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富基金论文

财富基金论文

时间:2022-06-20 16:5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富基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富基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金融改革 证券投资 基金业 基金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基金已经成为了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从1997年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到2004年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实施,再到2013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基金法,可以看出我国基金业的相关的立法工作也在不断的跟进。从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史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国的学者对基金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李文娟(2012)立足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观察到我国现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许多内容缺乏具体的规定,这使基金产生了难以克服的自身制度风险。张涛(2012)从基金犯罪的角度说明我国对基金犯罪的规定与相关法条彼此衔接上存在诸多不足,应直接将基金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予以明确规定。徐翀(2010)就我国有关基金管理人利益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探讨,并分别从关联交易和基金管理费两方面对完善我国的法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结合我国基金业发展的现状和新基金法的内容,研究新基金法对我国基金业的影响。

新基金法的正式实施,对于我国基金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认为新基金法对基金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私募基金规模将大幅增长,我国直接投融资比例、机构投资者比例将提高。首先,由于新基金法赋予了私募合法地位,并对其实行有别于公募的监管模式,原先处于“灰色”地带的大量私募将在新基金法实施后从“地下”走向“地上”。其次,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更加强调绝对收益,不像公募基金无论盈亏总能以基金管理费的形式获取收益。它总是在绝对盈利的情况下才从收益中分得一杯羹,而如果亏损的话,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本身持有一定的份额或担任无限合伙人,首先承受亏损的是管理人的资金,因此更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私募的合法化解除了人们对私募身份上的顾虑,而私募本身的特点对投资者又极富有吸引力,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私募,促进私募的大幅增长。第三,在我国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投资者把资金存放在银行并非最好的投资渠道。拥有合法身份的私募基金将使投资者拥有了更好的选择,私募基金拥有优越的智力资源及更专业、自由的投资决策体系,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形下,将会有不少资金从银行流向私募,从而促使私募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我国直接投融资的比例。第四,个人投资者比例降低,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随着私募基金及公募基金的发展壮大,我国金融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比例将大幅降低,投资者将更多的依靠机构来进行财富管理。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2.我国基金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有利于提高我国基金业的国际竞争力。新基金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促进基金业的竞争:一是降低门槛、放松管制促进公募基金的发展;二是将私募引入基金业的竞争平台。首先,新基金法扩大了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除了可以投资于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还能投资于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有利于提高公募基金的盈利水平。其次,基金法放松了对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的限制,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这将大大提高基金人才的投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使基金投资的收益最大化。最后,私募的合法化让私募基金能在原先只有公募基金一家独大的基金业夺取一部分利益,私募注重绝对投资收益的特点相比于公募注重产品规模的特点更有利于吸引广大投资者,公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善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服务,从而不至于在竞争中落败。公募与私募的竞争,能使我国基金业更加规范化和职业化,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财富管理行业,各机构参与者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有利于我国基金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3.基金的组织形式将更加丰富,有限合伙型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新基金法丰富了基金的组织形式,我国基金可以采取公司型、契约型、合伙型等组织形式。相比于公司型和契约性基金,合伙型基金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将成为私募基金未来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首先,公司型私募基金存在双重纳税的情形,公司层面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自然人投资者层面要再缴纳投资收益的20%的个人所得税。而根据《合伙企业法》的第六条规定,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合伙型基金就避免了公司型基金所出现的重复征税问题,相同情况下投资者自然首选合伙型基金。其次,信托型基金存在双重委托关系,即私募基金与信托公司、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的委托关系。双重委托关系直接导致信托契约型基金的中介费用过高,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率。而在有限合伙制中,只有一层委托关系,且有限合伙企业机构设置简单、权责分明,普通合伙人能相对独立的做出决策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综上所述,合伙型基金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具有较低管理成本和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人才,未来有望成为我国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李文娟,2012:《试论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刘靖华,2012:《从阳光私募透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之路》,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孙姬,2012:《浅析修订》,《时代金融》第9期。

张菲菲,2012:《修法:基金业发展新契机》,《中国金融家》第8期。

第2篇

当然,我会这么跟他们说:创新是件难事,不过你们要写的论文还是要体现出不同。这个不同不见得是和以前相比有了多大进步本质差别,也许仅仅是角度不同而已。但是一定得体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的思维在这一问题上有所差异。

随后我也开始反思,我们国家的学术氛围是否把“创新”提得太频繁太重要了,才在这些孩子中形成这么大的影响?创新对于学术发展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们国家每年毕业好几万博士,几十万硕士,还有很多在职的各类名头硕士,早已世界前列,而如果每篇论文都创新,肯定早就是创新国家了。即便在论文的创新比例上比不过人家,创新总量总还是能抢个第一第二的吧。而糟糕的是,在科研大国里面,我们目前恰恰是最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尤其是科学创新方面。

我在国外做研究的时候,看过合作教授的两个标书,都是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三百多万美金的大课题,但我估计这样的课题拿到中国,大概几十万人民币的自然科学基金都申请不到,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创新”。这两个课题都是关于美沙酮项目中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减少HIV(艾滋病)风险的,美沙酮本身并不是新药,美国六十年代就开始用了,在戒毒中用了几十年,心理行为干预也并不新鲜。为什么这样的课题可以拿到NIH几百万的基金呢?这和西方人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有关。作为一门科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结果能够被验证,被重复。因此,科学研究除了一部分需要最原始的创新之外,还需要有大量的研究是做次创新,甚至是不创新的验证工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做同样的研究,如果都能得到相同、相似的结果,那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准则,否则,不可称之为科学。在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领域尤其如此。

科学研究中新发现的理论,新治疗方法,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考验,才能真正成立,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就是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都是老态龙钟的科学家,他们得奖的研究都是几十年前做的,但是不能即刻获奖,即便是划时代的发明与创造,因为一切都需要时间验证。这期间,大量的验证、前进性的重复工作是非常必须的, 缺少这些工作,即使再有创新,也无法得到验证,用之于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的原则都是研究有创新,甚至必须是原创,但做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诺贝尔对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遥远的梦。按照评诺贝尔的标准,即使现在有一个真正值得获奖的研究,至少还得等上三四十年的验证期。

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创新,这肯定是没错的,只有创新,才能进步。但创新不是科学的唯一宗旨,做科学研究,还需要其他很多基本的条件:比如严谨的逻辑,正确的研究方法,准确的阐释,可验证性等等。当我们还处在研究初期的阶段时,首先要培养和建立的应该是科学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首先懂得科学的实质,我们做学术,不仅仅是为了发明新奇的东西,提出新颖的理论,创造财富,而是用认真的态度,严谨的逻辑,正确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怀疑现存的理论进而再去做踏实的研究。这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实践中需要履行的。

读研的过程中,可以暂时把我们对于所谓“创新”的追求收一收,首先要做好技工式的改进改善改良类的工作,做好了这些,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

第3篇

全球金融风暴触动了每一个经济人的神经,尤其金融界人士更是忧心忡忡。电视里的画面一天三次地“直击华尔街风暴”,抬着大纸箱被扫地出门的金融机构“下岗”人员被当做危机形象的代表之一,人们打趣地说:“美国现在最缺少的是纸箱。”尽管当前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还是可以找一些理由,更好地回顾一下这几十年金融界都发生了些什么,以搞清楚金融界何以一会儿呼风唤雨,一会儿黑云压城,一会儿令人振奋,一会儿令人心寒。其实,这里面都有其客观的因果、自然的成因。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好好地学习一下有关的金融知识,增加对国际金融业发展变化的了解和认识。我觉得《解密私募股权基金》这本书,可以作为当前学习有关金融知识的一本好读物。

首先,这本书告诉了你PE(私募股权基金)为什么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曝光频率最高的新词汇之一;PE如何“咸鱼翻身”,由“另类投资”升华为“国际主流的投资方式”。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案例、机构、文献,告诉你惊心动魄、点石成金的故事,PE枭雄榜中一个个巨大的身影影响着金融市场和新兴企业,高增长企业的变化和成长,很多PE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后腾飞起来的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金融直接股权投资的金融巨鳄。这本书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把你带入PE这个神秘领域和神奇领域。

