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减排综合性

节能减排综合性

时间:2022-12-26 00:1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减排综合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能减排综合性

第1篇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9.49%和27.41%,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全市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时期,全市能源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趋势加强,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部分区市节能减排工作仍存在长效机制不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工作薄弱、执法监管不力、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彻底改变,将严重影响“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节能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作为检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区市、各部门对本区市、本部门节能减排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推行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机制。

四、各区市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深入推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节能办)负责组织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市环保局负责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市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完善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

各区市、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立即部署本区市、本部门“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量化目标,细化措施,明确进度要求,尽快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要狠抓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盲目应急的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第2篇

《石油和化工节能》征稿启事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油田注水系统节能经济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氯碱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及“十二五”展望

节能型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莫尔液节能环保技术

采用燃气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电石炉炉气

实施综合改造实现节能目标

冷却系统空冷器的节能改造

热泵技术在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原油加热中的应用

氯气液化装置的安全生产与节能

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的节能改造

永胜能源化工以技术支撑节能减排

推行成本精细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推行系统优化和管理实现炼油厂节能降耗

国外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测试与评估方法

第二届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大会即将召开

沧州大化节能减排工作受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石油和化工节能》征稿启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

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炼厂节能技术和系统全局综合优化方法

油气田生产企业的能耗对标分析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用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节能环保的仪表电伴热系统

增效节能型流量计的原理及应用

乙二醇蒸气喷射泵节能新技术

油田35kV变电所何时可投单台主变

聚乙烯醇车间醋酸系统能量优化

1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节能分析

中原石化裂解炉的综合节能

合成氨脱碳系统的节能改造

中国海油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双星集团闯出节能减排新路子

日本百年节能史及其对中国节能的启示

专利信息

独山子石化实现甲醇利用回收废气生产

晋煤集团煤化工再获重大突破

第九次石油和化工节能论文征集与评选启事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知

中国-印尼第三次能源论坛举行

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环保部确定今年节能减排重点

山东将实行节能产品强制采购

固定床煤气化工艺的节能技术措施

濮城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优化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价

游梁式抽油机电动机配套选择模板研究

水动风机冷却塔节电技术

溴化锂机组低温余热制冷技术

芳烃加热炉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谐波污染与无功补偿装置改进治理效果分析

燃气加热炉在铝粉装置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甲醇系统三塔精馏的优化运行

平衡18万吨合成氨综合节能项目节能测算

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能源计量为企业挖金掘银

第3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行业协会 河北省

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家陆续提出并实施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各地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这些政策法规,保障了节能减排的强力推进,但是效果还不明显,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深化管理体制,引入行业协会等外部治理机制,建立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河北省是能源消耗大省,节能减排形势更为严峻和紧迫。虽然省政府已正式启动“双三十”工程,又建立了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但对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管理中的作用没有足够重视。

1 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环境污染主要由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带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化拓展深化,环境污染在不断加剧。以工业化为代表的产业活动是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源头,因而产业节能减排是整个社会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1.1 产业的节能减排必须引入外部治理机制。节能减排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趋利本质使得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动力,而政府在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中又存在信息不对称,政策法规难免偏离实际,管理成本高、效果差。因此,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介入。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桥梁的行业协会,恰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目前各界普遍比较强调政府和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行业协会的作用。虽然在一些法规中也有提及,但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措施。事实上,上海等地的行业协会已经在节能减排的前期调研、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方面充分发挥了“第三方优势”。

1.2 行业协会对产业节能减排的作用。Khanna和Damon(1998)发现,化学制造业协会成员相比非成员更愿意加入30/50环保项目,这显示了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Amacher和Malik(1999)认为,协会成员间能够彼此监督互相构成压力,因为需要采取行业的一致行动,以避免给整个行业带来威胁和损害的环保政策和规则出台,或者影响未来环保政策规则的形式和实施步骤,以给本行业营造更多的回旋空间。根据行业协会的职能,行业协会在节能管理中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首先,行业协会可以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各级政府出台节能环保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前期,可以委托行业协会做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协会自律能够为行业内企业自觉节能提供保障。行业协会可以从规范技术标准入手,推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可以通过订立自律公约、加强业内监督、树立先进典型等方法,积极宣传中央、省、市有关节能减排的精神和要求,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最后,行业协会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节能配套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高能耗企业并非不想节能降耗,而是找不到“节能不减效”的有效途径。而各行业协会可以新技术服务为切入点,通过会刊、网站、论坛等方式,在业内积极传播节能理念、推广国内外节能新技术;可以推进业内企业自主研发技术交流;甚至还可以团购的方式购买节能技术和服务,以降低节能成本。

