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6:3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3;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077-01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经营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时候的镖局押运就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现代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慢慢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本文就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应用做了一定研究。从工程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出发,提出风险应对对策。
1 项目管理风险类型
工程项目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1)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投资决策阶段就是项目生命周期的前期工作,包括三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这个阶段主要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是立项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需要考虑诸多的风险因素。大致概括以下几种:
a.市场风险:市场供需预测偏差,产品价格预测偏差,产品竞争力预测偏差。
b.技术风险:技术实际要求与已经具备的技术水平偏差。
c.资源风险:资源供应量偏差,资源价格偏差。
d.地质风险:可能存在复杂地质地区使项目在建设工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e.投资风险:工程量变化量过大的风险,人,材,机价格浮动风险,工期延误过长风险,外汇汇率不利风险。
f.社会舆论风险:工程弊与利会引起社会舆论
(2)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通常包括征地和拆迁,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建设,监理和施工承包队伍的选定。这些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例如:通常选定信誉较高的施工企业承担项目建设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3)实施阶段的风险
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施工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大体可以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的损失。非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施工组织,计划,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引起的不确定性。
2 风险管理对策
基于项目管理中存在风险因素的特点,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这就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减少或者降低由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引起的损失。目前控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三类方法。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通俗来说就是躲避风险。而工程建设中大多数情况下风险是不能躲避的,只有在少数特定情况下成立。工程项目中的免责条款就属于风险回避。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基本可以概括成三类态度:喜好,讨厌,中立。在风险回避中还有2种方法:一种是承担较小的风险回避较大的风险,为了回避大风险而需要承担另外较小的风险;另一种是付出一定代价去回避风险。在这种第二种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不可控因素,因为代价是可以计算的,而风险损失很难估算,所以也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在建设工程中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种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从而降低风险。第二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业主会在施工工程中派业主代表进驻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过程,减少施工质量隐患。第三种方法对人员和财产提供保护措施。
(3)风险转移
当风险不能回避时,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去承担。工程建设中有些承包商没有能力控制风险因素,而在其他主题那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当接受风险的主体没有清楚的意识到风险,这样会面临和遭受更大的损失。例如:分包商和承包商签订工期延误赔偿合同,当工期延误后分包商没有经济能力赔偿因工期延误的损失。所以最普遍有效的风险转移的方式就是购买保险。这样可以把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转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
3 结语
由于我国大多企业对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理解上的误区,加上建筑行业的法制还不健全,各个主体的连带责任可能导致承担不合理的赔偿比例。这些导致很多企业盲目追求施工速度,经济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安全,风险等因素给国家和人民带了不必要的损失,有时也给自己的的发展埋下了陷阱。所以近年来一部分企业非常重视项目风险管理。这也是风险管理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就分析概括了我国目前工程建设中风险的类型,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春浩.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咨资讯,2012.
[2] 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
[3] 李宇松.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J].MBA,2001.
(一)会展项目的风险来源
会展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在项目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对会展项目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会展活动的预期目标,甚至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害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是会展项目风险的总体方面的来源。从小层次来讲,会展项目活动中会有很大的人流量,所以,会展人员的行为也是会展项目风险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到会展项目的风险的受控程度。另外。会展的设备等设施也会成为风险的来源,例如设备安置不当,设备牢固性不强等造成一系列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这些会展项目的风险来源是风险管理策略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会展项目的风险类型
会展项目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这些风险由于归纳的原则不同,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风险。例如,通常我们把影响会展项目目标进度的风险称为进度风险,对会展项目实施阶段产生影响的风险称为实施风险;如果按会展项目风险的来源归纳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向,外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会展外部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会展项目开展中会展的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果按风险的属性特征分类,会展项目的风险类型可分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除此之外,会展项目风险也可分为质量类风险、预算类风险、时间类风险等。总体来讲,会展项目风险的类型不同会导致风险管理不同从而影响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三)会展项目风险的主要特性
针对会展项目风险来讲,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是我们研究风险管理策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会展项目风险主要有四大特性。一是风险事件的随机性,在会展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有时会不可预料的出现一些风险事件,这类风险事件不再预期的计划或者意料之中,是随着某些突变因素而发生的偶然性事件,因此,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对这种随机性事件的处理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突变策略;其次是风险的渐进性,会展项目风险的出现往往不会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项目活动的阶段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可能是越来越复杂化,也可能是随着阶段的不同其风险程度不断减弱的趋势,针对这种风险的渐变特性,在会展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风险的变化特点来采取相关策略进行风险处理;再者就是风险的相对可预测性,这一特性在实际上是有利于风险的管理的。在会展项目开展之前通过预测相关风险可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及时应对项目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害;最后是风险的潜在损失特性,既然是风险就会对实际的活动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失,会展项目风险的这一特性也是进行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化的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会展项目顺利的进行。因此,会展项目风险的这些特性能够对风险管理的规划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中必须依据这些特性来制定相关方案。
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
(一)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活动中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对可能影响会展开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评估,然后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最大化降低风险,保证会展项目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特性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特性影响着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会展项目风险管理具有时效性、有偿性、动态性以及信息依赖性等特性。时效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时效性主要是指在会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对于组织者来讲,根据这一特性只需要分析好每个阶段的风险然后采取措施承担这些风险即可;有偿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偿性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过程中用来防治或者最大化降低风险时所要付出的必要性的财力和人力等成本;动态性,会展项目风险管理是随着会展项目活动的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的动态管理过程,当会展项目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原有的相关风险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对风险的管理也就需要重新计划实施;信息依赖性,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获得关于风险本身的大量信息,并且分析相关信息来进行管理,因此,会展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信息依赖性。
(三)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项目风险的识别、项目风险的度量、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的监测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规划主要就是确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活动,也包括制定相关风险管理计划等;项目风险的识别指的是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型有哪些,基本特性是什么以及产生的主要影响,最后制定出相应的会展项目风险事件识别报告;项目风险的度量主要包括项目风险的定性度量以及定量度量等相关工作,这些相关度量工作又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度量、后果严重程度的度量、风险影响范围的度量以及风险发生时间的度量等;项目风险应对规划简单来讲就是制定项目风险应对计划,通过对项目风险严重性的考虑来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对严重性较高的项目风险来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对相对严重性不高的风险可以适当放松计划的制定;项目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就是在整个会展项目活动过程中依据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来监测风险发生及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项目风险。
三、会展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依据会展项目风险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风险管理
会展项目的风险相关内容主要有风险的来源、类型以及特性等,不同的内容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不同。在实际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前分析相关风险的来源以及类型,在依据风险的相关特性制定管理方案。例如,针对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项目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好这些不确定因素,制定多种应对策略来处理这类风险。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可以在实际的会展活动中控制约束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采取多样化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多样化。首先需要风险的预防策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估计,然后事先改变会展项目的相关计划来预防项目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实际的会展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放弃某部分项目来避免风险的发生,也可以提前做好计划以及处理应对的方案。其次做好预防和较少损失的工作,对已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把风险带来的损失较少到最低。具体来讲,可以对相关会展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或者培训;加强现场监控,保证会场能够在监控之下进行;加强治安工作等。再者是接受或共担风险,接受风险主要是对于会展项目影响较小的一类风险而言的,此类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安排相关人员疏散,进行医疗救治等。共担风险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来降低会展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是做好保险工作,这一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是通过借助保险机构或者公司来分担风险。多样化的会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
