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时间:2022-03-20 10:38:20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

第1篇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花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第2篇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第3篇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第4篇

一、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主题是决定课堂讨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课堂讨论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在主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好主题,才能让整个讨论真正对课堂有帮助,对学生有提高。教师必须结合相关资料充分研究教学目标,通过全面思考来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营造最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和逻辑性思维能力。

1. 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课堂讨论主题的设计难度要适宜,过难主题极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冷场情况,无法开展具体讨论过程;过于简单的主题没有什么挑战性,很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把握住主题的度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更为合理适宜的主题。

2. 讨论主题要有开放性

课堂讨论的主题要尽可能与学生实际生活内容相联系,教师应该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结合起来,这样肯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譬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3. 讨论主题应该多向性

课堂讨论主题切记不能只有唯一答案,同时也不需要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多维性讨论主题能够促使学生互相说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自有知识结构,主动参与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譬如,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二、慎重选择讨论形式

讨论形式也是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课堂讨论均是采取分组讨论方式,小组讨论既能缩小讨论的范围,同时又能维持基本的课堂秩序,从而令课堂讨论能够和谐、有序地进行。全班一齐集体讨论往往会出现杂乱无序的状况,并且会导致学生间的意见相左而产生争论。所以,小组讨论是上上之选。小组既可以是两人组成,也可以是四人组成。但如果长时间沿用一种分组方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产生惰性。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出多样化的分组讨论形式。

1. “趋同”分组法

所谓“趋同”就是说把对某一主题意见大概一致的学生自行组合成一组。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自由选择是否换组。实际上,学生讨论最终结果一般都归结为少数几个,所以这种分组方式会随着课堂讨论的不断进行逐渐的组合成几个大组,而且对于主题的意见也会逐渐趋于完善。

2. “求异”分组法

所谓“求异”就是说把意见不统一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正是因为他们的意见不统一,所以就会产生更为激烈的讨论交流和思想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为自己所坚持的看法找寻更多的有利支持证据,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这种分组方式表面上看较为极端,在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难点 问题对策

引言: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加文学那么简单,往大里说,它在培育健康的“中国人”的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往小里说,它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依托,是提高其文化学识、促进其个人修养的最直接的工具。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未来我国国民素质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探究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对策探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有力而充电不足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可谓是专注,体现在上课要求学生纪律、考试要求学生成绩、学校教研比赛等要求被重视,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可见教师自我充电的不足

1.2学生学习有力而兴趣不足

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谓是“表面积极”,学生们以识字多为傲,背诗快为好,写作得分为优秀,但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多数回答都是“学校安排了就学”、“为了获得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动机,可见学习兴趣的不足

1.3教学目标有力而效果不足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可谓精彩、观察教师的教案,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都有“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这一项,可见教学目标之远大。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仍逃不开“背”字决,究竟这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不得而知的。

2.初中语文教学难点解析

2.1语言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

语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两方面:第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但是测验上表现并不好;第二,学生学习成语词汇和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作文中少有体现,学而不会用,可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其根本,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初中教师本也脱不开关系。虽说在教学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本身语言运用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试问,教师本身文学功底弱,平时语言没有艺术感,如何要求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

2.2阅读和作文教学效果低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语能力的两项重要教学内容,但从整体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学过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但在课外阅读课上表现都不尽人意;第二,初中生的作文已经出现“模板化”的趋势,学生对基本文体能构建基本框架,但是成文干涩,缺乏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根本的兴趣,出了课堂不看书,写作文不运用创造力,想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成长难上加难。

2.3语文教学根本目标难达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定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尽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语文教学拘束在课堂里,教学和学习拘束在书本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教学参考为主,离了教参就无所适从;学生与语文的接触除了“听课”、“做卷子”、“考试”再没有别的方式,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氛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没学着,致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达成。