2 河北省行业协会节能减排作用发挥现状及问题

2.1 河北省行业协会的特点。河北省行业协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发展不平衡。从所属行业来看,河北省经济类行业协会以工业为主,从归口工经联的全省经济类行业协会来看,工业领域占39.1%;按业务性质分,管理或服务性协会最多,占46.6%,产品性行业协会其次,占40.8%,综合性行业协会占12.6%。在这些协会中,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较活跃、在节能减排中成效比较明显的仅占29.3%;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成效一般的占46.0%;开展活动困难,基本处于维持状态,不能发挥节能减排作用的占18.4%,很少开展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占6.3%。总体来讲,行业协会虽然数量众多,但能真正良好运行的却只占一小部分,能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的更少。

2.2 阻碍河北省行业协会发展的原因。

2.2.1 法律法规缺失。我国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只是依靠《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文件对行业协会进行管理,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设立、管理监督等均没有法律规定,造成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出现了许多缺陷。

2.2.2 政会不分严重。由于大多数传统协会是由政府主导或政府部门转制而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本身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行业协会作为政府的代言人或附属物,因而在行业协会产生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而且在协会的运作和管理上往往受制于政府部门,尚未形成企业自主办会、民主办会的运行机制。

2.2.3 职能落实不到位。我国行业协会在职能落实上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一是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关系尚未很好地衔接和理顺,应当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的职能尚未到位;二是一些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行业协会的职能,由于多种原因还未得到落实,特别是行业管理和行业协调等职能,致使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层面边缘化,许多行业协会的工作还仅限于传统的搞搞培训、技术比武、展览展销等领域。即便有些行业协会想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由于政府职权渗透在方方面面,留给行业协会的空间很小。

2.2.4 行业代表性欠缺。行业协会的管理范围多停留在原系统内部,非国有企业会员不超过50%的高达79.0%。在河北省工经联主管的174家行业协会中,仅有40.2%的行业代表性较强,企业会员达到同行业企业数的50%或行业产值的50%以上。覆盖面窄,则意味着协会所掌握的企业和行业的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功能,更谈不上行业管理。

2.2.5 经费来源单一。在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中,主要以会费为主,其他渠道收入占比例很小。河北省有经费来源的行业协会中,有61.6%的行业协会以会费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又有33.1%的行业协会以会费作为唯一来源,只有8%的行业协会以服务收入作为主要来源。作为行业协会开展活动、为会员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经费困难势必造成难以开展正常工作,难以吸引人才,更为严重的是难以为企业提供必需的服务造成企业不愿加入协会,从而把行业协会带入难以为继、恶性循环的怪圈。

3 促进行业协会在河北省节能减排中作用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推进,行业协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作用已是必然,在节能减排中也有很大的作用空间。针对河北省行业协会发展现状,需要各方面努力,促进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3.1 法律层面上,要加快行业协会立法。从法律角度理顺政府、协会、企业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的关系。使行业协会在法律框架下自主运作,自由竞争。

3.2 政府层面上,要加快环保职能转移步伐。政府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中的环保内容,把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监督实施等相关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为行业协会发挥节能减排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3.3 行业协会本身,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拓展服务手段,增强对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尽快与国外行业协会接轨。行业协会以行业利益维护为己任来号召组织成员,能够在环保政策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协助政府,从而降低政府和产业界之间的硬性环保政策磨擦,既保证行业发展环境的有序过渡,业务工作的有效运行,又保证政府环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实现对选民的环保施政承诺。

参考文献:

[1]周勇.产业自愿节能减排外部治理约束机制及西方经验借鉴,现代经济探讨,2010.08.

[2] Maxwell,J.W.,Lyon,T.P.and S.C.Hackett.Self-Regulationand Social Welfar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eEnvironmentalism.Nota di Lavoro 55.98,Fondazione Eni EnricoMattei,Milano,Italy,1998.

