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学生学习计划

高中学生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25 13:5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学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学生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

1.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研究现状

1.1学习计划定义

学习计划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把需要学习的内容罗列起来。不同的时间完成不同的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的计划要覆盖所有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利用的时间要合理,不能安排的时间过短或者过长,无论过短还是过长都会影响计划的执行;第二,制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发挥出学习计划的作用。

1.2执行力定义

执行力主要是指面对现有的资源,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后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种能力。客观的讲执行力主要包括9个能力:即执行力、计划力、服从计划的能力、组织创新的能力、执行后进行的评价、调整和问责的能力。

1.3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现状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现象,而且很多学生也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计划,但是对计划的执行力完全没有想象的那样,甚至很多学生半途而废,因此现阶段高中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力,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计划的执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影响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的原因

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不足,下面简单的对3个因素进行阐述。

2.1学生的自身原因

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计划的重要性,甚至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计划没有任何效果,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力不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决策的目标,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才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有些学生还非常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放弃了计划的执行,这都是影响计划执行的自身能力。

2.2计划本身的因素

很多高中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并没有注意以上的几点,而是盲目的执行相关的学习计划,只是持一种应付的态度,这就是使得计划的执行很难进行。除此之外,学生制定的计划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理论的学习,并没有穿插一些有趣的活动。这就导致学习计划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这样学生就没有动力。

2.3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高中学生计划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如果想不断的提高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的了解和剖析外界的环境,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客观的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创造相关的条件,把握学生计划的执行标准,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计划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时机。

3.解决措施

提高高中生对学习计划的执行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计划目标不要太大让人觉得难以实现;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计划量;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得监督;学习方法也要得当,一周或一段时间做一个总结,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第2篇

【关键词】学习者自主,中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者自主的含义

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又可称为自主学习。Henry Holec最早将自主(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他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一书中提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1]。Benson则把学习者自主定义为“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2]。何莲珍(2003)则引用Little(1991)的观点,认为学习者自主“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独立行动的能力”[3]。我国学者王笃勤(2002)认为,学习者自主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4]。那么,总的来说,大多学者认为学习者自主指的是学习者自我管理、控制学习的能力,而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McDonough,1995)[5]。

二、学习者自主的重要性以及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学习者自主总的来讲在中学阶段对任何学科都有其重要性,特别是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未来升学的发展,甚至能够决定二语语言综合能力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小觑。首先,学习者自主影响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英语是中学阶段最主要的而又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需要孩子们花更多的时间来自我提高。若不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他们的成绩就会落后,甚至在中考、高考之际名落孙山。其次,促进学习者自主有益于中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甚至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自己控制支配自己的课后时间,探索、研究新知识。而在中学时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将来学习的进行,自己进一步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具有莫大的帮助。再次,学习者自主影响中学生二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英语是打开西方文明的钥匙。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反映欧美文化的影片或是短小新闻,能让他们在练习听说读写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拓宽国际视野,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根据作者对自己教学实践所在班级中学生的调查访谈显示,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学习计划性不够;(2)课前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备预习;(3)课堂利用效率比较低。由于中学处于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期,知识增多,难度加强,中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再加之,学生受中国传统教育“填鸭式”教学的深刻影响,常常形成一种逆来顺受的习惯,希望老师把所有知识“嚼碎”了教他们,因此,许多中学生学习英语时没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存在课前不预习,课上不知所云,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由此看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习者自主的思考

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应变和自我调节才称得上是受到了教育”[6],中学英语教师须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呢?对此,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中学阶段处于认知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许多英语知识,特别是语法令学生头疼,知识难度的加大以及成绩的下降往往使中学生产生挫败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不但能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加强理解,引导其探索新知。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鼓励和表扬。因为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佰令纳也曾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以此来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2、帮助中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标。常言道,未知的就是恐怖的。英语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应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了解近期或是远期的学习目标,这不但能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心理焦虑,还为中学生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给出示范。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训练。我国学者董奇(1988)、王笃勤(1999)和郑敏(2000)做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表明,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培养,对提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水平,优化学习方式,增强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作用。

3、注重自主学习的长期形成过程。“实际上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培训过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能会下降”[7],因此,中学教师应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同时,继续加强监督,注重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倒退的现象及时加以提醒与纠正。由此,在这样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中学生才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与调控机制,为将来大学英语进一步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成绩有所帮助,还能够促进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对学习者自主的定义和它对中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由此对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Philip Benso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Beijing,2005.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5卷第4期.

