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森林防火论文

森林防火论文

时间:2022-11-10 14:3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防火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森林防火论文

第1篇

不久前,美国加州特大山火,烧毁面积达1万余公顷,百余好莱坞明星豪宅化为灰烬;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国家在熊熊山火面前也是那样脆弱。因此如何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是世界各国都在探讨的话题。近年来,湖南省隆回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森林防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营造防火林山火燃不起

如何让山火燃不起、燃得慢才是森林防火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给扑救森林火灾留有足够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因此,营造生物防火带是破解森林防火难题之本。近年来,隆回县在造林时每隔30米就栽植一排木荷、火力楠、枫香等林木,构成一条绿色生物防火带。绿色生物防火林带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阻火性的差异,以难燃树种组成防火林带,在不同层次上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展,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生物防火带不但起到降低森林火灾的易燃性,而且提高了林分的抗火性。隆回县根据地形地貌、山脉、河流走向,防火季节的主风方向,不同类型森林等情况,建立了山脊、山谷、山腹三种生物防火带;同时根据不同林种、树种营造不同防火树种,在用材林的林缘、山脊处主要营造木荷、火力楠、枫香、泡柚、檫树、槠类等树种;在村边、路边的果木林中主要营造油茶、茶叶、杨梅、柑橘、板栗、桃树、梨树等树种;在公路、公园、景区和水库边等风景林中主要营造江南桤木等树种。每到初冬季节,山上却是另一番洞天,木荷翠绿欲滴,枫树红叶满枝,红绿相间,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集欣赏和防火价值于一体。近年来,隆回县共营造了10890条绿色生物防火带,为青山绿水构建了一张强大的森林生物防火网。

防火于未燃山火烧不

“积极预防,消防为辅”是森林防火的宗旨,只有搞好了预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人人都是“防火墙”,才能让山火烧不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对森林防火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把森林防火工作往细里抓,实里抓,严格要求,严格执法,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实现工作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健全火源管理体系,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实现宣传形式多样化,教育管理严格化;健全扑救控制体系,提高科学防控减灾能力,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反应能力快速化。

抓宣传,人人都是防火墙。隆回县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进山区、进农家、进村庄、进学校、进机关、进电视、进网络、进报纸、进公园、进林场的“十进”活动。建立了电视上有图像、网络上在文章、报纸上有新闻、墙壁上有黑板报、山口路口有警示牌、电杆上有横幅“七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多层次的全覆盖宣传。隆回县在隆回电视台、隆回新闻、隆回公众信息网开设森林防火专栏;防火期间,森林防火宣传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乡村集市进行流动宣传;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与县文化部门把森林防火知识编成戏剧小品、三字经、四字歌利用赶集的机会送戏下乡;教育部门把森林防火课列入教学计划;电信部门发送防火信息进行温馨提示;旅游部门在旅游资料中提出旅客注意森林防火。

抓火源,拒火种于山门外。在高等级火险期间,除令外,防火期还落实专人监护,对进入重点林区的人员进行登记,逐人签订保证书,在清明期间对所辖林区坟墓实行跟踪管理,事先对林区所有坟墓全部登记,安排专人全天分片看守负责,每个坟头上坟完毕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和时段,在林区的山口、要道上设置检查岗,严防死守。在春耕和清明期间野外用火频繁季节,严格执行“十不准、六不烧”规定。加大巡查力度,隆回县在森林防火期间有7000余名森林防火巡逻员日夜巡逻在崇山峻岭之间,对山林实行全天候监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派出40多个检查组200个余名检查人员,对重点地区进行防火检查,督促落实防火责任,确保了防火措施落实。

布下群防阵山火熄得快

当前,正值火险最高的时期,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和气候条件,随时面临着投入防火作战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倍加警惕,行动上更加积极,措施上更加得力,正确应对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狠下功夫做好灾前防范的同时,树立抗大灾、扑大火的思想意识,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力争打好森林防火持久战,打赢每一场攻坚战。

抓群防群治,人人都是灭火器。隆回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护林联防组织,共有护林防火

人员7856人,形成了覆盖全县所有林区的联防体系,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县乡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性工作机制。县防火办与气象局合作开发了全县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测预报系统,每天对各乡镇森林火险等级进行预报,实施全方位立体监测。同时,隆回县还建立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公安、交通、气象、卫生、通讯等部门应急出动。在林区乡镇和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国有林场等重点地区,建立了31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队员1476人,基本达到“发生火情,30分钟赶到火场”的要求,保证遇有森林火灾能够迅速组织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程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第2篇

 

关键词:森林防火科技

发展规划

监测手段

可燃物

1普遍意义上的科技进步

    这几年,伴随着我国的森林防火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空前繁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森林防火的应用基础研究不够深人和连续,尤其是针对林火科学中关键性的问题以及目前诸如林区和居民点结合部火灾现象这类研究热点。这首先表现在,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的关于林火科学研究的文章在国际火灾研究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占有率很低。这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的林火研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相当小,从深层次上更看到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工作的差异。

    正如其他应用学科或交叉学科一样,有效发展森林防火科技、确保森林防火的百年大计,需要一个基础来支撑。这个基础就是对于我国森林火灾规律可靠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这是未来建立有效预防和科学化的灾害管理的基石。这一切不但会反映在诸如学术论文和科技专著等出版物中,而且最终都会体现在防火理念的更新、装备的发展以及应付紧急状态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林火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予以长期性投人和扶持,确保相关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森林防火科学,积累人才和技术,也有助于进行技术革新和着手新形势下的防火手段的更新和提高,最终建立起我国独特的和现代化的森林火灾预防、监测、扑救和善后的完整体系。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出的关系在图1中作了简示。

    技术运用和储备对人才队伍的依赖关系也提  不言而喻的。正如一个浅滩撑不起一艘大船,对于  应用性很强、涉及面很宽的工作,明显需要大批专  业人才来实施。一个先进的科技装备,不管是引i}  的还是自主开发的,只有拥有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支持设施,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和组护,并把采集的结果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比如目前呈现的全球性的地理信息资料数字化趋势,勃需要大批专业人员来完成相关信息的输人、更新、分析和与相关管理决策系统的链接。笔者非常赞同在今后若干年内通过吸收和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以充实森林防火科技管理和研究队伍。当然,这需要通过组建或扩充一些有效的运作平台以确保这类工作有序和高质量地实施。

    在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一个发展我国森林防火科技的战略构想,那就是组建专门从事林火研究的实验室to。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然而要落实它,不但要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更要有长远的规划。就笔者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经历以及对公安部四大消防研究所发展过程的了解,建一个重量级的实验室不但需要长期的投人,还需要稳定一批科研骨干。另外,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出成果和产生效益,通常有时间滞后效应。