其次,本书告诉了你DE私密档案,那些曾经是绝对不透露的、神秘的、但十分吸引人的东西――因为PE给自己带来了长期的远高于一般投资的收益――赚钱的秘密。几十年来,整个世界已经转向了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对冲基金公司。而如今,对>中基金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PE的模式――着眼于具有高成长、高盈利基础的未来前程光明的公司加以投资和培育,让企业成功上市或转让,与投资人共同分享出售该公司后套现获得的巨额投资收益――不致于伤筋动骨,体无完肤。这本书诉说了PE的四支劲旅、PE的黄金价值链,PE的“必杀”技法、PE的“偷心术”,无不是专业的解剖和辨析。

最后,这本书告诉了你作者对PE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的结论,包括作者对PE系统的理论架构和PE本质特征的认识、PE与资本市场的关系、PE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我国要不要发展PE及如何发展PE、政府对PE应如何监管、DE的未来宿命等。

发展中国的DE,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不妨从《解密私募股权基金》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虽不能体验但却能感受,在欣赏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去体会神秘领域的财富神奇,感受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所说的话:“并购具有无穷的诱人魅力。它是巨幅的戏剧,是动人的舞姿。大笔一挥之间,你的公司就可以有上亿美元进账,成为报纸的头版头条,引发市场兴奋。”

《解密私募股权基金》不是抽象、晦涩、枯燥的论文,它是一本散文体的写作风格和娓娓道来的故事相结合的适合你在任何情况下一小段一小段品味的适读性极强的财经读物。

关注金融特种部队――PE,先从阅读《解密私募股权基金》一书开始,你的兴趣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4篇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方式

一、什么是私募股权基金

1.基金募集方式――私募。私募又称不公开发行或是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方式,这少数的特定投资者即潜在的基金投资者,是拥有一定财富水平,并且具有较高的财富获取能力,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者。

2.私募证券基金的定义。理论界人士和实业界认识比较一致地认为,私募股权基金是指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募集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的资金,然后把资金投向具有较高增长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着准股权投资,甚至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监督和管理被投资企业,使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最终通过公司上市、管理层认购等股权转让方式实现资本的增值。

3.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私募股权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的体现,以非公开的发行方式,基金管理人、发起人在特定的满足相关条件的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建立起资金联系。因为只针对少数投资者,所以私募股权基金对相关信息公开披露较少,一般只需要半年或一年私下对投资者公布投资组合及收益;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基金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运营情况和他们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及现状分析

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所面对的难题也是很多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融资难的问题。

1.银行信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保证盈利,纷纷提高了自己的门槛,贷款成本本身就比较高;而且获得银行的贷款程序复杂,获得贷款之后在资金的运用上还要受到多种限制,所以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实际上存在许多困难。

2.直接融资。目前在我国,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上市的条件要求很高,融资的数量也较大。此外,二板市场股票发行上市的条件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具备发行上市资格的企业已有上千家,而资金的供给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新市场来说,是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企业在短时期内发行上市的。

3.其他融资方式。正因为以上原因,民间借贷和一些私募活动在一些经济活跃的地区仍然比较多,对于企业来说,在银行信贷无门,资本市场不知从何进入的情况下,只能转而寻求民间私下借贷,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形成所谓的“地下钱庄”,这样获得的资金虽然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灵活性较大,但是成本要比银行信贷高,而且由于政府没有规范和保证这种融资活动的相关政策,企业还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亮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证券市场条件要求高,银行信贷门槛也高,而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成本少,门槛低,显然具有极大的融资优势,受到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的欢迎。

1.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处。私募股权基金的意义在前文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就简要地就中小企业融资针有对性地介绍一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私募股权基金这一融资方式的优势所在。

(1)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所需资金门槛低,不需要抵押和担保,投资给企业的资金也不需要偿还和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它的利润模式是对一个企业或产业进行培育,通过企业未来的发展取得收益,因而中小企业可以在几年内获得稳定而且充足的资金来源。

(2)可以改善企业的股东结构。私募股权投资者可以参与到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为企业引进具有战略性眼光的股东,不仅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改善股东结构,而且也可以建立起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以致未来上市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财务制度以及法律框架。

(3)拓展企业外部资源。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专业的投资中介,拥有在多个行业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他们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帮助投资对象进入新市场、寻找战略伙伴、拓展财务资源以及商业伙伴,从而有效地节省中小企业的寻求成本,有利于其快速健康而且有方向地发展。

(4)为中小企业上市带来品牌效应。私募股权基金通常拥有良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可以为其投资对象带来增值的效益,而且在其投资参与或影响经营的过程中,也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财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再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寻求上市时更容易找到声誉良好的国际承销商。

2.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预测融资风险,企业在考虑总收益的同时,还要预测将要承担的风险,收益与风险要相互匹配。

(2)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从资金的形式和需求期限两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3)合理保持企业的控制权,在引进资金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数额,还要考虑由此带来的所有权、控制权的分配以及再分配情况,要保持合理的企业控制权。

四、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私募股权基金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虽然私募股权融资对中小企来说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困境,但由于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必然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郭恩才:解密私募股权基金[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第5篇

他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汉语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博导和博士后导师,是多个语言学刊物的编委和《现代语文》顾问,曾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他就是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

1963年,马庆株在中学执教,1978年考取了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0年评为北大优秀研究生,后来到南开大学任教。北大中文系1990年底推荐他为1981~1990届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古典文献4个专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唯一候选人,北大中文系王理嘉副主任曾亲自到南开大学调其回北大任教。几十年来,马教授形成了他独特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和特色。一些语言学专家评论说,他的论文具有一种内在的“理性前冲力和穿透力”、能“透过现代汉语形态贫乏的表层,深刻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使人感受到语法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所应有的品位和美质”。

“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要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外语教育语种多样化以培养多语种对外汉语师资”,这是马庆株教授对汉语国际化的主张,他认为汉语的国际传播要创新思维,他主张完善汉语拼写工具,建立汉字声旁与特殊拼法的关系,整合提出区分同音词的办法,反映词与词甚至词素与词素之间的差别,提出了汉语拼写方案,既能记录口语,也能记录书面语,这样教学就可以提高3倍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境外华人母语保持问题。

马庆株教授研究汉语言文字和语言规划,倡导语义功能语法,提出语义解释型变换,给汉语教学和语言工程以有力的学术支撑。他著有论文《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拟声词研究》、《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等。尤其前两篇,提出划分现代汉语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的语法标准,列举两类动词对立的多种语法表现,并进一步分析非自主动词和持续性动词内部的语法差异,得到了两个动词分类系统。同时,他得出结论,即汉语动词由语义上自主与非自主、持续非持续的对立形成了两对语法范畴,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对语法结构有重大的影响,是汉语动词的基本类别。他的这些成果得到学界的认可,《资助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获得了北大王力语言学奖。

马庆株教授的著作有《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马庆株卷》和《忧乐斋文存》等,主编了《语法研究入门》、《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精选》、《修辞语用探索――语言表达与得体性》和《现代汉语》等。

其中,论文集《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也堪称当代中国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提出并界定了许多对语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概念、新术语。许多术语都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语库宝贵的新财富。2000年,评选著名中年语言学家,他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全票当选者。日本学者古川裕在致东方书店出版部部长朝浩一的信中,称赞马庆株在“老辈大家退休后将是下一代领导中国语言学界的第一人。”马庆株教授为我国汉语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有志于汉语研究的年轻一代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人物简介:

马庆株,汉族,1942年生于天津市静海县。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导师为熙教授、林焘教授,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劳动模范。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6次主持完成教育部各类项目,获得北大王力语言学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和三等奖4次,两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的颁奖。

第6篇

在政府与慈善的关系上,学者彭定光认为慈善的目的不只是解贫济困,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维持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政府的慈善责任首先是慈善理念的培育,它包括慈善文化建设和慈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周秋光、孙中民认为,在慈善文化建设中,政府要加强传统慈善文化的宣传,还要促进传统慈善文化与国际慈善文化的结合。而丁锋辉认为,在文化层面上政府的责任是: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慈善理念。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慈善意识的社会氛围。

有学者从企业角度来谈慈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慈善存在的问题:

①慈善的规模小。

②慈善的理念不够成熟。

③慈善体制还不完善。

④慈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有学者认为民企参与慈善活动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动因,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a.利己基础上的利他。

b.互惠利他。

c.纯粹利他。在这三种社会心理中,作者认为互惠利他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实际国情的理想心理状态.它一方面能有效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比纯粹利他具有主动性和稳定性。

