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质档案论文

地质档案论文

时间:2022-08-01 03:3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质档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质档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

社会发展步伐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最新型的一个课题,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人力劳动的程度,能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有所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开发,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这种信息化管理更有力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档案需求者带来诸多便利,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这能将资料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诸多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当前不使用的档案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计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所有的档案需求者,这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领域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信息化管理介质平台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编号,然后归档管理,如果有需求者想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介质对档案进行查询,根据编号去寻找档案,再借阅给利用者;当利用者归还档案的时候,再依据档案的编号,将其归档到相应的位置,再将档案编号录入到电脑中,标注档案在档,这样能方便下一次的档案借用,还不会出现差错。这就是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资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建立基本网络环境的框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以及记录管理的原则、理论和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件的广泛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建设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社会服务。1.2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对地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再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开发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最后实现档案的利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的,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档案管理的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通俗地说,档案管理就是对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开发,再到利用的过程,其利用结果是要依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来定。当然,这种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存储,也更能发挥其自身利用价值,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2地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通用性的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有其各自特色的,最基本的要说就是要有记录管理功能,如今的文件信息已经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中也都是优先考虑文件管理这一功能,而这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档案部门不同,那么计算机的模型不同,文件系统平台也就不同,也就导致了规格的不同,各个软件开发系统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是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也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地归档,在信息上也是有一定弊端的,这也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发展的制约。2.2缺乏规范化管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光搞形式是没有用的,对表面不实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档案管理则是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类,管理服务做的不到位,和档案需求者和提供者也没有过多地交流,这和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相悖的,尤其是文件夹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管理系统不能对所有的文件类型进行兼容,在档案资料进行移植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书目,文件自动化管理还是没有完善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档案资料也都是限制于一种类型,只能提供给一小部分的人使用,这样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途径

3.1档案标准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标准使其基本文件到达标准化,这也是规范的重要前提。劳动力的技术部门一直是—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部门,是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3.2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地质档案,它的征收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文件共享。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继续推进现代管理记录不断向前发展。3.3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保管十分麻烦。如纸张容易发黄,变脆。但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所有地方享受其的方便。任何人通过网络的任何一点、任何终端可以访问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文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4档案干部队伍通才化。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质量对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直接影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是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复杂的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为了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质单位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地质档案管理必须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地质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地质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档案事业、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辛 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1]潘丽莉,孙燕鸣.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第2篇

关键词:档案 信息 规范化 管理 措施

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档案数量与日俱增,其中,地质行业资料有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图文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图书文献等馆藏资源。以上信息主要以新闻,出版物,期刊,图件、数据库、图集、应用系统、实时数据、科普等方式展示。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的系统化和案卷的完整化,进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利用便捷化。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和前提是要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1 更新观念,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主动性

要充分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就必须树立社会服务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一是要确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只有确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才能产生自觉的服务行动。二是要确立开放观念。档案工作者只有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融入社会,了解并把握档案利用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开发和传递档案信息。三是要确立竞争的观念。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从而产生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强大动力。四是要确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工作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与市场经济竞争相适应。

2 丰富馆藏,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要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多渠道、多层次地征集和收集档案资料,特别要收藏科技、经济和地方特色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丰富馆藏,提高馆藏质量。要逐步扩大档案信息的开发规模,系统地开发和利用各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信息,深入研究经济活动方面的档案资料,根据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或报告,提供给有关方面作为参考。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把现实信息和馆藏信息加以整理汇编,提供给有关部门作为解决热点问题的参考,为推动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3 扩大科技档案的利用范围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档案得到更好的利用。要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档案法》的规定及时进行调整,根据情况适当放宽对部分档案的限制。特别是科学、经济、文化、技术等类档案,要扩大向社会开放的范围,进行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成果的推广,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成果的转让,建立科技档案信息中心,对档案进行加工和整理,并开展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1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加快档案信息的互联网络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建立档案管理部门网站,开展网上利用等相关服务。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化和数字化。

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以方便利用者查询检索。

开展在线服务,方便利用者在网上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并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3.2 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的信息和知识总量在急剧增长,单独一个文献部门不可能将所有信息和知识全部加以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因此,包括档案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文献部门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行资源共享,方便信息利用者更多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3.3 规范新老档案员的工作交接手续。过去有的单位老档案员在调换工作时,几乎不清点收藏档案数量,钥匙一交,“拍屁股走人”,这就致使新档案员在接工作后,不熟悉档案家底,不知道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分类方案和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最终在整理档案时无从下手。这样草率的交接工作影响了单位档案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避免今后再发生这类情况,《认证标准》要求新老档案员在交接工作时,必须当面点清收藏档案的数量和门类,登记台账必须与实物相符,双方或三方(主管档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参加)在交接清单上履行签字手续,以分清责任(认证时,查近10 年的交接手续)。

4 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搞好档案编研

要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关于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的业务知识,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和业务培训等方式逐步提高。档案工作者学习掌握外语,是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一项新任务,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门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和加快,很多档案部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外事档案,如果管理人员不会外语,也就不认识自己管理的对象,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知识,逐步学会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随着办公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进入了档案馆(室),这些设备逐步变成了档案人员的工具,如果档案工作者不会使用工具,那么就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因此学习使用各类现代化设备,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知识。

5 结束语

为社会发展提供地学信息和档案查询等专项服务,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地质调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作为地质调查机构的专门处室,应该站在的季度上,加强,积极推进,充分挖掘、整合和展示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资源,为提高地质调查工作服务,提升地质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做好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福玲.浅谈档案规范化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当代矿工,2008(10)

第3篇

论文摘要:基建工程中相应的档案管理至关重要,档案管理渗透于建设整个过程,地位特殊。本文就管理以及监控中的不足,提出了应对策略。

基建档案在整个企业档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与监督,虽然对工程建设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将基建档案管理好,能够为企业之后工程扩建、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等提供齐全并且真实的资料。因此,对基建中档案的管理以及监控加以重视十分必要,想要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应当与基建进度保持同步对项目中涉及到的环节采取高效监控,确保档案资料的管理以及监控紧跟工程建设的步伐。