    寻求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中科院科研单位以及其他高校与防火相关研究小组的合作,不失为现阶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条可操作捷径。这些科研部门通常可能会做一些“阳春白雪”类的工作,然而,通过沟通和引导,完全可以借助于协作单位的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解决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国外在这方面就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没有围墙的泛欧洲林火实验室(Eufire Lab)就是一个跨越整个欧盟和地中海地区的“虚拟”研究机构[}z}。从运作的状况来看,它非常成功地整合和利用了欧盟所属国家的若干研究队伍的资源和优势,并就与该地区切身利益相关的科学问题和相关技术开展了实时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实施中应避免所谓的“浅井”现象[3],即为了追求课题的新颖性而把科研项目的选题铺得太宽,缺少对已经进行的、难度较大科技课题的有力和持续扶持。有意识地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或通过纳人其他国家的大型科技发展专项,确保对一些林火研究中关键性问题开展有深度的研究,并最终开发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这些关键的问题应包括像林区和居民点结合部(交界域)特殊地区火灾发生的规律、火灾发展过程中的能量输运和诸如飞火、火旋风以及树冠火在内的特殊林火现象等。

    2技术装备的整合

    装备是技术性工作的工具和标志,也是效率和成功的代名词。与森林防火事业相关的装备,小到简单的扑救工具、救火队员的防护服和面罩以及便携式通信器械,大到各类消防车辆和运载水和喷洒灭火药剂的飞机,品种繁多。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对未来1}年的装备补充和更新制定了详细的指标。

    据了解,国内外不少企业基于市场调节的原理参与了装备发展的努力,开发了不少产品。其中包括各类灭火器械、消防车辆、视频监测系统和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系统。面对企业的热情,如何有效地吸收企业的科技产品以充实森林防火事业的科技力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强化行业管理、产品规范化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相关产品进行产业化指导,更主要的是为产品使用效果的跟踪和未来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提供机会。

第3篇

关键词:森林火灾;扑救;紧急避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92

The causes of forest fire and 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on fighting fire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fires, had made great losses to the state property, and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security,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forest fire in our country, the level of fire intensity was enhanced, this caused a certain difficulty for fighting fire, which saved personnel security increasingl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imed at the situation of forest fire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common causes of forest fires, and in the face of a forest fire, how to fighting forest fire 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to ensure the personal safety of saves personnel.

Key words: forest fires; fighting fire;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一、 我国森林火灾的状况

森林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调节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物质,而且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圈的碳氧平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世界各国都将森林的保护作为主要的战略发展目标。

森林火灾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面积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理救助难的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加快,这就导致木材的需求量增加,现有森林面积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严重。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特大火灾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5年内蒙古发生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到了30万hm2。森林火灾的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且给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森林火灾的发生通常难以避免,有关火灾的发生、扑救和防控方面的研究,我国仍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缺乏针对森林火灾的有效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案。因此,做好早期预防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仍是我国森林火灾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

二、 森林火灾发生险情的原因分析

1. 气象和火险季节

高火险期间、大风天气和火场的小气候共同决定了火灾发生的机会。干旱期间,空气会较为干燥,温度相对较高,发生火灾后的蔓延速度较快,这就导致扑救的危险性增大。有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森林火灾不会发生;当达到55%到75%时,可能发生火灾;当为55%以下时,大火极有可能发生;当小于30%时,可能发生特大型火灾。

我国北方地区火灾发生险情的时间主要为春季和秋季两季,而南方更多的实在冬季和春季。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森林防火期一般都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而南方的长江流域地区,由于存在夏季的梅雨期后,会有2到3个月的晴朗天气,极易出现森林火灾。除了常规的气候特征外,还需要着重了解气候的特殊性,这主要是指时而反常的气候,导致非防火期也会发生火灾。因此,在工作中应当依据防火部门的长期监测数据、长期的天气预报信息,以及时时的可燃物干湿情况,做好定期检查和火灾的相关防控工作。

2. 地形

危险的地形是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危险的地形主要包括陡坡、较窄的草塘沟、山凹、单口山谷、窄山脊线、突起的山岩地区,以及其它诸多的特殊地形等。这些特殊的地形通常会导致火情愈发的严重。例如,陡坡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林火的蔓延发展速度;较窄的草塘沟、山凹、单口山谷由于地形特殊,具有通风不良的特点,增加了抢险的难度;、突起的山岩地区,会产生多变的火头,危险性极为严重。

3. 危险可燃物

危险的可燃物通常是指含水量较低,并且形态较小,易然性较强的针叶幼龄林、灌木林和杂草等。其中针叶林林火表现为燃烧的强度较大,通常会引起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一同发生。这就造成了火场的情况难以判断;阔叶林具有火势快、相对平稳的特点,这就为火势的判定和提高灭火机动性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并且阔叶林的分布特征和树种差异,可以制约林火的进一步发展;灌木林引发的火灾一般燃烧的强度较大,与针叶林火灾相比,强度小但蔓延速度快,火势判断容易;林草过渡带通常位于通风较好的地方,易燃的可燃物也较多,这就导致火强度较高,火势发展极快。与此同时,这样的地带易形成地区的小气候问题,火势变化无常,判断火势的难度较大。

4. 人为原因

森林火灾发生最主要的诱因是人为方面原因,而人为原因关键的问题是人为火源的潜在威胁。农、林、牧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的需求,经常进行烧荒、烧灰积肥、燃烧桔梗、炼山等活动,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构成了潜在威胁。而更为直接引发火灾的方式是非生产性用火,包括林区吸烟、上山用火、上坟烧纸,以及燃放烟花炮竹等,这些是造成我国大部分火灾发生的原因。除了火源威胁外,森林火灾预报的方法不完善、林火的监测系统不完备和相应的监控能力较弱、森林抢险装备技术落后,以及指挥系统不完善,也造成了当火灾发生时,抢险救灾的能力不足和难以及时的应对森林火灾。

三、 扑救森林火灾紧急避险措施

1. 安全区域避险

在森林火灾抢险的过程中,通常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护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这就需要灭火人员往往进入一些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进行抢险,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阻止火势的蔓延。此时应当安排人员设置安全避险区域,以保证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区域一般选在地势较为平坦,植被较少,并且上风向的位置。

2. 以火攻火避险

当遇到大火直接迎面逼近时,扑救人员难以进行直接的扑救,并且不能及时有效地转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火攻火的避险方法。以火攻火的避险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利用依托,点迎面火。通过有效地利用道路、河流、小溪等作为依托,把依托当作边界,迎火头点火,以阻断火头;二是点无依托迎面火。当火迎面逼近,形成了巨大的火墙,并且火头的前方具有静风区域,地表处火头方向存在微风时,可采用线状点烧的方法。三是点顺风火。当出现大风、低烟、火头以跳跃的方式不断快速发展,不能利用逆风火阻击火头的情况时,应在下风方向立即点燃顺风火,注意火线拉开的宽度要大于50米。与此同时,扑救人员应快速在火烧迹地的顺风方向避险。

3. 冲越火线避险

当火势较大,火蔓延速度过快,难以及时转移,且不能点迎面火和顺风火时,一般应利用冲越火线避险。一方面可以直接冲越火线。通常选在一些较为平坦、火强度低、火墙厚度薄、火焰高度矮的地方,扑救人员将衣服蒙于头部,迅速的逆风冲过火线,在火烧迹地避险,切忌进行顺风逃生。另一方面可以处置冲越火线。运用灭火炮和水雾喷射器等灭火装备,对较为稀疏的植被,且火势较弱的区域集中力量打破缺口,然后迅速转移至火烧迹地避险。

4. 利用装备避险

我国森林火灾抢险的主要灭火工具和装备有风力灭火机、灭火弹,以及水枪等,这些装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灭火目的,并且也能起到保护人员安全的作用。在突发性森林火灾抢险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并且及时正确的指挥命令,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有助于扑救人员成功避险,减少人员的伤亡。最终以标本兼治和多管齐下的方法,达到成功避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等.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1).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4~9.