有学者从慈善组织角度谈慈善问题。刘云娜介绍了中国慈善组织募捐所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募捐困境的原因。作者对走出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刘俊红从管理体制、内部运营机制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慈善组织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作者也对慈善组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赵倩探讨了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作者着重论述了慈善组织的发展、变异情况,对其价值取向进行了探寻,慈善组织价值取向由道德到人权保障的演变过程。

也有学者从个人的角度来谈慈善问题。毕素华从微观层次分析企业家慈善行为,对激励和提升当代中国企业家慈善行为精神和能力进行了制度伦理视域的理论研究。赵海林认为中国慈善事业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是缺少一大批倾心追求慈善事业的企业家即中国富豪们。王小波对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要建立以普通人为主体的慈善捐赠新体制,就必须塑造慈善文化氛围,强化现代公益精神,建立小额捐赠机制。

虽然以上学者没有专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但他们论述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与慈善伦理有某种内在的联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慈善伦理研究一直比较滞后。目前国内慈善伦理研究情况大致如下:一部分学者把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中的慈善伦理道德,但这些作者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传统慈善伦理的肯定或否定上,并未涉及慈善伦理基础问题,就目前可查资料而言,只有周中之、程立涛两位学者的文章谈到慈善伦理道德基础问题。周中之教授认为它有三部分组成:

1.建立与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富伦理。

2.建立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感恩伦理。

3.建立以制度支持为核心的诚信伦理。程立涛博士认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道德基础主要有三:

①以慈爱和同情为基础的情感伦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支撑。

②人道主义的理性义务观,为慈善行为提供外在规范和情感约束。

③慈善事业的道德价值目标,体现在互助行为的总体交换中。两位作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但也存在不足:对传统慈善伦理挖掘不够,对西方优秀伦理思想借鉴不足,与时代精神结合不紧。最重要的是没有从宏观结构上来构想慈善伦理基础问题。中国慈善伦理基础的构建要体现“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总特征。而“以古为基,以中为本”应该是慈善伦理理论研究的指导原则。慈善伦理理论工作者既要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还要紧跟时代,放眼世界。精心筛选,潜心研究,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定光:《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年第4期

[2][3]《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

[4]吴 妍 姚俭建:《民营企业参与慈善的社会心理动因分析》 《 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

[5]刘云娜:《中国慈善组织募捐困境探析》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2007、6

[6]刘俊红:《中国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6

[7]赵 倩:《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8、5

[8]毕素华:《当代中国企业家慈善行为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10

[9]赵海林:《企业家与慈善家――论中国富豪的社会责任》 《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

[10]王小波:《试论普通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途径》.《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2期

第7篇

【关键词】 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寻租;博弈

一、引言

2003年9月4日,《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 。2008年4月16日,文化部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资助、奖励、设立投资风险基金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产品生产”。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指的是由财政拨款,由有关宣传文化部门负责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专门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专项基金是非常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也亟需其支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设立专项基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也是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设立专项基金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文化投资行为,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引导、扶持、推动、调控和服务作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3年云南省政府最先设立每年1 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后,到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据来自文化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年底,全国已经有13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项资金,如:深圳6 000万元,珠海1 000万元,南京1 500万元,河南

2 000万元,山东5 000万元,江苏1亿元,北京5亿元……至今,全国大部分省及部分省会城市已经设立了专项资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三级城市乃至一些县级市也设立了专项基金。这些基金通过一次性补助、贷款贴息、陪同投入、配套投入、奖励等多种形式,通过具体的项目带动,对演艺业、娱乐业(主要是电子娱乐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还有包括原创研发环节、原创作品的产业化环节、品牌塑造和推广环节、产品推广和营销环节以及国际营销环节等进行了重点资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2007年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3.25亿元、587.35亿元、 595.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加14.2%、30.68%、18.8%,均高出该地区的GDP增长速度:13.3%、14.8%和14.5%。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北京市在2006年即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已占GDP的10.3%,之后每年将以15%的速度增长;2006年,广东省实现增加值达1 680亿元,占GDP总量6.5%,占比仅次于北京。

然而,专项资金普遍存在着部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监管缺失和投资效益低下、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政府的做法是直接给予奖励或补贴,以至于提到专项资金,很多人认为就是“国家给钱,企业得好处”。 由于绩效评估体系还没构建完善及监督机制严重缺失等原因,专项基金在使用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

二、寻租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租”或称“经济租”,其原意是指在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中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剩余。寻租一直是研究经济管制和政府失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寻租”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于1974年在其《寻租集团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克鲁格认为,寻租是利用资源通过政治特权构成对他人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寻租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社会效率的损失而不是社会资源的增进;二是寻租活动与管制、特权、垄断有关。布坎南认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而这往往与政府干预的特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是通过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来寻求利润,而是把资源投入到以下活动:一是利用现有政策的空隙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事后寻租)直接获得租金;二是通过改变制度环境(事前寻租)来获取租金。现在一般把寻租定义为在体制作用下,因权力和组织设置干预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更进一步讲,租金被用来表示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造成了不平等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垄断利润或价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中,经济租金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只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实施垄断行为,影响资源配置,都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寻租活动盛行,使人们倾向于在非生产性过程中寻求利润,使经济出现全方位的扭曲, 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此外,寻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打乱了市场规则, 破坏了机会均等法则,有权就有机会得益,这不利于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寻租活动的最大危害是造就了靠寻租而生的“利益集团”。

专项基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它来自财政的预算安排,具有性质上的公共性和数量上的有限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不是简单的用于“输血”的资金,而是用于“造血”的资金。这种造血机制是通过其广告效应、杠杆效应、基础效应、导向效应体现出来的(贾旭东,2007)。专项基金的管理和分配属于典型的政府型社会公共经济行为,由于其稀缺性和政府管理的垄断性,造成专项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租金,因而使得寻租行为在所难免。在专项基金运作中,寻租是指政府官员(或能左右项目评审结果的首席评审专家)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社会财富分配,为团体或个人争得利益的行为。

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寻租行为的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括号左侧表示政府官员收益,而右侧表示文化企业的收益。博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官员选择阶段。在进行专项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等过程中,政府官员事先决策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即是否设租。如果政府官员不设租,除固定薪酬外,得不到任何额外的收益,因而可设此时收益为0;第二阶段由文化企业选择是否发生寻租行为。假定在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的设租和寻租行为若败露,均受到相应的惩罚。

对各方的支付(pay off)作如下假设:R为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当文化企业不寻租时其不能获得额外收益,假设此时的收益为0;假设项目评审如文化企业能获得通过,政府给予的资助款项为M,而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为R,则文化企业寻租成功时实际能获得的收益为M-R,R即为文化企业向政府官员行贿的金额,亦即政府官员设租时的收益,显然这里R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专项基金的使用过程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专项基金使用过程中设租、寻租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过程分析来看,治理其中“设租”与“寻租”行为的路径选择应为:一方面,根据设租者“经济人”的特性,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设租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导致设租行为得不偿失,即增大相关的惩罚力度和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使寻租者的寻租预期下降。

(一)建立设租者(政府官员)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出善的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加寻租和设租成本,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或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专项资金在使用中的资助对象、资助方式及支出结构的确定、资助条件及标准、资助申报和审批流程、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此外,要实施有效的惩罚机制,加大政府官员的设租风险,使其设租成本加大,进而得不偿失而放弃主动设租。对受贿者依法从严惩处,使设租者的风险明显加大,从而不敢轻易入局。对设租者的惩罚应该同时进行党纪惩罚、行政惩罚、经济惩罚乃至刑事惩罚,不可分别进行或相互替代。

(二)建立租金的消散机制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的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可由不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家代表组成。其中,项目评审委员会和项目审计评估委员会可以建立专家库,对每次或每个项目的评选和审计评估均随机抽调专家组成,按相对独立、封闭操作的原则开展工作,而且事前严格对文化企业保密。对项目的审计评估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并提交审计评估报告。 这样就会减少设租者的设租机会,加大寻租者的寻租成本,从而减少和消除专项基金使用中的租金。

(三)加强政府官员和文化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

知识培训

加强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操守和道德品质,使其严格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消除其主动设租的意识。此外,要积极开展各种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无意设租和被动设租的机会。同样,对文化企业家而言,通过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促使其自觉、诚信守法经营,提高资助项目的管理水平,打消主动寻租的念头。

【主要参考文献】

[1] 登图洛克.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 布坎南.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6).

