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期货实训总结

期货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31 06:0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货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期货实训总结

第1篇

一、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失调

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基础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课的安排比重上,应明确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适当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调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化。而较多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实践性教学,即便考虑到实践性教学,但实践性教学学时很少。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应按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理论课时占45%,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占55%。这样就明确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

(二)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一般已经配备模拟实验室,并且硬件设施完备,但是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多数都是兼职从事该项工作,精力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二是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三是模拟实习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有效衔接。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学生实习,一是前往大中型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有关经济决策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不同于化工、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操作性人才。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工作,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联系安排专业实习很艰难,很多时候是靠领导和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系,没有任何保障,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建立“全方位、双循环、多模块”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

1.模拟实训内容的全方位。包括证券、期货投资,证券期货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单元实训及其综合实训,同时配以就业岗位的专项实训。使模拟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岗位化,人才培养走向准职业化。

2.模拟教学形式全方位。根据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特点不同而采取不同形式,既有每门课程单元实训,又有针对岗位需求的专项实训,还有集证券、会计、理财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同时又有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训与实习,以及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的实训。3.模拟教学环境的全方位。校内建立健全“仿真模拟证券实验室”“、银行实验室”,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二)双循环

双循环是指日常教学中各门课程的单元模拟循环与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1.各门课程(指专业主干课)

单元循环是伴随专业系列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一是按章节内容分散进行实训;二是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该课程综合实训。这需要科学的安排时间,理论教学精讲多练,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这是在专业系列课程单元模拟实训后而进行的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双循环模拟实训,使学生在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分块、分条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了每门课程的整体循环和相关知识的交叉循环,使学生专业知识步步升华,达到全面把握、重点应用的目的。

(三)多模块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毕业前设计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岗前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证券保荐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发行的准备与承销、证券上市保荐、证券估值与询价、证券信息披露,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发行承销能力、证券营销能力、会计计量核算能力。

2.证券经纪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回购交易、证券风险控制、现资银行业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柜台服务能力、证券经纪能力、证券委托交易能力。

3.证券投资咨询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营销、企业财务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软件应用能力、证券咨询营销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4.期货交易实训。该模块主要学习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期货结算,着重培养学生的期货交易能力、价格分析能力、交易结算能力。

5.基金管理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基金募集交易、基金估值、基金收益分配、基金信息披露、证券组合投资,着重培养学生的基金募集能力、基金交易、基金营销能力、基金运作组合能力。

6.证券会计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会计核算、期货会计核算,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证券会计基本核算能力、证券会计分析与监督能力。

7.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毕业论文是实训教学体系中的更高层次它是理论和实训的升华,是对四年(专科三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检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察。

三、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第一,将实训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分层次、模块化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上述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

第二,认真做好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好以下几个结合:一是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包括每门专业课按章节分散实训与该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定时间进行系统实训相结合;每门专业课程实训与专业系列课程综合知识与技能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实训相结合;二是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熟练的进行手工操作,又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三是课堂集中实训与课余学生分散实训相结合。所谓的分散实训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个实验室中随时随机进行操作实验;四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在强化校内实训的同时,校外实习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规定学生自找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习;五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根据论文选题注意搜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论文论据、从而使学生撰写论文具有实际意义。

第三,加强实训教学资料建设。包括教学大纲和实训教材,要求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均要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具体规定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步骤、方法、时间、地点、进度及考核方法。实训教学环节都要有相应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第2篇

本文作者根据独立学院“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提出“厚基础理论”与“强化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国贸课程体系设置。通过理论教学,利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拟操作、上岗实习的实践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作者简介:

第3篇

Abstract: The current financi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isn't conducive to train the examinee's financial practice skills. In order to reserve financial talents with bo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we can change the examination purpose, method, content and questions to develop the examinee's ability of practice.

关键词: 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缺陷;优化

Key words: financi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defect;optimiz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183-02

0引言

金融从业资格考试是被国际公认并广泛应用于规范金融行业,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行业监管,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实施将近二十年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为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金融业储备了大量的金融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现行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金融岗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主要包括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等。

1主要金融从业资格考试概况

1.1 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保险中介从业资格考试包括: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1.1.1 保险人从业资格考试中国保险人考试最早于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命题。1999年起改由中国保监会组织,由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承担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组考工作。2014年转为中国保险业协会负责。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为《保险基础知识》和《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

1.1.2 保险经纪人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人考试于1999年5月开始举行。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命题范围包括“保险原理与实务”和“保险经纪相关知识与法规”两部分,其中保险原理与实务占60分,保险经纪相关知识与法规占40分。

1.1.3 保险公估人从业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包括“保险理论与实务”和“保险公估实务(包括相关法律和保险公估案例分析)”两部分,其中保险原理与实务占60分,保险公估相关知识与法规占40分。

1.2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国证券业协会1999年首次举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科目《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基础科目及任意一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即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符合《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从业人员,可通过所在公司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执业证书。

