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文化

护理文化

时间:2022-02-18 05:3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文化

第1篇

一、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通过上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等系列活动,大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是我们护士永恒追求的目标。

二、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1、制定护理理念:仁人之心,关爱病人;济世之术,服务病人,人人健康是护士执着的追求;

2、讲究护理服务艺术: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外,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录音、录像、音乐、宣教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3、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定各项规范操作章程,强化了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99年全院出院病人满意率达98%。开展整体护理病房达50%。

4、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手术室打开"瓶颈",做到“来者不拒”开放周六全日手术,与98年8月同期相比,手术率增加了21%。急症科开设绿色通道,与市救护大队联网首创开设"311"急救专线,做到畅通、安全、高效。急症就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

三、服务文化研究试点与成效

1、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包括:

(1)术前出室访视;

(2)术中播放背景音乐;

(3)建立信息窗口;

(4)术后认真随访满意率100%,需要率100%。

2、急诊室开展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的研究具体措施为:

(1)建立鲜明识别系统;

(2)建立急救呼叫系统;

(3)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

(4)设立绿袖章专职服务员;

(5)开展共青团示范群体竟赛;

(6)急诊观察室病房化;

(7)开设本市第一条急救专线电话急诊室绿色通道服务开展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电台、电视台及全市各报刊先后七次报道。急诊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急诊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医院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3、心内科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研究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时间达30分钟左右。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此项工作还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组织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健康教育开阔了前景。

第2篇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护理管理; 护理文化

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观念性理论的总和。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多元文化护理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全国都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护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医院文化在护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护理文化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1 护理文化的内涵

护理文化是在医院文化大环境下,护理组织在特定的护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自身形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它反映和代表了护士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

护理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结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及精神文化层。物质文化层是将护理理念和价值观,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规范,将护士形象准确、有计划、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品牌效应,包括:护理环境、护士自身的形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等。制度层是科学管理,主要是由医院护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包括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管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共同信守的基本理念,如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护理文化的核心。上述三个层面的护理文化相互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筑出护理文化这一独特的职业文化现象。

2 护理文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功能

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职业形象、职业行为、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团结和凝聚全体护士的无形的、巨大的文化力量,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医院护理文化能对整个护理队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规范、陶冶、同化和稳定作用,使护士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使护士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拼博精神,同时提高全体护士的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护士凝聚力。

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理念,有助于护理科学管理;有利于培养时代需求的合格护士;有利于改善医院及护士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建设护理文化,关键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根据护理组织的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确定自己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规范,并使全员达成共识,只有认真抓好各环节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促进有效管理。

3.1 建设护理文化的物质层

3.1.1 加强医院环境建设,良好的医院环境能使患者感到温馨与关怀,缩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医院环境建设首先应包括环境、卫生和秩序等。要求环境清洁、绿化、幽雅、有醒目的路标和亲切的问候语等,医院本身也应有严格的自律条例,如医德规范等,病区内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清洁的环境,可以根据各科的专业特点,设立读书屋、温馨候诊室、健康宣传栏等,还可向患者赠送健康教育手册或卡片等。

3.1.2 规范护理服务、塑造护士形象。护理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可亲,业务技术熟练,专业知识丰富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社会形象和医院形象。因此,一方面要规范护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术及服务流程,管理者应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通过随机、定期地对医院护士进阶段性的业务考核、评价护理患者的实际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操作、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操作比赛、评选“业务标兵”和“青年岗位能手”等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使其职责明确,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对着装、服务、仪表要有明确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护士培训及继续教育活动,加强护士对人文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结合的应用,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及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

3.2 建设护理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客观工作规律的反映,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文化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形象规范等,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具有约束力,能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是要以《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依法管理;二是要体现人本原理,尊重护士、关心护士、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有整体护理观,制定出既符合本院实际,又符合行业要求,且在法律保护和约束范围内的各项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3 建设护理文化的精神层

3.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理念又称护理人员的共同价值观。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决定了护理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以人为中心,因此,医院首先要建立明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以建立与现代护理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经济状态及目前的病情全面了解,心目中有个适合个体的护理计划,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

3.3.2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良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者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总和。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职业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需要很高的职业道德来指导和约束护理人员的言行,加强护理道德建设对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护理组织形象,形成健康的组织气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从精神文化层次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3.3 促进发展和创新,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除了提供治疗性护理外,还应提高优质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提示新时代的合格护士要做到观念及时更新,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和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应提供发展创新的氛围,鼓励护士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更新、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4 结论