四、结语
关键词:PFMEA 项目风险管理 应用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项目执行前就要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出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在项目进行期间进行有效的监控,消除项目风险或者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用PFMEA技术能够有效的辅助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保证项目顺利的进行。
1.PFMEA解析、原理及作用
PFMEA是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负责生产和制造的工程师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用来识别和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因为失效模式而对产品带来的影响,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
PFMEA技术的原理是能够确定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发生的原因,评价出因为失效而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到减少失效发生的条件,加以控制和纠正,对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预防,然后编制潜在的失效模式分级表,对严重的失效模式进行优先控制,要根据控制的实际实施进行更新失效模式的分级表。潜在的失效模式就是在生产中无法满足设计时的意图,某些供需的不合格会导致下一道工序存在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的后果就是失效模式引起的恶劣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用严重性表示,用分值表示严重性,分值越重性就越大。对失效模式发生原因的概率用可能性表示,同样使用分值表示,分值越大表示可能性越大。用失效的机理表示失效模式发生的原因,根据可纠正和控制原则描述失效的机理,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范围,都要找出所有的可能失效原因,在所有的原因中分析出重要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按照由主要到次要提出纠正个防治措施。使用现行的控制方法阻止失效模式,或者用来控制将要发生的失效模式。潜在的失效模式用风险级表示,严重性与可能性、不易探测性相乘的乘积表示风险级,如果数值大,就说明潜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风险。为了减小风险的发生,使用建议采取措施,对潜在风险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根据失效模式的优先顺序,将风险高,严重性大的事件优先解决,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在制定完建议采取措施的方案以后,用措施结果表示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性狂纠正措施后,要重新计算风险级,如果数值小于以前的结果,那么就证明采取的措施能够降低风险。
2.PFMEA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PFMEA技术是一套控制、识别和改善的管理过程,分析失效模式的成因、后果来制定解决措施,降低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PFMEA技术可以有效的识别出项目中潜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控制,促进项目的整体质量。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要分析出潜在的有可能对项目造成极大的损失的事件,在项目进行以前就分析出这些具有风险的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项目的带来的影响,然后才能够根据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所以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第一步。项目管理是动态的,项目阶段性的完成会消除一个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但是也有可能产生新的项目风险,所以风险识别要贯穿整体的项目执行中。如果无法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导致风险发生,可能会造成项目延期,投资浪费、质量安全,甚至会造成项目取消执行等情况。
2.2风险评估
经过风险识别,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按照有大到小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将项目的风险影响进行定性评估,然后按照风险影响的大小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风险是在项目进行中,发生的机率比较小,对项目的影响也不大,并且容易控制,所以不用制定专门的处理措施。中等风险是在项目的进行中发生的可能性比较高,对项目的影响比较大,控制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对中等风险要进行评审和监控,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高等风险在项目进行中极有可能发生,会对项目造成极大的影响,对风险难以控制,所以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3风险应对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识别和评估完风险的发生以及对项目的影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主要有预防措施和紧急措施,在项目风险没有发生以前,采用预防措施,在项目风险已经发生,就采用紧急措施,一般的风险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种。
2.3.1风险回避。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大,造成的影响也极为严重,也无法控制项目风险的发生和降低项目风险带来的损失,那么就需要更改项目目标,或者直接放弃项目。
2.3.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时把风险的权利以及结果转移出去,这无法降低项目风险的发生,也不能减轻损失,不过可以减少自身的项目损失。
2.3.3风险缓解。风险缓解就是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造成的损失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项目风险还没有发生以前就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缓解,能够降低风险给项目带来的损失,这种一种最合理的方式,一旦风险发生,通过风险缓解措施,就可以减轻风险带来的后果。
3.结语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使用PFMEA技术能够识别和评估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降低项目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大明、梁贺、赖智宇,胡健斌.浅议PFMEA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运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关键词:CMMI;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过程域(RSKM)
0 引言
何为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是指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变成项目问题,会对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对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影响项目目标的达成,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风险管理(简称RSKM)的目的在于,在问题发生之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策划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如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管理,包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识别、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缓解措施,必要时加以实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避免其发生,即便是发生了,也因为事前制定了应急措施,可以尽量缓解对项目产生的不利影响。
1 CMMI的风险管理流程
在一个项目中如何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哪些活动?应按照怎样的流程策划安排以及实施这些活动?CMMI模型的风险管理过程域将风险管理分为3个部分,分别用3个特定目标加以规范:①风险管理准备,②识别和分析风险,③缓解风险。为达到这3个目标的要求,模型给出了对应于3个目标的特定实践,也称为最佳实践,项目通过最佳实践的实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CMMI模型的风险管理过程域定实践要求如下:①SG1 Prepare for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准备;②SP 1.1 Determine Risk Sources and Categories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③SP 1.2 Define Risk Parameters 定义风险参数;④SP 1.3 Establish a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⑤SG2 Identify and Analyze Risks 识别和分析风险;⑥SP 2.1 Identify Risks 识别风险;⑦SP 2.2 Evaluate, Categorize, and Prioritize Risks 风险评估、分类和确定优先级;⑧SG3 Mitigate Risks 缓解风险;⑨SP 3.1 Develop Risk Mitigation Plans 制定风险缓解计划;⑩SP 3.2 Implement Risk Mitigation Plans 实施风险缓解计划。
下面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按照模型的目标要求,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做进一步的说明。
2 准备风险管理
准备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和项目两个方面的要求。因为项目存在于组织当中,在组织层面应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约束,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活动进行定义,包括收集和积累组织中历史项目曾经发生的问题、曾经识别的风险、曾经获取的经验,形成组织的风险管理资源和经验值,并对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以指导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在项目层面,立项之初项目经理应按照组织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要求,对项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来源和类别的划分,其目的是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来源和类别,确定更为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措施,以其投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要在组织定义的范围内确定本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管理。
(1)确定风险的来源和分类。组织的EPG(过程改进工程过程组)要收集历史项目曾经识别的风险、曾经发生过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形成组织级的风险库,并对收集到的风险进行来源和类别的划分。来源可以分为来自项目内部的或外部的风险;类别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质量、项目管理、技术、客户需求等各种类别;
(2)定义风险参数。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一般会关注这样一些指标:风险概率、风险影响、风险值、风险阈值,我们称其为风险参数。有些风险参数会随着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生变化,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应定期对其进行量化的评估,以了解风险的状态,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量化评估是为了对其状态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在进行量化评估时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要在组织层面对这些参数进行量化的定义,以指导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估。
风险概率,即风险发生的实际可能性。对于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要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风险概率一般可分3-5个级别,每一级别都会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进行定量描述。风险概率按5级划分的例子如表1所示。
风险影响,即风险实际发生时对项目目标(进度、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因为要考虑对成本、进度和技术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分别从多方面判断风险影响值,最终取多个值中的最大值,然后按等级进行定量划分定义如表2所示。
风险值,即风险概率与风险影响的乘积。在风险管理中一般会同时关注两个因素,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单独考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全面反映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结果。为了将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引入了风险值的概念,风险值也可理解为风险的级别,它体现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项目经理可以借助风险值来判断风险的状态,进而决定是否应采取措施缓解风险。
风险阈值,是一个或一组判断风险状态的临界值或控制点,其含义为某一风险的风险值接近或超过这个临界值或控制点,这个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项目问题而发生,因此项目需要对这样的风险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采取缓解措施化解风险。组织可以根据积累的历史项目风险值的平均水平定义一个统一的风险阈值,也可以为不同分类的风险定义一组阈值。
