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贸市场改造交流材料

农贸市场改造交流材料

时间:2022-10-30 16:1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贸市场改造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贸市场改造交流材料

第1篇

自全市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工作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6月成立了以梁全副镇长为组长,经贸、工商、卫生、城建、农技、综合执法、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并由经贸办抽调三名专职同志负责日常整治工作。由镇、村、市场各承担一部分资金,前后投入35万元作为样板市场创建工作的改造资金,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及时反映情况,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整改工作顺利进行。村依照《东莞市建设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工作方案》的要求,以继续加强农贸市场后续整治为抓手,各方联动,狠抓落实,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充实创建力量

专门成立由村书记担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两委为小组成员的“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农贸市场整治力量,确保创建工作做到机构健全、工作连贯、力度充沛。同时,制定《村整治农贸市场后续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创建思路和方向,严格按照方案分阶段、有重点地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创建工作。

二、积极动员,统一创建思想

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创建要求对综合市场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样板市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传达镇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样板市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排查摸底,明确创建目标

创建样板市场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对村农贸市场进行排查行动,对各摊档的垃圾放置、占据空间经营、地面和排水渠清洁、熟食档防蝇、防尘设施及场内公厕卫生等,督促市场按照标准逐项整改。

四、政企联动,凝聚创建合力

组织市场管理人员赴其它村市场进行学习取经,更新观念,借鉴其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及科学的硬件布局,对照查找自身不足,明确整改方向。还积极协调各部门,大力开展联合督导工作,对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手册》,定期对市场进行专门指导和扶持,督促市场经营者及经营户加快创建步伐,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上新台阶。

五、明确措施,力促创建落实

第2篇

今年以来,村以创建食品安全样板市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后续管理,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治,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期间主要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紧紧围绕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三大方面为落脚点,通过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整治。一是加紧经营环境改造。万丰市场先后投入20多万元改造资金,对市场的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对6个熟食档和2个鲜鱼档的重新改建工作,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同时加紧清理卫生死角,营造良好场内卫生环境。还通过对下水道进行全面疏通、对三鸟区加设防间门等,进一步完善场内设施。二是加强经营秩序整治。期间新领工商营业执照30多个,取缔无证经营户10多户,取缔乱摆卖及占道经营户20多户,暂扣不合格食品原料100多公斤,进一步净化市场经营秩序环境。

二、主要做法

得到市、镇整农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村通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和加强督导,大力推进市场整治工作,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市场管理

一是注重场内宣传。通过在市场主要出入口和显眼位置设置大型广告牌,悬挂广告牌匾和宣传标语,公示食品准入管理七项制度、市场简介、市场管理制度,并在市场主入口设置电子显示屏和安装“市场通”信息查询系统,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二是现场管理到位。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构,明确市场人员岗位职责分工,全面落实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巡查、蔬菜检测、证照管理、票证台帐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市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注重加强服务。场内设置专门的咨询服务台和公称处,设有消费者投诉意见箱,公示投诉电话号码,方便群众参与市场监督管理,更好地确保市场公平、公正交易。

(二)狠抓食品安全

抓好食品安全是农贸市场整治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落实食品质量管理责任、食品质量公示和台帐、索票索证等管理制度。与经营户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市场显眼位置设有检测结果公示栏、不合格食品退市公示栏和违法违章情况公示栏,以便群众及时了解市场食品安全状况,更好地保障市民放心消费。

(三)狠抓经营行为

依法持证经营是市场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经过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下,目前该我村两个市场已基本实现两个100%,即持证持照经营率和亮证亮照经营率均达到100%。市场实行明码标价,自觉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基本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诚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狠抓规范管理

为全面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市场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使存在部题得到及时整改。尤其加强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进货查验、市场经营运行等方面指导市场管理者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引和管理规范,使市场管理工作更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五)狠抓业务培训

通过网络平台与信息化途径,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市场整治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提高市场管理者的岗位业务知识。通过定期开展样板市场索票索证制度、食品准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以及配合食品抽检等专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市场管理员对市场运营的管理水平,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狠抓整治工作不放松

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和长抓不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市场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落实监管力度不放松

要紧紧结合当前我镇创国卫的契机,通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切实做到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加强对场内硬件设施的整改,明确每一个整治步骤、每一项整治内容和计划完成时间,使整治工作更具有抓手和可操作性,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整改工作做到人力、物力、财力三到位;进一步加强对督导和指引工作,加大对经贸、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如联合办公、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市场经营户的办事效率,使整治工作更具实效性,形成督导—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督查整改情况的督导程序,促进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的落实。实行从职能部门-村委会-市场开办,!者-经营户四级联动监管,督促其制定相应的整治工作计划表,做到资金到位,措施得力,人员落实。同时加强巡查方式,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实行重点与全面巡查相结合,实行静态监管与动态巡查相结合。

第3篇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优化提升、强化保障、统筹发展、确保稳定”的要求,在特殊困难时期体现工商特别作为,××工商分局从部门职能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促进辖区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对接××经济。

一、优化准入环境,鼓励投资创业。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落实服务承诺制、一审一核制和首席代表制等便民措施,大力提倡马上办、主动办、限时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都允许经营,且允许一人多照从事个体经营;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申请网上经营的企业、个体户,名称可依申请使用“电子商务”、“网店”;对登记材料齐全、申请事项简单的实施当场登记制;对新引进重点项目、第三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残疾人、大学生、下岗职工、退伍军人自主创业以及冠无区域名或省名、申报知名商号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件办理,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延伸服务;积极推行企业名称远程核准,加快网上核准登记和网上年检工作进程,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登记工作效能。

二、发挥职能优势,扶持做大做强。对高新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和旅游企业取冠“××”省名的,注册资本放宽到200万元;文化、旅游、农业开发机构、中介服务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完善品牌建设梯次培育机制,重点扶持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特色行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全区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5件以上,同时对产品品质好、经营规模大的外向型重点企业,鼓励商标国际注册,上门指导,重点培育。

三、盘活存量资本,引导多元融资。大力宣传《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政策法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办理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促进资本自由流转并盘活企业存量资本,通过工商部门出面与银行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发挥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职能,重点做好船坞、码头、船台抵押登记;开展反担保抵押登记,搭建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发展,并加强日常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或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抵押贷款,切实加大对创业群体的信贷扶持力度。

四、落实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在农贸市场或者当地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支持和鼓励渔农民发展家庭加工业,对未涉及前置审批的季节性加工户,实行登记预备制;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房屋中介、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费和证照费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

五、携手民营企业,解难题树信心。深入开展“工商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继续帮扶百家中小企业,实施派驻工商联络员,依托工商职能,尽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指导企业向产学研拓展,向品牌、信誉建设和产后服务延伸,帮助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调整经营方向。开展“科学发展观进民企”活动,引导企业对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自我剖析,并搭建企业家交流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建立“维权护企”联系制度和执法协作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利用企业年检,建立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使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日趋规范。根据对接大桥经济的要求,对重点行业、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行调研,找准发展制约瓶颈,并充分运用工商信息资源,经济主体运行深度分析报告,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资讯。

六、突出扶农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在涉农企业和农户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评选活动。切实发挥订单农业指导站的宣传、培训和指导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经纪人在带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引领人作用,对农村经纪人实行备案制,不收取费用。主动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开展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和备案工作,以维护农民利益。积极参与汽车城、钢材和油品交易中心、建材集散市场、西码头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农村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鼓励渔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兴办各类经济主体,大力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服务。贯彻落实“三年百家农家乐行动计划”,扶持引导基础条件好的渔家农家餐馆、家庭旅馆改造升级为“农家乐”、“渔家乐”,扶持具有定海特色的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促进全区第三产业发展。

七、开展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从培育消费热点、树立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入手,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紧扣“吃、穿、住、行、用”五大行业,联合市消委和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牵手消费爱国行”消费体验活动,让消费者进企业、进市场、进商场,体验消费、见证质量、监督经营;及时消费体验报告,向企业、市场、商家反馈消费者意见,向社会公布体验结果,提升定海人的消费信心。进一步强化流通领域发现机制,着力提高监测针对性和代表性,消除监测盲点,并及时向社会监测结果,尝试开展消费者“点菜式”检测活动,由消费者选择抽样商品,并当场进行检测操作和结果公示,为消费者筑起一道安全放心的防火墙和隔离网。