[2]ShuLifu, TianXiaorui, KouXiaojun. Studies on selection of Fire Resistance Tree Species for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Oceania symposium on fire science.Tokyo,2000.

[3]李志芳.怎样扑救高强度森林大火.中国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北方学组论文,1990.

[4]叶兵.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

[5]黄崇福.综合风险管理的梯形结构[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0~14.

[6]李保俊,袁艺,邹明等.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3):18~23.

[7]李红,舒立福,田晓瑞等.林火研究综述(V)-GIS在林火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1):20~23.

[8]刘萌论.加强我国森林防火科技工作的必要性[J].森林防火,2005,(4):6~8.

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目前我国林业资源情况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本人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生态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良性运行。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把环保上升到了文明高度。

一、现实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污染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商品消费量迅速增加,垃圾的排出量也迅速增加。城市垃圾每天的量大得惊人,中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沉重的国家之一。虽然不少大城市出台了一些垃圾管理规定,但是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力和市民的环保意识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于是,很多城市的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垃圾场。而这些城市垃圾平均含有70%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菜叶、碎纸、包装袋、泥土、果皮、碎玻璃、砖渣、石块等等,它们的利用价值较低,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不但不可再利用,还加剧环境的恶化。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多数农村还是新生事物, 对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二)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

据市场统计,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产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简直可以称作“白色革命”。但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温度达到65°C时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塑料最早运用于农业地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消费,但它能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地中,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众所周知,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例如竹菜篮、木桶、畚箕等传统道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而使用方便的白色垃圾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破坏了农村景观。

(三)农村种植养业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

农村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

农村是一个大市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并出现大量养殖专业户和专业村,畜禽粪便量大且集中,而城郊又没有足够土地消纳,农牧分离, 种养严重脱节,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有机肥施用量大幅减少,使畜禽粪便未得到有效利用。还有生蓄粪便污染是由于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绝大部分生活污水、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造成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农村落后能源利用方式造成巨大浪费

在农村,农民大量燃烧薪柴破坏了植被,造成木材的巨大浪费;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地方是煤和柴草并用,致使秸秆还田难以大规模操作,而且燃料直接燃烧时产生大量废气及废渣,由于农村生活消费分散,废气废渣难以集中处理,污染了生态环境。还有农民住房建筑多为砖结构墙体,并且被盲目地建得又高又大,保温隔热性能较差,这也造成了不少的浪费。

二、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应该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屯情,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尊重民意,村民自建”的原则,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实施污水净化设施,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新农村。文章就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些思考。

(一)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针对部分农村的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有限,采用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制作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结合文艺宣传、科技下乡等形式,为生态立村大张旗鼓地展开环境宣,编写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适合使用的环境和生态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摒弃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积极参与生态家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农村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可变废为宝,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乱丢垃圾或简单掩埋焚烧垃圾,不仅严重浪费资源,所渗透出的废液和产生的烟雾粉尘还会造成土壤和空气的第二次污染。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加强对农民科普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从长计议,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站,真正做到物为我用,变废为宝。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要靠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特别是用在乡村公路、饮水、学校、医院、新型农村社区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必须看到,目前城乡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其实,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没有跟上来:就业难在于农村产业体系不完善,上学难在于农村教学条件差,看病难在于医疗卫生条件跟不上等。在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做好村镇建设规划,抓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改厕系统建设;加强各类养殖场的畜禽粪肥的利用和处理水平;加快农村利用沼气新型能源建设等,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或免耕技术,开展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兴修水利、配套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环保机构要加强对乡村的监管,为环保部门配备必要的执法和监测设备,以便能够全面掌控农村环境的动向趋势,才能保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等方面的污染,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有利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变化。

(五)积极发展农村生态农业

农村生态农业包括循环农业发展,绿化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

循环农业发展即指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救灾等,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升农作物防病防灾能力,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森林即指支持植树造林、造林补贴、森林抚育、建设绿化基地等,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切实加快了农村绿化美化步伐。

保护森林资源即指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防火、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白蛾防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防病能力,有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大大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综合治理即指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灾害,大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全面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多功能开发。

采取积极有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生态型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区域性(小地域范围内)生态农业产业,培植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龙头产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继而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等面源污染,生产绿色、有机及生态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安全卫生水平。

第6篇

去年的梁平林业主要抓好了哪些重点工程?今年的林业工作安排重心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梁平县林业局局长王晓鹏。

《绿色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梁平林业主要抓好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王晓鹏:去年以来,全县森林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市里下达森林工程建设任务14.7609万亩和县追加的低效竹林改造及新造竹抚育任务10万亩,实施完成了石马山公园改造绿化、双桂新区桂东路、桂西路等绿化,全面完成了3.5万亩的荒山绿化任务,建成了1个生态镇、20个绿色村庄。全民义务植树280万株,基地造林面积1万余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6%。

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组织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切实巩固了主体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制定了梁平县林权抵押融资登记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林权抵押成功4起贷款144万元。加快建设竹木材交易市场,目前已完成屏锦、袁驿两个竹木交易市场建设工作。

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势头良好。竹资源培育继续加强,全面完成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和新造竹林抚育任务10万亩。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洽谈引进竹材、竹笋等加工企业3家,协议引资5.4亿元;引进了五家项目业主入驻金带投资花卉苗木园建设。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新建速丰林基地3万亩,新建林苗一体化基地0.6万亩,新发展笋竹6万亩、油茶1.5万亩、林药5万亩、野猪1万头、野鸡10万只、星级林家乐40家。全年实现林业产值6.83亿元。

林业生态保护效果显著。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全面落实了55万亩公益林管护责任,完成了2万亩封山育林建设任务。同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审核审批,办理了占用林地审核审批10起、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10 份,开展了林地征占用情况专项清理工作,按时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区划调查外业工作。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了100%。严厉打击了涉林涉木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了以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的“春季攻势”专项行动、“亮剑行动”,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33件,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3人,涉林案件侦破查处率达100%。

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林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大力推广使用寿竹等优良树种和笋竹丰产栽培等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共开展送技术下乡3次,接受技术咨询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开展竹林低改和新造竹林抚育等技术培训5次,受训人员达1500余人次。成功申报科技项目2项,抓好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5项国家、市级科研与推广项目的研发,发表学术论文2篇,鉴定2项成果。大力加快中国·重庆竹博园建设,建设寿竹、毛竹、白夹竹、雷竹等主题竹园8个,竹博园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绿色中国》:去年,梁平县成功创建重庆市级森林城市,请问在倾力实施“森林梁平”建设的同时,梁平林业还有哪些重点工作呢?

