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20:3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是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迄今已有112
>> 教育部开展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部: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 大连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召开 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主要做法与体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 对玉田县创建出口蔬菜示范县的思考 关于成人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宿迁市全面启动省级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 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 榕江县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关于打造武定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思考 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 提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试点工作的意见 关于当前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断想 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9-13.
[3]韩国明,王鹤.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示范方式失效分析――基于示范村建设个案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4):38-42.
[4]叶敏,熊万胜.“示范”:中国式政策执行的一种核心机制――以XZ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4):15-25.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继续保持教育发展的龙头地位,进入全省教育强县行列。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强县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具体目标:学前教育3—6岁儿童入园(班)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毛入学率达100%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毕业生中考参考率达68%,升学率达66%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普高招生4200人,职高招生2700人,毛入学率达65%,高考总上线率达95%以上,一本上线率达16%以上,普通高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2.5%以内,职高学生流失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中小学D级危房排危任务;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完成1500名教师培训任务;建成省一级三等高完中1校,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
(三)工作要点。
1、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
2、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步伐。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
3、牢固树立人本思想,不断优化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狠抓教学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业务型、专家型教师,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各项工作围绕和服务教学的原则,加大教科研力度,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管理、以管理促提高。
5、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教育督导,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以“两基”国检为契机,加大对各乡(镇)及县直部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督促检查。
6、以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抓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7、促进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持续发展。以“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载体,督促职业学校用好各级财政资金,加大资金自筹力度,努力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供坚实保障。
8、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配合公安、工商、城管、文化、卫生、交通等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完善档案,落实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平安。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页 页 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创新
引言:班主任是每一个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是每一个学生的引路人,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忽视,教师工作殊为不易,班主任肩上担子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并抓准工作关键、方式方法。适度掌握这些,相信身为班主任的我及大家工作开展并不难,以下结合我数年班主任经验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和工作。
一、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创新要点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军人物,起到承接作用,领导和组织班级工作,学生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尤为重要,班主任要教授学生学习课业知识,督促监督班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给学生营造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当下潮流趋势下,秉承一些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教授起来会显得有些吃力,所以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一定要创新,工作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念更要创新,这样才能跟上社会步伐,更好的了解新时代下学生们的思想和成长所需要的一个正确的环境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去学习并且成长,其工作要点一定要放在创新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约生源杂乱,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逆反心理也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给班主任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班主任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要制定一定的教学机制,积累教学经验,用科学方法管理班级,引导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要求班主任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切实开展教授工作,为国家培育出更多可造和有用的人才。
二、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创新所遇到的问题
(一)中职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失败感较强。学生长期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的错误导向性评价,导致自我评价过于低,不自信等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学习和做事没有信心和耐心。缺乏学习的热情、求知欲不强、对自身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下。多数被中考淘汰的中职学生,有甚者初中也没毕业,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从小学起就学习不好,家长和老师认为升学无望,进入社会年龄又太小,无可奈何之下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加之多数学校为了保证招生名额,降低门槛甚至门槛极低,导致中职生普遍成绩较差。与此相伴的就是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良,组织纪律性差,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说话、玩手机,发短信、上网甚至打电话,故意与顶撞老师,搞怪破坏课堂秩序,中途上厕所,等等无奇不有。
(三)中职生逆反心理强,教育效果差。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是小学就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老师等多方因素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经受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处罚措施,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和抗“击打”能力,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准备和应付方法。表现出对教育内容的反感,对老师、同学和集体的对抗情绪,对学校的处分持反感、抗拒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对立情绪等等。另外,学生对进入中职学校目标不明确,消极,有的是家长包办,有的是纯粹是为了混文凭;甚至有的是因为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中职学校混时间长大而已。所以中职生普遍存在对教育的敏感度低,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特点。
三、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对策
(一)I造轻松学习氛围,树立学生学习和做人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心里觉得“我可以,我能行”不断打消中职学生内心的不自信和挫败感,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积极鼓励,克服消极心态。班主任要及时开导,婉转教育,对症下药,要主动适应新环境,懂得努力了,前景必定会一片光明。②抓实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唤回信心。
(二)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正确引导。需要班主任进行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努力的学习,在入学之初,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我认为,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给学生讲清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以使学生对有关的职业教育政策与发展动态能有一个了解,懂得中职与普高是同一教育层次上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应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以及人才需求的规格,便于调整自己的专业认识。
(三)(1)抓好常规考核,创新班级管理内容;要抓好常规教育考核的管理。通过晨会、课间,尤其是班团会进行争先恐后、勇当第一的日常考评教育。组织学生制定和实施班风、班标、班规和措施等。通过各项常规考核教育来激励学生在考核中要敢于拼搏、全面发展、再创佳绩,要树立不进则退、骄者必败、精益求精、坚持就是胜利的竞争意识,要树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的创新意识,要树立取长补短,借力发展的学习意识。要培养学生危机意识。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根据级班管理目标,按照目标统一,精干高效,分工协调等原理建立近似直线的组织结构。
(2)创新班干部培养方法,发挥其带头作用;班干部配备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能否实现。第一学期初,班团干部、舍长、组长的选配,唯一依据是学生初步表现,要反复考察,慎重物色人选。所选干部在一学期中的表现可能并非所期待的那样好。第二学期一开始就把班级工作重点放在干部的选拔上,按照竞争原理,能级原理,“民主集中原理”,在班内“因需设岗”,“以岗定人”。不合格者重新选配,通过他们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领全班同学走向目标。
(3)中职班主任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不同情况更多的关心学生,关心表现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欣赏并信任学生,常常换位思考对待学生,用真情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充分鼓励适当评价。
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得当,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对路,把教育工作作为根本,将管理工作作为关键,走发展创新道路,用科学发展观改革班级管理思维就一定能带好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杨玲,王爱兰主编.教育心理学[M].兰州: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2]郑和钧,邓京华编.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R]. 教职成[2009]11号.