第3篇

关键词:护理文化建设;护理实践;价值

护理文化是医院护理组织在医院特定的护理环境下,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自身形象以及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所制定的相应制度的总和[1]。本文讨在了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文化建设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2月开展了护理文化建设的调查与预实验,从全院护理中选取280名能够承担本职工作的在职、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132名内科护士,107名外科护士,41名其他;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0.2±2.4)岁;文化水平:16名中专,264名大专及以上;职称:205名初级,68名中级,7名高级。

1.2方法

1.2.1护理文化范畴的建立 护理文化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①物质层面:物质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表层,可通过创建良好的医院环境、塑造护士形象、培训护士业务技能等。②制度层面:制度层面即为护理文化的中间层,对护士服务理念的强化与统一,护士仪表与行为的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护士行为规范等,为护士自身行为的改善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标准;建立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③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核心,主要为明确护理理念,根据现代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推进优质护理服务[2]。

1.2.2编印天使形象实践手册 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个指导标准,包括:护理理念、仪表、自身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规范5个篇章。

1.2.3实施护理文化建设 包括四个方面: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护理文化建设方案加强护理理念、护士仪表、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的管理。②成立质控小组,并根据质控标准指导、纠正护理行为;③完善奖惩制度:根据科研成果,对优秀的护士或护士集体给予奖励。④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比赛、开展"5.12"护士节护士形象规范表演比赛等。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护士综合素质,根据评价标准对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综合素质越高;护理质量:通过评价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每项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

2结果

2.1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分比较 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的综合素质评分为(87.85±1.58)分,高于实施前的(72.33±1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文化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文化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工作绩效及护理质量为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护理活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通过制定各项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及对护士行为进行规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严肃性,使护士维持了良好的工作形象[3];护理工作中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积极进取,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护士团结协作精神[4],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各项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说明护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现代护士塑造了一个新形象,符合护理美学的要求[5]。在本次研究中,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护士实施护理文化建设,不但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对提高医院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青,李遵清.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4-427.

[2]温杏良,陈惠冰,李智,等.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102-104.

[3]李小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医护理文化建设[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20-122.

[4]曹广菊.护理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67-68.

第4篇

【关键词】 骨科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2]。于是,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很难满足当今骨科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骨科护理发展的要求,让骨科患者早日康复。

1 般资料

选择骨科创伤术后患者500例,年龄2~9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种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哈萨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国际包括:中国、美籍华人、哈萨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来源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自觉学量涉及非专业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习惯,礼仪修养、法律知识等,提高自身素质,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护理中运用

3.1 护士的心理素质 南丁格尔说:“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质量[3]。因此,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作用[4] 。

3.2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宽容博爱、豁达乐观,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5]。

3.3 儒家思想运用于骨科护理 本组500例骨科患者,在护理上除采用现有基础专业知识、骨科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外,儒学文化思想也运用于其中。在护理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儒家思想:①“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对知识缺乏的病人,要做术前、术后访问、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和预后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护理工作的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于是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才能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③“默而识之”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记于心,运用其中。

4 结果

骨科护士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知识、习俗、理念、技术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结合,运用于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意度为98%,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多元文化护理运用于骨科手术前的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有信心,对恐惧、应激反应、怕术后疼痛、手术中出血过多发生意外、失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相应的并发症,能降至到最低。术后病人的运用多元文化护理能将疼痛减轻让病人感到舒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恢复到理想的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讨论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沿着这一方向去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确定研究范围,加强全方位教育和护理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首席医学网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现代护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8,5(15)

[3] 王晓艳,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5,6(5)

[4] 范瑛,对现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19

[5] 方忠敬,弘扬儒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乡村发现网2011,9,19

第5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在医疗领域的融合也逐渐凸显[1]。医疗机构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迅速增加,使护理人员广泛处于多元文化情境中[2]。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建设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团队,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提供与病人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文化照护势在必行。多元文化护理也称跨文化护理或泛文化护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3]。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4],其关键是提供以文化为基础的关怀和照顾,本质是文化照顾。多元文化护理是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其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需要出发去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5]。近年来,我院培养了多名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多元文化护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建立多元文化护理团队

成立多元文化护理委员会:一名多元文化护理专家负责多元文化护理指导与策划;一名护士长担任执行组长负责此项工作的推动;另在临床各科室各选择一位专科护士,承担科室多元文化护理知识传达与讲解的工作。而后建立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团队:语言帮助小组、指导小组、风俗习惯照护小组、临终关怀小组、疼痛评估小组、母婴文化关怀小组、团体健康教育小组、特殊人群(智障、抑郁、弱势人群等)等。

