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领导干部试用期总结

领导干部试用期总结

时间:2022-02-11 22:24:34

领导干部试用期总结

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科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干部:

(1)县委直属党(工)委、总支和基层党委的领导职务;

(2)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

(3)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工作部门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4)县纪检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

由非领导职务转任上述同级领导职务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一年,从任免机关发出试用任职通知时计算。

第四条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第五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由县委、县政府分管战线领导及组织、纪检等部门,共同履行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责。组织、纪检部门负责受理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群众举报,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建议。

第六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自任职之日起,半年组织一次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由组织部门会同所在单位(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民主测评由所在单位(部门)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参加;部门人数较少的,由所在单位全体人员参加。民主测评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召开民主测评会;

(2)干部本人述职;

(3)进行民主测评,由参评人员根据干部在任职试用期间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作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次评价;

(4)汇总分析测评结果;

(5)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整改或者处理意见,由县委、县政府分管战线领导或者组织、纪检部门负责人向干部本人反馈。

第七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满,由所在单位(部门)向县委呈报任用意见、干部对试任职务适应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及干部本人述职报告,并报组织部门备案。

第八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满,由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牵头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有效形式,全面了解领导干部试用期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重点考核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第九条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满的考核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方案,与干部所在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就考核事宜进行沟通;

2、试用期领导干部考察预告;

3、干部本人在测评范围内进行述职;

4、组织民主测评;

5、在民主测评范围内,采取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对试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综合部门、重要岗位的试用期领导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考察范围。

6、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意见;

7、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由组织部门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结论写入考核材料,并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8、综合考核情况,形成考核报告,提出考核意见。

第十条根据考核情况,由组织部门集体研究提出干部使用建议,向县委报告。

第十一条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现职的,由组织部门提请县委常委会议审批后,办理正式任职手续,试用期计入任职时间。

第十二条领导干部在任职试用期间,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由组织部门提请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原职级或降职安排工作,试用期间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随之取消。

1、日常考核或试用期满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超过三分之一的;

2、明显不适应试任职务,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由于主观原因没有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

3、工作出现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重大影响的;

4、群众举报有严重问题并调查核实认定的;

5、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党政纪处分或被追究责任的;

6、有其它问题,应免去试任职务的。

第十三条提拔担任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2篇

中央组织部20__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对公选制度常态化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20__年至20__年,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地厅级以下委任制领导干部人数要达到新提拔同级干部总数的1/3以上。中央此前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指出了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改革方向。五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选工作,提拔任用了大批干部,但其提拔比例同公选提拔干部数量占总数1/3的常态化目标的差距还很大。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公选比例确定得过高,相应规定没有及时跟进。为落实公选常态化目标,中央在政策支撑层面出台了三部重要法规。20__年7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确定了公选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重要地位。20__年4月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对公选制度的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等诸多程序作出了全面规定,强调了纪律监督等内容。20__年4月11日,中组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但相对滞后的是,标志着公选常态化的重要指标:实现公选干部占同级新提拔干部总数的1/3的目标,在实践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跟进配套措施,三部重要党内法规都没有明确公选比例数。从公选实践看,各地为贯彻青岛会议精神,都制定了一些量化措施和办法,但由于公选缺乏从上到下的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各地制定的许多硬性指标都流于形式,最后不了了之。

二是公选工作成本过高,公选常态化遇到瓶颈问题。毋庸讳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公选周期长、工作成本过高,严重冲击了组织部门的日常工作。一般情况下,公选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到最终确定人选,短则两个多月,长则三四个月,有的甚至超过半年。省级组织部门组织一次厅级干部公选,要抽调本部门近一半的人力。市(地)、县(市、区)要搞公选,多数是全员出动。同时,还要从其他部门和单位抽调一些工作人员。由于公选要占用组织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组织部门对待公选都异常慎重,筹备公选总要反复权衡公选与其他中心工作的关系,预测公选对全局工作的冲击程度,只有在其他任务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才去推进公选。因此,公选工作周期长、成本过高已成为阻碍公选常态化的主要瓶颈。

三是公选制度存在缺陷,选拔任用质量难以保证。公选突出了考试批量检测的功能特点,要比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更先进、更合理。但经过公选的实践锻炼,不少应试者对笔试、面试的特点及规律都已非常熟悉,能依靠平时的积累,对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把握,考试成绩相对偏高。而思想、道德、能力、作风等素质作为从事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恰恰很难通过考试测试出来。在组织考察阶段,多为异地考察,公选上来的干部与原单位其他同志的利害冲突不大,甚至能给原单位腾出位子,因此,考察对象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往往容易产生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对考察对象采取一致对外的原则,做顺水人情,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如此包装,很难考察出应试者的思想、道德、能力、作风等真实情况。一些干部利用公选制度的上述缺陷,不安心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而是一门心思为应试而学习,导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损害了公选制度的权威性,使得公选常态化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四是公选打乱了正常晋升顺序,使不同群体心理失衡。公选克服了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些弊端,但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调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也具有合理性。一般情况下,领导职位空缺后,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保证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依次递补。而开放式的公选打乱了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降低了原有组织系统的稳定性,损害了组织内部众多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干部的长期培养和选拔。如果组织随意从部门外部招聘所需人员来补缺空位,内部人员就会因预期晋升的机会渺茫而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一来,利益受损者及其亲近群体容易心理失衡,会对公选干部产生苛求心理,对公选干部各方面的表现要求较高。而公选干部上岗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与理想工作状态有一定差距,因此就有干部拿着自己的长处比公选干部的短处,进而得出公选干部的水平也不过如此的结论。而公选干部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考察和资格审查之后才被任命的,有才华、有能力,很容易恃才傲物。公选干部如果不注意克服这种优越感,势必阻碍他们同其他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导致无论公选干部持有什么态度,他们在其他干部心中的形象都是“高人一等”的。这种隐性的社会心理鸿沟不利于公选制度的深入落实,是公选难以常态化的社会心理因素。

公选难以常态化有以上政策、成本、制度、动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公选要实现常态化,就要针对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重点推进,采取有力措施,下大气力来解决。

一、充分认识公选常态化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要认清公选常态化是中央的要求,把公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基本方式,纳入整个干部任用体制之中,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使公选干部的数量在新提拔同级干部总数中占一定的比例,逐步达到1/3的目标。建议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国公选的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干部队伍状况提出不同的公选规模和适宜比例。要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形成制度规范,及时推广运用,从整体上推进全国各区域的公选工作。各地要根据中央关于公选的政策规定,制定所辖区域内公选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特别是省一级组织部门,更要担负起全省公选的职责,按照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制定所辖区域内公选的中长期计划。规划和计划制定以后,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确实保证规划和计划按期完成。

二、采取定期分类资格考试制度,突破公选周期长、成本高的瓶颈。一是实行考任分离。把试题命制、考试组织及阅卷工作与考察任用等工作分离开,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过程。笔试、面试工作主要委托独立于组织部门的考试测评中心出卷、批阅,组织部门只负责资格分数线、面试入围线的确定及考察任用等工作。这样,组织部门摆脱了考试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对公选进行更超脱的宏观把握,更有利于公选质量的提高。资格考试与公选面试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这便给组织部门提供了考察的时间,有助于更好地考察识别干部。四川省在公选厅级干部时实行了“先定人选、后定职位”,即通过推荐、测试和考察,确定人选的任职资格,再根据个人的素质能力倾向及本人意愿,确定拟任人选的职位,这也是一种考任分离的办法。二是实施上下联动。《公开选 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市(地)、县(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条件允许时可以由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这从法规上确定了上下联动的公选方式。四川省依此制定了全省统筹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的意见,由省委组织部对全省县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工作实行统一公告、统一标准、统一命题和测试、统一程序、统一公布结果的“五个统一”。实行统筹公开选拔后,各市(州)原则上不再单独组织本地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因此,推而广之,建议考虑地厅级领导干部的公选由中组部统一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公选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公选由市(地)级组织部统一组织。统一公选时间、地点、试卷。地厅、县处、乡科的公选笔试不仅要同时进行,而且考试地点要相对集中,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规模效应。三是分类考试。浙江省湖州市根据职位特点对考试进行归类,具体分为党群、经济管理、农经、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政法、综合管理、乡镇管理等8个大类。分类考试促进了各类优秀人才的合理分布,解决了以往公选中“热门”职位优秀人才相对集中、“冷门”职位报考人员相对偏少的现象,形成了均衡效应,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的科学性。