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市场对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修订完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在《2006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把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研究制订从根本上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就实行了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将对以后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2.1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后,为了做到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一致性,校内培养的素质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一致性,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了使课程内容的选取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工作过程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适中、够用为度,以强化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2 建设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中药专业虽然开设时间较短,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把理论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了中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中药专业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基本上达到1∶1。
2.3 改革了人才评价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唯一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转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既有学校的理论、实践考核考试,又包含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考核评价。这样的评价考核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使学生得到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工”与“学”的交替,使“学”的知识在“工”时得到实践验证,“工”的体验在“学”时得到升华。通过工学结合,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 100%,并且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中药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成效显著,但是在工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学生是带薪顶岗实习,部分合作单位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学生适应某个岗位后,一般不会安排轮岗实习,因此实习内容相对单一。同样道理不同实习单位之间的轮换也有一定困难。而我们中药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等一线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针对性和实习效果。
3.2 学生分布广泛,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布在各地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的一线技术岗位,我们会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为学生提供集中辅导和授课。由于学生比较分散,难以集中辅导和授课,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3 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怕苦怕累,不愿意做基层一线工作,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过多考虑薪酬的高低,甚至不服从企业的安排,这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3.4 缺乏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
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十分繁忙,学校教师很难有时间到企业与企业的专家、骨干相互交流,基本上无法参与顶岗实践,导致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工作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同时由于行业企业的专家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数量少,节假日较少,聘请的兼职教师无法按时到学校完成系统的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科学的工学结合机制,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基本情况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中)。该校隶属于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2.2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在职141人,专任教师115人。XX年春季学期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835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16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XX0余名各类技能人才。XX年以来,先后被省相关单位确定或评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州广播电视大学咸丰分校,学校可进行专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该校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75人。现有教职工34人。农广校还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暂租借县委党校教学。开设有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XX年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学,XX年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联办实习基地。XX年届毕业生已分别安置到珠海伟大集团和苏州成方电子有限公司就业。XX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咸丰工作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县退耕还林农村技能培训学校、县库区移民培训学校。学校设立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三)民族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于XX年3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新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学校,学校占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1XX余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习指导老师4人。在籍学生429人。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等12个专业。教学用计算机达200余台,模具、数控设备和场地价值达80万元,汽车维修设备、机电、电器、电焊、氩弧焊、车、钻等设备齐全。学校已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强”集团签订了《校企业合作人才培训协议书》,实行“订单式”办学。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办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谋划。一方面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中现场办公,解决征地和扩校问题,对职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县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征地和建设问题。XX年4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发〔XX〕16号文件,鄂政发〔XX〕37号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近三年来,职中多渠道争取投入446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所职业学校都落实了贫困生国家资助政策,仅职中就发放各项资助金80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职教规模不断扩大。XX年,县政府将原二中、职业高中、农机学校整合为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合并到职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职教职能。XX年秋,县编委发文认定县内13所初中学校为该校分校。XX年春季,全县职业教育共开设52个教学班、30个专业,在籍学生达到3939人。几年来,全县各类职校共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51500余人。
(三)创新机制,职教办学形式多样。一是走政府、部门、民办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原则,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独资或以股份形式合资办学;二是走校企联办劳动就业市场对接之路。充分发挥职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留厂就业。托宽了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三是走强校联办之路。县职中与恩施州职校、农广校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校,实现了强校联合,资源共享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带薪实习”的路子,为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农广校丁寨籍学生郭萍带薪实习5个月,获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学费后,给家长退款达5000多元。带薪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老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老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全县3所职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雷同,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计算机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
(四)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愈演愈烈。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一是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4700人,除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当地部分职校“吃不饱”。如技工学校今年秋季应招600人,实招200余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乱。由于中职、中技招生实行自愿进校,导致招生贩子有可乘之机,“自愿”逐步演变成无序竞争,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三是冒牌招生现象突出。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短训班,打着职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窜户虚假承诺招生,学生在不明真假的情况下报名入学,上当受骗。甚至的有乡村干部也帮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职中负债近800万元,部门办、民办的职业教育政府基本上没有投入,办学条件较差。目前,办学条件除民族技工学校比较好以外,职中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县农广校无办学场所,租借在县委党校,教学、实验、生活场所十分拥挤,必需另选校址,才能达到办学条件。技工学校除计算机教学设备外,有车床和钻床供学生实训,职中除计算机外,实习车床、钻床都是老式淘汰设备,驾培专业虽有场地,但只有5台大车4台小车,必须改造升级为二类驾校才能达标。3所职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计算机专业外)都是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投入与管理。一是要继续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责,继续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谋划,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实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这些经费集中起来,用于职中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楼的建设,用于3所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添制;三是要加强管理,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资金保障、设备购置、师资配备与培训、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四是要进一步规范职校招生行为,继续将中职招生计划下达到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保证各职校生源。对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相关部门要联合调查取证,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学校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是我国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因此,要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各职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特色,积极争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工作要点
