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1 03:2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弟子规》是一本写道德礼仪崇孝上进的书。在这本书中,每一段话都配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更多读书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1“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会遵照《第子规》。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2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3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给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4《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我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愉悦。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领悟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我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明白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咱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咱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刻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正因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性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来这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此刻领悟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悟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领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咱们领悟《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刻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领悟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领悟《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最新《弟子规》深刻读书心得体会5《弟子规》,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写出来的一本书,最近老师也在让我们背诵,为的是也让我们记住怎么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我一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就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过来我都是慢吞吞才走过去。妈妈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读到那两句话,妈妈说一我不说二,对我可有帮助了!

我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妈妈吵架了,反而听从爸爸妈妈的意见,慢慢改正我的缺点增强我的优点,使我尽量快点变成一位好学生。

我读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都要向我的上级爸爸妈妈请示一下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第2篇

按照学校年度工作规划,本年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学习和推广东莞联合技工学校先进德育工作经验:坚持育人为本,以全员管理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以传统文化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为确保德育工作成效,特制定如下德育改革措施。

一、成立 “学习传统文化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内,其职责是:制订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评价考核方案、内外宣传等。学生科负责检查、评比、总结、反馈。

1、完善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管理职责;

2、负责全校教职工月度德育工作评价考核;

3、加强对全体教职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培训,(本学期第五周前完成礼仪培训)并定期通过演讲、征文、考核等方式强化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4、统筹全校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开展“五个一”德育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深入

这“五个一”是:“每天一个分享,每周一次感悟,每月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表演,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1、每天一个分享的做法是:利用早读时间,各班安排一名同学向全班分享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心得体会等,全班同学轮流分享。由本班分享逐步过渡到交叉分享,并挑选分享得好的同学在本部出操时向全专业部师生分享。分部分享的讲稿统一交学生科存档并在学期结束后进行展评。

2、每周一次感悟的做法是: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安排一部分时间,提前定好针对传统文化的主题,由学生对自己或本班同学的行为作一次深刻的感悟。学生科在学期初收集和公布相关的主题,并收集好的感悟期末统一展评,作为班主任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

3、每月一次成果展示的做法是:各班在指定位置设立成果展示栏,展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如优秀学生照片、心得体会等。学生科制定学习、纪律、礼仪、孝心、文体等方面标兵的评选细则,各班每月评选一次,并把获选者的照片放在班级成果展示栏上,整学期各个月结评选果综合评出学校标兵。

4、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汇演的做法是:鼓励各班,开展多形式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朗诵、小品、大合唱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或比赛,向社会展示我校师生的良好风貌。

5、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做法是:每学年结束后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并举办专题的颁奖晚会大张旗鼓予以表彰。这些人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职工、教官、门卫,内容包括勤奋好学、埋头苦干、爱校如家、科研兴校、为校争光、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等方方面面。另外还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增强榜样力量。

三、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1、通过教师带头、值日教师示范、劳动班学生在校门口及宿舍区门口设礼仪岗监督的办法,在全校推行整套校园标准礼仪。前5周为制订和骨干培训阶段,6-8周为全员培训阶段,9-10周为评比展示阶段,11周为全面实施阶段。

2、逐步推行宿舍军事化管理。学生科加强检查督促,全体班主任配合教官队,规范宿舍管理,以女生楼和其中一幢男生楼为突破口,推行宿舍区军事化管理,为全面军事化管理开好头。

3、加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多的培训、锻炼机会,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协助管理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训,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学生科、实训科共同挑选社团和兴趣小组中的优秀学生,加以培训、引导,尝试组建学生义工队伍,承担学校部分工作(如维修、清洁、服务学生等),营造奉献、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

5、鼓励各专业部通过“一部一特色”活动,开展“东莞联合”模式试验。如自动化部开展引进太极拳的早操改革及为师生维修电器的义工活动;经管部实施宿舍军事化管理和开展为学生修补校服的义工活动;汽车部开展为师生洗车的义工活动;机械部组建公物维修义工队;大专三会与中专团学会对接,带领中专生开展自主管理等。

6、每天行礼规范。

一、早读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背诵《弟子规》总叙:”

全体学生:“背诵《弟子规》总叙…”

2、班长:“请向父母问好:”

全体学生:“父母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3、班长:“请向老师问好:”

全体学生:“老师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二、晚自习结束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请向父母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父母!”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2、班长:“请向老师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老师!”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鞠躬行礼的要领

(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叠放于腹前。

(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1-1.5米远。

第3篇

在黑龙江,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版画派系——黑龙江北大荒派版画,代表作家有晁楣、杜鸿年、陈玉平、张朝阳等人。北大荒版画,无论是在创作体裁还是在创作中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带动了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我国三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改变了我国木刻版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版画创作的新格局。

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力。可见,北大荒派版画被打上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烙印,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素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版画的优势,除了在课堂上简介黑龙江北大荒派的版画,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版画展览馆。如,黑龙江省博物馆、阿城金上京博物馆、鸡西美术馆,这些展馆设有专门展厅,收藏和展出黑龙江北大荒派版画,并对一些版画的技艺手段、风格流派及制作技巧有较为详尽的说明。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到黑龙江的文化氛围中,在异国他乡得到一些艺术上的归属感,有利于留学生兴趣的养成及语言文化水平的提升。

