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生工作要点

研究生工作要点

时间:2022-11-26 13:3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生工作要点

第1篇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等建设文件

高考改革两地先试

1月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用牢牢坚持“六个根本”,为今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定下基调。

对于2017年工作要点,陈宝生介绍,今年将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旨在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中小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将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陈宝生透露,今年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分流淘汰”机制。

陈宝生指出,将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2017年将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今年将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将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督、加强问责。

第2篇

(校长)在教工宿舍宽带网开通剪彩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出学教工宿舍宽带网的开通剪彩仪式。

教工宿舍宽带网的建设是关系到我校众多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大事。20xx年,学校把“校园网进研究生宿舍楼,分阶段进入教师宿舍。”写入20xx年工作要点,作为当年要做的20件实事之一。20xx年底,我校集中住宅区以外的教工已通过徐州电信局优惠提供的ADSL方式实现宽带连接;虽然局限于各方面的条件,20xx年没有完全实现网络进研究生和教工宿舍这个目标,但是学校领导以及信息网络中心的同志们一直在紧张地筹备各方面的事宜,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寻找新的机遇,争取以最优的方案建设教工和学生宿舍网络。经过与多家网络运营商的协商谈判和多种方案的比较论证,20xx年的4月,我校与徐州电信签署了学生宿舍网络的建设协议;3个月之后,我校又与实达锐捷网络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教工及研究生宿舍网络的协议。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基本实现了以较低的费用使用最好的网络的预定目标。

我校教工宿舍网在确定技术设计方向的时候全面考虑了我校教工的应用特点,考虑了与我校校园网的充分整合与资源共享,最终确定了光纤到楼、双绞线进户的千兆以太网连接方式,用户端实现100兆快速接入。应当说,教工宿舍网的建设难度是比较大的。作为学校与锐捷网络合作建设的项目,双方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教职工宿舍分布于我校纵跨10多公里、3个校区的6片区域,建设和施工有较大的难度,江苏天技作为实达锐捷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接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在我校后勤部门和信息网络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克服了暑期高温和连绵阴雨的困难,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网络的建设任务,为网络在预定时间内开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教工宿舍宽带网建成的意义和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我校校园网的建设起步较早,20xx年我校就已经在各个校区的教学、科研、管理单位建成了高质量的网络,校园网络几乎全部覆盖了教学办公区域。教工宿舍网的建成以及即将建成开通的学生宿舍网络使我校的网络环境极大改善,基本可以实现多校区、全覆盖、无盲点的目标。教工宿舍网络的建成和开通,既是对我校校园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充,同时也必将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校园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是普及高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虽然我校的网络基础建设做的还不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校的信息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和网络资源的匮乏是一个主要原因,而作为我校信息化主体的人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教工宿舍网的建成将使我校教职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应用,逐步摆脱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从而能够通过校园网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促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让广大教职工能够更多更好接触网络、使用网络,我校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职工上网。我校将在以后逐步开展对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教职工的网络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完整、全面、高速的校园网平台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学习,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成我校新时期办学的新亮点。

我希望在教工宿舍网络开通后,实达锐捷网络、江苏天技集团能够与我校信息网络中心密切合作,全力保证网络的通畅、稳定与安全,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

在这里再次感谢为我校教工宿舍宽带网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方领导、专家、工程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3篇

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合作的现状

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现状并不理想,师范院校近年来在扩招和本科教学评估等的影响下,已经将重心偏离了培养未来教师的轨道,很多师范院校认为自己的学校应该向学术型大学发展,在师范生的培养上,过于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而真正的学术不能脱离实践,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术更是离不开在中小学的实践。而在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影响,他们的重心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中小学并没有意识到与师范院校合作会有什么好处。师范院校认为中小学缺乏理论,而中小学又感觉高校在盲人摸象,也就产生了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互相不信任的现状,没有意识到如果合作会取长补短,都缺乏合作的愿望。

大学和中小学各有所需,师范院校的学生需要在中小学的真实情境中得到锻炼,而中小学的教师虽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缺乏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如果能合作,就能彼此满足需要,互惠互利,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中小学缺乏锻炼,实习的时间太短,而且师范院校也很少把有经验的教师请到大学课堂上进行真传,师范院校的老师亲自到中小学进行指导的也是寥寥无几。实际上,师范院校的学生渴望多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师范院校的教师也需要真实的中小学教学情境作为研究的支撑,而中小学的教师也迫切需要师范院校专家的指导,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够合作,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2001年,首都师大率先在北京推行并建设中国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3年天津师大的康万栋教授也推行了教师教育改革,在天津师大和天津中小学之间互派教师,互帮互助,受到了各大中小学热烈欢迎,这可以说是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良好的开端,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动向。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新型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需要在全国大范围开展,任重而道远。

国外大学和中小学之间教育合作的经验

1.美国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是教师发展学校的简称,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以中小学为基地与大学合作,通过由师范大学与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融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为一体,以达到教师教育改革与学校革新同步的目的。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该模式是一所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双方经过探讨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及管理机制。专业发展学校通常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一个理想的合作小组通常包括4名至5名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2名至3名大学教授、5名至10名研究生、若干名本科师范生及其他人员。

大学负责实习生的选配,保证实习生遵守各学校的管理制度,派遣大学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和联络,向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而中小学则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负责安排时间和场地以举行各种会议,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

师范生必须在专业发展学校做一学年的实习教师,大学的督导教师和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实习教师平时作为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每周有一天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2.英国的校本教师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学和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的一种师资培训方式,也有人称这种模式为教师伙伴学校。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提出旨在提高师资培训质量的教师改革举措,将师资培训的重点由理论移向实践,强调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来培养教师,以中小学为基地,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时间增加一倍,增强中小学在培训师资中的作用。

当前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都强调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所有培训课程包括学校工作和教学实践的主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也注重与中小学教学相联系。伙伴学校参与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合作负责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保证实习质量。英国教师伙伴学校的特点有:突出中小学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明确统一的目标定位;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实行重负荷的教学训练;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

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合作的途径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应真正树立合作的理念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指出:“大学若想接着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指示,大学要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高质量,就必须在学校与技术教师培训校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成平等的伙伴。”因此,大学要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中小学需要优秀的教师,双方就要树立合作的理念。彼此应该懂得教师教育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中小学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中小学的事情,也是大学的事情。大学和中小学应该树立为对方服务的理念。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曾经提过关于教师职前教育的主张:“实事授业,当使该师范学生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并明确规定附属小学的“小学教员掌教授附属小学堂之学生,并指导初级师范生实事练习”。百年之后的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更应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现在的教育不允许大学教师脱离实际的教学存在下去,同时也不允许中小学教师单凭经验的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存在下去。同时离开一线实践的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和高校教师到中小学进行社会调查、教育教学实践观摩、教育实习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是对大学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教师素质要提高,只有在教学的特殊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教育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小学就为师范生和大学的教师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中小学教师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大学教师恰恰能满足中小学教师这一需求。彼此取长补短,获得双赢。

2.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方式,提高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才能达到合作目的。