1、举办*区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年,是全国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也是*市首次承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现场会”和“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各社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思考和策划活动方案,献计献策,并积极推选社区教育成果参展,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2、认真完成成人教育四项重点培训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并完成“阳光工程”指标任务。20*年是我区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第二年,要在总结*年“阳光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年的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在杭职高、技校专职教师资源,建立“阳光工程”职业技能教师师资库,并发挥*职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资质,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三条社区教育培训途径,争取在培训职业和工种上多样化,在培训质量和服务上优质化,在操作实习和理论课程设置上专业化,使受培训人员能“学得好、用得上、转得出”,并满足受培训人员技能考级需求,努力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二是要确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20*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通过调查摸底,提早启动。三是要根据各镇实际,切实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认真完成农业局下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名指标任务。此外,要指导、协调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职工教育情况。四是要合力做好20*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我区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
3、开展*市民“迎*”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进社区”、“健康理念进家庭”、“文体活动迎*”等活动,迎接*,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中来。
4、办好各级老年学校。要继续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生活,积极主动与民政局(民政科)联合,开展舞蹈、戏曲、音乐、书画等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有特长老年人在社区学习型社团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在社区群众性学习团体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培育我区“一街一品”和“一社一品”的社区特色教育;成立*区老年学校总校,进一步加强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老年学校建设,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要积极为区、街道(镇)老年学校输送学员。
5、切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和社区(村)市民学校,要联合妇联、团工委、关工委,明确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强工作整合,充分挖掘辖区社区教育资源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整体性思考青少年校外教育,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责任人,使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积极开展“一帮一”青少年帮扶工程,关心生活困难家庭、父母离异家庭和心理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举办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高度重视我区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分会这一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科研作用,发展新会员,扩大科研队伍,完善各项制度。要紧紧围绕“*城市东扩,*社区教育东进”这一总课题,确立地区的研究项目,认真做好20*年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并积极准备,举办好*区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认真组织好市第十一届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的选送工作。
7、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杭教成[20*]23号《明确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文件精神,按要求做好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年度统计及检查工作。通过年度统计和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体现社区教育以政府主办、教育主管的运行机制,重视各级社区教育的组织建设,成立各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人员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协助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等具体保障措施。在落实社区教育教师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组织和工会关系。
2、加强三级联动。区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市民学校要加强工作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业务上要积极开展指导帮助,在基础建设上要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在重大培训和活动项目上要坚持合作共赢。
3、加强检查评估。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机关、企业、家庭、单位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学习型社区评比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参与到学习型社区评比的各项活动中去,完善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导向机制和评比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社区(村)市民学校进行检查,开展达标评估,进一步规范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情况。
4、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培训;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的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社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证培训、社区文教干部培训班、学会人员工作交流会、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先进个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学习型市民和优秀志愿者)评比等,建设一支能动脑、勤动手、善创新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Abstract: Thailand has vigorously develop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ts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 corporate worl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g, draw lessons from the pattern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ail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应用型;泰国;人才培养
Key words: applied;Thailand;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58-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实现大众化,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却远远落后于数量的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一方面,许多企业却出现“用工荒”,招不到满意的大学毕业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快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步伐。
近几年,泰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新崛起的又一小龙。究其原因泰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泰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财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形成了符合本国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 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家教育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支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财政投入等方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倾斜。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指导思想是: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是转型的基本思路。
但是,由于大部分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都是从专科院校升级或者是部分本科院校改制而成,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所以无论是在教学管理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①照搬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或只是在高职专科的基础上延长了学制。②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③产学研深度不够,缺乏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和配合。高校单打独斗,难以发展壮大。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是离不开企业、社会和政府的支持。④师资队伍跟不上发展要求。高校严重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师。⑤实训实习硬件条件严重滞后。
2 泰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介绍