三、增强公选考试的科学性,提高选拔任用质量。一是建立考试测评专门机构,提高考试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加强对考试工作的指导检查;加强省级以上考试题库建设,加强对考试方法与人才测评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考试测评队伍,随着考试内容和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及时对从事考试工作的组织者、考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在考试中更多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科学设计题库及考试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增强获取、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面试中要注意借鉴和采用结构化试题、演讲答辩、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作业、情景模拟、心理测试、作品量表测评等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手段。三是提高考核的准确性。组织考核是公开选拔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对发现和使用人才至关重要。杭州市委组织部提出公选考察做到“十个必须”:组织意见必须要有,纪检等相关部门必须要到,考察预告必须要贴,以往反映考察对象情况的材料必须要看,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必须要搞,考察对象必须要谈,谈话的面必须要广,考察对象在五年内调换过的工作单位必须要去,个人档案材料必须要查,家庭必须要访。这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四、针对公选热点难点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组织内部晋升与外部晋升的关系。一些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将公选工作与后备干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四川省在公选时,要求参加公选的对象由各地、各部门(单位)推荐产生,所推荐产生的公选对象,必须是所在部门(单位)或地区群众公认的干部,或近期能进班子的市厅级后备干部。推荐要求体现“群众公认”这一要求,充分征求本人意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严格进行资格初审,重点要把好推荐人选的政治关、年龄关、职级关、任职年限和文化程度关,真正将优秀干部推荐上来。四川省的公选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组织内部晋升与外部晋升的关系,为公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其次,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公选干部的岗前培训及跟踪教育和管理。要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至少应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为重点,强化其到岗后的适应能力。要落实好传帮带的责任制,增强用人单位对公选干部的接受程度和信任程度,为公选干部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再次,公选干部要正确对待公选上岗。公选干部切勿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迅速和单位的干部群众融为一体,较好地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

第3篇

20__年我分行辖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其中,__*共举办了2期党校主体班、3期县支行副职培训班、1期金融研究业务培训班、1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1期英语强化培训班等8项大型业务培训班。

(一)、认真开展理论业务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

1、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党校轮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我们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了《__*党校20__年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分别于五月和九月举办了第四、五期__*党校主体班,共对88名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辖内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就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好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自身的工作创新问题、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及业务工作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专题撰写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四、五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重点专题调研报告3篇,毕业论文88篇。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20__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一是推荐10名分行及省会中支行级领导参加总行党校第十期、第十一期局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二是推荐分行及省会中支9名行领导参加总行4月份举办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三是推荐22名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副行长,分2期参加总行5-6月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四是推荐4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2-4月举办的第七、八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五是于4-6月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二)、以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为基础,狠抓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认真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一是转发总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实施细则,并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及考试工作进行指导;二是转发总行《关于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与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接轨金融学专业(本科)报名的通知》,布置辖内套读报考工作;三是召开辖区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座谈会,对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进行指导,对报名及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四是在分行机关召开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动员会议,安排分行机关考前培训及报考工作,同时组织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的考前辅导讲座;五是转发总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做好对辖区考试工作的指导以及分行机关305名干部的报考、免考、学籍管理及考务工作。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为了整合辖区培训资源,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业务工作交流。通过总结过去两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经验,今年8月下旬,我们委托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牵头,在兴安盟举办了金融研究和调研分析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42名辖内各中心支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结合总、分行人才培训规划,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4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分行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培养计划,于2月和10月在天津财经大学组织第二期硕士学位进修班50名学员进行脱产面授。

4、加强对组织

人事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组织人事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于4月中下旬在南开大学举办了一期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调研写作培训班,共有100名来自全辖各中心支行、县支行的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在为期8天的培训当中,南开大学的12位知名的教授、副教授及博士为学员们讲授了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法、绩效管理与激励、组织人事信息调研写作等14门课程。

5、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今年,我们继续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的方式,邀请国务院、高校、总行各司局有关专家、学者为全行副处以上干部举办了15次理论业务讲座;同时根据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以及日常理论学习的需要,举办公文处理与写作、法律基础概论、金融基础概论等全员讲座。通过开展讲座,进一步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思路。

(三)、积极开展高层次培训,抓紧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4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金融稳定高级研讨班;二是推荐辖内5名干部分别参加总行在美国举办的金融市场业务培训班及征信业务培训班;三是推荐辖内2名人事干部参加总行在日本、韩国举办的人力资源培训班;四是推荐3人参加新加坡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免试、8人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并推荐1名通过面试的干部参加总行20__年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培训。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始终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20__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8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组织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41人参加,有40人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7人,中级证书3人;三是继续在南开大学举20__年__*英语强化培训班,共有41名干部参加培训。学员经过100天左右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__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四)、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天津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20__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总结去年利用高校资源推动考试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在天津财经大学开设了天津考区的第二个考点。于5月27、28日在两个考点顺利地组织了考试,20__年共有882人报名参加考试,报考人数是天津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五)、推广新的培训平台,加强各项基础工作调研。

总行远程培训系统试运行后,我们积极在辖区和分行机关宣传推广,并作为试点单位参加人民银行远程培训系统集中压力测试,并就测试有关情况向总行书面报告。同时,在鼓励辖内干部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就如何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手段、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全员素质等专题开展调研工作,并将优秀的调研文章通过信息稿件上报总行或在《组织人事信息》上刊登。

二、职称工作

1、根据总行安排,做好辖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

一是及时向辖区下发《关于做好20__年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布置20__年度职称申报工作;二是对126份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预审,并组织召开经济、会计、政工3个系列职称评审会;三是组织专家对经评审会通过,向总行上报的60份职称推荐材料撰写专家推荐意见,并将材料统一装订上报总行。

2、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在管理辖区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评委会方面,20__年共对辖内4个中心支行组建、调整政工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进行审查、批复。

在日常基础工作方面,为辖内20__年以来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办理资格证书,同时整理归档职称评审表。

3、加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推荐分行及辖内各中心支行26名高级经济师、32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干部分类任用;考核测评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3-0084-07

随着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竞争上岗已成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选拔和任用优秀适岗的人上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崭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竞争上岗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也有诸多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的对象为:A卷(由H市市级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各区县委组织部、各区县部分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填写)204份,B卷(由H市市级单位领导班子和各区县部分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填写)770份,c卷(由H市部分市级单位正处及以下干部、区级单位正科及以下干部填写)2031份。其中,参加过竞争上岗,并被任用的有680人;参加过竞争上岗,但未被任用的432人;没有参加过竞争上岗的897人;缺失22人。

一、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概况

1.竞争上岗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以来,H市市直机关各部门、各区县、乡镇街道办都开展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从组织人事部门韵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局级、处级、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频次分别为O.05、2.14、4.04,依次递增。这表明科级领导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形式任用已经较为普遍,竞争上岗工作在稳步地推进。

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统计结果可知,44.6%的班子成员参加过竞争上岗,其中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并被任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9%,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但未被任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对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为:33.8%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并被任用;21.5%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工作,但没有被任用。两项合计,55.3%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的工作。可见,竞争上岗工作在H市开展得已较为普遍。

2.竞争上岗任用数量较大。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结果来看,科级、处级、局级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数量分别为53.90、11.73、0.08。可以看出,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的绝对数量较大,竞争上岗工作在科级领导干部任用中已经较为普遍。

3.竞争上岗人员胜任重任。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3.7%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所有人均能胜任岗位工作,30.4%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胜任岗位工作。这说明,通过竞争上岗选拔的干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重任。