[4]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Foreign Language World外语界,2002,N0.5:p 17-23.

[5]McDonough S.H.Strategy and Skill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M].Edward Arndd,1995.

第3篇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初高中学生缺乏正确的时间观,拖延浪费时间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业拖延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实现,长期发展下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学生学业的拖延已成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判断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比较多,然而对初高中学生学业拖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弱。纠正初高中学生学业拖延习惯,优化初高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概述

首先,学业拖延是学生在潜意识里主动放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进度,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还会伴有一种不良的负面情绪。相关调查表明,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拖延是一种消极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订的学习计划与执行效果之间的差异化表现。初高中学习阶段属于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的拖延行为严重,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认识会受到挫伤,严重的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责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次,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质的表现,属于时间维度的范畴,它由时间价值感与效能感以及对时间的监控观三方面构成,是指学生个体对待时间功能与价值的态度中通过时间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行为。

二、预防学业拖延与优化时间管理倾向的策略

1. 家长及学校要对男生提高关注度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学业拖延方面,男生要高于女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男生比女生差。因此,家长及学校在学业拖延及时间管理倾向上要提高对男生的重视度。初高中学习阶段的男生在青春期的自制力与自觉性比女生差很多,因此,老师与家长要对男生提高监督检查意识,逐步培养男生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掌控时间的能力

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而时间管理能力是能够通过学习训练逐步培养的。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来训练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这要求学校聘用专业的教师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深入讲解关于时间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系统训练。还可以通过一些时间管理的反面教材提高学生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让学生主动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并能逐步按照计划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有效降低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学业延误现象。

3. 要高度重视学生易形成学业延误习惯的关键期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初中二年级是学生养成学业拖延现象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与家长应高度重视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减少学业拖延现象,这对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比如,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素质的高低安排不同的作业,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因作业比较难而产生焦虑,甚至学业拖延的现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4. 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与学校是他们学习与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学校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统一。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并给家长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家长也要高度重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并做好检查,全力配合老师的教学。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在家长座谈会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典型案例,有效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时间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家长多读一些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用传统的守旧思想禁锢学生的思维模式。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样才能推动家庭教育良性循环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学习拖延;学习倦怠;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4-0011-03

一、引言

自从Solomon和Rothblum(1984)提出学习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以来,学习拖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感。Steel和Senecal等人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并都对学习拖延作了相应的界定。而Ferrari等人则认为学习拖延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并且对不同动机类型的拖延者进行了考察比较研究。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拖延应该满足拖延、不必要和产生不良后果等条件。影响学习拖延的原因很多,近些年来研究者分别从个性特征、任务特征、角色冲突、自我调节等方面对学习拖延的原因作了分析。庞维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技能、消极情绪、完美主义、惰性个性是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而任务特征和情境特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拖延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其学习成绩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并给其身心带来损害。胥兴春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朱晓斌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中的学习拖延采用郑素瑾对学习拖延的定义,即学习拖延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对想要完成且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非理性地延迟,并往往伴有不良情绪体验。学习拖延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体是想要且自愿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第二,个体的延迟是非理性的,如果是个体计划好的延迟,那么则不属于拖延;第三,往往伴随不良情绪体验。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具有以下几项特性:学习倦怠是发生在学生个人身上,会引起学生情感与认知方面的负性改变,使学生明显地丧失学习的动机、热忱与活力的一种状态;学习倦怠易使个人在学校的学习或活动上表现出疏离或退缩的行为,面对学校学习采取孤立、漠不关心和不在乎的态度,甚至迟到、早退、缺席或休学等情况;学习倦怠所表现的成就感低,主要在于学生对学习成效过度期望而引起的消极经验。学习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而如果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了倦怠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习倦怠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学习投入、学习自主性、网络成瘾等,并且学习倦怠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虽然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消极心理状态,但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国内学者从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认识方面、情绪方面、行为方面和易发人群等多个角度对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区别进行了辨析。本文从影响当前中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的因素出发,分析了中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现状,探讨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以期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进当前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策略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在贵州省某地区抽取初中与高中各一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初中选取七年级1个班,八年级2个班,九年级3个班;在高中选取高一年级1个班,高二、高三各2个班。总共11个班,发放问卷415份,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为94.2%。其中男生258人,女生133人,初中198人,高中193人。问卷同时收集被试的性别、是否班干部和自评成绩的好差等人口变量学信息。