在黑龙江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契机下,教师可以将版画作为一个突破点,适时地在课堂中穿插关于版画文化内蕴与黑龙江地域文化结合的教学,并在课余时间组织留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版画,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版画制作中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和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交流时会不经意地显露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增加文化体验课,可以促进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并在文化交流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语言交际水平。

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作品和小作文,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以版画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完版画的基础知识,带领学生参观版画展览,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版画创作之后,可以将学生的版画作品及在参观和创作中形成的心得体会进行展出评比,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将黑龙江民俗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开展地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促进黑龙江地区的发展,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留学生接受了地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和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外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对于身处异乡的留学生来说,能够了解、接受学习地优秀的地域文化知识,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技艺,也是收获颇深的。

总之,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则是这个地区数代人民精神的载体。弘扬民俗地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发展黑龙江地域文化教学是每一个黑龙江教师应尽的职责。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承担着教育留学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通过本地特有的民俗文化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民俗地域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学习汉语文化知识。

作者:张嘉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4篇

当记者随着庄河团市委书记王晓哲,来到光明山镇镇委二楼的办公室时,这里却是一派暖意融融。摆着数瓶矿泉水的长办公桌上洒满阳光,镇党委书记戚景云笑呵呵地迎上来握手,他旁边,还有几个特意从七村八屯赶来的乡亲。

光明山镇因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涌现出了上千名各类“好人”,村风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近还上了辽宁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几位等在这里的乡亲,即是发生质变的“好人”代表。最年长的85岁的贾云山老人,赶18里山路前来,让记者感动。曾经,他连续十年专业上访,从庄河到大连到北京,哪一级都上访过,打了200多场官司,是让大家头疼的老上访户。自从今年2月接触传统文化以来,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见到记者,直遗憾传统文化接触晚了,表示一定要做个好老人。

剃着光头、脸上有块疤的徐成仁一看就不是个善茬,果然他说自己因什么都不怕而被老百姓选为乔屯村大王屯居民小组长的。但是从前他并不称职,上级领导的话爱听不听,跟群众的关系也很差,邻里称他“完蛋苗”,自家孩子当他为“后爸”。今年5月,刚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时,徐成仁仅仅是抱着试试和好奇的心理勉强地去听课。但逐渐的,他被各位老师在台上分享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所感染,一课接一课地认真学习起来半年来的学习,让他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变得勤快了,主动帮老婆干很多家务活儿了,和上级领导也能很好的沟通了,遇事学会了冷静,见到长辈知道打招呼了,就像换了个人。

更可贵的是,徐成仁不仅自己变好了,而且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传统文化。他筹建的大王屯传统文化学习点,每晚都组织村民集中学习传统文化,白天只要有人就播放视频,每周都组织村民交流学习,提交心得体会。除了集中学习外,他还用感恩歌曲《婆婆也是妈》编舞、学习《生命之河》《感恩一切》手语舞,通过歌舞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听着在座诸位的转变故事,再随手翻看镇团委书记石蒙周递过来的一沓典型事迹,记者不由感叹传统文化的魅力。

追根溯源,光明山镇的精神文明能有今天这可圈可点的局面,这与庄河市共青团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回想2013年,庄河团市委就把光明山镇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试点乡镇。光明山镇团委则争取到党委支持,整合资源,做到了各村、各屯有学习点,实现《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户一本,村民们趣称“炕头上”的《弟子规》。通过与“大连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课堂”的老师沟通,专门为光明山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课程,还邀请老师前来光明山镇为百姓进行授课,将传统文化传到千家万户。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学习资料,比如碟片和书籍,满足不同的学习人群。在各村安装视频播放设备,百姓随时可以观看学习传统文化,将书本上的知识声音化、视频化,弥补村民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感。

今年9月,庄河团市委组织全市各乡镇团委书记到光明山镇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团委借鉴光明山典型经验,在本乡镇(街道)确定1个村(社区)团总支为示范点开展工作。每个乡镇(街道)以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为阵地,先确定1个村(社区)团总支为示范点首先开展工作,整合资源利用农闲时间,以视频教学和优秀典型授课的方式,以青年群体示范带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辖区内营造学美德、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光明山镇只是庄河市25个乡镇(街道)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庄河市学习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公益论坛唤醒不泯的心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中部、黄海北岸,是大连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92万,也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两年前,庄河团市委响应大连共青团的号召,在全市开展起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搭建有效载体,营造宣传氛围,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感悟人生真谛,这是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庄河团市委书记王晓哲向我们传递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据了解,两年来庄河团市委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多次举办传统文化论坛,其中千人以上的论坛就有三次,500人以上公益论坛六次,分别邀请了全国优秀讲师从不同角度传播传统文化,受益群体包括青年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武警官兵、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近7000人次参加,受到了市民的热捧。

通过公益论坛的方式,不仅诠释了传统文化内涵,更唤醒社会道德的回归,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王晓哲告诉我们,团市委机关带头学习,开办青年国学大讲堂,以《论语》《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传统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每名机关组成人员就是授课老师,走进基层巡回为团员青年讲课,同时邀请各行业的青年典型走进讲堂,分享个人成长经历,传播社会正能量,深受青年欢迎。