1.3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2000年1月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据《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举行了首次全国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期货基础知识》与《期货法律法规》。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个年度,两门考试成绩均合格后取得成绩合格证书,成绩合格证书长期有效,实行电子化管理。取得成绩合格证后,考生如到从事期货业务的经营机构任职,可由所在机构向中国期货业协会申请从业资格。

1.4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2006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暂行规定》,在全国推行银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同年11月1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共设五个科目:《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考生可任意选考。取得成绩合格证后,考生若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任职,可由所在机构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从业资格。

2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缺陷

2.1 考试目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当前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对业务技能考核较少。大多考生参加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及格,拿到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方面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不相符的,另一方面也不能为社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务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2.2 考试方式主要为计算机闭卷统考计算机闭卷考试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对考生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阻碍考生创造力的发展,还容易导致考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学习考试目的纯粹是为了过关,限制了考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考试题型多以客观题为主通过分析金融从业资格的考试题型可看出,除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有综合分析题外,其他从业资格考试使用的题型多为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客观题,客观题的题型强调题目的标准化和答案的唯一性,留给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少。由此而得的成绩主要反映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对一些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很难反映出考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2.4 考试内容侧重指定教材纵观历次金融从业资格考试,可发现考试内容几乎全在指定的考试教材中,考生背一本指定用书就可应付考试。记忆力较强和准备时间长的考生通常比记忆一般和准备时间短的更易取得好成绩,有时考生的成绩反应的是辅导机构的水平而非考生的实际水平。

3优化措施

3.1 转变观念, 考试目的逐步转向以提高考生技能为主相对于发达国家完善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我国的职业资格考试起步较晚,完全打破现有金融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能逐步更新观念,逐渐改变现有的考试模式,考试目的逐步从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转向以提高考生的技术和能力为主。先从加大技能考试开始,逐步过渡到以实际工作场地为主的考试,从单一的考核向全面的考核评估过渡。

3.2 考试方式多样化,加强金融实务技能测试增强技能测试可有两种设想:一种是由各金融行业协会每年指定一些在业内发展较好证券机构作为实训基地,对于通过计算机考试的考生要求其到指定的证券机构从事一段时间(时间多少由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实习实训,期满合格者发给实习实训合格证;另一种思路是根据专业性质以及实际工作需要;由金融实务部门对专业课教材进行知识分解,把相应知识点融入技能操作中,设定技能操作考试题,让考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测试。

3.3 适当增加考试题型,提高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避免部分考生凭猜测试题也能过关的现象,建议在金融从业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计算应用等主观题,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的设计既要让考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又要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甚至可考虑在考试中增加自选题,即兴智能题和无标准答案题,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考试内容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和技能并重考试的核心应放在考试内容的改革上,重点考虑以下三点:一致性,考试内容改革力求与社会整体发展在价值标准上一致,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代表性,减少题量,选择具有明确代表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大量的试题应经过考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才能作答;灵活性,增加考试内容的灵活性,可把除文字之外的多媒体形式,如图片、声音以及动画和影视等,通过计算机呈现在考生面前,从而可改变考试面貌,丰富考试内容,提高考试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娃,杜元虎.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第4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递进教学 国际金融

理论知识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或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施教,有效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段的严格划分,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为了实现上述两点,笔者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了从理论到实践递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比较教学、实训实验教学、热点互动教学三个部分,并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训实验为手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比较教学模式

做好理论教学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概念,才能运用它们解释或解决实际现象的问题。在“国际金融”这门课理论教学中,针对国际金融20世60年代以来的变化,采取比较教学法。20世6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投机、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外汇和黄金等重要储备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与之相适应,国际金融的概念、理论、业务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不断发展。这些概念、理论、业务和制度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很大区别,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的概念、理论、业务和制度,该模式采取了比较分析教学法,利用图形、表格将国际金融的概念、理论、业务和制度间的区别和联系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课程比较分析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如外汇、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在不同阶段的内涵;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的差别;不同类型国际金融市场的区别等。第二部分是国际金融业务的比较分析。进出口商及商业银行根据资金调拨和控制外汇风险的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外汇业务,具体包括外汇即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外汇业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交割时间、合约的特点及履行方式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比较分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国际金融理论日益繁荣。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缺陷。因此,可从这些方面比较国际金融理论,包括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第四部分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比较分析。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因此,可以从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方面比较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利弊。

二、实训实验教学模式

实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创新思想,增强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训实验课教学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实训实验课堂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实训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吃透相关知识,把握住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思维习惯,根据学生的共同点和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情景和问题,发挥主导作用,使整个课堂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实训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过程的实F,包括实验教学过程输入、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输出效果都是由学生实现的,学生将实验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在实训实验操作中掌握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体系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提高。本课程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搭建外汇交易、期货交易、国际结算等模拟交易的软件平台,实施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讨论――分阶段练习――实验室全过程仿真模拟实训――课外实习相连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创新型的综合性实践运动(综合实验、校内实训、兴趣实验班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通过实践中的视察和思考悟得新知。将国际金融理论学习与国际金融市场实务操作紧密相连,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国际金融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化。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实现了“学”与“做”的统一。