八、强化行政指导,营造和谐环境。将执法监管工作与鼓励全民创业紧密结合,对危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首次发生的轻微违规经营行为,给予行政提示、行政告诫,并及时纠正,不予行政处罚,不列入信用记录,体现柔性监管。对成长型、研发型、加工制造企业等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规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企业集团、重点企业和大型连锁企业实行上门集中年检。对因受宏观经济影响、2008年度已参加年检但逾期出资的企业,经申请可免于处罚;对2008年6月至2009年年底前成立、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企业,有正常理由的,允许保留营业执照和主体资格,企业在年检时凭未开业理由或停业理由说明函向工商部门报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免除一般企业年检财务审计报告。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力求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维护良好创业环境。

第4篇

1、放宽经营范围限制。对一般经营许可的经营项目,可根据创业者申请,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

2、放宽准入领域限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平等开放。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凡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未明确作为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的,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办营业执照。

3、放宽注册资金限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允许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股权等财产及其他可用货币估价的资产依法向公司出资;允许公司非货币出资比例最高达注册资本的70%;允许通过股权出资形式,组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公司制企业均可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对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无需再提交验资报告。

4、放宽经营场所限制。企业、个体户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除从事餐饮、歌舞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生产加工和制造、经营危险化学品等涉及国家安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人体健康安全、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项目外,在征得利害关系邻里的同意,并经社区居(村、业主)委会或相关部门确认后,允许予以登记注册。

二、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减轻创业负担

5、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三年内免交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6、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个体经营的,三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7、鼓励转业退役军人再创新业。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三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8、鼓励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户自主择业。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凭《残疾证》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最低生活保障户从事个体经营的,凭《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领取证》,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

9、鼓励农民创业致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一降二免三取消”:“一降”,即新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人员由原来最少的7人降至5人,且农民社员达80%以上;“二免”,即申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登记的,一律免收企业注册登记费、免收注册登记费;“三取消”,即取消注册资金限制(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需要,自行由章程约定出资总额),取消验资报告制度,取消参加年度检验。

三、优化政务环境,强化创业服务

10、注册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涉及工商行政许可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实行“一审一核”制,对简单登记事项实行一审通过;全面推行网上登记,实行网上全程办理登记审核服务,提高办事效能,增强审批的透明度;对初次创业者加强对口指导、专题辅导,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零距离服务。

11、推行企业年检申报备案制。对本市登记注册资本金额缴齐,经营范围中不含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许可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无限制性警示的信用等级优良的企业,可以确认为年检申报备案单位;申报备案单位参加企业年检的,申报材料免于审查,年检窗口当场受理并予以年检。

12、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校企合作”系列活动。深化“六个百”工程,落实一百余家民企安置失业人员行动计划。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提供人才和劳动力信息;加大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树立自主创业的典型;积极发挥工商部门、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人才服务。

1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前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业务培训服务,解决社会就业和企业用工对口的问题,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14、强化监管执法促进就业。进一步强化工商所责任区监管,扎实推进中介机构信用监管,重点加强职业介绍、家政服务、信息等中介机构监管。会同劳动部门大力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切实保护就业者利益。

四、深化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5、提高企业创牌意识和创牌能力。多形式,多渠道向企业宣传商标法律和品牌知识,组织开展企业商标、品牌知识的专业培训,开展知名企业品牌战略专题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拓展和运用品牌建设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商标品牌工作队伍,提高企业创牌能力。今年争创驰名商标1件(行政认定),省著名商标4件以上,台州市著名商标10件以上。

16、建立良好的品牌培育服务体系。按照“择优扶持、分批创建”原则,建立全市品牌培育库,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落实责任人切实为企业创牌提供帮助和咨询辅导;建立创牌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制度,规范创牌服务。今年着重对重点出口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在品牌国际化运作中的困难;指导*市品牌协会开展工作,构筑以品牌宣传、推介、咨询、运营、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发展服务体系,为企业创牌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

17、实施“品牌富农”战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商标注册,帮助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商标”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西瓜、草鸡、葡萄等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8、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重点强化对知名品牌和涉外商标的保护,通过建立品牌保护沟通机制和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完善商标印制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和保护环境。

五、挖掘市场潜力,推动商品市场持续繁荣

19、推进市场培育发展。重点扶持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国际鞋料城、*农贸城和装饰城等五个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重点优势产业市场,使之发展成为具有信息集聚和规模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促进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跨越。

20、推进市场改造提升。以《浙江省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为标准,积极帮助市场举办单位设计好改造方案,即时妥善处理农贸市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动农村市场整合工作,有序开展路边市场、马路市场的整治。

21、推进市场业态创新。着眼市场整体业态的提升,拓展和完善市场功能,重点加快网上市场和网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会展、物流、配送、拍卖等市场功能,探索建立市场专业服务团队,并探索工量刃具市场指数和水产品市场指数。

22、推进市场“四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星级市场、信用市场、品牌市场和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场的诚信度和满意度,把专业市场办成全民创业的基地和典范。

六、推动订单农业规范发展,力促农村特色经济发展

23、做好“提升”文章。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合同帮农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的工作平台,多部门联合推进订单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24、做好“规范”文章。在全市农产品集中地区的镇(街道)建立订单农业服务指导站,加强规范化建设,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实施订单工作。

25、做好“扩面”文章。扩大订单合同签约服务范围,对主导产业全面落实订单工作,拉长订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完善农产品合同示范文本,扩大农产品合同示范文本的覆盖面。

26、做好“信用”文章。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农户评定活动,表彰诚信农户,并对随意违约、履约率低、不讲信用的农户予以失信警示,促进农户增强合同信用意识。

七、加强执法监管,维护创业创新市场秩序

27、积极推行企业信用预警机制。注重宽严相济,行政指导与处罚并举,加强日常监管与服务,营造诚信创业、守法经营的市场氛围。

28、深化市场秩序监管。完善经济户口管理,严厉查处和打击无照经营、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宣传等违法违章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创业环境。

29、推行信用等级监管。整合信用监管和经济户口制度,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揭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市场主体的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第5篇

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2007年3月7日透露,由于现有大部分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的店面都比较小,随着奥运特许商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些小店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特许商品,因此奥组委今年将在北京豪华商业区开设奥运特许商品旗舰店,而全国的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总数也将在今年内达到2000家。

2006中国零售业十大影响力案例揭晓

2007 年3月7日,2006年中国零售业十大影响力案例在上海揭晓,分别是:王府井集团重组;国美电器并购永乐家电;淘宝网首推平台型B2C业务;苏宁电器以500亿市值超过美国第二大家电连锁商;沃尔玛实行环保360项目,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中百超市开拓农村市场;麦德龙推出“未来商店”计划;凯德中国零售房地产信托基金首次在新加坡招股;步步高超市探索区域制胜战略;北京翠微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关系,创造商业和谐。

第五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07年3月21日,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特别协办的第五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以“走在需求前面”为主题,从百货商店发展策略、营销模式创新、提升百货商店品牌价值、商品结构调整、时尚型百货店的经营、奢侈品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了使与会代表能够更好地互动交流,论坛还特别安排了“您的顾客满意吗”、“把握时尚趋势提升品牌价值”、“中等城市百货企业的发展策略与模式”、“全面提升百货商店的管理水平”等4个主题的专场研讨会。

广州禽畜将由不同批发市场经营(图02)

据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陈绍康透露,广州斥资2300万元兴建的华南地区最大的江村家禽(三鸟)批发市场,将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届时,广州将保留现有的百兴家禽批发市场,而位于岑村、珠村以及增槎路一带零散的、不规范的家禽批发档口,将改成经营冻品等其他品种或关闭。

据悉,鸡、鸭、鹅等家禽今年5月份以后将全部集中在江村三鸟批发市场和百兴家禽批发市场经营;猪、牛、羊、狗、兔等家畜则集中到白云区的金戎牲畜交易批发市场。

广州拟建亚洲最大水产批发市场(图03)

2007年2月13日从广州市相关部门获悉,广州水产品进出口企业集团拟于今年3月整体搬迁至广铁南站,一墙之隔的黄沙水产市场已基本同意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协商整合经营事宜,共同打造亚洲最大的现代化水产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这两大水产企业强强联合,将打造起水产“航空母舰”,水产品的流通量、贸易量将大幅度增长,预计未来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每年可增加20-30万吨,每年成交额估计达60-80亿元,并对华南乃至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产品“广州价格”。