来自庄河市外语学校的王亮,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大连市第五届传统文化论坛庄河分论坛之后,他的身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原来的他平时和父母说话爱顶撞,逆反心理特别强,父亲生病住院,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他不但不听话,还经常逃课,离家出走,老师同学怎么劝他也不听。这次经老师多次做工作,他走进了论坛,没想到听了两天时间,便主动回到家中,向母亲忏悔,给母亲磕头认错,还主动给母亲洗脚,母子二人相拥而泣。第二天,母亲来到学校探寻究竟,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儿子又回到了她的身边?校长说,是王亮学习了《弟子规》,反省到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还被全国十大孝子的亲身经历深深打动。其实被打动和改变的又岂只是一个王亮。

“情景剧”比赛覆盖全市学校

庄河团市委还积极开展“国学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免费发放《弟子规》,引导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4年以来,在全市广大青少年当中普遍开展以“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国学情景剧比赛,情景剧以“二十四孝”故事、礼仪、诚信、友爱等为主要内容,精彩演绎了《芦衣顺母》《孔子尽礼》《立木取信》《管鲍之交》等脍炙人口的传统美德故事。最初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初赛,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再参加复赛和决赛,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市所有学校57578名学生,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鞍子山中心小学参演的作品《芦衣顺母》,去年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其中扮演子骞的王元政同学,因此成了学校内的小偶像,同学们纷纷学习他文明懂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庄河第三高级中学参演《卖身葬父》中董永的杨丽同学,在高一时还是一个厌学、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的叛逆学生,在准备排练情景剧的过程中,她和同学不但收获了友谊,也明白了与他人团结协作、关爱他人的道理。比赛结束后,杨丽投入到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并开始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经过努力,她的成绩逐渐提高,在月考时考进全校前30名。一个少不经事的叛逆少女,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终蜕变成一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有志青年。国学情景剧的表演形式,也让更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让国学经典真正走入了学生们的心中。

第5篇

近日来,以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履行市领导和市委政法委赋予的“教育挽救问题未成年人”的重要使命,我局组织指导新成立的市未成年法制教育中心,正确面对缺经验、缺人员、缺经费、缺保障等种种困难,积极探索破解难题之道,勇于攻坚克难和创新实践,在逆境中成功开创特色法制教育,教育矫治工作卓有成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4月份,我市刑事案件比3月份下降15.6%,同比下降4%;尤其是未成年人涉嫌违法犯罪率3月份同比下降21.9%,4月同比下降6.6%,比3月份下降21.9%),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政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省各市县许多家长纷纷要求把问题孩子送来接受教育,中央、省、市等10多家新闻媒体网络进行了10多次专题采访报道。我们的经验做法如下:

一、用信念燃放激情,使队伍鼓足斗志。中心抓住管教民警这个关键,针对成立初期部分民警工作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重等情况,中心科学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强化“践行使命、求实创新、矫治育人、打造和谐,追求卓越”核心理念,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员,只有不称职的教官”,“进来一个,变好一个,成功一个”雄心壮志,凝聚民警士气,激励队伍斗志。教育管教队伍做到“三心三真”,即对学员谈心教育耐心,观察学员思想变化细心,解决学员问题有爱心;帮助学员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激励队伍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和爱心转化为学员教育转变的催化剂,自觉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杂念,广泛形成不做“功亏一篑,贻误人生”之人,愿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的良好风气。

二、用温情融化心结,帮学员找回自尊。为解决问题少年普遍自尊心受损、心结难以解开的心理难题,一是做到“三对待四知道”。要求教官们对学员像父母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像老师对待学生;知道学员基本情况,知道学员主要违法犯罪事实,知道学员社会关系,知道学员文秘杂烩网现实表现,用真情抚慰学员心理伤痛。二是搭设了两座“心桥”。中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在学员和社会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和“爱心桥”。4月以来,通过省电视台、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公开征集20多人爱心志愿者走进中心开展帮扶;1名没有监护人的学员得到爱心人士的亲情认领和安抚;市司法局和市检察院7名女干警、农垦社区4名退休女职工组成“爱心妈妈”帮教组,坚持每月2次到中心进行帮教,帮学员消除心理阴影。三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学员称民警为教官、辅导员,减少了抵触情绪,拉近了心灵距离;统一免费配发了服装、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具;定期安排家长和监护人与学员吃亲情餐;组织教官为学员缝补衣服;组织医护人员每天定期对学员进行巡诊;教官每晚巡房为学员添衣掖被,不断增进学员亲情感、认同感和归宿感。

三、用文化孕育心智,教学员学会自强。为培育学员心智,树立自强理念,一是普及文化教育。成立了文化教育组,对学员开展扫盲教育,普及文化科技知识。二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邀请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8名老师每周1天连续两个月组织学习《弟子规》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学员。三是开展“六个三”活动。通过开展写三封信、唱三首歌(《生命之河》、《感恩一切》)、《跪羊图》、读三本书、写三篇感想、做三件好事、写三本日记六项活动,每个学员都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悔过书,有6名学员积极提供线索并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案件15宗。四是创办特色学习教育园地。定期出版《阳光地带》教育报刊,建立集心得体会、电视知识等于一体的学习宣传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五是开展兴趣培养。作家原上草自愿到中心帮教,重点对爱好写作的学员进行引导培养。六是动员全社会提供学习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我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书”活动共捐书2380册;市教育局免费提供了100套课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劳教所从有限行政经费中预借了20万元管理教育经费;省综治办林捷主任、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亲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为挽救失足少年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20000多元,积极为学员创造和改善学习教育环境条件。