笔者曾经对泰国博乐大学等几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从泰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及评价方法、教学保障措施等方面,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之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思考,认为如下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2.1 开放包容,学习吸纳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泰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在泰国高校,你可以看到美式开放自由的教育理念,英式大学的传统的教育体制,德式工厂企业式的实习实训基地。泰国高校就像是一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尽管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等限制,但这种开放包容的教育思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国际视野,而且培养出了一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推动了泰国经济高速发展。
2.2 与一流企业合作办学
企业进入大学,不仅给大学带来了资金,也给大学带来了自身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于大学来说,不仅无需担心资金问题,还有效改善和提高了办学条件和办学标准,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如此一来毕业生将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如:泰籍华人创办的国际知名企业正大集团和泰国蓝实大学(Rangsit University)合作办学,实现了互利双赢。在泰国随处可见的“7.11”便利店,它所有的管理运营人才都是自己企业成立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在泰国职业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学校还引进德国的双元制课程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理论之外,还会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工作经验,而且公司还会给予学生像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正式通过院校考核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公司原有的工作岗位,不用再次进行面试。
2.3 非常重视办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注重提供给学生满足各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比如在博乐大学,为了满足航空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学校不但和航空公司深度合作,还直接购买了一架飞机停放在校园里,随时可供学生使用。蓝实大学的牙医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牙科医院,把实验室建设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直接面对社会患者服务,在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实验室的部分创收,增加了办学经费。
2.4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切实实提高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应用能力
比如“学技术――销售――理财”一体化。学校不仅教给学生技术,还要教授如何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及如何合理安排销售的收入。高校里学生可以制作各种美食,每周举办一次美食节,不但让师生们尝到各国美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及理财能力。学校有学生自己创办的银行,为学生服务,教学生理财。
2.5 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泰国属于热带国家,大部分人口属于农民,其土地和海域辽阔,因此,泰国的高等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学科特色,如农、渔,经济作物养植业、旅游业等,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专业基本上都有专业学院。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去亲身体验。
3 泰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启示
①各高等院校,尤其是本科应用型大学,应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主动探索符合经济社会和适合学院自身发展需要的转型路径和方法,争取国家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实现主动转型。从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推动力。
②要客观分析本校在国内特别是本区域的地位极其现有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寻求可扩展的服务领域,发挥自身因历史传统特别是地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及专业优势。争取办一流的专业,办一个专业,成功一个专业。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和以适应产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在充分了解当地各项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掌握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使高校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争取企业加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技能的能力,同时实现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育质量等。
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采取“专兼结合、引培并举、才智并重”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创建一支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教学,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创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高校还应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提高为中心的过程考试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更加自觉的学习,进而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
⑥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健全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的合作,拓宽合作的领域,强化合作的深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实现“资源共用、人才共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四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总之,泰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16日.
[2]孟贤军,翟振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
关键词: 微课 职业院校 课堂教学 微课资源
一、微课的起源和微课在中国的现状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 and 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FlippedClass Model)”。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通过自己应用涂鸦工具制作的视频课件为表亲补课获得巨大成功,创办了“可汗学院”。2011年开始在全球大热,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与争论。
目前,微课的推广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以胡铁生为主导的微课资源平台做得非常有特色,具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该微课平台的资源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虽然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很丰富,但是职业院校微课资源则相对较少,而且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很多职业院校微课资源中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是很突出,还是有很明显的中小学微课资源模仿痕迹。
二、微课在职业院校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职业院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在8~15分钟,8分钟的微课视频简化了教学流程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
2.职业院校课堂的课堂教学知识点一般每节课一个,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够将书面化的知识点立体化、形象化,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课上课后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对于学生课后相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微课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轻松复习旧的知识点。
4.家长也能参与到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督导体系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在家里,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微课的移动教育模式让家长与孩子多了沟通的话题,家长可以在家里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孩子进行探讨和分享,在课后也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
5.8分钟的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讲解后,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充分用于实训、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布置作业限时完成考查学生独立自主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劣势
1.8分钟的微课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在推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多阻力和不理解。传统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每节课是45分钟在学校的教室或相关实训场所完成1个到3个知识点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但是微课是把每8分钟一个的知识点录制好放上公共资源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没有限制时间地点。只要职业院校学生登陆公共资源平台就可进行学习的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预见其在推广过程中会遭遇部分老教师的不理解。
2.8分钟的微课视频录制可能需要花费教师更多备课时间,微课的授课时间虽然短,但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每一节微课都必须很精准地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前对知识点熟悉,做好微课教学设计并深入浅出地讲授出来。一节8分钟的微课需要授课老师几小时的准备甚至几天的资料搜集过程。
3.目前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到位,把微课理解成了说课。说课是将一课时45分钟的课浓缩到8分钟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的概讲,期间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微课是利用8分钟将一个知识点讲通讲透,并录制下来摆放上互联网终端,供学习对象随时随地学习。
4.微课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普及得相对较理想,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类的微课目前资源稀缺。这点可能中小学与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设计有很大关系。中小学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所学知识多是稳定的通识知识点。而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碎,除了要符合职业的岗位要求外,还必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变化。相对于稳定的中小学通识教育,随潮流而变化的中职教育要做职业课程的微课资源难度自然就高了,其最难的就是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中的通识知识点的提炼。
三、微课在职业院校应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微课教什么?如果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免费热点上网,绝大多数学生就会上网百度、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和上淘宝,唯独不学习。究其原因,其一是职业院校学生还没有培养起上网学习的学习习惯;其二则是很多理论学习的内容,他们可以上网搜索到,既然能搜索到,何必还要花时间专门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所以,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微课首先的挑战就是微课的课程内容编排。职业院校的微课内容编排需要新颖且富有原创性。
