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虾教案

小虾教案

时间:2022-03-18 19:5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虾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虾教案

第1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 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

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 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 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 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 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 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 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 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 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 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 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 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 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 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 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第2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努力实现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与合作,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爱心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每个教师都有当学生的经历,都有当学生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总结自己体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爱心构筑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建立在承认学生是具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思想感情的“人”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而要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心”。吕志范老师说:“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份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练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要求是公正的爱。是可以信赖的情。教师时刻都要以“爱”的眼神去巡视每一个学生,以赏识的目光从学生的每个方面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赞赏,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让其体验一种尊严、幸福和自豪,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二、淡化“教书匠”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知识的灌输者,是“教书匠”,而学生是存贮知识的“硬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多,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业已日趋多样。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例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回忆:(1)你收到过亲人给你的礼物吗?(2)是谁送的?在什么时候?送的什么礼物?(3)你了解礼物的含义吗?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感受后,我只是适时地进行点拨和指导,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和分析。为了深化本文的人文性内涵,我又适时提出两个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亲人如何关心过你?2.假如“三八妇女节”来临,你将怎样表达你对妈妈的爱?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一个女生说,她将送给妈妈一条自己编制的项链,她想把妈妈打扮得更年轻、漂亮一些。浓浓的亲情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品那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唤起了学生对亲人的挚爱。

这种让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下课针对问题查找资料、找人请教、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三、角色互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应付,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角色互换、师生互易为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表现欲、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发现的措施。如在学习《松鼠》一课时,我先动员学生查找松鼠的图片和资料,再引导学生回顾《小虾》这一课的学习方法,然后向大家提出:这篇课文由我们的同学带领学习,我也当一回学生怎么样?同学们一片欢呼,非常兴奋。我趁热打铁,马上布置了具体任务:“同学们认真阅读,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把你学习这课的过程和收获整理出来,就是一份你当老师的教案。”同学们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找老师帮忙。经过一节课的交流、讨论和课下的准备,第二天上课时,当我说完谁来做我们的老师时,“唰”的一声,数十只手一下子举了起来。我点了课代表的名,课代表王佳琦大方地走上讲台,像模像样地讲起了课。

四、改革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转变

以往的评价中,评价者是教师,被评价者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扮演的是一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对评价的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而让学生参与学生的评价,使之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促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使学生易于认同和接纳评价结果,促进学生不断改进缺点,获得进步。如果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方面,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从而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角色定位的转换和合作无疑是交往的最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