2. 方法

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由郑素瑾编制,问卷共17个题项,包括学习计划缺失、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和学习执行不足四个维度。该问卷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62、0.789、0.723和0.780,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73和0.786,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拖延的状况越严重。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等编制,量表共16个题项,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该量表三个维度及倦怠总分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89~0.858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606~0.732内,信效度均较好。该量表采用1~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水平越高。

三、结果

1. 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现状

以中学生自评的学习成绩状况为自变量,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表明,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在学习成绩水平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除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维度外,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管是学习拖延还是学习倦怠,成绩较好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各方面均比较乐观,其次是成绩为中等的中学生,而成绩差的中学生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的情况最严重。

2. 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中学生学习拖延各方面和学习倦怠各方面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2中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系数(r)

表2表明,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及总分与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其中学业疏离、学习倦怠总分与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相关水平较高,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及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水平,说明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影响因素。换言之,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则其学习拖延状况就越严重。

3. 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具体影响路径。分别以学习拖延各个方面及总分为因变量,以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见下页)。

表3表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均能显著预测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并且学习倦怠三个维度对学习拖延各个方面的联合预测变异量均在30%左右,学业疏离对学习拖延各方面的预测力最高。而且学习倦怠三个维度对学习拖延总分的预测最高,即学习倦怠三个维度能联合预测学习拖延38.5%的变异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学习拖延的重要预测因素,学习倦怠是导致中学生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讨论

1. 中学生学习拖延、学习倦怠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学习拖延和倦怠与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密切关系,严重的学习拖延和倦怠会导致中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下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觉得自己成绩差会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疏离了学业产生学习倦怠,最后导致了更严重的学习拖延。但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由于成就感高,学业疏离的情况较少,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因此会去更好地合理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与时间,出现学习拖延的情况会少得多。

2. 中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学习倦怠是指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生活感到厌倦产生的一种身心耗竭、疲惫的状态。这种疲惫状态会导致中学生在学业上的疏离、磨蹭、凌乱和拖延等,最终后果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和学业成绩的下降,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学生学习倦怠跟学习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水平较高。

从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看,中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学习拖延表现出来的计划缺乏、状态不佳、行为迟滞、执行不足和拖延的总体状况。身心耗竭是指中学生在接受学习后,由于学习而导致的耗竭和疲劳的感受。当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在每天接受学习后而感觉到耗竭和疲劳时,他们会慢慢对学习没有了时间观念,无心花精力去有效履行各种学习计划,更不会去精心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业疏离是指中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负面的态度,中学生在学业上疏离后会导致他们不再对学习感兴趣,没有学习计划的急迫感,做事有头没尾,慢慢形成了更多的学习惰性,对学习态度更消极,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不佳的学习状态,总是在执行学习任务时磨磨蹭蹭,不断去回避或逃避一些学习要求与任务。当中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过多的低成就感后,他们会觉得在学习上找不到信心而对学习有更大的失望,学习效能感降低,只想不做,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执行力度较低,总会觉得计划不如变化快,错误估计较多,因此没有了自律,不再会去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与任务,能拖就拖,学习效率低,并且容易受其他事情的诱惑和干扰。

总之,中学生若产生了学习倦怠,对学习就会慢慢失去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总是逃避和回避学习任务,对学习缺乏乐趣和动力,遇到困难后更难于去坚持,最终导致严重的学习拖延状况。

五、结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学习拖延和其学习成绩水平关系密切。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表现均较少,而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则表现出较严重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状况。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和学习拖延存在着较高相关,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均能显著预测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各个方面。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Solomon L J,Rothblum E 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4,31(4): 503.

[2]Steel P.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1): 65.

[3]Senecal C,Julien E,Guay F. Role conflic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3,33(1): 135-145.

[4]Ferrari J R,Diaz-Morales J F. Procrastination: Different time orientations reflect different motiv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7,41(3): 707-714.

[5]庞维国. 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10(1): 147-150.