就“竞争上岗上来的干部在多大程度上能胜任工作?”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组织人事部门63%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95%以上能胜任工作,19.9%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90%胜任工作,11.O%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80%胜任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中31.8%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干部95%以上能胜任工作,比例为最高,其次为90%以上胜任(占24%),80%以上胜任(占21.5%)。综上,可以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人基本上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4.参与竞争上岗意愿强烈。竞争上岗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积极参与到竞争上岗的工作中来,才能促进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从对一般干部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52.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5.能够较好促进干部工作学习。就“通过参加或参与竞争上岗,对您的工作学习是否有促进?”对一般干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有45.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7.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项占比83.5%。可见,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参与者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竞争上岗受到较高关注。就“您经常关注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吗?”对一般干部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为:52.1%的人比较关注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25.4%的人非常关注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两项数据合计,77.5%的一般干部都关注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

7.可以测试干部真实水平。竞争上岗是通过各种测试,依据测试结果来选拔领导干部,能否测试出被测试人员的真实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您认为竞争上岗一般来说能测试出干部的真实水平吗?”对一般干部进行了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45.1%的一般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基本能”测试出干部的真实水平,31.3%的一般干部认为竞争上岗测试“大部分能”测出干部的真实水平。两项合计76.7%。因此,可以认为竞争上岗可以测试和检验干部的真实水平。

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成绩

1.总体满意度较高。竞争上岗是组织人事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开展在领导干部任用上开创了新的渠道。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组织人事部门对竞争上岗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度非常高,满意度为90分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4%,而满意度80分以上的人数则达到被调查总人数的90.1%。从这个结果来看,H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是非常成功的,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果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2.多方位积极影响。竞争上岗工作涉及面广,对本单位、参与竞争上岗的干部、外部单位以及社会风气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就“竞争上岗工作对于本单位、本地区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对H市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其次是激活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再次是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良好氛围。在组织人事部门中,有73.1%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有61.3%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激活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有45.6%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良好氛围。同一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论也与之一致。

3.凸现了干部优点。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优势。就“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的优点是?”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进取心强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的主要优势。这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论一致。

4.强化了竞争意识。竞争上岗重在“竞”,通过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在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中渗透竞争意识,使公务人员具有危机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就“总体来看,竞争上岗工作主要有哪些成效?”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4.7%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有利于强化竞争意识,打破论资排辈,形成有利于能者上的局面。

5.突破了选人范围。扩大和突破选人范围,有利于选到更加合适的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在探索如何突破选人范围,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泥于个人的身份、民族、党派等,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鼓励从“三新”组织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6.9%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在选人范围上有突破,避免了少数领导在少数人中选人。

6.彰显了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公开是选拔和任用干部最基本的原则,只有真正切实贯彻“三公”原则,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才能真正推向深入。竞争上岗工作一般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有利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4.1%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7.组织与群众认可。任何一项工作是否成功,应得到组织认可,也应获得群众的认同。竞争上岗工作,作为一项组织人事工作,更应重视和强调群众的认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4.1%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体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满意的有机结合。

8.综合多手段选人。竞争上岗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了多种评价手段进行测评,使选人更具科学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6.8%的领导班子成员认为,竞争上岗工作的主要成效是综合使用多种测评手段,在选人的方法上有突破。组织人事部门和一般干部也得出了类似评价。

三、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问题

1.任职条件不合理。任职条件涉及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是影响干部选拔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竞争上岗工作中较普遍的问题是?”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28.3%的人认为任职条件和资格设置不合理,与职位需求不符。这说明任职条件设置不合理是当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的评价也与之相似。

2.民主测评走过场。民主测评是确保领导干部具有群众基础和选好干部的重要环节。当前干部选拔过程中,民主测评形式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就此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各有20%以上的人认为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走过场,未能全面听取群众意见。

3.工作方案不完善。科学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方案是确保竞争上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知道,有9.8%的组织人事部门调查对象认为工作方案不够完善、科学。此项评价,在一般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那里,占比都超过了16%。

4.笔试面试不科学。笔试面试难以做到科学合理,是目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领导班子成员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是笔试面试不够科学,不能体现实际能力和水平,占比65.7%,组织人事部门的此项评价占比73.4%,一般干部的此项评价占比53.9%。

5.工作阅历不丰富。就“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的主要的问题是?”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把握全局能力偏弱、缺乏必要的层级锻炼、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从三类调查对象对此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三项占比最高,都超过了20%。我们认为部分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基层的工作经历和缺少层级的锻炼,总体把握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不足。

6.负面影响较明显。因为竞争上岗涉及面广,程序复杂,难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就“竞争上岗工作给本单位、本地区干部队伍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竞争上岗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不占优势,存在不满情绪;默默无闻的“老实人”不占优势,埋没人才;使少数人不安心工作,成为考试专业户。这三项占比分别为55.1%、54%、40.9%。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的评价与之一致。

7.难考察德的表现。从调查统计可以了解到,46.51%的一般干部认为当前竞争上岗工作最难考察参与者的素质是德。这也是访谈对象反映最多的问题。

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对策与建议

为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策略人手:

1.完善竞争上岗的组织领导系统

竞争上岗是一种重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也是未来干部选拔任用的发展方向。竞争上岗工作涉及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影响大。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的组织领导系统,统一领导和指挥竞争上岗工作,改变各部门、各级政府自行开展竞争上岗工作的较为混乱的局面,以形成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程序透明、纪律严明、管理到位的竞争上岗工作运行机制,这是有效实施竞争上岗工作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竞争上岗工作的组织领导系统如图1所示:

在上述组织领导系统中,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为非实体机构,可在省、直辖市设立;竞争上岗工作办公室为临时机构,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单位竞争上岗的具体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组织部领导下主要负责政策的制定、解释、咨询,相关工作的布置、指导、协调,供需信息的,跨部门、单位的竞聘的审批等。一般来说,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竞争上岗的监督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

2.形成科学的分类选人用人机制

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有的适用于选任方式,有的适用于考任方式,有的适用于委任方式,因此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上,既不能简单笼统地采用一种方式,也不能错误地使用选拔任用方式。否则,既不民主也不科学,更谈不上公信度。

竞争上岗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平等性原则,是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向和应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能取代其他任用干部的方式。依据调研与访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单位部门领导干部和正职领导等适合选任方式;初任人员、专业技术干部和监督类干部等适合考任方式;机关内部中基层干部、副职领导和执行类干部等适合竞争性任用方式,这类干部传统上主要是以委任的方式任命的(具体的干部分类任用方式如表l所示)。

3.规范竞争上岗工作程序与要求

严格的程序可以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正透明。从工作实践来看,竞争上岗工作一般包括以下程序和步骤:制订方案、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命题笔试、面试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决定任命。竞争上岗工作各个程序和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应统一规范、明确规定并向全社会公开。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竞争上岗工作的程序步骤和各步骤的具体要求一般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实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的关键步骤及其工作要求,从而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以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如图2所示,我们认为,从工作程序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科学设定岗位条件,明确规定竞岗比例,合理确定分数权重,严格把控面试环节,扩大民主测评范围,灵活设置考察比例,加强任用干部的后续培训工作,而在整个竞争上岗工作中都应重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其中关于干部的考核测评是竞争上岗极为关键的工作。我们下面来对这些工作进行逐一论述。

4.做实竞争上岗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撰写职位说明书、确定竞争上岗的职位、明确参加竞岗人数的比例等。

①确定竞争上岗职位。从工作实践来看,竞争上岗有全额竞争上岗和缺额竞争上岗两种。根据访谈和调研,我们认为一个部门或单位尽可能不要实行全额竞争上岗,而应该实行部分职位竞争上岗。这部分职位,既可以是目前人员空缺的职位,也可以是虽然不缺位但根据制度规定或实际情况必须实施竞争上岗的职位,特别是那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或上级或群众有要求必须实行定期竞争上岗的职位。每次竞争职位一般应控制在单位全部中层职位数的1/3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2。否则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也可能导致每个职位参与竞争的人数减少。同时,单位或有关领导要敢于并舍得拿出一个部门或单位好的或相对比较好的职位让大家竞争。