一、基建工程项目中档案资料监控以及管理中的不足

对工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实际上即对工程施工整个过程里涉及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合理编制并且归档、保管。因为工期较长,因此资料的形成也需要较长时间。项目方面有些工程较多,并且分散面广,由于动态管理而使人员流动性高,相关责任较难落实。

1.1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例如,某些工程上的设计有变动,在编制资料的时候,只将变更通知书进行记录,却未对相应的施工进行记录;某些待用材料尤其是以大代小的那些材料并没有核定审批意见;部分交接验收记录没有签认手续等。对基建工程中档案进行管理是有序管理以及动态控制高度结合的工作,必须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执行。

1.2资料不够准确

资料上的随意性比较严重:对相同工序检查出的数据,按照其相似的数据填到了另外的同类工序中而缺少必要的检查;部分监测数据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害怕数据受到质疑,便填了一些留有余地的数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的人以为只要检查得出的数据在相应的误差范围内即可,便随意填了一些看起来很合理的数据。准确性的档案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必须本着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来认真落实。

1.3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

对工程对应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应当从合同签订完成后准备开工时就着手,如图纸会审纪要以及开工报告等,对于施工过程,根据规定对其及时予以规范记录,努力做到开工有报告、进场有合同、变更有手续、验收有根据、施工有记录、对照有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及时、到位。实际工作中,却离上述要求有较大距离,记录往往延迟,之后补“回忆录”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管理以及监控措施

2.1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全程监控

2.1.1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一切工程合同中都对其档案的移交进行了明文规定,施工单位作为档案的最直接的接触方,施工单位能否适应档案管理相应的要求以及标准,树立档案意识等都会对档案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有些单位仅仅较为重视入厂安全,却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因此,必须及早对相关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树立档案思想,这样才能够确保资料能够收集齐全并且质量较好。同时,对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文件整理、档案管理、交工技术等培训,加强建档以及归档意识,熟悉其归档要求、收集范围、整理标准等。

 

2.1.2资料分发时必须加强监控

基础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承建方的资料室在工程竣工以及档案验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负责图纸以及其他资料的发放。未来确保竣工时所需档案高质量,相应的管理者应当亲自参与监控资料分发的工作,分发前首先将需归档部分保存之后再分发,特别是像详勘这些数目有限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这样才能够在保持图纸清洁的同时使归档资料比较齐全。

2.1.3立项时应当加强资料监控

工程项目在立项、审批、勘察之前,相应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成立,自然就缺少档案管理者。而工程准备时相关材料往往比较分散,部分文件在其文书相关部门,部分文件放置在规划部,并没有经过应有文书处理程序,同时,投招标以及勘察文件又放于工程管理部。如果没有对上述比较分散的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久而久之,会使收集上述文件的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导致文件丢失。所以,在工程项目立项的前期,就应当及时介入档案的收集以及整理,由专人负责。

2.1.4对新设备的检验加强监控

新设备到货后,随之会有相应的图纸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进口设备对应的外文资料往往是与其设备一起放置,而国产设备所提供的使用手册又不足,这些环节时常会出现漏洞。缺乏细致认真的态度,就可能丢失设备资料。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设备开箱检验相关的制度并且贯彻执行,对开箱权限予以明确。

2.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对基建工程进行档案管理是很必要也十分重要的,管理过程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有责任的活动。所以,承建单位必须建立由副经理或者总工程师领导,质量生成或者工程档案部门负责专管,下面的各级主管相应的分片领导,由档案管理者以及项目经理负责,由施工管理者来具体落实,并且对各级各类人员的权责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部门一定有现场的档案管理员,对于中型或者小型项目部门,应当有兼职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以及企业应当适时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业务相关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质量。依照档案资料管理的重点在现场的特点,加强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编制、收集、归档以及整理的制度。

2.3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应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参与起草合同的相应管理工作,将文件材料的归档以及积累当作合同中的重要内容独立为一条款,明确要求竣工文件材料相应的验收时间、质量以及份数、副本内容、归档范围,使相应的承建单位也对档案管理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这样以来,就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归档工作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田冬梅. 浅谈地质档案资料现代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吉林地质, 2009;01

第4篇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 网络 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 企业 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 文献 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 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 电子 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 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 计算 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 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 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 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 文献 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 电子 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

2.4 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 发展 ,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3)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第5篇

文秘工作是以领导机关工作有效运转和为领导者决策服务为宗旨的,辅助于文件、会议、办事,为其做好参谋,处理好事务性工作。文秘工作既区别于领导工作,又不同于业务部门的工作,同社会改造活动一样,文秘工作具有特定的规范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秘工作的从属性。文秘工作历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领导机构的。它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围绕着领导机关和决策者,为保证顺利工作而提供方便条件的。在实际工作中,文秘及其他工作人员需要为领导思维、决策提供信息,提供方案,做好决策前准备工作等;需要及时抓住市场信息,如客户来电话咨询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客户前来咨询工民建或城市规划设计等相关问题,及时与领导、工作人员联系或直接给予解答;需要做出积极的反应,抓住商机,为领导机关的工作运转和领导者的决策提供辅工作。

二是文秘工作的综合性。文秘工作大多很被动,很少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工作,常常是来了电话处理电话事务或收发传真,有了文件取送处理文件,来了客户接待客户。协调上下级事务,这也是文秘工作从属性所决定的。但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凡事超前储备经验,进行预测,有多种准备和处理方案,就有望把被动变为主动了。

三是文秘工作的服务性。文秘工作的服务性也是事务性,服务性是由从属性决定的,这是文秘工作的重要特点

二、加强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文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文秘部门加强档案管理势在必行,极为关键。

首先,文档工作离不开档案管理。文秘工作的性质在实践中凸显档案信息的重要,文秘工作必然涉及许多上呈下传的文件材料,这些文件要及时递呈领导批阅,然后催办、归档,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上级领导部门的精神;为设计人员提供学习进修的信息,使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经济效益。可以说,文秘工作的优质服务对垦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以基础档案管理为起点,规范运作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文秘工作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其次,搞好档案管理能够保证文秘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重大活动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文秘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档案资料科学性、准确性增强,全面性、可选性扩增,是文秘工作科学、准确、全面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对文秘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工作任务。

三、文档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文秘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建设,明确分管部门,为档案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着力开展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保证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的方向性和准确性。