[4] 杨占武.我国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 张重.寻租性腐败及其模型分析[J].当代经济,2007(9).

第8篇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 慈善 公益基金会 志愿者

现代慈善被公认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和强制性税赋征收之后,以自愿为原则的社会再分配,有助于弥补前两次分配中存在的不足,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的价值认同。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顯,由此产生对收入分配调整和多层次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仅依靠政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创造条件使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

一、我国慈善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仍不相适应。

从规模方面看,2010年全国接受各地捐款(物)60117亿元,约为当年GDP的0.15%。全国基金会1,843个,其中非公募基金会仅800个,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美国个人捐献就占到GDP的2%以上,各类慈善基金会达75,000家。我国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则为44%。

从组织结构看,现代化、富有生机的慈善体系还远未形成。经过历史的长期磨合,在美国等慈善事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政府、慈善基金会和慈善组织之间形成了一整套良性互动的体系。政府在法定范围内对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进行监管.同时又出资购买慈善组织的服务填补其公共职能的空缺;由私人和企业建立的各类基金会根据自身不同定位资助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同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大量慈善组织在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支持下,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专业、细化的服务。相较而言,我国慈善事业行政色彩较浓,民间慈善组织不发达,仍带有过分依附于政府的倾向。慈善事业在获取资源、缓解社会矛盾、救助困难群体方面还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的安排,也没有形成稳定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来源多为项目性和一次性募捐所得。部分慈善组织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的捐助热情。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困难群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十二五”期间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13.26%,较2000年提高2.9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这一问题将进一步凸顯,由此带来对养老、关怀服务的巨大需求。此外,随着社会主体构成日趋复杂,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专业、细化,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时间和感情方面的投入。处理大量琐碎具体的事物,政府部门很难做全、做好,而这正是慈善组织擅长的领域②。把政府社会救助和福利方面的部分事务性职能移交给有资质的慈善组织,应成为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慈善事业有利于缓冲社会矛盾

相较于许多欧洲国家,美国社会福利水平偏低,但整个社会依然相对和谐,发达的慈善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慈善事业使富人有了回馈社会、帮助弱者的理想渠道,疏导了社会矛盾,使财富格局发生良性变化,倡导了高尚的社会理想。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还相对较多,近年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板结现象日趋明顯,普遍认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大力发展被称为“社会稳定器”的慈善事业,倡导健康和谐的财富观念,实现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很有必要。

(三)慈善事业能够创造就业岗位

作为现代社会中除政府、企业外的第三领域,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基于41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慈善组织就业占到非农业人口的5%,服务就业的10%。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总数达到140万个,就业人数占到就业总人口的8%。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的慈善组织有19万个,60万名受薪专职人员,92万名志愿工作者。近年来,伴随着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大批企业管理、金融和信息方面的人才被吸收到慈善领域,慈善事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四)慈善事业能够促进创新

现代慈善基金会是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要资助者。基金会不像企业那样受到短期经营约束和利润考核,因而能够支持一些风险很大却具有重大公共意义的科研课题,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在全球性传染病防治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美国,私人捐助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资金来源,为形成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提供了物质基础。还有一些基金会直接定位于从事具有前瞻性的公益事业,为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相关辅导。慈善基金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触媒。

三、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在我国构建现代慈善体系,首先要对慈善事业进行正确定位。慈善事业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与政府、企业有着根本区别的部门,是一项制度化、专业化的事业。客观的说,政府对于慈善事业起步和早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直接参与慈善事业多,对民间慈善机构管理和限制多,推动、规范、扶持和服务较少的现状已经不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政府退出部分不擅长的领域,实现自身向立法者、监督者、倡导者和慈善服务购买方的转变,让慈善事业回归社会属性和民办本色,应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四、关于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全社会现代慈善意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朴素道德情感。近几年,面对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民间慈善已经顯现出惊人的力量。然而,相较于事件导向的分散善行,现代慈善更为看重的是将慈善纳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工作机制,而将慈善作为公民责任的现代慈善理念则是慈善救助常态化的社会思想基础。因此,要把现代慈善理念列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现代慈善知识,让慈善作为一种全民性的主动和日常化活动深入人心。收优惠。通过严格监管杜绝借慈善;之名偷税漏税。(2)遵循国际惯例,容许慈善机构从慈善捐款中提取管理和运行费用。(3)考虑开征遗产税、赠予税,提高奢侈品税幅,引阶层的主流行为。

(五)鼓励公众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现代慈善的根基和生命力所在。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将普通人潜在的同情心与助人天性实现成社会领域广泛的互助行为,有效填补社会管理的真空领域,增强社会连结感。我国应大力倡导大学生、公务员等参与志愿者服务,发挥积极带动作用,释放民间慈善潜力。可考虑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综合测评;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慈善日等多种形式为员工提供参与志愿者服务的长效平台。

(六)注重培育慈善事业专门人才

现代慈善是一项专业化事业,管理基金会、运作慈善组织离不开具有金融法律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直接服务于受助导富有阶层将资金投向慈善事业。

(三)构建慈善资金监督体系

慈善机构公信力对慈善事业的开展有着极大影响,建立健全慈善组织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在我国意义重大。(1)外部监督方面,财政、税务和审计等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民间评价机构和公民个人的监督作用。(2)强化慈善组织内控机制,资金申请、拨付及运营费用的预算、核销均应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3)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捐款数目、捐赠对象、救助方式、救助金额和救助结果进行全方位公开。

(四)支持慈善公益基金会发展

在慈善事业发展成熟的国家,

(二)建设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和税收环境

法律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慈善专门立法,理顺现有相关法规,明确慈善事业法律定位,规定慈善组织的主体资质、性质、使命和管理运行准则,扫清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障碍。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激励慈善捐赠的有效经济杠杆。根据我国情况,建议:(1)将慈善捐赠享受税前全额扣除的待遇作为全国统一政策加以实施,向任何合法慈善组织捐赠都应享受税各类由私人捐款设立的慈善基金会是慈善组织活动的重要经费来源,也是富人支持慈善事业的主要渠道。慈善基金会根据其创立者确定的主旨广泛参与到教育、医疗、环保等不同领域,在为相关慈善组织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捐赠者带来按照个人理想改善社会的成就感。我国富裕阶层已经形成,对基金会这种模式也开始逐步接受并产生兴趣,因此,要从社会舆论、税收引导等方面形成促进慈善基金会发展的合力,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门槛,使捐资设立基金会成为富裕群体也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相关背景。“十二五”期间促进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人才投身于这一事业。因此,可考虑在各大院校有针对性的设立相关专业或是具体方向,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慈善机构工作,对有慈善事业工作经验的学生比照支教情况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第9篇

本文介绍了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挑战,并对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未来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资管行业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并存,因此可以预期,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探索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基金化

资产管理业务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一道风景。截至2015年底,我国资管行业总规模突破77万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年超过GDP总额;即使剔除重复计算,资管行业规模也有望超过40万亿元。这其中银行资管经过年均40%的高速增长,规模突破20万亿元,达到了23.5万亿元,占据国内资管行业的半壁江山,达到了诞生十年以来的新高度。不过,当前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银行出于自身声誉风险,对到期的理财产品进行“刚性兑付”,脱离了“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销售初衷。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理财业务产品格局也将随之重建,理财产品基金化正在成为银行理财的重要发展方向。基金化运作模式也称为净值型模式,产品无预期收益率,实行定期开放,定期披露净值,投资者可按净值进行认购与赎回,并根据开放日的净值,计算上个投资周的收益率。目前我国基金行业的产品大多采用了这种运作模式,但证券投资基金亏损现象较普遍使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缺乏信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资管行业依然是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并存的局面,因此可以预期,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探索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资管产品基金化运作的国际实践