王晓鹏:2011年,是梁平林业亮点纷呈的一年,主要呈现出“五个注重”、“五个坚持”、“五个到位”和“一个严防”四大亮点。即森林工程建设凸现“五个注重”。注重竹桂特色,农村种竹子,城镇栽桂花;注重“绿山富民”,绿化荒山3.5万亩,新栽竹5万亩、油茶1.5万亩;注重示范带动,建成了金带林苗一体化、蟠龙荒山造林、合兴速丰林、礼让农田林网、文峰塔绿化等5个示范片;注重森林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城市;注重生态文化建设,成立生态文化协会并开展了系列生态文化活动。林业产业发展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抓好竹林提质增效工作,大力实施低效竹林改造和新造竹林抚育;坚持抓好资源加工利用工作,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坚持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建成市级笋竹示范基地1个、林苗一体化基地1000亩;坚持抓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龙门竹编、柏家山羊、荫平野猪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已初具规模;坚持抓好品牌包装打造工作,成功注册“梁平寿竹”国家地理标识,并荣获“中国特色竹乡”称号。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五个到位”:安排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督查巡查到位、应急准备到位。松材线虫病防控突出“一个严防”。采取落实监测报告责任、加强检疫监管、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开展疫情平时监测和春秋普查、加强检疫封锁和疫木监管等有效措施,多措并举严防死守,防止松材线虫病入侵。

《绿色中国》: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请问今年梁平林业有何新的举措?

第7篇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可持续发展;渤海林场

一、引言

北戴河新区渤海林场是河北省市级直属国有林场,属于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的典型国有林场,主要以营造防护林为主的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单位。除了财政补贴,主要依靠下属产业的收入补贴林场管理等相关费用,但在财政上出现赤字也是常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居民居住条件不便捷,当地经济发展受限。为此,渤海林场应以林场自身发展为主导,统筹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运作等措施推进林场发展模式的转变,既不能跃进式的急于求成,也不能放弃机会任由散缓发展。而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逐步完善政府对编制问题的统一落实,把渤海林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为根本。

二、渤海林场当前发展状况

(一)林场基本现状

自2010年起,北戴河新区渤海林场经营面积合计5.16万亩,占全市林场总经营面积的10.31%。其中公益林面积为3.44万亩,占全市国有林场总公益林面积的17.54%,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为3.4404万亩,占全市总补偿面积的13.24%;中幼林面积为0.673万亩,占全市中幼林总面积的3.1%。直至2010年底,累计安排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为3.4404万元,占全市国有林场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基金的0.6%。林场营业总成本比去年有所增加,主要用于管理等费用。全市6个国有林场中除了山海关及祖山林场盈利外,包括渤海林场在内的4个国有林场均属于亏损林场,亏损总额达上百万元,林场经营状况急需改革。

(二)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近年来,北戴河渤海林场收到各级财政资金不足,但是林场支出的成本却逐年增加,例如林场人员工资、生产设备更新维修、林场危房旧房改造资金、封山育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抚育、石油价格改革增加对林业成本支出、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机构运行、有害生物防治等等。而政府补贴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裸的开销,直至2010年底,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补偿基金3.4404万元,仅占全市林场总补偿基金的0.589%。但仅依靠政府补贴还远远不能满足林场开支费用,比如基本设施建设费用和项目投资费用等严重不足。

(三)职工人员组成及社保福利情况

渤海林场国有职工总数达到121名,在职59名,离退休人员达到38名;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职工10名,在职职工未参加医保人员为24名,占全市林场为参保人员的14.3%。由此可见,渤海林场离退休人员达到31.4%,高龄职工占22.3%,高学历高技术的专业性人才短缺。林场为在职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7%,为职工缴纳医保费用比例为6.5%,其中未参加医保人员达20%,职工福利待遇有待改善,中老年职员比例过高,技术型人才短缺。

三、渤海林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不断下降

我国森林面积总量不断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人均占有量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而渤海林场国家公益林仅为3.44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基本为零。随着大气污染和乱砍乱伐,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破坏,为此人类遭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林业部门任务艰巨,迫在眉睫。

(二)管理体制不明确

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存在着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企业不能自主经营诸多问题。渤海国有林场既属企业化自主经营,其管理体系必存在不健全因素。人员编制问题、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等都应该分时期分阶段加强管理,在新时期新阶段许多旧制度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模式,如何与时俱进明确管理体制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强

林业是一个特别的行业,不仅肩负着全球生态健康的重任更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渤海林场位于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发展生态旅游机会很大,但在经济整体上,林业是弱势经济群体,而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的双重扶持,但是一些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征地占地问题上缺乏优惠政策,国家财政补偿基金项目少之甚少,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严重阻碍了林场的创新改造能力,使一些项目发展难以进行,被迫停止。

(四)林业经营缺乏竞争力

渤海林场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经营管理体制单一,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自由竞争的意识,林场与相关行业信息链、资金链严重脱节。高科技森林培育技术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无法与新时期高科技管理模式相结合,招商引资力度不强,缺乏竞争就无法带动社区经济协调发展。以林业发展为生活依托的当地社区居民要想提高生活水平,不断致富,就必须努力发展林业,经营林业,依靠市场交易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渤海林场发展的对策

面对渤海林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其发展路径需要以林场自身为出发点,与当地政府、林业部门、社区居民、外来者为主要参与主体,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一)加强管理建立配套服务机制

在林业部门和林场之间建立一套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林场从林业专业角度更好地推进渤海林场发展的有效运行。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加强林场内部管理,加强对防护林防火等的管护、保安处设施的配备、林木的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积极推广林业科技的研发,招纳专业科班林业人才,定期推行人员培训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提高科学管理效率。

(二)增进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离”

以前的政策大大限制现代林场的建设和发展,与大环境不相适应。应及时增进体制改革,按照科学可靠的理论基础,多实践多试验,出台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对人员编制严谨统一,严格按照人事政策予以实施。明确政府和林场权责归属问题。从宏观上,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扶持,对林业部门给予监督。在微观上,林场全权拥有自主经营权,自主调节财政收支平衡,积极上缴国家税费,自负盈亏,以利益驱动机制带动不同利益群体带动社区居民等遵循社区参与理论,按照全面协调配套的思想,实施渤海林场林业及旗下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政企分离制度。

(三)完善“制度”和“经济”两供给

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林场立场上讲是大环境的改变,是对林业领域的支持与重视的体现。政府的扶持政策在林场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制度供给,政府还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督管理违法违章等案件的发生。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渤海林场尤其以生态公益林为主,而不是以商业林为主的完全自主经营的林场,因此,林场主要提供的是生态效益,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因此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只有在制度和经济上政府给予双重扶持,才能更好的带动社区居民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地把生产资源投向林业发展。

(四)调动市场运作机制,招商引资

客观地说,渤海林场在经营机制和资金流动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更要准确迅速地掌握当下的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走向,抓住商机。因此,要运用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市场信息和资金的沟通,搞好多种经营,充分体现林业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及其副属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当地资源和环境进行科学的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森林旅游,有效的带动吸引外来人员共同推进市场运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总之,为解决困境,林场要结合自身困境找出新时期的发展对策,以渤海林场和相关产业建设为切入点,合理平衡林区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关系,带动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秦皇岛市林业局针对林场在“十二五”需要开发的重点项目,积极履行生态经济林建设、低质林改造、苗圃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实施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改善北戴河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环境建设。只有以林场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依靠政府以及林业部门政策引导和市场运行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和外来者对林场环境、资源优势进行投资,最终实现新时期渤海林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

