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教学汇报

教师教学汇报

时间:2022-10-03 14:5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教学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教学汇报

第1篇

一、教学手段及方法

我参加工作的这六年,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不断改革和探索的几年。在这几年里,市、区教育局不断提倡改革,鼓励教学上的大胆创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但也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了。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行朗读比赛。一组在“读”的时候,其它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它组就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分,然后把这组的最后得分记入他们的学期总分,学期末进行奖励。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学生上课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

2、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

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太泛、太难,都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把要在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别叫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由于问题设计得比较合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了调到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我常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和前面介绍过的朗读竞赛的方法是一样的,学生对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个个都积极地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着重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种能力的提高,单单靠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不够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法、新的课型。在一个学期中,我不间断地开设了诸如“朗读竞赛”、“演讲竞赛”、“背书比赛”、“查安典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比赛”、“IQ游戏比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讲笑话比赛”、“作文片段描写比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于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上这样的课,这也是我以后继续探索、努力的方向。

4、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近几年,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多媒体教学由于其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较好,我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适当加以运用,让语文课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初中课文中有两篇文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的《沁园春.雪》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诣的音韵,优美的意境,作者博大的胸怀和气概,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但这里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全篇都是以雪作为背景的,雪对于增强对于诗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广州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下雪,只是从电视画面上得到过一点模糊的认识。如果此时不加深学生对雪景的形象感知,即使学生对课文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诗歌内在美的品味,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为了在上课之前加深学生对雪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雪景图片,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对“活”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语文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7年至2010年,我连续四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成绩年年超出区平均分,2001年初中升学考试,我班的萧媛妮同学达到了单科标准分789分的高分,创下了我校单科分数最高之最。

同时,在辅导学生参加市、区各项竟赛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98年度,萧美艳同学获得区文言文知识竞赛三等奖;99年度,萧丽芳同学获得区文言文知识竞赛一等奖,萧钟艳同学获得区朗诵比赛三等奖;2001年度,萧晓丹同学获得市环境征文三等奖。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育好人。从参加工作第一年起,我连续五年担任班主任,其中四年是初三的班主任。我觉得,做一个班主任也许不难,但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就很难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两个字:“爱”和“严”,这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既改变了一大批后进生,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1、有一颗爱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这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例如99届,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黄雪梅,在临近升学考试的前一个多月突然提出退学申请,经过了解后我才明白,她家里有五姐妹,个个都在读书,而父母亲的收入又少得可怜,家里决定让她不要读了,出去打工挣钱。我于是在班上发动学生捐款,同学们的捐款十分踊跃,有的同学把自己仅有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我又把这件事向学校领导作了反映,学校领导也相当重视,个个慷慨解囊为她捐款,最后为她筹得了新学期必须的资金。我又把她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积极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向报社反映,最后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使黄雪梅同学破格录取到一间收费相对较低的师范学校读书,这使学校领导和我班的同学们都兴奋不己。

2、细心、耐心、诚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例如99届我班有一个学生叫萧汉冲,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又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到初三最后一个学期,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在升中考中,他还考上了一间较好的技工学校。

3、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我班制定了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例如,以前我班的卫生工作一直不得力,达不到学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班上的同学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分成八个组,每组6-7人,设小组长一人,把以前的值日制改为值周制,本周内该组的卫生得分必须要达到学校的平均分,否则重扫一周,相反,如果本周值周拿到卫生流动红旗,则奖励一个笔记本。措施得当,奖惩分明,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学期下来,我班竟然拿到了十四次卫生流动红旗。通过我的言传身教,97年到2001年,五年时间,我所带的班级德育考核合格率为100%,多次获得过校“文明班”、校“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由于我工作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年,我被评为“区优秀德育工作者”,还参加了9月10日在区礼堂进行的教师表彰大会,领奖那一刻的幸福感现在还时时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年,我的年度考核被学校评为“优秀”,还获得了区的嘉奖。