(3)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在组织层面要制定持续管理和应对风险的策略以指导项目实施风险管理。项目经理应在项目策划阶段按照组织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策划,形成风险管理计划。
一个有效的策略必须考虑应对风险的方法、风险跟踪和监控的力度、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处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风险应对有4种方法:规避、转移、减缓、接受。①规避: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又没其他合适措施加以缓解时,通过改变原有项目计划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消除风险存在的条件,保证项目目标实现,从而规避风险;②转移:通过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一旦转变为问题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至项目以外的第三方;③减缓:采用成熟的技术或其它一些方法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或不利影响降至项目可以接受的水平;④接受:项目团队决定直接面对项目风险,并愿意承担风险事件的后果。
风险跟踪和监控的力度可以考虑与项目管理中的整体跟踪管理相一致,比如每周对那些风险值接近或超过阈值的重要风险进行跟踪,监控风险值的变化,评估为缓解风险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每个里程碑对新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已识别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估,持续地监控风险管理,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并确保缓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在对风险实施缓解措施的同时,对一些重大的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项目问题的风险要制定应急措施,一旦缓解措施失败,风险成为问题发生,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 识别和分析风险
识别和分析风险涉及的是项目层面的具体活动。识别风险是针对具体的项目,系统化地识别已知的和可预测的风险,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和风险产生的条件,判断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描述风险特征。风险分析包括对每个识别出来的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的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监控和实施缓解的优先级。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风险识别和分析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除了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对影响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外,还应当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定期的进行。
(1)识别风险。在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考虑进行识别:①参考组织风险库中记录的历史项目风险;②参考和当前项目类似的历史项目曾经识别的风险和遇到的问题;③考虑项目本身的特点。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包括头脑风暴法、Delphi法、核对表、SWOT技术等: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风险识别手段。由项目经理组织合适人员(可考虑项目组成员、外聘专家、客户等各方人员)组成小组,通过会议的方式,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风险来源的识别,分析项目可能风险。鼓励与会人员自由发表见解,禁止评论并控制时间,同时指定记录人记录所有风险。会议结束后,项目经理整理会议列出的风险,合并同类风险并进行评价排序。
Delphi法:组织部分专家就某一主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确定项目风险专家,他们匿名参加会议。组织人员使用问卷方式征求专家对重要项目风险方面的意见,汇总整理后将意见再反馈给每一位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个过程经过几个回合,就可以在主要的项目风险上达成一致意见。Dephi法有助于减少数据方面的偏见,并避免个人因素对结果产生的不适当的影响。
核对表:利用以往类似项目和某些其他信息来源中积累的历史信息和经验,编制风险识别核对表,根据当前项目特点,按照核对表中列出的风险项逐一检查识别出风险。使用核对表的优点是它使风险识别工作快而简单。
SWOT技术:根据项目及项目组的优势(S)、弱势(W)、机会(O)和威胁(T)来识别项目的风险的技术。SWOT可以使项目组清晰了解当前的状态,对优势和劣势以及威胁进行分析,确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应对这些风险,还可以用于评估是否有机会进一步利用组织和项目的独特资源和核心能力防范和应对风险。
项目风险一般包括如下几类:需求风险、计划风险、组织管理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客户风险、产品风险、设计实现的技术风险等。
对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包括对风险的具体描述、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实施风险监控的责任人等。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按照组织提供的量化标准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逐一进行定量评价,得出风险值,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按照风险值的高低进行优先级的排序,风险值越高的优先级越高;风险值相同的,则按照发生的概率大小进行排序,因为风险的监控和缓解也是需要投入成本和资源的,在项目有限的成本和资源允许的范围内,重点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缓解和控制,而对优先级相对较低的风险只进行关注。
对项目每一风险的评估结果和优先级的确定以及应对策略,也都要记录在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中,在项目实施期间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对各个风险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通过风险跟踪,进一步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计划如期完成。
4 缓解风险
缓解风险是针对那些对项目来说最重要的风险(风险值达到或接近风险阈值)拟订风险缓解措施,必要时进行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动力外线 工程项目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工程项目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用最低成本取得对工程项目保障的满意结果,使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等目标得到控制和实现。
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是在保障我院科研生产、国家重点工程和云岗地区居民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地下管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而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发生各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及处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对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就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他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就必须准确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投资风险是项目实施环节的首要风险,是贯穿项目整体风险因素的风险。由于建设周期短、投资大,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及经济特征使动力外线工程投资也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投资的固有特性,具有投资时间短、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过程复杂且难度大等特点。在该过程中,由于地下动力管线的复杂性,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投资顺利实施和成功。
(二)合同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而且先前地下动力管线复杂的特点,工程期间的客观条件如技术、施工、材料等可能会对工程协议的执行产生干扰,这种客观存在的对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条文不完整和不严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误、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施工方或建设方违约带来的风险及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等。
(三)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指的是由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造成项目工程施工拖延,未能及时按照工期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建设方在对工程进行招标时,将土建部分与工艺部分进行分别招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施工方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动力外线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面临的各种内部及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例如:投资决策、总体方案确定、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或者没考虑到应对措施,都将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会引发工程返工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设计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的关键,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起工程招标及工程实施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只有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五)施工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项目参与者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六)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即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经营方面的可能后果。如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但是,我站动力外线工程具有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动力外线经济风险主要考虑伴随工程承包活动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仅影响具体施工企业,如建设方的履约能力等。
(七)管理组织协调风险
在我站各专业动力外线工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工程工期、质量、费用和安全的控制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建设方与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各参与方内部,各参与方之间,参与方与外界的组织协调风险等。
(八)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安全健康包括:人的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季节性流行病、安全文明措施等的有效保护。在动力外线施工中,要明确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数量偏差、价格变化、进度拖延、特殊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所在,因为它们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为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辨识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即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如果通过分析已经知道该项目存在风险,那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即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有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汇总。
(一)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存在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识别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关键是运用科学先进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将识别出的风险如政策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识别报告,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
在我站工程中,风险管理步骤最重要是预测和识别出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确定风险来源,判明风险产生的条件,并描述其特征,鉴别哪些风险会对本项目产生影响。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并做出判断,以进行分析和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在识别风险时,要对各类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进而会加大工程项目遭受的损失。因此,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防范得力,措施有效。
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整和系统性,应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采取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是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引起损失的综合后果,是对工程项目实行整体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可定量分析的风险是属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可定性分析的风险属非技术性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另外,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中有些是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非技术性因素,这些风险就得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合同中技术条款等。
