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时间:2022-06-14 07:5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学;人文文化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道德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加强这两方面的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加适合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园里加以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讨论科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下面从文化角度去剖析物理学中的人文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不会被分离的。

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1.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 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相对性这一事实,而不存在绝对运动。相对论否定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就否定了绝对时空的概念。它通过不变的光速把时间和空间联合为一个整体,由洛伦兹变换建立起各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关系。

可见,不论是物理文化知识本身,还是物理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人类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有重大的影响。

2 物理学中的美学文化

2.1 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

2.1.1 简单深刻美

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单是一种美。自然现象错综复杂,物理学则力求用简单的方程或定律去概括自然规律,但其反映的内在规律确是非常深刻的。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反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牛顿的三大定律更是概括了宏观低速条件下各种机械运动的规律,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将复杂的电磁现象统一其中,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基本原理简单凝练,但其中内涵确是丰富而深刻的。

2.1.2 对称守恒美

对称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也是人们很乐于接受的一种美学形式,物理学在对自然的表述中处处显现出了这种对称的美:引力和斥力,“电生磁”与“磁生电”,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圆孔或单缝衍射图样的对称、无限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轴对称等等。物理定律对某种规范变换的不变性、守恒性更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一种对称形式,物理学中有许多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等。实际上,对称性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理论的一种方法。

2.1.3 统一和谐美

物理理论的和谐统一美实际上是自然界和谐统一美的理论形态。如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把电学、磁学、光学统一了起来,量子力学把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了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把经典物理学都包容在他的理论框架之内,创造了程度更高范围更大的和谐统一理论。

2.2 物理学家与美学思想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要比符合实验更为重要。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之所以能得到乐趣,是因为她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地方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有感知美的奇异本领,美学思想在许多物理学家创立与评价物理学理论时起着重大的启发与指导作用。追溯人类科学源头,科学美始终被作为一种人文理想而追求,成为科学家们献身科学、潜心研究的直接动力之一。

3 物理学中的科学道德精神

3.1 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好奇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科学进步的真正动力是许多物理学家对了解未知事物的欲望。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去想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从而想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桶洗澡中得到启示,发现水面上升与他身体侵入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鉴别金质王冠是否掺假的方法,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发现浮力定律等。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有很重要的作用。

3.2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认知的基础,而创新则是科学精神的核心。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道路上科学家要创立一种新理论的时候,都必须要有敢于向已有的旧理论、旧思想提出质疑的勇气。例如:伽利略正是因为对亚里士多德“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怀疑,才建立了正确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至于后来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产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正是因为敏锐的觉察到了从未被人怀疑过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才使物理学理论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3.3 合作与宽容精神

第2篇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不会被分离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相对性这一事实,而不存在绝对运动。相对论否定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就否定了绝对时空的概念。它通过不变的光速把时间和空间联合为一个整体,由洛伦兹变换建立起各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关系。

可见,不论是物理文化知识本身,还是物理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人类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有重大的影响。

2物理学中的美学文化

2.1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

2.1.1简单深刻美

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单是一种美。自然现象错综复杂,物理学则力求用简单的方程或定律去概括自然规律,但其反映的内在规律确是非常深刻的。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反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牛顿的三大定律更是概括了宏观低速条件下各种机械运动的规律,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将复杂的电磁现象统一其中,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基本原理简单凝练,但其中内涵确是丰富而深刻的。

2.1.2对称守恒美

对称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也是人们很乐于接受的一种美学形式,物理学在对自然的表述中处处显现出了这种对称的美:引力和斥力,“电生磁”与“磁生电”,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圆孔或单缝衍射图样的对称、无限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轴对称等等。物理定律对某种规范变换的不变性、守恒性更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一种对称形式,物理学中有许多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等。实际上,对称性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理论的一种方法。

2.1.3统一和谐美

第3篇

1977年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于1997年在美国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杨振宁当初“搭建”的四个“桥”还很好。一般认为,心脏搭桥的有效期是10年。但杨振宁很幸运,没有再“搭桥”的需要。

心脏搭桥作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很多人对它既关注又畏惧。在临床中,心脏搭桥手术常常是医生们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搭桥后,患者可长时间舒适地生活。

保养得当 “挺”二三十年没问题

心脏搭桥术后生活二十年左右的患者大有人在;40岁搭桥,活到70多岁的人也不少。

专家提醒,心脏搭桥后能“挺”多长时间关键在于日常保养是否得当。一般来说,患者术后要按照医嘱定期服用抗凝药物、降脂药物和稳定血压的药物。尤其是血压,应尽量保持在120/80毫米汞柱的水平。如果血压过高,患者血管容易发生改变;如果血压过低,患者可能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等问题。另外,患者术后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做凝血四项检测、心电图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这些手段,大家就能知晓自己心脏上“桥”的状况了。