关于竞争上岗的范围,目前,一般局限于单位内部行政编制的国家公务员。对于一些难觅优秀人才或者特别专业的岗位,经过相应的报批程序后,可以实行开放性竞争,打破内部壁垒,欢迎其他机关干部或基层单位乃至企事业单位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参与竞岗。

②科学设定岗位条件。竞争上岗的目标岗位条件设定是竞争上岗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决定竞争上岗工作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全面调查研究岗位的条件,包括对人员学历、专业、工作经历、性格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制定科学的职位说明书。

就“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条件设定是竞争上岗中最关键的环节的人最多,超过32%,其他依次为面试、组织考察、笔试、民主测评、报名、资格审查、任职,因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理应从最关键的环节人手。竞争上岗的岗位条件设置必须恰当,要保证每一个岗位都拥有足够多的参与者。条件要求过高,会在客观上造成对更多参与竞争者权利的“剥夺”,有的甚至给人以“量体裁衣”之感;而条件要求稍低,则会为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创造条件,有利于形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局面。依据实践和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在确定竞争上岗报名资格条件时,应坚持条件要求宜粗不宜细、宜低不宜高的原则,尽量不要人为地设置一些资格条件方面的“障碍”,以免将竞争上岗变成“资格竞争”,导致苛刻的条件把一些优秀干部拒之于竞争上岗的门外。

③明确规定竞岗比例。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是确保选到合适人选的重要条件,也是竞争上岗工作的基本要求,否则不能体现竞争之“竞”。就此问题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了调查,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只有6.6%的人认为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应低于3:1,有49.2%的人认为此比例应为3:1,有29%的人认为此比例应为5:1,有15.3%的人认为此比例应高于5:1。据此,我们认为,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不宜低于3:1。此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一比例在制订方案和公布职位的时候应明确标明,如果低于这一比例的岗位应取消竞争上岗。

5.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

竞争上岗作为一项不断探索和改革的选人用人制度,还有诸多制度安排和机制需要完善。从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某岗位,是竞争上岗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就“竞争上岗工作最需要完善哪些制度或机制?”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三类调查对象均一致认为完善考评机制,保证客观评价是最需要完善的制度。

我们认为考核测评工作主要通过考试、面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来完成,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精心组织笔试工作。考试是竞争上岗工作的关键、核心环节,持续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它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竞争上岗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考试工作主要涉及命题与阅卷工作,而考试一般采取闭卷形式,在此不论述考试的具体组织工作。我们强调整个考试工作应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首先,要严把命题关,紧紧围绕选拔岗位的基本任职要求,从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和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管理知识诸方面,根据岗位和笔试特点,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命题的科学性。我们倾向于考试命题工作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认为可以建立局级、处级、科级等不同等级的竞争上岗试题库,试题库可不断更新,以供一个省市竞争上岗之用。在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时,再增加符合实际的试题。

其次,要抓牢阅卷关。尤其是阅卷人员,要充分考虑各类人员在全部阅卷人员中的比重,既要保证阅卷人员有水平,更要保证阅卷人员有代表性,从而增强评判的公正性。关于阅卷工作,我们倾向于采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方式,两人对同一份试卷独立评阅,然后加权平均确定最后分数。

②严格把关面试环节。面试被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是竞争上岗工作第二关键的环节。就“您认为在竞争上岗中哪个环节最能体现个人的素质能力?”对一般干部进行调查,51.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竞争上岗中面试环节最能体现个人的素质能力。因此,在最能体现个人素质能力的面试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严密组织,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此项工作,对做好竞争上岗工作的意义非同寻常。

面试工作主要包括面试方式、面试试题、考官组成及评分等工作。从调研和访谈来看,我们认为面试采用以下方式较为科学,即当天参加面试的所有人抽签确定面试顺序,多名考官面试,综合评价。几套面试题抽签回答,在一道政治题、一道业务题之外,可增加一题,即面试者先介绍自己的简历、竞争优势以及竞争上岗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于面试试题,从实践来看,一般包括政治题、业务题和辨证思考题,关于具体的命题工作,我们认为和笔试试题一样,可以考虑建立面试题库,交由第三方机构来做。

根据调研和访谈,我们认为面试考官设置7名比较合适,本部门不超过两名,其他考官由部门外的领导和专家构成,可逐步试行考官资格制。评分可采用公开亮分和去掉最高、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的办法。

③合理确定分数权重。合理地确定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权重不仅是确定考察人选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选对人的先决条件。就“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比重应谚是多少?”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比重(均值)分别为33.69%、35.28%、30.80%。同一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之基本一致。据此,我们认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比仞应为30%、40%、30%。

④扩大民主测评范围。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可以考察干部的群众基础,可以考察干部德的方面的素质,确保选到正确的人。就“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多少比较合适?”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类答卷都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占单位总人数的百分比应该增大,说明大家普遍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宜多不宜少,甚至认为应让单位的所有成员参与。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果来看,47.4%领导班子成员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应为单位总人数的80%,比例最高。我们认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为单位总人数的80%左右比较适宜。出于强化监督工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再适当扩大民主测评的范围。

⑤灵活设置考察比例。考察人选是进入选拔视野,比较适合岗位的人员。这一比例的确定应慎重,大了增加工作量,小了可能漏选优秀人才或者选不到合适的人。就“考察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是多少?”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结果统计来看,9.9%的调查对象认为考察人数与岗位数比例应为1:1,47.8%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为2:1,38.5%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为3:1,只有3.8%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高于3:1。据此,可以说考察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不宜低于2:1,也不应高于3:1,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为2:1或者3:1。就该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

组织人员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在考察中要把重点放在工作实绩上,因为实绩是一个人德才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所以要注意把实绩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量化计人综合评价的结果中,使考察有更可靠的客观基础。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综合考核,最后对优秀的人选,有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

6.推行考试成绩与资格有效期制

竞争上岗工作的运行时间和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访谈中干部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实行考试成绩有效期制,即某一位考生参加某一类某一级别职位竞争上岗考试取得的成绩,在某一段时间区间内有效。为了避免因考试难易度不一而引起的不公平,也可以将考试成绩有效期改为进入最终考察者作为符合任职资格有效,即任职资格有效期,只要列入考察对象,也就具备任职资格,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有效,即可以在下一次同类同级别职位选人用人中直接进入考察阶段,不需要再次参加笔试、面试,可以降低选人用人成本。

7.试行面试考官资格等级认证制

竞争上岗面试的考官除需要具有政治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外,其综合素质、测评技术以及评判水平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可试行竞争上岗面试考官资格等级认证制度,从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和专家学者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与考试,发放考官资格证书,逐步建立一支掌握面试原理与技术的专、兼职面试考官队伍,面试考官须持证上岗,这一考官队伍可以和公开选拔的考官队伍共用。

8.健全竞争上岗的监督制约机制

竞争上岗工作,有较多的程序和步骤,只有在每一个环节施以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地开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均一致认为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公正透明是除完善考评机制外第二重要的制度。由于竞争上岗工作,涉及人员多,程序和环节多,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加大选拔工作不公正的因素,甚至会使整个选拔工作毁于一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竞争上岗工作自始至终都处于监督之下。

在强化社会、部门内部与纪检部门监督的同时,可以尝试引进公证监督。为了增强面试或答辩的公正性,使面试或答辩结果得到社会认可,可以尝试引进社会公证机构参与,或者尝试“面试直播”。

在竞争上岗中应重视群众参与监督,一是预选对象可以由群众推荐产生,二是民主测评吸收群众参与,三是考察预选对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可克服长官意志、主观印象、个人好恶对竞争上岗的影响,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同时,也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竞争上岗中的人事争议,当事人可向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诉或控告。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查实情况,作出恰当处理。群众也有权向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竞争上岗规则的人和事,有关部门应坚决保护检举揭发者。