2.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

3.钟昌福,王永清.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8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小区火险;火险评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数量越来越多,小区内建筑物结构日趋复杂,具有楼层高,地下车库深的特点。发生火灾后,救援较为困难。因此预防比扑火更加重要。海恩法则指出:“一次重大事故的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能够观测火险隐患数量的变化,找到火险隐患和火灾的内在联系,即可建立一个住宅小区火险评估系统。在火险较高的时期,提醒小区安防人员提高警戒力度,加强巡视。并且保证在火灾发生后,安防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按预案展开救援,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1 神经网络技术的开发

1.1 火险等级划分

本系统把小区火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1]。1)1级,绿色表示,火灾风险较小,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火险指标的观测和统计;2)2级,蓝色表示,已存在已知火灾隐患,但是发展成火灾事故的条件不足,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事故隐患的检查;3)3级,黄色表示,此时可能出现轻微火灾事故,小区安防人员应当尽力减小各项指标值;4)4级,橙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开始介入,督促小区安防人员应加强安全宣传,检修消防器材;5)5级,红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加设消防工程,从建筑结构上降低火灾风险。

1.2 确定15个评价指标

通过调查国内外小区防火资料,确定火险等级和15个指标有一定的关系,15个指标为: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1.3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无法判断15个指标对火险的影响权重,难以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从已知指标来推算火险等级。因此在小区安防工作中,通常聘请消防部门的专家实地考察指标,凭经验判断。但是专家属于稀缺资源,无法每日对所有小区逐个评估,因此拟建立一种神经网络,通过对专家案例的学习,仿真专家的推理逻辑。

神经网络选择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按误差逆传播训练,其神经元结构见图1[2]。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各种复杂函数,即只要火险指标和火险等级存在着数学关系,即使无数学模型的支持,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仿真函数的行为。

因为需要评判的指标多,求解问题很模糊,因此选用双隐层的BP神经网络,采用数学专业语言Matlab做为神经网络的开发工具[3]。

1.4 收集训练数据

选取60个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15个指标,专家查阅指标,实地分析给出火险评价等级,填写专家评价表,见表1。前50组数据做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后10组做为神经网络的检验数据。

1.5 建立神经网络

调整神经网络各层传递函数和各层神经元节点个数,多次实验,采用“MSE(均方差)”检验精度,找到精度最好的网络结构,其结构形式见图2。输入层神经元节点15个,用于承接15个指标的输入;隐藏层的第1层神经元节点27个,采用“tansig”传递函数;隐藏层的第2层神经元节点9个,采用“logsig”传递函数;输出层神经元节点1个,用于输出火险等级,采用“purelin”传递函数。

1.6 训练神经网络

在第70次训练时,神经网络快速收敛,并达到预设精度要求,训练结束。训练过程见图3。

1.7 自检训练精度

需要对训练精度自检,从而判定训练数据是否有效。把50组训练数据提供给神经网络独立评价,计算网络评价结果和专家结论之间误差,两者误差见图4。图4中,专家结论用“”表示,网络评价结果用“+”表示,“”与“+”吻合,则表示网络评价和专家结论一至,不吻合时,两者距离表示误差大小。图4表明50组训练数据中存在9个样本误差,误差范围很小,训练精度达到了要求。

1.8 检验评估精度

最后10个样本没有参加训练,用于判定神经网络对未知指标的评估能力,神经网络独立评价的结果和专家结论完全吻合。说明本次构建的神经网络已能模拟专家逻辑,可以取代专家,对小区火险做出独立评价。

2 物联网架构的设计

成熟的物联网架构通常划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智慧层。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感知层用传感器网来实现,网络层采用了短信技术[4],智慧层建设为云计算中心,智慧层的核心计算逻辑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5]。

2.1 传感器网的建设

15个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第1类为长期指标,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第2类为中期指标,包括“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第3类为短期指标,包括“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其中长期指标一年设定一次,中期指标一月设定一次,短期指标除了“当日风俗节日类型”可以从日历数据库中查询外,其它四个指标为环境因子,需要每日观测和采集。在小区建立小型气象站[6],设置传感器采集每日的降雨量和气温。在小区各楼电表安装用电量无线传感器,各楼的每日用电量将被汇兑,计算获得小区总用电量。在小区出入口处的车辆道闸安装门磁传感器,记录车辆进出的频次[7]。同时在小区出入口处的人行道上安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记录小区居民进出的频次。对各出入口的车辆进出频次和居民进出频次求和,作为居民生产活动频次,换算成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各传感器用无线通讯的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传感器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各传感器发来的检测参数,换算成火险评价中的第3类指标。

2.2 短信平台的建设

选择“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开发短信平台,短信平台负责将15个评价指标组成一条短信,发送给云计算中心。构建短信平台需要一台GSM MODEM(短信猫),GSM MODEM和计算机之间采用串口通讯。调用MSCOMM控件,采用“CREATEOBJECT”函数建立了名称为“SMS”的串口对象,一切短信控制都是基于该对象并调用对象各项方法实现。短信平台的架构见图5。

向串口发送“AT+CMGS=138(0x0D)”,在本文中非可显示字符用括号加16进制码表示。该AT指令命令GSM设备作好准备,即将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38的短信,约0.02秒后GSM设备回应:“AT+CMGS=138(0x0D)(0x0D)(0x0A)>(0x20)”,其中 “AT+CMGS=138”是AT指令回显。“>(0x20)”是设备进入待接收短信主体状态的标志。从串口读到这个标志后,可继续发送短信主体。短信主体必须进行PDU编码,PDU编码表如下:

当GSM MODEM成功接收到这一短信主体时,先是立即向串口回显原文,约5S后如果发送成功,设备再次向串口返回:“(0x0D)(0x0A)+CMGS 27(0x0D)(0x0A)(0x0D)(0x0A)OK(0x0D)(0x0A)”;如果设备无法执行短信发送,例如短信主体格式或编码错误、手机资费不足、无信号等原因,则将向串口返回“(0x0D)(0x0A) ERROR(0x0D)(0x0A)”,故查询设备返回信息是否有“OK”或“ERROR”的标志就可以判断本次短信是否发送成功。至此短信发送模块开发完成。短信接收模块的编码和通讯开发类似于短信发送模块。短信接收的方式采用每60s循环接收的方式。

2.3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在物流集团总部架设一个小型的云计算中心,并建设一个短信平台,用于接收各小区发来的指标短信。目前云计算有三种类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本课题选择私有云类型。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演变成混合云。混合云是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既供自己内部使用,也可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在未来,小区火险评价将纳入城市安防的总架构,系统采集的指标和计算结果将提供给智慧城市的其它系统共享[8]。

3 系统应用实效

系统在某物业集团投入了试用,每天晚上零点过后,各小区结束一天的环境因子采集工作,拼接成携带15个指标的短信,例如:“凯丽花园,4,1,2,1,2,2,1,2,1,2,2,1,3,4,5”。把指标短信通过小区短信平台发送给云计算中心的短信平台[9]。

云计算中心接收到各住宅小区发来的火险因子短信后,对短信解码,取出15个指标,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评估火险等级,并以短信的形式将计算结果发给小区所有安防人员。整个接收、计算与发送工作过程,约耗时15s[10]。

小区安防人员收到小区火险等级后,即可按预案执行应对措施,加强巡逻和演练。并根据火险等级的标识色,在小区大门安放红、橙、黄三种醒目的警示牌,告诫过往的居民,宣传消防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火灾防范意识。当一个小区的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降时,物业集团可以及时发现并介入管理工作,安排专家对小区的消防工作加以整改,治理小区环境,增设消防器械,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4 总结

本系统的物联网架构能够实现环境因子的自动采集和指标短信的自动上传,云计算中心能够集中受理多个小区的查询请求,将计算结果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全部安防人员。本系统计算延时小,火险评价准确,适用于各类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林宇洪,景锐,景林.森林防火手机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4):59-62.