在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往往结合使用。这一过程中,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从而找出主要风险,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在动力外线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包括的内容有: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延迟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动力外线配套的评估过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风险发生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及风险的起因,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如。
1.确定风险评估基准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项目主体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的评估基准,又可以称之为可接受水平,在整体风险和单个风险中都要确定这个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准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确定风险因素概率
在动力外线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风险的因素概率,就是要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通过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概率,弄清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
3.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将动力外线工程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估可接受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估可接受水平比较,判断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量,然后做出如何将工程继续进行的决策或者采取规避措施。风险的损失量包括: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工期损失,以及对工程的质量、功能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4.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根据动力外线工程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出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进而明确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是否需要继续。另外根据所得结论,分析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并结合风险的等级制定应对措施。
三、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就可得出项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分析总结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政策是竞争的根本,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进而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成员班子。专注于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果,因此,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各项决策,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重要的一点是,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也要注重规划和原则的制定,来实现项目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从而减少项目的风险。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就要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组织的组建要遵循一下原则:首先,风险管理组织具有独立性,与其他管理组的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目标。其次,风险管理组织具有开放性,需要和其他项目组共同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最后,就是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自律组织,进行自我调控。
(三)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水平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合同既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对工程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首先,针对项目内容,细化合同条款说明。在准备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工程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工程技术要求、工程数量、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其次,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外界。最后,随着当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应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四)提高风险转移的应变能力
风险转移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从中获取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项目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进行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能样样自己面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因此,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体现。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大类,非保险转移包括建设方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总之,风险对策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它也是项目有关各方的共同任务。
(五)强化全过程风险监控制度
动力外线工程中的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动力外线工程中的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2、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四、总结
要做好具体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要根据动力外线工程的专业种类、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环境条件等,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未来各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者要不断从管理方法、风险应对措施、法律手段上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更有效地控制。进一步将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提高动力外线工程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建华. 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天津科技, 2008年第1期:55-57
[2] 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4 期:153
[3] 牛秀萍,刘晓乐,石飞翔.如何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4期:40-41
[4] 高广军.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07年第12期2007,(12) :86-87
[5] 周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230
[6] 张凯.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 经济师,2009年第5期:280
[关键词]IT 行业 项目运行 风险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规划
风险管理事前控制规划是项目开始前对整个项目基于风险损失进行的多角度分析和考虑,并规划出良好的规避风险的策略的预案,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个部分包括了风险评估、风险的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评价等几个部分。
一旦项目中出现了风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会对整个的项目计划、资金预算、项目进度等基本的执行方案造成混乱,会使项目管理人在管理上措手不及。因此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在整个项目的开始时就应该树立项目风险意识,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基本风险及其风险的形式进行评价,要对隐藏的和显露的风险进行客观识别。风险意识实际是对未来项目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事件的假设,一般风险意识识别主要包括风险的类型、根源、造成的后果以及连锁效应。这时,项目管理人因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常识,或者通过类似项目积累起来的数据等理论依据等来做好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
风险管理事前控制的目的是尽量避免项目的失控和为具体的项目实施中的突发问题预留足够的解决方案。风险评估都要建立在以特殊性为依据的判断之上,一般可采用数学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频率等方法进行。
项目的风险评估事前控制完成之后,项目就有不可承受风险和可承受风险两种,前者可以采用终止或者不就措施,以降低项目的更大损失;后者就需要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的控制。
二、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方法
控制风险就是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通过管理风险从而消除潜在的更大的威胁,使项目健康的发展下去。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在整个过程中是连续、反复进行的,消除了出现的风险后,新的风险又会出现,并且为了减少风险带来损失而进行的风险管理本身就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所以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对风险进行监视和规避。
风险的监视是对整个项目产品以及项目过程中的进展和变化、通过核查项目进展的效果来进一步的改善项目的运行管理模式。在整的项目运行中,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增多,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会越来越突出,但是风险监视工作也会随着信息的增大日渐全面。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各个实施阶段的计划目标和信息、风险管理的实效性来分析对比风险监视效果,寻求问题的根源,提出更加科学高效的风险监视方法。
有了风险的监视就应该考虑规避风险的方法。在风险管理前期规划上对风险进行控制,只要监视到风险,就立即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风险规避,这样可以达到改变风险的性质、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风险影响程度等一系列风险连锁反应。规避风险最常用的策略有预防、回避、转移、后备措施等几种方式。
风险的预防特别不能忽视整个项目开始之前的项目风险预案培训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办事这两个方面。因为项目中的每个人员有任何不当行为都有可能使项目风险出现,因此要对项目组每个成员进行风险教育和规避风险措施培训,才能有效的减轻项目风险的影响。因此要制定详细的项目执行计划、项目规章制度、执行标准、项目产品知识等。项目进行过程要严格执行项目的进度计划、资源配置、人员调配、档案管理、保密协议。
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要学会利用IT行业中使用频繁的项目合作伙伴数量、项目外包、保险担保等手段,这样就能在节省人力资源、预算成本、项目进度上分散风险,避免利润的大量流失。接受风险和风险后备措施主要指将风险主动的承接下来,通过后备措施尽量来解决风险。
三、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不管项目进展如何,都必须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风险管理的缺陷和优势,编写成风险管理经验报告。风险管理的周期和连续性决定了项目报告的连贯性质,所以该报告不仅仅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完成之后的总结,更应该是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风险管理手段、效果的重要文件。报告可以是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不定期的对风险管理进行汇总,为本项目及新项目的管理、实施、控制、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最后:风险和效益生来就是矛盾共同体,只有正确的认识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保证每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才能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才能给IT行业创造更加丰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皎平,赵宏霞.基于贴近度和关联度的软件项目方案风险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8,(11)
[2]陆力,陈宏,陈李容IT项目启动条件识别和信息采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3)
【关键词】地质工程;风险;风险管理;措施研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地质工程建设事业逐步发展起来,人们对地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遇风险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对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的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地质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防范风险的水平。
1.关于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的概述