天津市今年将投资建设14个大型批发交易市场

据天津市商务委透露,今年天津市将投资122亿元重点建设14个大型批发交易市场项目,主要包括7大农产品批发市场、4大综合消费品批发市场和3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在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菜篮子”方面,今年将启动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北方国际水产中心,在滨海新区启建面积33万平方米的滨海新区“康妈妈”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改造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冷冻食品批发市场,引导推进滨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建项目和红旗农贸批发市场迁建项目;在家居产品等方面,今年重点建设的综合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包括京津国际商贸港、劝业香江国际商贸中心、珠江装饰家园和昆泰自行车大世界商城。此外还将重点建设3大生产资料批发交易市场,包括新南马路五金城、环渤海国际建材商贸园和环渤海汽车城。

新疆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挂牌

2007年2月6日,新疆惟一的畜产品国家定点批发市场――新疆华凌畜产品批发市场正式挂牌。目前该批发市场日均屠宰活畜6000余头(只),预计今年年底一期投产后,一年可屠宰羊250万只,10万头牛。

据新疆华凌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郭向阳介绍,华凌现代化畜牧产业综合发展项目规划用5~8年时间完成投资,第一步在2~3年内完成;第二步将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养殖小区与企业示范基地相结合,推广龙头企业加基地及农户的畜牧经济合作形式。

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0月搬家(图04)

江西省最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今年10月就要搬迁,2007年2月7日,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建新透露:“新市场暂名南昌深圳昌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比现在市场大四倍,并将增加肉禽、海鲜等交易项目,改现金交易为刷卡交易,未来还将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

据介绍,昌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整体占地52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总投资5.2亿元,分两期建设,总共约2200个店面。一期工程占地260亩,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6月底全面竣工,10月份实施市场整体搬迁。

广西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落户灵川县

由南宁市工商联玉林商会和义乌市万龙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国桂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项目,2007年2月9日在灵川县举行了签约仪式。它标志着目前广西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正式落户灵川。

该项目位于灵川县禾家铺一带,总投资13至15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2000亩。根据规划,该市场将建成一个集商品批零、仓储、物流、商住为一体的,能幅射广西、广东,连接云贵、湖南,面向大西面的大型商品集散中心。

合肥市七大家禽市场拟迁

2007年2月8日上午,据合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合肥市将取缔所有未经批准的家禽屠宰点,二环路内将不再允许进行批量屠宰家禽,将在二环路外兴建3到4个大型的家禽屠宰交易市场;家禽销售方面,拟将市内板桥、南七等7家大型家禽批发市场迁往二环路之外,活家禽销售前都要经过检疫,并标注已检疫的“身份”证明。同时在各大菜市场,将家禽交易点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经营户要经过审批才能从事家禽经营活动。

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国家级“绿色市场”(图05)

2007年1月底,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获得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公司颁发的《绿色市场认证证书》,成为继北戴河集发蔬菜配送中心在河北省率先通过国家级“绿色市场”认证后的第二家国家级“绿色市场”。

石家庄两大批发市场均超300亿

2007年2月11日从石家庄市统计局获悉,2006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716个,同比增长4.7%%;全年实现成交额1237.3亿元,同比增长7.3%%;投资额实现13.8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南三条小商品市场、新华集贸中心市场的成交额分别达到307亿元和303.3亿元。

元谋县蔬菜批发市场“双百工程”通过验收(图06)

2007年2月7日,由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财政厅组成的“双百市场工程”验收组在州商务局局长李兆友的陪同下,对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的元谋县蔬菜批发市场安全监控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两个子项目进行了实地验收。

验收组对市场发展目标定位和实行建管分离,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市场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并建议元谋县利用“双百市场工程”契机,在以后两年内,完成二期改扩建工程,力争将元谋蔬菜批发市场建成集散滇川,辐射全国乃至东盟的农产品市场,实现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远期目标。

国内首个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浙江开通

2007年2月27日,国内首个生猪产品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浙江省海盐县正式开通。

据了解,该程序可连接因特网,公司内部配置数据服务器,消费者只要在专卖店内购买猪肉就会得到一个产品代码,在专卖店或家中电脑上输入产品代码,即可马上通过互联网查到所购肉品来自哪个养殖户、瘦肉精检测情况、如何加工、怎样检验检疫等所有产品信息。

大雪压塌三家农贸市场造成一死十伤 (图07)

2007年3月4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雪在沈阳市至少造成三家农贸市场顶棚被压塌,事故共导致一人死亡十人受伤。

12时30分许,在积雪和大风的双重作用下,皇姑区锦水街明廉农贸市场副食区2000多平方米的顶棚坍塌,导致一人死亡十人受伤。13时许,苏家屯区一处农贸市场顶棚被大雪压塌;15时许,位于滑翔地区的果蔬批发市场顶棚也在暴风雪中坍塌。所幸,后两起事故中均无人员伤亡。

IBM推出 07业务发展新战略

新年伊始,IBM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以“创新•服务•中国”为主题的IBM中国公司新春记者招待会,IBM有关负责人介绍了IBM 2006年在华创新成果和2007年业务战略重点。

2006年,IBM中国公司的重要创新举措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与政府协作,助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融入世界经济;与客户、合作伙伴协作,充分注意协同中国企业进行创新,帮助他们成功转型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开展社会协作,推出“中国企业创新展望”系列沙龙和论坛,联合IBM的企业生态系统推动行业政策与社会层面创新;增强自身创新实力,充分结合人才、技术和文化的元素,打造自身的创新驱动力。

2007年,IBM在中国发展的五大战略包括:将业务价值带给更多客户;通过基础架构方面的领导力助力客户创新,帮助客户做大做强;致力于成为中国市场覆盖最广、份额最高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公司承担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帮助IBM实现向全球整合的转型;与政府和客户携手,将创新落地,助力中国迈向下一个高峰。三大业务重点包括:将业务价值带给更多客户;打造二十一世纪的企业计算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市场覆盖最广、份额最高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杭州萧山商业城再获“省重点市场”称号(图08)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28家浙江省重点市场名单,杭州萧山商业城名列其中,再次荣获“省重点市场”称号。

过去的一年中,杭州萧山商业城按照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和构建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要求,积极实施结构调整,盘活闲置资产,推进了市场的不断创新提升;各职能部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推行商品准入工程,加大商品质量监测力度,强化市场规范管理,促进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去年商业城商品成交额达173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广东大哥大服饰集团创业25周年

以DKD服饰为龙头、集职业服饰定制、珠宝钻石、拍卖、医疗器材、文化传媒、投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广东大哥大集团公司连续11年来荣获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百强”,又被评为广东省服装行业优秀企业称号,而作为服装商品交易市场的有力支持者,大哥大集团也即将走过25周年的发展历程。

据有关部门透露,能连续11年来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百强”及“广东省明星企业”、“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等称号,与大哥大集团积极参与赞助社会活动与体育事业及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息息相关。

此外成立于1983年的广东大哥大集团,还曾先后荣获“纽约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商品”、“中国十大品牌西装”、“国家免检产品”等几十项国内外荣誉和证书。

首届“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评出

2007年2月7日,山东省经贸委、省统计局、省商会联合举行会,公布了山东省首届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评选结果。

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等10个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山东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10个蔬菜交易市场、诸城市龙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等10个水产品交易市场、淄博鲁中果品批发市场等10个干鲜果品交易市场、庆云县粮油交易市场等10个粮油肉禽蛋交易市场、山东庆云酒水副食交易市场等10个副食品交易市场、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等10个工业品交易市场、山东淄川服装城等10个纺织品服装鞋帽交易市场、江北铝型材集散中心等10个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华东装饰板材市场等10个装饰材料交易市场、淄博市周村沙发市场等10个家居交易市场、即墨小商品城等10个小商品交易市场、临沂市汽摩配件城等10个机动车及配件交易市场、济南科技市场等10个文化科技通讯交易市场,分别被评为本专业中的“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

杭州萧山区第四代商品交易市场已成规模(图09)

2006年,杭州萧山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401.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9%%。其中,萧山商业城173.3亿元、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103亿元、浙江世纪汽车市场48.5亿元,名列全区市场成交额前三位。这标志着杭州萧山区第四代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杭州萧山区商品市场培育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该区的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也从第一代路市场、第二代棚顶市场、第三代室内市场发展到目前的第四代,即集商品流、信息流、资本流、人才流为一体的现代流通业态。