从全球和主要发达国家情况看,银行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多数国家,银行都是最主要的资管机构类型,其中既包括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等全功能银行,也有瑞银集团、道富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资产管理专业性银行。这和银行在金融机构中所处的地位、专业能力是相匹配的,表明银行的品牌信誉、渠道网络、专业人员优势,在资管业务中一样可以发挥作用。资产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彭博列示了2014年3月末资产管理规模(AssetsUnderManagement,AUM)数据,其中欧美金融机构有261家,资产管理规模合计52.57万亿美元。前10名资产管理公司(见表1)中,按母公司主业归类,商业银行系有4家(包括了道富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两家专业资产管理银行),投行类有2家,保险公司系有1家,投资公司有2家,还有1家信托公司。理财产品基金化的好处在于其收益率随投资收益率而波动,公开透明,有助于打破刚兑,实现投资者风险自担。从国际经验来看,产品基金化运作确实是全球资管行业的一个主要方式。按普华统计,2012年末全球资管产品余额中,共同基金占42%,委托资产管理占48%,另类投资占10%。根据欧洲基金及资产管理协会(EFAMA)的数据,2013年末欧洲资管行业AUM中48%是投资基金,52%是委托资产管理,其中德国投资基金占比高达82%,法国是46%,英国是31%,荷兰最低为15%。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全球资管产品中基金化运作比例较高,但同样面临着利润率不高的残酷现实。2014年高盛年报显示,其财富管理业务平均有效管理费为40BP。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公司2014年末AUM高达4.7万亿美元,但净收入仅为33亿美元,净收入除以AUM仅为7BP。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资产管理业报告,2014年全球资管行业利润1020亿美元,除以年初和年末AUM平均值,利润率低至1.43‰。

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的起源与现状

2004年9月,光大银行发行我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启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元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理财逐渐替代外币理财,成为理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在此之后,银行理财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59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其中2015年新增66家。银行理财已经超越信托成为资管规模最大的行业。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扩大,银行通过建立资金池的模式,依靠期限错配实现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在这种操作方式下,我国1年以下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了90%,理财产品的短期化造成了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当理财产品到期而对应资产没有到期时,就产生了没有资金兑付到期的理财产品,因此,“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运作模式成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操作方式。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即客户所得实际收益,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实际上形成一种约定利率的借贷关系,而非受托资产管理关系。而银行往往出于市场份额和声誉考虑,选择承担隐性担保职责,对产品进行刚性兑付,产品投资风险并未真正实现买者自负,与此相关的报道层出不穷。由于银行主要使用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发售方式,不论理财产品是否保本,基本上都会按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因此,银行实质上是运用了“削峰填谷”的办法来保证产品兑付。这种业务运作模式使得理财产品不论是否保本,均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存款替代品,偏离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轨道。因此,银行理财的发展需要加快向真正资产管理的转型。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类业务进行规范。8号文明确了银行理财投资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向,产品投向具体透明、收益分配以真实投资资产收益为基准的基金化理财产品,将是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方向。在2014年末,银监会出台了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更多参考了公募基金管理办法,提倡理财产品改变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的现状,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型。在此情形下,多家银行开始尝试改变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摒弃此前侵占理财产品超额收益、将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的做法,向基金化运作迈出第一步。以招行为例,截至2015年6月,其净值型产品规模4539.20亿元,较年初增长87.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运作资金余额的比重为27.65%,较年初提升0.93个百分点。从全市场来看,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44.64%,市场份额从3.73%提升至5.83%(见图1)。再以银监会大力倡导的资产管理计划为例,从2013年10月开始试点资产管理计划业务开闸仅仅一周时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就率先试水各自首款自主理财管理计划,产品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规模上限从1亿元到75亿元不等。截至2014年底,发行理财管理计划的银行已经达到约20家,并从国有、股份制等大中型银行延伸至少数大型城商行。截至2015年6月,全市场理财管理计划存量规模约为450亿元。

银行理财基金化带来的挑战

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化以后,其收益率会随投资收益率而波动,必将给理财市场各方参与主体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全新挑战。首先,对投资者而言,如果理财产品基金化,则风险全部由投资者自负。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中,80%以上的产品为低风险和中低风险,但净值型产品具有波动特征,投资者选择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投资者需要进行学习教育,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其次,对银行而言,相比传统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基金化运作的理财产品对产品管理人的要求更高,这将考验银行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交易能力。大类资产需由传统的债权投资向全市场资产配置进行转变,要根据市场走势进行大类资产的相机抉择,投资操作也从传统的持有到期、配置为主转为配置和交易兼顾。因此,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最终将演变为资产管理能力的比拼,考验银行在市场研究、投资交易、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财富管理水平。银行在各方面的能力均需大幅提升。再次,对监管者而言,监管思路需要更加开放灵活,与市场发展相匹配。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下,当理财产品出现兑付风险时,应合理界定理财发行方、渠道方和投资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以此推动理财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最后,对媒体等第三方而言,其报道应更加客观、真实和准确。如果理财产品基金化,应改变此前媒体等第三方在报道理财相关兑付情况中对于理财发行方责任的“负面放大效应”,以更加客观、公正、专业的视角去报道理财参与各方的责任和所需承担的风险。

对我国银行理财基金化路径的思考

过去10年,以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型产品,净值历经大幅波动,投资者“赚少赔多”,客户对此缺乏信心。在此情形下,银行理财基金化如何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对探索基金化路径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建议持续推进投资者教育。一方面,要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银行在进行投资者教育时,不是让投资者看懂晦涩的产品说明书,而是帮其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使其懂得投资是有风险的,但同时不要过度畏惧风险,因为风险是获得投资收益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帮助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投资者教育是培育银行理财市场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内容,进行好投资者教育,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理财市场。

第二,建议建立银行净值型理财准入门槛。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理财基金化趋势日趋明显后,资产配置在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理财产品运作中必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结合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为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将成为资管行业竞争的核心。而日趋严格的监管、银行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竞争者的挑战,都会使得部分管理能力较弱、渠道有限的银行面临一定压力。未来应该建立银行净值型理财的准入门槛,明确银行净值型理财管理人资质要求,以大中型资管机构的体量去应对市场挑战。

第三,建议监管层加强顶层设计。当前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所投资的领域由多个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建议“一行三会”联合多部委,共同进行顶层设计,按功能监管而非机构监管的思路全面梳理监管政策。譬如,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要求,尽量与资管产品相一致,使得银行类资管机构与其他类资管机构的竞争更加公平。

第四,建议媒体等第三方合理引导,营造理性投资氛围。如前所述,希望未来媒体更加公正、专业、全面地对银行理财进行报道,对投资者进行合理引导。同时,应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专业评价,营造理性投资氛围。总体来说,尽管理财产品基金化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但绝不是唯一方向。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银行资管行业将会是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并存的局面,银行理财基金化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孟杨:《产品基金化将成银行理财重要方向》,载《金融时报》,2013-09-04。

[2]吴志坚:《我国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杨荣:《银行资管深度报告:理财转为大资管》,研究报告,2015。

[4]中央结算公司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

[5]中央结算公司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

第10篇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09年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咨询专家。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不说潘承洞那代人,近几年就有彭实戈、王小云、刘建亚、陈增敬……无不以自己独到的学术成就影响学界。前些年,为报道我国金融数学的开创者彭实戈院士,笔者曾采访过他的学生吴臻,对那个白净俊朗、潇潇洒洒的大男孩颇为留意。没过几年,作为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骨干成员、国家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学科带头人、数学院历年来最年轻的副院长,吴臻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识和了解,主持的课程《微积分与数学实验》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国家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年轻的吴臻在学术研究、教学及管理诸方面已逐渐崭露头角,日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数学不能仅靠聪明……”

在数学院办公室见到吴臻时,他刚刚送走陪同多日,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法国客人,看上去略有几分疲惫。然一旦切入谈话主题,话语便如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下,笔者明显感到他的思路比语速更快。

吴臻对数学的喜爱渊自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均毕业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先被分配到滨州的农村中学,后又调回济南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教了一辈子高中数学。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各科成绩都不错的吴臻,从小就对数字格外偏好,对那些定理、公式、逻辑推导格外感兴趣。说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学成了他向往的一片美丽霞光,带给他的是无穷的信心和乐趣。各种竞赛获奖,成绩屡屡名列学校、地市前茅。高二那年,他就参加了高考,成绩为滨州市第二名,超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所以,他和很多早慧的学生一样,连蹦加跳地进了山东大学。那年他刚刚16岁。