3.应对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对策

3.1语文教师重视自身文学素质的提升

一项对初中语文教师“自我充电”方式的调查显示,82%的语文教师平时的“学习”就是看看教学参考书,新增文学作品、报纸和书籍,初中语文教师们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看,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再来讲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无非是说和写,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自身又何曾在写作上下过功夫?语文教师当然不用当作家,但是长期疏于练笔,又如何为学生做语言运用的榜样?笔者建议,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写作,将有限的时间放在自身素质的实际提高上面,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

3.2构建快乐艺术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快乐艺术课堂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之中发挥创造力,以突破学生学习受条框拘束,兴趣低的问题。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中,师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阅读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身世、其他文学作品、鲁迅的生平轶事等。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教师连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学生们共同讨论“鲁迅的文学作品共同性有哪些?”、“文学对时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称文学为文化瑰宝?”。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莘莘学子化身为文学评论家,讨论结束后,师生又回到阅读问题解答上,这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章中的词汇和语言运用见解更加独到。

3.3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为骄傲,使语文教学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又如,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再如,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透漏出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方面困在困难。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建构快乐艺术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性,以多种形式的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相信这些改变,能够帮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6-10.

[2]邱小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思考与对策[J].学知报,2010(01):26-27.

[3]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3):96-97.

第6篇

关键词:实践;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42-01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教师发展的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教师发展的研究中,反思的作用至关重要。坚持反思性教师观的学者认为,成熟的教师应是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可见行动与反思紧密相关[1]。

1.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英语课程设置与本科其他院校基本一样,并没有按自己特定的目标去设置相关的课程,显然是不合理的。归纳起来,其不合理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1 内容陈旧,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课程更新速度太慢,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有些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的内容与初中英语衔接不上,甚至还落后于初中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滞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负面影响严重。

1.2 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初中所开设的大多课程实用性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差甚远,知识脱离实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运用于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国外一些初中的实践教学几乎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鉴于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内的一些初中,尤其是应用型或职业型院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如开展校企联合实行开放办学、半开放式办学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师生的付出来说,收获仍是不尽人意[2]。

1.3 人文素质类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应为教育之本。初中所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性格完善、敢于担当、团结合作等品质。可是,一些初中设置的课程有"知识结构单薄,综合素质较弱"之倾向,设置了专业知识类课程之后,文学课等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再有,文理专业课程处于隔离状态,相互间似乎两个世界。现在许多初中教学计划中规定文理科能互选课程的现象很少,尤其是理科学生,几乎没有学习文科课程的机会。

2.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2.1 知识与技能教学

真实运用任务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3]。

2.2 在实践教学找线索

初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拓展学用渠道。教师除了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材料,还可以就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通过巧用信息差可以将阅读材料变为很好的口语练习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听和说的机会。当然,阅读材料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阅读有障碍,口语交际就有困难。而且,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不能看对方材料的前提下,用英语提问来获取信息。否则,要么没有信息差,失去交际的真实性,要么达不到真正练习口语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要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在学习中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4]。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领略数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2.3 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与过去死气沉沉的教学形式相比,许多教师很享受现在的教学形式。不用再整天对着黑板念教材,不用再看到满堂课上没有人听课的现象。教师不用再为了应付教学而劳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制而是能过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所学内容,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能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中心位置。通过学生的良好反馈,教师更有信心去实施研究型教学。原来只懂理论知识的教师也愿意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也会主动地邀请英语高级教师给学生讲解实践知识。生活与教学是流水而不是镜子,它们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支撑,而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生活化课堂教学包含着诸多的方面、层次与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足以应付新的教学需要的,生活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体现。论文以承德市上板城初中(以下简称为承上初中)为个案,运用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对承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讨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原则与方法,为促进初中英语生活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论文具体分为六部分: 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承上初中英语课"生活化教学"建构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我国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及其它相关理论。 第二章承上初中英语课"生活化教学"设计思路。生活化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任务的体验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第三章承上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初中英语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包含六层意义:①教学目标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2.4 表明,良好的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学反思,旨在促进和提高教学实践。在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了解初中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保证长期有效的培训措施,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翠.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2:68.