第4篇

一、调整充实节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县“十一五”节能规划》(腊政发[2007]42号)、《××县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腊政发[2008]24号)、《××县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腊政发[2008]2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各企业董事长、经理等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汤校伟副局长兼任。这样在节能工作层面上做到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也形成了责任到人,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为保证节能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我局制定了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能降耗工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增量、优化结构、淘汰落后、突出重点,全面推行、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加强宣传、全民参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坚持推行重点耗能企业技术进步与加强基础工作相结合,紧持源头控制与存量调整,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把各项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认真贯彻落实《××县节能减排综合性能工作方案》和《××县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牵头组织好相关节能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实现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2008年是中央到地方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人民政府责任各单位、各相关耗能企业、全民行动、依法节能起步之年。自全县节能降耗组织机构在我局设立后,局务会就把节能降耗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抓。及时传达、安排布置,于2008年5月29日和2008年11月20日至21日,先后组织召开了××县重点耗能企业和××县节能责任单位工作安排及培训会议,要求各单位和相关耗能企业要认真贯彻《××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县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县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十一五”节能规划》、《××县规模以上企业“十一五”节能规划》,责任单位要结合耗能实际。及时成立节能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工作方案及实施意见。节能工作要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必完成县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通过精心组织、安排、布置及培训,全县节能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经济和商务局从中起到了牵头、组织、带动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加强节能周节能宣传活动,倡议职工增强节能降耗意识

根据州经委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08年西双版纳州节能宣传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我局结合××实际,下发了文件《关于做好2008年××县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结合相关企业,要求各企业制定宣传周期间的活动方案,并把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深入到班组、车间乃至家庭,对企业内部典型经验和先进实用技术进行宣传和学习。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依法节能、全民行动”。2008年6月18日,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由经济和商务局牵头、县电力公司、县水利局配合下,在××街心花园进行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由局长仓绍恩亲自带队,出动人员21人等,挂相关宣传布标6幅,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500份。通过开展宣传活动,部份市民树立起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另外,我局还制定出节能倡议书粘贴在各办公室、股室,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一滴水、一滴油、工度电、一张纸节约起,做到随手关电、关水、关灯,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灯,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同时局务会专门召开专题会议,拿出了部份资金对办公室节能灯具做了安装。电路、水管等做了技改,切实增强节能意识。逐步建立崇尚节约、履行节约、全理消费的机关文化。

四、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008年州下达我县完成了2—3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目标任务,实际已有7户企业完成了审核验收工作。7户企业共实施了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224个,共投入资金846万元,取得经济效益346.81万元,节标煤80吨、节电958810度、节水951400吨、节约原料780吨,减少污水或有害成份排放量960000吨,实现了我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新突破,7户企业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过去的一年,我局在节约能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人民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意识观念淡薄,在今后工作中有待加强节能工作培训。

2、节能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宏观政策中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缺乏有效的节能机制。

六、2009年工作重点

1、把降低单位gdp能耗作为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首要任务来抓。

第5篇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如,黑色冶炼及加工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虽占全部企业的74%,但其总产值规模仅占全行业的20%;在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采矿业,中小企业占采矿企业的96%;在建材行业,落后工艺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任务也十分艰巨。如,洗车行业用水浪费、超标排放现象较为突出。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广大中小企业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也是每个中小企业和职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广大中小企业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不少中小企业科学发展、节能减排意识淡薄,思想和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工艺装备落后,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节能减排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缺乏,违规排放现象时有发生;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应用不够,节能减排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污染治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产业集聚区内还难以做到统一排放、集中治理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和着力加以解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全面调动中小企业和职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力争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广大中小企业和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中小企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和各种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要将节能减排纳入年度培训重点,利用电视、网络以及集中面授等方式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资源警示教育,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择确定若干节能减排示范单位,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发展。严格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依法停止供电。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坚决制止落后装备设施外流,坚决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三)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大力推广共性节能减排技术。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冶金、有色、石化、化工、电力、煤炭、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中,鼓励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内循环经济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要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作为支持重点,促进中小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提升中小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水平。

(四)促进服务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鼓励在信息技术、工程及科学仪器、生物工程、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等领域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服务业的产业档次和现代化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五)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探索污染集中治理模式。组织专家队伍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并提供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选择若干地区和机构先行开展试点。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模式,促进公共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产业集群环境治理建设项目。支持在产业集群内发展热处理、电镀等工艺专业化企业。鼓励发展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

(六)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企业(单位)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引导中小企业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帮助职工掌握节能减排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一)各级中小企业部门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各省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和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尽快确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

(二)协助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发展一批”的目标导向,系统研究相应的财税、价格、信贷、担保、市场准入标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扶优限劣的作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尽快研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争取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第6篇

指标细化确保目标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方案》是推进“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分12个部分,共50条。12个部分分别是: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方案》提出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即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方案》细化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在节能方面,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在减排方面,提出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方案》还以附件形式,明确了“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推进重点行业减排

关于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案》提出,一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二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三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四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五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另外《方案》中提出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主要有:一是节能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是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脱硫脱硝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能力420万吨、40万吨,277万吨、358万吨。三是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等。