到2006年底,该区在册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39个,全区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单个市场为28个。同时,市场的结构也不断优化,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32个,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6个,并初步形成了以西门市场和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商业城为主导的食品副食品日用百货、新世纪市场园区的现代消费品、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和汇宇棉纱市场的轻纺原料、传化物流基地的物流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市场。

并购唐诚富基成立南京事业部

2007年开年,中国软件第一股、北京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efuture)传来喜讯:富基以42万美金成功并购南京唐诚网络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并同时成立efuture南京事业部。这是继efuture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又一重大举措。

第6篇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__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九五”期末增长53.3,年递增13.33,其中县(市)以上零售额7.9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1.64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3家企业销售额过亿元(其中石油公司10462万元,烟草公司11384万元,中农公司10189万元)。商贸从业人员达19090人,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占全市GDP的11.19左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__年元-8月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上升13.5,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同比上升13。

[找材料到文秘站 -]

(二)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商贸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服务网点达7713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贸流通网络。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家(北山超市、__宾馆、贵枝花园酒店、众康医药公司、中石化__分公司、烟草公司、中农公司),成规模经营企业204家。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192个,餐饮业260个,服务业4261个。各类市场(年成交额500万元以上)34个,年成交额10.35亿元。其中工业品市场13个,年成交额1.1亿元;农贸市场21个,年成交额9.25亿元。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全市80多家国有商贸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分流安置人员5740多人,组建股份制企业1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5家,买断产权26家,租赁2家,解散9家,破产4家,基本实现了商贸企业民营化经营。体制的改变为多种所有制商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以北山超市为代表的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四)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多样化,商业业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市商界一道风景。据统计,全市已有40多家超市遍布城区和各个集镇,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与此同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配送正在起步,石油、烟草已形成配送网络。多年的竞争发展,先后改造盘活了原利华广场、__商业大楼、供销大厦、__商场、迎宾商厦。先后建起了金山、迎宾、利华家俬超市,太子、赛美佳、北山等超市,形成了以贵枝花园酒店、王牌宴酒店为代表的饮食服务企业,以北山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以丰坪巷、礼化路、峡江建材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五柳树为代表的集贸批发大市场。全市已初步构成了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形式、多业态相配合,大、中、小网点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网络。

(五)软硬环境优势日趋凸现。三峡机场、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为__市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__带来了较旺的人气。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根本好转。在工商企业中广泛开展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并组织大中型商业企业面向社会承诺,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共建和谐__,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先后有温州、武汉等外地客商到__投资兴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整合了我市商业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给全市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遗留问题较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商贸运行严重入不敷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原有商业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流通功能和市场份额已经逐步丧失。二是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仅3家,且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竞争优势。三是商业资本分散,发展资金不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是滞碍发展的突出瓶颈,商贸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难于扩大经营上规模。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偏低,没有明显的大商贸架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功能弱,“川鄂咽喉”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老牌国有商贸企业区域辐射功能已经丧失,经营手段、场地、设施老化,山货、水果、粮食等产品的集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四是规划缺乏前瞻性,网点布局科

学性不强。流通行业的发展大多属自发状态,布局没有很好地规划引导,导致体系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优势未发挥。五是流通与生产的结合不够紧。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不够,地方产品进名店、进大超市的品种屈指可数。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牵引作用小,导致大商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基础设施滞后,启动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商贸格局的支撑乏力,农村市场较为低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流通原动力不足问题。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三峡·宜昌效应为__商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宜昌市的重要卫星城市,__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__商贸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2、区位优势为__商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3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南达潇湘,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格局,势必成为重要的商品和物流集散地。

3、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商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__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41.9;农民人平均收入达到3237.5元,经济状况居于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4、雄厚的资源优势将强势推进商贸业的增长。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淡水鱼、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工业品种已达350个,形成了纺织、建材、化工等为主要门类的工业体系,势必为市场持续繁荣以予有力的保证。

5、持续旺盛的人文环境已成为我市商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市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总人口50.7万元,城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万元,人口密集度较大,在全省属于中等以上水平。__正以稳健的步伐向新型中等城市迈进,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消费需求将强势扩张,消费品位将大为提升。全方位开放,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逐步改造了商贸业的传统方式,构建了现代流通体系,为商贸流通业强势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不利因素。

1、流通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较高。

2、流通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流通业在流通总量中所占比例小,现代化水平低;流通业的组织形式结构、批发业与零售业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3、流通效率及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4、快速扩张能力较差,财务运作能力不高,营销技术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弱。

5、人才聚集能力不强,品牌价值能力低。

四、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为指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有关精神,积极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坚持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战略,充分发挥__的区位优势,以服务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为忠旨,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城区为龙头,乡镇为基础,积极发展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经营,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努力构建由多种所有制市场为主体、多种商业业态、各种流通规模企业构成的便捷、畅通、高效、优质的流通网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预计20__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按年均递增15计。

20__年实现25.47亿元;

20__年实现29.29亿元;

20__年实现33.68亿元;

20__年实现38.73亿元;

20__年实现44.54亿元。

(二)商业网点建设

到20__年,全市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0800个,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5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

(三)连锁经营建设

到20__年,全市发展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达250家(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家)。

(四)商贸市场建设

到20__年,全市发展各类综合、专业市场达40家。形成一家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五柳树大市场,新建2家年成交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化工建材大市场和农贸大市场,鼓励新建改建“农改超”市场3家。

五、发展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迅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流通业的竞争能力。依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扩张商贸经济,培育主体市场,探索一条符合__实际的商贸发展路子。积极通过实施民营化改造、解散重组和破产,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尽快处理遗留问题,妥善安置职工,降低改革成本,使全行业尽快地从被动应付局面中摆脱出来,更好的谋发展。

(二)积极推行现代流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到20__年,力争全市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数达到250个,重点扶持各大超市做大做强,各类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一是巩固现有连锁超市经营,并在成品油、医药、烟草、粮油、装饰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广泛推进连锁经营。特别要加快传统粮油、副食品和蔬菜向连锁超市或便民转型,规范医药超市经营。二是大力发展以社区、集镇为中心的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民店。积极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构建__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拟建200家“农家店”,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和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到试点的镇、村投资建立和改造“连锁店”、“农家店”。三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传统百货店的业态创新和转型,加快百货商店连锁经营步伐。四是支持企业发展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仓储式商店。五是支持鼓励连锁企业、供销合作组织向乡镇发展连锁网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公共消费资源,开拓和启动农村市场。

(三)积极发展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加强现有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装卸机械化、信息电子化、商品条码化。在壮大石油、烟草和农资配送业务的基础上,积

极发展粮油、食盐、果蔬配送业务,培育物流市场,建成仙女道口物流中心和七星台油脂配送、安福寺果蔬配送中心。目前,我市已有__酒业、__大曲等部分企业和产品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针对我市发展现状,[:请记住我站域名/]要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到20__年,力争有80的企业和产品建立网站。在零售企业推广条码技术、时间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流通行业营销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以流通带加工,以加工激活流通。一是组织大型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优先吸纳地产品进柜入市,以“市”兴“物”,极力扩张著名商品粮、优质棉、优质油、优质毛豆、优质水果、波尔山羊、淡水鱼、瘦肉猪的销售网络。二是发挥工业优势,延伸流通触角。发挥“__大曲”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带动商贸业走出__,辅射全国;发挥奥美、稳健、旺家、帝元等纺织企业的优势,带动商贸业拓展国际市场;发挥鄂肥、三宁、开元等化工企业的优势,建成全省最大的化工交易市场;发挥金泰、宏泰、亚泰等建材企业优势,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建材市场;发挥开元、南辉等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建成高新科技产品市场。

(五)进一步推进商贸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引资招商。一是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以启动民间资本为重点,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创新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__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按照“无歧视”的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使民营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大对外项目招商的力度,象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流通项目的招商工作。欢迎市外企业入驻__,主动与国内外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交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发展,积极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市流通业实现经营方式、营销技术和管理“三创新”。