患者术后病情是否会发生反复还要看病人的基础疾病情况、用于“搭桥”的血管质量如何。有时候,某些特殊的体质也会对此产生一定影响。

搭桥后应“大胆”地生活

近期,杨振宁准备去一趟贺兰山,实现他小时候“踏遍贺兰山”的梦想。对此,专家表示,杨振宁这种勇敢、积极的心态值得每一位接受过搭桥手术的人学习。

临床中常有接受过搭桥手术的人不敢干活、不敢参加体育活动,有些甚至不敢下楼、不敢挺胸抬头地走路,而是刻意地含胸,似乎要把心脏“保护起来”。对此,专家提醒,心脏接受手术的地方被胸壁保护着,胸壁的外面还有肋骨,所以只要不过分,常规的体育锻炼和日常劳动是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有些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暂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的本来心脏没问题,却总感觉疼痛或不适,此类“搭桥后综合征”在中医看来是“心主神志”造成的,这类病人除了要接受心理疏导外,还可将小米和红枣一起煮粥喝来养心安神。另外,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后的病人还容易出现心气虚弱现象。所以,在平时用3~5克黄芪泡水喝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据《黑龙江新闻网》)

第4篇

关键词:情感 影响 教学 成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73-01

一、情感是影响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过较广泛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科情感)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消极情感的成因

1.教师的消极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很容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的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刻苦,久而久之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心理。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恶劣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我这么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三、良好情感的培养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掷的神情?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5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前言: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纵观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规律的发现和建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一直以来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优良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从中考、高考的命题方向来看,实验题的占分比例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势在必行的。

一、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1、物理实验的地位

众所周知,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物理实验的作用

(1)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很多物理概念、定理、定律非常抽象,学生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的效果。借助物理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迅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很好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与制作等活动,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3)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学是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例如在实验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如果不严谨,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两国的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是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

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的基础教育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怎样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我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实现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做好演示实验,突出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是学生了解物理事物和认识物理规律最直接的方式,它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能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他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求知和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做好演示实验,能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尽量改进实验、优化实验、创新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并非个个都十全十美,其中有的实验在取材、原理、步骤、可信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改进优化。教师的一些深思熟虑的小改进,使实验可信度大增。对于一些老旧的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改进创新,使实验更加容易操作,更加直观有效。

3、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学校实验室的条件都是有限的,造成教与学的矛盾,实践证明,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现实验的微观和宏观的变化

物理实验中,有些过程进行的太快或太慢,或者太大,或是一些微观或肉眼看不见的物理过程,实验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用多媒体设备,就可以很好的展示。

(2)利用多媒体,可以补充实验的不足

有些实验的实验仪器太小,实物展示很不方便,上课过程中,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看见实验过程,或者是某些实验材料有毒,不方便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就会很形象生动。

(3)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接近科技前沿

物理教学与科技前沿联系密切,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最快、最便捷地学习相关科技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

4、自制实验器材,丰富实验教学资源,还实验于生活。

首先,自制教具应选材容易,价格低廉,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再次,自制器材取材来自生活,价格低廉,便于大批量制作,易于普及,学生也可以模仿制作。通过制作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

5、开展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活跃学生思维。通过开展各种课外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我们要加强物理实验的研究,不能脱离实验教学,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物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我们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能使物理知识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长涛.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方式探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1期.

[2]陈厚德.有效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第6篇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作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这就是绘画天性。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这就是雕塑天性。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看了这张画,我问这个孩子“你吃过鸡蛋吗”,我问这句话的初衷是想问孩子“鸡蛋长眼睛、鼻子和嘴巴吗? 你怎么画成了这个样子”。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想吃它。妈妈非让我吃”。听了这个回答,我激动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我被孩子感动了。我立刻理解了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鸡蛋是人的头颅,是有生命的活体,是他的小朋友,是可以和他说话、动鼻子、眨眼睛的。这就是少儿的美术天性。

放学时,我高兴地把这张画交给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妈妈看了画,以为我在告孩子的状,顿时对孩子发了脾气,埋怨孩子“没脑子”。

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我,是孩子的绘画老师,这种批评是多么的不尊重孩子的美术天性。再试想,如果孩子按照施教者的模式,他只知道画一个椭圆形,这就扼杀美术天性。尊重少儿美术天性,就是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而不是让少儿照着施教者的模式去表达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孩子如果从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了自己的话,他是不可能希望去照着一个已经画好了的形象再去画,这不是孩子的天性。”

二、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少儿的美术天性是珍贵的,它有助于少儿素质和审美的提高。因此,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是施教者的神圣天职。

科学,是当今使用频数最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解释? 中外大百科全书及各种字典、词典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我更接受日本学者的诠释,即科学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何谓引导? 这个词如何解释? 也是五花八门。窃更接受著名教授高亨的诠释即: 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

按照这两个诠释,科学引导少儿美术天性,应该解释为: 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

1. 通过用经典卡通形象提高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 “6 岁以后的少儿不但对图书有阅读兴趣,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动漫、动画形象产生浓厚兴趣,很多艺术形象成为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绘画课,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画什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又问“今天大家画福娃好不好”,孩子们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好”。绘画开始了,孩子们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其中一个孩子画的福娃还得了全市大奖,作品和一些知名画家共同参展。

2. 通过用游戏法增强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 “6 岁以后的少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法是增强少儿美术兴趣的良好方法。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孩子们画海景时,不是要求孩子们同时都画大海,而是把孩子们分成五人一组,像做游戏那样谁是大海、谁是轮船、谁是帆船、谁是鱼、谁是海鸥。扮演大海的孩子画好海面后,其他孩子再分别画上轮船、帆船、鱼和海鸥。孩子们一会儿争论,一会儿大笑,一会儿互相修改。那种场面不像是在课堂绘画,倒像是在游乐园玩耍。