9.加强竞争上岗干部的培训工作

竞争上岗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任用了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加强竞争上岗任用干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干部适应岗位和发展的需要。就“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以下哪些方面的学习或能力培养?”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了调查,62.9%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其他依次为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现场指挥能力、专业知识。因此,对竞争上岗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第5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公选;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E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语·为政》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为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企业一样,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同样属于社会的优秀人才,不同的是,企业的领导者仅能影响某一家公司的命运,而政府的领导干部则肩负着让一方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重任。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公选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做法成为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该制度对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消除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各种弊端,对于深化我国人事制度改革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领导干部公选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现行的领导干部公选制度并非始于建国初期,而是在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总结、发展和完善后才得到了最终确立。从大致上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一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探索阶段

1984~1992年是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度的探索阶段,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明确提出了“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领导干部和实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予以录用或者授予”的要求。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工作,标志着领导干部公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兴起。

(二)推广阶段

1992~1998年是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度的推广阶段,在1992年6月份,中组部转发了吉林省委组织部《关于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选拔副地级厅级领导干部情况的报告》,并开始在四川、广东、湖南等省市进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推广与实施。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顺利通过,明确提出了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公开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领导干部选拔方式,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要求。1998年12月,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范围、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在党政职能部门人员调整或出现新增、空缺职位的时候,要尽可能通过这种方法选人”的要求,使领导干部公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

(三)深化阶段

1999年至今是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度的深化阶段,1999年3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通知》,开始着力提高公开选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2000年6月,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要求各地逐渐提高新提拔干部中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由此开始,我国的领导干部公选制度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的功能与特征

从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公选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公选制度逐渐形成了“面向社会、广揽人才、严格考核、竞争择优”的工作思路。作为领导干部公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选考试制度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和特征。

(一)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的基本功能

首先是筛选与淘汰功能。公选考试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依据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对应选者的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的方式从中筛选出最为优秀的人才,从而为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的有效履行提供根本性的保障。其次是甄别与区分功能。公选考试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对同一应试群体中不同应选者的相对位置进行有效区分,并从中甄别出最符合职位要求的人选,从而为后续的评测与选任提供关键性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最后是价值导向功能。公选考试的内容和测评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所提出新要求的真实反映,能够有效促进应试者对自我进行重新观察和认识,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从而适应时展所提出的的新要求。

(二)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面向未来。公选考试是从众多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出最具发展潜力、最为出色的领导人才,主要考察应选者对于某一选拔职位的适应能力,具有面向未来的特征。其次是高起点。领导干部公选考试是为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选拔优秀人才,岗位职责是对各类方针政策进行贯彻落实,并对基层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宏观性特征较强,所以对于应选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其它考试。最后是互补性。如招聘考试、招工考试、高考等选拔性考试,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唯一依据,但领导干部公选考试仅仅为公选工作的一个环节,是通过与其它考核方式的互补共同完成领导干部岗位的人才选拔任务。

三、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的核心内涵

所谓公选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就是指人们对于其内在规律所形成的正确认识。具体来说,现行的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主要涉及个别差异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人职匹配理论三大理论依据,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干部的社会存在规律、个体应试规律、组织选拔规律进行揭示和反映。

(一)个别差异理论

受各种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个体在技能、智力、品质、情感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们发现个体间的这种差异是可以得到评估和测量的。中国古代对于这种差异的判定大多通过经验、直觉、相互比较等方法进行,例如《淮南子》中“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的说法就是在对不同个体的能力、素质水平进行差异性的区分。在社会分工方面,古代人民被按照各自身份依次划分为仕、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同等级间的差异反映为外在的身份和内在的素质。其中,仕(即政府官员)居于首位,表明了古代社会对于政治人才的高度关注,持续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就是为选拔政治人才而设立的。

领导干部是从社会众多优秀人才中选的政治精英,他们不仅与其它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个别差异。而公选考试制度的作用就是对领导干部群体中的这种个别差异进行测量和评价,并根据考试结果为拥有不同禀赋的个体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对这种差异的科学测量,共同构成了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的前提依据。

(二)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可以通过不同个体对于相同刺激源的不同反应与行为对其内隐性的个别差异进行测量和评价。该理论是对领导干部公选考试规律的揭示和反映,也是其科学性的手段依据。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探索出借助刺激源对个别差异加以反映的方式,例如《庄子·列御寇》中的“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的说法就是这种鉴别方式的生动写照。在现论研究中,这种方式被称为“行为样本法”。

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在对刺激反应理论进行借鉴和应用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刺激源、刺激对象的反应与行为两个方面。公选考试的试卷、试题就是刺激反应理论中的刺激源,同一道试题,用于面试还是笔试、用于试卷中的哪个位置,其所要测评和关注的内容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公选考试对于人才选拔的积极作用,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与情绪、能力与智力、思维与记忆、知觉与感觉、心理与生理、意识与潜意识、行为与动机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测评量表,为公选考试更加科学、准确、全面的反映受试者的各方面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受试者的个性特征、知识能力与选拔职位的具体要求匹配度越高,那么其在任职后所能够获得的工作绩效就越好,所以只有在对受试者能力素质进行科学评估、对选拔职位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选考试“人尽其才,职得其人”的最终目标。该理论是对领导干部组织选拔规律的揭示和反映,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公选开始制度科学性的目的依据。

想要实现人职匹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选拔职位进行科学分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职级、职务二元框架基本上还是属于等级制的范畴,但职位要素的重要性在其中得到了确认和提升,为之后我国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过渡性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则分别借鉴了职务制、品位制模式的优点,即在列等归级方面应用品位制的分类方式与原则、在职位设置、调查和评价方面应用职务制的方法与原则。

在实现选拔职位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还要对与职位相对应的能力素质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以此决定对应选者能力测试的具体内容。为此,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在《关于〈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修订工作情况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应在领导干部公选考试与测评工作中全面引入职位分析方法”,而《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则在明确人职匹配、职位分析等该年度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测评要素。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领导干部公选考试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领导干部人才资源的需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处在公选考试制度的深化阶段的我们,应当进一步做好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深化工作,为公选考试制度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萧鸣政.关于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问题的探讨[J].中共党史研究,2012,(1):127-128.

[2]赖荣.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思考[J].现代领导,2012,(10):26-26.

[3]潘荣喜.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广西,2012,(4):33-33.

[4]沈梅.试论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的产生及现实意义[J].网络财富,2010,(9):174-175.

[5]陈凤鸣、羊淑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18-21.

[6]刘丁蓉、黄巍.我国领导干部公选制度:历史发展、现状扫描与路径选择[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2):17-22.

[7]汪继红.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8]李木洲.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创新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9]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近年来,镇坪县委严格《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积极谨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具体细化,在完善程序和创新工作上积极探索,有益实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标准明确,考察严格,任用慎重,真正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健全“四项制度”,畅通干部能下出口。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积极健全干部考核、监督、辞职、任期四项制度,切实把畅通干部出口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健全考核制,考核末位的“下”。结合年度目标责任制、单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建设的考核,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下得去”的重要依据。对民意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计达30%以上的实行降职或免职;对没有完成任期目标的降职使用;对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连续三年排在全县倒数的主要领导降职任用,直至免职。近年来,有3名主要领导不能胜任现职被降职调整,2名分管领导被免职。

二是健全监督制,触犯法纪的“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以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群众举报问题,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警示训诫,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降职或免职,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先后有6名领导因违纪违规免除了领导职务。

三是健全辞职制,让领导自愿“下”。领导干部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使其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对那些有专长和经营管理能力且要求到企业工作或辞职“下海”的领导干部给予大力支持,并为他们在新的领域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和机会。先后有2名部门领导申请辞职自谋职业,县委批准了辞职请求,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

四是健全任期制,到龄届满的“下”。严格领导干部任期制规定,到达规定年龄必须转任。对正科级领导干部达到最高任职年限的,实行同级转任,享受转任前的职级待遇。对任职时间达10年以上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实行晋升转任,享受主任科员待遇。要求领导干部最少干满一届,最高不超过两届,对届满考察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实行降职或免职使用。县乡党委换届以来,有49名到龄或届满科级领导实行了转任。