(六)搞好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商贸业健康发展。一是着眼于商贸功能的提升,推动硬件建设现代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建设大商贸格局构建物资载体。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五块”(城区、刘巷、江口、问安、董市)、“三横”(沿江大道、团结路、迎宾大道)、“二纵”(江汉大道、民主大道)、“一场”(礼堂广场周边);在功能布局上形成“六大中心”:以五柳树市场为重点的农贸产品批发中心;以公园路为重点的建筑、装饰材料中心;以原__商场、供销大厦为重点的百货副食中心;以实小电脑一条街为重点的电脑、文化用品中心;以原商业大楼为重点的服装、电器中心。在前瞻布局上突出“二线”:江汉大道向北延伸段重点发展农贸和物流市场,彻底扭转农业大市无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局面,构建农副产品向域外流通的桥梁和纽带。迎宾大道向西延伸段重点发展新型工贸业,形成地产工业品贸易区。二是着眼于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专业市场的规模化。对五柳树市场实施“农改超”工程,发展一个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依托江汉大道延伸段,兴建二个成效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三是引导消费多样化、层次化。城镇形成住房、汽车、装饰装璜材料、电子信息产品、金银珠宝饰品为主流的消费热点。同时,加大农村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消费设施建设,推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在农村市场走向普及。四是着眼于辐射面的扩大,推动商贸经营品牌化。首先是打好市场牌,造就品牌市场。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市场品牌信誉。加强对商户“诚信经商、依法经营”观念教育,营造“诚信经商”氛围。其次,打好商品牌,吸引品牌商品入市,充分利用品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经营。五是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关庙山遗址、中国·宜昌白鹭天堂生态旅游、鲁家港水库仙女风景区等旅游项目的市场潜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7篇

20*年,是国家商务部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便民服务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社区商业经过四年多探索性发展,进入规范化阶段的第一年。根据全国社区商业工作会议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年工作要求,为推进我市社区商业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市商业局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工作方针

围绕“落实规划,贯彻标准,扶持发展、打造靓点”的基本方针,在继续抓量的发展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集中用好扶持资金,培育先进典型,整体提升社区商业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落实规划和贯彻标准,全市将改造规范的社区商服中心10个,新建13个;培育标准便民蔬菜店30个、标准菜场10个,消除蔬菜经营盲区;培育早餐示范企业20个;引进各类社区连锁店铺200个。基本形成以社区商服中心为框架,以经销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为主力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络。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规划,确定目标

社区商服中心是社区商业建设的主体和三级商业功能区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由市政府批准的《*市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改造和新建200个商服中心的目标。各区、县(市)商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城区改造建设实际情况,对列入市《规划》的社区商服中心,明确其配置标准、商圈辐射范围、建设模式、功能定位以及必备性和选择性业态设置,作出详细规划,逐步进行落实。

(二)贯彻标准,规范建设

我市社区商业建设经过4年历程,已进入规范建设时期。20*年,国家商务部印发了《社区商业设置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社区商业建设规模、功能和业态组合以及设施提出明确要求,我市将参照这个标准,指导社区商业建设。在社区商服中心、标准菜场、便民蔬菜店改造建设上,继续执行《*市社区商业扶持资金补贴办法》规定的标准。菜市场改造建设继续参照《*市厅式农贸市场规范管理标准》,实现提档升级。对原有社区商服中心,区、县(市)商业主管部门要重新认定,并做好申报;对享受补贴的菜场和便民蔬菜店,市商业局将进行全面复查,达不到规定标准或转向经营的,将收回投入设施。要通过标准的落实,引导社区商业规范化发展。

(三)落实补贴,扶持发展

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步推进我市社区商业发展,市商业局继续执行20*年出台的社区商业补贴政策,在补贴范围上有所调整,重点对象为城区内开设的便民蔬菜店、标准菜场;超市(便利店)搭载的蔬菜经营区;新建和改造的示范社区商业中心。在补贴条件上有所提高,对非社区居民特别需要开设的单体蔬菜店、菜场不予补贴;对社区商业中心补贴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符合城区建设规划和《*市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此外,区里配套投入。

(四)打造靓点,树立形象

各区、县(市)商业主管部门要把握工作重点,借鉴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在创建社区商业示范中心,培育社区示范连锁企业,改造提升社区菜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真正树立一批对内有牵动力,对外有影响力的不同方面典型。要确定重点,在老社区继续按照“沿街式、组团式”两种模式进行培育;在新建大型居住区重点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或有独特风格的新型社区商服中心。年底前,市内各区至少有一个中心达到省级示范社区商服中心标准。各区要选择1-2个菜场进行改造升级,树立区域样板。要重点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绩效好、配送能力强,并且具有品牌效应的连锁企业,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调研,掌握实情。落实规划,贯彻标准,培育典型都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各区、县(市)商业主管部门要深入街路和社区,全面了解本地区社区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功能、业态业种结构等。特别是对改造升级菜场的基础设施、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切合实际地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督导,严格把关。各级商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商业工作的指导,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社区商业工作。尤其要对本地区每个商服中心的模式、风格、必备性业态和选择性业态的设置以及应增加的功能,按规范标准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菜场的标准、选址,按规划严格控制,指导菜场搞好经营布局、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服务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保证社区商业健康发展。

第8篇

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二次转型、经济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次读书学习和外出考察,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周边区、市的科学规划布局、饱和性投资造环境以及蓬勃发展的势头,使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作为全区经济综合部门,要真正通过发展和改革履行好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任务和使命,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编制、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以强化规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引导

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时代背景下的转方式调节构发展战略研究。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主题,牵头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个综合性规划和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不断推动优势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尽快形成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促进集群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结构协优化、循环经济生态集约化。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争取到2015年达到%以上。

二、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

围绕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引导制造业拓展和拉长产业链条,向园区集中、向品牌化转变,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汽车项目、等船舶产业项目、二期等石化项目、峻岭电子等信息产业项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生活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业,不断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聚集区,推进一批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重点加快、、区等招商载体建设,推进等余家建设。完善商业设施布局和建设,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办好消费节,抓好等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三、以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源泉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结构的优化取决于招商项目的结构和质量。一是强化定向招商服务和指导。重点推动引进特色旅游、现代物流、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等服务业大项目以及产品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企业产品两端的生产业项目,不断增加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工业定向招商质量,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二是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对入区项目实行综合评价联审制,积极引进符合产业要求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利用资源能源少的“两高一资”项目。三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建设,协调抓好今年总投资亿元的个市区重点项目的调度服务工作,确保年内新开工个,竣工个,完成投资超过亿元。“十二五”期间,争取每年滚动推进个左右的市区重点项目,五年累计投资超过亿元。

四、以强化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一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围绕制度、技术、工程和全民节能四个重点,完善节能降耗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强化电厂等家年耗能过万吨标煤企业的管理,争取热电公司锅炉改造等个节能量为万吨标煤的技改项目建成。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如期完成。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推进利用等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积极探讨引入国际大公司在工业区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加快海浪发电、新能源等总投资亿元的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形成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体系。

五、以集约式发展节约化用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

一是抓好现有企业扩产增效。现有工业企业的扩产增效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的主要载体,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改和对外合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是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的“短、平、快”的最有效渠道。当前重点加快印刷成型生产线等个技改项目建设。要尽快整合现有政府扶持资源,制定统一规范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品名牌。二是抓好建成区企业“退二进三”和市场“退路进室”工作。结合城中村改造,同步研究政策,加快城中工业企业搬迁和“退二进三”工作,实施“腾笼换鸟”,同步规划建设好新建小区农产品超市,实现露天农贸市场“退路进室”,促进土地资源整合,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和形象。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保障

第9篇

[关键词] 食用菌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43-02

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紧缺,用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又因近年来工厂化栽培面积增长迅速,生产总量大,价格随之下跌,今年金针菇最低价格每公斤1.5元左右,从而挫伤了食用菌生产企业和菇农的生产积极性。,给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 食用菌产业现状

到2014年全区双孢蘑菇种植面积达5000万平方尺,茶薪菇、灵金针菇、秀珍菇、香菇等袋栽菇达6500万袋,鲜菇总产达6.13万吨,总产值达3.3亿元,主要以鲜品销往南京、上海、杭州、苏、锡、常、北京等大中城市,部分加工品罐头、速冻菇、醋制菇等出口港澳、日本、中东、欧盟等地区年创汇100万美元左右,从业人数达1万人。