第5篇

一、元认知策略的概念

元认知理论告诉人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积极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够更加的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的和谐有效。

元认知策略是指针对具体的对象,要掌握其整体活动信息的状态,进而对相应的流程进行监控,对具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进行评估性学习。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前,能够利用对学习结果的评估获得语言行为的控制调节。

元认知策略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元认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种。元认知计划策略主要强调对学期学习目标的设置,以及合理安排阅读材料、安排需要回答的问题和对任务完成的具体计划等。元认知监控策略则强调对计划后的阅读跟踪研究,了解自己对于材料的熟悉情况,可以采用问问题的方式帮助自己了解进度,在考试的时候有意识地看自己的做题速度和所花费时间。元认知调节过程则与监控策略相联系,指的是在监控阶段的策略一旦发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及时调节的策略。

二、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语文文言文教学训练

教师将积极利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力求增强高中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一)整体设计训练模式

本论文将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文言文水平现状,掌握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特点。积极采用传授知识与相互提问的训练形式,探寻文言文教学的元认知策略训练,首先,构建以下图1所示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

图1文言文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模式构建图

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分析,我们也可以将文言文的教学认知过程分成两个层次:首先掌握认知策略应用的概念,然后就是针对文言文的具体策略应用。

(二)教学试验过程

首先针对文言文教学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提出相应的课题假设:①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语文水平;②有助于增进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1.选定训练试验对象

选定同一年级的情况相近的两个班作为试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语文教师进行教学。

2.试验过程

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应该使用关于语文能力水平以及文言文专业能力水平的测试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统计两班的成绩,作为研究前期数据。

选用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对学生进行教学。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关于认知策略的专业知识传授,让每个同学首先了解自己要进行的教学策略具体的程序和实际的效果。在较长时间的前期教学干预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指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内容教学,同时积极调整学生相应阶段的教学进度。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教师要组织大家开始学习苏教版中的选定文言文,同时积极开展元认知策略训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对照班的学生也开始学习苏教版中的选定文言文,但没有教师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

经过长达10周以上的教学干预后,教师将两个班级的学生重新集中,并且重新准备刚开始研究时测试的试卷再次进行测试,统计两班的成绩。将两次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后,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处理。

(三)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先后两个测试结果的统计,我们得出研究前期的测试成绩,两个班级水平基本相近,关于语文能力水平、文言文专业能力水平的学习差异性并不大。当完成长达数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后,得到的结果有了明显的对比性:实验班开展元认知策略训练后的语文能力水平、文言文专业能力水平测试成绩显著提高。而对照班的学生前后两次语文能力水平、文言文专业能力水平测试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三、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一部分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我们知道,元认知策略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文言文教学的学生需要而言,具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在准备阶段的理论基础学习,在教师的示范阶段,教师应该在教案编排、预先安排课堂预习计划、引导学生学习注意力、优化文言文的阅读细节、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等各个方面积极示范,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进入公共配合的教学阶段还需要注意,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历史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制订新的文言文学习计划、监控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学习评估和调节。最后还要进行适当的周期总结反省,同时为当前阶段的元认知策略效果评分。

第6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现状分析

自我国实施高考制度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高考高度重视,每一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顺利进入大学,拥有美好人生。鉴于这一现状,高中阶段的学习作为莘莘学子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站,必须也应该系统合理有效地规划,然而,尽管社会各个教育行政部门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各种各样改革的尝试,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课堂优化、考试制度改革,目前高中课堂依旧采用以学生听、老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讲解与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弱。学校教育仅占学生整个人生过程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校不仅是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里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并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若要达到预期效果,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各环节紧密配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个人―学生与学生―社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家长反映:“我家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就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怎么说都不听,作业也不写。”有的老师讨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好好听课,不积极主动分析思考问题,不好好写作业。”这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四、如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其次,在实际学习进步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再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的目标。

1.依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依据的是整个班级的平均学习水平,满足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思考这些问题:老师讲的我是不是都弄明白了?我还有没有精力再进行额外的学习补充?如果需要补充,那么应该如何补充?针对这些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制订合乎自身发展的计划,这种计划要尽可能详尽。

