和发展水平的跟进。所谓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不仅仅应当具备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也应当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储备,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国内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向,也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了解国际上通用的财务管理法律条文,最后还应当具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要点。从国内很多企业的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其中为数众多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或者管理人员和职能分配过于死板,缺乏灵活调节的功能;或者财务部门组织管理中的缺乏科学管理理念和认知;或者财务人员之间的职能权限划分不清,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现代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看到并重视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性,实现人力、财务资源在财务管理中的科学有效分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综上所述,在经济市场中产生并确立的现代企业的组织建设,需要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指导,重视财务管理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明确财务管理的运行目标、融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从财务专业人员能力培养、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随着新时期综合条件改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要不断提升和创新,逐渐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建立正确的财务观,推动财务工作水平的有序提升,保证高校资金使用效率。

1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缺陷分析

1.1责任、权力、利益不统一、难落实

首先,就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来看,在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期间还存在责任、权力、利益等三方面不统一的现象,使得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开始互相推诿,由于这三方面失衡,使得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和执行。其次,由于目前各高校不具备完善的经济财务制度,使得制度在实施方面存在缺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虽然高校设置了相应的监管部分,但责任的分散性、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到了问题出现难追究责任或没有人负责的现象。

1.2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自身资源是其办学的基础,而实际上高校没有对各项资源进行重视,比如人力资源及物质资产等有形或无形的浪费。而从财务方面来说,在对物质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重视现金管理,轻视资产管理;重视教学设备的购置,轻视对设备的有效使用;重视实际占有资产的多少,轻视相应资产的有效流通等现象。虽然高校开始重视对资产的管理,并逐渐走向正规化、有效化,但在制度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例如,资产实际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资产在实际应用和收益方面上分配不均衡等。

1.3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高校资金来源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而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高校经费来源逐渐趋向多元化,高校经费由原来的依靠国家进行拨款逐渐向财政补助及学生缴费方向过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经费收入的稳定。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经费还是相对紧张。加之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过渡,人才竞争及生源竞争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但是高校财务管理依然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缺少在资金筹措和经营方面的意识,也没有感受到相应的财务风险和行业竞争压力。

1.4核算制度及控制机制不完善

首先,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核算制度,使得高校在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时,财务会计工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其次,高校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教育成本比较、分析不能有效实施,无法对教育成本加以控制,制度上的欠缺,使得高校在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及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2提升高校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水平的有效对策

2.1完善管理体制

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引入市场管理手段与原则,不但可以不再受计划经济影响,还能使高校更具办学活力及竞争实力。从体制上将高校的管理职责和地位加以明确,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从以前的政府控制型转变成政府监督型,这成为如今财务制度和大学制度的一个创新基础。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2.2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制定财务制度

完善、健康的制度环境,能有效促进财务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推动高校财务水平的稳定提升,确保高校办学效益水平,这不仅是满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际需求,也是今后高校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制度机制,同时,制度质量中的关键所在就是为制度创建最为合适的制度环境。因此,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欠缺都表明,必须完善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才能给其财务制度的执行打造良好环境,推动高校发展。

2.3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对其观念进行更新和创新,保证其观念的前沿性,提升高校资金利用效率与效果,推动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加,想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进行办学创新。增强自己的创新功能,将以前那种不计成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加以废除。高校内部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组织系统,任何一个部门都有他们经营的资产,并且还创造着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所以学校自身要创新财务理念,保证其理念和高校发展需求相统一。

2.4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制度组成了高校成本核算制度,因此,要进一步了解高校教育成本的内容,不断深化和改革核算体系,使其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保证其成本核算满足高校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有计划、有目的性地拓宽其资金来源,推动高校发展和建设。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单位,其职能决定了单位财务核算以及资金运行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运作,各单位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的执行中,由于各种制度与现实衔接的标准细化不够,或执行人的素质问题,造成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审批不严格。随着财政经费拨付的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经费的使用上应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以减少本单位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多年以来形成的制度管理漏洞,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下级经费的使用审批上依然较为宽松,并不严格按照制度予以规范或控制,对下级的不良行为较为纵容。例如 ,按规定下级在经费的申请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主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签字,通过几级领导的会签来完成经费的划拨及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某位高级领导的授意要比制度本身更具“规范力”。