四、用法理矫正行为,促学员守法自律。为解决学员守法自律意识普遍不强的难题,一是实施一守则两规范教育。让学员熟知中心的各类规范性制度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实施法纪教育。组织学员有重点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禁毒法》等电视法规知识,强化电视意识。三是开展以案析理现身说教。结合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思想互动交流,组织曾经是失足少年的爱心人士朱先生进行现身说教,使学员在寓教于乐中明辨是非,认错悔过。四是实施心理矫治。与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学康乔、李丽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问题少年心理矫治方案,逐个建立个体心理档案,结合问题少年心理特点,每周安排3个课时,连续8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传中、王海玲等老师每周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与省团委办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挂钩,为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省营养家协会共同组织“心理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重塑自我,全方位矫正不良行为。

五、用劳动锻造良习,让学员成长自立。为激励学员热爱劳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准电视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队列训练,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执行意识;从教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个人内务做起,坚持每日做到内务管理四个统一,四个定位,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员好的养成。二是组织习艺劳动。从海南艺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制作手链的习艺技术,每周安排学员进行一定时间的习艺劳动,让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用劳动创造价值意识,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恶习,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学校爱心人士孙女士,专门指派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容美发师,到中心向学员免费传授美容美发技术,并承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省企业家协会也派人到中心为学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努力让学员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六、用感恩净化心灵,引学员归入正途。利用“母亲节”契机,精心策划了“为母亲擦一把汗、送一杯水、洗一次脚、扇一阵凉、交一次心、献一句话、鞠一个躬”等专题系列感恩活动,集中组织学员热诚实在的为亲人进行一次感恩,令参加活动的所有母亲、爱心妈妈、志愿人士、媒体记文秘杂烩网者等无不动容,感慨万千。好几位学员妈妈含着热泪禁不住拉着教官们的手说“我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没有为我做过这些,太感谢你们了,我的孩子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同时中心开通了“亲情热线”、“教官热线”,由中心教官、辅导员定期与学员家长联系,开展面对面沟通互动教育;在学员中广泛开展“我在中心如何尽孝道”专题讨论,组织学员每人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激励学员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自觉接受教育矫治,顺利回归家庭社会,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开创特色法制教育。

七、用机制规范运作,保教育持续发展。中心建立了家长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学员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传授教育孩子经验方法,推进家庭帮教科学化。建立了对学员在中心教育矫治情况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激励学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矫治的科学性、实效性。协调市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团委、妇联、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由市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在中心召开联席会,成立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大矫治机制。同时,深入分析我市问题少年的状况,不断创新教育矫治机制和模式,努力推进大矫治工作发展,精心打造海口特色法制教育品牌。

第6篇

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参加泰州市中小学思政工作坊研修活动已有一个星期,通过《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等模块的学习,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需要适应素质教育,观念更新,教法得当,能教会评的“新”教师队伍,“让学习产生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研究融入工作,让思考伴随人生”,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目标追求,以下是我在这一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要创设活动的氛围,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能提起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创设了平等和谐的环境,对主题的讨论允许教师们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究之后,教师的兴趣更浓,行动更勤: 2、要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充当活动的主人。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行政领导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中,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应对各教研组做到教研经费做到期初到位,对有特色、有成果的教研组予以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3、要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4、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 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具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要有两个以上校级课题,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三、以评价方式转变为标准,衡量教师观念行为的更新。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的要求,按一定的方式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认,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新课程要求要有新的评价方式,克服在应试教育下产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弊端,评价的标准要从单一的知识评价转向了学习与技能的多元评价,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心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进行模糊性的等级评价,在评价中加上激励性的语言,健全学生的价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引导教师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同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评价也实行多元民主的评价方式,不以学生分数论教师,重教师过程管理,重教师实绩,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也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以自我反思为动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学习、交流,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获得知识的新鲜血液,才能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中,我们开展“走出去,带进来”活动,外出学习、教学观摩的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向全体教师传授。免费为每位教师订阅并学习一份以上的教育刊物,鼓励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向名师学习,参加教师博客论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进修培训。加强自我反思是对自我精神与行为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行动。我们的教师经常性地自我反思,则能发现自己在每一事件,每一课堂,每一言行是否有利于自我的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品德意志的形成,是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开展,从而弥补不足,发扬优点,让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第7篇

[关键词]桂林童谣;节奏教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5-0077-03[作者简介]曾劲(1977―),女,江西吉安人,本科,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小学高级教师。