第2篇

许多地方存在缺乏,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四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两者是相互联系,教学就是教与学。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肯定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胜利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广州学生的时候,一点都不了解他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讲授第一课的时候,依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局部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历来未学过。于是课后更多的主动走近学生,与他聊天谈心,增进相互的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

学生英语听,一方面。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三、四班的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

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满意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教授《unit3.lesson9时候,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当讲到half和“quarter时的时候,通过画图,用数学上的圆”来加以充分形象的讲解和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说明。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whatsthetime?its句型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干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听了二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不时学习中,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三班和四班,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有偷懒的机会,让他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效果方法,当然不能稳扎稳打,并且多鼓励,只要他肯努力,效果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恬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英语是语言。困此。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早读时,口语操练时,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局部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能力。

少讲精讲,精讲多练是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课堂上。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总之。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效果高低,都在一定水平上体现了这学期的教学效果,也是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见证,更会促使我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第3篇

编者按: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和**老师、**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4篇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第5篇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④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针对目前高考与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想不被禁锢于学校的方寸之地,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进而能够随时适应和应付社会上的各种情况,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尽量克服作为一句新老师所出现的语言不连贯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不只老师讲,而且学生也要站起来讲,形成教学互动,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在减轻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对其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高中的学生虽然相对于初中来说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高一年处于初、高中的转接阶段,初中所形成的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习惯还没有完全转变,故仍有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利用自己年纪与其相仿的优势,在有共同话语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能够说出知识话来;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并积极寻找差生所拥有的优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有一无是处,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进他们进鼓励,刺激他们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第6篇

一、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提高思想觉悟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和有关文件,努力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积极寻找自身缺点,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以实际行动努力改进。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要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在黄校长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要求各教师对照细则严格执行工作。

1、认真组织备课

我们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期初,教导处规定了教师应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并组织分管领导及教研组长进行了检查,并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备课,开展"教师优秀备课展",给全体教师特别是新上岗教师提供了参考。

2、认真组织上课

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为了使教学工作能有序开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导处又将随堂听课和实践课的管理相结合

3、认真组织作业检查

教导处多次组织对各科作业进行仔细地检查,对作业布置及批改认真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较为详细的整改意见。

4、认真组织考核

组织学科单元检测,认真组织好期中调研,并及时做好了数据的整理汇总工作,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做好期中反思工作,针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并付诸于行动。

另外,在"组织好课外活动"及"辅导学生"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升教研水平

在本学期中,协助教导处组织好"数学教师优课评比之教案设计比赛",每周四4:10以后的时间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将集体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学习形式与内容也日趋规范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第7篇

“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改革的潮流中的中流砥柱。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改善了学与教的关系,真正变课堂为学堂。

小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从而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我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目标:

(一)从学生方面

力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内每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的优劣,所以小组内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力求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那些在课堂平时不能说变得能说了,不想举手的变得想举手了,平时胆小的变得敢于展示。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也能在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也能获得成功体验。也许他们的成绩并没有上升,但是他们会变得更自信。

(二)从教师方面

要改变满堂灌的方式方法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会催生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会更加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逐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填鸭式”向“牧羊式”转变。

教师角色逐渐转变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教师正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转变,逐渐由独奏向伴奏转变。

三、我校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推行的措施

全员培训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态和理念的转变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推行前提。为此,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培训。计划派青年教师到周营四中、陶官小学等地学习。力争经过培训,使教师不仅能更新教育理念,更主要的是消除教师了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那么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坚定教师搞好小组学习的信心。

出台方案

我们将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开展小组学习的指导性文件。方案从小组构建、管理、操作流程、评价等方面对班级小组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细化小组建设 按照每组4~6人,从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自控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搭配,班主任定期对小组长和学生进行指导培训。

完善操作流程 按照“出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评议小结(个人或小组展示)”的流程进行。