3. 通过用组织活动拓展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 “6 岁以后的少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儿用美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具体说,就是想办法让少儿的美术天性活起来,动起来; 给少儿的美术天性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合、一个平台,让他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去想象去联想去幻想。

举一个例子,我们绘画班曾组织过一次“我爱妈妈”的绘画比赛。少儿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收上来的几十幅画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其中,有一个孩子画的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半空还飘着一片树叶,飞着一只小虫。我疑惑了,便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画? 孩子告诉我,妈妈有孩子,大树也有孩子,它的孩子是树叶,大树也是妈妈。我又问孩子为什么还有飘着的树叶? 孩子告诉我,树叶是我,虫子飞来要咬妈妈,我去赶走它。多么感动人啊!

试想,如果没有这次“我爱妈妈”的比赛活动,孩子的美术天性就不会发挥得如此灿烂,如此极致,如此生动。

第7篇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向学生生活。在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节的内容,旨在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如何看待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问题。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重中之重。因此,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人生价值,怎样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价值。

2.知识目标

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

四、案例描述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第一框《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本框题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展开教学。下面仅叙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1.新课导入

多媒体显示: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提问:名言对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我们也应该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从而导入新课内容。

2.活动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价值的。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价值是价格高,有的说是很贵,有的说是有用。然后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价值。所谓价值,是指这个事物对人们、对社会有无用途,能否满足需要而言。任何事物,如果丧失某种实际用途,不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它就没有任何价值。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当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有用或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就说它有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以此类推,对人生价值我们又怎样理解?关于人生价值,学生一般通过类推知道人生价值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有用,才有价值。通过这一讨论活动,教师提炼观点,点评归纳: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之中。

3.拓展思维

多媒体播放钱学森的材料,并思考问题: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从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生命有价值吗?为什么?他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学生思考后一般都会明白钱学森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为中国火箭和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来实现的。

4.知识拓展

关于人生价值的两个表现,一般来说,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把人的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做出了贡献,这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奉献)另一方面,是个人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索取)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深刻理解,以钱学森为例说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体现。第二个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学生理解得不是很到位。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既然人生价值体现在奉献和索取两个方面,那么当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才能促进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出示连线题,让学生连线。

A.奉献为零 社会萎缩退化

B.奉献

C.奉献=索取 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D.奉献>索取 社会不可能存在

学生一般都能正确连线,并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当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远远大于索取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和奉献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

5.抛出问题,深化探讨

请学生考虑,创造和奉献除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之外,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帮助过他人的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因为我帮他解决困难,他感谢我,我心里很高兴。虽然学生的回答很简单,但是能抓住要点回答问题。多媒体出示材料:(1)孔繁森说:“能为他人解决困难和痛苦,我认为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2)雷锋说:“我觉得自己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多得些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雷锋和孔繁森在奉献中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快乐和幸福。所以创造和奉献也会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我们在奉献中体会到快乐、幸福、充实和高尚。至此,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第8篇

                               安吉祥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

    数学是科学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灯塔。数学,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最广泛的学习科目,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见之于物,还应见之于人。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数学教育的价值首先应从认得发展方面去衡量。对所有研究和教授数学的人们来说,明了数学的人文精神教育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著名数学家福赛思以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在各个时代和各个文明社会,一直激励着人们在凡是能发现或获得知识的领域寻求更多的知识。自从人类试图得到系统化知识以来,这门专与数字和公式打交道的科学就以其自身的缘故被不断地追求,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精神满足和消遣。数学的诞生是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功利性,而数学的功利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之外,还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么立足社会。当然这不同于政治理论的灌输,更不是对数学知识贴标签,而是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深层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的需要,那么,数学教育中包括哪些主要的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研究。

1、 创造精神的培养

    开拓、创新精神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只有那些具有开创进取意识的人,才不至于被时代抛弃;只有那些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民族,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学校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能自动解决问题创造生活,那么学生变为字纸篓,教育变为废物。”“我认为人生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其有无限的创造性。”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莫过于妥善利用数学教育。

    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查认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最合适的学科是数学和物理。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如果没有创造,没有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就不会发展,历史的时钟将会倒退数千数万年。贯穿于数学理论中的无限、非欧几何、极限、变量、微分、积分、概率等等,无不闪耀着创造精神的万丈光芒。就以无穷(或无限)的题为例,它“向人脑提出的挑战,激发了人类想象力,是思想中任何其他单个问题都无法比拟的。无限显的既生疏又熟悉,有时超出我们的领悟能力,有时又自然而易于理解。在征服它的过程中,人也砸碎了将自己束缚在地球上的镣铐。而为了实现这一征服,需要调动人得一切能力——人的推理能力,诗一般的想象力以及求知的渴望。因此,数学对培养创造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实现对人的素质的培养,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2、 理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抛弃理性思维的倾向是群众不安定和政治不稳定的标志。”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科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效的学科。数学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严谨的理性。正是通过数学,引入了理性,从此人们才有可能开始靠理性,而不是凭感觉去判断是非曲直。由数学精神产生的这种理性、确定性、永恒的不可抗拒规律性等一系列思想,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3、 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行动的基准。价值观念的扭曲是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和道德价值的失范,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左右。如何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而数学教育在某中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系,从而有助于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人文主义导向。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如果一个人的目的是名和利,数学是一条捷径。”陈省身教授为了致力于数学研究,曾坚决辞去去美国数学会主席职务。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述怀》中写到,“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履,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并于1950年抛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于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这些著名数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无不感人肺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无与伦比的激励作用,这样的目的应该始终在数学的教与学中牢牢记住。