在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方面,《方案》主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二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三是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四是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五是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速淘汰老旧交通运输工具。六是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七是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八是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办公区节能改造。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循环经济宏观指导,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

式。同时,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

在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方案》提出,一要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组织高效节能环保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二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三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建立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四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方案》从价格、财政,税收、金融4个方面提出了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关于价格和收费政策。一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二是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三是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四是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五是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关于财政政策。一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地方财政也要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三是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关于税收政策。一是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二是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三是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四是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关于金融政策。一是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二是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三是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四是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

为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方案》中有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主要包括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等。

另外,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二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

公开各地能耗指标

第7篇

一、开展节能减排审计面临的难题

(一)法律依据不充分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是依据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所赋予的职责。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三章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共计15条,如规定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审计的条款,更没有涉及节能减排审计。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没有关于内部环境审计、节能减排审计的明确条款。与之紧密联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没有对节能减排审计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节能减排审计缺乏有效法律支撑。

(二)管理体制存在障碍

依照现行审计管辖层级和范围,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存在体制上的障碍,制约工作的有效开展。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节能减排工作是按一个地区为单位来进行考核评价,涉及辖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同时这项工作也具有持续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现行审计管辖和审计范围的规定,使得审计无法进行驻地央企、外企、民企、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接受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也仅限于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涉及面也非常窄。这种审计管理的格局将导致审计计划制定不完整、审计业务开展不统一、审计单位协调很被动,从一个地区总体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三)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2011年审计署公告了对河北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这是国家审计署的第一份节能减排审计情况的公告,是国家审计机关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实务范例。从地方审计机关来看,一是没有全面开展;二是各地开展的不平衡。虽然个别大型企业有开展内部审计的案例,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涉及这方面审计项目很少。如何审、审什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审计的标准如何确立、审计的内容有那些、审计报告是否需要有所调整等,目前没有统一操作的模式。有的审计项目尚停留在专项资金审计模式下,未能对耗能数据进行分析;未能从效益审计的角度查找问题;未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基于以上现状,相应的制度建设亟待完善,同时更需要不断推出系统化、体系化的的专业规范和较好的实务范例用于推动节能减排审计进程。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主要以审计、会计知识为主。从事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审计业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和熟悉有关能源管理、能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能源采购、存储、管理、传输、使用的传递流程,并能对能源种类实物量和折标量进行结构性分析,对企业的主要工艺过程、能源系统、主要耗能设备、一线人员执行企业内部能源管理规定的情况也要掌握,这样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目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审计人员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和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加缺乏。

二、完善节能减排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全国范围内关于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法规,但审计部门决不能停滞不前,而要借助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审计调查、政府交办审计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的审计成果,出台有关节能减排审计地方性法规,或者结合节能减排任务制定各地规范性文件,使这项工作开展具有初步的制度性保障,使之成为整个节能减排环节链的关键节点。这样也能同时达到通过制度性安排,在审计人力资源储备和审计工作协调上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取得良好效果。如同经济责任审计一样,通过若干年广泛而深入的工作促进,伴随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再充分吸收各地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体系化理论用于指导审计工作,并保障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进行审计法的修订,增加包含有节能减排审计内容的环境审计条款,从而把节能减排审计上升到法律层面。

(二)构建符合节能减排实际需要的审计管理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两个结合,发挥三观作用”。两个结合就是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相结合,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三观审计就是建立以审计署为主体的宏观审计,以地方审计机关为主体的中观审计,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的微观审计的三位一体审计监督体系。具体实施应对固有的审计模式有所突破,可采取属地审计的原则,不分监督对象的性质,按照资金的流向和能源消耗数量的原则,由同级环保部门提供委托审计名单。再由审计机关审核后提交当地政府审定,纳入当年政府的审计计划。对于企业内部的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审计应该在当地审计、环保机关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最终结果纳入地方整体节能减排审计成果之中。

(三)核心是建议,关键抓整改

第8篇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最低行业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国际融资实践中。

作为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兴业银行积极探索、科学实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倡导可持续金融,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从2006年5月19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期)起,兴业银行逐步推动节能减排融资业务发展。自2007年正式开展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以来,兴业银行受理了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尤其是在2009年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以来,总分行统筹协调,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服务团队,利用综合服务优势,为客户制定针对性的合作策略和差异化的合作方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更趋成熟。