三、热点互动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体会到国际金融理论的具体应用,本课程以辩论赛等形式,为增强学生对实务问题的分析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支持。通过课外辅导材料阅读、课堂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国际金融理论性较强,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抓住重点,因此,本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与组织。“国际金融”课程设计以外汇为主线,具体包括外汇来源、外汇汇率确定及影响、外汇市场、外汇风险、外汇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外汇管理制度和国际金融组织七部分。在七个部分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如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是与现实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中穿插“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热钱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及防范”等专题。通过专题构建互动式课堂,每次课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师生互动,并对该节重点设计重点互动教学活动;经常实施全课堂渗透式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体会到国际金融理论的具体应用,本课程通过举行辩论赛等形式,为增强学生对实务问题的分析能力提供很好的平台支持。并通过课外辅导材料阅读、课堂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通过热点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考风的好坏关系到学风的好坏。好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形成有别于过去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的考核方式,本课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将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建立各阶段量化考核指标,从多个角度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各阶段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分阶段考核实践教学成果。以课题、项目、案例或模块等为单元,每学完一个模块或课题,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采用不同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以过程随机抽查考核为主要形式,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的评价方式,重视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考核。强调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和多层标准,考核以能力水平为主要指标,探索实施以课堂小组模拟对抗、课堂贡献、模拟操作阶段成绩考核、业务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即使是闭卷考试,试题形式也多采用原理应用、案例分析等试题,评分时,只设评分原则,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过程正确,分析结论与原理或案例背景相符即可得分,有创新点和独特性见解的还可加分。

参考文献:

[1]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07).

[2]杨征,魏迎梅,蒋杰.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01).

[3]倪倩.构建师生互控教学机制的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01).

第5篇

(一)课程内容多、理论深、范围广国际金融研究内容较多,涵盖了国际收支、外汇、外汇市场、汇率、汇率制度安排、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控制方法、时滞效应等,具有内容多、理论深、范围广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课程时效性强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的现象、新的事件、新的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层出不穷。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时常借鉴国内外在国际金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三)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实务操作部分主要涉及到汇率的折算、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进出口贸易融资、套利套汇等业务。汇改以来,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进行调整,汇率风险怎样防范以及在进出口中如何报价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重要。不少学生反映这个部分的内容很难理解,在具体操作中有难度。实务操作部分的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受到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自身复杂等方面的制约。正是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实务操作部分的“难理解”与“难操作”的特点,教师就必须依据工作内容和流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内容的案例,结合现实的国际金融现象进行讲解。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摒弃纯理论式的计算,计算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相关,计算的难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大学生自主练习的力度。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或手段。

1.课堂讲授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讲授中突出重难点,把大量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同样适用于本课程。

2.多媒体教学法把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其他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达到立体教学的效果。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对解决系统的理论问题,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和课程结构的展示效果很好。特别是在需要丰富的数据资料、图表来说明和论证时,效果尤其明显。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中,多媒体的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3.设问启发式教学法对一些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设问启发式教学法。例如进行“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等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政策效果分析等等。可先由教师针对知识点或金融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总结。设问启发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课堂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沟通,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45分钟不全由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每一章节授课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知识点,或者是现实中的热点金融问题,教师可先让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再补充总结。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为了强化学生的相关技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及校内的实训室、自主实验室等进行模拟股票市场、模拟期货市场、模拟外汇市场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等仿真实践教学,通过实践,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三)网络教学网络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课程任课教师可利用课程主页BBS论坛,腾讯QQ,采用网上答疑、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的课外指导。课外指导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充分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学生要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

第6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阐述了高校如何通过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关键词 :实验中心;管理;软环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36-0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话中指出:中国将要实现600所本科地方高校的转型,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的转型,淡化学科、强调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实现岗位的对接.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

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中,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1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主抓三项建设

1.1 环境建设

相对于设备资源、实验设施、实验条件等“硬件”环境,高校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硬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应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战略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而软环境建设应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实验管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其建设步伐应紧跟实验室发展的脚步;应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营造积极向上、治学严谨的文化环境;应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实验中心工作人员以服务广大师生的实践教学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

1.2 制度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好高校实验中心建设,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做好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2004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验中心建立至今,始终坚持“以制度事、以制度人”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验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先后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试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习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与上报规定》、《院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试行)》、《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与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卫生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上这些管理制度,全面保障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1.3 内涵建设

内涵可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包含了事物本身的主要内容,具有决定事物品质的基本属性.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的定位,特色的凝练;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基本需求,更能彰显高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精神.2014年是学院实验中心投入使用的第十个年头,已将主要的工作重心从最初的硬件投入转移到内涵建设中来.各个实验室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其中包括根据学科分类建立的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十年来,实验中心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实验学时数,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人次数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

2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积极推进两项工作

2.1.1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

2014年,根据规划,实验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了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专业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数字图文艺术设计实验室.目前,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完成了前期考察、论证阶段的工作,承建厂商的洽谈和具体建设设计工作正处在洽谈过程中.