二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努力做好档案“三网”(局域网、党政网、互联网)“一库”(数据库)建设,保证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决策方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三要及时做好电子归档及规范管理工作。主动介入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建设,通过技术支持与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文件归档机制,加快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从而保证为领导工作和决策服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四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保障制度。如档案信息的专报专题研究制度,编辑、指导、筛选、送审以及追踪反馈制度等。

五要严把工程档案归档质量关。这是做好竣工档案管理的关键。高质量的工程档案来源于领导的重视,来源于工作人员的群体意识,来源于工作程序的合理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在领导重视的良好基础上,档案员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参加科研成果鉴定,参加新设备购进开箱是“三参加”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因为要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质量标准,把住重点工程竣工档案的归档质量。黑龙江省农垦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具备国家甲级资质、城市规划具备省乙级资质、公路行业具备省丙级资质。该院领导十分重视设计工程竣工档案归档工作,每项工程从初设到竣工验收都层层严格把关。

其主要内容是按合同要求,在合同任务书、地质报告、设计方案、报批图、施工图、效果图、质检、档案、设计资质等方面,要求建筑设计师、结构设计师、水暖电气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都必须肩负起责任。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文档工作人员必须严把设计竣工档案的归档质量,归档的设计竣工档案必须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完整的标志就是指按照要求,将形成的各种形式、种类载体、各种内容的归档资料从建设项目的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都要收集齐全;准确的标志是指档案的内容需真实地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过程,归档的竣工资料与实物一致,图物相符,账图相符,技术数据可靠,签字手续完备,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按有关规定进行个性补充或重新绘制,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系统的标志是指文件材料的整理要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的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排列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领导和部门有效的服务,更好地优化档案管理,做好文秘工作。

[论文关键词]文秘工作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文秘工作是以为领导机关工作运转和领导者决策服务为宗旨,在文件、会议、办事等方面所从事的辅、参谋性、事务性工作。文秘工作既不同于领导工作,又不同于业务部门的工作,同社会改造活动一样,文秘工作具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将对如何做好文秘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徐艳.试论档案工作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2005,(02).

[2]高德武,周爱东,李文.档案工作创新思路[J].科学与管理,2005,(02).

[3]王晓燕.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J].档案时空,2005,(02).

第6篇

摘 要:研究目的:提出解决城镇建设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新理念——珍惜与合理利用地表形态资源。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借鉴

>>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地表形态的形成”复习指导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 试析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金融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贵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区功能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 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防止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浅析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节能设计 元台子乡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四个问题 论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园林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固体废物的生态利用 高校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专题复习(上)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专题复习(下) 地表形态变化的核心知识、能力与备考策略 工程建设过程中全过程造价与质量的关系 “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分析 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William J.Petak, Arthur A. Atkisson(向立云,程晓陶等译).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7]铁灵芝, 廖文根, 禹雪中. 国外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新设施发展综述[J]. 自然灾害学报, 1995,4(增刊):228~234.

[8]铁灵芝, 丁龙江, 廖文根. 城市防洪除涝新设施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 本书编辑委员会. 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论文集(1995)[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3~231.

基金项目:2012年国土资源科技项目(湘财建指[2012]284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JJ2026)、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4306110009)、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1-001)。

第7篇

关键词: 地下管线;现状;问题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is the important into urban infrastructure part, is calle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ifelin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meanwhile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being city leaders at various levels attention.

Key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 The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多数城市由于前期对地下管线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可追踪的管理资料,导致在在市政工程施工时屡屡出现事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将重点阐述地下管线的智能化探测和管理技术:

一、市场需求现状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发展非常迅猛,但随之而来的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北京市在2004年、2005年1~6月、2006年1~10月,因为施工造成的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分别为63起、23起和71起;2 005年1~11月,发牛了77起由于市政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水管爆裂事故(平均每5天一起)。还曾出现由于未探明地下管线导致桥梁坍塌的事故,类似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原来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有时其实很脆弱,地下管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将给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地下管线与百姓的生活原来是那么息息相关。

摸清完整、准确和现势的地下管线信息,为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应急等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已在国内各城市管理者中达成共识。而地下管线探测、检测技术为摸清城市已有地下管线的现状,评估地下管线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手段,已被国内各城市广泛采用。

为了推进全国各城市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设部颁布了建规[1998]69号文《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 未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应该尽快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弄清地下管线的现状。有条件的城市应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对地下管线实行动态管理”。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建设部2005年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进程明显提速。2003~2004年全国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区)仅为30个,2 005~2006年就已达到了49个城市,增幅达63%。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完成普查只占58 %,完成所有城市普查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二、存在的问题

(1)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赶不上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对地下管线信息的需求

地下管线种类和材质繁多、地下分布错综复杂,探测难度大。目前对于金属管线常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对于非金属管线和深埋较大管线常采用地质雷达。但是对于近间距离、埋层深、管线交错时很难探测,往往需要开挖。另外对于管道缝隙、破裂更难探测。

(2)地下管线资料离散存储,格式多样,准确性差,利用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分属不同单位建设和管理,其资料分散在城市不同单位和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的差异,获取和存储地下管线信息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均衡,致使现状地下管线资料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离散性和时空差异性等特点。造成管道资料完整性、准确性及与现状的一致性都存在问题,有时甚至矛盾重重,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3)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信息共享程度低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权属部门化,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信息利用的壁垒,造成信息重复采集、重复进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因此,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将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建设,而不应人为地孤立和分割信息,并对已有分布在城市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地下空间资料进行整合,建立分布式的城市地下空问数据库。

(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缺少长效机制保证为了掌握现势、准确和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目前国内各城市通行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前期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其后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支撑,以及没有建立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后,真正做到对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的城市很少,导致几年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先建立的系统成为一潭死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造成财政投资的浪费。

三、地下管线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地下管线应研究的问题很多,除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外,在技术层面上重点有以下研究内容。

(1)变频式调相地质雷达研究目前国内外地质雷达都是采用单频脉冲式固定天线,只能测浅层、固定深度。采用变频式调相信号可以提高信号质量、抗干扰强,可用于不同深度地下管线的探测。

(2)智能管道机器人将装有裂缝探测功能设备和导航功能的机器人放入管道内,通过图像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图像传到地面,以分析管道裂缝。