2。预算管理缺乏力度。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般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兼而有之。例如,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有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参与,而其他部门的参与却较少,这就使得所编制的预算往往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偏差;而在另一方面,各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规范,时常出现挪用预算、少报补报、多报多用的现象,从而又加剧了所编制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给本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3。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从理论上说,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是反映其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成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而从实际上看 ,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却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工作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例如,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常常出现一人两岗、一人多岗的情况,负责记账工作的会计人员还同时负责审核以及保管等等;此外,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这些必需的会计工作常常不能得以有效的执行,而会计稽核这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

4。固定资产管理缺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常常出现决策盲目的问题,对准备购入的固定资产缺乏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在购入后其效用的发挥并不理想;而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也往往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对该单位购入、使用、停用的固定资产,并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或固定资产卡片给予相应的管理;而对那些已经变卖、报废或者变更用途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入账进行相应的登记或处理,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

二、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为了有效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对其会计工作的岗位重新进行合理分工,防止一人两岗、一人多岗情况的出现;而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也要充分的保持其严肃性 ,使之在对单位所发生的经营业务做到正确、及时、合理给予入账反映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通过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簿而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以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性与预测性。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目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确实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必须强化的项目、费用,单独立项,分项预算。如办公费、小车费用等,将其中有效的、先进的办法和标准,作为预算控制依据纳入控制目标,使之贴近实际,提高预算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出现的差异,应及时报告,供预算编制部门及时了解情况,研究对策,使部门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3。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与绩效相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预算所实施的管理上,要通过将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同各部门的绩效密切地联系起来 ,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通过要求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来提高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避免了预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情况的出现;而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那些擅自挪用、恶意多报、谎报预算等诸多违反预算使用规定的行为,要根据其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经济或其他方式的惩处,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结果。

4。加强经费审批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的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审慎、不够严格的问题,应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及改造,增加对经费审批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例如,实行会签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该制度的优越性 ,对缺乏相关负责人签字的经费审批事项要拒绝进行处理,如果无法进行判断或取舍的要积极向上进行反映 ,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建议和意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防止经费审批过程中的恶意授权,从而达到从内部杜绝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但具有传统的核算型素质,还要具备管理型和经营型的素质,不仅要掌握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实施财务管理,对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面的掌控。为此,要有目的的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学习,较快地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交流工作经验和认识,从中取长补短,发挥群体优势;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此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者,财政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履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责,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从资金管理到资产管理,从非税收入管理到集中支付管理,从资金结算到会计核算,从内控制度的制定落实到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规范,全方位、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要定期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新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及时贯彻下去;要利用财政部门的宣传窗口和渠道,随时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反复宣传政策,以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金融经济,2008;20

[2]房蒲建主编.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3]季步江主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新华出版社 ,1997

[4]张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s2

第4篇

财务管理是现代医院构建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前提。随着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由过去的单纯计划经济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前靠“财政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医院管理也由过去的“不算账”朝着“精算账”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药分开核算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在管理中找效益,在竞争中求生存,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凸显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新理财观念是市场经济形式下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础。

一、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参与医院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医院的一切经营决策必须以财务预测和详细的财务分析及医院财务会计的核算数据作为基础和依据。任何经营决策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合理的财务控制,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必须从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做好这种转变不是一句空话,要切实地抓好和完善以下三种职能。

(一)财务的参与职能

医院的财务管理不能只在办公室算账,而应走出去,到医院的基层去,注意对医院重大经济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预测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效益分析和可行性科学数据,及时提出建议和修改方案,总结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建立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二)财务的控制职能

财务控制是按照一定计划指标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的调节、监督、检查、纠正,以确保医院财务计划工作的实现。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种手段,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建立健全财务的内部控制职能,是保证医院资金使用的规模化、制度化、合理化的有力保障。

(三)财务的服务职能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必需改变服务模式,要建立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管理、规范行为、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内部建设理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主动为病人、职工、领导排忧解难,让病人满意、职工满意、让领导放心,要处理好财务与各部门的关系,用真心和热情换取工作的和谐与舒畅,用优良的服务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二、做好内部财务预算

建立资金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充分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对资金流量的严格控制。实现审批一支笔,严控收支两条线,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收入全部纳入财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所有经济实体都要接受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所有资金由财务部门集中收入,调剂使用,以确保医疗、药剂、基建,后勤资金的需求。内部财务预算是医院对有计划的经济往来实施财务监督的基础和依据,单位内部预算不仅仅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单位对整体工作的安排。正确编制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医院在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医院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