干部能下出口的全面畅通,使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活力得到增强。一是增强了全体领导干部的工作紧迫感和工作责任感;二是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三是保证了职务上的一定空缺,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走上领导岗位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通过“四个渠道”,完善干部初始提名。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考核建议、定向推荐、个人自荐、民主沟通四个渠道进行干部初始提名,有效解决了以往由组织部门单一初始提名的现象,提高了干部初始提名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

一是依据考核建议提名。干部考察组在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履历、群众呼声等情况,提出拟考察对象的任职意向。在本次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12名干部的调整县委依据考察的建议提名。

二是领导定向推荐提名。坚持由县委全委会全体成员,人大、政府、政协和公检法的县级领导无记名定向推荐提名。县人大、政府换届后,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政府直属单位、协调议事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人实行了定向推荐提名,24个职位,推荐对象涉及42人,县委组织部结合推荐集中意见和考察情况,确定人事方案。在乡镇人大换届中,县委决定将机关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在基层一线锻炼,通过由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定向推荐,得票集中的6名优秀干部配备到乡镇担任副职。

三是尊重个人自荐提名。畅通干部自我推荐渠道,在职干部可根据自身情况,向考察组反映自荐意见;日常工作中可向县委和四大家领导反映自荐意见;通过递交申请、干部向组织部门反映自荐意见。由组织部定期收集干部的自荐情况,进行专门备案,作为组织部门了解干部特长、自我认知能力、工作志向等方面的重要来源,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之一。先后有5名干部的自荐意见得到采纳。

四是扩大民主沟通提名。在县委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县委班子成员坚持民主沟通,形成初始提名。县委书记注重与各常委交流人事问题,了解掌握常委分管单位的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针对部门情况、干部情况讨论研究初步人事意向。县委组织部在领导班子调整前,向县委常委提供班子运行情况、领导职数空缺情况和后备干部人选情况,增强人事讨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常委会票决的准确性。

组织部门根据以上四方面情况,原原本本、实实在在进行记实汇总,召开部务会,按照《条例》把任职资格条件关,按照班子配备的具体政策规定把班子结构关,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好年轻干部成长关,形成干部调整初步方案,提交常委会研究决定。

三、抓实“四项工作”,提高考察质量水平。

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选好人、用准人的基础。我们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在严格干部考察纪律程序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抓实了组织领导、群众认可、综合评价三项工作,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县委常委带队,抽调组织、人事、纪检、政法等单位人员组成考察考核组,开展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工作,并由带队常委向县委常委会汇报考察工作综合情况,进一步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考察质量。

二是尊重分管领导意见。民主推荐和座谈推荐结束后,各考核组对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形成初步意见,县委组织部进行审核把关后,由考核组向被考核单位分管领导征求意见,进一步了解掌握推荐人选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由分管领导对分管单位后备干部进行再次推荐,综合民主推荐、座谈推荐和分管领导推荐,形成人事安排初步方案。分管领导的意见和推荐情况作为定向考察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考。

三是注重群众公认。坚持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充分体现群众“四权”。积极吸收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参与进来,不断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范围;全面了解掌握考察对象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把群众的评价和鉴别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

四是实行综合评价。在考察过程中,考察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注重从推荐、评议、民调、座谈中捕捉干部本质上、主流上的表现;结合单位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干部岗位工作业绩,以及社会评价因素,综合分析干部;坚持对新提干部进行廉政、计生、综治、鉴定,有的还增加工商和税务方面的鉴定,全面了解干部情况,坚持做到不简单以票取人。

四、严格“三个比例”把关,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县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参会比例、发言比例和票决比例,增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一是提高参会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要求必须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县委到会,无特殊情况,全体成员到会参与干部讨论决定。去年以来,县委五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县委常委到会率4次达到100%。

二是提高发言比例。县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工作,一般以专题形式出现,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组织部门汇报人事调整整体方案,并逐一介绍每个岗位的提名人选情况和提名理由。各常委逐人逐岗位发表意见,有不同意见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的调整方案,不能达成共识的实行缓议;有反对意见和否决意见的,实行缓议。先后有4名拟提拔干部因常委有不同意见,常委会做出了缓议意见。

三是提高票决比例。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无记名票,票数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才能形成最终决定,予以任命。去年以来,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的任免,全部实行了全委会票决。两年来,常委会票决干部304人,全委会票决干部49人,都达到规定的比例,予以推荐和任命。

五、严格“四项程序”,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干部任职前,坚持新任领导任前公示、任前谈话和试用期程序,在任命环节进一步甄别干部,确保任用得当。

一是严格考察预告。在定向考察过程中,我们坚持将被考察对象、考察目的和方式、考察组成员、反映情况联系方式等内容予以公告,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委组织部负责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对反映的问题落实专人进行调查核实。对实名举报的,严格保密举报人资料,并将调查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二是严格任前公示。凡是新提拔的科级领导,都坚持任前公示程序。通过文件、会议、电视、广播、公示栏等形式,将拟任干部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及简历、拟任职务、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时间为7—15天,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证属实、影响任职的,取消任职资格;对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任职并继续调查核实。换届过程中,在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拟提拔的2名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经调查核实后未给予任用。

第7篇

200*年银行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2006年××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2006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2006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2005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2006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2005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2006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07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21名高级经济师、6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4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4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47人参加培训;二是在10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0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37名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组织动员辖内100名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组织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1376人,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10人、中心支行426人、县支行940人;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46人、专科1329人;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214人、金融服务方向679人、金融稳定方向54人、外汇管理方向28人、综合管理方向401人。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的通知》(银人发[2006]65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2006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321人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2006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考区2006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5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组织了考试,经过统计,2006年共有有727人报名参加考试,337人次通过考试,分别是2005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第8篇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XX年**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XX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9学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XX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XX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共3页,当前第1页1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XX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XX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

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XX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XX年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21名高级经济师、6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4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4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47人参加培训;二是在10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0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37名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组织动员辖内100名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组织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1376人,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10人、中心支行426人、县支行940人;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46人、专科1329人;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214人、金融服务方向679人、金融稳定方向54人、外汇管理方向28人、综合管理方向401人。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的通知》(银人发[XX]65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XX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321人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XX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考区XX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5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组织了考试,经过统计,XX年共有有727人报名参加考试,337人次通过考试,分别是XX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共3页,当前第2页2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九、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进一步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化。结合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工作的展开,在制度上将岗位培训和干部上岗、转岗、晋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把领导干部抓职工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为干部提供拓宽视野的机会,同时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改灌输式为专题研讨式、案例分析式等,相互研讨,各抒己见,共同进步;三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对照确定的培训目标,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参加人数、出勤情况、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培训组织者和接受培训这的培训绩效,确保学习培训效果;四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提高教育水平和保证培训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9篇

根据总行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行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了《2006年**分行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全面落实人民银行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2006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9学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2006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2007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

共3页,当前第1页1 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2006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2007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2006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2007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21名高级经济师、6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4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4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47人参加培训;二是在10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0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37名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组织动员辖内100名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组织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1376人,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10人、中心支行426人、县支行940人;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46人、专科1329人;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214人、金融服务方向679人、金融稳定方向54人、外汇管理方向28人、综合管理方向401人。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的通知》(银人发[2006]65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2006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321人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

共3页,当前第2页2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2006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考区2006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5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组织了考试,经过统计,2006年共有有727人报名参加考试,337人次通过考试,分别是2007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第10篇

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单位的积极作用,我们推荐分行及辖内省会中心支行21名高级经济师、6名高级会计师参加总行举办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以及与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讨论、交流,系统地提高了高素质干部的调研分析能力。

为提高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便于加强岗位交流,针对部分职工现有职称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以及某些业务骨干具有往其它专业发展潜力的情况,我们一是于3-4月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4天的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干部47人参加培训;二是在10月初在保定金专举办了一期20天的全国经济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辖区37名干部参加培训。

五、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规范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1、鼓励、引导干部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