规范展示汇报 规定了学生汇报的语言范式:个人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来汇报...... 我的汇报完毕,请大家来为我补充”。小组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先由XXX来发言。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请我们组的XXX继续汇报。我们组汇报完毕,请大家补充。”

活动推动

第8篇

一、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多汉姆(W.B.Doham)推广。因具有教学相长、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易于调动学生积极等优点,哈佛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全球教学模式的典范[1]。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教育界逐渐推广,主要应用于公共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但在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尤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空白。按照学生对案例的使用方式,笔者把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分为倾听型、体验型、调研型、探讨型四种(表1)。调研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要求学生运用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原理或方法对案例进行实地踏勘、系统分析和集中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水平和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学习金字塔理论”①认为(图1):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听讲、阅读、声音或图片、示范或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或做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前四种的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调研型案例教学对应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或做中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二)作用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调研型案例教学安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起着过渡的功能。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否定、代替前期的讲授型原理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原理作用熟悉基础之上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对后期设计教学起着铺垫作用。调研型案例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检验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为后续课程设计做好准备;(3)全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水平;(4)加强团队协作、访谈、观察、图文表达、汇报等城乡规划专业技能锻炼。

二、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训练课程。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2]。从教学实施的动态过程出发,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分为准备、踏勘、分析、讨论、评价和巩固六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充分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否则整个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在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师生工作的重心。案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出关于案例的一些附加要求,如:位于中心城区、建成时间较早、常住人口较多。学生选择案例的过程也是理解基本概念的过程。教师同时围绕教学目的制定案例调研任务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等。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四节课)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需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堂组织、时间分配、提问顺序、问题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学生需认真解读案例调研任务书,按照3~5人自由组队,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搜集案例背景资料。在对案例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案例调研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组内成员分工情况制定踏勘计划。

(二)踏勘阶段

实地踏勘分为两阶段,先是获取案例整体感知的集中踏勘,后是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专项踏勘。踏勘内容不局限于案例调研报告的内容,除了基本涵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点外,还应针对往届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常规错误着重要求。调查方式以测量和访谈为重点,照片为补充,主要通过测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原理和规范,让学生了解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为监督学生实地踏勘,可采取教师随时到场督导、踏勘初始和结束阶段拍小组工作照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指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讨论、表达踏勘结果,它强调分析、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分为小组讨论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两部分。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汇报踏勘成果,阐述观点,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案例调研报告是对实地踏勘和小组讨论结果的一种表达,也是教师对学生分析过程的评判依据。因此,教师在案例调研任务书中需对案例调研报告的排版、成果内容、深度、表达方式等作明确、详细的规定。

(四)讨论阶段

组织案例讨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调研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3],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讨论阶段师生应该充分互动、有序展开,避免走形式、功亏一篑。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除了汇报案例调研报告外,还要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旨在营造一种开放的互动氛围,具体任务是组织汇报流程、提出问题和看法、点评总结成果。

(五)评价阶段

评价是指准确测评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一方面是指自我评价,以课堂笔记的形式体现。课堂笔记是在全班讨论结束之后,小组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案例,并参考师生的观点,总结出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整个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教学反馈表的形式体现。教学反馈表是反映学生对教学实施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教师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自我总结,即教学活动实践与预想教学目的、效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案例调研报告和汇报讨论的评判,即案例调研报告成绩和汇报讨论成绩。其中,汇报讨论成绩是学生课堂汇报、参与讨论的体现,旨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比例为40%。

(六)巩固阶段

“温故而知新”,巩固阶段是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师生对之前教学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教师可以在课后集中交流讨论教学心得,找出教学活动中的得失,逐步深化教学改革。学生也可根据存在的问题课后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提问、抢答、测验等方式巩固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

三、案例调研报告的要求

案例调研报告既是前期踏勘和讨论的总结,也是后期课堂讨论的平台。案例调研报告在调研型案例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居住区原理的理解,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图2)。

(一)难度要求

鉴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案例调研报告难度应适中,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太小则会形成文字堆砌。案例调研报告的难度要适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总结出案例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评价案例的得失。