[2] 陈秀英.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2:18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初中生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I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45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行,教师在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受学生喜欢,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时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导入。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够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对提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重视,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有效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入导入环节。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是发现教师有效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转移,同时初中生不喜欢约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已经开始了,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依然滞留于课间的游戏,如果教师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导入环节的引入,对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很大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课堂导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本人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一些有趣的元素融入导入环节,这样在上课之始就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在上课之始就使学生很好的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本人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过程中,还有效的与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也达到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重视。

二、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学习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善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当然,教师在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小组成员不能过多,这样会影响讨论的正常开展,但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能过少,否则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合作学习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人左右。2.适度的自由讨论空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的讨论空间,让学生的个人观点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当然,教师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讨论空间,学生的这种自由并不是完全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避免学生在出现讨论学习之外的话题的现象。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一旦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释疑。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备受现代教学青睐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三、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巧妙设置问题

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依然是最重要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呢?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在不断思考,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进行问题的设置,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对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思考也有很大帮助。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问题的难度不能过大,否则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思维障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降低难度,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

四、有效采用趣味教学法

第8篇

一、过程写作法概述

1.内涵。与成果写作法不同,所谓过程写作法,就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师生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的方法,注重的是写作过程中的构思与修改。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够在分组讨论等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并开拓写作思路。

2.重要性。第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虽然过程写作教学法提出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在高中英语写作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能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学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要想完成写作学习,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在过程写作教学法中,从作文的构思到最终定稿,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的,教师只是在其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英语写作行为,并提供合适的写作方法。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于灌输写作信息,只是教授生搬硬套的写作模板。于此同时,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写作信息,不能够使其写作思维得到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性的活动,过程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其英语写作学习联系起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通过采用过程写作教学法,学生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和教师的帮助下自助完成英语写作,从而使其英语写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过程写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就目前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写作练习。但是,过程写作需要在课堂中完成,并且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这就使得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感受写作环节价值的正确认识而不愿具体实施过程写作教学法。

2.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并且还需要将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但是,就目前来讲,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师的影响还比较大。再加上,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并且对于过程写作活动创新能力不足,他们更愿意使用较为熟悉的对讲知识点和题目等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过程教学法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也就无法真正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需要教师明确写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步骤,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以组织“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这一写作主题的教学实践为例,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准备、起草、初稿讨论、初稿修改、教师批阅和定稿等六个环节。

第一,在活动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筛选与高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并与该写作主题有关的素材,确保能够将学生引到写作的主体上。其次,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科学设置有关问题,并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并选出小组长,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确定写作提纲。最后,在进行“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主体写作时,为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自己的写作构思和基本素材。

第二,在起草写作阶段。作为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起草阶段是学生进行主题写作的前提。在前边的准备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有效讨论,已初步确定了其写作构思、基本素材和写作技巧。在该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转换成英语句式,可以让学生在不考虑文章格式和字数的情况下放开去写,并要对学生在起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第三,在初稿讨论阶段。通过上一环节,学生的英语作文初稿已基本完成。在初稿讨论环节中,为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掌握有关写作的逻辑,使其文章饱满起来,教师要做的工作有: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修改;使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使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内容作为初稿讨论的重点。

第四,在初稿修改阶段。在初稿讨论环节中,学生通过对同学初稿的讨论与交流,能够为其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因此,在初稿修改环节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初稿修改思路,并且对于如何修改自己的初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过程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初稿修改环节同样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对初稿修改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在初稿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讲出来,对于其正确的方面予以肯定,对于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将正确的写作技巧传递下去。比如,对于学生在初稿中所出现的书写不工整和单词拼写错误等问题,教师就要适时的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并要检查自己的单词拼写;对于学生在初稿中存在的一些语法问题,教师要先从学生的整体文章开始,检查其文章时态、固定句型与搭配,并依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初稿修改。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第五,在教师批阅阶段。作为过程写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高中教师的批阅对于优化学生的写作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贯穿于学生的写作、讨论和修改过程中。在教师批阅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批阅的标准,并可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与行为等作为批阅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为促进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在进行英语作文批阅的过程中也要使用不同的标准。首先,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只要语句通顺字数达标基本就可以了,可以允许其有少量的语法错误;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必须在语句通顺和字数达标的前提下,不能有语法错误出现,并且要尽量使用一些高级句式;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多多使用高级词汇与句式,还要提高其整篇文章的观点感。

第六,在定稿阶段。学生要结合同学和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提供自己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充实,进而能够提高一个层次。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双效度分析;教学启示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50.