首先,师范院校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在整个教师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单纯的实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质量的实习也不是取决于实习时间的绝对长度,而是高质量的指导、科学的管理、严格的评价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不仅时间短,而且在管理、指导、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实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其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并积极参与实习基地的改革与建设,调动中小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师范院校派去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指导实习师范生,同时还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上指导中小学的教学,同时,中小学的教师也可以深入到师范院校为老师和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为师范教育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把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都会获益匪浅。同时,在指导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和中小学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再次,师范院校的老师可以和中小学教师合作教学研究。大学教师有理论的优势,中小学教师有实践和经验的长处,强强联合,只有更强,在实践中大学教师也学到了知识,返回大学课堂,可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优秀师范生充实到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学校和学生、家长也会很欢迎这样的毕业生,在合作中,本身就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有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如虎添翼,因而会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增加教育实习时间,调整时间安排。可考虑采用循环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实习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循环又不断提高的过程,高师院校学生学科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时间更是如此。如美国的教师发展学校师范学生必须在那里实习一年,英国的教师伙伴学校每学年也有26周左右的实习时间,因此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四年只实习6周,实在是时间太短。

同时还要改革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开放化。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实习学校共同参与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计划、组织、督导、评估,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综合化,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在2008年的工作要点也强调要“健全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参与进来,监督好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提高合作的有效性,保证我们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2001-01-01.

第4篇

一、导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四、结论

第5篇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两组,一组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其中女6例,男9例,平均年龄在65-80岁;另一组按传统护理模式女5例,男10例,平均年龄在65-80岁进行护理。

1.2方法:

按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Ⅰ、表单Ⅱ,主要护理工作内容,责任护士按照当日护理工作要点,制定计划,并实施相应的护理项目及技术操作,护士长进行督查和评价,不断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根据实行需要进行更改与补充。

1.3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8.5-10天,住院费用约为6000-8000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约14-16天,住院费用约10000-12000元,采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住院天数大大降低,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医疗费用降低,减少了不必要的卫生资源浪费,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护理干预

2.1术前干预:

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并介绍医院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护士、医院的作息时间及规章制度,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并通过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经过、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护理:入院当日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凝血、CT、胸片、心电图检查,并按医嘱执行抗菌皮试,当晚剃头、沐浴、更换清洁内衣、术前24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手术当日入院第2天,测量生命体征;注射术前用药;更换手术衣;取下假牙及首饰,按手术要求将病历、检查胶片、术中用药带往手术室,并佩带手术腕带,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共同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使患者心理得以放松,消除其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手术恐惧感。

2.2术后护理

①安置适当,患者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患者清醒后,可垫软枕,并将床头摇高15°-20°,以利静脉回流。②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予中心加压吸氧2-3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分泌物。③引流管的护理。伤口引流管口应高于头部10-15cm,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认真落实导管安全措施,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术后第三天引流管拨出后应继续观察切口情况。④饮食护理。手术当天禁食、水。术后第一天给予流质饮食,可先进水,如无呕吐进而进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牛奶等。术后第二天可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开始可进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⑤活动护理。术后三天要严格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全关节活动,术后第四天嘱下床活动,首先扶坐在床边,无眩晕感,然后慢慢搀扶站立;最后行走活动,此过程动作要循序渐进,要注意安全,并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⑥出院指导。术后第七天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发予病人,向患者交付出院后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及科内联系电话。

3讨论

3.1护理干预的应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通过有顺序、有时间性、有明确预期目标的临床路径护理程序,不仅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条不紊,而且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医疗护理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使医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了早日康复。

3.2护理干预的应用规范了护理流程,保障了手术成功。术前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护理计划贯穿在患者入院、手术、术后指导、康复计划,一直到出院后随访的整个过程。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保证了术中麻醉及手术的安全顺利,手术后护理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方位的护理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制订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了活动能力,保证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3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护质量。通过对患者入院期间的频繁交流与沟通,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理解,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并充分体现了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同时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秀宁,王小玲.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第6篇

关键词:乡道;行政管理;制度化;公路法;行政监督;公路行政

乡道是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以及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包括乡、村之间的公路和与国道、省道、县道相联结而等级低于县道的公路。随着经济和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处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乡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道路穿越乡镇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保障乡道安全通畅,提高道路行政执法效力,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整个公路行政管理中,乡道行政监督无论是在意识还是执行中很少引起重视,在公路行政管理的实践中,乡道行政监督这一环节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在公路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针对乡道行政监督现有问题,提出合理的制度化建议。

一、乡道行政监督的主要现状

乡道从建设初期就有着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路窄、拐弯坡度大、拐弯次数多、碎石路、泥巴路等等都是主要问题。随着国家对于农村道路的扶持也不断加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道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道交通里程数、私家车、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剧增,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及微型客车等也在被广泛使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乡镇道路铺路到农家的愿望。乡道的建设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农村基础设施较差,车辆复杂、通行条件差、非法客运丛生、驾驶员技术、车辆安全性、群众安全意识不高,对乡镇公路交通行政管理的监督造成很大的困难,乡道行政活动过程和具体行政状为违法乱纪情况时有发生。乡道的特征不利于行政监督,需要给予足够重视,而乡道又往往是被忽视的一部分。

二、乡道行政监督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国道、省道、县道的分级管理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取得良好成绩,乡道管理却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

(一)乡道行政监督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大部分省实行省、市、县三级公路局的建制,分级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建设发生了新的变化必然对公路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道行政监督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对乡道建设的资金,债务,机构设置等多方面带来多方面影响,但乡道行政管理与目前的实际状况仍然存在差距。

(二)乡道行政监督人员素质偏低。由于机构设置上先天缺陷,造成人事权责不明,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和整个乡道行政管理队伍效率低下。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专业人才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乡道行政监督投资力度不够。由于体制下放,乡道的行政建设管理、筹资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再加上权责不清和资金分拨制度不健全,资金运作的独立性弱使得乡道行政监督的实施的效率低下。

三、乡道行政监督的主要原因

(一)乡道行政监督缺乏制度保障。关于乡道行政监督的概念,《公路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在第五章路政管理的第四十三条第二款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公路保护工作,并努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公路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服务设施,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总之,《公路法》中认为路政的管理就是对公路的保护。对于乡道行政监督管理制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监管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把握监管力度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乡道行政监督人员权责不明。由于没有相关规定的界定,乡道行政监督人员大多不懂法律,权责不明,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乡道监督小效率,甚至给相关机构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乡道大多处于不发达的乡镇,机关人员待遇低,发展机会少,提升空间小,致使有相关专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不愿意前往服务。

四、乡道行政监督的主要建议

(一)加快监督制度建设

乡道的有效合理监督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在现代社会,行政执法权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显著增强了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有效性。行政执法的强制力如果运用不恰当,也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造成损害。党的十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为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指明了方向。对行政执法权进行有效监督制约,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实现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五部门联合印发《2013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对治理公路“三乱”提出具体要求。五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涉路涉车执法行为的监管力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源头治理,细化执法处罚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大型物件运输审批进度。落实对货运车辆增设限载装置等措施,引导物流企业合法装载。建立完善执法资格的长效考评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制。乡道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乡道管理条例,加快乡道管理制度化建设,使从业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章可循,使道路使用者在权力收到侵害时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有效解决问题。