2.微课怎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职业院校学生的其中一个学习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那么微课这种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方式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运用呢?利用虚拟考勤和在线激励制度是否可取呢?怎么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微课学习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
3.一线教师能否正确地协调利用微课资源于课堂教学?毕竟很多老教师教了十几年书都是按每节课45分钟备课,现在引入一个8分钟的微课教学资源,他们能否习惯使用?同时,老师们早已经习惯的授课方式是上课讲知识点,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现在让老师们引导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上课就是做课堂练习和指导学习进行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的转变,短时间内估计很多教师适应不来,从而直接影响微课资源应用的课堂效果。
(二)机遇
1.职业院校的教育微课化是国家受到政策支持,符合教育发展大潮流的。根据《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第二大点中的第14点和第三大点的第19小点的内容。“14.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19.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
从节选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白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有很多选择,微课可谓是其中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所以,教师除了要会用微课资源外,还要自己做出原创微课作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微课资源相对中小学的微课资源而言是很不够的,存在很大发展空间。而根据第三大点第19小点,国家希望全社会都能调动力量建设公共的网络教学资源,优秀的免费的教学资源能帮助解决教育资源部平衡的问题。微课作为8分钟的教学资源有着天然的制作整合优势,并且8分钟的教学时长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在线学习。
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技能,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及时补充知识点更新学生的知识库。在职教界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虽然教师下企业是最好的吸收新知识的方法之一,但是教师下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如果要编写成教材,整理出版,这样的知识转化速度就太慢了。但是如果教师善于使用微课,同步更新,则职业教育特色方明显,符合企业用工要求。
四、职业院校该如何做微课资源
(一)重中之重是对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培训。只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理解、认可并学会如何进行微课资源建设,方能集腋成裘。
(二)职教的微课知识点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职业院校的教材进行通识知识点分析。
例如《市场营销》的通识知识点有市场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例如《连锁经营管理》的通识知识点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商品结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连锁便利店、连锁专营店、连锁专卖店等。
(三)结合通识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模板。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必须包含的基本信息为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信息、授课知识点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四)拍摄微课作品并且上传相关资源学习平台。
(五)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检查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练习。
(六)微课教学效果反思。微课作为一种大胆利用移动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火,我国教育界对微课资源建设也是抱支持态度。但是,教育毕竟不是跟风比较行为,更需要潜心研究与严谨教学。所以,职业院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在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方为正道。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2]张灵仙.中职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传统模式被颠覆[N].中国教育报,2013-12-17.
关键词:工作导向 项目教学 技能比赛 酒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93-02
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让中职生在校期间掌握比较实用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就成了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在从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笔者发现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有必要对中职酒店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置,使之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做一个标准的职业化人员。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中职酒店专业主要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将从事酒店行业的一线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他们除了要掌握“实用、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我们以往采用的高教版教材一般是学科型的教材,虽然教师上课时有实训环节,但教师往往只是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训练而已(如,托盘、摆台、斟酒);加上随着酒店业的发展,教材中的的内容与行业现实有一定差距(如,客房楼层服务,梯口迎客,西式铺床等)。企业要求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能力在学科课程学习中不能体现。学生到酒店实习时常常怕苦怕累,纪律松散,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较好的满足酒店的用人需求。
要使学生顺利就业,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情境和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过程,通过围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应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改革评价标准,把职业素质放在第一位,综合考核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这种改革思路,这几年,我们先后与多家四五星级酒店合作,把酒店专家请进来,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中行业集体智慧,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确立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听取行业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按照酒店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立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把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模块,各大模块下有子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为实现能力目标而设计的综合和单项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一体化目标。
2 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灵活教学模块
这些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客人的需求日新月异,为满足客人的需求变化,酒店提供的服务也一直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也在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我们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注重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及他们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酒店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酒店从业的多样性。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灵活重组。其基本思路就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必修课程以通用和实用为限,选修课程的设置则要有较大的覆盖面,如调酒技能、咖啡技艺、茶艺知识、艺术插花、会展知识、摄影等等。选修课不仅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多样性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对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领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开设选修课,既可以主动适应酒店产业的发展变化,还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真正达到培养酒店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3 以生为主,项目加任务,学做教评一体化
酒店专业的教学过程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目标,采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以工作过程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做、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努力营造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氛围。
在平时教学过程里,我们发现在专业课程模块学习中,项目加任务是一个比较实用有效的好方法。通过项目加任务,把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藏在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处理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我们尽可能把学习模块,按酒店工作过程序化为各个项目,每一项目下设多个任务。同时让学生分组,采用了领班负责制来推进项目的学习。领班是项目小组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带领小组成员一起研讨项目工作要点和难点,并安排组员进行任务分解和完成任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自学自做或互相学。在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学习;在情境演练里,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而系统掌握酒店相关知识并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职业氛围,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如在中餐学习模块中,我们根据现在酒店的流行趋势,设计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确定了各组的宴会主题。并围绕主题,对台布的挑选,餐具的选择、菜单的设计、桌面主题装饰等多个细节进行反复商讨。在选择的过程中,增进了对餐饮知识运用的理解与体会,感受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灵活变通。在菜单设计上,不仅要求菜单形式与主题呼应,菜单上的菜品和排菜顺序更是考验学生对餐饮菜肴知识的了解及对客人心理的把握,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为客服务意识。在主题装饰的问题上,有些同学发挥人际关系,请烹饪班同学,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果蔬雕作品;而有些同学则向酒店借用了餐酒具,充分体现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上,有人联系酒店,有人负责PPT制作,有人负责菜单设计、还有人负责摆台,每个人各司其职,又要做到有条不紊,这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主题作品完成后要有小组自评、给他人评价、教师评价;不仅评价成果,更要评价操作的过程。评价中既要有业务知识的评价,更要有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如对自己的评价:(1)我是否愿意并敢于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2)当我的建议不能得到大家响应时,我是否能努力解释,直到大家理解支持;(3)我是否十分愿意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4)我是否能按时完成组内安排给我的任务;(5)我是否认为我对小组工作任务的完成尽了自己的努力;(6)我是否希望能继续和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其他任务……