绿色金融先行者

“节能减排贷款”是绿色金融业务之一,其旨在支持中国境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项目。目前业务范围包括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水域治理和污水处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循环经济等领域,项目主要分布电力、化工、钢铁、水泥、交通、水务、环保等行业以及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兴业银行推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EMC)融资模式、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非信贷融资模式等“7+1”融资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出,助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组组数据虽然平凡,却悄然记录着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辉煌:自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54笔,金额265.34亿元,其中昆明分行获得总行节能减排认定项目共5笔,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笔,金额3.67亿元,待批节能减排贷款约10亿元。该行节能减排贷款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376.8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776.86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3.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64.5万吨,年节水量2008万吨。

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好评和广泛认可。相继获得了“2009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2008年中国最佳绿色银行、2009年度第六届最佳企业公民大奖、2009年度优秀自然保护支持者奖、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绿色金融之路

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兴业银行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同时也尝到了绿色金融业务带来的甜头。回首走过的路,不难发现,成绩的背后是兴业银行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科学准确的市场把握和切实可行的产品服务。

统筹资源,打造一流、专业服务团队,是兴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体现。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专门机构,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专营机构的设立,聚集资源,更有效地开展金融创新,并做大做强可持续金融业务。可持续金融中心下设综合规划处、项目融资处和碳金融处,主要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统筹管理,制定可持续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负责提供可持续金融业务涉及的技术服务支持;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合作机构关系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可持续中心的人员构成,那就是“专业”。正是因为专业,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可持续金融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创新推出了“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它立足于节能减排项目本身,贯通其上下游客户生产、销售、供应各环节和项目建设、运营各阶段金融服务;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为产业链上的各类客户提供公司贷款、项目融资、供应链融资、结构化融资、股权融资和碳金融服务等;通过产品创设和产品集成,有效发挥金融服务的融资、结算、避险、增值四大功能。

科学把握市场、创造性的设计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是兴业银行的着力点。

节能减排贷款针对节能减排项目设计,在国内尚属首创,与其他贷款相比具有独特性。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考察项目实施后的节能减排效果,通过金融杠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

引入各种信用增级措施、降低融资门槛,是其另一特点。例如引入损失分担机制、现金流管控等信用增级措施,为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担保难开辟新途径,使众多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生产经营优势明显,但缺乏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节能减排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延长企业贷款期限是其特点的又一表现。融资期限长,而且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来灵活确定还款期限,贷款本金还可分期偿还,从而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还款压力和融资难的问题。

提供了专家技术支持,可谓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兴业银行针对每个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组织行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提出认定意见。联合外部科研机构,针对低碳经济领域的细分市场做专题深度研究,提出市场分析意见和技术准入标准。

创新谱写绿色未来

自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以来,兴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支持和推动政府节能减排,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兴业银行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准入,充分体现着节能减排特性。对贷款项目的总体评估,兴业银行以项目既要有经济可行性,又必须具备较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原则,例如项目节能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此外,兴业银行还出台了《节能减排项目投向准入细则》,这是国内首个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信用业务准入指引,从制度上保障了节能减排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既明确了业务目标,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客户的项目风险提供专业技术判断。

为激励各分支机构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积极性,兴业银行在中长期存贷比管理、专项贷款规模、业务审批授权等方面实行政策保障,坚持政策保障集中资源倾斜。在今年各家银行严控信贷规模的背景下,兴业银行从总贷款规模中切出专门额度支持此类项目,确保其不受信贷规模的影响。

为了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科学、合理的执行下去,兴业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运作模式。针对不同的节能减排项目,分别定做了“7+1”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客户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造,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兴业银行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CDM项下融资模式CDM系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中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发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因此产生的减排指标可以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其在议定书下的承诺。兴业银行通过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促进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单位可以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以CDM项下的碳减排指标销售收入作为融资的重要考量因素,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作为融资主体,节能服务商对终端用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节能服务商为项目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项目企业无需出资金,只需将合同期内的部分节能效益与节能服务商进行分享。

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设备的采购方作为融资主体,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与买方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为客户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作为融资主体,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用于生产专业节能设备,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以支持在中国境内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

公用事业服务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下游终端用户作为融资主体,由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于向公用事业服务商支付相关设施建设费用以使用清洁能源,该融资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融资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商合作,为项目业主或节能服务商提供节能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实施的项目打包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在对项目技术和实施能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非信贷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针对具备高成长性的节能减排项目,联合信托、租赁等金融同业,带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了由融资人到融资安排人的角色转变。

把握当前绿色金融业务绝好的发展趋势,兴业银行将按照“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影响”的要求,沿着“业务上规模、资产调结构、服务塑特色”的思路,以节能减排贷款作为重要抓手,快速提高绿色信贷资产在全行信贷资产的占比。