2.1.2 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

2014年,实验中心联合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组织申报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2.2 创新管理模式,严抓四项管理

2.2.1 管理模式创新

实验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制度化管理下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广泛适应性,为此,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保洁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门卫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值班室工作守则》、《模拟银行实训室的功能及管理规章制度》等.

流程化管理是以流程为主要线索的一种管理方法,可以使实验中心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和高效化,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参观准备流程》、《实验中心设备维护使用手册》、《大型机考考试服务器准备标准化流程》等.

标准化管理是在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假期值班工作细则》等.

2.2.2 严抓四项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秩序管理、实验设备管理

在实验教师管理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秩序整顿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情况的检查;对实验教师上课内容的检查,是否存在信息量少、过多播放视频、过多涉及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等,及时发现、及时通报、迅速整改.通过“整顿月”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秩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要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特点——服务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范围——不推诿不推卸.

在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一检查——检查实验室记录;每天一反馈——反馈实验室设备维修情况,保证设备问题不过夜;每周一例会——良好沟通,回顾问题,部署工作;每月一总结——汇总问题,及时通报,畅通沟通渠道;每学期一部署——制定计划,积极部署,注意细节,把控过程,关注结果.

2.3 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高校实验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校实验中心可以通过微信平台、URP综合教务系统、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等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通过实验中心微信平台,实验教学公告、通知等;通过URP综合教务系统对日常实验课程进行管理和调整;通过使用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对斯坦福开放机房进行有效管理,比如学生自助学习刷卡上机、实验课预约管理等;通过使用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中心的全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备更新、设备报废、设备移动、设备借还等;通过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高校实验项目管理情况.

2.4 组织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为实验教学服务

实践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实验中心通过组织erp沙盘模拟大赛、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创业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等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可以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服务,为打造“应用型本科大学”服务.

2006年至今,实验中心与各系(部)连续8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用友杯”ERP沙盘模拟比赛、金融模拟投资交易大赛.2014年,实验中心还指派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比如“大商所杯”期货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两岸四地”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实验中心教师楚振宇老师指导的团队,在大连市期货协会举办的“期货知识进校园”暨“大商所杯”校园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中,学院获团体总冠军,且包揽前四名的好成绩.由实验中心高碧聪老师指导的学院代表队,获得第十届ERP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决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进入国家复赛,国泰安“两岸四地大学生微创业大赛”进入国家复赛.

3 结束语

加强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做工作,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扶持力度,为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定期更新设备,提升软、硬件实验设施,并加大对软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准确的实验室定位,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优化实验中心软环境,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参考文献:

(1)吕.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教育实践 大学生 就业指导

1.辅导员加强就业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1.1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改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高校辅导员来源多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多数辅导员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岗位认知鲜有了解,缺乏就业经验导致许多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就业过程的各个环节。辅导员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识到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重点,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和需求标准有所认知,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丰富的就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任务,学生读大学的直接目的是就业,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知、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就业心理调节等多个环节都需要辅导员的指导。所谓“师者诲人当先知”,辅导员如果不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过程有所认知,就很难将有效的就业指导通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势必导致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1.3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高校扩招、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断的变化,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在近年来层出不穷,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海人才市场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为例:2008年,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不少企业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1] “订单模式”是近年来高校的就业工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辅导员应在充分把握就业工作前瞻性的同时适当对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做以调整,准确把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2.加强辅导员就业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理论学习,系统掌握就业指导理论知识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把握形势,辩证的汲取实践过程中的收获。辅导员在上岗前后大多都会接受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涉及的基础理论较多,辅导员要在掌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战技巧的学习。举例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已经成为就业指导的工作热点,辅导员要在明晰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对学生示范性、指导性强的实际案例,在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将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示范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做参考,以强化就业指导的工作效果。

2.2深入用人单位,分析总结企业招聘录用标准

辅导员要多走出校园,加强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逐渐提升就业指导认知的前瞻性。当前形势下,各个高校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大型招聘会,平时的一些小型专场就业洽谈会也会在学校召开。辅导员可以在招聘会中和用人企业接触,了解企业人员对目前毕业生的评价,了解企业未来用人需求趋势。

2.3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就业教育实践重点

辅导员要不断总结调整社会实践中的重点,根据用人需求形势和学生实际特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从当前就业形势上看,经济发展的转暖给学生就业带来的更多的生机。但是社会对人才需求饱和度、岗位匹配度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就业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去进一步提高当前形势下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教育重点要研究的课题,辅导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明晰重点,社会实践计划和方向的制定也应该更加准确。

3.就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提高的五项能力

3.1辅导员要有积极修身的学习能力

辅导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明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侧重点,从而给学生提供良性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一种思路的指导,做好指导工作的前提是指导者思路要比被指导者的思路成熟,我们很难想象一名知识匮乏的辅导员能做出有高度、有深度、易于学生接受的就业指导。同时,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沟通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的热点和难点,就很难在交流中达到畅通。