通过这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化的学习项目的完成,使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所学等于所用,这样在平时教学中就能逐步的创造服务的氛围,改进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的目的。
4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强化专业技能教学
除了在常规教学中通过项目加任务,达到学、做、教、评一体化,综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外,我们还特别重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院校有技能大赛”。这些年全国上下都在搞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而言有很积极的作用。整个项目既蕴含了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态度、餐饮基本的知识又涵盖了操作的规范、语言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变,可以很好地综合考查选手的岗位气质、岗位规范和岗位能力。那么如何用技能大赛来指导教学,规范教学操作,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从而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那么技能竞赛就要面向所有学生。参与竞赛的学生人数越多,越能反映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越具代表性。通过人人参赛、逐级举办比赛,让技能竞赛覆盖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就能形成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人人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在学校中建立了竞赛长效机制,使技能竞赛常态化。以酒店专业为例,我们把技能竞赛分成三级: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 专业技能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形式,如托盘、餐巾折花等,实现人人参与;二是校级技能竞赛―― 重点是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客房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等,实现好中选优;三是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实现“优中选强”。对于被淘汰的选手,我们会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如,让他们在专业项目教学中担任分组教练,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对其他学生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工作,带动周围的学生一起进步。有比较才有进步,有竞赛才有突破。通过这些比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使得酒店专业的学生你追我赶,掀起一阵阵技能训练热潮,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总之,酒店专业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需要长期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过硬的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新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10-11.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探讨
继续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是继续教育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主题,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指明方向。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质量年”,加强依法治教,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推动灵活学习,指导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建设;完善社区教育,推动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建设;重视培训创新,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路径。
一、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内涵剖析和价值功能阐释
(一)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内涵剖析
体制是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强调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中心地位;机制是系统的内在表现方式,强调的是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具体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而言,继续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和政府基于促进国内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而确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机构设置,如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继续教育办学体制等;继续教育机制是指继续教育系统内外主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如继续教育教学社会评价机制、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继续教育机制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经验,借助“互联网+”发展机遇,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丰富教育资源,创新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健康持续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体素质、实现社会和谐,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继续教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价值功能阐释
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教育发展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整体素质的差异,各国继续教育侧重的对象和重点各不相同,方式方法手段也不同。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的特定历史阶段,创新继续教育体制的重心在于加强依法治教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创新开放教育办学体制,强调权力配置和规范管理的法治轨道,现阶段的重心在于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法治保障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机制的中心在于继续教育实施效果的监督与评价、价值与功能检验,强调继续教育投入与产出、效果与改进的价值功能,现阶段的重心在于实行管办评分离的社会评价机制[2]。无论是继续教育体制创新还是机制完善,都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互相作用,共同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的背景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迎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到来,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传播到新世界。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而言,这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是信息爆炸式渗透,QQ、微信已经渗透进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知识的传递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出现带来教育信息化,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基本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覆盖广大城乡的终身教育网络,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加速知识的传递,拓展学习的内涵。创新继续教育发展变革,必将为各级各类学习者提供适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3],丰富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推进国民终身教育的理念的传播和渗透,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继续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相伴的是普通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校本科生就业困境重重、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减少等诸多社会现象。就业压力带来沉重的生存危机,日常工作和加班占用劳动者的绝大多数时间,使得普通社会个体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方式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常见的继续教育模式仍然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函授、业余等学历教育为主,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每况愈下。由于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落后、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缺失[4],基于社会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仍侧重学历继续教育,以拿到学历证书作为教育的评价标准,忽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重视城镇社区继续教育,忽视农村新农民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地区新型农民继续教育的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投入主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5],严重阻碍广大农村地方的继续教育推进与创新。
三、“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传统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对传统教育的生源和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普通高校的成人脱产学生大幅减少,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函授等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大量涌现,而在新的“互联网+”平台上如何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创新工程。互联网缩短知识和技能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个体能够通过更加便捷的渠道获取知识成为可能。“互联网+”削弱传统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力支配地位,学习者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很显然,现代继续教育并非是杂乱无序的个人自我学习,具体应该采取何种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如何借助互联网络平台开展系统、有效的继续教育,如果对继续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习者和管理者之间通过何种纽带形成固定的学习关系,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办学体制的忽视削弱老龄社会政策的贯彻落实
