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道德观论文

职业道德观论文

时间:2023-01-10 01:3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道德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道德观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在会计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有关案例和实例丰富会计教学内容,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所引起的公众事件层出不穷,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会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提供的信息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相关利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对会计信息直接生产者的一种约束,是促进会计人员诚信工作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会计学科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要与人打交道,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会计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学校开设了道德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无所适从,因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会计法律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处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面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震耳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表;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为什么会计做假事件频频发生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直接参与制假。所以,会计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使其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概而言之,强化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加强会计职业基本教育

在介绍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职业介绍。首先,介绍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认识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而喜爱这一职业,并将该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进而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爱业和乐业。其次,要介绍会计专业知识的构成体系及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其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会计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会计人员,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充分利用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来丰富会计教学内容

由于中专层次的财会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起点,教材中对涉及到的知识没有深入地展开,因此,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将涉及到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用浅显的案例加以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诚信观念。例如:某公司2009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2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2000元计入了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

3、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线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4、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学生很乐于通过讨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著名的美国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纽约上市的安然公司股价翻了两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达到了6亿美元,三个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表,结果显示累积利润比原来减少了5.91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6.38亿美元。其审计师安达信解释称:这是因为安然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将公司发行的股权换取了应收票据,这些应收票据在公司的账簿中记录为资产,发行的股票则被记录为股东权益。并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至纵容了安然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安达信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要深刻得多。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2.

[2]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3]李永波.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j].时代教育,2007,7.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研讨并弘扬刘杲同志的编辑思想,对于进一步指导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使出版事业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刘杲同志任中国编辑学会一、二、三届会长期间所阐述的编辑职业道德观进行初探,既说明刘杲同志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贡献,又为我们现在正在着力进行的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一、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

刘杲同志在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强调得最多的也是出版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就是编辑职业道德建设。

1993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首届年会,研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时,将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研讨的中心问题之一,向全国编辑出版工作者发出了“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倡议书,在出版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5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研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时,针对有些编辑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再次将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后,相应提出了编辑的5条行为准则:①坚持用稿标准,不;②认真奉献,为他人做嫁衣裳;③竭诚为读者服务,对社会负责;④尊重作者,真诚待人;⑤在同行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1996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第三届年会,研讨新时期编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担负的重要任务时,又围绕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开展了热烈讨论,并对编辑职业道德的内容作了新的概括。

1996年中国编辑学会还与江西省《新闻出版天地》杂志联合举办了“关于培养编辑职业道德问题的讨论”,5月~12月期间办了4期,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文章。刘杲同志专门为这次讨论作了总结,于1997年发表了《编辑职业道德随想》的专题论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弘扬编辑职业道德的意义,编辑职业道德的性质、内涵、特点和核心,并针对编辑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了“10个如何对待”(①如何对待编辑职业,②如何对待图书质量,③如何对待国家利益,④如何对待读者,⑤如何对待作者,⑥如何对待出版单位,⑦如何对待出版同行,⑧如何对待外国同行,⑨如何对待编辑的权力,⑩如何对待编辑的利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000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第五届年会,研讨如何做好责任编辑的工作(包括责任编辑的职责和工作重心等问题),其中,责任编辑的职业道德仍然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多数观点认为,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在对自己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与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自律作用;责任编辑所要承担的首先是道德责任,然后才能落实业务责任。

2002年中国编辑学会召开第七届年会,将如何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研讨的主题。刘杲同志向会议提交了题为《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随想》的长篇论文,并作了即席发言。他在文中针对编辑队伍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日益滋长,甚至恶性膨胀”的现象,痛心疾首地予以抨击:“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不知羞耻地利用编辑职务的权力和方便,侵犯国家的利益,侵犯单位的利益,侵犯作者的利益,侵犯读者的利益,侵犯同行的利益,等等。他们不负责任,胡乱出书;内外勾结,买卖书号;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花样繁多,为所欲为。有的编辑甚至道德沦丧,到了违法乱纪的程度。”由此,他发出了“扶正祛邪,迫在眉睫”的强烈呼吁,并将编辑职业道德概括成便于记忆的16句话:热爱编辑职业,钻研编辑业务,提高编辑质量,捍卫国家利益,忠实服务读者,热诚帮助作者,爱护出版单位,善待出版同行,编辑严谨细致,对外不卑不亢,编辑权力为公,促进出版繁荣,编辑淡泊名利,自愿多作贡献,一切为了人民,编辑道德高尚。

2004~2005年,一些出版社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责任感缺失、诚信缺失和道德缺失,以致大量的泡沫书、虚假书、垃圾书和劣质书充斥市场,成为当时出版领域的痼疾。如果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势必毁掉编辑甚至出版业。新闻出版总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2005年2月24日专门召开了“努力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并发出了《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也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全国出版界坚决制止虚假图书,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

刘杲同志综观当时的出版形势,旗帜鲜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于2005年9月对《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随想》作了重大修改,并将题目改为《浅议社会主义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篇幅达1.4万字。在文中,他将“伪书盛行,低俗成风”补充列入抨击之列,还将编辑职业道德的16句话修改为经典上口的“12个如何对待,12荣,12耻”,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1.对待编辑职业,以忠于职守为荣,以为耻。

2.对待图书质量,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

3.对待文化建设,以崇尚文化为荣,以糟蹋文化为耻。

4.对待市场竞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假冒伪劣为耻。

5.对待经济效益,以生财有道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6.对待广大读者,以服务读者为荣,以欺骗读者为耻。

7.对待相关作者,以帮助作者为荣,以伤害作者为耻。

8.对待所在单位,以维护集体为荣,以损公肥私为耻。

9.对待出版同行,以和谐相处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10.对待外国同行,以不卑不亢为荣,以有损国格为耻。