1.1关于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的研究
由于地质工程项目的建设存在着很多很多不可预测、不可预见的风险要素,再加上人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具有有限性的特征,这使得地质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一旦没有很好地预测与解决这些风险,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上的威胁。
而地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并选择科学的应对手段,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果的一种动态性的过程。
1.2关于地质工程项目风险表现的研究
关于地质工程项目风险表现的研究,其内容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首先是决策方面的风险,在地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的时候,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属于一个非常动态变化的过程,任何一种应对方案均不能完全保障预先的决策与设计是最好的。因此,在应对方案的选择上,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指标。如若缺少就会导致实施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出现。
其次是立项方面的风险,由于风险具有双重性特征,引发风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人为因素,又有地质本身的因素,这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存在的有机结合。从现实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对风险出现的缘由进行研究发现人为认知成为引发风险的根本性因素。在立项阶段,对地质工程项目立项的目标是不是合理、明确,地质项目是不是进行多种计划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地质项目的效益与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等内容需要进行科学性研究。
三是项目环境方面的风险是指地质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中所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这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动与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认知均会给地质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风险。
四是技术方面的风险,地质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施工以及工程项目检测预报等三个方面。
五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在地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建设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风险意识、风险处理、风险倾向等多个方面有关。地质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环境风险辨识误差、风险活动的决策失误、缺少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凤霞过程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均可能致使主观性管理风险的产生。
六是管理方面的风险,在地质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组织施工、合同管理、计划协调以及安全质量监督等多个方面存在风险。
七是物料资源方面的风险,地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企业能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对机械设备性能、建设原材料质量的需求以及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当前地质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面临的风险。
2.针对地质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研究
针对地质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研究,其内容表现在:地质工程项目管理从本质上看属于很多自然系统与工程系统有机结合的结合体,其建设施工的主要目标是在了解、认识、掌握自然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化地改造与保护,从而实现环境与工程的和谐发展。地质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工程自身的特征、工程成果的检测和评估以及对自然环境因素的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其特征主要是过程化的管理与系统性的思维,从而有效保障地质工程项目中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安全、协调地进行。
3.针对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
3.1措施之一—采取措施强化地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
要想强化地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增强地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可建设性与使用功能,在充分保障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完全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将施工场地所在的地质气候环境特征以及设计内容的特殊性考虑其中,使得地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可建设性与使用功能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上来;二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对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的预控与风险识别,即风险管理需要在明确地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之后介入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调查法等一系列风险识别的方式方法对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风险识别与预控;三是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理论技术优势,对地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以及新工艺的运用状况进行严格监督,从而有效保障地质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
3.2措施之二—采取措施强化地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
要想强化地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构建数字化的风险控制网络平台,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与数字施工场地的影像资料,编制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对地质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施行动态性的管理;二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风险源的清单制度,明确地质工程项目的风险源位置并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对风险的事前控制;三是要采取措施制定并实施重大风险源的跟踪控制与应急预案,有效健全风险应急制度;四是要采取措施增强对地质工程项目要素的管理,通过对施工场地中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技术的控制,从施工工艺的样板引路、资质审查、施工质量通病以及准入控制等多个环节开始,对风险的诱因进行科学控制。
3.3措施之三—采取措施强化地质工程项目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
要想强化地质工程项目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地质工程项目的竣工状况与运行状况进行质量评估,并签署质量评估报告;二是要采取措施编制10年责任期限的风险控制方案与缺陷责任期限,监督相关部门向监理部门提供机械设备使用与地质工程项目维护的文字数据资料;三是要采取措施有效监督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尾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规避其中缺陷责任所带来的风险。
4.结语
随着我国地质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建设施工技术的提升,其在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风险不仅对地质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可能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科]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正式提出的,所谓风险管理指的是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以及评估处理的流程,通常包含了风险分析、风险处理以及风险监控等环节。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所谓风险分析即对某时某地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消极事件展开分析,研究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风险处理即是按照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与宗旨,在科学的风险评价的前提下,在风险产生之后能够采取的包括监测、接受、回避、转移、控制风险等各种策略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过程;风险监控指的是利用已经构建的风险评估标准体系来对风险处理的结果进行评估,而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能够借助于这一系统来对工程项目的实际状态作出控制。因为风险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管理过程应当是处于时刻调整中的,随着园林工程项目的逐渐推进以及相应对策的实施,会让影响园林工程项目实施的各种风险因素发生变化,而在我国园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乏的正是科学的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来进行的管理与控制。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我国在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空白。现阶段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通常是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主,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安全管理。虽然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中都明确的提出了施工安全防护对策,但都没有全面系统地针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控等内容作出规定,另外对环境风险方面的内容还存在空缺,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管控还应当进一步深化[1]。
2园林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内容
因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普遍提升,对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也由此凸显了园林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巨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于园林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应将分析、评估、处理这三项内容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2.1园林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以及工程准备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
在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其项目决策阶段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阶段,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人员必须对项目施工环境和施工计划实施严格的调研,在决策阶段必须对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展开深入考核,对该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同时要对园林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预评估,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科学地制定工程项目风险控制计划,从而保证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有序开展[2]。
2.2园林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
当我们制定好园林工程项目实施计划以后,就需要做好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这也是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最佳阶段。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所需要面对的风险因素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这些因素都非常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风险因素处理不当,从而导致工程施工建设出现重大问题。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内容通常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协调施工人员之间的关系,配合施工管理方落实风险管理计划措施,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警惕性,同时对园林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所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研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得以保障,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