节奏乐训练在小学音乐课中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纵观小学一年级上、下两册音乐教材,几乎包含了一至六年级所有的节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的节奏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因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传统的手拍节拍口念“啪啪”的教学方式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枯燥无味,从而使得节奏教学陷入消极学习、被动接受的境地。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应从多样的文化语境中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同时还应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著名童谣音乐家徐承翰老先生撰写的《“月亮巴巴”桂林传统童谣歌曲选集》中指出,顺口溜式的桂林童谣传统文化是一种教育,一种道德,一种创造……其基本特征是语音地方化,构思灵巧化,演绎游戏化,创编即兴化,道来朗朗上口,是千百年来遍及桂林城乡的一种最受欢迎的生活习俗。但是这种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却濒临淡化和消失,有待有识之士去保护与发扬。正因为桂林童谣的音乐性具有童谣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良好的节奏和韵律,笔者尝试着将“桂林童谣”引进音乐课堂,用以辅助一年级的节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走近音乐,找准节奏教学切入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笔者以桂林童谣为载体,以节奏教学为聆听、体验、理解音乐的切入点,使用适合学生发展,能激情引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笔者在一年级第一堂音乐课的坐姿常规训练中就用桂林童谣《排排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用桂林方言边拍手边有节奏地念:“2/4 排 排|坐0 |起 落|落0 |落 落|香0 |请 姑|娘0 ||”。从小说惯了普通话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极具特色、节奏感强的童谣吸引住了,不禁跟着笔者拍起手来。低年级孩子模仿力极强,听了两遍之后就能跟着节奏用桂林方言念童谣了。接着,笔者再请学生们用“哒”的音代替所有歌词,由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乐句自然就学会了。由此可见,桂林童谣具有特殊的音乐感、节奏感,而且简单、易学、有趣,对节奏训练是很好的辅助,为节奏教学找到了切入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和热情。

二、启发探究,解决难点,通过童谣节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乐感

斯威格兰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学生们对桂林童谣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何利用他们的兴趣去引导他们主动的学习音乐,成为了笔者思考的内容。笔者把用“桂林童谣”辅助节奏教学的方法命名为“童谣节奏教学法”,采用“体验―探究―表现”的教学模式,结合“听、说、拍、念、想”的教学手段进行童谣节奏教学,以期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节奏学习的目的。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包含“×-(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大附点)、× ×・(大附点)、×× ×(大切分)、××××(十六分音符)、×× ×(前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课前,笔者让孩子收集自己喜欢的桂林童谣,课堂上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桂林童谣念给同学听并教大家念这首童谣,再请“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从童谣中聆听和分解出最具典型的节奏型。例如从“月亮巴巴,踩着瓦渣”中分解出“3/4 ×× × ×||”的节奏乐句,从而学会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节奏型;从“脸上有颗饭,留给妈妈看”中分解出“3/4×××× × || ”的节奏乐句,从而学会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每当笔者听到哪个孩子念的童谣与本课的节奏型有关时,就会在孩子们念熟童谣之后再聆听本课歌曲,请孩子们找出与童谣中典型节奏型有相同之处的乐句,然后按照节奏念一念这句歌词,从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入手学习歌曲。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断启发学生主动对节奏的探究学习,轻松突破节奏教学的重点,解决难点,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乐感。

三、即兴创作,培养个性,通过童谣节奏教学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我的教育思想中有这样的想法: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伴奏,哪怕比较简陋。在这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即兴艺术,起很大的作用。这些练习应当首先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去进行自己的音乐表现”。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对节奏的掌握度和熟练度不断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会把要说的话配上节奏说出来,这既是创作的萌芽,又是音乐表现力提高的表现。笔者紧紧抓住童谣节奏不像近体诗那样有严格的格律,却能营造出一种节奏和韵律上的变化感的特点改进笔者的教学方法。在童谣节奏教学中先采用“变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已掌握的节奏型的熟练运用。例如《洗白菜》这首童谣,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节奏型组成节奏乐句来念。这是对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又一次激发,“洗韭菜,洗白菜”这个乐句,孩子们有的这样念:“2/4洗 韭 | 菜 0 |洗 白 |菜 0||”,有的这样念:“2/4洗韭 菜|洗白 菜 ||”,还有的这样念:“2/4洗韭. 菜|洗白. 菜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节奏特型来念同一首童谣,使得童谣的节奏和音乐性显得特别地活泼灵动,形成了一种音律之美。这一举措取得成功后,笔者又尝试着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内容自主创编童谣并在课上表演。孩子们创编的童谣句式自由、节奏多变、声韵活泼、童趣盎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音乐个性。

四、渗透德育,传承创新,通过童谣节奏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自古有词无曲、口口相传的桂林传统童谣,是学生儿时的家教,游戏的伴侣,艺术的起步,人生的启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培养了世代桂林人的传统童谣却濒临着被淡化与消失的危险。国家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让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走进校园”的倡议,在全国开展 “创建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系列活动。笔者以此为契机,请学生们参加德育活动后,以童谣为载体、以谈心得体会为内容编桂林童谣,可以是独立创编,也可以是小组创编,再在课堂上表演。笔者将学生创编的童谣收集并分类成册,编辑了“文明礼仪童谣”“安全童谣”“阳光体育童谣”“环保童谣”等专辑。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图书室成立童谣专柜存放这些童谣作品,供本校师生借阅。此举既在美育之中有机渗透了德育,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更使桂林地方传统文化迸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通过“小童谣”实现了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大智慧”。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系统的实践,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运用“桂林童谣”进行节奏教学的研究取得了成效,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音乐课程性质,充分展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深得学生的喜欢。笔者执教的桂林古老童谣《破莲子》音乐课获广西音乐优质课竞赛级一等奖;执教的《有趣的桂林童谣》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国培中展示;桂林日报记者到校采访并在日报上刊载了《桂林童谣唱响“世界儿歌日”》;学校的班主任都借用学生们创编的童谣作品来进行班级的德育教育。“桂林童谣节奏教学法”已初步成型,经验也日趋丰富,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米苏,马学良,王子凯.最爱老童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德育教育;融合