聪明,活跃,好奇心强,本科几年,学习上吴臻没觉得多么累,倒是对社团工作投入了很大热情,演讲比赛、辩论赛、毕业晚会、文艺演出,任何一件事他都做得很投入,他参与组织的活动也总是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激情洋溢的年代,这个帅气的数学系学生会副主席,阳光、真诚、聪慧、友善,因此结交了一大帮各系的朋友。当然,他也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成绩依然领先,成为当年150名学生中仅有的2个保研生之一。吴臻说,如果本科阶段用更多的时间读书,自己的理论基础会更宽博、更厚实。但那些社会工作所能给予他的,却也是书斋中难以得到的。

真正进入学术殿堂是吴臻跟随彭实戈教授读博士时。“彭老师视野开阔,思维跳跃,对学术方向看得准、看得远。”吴臻时常感到,自己的知识积累不足,时间不够用。好在吴臻很快“觉悟”,集中全副精力认真苦读。1998~1999年,他到法国曼恩(Maine)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当时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还很少,吴臻的法语还不太好,家里还没有网络,既缺乏对当时、当地信息的了解,也缺乏与过去熟悉环境的交流,孤独难耐,痛苦异常。吴臻索性把自己埋在书本里,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是读书,用刻苦的学习来抵御绵延的乡愁。

后来吴臻接连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文章,与彭实戈教授、:让・皮埃尔・勒贝切(J.P.Lepeltier)教授等知名教授合作,取得了一定科研成绩,并应邀在法国埃夫里(Evry)大学、图卢兹(Toulouse)第三大学作学术报告。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识和了解,法国导师、曼恩大学数学系主任勒贝切教授也特别满意。要回国时,本来只要出个证明就可以,导师却特意为吴臻写了一段话:“无可置疑,吴臻先生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并将必定有一个光辉的科研生涯。”

经过多年努力,吴臻的双翼渐渐丰满起来。这些年来,尽管教学任务、管理事务压力极大,吴臻始终要求自己保证足够的时间读书、研究,他的方法便是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学生和同事们常常在忙碌一天要关闭电脑休息时,又发现他刚刚发来的信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机关人员快下班时行政事务最少,也是吴臻与学生和同事讨论问题研究学术最好的时段。

吴臻所从事的随机控制、概率论和金融数学等领域的理论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先后在国内外33余篇,其中SCI 29篇,EI 23篇,论文曾被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际知名教授多次引用,得到行内学者的高度评价。吴臻经常告诫学生,“学数学吃不了苦不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大量掌握前人的东西。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能仅靠聪明,不能含糊、浮躁,要下很多力气。”

“学生跟了你,

就一定要把他带到学术前沿”

或许是受一辈子做教师的父母影响,吴臻把教师岗位看得格外神圣。大学时代就屡屡在演讲比赛、辩论赛中获奖的他,思维敏捷、逻辑缜密、谈吐风趣,能把艰深晦涩的理论讲得丰富生动。他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研究生讨论班。他主持建设的课程《微积分与数学实验》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国家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幼年跟随父母在滨州农村生活的那段经历,被吴臻视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始终记得当年他的同学没有钢笔,没有文具,甚至连作业本都买不起。孩子们游戏时的筹码,就是一张张纸片,赢得多了装订成本子用来写作业。谈起这些,他的语调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怜惜。这种经历,一方面使他感觉自己理应比同龄人学得更好,即使取得成绩也没有理由自负。另一方面,则成为他作为教师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来源。他知道学生求学的不易,生活的艰难,总是倾其所有,从生活上、事业上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他为人坦率真诚,性格开朗,与学生朋友般相处,是学生眼中亲切随和的“大哥哥”。

吴臻善于观察、积累、总结,注意把自己做学生时的体会融入到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记得读博士时,彭实戈老师告诉他,开始对导师主要是“跟”,导师做什么就学习做什么。但做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自己找问题做,逐渐积累、有所突破,在这个方向上成为代表人物。现在,吴臻一方面做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找问题。“学生跟了你,就一定要把他带到学术前沿。”这就需要具有开阔的学术眼光,对学科领域有准确的整体把握,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方向。在研究生讨论班上,他总是细心听取学生的报告,分析学生读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碰到的具体问题,指出研究路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博士生于志勇现在已是金融数学基地的老师,他说,“吴老师指导学生非常花费心思。他经常会在聊天时询问你读书的深入程度、课题进展情况。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路径,而是让你充分思考和探索,等你实在没‘招’了,做不动了,吴老师才会启发你用怎样的思路。”

很多课程尽管已经轮回讲过多遍,可吴臻每次还是像讲新课一样仔细备课。因为“他所讲授的《微积分与数学实验》、《随机分析与现代控制》等课程,是工具性的课程,关系到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吴老师的课信息量特别大,他语速快,板书快,思路快,上课只要稍一走神,立刻就会拉下一大截……”博士生黄宗媛说。

近年来,吴臻与博士生合作的论文曾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他指导的博士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以及“张嗣瀛优秀青年论文奖”等,在他指导下毕业的博士生也大多进入高校、科研等单位从事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笔者问他对于教学和科研更看中哪个?吴臻回答说:教学、科研并重。带着七八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做科研、写论文,每个学生都要给出研究方向,这就逼迫自己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他把这看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自己看得远,才能让学生站得高”,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吴臻犹如一只领头雁,带着自己的学生并肩飞翔。

“要把理想的东西变为现实”

吴臻做数学院副院长时才30岁,去年又担任了刚刚组建的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的的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副院长。一身而任两个副院长,且都是分管教学工作,两个副院长的角色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说前者更多是沿袭现有制度、更多常规性工作,后者则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画未来。

泰山学堂是山东大学探索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一种大胆尝试,依托学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学科及国家基地班,汇聚了全校最优质的资源,创造一流的条件,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希望通过机制创新与教学改革,使参与试验计划的学生具有成为未来学界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的素质和潜能。由彭实戈院士担任院长。吴臻说“学堂基本上是彭院士出思想、出理念,我来具体执行。把彭老师高屋建瓴的想法、理想的东西变为现实。”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尝试。

学生选了,办学宗旨也已公之于众。最令吴臻费心思的是如何实现创建学堂的初衷,如何把5个不同的学科融在一起,如何真正实现精英式教育。比起目标的确立来说,更为困难的是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

首先迫在眉睫的是一系列制度建设。比如聘请国外教授,比如协调学堂所涉及的5个学院,生物、化学课的实验室问题,学生跨学院查阅图书资料的问题,建立学堂教学的督导制度、财务制度等等。学堂设立了5个教授指导小组,每个学科小组由4~5个教授组成常设机构。他坚持每周例会,集中讨论问题,大家一起协商解决。每出台一项制度,都要反复讨论酝酿。他的博士生黄宗媛现在是泰山学堂的教学秘书:“吴老师经常会在早上交给我一个单子,上面密密麻麻列满了需要讨论的问题、办理的事情,那都是他晚上思考的结果。”

第11篇

关键词:财富效应;金融资产选择;交易成本;储蓄搬家

中图分类号:F830;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8(02)-0033-06

一、引 言

理论与经验表明,随着财富的增长,居民倾向于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居民在收入水平较低、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较少时,偏好流动性的选择动机使其金融资产存量出现以现金和储蓄存款为主的单一型结构。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金融证券市场发展以后,收益性偏好选择促使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

近两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证券市场的高涨,居民投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减缓,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8271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少增了5938亿元;二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最高点已达35.6万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了居民

存款余额与2006年的GDP总值(注:2006年我国GDP约为21万亿,储蓄存款约为16.2万亿,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pbc.省略),Wind金融数据库。),股票、基金资产已成为国民财富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重要部分。人民银行的2007年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1季度以前,居民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比例一直高居各项资产选择之首,但2季度起发生逆转,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占比,首次超过“更多储蓄”的比例,达40.2%,相差13.9个百分点,第3季度此比例再升4.1个百分点,创44.3%的历史新高,差距进一步加大,达19.0个百分点,第4季度依然维持了这种格局。反映储蓄存款为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占比一降再降,从2006年第1季度的70.4%降至2007年第3季度的50.4%,不到两年就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股票和基金占比同期却提高27.5个百分点(图1)。尽管人民银行自2006年8月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已经连续7次加息(表1),其加息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但依然没有改变居民储蓄搬家股市的趋势(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剔除春季的季节性变动因素,从2006年初开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月增长呈明显减缓趋势,特别是自2006年10月出现单月负增长以来,2007年前11个月里已有6个月单月负增长。这些减少的居民储蓄绝大部分都转移到了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上。我们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结构性现象,即目前风险资产的投资者绝大部分是城镇居民,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投资风险资产,从我们于2007年2月对山东省肥城市321农户调查数据显示[1],没有一户购买过股票基金或债券等风险资产,其持有金融资产除了少量储蓄性保险与集资入股外(仅占不到2%),其它几乎都是现金与银行存款(表2)。