11.对待编辑权力,以秉公办事为荣,以用权谋私为耻。

12.对待编辑利益,以无私奉献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

二、关于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

刘杲同志一直强调:“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就是把职业道德的普遍要求跟编辑职业特征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的普遍要求具体化。”他从1997年提出“10个如何对待”,到2005年增加为“12个如何对待”,实际上都是解答了编辑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起到了为编辑解惑和引领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常常讲的编辑责任意识、编辑义利意识和编辑质量意识都是与刘杲编辑职业道德观相吻合的。离开了职业道德,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刘杲同志曾经为著名编辑家叶至善的文集――《我是编辑》的出版撰文祝贺。其中,对编辑给予了高度评价:“编辑对人类文明的开创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组织推动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编辑代表着人类的良知,社会的追求;编辑代表着对历史的梳理,对未来的企盼;编辑活动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对精神矿藏的挖掘和冶炼。”对编辑的责任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尽管形势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编辑的环境有变化,编辑的手段有变化,编辑的视野有变化,但是,编辑的本质、编辑的功能、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改变。编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工作的要求比过去更严更高。”

树立责任意识和牢记使命紧紧相连,刘杲同志在《牢记出版工作的神圣使命》一文中明确指出:“出版工作讲神圣使命就是讲社会责任,就是讲对社会作贡献。”“守土有责,用出版行业的话来说,叫做严格把关。特别是严把政治关,这决不能马虎。”“如果拿不出经得起读者检验的确有文化价值的图书,如果拿不出立得起来、传得下去的图书,就算赚钱很多又能怎样?当代中国的出版产业,如果拿不出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时代,能够传播四方并且传之后世的图书,怎样向历史交账?许多庸俗无聊却可以大发其财的图书,热闹一时。待到时过境迁、烟消云散,除了成堆废纸,在文化上还能留下什么?”

编辑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理应承担起民族文化的积累与继承、新文化构建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解读刘杲同志的责任意识,就是编辑要加强自律,对经过手中的每一个选题、每一部书稿、每一本图书,都要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历史责任和法律责任。

所谓政治责任,是指图书内容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出现任何与之相违背的政治差错;所谓社会责任,是指图书内容要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协调,要适合读者的正当需要,不得“错误百出贻误读者,传播文化垃圾毒害读者,搞低级趣味迎合少数读者,做虚假广告欺骗广大读者”;所谓文化责任,是指图书内容要有能经得起读者检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品位,而不是一堆文化垃圾;所谓历史责任,是指图书内容要有长久的生命力,能立得起来、传得下去,不仅造福当代,还惠及后代;所谓法律责任,是指图书的运作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刘杲同志认为:“中国自古就有‘义利之辩’。长期以来,这是讨论道德规范时的一个焦点。”“在一定的层面上可以说,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义’,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是‘利’;‘义’占‘首位’,‘利’要‘合法’。”他在《中国编辑》刊词《我们是中国编辑》一文中,以散文诗的笔调深情地写道:“我们默默奉献,好比无人看重又无法离开的空气;我们为人作嫁,好比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着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我们的笔,伴随着不眠的夜、不灭的灯。我们不以‘案牍之劳形’为苦,而以创造和求知为乐。我们洁身自好。社会主义义利观回答了持续千年的义利之辩。名利如缰锁,富贵若浮云。面对污泥浊水,我们自有编辑的理想,我们自有编辑的良心。”

树立编辑义利意识,在于如何正确对待编辑权力,如何正确对待编辑利益。针对前者,刘杲认为,“我们做编辑的,只有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只有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读者、作者服务的义务;绝不允许,法律不允许,编辑职业道德也不允许。对书稿的取舍,对作者的选择,都必须出以公心,坚持客观公正的标准。”他坚决反对“掌握了对书稿和作者的‘生杀予夺’之权,滥用权力,牺牲原则采用人情稿、关系稿、交换稿,甚至在稿件的采用上搞‘权钱交易’;出卖书号……内外勾结,从中牟利,等等”。针对后者,刘杲认为:“我们是肯定个人利益的(包括编辑个人利益),只是要摆正位置,遵守法律规定,遵循道德规范。”“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则不仅严重违背编辑职业道德,发展下去甚至可能堕落到道德败坏、违法乱纪的地步。”

编辑是代表国家掌握出版权力的人,工作是神圣的,任务是严肃的,绝不能为了私利而干出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编辑只有从理性上有所感悟,才能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物不收、不义之名不追、不义之利不沾。

刘杲同志为人正派、工作严谨,在担任会长期间言必谈质量,可以说是质量会长。他讲编辑职业道德,必说图书质量;讲图书质量,必说编辑职业道德。他认为:“说一千道一万,图书质量第一决不能动摇。出版改革如果忘了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就是忘了根本。”“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编辑的生命线。”“对我们来说,图书质量第一,唯此为大。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既是编辑的工作责任,也是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产品的高质量是劳动者的刻意追求,又是劳动者的职业荣誉。编辑也不例外。从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到审核稿件、编辑加工,编辑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图书质量的追求是精品,是传世之作,自觉地保证图书质量,不懈地追求图书的高质量,是编辑职业道德的体现。只有高质量的图书才能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高质量的图书才能显示编辑职业重要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每个编辑都希望实现的人生价值。”“编辑对图书质量的马虎草率甚至粗制滥造,是违反编辑职业道德的。图书错误百出,是编辑职业道德的缺失,有起码道德观念的编辑应当为此感到亏心。”

树立质量意识要有“全面”的概念。刘杲同志认为:“编辑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需要各个工作环节的协调。在编辑工作中,策划很重要,审读和加工也很重要,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偏废。”“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出版单位在编辑工作中,重视策划而忽视审读和加工;在策划中,重视当前的急需而忽视总体策划和长远策划,重视商业价值取向而忽视文化价值取向。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图书质量下降。”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文秘专业 职业道德 就业导向 课教改革

根据法国职业研究中心统计,全世界目前有1600余种职业,秘书排第六位。据北京市2002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文秘岗位的需求数排第三,岗位与应聘人数比为1:6。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秘都将是一个热门职业,社会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文秘岗位求职人员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多种新型经济模式、新型社会实体不断诞生和发展,这就对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传统教育机制的陈旧与落后,许多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要求。而且,由于部分文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感情与工作的关系,以致于有人笑称文秘专业为“花瓶专业”、“小蜜专业”、“二奶专业”。因此,进行中职文秘专业课教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文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势所趋。

为响应国家七部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中职文秘专业的课教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相关人员精心编制了《文秘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和《文秘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4个调查小组,历时3个多月,对近200名毕业生和80多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统计(见表1)。