2.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情况、自身发展情况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计划之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学生会发现其制订的目标计划太多,很难在有限的实践过程中顺利完成,或觉得目标太过简单,需要补充,做出调整,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在制订计划目标,实施计划目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3.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当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需要用考试这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可以在掌握教师课堂授课的全部内容的同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过程,考试结果一般来说会比较理想,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效果和目标。所有学生都需要总结,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他们需要思索的问题包括:我目前的学习习惯合乎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吗?我期望达到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在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不断发掘适合个人学习情况的高效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慢慢提高。

4.能够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进步,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学生具备自我控制能力,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对生活充满好奇,贪玩的时期,在高中阶段,如果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凡是有着自控能力的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若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及时准确地完成学习计划,那么他就可以自主对之前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做出自我调整,对于之前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最终调整再调整,学习效果会强化。

5.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老师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帮助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悉心引导学生培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深远,如果学生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高中毕业以后,在大学生活中,以及以后步入社会如遇到问题,都可以自主分析解决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

第7篇

高中政治课堂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政治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建立差异化的教学前提就是要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教育趋势下,高邮市第一中学政治组开展了“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差异的研究”课题。本文是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总结。

学习风格,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持续性的具有学习者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说,找到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就有了开启智慧的钥匙。一方面,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就可以因材施教,据此优化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有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就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学习风格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也更适合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动力,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学生进行长期有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在有关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上课时主动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课后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和制订学习计划并执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探索学习的强烈愿望。在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同时辅助激励学生的外在动机,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训练的目标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白自身学习风格倾向的特点和优缺点,再基于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倾向确定自己的学习训练目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 、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组分级训练

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主要涉及ο笱裼肴范ǖ脑则,小组基本上以四人至六人小组为宜。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团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共同体应该促成多元主体间的会话与协作,其成员应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安排小组成员时,要把学习者在学习能力、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作为划分依据,并充分利用,使他们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共同体成员在学习化活动中进行经常性的、广泛而频繁的活动,在情感上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说,指导者要帮助异质的学习者科学、全面地看待自己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差异,并对这样的差异作理性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积极的自我认同。通过教师的有意干预与活动安排,让学习者不断激活个体的优势功能。

四、建构均衡的教学匹配模式

我国很多学校实行的依然是大班授课制,教师要同时面对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取建构均衡的教学匹配模式。首先,确定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具体目标,然后确定针对全体学生的统一目标。具体步骤为:先学,教师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再分类匹配教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学习;再学,待各组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各组介绍、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中相互启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进行归纳小结;再分类失配,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不擅长的方式学习;再进行分组教学,令各组用其非偏爱方式学习新任务;最后集中全班,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概括。继时匹配是指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教师分别匹配和失配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不管是同时匹配还是继时匹配,其根本宗旨是教师的教学能使全班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根本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采用匹配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8篇

一、通过衔接教育培养“优生”

衔接教育是学生从低一阶段的学习向高一阶段的学习转型时,教师为使学生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实施的前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做两个工作:一是知识上的衔接,二是方法上的衔接。下面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从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在面对高一化学的学习时,有三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关注:首先,学生虽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学科上花的时间较少,但在毕业考试中普遍成绩较高,所以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存在严重的轻视心理。其次,是因为初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较差,知识点少而零散,中考试题以考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听一听,课后适当背一背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教师工作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重视知识教学、忽视方法教学、放弃能力养成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教学现状必然造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把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简单地与记忆相联系,明显不利于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第三,高中化学因为内容多、难度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出于对高考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往往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教学难度普遍较高,而起始阶段的高中学生因为学习方法单一,不善于捕捉知识,极易造成输在起跑线上的后果。通过衔接教育,首先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难度上都较初中化学有了很大的提升,要学好高中化学,单凭简单的记忆是根本无法达到目的的;其次,通过衔接教育,可以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当然,要做好这一工作,教师还需要在衔接点的选择、衔接方法的选择和衔接时机的选择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研究。

二、帮助学生渡过分化期

不论是哪个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驾驭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决定一个高中学生能够成为“优生”的关键。