(3)加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进程《城市地下管线条例》 的立法工作已列入建设部、国务院法制办的工作计划。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法规的出台,将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进程。近两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政府部门、管线权属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应将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管线)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一规划建设,制定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标准、法规。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分布式地下管线集成应用和共享的框架,一方面使得处于异构环境、分布存放的各种专业地下管线数据库协同工作,满足人们对地下管线信息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共享,各部门 不需要再对同一目标重复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建库,极大地降低了数据更新的成本。

四、 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地质类班级管理;综合测评;地质实习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级建设对班风、学风以及学生成长成才都有着重大意义。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大学生。近年来,9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和个性发展,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适应问题不断增加,如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带来的困难学生问题,各种因素导致的日益凸显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经济发展等带来的高消费问题,网络游戏成瘾、新媒体痴迷问题,家庭对择业期望值高、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就业问题等。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班级管理还不够适应,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对成都理工大学600名在校地质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3份,回收率为93.83%,其中有效问卷559份,有效率99.29%。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地质类班集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乏上进心,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对是否作过弊的调查显示,65.16%的学生在考试中从来不作弊,31.16%的学生偶尔作弊,3.68%的学生经常作弊,也就是说有近35%的学生都有过作弊史。对学生每周上自习的情况调查显示,有50.15%的学生每周上自习的次数不到两次,仅仅是“偶尔”,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保证每天一次自习,可见地质类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

2、专业兴趣不浓。有33.82%的学生就读的地质类专业并非其选择的第一志愿。就算是第一志愿是选择了地质类专业,选择原因也是种类繁多。真正是因为自己兴趣爱好的仅占26.87%,父母影响因素的占6.27%,招生部门调配的占33.82%,因地质类专业就业形势好的占30.15%,其他占2.89%。在你对自己地质专业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有55%的学生选择“兴趣一般”,19.41%的学生选择“很有兴趣”,25.59%的学生选择“没有兴趣”。也就是说有80.59%(25.59%+55%)学生对本专业没有浓厚兴趣。

3、不愿吃苦。地质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工作性质就是进行野外考察和勘探,工作地点无可厚非的主要集中在野外,工作条件也一定非常恶劣,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却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地质类专业的学生希望今后的工作尽量少出野外甚至是不出野外,女生尤为突出,当然这和女性的生理条件不无关系。男生不支持出野外的比例为28.86%(24.05%+4.81%),女生不支持出野外的比例为58.49%(37.74%+20.75%)。说明当前的地质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待培养。

个人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

1、在管理观念上,尽管一直在灌输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但在具体落实上部分班主任仍沿袭过去的经验式管理,以管住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弱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当代大学生主要出生在90后,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班级意识薄弱,不愿协作配合,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出了新的考验。

3、当前受益于国家近几年能源战略的调整,全国各地质单位纷纷走出困境,各类地质矿产公司成几何倍增长,地质类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薪酬待遇也水涨船高,毕业生就业往往出现十几家单位争抢一名学生的局面。良好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养尊处优,自我感觉良好,强调个人主义,集体观念淡薄。

4、部分兼职班主任责任心不强,或忙于教学科研,或忙于行政事务,长期对班级学生进行“放羊”管理,很少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不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不能真正尊重、关心学生,为求省事,大凡小事都全权交给班干部。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地质类班级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抓好地质类班级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单独大学规划辅导,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对专业了解不多,地质类专业属于艰苦行业,虽然近年来地质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 但与其他行业比较, 工作条件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很多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到了大学才发现专业和自己的设想差距颇大,加上大学的管理体制与高中不同,很多学生就容易迷失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几年美好时光。作为班主任应该从入学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个专业两百多学生都应该逐一谈话,让学生明白地质类专业的特点、性质、要求,引导学生首先对自我进行探索,了解自身的特点、需要等;其次对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制定个人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特质是否与地质类专业相匹配,确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在探索中不断评估、反馈,同时应帮助一些实在对地质类专业无法产生好感的学生,协助其转换或辅修其他专业。个人认为,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一连串细小的成功组合而成,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不断制定很多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在不断的成功中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完美发展。

2、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分阶段培养学生。明确学生是班级最为宝贵的资源,要有效的开发,合理、科学地管理。对于班级的管理而言,就是要明确班级建设目标,这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地质类班级来说争创优秀班集体,同时让学生更加优秀就是班级的建设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在地质类学生的培养中,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营造专业意识,学习上重点放在英语、数学、两课上,要通过开展多种班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因地质类专业男生占绝大多数,开展班集体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多以户外、体育竞技、班级联谊等形式为主,日常学生管理中组织学生出早、晚自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狠抓上课出勤率,强调校规校纪的严肃性,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组织,丰富阅历。大二期间学习上要培养专业兴趣,确保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测试,要以评先争优为先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个人爱好,选择发展方向,尽量做到最好,开展班集体活动时要侧重专业竞赛类,如地质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兴趣。大三学习上要巩固专业思想,掌握专业能力,全方位学习专业知识,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做好考研或就业的准备。大四要理论结合实践,升华专业能力,在班级活动组织上要以就业指导为主,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树立合理就业期望。

3、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可以从营造氛围、创新活动、凝聚人心三大方面着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氛围的营造要包括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建设如合理利用班费购买一些期刊、报纸,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精神建设则可以设计一些醒目的班级图标,精练的班级口号,要迎合了年轻人青春向上的性格特点。多开展创新活动,文化不只是口号,还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具体的内涵,通过独特的形式体现特点,不同的班级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将班级共同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到学生内心。要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每位同学的事情,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班级成员要承担起责任才会更爱这个集体,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才会更加认同班级文化,才会为班级的文化氛围不够理想而积极努力。

4、创新班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大学四年,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荣誉表彰会有几十项,各类奖励的标准都稍有不同,往往学生先前都不清楚每一学年会有哪些,这就缺乏了奖励标准的目标导向作用,如果在每一学期开始就告知学生这一学期会有的各类评比及标准,让同学以此作为奋斗目标,定能鼓励学生不断前进。班主任应发挥评优的激励杠杆作用。并在制定评价标准前,与学生进行沟通,综合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每名学生都建立一个个人档案,评价标准应尽可能的量化,比如在新学期开始,如果学生参选班干部能加1分,当选上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能加1分,每个月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其表现给予1-3分的加分,普通关心班级,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每次可以加1分,在各类比赛中代表学院或班级争得荣誉的,根据影响大小给予1到10分的加分,诸如此类等等,在推优入党、评奖学金时,将每名同学的表现得分与期末成绩相融合,得出综合名次,从而尽可能的调动班级每名同学的工作积极性。

