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奥巴马英文演讲稿

奥巴马英文演讲稿

时间:2022-03-09 16:16:34

奥巴马英文演讲稿

第1篇

【关键词】奥巴马;问题分析;演讲

一、词汇分析

1、难词分析

在这篇演讲中共有74个三个音节以上的难词,如:opportunity, democratic,individual,等。其难度指数为:9.1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篇演讲的难度较低,因为他考虑到支持他的有些选民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群,选择难度较低的、通俗易懂的词汇能广泛地传递他的思想和主张,使更多的人能听懂,也达到他号召的效果。

2、人称代词分析

代词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在演讲词中,第一人称代词如we,us的使用频率都很高。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演讲稿中人称代词的情况:

表一

由表2可知,第一人称we,I,our的使用频率很高,we的频率最高。奥巴马通过这些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拉近了与芝加哥市民乃至全美国人民的距离,让其切身地感受到自己和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感。第二人称代词you也是在听话人和受话人距离和关系都很亲近的情况下使用的,能提醒听众演讲的话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也易引起听众进入观察者和思考者的角色。

二、句法分析

1、句子长度

奥巴马的这篇演讲稿单词有2050个,句子106句,平均句长为19.3字,超过了整个英语的平均含词量17.6 词/句。从中可以看出,这篇演讲多数用的是短句,能迅速抓住对方注意力,具有穿透力,使演说更为生动,思想表达更加坚定有力,振奋人心。

2、句子类型

(1)奥巴马的这篇演讲稿大多数是用的陈述句。祈使句出现5次都以Let开头,不仅增强了句子的劝说功能,还反映出奥巴马谦虚谨慎的态度。

疑问句出现两次,请看下面:

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 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它们的出现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共鸣,这样使演讲更有煽动效果。

(2)复合句是指含有两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的句子。这篇演讲中频繁出现了复合句的使用。下面来看一个复合句的使用,他把竞选团队的成就以及自己对她们的感谢连接起来:

To my campaign manager David Plouffe, my chief strategist David Axelrod, and the best campaign team ever assembled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 you made this happen, and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三、修辞分析

演讲中使用可以增加演讲的感染力来获得听众的赞同。在这篇演讲稿中最常使用的、最突出的修辞有排比、反复、对照和头韵。

1、排比

排比,奥巴马的这篇演讲使用排比多达12处。请看下面的例子:

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This is our moment. This is our time.

这是这篇演讲稿连用三个This is our…来强调这个是我们的时代,是我们去改变的时代,同时也用这三个句子来说明奥巴马虽然是总统,但是他始终是和全美国人民站在一起的。

2、反复

根据《演讲的七个策略》一书统计:“演讲后24小时,听众会忘记演讲内容的50,48小时之后,无论听众当时怎么投入,75的信息将被忘记, 演讲者如果想把信息储存在听众的长期记忆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而奥巴马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反复。在这篇演讲稿中把胜利归功于选民时反复用了两个It belongs to you.在表达自己变革的决心的时候,更是反复用了7次Yes, we can,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也表明了他坚定的决心。再来看以下这个例子: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三个介词短语的出现既是反复也是排比,强调美国迎来了变革这个无比重要的时刻,给人印象极其的深刻。

3、头韵

头韵是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 蕴含音乐美和整齐美, 使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 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奥巴马11次使用了头韵。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to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221 years---block by block, brick by brick, calloused hand by calloused hand.

例1通过重复形成三组头韵, 构造了一幅大家共同努力构建繁荣美国的画面。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奥巴马善于将各种句式交替使用,表达不同的情感.从整体上来看,他的演讲观点清晰、语言优美、内涵深刻,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更是使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他的演讲代表着信心和希望,迎合了民众的心理。他的演讲使人振奋,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媛.实用英语文体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98.

[2]王保.从当选演讲看奥巴马演说的文体风格[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6).

第2篇

这一演讲被后来的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公认为《奥林匹克宣言》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早、最权威的文献,顾拜旦则被尊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2008年,中国将燃起奥运圣火,北京正在步履坚实地向29届奥运会迈进。为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民族已艰苦奋斗了100多年,神州大地奥林匹克热潮空前高涨。1月1日,北京正式进入奥运年,正值“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诞辰之日,由文明杂志社、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首发暨顾拜旦诞辰145周年庆典”隆重举行,为奥运之火添薪。

庆典在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馆举行别具意义:田径馆是1954年我国最早建成的专业训练场馆之一,多位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曾经在此目睹中国体育运动的成长发展。元旦那天,碧空朗朗,田径馆花团锦簇,29届奥运会会徽和顾拜旦的肖像、事迹展板环绕全馆,气氛热烈而庄严。为此庆典,文明杂志社特地邀请到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等145位嘉宾、近百家国内国际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与会,腾讯网也同时互动,进行网络直播。

距今115年前的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素邦大学(巴黎大学的前身)举行的庆祝法国田径运动联盟成立5周年大会上,顾拜旦男爵发表长篇演讲,声震寰宇。29岁的顾拜旦在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号召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公开挑战19世纪末充溢复仇主义的欧洲社会现实,勇敢揭露当时潜在的军国主义社会现象,宣扬体育运动和世界和平。对顾拜旦和他的很多同道中人来说,奥运会不只是单纯的运动会,更是一种推行体育教育和运动发展的方式,帮助年轻人获得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建设更好的社会。

这份长达14页的法文演讲稿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19世纪世界体育历史,也体现了人类大胆的冒险理想。这一演讲被后来的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公认为《奥林匹克宣言》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早、最权威的文献,顾拜旦则被尊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由于这位年轻人的倾力推进,1894年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成立,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遗憾的是,当时的战争环境使这份演讲稿未能公开刊登,顾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收藏起来,虽然十分幸运地躲过了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浩劫,但这份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林匹克宣言》也被世人淡忘了100多年。

历时一个多世纪,当年有幸聆听演讲的人早已隔世,那份曾经令人振奋和激动的宣言,仿佛已经丢失,渐渐被遗忘了。然而,出生于贵族世家、热衷研究体育历史的法国外交分析专家达马侯爵,多年来始终坚信《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原件尚存人间。

凭着坚定的信念,达马侯爵通过当年报纸留下的点点滴滴间接信息,循着蛛丝马迹大海捞针。他走遍欧洲、北美、非洲,历尽曲折,终于在纪念国际奥委会诞辰百年前夕,于瑞士一家银行的保险箱中找到了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和平文献原件。从此,达马侯爵便成了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传播的唯一权利人。

文明杂志社自诞生起就致力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得悉这份手稿的消息后,在爱国华侨、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郭凝女士、《奥林匹克宣言》翻译专家组、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让推崇中国文化、对北京奥运充满憧憬的达马侯爵同意,授权文明杂志社在全球以中法英文同步首次发表《奥林匹克宣言》, 《奥林匹克宣言》终于得以在中国与世人相见。

庆典意义非同寻常,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专门来函,他说:“同时出版发行法、英、汉三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文明》杂志再一次显示出了它推动奥林匹克发展、推广奥林匹克理念、倡导运动核心价值的诚意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侯爵指出:“《文明》杂志不仅用英文和法文,而且还首次用中文刊登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以此来提醒我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正含义,并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当中传播奥林匹克的理想和价值观,即友谊、和平和普适性,我对此创意表示赞赏。”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北京市市长刘淇也都纷纷发来贺电……庆典上,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特意对这次予以祝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宣读了罗格等人的来信,《奥林匹克宣言》翻译组的北大教授董强等人也纷纷对这次富有历史意义的盛举表示称赞。当来自奥组委、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文明杂志社、北京体育大学的数位领导揭开“顾拜旦特刊”封面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庆典的最重头项目是145位嘉宾分成象征29届奥运会的29个小组,轮流诵读《奥林匹克宣言》,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奥组委、体育和演艺界,以及热爱支持奥运的社会各界。如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副会长刘晓光、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北京体育大学领导李寿山、法制日报常少扬、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王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正平和宁辛、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渡海勇士张健、摔跤世界冠军张霞、国家田径队教练翟伯宇、北京人艺的孟京辉和韩善续、导演张扬、画家陈铁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玲、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国、各企业老总……聆听这些曾经或者正在为奥运做出特别贡献人士的深情吟咏,现场的人仿佛回到了115年前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遐思悠悠,感怀无限。

主办方之一的北京体育大学奉献了精彩节目:国家一队的艺术体操、拉丁舞、太极拳、柔力球等表演,让观众既可感受体育的美妙与力量,又更加深理解百年前顾拜旦等人恢复奥运的苦心孤诣。

第3篇

关键词:奥巴马,就职演说,修辞

 

[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修辞手法又是演讲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本文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分析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演讲人的目的在于激发听众的感情,说服和打动听众。因此,演讲者常常运用诸多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说词的文采和艺术感染力。美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举世瞩目的就职演说,使现场无数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的演说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以此为例从音韵修辞格、美学修辞格、结构修辞格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音韵修辞格(PhoneticStylistic Devices)

国内英语修辞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黄任,1998:162)认为“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例如:

With old friendsand former foes, 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lessen the nuclear threat…(押头韵)

This is the meaning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 why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of every race and every faith…(押尾韵)

二、结构修辞格(SyntacticalStylistic Devices)

(一)排比(Parallelism)

陆稼祥等(1991:166)是这样对排比下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或相关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排比也是奥巴马在其演说中使用的最频繁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1)短语的平行排列(a group of Phrases):即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

a. It’s been a long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d become to America.三个介词短语构成排比,说明今天美国迎来了变革。

b. There is newenergy to ha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五个不定式短语的排比,说出了美国面临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

(2)句子的平行排列(a series of sentences):即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排比,组成后称为一个句群。

a. I’ll be a President who finallymakes health care affordable and available to every single American…

I’ll be aPresident who ends the tax breaks for companies that ship our jobs overseas…

I’ll be aPresident who hamesses the ingernity of famers and scientists…

And I’llbe a President who ends this war in Iraq and finally brings our troops home…

四个句子的排比全面阐述了他上台后的施政大纲,四个排比句囊括了社会各个群体,表现了他对各个群体利益的关心,从而得到了公众的支持。

b. But I will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you, 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the work of remarking this nation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前面提出“我作为总统所做的每项决定或决策,会有许多人持有异议,我们也知道,政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奥巴马用了三个“I will…”句式的排比,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我会一直向你们坦言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会听取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会请求你们参与重建这个国家……”奥巴马这一亲民政策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赢得了听众的支持。

(3)段落的平行排列(a group of paragraphs):即两个或几个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段落组成的排比。

And tonight, …she’sseen…the beartache and the hope; the struggle and the progress…Yes we can.