3.2辅导员要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筛选信息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将自己要了解的内容和要传递的信息表述给沟通对象,是辅导员应该在平时工作中重视并加强训练的基本点。有的辅导员平日不注重沟通能力的提高,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虽然耗时很多,但收获甚微,不能在有限时间和机会中收集到有效信息,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处理总结,也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个考验。

3.3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经历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别人的经历,将收集与总结进行流畅的转换是有效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的关键。辅导员应在收集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做精炼准确的总结,提升对经历总结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增强了工作流向的前瞻性,将对社会实践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起到推动作用。辅导员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辅导员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推陈出新,从而把握住时展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培养和谐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第8篇

【关键词】商品模拟交易会 专业群建设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91-03

“商品模拟交易会”是由经贸管理类多个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是组织学生仿真模拟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商业企业、运输企业、公司(收购商)和银行机构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由学生扮演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商品洽谈、交易、开单、款项结算、运输业务办理、仓库存货的收发管理等业务,并最终完成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生成相应的经济信息。从2010年开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老师为主的,其他专业共同参与的大型跨专业、跨行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商品模拟交易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一、以“商品模拟交易会”实现多专业共同参与高仿真实践教学的目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组织2008级经贸系的学生开展该大型跨专业实训项目,至2014年,每年开展1次,每次持续时间1~2周,参与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该项目开展5年来,参与此实训项目的学生达3200多人,这些学生通过扮演会计、出纳、开票员、广告策划员、营销业务员、仓管员、配送员、银行信贷员、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业务发生票据的产生及传递路线,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办理程序;通过实训,学生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以“商品模拟交易会”解决专业群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的难题

有市场供求就会有买卖交易,有买卖交易就会有商品流通,有商品流通就会需要物流,而商品买卖和物流势必产生相应的款项结算,而公司经营的好坏需要进行财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经贸系专业群建设基本上涵盖了上述所有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经济活动涉及的行业需要,该实训项目设置了商业、运输业、银行等不同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按工作性质关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单位),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为了能更好完成该实训项目,发挥各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我们原则上选择专业对口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大致岗位设置和分工如表1所示。

三、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两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我们多年开展的跨专业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几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项目中所需实践技能得以不断提高,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立项建设,该项目获得立项,和我们多年举办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中确定了两门会计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课程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软件内容。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与用友及金蝶软件公司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罗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学生毕业前的一次专业技能综合大练兵,融合了前面4个学期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目前,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合作共同编写了《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教材,两本校企合作教材已于2015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市场营销专业完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中所需营销知识与技能,完成了核心课程“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辅导材料、慕课等的建设。我们与南宁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南宁营销公司、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银邦集团、一叶连锁店有限责任公司、东翼今天连锁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完成了校企业合作教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的编写。该教材于2014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三)电子商务专业完成“淘宝创业综合实训”一门核心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后,为了使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广西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的背景下,我们和企业合作完成了“淘宝创业综合实训”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并把这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超星慕课。

四、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探索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2010年以前实施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后,通过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在技能方面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经验后,从2010年起,三个专业正式实施“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准员工教育是指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然后正式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和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和杭州赢动商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培养符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优化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自2010年专业群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项目以来,我们根据实践中各专业所需技能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述每个专业在第四个学期都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与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广西住朋购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合创盈丰投资管理中心、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的实践技能。

五、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教学实践技能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广西南宁才金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手工实训室,与金蝶(中国)软件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投资与理财专业与深圳国泰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与奥派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共同建设了移动商务实训室。

2012年,由专业群各实训室联合建设的“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六、“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成效

(一)课堂与商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通过实训,学生比较直观地亲身体会到组建成立公司应办理的工商注册登记应准备的材料和到银行开户应完成的相应手续,真正感受到作为出纳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也认识到办理支票结算应加盖的“银行印鉴”是什么概念。而作为运输公司在接收运输业务时该填写的托运单和运费计算、开发票,以及运送货物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实地操作后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为运输企业在货物配送上该注意的细节。而作为担任银行工作人员的投资理财专业同学也更深刻理解作为信贷员该如何审核资料控制放贷额度,作为柜台工作人员如何办理客户的转账结算业务。

(二)过程与结果、成本与利润高度融合。以“目标利润”等工作业绩为导向开展的营销活动,促使学生明白价格决策的重要性,业务部的学生和财务部的学生共同完成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决策,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市场询价、业务洽谈、签订买卖合同、商品成交开具发票等市场经营活动获取利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气氛活跃。特别是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写广告、策划、谈判等。有的学生直言参与这个活动让他们掌握到了很多原来不曾了解和接触到的东西,懂得了其实做营销不是简单的跑业务,还要了解法律、政策、管理和财务知识才行,电子商务的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是激起了创业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要自己创业开办公司。

(三)理性与感性、实践与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实训实战操作,学生对业务办理流程有了感性认识,也掌握了在每个工作环节有关原始单据的填写方法和填写要求,并对各联单据的用途和传递有了深刻的了解,弥补了以前在上专业理论课程上只看单据,而没有真正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填写和传递,对原来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完成发票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出库单、入库单的填写、传递和审核,进行财务核算,让他们领悟到作为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严谨细心,不能马虎大意。