全区已有各类食用菌规模基地13个。300万平方尺以上的双孢蘑菇基地8个,其中两家工厂化栽培蘑菇;2000万袋以上的袋栽菇基地有1个,1000万袋的3个。能规模生产的菇种有双孢蘑菇、茶薪菇、金针菇、平菇、香菇、杏鲍菇、秀珍菇、黑木耳、白灵菇等9个。建成了江苏省最大的食用菌产地交易市场“高淳区花庙蘑菇产地交易市场”。 已有食用菌产、加、销和科研企业8家,经纪人200多户。已有三个市名牌两个省名牌食用菌产品。食用菌产业不但为我区菇农创造了利润收入,一般每万平方尺(占地0.6亩)纯利1.5-2.0万元,高的达3-4万元。还创造了大量的劳务收入,每万平方尺0.8万元。还提高了稻草、畜禽粪便的价值。2009年建成年产生物有机肥加工厂,2013年生产有机肥6000多吨。消化菌糠1万多吨。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有机肥。

2 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区食用菌产业存在两大瓶颈制抑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蘑菇产业是我县食用菌产业支柱,占食用菌总产值的70-80%,蘑菇产业两大瓶颈一是培养堆制、覆土材料制作,二是上料的机械化。当前蘑菇生产中培养料制作均为人工操作、规模小、工效低、劳动强度大,一家一户无法做到,且人工制作的夹生料多,培养料质量差,单产低,覆土材料也是如此,目前由于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堆料翻料基本实现机械化工业化生产。上料的机械化,根据外地考察上海郊区已基本实现,大大的降低了用工成本。

3 产业发展思路

3.1 继续坚持原有的产业发展战略 即“重点发展蘑菇、姬松茸等草生菇类,适度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大力发展高档珍稀菇和反季节菇类,加快实现食用菌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实现反季节轻型、机械化、周年化、工厂化栽培和菌种、培养料制作、覆土、销售、贮运、加工等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

3.2 政府重视加大新技术新模式开发推广力度 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兴起历史不长的新型高效农业产业,人工生产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60%,我国虽然是世界食用菌产销大国,但几十年以来一年以农户一家一户从事生产经营、生产技术和手段与欧美日韩等国比较差距很大。若通过省工节本、机械化生产、周年生产等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食用菌生产用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使生产操作轻型化,均市场供应,防止一轰而起、一轰而下,减少价格波动。各级政府财政资金要加大投入,资助企业和农技部门开展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机械化生产、省工节本等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

3.3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永久性菇房基地 现有的食用菌菇房以竹木构建的塑料大棚菇房为主,易受大风、暴雪等损害,且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维修,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政府要鼓励食用菌菇房的提档升级改造,建设食用菌永久性菇房基地,采用砖混结构、彩钢瓦层面和混凝土床架,这类菇房虽然一次性投入大,每1111平方米(菇床有效种植面积)造价15万元左右,但年折旧成本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需要各级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来抓,各级财政投入提高到50%以上,或财政、集体资金建好租给农民生产,镇村做好基地建设规划。

3.4 突破蘑菇生产专业化分工 蘑菇生产以稻麦草及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是栽培历史最长、产最高、规模最大和生产效率最高的世界性菇种,适于我省稻草主栽培发展。但我国蘑菇生产技术和单产水平我国外的差距大、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强度大,特别是蘑菇培养料发酵制作一家一户做不好也做不了。因此,需要政府组织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部门开展蘑菇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包括稻麦草、畜禽粪便的机械化收集、蘑菇培养料隧道式三次发酵技术的研究与生产供应、覆土材料的制作、优质蘑菇栽培种的供应等专业化服务。菇农只需采购三次发酵好的培养料、覆土后管理出菇。

3.5 鼓励支持菇农民闯市场 各级政府要鼓励引导菇农联合起来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或培育种植大户采用直销、品牌专卖、直接批发等形式闯市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4 重点对策

4.1 加大领导力度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升级 县政府成立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专家顾问组和执行组。各镇成立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对基地直接进行规划管理,基地的运行采用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制定《关于加快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围绕基地建设,技术推广,菌种管理,食用菌的产加销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催化我县食用菌生产的全面开花。加大领导力度,把食用菌产业纳入全县镇、村经济的总体规划。通过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年终政绩考核挂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食用菌生产作为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予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4.2 举全区之力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 举全区之力有效地服从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要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的途径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服务好。首选要合力打造食用菌原辅料绿色通道。解决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一是在运输上要绿色放行。作为食用菌原辅料、产品的运输,交通和交警部门必须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开辟绿色通道,既不能人为设障,也不能变相设障,必须保障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顺畅运销。这要作为考核交通和交警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到部门的考核当中。二是购销活动要绿色放开。对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的购销,全面放开。由工商部门和其它部门,对新的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购销户,要探索实行新的企业登记备案,在1-2年时间内无费运行,这些购销户有了充分的利益,产品才能活跃起来、减少积压,更好地保护菇农的利益。三是鼓励经纪人队伍发展。经纪人上联市场,下联基地,而且联接着加工企业,他们通过最新的信息、良好的信誉和快捷的结算,来实现菌类产品的购销,不再搞具体的实物购销,以此完善食用菌流通环节。

4.3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接合农业科技入户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入村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或进行现场技术培训,举办电视电台食用菌系列讲座,编印食用菌栽培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民,加强食用菌科学知识的宣传和繁制种技术的培训。加强对繁种户的培训教育,定期培训食用菌繁制种技术,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合同,促进稻民向菇农的转移转化,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栽培技术水平。

4.4 实施品牌战略 创建全国知名品牌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农业招商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性。进一步完善产地交易市场软硬件建设,鼓励农民去市场交易,广泛吸引各地客商来市场设点收购,扶持本地品牌产品去南京、上海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品牌专卖,逐步拓展海外市场。高淳县食用菌协会、各镇、村和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应在各地乃至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可采取代销、设立连锁店、总经销处、总等形式并辅之食用菌的食用方法、营养、保健价值、售后服务措施,大力宣传推广本地的食用菌产品,形成知名品牌。同时要扩大市场建设规模,增加经营品种和服务项目,从而扩大销售、占领市场。

4.5 建立食用菌产加销信息快速交流网络 建立食用菌产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食用菌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食用菌产业科技、政策法规等信息交流体系的建设,建成食用菌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加强高淳县食用菌产业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改变很少与外界交流的状况,要走出去、请进来。面对国内外食用菌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和产销情况不断变化的局面,应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内外食用菌发展动向,技术进展和市场需求等情报。在全县菇农之间建立信息网络,传播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有关信息,及时调整指导全县的食用菌生产经营的目标和方向,及时更新食用菌技术和品种,指导好生产和经营。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考察,了解各食用菌主要生产国和地区的状况,学习他们在食用菌科研、管理、生产、销售、情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食用菌生产发展,增加出口创汇。

4.6 加大食用菌产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力度 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合资合作、购买专利技术、派人外出学习和工作等形式,引进和培养一批食用菌生产和经营方面的高层次带头人,他们既有生产实践经验,又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善于经营管理。还需加强食用菌科研机构的建设,集中全县的食用菌科研人才和设施设备,加大投入、招募人才组建成立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进行食用菌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保存。还需加强食用菌基础研究,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新品种的选育、繁制种技术研究及母、原种生产。对本地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需加大选种和人工训化力度。此外,对优质、廉价、资源丰富的培养基,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食用菌深加工、保鲜及系列产品开发,食用菌特色菜谱开发等重点项目也要联合攻关。大幅度增加经费扶持,广泛开展国内外人才和技术的交流。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企业与江、浙、沪、闽地区的高等院校和食用菌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合体,将本地的食用菌企业培育成为食用菌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突破蘑菇生产的两大瓶颈,实现蘑菇培养及覆土材料的工厂化、机械化生产,专业化供应。逐步实现蘑菇、金针菇、秀珍菇、食药兼用菌灰树花的工业化生产,力争提前实现全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的翻番。