(二)建设高质量的团队

构建和谐乡道,提升乡道行政监督管理效果,离不开一个稳健高水平的从业团队。乡镇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教育,让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认清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落实激励机制。乡镇党委、政府要用合法合理的政策在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待遇上改善、舆论上支持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那些真正愿意干事、又能干事、业绩突出和群众拥护的优秀公务员选拔到来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队伍中来,淘汰责任心不强、工作滞后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从而形成竞争氛围,以此激发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员的上进心。

引进专业人才及监督设备协助隐患排查及纠正违法行为,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库,以备不时之需。

(三)多方引进监管资金

资金是改善乡道行政监督的关键,资金的多少决定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先进设备仪器的引进。资金的获取主要有三个途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民间捐赠。其中,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本土经济,获取国家转移支付和相关税收优惠;除此之外,从长远利益考虑对于乡道行政监督建设给予政策优惠及财政补贴,同时,提高当地知名度,开发相应的经济价值,招商引资,获取民间捐赠。

五、结语

乡道是发展地方经济的纽带,承担着养育一方人民的伟大责任,针对乡道行政监督存在的监督制度缺位、人员不足和资金匮乏等问题,提出通过制度建设,人力队伍建设,资金引进逐步改善,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齐春娥,公路附属设施行政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知网(2010)

[2]李晓明,从公路保护到公路行政论公路行政管理范畴的重构[J].中国公路2012(7)

[3]章权,温惠英,李俊辉,广东省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 交通标准化201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5]金青梅,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监督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6月

第7篇

2009年,我局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核心,以服务企业和大户发展为重点,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工业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抓好科技招商工作

今年1-12月份,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31万元,其中,争取非切块资金131万元,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全年招商任务592万元,完成任务额的208%。

1、智能化连栋温室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安徽舒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重建,县科技局积极参与,并为其争取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35万元。该项目总投资113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500万元。

2、集成电路板开发与研究项目。该项目由育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截止今年11月,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600万元。

3、天羽羽绒深加工基地及现代化服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与大众(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已完成征地协议,即将动工兴建。

(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

今年我局在巩固科技特派员数量的同时,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19名,今年科技特派员达59名。同时从高校院所聘请专家教授,在油茶、茶叶、中药材、农作物、有机蔬菜、兰花、山野菜、生猪养殖等一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建立了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7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据统计,全县科技特派员已组建经济实体的37个,其中形成龙头企业的2个、组建产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17个;实施科技项目50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19项,引进新品种560个,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215次,培训农民169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00份,安置农村劳动力2550人;科技项目总投资达13100余万元,实现利润2100余万元。

1、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调研。为了解和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展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情况,不断总结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促进此项工作纵深发展,年初,县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每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点和科技专家大院开展调研,详细了解科技特派员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等情况,逐步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人才档案。

2、开展科技特派员业务培训。4月15日,县科技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训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全县2008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部署2009年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任务,对科技特派员进行了科技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会议还表彰了市、县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同时,分管局长在县广播电台“101直播室”就科技特派员工作接受记者专访,向全县直播,宣传科技特派员工作。

3、为科技特派员免费安装智能信息机。为推进信息技术参与科技特派员产前、产中、产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农业信息传递到每位科技特派员手中,县科技局依托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为全县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大院免费安装60多台智能信息机,总价值达10余万元。

4、推进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科技合作,缓解科技特派员贷款难,县科技局与县邮政储蓄银行共同出台了《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暂行办法》,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打通了绿色贷款通道,截止目前,科技特派员通过绿色通道贷款160万元。

由于我县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今年6月12日,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省科技厅领导的陪同下来舒调研农村科技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立足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工作上台阶

1、开展科技调研,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今年,县科技局对华银茶油、三乐童车、舒农农药、华晶新材料、志诚机电零部件等3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难题、需求,掌握第一手情况,征集了6项重大科技项目。并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企业开展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工程技术中心等申报以及专利申请、成果鉴定等工作。

2、科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①国家级科技项目:申报5项,获科技部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闭环法生产2-氯烟酸技术》已获科技部立项,争取项目资金85万元,其中国家支持50万元,省级配套35万元;“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专家合作申报的“b型车用阻尼板产业化”项目,已获科技部立项,争取国家项目经费40万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安徽金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猪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获立项。②省级科技项目:今年申报5项,获批准立项2项:县农科所申报的《设施瓜菜新品种示范及推广》项目获立项,项目资金10万元;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的《β型内毒素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研制》项目获立项,项目资金20万元。③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安徽省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的“集成技术生产油茶/绿茶籽油”;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吸水性树脂”和“防洪膨胀袋”,已获认定。④市级科技项目:申报5项,获批准立项3项。产学研合作专项1项:县农科所申报的《设施瓜菜新品种示范及推广》项目获立项,项目经费3万元;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项: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获立项,项目经费2万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1项,舒城县三乐童车有限公司获立项,项目经费2万元。⑤组织两家企业开展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纳米银-高吸水性树脂复合材料”已经省专家鉴定通过;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的“空气氧化法生产草甘膦原药”正在实施中。同时,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5家;申报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推荐申报市科技进步奖评审4项。

(四)认真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

今年初,县政府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①选点示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县政府出台了《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方案》,选择10家优势企业试点示范,组建了1个专利中介服务机构。试点单位积极性高,把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战略、企业营销战略结合起来,设立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研发机构和企业专利制度。②宣传培训,营造氛围。于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4月20日-26日),县知识产权局在县城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5幅;在县电台“101直通室”栏目中做知识产权专访,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年初,县知识产权局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来舒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县直有关单位、乡镇、县规模以上企业、县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负责人、科技特派员、部分高中专学生等300多人参加了培训。今年11月份,县知识产权局邀请省专利事务所专家,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青年干部知识产权培训班,来自全县的54名青年干部接受了培训。同时,县知识产权局还邀请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专利事务咨询服务部同志深入企业开展专利宣传与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现场挖掘企业的创新点,进行专利申报指导。近期,在全省开展的知识产权试点工程中期考评中,舒城成效良好。③开展维权行动,积极配合市局调处专利纠纷案件。2009年5月份,县知识产权局协助市知识产权局,成功处理一例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今年1-12月,全县专利申请量达72件,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同时,在全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确定了13位市专利工作联络员。

(五)开展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为切实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工作,年初,我局召开了党组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工作组,对考核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工作组联系组织、财政、农委、经委、环保、科协等10家单位征集有关资料,认真编写考核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材料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初审,顺利报到了科技部。经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对舒城“三个一票”否决指标之一的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产生质疑,县局迅速进行了补缺补差,并拿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六)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安徽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