在加强学历教育工作,改善辖内干部学历层次方面,我们一是为促进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规范化,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近年来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脱产培训协议书》;二是组织动员辖内100名左右具备全日制专科学历的职工报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会计学的专升本教育;三是组织分行机关及辖区有关人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接轨项目”,分行辖区报名参加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和电大学历套读的人员共1376人,其中:按单位层次分,分行10人、中心支行426人、县支行940人;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46人、专科1329人;按报考专业分,报名参加货币政策方向214人、金融服务方向679人、金融稳定方向54人、外汇管理方向28人、综合管理方向401人。

2、开展全辖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

按照总行人事司《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学历、学位证书集中在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查询认证的通知》(银人发[2010]65号)有关要求,分行辖内处以下干部的学力学位认定变更工作,全部由分行人事处集中办理。我们及时向辖内转发总行文件并布置了年度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共将分行机关、辖区上报的321人的学历学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整理,送交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干部职工学历学位变更认定工作中学籍查询难,政策尺度掌握不一致的问题。

六、做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考区的各项工作。

根据年全国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工作会议精神,布置考区年度考试工作。在今年的考前准备和考务工作中,我们更新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独力承担报名考务工作的做法,在南开大学开设考点,并与南开大学和财经大学合作开展面向考生的考前培训。5月28、29日在南开大学顺利地组织了考试,经过统计,年共有有727人报名参加考试,337人次通过考试,分别是年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次的三倍,报考人数也是考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扩大了考试的社会影响。

七、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工作调研。

为了配合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开展,我们在辖内积极开展基础数据的摸底统计和培训考核试点单位的调研工作,一是定制统一的摸底调查表发放到各级中心支行,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考核的不同专业统计参加考试人员,并将参加考试人员分成三批参加不同年度的考试;二是针对基层行如何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以及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等课题开展广泛的工作调研,将优秀的调研文章装订成册。

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年来,我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行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限,干部思路难以开阔,视野难以拓宽;二是辖内各省的常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交流,整体业务培训存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各类培训多数是应付当前工作需要,满足不了干部对高深层次知识的需求;四是教育经费相对不足,对员工在职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第11篇

这次扩大试点工作汇报交流会,是经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汇报交流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以来,扩大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扎实推进扩大试点工作。

今天,12个试点省(区)分别介绍了贯彻落实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的有关情况。总的看,各试点省(区)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作了充分的准备,所汇报的情况是客观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找得比较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也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这次汇报交流会,达到了汇报工作、交流经验、开拓思路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强同志在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扩大试点工作,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前一阶段特别是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以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最近,全国远程办派了5个调研组到有关试点省进行调查研究,也对有关省区上报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当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及时学习落实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本省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其他省也将会议有关情况,向省委作了汇报。目前,各试点省区都召开了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会议,传达全国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和要求,对本地的试点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为了抓好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河南、江苏、山东、贵州省远程办到试点地区和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和督查。新疆自治区远程办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黑龙江、江苏、浙江、河南、新疆等省(区)建立了试点工作联系点制度。其中,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省长李成玉同志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8月底,各试点省区共建成乡镇和村终端接收站点140110个。其中,山东省建成84235个,站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湖南省建成乡镇站点2672个、村级站点31198个,分别占乡镇和村总数的100%、675%。贵州省建成乡镇站点1180个、村级站点16165个,分别占乡镇和村总数的58%、721%。其他新扩大试点省区共建乡镇站点562个、村级站点3149个。山东、湖南、贵州省还分别对辅助教学网站进行了改版,对资源库进行了扩建和完善。浙江、河南、江苏、四川等省正在抓紧筹备建设省级辅助教学网站、省级资源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全国远程办也正在协调有关单位,抓紧进行中心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央专项补贴资金申请报告正在编制之中。

三是教学资源建设继续加强。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和试点省的共同努力,截至8月底,基本完成了20__年的教学资源制作开发任务,审定合格入库课件5431个,优质课件2193个。20__年度教学资源选题已经过了专家评审,目前全国远程办正在汇总专家意见,尽快批复选题。山东省制作完成了省卫星专用频道和网站所需的教学课件,保证了正常播出。新扩大试点省(区)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征集、整理,对开发制作新的教学资源作出安排。四川省组织开展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基地的申报工作,编制下发了《杨全树的富村梦》等11部专题片。黑龙江省利用调查问卷征求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最感兴趣的10个方面问题,为开展“乡土”教材建设奠定基础。江苏省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了11名专家组成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

四是骨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8月底,各试点地区共选配骨干人员194889名,其中已参加过相关业务培训的154911名,占总数的794%。各试点地区采取集中培训、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不同形式,加强骨干队伍的思想和能力建设,着力解决终端接收站点有人管、能管好的问题。四川省将培训资料编辑成册下发试点地区,并对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试点省区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目前,20__名大学生志愿者已全部到达工作岗位,试点地区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供了平台。新疆自治区把志愿者纳入乡镇机关干部管理体系,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严格要求。

五是“学用”活动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先期试点地区以“学出效果、用出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用”活动,探索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是抓好规划促“学用”。各试点地区根据全国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教学计划》,对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安排及组织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构建平台促“学用”。为了促进“学用”活动的深入开展,各试点地区搭建了教学辅导平台。湖南省在“红星网”上建立了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任总顾问、151位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团,在线解答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实施网上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三是典型引路促“学用”。各试点地区对涌现出来的“学用”典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学习典型、赶超典型的氛围。四是加强督查促“学用”。为了确保“学用”活动取得实效 ,先期试点地区都定期派出督查组,深入到乡镇、村终端接收站点,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检查指导“学用”活动。

六是探索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地纷纷探索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山东省完成制作了3个专题讲座、2个优秀事迹报告会教学课件,在省卫星专用频道和山东“泰山网”上播出,并录制成3万张光盘下发基层。湖南省在“红星网”上开辟了先进性教育专栏,设计制作了先进性教育“湖南先锋网”分站,推出了《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群星灿烂》等先进性教育网络在线音像教材,开辟了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播专栏。贵州“希望网”编辑了有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种图文信息1200余条。河南省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列入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内容,省委派出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通过调研了解到,试点地区一些干部对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有模糊认识;对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如何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有的认为这项工作有点超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城镇开展还可以,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不仅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接受能力也受到限制。

二是少数试点地区工作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到现在还没有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试点工作方案也没有下发,工作尚处在概念设计阶段;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方案不完善,农村中小学站点的接收软件不能完全接收中央专用频道播出的节目;有的办公室力量比较薄弱,抽调的工作人员两头兼顾,工作精力投入不够。

三是站点运行维护费的筹措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期试点一些地区通过财政补贴、“部门包村”、依托企业、自主经营等办法,积极探索解决站点运行维护费的有效途径,但大部分站点运行维护费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四是教学组织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加强。如何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把集中学习培训与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在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采取“大拨轰”方式学习的多,由于人员多,个性化需求不同,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五是管理和技术操作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各试点地区站点的操作管理人员数量不等,素质有高有低,而且第二批大学生志愿者数量有限,到岗时间不长,站点操作人员的培训任务很重。

二、关于下一步的扩大试点工作

扩大试点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强同志在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对下一步的扩大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试点省(区)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农村党员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纳入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要正确把握、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扩大试点工作。当前,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抓好扩大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庆红同志、国强同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过深刻的阐述和反复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在这里,我想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些情况,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回顾十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切身体会到,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出重要举措,一步一步地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向深入。1995年至20__年,按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央的领导下,持续开展了6年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和建设,以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99年,中央判断我国农业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提出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上,没有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增强,也就不可能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于是,从20__年底到20__年6月,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了近两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提出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20__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为了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央决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就是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手段载体化,教育方式制度化,教育内容经常化。这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加快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迫切需要;这既体现了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可以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一项一举多得、深受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党员电化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二,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强同志在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先 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适当调整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的进度。当前,中心资源库和前端播出平台的二期工程建设,正在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招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试点省(区)要按照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技术方案,争取在10月底前建设一批终端接收站点,为即将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充分体现整合资源和建设模式的多样化。但选择哪一种建设模式,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如果选用广电网、电信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满足能够接收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播出的节目要求,确保传输线路畅通,防止“道路”拥堵,而且本地的电信网、广电网在乡镇、村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多单位多部门共建共享,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采取领导联系点、部门包村、村企共建、村校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站点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建站点的,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不能依托农村中小学建站点的,要依托乡镇党校和文化站、村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建站点,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的,要先进行整顿再建站点。要对终端接收站点的运行维护费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省级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建设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扩大试点的省(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本着投资少、实用的原则,抓紧组织建设。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设备招标、投标、采购工作的规范与管理,把这项工程真正建成“放心工程”和“廉洁工程”。