5、要充分利用地质实习期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地学类专业来说,由于专业特点突出,野外实习往往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们学校地质学为例,大一有1个月的峨眉山认知实习,大二有1个半月的马角坝认知实习,大四有3个月的生产实习,时间较长,内容较多,且离开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在野外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这时候一方面要多开展班级活动,如篮球赛、趣味运动会、专业讲座等,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专业老师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成立班级临时党小组,并由班主任和专业教师担任小组长,建立以小组长为核心,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党员队伍,面向全体地质类同学宣讲党的理论知识。建立与野外实习相适应的考察制度,考察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在各个方面争取早日达到党员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通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

【关键词】非开挖技术;管线探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79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地下管网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有着分布日趋复杂,交错纵横、许多状况都很难预测[1]的特点。城市地下管线多种多样,按照对象可分为给水、电力、排水、工业、燃气、电信等,其肩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任务,也是城市为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城市中大量的现状管线铺设在地下,如果每次检测都要开挖的话,不但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结合这一现状情况,需要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探测,非开挖探测技术的应用,正好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非开挖技术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开挖施工技术,非开挖施工技术的优点[3]如下:

1.保护环境。施工噪声小,粉尘量少,不会阻碍交通,能保护绿地植被,保证商店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2.所受限制少。受季节或者地下水位的影响少,并且由于辅助设施减少,具有周期短、人员少、成功率高等优点;对已存在的建筑物或者古迹,施工时不需要进行搬迁或破坏极少。

3.安全性好。因非开挖技术施工时地面无需开槽,且会对地下工程进行加固防护,可以起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作用。

4.综合成本低。相对于开挖直埋,非开挖技术能降低很大一部分成本,因为它:施工时不需要将施工地点的所有土地都挖出直到管线铺设的位置;在已存在建筑设施下进行施工时,不需要搬移或对建筑物有较大的改动;因原来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导致大规模的开挖直埋方式在很大几率上会破坏大量的已有管线,导致城市中的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火灾和爆炸等事故,这些不良影响在非开挖技术中,将会大大减少;还包括其他很多间接的费用,比如交通改线费用、地面的复原费用、对市民生活的干扰成本、对环境的影响成本等,非开挖技术总能获得一个综合的最优结果。如果施工时地下管线的管径和埋深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因为这种情况下开挖技术的成本更大。

三、地下管线探测几种常用技术

1.探地雷达法

探地雷达(ground pentrating/probing radar)简称 GPR,是通过对地下目的物及地质现象进行高频电磁波扫描来确定其结构形态及位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当目标体或者掩埋物与周围介质间存在着一定的电磁物性差异时,使用本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工程及地质问题。

探地雷达通过控制电路产生一定间隔的一系列电磁短脉冲,以宽频带短脉冲(Ti)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送入地下,Ti 经过地下地层或目的体的反射后返回 Ri 至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送到控制电路,同时由计算机控制实行野外实时数据采集。根据反射波形的特征及能量的强弱,经计算机相应处理软件处理,即可确定地下管线的存在及位置。

2.磁梯度法

井中磁梯度探测可作为保证探测管道深度可靠性的方法技术的验证手段,通过比较磁梯度和其他相关物探方法的探测结果,评价其他相关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一般非开挖工艺敷设地下管线属于强铁磁性物质,在其周围区域分布有较强的磁场,野外作业时,在根据其他物探方法定位出的地下管线一侧钻孔,成孔后将空心塑料管下至孔中,随即将磁力梯度仪的探头放到塑料管内,从孔底开始以 0.20m 的间隔依次往上测量各点的磁梯度值。根据磁梯度值的变化可以确定地下管线的埋深及平面位置。

3.人工地震波法

地震波法探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介质有其不同的波阻抗值(密度 σ.速度 V),可产生弹性界面,当界面两侧的弹性波速度和波阻抗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地震波法探测即会取得满意的探测效果。在地表利用人工震源进行激震时,激震点附近的土层产生弹性震动,形成弹性波(通常称为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地震波遇到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时(如地下金属与非金属管线与周围地层的分界面),会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根据地震波的这些传播特性,分析研究其传播规律,可以确定地下目标体的存在位置。在地下管线探测中,比较常用的探测技术是瑞雷波法(面波法)。利用地下管道与其周围介质之间的面波波速差异,测量不同频率激振所引起的面波波速。可探测埋设较深且口径较大的金属或非金属管道。

非开挖管道精确探测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惯性陀螺仪、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法、磁梯度法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非开挖管道精探测技术方法,其中惯性陀螺仪是国内外最新的管道探测技术。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解决各类非开挖管线精确探测问题,推动非开挖铺管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应用

1.近间距并行管线的探测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非常有限,地下管线大部分都是平行埋设,这种埋设方式尤其是在管线近间距并行时对管线探测的影响较大,其异常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线的间距小时,异常曲线往往呈单峰状,不能用峰值多少来判断有多少条管线存在;管线间距大时,异常虽可能出现几个峰值,但曲线常具不对称性,且异常峰值相对于管线的平面位置有位移。这主要是因为管线之间的耦合、互感而产生的异常叠加引起的,为了压制或减弱非目标管线产生的异常,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以下工作方式[4][5]:

(1)直接法。直接法是利用管线出露部分,直接向管线充电,并通过改变接地或充电方向尽量让电流沿目标管线流动,此方法多用于金属管道类。

(2)夹钳法。夹钳法是利用专门的感应钳,使被钳管线产生感应电流,此方法多用于电信、电力类电缆。

(3)水平、倾斜和垂直压线法(感应法)。直接法和夹钳法两种激发方式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是最有效的压制和减弱旁侧管线和干扰因素干扰的方法。但有的时候,管线的窨井很少,管线的出露点相应的也就很少,直接法和夹钳法就会失去其应用条件。这时,感应法可发挥其优势,由于近间距并行管对感应法的影响最明显,所以就要采用一些特别的工作方式以压制或减少干扰,这些工作方式就是水平、倾斜和垂直压线法。