第10篇

1 引言

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2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都包含着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挖掘教材内在美的基础上,通过展示美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播放多媒体幻灯片等方法来让学生去认真地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的意蕴和气势。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初中生通过图书馆、报纸、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查找三峡的风土人情、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有关的神话、和三峡相关的诗词、三峡水电站等一系列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就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从而对《三峡》这篇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课前通过U盘或者其他的方式搜集整理好的丰富的三峡资料和三峡图片,在多媒体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并且让初中生之间互相共享自己搜集的三峡相关的资料,让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三峡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有如此湍急的水流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踊跃回答,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3 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课的质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运用诵读、默读、写作、抄写等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深入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要素,让初中生领略到文章的亮点,领悟作家创作的独到之处,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活跃度和写作水平。

比如,教导初中生通过不断诵读课文,体会作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亮点。要求一个年约十来岁初中生写出惊世绝伦的创意大作,仿佛有点不切合实际。其实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并非是难以高攀的,我们相信“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且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创新性的文章并不都是与众不同的另类作品,而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个平凡的话语,在某一个情景下都会引发了每个人细微的思绪波澜。如果初中生学会把握了这些细微感悟,并善于用文字细腻地表达出,这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在学习课本景点范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点化一下同学。比如说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每个同学都看过无数次父母的背影,但是为什么偏偏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却如此令人感动呢?我们知道,朱自清这篇《背影》的文字极其朴素无华,描写的站台情景也是非常一般。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无需过多地用理论解释《背影》的艺术魅力,而是用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诵读,让初中生自己在不断的诵读中,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自主地领悟个中的艺术魅力。

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与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给与每组和全班讨论结果一定的总结和提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初中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真正有利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初中生能够具备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便真正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2,(11) .

[2] 陈宏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1,(05) .

[3]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

[4] 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第11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审美教育现状

1.教学内容设计少见文学美

观察初中语文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设计都以教学大纲为准,而教学大纲上对文学审美的描述只有干瘪的“要求”、“体现”,教师无法从中获得具体的文学审美方向指导,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很少展现文学美。

2.教学过程中忽视审美教育

很多语文教师虽然倾向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到教学内容限制,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都很难体现出审美教育,至多只是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对于文学的美感仍然处于茫然的状态。

3.教师自身审美素质不高

教师难以展现教学内容中的文学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审美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教师自身审美素质不够造成的。很多语文教师都同时肩负着班主任工作,教学和管理任务繁重,使教师无暇去体会美;还有些教师认为平时工作生活的压力大,忽视了自身的文学水平的维持和提升,审美素质的加强更是无从谈起,这使得语文教师即使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力不从心。

二、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不止在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增多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责任,单纯从书本和考试中确定语文教学目标是片面的,而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有文学审美教育作为支撑。

2.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既然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有着语文知识掌握和文学艺术审美的双重界定,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因此,进行文学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并且,文学审美教育多是在轻松、情感充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样的教学能够改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拓展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驱力来源,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也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改善。

3.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双赢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就必须重视自身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是教师职业素质升级的过程;另外,通过文学审美教育,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美感,对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态度有所改善,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改变中获得教学的成就感,是教师职业心理满足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师生的双赢发展。