2.3园林工程项目竣工后的风险管理内容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得知,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应当是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工程项目竣工后便不再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当园林工程项目顺利竣工之后,还应全方位地对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展开客观的评价,总结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积极主动地做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验收工作,对其竣工之后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在这些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细致的记录,从而对未来的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便不断提升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另外,在园林工程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控,审查工程项目的预期设计功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其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后续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性[3]。
3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大部分的工程建设项目都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却一直停滞不前,很多园林工程项目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我们应当认识到,园林工程项目与其他施工建设项目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并未真正重视这一问题,下面我们就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3.1园林工程项目策划准备阶段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园林工程的策划和准备阶段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园林工程项目策划阶段通常都选择项目可行性报告的方式来实施项目分析,但当前大部分的园林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都偏向于论证项目是可行的,而非对项目展开全面深入客观的分析,进而导致部分项目开工后没多久就“流产”。在园林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通常表现为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很多园林工程的设计存在风险漏洞,非常容易造成更大的风险。
3.2园林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现状
施工阶段是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是施工作业人员组织结构较为混乱,因为园林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通常而言企业的领导层是固定的,而下设的项目经理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很强。当园林工程项目立项之后便会设置工程指挥部,而开始另一个园林工程时又会成立新的工程指挥部,项目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基本上各不相同。我们知道,园林工程施工不但需要专门的园艺工,同时还需要负责土建的建筑工人以及水电技术工人、施工技术人员等,其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工种,所以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组织结构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人员的流动性以及管理难度的增加都会为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露天作业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干扰。而面对不同的施工地区、为不同的行业服务,所涉及到的地方政府法规以及行业施工具体规范,往往让施工作业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变化,而在较大范围的环境下实施施工活动,其管理难度也更大,在同一施工现场中经常会存在不同的施工作业队伍共同开展施工作业,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加之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4]。
3.3园林工程项目竣工和评价阶段风险管理现状
园林工程项目竣工与评价阶段的风险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园林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仅仅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验收与总结,并未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展开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收集,从而导致我国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历史资料上非常缺乏。另外由于所应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很多风险因素在总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的体现出来。正是因为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这些客观与主观的风险因素,才使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如此重要,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
3.4我国园林工程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①对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不具有系统性;②虽然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了风险管理,但对工程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却不够重视;③风险管理理论不能够科学地应用到工程管理实际中去,对于风险管理的内涵认识不到位;④风险评价存在较大的误差,因为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导致风险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不准确,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等。
4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4.1不断提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问题产生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不重视风险隐患的控制,从而造成了问题出现之后难以处理的局面。所以,做好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要求便是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掌握风险管理工作的内涵,在风险问题产生以前进行辨识与预处理,当其发生之后便能够及时地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带来的危害,降低损失。另外还应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重视风险管理,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4.2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组织风险的管控
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组织风险的管控工作,一方面是要增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发现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对策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进行科学规划,以便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方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落实,确保施工建设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5]。
4.3做好园林工程现场施工风险的管控
园林工程项目现场施工阶段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加强风险预防。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往往取决于施工作业人员,其风险意识、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感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产生影响,对此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施工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因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施工材料和器械非常多,若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质量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对施工材料和器械的管理,特别是对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对园林中的各种植物进行管理,结合各种苗木的生长特性来确定施工计划,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将不可靠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4.4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竣工后的风险管控
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周期并不是很长,一般情况下在半年左右便能够完成主体施工,但是园林工程项目交接所花费的时间通常在2年左右,在园林工程项目竣工之后,我们也不能够放松警惕,要坚持做好工程项目的竣工维护和风险管控。在此阶段我们可以对园林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做好植物的维护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后期竣工阶段的风险管控,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园林工程各项功能的实现,提升其建设质量。
4.5建立专门的项目风险管理组织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尚未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后,阻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园林工程项目来说,涉及到的施工作业人员较多,施工技术复杂,项目跨越地域大,内部管理工作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再应对风险管理。所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或部门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风险管理组织也能够独立地和施工方进行沟通,能够更好地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有利于我国风险管理的发展[6]。
【关键字】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海外工程项目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从咨询、融资、承包、采购、管理到培训等每个阶段的均来自一个以上的国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我国而言,海外工程项目包括我国对外投资的工程,我国工程单位在国外参与的工程。
由于海外工程具有合同主体多国性、技术标准庞杂性、系统工程的复杂性与合同管理的严格性等特点,加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海外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整个过程都面临着种类繁多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首先,可以降低工程的施工风险。通过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查执行情况,并反馈处理等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及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一些不确定因素为工程带来的损失。其次,强化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有助于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增加企业各级间的沟通,提高工作人员士气,从而增强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再次,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有助于使资源得到充分得当的利用,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进而降低项目成本,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组织相关人员,搜索项目风险空间,确定出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种风险事件并对其定性,列出风险事件的清单。
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国家或地区分方面:政治形势、社会环境与金融形势;(2)建筑行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变化、建筑标准与规范差异、建筑市场的波动、合同体系的不同;(3)公司方面:公司自身活动、业主、雇佣者、工程师及材料供应商引起的各种风险;(4)项目方面:预算超支、产品缺陷及进度拖延的风险。
2、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估计
风险识别之后的风险评估是对工程项目的单个风险进行量化,并建立评估模型,寻找每个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分布,判断各风险事件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确定工程项目各个风险因素的大小、发生的概率与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风险事件的评估,可以增强对项目中各种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考虑的条理性,估计各个风险的大小,有助于企业寻求实现项目目标的最佳方案。
3、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
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价就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各风险的关系,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大小,比较潜在风险与项目风险承受能力,便于采取应对措施,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风险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1)建立风险评价基准。风险评价基准是工程项目可以接受的每个风险所造成后果的水平,是评价项目风险的基础。(2)确定整体风险大小。出现几率大的风险后果不一定严重,而罕见的风险往往后果十分严重。(3)比较风险大小与评价基准。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价基准比较,整体风险大小与整体风险基准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三、海外工程项目风险防范
1、严格的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既是该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又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工程合同中通常对合同主体各方进行了风险分配,因此,项目管理者务必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深刻了解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根据工程特点签订专用合同条款。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者对有变化的条款,应进行仔细研究,分析修改原因,避免隐藏风险。