第三,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需求。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节目制作水平。教学资源建设,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增强针对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愿意看、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编制一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少而精的教学课件,特别是要选择一批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制作成教学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辅导,开展学习交流。要严把教学节目的制作关、入库关、播出关,责任落实到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建设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中央有关部门和试点省(区)的作用,开发制作教学资源;要有计划地培植一批教学资源建设基地,研究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组织力量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学课件的译制工作。三是要把全国统编教材和“乡土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全国远程办正在起草关于加强“乡土教材”建设的意见,明确建设方向和建设内容,要把全国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区分开来,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真正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多方适用的教学资源;各试点地区要深入调研,开发制作新的“乡土教材”,提高“乡土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需求。

第四,认真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工作,为远程教育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建设,是搞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选好配强骨干队伍。各试点地区要整合利用方方面面的力量,组建一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站点至少要有两个人来管理;建在村的站点,至少要有一名专人来管理。二是加强骨干人员的培训。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要求,根据接收站点建设进度,合理安排骨干人员培训,把乡镇、村站点的工作骨干作为培训重点,要采取集中授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形式,对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反复培训,反复实践,使骨干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终端设备,接收、存储ip课件,查找、使用和管理教学资源,对终端接收系统出现的一般性故障能够自行排除。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站点管理人员责任制,落实站点管理人员补贴,把站点管理人员的补贴与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挂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四是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各地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五,切实抓好教学组织与管理,确保远程教育取得实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学用”是目的。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轻培训的倾向,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学用,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一是建立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各试点地区要加强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内容和目标,对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对建在农村中小学的接收站点,要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农村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学习“两促进、两不误”。二是坚持把集中学习培训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我们强调个性化学习,不是提倡个人随意性地学习,这样不仅站点的利用率不高,还会加大运行成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课程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必须定期集中组织学习;农业适用技术知识等课程是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选修课,可以组织个性化学习,即由村党组织负责把从事不同经营项目的党员和群众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党员担任组长,按培训计划分别组织学习。这样既可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又发挥了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三是加强学习辅导。要把课堂学习与基地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下乡入户等活动,面对面地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要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试点地区要根据中央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利用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培训。要利用各级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等,广泛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典型、好做法,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第六,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践证明,整合资源是一条花钱少、建设快、效益好的建设途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和各方面资金的整合。在基础设施上,可以利用教育、党校、电信、广电等部门已有的基础设施。在场地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党员电教室、党员活动室、闲置的中小学校舍等。在人力资源上,可以整合党员电化教育播放员、广播站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在教学资源上,要整合利用农业、科技、文化、 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资金筹措上,各部门安排相关的建设与培训项目,要与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共同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力。

第七,坚持边试点、边建设、边总结,把“对下解决问题”与“对上回答问题”统一起来。开展试点工作的目的,就是“对下解决问题,对上回答问题”。所谓“对下解决问题”,就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如期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既要高质量地完成“规定动作”,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完成“自选动作”,把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教学组织管理等各种难题解决好,从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所谓“对上回答问题”,就是把本地试点工作的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向中央提供不同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全国远程办和各试点地区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必须回答的五个问题,组织有关专家集中攻关,为中央提供决策依据,为在全国推开这项工作提供经验。

第12篇

年我分行全辖共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758个,培训4888时,参训人员15498人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大力开展党校培训轮训工作。

分行党校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托地方资源、突出央行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培训效果”的党校办学思路,提高了分行党校的整体工作水平。

按照总行党校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分行党校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分别于三月下旬和五月下旬举办了第二、三期分行党校主体班,共对98名近两年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40天的脱产理论培训。学员经过理论辅导、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讲座、实地考察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回到单位后,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情况撰写了调研论文,分行党校对第二、三期党校主体班调研课题及学员论文进行评估,学员们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7篇,毕业论文98篇,经分行党校组织的专家审阅,推荐优秀论文42篇,论文优秀率为43%,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94%。通过接受党校教育,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对辖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业务培训。

1、举办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根据辖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我们于8月中下旬在北戴河举办了一期分行辖区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有77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包括分行党委组织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班子成员13人、辖区32个地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及机关党委书记64人。培训班采取专家辅导、观看讲座录像、集中自学等方式,针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前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开卷考试。

2、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业务培训。

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在4月,推荐分行机关和省会中心支行12名行领导,分2期参加总行组织的副厅局级分支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二是在5-6月,推荐32名地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分3期参加总行举办的中心支行行长业务培训班;三是在3-5月,推荐38名县支行行长参加总行举办的第五、六期县支行行长培训班;四是于4月初至6月末在保定金专分三期举办了县支行副职培训班,组织辖内240名县支行副行长、纪检组长针对中央银行新业务、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金融服务、金融会计管理与财务分析、金融法规、金融改革热点问题、领导科学等内容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撰写结业论文,并对240篇论文进行打分评优。

三、在大力开展辖内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开展各类专项业务培训

1、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各项相关工作。

为了进一步在辖内做好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的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工作规范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在辖区征求《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的意见,整理上报总行;二是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三年规划及考核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岗位任职资格考核实施办法》等若干办法,推动辖区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在全辖发放并统计岗位任职资格与电大学历续读项目问卷;四是推荐机关及辖区干部参加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法律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五是按照总行要求,在辖内证订新出版的岗位任职资格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并组织学习。

2、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

在年利用省会中心支行培训资源开展全辖业务培训的成功基础上,我们在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太原和石家庄举办了国库业务培训班和金融稳定业务培训班,期间邀请总行业务司局和分行有关处室领导,通过讲座和研讨的方式,针对新业务以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163名辖内业务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根据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抓好辖区业务骨干的前沿性金融理论培训。

按照总、分行培训规划,做好辖内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推荐28名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全年举办的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研讨会;二是突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根据年初培训计划,经请示总行同意,2月在财经学院开办了第二期在职干部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进修班,共有50名干部参加。截至目前,第一期进修班50名学员已全部结业,有5名学员提前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10名学员通过了统考的单科考试,第二期进修班也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期,6门课程的学习。

4、举办大型理论业务讲座。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我们在全年邀请总行有关领导和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机关全员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公文处理与写作、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因素、征信业务等8个专题,15次讲座。通过开展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更新了业务知识、开拓了工作新思路。

四、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1、积极推荐干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训。

为全面提高辖区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素质,开拓视野,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积极推荐辖内干部参加总行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培训。一是推荐分行和省会中心支行4名副行长参加总行在德国举办的二期货币经济学及国际银行业务培训班;二是推荐7名辖内地市中心支行行长参加总行在香港举办的三期金融市场高级研讨班;三是推荐4名干部参加总行国际司的德国发展基金会项目面试、3人参加澳大利亚奖学金项目面试、3人参加日本奖学金项目面试、2人参加英格兰银行奖学金项目面试。

2、加大英语培训力度。

分行党委多年来一直重视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年,在培养英语人才方面,一是推荐12名干部分2期参加总行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BFT英语培训班;二是推荐5名干部参加总行在研究生部组织的英语强化培训班;三是组织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的学员参加全国BFT考试,共有37人参加,全部通过了考试,其中取得高级证书36人,中级证书1人;四是组织41名干部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年分行英语强化培训班,为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班依然采取提前半年通过笔试和口试选拔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学员经过90天的脱产学习后,将于年1月初参加全国BFT考试。

3、加强对辖内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