(四)岗位与团队、个人与社会高度融合。该综合实训项目是由多专业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同一家公司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商业公司开展的经营活动必须跟运输公司、银行、公司等产生联系,因此单位跟单位之间、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因经济往来产生的经济纠纷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协商解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实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一个工作任务。

七、实践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以来,取得下列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本成果主要是在本院经管类专业推广和应用,直接受益的经贸类专业学生人数达14000多人,间接受益的管理类专业学生10000多人,整体提高了经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群中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年获自治区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被确认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建设完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超星慕课2门。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院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区级信息化比赛获二等奖1项。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2010年至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获奖10余项。

第二,推进了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校内新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淘宝创业实训室和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外新建了3个紧密型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人,电子商务专业的“杭州赢动订单班”、会计专业的“南宁才金订单班”相继成立,这种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在全院的经管类专业中迅速推广,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校际交流与互动扩宽了成果的影响力。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广西银行学校等区内多所高中职院校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商品模拟交易会”并与相关专业进行交流,较好地促进了专业群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八、体会与设想

(一)体会。经过5年多的实践,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开展专业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广西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3%以上,就业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成为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设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尽管我们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商品模拟交易会”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我们计划购买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来充实整个实践教学内容。又如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还没有专业的实训室,也没有专业的实训软件,还有各专业的师资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专业群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铺好路、搭好桥。

第9篇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依托天津大学金融学专业丰富的资源,制定了本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开设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同时仍在努力探索建设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办学思想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理论知识更注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我校金融工程专业我们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围绕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着力开展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课程体系改革核心: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1.“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改革方向

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短暂脱节导致金融行业出现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随着社会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各院校、各专业大力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为了使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契合专业人才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更加符合行业的期盼,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保证人才质量,我们成立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的教改项目。在研究中必须清楚各相关行业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作出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行业标准。

2.“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行业标准如何转化为实际课程问题。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走访各类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行业标准和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如何将行业标准转换成实际课程问题。金融行业岗位繁多,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因此行业标准也会比较复杂。为此,需从众多岗位中选取独立院校毕业生最有可能进入的岗位入手,调查这些岗位的入职标准和入职培训要求,从而归纳总结出这些岗位的行业标准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技能和最迫切掌握的知识,将技能转换成实训课,将知识转化为理论课。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平台。

2.2课程设置先后顺序问题。全面调研和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覆盖面广的行业通识基础课程,再根据各个金融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专业课程的先后顺序,保证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

2.3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环境问题。汇集和发掘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包括不断完善现代金融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专业社团、校内外师资、互联网服务交流平台和案例库等,研究各种资源在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条件、可发挥的作用和所需资源不足等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长期关注经济走势和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行情的宏观敏锐性,创造良好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实训场所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和意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手段及方向

在改革研究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对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并对当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员工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整理并分析问卷,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具有金融专业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岗位,在银行中的具体岗位以综合柜员和前台操作人员为主,且大部分人员的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层次。

(2)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社会招聘来寻求适合自身岗位的工作人员,从校园招聘和实习录用这两个渠道招聘的人员较少。

(3)金融企业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服务营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希望所录取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并已取得证券从业证书,其次是期货从业证书。

(4)强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是金融企业考虑是否录用毕业生的第一标准。

(5)对于独立院校的金融专业,大多数金融企业认为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且这种能力和素质得到了金融企业的认可。

(6)多数金融企业认为学校应加强金融概论、证券投资分析、保险、沟通与谈判等理论课程的开设。

因此,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将依照上述对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论进行课程设置,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下是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几点改革方向:

(1)在企业对于金融工程毕业生的能力期待调查中研究发现,毕业生是否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是招聘单位看重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拥有相关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和具有较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等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2)为提高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必需加大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保证各专业培养方向上能力需求的实践课程安排均匀,在证券方向、银行方向及保险方向分别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

第10篇

(一)可以促进教师实践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本都是围绕理论知识层面进行灌输,亦即所谓的“满堂灌”。诚然,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讨论或者案例教学,然而这些讨论和案例的素材基本上也是间接的理论知识的反映,因此不能突显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理论知识与专题调研有力的结合起来,按照现实的需要,把课程的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层层分解,使得每一个层级的技能知识都能够与相应的专题调研密切结合,从而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技能知识的讲解顿时变得有血有肉,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最终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知识。可以通过高校融资模式的调研,既强化了教师融资模式的理解,又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融资的具体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理解、掌握和升华,这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所在。金融实践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将金融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与金融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实习相结合,以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金融专业学生在各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流程模拟中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应用技巧,提高其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