根据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可以得出,当两条相邻平行管线材质相同、埋深(h)相等、并通以相同电流的条件下,其间距为0. 8h,即小于管线埋深时,异常曲线的总体特征与单根管线的异常曲线非常相似;间距为2h时,HX异常曲线先后出现双峰形态;当其间距继续增大至3h时,HX异常曲线就可明显的反映出两条管线的特征。当两条相邻管线埋深不同、材质不同时,由于管线的磁感应性及其在电磁场中的场位不同,其激发出的感应电流大小不一,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发射机的压线感应,就可使目标管线获得最大的感应电流,从而压制旁侧干扰因素,获取目标管线的有效异常,最终对地下管线进行准确定位。

2.各类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有给水、排水(雨、污水)、燃气、热力、通讯、电力、工业等。管线的材质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管线,其材质也有很多种,如:铸铁、钢、砼、塑料(PVC、UPVC等)、铜、光纤等等。金属管线用管线仪基本都能准确探测定位,而对于非金属管线,尽管能用于探测的物探方法很多,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6],这是因为地下管线探测与物探找矿不同,管线探测主要是解决浅地表管线的空间准确位置问题,精度要求特别高,达厘米级。管线探测仪对非金属管线基本没有探测效果,尽管管线仪可以配备探测非金属管道的探头,但对于非金属的燃气、给水和高压污水管道,根本就没有应用探头的条件,所以在地下管线探测中遇到这些复杂情况,一般都采用探地雷达来对管线进行精确定位。

五、地下管线探测项目的管理

鉴于地下管线管理现状给城市建设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的建设迫在眉睫。因此,要结合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项目总体目标;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各专业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分级、分布式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数据与系统维护管理中心,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

1.具体实施过程

(1)完成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建库,实现地下管线资料信息化管理。将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各类地下主干管线按统一标准完成数字化探测采集,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管线的类别、规格、所在位置、道路名称、管线业主等多种方式对地下管线资料进行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和输出。

(2)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归档制度,实现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建立起有法规约束的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执行新建地下管线进行竣工测量和管线工程档案报送制度,按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地下管线数据采集、收集、整理、归档和入库、保证地下管线数据库的数据具有现势性和准确性,进行地下管线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协调有序的信息更新及共享机制。

2.组织管理

(1)学习规范规程:管线探测前先组织全体探测人员学习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让每人探测人员掌握并牢记作业程序、作业方法、技术标准、精度指标和数据格式等。

(2)以点带面:为避免各探测单位对规程理解不一致产生执行技术标准的差异,我们通过样区试验了解每个人理解执行技术情况,进行实地指导统一,同时制作出记录、计算、成果、图表等样本进行规范,以试验区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指导整个探测区域的管线探测工作。

(3)分区探测逐步推进:根据测区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个小测区,每个测区探测工作完成后须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展新测区的探测工作。

(4)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成果质量。探测单位要有专职质量检查员,成果要经过3级检查,层层把关,确保管线探测成果质量。

六、结束语

总之,非开挖管线探测方法的应用,避免了检测管线对道路的破坏,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使城市的管线故障能够及时的得到排查,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出现故障的地点,及时的解决故障,保障管线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董春华.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地学模拟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龚建桥. 三维地下综合管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05-01

[3]王浩.非开挖技术中管线探测方法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年10月,第9期,110-115.

[4]杜良法,李先军.复杂条件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第43卷第3期.

第10篇

论文摘要:论述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勘单位产生结构调整的要求,地勘单位由过去单一的地质勘探,发展成为以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施工、对外机械加工、餐饮、宾馆服务等多元化,多种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地勘单位的管理方式也由过去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着自主型的以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企业化方向转变。由于生产项目的增多,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点多线长,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滑坡,地质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造成地勘单位经济效益不显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客观表层的问题,有深层次的矛盾,欲解决这一问题,使地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从上到下协调一致,进行综合治理,改变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达到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勘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意识淡化,管理素质不高。偏重于放开搞活,却忽视了管住管好。由于一些改革措施还不完善、不配套,导致管理中出现“以包代管、以包拒管”的现象以及短期行为。甚至有个别单位超前分配,分光吃净,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2)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很长一个时期,地勘经济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所以一些在企业单位已经普遍应用了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于部分地勘单位来说还很陌生。也正因为如此,地勘单位管理干部队伍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显得很缓慢,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方面有待学习和积累,在管理水平方面也.有待提高;

(3)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各项专业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有不少地勘单位的计量、标准化等工作程序不规范、不标准;各种数据资料不准确、不齐全、不定期修订,失去了标准化的先进合理性;基础统计资料不完整,数字不准确,报送不及时,口径不一致,甚至有些工程只有进展总数,没有严格的班报记录,严重影响提交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没有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各项专业管理水平较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在地勘单位全面,有效地展开,地质工作简单化时有抬头;尤其是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齐全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财务监督不力,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设备管理失控,配置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善,仓储损耗,积压严重,跑、冒、漏、滴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规章、规范的情况屡见不鲜;

(4)法制观念不强,合同管理混乱。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与外界的经济关系日益增多,这就必将涉及到大量的经济法律关系,但是目前部分地勘单位经济实体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手段在地勘单位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不够。近年来在开辟地质市场和发展多种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合同大量增加,合同金额电与日俱增,但是在有些单位对经济合同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已签汀的合同管理不善,履行监督不力,以及对违约处理不够及时,不够严肃认真.致使许多应签订合同的经济行为而未签汀合同,即使签订了合同,有的内容含混,责任不清,难以履行;有的则拒不履行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所以经济合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真正的经济效用和法律保障。