(二)内容要求

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运用全部的原理和知识点分析案例,有些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学习获得。在案例调研报告中,学生应立足于结构层面,主要对规划结构、用地规划与设计、空间与景观、指标进行分析。

(三)量化要求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在案例调研报告常常使用“大概、差不多、几乎”等概词,反映出对原理和规范的理解还有差距。因此,调研报告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调研成果的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量化包括分工量化、成果量化和图例量化。分工量化要求每位成员在实地踏勘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中的任务必须明确。成果量化指的是案例调研报告中多运用规划图、表格、数据、饼图等表达方式,照片只作为补充。图例量化则是针对规划图而言,意味着每张规划图必需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生去调研和思考。

(四)写作方式的要求

当前学生普遍注重图形绘制,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亟需锻炼。案例调研报告一般有“开门见山”、“夹叙夹议”和“水落石出”三种写作方式[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调研报告要求从“选、解、提、评”四个方面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写作,学生在叙述具体内容的同时把自己的结论慢慢阐述清晰。

(五)表达方式的要求

大一、大二集中在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三开始,规划图越来越多成为交流讨论的媒介。因此,在案例调研报告中有意识地加强规划图的训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学生绘制规划图应符合规范性和简洁性。规范性要求学生遵循规划图的一般表达方式(色彩、线型、粗细等),而简洁性指的是每张规划图表达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四、课堂组织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独白”式教学,师生间的对话、合作缺失,而案例教学则把课堂定位为师生交往、对话和合作的一个公共话语平台[5]。本着集中突破、强化提高的原则,笔者一般把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框架中需要讨论、评价和巩固的内容放在课堂组织实施(表3),其中,强化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安排自行调整。

(一)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②,能够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教师应对汇报思路、汇报内容、汇报方式、汇报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小组汇报顺序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随机指定两种方式确定。汇报人则根据教师提出的汇报流程和要求做好准备。

(二)汇报环节

汇报一般按照“第一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一组记录问题),第二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二组记录问题),第一组回答—第三组汇报……教师点评”的顺序进行。学生汇报案例调研报告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按照“选、解、提、评”,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进行汇报;二是汇报不等于复述案例调研报告,汇报应是总结性的语言而不是说明这张图是什么?哪张图是什么?三是汇报的内容应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四是汇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图3)。

(三)提问环节

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问题应简短明了,数量不少于两个,不得雷同。同时,汇报小组应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环节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绝佳时机,也是课堂学习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当遭遇冷场、陷入僵局、无人发言时,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调控,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偏离主题、内容空洞是易犯的两种现象,教师应紧紧追随学生的思路,支持学生自行纠正,回到讨论主题。如果达不到效果,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图4)。

(五)点评环节

点评是一门艺术,好的点评能给案例教学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得到升华。但总结并不是下结论,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往往通过回顾讨论过程、归纳主要观点、提示思维盲区、进一步延伸问题等方法结束案例讨论[6](图5)。

(六)强化环节

测验形式为试卷,内容为20道不定项选择题,内容、难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先用10分钟做题,然后公布答案、互相调换试卷批改,并利用课余时间对错误之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修订直至完全理解。

五、结语

第9篇

一、“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1. 结合实际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性状态分析。首先,教师要进行个性优劣分析,设计个性教学方式。分析自身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个分析,建立个性档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学生一起研究自身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通过阶段的教学跟踪,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合理的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依据教师和学生的优劣状态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师生的个性优势可以放大自身的教学优点,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设计个性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总体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共性个性展现。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阅读与预习——课堂汇报朗读——课堂分层分组——自由角色交流——师生共同讲读——个性观点阐述——知识汇总拓展。

数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知识发散拓展。

英语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单词背诵与阅读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个性对话练习——小阅读知识拓展。

科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实验准备——个人学习汇报——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演示——个性方案设计。