[2]张英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3.

[3]刘娜,赵永乐,邵光成.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1):144-146.

[4]汤丽芝.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高教研究,2005,(3):49.

[5]林宇洪.南方林区林产品物流监管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

[6]周屹,孔宪军.GSM 短信方式的自动气象站的维护[J].林业机械与设备,2004,32(4):28-29,39.

[7]齐建东,蒋禧,赵燕东.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4):186-190.

[8]林宇洪,林玉英,胡喜生,等.后林改时期的林权WebGIS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46-150.

第9篇

关键词 农资竞争;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飞行植保

中图分类号 S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36-03

当今世界普遍兴起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1],迫切需要植保技术的变革,研发相应的绿色植保、有机植保、精准植保、数字植保和飞行植保。其中,飞行植保当是日益兴旺的新兴产业。飞行植保就是用飞机防治农林业病虫草害或相关的作业,也可称为空中植保、航空植保或飞机植保技术。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暴发性的病虫害灾难时常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病虫草害防治的面积、病情和难度都在加大。以前,我国的飞机防治多采用固定翼飞机,这类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必须使用跑道,飞行速度快,作业效率高,但是药物漂移较多,精准度较差,容易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不适应于复杂地形作业或障碍物多的作业环境以及家庭联产承包的中、小田块的病虫害防治,更不适应慢速度的超低空飞行防治作业。另外,由于病虫害的突发性(如2012年东北地区暴发的玉米粘虫),一般的地面喷雾设备或人工喷洒由于效率太低,根本不能及时扑灭病虫害,同时安全性也很差。近年来,无人直升机喷雾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4]。在我国,由于缺乏先进的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和控制装置,使我国飞行植保的应用水平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飞行植保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飞行植保发展路径实属当务之急。

1 飞行植保的由来

在飞行植保这个新兴领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走在前列。他们在器械设备研制、药剂研制、智能化装备及植保应用技术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1 美国航空植保由来已久

美国航空植保经历了由有人驾驶直升机植保技术向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过渡。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大型农场,采用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相应地,建立了以大型植保机械和航空植保为主体的病虫草害防治体系。目前,美国拥有农用飞机20多个品种9 000多架(13%为农用直升机),占世界总拥有量的28%,平均2万hm2耕地就有一架农用飞机[5],65%的农业化学处理是由飞机承担的。由于美国面积广阔,耕地集中在大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因此农用飞机以作业效率较高的有人驾驶固定冀飞机为主。作业项目除了包括航空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外,还拓展到人工降雨、森林灭火、空气清洁、旅游观光等方面[6]。由于无人机起飞时不需要跑道,在飞行中机动灵活,生存力较强,具有其他一些飞行器不具备的独特的飞行能力。目前,美国60%以上的农药喷施是由专业的植保公司运用无人智能机械完成的。

1.2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

日本直升机植保技术居领先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将无人直升机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品质管理上,还应用于田间监测,如判断水稻作物的田间生长状态。早在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就率先推出了世界第1架有效载荷为20 kg的无人直升机,此种飞机主要用于撒布农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据2006年资料显示,日本水稻种植面积近169.2万hm2,且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这样的生产条件非常适合无人机的作业,因为机身尺寸小、重量轻、操控非常灵活、适应区域广,作业效率高、喷洒效果好。因此,日本农用无人机因其独特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 400多架,仅YAMAHA用于农林业方面的无人机的“RMAX”系列就有1 200架以上,RMAX 无人直升机可喷洒农药7~10 hm2/h,一架RMAX每天可喷洒农药80 hm2,而且节水省药非常明显,1 hm2稻田仅用农药1 L,用水7 L。可以说,在日本这种无人直升机播种、耕作、施肥、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无所不能。日本无人机的防治面积从1997年的20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60万hm2,年均增长20.1%,已经超过了有人驾驶直升机的防治面积。目前,日本国内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5%都靠无人直升机来进行病虫害防治[7]。日本总约533.33万hm2农田常年保持近3 000架无人直升机作业。日本还重视飞行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执照的操控人员(飞手)达到6 000多人。因此,在日本采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之一[8]。

1.3 韩国飞行植保快速发展

农用无人直升机于2003年首次引进韩国,其后,每年都在增加数量,目前全国共有73架(图1)。其中约80%归于各地方的农协会所有,其余的则是营农组合法人或个人接受政府援助购置。韩国的农林水产食品部和农协中央会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13年共增加到500架[8]。全罗南道绿色农业科科长尹成浩说:“由于人口架构的老龄化和女性化日趋严重,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无人直升机了,以后还会利用无人直升机来进行播种和喷洒农药,它们的用途会更广。”

2 飞行植保在我国的兴起

近年来,尤其是近2年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无人直升机的研发和应用。机型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

2.1 无人直升机飞行植保应运而兴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林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和重要意义,发展农林业生产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病虫害仍然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天敌”,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5%以上,防治费用也十分可观。未来我国1.2亿hm2农田将容纳年均过10亿元的无人机械设备市场和年均超100亿元的植保服务业务量。因此,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内主要依靠于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效果除受药剂本身性质和性能制约之外,施药的时机、技术质量及药械等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国从1951年就开展航空施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时主要在大面积的垦区、森林和农场进行喷洒作业,机型多以固定翼飞机为主。60多年来,直升机出现了贝尔-212型、米-8型、米-171型机型的更替。目前,国内通用轻型无人机主要有蜜蜂16共轴式无人驾驶直升机,Z-3无人直升机,wD100型无人直升机、天鹰-3和AF811等。我国引进的国外先进轻型飞机,如美国RoBNSoN公司生产的R22轻型直升机等可应用于吊桶吊囊灭火,将水注入到用PVC制成的吊囊、吊袋(容量为0.5~1.5 t)中,用直升机吊挂到扑火现场,供机动泵、水枪使用,方法简单易行,设备造价低廉,效果良好。北京市2/3是山区,山区地形复杂多变。为了发挥航空护林优势,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北京市政府决定,今后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开展直升飞机森林灭火工作。直升机可利用吊桶吸水直接扑火,也可运送森林消防队员和扑火物资[7]。直升机除了森林消防以外,还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2003年,梁家林等人对飞机喷洒技术在防治美国白蛾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集中连片发生的林区采用直升机防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防治效果[8]。