三、正确预测各项收入

及时了解医疗市场动态,正确预测各项收入。收入是支出的保证“,量入为出”是预算的基本原则。要想把预算作得科学、准确、切合实际,就要对医疗市场行情、动态进行充分的了解、预测。特别是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精神要吃透、弄清,正确估计市场形势,除国家方针政策对医院的影响外,市场动态、行情、过去的经验、医院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设备增加带来的效益等,都要记入财务预测中,进行预测、分析,尽量把各项收入算准、算细。只有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保证支出的落实,否则,所谓的预算将成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不切实际的预算及预算的失误会影响医院整个经济计划的落实,因此,高质、合理的做好预算,准确预测资金收入,对合理运用、安排有效资金的实施、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面了解医院工作,尽可能把预算做到项目上,按照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对一些大项支出做精心安排,确实无法得到落实的要向领导说明资金的筹措方式或建议不安排。非安排不可的建议减少其他项目开支。预算的制定者要对医院需办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编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随着预算指标的下达,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改变不顾资金供给情况,随意向财务部门伸手要钱的局面。在编制 预算前,各科室要根据年度的工作任务、人员编制的增减、开支标准,以及年度的门诊、住院部预算工作量,新开展的医疗项目,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医疗收费标准以及药品价格变动的情况,编制收入与支出的概算。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测算,编制总的收入支出预算。并按两个层次划分:①医院正常运行费用;即人员经费、药品、卫生材料及其他材料费用、水电费、电话费、办公费、差旅费等;②专用费用:即有关的医疗器械,设备的购置及基础设施等公用经费。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加强和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界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财会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根据岗位分工,界定各岗位的职责,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作为现代化管理的精髓,是医院减少差错、预防舞弊现象的有效手段。财务管理涉及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则应贯穿于每项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科学、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大大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避免和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差错及舞弊行为,遏制单位内部人员的经济犯罪,对促进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报废制度。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助物资设备部门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清查,防止物资的浪费和积压,加强验收和入库计量工作,确保物资出入库的质和数量真实,完整。建立盘点清查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在国家拨款补助相对下降、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和医用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发展,医院的经营面临着资金短缺、效率平平、效益低下等问题。另外,随着国家药品收入机制的改革,药品价格不断下调,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收入。医院的积累来自收支差额,即收支后的净结余。因此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开源节流、增加收入,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不断降低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产出,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有了资金积累,才能谈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医院的不断发展,职工的收入才能逐步增加。

有效降低医院成本费用,是医院发展的一个有效渠道,目前,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成本。建立健全医疗成本控制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医疗成本的管理和控制。①人员费用的控制: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定岗、定编。降低人员费用。②各种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耗材的控制:医院要遵照合理用药、合理用材料,因病施治的方法,做好收入的控制,从而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吸引更多病人,提高医院效益。③水、电、气及日常消耗品控制:医院各科室要加强管理,树立节约意识,并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制订细则管理办法。④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用是各核算科室的一种隐形支出,要有严格的控制比例和措施。只有强化医院成本管理,才能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增强医院员工的成本意识,实现医疗服务成本最低,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最高的目标,走低成本,高效率、优质、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七、作好财务分析

作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各期的财务分析是一种帮助领导了解医院当前财力状况比较理想的上报方式。在财务分析中,财会人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期财务状况,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向领导提出合理建议和看法,供领导决策和参考。

第5篇

摘 要 近些年来,高校的科研队伍不断的加强,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经费的增多,就必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收费不科学、流失严重

在高校科经费的收费方面并不科学,直接导致了高校资产的流失。由于高校对科研成果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费用,国家对科研成果也会收取一定的税金等等,高校会直接向科研人员进行收取或者代收。有些科研人员为了不缴纳这些费用,会想各种办法去应对,例如科研人员自己争取得到的科研支持经费转移到校外单位,或者科研人员在校外自己接手科研项目,不入学校账户,却依然使用学校的科研设备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高校额无形资产流失,增加科研成本的同时还不能给高校带来科研成果的利益。

2.对科研资产的管理不到位

(1)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购置的固定资产来看,用于科研的固定资产虽然在购买时有按照正常的固定资产购入程序入账登记,但是入库的时候缺乏正规专业的验收,而且使用的时候基本都是由课题负责人进行使用,也是由他们来进行保管和日常管理,等到科研项目完成后,这些固定资产没有统一收回管理,渐渐的就丢失或者损坏,导致科研固定资产利用率很低,流失率很高。