通过对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个别方面除外),而无论是对狭义职业道德,还是对广义职业道德(包括狭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能力、毅力等),用人单位都特别重视。所以说,适应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文秘专业的职业特点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内涵,才能在中职文秘教学中有针对性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秘书工作的特点和道德规范,决定了秘书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的职业道德:一是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忠于本机关、单位的政治、经济利益,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念,不渎职;二是恪守信用,各项工作安排要准确及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三是严守秘密,秘书人员接触到的机密文件、函电、会议、谈话比较多,要有保密观念,保密习惯,不得泄漏,出卖机密情报;四是善于合作,秘书接触到的部门、人员较多,要能与他人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既要分享成果,也能共担失败;五是服从领导,当好参谋,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是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七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不接受贿赂;八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九是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以适应工作需要;十是公私分明,与领导接触中避免掺杂个人情感。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改革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促进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使职业道德不仅作为一门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未来从业者的职业规范,使学生比较快地介入职业生涯领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标紧密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进行中职文秘专业课教改革,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从中职文秘专业的教材改革入手。现有职业道德教材体系,主要围绕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展示,未能结合并突出中职文秘专业的特点,教材内容陈旧,结构死板,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少鲜活案例,而且更新周期过长,不能及时反应和体现企业对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使得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松(抓得不紧,时有时无)、浅(不深,浅尝辄止)、空(理论脱离实际,说得多,做得少,效果差)”等诸多不足。进行中职文秘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改革,必须把国外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适用经验、理论,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多种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模式的社会单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在教材中增加案例教学和情景分析,让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课堂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针对性,也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领会和接受。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文秘专业进行课教改革,其重点应该是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的交替或者协同进行,提高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对中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比较教学法。将国外中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发展、研究方向与国内的现实状况做比较,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自己适应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与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在或者将来的可能情况做对比,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潮流。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采用收编相关资料传阅和举办名人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秘专业的正确认识和思想的提高,提高学生对文秘专业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实例及个案,把职业道德规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其自觉行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对从事文秘专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

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进行“灌输”教育,做到使学生入耳入脑,还要进行诱发与驱使学生真正转化为内在领悟进而落实于职业行为的自我教育,做到使学生入眼入心。为此,我们应努力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手段的立体化。

听课、听报告、看录像固然需要,但同时必须走出校门辅之以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座谈、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和深入企业,让教师、学生都能尽快获得社会对文秘专业的现实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针对性地授课和学习。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秘书日常工作的某段情景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把握秘密的工作角色、工作流程和工作技巧,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秘书形象;通过对秘书工作涉密或掺杂个人感情,造成损失的案例分析,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忠于职守、严守机密。同时这些案例在文秘人员的日后工作中都可以借鉴或者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角色,尽快进入秘书的工作状态。

大脑风暴法(圆弧讨论法)。学生围绕老师近距离圆弧状就座,通过对没有固定模式、答案或者现有政策尚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在讨论后归纳总结,形成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让大家自我参照、自我评价、自我约束。

分组辩论法。通过对有争议的职业道德问题、现象进行分组辩论,老师最后总结引导,真理通过辩论会越辩越明,最终拨开云雾见天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合作学习法。通过把某些个人不能或很难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提高学生对团体协作的认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当前企业,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最重视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技术。)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老师精选某段秘书工作情景,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选派若干同学,担当情景剧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实际剧情表演,让学生课堂上获得实际工作体验,同时领会实际工作中对秘书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带有职业性质的专业任务。如筹划新闻会、记者招待会,借此来修炼“内功”,展示个人魄力。

第4篇

一、从知识的广度上来讲

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其它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国企业不断深入到中国;同时国内市场经济多元化、信息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会算帐,会记录,会为员工发工资这么简单,而是要求会计能够看懂财务报表,了解资产负债状况,掌握内控、预算、资产投资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会计能够精确的运用会计信息,来进行目标工作。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单位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也在向其掌握的财务知识方面倾斜,因此为了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

二、从职业道德方面来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将面临更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从行业状态、管理方式方面还是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职场素质与智力资本等要素都已经划入了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之中。会计的职业道德不仅包括合理的行为规范与优秀的品行,更包括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坚强的职业操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会计职业方面存在的一些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做假账问题,导致做假账等问题出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素质太低。由此,应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

三、多措并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新要求

1.全面提高素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千变万化,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升级,会计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同时会计职业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宽泛,从人们日常的生活到宏观的经济领域都少不了会计职业的参与,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会计工作者要着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在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像金融、理财、工商等知识都是一个综合发展型与开拓进取型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会计信息与时俱进,会计专业名词日益更新,几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所以,作为会计工作人员还必须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要注意钻研苦干,经常浏览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做到独立思考,从容面对。

2.对职业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规划会计职业道路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就是抓住机会,合理规划。一般而言,对一个会计而言,前三年的时间是积累知识打基础的时间,从校园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员虽然具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锻炼,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一开始工作的三年就是培养自己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三年,在这三年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承受挫折,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为进步打下基础。职场与校园生活不同,需要我们多思考,多规划,如果碰到难以治愈的困惑可以找职业生涯规划师进行咨询,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实前进。需要强调的是,刚步入职场的人们面对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细心、冷静,不断的调整自己,乐观的对待工作和生活。其次,要避免陷入两大错误的观念。一是对待遇的过多关注的误区。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缺乏经验,工资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刚入职的工作人员不要过分的去关注工资,要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素质的提高;二是避免走人以兴趣为主要选择的误区。兴趣不应该是我们工作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只有当我们具有兴趣并且掌握兴趣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时才能达到目的,所以不要本着兴趣至少的原则去找工作,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合理抉择。

3.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首先要养成的是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对职业的热爱之情。既然选择了会计职业就要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与信念,尊重会计职业,喜欢会计职业。其次要不断学习,在提升自律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在对外披露信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经济法规、财务管理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人员要想在会计这条道路上走的更高、走得更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四、小结

第5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教师 职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苏全彩(1979- ),女,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73-02