4、 踏实细微良好作风的培养

    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是人的高尚品质的具体呈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处处留心小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小善不为,何成大善,细微之处,恰恰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二小时后,在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一声爆炸,飞船坠毁,民族英雄殉难。造成联盟一号坠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学习数学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深切的体会,一个小数点的位置,倘若失之毫厘,必将谬以千里。这既生动的说明了自然规律如何,客观公正而又铁一般地起着作用,又说明了数学活动是何等需要严密谨慎,踏实细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因此,长期的数学训练,对人的踏实细微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

    如何发挥数学的这种独特的教育价值,并应用它来淳张我们的人格,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所谓渗透性原则,就是说这种教育不能流于空泛的说教,教师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人文性内涵,把人文精神的精髓渗透到教育各个环节,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出。

经常性原则是指所有教师在自己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人文教育行为,只要有可能,就应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人文精神教育环境的熏陶。

自觉性原则即是说必须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使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成为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要求教师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意识,那就是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并使这种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长清区八一希望小学

第9篇

【关键词】 玩中学 学中玩 大胆创新 允许失败 由浅入深 潜移默化 美术游戏 求异思维 非智力因素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宋代著名学者程颐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躲于菜园,观察鸡的动态被误认为“偷鸡贼”,“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入画的画坛趣闻,等等,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儿童的绘画兴趣,为绘画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儿童始终处于创作的欢乐中呢?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

当孩子拿着笔到处乱涂乱画时,家长简单的“不许画在这儿,不许画在那儿”的制止,不如为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和笔,任他们尽情涂抹。甚至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创作”当中,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关心、帮助、不断鼓励他们尽快喜欢上绘画这一“游戏”形式。与他们多进行些朋友之间交谈的形式,如:“画画有意思吗?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笔画画呀?”,“听听这段音乐怎样?这音乐节奏可真快,你觉得像不像小短线,密密麻麻的?”,“你想到海底去玩吗?你想到云彩上去走一走吗?嗯,不太容易去,那我们画一下看看”,“你画得真好,妈妈为你高兴,你会画画了,真了不起!”,多样的方式和孩子多交流,不要强迫他去画画,他一定会高兴和你做完这个“游戏”的。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画画环境中,孩子逐渐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培养他们对绘画的最初兴趣和自信心

儿童生来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非亲手感受一下不可,这些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刚开始学画的孩子,往往不敢轻易落笔,每画一笔都要“看”教师的眼睛去寻求认可。此时,若教育者轻易否定他们,就会使他们知难而退,兴趣之火如微弱的烛光被渐渐熄灭。

因此,教师不能急于要求儿童把形画准,更不要急着传授技能和技巧,而是要给予他们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并想法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听故事创作”、“自由想像画”、“添画游戏”、“看动画片后记忆画”、“建议家长多把孩子的画挂在墙上开家庭画展”,等等。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绘画创作的快乐。即使偶尔确实需要批评,也要以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前提,切忌简单粗暴,要含蓄,再含蓄,使孩子乐于接受。通过激起孩子对绘画的强烈兴趣,使他们试图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如炉膛之火,越烧越旺,对绘画产生难以割舍的兴趣,再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渗透必要的技能技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并保持儿童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玩中学、学中玩”在美术游戏中培养孩子浓厚的绘画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又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寓教于乐,把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儿童也常常把画画当作游戏,认为好玩;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因此,当儿童画画时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支配下进行,让他们逐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曾经有这样一节优秀美术课:教师拿着一个藏有花瓶的口袋,让同学们闭着眼睛去摸、去感觉它的形状和结构,然后,由同学们根据想像去设计并装饰一个花瓶。最后,教师拿出花瓶来分析瓶的构造原理,讲评设计方案……一堂美术课在轻松愉悦中结束了。试想,这样优美的课程还会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把积木造型、七巧板拼图、彩色木块插图、石子摆画、种子粘画、玩橡皮泥、撕纸贴画等极其有趣的“美术游戏”引入到教学之中来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起他们学习画画的浓厚兴趣。经常有许多孩子,生病、发烧了也不愿意放弃上美术课的机会。足以证明,兴趣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鼓励儿童大胆创新,允许失败,在失败与成功中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今天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拓进取,就只能循规蹈矩、止步不前。在引导儿童学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求异思维,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只有在尝试中,他们的情绪才能得以释放,好奇心才得以满足;只有在尝试过程中,积累了或多或少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例如:在美术兴趣活动课上,有一位学生在学画蜘蛛时,把我的提示理解错了,几笔下去似乎破坏了整个画面。我很遗憾,这个学生的情绪也有了改变。我忽然意识到,孩子不会有意画错,指责他是不公平的。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没关系,按你的想法大胆画吧!别人还以为你是特意这样画的呢,继续画下去,说不定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那位同学听后,紧张的情绪马上放轻了许多,大胆地继续画了起来。画面形式、颜色都因此而丰富起来,整个画面也鲜活起来,特别是他画出的螺旋式的断线有了一种跳跃式的动感美,整张画出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我当即表扬了这名同学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如果按照成人化的、固定的模式和欣赏标准去衡量,让他停止或重新画,无疑对他的绘画兴趣是一个打击,这样被破坏掉的不只是一幅画,还会打击他对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会找不到成功的感觉,因而自卑起来,也许这个打击会使他再也不喜欢绘画。所以,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学会欣赏儿童画,“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什么”不要因为孩子的作品与现实不符而横加指责,当孩子在给你看他的画时,你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不论年龄多大的孩子在把画给你看时,或许都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当他展示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虽然他有时也告诉你他不喜欢自己画的画,但这很可能是在期望你能肯定和赞赏他。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画,要注意多从正面去进行鼓励。 只有鼓励他们将心中所想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孩子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才能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做动力,孩子们的绘画潜能才有可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有创新、进取和提高。

