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21:3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英语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实验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已逐渐凸现其特有的价值。现行的英语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英语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推进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之际,针对目前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笔者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展开调查(见表1、表2),旨在寻找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困境及根源,从而采取合理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10所学校校园英语环境调查表
表2.100名学生家庭英语环境抽样调查表
通过对100名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得出:9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大困境是没有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成立英语礼仪队、英语向导、英语沙龙等,希望常到公共场所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
调查分析一 声音是英语的真正灵魂。回到我们的英语教育现实,学生语音语调大都未过关,词汇量也不足,原因何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四大要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只关注前三者的重要性,而忽视学习环境的因素。很多人把英语教学收效较低的原因归咎到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上。的确,教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材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依据十几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及教研工作的经历,笔者以为,此结论是片面的。理由有三。第一,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较高的。英语教师一般毕业于师范专业,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他们一般能唱能画,能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可以阅读外文书籍,了解外国文化,思路开阔,综合素质较高。第二,英语教材目前更新较快,且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严格把关,被确定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后方能使用。第三,每个人都有学会语言的天赋,因为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那么,到底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何在?我们还是要从研究英语的“灵魂”──“声音”入手分析。我们的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中,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无处不有、无时不闻的英语语言声音?是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语言的主观和客观的环境?从以上有关校园主、客观英语环境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在于缺乏学习和实践英语的语言环境。
调查分析二 外语学习要有浓厚的语言环境。语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当然还需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是不可违背的语言学习规律。所以,离开了语言环境,语言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调查分析三 仅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许多年来,“充分利用45分钟”“向每一分钟要质量”,以及“课堂解决一切问题,课下不占学生时间”的思想和做法是有偏差的。因为外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个着眼听说读写、突出交际能力的心智活动过程,这些任务的完成绝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所以,英语教师应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从创设立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方面采取对策。
调查分析结论 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是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境之一,也是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一个根本原因。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抓住“语境”关键,采取得力对策,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转变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被动局面。
二、实验理论依据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突出了环境对人的心智活动的正迁移作用。其模式的形成是多种理论学说交互渗透的时代产物。
1.皮亚杰的合作学习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认为,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交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强调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自己跟优秀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
2.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来自习得。在自然环境习得的知识蕴藏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他的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语言要在尽量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布卢姆教育论。布卢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
4.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载入大脑的信息量越大,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越及时、精确,实践是加大信息量的途径。系统论和控制论指导实验教师按照科学的方法、程序组织、实施实验。
三、实验目的
教师通过语境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应试型”“统一型”向“素质型”“个性型”转变,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同质化、静态化向多样化、动态化转变,充分利用CAI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策略上实现从注入式、管制式、封闭式向启发式、民主式、开放式的转变。体现师生双边互动关系的平行性、民主性、磋商性和合作性。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基本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四、实验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语言环境、词、句、语言规则等语言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言整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义和一定的语言功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是语言的整体性。整体性也是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我们在语境实践教学中必须遵循语言本身的整体性原则和人的语言心理活动整体性原则,在设计语境时必须保证语言环境与语言材料和学生的语言心理活动和谐统一。
(二)实践性原则
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的实践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交流活动既是开启大脑语言机制的钥匙,是人们学习语言的动力之源泉,又是人们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语言的实践活动,语言本身就必然被肢解,语言教学也不可能成功。我们在语境实践教学中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将语言当作交流思想的工具,设置情境,在语言交流活动中组织教学,才能保持语言本身的整体性,也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必须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地感知、体验和实践语言材料,了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探知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并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同时感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情操,形成鲜明个性。
(四)交互性原则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和要求,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境,使学生在交际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实效性原则
教师设计语境时,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活化对话、课文等材料内容,进行开放性延伸,增强课堂交际活动的真实感和实用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获得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实验因素分析
自变量: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
因变量: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相关变量:教师素质、教学条件、内外语言环境
实验班级由随机编班,平行安排教师工作量,随机安排教师任课班级,教材均采用JEFC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以常态自然实验为主要方法,尽力优化实验因子,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使因变量达到最佳值。
六、实验过程及措施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健全领导机制,构筑教研网络,打造语境实践教学的实验平台
我市“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从1998年起步到现在,主要遵循“系统设计──分步实验──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模式,本着“分项研究,专项突破,知行共振”的思路稳步开展实验。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由学校强化对实验流程的区位管理。按照市、县两级“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方案,成立实验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课题实验组,出台《学校课题组工作职责》《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量化评估与考核、职务晋升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实验运作与纵深发展。依据实验方案,确立每个轮次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并确立分步实验的八个课题研究,以期专项突破,整体优化。
1998.7.~1999.7.(准备阶段):
A.活动课的开展模式及设计技巧
B.活动课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1999.9.~2000.7.(探索阶段):
C.教师在语境实践教学课堂的角色定位
D.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与差生的转化
2000.9.~2001.7.(实践阶段):
E.如何建立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F.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对学生情感、语感的影响
2001.9.~2002.7.(发展阶段):
G.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H.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中任务实施的原则与策略
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明确“三课(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能力主题,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优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语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境的设置可以采用CAI展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也可根据课前对主题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大胆想象与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期待着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表演氛围,将学生的表现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电话、风筝等,使表演更加有趣、逼真。学生通过表演,内化了所学语言知识,发展了言语技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广泛搜集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最终对所学语言点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在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自学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当然,在互动式的语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预先做必要的铺设,并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
(三)以英语教学活动为载体,延伸语境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在语境教学课题实践中,根据“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证明,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的方寸之地和有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参与语境教学实践的人数受到限制,语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将课题实验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语境实践教学综合教育模式的研究,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建立一个英语活动室” “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 “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 “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倍增。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
1.建立个人英语学习档案制。
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英语学习档案”。档案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制作的英语手工品、英语手抄报、表演剧本、学生作文、录音带或录像带等,将它们在英语活动室展示出来,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成果。
2.阶段性评价。
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品表演、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表格设置如下。
表3.阶段性评价表
3.终结性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听力、笔试和口试三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
七、实验效果
(一)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依据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二二三五”整体实验框架,即一个学年周期,开发两个课题研究,随机抽两个平行班参与实验,力争三年形成气候,五年创出特色;推出了“三三三三”实验策略模式,即坚持“三个界定”原则(界定知识主题、能力主题、情感主题),立足“三个点”(渗透点、切合点、生长点),确立“三课模式”(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形成了“两结合”实验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二)促进了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培养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进行调查,发现100%的学生热爱英语学习活动,75%的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4.“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统计表
表5.“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统计表
依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一书的统计原则,通过对学生英语学科的前测成绩和终测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后,从P 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对照班存在着显著差异。其结果见下表。
表6.前测(初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表7.终测(初中毕业会考)
(三)造就了一批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年的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中,教师们以课题实验促课堂教学,勤思考,勤研究,勤总结,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科研型”英语教学能手。在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我市英语教师刘艳获全国一等奖,邓迎新获省一等奖;先后有150余篇教学经验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0余篇有价值的教案入选各类优秀教案集;20多个优秀课本剧获省级编剧和表演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有130多人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
(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于不仅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落实。
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教师灵活应变的指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互动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提高语境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根本。我市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朝着既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验的各个层面上还缺乏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我们相信,在总结过去三年实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浙江出版社1993年版。
3.马相明: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潘小华、刘伏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