At a time…she lived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 Yes we can.

When there was…shesaw a nation conquer fear itself with a New Deal, new jobs and a new sense ofcommon purpose. Yes,we can.

When the bombs…, shewas there to witness a generation rise to greatness and a democracy was saved. Yes,wecan.

这几段出现在演讲结尾,给演讲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具有强大的煽动性,把整个演讲推向了又一个高潮。科技论文。

(二)反复(Repetition)

反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词法、句法方面的重复,也包括音韵方面的重复,即音、形、义等不同层次的重复。例如:

Today I say to you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ly are many. They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theywill be met.文中“they”出现了四次,指首句中的“challenges”,表达了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念,博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三)对比(Antithesis)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更加突出,使表达的意思更加条理分明,使逻辑辩证力量更加强大。科技论文。例如:

It’s the answer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Latine,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这段话将年轻人和老人,有钱人和没钱人,民主党和共和党,黑人,白人,西班牙裔人,美国本土人,同性恋,异性恋,残疾人和不残疾的进行对比,显示了奥巴马的仁慈和人人平等的理念。

三、词语修辞格(LexicalStylistic Devices)

(一)明喻(Simile)

明喻是就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用具体的,浅显的和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以获得生动形象,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例如:

For us, the fought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rh.本句中“like”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

(二)隐喻(Metaphor)

隐喻是不露比喻的痕迹,没有明显的比喻词,比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例如:

American who sent a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k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其中“Red State”暗喻共和党,“Blue States”暗喻民主党。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法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方式。科技论文。例如:

We remain a young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things.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圣经的话说,放弃幼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四)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如:

The snow was tainedwith blood.冬天的雪被鲜血染红了。

纵观奥巴马的整篇演讲稿,朴实无华,极少私用堂皇之词,这也使得他的演说被大众所接受。但在这篇看似平凡的演说中,他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使他的演讲变得不平凡。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参考文献]

[1]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方芳.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 安徽文学,2009年第四期.

[3]梁文道. 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 南方周末,2008.

[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第4篇

奥运会会旗是一面有五环图案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颜色分别为蓝黄黑绿红,这面旗帜是根据现代奥运会发起人顾拜旦男爵的构思制作而成。不过这面旗帜并没有出现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它的首次出现是在1914年7月,于巴黎举行的庆祝奥运会恢复举办20周年的大会上。l920年比利时奥委会把一面绣有五环图案,用绸缎制成的会旗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并在当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升起。

奥运会会徽

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但所有会徽都会带有五环标志,然后再衬之以反映东道国特点或地方民族风情的图案。原先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每一个环的颜色代表一个大洲。直到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具有权威性的《奥林匹克》杂志第140期才特别指出,五环既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还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1960年罗马奥运会时,会徽就以罗马的城徽为主要衬景;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日本则用自己的国旗作为会徽的底图;而苏联第二十二届奥运会的会徽是以运动场跑道绕成的克里姆林宫建筑为造型。

奥运会纪念章和奖牌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法国艺术家如勒·夏普朗设计了一种分别为银和铜制的奖章,奖给各个运动项目的冠亚军。到了第二届奥运会,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取消了奖章,而给每个参赛运动员发了一枚长形的纪念章,上面有勇士手持橄榄的图案。此后的历届奥运会开始了“两章”并存的局面。国际奥委会也非常重视纪念章的制作和发放,数量极为有限,发放对象只限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官员等。为奥运比赛项目头三名颁发奖牌的做法,是1907年国际奥委会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执委会上定下来的,并在第二年举行的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开始实施。自第八届奥运会起,除为得胜者颁发奖牌外,还同时发给证书和奖状,并对金牌银牌铜牌的设计和制作作了具体的规定。前三等奖的奖牌直径均不小于60毫米,厚度为3毫米,其中一等和二等奖奖牌用银制作,其纯度不低于92.5%,一等奖奖牌的表面至少镀6克纯金,以上这些规定自1982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开始实行至今。

奥林匹克邮票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举办时,首先遇到的是经费不足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比赛很可能就会泡汤。虽然当时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希腊富豪阿维洛夫带头捐了不少钱,但仍有很大缺口。此时,希腊集邮协会负责人杰·萨科拉弗斯向一筹莫展的希腊奥委会建议,以发行一套纪念邮票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并立刻得到响应。于是,一套12枚的以古代奥运会场景为图案的奥运纪念邮票就此诞生。10年之后的1906年,希腊再次运用这种“有效且不失文雅”的方式筹集到资金。然而在第二届到第六届奥运会期间,不知什么缘故,各举办国都没把发行邮票这件事放在心上,其实他们也很缺钱。直至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时,比利时才效仿希腊,发行了一套只有三枚的奥运邮票。其后的1932年,当第三届冬奥会在美国举行时,美国也发行了与此相关的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冬奥会邮票。1982年12月,国际奥委会集邮联合会正式成立,萨马兰奇当选为主席。

奥林匹克艺术节

现代奥运会发起人顾拜旦认为,各种文化都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相联,都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伦理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顾拜旦将此观点说得深入浅出,即体育是文化的一种手段,艺术也应与体育同行。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1906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就以艺术、文学与体育的关系为主题。自1912年后,各届奥运会举办国都在举行奥运会的同时设立文艺比赛项目,与体育比赛一样授奖。1948年伦敦奥运会之后,虽然没有了文艺奖牌,但是规模更盛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最终形成了奥林匹克艺术节。1976年以前,该艺术节着重国际性,此后渐渐形成重点弘扬举办国文化特色的格局。奥林匹克艺术节的整个活动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贯穿整个比赛期;全部活动计划由举办国制订,并送交国际奥委会批准。

特殊奥运会

特殊奥运会即世界智障人士运动会,由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发起。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天生智力发育迟缓,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公众隔离的,但是她与自身的残疾对抗的顽强斗志深刻地影响了尤妮斯。尤妮斯在接管肯尼迪基金会后,开始了为智力残疾人谋求公民权利的公益事业。她认为,残疾人能够参与体育竞赛,通过竞赛可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她将在肯尼迪家后院为罗斯玛丽建立起的运动夏令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1968年,尤妮斯在美国芝加哥创办了第一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特殊奥运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夏季和冬季交替举行。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13届夏季特殊奥运会,8届冬季特殊奥运会。

《奥林匹克宣言》

1892年11月25日,当时,年方29岁的顾拜旦男爵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体育事业”。这一充满激情的演讲后来被人们称为《奥林匹克宣言》。正是在这篇演讲稿的理念指导下,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顾拜旦在发表完这篇影响世界的演讲后,并没有把演讲稿交给任何人或相关组织,而是自己收藏了起来。顾拜旦于1937年9月2日在日内瓦离世,随着当年曾亲耳聆听这次演讲的人都已作古,渐渐没有人再把这篇讲话的原稿放在心上,都以为它早已不复存在。但法国外交家达玛侯爵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直坚信宣言的手稿仍在人间的某个角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世纪90年代初,他终于在瑞士一家银行的保险箱中找到了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4页珍贵文献。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原稿的复制件在北京向全世界首次,引起轰动效应。

第5篇

一、产生

1894年6月23日,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倡导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法国巴黎成立。德国、瑞士、荷兰、瑞典等共12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由顾拜旦起草的《奥林匹克》。内容包括:业余主义和职业化、比赛项目、组织工作等等。从此,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奥林匹克》的指导下,在不断壮大和辉煌中度过了一个多世纪。

然而,也许有更多的人并不知道,早在1892年,曾经产生了一部十分珍罕的体育文献――《奥林匹克宣言》。在这一年的11月25日,正值法国田径协会成立5周年,顾拜旦作为这一组织的秘书长,在纪念大会所在地法国巴黎的索邦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顾拜旦首次正式提出一项伟大的创举,那就是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早在公元前776年,历史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举行,但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天灾、战争,曾经非常繁荣的古代奥林匹克会址成为一片废墟,于是神圣的奥林匹克运动也随之在人类活动中消失。古代奥运会“凋谢”了,但奥林匹克精神并没有消失。自18世纪起,英国学者钱德勒发现了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人们开始受其影响试图为恢复奥运会而努力。1850年前后,希腊人扎帕斯在希腊国王的支持下,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召开了第一届泛希腊运动会,此项活动一直持续到1889年。在此一关键时刻,承担复兴奥运会重担的顾拜旦走上了历史舞台。顾拜旦在此时响亮地提出“充分接触大自然,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顾拜旦的主张一经提出,立即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医生认为这会损坏人们的健康;教师认为体育活动会破坏学校的纪律;教会更是激烈攻击,他们担心体育精神会使人们的瓦解。此种反应在今日看来真是令人难以理喻。然而,顾拜旦没有退缩,他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深入各国进行调查与宣传。他先后到达英国、美国,遍访欧洲,在作了大量社会调研并经深思熟虑后,终于在1892年11月25日向全人类奉献了珍罕的《奥林匹克宣言》,并非常明确地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经过两年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更令人振奋的是,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成功召开。但由于种种原因,顾拜旦的这份珍贵宣言稿却如石沉大海,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其踪影。