11月8日,县政府与安徽大学在安徽大学举行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签字仪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字仪式。为此,县科技局深入到全县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征集课题23个,并多次到安大研究生院磋商创新基地建设事项。目前,全县的23个课题征求了安大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此外,县科技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城市拆迁、整乡镇推进、计划生育、扶贫、抗洪防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二、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引导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重视,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聚集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设立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促进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继续健全和完善相关科技扶持政策,推动财政科技投入向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等方面倾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进或培育创新人才;引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0年,农村科技工作继续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抓手,力争做到“一新、二抓、三培、四提、五度”。“一新”:开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新局面;“二抓”,抓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优化调整,抓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规范管理;“三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四提”: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素质,提炼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提升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五度”: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向深度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向广度覆盖,创业领域向宽度拓展,产业链条向长度延伸,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向高度增长。

(三)加大工业科技工作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宣传、咨询与培训工作,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申报科技民营企业,兑现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研发中心或其他形式的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四)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2010年,是全省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的最后一年。县知识产权局将认真做好试点工程的验收工作,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充实知识产权工作队伍,初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逐步引导全县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制度,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加大专利申请力度,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五)深入征集科技项目,加大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

联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共同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继续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搜集、挖掘项目,从中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竞争力强的项目,指导编写项目书,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紧盯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时间帮助企业组织申报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县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示范工程、产学研合作专项等。

(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以及人才、装备、信息等资源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专项,每年择优选择5个产学研合作良好、成效显著的项目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联合安徽大学做好共同培养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选择10名安大研究生到县经济部门和有关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项目编制、信用评估、专利、财务审计等服务。

(七)加大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坚持“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举办科技培训班,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乡镇科技分管领导和农技人员;②科技特派员和新型农民培训班,重点培训全县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技术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③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人员。

第8篇

关键词: 卓越辅导员 主体性 成长过程 培育机制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日益加强,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辅导员学科专业多样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感到前途迷茫,缺乏归属感,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专业自主性和专业权利受到质疑。辅导员普遍反映工作烦琐,难度加大,多重角色冲突,工作严重事务化和边缘化。另外,当前辅导员参与培训次数少或人员少,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足,培训内容和方式老化。本文以江西省属校院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基点,从卓越辅导员的成长过程这一视角研究培训机制,力求找到提升辅导员素质的新途径。

要探求卓越的辅导员成长过程,必须厘清其定义、素质内涵,再将过程分为阶段,根据阶段特点提出培育机制。

一、关于卓越的定义

《辞海》对卓越的解释是:“非常优秀,超过一般。”[1]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如道德品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生活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班级组织管理、党团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性质,我们定义卓越的辅导员为:“高度的道德政治素质,强烈的事业心,目标明确,精通并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教育管理,超水平培育了高素质学生。”因目前对以辅导员和学生带班获奖等为优秀指标,许多隐性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没有量化或难于量化,故将卓越作为两个概念:一个是现实的卓越,如被评为省或本校十佳、年度人物,另一个是未来若干年应达到的高水平素质目标。

二、关于辅导素质内涵研究

本文选取8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具体见表1。

表1 关于辅导员的素质内容的观点

从以上八种观点,可归纳出辅导员素质的共同部分,大致分为思想、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根据辅导员工作要点现将辅导员素质内容列为表2。

表2 卓越辅导员的素质内容要点

探求卓越辅导员主体性成长过程,从理念、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及总体特点,调查研究发现,卓越辅导员主体性成长过程因工作内容广泛,要熟悉业务,都有一个适应期,往往带一届学生后对工作各方面都熟练,进入成熟期,由于不满足现状,发挥特长优势,在某方面力求新的突破,进入专家期,后又由专精而博通各项工作,思考理论前沿问题和突破实践的常规,进入卓越期。因此,卓越辅导员成长过程包括适应期、成熟期、专家期、卓越期(职业期应包括衰退期,本文不纳入成长期),现将卓越辅导员成长期各阶段特征列入表3。

表3 辅导员成长期的主要特征

三、卓越辅导员成长期特点分析与健全辅导员培育机制

(一)适应期。多数卓越辅导员与其他辅导员一样,适应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模糊,对辅导员总体工作认识不清,都是以自己以以往经历处理事务。有的卓越辅导员经历过挫败感、迷失感和心理焦虑等,工作压力大。面对问题他们有的是自己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或错误的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与辅导员工作不相关的学科背景往经历过更多的挫折。适应期最重要的是建立帮扶工作机制,安排新老辅导员结对子,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老辅导员带新辅导员的动力,让新辅导员在短期后掌握工作技能,少走弯路。建立入职后培训机制,通过报告、讲座、交流、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为他们提供工作智慧。建立工作规范机制,学工部门应将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规范制度让新辅导员了然于胸,并定期监督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建立减轻辅导员心理压力机制,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获得同事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使心理事件防患于未然。在工作中多予启发和宽容,帮助总结经验,减少工作压力,减轻工作负担,使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成熟期。多数卓越辅导员在带完一届学生后,对辅导员工作有大体的掌握,但与一般辅导员不同,他们注意对工作的细化,通过总结以往的或媒体上的工作案例,将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人才培养、危机处理、心理疏导工作做细做实。成熟期主要特征是归纳总结和得心应手,需要健全指导和监督机制,要求精心设计工作计划、内容、方式、过程,对效果评估都要精细化,对工作要深入反思,健全思想教育机制。成熟期辅导员思想易松懈,要通过实例加强辅导员事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等职业信念和专业精神教育。建立健全与专业学位相结合的继续教育体系,鼓励辅导员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提供他们交流的网络平台,促进互相检查和信息反馈,促进思考和发展。

(三)专家期。辅导员进入专家期,在职业定位较明确,努力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知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将某类工作做得更细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探索出新的工作思想,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对该领域超额完成任务,如有的卓越辅导员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工作富有成效,有的发表若干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学术论文。本阶段需要建立分方向的培训机制,将不同兴趣性格的辅导员分成不同的类别,培养具有个性的心理咨询师、学习生活指导名师、就业创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教育师、事务管理员。培训形式应多元化,如专题培训、进修、挂职锻炼。通过培训和互相交流,进一步深化每位辅导员的优势项目。通过对某一工作内容回顾、诊断、监控、调适,将模糊、疑难和纷乱转为清晰、明确和连条理,逐步发现和掌握规律。

(四)卓越期。卓越期的辅导员在精神上有较崇高的境界,有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精通某一领域同时,深入研究其他领域,站在辅导员工作最前线,了解理论最前沿,具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和创新能力,并理论转化为实践,创新独特处理事务,能掌控情绪,意志坚定。本阶段应建立更高层次的培育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予他们外出参观考察辅导员专门研修基地的机会,看到山外有山,提升思想境界。建立培训数据库,由他们自设培训计划和内容,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带新辅导员。成立权威的专业组织如辅导员协会或专业委员会,举办会议,开展研究,出版会刊,尝试制订职业规范,颁布职业标准,定期交流经验,总结规律。组建辅导员学术团队、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等领军人物,建立自己的专业话语、专业工作方式,提高专业水平。

当然,卓越辅导员除了培育机制外,还要吸引更多的辅导员向上攀登,更需要配套的相关机制,如选拔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这些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辞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231.