2制定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2.1培训方法

由高校多元文化护理教师及相关领域临床护理专家为多元文化护理团队授课。此外,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并建立多元文化专科护士微信群,传播网络多元文化护理知识供团队学习与参考。多元文化护理团队定期组织活动,讨论多元文化护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上报典型案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2培训内容

(1)尊重病人的。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需求,基督教需要祷告,佛教需要念经,伊斯兰教也有他们的禁忌。护士要了解各种宗教的相关知识,以满足临床病人对宗教文化的需求。(2)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例如,西方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在他们看来可增进健康,而东方人则可能视其为致病的原因,每个文化群体都有其明确的饮食戒规,如满族、锡伯族禁食狗肉,蒙古族禁食牛肉,回族禁食猪肉等[6],沿海人群习惯吃海鲜,四川、湖南人喜欢辣的饮食。护士在不影响病人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应尊重其饮食习惯,有利于病人心情愉悦及疾病的恢复。(3)消除语言障碍。为解决护患沟通障碍问题,培养多元文化护士为不同背景下的病人提供语言的帮助,以及非语言沟通的人群,例如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婴幼儿、聋哑病人等。

2.3评价方法

制定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评价标准,实行学习积分、理论知识考核积分、传播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积分、多元文化护理实践案例上报积分制度。为业绩评价积分优秀的专科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评奖评优中给予适当加分。

3临床护理中的实施

3.1语言沟通护理

成立英语小组,宁波老话小组,普通话小组等。为有沟通障碍的病人解决语言障碍问题。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减少使用医学术语,护士认真倾听,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与其沟通。

3.2的护理

为的病人提供需求的帮助。各科室为病人提供活动的场所,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在活动场所抄经送佛、祈祷、信奉与膜拜,不干预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不冒犯风俗禁忌,并联络各类机构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

3.3为外籍、外地病人提供多元文化护理

有调查研究显示,外籍病人对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迫切,尤其重视、风俗禁忌等方面的内容[7]。针对外籍人士的不同需求,给予相应的多元文化护理服务。此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群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有各自不同的信仰与民俗。因此,针对我国的外地病人,也要考虑多元文化内容,重视多元文化护理。

3.4安宁照护

组织安宁照护小组,为临终病人提供安宁照护,减轻病人肉体和精神症状。询问病人希望的治疗手段,以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尽量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着重病人的症状护理,保持清洁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控制疼痛评分在4分以下。此外,在病人还能交流时,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时间相聚。给病人家庭提供治丧方面的帮助,医院设置往生室等。

4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成效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多元文化专科护士与各病区上报225个多元文化案例。其中,调解宗教冲突35例,解决语言障碍38例,尊重风俗习惯63例,不同地域文化休克得到帮助50例,临终关怀39例。值得一提的是,2位临终病人因为护士的关怀和死亡教育献出眼角膜,3例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前实现自己了的心愿。收到多元文化护理表扬信245封,收到锦旗38面,均比同期增长20%。病人满意度从94.1%提高到98.7%。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健康所需,也是护理学的一个新内容[8]。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多元文化特征的内在要求,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供与其文化相适应的护理文化服务。制定多元文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全面、连续、多样的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专科护士,可以显著提高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护士更优质的服务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升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为优质护理的深化和医院品牌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王怡君,彭幼清.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J].护理研究,2015,29(5):1811-1814.

[2]BirksMJ,ChapmanY,FrancisK.Breachingthewall:Interviewingpeoplefromothercultures[J].JTranscuhNurs,2007,18(2):150-156.

[3]姜金霞,彭幼清,孙娜,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临床实践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5):1347-1349.

[4]史宝欣.多元文化与护理[M].北京:中等教育出版社,2010:19.

[5]白那布其,张琦,宋敏,等.运用多元文化护理价值取向管理ICU患者[J].吉林医学,2013,34(22):4525-4526.

[6]彭幼清,姚蔓玲,张莉萍,等.浦东新区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3B):16-18.

第6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03-0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医院文化是指特定的群体在医疗及与之相关领域的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导向、育人、激励、凝聚、约束、调节、管理等功能,医院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实践形态文化,可分为医疗护理服务文化、物质服务文化、意态服务文化。医院精神、医院形象、服务态度、服务艺术、服务质量、服务范围等成为医院服务文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因此成为各医院探讨、研究的主题。医院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它是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医疗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特别是规模相同、功能相同、技术水平相近的医院间竞争已相当激烈。服务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焦点,现把我院近两年具有特色的护理服务文化总结如下:

1 确立护理文化建设目标

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教育着手,特请专家作礼仪规范和人际关系学讲座,开展“医德良心”等医德教育活动,院办领导分别与科室挂钩结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5.12护士节又搞了一次大型演讲比赛,内容生动感人,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惠民崇人,务实创新”的精神。