二、“个性优势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课前知识预习: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和自身学习能力,独立地进行自学,并提交预习记录,可查阅资料,可求助他人。

2. 个人学习汇报:上课以后,学生根据自己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向教师或者同学汇报预习的知识,阐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初级研究的想法。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5分钟左右。

3. 课堂分层分组: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学生可能组合的情况,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的需要进行了三个分层:学生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按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在教和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互补搭配,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优势在课堂中和教学延伸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7分钟左右。

4. 自由组合交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可以根据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预习的效果以及在分层分组中的表现,让学生重新自由组合,交流自己每个环节中理解的知识体系。在小组学习时,“自主学习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方式进行教学。“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学提示”上,课堂上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获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课中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

5. 师生共同研究:通过前4个环节的研究与交流沟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加深,浅表问题已经解决,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进行引导与提示,对共性困惑的问题共同研究与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课中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

第10篇

关键词: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博士生培养;车桥耦合振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56-05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创新人才储备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后备力量。树人是百年大计,人才是兴国之本。博士生的教育质量不仅影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学习是国内博士生培养模式[1]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夯实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2-4]。因此,必须重视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博士生专业课程教学。

长期以来,博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无固定模式,但从目前国内博士生教育现状看,应试教育机制仍占据着博士生教育培养机制的主导地位[5]。随着博士生课程改革的需求越来越紧迫[6],许多教育工作者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各科研院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博士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杨力斌等[7]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指导原则,指出博士生专业课程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改革。李彦鹏等[8]主张采用研讨课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课程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外研究生课程教学经验[9-10],中国部分高校[11-12]依托专业优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从课程教学整个过程,全方位立体化设计,对博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目前教育界尚缺乏公认的博士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车桥耦合振动研究,90年代末开设博士生课程——车桥耦合振动。该课程是桥梁结构动力响应方向博士生的专业课程,涉及桥梁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轮轨接触动力学、有限元原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自开设该门课程以来,课程专题设置始终密切关注该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动向,同时每年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以2011年为例,课程共由以下9个专题构成,基本涵盖了课程的各个方面:(1)车桥耦合振动概论,主要包括铁路和公路方向;(2)轨道不平顺(或路面不平度);(3)轮轨相互作用(或车辆道路相互作用);(4)车辆运动方程;(5)桥梁动力分析模型;(6)车桥耦合分析;(7)车桥动力响应评价准则;(8)公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9)多因素情况下车-桥耦合分析,如考虑风场作用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地震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及考虑线路影响的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等多因素构成的交互作用系统。

由于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分析系统复杂等特点。在多位主讲教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满意度高,多数学生建议将此教学方法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因此,笔者总结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中国工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教学和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一、课程教学方法简介

概括地讲,课程采用课下自学、专题汇报、教师点评、自由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

多年来许多院校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13]。学生对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而且多数学生对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感到迷茫。在车桥耦合振动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弹性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中“你教我听”的被动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共包括4个教学环节。

(1)首先教师课程规划和要求。车桥耦合振动课程共分9个专题,将每个专题的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类。在第一讲中教师介绍课程规划,在每一专题内容开展前教师简单介绍课程要求。

(2)对每一专题,学生利用2周的时间,根据课程要求,自主查阅文献,形成PPT汇报文档。汇报文档的内容包括基本的知识体系、最新研究进展、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及发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构建基本知识体系,紧跟科研最新动向,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2周1次的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进行PPT汇报,限时8分钟,形式和要求与学术演讲相同。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因此学生汇报相当于提供了多种思路,这有利于提高博士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开拓学术视野,丰富授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4)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提问及研讨,考察学生知识体系是否完整、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一些让学生现场思考的深层次问题等。通过点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提问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通过研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这种模式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判断,提高了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勇气和胆量。

由此可见,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导向者和调节者,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讲—教师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教学流程[13]刚好相反,是一种逆向的教学模式。