(三)扩大儿童视野,进一步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鲜的生活体验和不断更新的工具材料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经常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体验不同的事物、形象,不仅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观察力、记忆力、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陶冶美的情操,使他们画起来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教儿童画树时,很多小朋友只习惯于画比较概念化的树。当示范画出比较符合自然规律的树时,他们佩服得连声叫好。抓住时机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记忆各种形态的树;回来后,他们画出的树,形态各异,生动无比;不失时机地大加赞赏,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样,在儿童学画的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更进一步增强和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

四、积极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持儿童绘画兴趣的一贯性

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广大的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培养孩子的心情十分迫切,样样都想学,样样都想速成,巴不得孩子十天半月就成为小音乐家、小画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绘画,传统的图画式教学方式的临摹可能会有预期的效果,但引导儿童自己观察、感受,自己动手表现出来,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家长们不仅要懂得儿童的生理特点,更要对儿童的表现能力、儿童画的特点有所了解;还要正确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绘画知识、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在绘画过程中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注意力、耐心、上进心、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因此,要解决教师重视绘画兴趣的一贯性,使之不受家长的侧面消极影响,还要对家长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这方面,可采取多与家长谈话、交流、沟通,并推荐家长和孩子们多订阅优秀少儿美术期刊,如:《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少儿美术》、《美术教育研究》、《小画家》等优秀刊物。让家长逐渐了解儿童画的特点,接受并承认老师的劳动,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允许失败等。认识到只要孩子很投入、很努力地画画,作为家长就要承认这种劳动是有价值的,就要承认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尤其不能以画面效果为依据,更不能以成人化的像与不像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努力,很多家长能对此达成共识,正确地理解并支持儿童大胆地作画,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绘画心理环境,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束缚之下,在艺术的王国里尽情挥洒、大胆遨游,才能培养儿童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赵雪春 贾冕 编著 《步入绘画的天地》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3、杨景芝 著 《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年版

4、【英】 摩伊・凯特莉 著 刘迎朗刘勉怡 译编 《少儿绘画辅导探索》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0篇

迷上“诺贝尔实验”

卢驭龙出生在江西修水一个教师家庭,3岁时父母就带他去了深圳。小家伙自幼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从6岁起,他就开始阅读世界知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书籍。

小学二年级时,卢驭龙就已经开始做化学实验。一次他在医院垃圾堆里捡到半瓶高氯酸,虽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却好奇地放进裤子口袋准备带回家做实验用。没想到走到半路却漏了出来,等他感觉到疼痛时,裤子已被腐蚀了一个洞,贴近口袋的大腿也被灼伤成了黑色。当天,母亲一边心疼地给儿子擦药水,一边告诉儿子化学药品碰不得。虽然疼得龇牙咧嘴,卢驭龙却感到十分兴奋和好奇,为什么饮料、食用油这些东西碰了就没事,而高氯酸却像小怪兽那样“咬”人呢?

就是这一年,卢驭龙当着父母的面,成功做了个从水中提取氢气的实验。对于他的实验,父亲卢学东和母亲冷洁并没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孩子的一时好奇。可是后来,儿子开始自己在家里钻研,甚至在阳台上搭起一个小型实验室。做的实验,也不再是提取氢气这种“小儿科”级别的,而是如何合成硝化甘油或其他高能材料的“高级玩意”。百度百科对硝化甘油的解释是:“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属化学危险品,可因晃动或锤击发生爆炸。” 1862年,诺贝尔就是因为发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才获得了瑞典金质奖章。了解这些后,夫妻俩紧张不已,劝儿子放弃这种危险实验,但卢驭龙哪里听得进去。

麻烦很快来了。有一次,卢驭龙在阳台的临时实验室试图合成硝化甘油时,不小心把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全部腐蚀掉了。卢学东、冷洁夫妇发现之后,第一次对儿子大发雷霆。也就是在那一天,极度生气的他们趁儿子去学校的时候,把他的实验器具全部扔到了距离住处很远的垃圾堆里,彻底摧毁了卢驭龙的小型实验室。