从表2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资产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农民资产增加的同时,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分布的严重失衡却不容忽视。近些年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分布的变化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背景,农民在选择金融资产时可能有着与城镇居民不同的特定需求行为,这种需求可能是来自财产总量供应的差异,也可能来自各种金融条件的约束,还可能来自农民金融行为的选择方式。因此对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分布和选择取向的研究涵盖了深刻的经济、金融意义。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回顾关于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现有理论与实证文献;第三部分建立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第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居民资产选择取向与储蓄大搬家的原因;第五部分总结本文结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涵义。

二、文献回顾

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应该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那么什么是促使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的主要因素呢?如何解释农村家庭的高比例风险资产零选择现象呢?又如何解释中央银行加息政策收效甚微呢?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寻找其理论根基。一般认为,居民资产组合选择的理论基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4] 。国外对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进行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早期居民金融资产模型的建模思路是理论导向型。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人们逐步采用数据导向型、或者理论基础上的数据导向型的实证研究模式。近年来,西方大部分学者认为微观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典型居民家庭的资产组合情况,因为少数富有的居民家庭拥有了整个社会家庭金融资产的较为可观的份额,使用宏观数据计算出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社会平均构成比例并不能反映实际,因此,他们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多以微观个体样本组成的抽样调查数据作为数据选择的基础[5-7]。

在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如果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高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不管家庭初始财富水平高低状况如何,所有家庭将持有一定正的数量的风险资产[8]。应用微观数据研究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模式时,Asano S.和Taeibanaki T.发现[9]样本中所有家庭都持有一定数量的无风险资产,但只有45%的有住房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如果排除有房户,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仅为32%,这显然有悖于传统理论,他们将原因归结为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他们通过两期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进行了分析[10],然而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居民资产分为无风险与有风险两种资产建模,因而并不完善。史代敏,宋艳[11]运用城市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取向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但他们并没有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持有模式。袁志刚、冯俊[12]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认为,银行储蓄高企与居民投资所受到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风险资产的广度与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了强制银行储蓄,是居民资产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并没有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差异进行细致分析,同样也没有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持有模式。我们调查的农户数据中高比例零风险资产持有现象更是令人吃惊,这显然意味着农户投资风险资产存在某种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理性的投资者选择风险资产时除了考虑风险与收益以外,还往往考虑其交易成本。一般情况下,持有风险资产是有成本的,这包括风险资产交易时对资金有一个最低门槛要求、交易的固定费用等,或者对风险投资品种的熟悉、评估等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因此本文通过加入交易成本的资产选择模型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

三、考虑交易成本的资产选择模型

四、居民资产选择取向与储蓄大搬家的原因探析

根据命题3的结论,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是风险升水的增函数,在投资风险没有扩大甚至有所减小的情况下,股票、基金高回报率是居民储蓄大搬家的最主要原因。经济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据汪红驹、张慧莲的测算,2001年6月~2005年9月的A股月度股票收益率仅为0.93%,月度标准差为14.17%[13],我们将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01年至今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推算,月平均收益率约为0.4%(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话,净收益率更小,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4%以上,实际利率为负)。因此,月度与年度风险升水分别约为0.53%,6.36%,而根据晨星中国的数据①,截止到2007年9月底,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33.76%,月平均为14.86%,2006年同期为63.93%,月平均为7.10%,也就是说目前的月度收益率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年度收益率。假设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基本维持稳定,2006年至今虽然中央银行7次加息,但每次加息只有0.27个基点,力度并不大,而随着股指节节上扬,月度风险收益率一直维持在月平均10%以上的水平,如此高的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根据命题3,我们同时注意到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也是无风险收益率的增函数,中央银行加息实际上是提高了无风险收益率,而如果在风险升水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则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正好能够解释中央银行加息为什么反而助推了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从最优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如下分析,当第i中资产收益的方差足够小而风险升水足够大且风险厌恶系数很小时,则第i中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将很大,很可能大于1,这意味着居民对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负,即他们会通过借贷而投资风险资产,这为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许多城市居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下,纷纷将储蓄存款搬家股市,有的甚至不惜抵押房产,或通过高息贷款来投资入市等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②。

一般情况下,持有风险资产是有成本的,这包括风险资产交易时对资金有一个最低门槛要求、交易的固定费用等,或者对风险投资品种的熟悉、评估等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根据命题2,只有当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的方差、风险升水以及财富水平与交易成本满足关系:λ

① Morningstar晨星(深圳)基金数据中心,http://cn.省略/.

② 我们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可取的,指出这种现象只是从理论上分析其出现的可能性。

件。分析农户目前的收入现状,也可以印证上面的观点。以连续22年人均纯收入全国第一的浙江农民为例,2006年人均纯收入733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62元,相当于一个家庭(按人口为3计算)一年结余约4500元。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②基本可以认为中国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上还没有达到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的门槛。这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图3 不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原因

图4 存款的目的图3,图4 数据来源:经作者整理的山东省肥城市农村金融调查数据 对山东省肥城市农户金融资产持有模式的调查发现[1],农户不投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调查数据中回答不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原因有91.3%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交易、缺钱、附近没有营业网点分别占36.4%、23.4%、12.6%,而认为风险大的只占3.8%。而从存款的目的来看,农户将大量结余资金选择为几乎没有风险的银行存款,反映了农户对安全性和未来消费的考虑。农户在存款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高达58.8%),其次是流动性,即在需要时变现的能力(25.2%~50.4%),再次是对升值的考虑(仅为14.2%)。由此不难看出,股票等风险资产投资的交易复杂性、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健全以及较高的门槛水平等因素都提高了农户交易的成本,是阻碍农户投资风险资产的重要原因。另外,一般来说,低财富水平人群其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高于高财富水平人群,这也是农村居民低风险资产持有比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命题3)。

五、结论与政策涵义

本文通过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同时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发现当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时,财富水平的高低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是居民决定是否持有一定数量风险资产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财富分布极不均等,交易成本的不对称是阻碍农村居民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对具有高收入城镇居民而言,储蓄资金搬家股市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在众多影响风险资产持有水平的因素中,高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还发现,中央银行加息实际上是提高了无风险收益率,而如果在风险升水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则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正好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央银行加息反而助推了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

居民资产选择多元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财富迅速积累的必然结果。资金从储蓄账户中流出,涌向资本市场,保证了直接融资所需的资金,对改善我国以银行存款为主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提高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政策涵义是政府应当加快金融改革,加速和规范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储蓄分流,更多地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品种多样的理财工具,使其向贫困阶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延伸,让包括广大农村居民在内的更多的低收入阶层也能分享经济成长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猛,汪伟.山东省肥城市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报告――基于对5村32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 [D].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论文,2007年5月:1-11.

[2] Sharpe W F . 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1964,19:425-442.

[3] Lintner J .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s and capital budgets[J].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1965(47):13-37.

[4] Mossin J . Equilibrium in a capital asset market[J].Econometrica,1966,34:768-783.

[5] Cohn R A. Lewellen W G,Lease R C,Schlarbaum G G. Individual individual investor risk aversion and investment portfolkio composi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75,30:605-620.

[6] Siege L F W,Hoban J P. Relative risk aversion revisted[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 cs,1982,64:481-487.

[7] Morin R A,Suarez A F. Risk aversion revisited[J].Journal of Finance,1983,38:1201-1216.

[8] Friend I,Blume M.E. The demand for risky ass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5,65:900-922.

[9] Asano S,Taeibanaki T . Testing constancy of relative aversion:an analysis of Japanese households financial asset data[J]. Journal of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2(6):52-70.

[10] Asano S,Taeibanaki T. Relative risk aversion once more:an analysis of japanese households’financial asset holding pattern[J].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Japanese Markets,1994(1):137-154.

[11] 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43-49.

[12] 袁志刚,冯俊,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34-49.

[13] 汪红驹,张慧莲.资产选择、风险偏好与储蓄存款需求[J].经济研究,2006(6):48-58.