一、前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北部湾经济区”以及“泛北经济合作区”的进一步开发,广西的对外经贸合作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社会与企业对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不仅给高校英语教师所从事的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对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专业教师是提高我区英语专业人才教育的关键。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育直接影响着英语教育的综合质量。要造就高素质的英语语言教师人才队伍,必须全面开创外语教师人才发展道路,以“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标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英语专业教师队伍。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群体。为了全面了解广西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本研究对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做一个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抽样调查。为了确保调查数据具有客观的代表性,本项研究对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调研,最后决定以广西民大、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钦州学院、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10所开设有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院校为调查对象,分析广西地区高校英语师资队伍的总体情况。截至调查之日,在职称及学历学位层面,结果如表所示:

二、广西高校英语语言教师师资概况

调查研究表明,广西高校英语语言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失衡,教学工作超负荷运转,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广西高校英语语言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在学习时只注重培养自身的语言技能以及教学技能,忽略文化知识学习; 对科研不够重视,对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不足; 跨学科知识不够全面。具体表现为:(1)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比例过低;(2)高学历人才不足;(3)中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主体;(4)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过大;(5)整体科研能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三、广西高校语言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职业观、道德观滑坡,内驱力缺乏。教师工作或职业生活本应以教育目的为根本目的,但因受到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的职业生活趋于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目的。工资收入成其职业生活的中心和尺度,使其逐渐偏离原来的教育目的。教师的工作动机、职业生活乃至职业动机被严重扭曲,教师职业观、道德观滑坡,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内驱力,导致职业倦怠(Job burn-out)现象,表现出身体疲劳、工作消极、情绪低落、价值感降低、创造力衰竭等状态。在我国, 教师已经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沉重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了教师的社会压力,加之内驱力的缺乏,致使其工作倦怠现象日渐突出。广西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师也无例外。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2.财政投入不足,进修学习机会稀缺。由于受地域、经济等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广西高等教育办学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财政投入不足显然已成为广西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学者往往从教师的认知、知识结构、素质和教学理念等角度研究教师教育,很少关注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教育财政投入问题。近些年来,尽管广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但这些投入主要是用于校区建设、教学设备更新上,对教师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入却是“相当吝啬”。教育资金的不足无疑会导致教师国内外进修机会稀缺、教学负担过重、教研活动缺乏、学术会议的参与机会不多、图书文献资料匮乏等诸多不良现象,最终致使教师在各个层次上的进修机会非常稀缺。总而言之,教师对进修机会的渴求是一个多年未果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中尤为突出。

3.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科研动力不足。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支撑性发展策略、激励性评价体制, 以及整体指导性发展氛围。由于激励性机制、指导性机制不健全, 广西高校的英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缺乏科研动力,呈现出以下普遍现象:(1)年轻教师科研经验不足,对教科研普遍有着畏难情绪。(2)中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呈现出安于现状现象,成长停滞,对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失去热情。(3)部分资深教师评上高职称之后易产生“科研无用论”思想,认为“正高”是科研的“坟墓”,丧失科研动力。有鉴于此,如何健全科研激励性机制,以激发英语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科研的热情及动力,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四、广西高校英语语言教师职业发展对策

教师的职业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砺。英语语言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锤炼自身的教学技能,再通过终身学习使自身的职业生涯得到提升。这无疑是一条漫长的成长道路。夏纪梅指出,外语教师应至少具备以下两种能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学习、创新应用能力;助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应具有启迪思考,激发行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职业能力。语言教师只有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在语言水平、语言理论、教学技能、科研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发展。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观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缺乏责任意识的人民教师会遗忘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丢失自己的职守,最终背离党的教育事业。北大外院教授吴一安指出:“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的内涵是“热爱外语教师职业;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敬业、认真、责任心强;真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①热爱教师职业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是外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品质以及职业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当下的经济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教师加强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提倡反思性教学。美国思想家萧恩(D.A.Schon)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反思能力应成为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独特的教学理论、总结及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以达到自我完善、提高的目的。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监督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系列活动,能够发现自身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新的经验、教学实践理论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型教学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教师被动适应专家教授指导的地位,是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②

3.创新外语教师发展模式。夏纪梅在《外语教师发展问题综述》一文中指出,我国外语教师发展在培训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语言水平的提高,轻教语言水平的提高;重宏观改革模式,轻微观培养;重传统经验,轻与时俱进的现实;重灌输理论,轻技术指导;重听讲,轻参与。为了促进地区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地区高校教师教育的政策倾斜,为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创新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以激发外语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使地区高校英语语言教师的职业发展呈现出全面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第一,加强国内访学与课堂观摩学习。行为主义理论将教学视为可观察的课堂行为, 可被模仿、经训练而获得。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知识不是由他人传递的, 而是由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环境的互动, 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关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成为反思性从业者, 即教师通过反思了解自己的教学信念, 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 从而调整教学行为。诸多研究表明,“课堂观摩”可以帮助教师获取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 促进其自我研究能力的提高。然而,据调查,除了少数副高职称以上的高职称教师能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观摩学习之外,我区高校的中青年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高校应注意加强与区内外各高校的交流学习,为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创造更多观摩学习的机会。国内访问学者是一种有效的教师培养模式。 “通过帮助访学教师学习科研方法、了解科研动态、示范教学方法、展示教育技术, 它能够有效提高参与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业务能力。”③

第二,依托专业团体,倡导教师合作发展。教师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应多参加学习型组织, 注重团队合作发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离不开周围环境, 需要与同事的团队合作。随着各种教学、科研问题的日趋复杂化, 教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光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区内外高校间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新选择。它们提供教师与其他语言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 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外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要以一定的专业团体为依托。专业团体更能促进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应用、分享与创新,使语言理论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培养终身化。

第三,合理引进外籍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提出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毋庸置疑,外籍教师在传播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容轻视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不断加强外籍教师的引入,聘请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如此一来,国内教师就能借助外教师资,通过与外教合作,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师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第四,着力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俗话说“教研相依”。对教师而言,教育科研意识就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的一种认识。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可以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性机制,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多数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相当薄弱。他们在主持、申报科研项目,撰写、发表科研论文,开设科研讲座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诉求,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 诸多中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只能浅尝辄止,甚至止步不前。教师需要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通过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科研方法,达到知识和能力的优化结合。教师一旦懂得了如何从事科研, 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会随之而至,同时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新的希望。可见,着力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助于教师的成才发展。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与教育已是各国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地区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与发展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当然,地区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与发展也离不开广大英语教师自身的努力。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师应立足个人的发展需求,以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 克服职业倦怠,力求把职业技能的发展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实现教学相长, 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黄丹婵,晏小琴,吴一安.理解外语教师,促进外语教师发展――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一安[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3):5.