就高中化学而言,学生普遍感觉困难较大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的学习。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学集中在高一上半学期和高二下半学期。在这两个学段,学生要完成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电化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就是化学概念理论集中、教学难点多而容量大、抽象思维要求高。“优生”虽然具有思维能力强、知识面广、学习方法灵活多样的特点,但他们在面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同样存在困难重重、力不从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困难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困难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做不好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会使部分第一梯队的学生分化到第二梯队,造成“优生”面大幅缩小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熟悉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弄清楚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验、教具、多媒体等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批判性和深刻性;采用分化难点、循序渐进、以练代讲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消除概念及理论这个拦路虎的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矫正,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学习过程的一项教学活动。学法指导在本质上属于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活动的计划和活动的实施两部分,而活动的实施又包括课内学习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和实施学习计划的方法(包含听课、笔记等课内学习活动和作业、复习、小结等课外学习活动)。除此之外,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应包括对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思维方法。

四、给“优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

第9篇

[摘 要]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和课下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学生情感 学习策略 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外语教学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目的,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和成就感,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课上师生合作表演,课下沟通交流,吸引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 谐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不断修正和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取多媒体手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10篇

一、应注意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安排上的差异

初中阶段处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为了兼顾全体中学生,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在初中数学教材的安排上注重“简、浅、少”的特点,课程的难度不大,如函数部分只要求掌握二次函数,与高中的要求和难度相差较大。除了教材内容、难度上的差异之外,在课时的安排上初高中也存在较大差别。初中数学一般每周安排5至6节课,而到了高一,课时安排缩水将近一半,每周只有4节课。课时少了,而课程内容却多了,课程难度也加大了。面对这一差异,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调整。

首先,教师要调整“教”的步骤。教师在面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时,首先要消除学生“高中数学难学”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从心理上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要培养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在课前要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课中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认真听课、主动思考;课后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学生要调整“学”的步骤。针对课时的缩水情况,学生应及时调整学习步骤,合理安排时间,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以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第一,根据教师的安排及时地预习,并纪录不理解的问题;第二,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质疑,合作探究。第三,课后要及时复习,落实基础,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

只有“教”与“学”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一“数学消化系统”的良好运行和良性循环,为学好高中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注意分析分学习环境和心理变化因素

初中学生大部分就读于离家教较近的中学,吃住在家中,在生活上都得到很好的照顾,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甚至需要家长陪读和监督。到了高中,大部分学生寄宿,都需要独立自主,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加上青春期的心理封闭状态等特征的出现,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面对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变化,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适当渗透心理健康和健康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心态,形成有利于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良性循环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三、应注意分析数学思维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往往是一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在正初中阶段也往往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形成机械的定式思维。同初中生相比,高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函数思想、运算能力、空间思维等的要求更高。这种思维方式的突变,让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宜高中的数学学习生活。

针对数学思维上的差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并形成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而逐步转变初中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形成适合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

除了思维上的差异外,高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不同之处。由于初中课程内容相对教浅显,很多学生课后并没有复习就直接做作业,加上试题难度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大多能较好地完成作业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挖掘探究。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初中的这种学习方法沿用到了高中,给高中数学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针对初高中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人数学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新课程改革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厌学;原因;对策

英语厌学是高中学生极易出现的一种学习心理,一旦产生,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即一接触英语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涌现出焦虑、压抑、烦躁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反应。由于高中是学生的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及时较好地解决高中生存在的英语厌学心理,这既不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也可能逐渐发展到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厌学症,有碍于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高中生英语厌学原因

从实际状况看,高中生英语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在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中也存在学英语是“要求学”的厌学情绪。英语厌学这一现象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学生原因。

1.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有的学生在初中英语基础没打好,在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和基本句型、语法现象不能灵活运用,到了高中阶段就无法很快适应课堂容量大进度快且注重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死记硬背单词,反复练习语法,不求甚解,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能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花了许多功夫,成绩却不理想,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就很容易受挫。

3.英语学习内驱力不足。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好奇心或者成就感,英语学习动力就会不足,缺乏学习热情,进而呈现出把学习当成一种应付的消极的英语学习状态。

4.未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学习无目的、不会科学利用时间、学习容易倦怠、半途而废、不会听课和记笔记、依赖性强、不能独立自主学习、不参与、不质疑、不善于使用工具书和现有资料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 5.学生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现为忧郁、冷漠、无所事事,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很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对自己满意度越来越低,时长日久,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6.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一些学生只要某一次英语测试表现不理想,就很长时间难以振作,甚至放弃努力;还有一些学生学习专注力不够,自制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导致心情浮躁,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正在进行的英语学习。