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第一,精读与泛读结合,通过精读掌握核心知识,通过泛读扩展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教学中仅提出课程要求,不指定参考书或参考文献,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如何找准专题所涉及的知识核心,疏通专题的知识脉络体系是关键,因此需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分清主次、理清思路,这是对学生自主判断能力和知识检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增加触类旁通的意识,对后续独立自主开展研究是有益的。

第二,统一内容汇报和分方向内容汇报结合。例如:对“轨道不平顺”这一专题,具体分为两个汇报方向,选择铁路方向的学生主要针对“轨道不平顺”展开汇报,选择公路方向的学生主要围绕“路面不平度”进行。又如“车辆运动方程”专题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3组:客车、货车、汽车,分方向汇报,学生可学到更多知识。

第三,梯度式弹性要求。考虑到博士生研究方向差异较大,每位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教学中采用梯度式弹性要求。PPT汇报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则要求了解最新进展,更进一步要求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PPT的美观效果要求也是弹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在PPT制作中投入的精力。课程共设置了4次作业:轨道不平顺作业、车辆运动方程作业、桥梁动力分析模型作业、车桥耦合分析作业。对作业也实行梯度式要求,作业中既包括基本知识概念题,也有更深入的编程计算及建模分析题。作业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学以致用、熟悉过程、提炼规律,更高层次的要求是编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提炼规律的普适性等,有时需要撰写小论文。作业包含在每次PPT汇报中,以便教师现场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实现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二)考核方式

以往博士生的考核往往采用单一的答卷笔试方式[14]。容易造成学生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最终的考试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以“知识创新教育”为导向,就必须摒弃原有的应试教育,但是改革课程学习考核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考试,而是力图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考核博士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14]。

车桥耦合振动这门课程的考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每2周按时进行专题汇报,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学期结束时,将以往所做的PPT汇报演示文档和4次作业整理汇总,并撰写课程学习体会及课程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总结,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给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以后进行专业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成效

上述在车桥耦合振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博士生的好评。对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参与车桥耦合振动课程的全部13名博士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其中7人对教学方法表示“非常满意”,6人表示“满意”,无“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现象。经过3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该门课程的授课风格和特色,教学效果显著。

(一)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

博士生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一般来说具有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课程的实施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判断。作业难度的梯度性设置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问题本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提高学生学术表达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的共识[15],可以起到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开阔眼界,增强学术交流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的作用。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因此,学术演讲能力应成为博士生的一项必备综合素质。

课程的专题汇报每2周进行1次,为博士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使学生能自由地交流思想,展示知识,为以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作好准备。同时,汇报PPT内容要求思路清晰、结构严密、逻辑层次分明,页面上不得出现完整的长句,只能以短语形式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汇报的专题知识,对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客观评价其进步性和不足之处,学会将知识“内化”。这种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术演说能力和临场思辨能力。

(三)锻炼学生信息检索和管理能力

通过课前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知识结构、学术前沿热点,可以培养学生知识检索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当面对浩瀚的信息量时,需要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献资料进行批判性阅读和理解,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别人的同时也能够转换思维来审视自己的不足,找寻学术研究的突破口。

(四)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汇报可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采用知识学习和专题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被动学习为积极探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在车桥耦合振动课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主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其次要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进行学术汇报。整体过程与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似,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这对学生今后有序地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完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汇总3年来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或加强。

(1)增加方法论方面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并主动运用科研的一般方法。

(2)专题作业还需进一步提高典型性,增强相互关联性,成为整体。

(3)博士生一般是在博一下学期或者博二上学期选择车桥耦合振动课程,此时学生的研究方向基本已经确定,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后续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例如,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研究方向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铁路车-桥耦合振动、公路车-桥耦合振动、噪声控制、波浪冲击与船撞、桥梁检测与加固等方向。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人数和专题内容,将每一专题再细分为多个方向。而学生进行PPT汇报时应首先列出专题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但不对所有内容一一展开详述,仅根据各自研究方向的重点或者课下预习过程中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分组汇报或分方向汇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宏观上理清知识脉络、扩宽专业知识面,从总体上对专题内容有较全面的认知,而且让学生的汇报有所侧重,减少汇报内容的重复性,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同,但都同属于动力学研究范畴,许多知识点是相通的或者是可类比的,由于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有侧重点地汇报相当于提供了多种思路,有利于提高博士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学到更多的知识。