阳台不能做实验室,卢驭龙就将实验室转到了卧室,放学后关上门偷偷在里面做实验,上学前再将瓶瓶罐罐藏在床底下。卢学东和妻子当然不会长期一无所知,每发现一次,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将这些东西统统扔掉。每扔掉一次,卢驭龙下次就会进行得更隐蔽。

一次爆炸险成废人

2007年1月7日,读初三的卢驭龙和同学拿着他新合成的一种高能材料,来到一片空地上试爆。引燃过程中,他自制的导火索出了故障,就在他拔出熄火的导火索进行查看时,高能材料突然爆炸……

在这次爆炸事故中,卢驭龙整个脸部重伤,耳膜受到极大损害,大腿上被撕开一条大口子,血流如注,左手掌心被炸了一个洞,手的下半截都耷拉下来了,手掌与手腕只剩下一点皮肉相连。医生告知卢驭龙的父母,这次爆炸,他的手被炸掉了8块腕骨,整个手掌已经断裂了,腿的两根肌腱也基本都炸掉了,可能以后走路都会成问题,医生甚至还建议过截肢。

此后的一年多,卢驭龙经过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尽管治疗很成功,腿部、面部、耳膜均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但是这次事故依然给卢驭龙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左手手掌变形,再也无法握住东西。

许多科学发明爱好者都知道,网上有个著名的科创论坛,这里汇集了许多科学发明热衷者的发明、体验与交流。卢驭龙以前也经常去科创论坛,不过他只去感兴趣的高能材料板块。有了上次的事故教训,卢驭龙也想多了解一些其他板块的内容。有一次,他无意中打开了一个帖子,这个帖子让他知道了神秘的特斯拉线圈,并且他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看上去威力无比的“魔圈”。

特斯拉线圈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通俗讲,它就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可以通过能量放射和能量接收的过程,制造出肉眼看上去像闪电的高压放电效果。跟合成高能材料相比,制作特斯拉线圈虽然科技含量高、难度极大,但风险要小很多。卢驭龙高兴极了,他终于在个人兴趣与父母的担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他决定告别高能材料,开始挑战另一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科技项目――制作特斯拉线圈。

见儿子的情绪变得高涨,卢学东和冷洁也很高兴。不过他们明白,无论什么样的科学发明,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只要儿子能吸取上次的教训,他们就应该支持他。

当时制作特斯拉线圈最大的困难在于成本,而且不能在家里启动它,否则容易造成火灾。好在自卢驭龙治疗结束后,卢学东、冷洁夫妇公司的生意也有所好转,为了方便儿子,卢学东在城乡接合部租下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铁皮房,作为儿子的实验室。

平时哪怕再忙,夫妇俩也会抽出时间,轮流开车陪儿子去附近的几个工厂,定做他需要的部件,或者去市区购买需要的零件。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在儿子的实验室里,站在身后不时帮他递递东西,打打下手。为了尽量减少高压带电作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卢驭龙在父亲的帮助下,用不锈钢给自己制作了一件可以将电导入地面的法拉第笼衣。

实验室的条件并不好,用卢驭龙的话说,一到下雨天,密集的雨点打在铁皮棚上,相当于95.5分贝的噪音。实验室不仅多处漏雨,地面还会被水淹。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卢驭龙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浑然忘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卢驭龙制作的特斯拉线圈偶然被香港某大型奇幻电影剧组发现后,对方如获至宝,马上用重金购买,并制作了电影里许多神奇的光电画面。那种电闪雷鸣的逼真效果,竟比《哈利波特》里的特效还棒!

16岁的“中国闪电侠”

2011年5月1日,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舞台上,16岁的卢驭龙身穿法拉第笼衣,向观众展示了科学的神奇一面,银色的闪电像是由他操控的一条“巨蛇”缠绕在身上。随后,他还镇定自若地手握宝剑挥舞,制造出一波又一波“人工闪电”画面,仿佛能挟持风云雷电。而他脚下的灯柱,也在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亮了起来。“闪电不可能两次击中同一位置”,这一流传千年的定律被这个“90后”男孩轻松打破:他在短短一分钟内被雷击数次的视频引起诸多媒体和网友的关注。这令人震惊的一幕,都源自那个由他亲手制作而又十分神奇的特斯拉线圈。这一切,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很快,卢驭龙被誉为“90后科学狂人”。还有人在百度网站上为其建了一个贴吧,大家干脆叫他“闪电侠”。

据了解,这个硕大的特斯拉线圈一共有2000多圈,全部绕上去,足足花费了卢驭龙6个多小时的时间;下面的钢圈也是他亲手弯曲而成,因为钢圈太硬,这名少年的手到最后甚至脱了皮。很少有人知道,如此复杂、科技含量极高的“魔圈”,是卢驭龙在一个100多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更鲜为人知的是,卢驭龙制造的“人工闪电”电弧已经长达数米,峰值已经超过500千伏,代表着我国目前的最高水平。

普通人接触220伏电压就足以致命,而卢驭龙却能在实验中伸手触摸峰值超过500千伏的高压电弧,这不是因为他有特异功能,而是他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卢驭龙说,自己从没有叫苦,尽管实验室的环境很差,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他已经很满足了。毕竟,他的实验室曾24次被父母摧毁,然后重建,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从“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走下来,有记者问卢驭龙将来有何打算时,他笑着说:“我准备找一个二三百平方米的地方扩大实验室,继续做好实验。另外,目前我在注册自己的通古斯科技有限公司。”据卢驭龙介绍,他现在正在研究电炮,与使用火药的传统火炮相比,电炮不仅发射速度快,命中率高,其成本更是火炮的1/10左右,而且威力将更大。“你看,这块铝板就是被电炮在30厘米外击穿的。”卢驭龙拿起一块厚达1.5厘米的铝板,向笔者介绍说,“从理论上讲,如果电压足够大,它能在瞬间轻易击落敌方袭来的导弹!”