2 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2.1 制订护理理念:在“求精、务实、敬业、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护理服务理念“健康需要的,就是我们执着追求的”。服务宗旨“病人永远是对的”。

2.2 改善护理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为此,我院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讨论,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提倡微笑服务。积极开展心里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采取录像、录音、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2.3 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修订了护士考核条例,制订了各项操作规程,强化了三基三严训练。使差错事故降低到零,病人满意率达99.5%。

第7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2500张,现有护理人员1517名。其中女性1494名,占98.48%;男性23名,占1.52%。年龄20~55(32.68±8.64)岁。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3名,占2.83%;主管护师324名,占21.36%;护师864名,占56.95%;护士286名,占18.85%。学历:硕士6名,占0.40%;本科723名,占47.66%;大专680名,占44.83%;中专108名,占7.12%。

2方法

2.1建设非惩罚性的安全文化

Singer等[4]于2003年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创造一个“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的环境[5]。我院护理部2003年开始建设护理安全文化[6]:①强调非惩罚性原则,鼓励当事人或发现人主动上报。②强调及时报告并积极处理,把伤害和影响降到最低。③注重信息共享,把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处理经验、改进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通报。④分析不良事件时注重系统问题和环节问题。⑤重视安全教育和防患于未然,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⑥鼓励上报未遂事件[7],并奖励杜绝未遂事件的事例。

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护理部修订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临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输血安全制度、预防跌倒管理规范、医用管道标识规范、病情变化报告流程、各类意外事件紧急处理预案等多项制度和流程。同时,在实习生上岗培训、新护士岗前教育、在职教育、护理管理等多种培训计划中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培训内容,让各层次护士树立安全观念,知晓不良事件的防范、分类、应对和报告流程。

2.3制订标准化上报表格

目前上报内容包括临床可能发生的护理相关或护士现场发现的所有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共有7种10类的标准化上报表格,见表1。根据事件特点,各类上报表格的报告内容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号、护理等级等)、经过描述、严重程度、对患者的影响、处置措施、原因分析等。

2.4规范报告流程

在上报种类中,除了杜绝未遂事件,其余6种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规范的报告流程是:①当班护士立即汇报医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患者健康的损害。②立即汇报护士长。③紧急事件、情节严重的不良事件通过电话2h内上报护理部。④其他不良事件48h内逐级上报至护理部。⑤各级护理管理者口头或现场指导当事人处理事件,必要时联系其他部门取得协助。⑥护理部分类登记护理不良事件。

2.5定期分析反馈

对导致患者伤害的不良事件,护理部要求3d内随访事件的处理和后续进展、患者的转归等,必要时连续跟踪事件进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所在科室组织护士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护理部每月、每季度、每年对上报事件进行汇总讨论,从制度管理、制度执行、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部门合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奖惩意见(部分由于当事人违反职业道德、主观态度恶劣或者有意瞒报导致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给予相应的处罚)。根据事件分析和处理的情况,必要时与医务处、感染管理科、药剂科、信息科等部门沟通,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争取保障或落实整改措施。已经讨论过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在每月的全院护士长会议上通报,实现信息共享,使一个人发生的不良事件成为大家共同的教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2.6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与专科护理发展相结合

不良事件的细化分类和深入管理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而进行。例如:压疮事件早年只是包含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报告,被报告的也仅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个别案例。但随着伤口、造口、皮肤护理各专科护理的发展,压疮防范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培训也越来越全面,医院成立了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各护理单元都设有小组的网络成员。压疮及压疮预警成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个类别。同样,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作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重点关注事件、非计划拔管作为危重症护理小组的重点关注事件而陆续被单独分类,分别予以报告、处理与防范。

2.7开发护理不良事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011年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发了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系统[8]。按是否直接发生于个别患者,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2种节点,一类直接放在电子病历的患者节点下,将其基本信息直接带入表单;另一类放在病区节点下,自动带入填写人、填写病区等信息。再将各类事件在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要素内容进行分类、罗列,让填报者以选择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根据护理管理的三级体系设计上报、查询、统计的权限,既体现了“非惩罚性”的上报精神,鼓励当事人主动上报,并保护填报人隐私;又实现了逐级审签、处理等功能。“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系统”的开发,让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反馈和管理路径更加方便快捷,数据真实客观而且便于追溯和统计,提升了管理的速度和效率。

3效果

3.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见表2)

3.2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见表3)