第10篇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在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撤所建院组建而成的公益型的科研单位。市农科院的建立既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更是宁波市实施“一号工程”的成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市农科院的建设十分关心和重视,同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即要将市农科院建设成为我市农业科研的核心基地和农业科技人才高地,成为全市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龙头。市农科院除承担必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任务外,主要精力应放在应用性技术研究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目前院部设党政办公室、科研管理部、科技开发部、计划财务部4个管理部门,院内设作物研究所、林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7个研究所(中心),尚有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核能农业应用研究中心、现代园艺设施示范中心等3个所(中心),由于人才、经费等原因没有建立。院现拥有宁波市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稻麦良种选育中心、宁波市林业花卉技术服务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占地面积科6亩。现有在职职工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30人(正高级1人,副高级14人),硕士学位的7人,在读硕士5人,在读博士1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市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5人。建院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我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突出重点,抓好特色,取得了一定成绩。2001年获科技成果奖9项次,通过鉴定8项。其中农业部农业丰收三等奖一项,省、市农业丰收一等奖各一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推广面积达255.7万亩次,增创经济效益1.37亿元。去年全院共开展29项研究,科研经费74万元,各项研究开发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1调整科研结构,明确创新重点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及时调整科研结构,拓宽科研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为我市效益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一是保持原有优势,加强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良种产业化研究。重点是优质晚梗稻新品种及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二是培植新优势,加强蔬菜、林特、花卉等新品种的选育。去冬我院首次有4个蔬菜品种在海南岛进行了3.4亩南繁,收获种子200千克。三是加强农产品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尤其是蔬菜、瓜果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四是加强生物技术研究,用生物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技术,扩大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的规模,开始了一些花卉的组培,努力生产具有市场前景,农民喜欢的各类试管苗。至今已生产89个品种、70万株试管苗,力争年底达到100万试管苗供给各县(市、区)的种植单位。五是大力引进新品种,重点引进名特优稀瓜果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名贵珍稀花卉色块树种以及中药材品种。近两年来已引进各类品种种质资源119个,其中48个已有了较大的应用面积。

2面向广大农村,推广创新成果我们坚持走出去为农服务,加快成果推广步伐。一是建基地。各所(中心)根据自身研究特点,结合地方种植特色,共建大小基地28个。如作物所在郸州区高桥镇、奉化市松番乡、余姚市马诸镇等地建立了雨优1号、雨优2号、甫优3号等9个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总面积2770余亩,生产杂交水稻种子98.3万千克。再如引种中心在郸州区郸江镇建立太子参生产基地;在江北区庄桥镇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每日为动物园提供新鲜优质牧草近300千克。二是进园区。如生物所为郸州区下应镇湾底农业示范园区提供扶郎等各类花卉试管苗3万株;为镇海区庄市镇光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薯条马铃薯试管苗20余万株;在余姚市建立了生物技术所余姚分所,并生产丰香、章姬草葛试管苗3万余株。再如蔬菜所与慈溪市长河镇,郸州区下应镇、钟公庙镇、洞桥镇,北仑区三山乡,奉化市滕头村等地开展技术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网纹甜瓜、小西瓜等新品种制繁种和栽培技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又如林业所为江北区洪塘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茶花种植园,帮助引进茶花108个品种,1200余株。三是进村入户,科技下乡。我院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54场次,分发资料3.2万余份,培训84场次,受训人员7960人次。今年4月18日和7月10日,我院与郸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共同举办全市网纹甜瓜培训班和嫁接西瓜现场会,100多位来自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种子公司的同志和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班,接受了最新品种的技术培训,受到了普遍的好评。育成雨优系列杂交稻组合,2002年种植面积超50万亩,实现了浙江省杂交梗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扩大对外合作,拓宽创新视野我院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是共同开展学术交流、珍稀品种引进、合作研究开发和技术培训。我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就耐盐碱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体细胞杂交和抗盐碱水稻研究等项目开展长期合作,并引进了有关的种质资源。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合作的蔬菜花卉新品种引种项目已被市科技局立项并落户江北区洪塘都市农业园区。与日本大和种苗有限公司签订的部分优质瓜菜良种试种示范和制繁种合同已进人实施阶段。去年日本大和种苗有限公司在宁波制繁种29个品种、560余亩,今年在我市的制繁种面积达700亩,我院一直担任该公司在浙江省制繁种的技术指导。本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水稻所合作开展“优粒野生稻和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成功获得疵粒野生稻和栽培稻的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并从中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材料,该研究已通过由哈佛大学、中国农科院组成的专家鉴定,认为总体研究水平达国际先进。今年4月,德国洪堡大学植物学家屈恩博士第二次来我院进行为期fl天的学术交流与访问,帮助我院解决在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的技术难点,还带来了花卉品种19个,其中2个为屈恩博士亲自选育。5月,以台湾省农会前理事长简金卿先生为代表的农业参访团一行21人来雨,与我院在花卉苗木、瓜菜种苗、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并签订了合作意愿书。本院引种中心与安徽毫州市名贵药材种植研究所共建宁波分所,并就发展我市名贵中药材生产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同时,我院已先后派7名科技人员赴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美国进行科研考察与培训,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技术,提高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共组织学术报告18场,接待国内外专家28批,还聘请了台湾省农学会原会长简金卿先生、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薛刚平博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成卓敏研究员、浙江省林科院院长汪奎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顾问或客座研究员。

4加强人才培养,构建创新队伍创新是灵魂,人才是关键。我院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近期以引进为主。首先是严把进人关,其次是重视培养关。对科研人员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如在学历的提高方面,我院专门安排10余万元经费,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项目的启动方面,专门建立院长基金,充分挖掘年轻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去年安排巧万余经费支持n个项目,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5争取财政支持,改善创新条件一是建设宁波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开始正常运行。经过半年的努力,我院完成了从立项、论证到仪器的招标、购置、安装、调试及人员的培训和实验大楼的改造等任务,并于2001年11月23日正式揭牌运行。中心目前拥有省内配置最先进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一批高档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中心还主持起草完成宁波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榨菜安全卫生质量标准、雪菜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等3个地方标准。上述标准均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审定,并已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实施。中心已接待省、市、县有关领导30余批200余人次,并指导象山、余姚、郸州等县(市、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中心还受省农业厅委托,对我市4个较大农贸市场的指定蔬菜品种(青菜、黄瓜、菠菜、木耳菜、花菜、西兰花)进行农药残留抽检。中心累计完成我市蔬菜、绿化土、灌溉水、粮油、水果、茶叶等4500项次的检测任务。受市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委托,中心从6月份起对我市10个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出口蔬菜茶叶农业龙头企业、ro个水产品生产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进行有害有毒安全质量摸底抽检,并将抽检情况于每月底向市政府汇报。中心于今年9月份取得浙江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资格证书。二是建设宁波市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我院原农场因市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需要而整体搬迁,市政府同意我院在郸州区东钱湖镇章隘村建立宁波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占地面积260亩。实验园区由浙江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并经中国农科院、浙大、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等专家论证,园区将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自2002年起至2004年止,3年建成。目前,整个园区透绿护栏钢板网的建设已结束,二横一纵道路的塘渣垫铺也已完成。备料仓库正在建设之中,智能温室、薄膜温室已完成设计和招标,组培楼、服务楼建设方案正在设计。三是建设市林业花卉技术服务中心。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绿化的需要,市科技局和市委农办共同投人140万元建设这一工程技术中心。现已建成130平方米玻璃温室,设置了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室,配置了部分实验仪器,引进并繁育了金叶黄扬6万余株,建立林业花卉协作基地3个。

6稳步推进改革,营造创新机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建院后,首先我们利用各种会议,讲清我院虽为全额拨款的公益型科研机构,但仍要推进改革的道理。其次我们终止了7名合同期满的合同制工人的劳动合同,逐步优化人员结构。三是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人事上实行定岗定责、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实绩和技术要素分配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宁波市更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与此奋斗目标和时代要求相比,我们深感本院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匾乏,学科带头人缺少;科研条件差,研究手段较落后;蔬菜和林业花卉种质资源缺乏;内部改革尚需加大力度。我们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宁波农业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篇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10月中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安排,我委就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城市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精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7月批准成立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挂靠市政府办的正处级单位,履行城市管理政策研究制定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责。城管局下设市城管执法支队,为科级定向补助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人。**区、**区、高新区也分别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四)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中心城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共清理露天烧烤90余处,责令整改、规范经营商户350户;积极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制定了《中心城区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方案》,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开展了建筑垃圾遗撒专项整治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800份,查扣违章车辆18部;严肃查处违章建设行为,共检查在建工程65项,下达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57份,发现未办理规划许可的违法建筑35项;开展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集中整治行动,累计规劝清理游商、游贩和占道经营11000人次。

(五)城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坚持以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标准为核心的四定责任制,不断提升路面清扫保洁质量,主次干道、重点地段实现了24小时保洁;加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卫生死角的治理,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了《**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先后三次开展了对辖区沿街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在探索建立群众化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存在问题