(2)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不够。无形资产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科研过程,科研的过程就需要一笔可观的科研经费,形成后还需要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保护,例如对专利技术进行专利申请,对论文进行公开发表等等。很多高校因为科研经费的预算不足或者对这些无形资产的重视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对这些已经形成的无形资产不实施有效保护,就导致无形资产的浪费或者这些无形资产被盗取的情况。

3.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合理

高校的预算编制一般是通过对上一年预算的执行分析,然后再对下一年的财政支出做重新的预算。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负面影响。根据财政部制定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的预算,并不是每项预算都一定能执行完,通过预算监督,这些没执行完的预算,财政到年末还是会收回,这些未执行完的预算势必影响到下一年的预算支出,有可能还会减少对下一年预算的财政支出。这样,高校会因为担心影响下一年的科研经费的缩减,所以,在未进行年末财政结算的时候,会增加各种不管是有需要还是根本不需要的业务增加科研经费,向本年度的预算贴近,这样就会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此外,科研项目经费的财政拨付不够及时。科研经费的财政拨付需要高校提供经费开支的项目申请,需要做很多前期调查工作,例如项目的可行性、项目所能带来的效益等等的调查。这些准备需要大量财力支持,而这些是需要高校现行垫付的。在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下,对高校的财政拨付都是实拨资金,高校进行垫付的时候,可以通过各账户间进行调整,保证资金周转。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就没办法进行各账户间的资金调整,一方面需要资金的项目没办法进行垫付,暂时不需要资金的项目又囤积资金,在年度预算结算的时候暂时未使用完的资金又被收归国库。这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4.科研经费的监管体制不足

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这种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高校在对外部的监督管理方面不够完善,而且在跟高校外部的合作主体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财政、审计、资助主体、资助项目等等。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高校内部的监督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费管理跟项目管理不能有效配合。经费不能及时补给项目,或者项目对经费的需求过多。其二,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内部各部门相对分散独立,信息不对称,而且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有限,资源共享不足,同时也不能够达到统一全方位的监督。科研的经费监管机制第三个方面的不足体现在如何使用科研经费不足上。就现在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跟经费的审核批准都未分开,没有经过专业或者缺乏实践的分析就审批的经费使用,这就有可能导致项目经费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出现一些不法的使用情况。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完善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理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制度,将每个部门需要承担的职责跟责任进行划分,每个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从项目负责人角度出发,项目负责人应该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办理各项入账以及支出登记跟手续,并且接受相关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跟检查,承担对科研经费合法有效使用的责任,以防科研经费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的保护,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这就需要规范对科研成果的收费制度,以及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坚决打击科研人员进行校外的私人的科研行为。对那些规范的对高校科研有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制度,对那些有损高校科研成果以及对高校科研成果造成流失的科研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制度等等,来达到对科研成果的保护。

2.加强高校科研资产的管理

从设备的购置方面,要做好预算调查,调查清楚是否已经购置有此设备,或者购置的设备使用度多高,能否达到一定的预期效益,调查清楚后才可以将需要购置的设备加入预算内,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节约科研经费。当然,在购置回设备后,还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入库验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养护跟调度,使得科研设备能够共享跟得到妥善保管,提高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另外,还需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无形资产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只有这样,高校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才能有依有据的被有价值的引用,而且高校的科研无形资产会越来越多,被外引用的也会越来越多,将无形资产纳入财务管理当中,更加有利于对高校科研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管理。

3.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

科研经费的监管机制要顺利有效的实施下去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项目预算,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要合理制定项目预算,首先政府方面要对科研成本有着更为合理清晰的概念,这样才能未预算体系建立合理的标准跟依据。其次,在预算方面,要本着对本年预算执行的前提下同时为下一年预算编制提供重要合理依据,实行绩效预算。再者,对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的同时,要将科研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进行独立,再统一。独立完成各自工作,在统一进行信息整合,参与预算,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预算执行。所谓的预算执行,就是依据制定好的预算,进行科研项目的执行,经费的拨付以及经费拨付的监督管理。要执行预算,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在国家有关规定下,结合项目经费的使用,在进行监督,确保经费的使用合理、合法。另一种方法,是实行科研合同制,以合同的形式来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合同的约束力,也能一定程度上确保预算的执行。