[2]王燕芳.浅谈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素质要求[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

[3]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

[4]靳玉军.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陆兴鹉.新形势下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6]王东,王振宇,尚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

[7]张跃辉.浅谈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养[J].改革与开放,2009(4).

[8]江来登,周勇.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的素质构建――基于IAK素质结构模型的考察[J].当代教育论坛,2009(9)

[9]聂辉.高校辅导员素质模型构建与测试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0]陈勇.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模型的构建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10).

第9篇

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出学教工宿舍宽带网的开通剪彩仪式。教工宿舍宽带网的建设是关系到我校众多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大事。20__年,学校把“校园网进研究生宿舍楼,分阶段进入教师宿舍。”写入20__年工作要点,作为当年要做的20件实事之一。20__年底,我校集中住宅区以外的教工已通过徐州电信局优惠提供的ADSL方式实现宽带连接;虽然局限于各方面的条件,20__年没有完全实现网络进研究生和教工宿舍这个目标,但是学校领导以及信息网络中心的同志们一直在紧张地筹备各方面的事宜,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寻找新的机遇,争取以最优的方案建设教工和学生宿舍网络。经过与多家网络运营商的协商谈判和多种方案的比较论证,20__年的4月,我校与徐州电信签署了学生宿舍网络的建设协议;3个月之后,我校又与实达锐捷网络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教工及研究生宿舍网络的协议。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基本实现了以较低的费用使用最好的网络的预定目标。

我校教工宿舍网在确定技术设计方向的时候全面考虑了我校教工的应用特点,考虑了与我校校园网的充分整合与资源共享,最终确定了光纤到楼、双绞线进户的千兆以太网连接方式,用户端实现100兆快速接入。应当说,教工宿舍网的建设难度是比较大的。作为学校与锐捷网络合作建设的项目,双方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教职工宿舍分布于我校纵跨10多公里、3个校区的6片区域,建设和施工有较大的难度,江苏天技作为实达锐捷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接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在我校后勤部门和信息网络中心的大力配合下,克服了暑期高温和连绵阴雨的困难,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网络的建设任务,为网络在预定时间内开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教工宿舍宽带网建成的意义和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我校校园网的建设起步较早,20__年我校就已经在各个校区的教学、科研、管理单位建成了高质量的网络,校园网络几乎全部覆盖了教学办公区域。教工宿舍网的建成以及即将建成开通的学生宿舍网络使我校的网络环境极大改善,基本可以实现多校区、全覆盖、无盲点的目标。教工宿舍网络的建成和开通,既是对我校校园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充,同时也必将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校园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而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是普及高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虽然我校的网络基础建设做的还不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校的信息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和网络资源的匮乏是一个主要原因,而作为我校信息化主体的人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教工宿舍网的建成将使我校教职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应用,逐步摆脱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从而能够通过校园网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促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让广大教职工能够更多更好接触网络、使用网络,我校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职工上网。我校将在以后逐步开展对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教职工的网络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完整、全面、高速的校园网平台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学习,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成我校新时期办学的新亮点。

我希望在教工宿舍网络开通后,实达锐捷网络、江苏天技集团能够与我校信息网络中心密切合作,全力保证网络的通畅、稳定与安全,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

在这里再次感谢为我校教工宿舍宽带网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方领导、专家、工程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超市十周年庆典上董事长的讲稿

今天,华龙三千员工在这里欢聚一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刚刚送走了火红的昨天,又迎来了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现代流通业崛起的时代,一个明天更美好的时代。我们将站在华龙未来的新起点,走进华龙的第二个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华龙人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的十年。华龙人以企业为家,以事业为魂,以合作为荣,以奋斗为乐,创造了“顾客至上 ,合作奋斗”的企业精神。华龙文化影响、感召、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物华龙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不断为华龙的发展添砖加瓦。今天荣获华龙勋章和华龙精英称号的同仁,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

过去的十年,是华龙人创业报国,固守正道的十年。华龙人满怀拳拳报国之心,坚持“发展民族零售产业,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企业宗旨,成功地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现代流通网络,为国家缴纳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平常时刻,华龙人用踏实、真诚的服务和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非典时期,华龙人坚守阵地,万众一心,保障供应,稳定市场,铸就了一道战胜瘟疫的钢铁长城。

过去的十年,是华龙人稳健经营、科学发展的十年。华龙人专心致志搞经营,一心一意谋发展。华龙人潜心学习先进的零售业技术,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与国情、区情、民情相适应的现代零售业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困,为职工谋福利的国企合作发展之路。华龙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店铺、做经营,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评项目、做发展。十年的严格管理,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华龙。

过去的十年,是华龙人努力进取,不断提升的十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华龙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战胜自我,创造奇迹。华龙连续多年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同步高速增长,而华龙人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远自我否定,追求更大的成功!

昨天的光荣已经成为历史,明天的征程正在向华龙人招手。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科学的态度,确定新的目标,迎接新的挑战,迈向新的十年。

未来的十年,是华龙“以人为本”的十年。华龙人是华龙事业最大的财富。华龙的文化、精神,需要华龙人去传承,华龙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经验,需要华龙人去实践、创造和发扬。华龙将关注人性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提升机制,使更多的华龙人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更多的华龙人能获得丰厚的收入,体面的生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华龙的顾客是华龙业绩稳定增长的源泉。华龙将潜心研究顾客的消费需求;全心全意围绕顾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使目前每年2亿人次,未来5亿人次、10亿人次的消费行为都变成华龙人与顾客的亲密沟通和友情对话。

未来的十年,是华龙规范流程的十年。华龙将继续推行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的流程管理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标准指导经营,用规则强化管理。在全集团实施全流程系统化管理,向流程管理要效率,向制度化、简单化、标准化要效益。规则高于一切,从组长、科长、店长、总监、总经理、到董事长都必须按规划办事,循流程操作,遵章守制,严于律己。

未来的十年,是华龙强化信息系统的十年。我们将不断采用先进的、适用的信息技术,把华龙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操作行为都纳入资讯系统支持和管理的范围,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每个区域的客户,每个区域的市场都纳入资讯系统分析和服务环节,大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强化服务质量,满足顾客的现时需求和潜在需求。

未来的十年,是华龙完善基本经营技术的十年。我们将认真总结,努力学习,逐步规范和完善各经营环节的基本技术。对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企业形象设计、品牌推广、开店评估、卖场经营、产品开发、商品采购、物流配送、联营管理、投资分析、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等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使之标准化,得以创新、推广和应用,使华龙成为基础扎实、功底深厚、执行到位、技术领先的中国民族零售企业。

未来的十年,是华龙持续经营,快速发展的十年。同店铺可比增长永远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不断开设新的商业设施,开新店,最根本的是其长远的赢利能力。华龙也将积极开展收购、兼并,不断扩大华龙的零售网络。只有这样,华龙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才能既做大,更做强,才能具备强大的持续竞争实力。我们将在做强现有区域的前提下,逐步走向全国,在保证盈利水平的前提下,力争在第二个十年实现年销售超千亿的目标。