3建议和看法

由上述几种情况不难看出,目前地勘单位的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不重视管理和放松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不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效益和地勘单位发展的最突出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下定决心,花大力气,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方能见效。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1)管理与改革同步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地勘单位效益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每一项改革方案的出台,都必须靠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如果管理滞后于改革或与改革不配套,势必阻碍改革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大力推进地勘工作体制改革的同时,集中精力加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完善那些已经不适应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旧的管理制度,重新创建出一套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全面推广和运用经济责任制、股份制等适合地勘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现已成熟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承包制的推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种种短期行为和管理职能的削弱,但是目前情况下,在地勘单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些问题和困难,就全盘否定,更不能把地勘单位因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都归罪于承包经营这种管理模式。每一项改革都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有关方针政策,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已有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同时.建立和强化地勘单位约束机制。结合目前情况,约束机制的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适当集中地勘单位的财权,认真清理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中的债权、债务及早解开债务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完善管理指标体系,规范股份制和承包经营行为。明确制度,严格考核,使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成为凋动各方面积极性,搞活地勘单位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

(3)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契机,全面提高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改进和加强地勘单位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质量认证踏踏实实地把管理工作搞上去,针对地勘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一些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这些工作:①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要进一步增强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强化管理,开展地勘单位质量管理活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②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各项工作要“严”字当头,一丝不苟,不要走过场,搞形式。要自始至终地按照地质工作规律,以质量管理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网络;③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地勘单位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基础工作同基层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管理的重点,从标准化,档案、计量、定额、信息、基础教育和班组建设抓起,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微机处理系统,确保各种基础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和现场管理,建立良好和谐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实现以人为本均衡、文明、安全生产,逐步实现地勘单位管理人性化、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矿产 信息服务 体系设计

根据矿产资源管理的主要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管理需要和矿产资源数据应用服务的需要,矿产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应建立一个基于矿产资源数据中心的规范、高效、系统的矿产管理综合系统,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提供基础保障。

1、面向对象涵义

人类在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着三个构造法则:①区分对象和它的属性,如区分一棵树、树的种类和大小等属性信息;②区分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如区分树的树枝和树叶;③区分不同类别的对象,如区分树和石头两种不同类别的对象。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是建立在以上三个常用法则基础上的一种人们认识、模拟、抽象和分析现实世界的概念和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都视为对象,现实世界则是由这些不同种类对象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从对象的类型、关系、属性、操作方法和规则约束等多方面来对地理实体进行抽象和描述,为模拟现实世界中客观实体的结构和行为提供方便。在地理学领域,面向对象技术为人类在计算机上描述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适合人类思维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的思维方法。

2、面向对象矿产资源服务体系的构成

现阶段的矿产资源管理主要融入了先进的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相关数据多层次、多方位的直观显示,在提供各种矿产管理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的同时,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和协同工作效率,从宏观上提高了矿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矿产资源管理服务体系的构成如图1。

2.1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实现矿产资源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入库,即建立矿产资源数据中心。在数据库建立中,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基础,兼顾空间对象的时态特性,选用Oracle Spatial对象关系数据库存储数据。针对矿产资源数据数据量庞大的特点,数据存储可采用空间分布离散化处理。该层主要实现数据的存储与高效管理,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矿产利用、矿产资源等专题数据和统计社会经济属性的文本统计资料等。

2.2网络交换层

网络交换层是用户和数据之间联系的纽带。用户的每个请求在处理过程中都要调用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本地,当处理过程需要远程调用数据时,网络交换体系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用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客户端通过网络把请求传递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调用各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指定的关系运算等操作,再通过网络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网络交换层实现了用户和数据间的分离,不同用户可以共同使用数据中心的数据,网络交换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

2.3应用服务层

矿产资源信息化管理已进入决策服务阶段,服务功能的强弱直接体现了管理系统的好坏。一般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日常应用管理所需的各种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矿产规划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地籍管理服务等。

3、面向对象矿产资源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

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矿产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基础,通过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GIS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图形与属性管理的一体化。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日常管理功能、业务管理功能和信息功能,如图2。

3.1日常管理功能

日常管理功能提供对内部的工作流程、审批业务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的功能,实现以行政公文流转、监控、查询、归档为核心的日常办公自动化,真正的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与交流(包括内部邮件、消息、会议(室)管理、行政管理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深化政府的管理体制,节约办公成本, 使自动化办公系统(O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融为一体。当业务内容变化、部门与机构调整时,只需要系统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就能使系统更加实用和更具实效性。

3.2业务管理功能

业务管理功能包括:实现图、文、档案的动态管理和已有档案的静态管理,动静结合,随时把改动过的数据存储起来,并保留原有数据不改变;提供各种格式的数据融合、图文一体化的查询,报批的自动管理和审批档案的自动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查询功能和绘图功能,减少人工查询与地图绘制,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定制特定的服务功能,如设置常用审批语句以提供领导审批速度等。

3.3信息功能

利用网站作为载体,通过严格的权限控制,使不同用户能在网站上及时了解、查询相应的文档、办件审批信息、审批结果和各种规划图等,提高了政务公开程度,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此功能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报建单位或个人可以在网上送审报件,毋须前往审批大厅或者国矿局,提高了办事效率。

(2)通过报件审批信息,报建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送审报件的审批进展情况,这一功能提高了矿产资源政务公开水平。

(3)将矿产资源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划动态、机构设置与功能等信息在网上,结合电子论坛,领导信箱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矿产资源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4)各种信息的都必须经过相关科室的审查,在保障信息实效性的同时还必须保障准确性。

4、结论

信息化、数字化己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矿产资源的管理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合理的矿产管理方法也越来越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使用原始的手工记录管理方法,既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给资料的管理和存储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建立准确、高效地矿产利用现状数据库,己经成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行键等,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数据库[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2]余柏蒗,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土地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

[3]李希茂,面向对象GIS的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3

第12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质量;控制

近几年,我国道桥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桥梁作为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桥梁跨度和构造复杂性的增大,大跨度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对保证桥梁的顺利建成起着重要作用。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桥梁工程质量最有力的保证。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到少可以减少严重的后果发生。

1 路桥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路桥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成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 路桥施工质量控制应用

2.1 工程概况

以清远北江三桥工程为例,该工程位处北江主航道,全长994m,横跨北江,桥面宽度为22.5m。主桥采取连续钢结构,引桥为T型梁,结构以先简支后连续为主。整个桥梁共有桩基92根,0#台-2#墩的十根摩擦桩,其余以嵌岩桩为主。另外,该工程的0台、28台、14墩、15墩、16墩采取群桩基础性质,且14、15、16墩的每墩10根桩直径为2.0m;0台6根桩的直径为1.8m,28台6根桩的直径为2.2m,2#墩-12#墩采取单排两根桩形式,桩直径为2.2m;13#、17#过渡墩采取单排3根桩形式,桩径2.2m。