(三)可以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由于课程教学安排的需要,课程的学习是分开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分开学习的,但是实际应用当中这些课程是综合运用起来的;在缺乏实践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学生有一种“实际的操作当中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运行的呢?”的疑问,通过实践教学,可把学生从相对封闭的纯理论学习环境中释放出来,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专业视野。同时,实践教学也要求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突破单一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促进作用.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推行过程中,很多教师产生了一些想法,认为高校是本科院校,应该让学生全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像高职那样强调实践教学,将自己降格为介于本科和专科之间的一个教育层次;在毕业论文指导方面,认为高校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应降低毕业论文要求或者取消毕业论文。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给实践教学的推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课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在实验内容、实验考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

实践教学本应是理论课延伸到实际生产和社会应用的内容,但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大都实践单元内容比较简单,一般仅包括专业见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少数环节,基本没有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受到影响,达不到预想的实践教学效果。虽然有一些高校开展了有关专业实验课的教学,但也没有从内容上进行整合,仅仅是形式上的单独设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衔接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相互协调性。同时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和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均强调各自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独立性,不利于交叉学科及前沿学科内容的融入,极大地影响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教师团队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环节执行顺利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优质的师资团队是实践教学形成良好效果的保障。

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执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团队存在一定不足,导致专业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首先,师资团队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缺少在金融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指导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部分高校也在逐步引入行业专家和兄弟院校有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授课,以解决本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外聘教师在教学环节执行和教学管理方面不如专任教师熟悉情况,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金融学专业的重要性

金融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齐头并进,共同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我院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通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部门会议,统一了实践强校的办学思想;通过系部实践教学专题会议、教研室会议、实践课程认证等办法落实实践教学理念,制定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

(二)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

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金融课程应该逐渐改变老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生动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其金融分析归纳能力,可以通过布置市场调查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未来从事金融工作做好铺垫。实践教学要想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金融实践中,就必须要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践环节,如国际金融局势辩论赛等,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思维逻辑性,提升团队凝聚力,更加深入、透彻地掌握当前国际金融局势,为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三)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完备的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

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内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室的建设,购置较完备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让学生高度仿真地模拟股票、外汇、基金、期权、期货等的交易,从而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到一起,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高校可与有意向的金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学生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去金融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提前近距离接触社会,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实地操作,体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工作特点,从而将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融合到一起,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学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极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高校应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企业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实践能力。同进积极听取各类金融实践讲座,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第二,各大高校可以从金融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请他们来为师生开设讲座,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教师结构,以弥补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

(五)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制

以往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制过于局限,不能全方面地了解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对实践经验的积累程度。对此校方应该建立起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通过辩论、演讲、师生互评等多样化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与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分析能力,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金融专业、仿真教学系统运行、对策研究

一、传统教学和仿真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仿真实验教学而言,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却一直都是教育领域上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在学术界中,由于不同的观点以及定义不同,人们对传统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有的学者会认为传统教学只是所有理论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而有的学者确认为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延伸。处于对传统教学的前瞻性和目的性考虑,有学者觉得传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和技能的培训,是具有目的性以及现实意义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传统知识传承下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的理念做出了不同解释,为教学理念提供了更好的建议。

对于仿真实验教学而言,有些学者认为仿真实验教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军事、医疗、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都可以对其进行广泛运用。所以,很多中职学校也都纷纷开始利用仿真实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教学。在我国,很多著名大学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知名学府早在建筑规划、飞行训练以及交互网实验教学中使用了仿真实验教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随着我国仿真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金融、财贸、物流以及通信上面都开始被逐渐接受,并且得到了大量运用。

二、仿真教学实验的发展研究

随着现在仿真教学实验的逐渐深入,在各大中职学院的教育活动中也引起了不小反响。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真教学实验,有学者以及专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例如,马国样就在《中职教育探讨》中,对仿真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马国样觉得,假如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其变得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并且把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并对学生进行更加完善、系统的教学,将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肯定会大力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更有一席之地。

中职金融专业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分成软件以及硬件两大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课教材、学习计划、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变与创新。梅香菊在《中职金融专业仿真探讨》中,从仿真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模式、课题大纲等多方面详细系统的对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对于中职金融专业的仿真实验教学而言,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这种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对实验课程进行重新设计,要始终贯穿“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不断总结,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使课内、课外的教学得到有机结合,从仿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中职金融专业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还应该包括创新性、实践性、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综合性的原则。

有些专家根据当今市场要求,对中职金融专业的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提出了新思路。例如,有学者认为在建设仿真实验教学时,可以仿造企业建设实训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进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完善仿真实验教学的真实性,与此同时,在仿真教学的建设期间,还可以大量仿造企业建立一个大型的信息数据库,在建设数据库的同时,一定要以一流的思路和理念,建设实训项目,以一流的人才为目标,建设企业资料数据库,以非常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为我国培养出一流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三、中职金融专业仿真教学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现在中职金融专业的仿真教学系统越来越先进,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始为自己建立和相关专业有关的仿真实验室,并且在对学生进行仿真实验系统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学成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新型技术人才。可是,在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张力在《金融专业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中提出:很多中职金融专业过分强调实际的教学形式,但对其本身的教学内容并不重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金融仿真专业中的实践教学几乎完全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并不能系统的体现出仿真教学所带来的真实性。