二、重现

时光飞逝,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一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人类一项重要的活动。这项运动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激励下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当然依赖了全社会及全人类的支持与重视,当然也离不开体育界人士做出的重要贡献。当人们对《奥林匹克宣言》似乎已经淡忘之时,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杰出的法国外交政治分析家费朗索瓦・达马先生出乎意料地发现了沉睡在一个保险柜中百年的珍罕体育文献――由14页手稿组成的《奥林匹克宣言》。这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被遗失、遗忘了一百多年的手稿。为了向世人宣传这份伟大宣言的神圣观点,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诞生100周年之际,达马先生向世人公布了这件手稿。

手稿首先受到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重视,在专家的认真研究与鉴定后,确认其真实无疑。于是《奥林匹克宣言》首次译为英文被分发给各国奥委会。在小范围内,专业人士目睹了这份珍罕文献的全文,体验到了顾拜旦的努力及伟大功绩,同时共同沐浴了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神圣之光。

然而,这份充满传奇色彩的珍罕文献只是在少数人中传阅,并没有被全社会及更多的人所了解,它的深刻内涵也没有被认真研究与揭示,奥林匹克宣言的神秘面纱仍没有被揭开。

三、传播

时光又过去了5年,直到2001年中国成功取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几名与达马有过接触的中国人,包括法中友协副会长郭凝及邓壮、董强等人提出了一个惊人计划;让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遍世界。

本世纪初,在顾拜旦的故乡及《奥林匹克宣言》产生的浪漫之都巴黎,几位华人与达马先生进行深谈后,达马先生同意由中国完成《奥林匹克宣言》传遍世界的伟大工程。如何使之传遍世界,首先要依靠出版业和媒体。经过不断策划,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2007年8月8日,《奥林匹克宣言》的复制品连同国家奥林匹克博物馆的藏品一起来到北京,开始了在中国境内十几个城市的巡展。这是珍罕的《奥林匹克宣言》首次以逼真的复制品向世界亮相。同时,《奥林匹克宣言》出版及向全球首发的策划正在实施。一支由五人小组翻译的中文《奥林匹克宣言》经过十几次修改并最终翻译成功,这件以中文再现的珍贵《奥林匹克宣言》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准备,《文明》杂志也在作着宣言向全球首发的准备。2008年1月1日,正值顾拜旦诞辰145周年,《奥林匹克宣言》以中英法三国文字在《文明》杂志全文发表。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北京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分别写来贺信。他们在贺信中表达了热切祝贺之意,对中国为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的特殊贡献表示充分肯定。首发仪式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北京2008奥运会组委会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出席并讲话,来自各行各业的145名知名人士分成16组全文宣读了《奥林匹克宣言》,至此珍罕的体育文献《奥林匹克宣言》终于在北京2008奥运年的第一天正式由中国人向全球传播。此后,经过筹划,2008年5月19日,《奥林匹克宣言》国际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法国嘉宾达马一行从巴黎来到北京共同举办了此次论坛。会上,国内各界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极有价值的论文,为宣言从北京传遍世界增添了新的光彩。

四,珍罕

之所以讲顾拜旦先生于116年前发表的宣言是珍罕的体育文献原因有二。

首先,经过100多年的埋没,《奥林匹克宣言》终于于发表演讲后的百年重新问世,这由14页纸质文献组成的珍罕之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得以完好保留确实不易。要知道,一般纸质印刷物或手写物,如果没有用科学方法保护,经过50年就会遭到损坏。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另外还有不少虫类,它们都会严重侵犯纸质物品,因而在没有严格保护措施下,纸质物会发霉、变质、遭虫咬甚至腐烂。但此件文献却躲过了天灾、人祸,最终能完整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其十分珍罕。

其二,说它珍罕是它本身的理论及内容有着十分珍罕的价值,在宣言中,顾拜旦以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及正确预见性和完善指导性的伟大政治家身份,为19世纪至20世纪的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及人类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关理论及结论和意见。这些观点逐一被以后的现实所验证。在宣言中,他围绕中心问题即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指出了不同国家的态度。他创建性地提出,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大众化和国际化,人类要以一种和平竞争的手法促进社会进步并且避免战争。他对青年寄托了热切的期望,认为青年是推动世界体育运动继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6篇

半个世纪前,肯尼亚人老奥巴马一定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美国总统的老爸。那个还在上大学的未婚先孕的白人女孩更不曾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能成为美国总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激情演说时,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憧憬着有一天黑人可以和白人拥有同样的权利,拥有同样乘坐公交车的权利、拥有平等选举的权利、拥有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奥巴马实现了这一夙愿。

2004年7月7日,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指定作阐述本党纲领和政策宣言的“基调演讲”。奥巴马不负众望,亲自撰写演讲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奥巴马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美国民众团结起来”的梦想。因为这次演讲,奥巴马被人们关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回忆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奥巴马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自己的品牌背书上做文章。他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提到自己要做一个像罗斯福一样伟大的总统,并且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引用罗斯福的经济思想。

卖梦想好过卖方案

自从2012年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奥巴马低迷的选情有了一定的改善,支持率上升,拉开了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之间的距离。代表大会过后,追踪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为49%,与罗姆尼的45%相比领先了4个百分点。而在大会举行前,奥巴马落后罗姆尼1个百分点,大会令奥巴马的支持率改善了5个百分点。

为何“大会效应”如此明显?因为奥巴马依然在卖愿景、卖梦想、卖“Forward”(前进),而并没有对他过去4年所提出的政策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奥巴马告诉美国人,我们现在的状况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们选择了罗姆尼,我们之前4年所做的一切就会全部归零,罗姆尼阵营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走回头路,让美国的历史倒退。

反观罗姆尼,他反驳奥巴马道:“奥巴马总统承诺的是开始降低海平面升起的高度,治愈地球,而我的承诺是帮助你和你的家人。”罗姆尼卖的是什么?是一个方案、一个看上去能解决美国经济困局的方案。但问题就在于,美国的选民也不是等闲之辈,罗姆尼一味地在攻击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在自己方案的具体可执行细节上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卖梦想的奥巴马自然占有优势。我们不得不说,罗姆尼还处在“卖产品”的初级营销阶段。

扎克伯格的“梦想说明书”

“Facebook当初并不是作为一家公司创立的,而是为了实现一个社交使命:令全世界更加开放,保持连接。”这是Facebook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所写的Facebook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一句。

扎克伯格深谙卖梦想的精髓,Facebook的招股说明书就是一份“梦想说明书”。扎克伯格首先全面阐述了Facebook的宏大愿景,先让你接受一个梦想,再告诉你他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个梦想。Facebook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诠释了专注于影响、快速行动、敢于冒险、保持开放、缔造社交价值。

在“梦想说明书”的最后,扎克伯格这样写道:“Facebook的存在是为了使世界更加开放和保持连接,而不仅仅是建立一家公司。我们希望Facebook所有员工每天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够专注于为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

iPhone5,苹果的危机

2012年9月12日,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了名为iPhone5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它与苹果历代手机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显示屏尺寸扩大至4英寸。我们不去谈更多关于产品本身的问题,苹果已经完全从后乔布斯时代过渡到了库克时代。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很好地诠释了iPhone5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iPhone5会召开之后,诺基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说道: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一时半刻我们不会倒闭了;三星窃笑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啊,智能手机市场该我坐头把交椅了。更有人笑称:苹果公司终于了一款三星手机。这是调侃,更是对乔布斯离去后苹果公司的一种失望。

和乔布斯相比,库克更像是一个商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迎合大众的口味:放弃卖梦想,转而卖产品。把手机加长、变薄,升级速度,这一切都是为了升级产品而升级产品。平板电脑iPad3也是如此,很难想象乔布斯如果活着会怎样对待iPad3,把它丢进垃圾箱?还是朝iPad3的项目负责团队喊上一声“狗屁”?