第9篇

近期市场大幅波动,大盘在3700上方震荡企稳。尽管多空分歧依然不小,盘中个股分化加剧,但值得关注的是,以菲达环保、创业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概念却出现了连续走强,并带动了创元科技、中原环保等相关个股的联袂走强。而大众公用投资项目——萧山污水处理厂的建成移交,奠定了公司加速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刺激了股价的涨停。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各级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板块相关品种的大幅异动需要引起注意。

政策推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__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今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__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仍然增长过快。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仅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而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偏高。从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来看,火电供电煤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25%,乙烯综合能耗高31%。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到20__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将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总理在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成为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总动员令。而新华社6月3日受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更是打响了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可以预期的是,未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将成为节能减排重要工作内容,对国内资本市场上不同上市公司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生新投资机会

在政策面持续推动下,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深入,节能减排作用明显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由此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的发展机遇。实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上市公司有望成为20__年环保节能战略中的一大突出受益板块。《京都议定书》规定了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在20__年至20__年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而发达国家完不成的任务,可以通过若干种机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完成,其中一种就是CDM(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额度,就可以算到自己的名下。这一机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收入,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上市公司中三爱富、巨化股份、柳化股份、南钢股份、天富热电值得关注。

强化污染防治,增加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以及农村污染治理力度。新建燃煤电厂同步安装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现有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设施6500万千瓦,形成脱硫能力约22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最近__市的水污染引发相关个股新投资机会。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合加资源、创元科技均存在直接及间接受益题材;而在烟气脱硫方面,目前龙净环保、浙大网新、菲达环保、九龙电力等相关上市公司均为受益品种。

此外,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的首选品种,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降低污染排放的环保角度考虑,大力拓展水、风、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变得越发紧迫。20__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16%。20__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这为相关个股如天威保变、特变电工、航天机电、湘电股份、华仪电气、银星能源等提供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第10篇

而对于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专家的看法认为是,从十七大以来国家的态度来看,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很可能将会加快,并不会因为高油价而受到阻滞,不排除在四季度推出的可能性,不过,高油价可能导致资源价格改革采取一种对民生影响更小的方式进行。

国家在为资源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国务院在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会议上再次强调节能减排问题,并指出“加快制定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配套政策”,所谓的综合性工作方案,资源价格改革很可能就在其中;最近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中,更首次将节约能源上升为基本国策,并强调“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既然国家高层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这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调控力度,环保总局近来与央行、商务部联合开展的“绿色”调控行动将加快推行,并扩展到其他部分;另一方面,毕竟只是治标的手段,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的、起“治本”作用的资源价格改革加快推行的迫切性也明显增强。

最近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举动的两个细节则表明,国家高层很可能已经在为资源价格改革推行预留空间。在部署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物价问题首次放在了节能减排问题的后面。

这表明,当前国家高层对于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视程度要优先于物价上涨,不论这是否与国家高层判断通过近几个月的政策调控、物价上涨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有关,都表明未来一段时间的物价水平拥有容纳资源价格改革的空间。

同时,国家高层对于目前因国际高油价引发的部分加油站私自涨价的态度,与对于液化天然气涨价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对于近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民用液化气价格上涨问题,发改委在最近明确发出通知,不得擅自提价;相反,对于部分加油站私自涨价的问题,发改委却并没有下发通知进行打压,这与发改委近月来对于企业上调价格的高度敏感是不相符的。一紧一松,对象的区别就在于影响的人群,既表明国家对于全民性资源价格上涨的担忧仍然强烈,同时表明,对于非全民性资源价格的上涨,可能开始允许出现松动。

具体对于成品油价格改革的问题,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注意到,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最近提到成品油价格会否提价时表示,取决的四大因素第一个就是原油本身的价格,最后才是社会承受能力,这表明,国家似乎开始更重视资源成本对于价格机制的决定作用;因此,专家表示,如果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企,作为资源价格改革的先导,成品油价格有可能在四季度上调。

由此看来,一方面国家对于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对于物价上涨的顾忌又相对减轻,国际油价高企并不足以阻碍资源价格改革的加快提出。

高油价威胁依旧

数据显示,油价接近100美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更关键的是,油价从70美元到100美元的区间中,出现了加速上行态势。这就意味着,随着油价快速攀升,各国在应对时,并没有太多的政策调整时间。事实上,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行也牵制了新能源的应用和普及,从而使全球各国在应对这一轮油价的高涨时,更加被动。