②贾敏.反思型教学: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2):118.

③王晓华,赵春娟,周燕.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问题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8):76.

[参考文献]

第6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今年---岁,大专文化程度,中级职称,现任xx护士长。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竞聘演讲,接受领导和老师们的审视和评判,非常激动和兴奋。作为一名竞争者, 亲爱的顾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竞聘演讲网,我站专家为您提供竞聘演讲稿的原创服务,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最到位的竞聘演讲指导。如果您有撰写竞聘演讲稿的需求,请联系我们的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QQ 316327876;感谢公司提供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感谢各位同事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站在这里。

这次竞争上岗,我竞小儿科护士长。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我---年毕业于---卫校,在校三年的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我积极报名参加,克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于---年获得了大专学历。通过勤奋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同时认真对待院里组织的每一次业务考试、考核,多年来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自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篇,其中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适应性比较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科、---科、儿科等不同的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工作中我做到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当院领导派我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尽快适应这一岗位的要求。---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小儿科工作期间,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协助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观念比较强,群众威信较高。---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职业道德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中我做到了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了更好地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我苦练基本功,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既磨炼了我遇事沉稳的性格,也培养了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年担任小儿科副护士长职务以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处理各种矛盾,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发展。工作中以身作则,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项工作都能够善始善终、高标准地完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服务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今年--月份被评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以上是我竞争护士长的优势,同时也是我竞争护士长的资格条件。如果这次竞争上岗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严格按照护士长岗位职责的要求,努力工作,扎实奋进、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在工作中我将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贯彻执行县医院关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决策,特别是在护理工作方面,针对小儿科的实际,采取最适合、有效的措施,加大内部管理力度,调动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消耗,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

二是带领小儿科全体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让病人得到最佳治疗。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使每一名护理人员始终保持最佳服务状态,为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可以一时失意,而自坠其志。”无论今天的结果如何,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以更高的素质,更强的工作能力来担负起护士长的责任。

第7篇

[论文摘要]一个合格的教师除应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这也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特殊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因此,师德教育在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与培养中,具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工作具有特殊眭,主要表现在其工作对象不同于其他职业。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教师的工作思想、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将对学生产生直接和久远的影响。由于它的特殊性,也就对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除应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应十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与培训,而这种培养与培训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教育,既包括职前教育也包括职后教育,本文就新时期教师教育的职前与职后的师德培养,谈一点认识。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行为准则

社会生活中的任何职业,都有其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它是处理职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基本规则。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规则,表现为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在其劳动中抱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他还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但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劳动过程中,不像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用劳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才能、智慧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正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这一性质和特点,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卢那察尔斯基也认为:“教师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教师的道德修养,决定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除了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外,这种力量还来源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即教师的师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深层次的、隐藏于其知识之后的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当这种力量得以发挥,从教师的内心中产生作用和影响后,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而且更主要的将会对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意义和价值,已超出了学校范围的空间和学生在校的时间,它具有跨时空的影响力,因此,师德是教师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担负的使命,与教师职业文化根本目的和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师德又是在教师职业文化的系统运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并且始终作为教师职业文化系统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发挥其全部功能的,所以,师德本质的实现是通过师德价值来显现的。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一定的道德关系所确定的师德行为的有效性、合理性与崇高性,同时它也是教师职业群体和个体的自我确认的价值内容和道德本质的实现。它既是师德信念自我承诺外化和内化的双向运动的具体表现,也是师德可能性转变为师德现实性的具体过程。

因此,师德是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或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道德倾向和道德行为特征的总和,是主体在师德关系中自我表现的道德状态,是师德价值的个体实现。它一方面体现了个体师德价值的实现状况,另一方面则体现师德价值的总体水平,这也就显现出了师德在职业活动和职业培养过程中的个体与类的关系。个体与类的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性质,就会显现怎样的师德人格。同时师德人格又是个体对于类和自我本质的理解与意向的结果。个体在什么意义和层次上认同了类的本质和自我本质,他就会在什么意义或层次上追求并实现自己的师德人格价值。师德人格在这里的作用,就是能使个体在同类的交往中处于某种有效的关系状态,所以,师德人格的自觉化、个性化和理想化,是师德人格价值实现程度的具体标志。因而,师德人格的真正形式,就在于师德主体能意识到自己是道德实现的目的,并在具体的师德行为中,达到自我决断、自我负责、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

二、教师教育中师德培养要求

高等学校体现出的大学生文化个性和文化行为的不同,表现为一所高等学校的文化氛围、文化意识、文化精神以及具有自身个性的文化性格,对大学生的共同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文化精神的培育和具有自身职业前景的道德文化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文化现象也同样存在于高等师范院校。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特定的职业文化发展与积淀,所形成的师德文化意识、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师德形成、发展和完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在对其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能力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师德的教育与培养是其人才培养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方面。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性格,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文化性格。它对师范生的师德要素的形成,师德结构的完善具有相当的融合力。师范生的师德人格与高等师范院校文化性格是基本相一致的。它的要素和结构体系与学校文化性格的要素与结构有着明显的相承性。因此,不难得出结论,高等师范院校文化性格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师德及师德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师德结构体系的完善。

当大学生步入师范院校学习,即成为教师职业队伍的后备成员。但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意义、地位、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偏向性和对职业选择的非自愿性,因此,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师培养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认识的偏向性,使学生的职业选择非自愿性转向职业选择的自愿性。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接受教师职业的价值体系,逐步树立起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识,形成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人格,并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在他们步人教师行列后,再通过职业活动中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和职业道德习惯。师范生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师范生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的增长是同步的。其师德的形成、完善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他律的师德、自律的师德、自由的师德。当然最终达到自由的师德,除了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师范生自我的锻炼、修养外,在他们走上教师职业工作岗位后,仍需进一步地加以完善。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接受教师职业化的训练过程,这种职业化的训练,除了专业理论知识、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外,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师德实践训练,提高师德水平,同样也是师范大学生职业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认识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把师德规范和要求与培养自身良好道德习惯有机结合起来,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