乔布斯的海盗精神呢?“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梦想呢?不得不说,苹果公司已经慢慢退去了乔布斯时代的光环,从一个品牌圣殿中走出,逐步变成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

詹姆斯·卡梅隆:筑“梦”为“实”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是蜚声世界的好莱坞电影巨匠。卡梅隆擅长拍摄动作电影和科幻电影,带领人们造访梦境。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食人鱼2:繁殖》问世。他作为导演处处受制于投资方,初试啼声的他并未能一鸣惊人。由于卡梅隆的资历太浅,制片方甚至不让卡梅隆参与剪辑。詹姆斯·卡梅隆从那时起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第7篇

英文转喻①通常出现在简单句或复合句中,用来阐释政治宣言或决策。然而这些政治转喻繁冗复杂,难以被汉族人民理解。事实上,理解英文政治转喻是心理联想过程,也是一种语义选择,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因此,可以先通过转喻认知机制进行解读,再根据汉语思维方式来翻译。前人的翻译重点停留在语义学和句法学上,关注表层语义,或是研究译文与原文的结构对称性和文化的对等性(徐莎莎,谌莉文,2013);而实践中的政治转喻翻译对语境有依附性,表达方式是灵活多变的。

考虑到美国政治在全球的重要影响力以及当今中美关系的情况,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研究奥巴马在2008~2014年发表的政治演说,从理解和翻译两方面对政治转喻进行探索,归纳出不同的转喻类型,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政治中的转喻认知

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基于人们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通常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其存在附属或关联的另一个事物的名称。与传统语言学不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除了在词语层面有替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外,它还能用易凸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张志慧,2009)。借助国外认知语言学在心理学上的发展,本文引入“图形-背景”概念(Figure-Ground Concept, Rubin,2001),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图形的重要性,指出图形作为认知焦点,能够实现跨域映射,是人们在相邻语义域内完成认知的动力。在本文中,“图形”采取的是事物凸显的特征,如生活中人们用绰号“四只眼”指代戴眼镜的人,“长腿”代称高个子。新闻报道中用首都来指称国家,如“北京”代表中国,“伦敦”代表英国。这些普遍的语言现象反映出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趋同性。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转喻研究更加成熟,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抽象,尤其是在翻译中激发人们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愈加明显。政治转喻应运而生,频繁出现在论著、报告、演讲中。奥巴马善于在演讲中使用政治转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听者在认知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意图。

三、政治转喻的范畴分类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奥巴马的政治演讲稿为文本,参考http://readeng.cn网络译本,根据Rubin(2001)的“图形-背景”概念(Figure-Ground Concept),整理和识别奥巴马在2008~2014年间发表的政治演讲,总结出三类政治转喻的“图形”:人本、文化和自然。

(一)人本政治转喻

“人本”指人类本身,用以指称“政府”“国家”或“体制”等抽象概念。在这类政治转喻中,奥巴马使用“人本”指代具有生命特征的组织和系统。源域(the source domain)为人体,主要有器官和能力;目标域(the target domain)为不断发展着的抽象体。奥巴马将人体器官、情感和思想映射为政府、体制,从而赋予它们人类的性能和特征:在行动、想象、思考和情感上的能力。例如:

(1)Eyes of all nations upon us.

(2)The almost willful ignorance that thinks unemployment will go away if we just don’t talk about it,or the health care crisis will solve itself if we just ignore it.

(3)These banks are now fearful of lending out anymore money to households,to business,or even to each other.

(二)文化政治转喻

文化政治转喻在文化风俗中也是屡见不鲜。追求成功、热爱运动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人好动,喜欢健身,运动是生活的必需品。奥巴马充分考虑到人们对运动的热情,在演讲中也使用了相应的运动用语:源域“对手”映射到目标域“其他民族”(尤指中、印、欧国家);比赛项目联系到经济、政治、科技领域;比赛胜负对应举措的成败。例如:

(4)I know Americans had seen jobs being shipped overseas;business and workers not getting a level playing-field when it came to trade.

(5)These nations-they’re not standing still.These nations aren’t playing for second place…Well,I do not accept second place,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此外,基督教作为美国第一大宗教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民族宗教信仰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李国华,2013)。宗教中“God”“Creator”“promise”为源域意象,映射成各种宗教观念、宗旨或礼俗,如各民族生而平等,未来充满希望等。例如:

(6)Look,when we think about immigration,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re are folks all around the world who still see America as the land of promise.

(4)我想大家都已看到工作正在被运到海外;当谈及贸易、公司和工人不能统一战线(指国内提供的岗位供不应求)的时候。

(5)这些国家并没有按兵不动,他们不是为了获得第二名而战……当然,我也不能接受美国为第二的结果(指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方)。

(6)看,当我们想到移民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这样理解世界各地有许多人把美国看成是希望之乡①(形容美国富饶繁荣)。

(7)我们所坚持的这些真理都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人们的权力是不可剥夺的(基督认为造物主造出来的人生而平等)。

(三)自然转喻的认知翻译

例(8)中的“tumultuous winds”使人联想到暴雨之前狂风呼啸的场景,将恶劣的天气状况映射到目标域中,喻指美国社会摇摇欲坠,局势动荡。使人们在认知中,感受到当前国势危急并深刻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例(9)中的“twilight”点明了目标域中的斗争阶段,暗示自由之战开始。“twilight”有“黎明破晓”之义,映射到目标域中唤起人们的士气,鼓舞他们为自由而拼搏。例(10)通过“foundation”唤起听者对房屋结构的联想,将“economy”联想为楼房,以地基映射出经济的整体结构,驱动人们理解楼房基础构建对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性。例(11)中的“collapsed”形容房屋轰然崩塌,映射到股市和房市时,形容市场经济瘫痪萎靡的状态,唤起人们对股市和房市的关注,警告人们必须重视目前的危机。例(12)中的“path”意指“国家发展之路”,以源域中具体的道路来映射未来国家发展的方向,将抽象的国家命途形象化。听者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感知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认识到自身的道路选择对国家兴旺的重要性。例(13)中的“crossroads”在源域中代表地理位置,映射到目标域中代表“时刻”,奥巴马提示人们此刻美国正处在历史转折点,呼吁选民国运当头,必须对手中选票负责,在选举中投出慎重的一票。

自然转喻在认知过程中最为复杂,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意象在源域中的本义,还要充分结合同类事物的特性,推知其在目标域中可能的隐含义。因此翻译的关键是把握意象在目标域中的映射意义,尽可能保留意象全部的内容(王欣,1999)。试译如下:

(8)即使在动荡、艰难的时局中,两国人民也抓住机会发展了深入的,甚至极不平凡的关系。

(9)随着自由之战开始,国家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人登上月球,以及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技术大发展。

(10)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大胆、明智地采取行动之时。不仅要振兴经济,还要为持久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当房市崩盘或者股市低迷之时,所有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12)现在,我们最终选择的道路取决于你手中的选票。

(13)此刻我相信当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面对眼前的挑战,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结语

本文通过“图形”在转喻认知中突显作用,分析了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典型转喻类型,概括出人本政治转喻、文化政治转喻和自然政治转喻三类。在理解方面,发现使用政治转喻能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使政治演讲更容易为普通听众理解,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演讲内容的真实度得以提升,不仅增加了公民对自身的重视度,也加强了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有助于说者获得较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在翻译方面,把握认知过程中源域意象在目标域中的映射含义是关键。不同民族在使用语言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趋同,正如汉英语在使用转喻的过程中能够拥有类似的思维认知模式一样。这些语言趋同正是中国听众对英文政治转喻理解的突破口,也为汉族人民开启了品味英文政治转喻的方便之门。

注释:

①政治转喻:在本文中指政治演说辞中出现的转喻。

第8篇

是哪里的山河锦绣壮丽?是哪里的文化令人世人深深陶醉?是哪里的科技飞黄腾达?又是哪个国家英雄倍出?啊!那就是我的祖国——中国!每当我想起我的祖国,骄傲之情就会在我心底油然而生!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方便大家学习。

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1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龙的传人铸就了一个个传奇。小时侯,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了伟大的四大发明,我那稚嫩的心中注入了对祖国的无限自豪;丝绸之路上,我见识了唐朝的鼎盛;兵马俑威武的阵容中,我读懂了秦朝的强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每一块砖上都刻满了历史的足迹;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哺育了两岸多少人民;直插云霄的珠峰,代表了我们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心。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我眺望到了祖国母亲的强盛。

长大些,我知道了祖国母亲的屈辱历史。曾有那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记录着祖国的沧桑,东亚病夫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带着满腔的怒火,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刘胡兰、嘎子、王二小等一系列故事都铭刻着不屈的奋斗历程。事实雄辩的证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可战胜的。随着毛主席响彻寰宇的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亿万中国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

如今,曾今苦难的祖国母亲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自从_爷爷号召改革开放,中国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个现代神话。当香港、澳门回归时,举国上下轰动;当世贸总干事敲下木锤时,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当奥委会主席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时,中国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翻开历史的长卷,回眸中华的灿烂的历史:有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的神奇传说;有汉唐的盛世凯歌;有金元的金戈铁马;有明宋的儒家文人。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成了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

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是一个又一个中华儿女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挽救沉沦的中华民族。林则徐虎门销烟,刘胡兰宁死不屈,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气吞山河的壮举,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气,都让我中华儿女呐喊、奋起。

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军事、科技、政治、体育等方面,祖国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我中国人的勤劳、坚强、智慧和勇敢。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每一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一次国歌在我耳边响起,我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骄傲。

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虽然现在的中国在习爷爷的带领下日益强大,可是现在的美好生活,却是百年前祖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如果没有祖先的付出,就不会有今日的美好生活。所以,炎黄子孙,誓死都不可以忘记祖国,忘记历的屈辱的一页。

1860年,有着无数宝藏的圆明园。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喷水池中的十二生肖铜像被劫持,我国在这方面花了数万元才使国宝回归祖国,这是多么令人屈辱的一页呀!