在我国,无人直升机植保技术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在于它具有高效、节水、优质、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项独特的优势。如无人驾驶小型直升机具有作业高度低(1~10 m),农药用量少(使用超低容量液剂、热雾剂及超低容量静电制剂,施药仅为3 000~7 500 mL/hm2,电动无人直升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重量轻(整体尺寸小,转向起降灵活,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防治效率高(1架飞机可完成施药0.13 hm2/min,1 h完成施药超过6.67 hm2);防治效果好(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飘移少),远距离遥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GPS卫星定位导航,可以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断药补药后,从断药点开始续喷,可以减少人工漏喷重喷的现象),飞行稳定(飞行自稳系统带GPS模块,高精度姿态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增稳,漂移校正,自动巡航等)等诸多优点。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成本。电动无人机折旧率更低、单位作业人工成本不高、易保养。同时,飞机本身价格15万~50万元,防治用工费用与人工相当,都在植保企业和农民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在小麦、水稻、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以及授粉、监测等相关作业中广泛应用是完全可能的。

2.2 南方沿海地区先行先试

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和地形复杂,对飞行植保进行了先行先试。首先将直升机植保技术应用于柑桔病虫害(红蜘蛛)防治上(广东德庆喷洒1%阿维菌素热雾剂,3 d后防效82%);广西的甘蔗田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增糖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海南省三亚林旺水稻种基地,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了“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暨农用无人直升机辅助授粉和施药技术”的现场观摩会,袁隆平、朱英国和罗锡文等院士现场指导;湖南省华容县利用TH28直升机喷洒森得保防治杨小舟蛾(7 d后防效达82%);在浙江、成都、珠海等地都先后利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农药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进行病虫害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和统防统治经验。

2.3 中原经济区蓄势待发

2012年3月17日总理观看了舞阳县1.07万hm2高标准粮田的无人直升机一喷三防现场演示(中央新闻联播)(图2),从此拉开了中原经济区飞行植保的序幕。5月8日,由广西田园、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平安种业联合主持的产学研结合项目无人机GPS定位一喷三防(防治穗蚜等)现场会在温县国家粮丰工程百亩方中进行(河南新闻联播),经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测定,效果良好(1 d后防效达79.6%,3 d后达100%)。其后,新乡、睢县、永城、尉氏等地也先后利用无人机植保技术进行了小麦及林木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原经济区的其他省市也相继进行了直升机统防统治工作,如山东省防治林业病虫害,安徽、山西、河北等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

应该说,中原经济区的飞行植保仅仅是个开端。可喜的是,势头非常好,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是蓄势待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研发主体多元化。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如广西田园公司尉氏金田地与西安中航618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F811机型已经在林果、大田作物上成功应用。再如安阳全丰公司与无锡汉和航空公司联合研制农用无人机及其药物的同时,还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开办了初、中、高级培训班。目前,开封田秀才公司也利用TXC8-1无人机开展了飞防服务。二是机型多样化。目前,研制成功正待推广应用的有超轻型可折叠一体化多旋翼农药无人机TTA MH3,广西田园公司的AF811,田秀才公司的TXC8-1,安阳全丰公司的QF26-01,80 ccCD-10无人机机型等。三是服务主体多元化。除了研制公司直接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以外,还出现了农民合作社植保专业队、植保公司统防统治专业队、农业协会专业服务队,农业局植保站等多种主体。四是研制服务一体化,研发企业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对农药产品的促销。飞机防治是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增加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即无人机植保技术可作为促销农资的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飞行植保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和服务形象,从而助推了农资市场竞争向空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认识到直升机植保技术无疑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场伟大的变革,必将推进农资市场竞争的空中争夺战,必将引起我国土地资源、农业栽培模式、农业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变革,尤其是加速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进程。

4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农机局.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航空[J].今日农垦,2004(2):34-35.

[2] 龚艳,傅锡敏.现代农业中的航空施药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08,34(6):26-29.

[3] 刘卓.中国农业航空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1(1):28-29.

[4] 张毅.遥控直升机在日本农业上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7(4):49-50.

[5] 尹铮,喻旋.论农用航空的发展应用对南昌市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J].南方农机,2006(4):15.

[6] 刘卓.农用航空与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1(4):32.

第10篇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认识

新的课程计划将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国家课程中新增的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开设这门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决与自身联系密切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获得积极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

增设这门课程,在宏观上有利于改进我国基础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微观上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仅是非学科课程知识的总和,更不是“非主科”内容的总和。它是对前几年提出的“活动课”的继承和发展[2],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确立一套或多套解决方案,进行试验和探究,其中可能变换各种方法,反复循环直到成功(或失败),总结经验,最后以一定的活动向外界作出反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首先是学生自主性:在信息技术部分和劳动与技术部分,学习内容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或学生实际给出,在学习过程中就提倡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性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部分,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参与活动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则主要作为以上三个部分的载体,其本身就明显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实践性也是一大特征,是由自主性所引发的。

其次是内容的综合性。活动中牵涉的知识、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的。信息技术部分大力提倡课程整合,反过来其它学科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进行课程整合。劳动与技术往往与制作、创新、发明联系在一起,,也明显体现综合性,新的七年级教材就非常明显体现这一思想。

再次,学生在一系列活动后应有一定的反馈活动,如报告会,成果展览,小发明,科技制作,写论文,演小品,演讲等,甚至是专题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教育环节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计划要求所有学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课时用于探究性教学,这种课是属于该学科内部的探究性学习,而综合活动实践课则突出跨学科的,甚至是超学科的,即不属于任一学科内容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借此将知识融会贯通,大大促进综合能力,这种作用是学科教学所达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下图为新老教学体系中教学思想的变化。

旧新

的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

教所有学科:教各科的内部的实践

学学有教材的学科:综合活动课活

体各学科独立的教学思想体各学科独立的动

系系教学思想和方法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升学考中的体现:自02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起,已提出高考、中考的各学科均有综合探究性的大题目,并努力在其它题目中体现这个思想,特别是高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实现大综合外,还要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占15%-30%的目标。这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不断朝降低解题难度,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方向发展,显然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这个评价思想会得得到进一步加强。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原则、目标、基本内容范围、教学时间由教育部制订,学校或其它教育行政部门无权改变,。但它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没有教材(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形式不固定,相对学生而言,指导师可以不固定。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当地教育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及形式,可以自编教学提纲。一般只针对一项内容,展开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小发明、书法、集邮、小学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等,并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内容、形式可以相同,但两者的发展方向不同。

4、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关系: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所有学生参与的课程,课外活动是针对数量较多的部分学生的,如有些学校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兴趣小组则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往往带有竞赛辅导的作用,如信息学奥赛,航模、书法、运动队、科技等各种小组开工存在的活动等。可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以实践为主,锻炼综合能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是针对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不排除教学为主学习方式,以专业和钻研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三者之间内容上互有关联,时间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征方向发展,不能是简单的代替。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关问题