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出口大国,拥有着极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其不仅具备了较强的民族性,还将中国宽广地域性和历史性实现有效融合,将多元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在教育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完善德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德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障德育工作效果。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特点,合理引进应用丰富有趣的茶文化,并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感受茶文化魅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

1茶文化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合作用

1.1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具体涵盖了茶德、茶道、茶学、茶艺以及茶精神等,在古代社会点茶、品茗是人们追求雅致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充实自我内心涵养,还可以提升艺术境界。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茶文化,能够有效发挥出茶德内容的育人价值作用,从而科学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事业建设中。高职院校领导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到各院系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就业率等,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起先进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院校领导通过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指导工作,指引他们深入挖掘利用茶文化中德育教学资源,并融入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茶文化体系中的丰富思想内涵,改变自己对外来事物的各种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

1.2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能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传统精神表示高度认同,并参与到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工作中。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永不过时的文化,其承载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以及团结友好的美好品质,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于一体,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性与育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思想性与行为性高度统一的多元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瑰宝。通过在高职德育工作中渗透应用茶文化,让学生切身接触了解多元茶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知识与素养,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的良好使命感。

1.3有利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

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茶人”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精于茶道之人,一种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然而无论是哪种,只要是在生活中热爱珍惜茶的人,即便是不够精通此道,都可以称得上是“茶人”。“茶人”都会形成与茶密切相关的精神面貌与风范,而这些通常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中所引申出来的道德风范。“茶人”精神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茶表达自身志向。茶寓意着一种随遇而安、淡泊文雅的心境,茶叶反复泡最终还是要落入壶底的,其散发出来的醇厚浓郁味道最终也是会回归平淡,这仿佛在向世人说明淡泊方能看清世事。“茶人”会以品茗去表现出自身视世间名望财富如粪土的高尚意境,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2)以茶代人,表现出对于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在自然界中茶树能够生长在各种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它可以出现在深不见底的山涧,也可以生长于险峻陡峭的山坡之上,它不惧严寒也不惧高温。在茶树身上艰难生长下来的茶叶,延续了茶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们将自身奉献给人类,促使人类能够享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品味到来自于茶叶的芬香。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身心修养,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后更好的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身最大的力量。

1.4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茶圣”陆羽在其编著的一书《茶经》有说到:“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其中“精行”实质是指行事遵守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不逾轨;“俭德”实质是指恪守有普遍认可度的良好品德,不懈怠。“精行俭德”是对茶人的处事标准认定,学会“精行”方知做茶事茶不公利,不贪婪,精行自然法则,精行于茶人的行为规范;学会“俭德”是正确的做茶事茶观,不虚荣,不狂傲,参透茶道之本,归于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形成,精于茶却从于俭。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融入茶道文化,让学生去深入了解制茶工艺,并进行一系列品茶饮茶等活动,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促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感悟人生,并提高自身精神追求和思想品位。在品茗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关于传统茶文化中的系统规范礼仪,实现对学生的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提升德育工作目的,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茶文化中形成文明知礼的良好品格。除此之外,品茶喝茶本身就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茶水中的茶多酚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茶氨酸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的饮茶品茶习惯,能够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2.1多元化思想文化冲击大学生思想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随时随刻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了解到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思想文化,部分学生也的确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入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些盲目崇拜推崇西方文化的行为。比如,一些学生会过于追求西方自由享乐主义,在生活中让身边人的及时行乐,不用去考虑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展,这样一来无疑会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能够摆脱网络上的各种偏激负面影响,不被外界各种因素所迷惑而走向歧途。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偏低的问题,再加上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未有效设置科学完善的德育课程内容,从而导致高职德育教学活动缺乏科学实效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思政教师的传统思想教育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而网络上各种流行文化才是自身所要追求的,这些也会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2.2德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过于保守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一些德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教育理念过于保守,他们不愿意去打破常规,主动去创新尝试引进多元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德育工作的价值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高职院校德育教师一方面对于丰富德育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则单纯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德育工作并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除此之外,在当代高校强调毕业率与就业率提升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会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学生专业教学管理上,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创新工作,较少引进先进完善的德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这样也就会造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无法顺利高效进行。