第10篇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

我谈的认识问题就是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大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无论是一般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都是最基本的任务。现在教风和学风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待遇偏低造成的,不能把出现这些本科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到这种认识上。在学校范围内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多的是在我们学校领导层面或在学校整个管理层面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特别是对本科生培养的认识。

研究型大学也要培养优秀的本科人才。一所大学存在的价值,就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就是要把充满着理想的这些年轻人,在大学的四年生活中让他们树立起做学问的理想。我们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在学校的管理层面上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经费的分配,我们在学校里要不要为本科教学提供一流的环境,要不要为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来创造健康、快乐的氛围。回想起来,改革开放已经近30年了,大学的创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在国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之前,可以说当时的教师不如街上开出租车的、剃头的、卖茶叶蛋的。1995年,国家开始重点投资建设一些重点大学,现在这些重点大学的状况有了根本的变化。从今年开始,收入超过12万元的人必须亲自到地方税务局去报税,大学成了重点的监控对象。如果说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教学投入不足,我们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过程和秩序,因为人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课,如果他的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他怎么能够安心教学?但是,这十几年来,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变化来看,我们不能把出现的这些问题还归结于市场经济,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由于我们教师的收入偏低造成的。现在看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实际上是在我们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看待自己的责任?教育本质上是公益性事业,当然大学生是要交学费的,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说大学的教师与社会的其他普通成员相比,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他要培养人才。所以,在学校整体工作上,要把认识集中在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上。

学校的确要在今后围绕着这样一种认识,来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现在,基层单位的教学活动组织和授课的教学方法研究,不仅是名存实亡,而是连名都亡了!现在没有规定,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在我们学校今年的工作要点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重新思考和构建校、院、系所三级管理体制,重新思考系、所基层学术组织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以人才培养为纽带,把这样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当然,我们在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上,在组织措施上还会有一些变化,还要有一些措施来保证,使得大家把中心工作放在人才培养上。

二、要解决教师队伍中个别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流的大学必须要由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教师组成,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教师是构成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我们希望大学的教师都是优秀的,他们能以满腔的热情来培养学生。我在交大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有很深切的体会,至今都能回忆起当年给我们上数学、物理,包括一些专业课的老师。与这些教师相比,凭心而论,我们感觉和他们的差距很大。大在哪里?大在对学生的责任心上,大家经常讲,一句话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种现象更多是出现在大学。大家可以想想,一个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理想而又非常朦胧,不知道该怎么走,是大学使他明白了自己的理想之道。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个别人的素质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很严重。前段时间我跟一些数学老师谈教学改革。从去年开始我们在进行一些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改革我们的教学过程,其中选了“线性代数”这门课程。为什么要选择“线性代数”?因为“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与研究矩阵变换密切相关。无论是从力学、机械,到动力、电气,还是到研究随机现象时,都离不开矩阵,都离不开“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要有丰富的形象思考。这门课的改革是我们理科中心李继成副主任具体在做。他跟我交换意见时谈到,学生给他发信说,他们是冲着交大的牌子考到交大来的,可是来了以后,对这里的一些老师感到很失望,这种失望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的。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得极不耐烦,备课极不认真,这就是个别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我们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只重量、不重质,只看他授了多少课,没有看他的授课质量怎么样,这就是管理的问题,怎么能够把一门课上好,怎么能够让我们的高中生进入大学以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很多教授,有很多知名的专家,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以及做学问的生活方式,都是在大学里形成的,是在课堂上,在言传身教中受到感染而形成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上,这样的风景却越来越少。与过去的老师们相比,我们个别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我们要规范教学的过程,包括多媒体教学。现在有人说PPT是“骗骗他”,有些数学老师就使用它拉洋片。我曾经去听过大一的数学课,授课老师就是用PPT来给学生讲课,老师很省事,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大家知道数学不像外语,数学需要理解,需要推导,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问题。学校要对多媒体教学做严格的规范,哪些课能用,哪些课怎么用,哪些课不能用,要科学地使用这些工具。另外,我们还要搞课堂教学评价,要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我们还要在业绩考核上把从教学第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本身的能力和他的业绩评价结合起来,与收入分配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所以学校必须注意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明确提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以能力建设为主,而不是简单地引进几个拔尖人才,或者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学科梯队的建设。我们要有很强的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有德艺双馨的老教授、老专家,还要有意气风发、满腔热情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教学上都应该是佼佼者。

三、关于加大教学投入的问题

目前有一部分问题的确是我们在教学上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当然,投入不足有历史的原因。近十几年来,

我们学校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建设上,解决学校发展中突出的矛盾,提升学科的竞争力,更多地强调怎么在科学研究和发展方面能够使西安交通大学真正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对西安交大来说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教育教学,一个是科研与社会服务,这两个轮子上面架的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离开哪一个都不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学校一年的资金流量十几亿,其中,学生的学费一年不到一亿。2006年,用于教学支出的经费3.6亿多,包括教学实验室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人员的开支,水、电、教室维修等,其中教学公用支出,即教学过程的直接成本近2亿,这当中,直接用于本科课程建设、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投入达2460多万。从2004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年递增4%~5%。应该说这几年,特别是近3年,学校对教学投入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教学经费或教学过程管理经费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自评估,我们查出有一些学院存在经费挪用的问题,将教学经费用于院里老师出差的费用或者积淀在经费本上,基层的教学经费不到位。在这次教学自评估中,基层反映教学经费不足,但是在不足的情况下,已拨经费使用的情况并不好。最近,学校已经对各个学院的教学经费进行梳理。另外,去年“985”二期建设经费明确要求用于科技创新平台,但学校还是决定安排6000万用于本科教学,这里还不包括在其他方面对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在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在今年要改造校内工厂区。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东校区的校园中也有东西部的差距,东部就是中轴线的东边,大家看到,它很漂亮,但是,在西梧桐道的西边还可以看见二三十年前交大的样子,而且有些地方比当时还显得更加破败,有的窗子也没了,有的路几十年都没有维修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高等学校都在发展校办产业的时候,我们把工厂区整个划拨给校办产业,现在我们下决心要收回来,那里一共有18000平方米,我们要把艺术学科放在那里,同时要搞一个“工程坊”。“坊”在汉语中指专用的房舍,常指店铺或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我们赋予了它现代的意义和内容,要让学生能在那里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实践环节,提供从木工、金工、电子、计算机,一直到工程制造等内容的实践环境。“工程坊”除了承担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外,还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可以申请学校的课外实践项目,搞“小创作、大发明”。今年一定要完成“工程坊”的建设,我们要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内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我前面谈了,我们一年支出是十几个亿经费,学校在一年内的运转耗费的确是很大的,我们还要勤俭持校。在教学投入上,学校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还要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要建设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和人文社科科学面向教学的实验室和一批专业实验室。我们希望在“十一五”结束的时候,西安交通大学面向学生教学的环境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是国内一流的。