第12篇

论文摘要 《赢在中国》是央视二频道打造的一档商业励志类真人秀节目,历时两年三个赛季的热播吸引了无数大众的眼球,获得了极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展成为了一个品牌栏目。《赢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新颖的节目模式、独特的主持魅力和精彩的评委点评。它的成功证明了一个电视节目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只是短暂的成功,它带来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给予受众的精神财富才是其永恒的成功。

《赢在中国》是央视二频道打造的一档商业励志类真人秀节目。它从2006年第一赛季开播以来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随着这档节目第二和第三赛季的推出,引起了更多的瞩目《赢在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中国电视创业真人秀的先河。它点燃了千万中国人的创业梦想,激励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创业励志的品牌栏目。它以“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为节目主旨,从我们身处的这个创业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出发,联手中国最具创造力的企业、集合国际最具活力的创投资金。调动全方位的推广手段,为中国的创业者打造了一个展示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在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三家权威机构历时一年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中,《赢在中国》位居前列。同时,《赢在中国》还获得被认为是“中国最公正、最权威、最具民间立场和创意力”的电视评选《新周刊》2006年中国电视榜最佳创富节目奖、电视创新论坛最具影响力大型电视活动奖、中国广告协会第四届中国媒体企划奖全国大奖、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金融投资榜2007中国最受金融界关注电视栏目奖。在这些荣誉背后,《赢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有数不胜数的忠实拥趸:有高居不下的收视率:有源源不断的广告客户:还有几千万的风险投资基金:有众多知名企业家的经典点评……这一切都不得不说《赢在中国》确实是赢在了中国。

一、新颖的节目模式

《赢在中国》比赛分为海选、面试、初赛、复赛、决赛、总决赛六个阶段。海选是从报名选手数据库中先筛选出3000人。又通过人工从3000人中选出1080位选手进入面试,面试后有108位选手聚集北京参加初赛并选出36名选手进入复赛,36人经过一番竞争会有12强进入决赛真人秀阶段,他们将参加7场真人秀比赛,最终有5人晋级总决赛,总决赛经过专家评审、电视直播、观众短信参与评选决出最后的座次。这样的比赛设置涉及面广、影响大,三个赛季共38万余人报名,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18岁,其中不乏有来自台湾、海外还有外国选手的参与,另外通过网络投票遴选选手的方式也达到了全民参与的目的。更引人注目的是真枪实干的真人秀商业实战、巨额的创业基金以及丰富的电视表达手段让节目倍加精彩。

(一)真人秀节目商业实战

真人秀节目,广义的理解就是真人在镜头前非职业性的表现。它被西方媒体叫做Reality TV。“是由制作者制定规则,将普通人在假定情景与虚构规则中真实生活的过程录制下来并播出的电视节目,在其中戏剧的虚构性和纪录片的纪实性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赢在中国》的每一场商业实战都是一项实际的商业任务,参赛选手被分成两队按商业任务的提供者设置的要求分别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选手们通过一场场的比赛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拥有了自己的忠实粉丝。场下场外的观众也通过观看比赛认识了他们并为他们的表现或喝彩鼓劲或扼腕叹息《赢在中国》真人秀商业实战让大众看到了这些商业英雄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他们都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他们就诞生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百姓,他们能成为创业的英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赢在中国》“唤起了中国人的创业意识。调动了中国人的创业激情,普及了创业知识。训练了创业能力,培养了创业人才,成就了创业辉煌”。

(二)创业基金

《赢在中国》节目组设置了高达3000万人民币的创业基金,如此高规格的创业基金不是一般的企业或者栏目组能筹集到的,但《赢在中国》做到了。正因为有这样的资金才吸引了无数在创业路上遭遇资金问题的创业人才来参赛。这些基金由IDG、今日资本、软银赛富等几家国际著名投资机构提供。进入前五名的选手分别可以得到1000万、700万、500万人民币的创业资本,获得“世界风”通行证的选手也可以得到300万人民币的资本,他们都将拥有创业资本中35%的股份并出任CEO。即使没有进入前五名。一路上也有很多与小基金接触的机会。创业基金在这里确确实实发挥了它的最大作用:帮助有潜能的创业者去实现他们创业的梦想!

(三)丰富的电视表达手段

《赢在中国》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还在于它摒弃了一个节目通常只用一种电视的表现方式。它几乎调动了电视表达的全部手段,运用专题片、谈话节目、专题晚会、真人秀、综合直播晚会等,一方面利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的优势让节目得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优势,考虑到了不同受众多方面的需要,调动了他们收看的热情。

二、独特的主持魅力

(一)制片人与主持人的双重身份

作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王利芬也是这个节目的制片人和策划者。“主持人制片人制”在西方非常普及,而王利芬正是吸取了这一制度的优点:作为主持人,她能将节目的主旨思想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节目策划者.她又能将自己的风格融入到整个节目的设计统筹中,给自己的主持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她能够左右节目的进程、导向及规则:能够赋予评委极大的权利:能够根据突况灵活、果断的进行现场调整……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其主持的主动性与纯粹的主持人相比大大增强,主持人话语的权威性也相应得到提高,对节目核心“创业”、“励志”进行了最大程度和范围的宣传。现在,《赢在中国》节目组虽然已经解散,但王利芬却没有停下,她又以制片人与主持人的双重身份在央视一频道《我们》节目中出现……

(二)多重经历造就独特的主持魅力

王利芬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先获法学学士、后获文学评论专业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9年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三个栏目中任记者、2000年至2003年底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至2004担任《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经济半小时》总制片人。2004年九月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丝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回国后成功策划并主持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王利芬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要驾驭好一个节目 并非一朝一夕之力。许多享誉世界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都是具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积累了相当多的采访、编辑等幕后工作经验之后才走到台前的。扎实的文化素养,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她现在的主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几年的历练果然是厚积薄发,王利芬的主持风格堪称大气知性、老练持重、真诚质朴、有掌控全局的权威却让人没有畏惧之感,语言犀利、准确、精炼,话语不多却直击问题要害。

比赛中作为主持人的王利芬其实是另一位“评委席以外的评委”,她在36强比赛中对每一场历时一小时的比赛浓缩成简练的几句结语令人折服。她能根据每位选手的特点提出问题,尽管有的问题不留情面、有的问题非常敏感、有的问题涉及人的隐私。但笔者认为这都是让选手直面自己、直面评委、直面比赛所必须的,只有正视这些在创业路上不愿告人,不能告人的事情才能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尽管也存在有关于她作为主持人的异议,认为她身材偏胖、服装单一(一律深色职业套装)、容貌平平、语音不标准、对选手不留情面,说话太直接。客观的说,有些问题确实存在,“好的语音和外貌有无可争辩的重要性,但对于现代媒体中传播者的素质要求远多于这两项,他或者她必须在工作中发挥个性风采和形象风度,才是建立信息原创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正因如此,王利芬普通的外貌以及语音的缺陷并没有遮盖她身上独具魅力的主持风格。而这恰恰是构成她主持风格的元素所在。

三、精彩的评委点评

《赢在中国》的一大看点是邀请了若干知名的企业家和创投基金代表作为评委。这其中不乏有创造中国网络神话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营销大师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五年时间从白手起家到亿万资产的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IDG投资公司中国区总裁熊晓鸽等等。能亲眼目睹这些被称为“当下时代的英雄”企业家们的风采并与他们参与活动、讨论问题就已经让场上的参赛选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激动,更何况他们不是作秀,不是出席一个比赛,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场比赛当中,仔细聆听每一位选手的项目。认真分析每一场商业实战选手的表现,对选手提出问题再对其表现予以肯綮的点评。时时以自己作为先行者的人生阅历及商业经验为后来的创业者们指点迷津、直击问题症结、畅谈为人为商之道。比如史玉柱一句“给员工高工资实际上是降低成本”让第三赛季冠军谢莉茅塞顿开:马云的“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牛根生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让场上场下的参与者对创业、创富的认识受益终身:俞敏洪关于“不要做永远被人遗忘践踏的草,而要做一棵参天大树”的言论让人对创业蠢蠢欲动……评委们的精辟点评深刻而睿智,它让无数观看和参与的受众从中得到了创业的启示和日后成功的筹码,也让更多的大众感到“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一个普通人都看到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切实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