1931年,日军以荒唐的借口,向东北发动攻击,不出四月,整个东北地区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1937年,南京城内,30多万同胞惨死在日军野蛮的屠刀下。可就在这时,中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东方这条巨龙在祖国的上空威武盘旋,盘旋了真整整八年终于落下,看着东方的日益强大。

而现在,中国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发明出了“天眼”,因为它,英国的霍金先生在2017年说了一句话,“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么中国将会是第一个发现外星人的国家。”马云曾预言:“手机将会在五年之内消失。”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疑问,手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但马云的预言一向很准。次日,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条消息,五年后,会有空中触屏手机,手放在空中会有屏幕出现。

作为中国人,要时刻谨记,祖国受到的屈辱,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4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5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祖国,在我心中,像一幅画,有巍峨的高山,有秀丽的河流,再怎么画,也画不尽它的瑰丽。又像一首歌,时而强烈,时而温柔,怎么唱也唱不完那动人的旋律。

历史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有苦也有乐,有恐惧也有欢乐,让我深刻记忆的,是祖国大地的一次怒吼。

祖国经历了水洪、雪灾、旱灾等一系列的打击,我们可爱的祖国仍然不依不饶,捍卫着这个家园。

继奥运会后的航天飞行事业上,中国首次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见证了祖国腾飞巨变的历史时刻。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迈出的一小步,却是祖国前进的一大步啊!

祖国,我爱你!看着你日渐强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10月1号的阅兵式,整齐一致的步伐代表我们人民团结一致的心,空中滑翔的各种飞机,是祖国那隐形的翅膀。

祖国,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我爱你,祖国,我爱祖国的一草一木;我爱祖国的滔滔江河,我爱祖国的绿水蓝天!

第9篇

“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

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

位于繁华的纽约市中心,哥大占尽了地利与人和,

不但为美国培养了4位总统(包括奥巴马),

还为世界贡献了39位诺贝尔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崇尚辩论,不仅跟别人辩,还跟自己人辩,

就连自家校长也不放过,打脸打得啪啪响。

正是靠着这种打脸,哦不,论辩的传统,

哥大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各个都是“美国好舌头”。

不信,你看奥巴马啊。

哥大校园

换1只灯泡需要76个学生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美国流传甚广:“在哥伦比亚大学,换一只灯泡需要多少名学生?答案是76名。其中,1名学生换灯泡,50名举行集会,争取不换灯泡的权利;而另外25名则举行反对前者要求的集会。”

别看效率是低了点儿,人家可是严格按着古希腊苏格拉底他老人家的遗愿来行事的: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虽然有时会因为“太过自由”,而被称为“激进主义的温床”,但大多数时候的哥大,还是那个愿意在别人换灯泡时认真思考“是不是应该换灯泡”的呆萌青年。

靠着“换灯泡”的笑话,哥大在美国遍地开花的大学中给自己挣足了存在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马克韦格勒一度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干脆离开普林斯顿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他看来,哥大跟哥大之外的所有学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其他一些名校趋于保守,待久了,有的时候你就会想,难道就这样了?”而哥伦比亚大学,这所连换个灯泡都能演一季律政剧的神奇学校,不仅接收了多元各异的思想,还鼓励这些思想互相冲击碰撞。“这里更开放,思想更前卫。冷不防,你就能有新的火花出现”。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哥大的超级粉丝。奥巴马大三时,从自己就读的西方学院得知学校和哥大有了交换生项目,立马把铺盖一卷,上哥大去了。此后,更是作为交换生,从哥大毕业,算得上半个哥大人。

哥伦比亚大学现任校长李博林格对这孩子挺满意,认为奥巴马从哥大受益良多。“聆听过他演讲的人不难发现,他的许多思维方式以及信念都打着哥大印记。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并且思维严谨,具有极佳的判断力。我认为他之所以受到选民的爱戴,是因为他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这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传统风格”。

不打脸不成活

当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成立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他大概没能料到,这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哥大前两届毕业生里陆续走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正是他们颠覆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把乔治二世和他的帝国赶出了这片现在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虽然如今看来这段历史有些荒诞,不过倒也颇能说明哥伦比亚大学从娘胎里自带的满点技能:打脸。被打脸的不都是敌人,有时也有自己人,比如倒霉的校长。

2007年9月,哥大宣布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来校演讲。很快,这个消息就在哥大传遍了,并且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们为了抵制这位被他们认为有着独裁名声的演讲者,在校园里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集会、辩论这些传统项目自然是少不了的,为了抗议当时的校长博林格同意了这次邀请,甚至有学生化名为“内贾德”在网上博林格的讣闻以示不满。

博林格对这些闹剧倒是颇淡定,他和蔼地告诉同学们:“这么做更有利于你,而不是内贾德先生。”因为即便对方是一个与我们价值观点格格不入的人,彼此的思想依然值得交流。“既然大家都说这个人不好,为什么不提供一个机会让这个‘坏人’也说两句呢。”

其实博林格自己也不喜欢内贾德。根据哥大国际及公众事务学院院长约翰科茨沃思的回忆,“博林格认为内贾德是一名独裁者,这是他个人的看法。”认为内贾德是独裁者的并不止博林格一人,事实上,当时有不少人公开谴责哥大邀请内贾德的行为。

然而最终博林格顶住了各方压力,向内贾德发出了邀请。而他的做法,也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回应:“邀请内贾德做演讲,如果哥伦比亚大学觉得没什么,那我就觉得没什么。”

虽然被自己学校的学生打脸得厉害,但博林格依然不打算妥协。除了内贾德,他心里还在盘算着下一张惊世骇俗的邀请名单。“我们应当对一切既定思维抱有质疑精神。所以,我们会不断邀请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信仰、意见的人来学校,就各种事件进行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我认为这是哥大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位于纽约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手册上,关于哥大的介绍只有短短一句话:“这是一所位于纽约的大学。”校长博林格认为,形容哥大,用这句话就足够了。“(在我眼里)纽约是世界上最精彩、最具活力和包容力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永远在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并且永远不会满足,这是纽约的性格,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性格。”他说。

“纽约的性格”还有一个是倔强。1756年哥伦比亚大学在曼哈顿百老汇街刚刚成立时,还被叫做“国王学院”,那时候学生只有8个,老师就更不用提了――首任校长塞缪尔约翰逊一人身兼多职,学校的教授、行政主管、开学仪式主持人,都是他。美国独立后,“国王学院”也没有国王了,于是以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的名字,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后来则改为大学。然而即便历经世事更迭,如今的哥伦比亚大学还倔强地保留了许多“国王学院”时期的传统。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徽仍是原来的金王冠;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历上,很多美国传统节日并不放假,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假期。总之一句话:不走寻常路。

第10篇

年届六旬的巴赫是一位有着辉煌履历的资深体育人。击剑运动员出身的他曾于1976年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夺得男子花剑团体金牌。作为一位法学博士,他一直是国际奥委会团队中的法律专家。巴赫刚满二十七岁时即被选为当时新成立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从1991年开始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且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长达十年之久。如今,曾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钦点为“最合适接班人”的巴赫终于成功“登基”,成为国际奥委会一百一十九年历史上的第九位“国王”。

“平凡先生”任职十二年功成身退

众所周知,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组织,而该组织的主席则是主持国际奥委会全部活动的法定代表人。要了解巴赫登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宝座的过程,还得简单回顾一下其前任、被称为“平凡先生”的罗格的若干任职经历。

2001年,罗格在莫斯科接替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面临的形势可谓繁荣之下存隐忧。在萨马兰奇任期内,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中兴时代。同时,一些新问题又迫切地摆到国际奥委会面前。罗格上任时,奥运会虽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但已出现过度商业化、规模过大、成本过高的“巨人症”,竞赛腐败,球场暴力,官员受贿,运动员铤而走险使用兴奋剂等不正常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已成为罗格必须面临的重大挑战。

尤其严峻的是罗格接棒时节,国际奥委会刚刚经历一次“大地震”——在1998年年底曝光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揭露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腐败分子,有十名委员因为受贿而被驱逐,圣洁的奥运五环蒙上了阴影,国际奥委会迫切需要一位稳健而清廉的领导人。

罗格任职之后,发扬他当整形外科医生时的严谨作风,高举改革旗帜,进行治理整顿,在其掌舵奥林匹克航船破浪前行的航程中,罗格在清除前任萨马兰奇时代奢靡之风的同时,采取铁腕手段打击兴奋剂和官员腐败;调整“船员”结构,提高运动员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代表性;在对奥运进行“瘦身”时,让项目设置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同时缓解了主办城市的经济压力。在罗格的提议下,青年奥运会孕育而生,橄榄球和高尔夫球也将重新回到(2016年)奥运赛场。在被誉为历史上最佳奥运会之一的伦敦奥运会上,女子拳击入选正式比赛项目显然也是他的成就之一。

罗格历时十二年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合理、更具活力和更加纯洁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当他走下体育界最高权力宝座时,留下的是一个名誉得到恢复的、财力雄厚的国际奥委会。尽管这位书生气十足、说话轻柔、举止文雅的比利时人始终保持谦逊姿态,但许多奥林匹克观察家都认为,国际奥委会在罗格手中虽谈不上有大跨度的发展,其艰苦守业仍功不可没,他已将其“平凡先生”的形象深深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3年春,在其第二届任期还剩半年时,即将度过七十一岁生日的罗格就宣布届满后将不再谋求连任。于是,物色罗格接班人的工作就被提上国际奥委会的议事日程,而包括巴赫在内的一批体坛精英人物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继任主席候选人的行列。

从击剑奥运冠军到经济法学博士

巴赫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城市维尔茨堡。他的父母当时经营纺织品商店并且提供改衣服务,父亲安德列亚斯有严重的心肌炎,这或许和他二战期间曾经在苏联被捕入狱有关。从巴赫记事时开始,父亲的床边就放着氧气瓶,最终他在巴赫十五岁时离开了人世。巴赫的母亲玛丽亚则活到八十五岁,看到了巴赫后来在体育方面的成就。