2.2 桩基的成孔和质量控制

2.2.1 准备工作

在钻机开始工作之前,应充分了解成孔的地质资料,并发放到钻机机组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手中,以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该桩位置的地质状况,结合地质柱状图,了解溶洞大小、层数、充填等状况,将地质柱状图安装在施工的钻机上,以便随时查询。

2.2.2 护筒埋设

根据施工地质的实际情况,如果桩不深,地下溶洞较小,仅需要设置一级护筒,深度为8-12m即可;如果桩比较长,且溶洞较多,为了在成孔过程中不会出现塌孔现象,应该采取多级护筒埋设方式。以北江三桥的实际情况来看,可采取灌压浆预处理方法,只有几个相对较深的桩采取二级护筒。在覆盖层下方的第一个钢护筒中,深度约8-12m,当成孔到岩面后,即放置第二级钢护筒,只需要入岩0.5m即可。每一级护筒的内径间隔为15-20cm,第一级护筒需考虑内径的大小,否则可能造成放不下二级护筒,或者成孔后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护筒壁厚度为10-12mm。

2.2.3 溶洞处的施工

在溶洞处的钻孔施工,也应根据溶洞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办法,对溶洞进行封闭处理。溶洞处理应该做好事先准备,在场地内准备大量片石,孔口位置储备一定数量的袋装水泥、黏土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配备泵的流量至少200m³/Hr的一台泥浆泵,并确保泥浆与水源的充足。当钻孔越来越接近溶洞时,尤其在接近溶洞顶约1m位置,冲击钻应选择1-1.5m的小冲程形式,采取轻捶慢打的方法,避免出现卡钻现象。在洞顶即将击穿之前,需要专人密切关注护筒中的泥浆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泥浆下降现象,应该迅速做好补浆或补水处理。加强对孔深、泥浆循环物等测量,当确认溶洞顶冲穿之后,暂停冲孔工作,记录孔底标高。再根据溶洞大小1:1比例,回填片石与黏土,确保抛填片石面高出溶洞顶约1m的位置,继续冲砸。如果溶洞中的进尺比较快,当孔底穿过了溶洞约1m,再次提高钻头,回填片石和黏土,反复冲砸,使黏土和块石在溶洞中形成一道环壁,提高成孔质量。

2.3 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2.3.1 掉钻和埋钻

一般掉钻事故主要由于主绳断裂而造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性检查主绳的破损状况,如果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如果遇到钻头提不上来的情况,不能强制提拉,应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定确保钻头上装有保险绳,且安装牢固。如果发生掉钻现象,应及时打捞,避免由于时间过长,钻头被沉渣埋没。为了避免沉渣埋钻现象,不能将钻头长时间停留在孔底,同时不能停止向孔底输送泥浆并使泥浆继续循环。另外,为了防止坍孔埋钻现象,应有效避免塌孔。如果沉渣埋钻不太严重,可不停地将钻头一提一松,逐渐将钻头松动,然后拔出。如果沉渣埋钻严重。用泥浆泵从上至下逐步将沉渣清除,再用钻机提拔;如仍然无效,可最后采用微量爆破。先探清钻头4个刃脚的位置,然后在刃脚处放入电雷管和微量炸药,爆破后将刃脚处沉渣震松、震散,用钻机将钻头提出孔底。如果发生坍孔埋钻,最要紧的是将主绳保住。

2.3.2 塌孔

在正常情况下,应确保泥浆面的高度与泥浆浓度,这样不容易发生塌孔。如果遇到大溶洞、空溶洞或者裂缝漏水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补水,就会发生塌孔。因此,确保泥浆高度及浓度,是有效避免塌孔的主要措施。如果发生泥浆面下降,应该先将钻头提起。当发生塌孔后,先回填满钻孔,然后回填孔外,停留几天后再进行冲孔,加深钢护筒。

2.3.3 内护筒的内径不足

由于4#-l桩比较长,预处理灌注浆不充分,第一级钢护筒12m。钻进过程中塌方,钢护简下沉12m左右;清除下沉护筒内砂,护筒向一方偏移,护筒一侧进入桩身范围4-5 cm。13#-2水上桩深度约83m,由于早期埋设的外护筒内径不足,如果按照桩径设计,无法放置二级护筒。直径宜采取1.5m,两根桩的原设计为直径28cm、42主筋,经过验算后,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成48根主筋,混凝土强度的标号也从C25提高到C30。

2.3.4 孔底沉渣过厚

在该大桥中,共有7根桩由于孔底沉渣过厚,而在初评中不合格。其中,28#-5桩由于上层溶洞的沉渣掉进孔底,造成孔底沉渣约1m厚度。为了提高桩基质量,应该对28#-5桩和其他几根桩的桩底进行沉渣处理。首先,根据沉渣的实际范围,布置4-5个钻孔,当钻到沉渣层时,判断缺陷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利用高压旋喷切割对沉渣进行冲洗,以反循环形式,将沉渣冲洗干净。这样,经过处理后的28#-5桩为合格桩,其他几根桩也属优良桩。

3 做好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1 做好路桥施工的事前控制

3.1.1 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施工队伍和分包单位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 对工程材料进行检查。所有用于工程中的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检验报告,并经质量管理人员审查认可后方能使用。

3.1.3 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 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后作为施工依据。

3.1.5 在施工前进行环境调查。施工环境包括施工现场的气象.、水文地质、交通及周边有关条件等。对环境进行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情况,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1.6 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2 做好路桥施工的事中控制

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对某些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特别注意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必须对已完成部分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以免影响工程整体质量。问题的处理。如发现施工中出现问题应立刻解决,以保证质量与工期的要求:如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则要停止施工,然后要求提出报告说明质量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以及提出如何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的措施,经质量管理人员审批同意后进行处理。解决完该问题后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重新施工。

3.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以免不合格的工序或产品流入后道工序或市场。作为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如发现问题则要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返工,绝对不可以疏忽。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审核竣工图。建立项目的技术档案。

4 结语

本论文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对解决公路桥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同行业类似企业解决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J].交通科技,2005(1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