师范生的师德教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三方面组成。师德的教育过程必须符合师范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合其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使师德教育取得更有效的结果。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提高师范生对师德的认识。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道德观念所支配,对大学生的师德教育,首先应从提高师德认识人手,明白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明白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师德要求;明白师德在完成培养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包括掌握师德规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坚定师德信念。

第二,陶冶师范生的师德情感。在提高师德认识的基础上,应注意师范生师德情感的建立。因为没有师德情感,也就没有实践师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行为。师德情感比师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积极健康的师德情感在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职业活动中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意志的锻炼。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能否克服困难、突破障碍主要取决于人的意志。师德意志就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并作出正确行为抉择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对从事艰苦的教师职业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第四,注重师范生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志最终都要归于师范生良好师德习惯的养成。通过师德教育,使师范生把师德意志自觉转化为育人的师德行为,这是形成师德品质的关键。

三、教师教育中师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师教育中的师德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师所具有的自身职业特征的敬业精神、仁爱精神、进取精神、自律精神作为具有教师职业特定内涵的道德价值,体现出了教师职业文化特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这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在教师教育体系共同文化道德意识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师德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形成其职业道德习惯,有赖于教师教育体系中职业道德文化对教师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的评价。因此,在教师教育体系的师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

第一,理想教育和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师德教育,应注意将理想教育和师德教育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师德教育的方向性和可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与师德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整个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连续教育和阶段教育相结合。师德教育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育行为。应贯穿于师范生的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后续培训的全过程。把师德教育、培训与教师后续培养的知识更新、新能力培训、职业技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在不同时期教师的思想变化。要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注重效果,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教育和师德的新要求。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图书馆馆员专业服务精神缺失的原因着手,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和馆员的专业服务精神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图书馆要进一步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深化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达到提高服务效益之目的。

一、馆员专业服务精神的缺失分析

图书馆员由于受其工作性质的服务性、单调性、重复性等习惯化的影响,使少数馆员的职业素质出现了下滑,丧失了服务精神,服务效果难以令读者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的管理者长期忙于日常的业务工作,重视了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忽略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和服务精神的“软件”培育。长此以往,使一些馆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读者第一,服务之上”的工作态度,导致他们在服务工作中,对读者毫无热情,态度生硬、冷漠。

2、学校职称评定存在着重学历、轻工作业绩,重论文成果数量,轻专业技术能力的问题,馆员职称评定存在“难、慢、高”,致使一部分工龄长且没有学历的老职工深感前途暗淡,悲观失望,工作没有了动力。

3、有的馆员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认为不能很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再则由于收入少,福利待遇低,不安心工作,纷纷人心思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无法创造出适应馆员更新知识、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的条件,馆员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压抑了进取心。

二、馆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服务精神

任何服务行业都呼唤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精神去支撑,图书馆的专业服务也不例外。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唯一的目标,也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阵地之一。

图书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馆员的优质服务,馆员是图书馆的资源,是实现“读者满意”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如果在服务过程中,馆员不能主动、积极地为读者服务,对读者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久而久之,读者就不愿意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馆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潜力的大小。作为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群体应该具备的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之外,还必须具有图书馆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专业服务精神。“专业服务精神”是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状态,即默默无闻、为人作梯的奉献精神;读者至上、真诚服务的敬业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表率精神;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是图书馆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三、馆员专业服务精神的培育

馆员专业服务精神的核心是: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文化资本,努力提供让读者满意、让读者获益的教育服务。建立一支稳定、具有专业服务精神的馆员队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求得科学发展,求得读者认同的先决条件。

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图书馆工作从表面上看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却间接创造财富和价值,反映在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增长上,反映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累和精神文明日益深化之中。其工作是一种提供信息、知识和情报的高层次的智力和知识服务,不是简单地将其作为谋生的工作。是人类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是为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文明而辛勤劳动的服务者。虽然图书馆工作平淡、乏味,不易出成果,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于不显山不露水的读者服务工作之中,但图书馆工作却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馆员只有充分认识了本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产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热爱本职工作,从而排除各种影响,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贴于

2、强化服务意识、培养真诚服务的意识

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不够,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在图书馆里,“读者第一”的理念早已为大家所熟悉,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个理念变为每一个馆员的自觉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图书馆需要时时刻刻向馆员灌输服务的观念,把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馆员专业服务精神作为长期的任务来进行。把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视为每一位馆员的最高职责,把服务的质量作为衡量每一位馆员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内容,把服务精神的理念思想融入到图书馆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并将这种思想体现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当中。真正做到关心读者、帮助读者,文明服务,主动为读者排忧解难,成为读者的知音、益友,得到读者的信赖与尊敬。

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制度激励: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实行定岗、选岗以及聘岗,注重绩效,奖勤罚懒。每年对馆员进行考评,把馆员的聘任、工作成绩与年度考核、奖金、职称评定等挂钩,按照实际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绩给以物质奖励。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使馆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发挥潜能,开拓创新,多做贡献。

情感激励:对馆员的管理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要关心馆员的生活,在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方面尽可能地为馆员着想,解除馆员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馆员的职称评定、提高福利待遇问题,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要积极为他们争取,使馆员感到图书馆是幸福快乐的大家庭。

学习激励: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大家争当学习型馆员,千方百计为馆员学历、专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岗位培训,组织馆员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提倡和鼓励馆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实践撰写学术论文、心得体会、进行学术研究,争取科研立项等;要经常开展研讨会,通过学习,交流、创造一个讲团结、讲进步、讲学习的环境。

榜样激励:要定期总结图书馆工作,正确评价馆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馆员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那些工作中有特殊成绩和取得科研成果的人员予以大力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要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典型事迹,可设置一些奖项,如“终身服务荣誉奖”、“优秀服务奖”、“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在宣传栏、院报上刊登获奖名单,进行大力宣传,使全馆上下形成人人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良好风气的影响下,表现差的馆员也将慢慢得以转化,这样一来,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2]刘雪梅.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塑造[J].图书馆论坛,2006,(2)241-242