巴赫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独立,小时候他不愿意去幼儿园,觉得在那儿的日子过于无聊,父母尊重儿子的决定,巴赫是在家中玩了几年后直接上的小学。

幼年时代巴赫就活泼好动,并显露出运动天赋。他喜欢参加跑步、跳跃,还和大部分德国男孩一样喜欢足球,是一员左脚将,此外他还热衷于网球。

巴赫从事击剑运动带有某种偶然性。他的教练埃米尔·贝克是一位声望极高的击剑教练,他开在巴赫家乡的击剑学校培养出多名世界级名将。有一次,贝克到巴赫就读的中学选“苗子”,因为巴赫学习用功,体育成绩又突出,老师就推荐了他。这样一来,巴赫就成为贝克教练的入室弟子。

击剑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要求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从而做出敏捷的反应和有效的动作,而巴赫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脑子灵,反应快,确实是一个练击剑的人才。

在名师指导下,领悟力极强且训练刻苦的巴赫击剑技能飞速提高。虽然他个子不算太高,但他发挥快速移动的优势,总是能在防守的时候就已经为反击做好准备,并突然完成令对手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几年之后,巴赫就从同他一起接受训练的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在全国青年击剑比赛中名列前茅。由此,他又从地方队上升至国家队,接受更为科学、系统和严格的训练,剑术水平及比赛成绩也迅速提高到新的层次。

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运动成绩突出的巴赫有幸作为国家击剑队队员,入选德国(当时称为联邦德国)代表团花剑队成员名单。时年二十三岁的巴赫不负众望,与队友团结互助,协同作战,凭借出色的发挥,从预赛、半决赛到决赛,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一年之后,巴赫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击剑世锦赛,又成为世锦赛冠军。后来,他还曾荣获欧洲锦标赛的花剑团体冠军以及多个国内奖项。

早在中学时代,巴赫就对政治和法律感兴趣,不过,他的父母告诫儿子不得涉足政坛。因此,退役之后,巴赫上大学学习经济和法律,通过历时数年的刻苦攻读,他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经济法学博士学位。巴赫还是个语言天才,除了母语德语之外,他还通晓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为他日后竞争国际奥委会主席职位增添了重要筹码。

走出大学校门后,巴赫凭借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取得律师资格,做过几年执业律师,后来又投身商界,曾在阿迪达斯的营销部门及另外数家公司任职,还曾担任过德国阿拉伯商业协会主席。

巴赫于1977年和克劳迪娅结婚,克劳迪娅是一位教师,两人没有生育孩子。

受萨马兰奇赏识,在国际奥委会中

青云直上

巴赫从一名普通运动员成长为国际奥委会领导人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个人就是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二十一年的西班牙人萨马兰奇。如果把巴赫比作体坛的“千里马”,那么萨马兰奇可谓帮助千里马奔腾驰骋的“伯乐”。正是在萨翁的力挺之下,使得巴赫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地位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了维护运动员的权益,国际奥委会于1981年在德国巴登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运动员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国家、有着相当运动经历的十四个成员组成。大会上,在各国运动员发表竞选演说时,一个年轻人的演讲才能引起了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注意。这个年轻人在台上显得很自信,看上去非常放松,潇洒自如,讲话充满智慧,且富有教育意义。这个受到萨翁关注的小伙子,就是昔日的男子花剑奥运金牌得主和世界冠军、德国运动员代表巴赫。当时不满二十八岁的巴赫刚刚完成第一次法律国家考试,但其沉着老练的表现,看上去就像是一位明星律师在慷慨陈词,给萨马兰奇留下很好的印象。结果,年轻的巴赫成为新成立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萨马兰奇当时曾赞扬他说:“托马斯是我们国际奥委会中最好的委员之一。他的前途广阔。”

1982年,巴赫进邦德国奥委会。1991年,三十八岁的巴赫接替同胞道默,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时任联邦德国奥委会主席的道默是巴赫在体育政治领域的教父级人物,他本有机会在巴赫之前成为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第一位德国人,但是因为他曾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反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让他失去西方世界的支持,在与萨马兰奇的竞争中败北。

自1991年正式进入国际奥委会领导层后,深受萨马兰奇青睐的巴赫很快就成为其得力助手。三年后,凭借自己的法律知识,巴赫被萨马兰奇任命为国际体育法院上诉法庭庭长,并且在1996年轻而易举地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成为第六位进入奥委会执委会的德国人。随后,他领导了多起兴奋剂案件的调查工作。

2000年,巴赫升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04年8月他曾一度退出副主席位置,但仅仅时隔一年半,巴赫于2006年2月再度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同年5月,德国奥委会与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合并,巴赫还被选为新成立的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名誉主席。

巴赫性格随和,为人友善。多年来他一直在奥林匹克界广交朋友,极少树敌,灿烂的笑容是他留给绝大多数人的印象。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他也有极好的口碑,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奥委会选举中,巴赫获得九十四票中的八十票,第三次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不过,尽管巴赫在国际奥委会长期身居高位,却并不张扬,大多数时候他都保持沉默,极少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巴赫与罗格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自罗格主政国际奥委会后,巴赫一直尽心尽力充当其左膀右臂。在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曝光之后,巴赫被罗格委任为新成立的改革委员会主管,并显示出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在国际奥委会内,巴赫还长期主管项目委员会、体育与法律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并负责奥运会欧洲地区电视版权销售事宜,被国际奥委会高层认为是极富经营头脑的“财神”。2009年,任职奥委会主席八年的罗格想谋求连任,但内心里怕人气甚高的巴赫会成为他的对手。此时,自觉羽翼未丰的巴赫却表现得十分低调,他在这一年哥本哈根全会上继续选择居于幕后(只是他在会上的演讲足足超过规定时间十三分钟,这实际上是在“提醒”罗格,也是在为自己日后的崛起“造势”)。巴赫帮助罗格成功实现连任愿望的聪明做法当然会得到回报——换来罗格对于他日后竞选的大力支持。

六位“大腕”争夺“国王”宝座

在“掌舵”国际奥委会十二年的比利时人罗格行将隐退的消息公布之后,谁将成为奥林匹克的新“国王”就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这部悬念大片的主角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是德国的巴赫、新加坡的黄思绵、中国台北的吴经国、波多黎各的卡里翁、乌克兰的布勃卡、瑞士的奥斯瓦尔德。六名竞选者个个来头都很大。

对于本次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选举,身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巴赫可谓准备充分、志在必得。早在2013年5月初,巴赫便在法兰克福宣布自己将参加下一任主席的竞选,成为第一位公开宣布参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随即便开始了自己长达四个月的竞选活动。巴赫资历显赫,位高权重,能力出众,人脉广泛,一直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六名竞争者中的头号热门人选。

在媒体看来,对巴赫威胁最大的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卡里翁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其中,与巴赫同年的卡里翁既非运动员出身,也无运动项目的管理经验,且不是欧洲人,但这位来自波多黎各的银行家在经济方面拥有雄厚的竞争资本——他不光自己有钱,而且很会为国际奥委会赚钱。卡里翁长期担任国际奥委会财务委员会主席职务,商业能力超群,他曾经通过出售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的谈判,帮助国际奥委会增加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卡里翁还有着极佳的口才。2013年7月初,国际奥委会召集六位竞选者在洛桑总部举行了一场内部演讲会,每人用时十五分钟表达施政纲领,卡里翁是唯一没有使用PPT和讲稿的,但他的演讲给不少委员留下深刻印象,令其人气大涨。

现年六十四岁的黄思绵来自亚洲,他的优势在于管理能力突出,并且具有新加坡议会议员、驻匈牙利大使的从政经历。正是在黄思绵的领导运作下,新加坡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年奥运会,而青奥会被罗格看作其十二年主席生涯的最大亮点,这也为黄思绵加足印象分。

相比以上三人,国际奥委会执委、乌克兰奥委会主席布勃卡,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席奥斯瓦尔德和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拳击联盟主席吴经国的呼声稍逊。现年四十九岁的乌克兰人布勃卡有“撑竿跳高沙皇”的美誉,在六人中名气最大,不过,2008年才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他资历尚浅,圈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布勃卡参加竞选,只是佯攻国际奥委会主位,实际上志在国际田联主席一职。瑞士人奥斯瓦尔德也是资深国际奥委会委员,但已六十六岁,从年龄上来说,他不太适合这一职位,毕竟国际奥委会新当选的主席任期八年,可以连任一届,连任任期为四年,他如果当选,即使不连任也会到七十四岁。吴经国跟奥斯瓦尔德年龄相同、情况相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自1988年起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六人中资历最老的。不过,因为同为亚洲人的黄思绵的存在,来自亚洲的选票将被分流,这对吴经国极为不利。

有惊无险,巴赫成功“登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过往相比,此番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候选人数量之多、各自背后的力量之强,以及竞选过程中所用手段之激烈,都是奥林匹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的不说,只看过去的三十三年中,无论是萨马兰奇还是罗格当选时,都极少受到强力挑战。但本次不同,六名竞选者个个堪称“超级大腕”,整个竞选过程就是一场龙争虎斗。

候选人中呼声最高的巴赫就几度受到明枪暗箭的攻击。选举投票之前,他就因英国报纸重新披露的一部早年的德国电视纪录片受到指责。这部纪录片声称根据匿名举报,巴赫是由于在比赛中使用湿的手套干扰得分系统才获得1976年奥运会击剑比赛的冠军。还有人说他涉嫌向中东出售武器。巴赫的发言人此后回应道,“这些指责纯属无稽之谈”。德国奥委会也力挺巴赫并对指责进行了回击。而另一位候选人奥斯瓦尔德在选举前还因为在接受本国一家电台的采访中批评巴赫“不够干净、透明”而受到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的警告。