3茶文化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合措施

3.1科学开设特色茶文化课程

在高职德育教育改革工作中,校领导需要指导德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德育工作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学习心理需求特点,科学有效开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体系,构建出完善的茶文化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关于茶道、茶艺等选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文化内容。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了解中国茶叶的品质特点与由来,规范行茶礼仪和茶艺技能使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促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对于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系,邀请社会茶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指导交流,共同围绕茶文化课程建设工作献计献策,这样有利于保障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性、实用性以及指导性。比如,当高职院校在围绕本校旅游专业开发设计特色茶文化课程时,可以安排德育工作者与社会专家学者共同去制定茶文化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材内容,明确该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优秀传统茶文化知识和技能。茶文化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还必须融入实践考核内容,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流长。基于该项课程的顺利开设实践,能够帮助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到我国各个地区的特色茶文化特点,提升他们专业学习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将来毕业后在社会上具备更好的竞争力。

3.2创新茶文化与德育工作融合方式

在高校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德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再单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根据德育课程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于此,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茶文化教育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挖掘利用优秀传统茶文化资源,并优化整合好这些资源融入到德育课堂实践教学方案中,然后有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保障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可以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好相关茶文化德育资源,并优化制作成专业完善的教学课件视频。这样一来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教学课件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清晰看到关于茶文化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此时,德育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特色茶主题探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根据主题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有利于在德育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特色主题活动实践中实现茶文化精神的内化工作,促进学生德育学习的全面发展进步。茶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高职院校还需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加大对茶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在校园范围内构建实践实训学习基地,满足师生在校园开展茶艺实操技能学习活动的需求,促使学生能够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下一边感受传统茶文化艺术的精神魅力,一边可以强化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学习兴趣、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念,这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很好的帮助。

3.3合理运用网络平台提升茶文化德育效果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大力研究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创新运用网络平台有效拓展德育教育思路,促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基于网络平台教育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通过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起微信交流群,不定期在班级交流群中关于茶文化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选择自身爱好需求的学习资源,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优化设计安排学习,促使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体。此外,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接收教师与同学分享出来的学习资源信息,还可以展开与教师、同学的实时互动交流,及时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学习的相互发展进步。在当前网络直播火热的发展背景下,高职德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的教育方式,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网络直播教育方式更加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学习活动中,在直播中认真听讲教师讲解的茶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

3.4强化茶文化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工作

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融合茶文化展开实践教学,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评工作,还必须关注到学生茶文化德育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要围绕茶文化德育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要求,合理明确各项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展开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活动。在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以自身为主体,单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考评,而是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置,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茶文化德育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积极性。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综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的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评价氛围,引导学生围绕本堂课的茶文化教学项目内容展开科学点评,学生既可以点评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评价他人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基于该种教学评价模式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发展,及时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优化完善自我学习结构。而德育教师则要起到总评的作用,对于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展开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改进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中,高职院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茶文化是一项宝贵教学资源,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要善于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以此来优化德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围绕茶文化教学创新完善教学方式,科学利用好网络教学手段,提升德育教学交互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优势。

参考文献:

[1]高云裳.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25-27.

[2]张殿尉,刘佳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6(06):205-206.

[3]沈秋娜.茶文化德育功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8(01):33-34.

[4]刘茜.茶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可行性研究与实践[J].农业考古,2017(05):45-48.

[5]张厚军.新时代茶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12):142-145.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Shallow talk how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 cross-cultural social intercourse consciousness

Qian Yi-li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 international contac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 society are in great need of personnel wh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knowledge and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How to achieve succ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tracts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This make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the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ure Teach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y Training during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hey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Teaching Aims.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and Culture is deposited and disseminated b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Activity and the exchange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language. It discusses the defects dur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how to teaching the students original English languag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testing system, teachers' academic proficiency, students' attitude and so on, culture teaching has been ignored in primary-schools and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s poorly developed. Si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 one cannot master the spirit of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knowing its culture. Culture teaching should take on a high priority in language classe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 English classes, the dissertation suggests the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culture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s.

【Key words】Primary-school;English Teach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学生经过10 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词汇,掌握了语法,但许多学生仍处于朦胧状态,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交流,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会用英语思维。在交际中如果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英语交流, 必然会影响交际速度和准确度。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上,还表现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国人是整体思维,西方人是个体思维。

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英语较精确明晰, 汉语则笼统模糊,汉英语言逻辑顺序不一样。

(1)出于综合把握对象的思维定式, 中国人不习惯于从一开始就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 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在意义的网络中确定其意义。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早饭、中饭、晚饭”, 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若译成英语,则须将breakfast、lunch、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

(2)受整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英逻辑顺序不一样。汉语逻辑关系常常按先因后果, 先假设后论证, 先叙事后表态, 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由一般到具体的次序排列。而英语则可以借助丰富的连接词, 按意思和结构需要灵活安排。如英语中时间的表示法习惯上从小处着眼, 由小到大, 即分、时、日、月、年; 而汉语则是从大处着眼, 由大到小。汉语说2005 年8月15 日上午9 时30分, 英语则为9: 30AM August 15 2005。若是地点, 汉语则按国- 省- 市- 区- 路- 胡同排列, 而英语则相反,如《牛津小学英语6B》上出现的12 Jincheng Garde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 China。

1.2 汉语重音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功能, 英语重形态。

英语的语法构成具有明确的形态标志,每一种语法意义都由一个明确的形式表示。如: 名词复数加s或es, 一般将来时shall/will加动词原形等。英语注重形合, 具有以形统意的特点;而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其组合主要靠整体关系来确定,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 具有以意统形的特点。 例如:我今天有事。“我”是“话题”,“今天有事”是“说明”。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说“今天有事” ,“我”这个话题可以隐去,体现汉语的“意合”,其本质是一种整体思维。