(4)教师点评中应增加关于前瞻性问题的介绍,有利于博士生日后选题。

四、结语

在车桥耦合振动课程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学”与“考”相互衔接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信息检索和管理能力、学术表达能力。教学流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此教学方法对工科其他专业博士生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 王蔚虹.我国博士质量影响因素的认识研究——基于五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16-21.

[3] 岑可法.培养高质量博士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5):1-4.

[4] 陶勇芳,商存慧,崔华华.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54-56.

[5]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我国理工科博士生教育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2(8):27-30.

[6] 孙燕.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与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06(5):103-105.

[7] 杨力斌,黄知涛,冯道旺,等. 工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68-70.

[8] 李彦鹏,王宏强. 博士研究生研讨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76-77.

[9] 周孜,武晓维,李勇. 日本博士生课程设置的特色分析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3(6):10-11.

[10] 李云鹏. 由美国博士生课程看创新人才培养——以教育学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0):38-41.

[11] 周训,赵亮,方斌. 基于能力培养的博士生专业教学探索——以“水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61-63.

[12] 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9(5): 123-125.

[13] 韩云涛,周佳,李伟明. 参与式教学法引人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S2):135-138.

[14] 王殿元,马士军. 博士生课程改革初探[J]. 辽宁教育研究,2002(2):62-63.

[15] 金帷,沈文钦,赵世奎. 全球化背景下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美国、英国为案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72-77.

Practice of reverse teaching method including student’s presentation and teacher’scomment in doctoral professional courses

LI Yong-le, LI Ya-dong, WU Meng-xue, CHEN Ning, QIANG Shi-zhong

(Depart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P. R. China)

第11篇

一、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具体体现为“前置性学习”。它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有两个意义: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学习内容,在相关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必要联系;二是方便教师掌握学情,并引入相应的学习机制,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雪》一课时,教师可布置这样的“前置性作业”。

第一,诵读课文三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标注节次,划分段落。二是给生字注音,并解释难以理解的词语。三是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并反复品读,写出它打动你的原因。第二,搜集你读过的有关“雪”的句子或文章,写出你的感受,并在课堂上交流。

二、深入学习

“课中学习”是对“前置性学习”的汇报和检查,那么,如何将“课中学习”引向深入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汇报与交流、质疑与讨论和评价与深思。

1.汇报与交流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前置性学习”后,又产生崭新的想法;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无从下手。此时,汇报与交流便能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为了促成汇报与交流,教师要努力构建易于激发表达和交流的话语系统。汇报与交流的根本在于让教师进一步掌握学情。在汇报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表达汇聚在一起,争论是必然的,争论意味着思维的碰撞。这样,“课中学习”就从表层走向深入。

需要注意的是,汇报与交流至少分两个层次:一是小组汇报与交流,二是全班汇报与交流。小组汇报与交流旨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使学生的学习收获得到初步整合,并在、表达与分享中,让学习内容越发明晰。全班汇报与交流旨在进一步提供知识整合的平台,让学习进入强化共识、阐述分歧、激发争论和体验生成的阶段。

2.质疑与讨论

将“课中学习”引向深入的第二种有效方法是:质疑与讨论。在“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质疑、鼓励质疑,以批判的思维和习惯引发争论和探讨,进而将学习引向深入。这样,学习进入知识修复内化、能力形成的阶段。于是,这个层次的学习品质明显提高。