2、科学的防范体系
有效地防范风险,最基础的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认真履行工程合同中规定的义务。首先,根据工程特点,做好施工规划,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其次,加强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全面、准确的分析风险以找到有效地处理方法。再次,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重要的索赔工具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工程项目的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工程项目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工程索赔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于施工阶段。索赔可以针对工程设计的错误、工程量的变化、恶劣的自然条件或者是由非乙方原因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变化。利用合同条款或其推断条款进行索赔,是有效降低风险,甚至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重要手段。
4、有效的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通过法律文书或是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或者是分摊给其他参与者。其行为并非损人利已的行为,而是将风险转移到对该风险有承受能力的个人或组织。风险转移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财产出租或技术转让等,将全部或部分风险转移给他人,减轻自身压力。保险是风险转移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防范风险,甚至还可能得到额外收益。
[关键词] BOT模式;风险分析;风险规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39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5- 02
0 前 言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东道国政府与国内外私营承包商签订合同,将国家共用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权利特许给承包商,由他们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运营者来组成项目公司,进行项目的开发建设,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当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这种BOT模式的工程项目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承包市场上出现的一种资金承包的方式,大都涉及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参与方多、投资金额大、投资难度大、建设和经营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对BOT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准确分析,才能根据其风险特殊性采取适当手段加以规避。
1 BOT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BOT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风险,了解BOT工程项目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策略优化BOT工程项目风险管理,BOT工程项目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
商业风险:商业风险主要包括在项目建设阶段的完工风险、在项目运营阶段的运营风险、由于市场力量变化引发的收益风险、汇率波动和利率增长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这些商业风险有可能损害BOT工程项目的偿债能力,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正常的收益。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BOT工程项目所有风险中最大的风险,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BOT工程项目的运作,其中包括国有化或征收、政治干预、废弃合同等,当政府单方面毁约且没有给予投资方合理补偿时,意味着该BOT工程项目投资方的资金难以收回,并会给BOT工程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造成严重损失。此外,东道国内发生战争、内乱、恐怖行动等突发状况时,可能会导致BOT工程项目的终止,给项目公司带来经济的损失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2 优化BOT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在BOT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其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在项目参与者中,有能力控制风险者承担责任,若双方均无力控制风险,则由双方通过谈判等来共同分担风险。
2.1 政治风险防范
对于BOT工程项目风险中的政治风险,项目投资方可考虑通过以下措施予以防范:①项目投资方可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或其他官方信贷机构进行政治风险投保,以此降低政治风险带来的危害;②在BOT工程项目建设前,项目公司就应在项目的建设、运营等方面与政府进行谈判并达成共识,并要求政府以书面协议的方式对项目的特许权权限、许可证有效性及可转让性等予以书面保证;③投资方应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入政府出口信贷机构和多边发展机构,政府参与其中会使得项目得到政治上的保护,政治风险大大降低;④为了规避BOT工程项目的法律风险,项目发起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聘请有关法律顾问参与其中,从而保证项目的设计、融资和税务等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要求,并且可在法律顾问的帮助指导下与政府签订包括进口限制协议、诉讼豁免协议、仲裁协议和劳务协议等在内的担保协议,从而为项目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法律上的保护。
2.2 金融和市场风险防范
对于BOT工程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要通过综合运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予以防范。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一般由项目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担,在对其进行风险防范时,项目公司应在和政府签订的协议中明确规定,项目公司承担一定比例之内的利率变化,超出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由双方谈判确定一个合理汇率,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汇率波动由政府对项目公司补贴。同时,对于市场风险,项目投资人在前期就应对市场结构和运作方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正确地把握市场行情是防范市场风险的基础,此外,项目投资人还可通过和政府谈判明确投资回报率或由政府提品购置担保,从而让政府和项目公司共同分担市场风险。
2.3 完工风险和运营风险防范
为减少和防范完工风险,项目公司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和有实力的承包商进行项目建设,并通过设置履约保证金和误期损害赔偿费用等合同协议将完工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对于运营风险,一方面要对技术风险和能源原材料供应风险加以重视和防范,项目建设要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同时可将部分技术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来分散风险。项目公司应尽量保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价格和货源的稳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并建立完善的供应和储备体系。另一方面要对经营管理风险予以防范,可通过选择有资质和管理经营的运营商来负责项目公司的运营,还可通过资金投保的方式来转移运营风险。
目前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数字技术等的互联网运营空前繁荣,为了满足大众的信息交流需求,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为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和环境,各大运营商竞争激烈,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运营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各大运营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中做好风险管理,本文将从项目风险识别出发,对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加以阐述,希望我国通信行业能够实现健康长足发展。
【关键词】
运营支撑系统;风险管理;改造项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通信行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运营支撑系统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运营支撑系统的风险管理,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是运营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
运营支撑系统(OSS),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持信息资源共享,集网络管理与客户服务等于一身,通过有机整合联系在一起,实现服务水平的完善提高。OSS实现了传统IP数据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的真正融合,是运营商服务的评价凭据,运营支撑系统改造是运营商优化服务的手段,对运营商来说是重大决策,因此,在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项目中,必须优先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1],就是识别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子,并对风险因子进行定级,判定风险影响程度,这要从三个要素判断,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后果、时间。运营商会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找出对项目影响风险等级较高的因素,凭此进行风险应对和处理。
2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应对办法
2.1风险规避
这是从源头上出发,先发制人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之一。结合运营支撑系统风险识别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因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改造过程的每一步骤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给予解决,步步为营,争取将风险因子扼杀在源头,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发挥作用[2]。
2.2风险减轻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子都可以在源头上消除,因此对于固有的无法消除的风险因子,我们就要通过提升技术,对该因子进行实时监控,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也可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风险因子的影响,另外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3风险转移
这算是基于运营商的角度所实施的商业运作,指将风险将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利用合同、协议等,转移到第三方身上,运营商不必再为此风险承受损失。这一手段成功的基础是做好风险识别,对风险做好评估,凭此制定对自己有益的条款。
2.险接受
运营商采取此种应对方式,通常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成本过高,处理之后综合会计之后,会产生负收益,此种情况下,运营商才会选择承受该风险。
3运营支撑系统改造风险管理措施
3.1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有备无患,这是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对风险的诱因、影响等进行预先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还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预案,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3.2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
风险产生的影响会随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因此运营商应该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3],可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主要是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新衍生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并对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风险定期评估。
3.3对相关负责人实施认责
专人负责专门的工作,是提高效率和保证秩序的有效手段,在风险管理项目中,就可以指定专人分别负责风险识别、风险负责,风险处理等不同阶段的工作,这样既明确了分工,有保证了每一项工作负责人的专业性,既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还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到专人第一时间应对。
4总结
随着时展的变迁,通信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人们对于通信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支撑系统俨然成为各大运营商实行竞争的核心所在。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运营支撑系统改造也面临着这一处境,风险因子日益增多,且影响程度也随着通信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无疑增大了运营商实施项目的难度。正是因为如此,运营商才更应该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但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还要做好监督等后续工作。本文阐述的是风险管理中普遍运用到的有效手段,但是对风险的管理研究决不能止于此,还应在提高技术投入和提高人才素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手段,为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基。
作者:郭亚涛 单位: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胡圣.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措施[J].通讯世界,2015(13):245.