9月10日,国际奥委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一百二十五届全会上选举第九位掌门人。有超过一百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与此次主席选举,除了六位候选人和他们所在国家在内的十二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外,其他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都有资格参与投票。如果候选人在一轮票数超过四十七票即可当选。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没有一位候选人得到超越半数的票数,但候选人中最年长的中华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首轮票数最低出局。

在第二轮的投票中,巴赫就得到过半数的人的支持,他得到四十九票,其他候选人只有卡里翁得到两位数的投票(二十九票),另外三人的得票均为个位数。最终罗格宣布,德国人巴赫博士以高票当选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他也是奥运史上首位曾经拿过奥运会金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分析人士指出,巴赫之所以能够成功接棒罗格,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六名候选人中,他是无可争议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最强的一位。据报道,关于国际奥委会主席人选有一条半公开的准则,那就是最好是奥运选手出身。此外还有两条“潜规则”:一是主席一般从具有深厚体育传统的欧洲国家产生,二是还要看前任主席的意愿。可以说,这三个条件巴赫均能满足。巴赫本人的素质,以及他身后强大德国的支持,和他曾经坚持不懈地为体育、为奥林匹克工作的经历,都为他加分添彩,尤其重要的是,他深得领导赏识。在其进入国际奥委会高层的十多年里,巴赫一直为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排忧解难。萨翁一直很欣赏他,罗格也对他赞不绝口,称其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支柱,他具备了一位国际奥委会主席所应具备的一切”。2013年5月罗格更是明确表示对巴赫的支持:“我相信,巴赫先生不会是唯一的候选人,但我想他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在这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巴赫的最终获胜便顺理成章。

在国际奥委会近一百二十年的历程中,在巴赫之前只产生过八位主席,除美国的布伦戴奇外,其他七人全部来自欧洲,巴赫也成为第八位来自欧洲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显然,巴赫的当选使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仍然维持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巴赫在国际奥委会内素以“亲华”著称。多年来巴赫一直对于中国体育给予非常大的支持,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巴赫多次在西方媒体面前赞扬“北京奥运会的出色工作”。2008年年初的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都受到不少阻挠,不少西方媒体都希望通过巴赫的口对北京进行批评,然而巴赫多次在德国媒体面前反击这些批评。2008年8月8日,为表明支持立场,他还曾飞赴北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天的火炬传递。北京奥运会闭幕时,巴赫也是不吝赞美之词,称赞北京奥运会是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它具有“绝对世界级的场馆”、天衣无缝的赛会组织工作和创纪录的电视转播率,“让北京举办这届奥运会肯定是正确的选择”。此外,巴赫与中国的几位奥委会委员相处得也不错,特别是与香港籍委员霍震霆关系颇佳。2012年年底,霍震霆的儿子霍启刚与奥运冠军郭晶晶举办婚礼,巴赫在参加亚奥理事会的活动之后,特意改签机票,和夫人一起前往香港赴宴捧场。如果说参加一场婚礼是顾及霍震霆面子的话,巴赫甚至参加了郭晶晶从广州到香港的三场婚礼,真是给足了霍家人面子。

新“总指挥”任重道远难言轻松

国际奥委会主席换届选举尘埃落定,德国人巴赫如愿以偿地接过罗格的权杖,但迎接他的除了鲜花和掌声,还有客观存在的现实的困境和危机。面对一道道棘手难题,这位新主席可谓任重道远,未来八年的日子注定难言轻松。

首要的难题便是反兴奋剂与非法操控比赛。自从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化、职业化“联姻”,奥运会在经济效益、国际影响等方面大获成功,但职业化和商业化也给竞技体育带来兴奋剂、黑哨、假球等异化倾向。尽管国际奥委会对之打击态度坚决、处罚措施严厉,却始终未能根除这些体坛毒瘤,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巴赫上任之后必须与时俱进,开创新的局面。

奥运会规模过大,举办成本过高,不仅给主办城市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剥夺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举办奥运会的资格,也是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继续推进罗格大力推动却未能尽如人意的奥运瘦身计划,灵活控制奥运会规模是巴赫的又一要务。

第11篇

在杭州吆喝加州水果

9月11日虽然是星期六,但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却热闹非凡。下午3时30分,悠扬的音乐和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只见施瓦辛格健步走上舞台。他身穿一套灰白色西装,胸前系着一条花格子领带,笑容满面地挥手向大家致意。

与马云亲热地握手拥抱之后,施瓦辛格开始了他的幽默演讲:“据我了解,去年马云先生请来了克林顿和科比,但今年他说要用一个多才多艺的嘉宾代替多个嘉宾,我就是一个‘多面体’,一个人就代表了政治、文艺、体育、环保、商界等多个方面,所以我来参加‘西湖论剑’是合适的。”

一阵热烈的笑声和掌声过后,施瓦辛格继续演讲:“我当时在奥地利说要去美国当电影明星,有很多亲人和朋友说,你身体太粗壮,名字也不好记,还有很浓的奥地利口音,恐怕难以成功。但经过我的多年奋斗,我终于做到了!在面临一个充满恐惧不确定的时候,我们有两种回应方式。一种是你坐在那儿不动,整日抱怨、承认失败;还有一种是你站起来挑战自己,更努力地去工作,你会拒绝失败,把危机当成一种机会,最终变得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施瓦辛格的演讲慷慨激昂,声音雄浑有力。身为州长的他最后还不忘大力推销家乡的草莓:“朋友们,加州的草莓,全球最好,最大最红最甜最,请你们多多购买!”其实这次施瓦辛格来杭州还带来一个商贸团,他们就是为推销加州水果和商品而来的。9月11日上午,施瓦辛格带他们来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江滨园区,参观了位于阿里巴巴集团1号楼的“监控中心”,因为中心里反映的是阿里巴巴国际贸易等平台实时动态交易的情况。接着施瓦辛格来到报告厅,跟阿里巴巴的员工和客户做互动。中午施瓦辛格一行还来到杭州世纪联华华商店二楼加州产的开心果展台前,他有意将开心果的宣传签贴在胸前,并饶有兴趣地吃了两颗。随后,就将一盘开心果端了起来,朝摄影记者跟前走去,任由记者拍照摄像。随后又端起加州产的葡萄、杏仁,一一在镜头前摆POSE。看见商场围观的杭州市民对他很热情,施瓦辛格又提起一篮加州布林,送给人们品尝。施瓦辛格还举杯喝了一口红葡萄酒……

与马云论剑过招

马云:“我有几百万个问题要问您,我几乎看过您主演的所有电影,您强健的肌肉让人看到一种无穷的力量。我练了20多年的肌肉都‘突’不出来,请问您有什么秘诀?”

施瓦辛格:“25年前我写过一本叫《健美之路,健美的神奇》的书,您可以到阿里巴巴网站上买来看看,你可以学习健美,长得壮实一点没有问题。我现在每天仍在做健美训练,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长得更健壮一点,主要是你必须付出,如果你每天愿意花半个小时锻炼你的肌肉,你即使成不了世界健美冠军,也可让肌肉长得粗壮一些,当然强度不一定有我这么高。”

马云:“我的听众多数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心中都有很多梦想,在您看来成功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他们应该关注什么?”

施瓦辛格:“心中要有愿景、有信心,并朝着这个愿景去努力,甚至是为之而疯狂。我当初说想成为世界健美冠军,我父母首先就不相信,他们说:‘这不可能吧。’我没听父母的话,每天坚持为实现心中的愿景而拼搏,结果就成了世界健美冠军。”

马云:“您本人上网买东西吗?给您夫人和孩子买东西吗?”

施瓦辛格 :“我的孩子最爱在网上买东西,他们经常会拿一个网上购物清单给我看,网上有什么新东西了,他们就会要我购买。‘爸爸,这种鞋真好,您能不能帮我买一双?这几件衣服很漂亮,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您给她买几件衣服作生日礼物吧。’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我统统满足。”

“论剑”到最后,施瓦辛格出其不意地站起来,提出要送马云两样生日礼物,他说:“我知道昨天是你28岁的生日(台下响起一片笑声),我准备了礼物送给你。”接着他让助理拿出一副黑色墨镜和一件黑色皮衣亲手递给马云,马云愉快地穿戴上这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个“迷你版的终结者”马上诞生了!施瓦辛格对马云说:“我的州长今年期满,到时有可能会返回影视界,您穿上这件皮衣太酷了,到时拍摄《终结者》第五集时,我会邀请你出演角色。”

告别时,施瓦辛格还不忘那句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我还会回来的)。”

从世界健美冠军到影视巨星

施瓦辛格在“西湖论剑”中简要提到他的一些人生历程,到底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1947年7月30日,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父亲阿诺德是一位警长,身材健壮高大,发生案件时经常冲在前面,再凶狠的歹徒见到他也只好举手投降。也许是父亲遗传的因素,施瓦辛格长到15岁时,身高已达到1.88米,体重75公斤,有人建议他去学健美运动,他果断接受了。

1966年,在德国举行的欧洲健美锦标赛上,19岁的他一举荣获“欧洲先生”称号。同年参加国际健美比赛,他第一次又获得了“宇宙先生”称号,人们还赠给他一个绰号叫“奥地利橡树”。