4体会

4.1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结果显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逐年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通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往往能暴露系统、流程或制度的缺陷,及时收集和发现各种不良事件信息对改进系统、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具有重要意义[9]。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依托于先进的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所有管理者共同营造[10]。在一种无惩罚的环境中,人们才愿意暴露更多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通过加强对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各级各类护士的培训,保证整个报告系统的落实,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完善制度,制订预案,改进医院环境,从制度和系统上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获取数据和填写,并增加不良事件上报的准确性,因此,提高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4.2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

第8篇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理论;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文化出现更多的接触,并且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发展,但是,由于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等不良现象也不断发生。因此,在临床疾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道德信仰等各方面的事情,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1],本文针对外国患者的实际特征,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摘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国肿瘤患者2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8)岁,患病时间为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都为白种人,并且都信仰基督教,所有患者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超过3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其中,有3例男性患者与4例女性患者为留学生,另外,有8例患者的妻子为中国人。

1.2护理方法

1.2.1文化维持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的时候,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对语义理解造成的歧义,按照医生规定的叮嘱对患者进行给药以及个体化的护理,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由于所有患者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不能再患者面前提到“13”以及“星期五”等基督信徒忌讳的字眼;另外,西方人比较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因此,医护人员在进入患者的病房以及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征得患者的同意;禁止向患者提问涉及隐私的问题[2]。

1.2.2文化协商可以针对患者的信仰,在患者的病房布置耶稣的画像等,还可以在患者的病房放置《圣经》,让患者能够在空闲时间阅读;另外,每逢周日,可以请牧师到医院集中为患者做祈祷,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缓解治疗导致的不良情绪。

1.2.3文化重塑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肿瘤治疗的进展,使他们能够清楚知道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灵上的关怀,引导他们述说心中的焦虑、悲观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通过“吐苦水”的方式,从而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充分体现肿瘤护理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采取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肿瘤患者进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从护理前的50.0%上升到护理后的95.0%;另外,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从护理前的20.0%上升到护理后的9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跨文化护理理论来源于实际的护理经验,在本质上强调护理工作的内在逻辑性,指出护理理论的各项概念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在目前的护理研究与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3]。

本文选取的20例外国肿瘤患者中,在肿瘤护理工作中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肿瘤护理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儒君,李俊英.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9):2445-2447.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 医院护理文化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19

Abstract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with good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so that it can be well qualified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t all levels. The integra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career orient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and behavior norms. Th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ursing care in hospital of TCM culture,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fu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ntegration

伴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是医院的临床护理,学生在校时对医院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护理文化的体会决定了其能否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如何做好高职护理教育同优秀医院护理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医院护理文化引领作用的良好发挥,是当下的高职院校迫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护理教育是基于普通教育所发展而来的理论学科,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护理教育学在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下将护理教育这一教育形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旨在利用相应的护理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及教学原则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专门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教育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被划分为5B类,属于专科学历层面上的护理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大多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所创办的,还有少部分由本科医学院举办,其宗旨是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输送一线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我国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的时间较早,在建国初期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高等护理教育停办并转为中专教育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高职护理教育才逐步恢复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每年参与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中专科学历学生占据了40%左右,每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护士人员里,大专学历学生占据了近50%。

1.2 特点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相关研究多但质量不高。在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护理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才供不应求,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针对高职护理教育方面所发表的期刊较少,影响力也较低,对高职护理教育工作的推进贡献不大;②研究力量小。高职护理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财力、人力方面的投入还有待加强;③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居多,对护理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缺乏,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忽视了岗位技能知识、操作技术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也有待做出进一步创新。

2 医院护理文化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究

(1)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护理文化包括护理行为、护理形象、护理制度以及护理价值观,作为护理文化核心内容,价值观是对护理工作态度和信念的体现,能直接决定护理行为,是衡量职业行为的关键尺度。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高职护生的一大困惑,在稳定护理队伍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护理职业发展与行业特性,形成正确的护理理念,免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贴近企业与社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传统的高职护理教育因与企业文化交融不足,往往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医院岗位,在实习时频繁出现纪律差、责任心低下、毅力不足等问题,而医院护理文化同护理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冲突。

(4)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医院护理文化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护理实践中责任心、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医院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使命感、危机感与紧迫感的促使下自觉产生学习动力,在强烈的学习目的性指引下提升护理成绩。

(5)塑造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现代医院护理文化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关爱生命、尊重人性等思想,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同患者的交流沟通中确立个性化护理方案,既能规范学生的护理行为,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3 高职护理教育中医院护理文化的应用与融合