四、要解决我们教学管理过程和教务管理的服务质量问题

从学生的反映看,教学管理服务的质量问题已不是个别的现象。现在和我当年在这里做学生时,与教务老师接触的情景相比,觉得现在的确存在差距。我记得,在2004年时,一个学生因为选修课成绩的登录问题,他来回跑了五、六次,因为涉及两个学院的教务,这个学生选修的是另外一个学院的课程,临毕业了成绩还未登出来,最后找来找去说成绩单丢了,让任课老师又补了一个成绩单。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务人员的素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和我们教师共同在完成他们的学习。我们谈和谐,不是喊简单的口号,管理服务应当在育人过程中像小溪流水一样,让学生感觉到一种亲切可爱。今年我们对教务管理会有新的措施,还要加强我们自身教务部门的建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责任在于我们学校层面,还需要在教学管理上,从育人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对我们的教学管理过程提出更加规范、更加严格与更高的要求。

我们搞信息化、校园网十几年了,但是在我们教学管理过程中,包括各个学院跟学生的交流,怎么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这些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我们对学校的校园网要重新思考定位,要把校园网的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对我们校园教学科研的服务上来。在“十一五”规划中,应当是今年或明年年初实现校园“一卡通”,满足学生的学习、图书馆的利用和学生社区服务的需求。

五、关于教风和学风建设问题

学风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在于教风和学校如何引导这些青年学生。大学四年是进入大学的年轻人一生中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但是最近有些情况使我们感到非常担忧,有一些高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由于沉溺网吧、热心游戏,学业不得不中断,还有个别青年学生由于心理障碍问题,甚至走上了不归路。我们也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去传道、授业、解惑,而不能在课堂之外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我想从基本的道理来讲,我们愧对这些家长。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大学也会有这样的要求和希望,但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面对学生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学校近两年开始搞书院制, 目前从教学一线上反馈的情况看,彭康书院学生整体学习状况比较好,学生不及格率大大降低,我们要把学生社区工作做好,搞书院制,要进一步加大对书院的投入,以及对学生各种社团给予经费支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把一些学生从网吧游戏中吸引回来。

六、谈谈如何看待教育质量的问题

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在于我们拿到多少教学改革的成果奖,出了多少名师,写了多少书,这些都是数字,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学生的就业和能力上。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和一般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大不相同。一般企业只要求技能,希望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能为其创造价值,而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意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看中的是今后这些学生能否成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交大的定位也就在此。因此我们要为本科生创造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梦想成为科学的创意,使他们的学问和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回归到大学本质,把学生培养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再有一点,现在都在谈精英人才培养,精英不应是高人一等的人,不是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好、享受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人,而是有远大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们学校要培养自信、自强、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所谓精英,需要具有前面所讲的一些能力,更要有满腔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强调本科教学,并不意味着放松对科学研究的要求。科学研究仍然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且在某些方面,与教学相比,要提出更加严格、更高的标准。今后新补充的专任教师,科研不过关不能聘任,无论是工科、理科还是人文科学,从事研究都必须在自己的学科当中要有所建树。

上面谈了一些学校当前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会误人子弟。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特别是我们地处西部,但我们仍然要有信心,西安交通大学的优势就是我们有110年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一批潜心做学问的优秀教师,还有一大批源源不断的优秀大学生,我们要为这些优秀的学生创造很好的环境。相信再过若干年,我们一定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中产生较大影响,这个目标不能仅仅靠教师,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要有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团队。我们以后要请一些国外人士参与我们的管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教学管理中的骨干,你们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如何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还要靠大家来具体实践,我们的学生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我们要共同努力,一起打造西安交大在新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

第11篇

十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1]。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不仅要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用合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科技创新力量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推动涉及多方面因素,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作用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定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对于保障高质量的科研训练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忽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效果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息息相关。教学管理干部往往着眼于繁杂的事务工作,容易忽视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关注和把握。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

科技创新的意识薄弱。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后,习惯于灌输式教学而非启发式教学,往往容易“师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积极探索、“标新立异”的精神。高校缺乏针对大学新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心不足,部分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是拔尖学生的专利,自己不具备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而缺乏了创新欲望,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形成[2]。

科技创新的动机功利化。当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过强,仅仅把科技创新与自身利益挂钩,如获取创新学分,为找工作、推免研究生增加砝码等等,缺少了对于真理本身的热忱和追求。很多学生不愿意潜心去做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往往在项目申报初期充满干劲,结题时却拿出平庸成果突击应付了事,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

缺乏投身科学研究的恒心和毅力。科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短期内都很难出成果,如果不能学会承受和享受科研的过程,科技创新活动就很难开展下去。但是,当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往往对于项目开展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有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情绪波动、轻言放弃,有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琐碎,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恒心和毅力。

2.缺乏整体规划与完善的支撑制度

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新的理念融入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教育顶层设计中,不少高等院校为学生开设了结合创新的相关课程计划,设立有专门的创新训练研究中心,用以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3]。在我国,很过高校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统一组织和有效指导,还停留在临时性、随机性的学生活动或各类、各级竞赛的层面,要么活动方式单一、受益面窄、成效小,要么片面追求成果,浮于表面,没有将创新教育提到一个基础教育的高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分类指导[4]。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如项目管理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持,造成管理程序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明晰;还有些制度不利于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竞赛奖励的风气不利于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基础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功利性追求;如何建立为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机制,以调动科技创新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3.忽略过程管理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多采用的是目标管理的方式,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管理方法简单、管理分散等问题[5]。例如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很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逐步领悟和掌握科技创新的原理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承担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拿出大量的精力专门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践工作,而教学管理人员往往容易着眼于项目申报初期的立项数量和申报材料,对项目的开展过程基本忽略,没有对科研导师的教与研、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进行有效协调,而是听之任之,导致达不到预想的科研训练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力度和质量。

二、教学管理人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作用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航员

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航员,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大学生端正科技创新动机,引导大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这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关键作用。

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情感,倡导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敢于创新的个性与独立自主的意识;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实行适当宽松、灵活多元的管理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开路;建设有效的创新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端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动机。注重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把科技创新同国家、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在浓郁的学术环境中培育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学术讲座、科技报告会等第二课堂进行榜样教育,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科技创新榜样,使学生通过榜样的成功事迹与优秀品质受到感染与鼓舞,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从崇敬到效仿,最终将科学精神内化。

引导大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教学管理人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意跟踪关注学生的状态,与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及时纠正学生科研工作中的随意行为和责任意识缺失的思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科技创新中遇到的挫折,引导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科技创新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纲领,也是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必修课构成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拓宽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则是科技创新能力训练的关键环节。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师,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预先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之能够符合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成长的规律。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教育课程、适当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增设学科交叉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设置科技创新学分等办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动力。

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管理运行制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党和国家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的制定有关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并协调做好机制建设与保障工作。基本的建设内容应包括制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条例,明确各方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组织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活动专家委员会,负责学生科研项目进行评审与评价;建设教学管理制与导师负责制相互协同的运行机制;创设提供活动基金、创新学分、成果表彰、奖惩措施等激励制度;勾画名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关措施、业绩考评、职称评审奖励制度等激发名师们培养创新人才的热情和责任心等。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者