第9篇

论文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否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而且要看其对待工作态度的好坏和责任心的强弱。由此可见,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笔者以电子技术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专业学科与政治学科间的整合,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中职学校开设政治课的主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和敬业精神,是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胜任工作岗位服务的。而专业学科教学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知言行合一的实践平台,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在专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更不要走过场,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 在教学目标中凸显职业道德教育

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中介”,社会需求和教学活动都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密切相关。所谓“凸显”,就是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起到引领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目标环节中,教师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社会需求上下工夫,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目标中引起共鸣。

例如2011级电子(1)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虚荣心,又有争强好胜的心里动机,喜欢动手操作,满足于成就感,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音箱的制作”是一次需要互相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的实训课,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将“知荣辱、共进退 ”确定为德育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达到让学生知道“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效果。因此,笔者将课堂活动以4人为一组,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好、音质最佳即为优秀。上课伊始,首先明确德育目标,学生很兴奋,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这堂课学生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而且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更是令我眼前一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般说来,任何知识体系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因素,具有潜隐的教育性;同时科学性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

笔者在讲授“二极管整流电路”时,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确定为德育目标。根据知识的特点,笔者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创设“一切为了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教学情境,以产品的“性价比”为线索展开。例如在电解电容的参数选择上,若容量选得过大,则冲击电流大,影响元件的使用寿命;若耐压值选得过大,则成本高,如若其他元件的选择仍然不合适,就会造成产品的性价比过低,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影响产品的知名度和企业的效益;同时,也会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或经济损失。这样,在授课中就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低下,企业就没有信誉可言,消费者也会感觉受到了欺骗。因此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3. 使职业道德在课外作业中得到提升

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学生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课外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得好,不但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得到发挥,而且会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展示和检验。例如笔者在“五一”黄金周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了课外作业——推销电子产品。此次活动既要面向商家,又要面向消费者,对学生而言,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笔者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指导学生写推销计划,根据产品特点设计推销方案,面对消费者进行培训等,争取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活动中,笔者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合乎实际、童叟无欺、实事求是,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服务社会、感动社会。可见,课外作业会给学生一个在实践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从而躬行践履,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4. 在实习期间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实习教学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学生走向职场前的一次“彩排”。学生会通过实践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当然,学生能否在职场这个“舞台”中做得更好,笔者认为学生在“彩排”中能否促进“自我”,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在实习期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一个适合于学生“自觉”发展的空间。例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2010级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上主要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在实习中感觉缺少了什么?(2)你在实习中获得了什么?(3)你为企业做了哪些小的贡献?(4)实习结束回校后,你再准备做些什么?问题不多,压力不大,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令人欢欣鼓舞的自我教育氛围,学生既感兴趣,非常乐意接受,又能深切感受到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老师的殷切希望,有利于学生完成“自我”,积极、主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精心营造出一个适合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摘要:据统计,我国现有护士130多万,每千人有1个护士,这支护士队伍远远不能满足13亿人口的卫生保健工作,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所以卫生学校要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护理技术人员。

由于近几年卫生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低于高中录取线以下的,导致生源整体素质下降,这样使学校管理、教学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把德育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本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宗旨,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1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1德育组织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由几个德育教师就能完成的,是要靠学校全体师生集体努力共同完成的。我校建立的德育组织结构形式是校、班二级制。在学校党办、团委统一安排下,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成德育学习小组,在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人生观。并组织班上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参加人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团支部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这部分同学带动了全班乃至全校建立起了一个行为高效,运行有序的德育管理组织体系。

1.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从事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崇高事业。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行为失范,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校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有: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到高等院校进修,鼓励教师考研,更新知识结构,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定期请医院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到我校为广大师生做专题讲座,或安排年轻教师到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以增强我校教师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三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教学讲座,以便提高整体教师的德育素质,四是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德育工作者改进工作,创造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我校坚持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教师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1.3形成学校优良的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内在的、独特的、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表现,反映着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真实风貌。我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勤奋、团结、自尊、自强的学习风气,它对学校师生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约束力,增强了学校每一个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着全校师生的道德情操,发挥着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指引灯塔的作用。

1.4发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师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就会使人时时感受到文化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一个生气勃勃、催人奋发的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到:一是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洁优雅为学生营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在校园的布局设计上,墙壁上贴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医学誓言等;在教室里有名人肖像、名言警句和班级奖状等,这些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内容,渗透的学校的教育意志和价值取向。三是发挥黑板报、宣传栏的文化功能,一期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具有鼓舞士气、陶冶情操、传授知识的教育功能,黑板报、宣传栏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发挥道德育人的功能。四是发挥校园广播的宣传作用,利用广播宜传社会主义道德、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五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途径。 2通过课堂教学渗透道德教育

2.1通过课堂传授德育知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我校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人手,在德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直观、更形象的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时,撇开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用多媒体播放了在新疆医疗战线工作三十六年的昊登云同志,他对本职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视病人如亲人,把为患者解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三十六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乌恰县的山山水水;他扎根边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观看的过程中大多学生被吴登云的事迹感动了,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事迹与我们要学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内化为一种信念,以便于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稳定的表现出来。

2.2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就需要学校培养大批的创新性人才。在德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德育教师“满堂灌”的僵硬方法,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倡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再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例如,在给学生上科学发展观时,我不是简单的给他们解释内涵、核心、本质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是就要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科学发展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吗?科学发展与自己的关系等等问题,然后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展开讨论,帮助他们树立独立思考的态度和敢于大胆提出不同意见的精神,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3开展实践活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卫生学校是为医疗单位培养医护人才的专业校,随着社会的进步,病患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职业道德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与别类职业道德相比,具有地位突出、对象特殊、责任重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为了学生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见习、实习,并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比赛和技能考核。为了让学生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我校德育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职业指导时,首先让学生们先熟读课本,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学写一封求职信,并做好各种面试准备。然后用两学时给学生上了一堂模拟招聘会,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将课本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那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学会了在就业时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推销”自己和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前训练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在创造中自我完善和主动寻求自身全面发展。