三、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审美教育的方法

1.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突出文学美的展示

文学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各个角度和各个层次的美。例如,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小说的结构美、散文的神韵美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就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着重体现这些美。例如,在进行《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使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寥寥几笔勾勒出秋景孤寂之感,是白描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学生很难理解“寥寥几笔”和“白描艺术手法”的含义,要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也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能够结合适当的教学工具,例如,使用多媒体制作一段flash,在flash中向学生展示这首诗歌的“图画形式”,通过flash展示白描的艺术手法和“寥寥几笔”是怎样以简洁的笔触形成一幅秋景图的。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向学生展示文学美的具体形式,使得审美教学的内容不再显得干瘪逊色;并且,将诗歌化为图画的形式,与初中学生的直观思维方式相符合,学生能够对作品形成直观的印象,再转化成抽象思维,去体会其中的意境美将更为简单、理解的也更加深刻。

2.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审美环境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就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审美环境。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需要有语言环境进行烘托,无论学业水平多差的学生,对语文的口语运用能力都很高,而无论学业水平多高的学生,对英语的口语运用都不是很在行,这是因为学生们长期处于中文的语言环境中的缘故。要在教学中实现文学审美教育,不给学生提供一个审美环境,但从教学内容中对审美进行生拉硬套,要求学生以记忆的方式对朱自清的《春》所体现的生机盎然、诗情画意等美感进行理解,显得十分幼稚;而对文中的拟人句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进行逐一的解释,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干巴巴的解释也会使学生将这些审美内容归为“学习内容”,对本来应该轻松并且充满美感的课堂产生压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环境,仍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对春景进行想象:你们脑海中的春景是怎样的?学生描绘的春景可能只是简单的事物的罗列,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描写春景的句子和诗歌,如“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春景和自己描述的春景形成对比,凸显文学作品的环境美的展现,然后再进行朱自清的《春》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注意到作品中对春之美的展现,审美教育也就达成了。

3.教师加强自身审美素质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入职 教师 培训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79-01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十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师培训的质量,尤其是如何培训好新入职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其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一直是困扰培训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将结合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针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课程,着重分析和探讨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状况

(1)受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2)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3)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

二、面向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五年内培训课程分析

(一)明确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任务

要有现实针对性,不回避学科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现阶段教师培训必须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把培训重心由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转移到学科教学研究上来,切实提高教师以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

(二)全面、合理地设置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课程

教师是课改的核心人物,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加强和深化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工作中,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为使课程改革能够落到实处,强调教师在改革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实现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具有双重专业性,即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结合。它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担当起课程改革的重任。

既然已经明确了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任务,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多年来各级各类的培训部分都进行过各种尝试,其中《1992年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师职务培训方案》极具代表性。早在二十年前,在新课程改革还处于酝酿之中时,《方案》就已经从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教育科研等五个方面设置了详细具体的课程,以“选修”和“必修”两种形式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培训,在这个《方案》的要求和指导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快速提高。现将《方案》中设置的课程收录如下:1.教师修养:新时期教师修养。2.教育理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目标与方案、教学论的现展、中学语文教学名家评价。3.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学生职业指导、中学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研究、作文训练方法研究、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文学名著》导读指南、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写作心理初探、阅读心理初探。4.专业知识与技能:书法,文学评论,影视评论,演讲与辩论,文史工具书的应用,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古代诗文鉴赏,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外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阅读指导,现代文比较阅读,台湾文学简介,农村实用技术。5.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基础、中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指导。

该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是体现超前意识的,是能适合当时上海市的情况和要求的。教师职务培训工作的超前意识又是受着教育体制、教育教学规律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约的,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当前,超前意识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密切结合,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过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教学技能的定义中都强调“技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设定教学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方案》和《课程计划》中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是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重点。

综上所述,随着修订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教师培训也即将开始,作为未来语文教学界的新生力量,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任重道远。在培训时,一方面要把培训重心由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转移到学科教学研究上来,切实提高教师以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利用新兴的培训模式使教师真正地“乐于培训,乐在培训”。

【参考文献】

[1]王等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郭友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3]刘华.触及学科教育根本,提高语文教师培训实效.语文建设,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