教学管理人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应注意加强过程管理,保障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重在过程、允许失败,主要管理手段是跟踪管理、加强反馈和持续改进,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最终达到预期目标[6]。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管理分为起始过程、计划过程、实施与控制过程、结束过程四个环节[5]。梳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办法,明晰具体工作职责,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负债 扩招 政府投入 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各大高校逐年扩招,高校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购买和师资队伍的引进等问题,而这些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所以高校选择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高校这种负债经营已是现今高校的普遍现象,虽然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资金缺口问题,但是几年后的还本给高校带来的是更多的风险。2009年教育部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工作要点,研究如何化解高校负债已成为我国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近年来对高校负债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无论是原因分析还是实证应用上的总结,都缺少系统的汇聚和整理,整体的研究也较分散。本文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整理,从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负债经营的原因分析和化解高校负债风险路径分析三个方向对我国高校负债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我国高校负债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分析

在以往对高校负债现状的研究中,多是从高校负债规模及各地方高校负债为实例进行研究。关于我国高校负债的具体数额,目前还没有代表性的统计,但以下论述足以显示负债风险之大。

冯锦慧(2008)在其《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一文中提到,“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在其《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已高达336亿元,年均增幅达76%,且这一趋势还在逐渐扩大。”宋全保(2009)在《当前高校债务困境破解对策探究》中提到“高校短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60%以上。”

许多国内的学者从具体实际出发,以某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如杨怀伟,王幼桂(2011)认为,“在安徽省高校‘扩招’、‘双百工程’等政策的影响下,安徽高校债务呈现出典型的‘三高’特征,分别是本科及重点院校贷款比例高、短期负债比例高和基建支出比例高。”尹北晖(2011)以广东省为例;此外还有王冲(2004)以四川省为例;叶(2008)以湖北省为例;唐之享(2009)以湖南省为例;帅相志(2009)以山东省为例;王乡华(2009)以河北省为例;尉桂华(2010)以辽宁省为例;王晓义(2010)以宁波为例都对高校负债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由此可见,高校债务之重,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成因分析

产生高校负债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三方作用结果,一是政府层面,二是高校层面,三是金融市场层面。江伟、陈运平(2009)从博弈论角度提出形成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高校、银行三方互相博弈的结果。

(一)政府层面。

在分析我国高校负债成因时,政府投入是关注重点。周清湘(2009)在她的文章中指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率,占GDP的比重在3%徘徊,从未达到4%的标准。”由此可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薛鹏(2008)提出“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都是高校通过贷款和收费解决的。”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占高校经费收入的一大部分,但是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却长期未达标,所以学者大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应是高校负债增加的直接成因。叶(2005)、成立平(2009)、杨怀伟,王幼桂(2011)和汪榜江(2009)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是高校负债的主要诱因。

就算政府投入足够,但是拨款能到位吗?甘泉(2008)指出“地方政府拨款能够完全到位的高校仅占总数7.14%,基本到位的占58.33%,27.38%的高校政府拨款难以到位,7.14%的高校政府拨款不能到位。”可见财政拨款不到位也是高校负债原因之一。由上可知,从政府层面来说,高校负债经营的原因是财政投入不足和拨款未完全到位的原因造成的。

(二)高校层面。

从1998年到2007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由340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国内众多学者从高校扩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规模扩招与高校巨额债务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大规模扩招是引发高校大规模举债、形成巨额贷款“黑洞”的直接原因,高校负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高校扩招是高校负债增加的起因。薛鹏(2007)、何学飞(2009)和汪榜江(2009)从我国高校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认为“高校扩招是高校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王冲(2006)对我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扩招带来了高校负债总量的增加,高校负债规模与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学校生均成本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变化关系。”王为正(2007)和翟志华(2007)都认为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产生的高校扩招引发了我国高校负债过高。此外,很多学者还认为教学评估是造成高校负债风险的间接成因。

(三)金融市场层面。

邬大光认为,“高校负债与整个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有关。”他从高校负债的背景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高校负债的根源,从而引领高校负债研究关注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

很多学者认为高校负债办学的形成,离不开银行对高校的信任。吴士健(2010)和王江(2010)都认为“高校负债是‘类市场行为’,在银行眼中,高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银行竞相把钱贷给高校,而且条件也格外宽松。”帅相志、毛有高和傅庆民(2010)认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银行为了扩大贷款对象、减少闲置资金,而与需要资金的高校建立起了银校合作关系。

三、高校负债风险化解对策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负债研究的文献,大部分都认为我国高校负债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以防范,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对高校债务最终承担者的研究中,宋全保(2009)指出“国家应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建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程启斌(2010)认为“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债务化解机制,中央财政应承担主要责任。”徐睿(2011)则从整个政府层面出发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允许高校引入民资和外资;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鼓励全社会的资助和捐赠;改革高校财务核算体制。”

对于如何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王红磊(2008)分析认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有比例地进行清偿,先重后轻。”王光宇(2006)则是革新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在方法上,引入绩效预算;在组织上,建立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监督执行拨款相关事宜。”虽然高校办学的自在不断扩大,办学经费渠道在不断拓宽,但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还是很大比重的。所以,在现行体制下,国家的投入仍然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支撑。

(二)高校层面。

高校扩招所需资金大部分依靠政府投入是远不够的,所以利用社会资金,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罗家国(2006)认为,“高校应多与企业开展合作,承担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增加资金来源,改善科研条件和教师待遇。”毛克平(2007)主张,“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来增加高校收入。”王江(2010)的观点是,“以知本运营进行融资并偿付债务,即高校将其所属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学术积累等知本内涵物聚合起来,以自营或外包方式进行公司化运作,以期获得高校体系外资金的认购或合作,最终以所得资金来偿付债务。”

由此可见,高校增收可以从他收和自收来解决一定资金需求问题,然而从银行层面来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偏少,孟钟剑(2008)提出“债券市场完全可以成为高校融资的重要渠道。”宋全保(2009)认为“应对高校现有债务进行重组,变短期贷款为长期贷款,创新开发专门针对高校的金融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在所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在高校负债问题研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表现在:

一是我国高校负债的实际数额的调查和统计较少,这是因为我国高校财务不对外公开,高校的负债是个敏感问题,因此对高校的具体负债情况研究、分析较少,对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经验的探讨上;

二是从促成我国高校高负债成因分析上看,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体制和制度层面的成因分析还不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是对于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应寻找从新突破点来探讨高校负债问题。

总之,目前对于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突破点,更全面、更完善地对高校负债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高校的负债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作者:稂明燕,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王岑,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

参考文献:

[1]薛鹏.解读我国高校负债问题.中国统计,2007(12).

[2]王冲.中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实证分析.江苏高教,2006(3).

[3]叶.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负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王为正.高校负债发展与贷款偿还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5]毛克平.协调我国地方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对策性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7(8)

[6]帅相志,毛有高,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

[7]成立平,李玉民.政府行为视角下的高校负债扩张及风险治理.财政监督,2009(10).

[8]汪榜江.高校债务风险思考.财会通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