3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会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事实上,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数量上供大于求,但素质和结构上供不应求的畸形现象。这种矛盾的出现与我国会计教育只注重会计技术的培训,忽略基本素质的培养有关。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会计法规、准则,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也无法做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准则的真正实施。而另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熟悉会计法规、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缺乏道德意识,他们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近年来,某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接二连三地被披露。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处理上大做文章,以达到转移国家财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包装上市的非法目的。这些造假事件反映了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低下。会计造假事件中的违规者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的精英人物,他们用高超的专业技能来钻法律的空子,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国家、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老师在执教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注重智力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寓德育于会计教学实践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使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其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法制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知法守法,培养他们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把自觉遵纪守法纳入整个教学环节和工作过程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一)将会计教学与案例相结合。在讲授《会计学基础》时,由于基础会计的内容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因而,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运用概念、原则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如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有关安然公司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介绍安然公司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在讲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时列举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简称SPE),是为了特定目的而构造的实体,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为了能为他们高速地扩张筹措资金,利用SPE成功地进行表外筹资几十亿美元。但是在会计处理上,安然公司未将两个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仅就这两个SPE,安然公司就通过合并报表高估利润5亿美元,少计负债25亿美元。导致了安然公司在事先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破产,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同时他们也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增加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又能增强对会计的法律认识,并且迅速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下课时布置课后作业:在网上查找会计造假案例,要求在下一周讲述并讨论。

(二)培育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敬业爱业的思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等的作风。在讲授《会计学基础》绪论时,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未来所肩负的光荣职责,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讲授会计核算方法时,把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法规贯穿其中,教育学生依法办事,严格规范职业行为,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在讲授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时,教育学生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核算,做到严谨、规范、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账目清楚。在讲授《成本会计》时,讲明收益来之不易,教育学生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精打细算,反对浪费,反对讲排场、摆阔气。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在布置实践报告或毕业论文时,强调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和实践,自己总结,自己撰写,不能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抄袭,否则,属剽窃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大力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舆论氛围是一种导向,也是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条件。大众传媒、文化艺术与舆论宣传工具,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和耻辱感。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赞誉时,会感到喜悦和自豪,这种情感体验,会使会计人员的言行得到激励,社会舆论正是通过这种褒扬来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的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会感到内疚和羞耻,这种情感体验,会使会计人员的言行受到抑制,社会舆论从另一个侧面来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校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账经类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一方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养成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应多聘请企业事业单位高层会计人员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企业想通过做假账来欺骗社会,也只是能得逞于一时,而最终难逃被处罚、被淘汰的命运。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所必备的要求。

总之,在会计专业课中进行职业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财会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诚信。财会专业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才可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1.东北财经学院;2.贵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秀华.《浅谈会计人员基本道德》,2003.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基础会计信用会计制度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更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看似简单,做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

0引言

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去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已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调整之中,我国会计事业步入全面发展时期,但从近几年审计、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开展的专项财务检查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不断,“会计信用危机”已经显现。而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会计诚信体系。

1会计信用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1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的根本的诱因。单位所有者及信息利用者出于自身利益,干预财务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信息成为服务者的工具而可以随意更改。从核算单位来看,其目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隐瞒收入或逃避税收;从中介机构看,对单位的服务过程,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报告质量问题难以得到保证。

1.2监管弱化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环境和土壤。《会计法》未能得到广泛认可与共识,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制裁,执法仍有不到位之处。《会计法》和《刑法》同样是法,而执法结果截然不同,触犯刑律叫违法犯罪,会计做假账通常称之为不称职或有违规违纪问题;一个有责任必须追究,一个是出问题没有人管,虚假信息责任人员为所欲为而无人问津。违法者普遍存在,执法者视而不见,两者责任都没有得到承担,形成全社会会计锁链式的“失真”现象。

1.3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缺陷与差异。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有明显滞后性,尽管修改了《会计法》,出台了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构成的多样性、复杂性,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带有明显的应付色彩。也很难与国际接轨。这是一种客观误差,没有主观原因,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理论性误差,因为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又有人称之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1.4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问题。职业道德问题,指会计人员、职业注册会计师等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有意识的弄虚作假。业务能力问题,体现在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差异,例如理论水平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以及主观上的努力不够等原因。职业道德是主观因素,是故意行为,不可消除;业务能力是客观因素,属非故意行为,可以逐步消除,两者有质的区别。

2解决会计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

2.1建立会计报告审计制度、审批制度和责任制约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强制的全面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有内部要求,没有外来强制。因此,必须制定会计报表强制审计制度,企业年终后多少日内必须将年报报指定单位审计,维护其严肃性。

会计报告审核批复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报告质量年检的数量和比例的一种制度,可以由财政牵头制定并施行,税务审计工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划分审批范围,分别审批,签署意见,进行调整,做出标志,审批调整后的报表管理部门进行资源共享,不会因多种需要而出现多种报表。责任制约制度是对报告的审核者或监督者的工作质量奖惩制度,这项制度主要通过公布审核者的结果,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只有重大问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2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减少主观动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要有一个长远眼光,解决一个思想意识问题,使会计工作走向国际,首先要由国外发达国家的遵纪意识和敬业精神,思想上根本不去想做假账。

对直接行为人,即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主要是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理念,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或相关服务者,是否合格前提就是不做假账,全社会唤起共识,管理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将克服主观问题。

对行政负责人、管理阶层,重点是要增强其法纪意识,摆正利益观和大局观关系,摒弃不正确、不合法的利益要求,逐步从思想上放弃干预影响会计报告的结果。这项工作与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是讲,会计法才真正的能够贯彻到位。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就大大减少了违纪问题主观诱因。

2.3加强政策和业务学习,提升会计整体素质政策法规方面,财税审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培训,并有严格制度要求:作为应知事项,会计人员要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政策,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知法犯法的现象;

业务学习方面,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管理,全面提升专业技能,适应现代企业会计业务的基本要求,减少因为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出现的低水平误差。

首先要学习系统的会计理论,用以指导实践,理论基础不够是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会计人员岗前教育,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等规定要求还是要严格坚持,考试过程还要更科学更严格;

其次会计实践,会计人员必须有大量的工作实践才能灵活运用会计理论,并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单位应让会计人员多岗位锻炼,全面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再次,财政等管理部门必须长期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业务教育,会计知识更新快,这方面改革多,不及时跟上就不懂,出了问题就明显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使会计报告不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要求,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财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业务学习的这项工作必须制度化,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