办学对象中的主体遗漏和缺失是办学体制不健全的重要表现。老龄人口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是我国现代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于老年人群体如何推进继续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城镇老龄人口的继续教育管理明显走在农村老龄人口的前面,老年大学的办学形式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相比较而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地区更多地体现为手机的普及,然而基于“互联网+”的其他继续教育功能却依旧停滞不前。面对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国家出台各项老龄社会政策方针,很显然,必须依托于接受过继续教育、具备一定知识理解能力的社会个体方能更好地落到实处。现实情况是,广大农村的留守老人基本社会保障都缺失,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农村留守老人自杀问题已经给社会敲响警钟,更何谈面向农村老人的继续教育。
(三)评价机制的不足影响居民市民化的转变进程
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继续教育推进的实际效果,是继续教育评价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对继续教育功能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目前,全民终身教育理念已经伴随着城乡一体进程的推进在城镇社区广泛地渗透,城镇社区的继续教育培训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型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和知识储备,形式多样化,且内容涉及面较广。但是继续教育的实际效用不是仅从表面的活动数量来衡量的,从教育效益理论的角度来评述继续教育的产出,就要构建系统的继续教育评价机制,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育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现有的继续教育活动是否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否有效地推动城镇居民市民化的进程,是否有效地提升整体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基本素质。仅仅流于形式的花哨活动,应付各级检查的样板工程,只是虚幻表象,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四)发展机制的缺失阻碍新型农民群体的成长可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旧农民工的自然更替,传统的以清除文盲为主要目标的农村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需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量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外出打工,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停滞不前,没有为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尽管手机和网络已经在城乡普及,为青壮年农民接触新闻资讯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究竟应该如何推进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仍是未解困局。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停滞不前,农村继续教育系统内外各实体之间互相遏制,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从业人口日益贫乏的现实语境下,缺乏针对农民的继续教育平台和资源,制约阻碍新型农民群体的成长。
四、“互联网+”时代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依法治教,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依法治教,管办评分离”[6]。加强依法治教,具体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即必须形成完备的继续教育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继续教育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继续教育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继续教育法治保障体系。系统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依法治教,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既是创新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继续教育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依法治教,必须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提高继续教育依法治教意识,转变继续教育管理理念,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统筹规划,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继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创新管理路径,通过法律的手段推动继续教育体制创新。新阶段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加强依法治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通过立法规定继续教育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构建以继续教育权力配置为中心,以继续教育结构、功能、运行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体制,形成适应时展的继续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出台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措施,双管齐下,形成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法治实现路径。
(二)推动灵活学习,指导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建设
继续教育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是继续教育的存在方式。高校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而开放大学则是推动社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重要实施者和操作载体。依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继续教育体制建设必须推进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创新与改革,立足日益严峻老龄社会的国情,发挥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建立适应成人的灵活的学习制度。根据《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目前应尽快并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互联网+”语境下的继续教育发展树立目标,明确方向,提供思路,指引发展,最终建成建立开放型、交融型和联合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新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必须体现“互联网+”的时代精神,更加体现教育公平,更加倾向灵活互动,更加强调资源开放,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关注转型发展。现阶段,创新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推进开展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是发挥互联网优势的重要举措。各地区要适应人口流动变化时代特点,推动灵活学习,增加非学历继续教育内容,制定出台指导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建设的框架性文件,开展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试点,全面打造互联网时代的老年学习平台,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完善社区教育,推动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建设
社区继续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物质基础不断积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日趋丰富,城镇社区已经具备相对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平台和场所,精神产品的提供成为社区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互联网技术推进社区居民继续教育更加快速地发展,部分地方社区建立社会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三社”互动的发展机制[7],创造有利条件,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辅导、学习公平、学习评价等均提供充分、便捷的平台。现阶段,创新和完善社区继续教育体制,必须推动社区居民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首先,社区应及时出台适应本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统领社区范围内的长期继续教育工作,确立社区继续教育评价机制的前提。慕课、微课课程的出现,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如果街道社区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出台相应的社区继续教育指导性规范,必将推动社区继续教育有序、有效地发展,并服务于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测评工作,指导社区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必须通过考核评价机制予以衡量评判,构建符合市情特点的社区教育评价考核机制,据此不断完善进步,改革创新。最后,通过持续宣传活动,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投票,选取典型案例,公开透明,树立榜样,丰富社区继续教育活动的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引领社区居民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将城镇社区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四)重视培训创新,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
建设“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本身变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8]。深化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就必须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民增收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劳动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在受教育者社会活动能力的增长程度上,尤其体现在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形成上[9]。农民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农民成长、提高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要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创新农民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包括农民创业技能教育机制、农业技术实施应用配套机制、农民教育培训实践效果监督机制、农民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等。首先,应打造专门面向农民的创业技能平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推送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课程,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制订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学习;其次,要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及时对农民技术实施与创业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强化继续教育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和实际效能,为农民增收提供现实的技术支持;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实施推广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综合统计,持续跟踪调研,检验教育培训对农民增收创新能力的实际价值;最后,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拓展高校继续教育模式,搭建农民继续教育系统内外各实体之间互动平台,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加强智力支持、资金保证、技术援助、共建协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创新。
作者:周德军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7):69-72.