3.1 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医院护理文化中诚信为本、仁德为基、因势利导、文雅有理、心正动善等优秀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在对高职护理教育和医院护理文化进行融合时要坚持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权利、隐私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向患者提供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高职院校需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实验实训等实现全体教职员工的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及服务育人。借助参观医院、介绍护理工作性质、切身了解患者需求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在理论学习和护理实践中获得职业道德情操的陶冶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2 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与实习

作为护理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职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及实习是学生学习医院文化的主要途径。

(1)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护理信息、花费的学时都是最多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医院文化的培养作用最为显著,必须从课程分配、师资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方面做出适当的创新。首先,要增加护理的人文素质课时,增设护理礼仪、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其次,要增加双师型护理教师,多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校展开实训教学,将医院文化更好地引进护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熏陶;最后,要合理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护理实训。高职院校的护理实训室应当结合医院实景展开现代化、仿真化设计,采用融合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的训练模式,引进功能完备的先进仪器保障理论教学、实训实践的一体化,让学生在细化的训练操作标准下完成护理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护理流程。鼓励学生通过反复模拟练习提升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夯实基础。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在省内外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利用与综合医院的合作给学生实行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可以同医院一起商议确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大纲,由医院专人进行一对一带教,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护理技能和经验。在学生实习前,学校与医院要做好岗前技能训练和集中培训,可通过优秀实习生的经验讲解来增强学生对医院文化的感悟。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做好同医院的交流,邀请护理部人员开展工作流程、纪律制度等讲座,重视对学生面试的组织,逐步实现一体化实习就业。

3.3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

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例如,在学年初制定以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中心的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医院护理文化主体演讲比赛、举办模拟就业面试、组织护理技能大赛、邀请专业人士做报告、评选护理操作能手等。合理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去养老院展开生活护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锻炼,尽早养成正确的护理意识与行为。

4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建议

高职护理教育需将服务作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展开办学,在确保学生就业目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高职护理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同医院护理文化密切相关。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文化是对学生职业认知的提升和职业情感的激发。高职院校应当在准确把握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精神融合为中心、以物质融合为基础,从深入贯彻护理职业道德、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重以及加强护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实现医院护理文化与护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利用医院护理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护理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并展开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岗位。

总之,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融入医院护理文化适应了新时代培养护理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良好护理服务形象的塑造,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融会贯通和优化组合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成才与成人,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与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兆,孙慧,邵红英,刑麟.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10:173-174+176.

[2] 常翠鸣.试论高职护理教育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合[J].护理学杂志,2012.7:89-91.

[3] 董丽芳,叶国英,董燕艳,韩慧慧,吴晓琴.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与建议[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60-862.

[4] 张璇.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学周刊,2015.22:7-8.

[5] 应吴硕,薛文隽,王昕,巫向前.中美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基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芝加哥城市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0-81.

第10篇

一、儒家文化和护理文化的关系概述

护理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会受到护理文化的深切影响,并能够从他们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护理文化可以让护理人员产生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护理人员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从这一层面来看,护理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仁爱”“博爱”和“关怀”的精髓,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传承儒家文化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规范护理行为,还可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更有助于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培养其人文素养,树立以“仁爱”为中心的职业信仰[3]。

二、优质护理服务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

1.积极开展“专精”的护理工作

在传承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内涵就是要对患者给予仁爱精神和诚信行为的无私关怀[4]。以老年患者的护理为例,由于年龄较大,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限,心理承受力较差,受到疾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担心增加子女的负担,所以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家人和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从我院住院患者的陪护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由配偶照顾。但是配偶自身的年龄也较大,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第二种,由子女照顾。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夫妻双方要承担4个老人的赡养,同时还要抚育子女,生活压力较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亲自照顾老年患者。第三种,由护工照顾。但是从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护工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无法保证护理质量。因此,老年患者身边出现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尊老敬老。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行为端庄,和患者交流时尽量面带微笑,对其用药、饮食、运动和心理等进行全方位护理,从细节中彻底贯彻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

2.贯彻落实中西医结合中的无痛护理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医护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著名的医药学家都认为“医是一种仁术”[5]。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和儒家文化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当儒家文化在现代护理理念中进行传承时,可以充分发挥品管圈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管理。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专用的疼痛量表对其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对其疼痛级别进行准确划分,在医护合作的基础上,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同时充分发挥中医的护理技术,例如按摩穴位、针灸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从而改善患者因为疼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不良和其他功能障碍,尽量让患者处于一种没有疼痛的舒适状态中,这样不仅可以维护患者的个人尊严,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3.充分发扬“仁爱”精神,提高沟通效果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如何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和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展现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患者和护理人员这两个群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导致其在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甚至因此而导致医疗纠纷,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无效。“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内涵就是要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爱人”[6]。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明确了提出了如下要求:护理人员在和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首先,合理利用现代护理理论中的沟通技巧;其次,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仁爱”这一思想核心,让患者真切感受到温暖亲切的护理服务,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预后效果。儒家文化在优质护理服务的传承中,要求怀抱一颗充满仁爱的心来关怀和照顾患者,并主动进行换位思考,感受患者的痛苦和内心的需求,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儒家文化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传承