1、理清四部分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的四部分并不是平等的和同类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和重点,其它三个部分一方面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和特有教学形式,但同样也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这也是把这四个部分归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则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四种课型,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的课型是在传统的课型上进行改良的形式,主要为自身教学目标展开的,这里不展开论述。

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四部分关系是: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完成较为简单的,带回有意义且一时不能解决的(注意: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不一定来自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后续的活动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探究、调查和学习,直到课题完成,最后向外界课题的成果(反馈性活动)。这整个过程会经常用到信息技术和以手工制作为代表的几种技术性劳动,用于查找资料、制作研究工具和辅助反馈性的活动的实物等方面。

下文所讲“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围绕研究性学习的部分。下图是四部分的关系示意图。

信息技术

狭义研究性

学习

广义研究性学习

劳动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2、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障碍: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科学而轻技术的思想,这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为在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思想障碍。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放远眼光,努力学习,转变思想,才能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师资结构和当前形势下的师资调配措施:基于四部分的关系,理想的师资结构应有两种专职教师和两种兼职教师: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方面是专职,另两方面则由各学科教师兼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专职教师,但一般学校应有一二人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负责研究性学习,政教处主任负责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我省的新课程计划将信息技术课独立出来,劳动与技术(原称为劳动技术)则是半独立,它们都有规定的课时,指定的教材,这种做法也说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关系和理想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在当前情况是:本学科刚起步,一缺广泛而正确的的思想认识,二缺操作经验,三缺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甚至不能按要求开足课时。如何配置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1、缺乏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专职教师的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其它教职工兼职,以保证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2、要对绝大多数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包括一些各级文件要求。通过培训,形成氛围,从而培养一批本学科的带头人。3、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开展学科教学的探索。4、学校要通过制订管理条例来督促教师不占用、改变课程计划中的课时分配。5、排出专门时间开展本课程的教研活动。

4、探究性学习选题[5、6]: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虽然是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但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应定位在一个较大领域,如人与自然(科学),人与社会(人文),自我关系(心理),人与文化(文化艺术),或者象工程技术(技术),社会危机(人文)、经济现象(人文)之类,作为指导师,应该熟悉以上各大领域内包括哪些小的领域或具体的可选内容,如: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饮食与健康、情绪调节,消费观念等。当然,这些课题本身可能在几个领域中交叉。当一个主题确定后,一般会有所侧重于某些教学的学科,例如:对乡土历史、人文情况研究的,侧重政史地方面;联系课本,进行实地污染调查,即侧重理化生。如果选择范围在一个学科内部的课题,主要由该学科教师安排探究性学习,超出一个学科,又在一个大领域内,带有专题性的内容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5、教材的选用和证订原则: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两学科的教材和教学配套材料的征订比较混乱。我们依据的原则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任何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须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未经审定的,应立即停止使用”。(2)、试用教材通过教研室征订,正式教材通过新华书店证订。按目前情况,作为试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四选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高中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教研室证订,初中劳动与技术

教材(每学期均为多选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均通过新华书店证订。各中小学校和证订工作相关的单位,应密切注意下一学期的订单,注意是否有变,并在弄清其性质后再行订购。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备课

因综合实践活动有四种课型,对应的也有几种不同备课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术技术课的备课与普通学科的备课相差不大,主要区别在于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作帮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给出比纲更详细的参考内容,活动形式则根据有关原则和实际情况,由指导师自行设计。根据《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等材料精神,我们认为备课的总思路是“学校定方向,教师分组集体备课,个人指导实施”三层次备课。

第一层次: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由于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讨论会,确定本校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时安排和功课表编排方法,指导师聘任方法以及活动前后有关的与校外联系,学生组织什么样的反馈活动等等相关事项。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校级会议能一学期召开多次,则更好。

第二层次:以年级为单位,教师分文理两小组讨论本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请某些学生参加。注意:供选内容一般是单一性,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次活动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再安排时间,场地,费用等,确定分组形式和指导师人选。分组形式可以是按原来的班级进行,如有些内容是与个人能力爱好关系不大的,也可指导师给出可选方案(可以多个),学生自愿选择而分组。本层次应每一到两星期进行一次。

第三层次:教师分组同上,频率同上,加上选聘的指导师,详细准备综合活动的每个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原则,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指导师单独统筹,进一步考虑,付诸实施。

在实施中,有一些具体情况,如:二三层次的备课可能连在一起的;全年级一起活动;对一组学生的活动同时有多位指导师;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学期集中安排一到两次,研究性学习分配给各班任课教师。

学校安排举例:一学期教学时间共17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劳动技术每周一节,实际各用15节,多余4节,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共17*2+4=38节,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安排1、远足为主要内容,(远足中调查,采集,回来试验,制作标本、展示板和中华节,详细本处略)一天计7节,2、对社区中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人群健康意识方面进行调查,用于研究性学习(联系初一科学的生理卫生部分内容),再将结果制作成展览板,进行针对性小发明,制作实物在社区中用各种形式宣传。安排不连续的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共7节。两项内容全段教师有所侧重地分工,共同承担指导师角色。这样前七个星期的课已统一安排。接着10周的每周2节,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探究性学习由各任课教师分担,分别上侧重某一方面的某一类探究性学习,因有10门不同学科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两次,每次一节或两节,共25节。第二层次的备课采用学科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形式。

变化举例:因担任探究性学习的教师较少,后10周中再安排一个或下午两个下午或一整天用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所余时间仍是单周两节连排,双周两节分开排。只是总周数减少。

五、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及选择注意事项

(一)、中小学生常见或重要的活动内容

1、中学生日常行为与文明礼仪教育2、法纪法规教育3、各种安全教育4、学习方法指导5、走向社会他人交往、基本人际交往能力训练6、科技小发明7、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学习8、手脑并用的,左右脑协调,开发右脑的训练。

由于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形式绝不应是讲授式,而应是学生参预活动(为主),也参预准备(为辅),如智力抢答式,猜谜语式,制作并参观展览式,先学生自学、提问,再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看展览、听讲座、看电影等(代答疑),最后写论文,写心得,演小品,小制作等反馈活动。

(二)、中小学生均可选择的一般性活动内容

1、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班刊、校刊(校内部分),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社区服务,家庭劳动、成人工作一日体验,参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科学技术活动:通过发明、科技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调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实验、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各种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体验或尝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造意识,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待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3、文体艺术活动:通过读书、讲座、器乐、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欣赏、体育比赛、国防体育、登山、远足等形式,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感受各种形式的美,认知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三)、侧重中学生选择的活动内容:

读书节活动、时事报道、主题班会活动课、社区服务活动、专题夏令营、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指导与学法训练活动、智能训练活动、家政、职业指导、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兴趣组、科技节活动、科技“三小”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劳技兴趣小组、

(二)、(三)部分因是可选择的内容,建议学校确定课题,教师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特长为依据,确定某内容的指导师,学生根据公布的指导师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级指定内容。学校确定课题时,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商量,要充分考虑课时和课题数量、难度的关系;教师集体备课时,以本年级教师为主,其它相关教师,有关职工,如实验员,或社会上有关聘请的人员要一并参加;确定的指导师可以是本校教职工,或社会上聘请的专业人员;学生必须人人参加,每课不缺。

(四)、课题详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