[2]蒋海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评分离机制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9):58-60.
[3]王振杰.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75-179.
[4]杨学祥,张魁元,侯建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以北京大学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为例[J].继续教育,2016(1):3-6.
[5]靳卫东,徐银良.“以县为主”体制和“新机制”的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绩效评价[J].当代财经,2015(12):33-45.
[6]万嵩.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多元径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4(6):8-12.
[7]余善云.完善体制机制助推重庆社区教育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5-3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班主任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高职高专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等重要责任,班主任工作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班主任具体工作而言,需着重从入校、就读和毕业三个阶段上把握工作要点来展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高度重视入校时的入学教育
1.分析思想状况。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正确对待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同的思想表现。近年来,新生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为:一是正在走向健康成熟的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的认知,能与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方向,个体表现有上进心,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呈现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强,导致学习的目标方向不稳定、价值观念时常波动、心态意识易受环境影响,特别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等。
2.做好信息收集。班主任要认真收集新生的学习成绩、以往表现、家庭情况等信息,从学籍档案调查,也可从学生报到第一天开始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性格爱好、组织协调能力等,摸清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引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入学教育。班主任要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认真开展入学教育,这是新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第一堂教育课,达到了解学校、了解所学专业和设置、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等目的。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等;专业教育内容和设置,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进一步认识专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初步规划未来发展;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加强心理辅导。高职教育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应试教育的次选,在心理上存在不及高校甚至失败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也伤害了自尊与自信。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热爱学生,更以平等、和谐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二、认真抓好就读期间教学管理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不仅是客体,而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1.确保学生参与管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的安排,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独立地承担和分担责任和义务,热心地服务于集体,不仅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而且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更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抓重点抓关键,在班级管理中提倡采取干部定期轮换。班干部从学生中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实现自主管理和共同提升,实行班务分工协作。班主任放权于班委会,推行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由班长牵头全权负责,班委在各自职责内分工协作,班长负责督促、检查班委履职情况,记载班务日志。团支部负责组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团结团员青年围绕校园文化、思想阵地、专业学习等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青年思想上不断成熟,立场更加坚定,信仰更加坚定。
3.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班主任在按照学校及系要求开展的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引导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帮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近期与远期学习目标,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取相关职业资格。另外,社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4.及时沟通交流,形成合力。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要注重与班级各任课教师的联系,不定期地向他们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和意见,同时也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要求、学习上的困难等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这样,任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疑惑问题,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班主任要随时和家长进行联络和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在校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在这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形成合力,达到督促、培养、教育、引导、提高的目的。
三、主动开展毕业时的就业指导
在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教育学习后,班主任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树立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观。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学习时代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过渡环节,也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实习、就业观念,调整实习、就业心态。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注重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实习与就业形势,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等负面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促进学生树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观。
2.努力深入调查研究,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求职技能。班主任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趋向,认真分析专业需求的地区分布状况,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对社会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要对就业需要潜力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为促进就业提前打好基础。班主任还要着重提高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求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搜集用人单位资料信息;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组织学生召开模拟招聘会,开展系列就业指导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了解应聘过程中的一般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强化求职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就业现场招聘会和企业来校召开的招聘会,鼓励同学交流求职工作的心得体会,帮助学生提高择业就业能力、求职质量和求职成功率。
3.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创业,促进全面发展。创业不仅要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要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班主任则可以在毕业指导工作中做许多关于创业更具体、更细致的工作,充分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提供的创业平台、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创业,转变就业观念,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一方面,要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知识,做好创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邀请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请创业成功者宣讲创业过程、创造成果,传授经验与技巧,并带动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跟踪反馈长效管理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学生就业后,班主任仍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通过学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总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把这些反馈给院系和学校,以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另外,学生毕业后仍有可能遇到就业不满意甚至失败,因此,班主任凭着对学生长时间的了解,对就业工作的熟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还要跟踪服务,正确引导,排解困难。帮助再就业也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关系到学校的再培养和再服务,甚至关系到社会影响。
总之,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班主任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的工作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红瑞.浅谈高校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2007,(18).
[2]赵治斌.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重点[J].中国西部科技,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