第11篇

在“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假定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这是一个关于引力场的理论,它表明,无能量存在的真空是平直的,是一种三维的欧氏空间,但当真空具有能量时,真空即发生弯曲变形,此时的真空就不再是平直的欧氏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欧式几何不再适用,而应代之以黎曼几何。

广义相对论用几何化的方法描述引力场基本是成功的,基本揭示了引力场的几何本质。

但是我认为,将物理性质的引力场进行这种抽象的数学几何化的做法,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除此之外,广义相对论还有其他缺陷。

一、广义相对论的缺陷

1、广义相对论“奇点”的存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为:

这个方程是高度非线性的,一般不能严格求解。只有在对时空度规附加一些对称性或其他要求下,使方程大大简化,才有可能求出一些严格解。

在引力场球对称的假定下,可以得到方程的史瓦西解:

显然,度规在r=2MG/c2和r=0处奇异(趋于无穷大)。但是,r=2MG/c2处的奇异是由于坐标系带来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坐标系变换来避免。r=0处的奇点是本质的。在奇点上,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时空流形达到尽头。不仅在宇宙模型中起始的奇点是这样,在星体中引力坍缩终止的奇点也是这样。在奇点处,“一切科学预见都失去了效果”,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无穷大的出现显然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缺陷。

另外,对于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复杂性,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波恩说:“它的形式复杂得可怕”。

2、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不相容

量子理论是非常完备的科学理论,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彼此间并不相容。

1920年,韦尔提出了一个将电磁场和引力场联系起来的电磁场几何化的理论,他的基本想法是:把电磁场与空间的局部度规不变性联系起来。韦尔的理论不仅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且也与实验结果不符。之后,瑞尼契、惠勒、米斯纳等人也作了很多将电磁场几何化的尝试,都没有获得成功。

人们也曾试图将引力场进行量子化,并从中寻求引力场与电磁场的本质联系,企图用量子论的方法实现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电磁场的场量子是光子,类似地人们欲将量子化的引力场的场量子称为引力子。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引力场的量子化尝试连连失败。

二、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改造

显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有缺陷的,我们认为该定律是一个正确定律极好的近似。为了便于进行类比,我们来看一个电磁学现象:

在一个范围内,同时有一个恒定的电场和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其中,电场由带电量为-Q(场源)的均匀球体产生。距离球心r处,有一静止检验点电荷,带电量为+q(q<<Q),其对场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则点电荷不受磁场的作用,Fc=0;所受电场力(库仑力)为有心力,大小为:

Fe=Qq/4πεr2……(1)

如果点电荷以速度v运动,则所受电场力仍满足(1)式,同时,它还要受到磁场力(洛仑滋力)的作用,大小为:

Fc=Bqvsinθ……(2)

θ为B与v的夹角,洛仑滋力Fc不是有心力,其方向恒与速度v的方向垂直,由左手定则确定。可知,洛仑滋力Fc对点电荷不做功。

万有引力F1=(GMm/r2)与(1)式很相似,因此,我们假定,在万有引力场中运动的物体,除受引力F1之外,同时受到另一个类似洛仑滋力力(暂称为附加力)F2的作用,F2是速度v的函数,其方向恒与速度v的方向垂直,在v与r构成的平面(密切面)之内,指向曲率中心一方,大小为:

F2=(GMmv2/r2c2)

由此得到万有引力的精确表达式为:

F=(GMm/r2)[1+(v2/c2)]

=(GMm/r2)+(GMmv2/r2c2)……(3)

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m为物体的运动质量。

m=m0/[1-(v2/c2)]1/2

我们称第一项(GMm/r2)为爱因斯坦引力,第二项(GMmv2/r2c2)为附加力。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改造,下面对新理论进行检验。

三、对新理论的检验

我认为,在考虑“引力场”和“变速运动”的情况下,时空仍然是平直的。

1、太阳光谱线“红移”

根据改造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波粒二象性,就可以得到太阳光谱线“红移”的结果。

当光子从太阳(r0=R)运动到地球(r=∞)时,对于速度为c的光子,太阳的爱因斯坦引力f1对光子作负功,地球的爱因斯坦引力F1对光子作正功,太阳、地球附加力(F2)对光子不作功。f1引起光子的能量变化为:

ΔE1=-∫f1dr=-GMm∫(1/r2)dr(光子的质量m变化很小,故可提到积分号外)

以太阳为参照系,当光子从太阳(r=R)运动到地球(r=∞)时,将r从r=R到r=∞积分得:

ΔE1=-GMm/R

光子的能量E=mc2=hν,ΔE1=hΔν=-GMm/R

Δν=-GMm/hR

F1引起光子的能量变化为:

ΔE2=∫F1dr=-GM’m∫(1/r2)dr

=-(GM’m/r)+C’

以地球为参照系,当光子从太阳(r=∞)运动到地球(r=R’)时,

ΔE2=GM’m/R’

ΔE2=hΔν’=-GM’m/R’

Δν’=-GMm’/hR’

光子的能量总变化为:

ΔE=ΔE1+ΔE2

=-GMm/R+GM’m/R’

=Gm[(M’/R’)-(M/R)]

相对而言,地球的引力比太阳的引力小很多,地球的质量与半径的比值(M’/R’),比太阳的质量与半径的比值(M/R)小4个数量级,故对光子能量总变化的主要贡献来自太阳的引力,ΔE≈ΔE1,Δν=-GMm/hR

而E=hν0,ν0=E/h=mc2/h

Δν/ν0=-GM/Rc2=-2.12x10-6

负号表示光从太阳运动到地球频率变小。这就是太阳光谱线“红移”的理论值。实际观测结果为-2.12x10-6。

对天狼星伴星光线的引力红移,理论值为:

Δν/ν0=28x10-5

1971年,格林斯坦(J.L.Greenstein)利用衍射技术,得到实际观测结果为:(30+5)x10-5。

我们必须注意,虽然新理论的结论与广义相对论一样,但原因却不相同。

我们知道,光源的固有频率是指,相对光源静止的观测者检测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例如,某原子的固有频率取决于该原子的能级结构,它是该原子的固有属性,与引力场的大小毫无关系。无论是黑洞、太阳、地球上的氢原子,还是遥远太空中远离引力场的氢原子,对于相对氢原子静止的观测者,它们在跃迁时所发出的频率大小都相同,等于氢原子的固有频率。

如果光源远离观测者,观测者检测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将变小(频率“红移”)——这是多普勒效应,但是,广义相对论认为,太阳光谱线引力“红移”的原因是:太阳表面的引力场比地球表面的引力场强,因而太阳表面的钟走得较慢,当用某种物质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与同一物质从地球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进行比较时,结果是,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较小(“红移”)。

新理论认为,太阳光谱线“红移”的原因是:从太阳表面的光子运动到地球时,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太阳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负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减少,但光速大小不变,只能是光子频率减少了(E=hν)。当用某种物质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与同一物质从地球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进行比较时,结果是,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较小(“红移”)。

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到达地球的观测者,将同时产生多普勒“蓝移”效应。

钟的快慢与固定在它之上的坐标系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与观测者的坐标系有关,与它所处在的引力场强弱无关。

2、地球光谱线“蓝移”

1959年庞德等人在哈佛大学首次在地面上直接验证了引力频移。利用在塔顶发射射线,在塔底接收。塔高H为。

此实验在地面上,故可忽略太阳对光子的作用。地球的爱因斯坦引力F1对光子作正功,地球附加力(F2)对光子不作功。F1引起光子的能量变化为:

ΔE1=∫F1dr=GMm∫(1/r2)dr

=-(GMm/r)+C,将r从(H+R)到R积分,

ΔE1=(GMm){(1/R)-[1/(R+H)]}

在地面上,(GMm/R2)=mg,GM=gR2,

ΔE1=hΔν

Δν=gHm/h[1+(H/R)]≈gHm/h

[(H/R)<<1],而E=hν0,ν0=E/h=mc2/h

Δν/ν0=gH/c2=2.46x10-15

这就是光谱线“蓝移”的理论值,表示光从塔高H为射到地球表面,光频率变大。实际观测结果为2.46x10-15。

我们必须注意,虽然新理论的结论与广义相对论一样,但原因却不相同。

广义相对论认为,射线“蓝移”的原因是:塔高H为处的引力场比塔底的引力场弱,因而塔高H为处的钟走得较快,故在塔底接收来自射线的光谱线频率较大。

新理论认为,射线“蓝移”的原因是:从塔高H为处的射线运动到塔底时,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正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增加,其相应的频率增大(E=hν)。

如果从塔底将射线射向塔高H为处,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负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减少,其相应的频率减少(E=hν),出现“红移”现象。

为了检验关于射线“蓝移”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做两个实验:

(1)在珠慕朗玛峰大约8000米海拔高度,或者1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原地测出(不要从高射向低,也不要从低射向高)以上射线的频率;

(2)在广西的北海银滩原地测出以上射线的频率。

如果在高低两处测出以上射线的频率满足以下关系式

(高处的频率较大):

Δν/ν0=gH/c2

则说明广义相对论正确,否则错误。

3、恒星光线的偏折

以遥远恒星光子的运动速度的前进方向为x轴负方向,建立平面坐标系x-o-y,在太阳引力场中,光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大,运动质量m很小,它的偏角θ非常小,光子在y轴方向的分运动速度非常小,所以:

F1sinθ+F2=may=m(dvy/dt)

F1=(GMm/r2),

F2=(GMmv2/r2c2),对于光子,v=c,F2=(GMm/r2)

F1与F2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光子在x轴方向的速度可以认为不变,为c≈dx/dt

sinθdx=rdθ,sinθ=R/r(R为太阳半径,r为光子与太阳中心的距离),在t时刻,光子运动速度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dθ,当光子从+∞远处运动到-∞远处时(θ从而到π),光子的总偏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