对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应对高油价的优势,专家注意到:美国的优势就是中国的劣势。很明显,中国等新型市场正是承接了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制造业,而这些行业对于油价是高度敏感的。

光大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善文亦认为,“当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的20多美元一路上涨,一些学者预测涨到40美元全球经济就要趴下,但实际情况呢?全球经济依旧涨势如虹,现在虽然油价突破70美元,但中国的GDP仍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

他认为,在中国的CPI构成中,原油占比不超过2%-3%,且近几年国际油价一直在涨,“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想像中的大。”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国家级专家王建则忧虑地称,“影响当然大,如果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全世界能坐住的人恐怕不多。就中国而言,目前原油对外依赖度将接近40%,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依赖度还会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节能减排;建筑能耗;节能途径

绪论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公共建筑或个人居住建筑在被使用过程中对消耗的能源一个评价,包括维持人们正常生活需求的照明、采暖、制冷、通风、热水、电梯等方面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建筑领域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大的能源消耗者,也是产生浪费最为严重的地方。在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会占整体社会能耗的1/3~1/2之多。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升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建筑能耗虽未有发达国家那么多,但也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有文献表明,医院的建筑能耗占医院正常运营中总能耗的27%左右。[1]因此,在保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积极发现目前医院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是医院进行建筑能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1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现状

响应国家相关部委节能减排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积极进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减少建筑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其中不乏有较为先进的单位做出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其中,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医院门诊的配电间、医院的锅炉房、医院的手术室的空气热源等进行了节能回收的建筑改造,其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每年中可节约医院的水煤电等相关支出约74万元,明显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能耗变小,效益增大的节约资源的目标,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起到了榜样的作用。[2]另外,上海市的医院积极了解医院的实际产生的能耗情况,并对医院的建筑节能潜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携手中国建筑研究院为上海市医院的节能减排建筑进行专门的研究,拓宽了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中国建筑研究院上海分院积极参与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曙光医院(东部)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之中,从前期的调研到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再到建筑改造的施工以及后续的节能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全国陆续铺展,节能减排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整体上讲建筑能源管理日趋合理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进展。

2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取得了进展,效果较为显著,但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①从医院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医院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中,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知从何入手。目前我国医院的节能减排改造仍是以自主改造为主,进行局部的单一的改造,虽然取得一定的节能成效,但往往是以转移能量和牺牲设备为代价的,得不偿失。[4]其次,医院缺乏主动节能减排改造的动力,用能主要是后勤系统用来提供医院的服务性保障,不是主要的业务,没有被重视。②从产能的角度分析,医院进行既能减排的改造,节能产业不断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节能意识以及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无论是政府机关、用能单位还是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又或是设备的制造厂家、节能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单位,节能的参与热情不高都是主要的问题,医院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的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现新途径,获取新建议,总结新策略。以下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医院的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对各个部门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和比较,直观的得出节能效果的程度,方便检查医院的各部门的节能指标是否完成,也能为建筑的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方便调整节能策略。

(2)聘请专业的一条龙的技术单位对医院的建筑能耗情况进行评估和整改,避免单一或局部进行改造的情况出现。专业的技术单位就可以全面把握医院的建筑状况、医院系统的运作情况、医院的能源管理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医院建筑的节能潜力点,然后进行设计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5]尤其是一些老的医院,当初的设计忽略的节能减排的理念,导致后续的节能技术不好施用,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医院的建筑规划设计,立足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提高医院的节能能力。

(3)积极推进医院的物业能源管理。物业能源管理是提倡在医院的建筑节能过程中施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型节能模式,积极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在物业的管理环节中注入节能的元素,在为业主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同时,达到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6]现有的物业能源管理部门也有能力有条件将节能的技术和设备落实到应用中,解决在建筑节能中的部分困难。这种创新的物业能源管理模式将有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4总结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对能源不加管理,将会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情况,因此,选择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经之路。进行医院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不断推进改造进程,积极探索创新既能减排的途径,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江波.某医院建筑能耗与节能改造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40~42.

[2]黄伟.大型医院建筑节能改造范例[J].建设科技,2008(Z2):82~83.

[3]田伟,李瑞杰,周志仁.上海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J].建筑科学,2011(04):109~114.

[4]房霆宸,董建曦.医院建筑节能改造与污水回收利用技术[J].建筑施工,2013(09):849~851.

[5]殷洪亮,张志刚,董琛.天津某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分析[J].建设科技,2014(13):60~61.