(二)教师和学校原因。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多数教师将注意力放在英语知识的传授上,很少联系实际,顾及学生认知和情感等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单位学生注意力有限,师生沟通较少,教师也就很难做到分层教学。还有各种教育考核以及高考指挥棒,使得英语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硬地否定学生的努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其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

(三)家庭原因。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高,于是周末也给孩子送到英语补习班学习,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还有一些不闻不问,只提供物质供养,忽略了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思想动向的交流,不能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也容易让孩子觉得英语学习没劲,产生厌学。

(四)社会原因。

社会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所带来的高压力的负面效应,让学生一心学习、无暇休息和娱乐,思想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容易缺乏自主性和趣味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网络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的诱惑,使得学生一天到晚想着游戏、聊天和小说等,无心学习。因为厌倦学习,英语厌学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解决高中生英语厌学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多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表达的机会。如听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演英文短剧、看英文电影、举行演讲比赛、举办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增加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语感,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英语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二)因材施教,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随时关注学生的英语学情需求,尤其要关注英语厌学学生的学法和情感态度指导。要尊重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发表的见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教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理解下健康成长,以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建设科学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英语教学评价中,不要局限于学生的英语成绩,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如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能力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等。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很重要,要多对学生进行肯定、欣赏型和交流、指导型评价,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

(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语言学习环境。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环境组合教学,精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校也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舒适优质的学习环境,如优雅的校园、齐备的教学设施、宽严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等。家长要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关怀教育,及时了解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让孩子养成自强自立的品质,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以增添孩子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总之,高中生英语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状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坚信在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校、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英语厌学这一局面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黄凤仙.解决学生厌学英语的办法[J].职教论坛,2000(06):23-24

第12篇

一、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

1.初高中教材之间的梯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者概念的定义不全面。如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是这样定义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值,变量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用变化的观点解释,简明易懂。而高中教材是通过集合的观点定义的: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在初中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用公里的形式给出,回避了证明,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等。并且教材的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个概念都配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中教材一开始《必修一》的集合、映射、函数内容涉及到近似代数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必修二》的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有关定理性质的运用证明并不难,但学生书写不规范,不能把握定理的要求,解题失分较多。解析几何的运算能力要求很高,学生不能过运算这一关,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高中数学课堂容量远大于初中。这些都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惑的客观原因。

2.初高中教学方法差异大。平时,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上课我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就不会做;也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还不错,但到考试成绩就不高。本人也教过几年初中数学,初高中课堂教学差异很大,初中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课堂容量小,老师每讲完一道题,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板演和练习。而高中教学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要进行严格论证和推理。又由于高中教师中有刚教完高三的教师接任高一学生的教学,往往会用对待高三学生的要求来对待刚上高中的学生。高初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之间又缺少过渡。这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惑的主观原因。

3.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学生在初中三年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只满足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的作业。但课堂上只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和反思总结的习惯,缺乏积极的思维。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到初三认真刻苦了一年也考上了高中,认为考上了高中可以松口气了,到高三再认真学,缺少知识的储备,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宜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数学思维肤浅不适应高中数学要求。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理解,一般的学生还停留在初中学习水准,往往只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不能脱离具体表象形成抽象的概念,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其本质,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能根据问题的本质转化为熟悉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搞好高中数学教学的对策

1.注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抓好高一数学入门教学。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抓好高中数学入门教学。

进入高中首先学习的是集合,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并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和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鼓励学生自己举例,使学生真正理解集合的概念,上好开学的第一课。

2.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高一数学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2.1.3例2求证:函数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可以对照图像示意,并对照函数单调性定义,指出函数单调性证明的要点,特别不能运用结论证明结论。

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对于函数单调性证明这一难点,要进行系列训练。多让学生进行板演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注重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错题订正等。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基本解题方法的熟练掌握,也便于学生接受较高层次的知识。

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灶,也就能更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一教材几种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演示比较,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图像性质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分别提出不同较高的要求,采取因材施教,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能使学生收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听课,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勤动脑,多动手,肯动口。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有针对地向学生堆荐课外辅导用书,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读厚。

6.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设计诊断性题目,事先猜测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运用延迟评判的原则,待学生所有的错误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

有时也可设置疑难,展开讨论。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影响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