1.大力倡导并树立“和谐”意识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管理思想中,“和谐”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而“人和”则是儒家文化整体管理思想中的主要战略之一。由此可知,儒家文化的管理突出的是“以和为贵”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儒家文化中,“和谐”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相互团结,进行团队合作。具体到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护士长就是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除了要做好自己病区之内的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独立解决问题,对病区进行科学管理之外,还需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关心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值班表,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在这个集体中有荣誉感和自豪感,树立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共同做好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

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强调人的价值也是儒家思想主要特征之一。儒家认为,尊重贤能,善于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可以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护理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需要护士长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儒家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体现比较民主的人文管理。综合来说,就是指护理管理者既要有仁爱之心,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要转变理念,变集权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既能引导护士自觉形成尊老爱老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也有助于在护理团队中树立威信[7]。

3.做到以“礼”服人

儒家思想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孟子认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护士长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学会欣赏他们,让他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同时,秉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思想,包容护理人员的过错,宽容带人。另外,对于年轻护士,努力为其创造更多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快速成长起来。儒家思想中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我们虽然不鼓励这种思想,但是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对其加以创新,促进护理人员为人之道的养成和提高,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我们可以组织专业和人文知识的讲座,鼓励大家自学,扬长避短,为护士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与同行交流,接受医疗与护理前沿的信息,不断拓宽视野,全面促进科室形成学习型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效率。

四、小结

第11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管理;安全文化;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31-01

在医院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安全问题是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大多具有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及负担等,从而容易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额外的风险。本文选择自2007年03月——2013年0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8例患者,分别对她们进行安全文化理念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03月——2013年0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68例,并将她们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4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2岁-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5±3.35岁;病理类型中,子宫肌瘤患者10例,宫外孕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120例;受教育程度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28例,高中(中专)学历患者6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有46例。对照组134例患者:年龄在25岁-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23±2.14岁;病理类型中,子宫肌瘤患者8例,宫外孕患者5例,剖宫产患者121例;受教育程度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23例,高中(中专)学历患者7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有36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安全文化理念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安全文化的护理工作理论。

1.2.2.1 积极完善科室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并深入到护理工作一线,走访护理人员,从而寻找妇产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和漏洞,进而积极的进行制度完善和落实。

1.2.2.2 加强安全性教育工作,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安全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宣传、讲座等方式,提高医患双方在护理工作方面的安全性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护理工作的安全。

1.2.2.3 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树立“护理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并通过护理人员之间、医患之间的彼此沟通和监督,不断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从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全部26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比较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98.98±0.48,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37±0.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妇产科由于患者全部为女性,因此患者在情绪、心态、承受力等方面的情况普遍较差,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因配合不好延误治疗,加重心理负担,减弱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要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经过研究分析显示,在268例患者中,将安全文化理念引入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邓少葵.安全文化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04):653-654.

[2] 谭新姣,杨智慧.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03(11):111-112.

[3] 孟娣娟,绳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04):942-945.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文化;展示平台;病人认可度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组织在特定护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1]。在当代医疗环境下,护理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文化建设实质是为了全面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当代白衣天使形象,从整体上讲包括集体的价值观念、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技能水平等,从个体而言,是指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知识技能、奉献精神等[2]。文化建设是护理队伍建设中看不见的手,虽然间接,但其作用更持久更深远。而护理文化不仅要注重内涵建设,更要多方位拓展护理文化建设展示平台,做到让病人了解,为病人服务,使病人满意,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进而促进护理文化建设的全方位提升。自2012年10月起,本科积极拓展护理文化建设展示平台,使科室护理文化得到弘扬,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得到较好的改善,提升了护患双方的合作信任度及病人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10月本科进行了该课题的基础调研和预实验,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对象,干预前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100例病人,干预后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的100例病人,其中参与两次调研的老病人22例,研究对象平均住院日为12d。1.2 干预方法1.2.1 以病区环境布置为载体,传递对肿瘤病人的关爱