第12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强制下的考评标准缺失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而后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针对制造产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1999年~2002年间制造业的碳排放量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且增长较为缓慢,但自2003年后增长态势明显且增长幅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政策法律以及规划规定在执行层面缺乏明细具体的做法及行动指导,可操作性方案的缺失影响了现有的政策法规的效果。我国虽下达了制造业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但并未形成可量化的低碳考核和低碳指标评估体系,使节能降耗指标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对能源统计、节能减排目标的综合性考评。为激励制造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现有的很多政策措施虽然也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奖励方式与程序。此外,低碳考核结果未及时反馈,不利于行业内部的信息披露及行业之间低碳绩效的竞争。

(二)缺乏细化和系统的产业化指导

我国制造业各子行业间由于在装备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原料使用等方面的不同,创造一单位产值,碳排量相差悬殊,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针对不同制造业各子行业的碳排放细化措施,对高碳排放的行业缺乏重点控制和约束。另外,我国制造业使用的能源结构单一,大多是以煤炭、电力和化工原料为主,这些能源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而能源系统的其他节能潜力、资源和余能回收利用等未被挖掘;同时,由于制造业的产能和设备落后,缺乏系统和规范的低碳产业化指导,能源效率尚未在整个制造业中形成。

(三)低碳技术合作及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低碳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加工、制造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3个主要领域,已建设了一大批示范工程,个别技术甚至已领先于国际水平。但要进一步挖掘技术减排的潜力,除了技术本身能源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减排成本的降低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应用程度。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技术交流及合作较少,低碳技术在行业之间存在信息缺口,缺乏外化途径。同时,由于制造业各子行业对减排技术的认知、识别、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低碳技术的引入及创新应用能力不足,造成了其减排潜力和减排效果的不确定性。

对策建议

(一)制度建设层面

1.健全制造业低碳发展能力保障。成立专门的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健全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工作机构,针对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对重点制造业进行能源统计、对制造业节能目标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等具体工作。加大低碳能力建设、节能减排评估人才培训力度,为确保高耗能行业节能效果,增强节能收益,降低节能项目实施风险等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2.建立制造业低碳监管制度。为形成严格的制造业低碳监测监管机制,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该部门不仅负责对制造业高碳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数据统计,而且应根据相关碳减排标准,监督其整改过程并实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测。此外,还可以由社会各界人士在市、区设立制造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协助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监督。企业对自身的减排工作应主动向政府进行定期、真实地汇报。

3.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分行业建立低碳考核评价体系。制造业作为高碳排放业的一部分,其内部划分的多种行业又具有各自的排放特征,可以针对制造业中A类、B类、C类行业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减排目标,并对其中重点耗能行业即A类行业及企业实施硬性的低碳考核和进行严格的低碳指标评估。要根据制造业各子行业不同的性质和规模,结合以上的碳排放量化指标制定完善低碳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对制造业进行低碳考核与评价。其次,建立综合的低碳考核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从低碳方面对其进行考核,而是对其经济指标与低碳指标进行双向考核,指导制造业整体达到经济绩效与低碳绩效的平衡发展。

4.完善制造业低碳奖惩措施。根据《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行业,由相关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并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行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可以通过对碳排放超标的产品征税而使行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可以借用英国的碳基金经验,将碳税用于投资方面,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对于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行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5.实现低碳绩效反馈常态化。在对制造业各子行业进行碳排放统计的基础上,结合以上碳排放量化指标和低碳考核评价体系,对行业的低碳绩效进行定期反馈。不仅仅是将低碳考核的结果反馈给接受考核的行业,更是反馈给制造业中的其他行业以及消费者,让同行业内的各子行业间形成竞争趋势,让消费者了解其低碳发展情况,在竞争和监督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各子行业进行节能减排。

(二)产业发展层面

1.制定制造业低碳发展战略。依据“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对制造业整体的低碳发展进行战略部署,从制造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治理的工作需求出发,结合国家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等,加快制定制造业低碳发展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形成具有系统性及可操作的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从整体上把握和推行制造业的低碳发展。

2.调整和优化制造业的能源结构。加快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变,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变,通过对制造业能源结构的调整,促使其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

3.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循环模式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的制造行业,超前部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培植符合产业成长规律和成长空间的新型环保产品。

(三)技术提升层面

1.构建低碳技术交流平台。安排资金,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分行业在国际、国内选择具有代表性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组织专家队伍,选定部分典型企业予以推广实施。另外,应当将相关的高碳制造行业加以分类,把具有相同业务内容的行业联合起来,构筑行业联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以弥补信息缺口、提供信息交流,实现低碳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应对国际低碳政策的影响,同时,促进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协同研发,降低低碳发展的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