(二)新建成的仿真实验室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课时的限制,大部分时间都不能够让学生在仿真实验室内进行模拟训练,这样便导致中职金融专业的大量仿真实验室处于闲置状态。

(三)对校外实习的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们根据实际经验以及教学经验,对中职金融仿真实验教学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例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仿真实验教学进行监管、在金融专业学科方面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归纳总结仿真教学经验等等。

张莹、罗鹏等学者分别从当今会计教学以及金融教学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在仿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分析等各方面找出了不同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可以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建立相关学科的仿真实验室、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加强、对传统的教学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等等。也有些学者认为,在中职金融专业仿真教学系统中,存在着教学条件落后、思想观念陈旧、仿真实验教学教师的自身条件有限以及教学方案有缺陷等情况,建议在日常的金融仿真系统教学中增加授课时间、减少仿真实验室的闲置、对学生们采取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对校外加强实际训练等措施进行改造。有些专家认为,应该不断强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仿真实验教学深入落实到传统教学中各个领域。

除了以上所述的问题以外,在金融专业仿真教学系统实验中,还存在着教育课程不够全面、实验教学过分依赖于传统理念、在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根据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制定和设计教学实验,在设计整体的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中,随机性较强并不能做到对仿真教学进行科学、规范化的设计;在仿真实验教学的教材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教材资料不足,这将直接导致整体仿真教学质量不高;目前就我国仿真实验教学的情况来,还保留着大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早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仿真教学模式的要求。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学者曾建议中职学校建立出单独的教学实验体系,并且把这些实验分别运用到银行、保险、证等各种模块中,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运用,逐渐熟练金融业务的各项操作流程,并且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和教授参与建设。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循序渐进、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对仿真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中职金融专业在仿真教学系统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义达.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1(9) 25-30

2、吴巍.会计仿真实训的重要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 ) 78-80

第12篇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实际工作过程, 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训练和提高学生成本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成本核算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关键词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工作过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遵循“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按照“注重基础、突出适用、精选内容”的要求,打破会计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根据高职会计教学的需求重新构架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采用学习情境式教学单元,融合岗位任务完成所需的“职业环境、岗位要求、典型任务”,再现真实的账簿、凭证和报表,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化的特色。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成本核算的过程主要是成本费用账户的设置、编制各类费用分配表、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账户和编制成本报表等相应的成本核算任务。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将这些成本核算任务设置成普通章节,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岗位进行介绍,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岗位工作的要求和方法,难以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在不同单位实习时,往往不能独立地对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合理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根据现行企业的成本核算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工作流程下,细分成本核算职业岗位,明确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带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形再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顿悟,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分析等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实际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岗位任务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为依据设计教学项目和任务。项目、任务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于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在完工产品成本计算与结转中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不同,但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必要的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在掌握成本核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成本核算能力。课程教学以项目任务驱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前将任务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认真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每一教学任务中都有仿真企业的综合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态性的双向交流,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以真实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进行系统设计,以不同生产类型企业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为项目载体,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从“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能够胜任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日常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客观公正、谨慎勤勉、保守秘密、业务精湛、诚实守信,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内容遵循“理实一体、课证融通和素能合一”的理念进行组织和安排(见表1),对成本会计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结合成本核算工作领域中的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内容采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的不同类型生产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适当结合助理会计师考证的相关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指导教师结合任务目标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单元设计

下面就以项目二A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中的任务八———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这个单元来说明《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是如何进行单元设计的。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成本核算过程中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结合生产企业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并进行准确的核算是该任务的核心内容。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不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记账凭证编制方法和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计算归集的各部门辅助生产成本,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和记账凭证,并能够准确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力训练任务

A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工作任务”环节是告知学生辅助生产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正确地进行分配是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一环。熟悉成本核算流程,同时引入A 企业真实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核算数据,该企业是一家从事铸铁阀门生产的小型企业,将学生带入成本会计人员的典型工作场景。

2“. 分析企业情况”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和分析A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情况,以及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在A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与其他核算环节之间的关系。

3“. 讲授分配方法”环节是在学生了解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情况后,经过引导、讨论,认为该企业适合采用交互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根据A 企业前阶段材料耗费分配表、燃料耗费分配表、外购动力耗费分配表、职工薪酬耗费分配表、折旧费分配表以及利息其他支出分配表所列示的为基本生产、销售机构和厂部行政管理部门供水、供电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在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直接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法由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完成。

4“. 演示核算过程”环节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和图表归纳等方法演示A 企业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明细账登记等相关工作流程。将整个操作过程直观、立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5“. 实训操作演练”环节在学生掌握A 企业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核算过程后,在学校的模拟实训室里,进入仿真情境,模拟某制药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核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核算,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延伸和拓展所学知识。

6“. 总结课程要点”环节是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归纳出四种分配方法的分配要点(见表2),以使学生注意区分,加深印象。

参考文献:

[1]郭长平.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宋风长.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