他每周训练7天,每天训练6个小时。据说当时别的选手不愿与他同时训练,因为他一进健身房,便全身心投入,就像发疯一样苦练,这种超人的意志令旁人感到无比敬畏。1970年他以绝对优势战胜前世界健美冠军奥利伐夺得“奥林匹亚先生”称号。这一奇迹在健美界是空前绝后的,因而被全球健美界誉为“王中王”。

施瓦辛格在健美界频频夺冠时,便被人邀请去拍几部电影,这恰恰为他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他激流勇退淡出他功成名就的健美事业,转而全身心投入电影事业。1980年出演的《王者神剑》是他成名之作。他依靠的还是自己一身雄健无比的肌肉,饰演了一位叫柯南的远古时期勇士。柯南无父无母,孤身长大,但上苍赐予了他过人的天赋和无穷的力量。在漂泊生涯中遇上了一位来历相当神秘的长者,这位智慧化身的人物带领柯南学习武艺。学艺出师后,这个貌似野人的勇士柯南独自闯荡江湖,战胜了野兽、荒蛮部落和女巫的魔法。在一次与女巫的惊险相遇之后,柯南夺得了一柄威力神奇的巨剑,这柄剑是古代英雄用来战胜恶势力的“王者之剑”。柯南手持“王者之剑”,走上了一条伸张正义的侠客之道。从此以后,施瓦辛格这种“银幕大英雄”的形象开始确立,并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

施瓦辛格的演艺之路也越走越宽广。1984年 他在影片《终结者》中饰演一个无坚不摧、穷凶极恶的魔鬼终结者。这一角色的演出成功,令施瓦辛格大红大紫,一跃成为好莱坞动作片演员中的佼佼者,声威直逼当时如日中天的“兰博”史泰龙。《终结者》成为施瓦辛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被《时代》周刊评为1984年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后来还拍摄成多部续集。1987 他又在影片《铁血战士》中饰演军方特种部队首领,这部科幻动作片在视觉效果上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随后,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一些警匪动作片中,主演的影片越来越多。在《威龙猛将》中,他主演一位未来世界的警察;在《红场特警》中,他出演一名勇敢的警员。他还在影片《龙兄鼠弟》主演过聪明能干的弟弟,在《宇宙威龙》中扮演过丧失了记忆的美国特工,在喜剧片《幼稚园特警》他饰演一位在幼稚园卧底的警察。他还先后在《终结者2》《幻影英雄》《真实的谎言》《威龙二世》《蒸发密令》《圣诞老豆》《蝙蝠侠与罗宾》《魔鬼末日》《第六日》《间接伤害》《终结者3》《敢死队》等影片中出演过30多个角色,荣获过许多大奖,成为好莱坞首屈一指的动作片天王巨星。

当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2003年夏天,影星施瓦辛格公开宣布竞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当时加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州长和立法机构的支持率非常低。而同时参加州长竞选的人形形,有政府官员、企业家,甚至包括色情女星,竞争非常激烈。最后,施瓦辛格凭借好莱坞影星的影响力和他的施政方案及幽默直率的说话方式赢得了选民们的心,坐上了州长的宝座。

尽管妻子施莱弗最初反对他进入政坛,但是出于爱,她最后还是无私地支持丈夫。她的帮助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施莱弗出身于肯尼迪政治世家,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对政治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施瓦辛格提出的一些施政方案才成为他当选州长的重要因素。在2003年竞选其间,施莱弗对施瓦辛格的竞选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指导,帮助施瓦辛格改组竞选班子;身为新闻记者的她还为他撰写演讲稿。施莱弗为施瓦辛格的付出远不止这些。

第12篇

2009年11月16日,上海浦东科技馆,第一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上海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当奥巴马与上海大学生的问答实录在网上直播后,人们都犯了嘀咕:这么难得的机会,提问的那几个同学到底怎么了?

奥巴马被称为演讲总统。久经沙场的演讲总统,心中早有一个度量衡,提问精彩与否,能不能挑起他的兴奋神经,从他回答中的用词便可窥见一二。

大学生提出的七个问题中,“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您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是对初次见面的礼让。接下来的提问仍然延续着温柔:“您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请问您的这届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面对这些提问,演讲总统奥巴马要么说“好”,要么不对问题的好坏做出任何评价,直接回答――显然有些意兴阑珊。

这些提问还真挑不出什么错误,舆论之所以大呼“浪费机会”,是因为它们虽然正确,却毫无精彩可言。你再怎么客气,外国人也不吃“礼多人不怪”那一套。要知道,演讲总统可是什么场面都见识过的,尴尬的、难堪的、偏激的……偏偏就对言之无物的提问准备不足。没准奥巴马的心里也在犯嘀咕:到底是中国大学生对我太温柔,还是在微笑背后打算给我下什么狠套儿呢?

有态度,还要有深度

过于温柔,不是咱们年轻人该有的脾性,更不是中国大学生一贯的风格。其实,咱们也曾多次“刁难”过美国总统。

早在1998年和2002年,克林顿、小布什就曾分别访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进行过交流。同样是美国元首,同样是中国学子,当时的问答实录既反映了中国学生的态度,也折射出大学生对各种问题了解的深度。提问中还借用当时国人关注的影视、娱乐、社会新闻热点作为由头,无论是彼时还是此刻甚至将来,都值得拿出来回味和享受一番。

十二年前,当克林顿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北京大学演讲大礼堂时,有着丰富辩论经验的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会面临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在演讲环节,克林顿挂着笑容,念着由专业撰稿人以优美词句铺陈的演讲词,显得很轻松。不过,接下来大学生的提问一个比一个尖锐,坦诚、直白的态度一度让他紧张到难以招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美国的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了更好的了解,最近还看了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却少得可怜,您打算怎样加强我们两国人民的真正了解呢?”“美国一直在对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又与日本修订美日防卫条约,把中国的台湾省也包含在军事行动范围内。如果中国在夏威夷驻军,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安全条约对付美国,美国人民也会同意吗?”“您是不是有遏制中国的企图?”“美国在人权与民主等方面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每一个提问,都会引来台下学子潮水般的掌声。最与时俱进的当属第七位学生的问题:“如果现在北京大学也有一群学生向您示威抗议,您会有什么感受?”显然,他暗指的是前一年主席访美在哈佛大学演讲时遇到示威的事。克林顿无法招架,不得不用打太极的方式说:“我当时告诉,我不孤单了,因为我在美国常遭人示威。”

最后,克林顿在结束问答时加了段陈词:“你们提的问题远比我的演讲词更重要――我没有在讲话时学到什么,而只有在聆听时学到了东西。”私下里他又对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感慨:“你的学生很出色,我走过世界这么多国家,从没有哪个学校的学生能够提出今天这样的问题!”

无论哪国大学生,都应该具有一种相同的气质:犀利,睿智,敢于挑战权威。所以,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成功、睿智、强势得多的嘉宾,敢于亮出自己的态度还远远不够,好问题往往还伴随着深度。

2002年,小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后,中国大学生问了国人都关心的:“昨天您和进行了谈话,并且开了联合会,您在这个会上没有清楚地回答一个问题――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否会包含台湾在内?另外,我还想问,谈到的时候,您说和平解决,那么您对和平统一到底有怎样的看法?”

小布什赞赏地微笑着,用“非常好”为这个问题定了性,接着回答:“和平、对话是美国的态度。”然而,提问的清华学生显然对此并不满足,下一位提问的同学非常默契地延续了这个问题:“很遗憾,您刚才还是没有明确地回答,您总是说和平解决,而没有说和平统一:三天前您在日本访问,在议会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将牢记对台湾的承诺’,我想问总统先生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否还牢记它对十三亿中国人的承诺呢?那就是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政策。”

两次连番提问,中国大学生对思考的深度让小布什疲于招架,绕了半天还是不得不正面应对。一问一答本来就是一个探求观点、挖掘深度的过程,在思想交流层面上人人平等,如果你一味地礼让弃甲,避而不提真正有内涵、有价值的问题,反而是对回答者极大的不敬重。

相比之下,此次奥巴马访华,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颇值得回昧:“总统先生,您好。我们非常荣幸来到这儿。我找了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来自台湾的一位同胞。他说:‘我来自台湾,现在在大陆做生意,两岸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地改善,我在大陆的生意做得很好。当有人在美国说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的话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

,好领域;借普通台湾同胞的立场,好角度;借个人经历说对台出售武器,好切入点――但遗憾的是,刚开了个头却又迅速煞了尾,最后的提问避重就轻地落在“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此问一出,答案就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期待,因为这个问题问奥巴马,跟问美国州长甚至是某位不知名的美国杂货店老板,得到的答案恐怕都差不多。如此生硬、风格突转的提问,让我们忍不住自问:我们为什么不会提问了?

三种问题出口成伤

盘点近年来大学生在讲座、交流、论坛中的各种提问,我们不难发现,好问题越来越少,三种让嘉宾郁闷不已的问题却随处可见:

极端功利型 常去高校演讲的李开复曾经不无委屈地说:“中国大学生动不动就让我给他的前程来个规划,给他出国提点建议,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怎么建议?”不少大学生总指望通过嘉宾的一个回答,就搞定自己在学业、恋爱、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所有问题。此类极端功利的提问还包括:企业主管来了问“能不能招聘我”,成功人士来了问“能不能为我设计一下人生计划”,学术专家来了问“能不能指导一下我的论文”……面对这种问题,我只能说,低头看不到脚趾是件可怕的事,低头只能看到脚趾是件更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