1.2.1.1 美化病房环境

利用色彩搭配来消除肿瘤给病人带来的恐惧感。研究表明绿色是生命的色彩,给人生机蓬勃之感。绿色环境能使皮肤温度下降1℃~2℃,心率减少4/min~8/min,呼吸均匀,益于病人休养康复。病房内宜使用绿色的窗帘,宜用花卉、绿色植物进行点缀,使病人进入病房高度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和释放;在每张病床周围用帘围挡,使病人能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每个VIP病房安放沙发、茶几、冰箱、电视、空调等,使病人有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每个VIP病房墙壁上镶挂设计精美的装饰画,并且粘贴小护士卡通提示语,如小心跌倒、预防坠床、勤翻身、预防压疮等。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病人安心。

1.2.1.2 病区走廊的布置

墙面上粘贴科室护理团队发展简史图,展示护士七彩风貌,让病人和医护工作人员一同体验护理服务浑厚的文化以及一点一滴护理经验的积累过程;走廊扶手上放置免洗手消毒液,并且粘贴提示语以及七步洗手法标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2.1.3 布置护理文化墙

划出星语心愿墙供家属及病人述说祝福,释放压力;划出护理礼仪墙,将护士标准的一品一行展示给病人,让病人体会护士的优雅风貌以及护理服务的细致与周到;划出健康养生墙,定期由指定护士轮流更新展示内容,内容可涉及食疗、运动疗法、有氧保健、中医理疗等相关知识,并且附上提供该信息的护士信息,方便有需要的病人进行深一步咨询。

1.2.2 以微信平台为载体,为肿瘤病人提供远程无距离服务

建立公众账号(订阅号),为病人提供前沿咨询、推送重要通知。内容以官方数据为主,可以是护理工作中的文化亮点、技术革新、护理最新动态等。建立公众账号(服务号),此平台主要致力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主要为病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针对病人的特殊疑问,为病人提供一对一的对话解答服务,如预约挂号、预约床号、病情咨询、用药指导等。护士在工作时间设置必要的自动回复,做到有问必有答。并且将平台二维码以及ID号张贴于每个病房以及护理文化墙。

1.2.3 印制肿瘤家庭护理小贴士手册

印制肿瘤家庭护理小贴士手册,让病人在出院后也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自我养生、康复。

1.2.4 举办护患沟通会

定期举办护患沟通会,每个月选定一个主题。一方面使护理服务更民主,让病人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可将反馈信息整合,运用于指导护理服务中来。

1.2.5 播放病区小广播

每日播放病区小广播。内容主要以科室原创为主体,风格以轻松幽默为主,护士将每日发生在病房内的感人、幽默小故事进行改编,向病人展示护理工作,包括护理的严谨、护士的忙碌、护士的不被理解,从而让病人理解护理工作的不易,减少在工作中的摩擦,营造一个和谐的治疗环境。

1.2.6 邀请病人观摩护理部举办的有关护理领域的各种比赛

观摩护理操作技能大赛,让病人了解护士扎实的基本功,使护士进一步取得病人业务上的信任。观摩带教老师教学讲课比赛及护理论文大赛,让病人了解一个带教性医院为实习护士的成长所作出的努力,了解每位资深带教老师的学识,而非认为他们护理工作中只会输液打针。观摩护理才艺大赛,不仅能舒缓性情,还可以展示护士的多姿风采。

1.3 评价方法

调查对象出院前填写调查表,向病人说明填表的意义和要求后,被调查者无记名投票打钩选择。该调查采取回避式填写,具有可信度和可比度。在预实验的基础之上,自从2012年10月起,本科积极探索各种护理文化的展示平台,通过病区环境布置、建立微信平台、健康小广播、发放健康手册等等方式展示护士积极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娴熟工作能力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进行护理文化展示前后效果比较,分析病人对护理态度、服务、技术方面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性质、价值量方面的认可度,进而判断其专业效益。

2小结

干预后病人对护理工作各方面认识及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干预后护理态度得到病人优评的份数较干预前增加了14份,提升率为45.16%。干预后护理服务得到病人优评的份数较干预前增加了20份,提升率为43.47%,且护理服务得到了病人的零差评。干预后护理技术得到病人优评的份数较干预前增加了9份,提升率为22.50%。干预后得到病人点名表扬的护士例数增加了12例,提升率为300%,且无提出批评的护士。同时,干预后护患配合度以及病人信任度、病人依存度均有所提升,病人入院回头率提升10.1%。在护理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抓内涵建设,还要多方位拓展护理文化建设展示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将护理人员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自身形象得以展示。两手抓才可以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人依存度和对护士的信任度,进而增加医疗护理工作中护患配合度,提高病人入院回头率。所以,多方位拓展护理文化建设展示平台,能够使护理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医院建设中发挥显而易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梅,张建风,于卫华,等.护理文化建设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7(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