基于上述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单词是英语语言的细胞,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方言、说话目的等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况:

(1)语域:指在具体条件下,习惯应用的语言形式。如在与人打招呼时,何时用How do you do? 何时用How are you? 何时用Hi! 何时用Good morning! 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pretty, 表示男孩英俊用handsome, 要避免用错。

(2)搭配:英语中有些单词搭配力强,应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学到 “man” 就可以扩大学习policeman, postman, snowman, … 及词组play the man等。

(3)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达。要想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应该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例如在谈到“不同的”这个概念时,如果一时忘了different 这个词,还可用 “not the same” 来表达,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目的。

2.2 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在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使用习语(idiom)及俚语(slang), 而中国人最为头疼的恰恰就是习语和俚语。我们往往会从字面理解,把milk way(银河)说成是“牛奶路”、 big fish(大人物)说成是“大鱼”、fire water(烈性酒)说成是“火水” 、small potato(小人物)说成是“小土豆”。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习俗、风俗与我国是大不一样的,比如我国自古以来是以黄色为珍贵颜色,而西方则是以紫色为珍贵颜色,如习惯用语: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高贵家庭) 不是在紫色中出生;另外I'm beat. (我很累)不是我被打了;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不是下猫下狗等等。这些习语或习惯用法不能单独去记,一定要在上下文或情景、场景中去记,才能记忆深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并使用这些英美习语的良好习惯,比如“每日一句”或课前1分钟“Free talk”,都可用来介绍习惯用语,同时还可以编一些包含文化内涵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析,如:at sixs and sevens是什么意思;One boy is a boy, two boy half a boy, three boy no boy与中国哪句谚语意义相似等。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在交际中如果遇到这些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切忌“望文生义”,因为成语具有整体性,其喻义不是其组成部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要弄清它的确切意思,不能把词分割理解。

2.3 加强对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语序结构的区别。

句子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逻辑顺序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语言句式结构的区别。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A》出现了句子“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我们要指导学生了解“of”结构的中文与英文语序是相反的,该句应翻译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 ;又如,“那个穿白衣服的女孩是南希。” 不能翻译成“That in white girl is Nancy.”而应译成“That girl in white is Nancy.”。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这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序相反的句型进行重点强化练习,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2.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3 Buying fruit时,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爸爸或妈妈的陪同下一起尝试着购买水果,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自编自演,把耳闻目睹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就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2.5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大量渗透了英美文化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进一步拓展知识,把更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如5B教材Unit 9 An English Club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旗、国名及语言,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国家的国旗,讲解这些国旗的含义,介绍这些国家的首都等等。如3A 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出现了中国的古城西安和秦始皇兵马俑,在此可以结合课文继续介绍中国其他地区如“Hong Kong”(香港)“Macao”(澳门),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主要建筑和标志如:Big Ben(英国的大本钟),Fuji Mountains(日本的富士山),悉尼的Opera House等等;6A教材中有两个单元分别出现了中、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Christmas, Easter, Halloween, 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Festival 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介绍一些节日常识,如在Dragon Boat Festival,人们通常划龙船(Have dragon boat races),吃粽子(Eat rice dumplings);而在Easter,则制作巧克力蛋(Make Easter eggs)等。

2.6 讲究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课外阅读文章,有目的地使学生多了解一些诸如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观念,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自立性格的培养方式和社会背景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介绍文化知识点:

(1)直接阐释法: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直接进行解释。比如fireplace(壁炉),sandwich(三明治)等均是西方文化特有的。而boss一词中文译成老板,学生马上想到的是拥有这个企业的人或大款,其实英美语言中只要是自己的上司都可称为my boss。又如阅读练习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How about my watch? B:That's very nice.A:________.”许多同学会选“Thank you!”这个答案。乍一看答案和问题很相配,其实这就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外国背景。英美人在问这一问题时就是想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你,当对方说了一些赞扬的话他就会说:“If you like it ,I'll give it to you.”这个例子充分表明只有你对英美背景知识了解透彻,才能作出正确选择,像这种文化知识点就需要我们老师来进行介绍。

(2)比较学习法:对阅读文章中间接介绍的干扰交流的文化因素与汉语中相应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例如,汉英两种文化对称赞的不同应答方式――英美人愉快地接受,而中国人总要“客气”一番;去做客吃饭,中国人以剩下一点菜为礼貌,而英美人都是以吃光主人提供的食物,表示很喜欢这些东西而显示礼貌。比较法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学生做到“知已知彼”极有益处。

(3)指导督促法:告诉学生自己去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根据教材的内容相应地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督促他们读完并写出心得体会。如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5 Seasons 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南半球国家地理气候或极地气候方面的短文,通过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然后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

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现在有些人过于崇洋,弃中国传统文化于脑后,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却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文化习俗并无优劣之分,它只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因此我们可以兼收并蓄,在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将来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6

[3] 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2003,(3).88-91

[4]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5] 杜春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2)

[6]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与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 黄洋,李容.漫谈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