4.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要加强高校对外部合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财务部、审计署以及项目资助部门的协作。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的基础知识教育工作,也要明确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跟标准,使得高校科研项目有标准可依,同时也方便了财务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以及监督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以及对内部科研经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就需要将高效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跟经费审批工作进行独立执行。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部门负责提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标准以及范围,而经费审批的工作则交给专门的审批部门,这样,经过双重的把关,才能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投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科研经费的滥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其道德素养,用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促使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冠杰.刍议高校经费精细化管理.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第6篇

摘要中国加入WTO之际,正值全球经济在高科技的动力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这一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其占社会资产比例上都在快速,大量的增长。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问题提出一点意见,并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部分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了自创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披露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讨论了目前无形资产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globaleconomy,Chinaisbecomingthememberof

WTO.Insuchaperiod,intangibleassetoftheenterprisesareincreasingatahighspeed,

regardlessofthetotalsumorthescaleofsocialasset.Sointangibleassetwillplayavery

importantrole.Thisessaywillgivesomeadvisesaboutthevalueofintangibleassetin

ChinaAccountingStandardandwithcomparedto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

theauthorhasfoundthenewmethodaboutit.Finally,theauthoranalyzestheimportance

oftheannouncein intangibleassetandgivessomefeasibleadvises.

Keywordsintangibleassetthefe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capitalizecost

引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中国“入世”首先要解决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对于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具体准则里存在着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无形资产的含义入手,对国际惯例中研究开发费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针对我国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理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时应首先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而言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概念时,就应该从资产的含义入手。所谓资产,就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须满足资产的定义并具有自身的特点。从资产的实质内容出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预期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其二,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下面,笔者拟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无形资产自身的某些特点,谈谈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

首先,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的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要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将来直接或间接产生净现金流入。在这定义的理解基础上,无形资产无疑具有这种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未来的净现金流入将会逐年增加。一是从高新技术企业上看,企业技术的含量与日俱增,相应地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二是从服务行业的角度看,各种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兴起都很可能与企业其他硬件设备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巨大的无形财富。三是从传统的企业看,企业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都会为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当然,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性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且在创造利益的能力上也较多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考虑到相关因素并结合职业判断来予以确定。

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资产的计量是指入帐的资产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目前,在我们国家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一般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方法。即按企业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根据实际成本计量。现在,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在计量问题上也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某些特点如:无形的实体、非货币性资产等,所以在有关其计量问题上就或多或少带来了许多困难。无形资产是否可以计量,应该如何计量是许多会计人士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从资产定义的角度分析完无形资产的概念之后,就不难发现无形资产有别与其他资产。因此,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要解决有关无形资产确认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应当认真的反映无形资产,其次是必须谨慎的反映无形资产,再者必须解决无形资产中的若干计量问题。

二、关于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处理问题

在了解了无形资产基本确认条件后,我们将进而分析有关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研究开发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第09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规定:研究活动是指“为预期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认识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和有计划的调查。”其性质是因特定研究支出而形成的未来经济效益将来能否实现,不具备足够确定性。开发活动是指“在开始商业生产或使用前,把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与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工艺系统或服务。”其性质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能否确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性。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包括可直接计入研究与开发活动或一个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这些活动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1)、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与聘用人员有关的费用;(2)、用于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消耗材料和劳务费用;(3)、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4)、与研究开发有关的间接费用;(5)、其他费用。在知道了何为研究开发费用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目前几种关于研究费用的处理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02号中规定:为研究与开发的所有支出均应列入费用。但是,对于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费用处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86号指出:内部自创计算机软件发生的属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直到所开发的产品建立了技术可行性为止。该种方法大体上是依据了谨慎性原则,持该法的人认为尽管发生研究开发费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无形资产,带来未来收益,但是研究和开发工作本身是否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中。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为评价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标准,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同时指出,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当期确认为损失。而在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因而某些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具体而言,只有当企业可以证明以下所有各项内容时,开发产生的无形资产才能确认:(1)从技术上讲,可以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其能使用或销售;(2)有意向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它;(3)有能力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4)该项无形资产是否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5)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6)对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3、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处理模式

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此,本准则把研究与开发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相应地,自行开发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或成本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