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社会支持参与度不高。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特别是在当前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压力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推进、集中力量攻坚,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推进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缺乏系统谋划和强力推进,致使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体制不顺,职责界定不清,管理职能分散。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系未能真正形成,市和区两级政府、区与街道、市和区城管局之间的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亟需进行系统界定,城区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部门的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市场管理、噪声和环境污染、养犬及停车场管理等职能,相应地分散在建设局、公用局、园林局、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又没有综合的职能机构予以牵总协调,工作难以衔接,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市、区城管局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难以实现对中心城管执法的有效指导和协调。

(三)规划控制不严,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尽管我市在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详细规划出台的滞后性,往往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布局和功能得不到全面体现,特别是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乱搭乱建、违规建设、无序开发的问题非常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拆迁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另外,我市集贸市场、公厕、停车场、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与民生之间的矛盾突出,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随意停车、乱堆乱放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城市管理投入不足,城管机构职能缺位,执法力量薄弱。由于历史欠帐多,我市环卫等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简陋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区新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大幅增加,城市管理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但城市维护费没有同步增加,远远不能适应现行城市管理的需要。城管机构的职能有待加强,我市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但未进入政府序列局,人员工资和经费财政未实现全额拨款,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行政处罚权该集中的不能完全集中,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城市管理职能。市城管局及**、**、高新区三个区的城管局共有行政执法人员160名,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装备陈旧落后。

(五)城市管理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不能很好地落实。我市城市管理执法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和省的一些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制度办法不健全、不完备,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原有的若干城市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未能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原有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居民养犬、露天烧烤、交通秩序等不能实现规范化管理,门前三包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意见建议

(一)健全城管领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市一级应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组织落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有关事项。

(二)理**市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应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全面整合现有城管资源,组建完善新的市级城市管理机构,赋予其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管理的牵总作用,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解决目前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加强规划执法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规划时通盘考虑市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问题,既要适**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规划设计投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又要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四)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今后应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当前特别要对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公共绿地、休闲活动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切实解决马路市场、停车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能充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城市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平台。

(五)强化城管资金保障。应按照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相适应的要求,实行多元化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城市管理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合理的经费需要,逐步改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和办公条件。充实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的工资、经费财政应全额划拨。

(六)推进城市精细管理。今后应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办法,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明确各类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作业标准、管理措施,从线到面、从面到点,建立可查询、可评价、有考核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城市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为目标,按照政府督导、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工作战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从2012年起,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4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基本体现我县经济特色,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基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支柱产业及重点产品(含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质量目标:到2012年,彻底消灭无标生产,主要工业产品100%按照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市场上的商品抽查合格率达80%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达90%以上;培育陇南名牌1-2个,争创名牌1个,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含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达100%;农业标准化全面实施,主要产业标准覆盖率达60%以上,申报国家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至3个;获农产品标志产品6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到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100%以上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市场上的产品抽查合格率达85%以上;培育名牌产品6个,其中名牌1个、陇南名牌5个;争创省著名商标1件;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2家,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含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达100%;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得以加强,主要产业标准覆盖率达60%以上,重要农产品全部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的项目达2个;获农产品标志产品11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初步形成一批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骨干企业。

工程质量目标:到2012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重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到2014年,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建筑行业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1家。

服务质量目标:到2012年,以风景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为龙头,争取在全县主要服务行业(通讯、供电、供水、餐饮、旅游、城市交通、商业零售、医院等)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或规范,初步实现服务质量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通过质量认证企业达1家,申报评定1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到2014年,服务质量整体达到国家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2家;重点抓好旅游服务业,着力打造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质量,力争引导建设1家四星级宾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意识。

结合全国“质量和安全年”和“质量和效益年”宣传活动,以开展“法制宣传日”、“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质量月”、“3•15”等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的质量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参与质量振兴工作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质量监管和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1、规范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建立落实打假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放心一条街”等活动。

2、完善监管措施,强化源头监管。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把厂门关,加大企业质量监管和产品监督抽查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无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代为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引导和帮助企业扎实开展质量、标准、计量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增进效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3、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流通监管。依法查处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和强制性产品认证(3C)的产品;加强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市场产品质量。

4、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素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产品深精加工为主线,重点培育果蔬、畜牧、中药材、旅游等产业,扶持一批高质量、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质量低的产品。

5、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通过项目争取、银行信贷、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加快技术改造进程,增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6、实施名牌战略,振兴县域经济。加强名牌战略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制定名牌战略规划,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采取“政府牵头、质监部门协调、职能部门定点帮扶”的方式,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帮助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走以质取胜和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我县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三)突出质量振兴工作工作重点,狠抓农业标准化。

1、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围绕果蔬、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在逐步完善现有的标准规范的同时,搜集、制订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初步建立由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标准体系,使我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得到有效控制,走上有标可依的发展轨道;建立健全由企业、法定检验机构组成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对土壤肥力、环境监测、农药残留量和产品质量的检验。

2、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发展。在继续实施好原有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基地建设上,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力争实现“实施一个项目、配套一个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个专业市场、组建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的目标。

3、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积极引导农产品基地生产者及相关企业开展HACC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加大农产品的名牌创建力度,支持我县农产品争创省著名商标、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尽快选定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提升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

4、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及推荐的农业投入品品种和目录。加强对涉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查收农业违禁投入品,杜绝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农资商品进入示范基地销售,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帮助有条件的中心集镇农贸市场建立区域无公害农产品、畜禽产品市场或超市,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和畜禽产品价值,带动农民进行无公害化种、养植,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

5、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上要统一认识,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力量、信息交流等方面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四)严格企业质量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1、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等活动,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质量保证机制。

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其它企业要制定具有竞争力并高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强对企业生产用计量器具的检测,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提高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工业企业要建立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运转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质量否决制度,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努力争创名牌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农业企业要从选种育苗到产品投放市场,严格质量管理,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建筑企业要在工程材料的采购、施工和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商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进货验收制度、保管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和“三包”规定,保证所经销的产品符合质量、计量要求,保证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通讯、供电、供水、餐饮、城市交通、商业零售、医院等主要服务行业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加强行业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3、加大科技投入。企业要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等方式,转化科研成果,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要与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要与引进先进检测手段相配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产品性能和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4、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要推行“质量否决制”,建立个人收入与质量挂钩的制度,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奖惩考核办法,作为企业职工奖惩、晋级的重要依据。

5、创建企业文化。加强诚信建设,把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作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的主要内容,注重企业信誉形象建设,形成生产经销优质产品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

1、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附后),负责指导、协调全县质量兴县工作,制定并推行质量兴县方面的相关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质监局,负责质量振兴工作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综合考核及信息联络和统计等工作。

2、乡镇主要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质量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辖区企业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措施,促进质量振兴工作战略的有效实施。

3、部门主要职责。

质监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标准、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三大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国际、国家标准和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坚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开展质量认证,加强质量监督,从源头上抓好质量工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HACC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打假治劣、扶优扶强,依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工商部门:认真贯彻工商管理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在企业注册中,认真落实产业政策;鼓励和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引导和协助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和商标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设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把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和备案关;不合格的材料决不进工地,有质量隐患的坚决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对建筑用特种设备的监管,先检测后使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农业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加强对农产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围绕优势产业,制定农业标准技术规范,及时报标准化管理部门审核,并定期对相关标准的实用技术进行技术评估,防止过期标准和已不实用标准的应用;全面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基地或企业进行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成果,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农产品,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项目,促进我县农产品安全、优质、高效发展;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跟踪服务,发现产品品质与我县地理环境人文特色息息相关的特色产品时,提出建议,及时向上申报地理标志保护。

食药监部门: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和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监督、指导、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及药品经销企业贯彻国家服务质量和质量标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发改、统计部门:把质量工作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供全县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将新产品产值率、工业产品产销率纳入正常的统计渠道。

经贸、供销等部门: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总结推广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指导企业贯彻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科技、财政等部门:制定积极的科技政策,大力支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扶持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制定推动质量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为质量振兴工作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环保、安全等部门: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以安全促效益、促发展。

旅游部门:认真贯彻《旅行社管理条例》、《星级饭店客房用品配备与质量要求行业标准》,负责监督、指导旅游行业质量等级创建和等级评定;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银行、税务、国土等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改造项目,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对企业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和提高质量的改造项目,在土地安排使用上予以优先保证。

公安、新闻宣传等部门: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为质量振兴工作工作提供保障;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及时报道质量振兴工作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果,宣传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和名优产品,为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他部门按各自工作职责做好质量振兴工作的相关工作。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