关键词:国家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 问题 风险管理 诚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十以来中央政府提出规范化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指出规范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成为与战略、规划、政策同样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曾对规范化治国明确提出,规范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涉及经济、技术、科学等管理范畴。
科研项目管理是从近几十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各行业所采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原则和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中国科研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很大。国家科研经费项目涉及的经费是由国民生产收入重新再分配而来,具有严肃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领域里的国家经费,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立规矩,就是建制度,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规矩立好了,才有路可走,才能越行越远。
一、规范化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必然性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研究范围、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和后勤保障等,科研项目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科研周期并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达到科研项目目标。
科研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风险管理、信用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规范体系,贯穿从科研项目管理的原则方针、组织要求、科研全过程,从而控制技术、进度、经费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准确而可操作的全面的规定,有利于刚性地管理国家经费科研项目,不仅仅要达到科研项目目标,而且还要做到目标的具象化、真实性、可追溯性和科研经费的明晰化、责任化、可审计化、成果化。这需要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规范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它不是简单的部门行为,而是多个部门综合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传统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风险简述
传统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存在许多方面没有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区、项目评审专家评审能力参差不齐、专家立场不中性、项目验收完成后科研设备长久闲置,最终只会报废处置,造成无效用的经费投入,致国家经费损失巨大。
第一,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项目目标、计划、预算等;其风险是:项目负责人主观上存在风险,重复立项、立的项目需求性不强。第二,专家评审,筛选立项,其风险是:专家权威风险,无法保证立场的中性。第三,项目执行:科研项目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中期形式报表,其风险是:经费使用风险。经费管理存在真空区。第四,项目验收:其风险是:验收专家评估风险。立场如何确保其中立性。项目完成后没有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致使研制出的设备长久闲置,成为垃圾,无人问津,多年后报废处置,造成国家经费无效使用。
第二,传统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弊端是:个人主观因素过多,管理松散,工作衔接不严谨,科研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往往是对立的态度,两者因为关注的领域不同,沟通不畅,造成管理真空区,从而形成风险累积。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没有风险管理者事前、事后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可操作的机制,做不到事前、事后管理,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中结算管理。缺失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
三、规范国家经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一)在申报项目阶段
加入科研计划部门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报告。科技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做出经济和科技的两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范的科研立项工作是立项时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统计经济数据,做出调研分析报告。科研计划部门要参与进来,科研技术人员协助风险管理者一同搜集相关数据,做出经济需求和技术需要分析报告,以往只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做科研技术可行性报告。现代国家经费项目更加重视对国家的、民生的需求分析。为了杜绝盲目、非经济立项,需要科技战略部门和科研信息部门提出经济上的搜集要素,如:外界政治经济环境因素、技术的改变因素、新技术的产生因素、经费的变化因素,做好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对各种相互有抵触的需要加以权衡。从而帮助决策者充分理解科研目标的需求,准确把握经费投放的靶位。
(二)评审立项阶段
在专家评审立项阶段,建立专家科研个人诚信机制,包括建立科研专家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及惩戒办法、建立科研诚信档案、专家诚信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
(三)在项目科研阶段
第一,建立科研项目负责人个人科研诚信管理模式,同样包括: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机构、制度、推出守则、惩戒办法、建立项目负责人的科研诚信档案、科研人员的信用评级、投诉管理等制度。
第二,经费统筹部门是事中参与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研项目人提供需求清单,由统筹部门按清单去市场询价,统筹部门统筹直付,统筹部门做出采购分析评估报告,以备事后审计。
第三,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包括:立项申请、制定合同与计划及费用核算、质量控制、参加人员选择、外部内部沟通等有关项目科研风险控制等综合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保证科研技术可描述性文件归档,科研技术的可控性管理,科研成果可追溯性。
第四,网络管理部门是简便并严谨的风险管理工具。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管理电子网络,划定责任界限,协调相互间接口。在网络的每一级明确控制、评估和证明质量合格的目标。科研项目组织标准化:标准要形式化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参与者的职责、相互关系、权限等,协调参与者与现有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加强规范化全过程管理。总体上,规范化的国家经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风险管理,细分可分为: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规范化的人员风险管理、规范化的设备使用风险管理、规范化信息/文件管理。
第五,财务部门是记录成本和进度的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仅是为保证人力、设施、材料和资金的最佳使用,提示科研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可行性,及同类科研项目的可比较性。规范化成本管理,科学化、定量化。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成本模型并严格成本控制,目前采用粗放型的成本估算,缺乏定量控制办法,科研项目缺乏预算定价依据。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精算分析,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型,当务之急。
(四)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验收阶段,同样需要建立验收评审专家诚信管理机制。保证专家中立性。确保公正评审。
(五)项目验收后,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市场验证,跟踪评估。
技术成果转化部门是事后参与科研成果价值评估风险管理部门,长期跟踪技术成果,做出技术成果转化情况分析报告,以此也可把它作为以后评估立项目时或验收时对评估专家的诚信评级加分还是减分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同时也作为对项目负责人的诚信评级时的诚信数据采集的参数。
三、结束语
本文意在提出未来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市场调查与分析、财务管理、诚信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诚信评估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以此框架建立严谨的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制度。只有当风险管理部门介入到国家科研经费项目的管理里来,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测量并准确预警,同时提示决策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国家经费损失风险,让国家经费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 David Apgar R isk intelligence: learning to manage what we don’t know[J].Journal of R isk & Insurance, 2008, 75(04):1082-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