(二)有关后续支出的处理

所谓后续支出就是指无形资产购入或自创完成后的相关支出。对于后续支出的处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

1、美国模式

在美国,会计实务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允许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常仅限于那些能够延长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支出。即:在符合某些条件时,内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后续支出可以资本化。

2、国际会计准则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除非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支出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出其原来预定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该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该资产。同时还指出,商标、刊头、报刊名、客户名单和实质上类似项目所发生的后续支出只能确认为费用,以避免确认自创商誉。

3、我国关于后续支出的规定

在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对前面关于自创无形资产中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会计模式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就笔者看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自企业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及高层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将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说,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批露是迫在眉睫,即必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处理原则,使得各国会计准则能相互协调,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及后续支出的处理,究竟是应该资本化还是应该费用化。一方面应遵循会计原则中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另一方面则看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否能可靠的计量。通过前面对各种模式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处理研究开发费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种方式,即资本化处理方式和费用化处理方式。

对资本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是为了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创造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材料设备或工艺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希望在未来时期获得收益。研究开发项目一旦成功,作为其成果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往往会持续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收益,因此,按配比原则,可将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在未来收益期内分摊,如果不资本化,会对企业未来拥有的超额获利能力难以解释,也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诚然,资本化的主要缺点则是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因为研究开发活动虽与未来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把研发费用计入资产,企业承受的风险太大。

对费用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稳健性原则。所谓稳健性,因为它考虑了研究开发活动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实务操作中采用这种方法也是与当时的特定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另外,这种方法也易于会计人员掌握,便于操作。但是,费用化的处理原则也同样会暴露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费用、成本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其研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即在研制开发前费用,而当该支出作为无形资产依法申请成立是为企业创造收益时,其分摊成本则远远少于研制开发的总成本,这显然严重低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不符合成本与收益相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此看来,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作为当期损益,显然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可能使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在开发成功时,又潜在虚增了企业利润,这就难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企业外购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支出全数计入无形资产,自己研究开发的只在特定条件下资本化,同样的资产因其取得的渠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符合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

三、对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要考虑因研究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企业风险,更要考虑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在充分把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靠计量时将其于以资本化。比如:在判断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成本能可能流入时就应该要求会计人员准确地运用职业判断,采取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准确详尽的处理;而在成本计量方面,则应在新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改革传统的确认标准,不仅进行初始确认,还要进行价值变动后的再确认,即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的同时,也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等公允价值计价。综合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资本化为基调,兼顾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新的会计处理

应专设一个会计科目来核算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类似于“在建工程”科目,是用于核算正处于开发研究过程中无形资产,待其开发研究成功后转入“无形资产”帐户,若开发研究失败则再转入当期损益类帐户。该科目的借方用于核算企业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注册费等,贷方用于核算无形资产研制开发成功结转到“无形资产”科目或直接分期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尚未结转或摊销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于“无形资产”项目之后,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具体核算过程如下:1、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则借:在建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等。2、在研究开发各项无形资产成功后,借:无形资产,贷:在建无形资产。3、当研究开发失败后,借:管理费用,贷:在建无形资产。经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之后,就能够弥补前述的诸多不足,并且能真实的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二)进一步与国际准则接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披露

对无形资产重视不仅仅应准确的加以确认,而且还应有一种较为完整的披露体系,以全面的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在目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披露部分规定如下: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起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和取得方式。然而,在当前知识资本的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种类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应更明确指出各类无形资产的种类;2、其摊销年限应分别披露,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3、期初,期末余额应包括“在建无形资产”部分;4、如有可能还应明确指明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是多少,以表明该公司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然,考虑到无形资产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及自身唯一性的特点,如果把无形资产披露的过于详尽,这就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危害到本企业的利益,也会使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所以,我们在具体披露过程中应把握适度。

结束语在全面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差异性。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公司、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领域问题上,因此,无形资产这一概念对每个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技术管理者,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将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新技术开发上,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用更详实的信息资料来记录计量无形资产,更加准确的来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当然,仅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来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提高各界人士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开发、培育、创造、维护和保护各单位无形资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利用无形资产的扩大、扩展和扩张作用,使企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朱光龙.由无形资产准则引发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8

2傅晋豫.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浅议、财会月刊,2002.2

3王氩.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一点思考、财会月刊,2001.12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11

5郭华平.无形资产价值离合研究、当代财经,2001.11

6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