3.评价与深思

将“课中学习”引向深入的第三种有效方法是:评价与深思。在“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评价、鼓励评价,以肯定、正面的思维深入学习,既可强化正确知识、正确做法,又可激发学习与认知层次(从“是怎样”到“为什么是这样”)的本质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一套有利于强化学生自我表达且易于吸引听众的话语系统,以使学生独立思考、清晰表达和。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角色表演”“言语交际”等实操性方法,力求将“课中学习”引向深入。关键是:这些实操性方法必须具备“学以致用”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时,解题就可调动丰富的语文知识与贮备。从“不列颠尼亚”到“日不落帝国”,从《别了,不列颠尼亚》到《别了,司徒雷登》,从《送元二使安西》的依依惜别,到《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如释重负的作别,这样,学生将已学知识与崭新知识相互结合,让过去与现在不断碰撞,最终完全浸润在不同的告别情绪之中。又如,在教学《雪》一课时,最基本的学习任务的是:理清课文思路;较高的学习任务是:在声情并茂中感悟语境。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必然经历评价与深思的过程,即全面、自主地体会语言文字和掌握文学技巧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便在“以生为本,生生互动”的课堂中逐步推进与深化。

第12篇

根据案件现场的勘查情况,参考物证检验鉴定,综合分析案情,并通过对案件的认识划定侦查方向、范围。当案件的性质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定位,并分析作案时间以及案发过程。模拟综合实训进入这个阶段,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制作法律文书。按照公安部统一标准制作刑事案件卷宗。

二、模拟综合实训教学方法

按照犯罪情节设计模拟犯罪现场,并布置好与犯罪有关的物证。

(一)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

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学科教师以及刑事科学技术专家要集体备课,主要讨论综合实训的思路、方案,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训体现出来。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犯罪现场、案情的演变以及物证,以培养学生的现场勘验和物证处理能力。现成勘验能力包括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物证的处理,主要是物证的检验鉴定,即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

(二)模拟犯罪案例的抽取

为了让学生熟悉模拟犯罪现场,并对现场的勘察做好准备,在实训的前一个天,就让学生抽取设计好的案例,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布置模拟现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5个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分别为案发现场勘察指挥、案件痕迹检查、法医、摄影和照相以及案件现场的保护工作等等,并根据情节需要准备必要的勘验器材。

(三)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

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环节占有45%的评分。平均每一个模拟现场都有4名教师在场监督。在进行案发现成勘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勘验程序进行。犯罪现场物证的提取包括发现物证、做好现场记录、提取证据并做好包装工作。

(四)模拟物证检验鉴定

模拟物证检验鉴定环节占有30%的评分。学生从模拟犯罪现场所提取的各种物证,经过分类后,包括痕迹物证、文件资料、法医提取证据等等,这些证据都要经过检验鉴定后,制作为鉴定文书。每一个鉴定科目都由两名教师参与检验鉴定评分。

(五)模拟汇报

模拟汇报环节占有25%的评分。学生对模拟犯罪现场所获得的资料,包括勘验情况、“三录”材料以及现场物证检验鉴定资料经过分类、汇总之后,制作成卷宗。在模拟汇报环节,要将汇报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发表自己的案件分析思路,并提出案件侦查措施。模拟汇报考核组由5名教师组成。教要根据学生的汇总材料以及案件汇报情况评分。

(六)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

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的成绩,即为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模拟物证检验鉴定和模拟汇报三项成绩汇总。将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列入到评分表中。评分表制作标准以及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都要严格规定,给教师以明确的评分提供参考依据。为了防止教师在考核评分中缺乏客观性,还需要请科学技术专家对模拟实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提出其中尚需改进和完善之处,以督促教师对综合实训课程不断地调整。

三、刑事科学技术综合实训的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抽象性,加之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性,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漏洞。实施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演练,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团队精神,进而认识到面对刑事案件如何有调理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到综合演练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各项任务,可以提高现场勘验操作水平,同时还能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教师在监督模拟实训现场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改进。学生经历了综合实训之后,不仅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还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