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时间:2023-02-04 15:4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家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家庭教育

第1篇

不当罚站对孩子身体有害

6岁前不宜学写字

带孩子一起去看舞台剧

雨儿

童年的创造力量

怎样让孩子创意盎然

解密餐馆里的当家菜(下)

袜子变身可爱狗狗

让电视成为学习工具

家教误区面面观(二)惩罚得当,孩子更强

孙子兵法

和孩子共过欢乐年——团圆年亲情浓

幼儿心理之十二个为什么(二)妈妈,我不敢——孩子为什么胆子小

良好学习习惯巧培养

环境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来,我们一起听故事

建构我们自己的世界——幼儿建构能力的发展特点

平安健康过大年——春节幼儿健康防护要点

律师说法

和谐婆媳关系孩子成长助力——婆媳矛盾从哪来

五种婆媳冲突的现场解决

和谐婆媳双赢计划

怎样让孩子知书达理

百变豆腐干

衬衫变围裙

我们不要超级儿童——爱尔坎德的儿童压力说及其启示

春季幼儿长高秘诀

带着任务玩数学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在游戏中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记忆力——学习能力的基石

宝贝书宝贝出

玉米电话

军用飞机识别标志

律师说法

如何在幼儿园创设主题墙

给阅读一个快乐的起点

祖辈育儿老经验更新

聪明的“问题”宝宝——幼儿提问能力的发展

家庭环境新杀手——情绪污染

家庭教育最忌三个过度

春末夏初,耐热能力训练的好时机

不当的早教等于早跌跤

珍贵的东西多是免费的

无条件的爱

实现品牌资源优化配置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的不前教育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

家庭物质环境创设指南——家庭物质环境的四大功能

孩子需要怎样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的“内心”更重要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汤水中的秘密

酸奶盒的重生

专家热线

孙子兵法

带孩子踏上图书之旅

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尊重 策略 原则

在人的一生中, 幼儿时期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同时又被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影响着。从而形成了幼儿的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识字、画画、声乐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这样做,对幼儿心身的健康的成长十分不利,可能从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种子。而且,有失偏颇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论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们本意是要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经常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对幼儿智力开发无益。虽然智力经常是通过掌握知识而形成与发展的,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儿对“灌输的知识”产生烦厌,对其日后的智力发展更是适得其反。

2. 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相反,只有一个,家长们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严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认为幼儿无所谓独立人格、自尊心,家长总是高上,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只有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 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行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恶劣的家庭环境,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不久远影响。

二、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庭及其教育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取得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教育一致性原则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奶奶亲、 爷爷疼、 姥姥抱、 姥爷背。有时爸爸妈妈说几句,姥姥爷爷就不高兴,孩子不愿做的事可以找 “代言人” ,导致家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看法、方法、做法不一致的现象。家人们将这些不一致,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的面前。这一切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要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得真正实效,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正确意见大家都支持,错误做法大家都制止,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同时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这样全家人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终得到正确行为和思想的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要掌握科学、 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三是要使家庭教育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幼儿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幼儿爱党、 爱人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体、 智、 德、 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 “四有” 新人。家庭教育的目标只有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培养造就一代优秀人才。

2. 为人师表的原则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强令不从。”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出示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以道德榜样引导孩子。

3. 因材施教的原则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同家庭中孩子的遗传、个性、能力、气质等方面均千差万别,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也就是知人善教,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之才。

4. 重视德育的原则

第3篇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我园是双语中心幼儿园,里面有哈族,维族,回族,东乡族,藏族。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家庭为例,家庭收入都比较稳定;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大家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家访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不是很多;父母亲是大专以下文化学历的居多。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部分父母亲是则克台首钢或伊钢的工人,俣农民还是居多;在政府上班的人较少。搞个体的比较少。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则克台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大部分孩子都是和同父母居住在一起,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我发现:家访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家长占多数,虽然只是在则克台这样一个小镇上。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有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一些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有一些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我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家访表明,有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母亲是主要参与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保证。

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们是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给老师了,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和建议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家访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

2.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幼儿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

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3.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第4篇

1、爷爷奶奶在孩子的教育中的不正确站位。

这里,不得不感谢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孩子辛劳的付出和关爱,但就教育理念而言,很少有爷爷奶奶辈的家长能够接触到并认同,他们往往对这些“新式”的教育理念嗤之以鼻,往往是以孩子父母为例“你不就是我们带大的,还能有什么问题,你们不都培养出来了!”,孩子父母往往挨一顿训斥或是碍于父母亲面子而默认了爷爷奶奶的做法,新式教育理念的大旗还没竖几天,硬仗还没打呢,就在亲友团的强大压力下乖乖“缴械投降”了。有些家长可能跟我一样感觉到这方面有些许无奈。尽量减少爷爷奶奶不良教育理念和方法给孩子潜移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是费时费力见效差还不讨好。如果孩子在爷爷奶奶的“诱导”、放纵和高于孩子父母的权威下,已经形成某些不正确的理念和看法,想改过来确实要花一番心思,但是,我的体会是,任何时候改都不为晚,关键要耐心跟孩子分析为什么爷爷奶奶说的不对,让她自己打心眼里认同父母的看法,而认识到爷爷奶奶一些言行不正确或是不够好的地方,会带来哪些后果。我认为这个过程很重要,不要简单粗暴跟孩子说:“你必须怎么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必须按照父母说的做,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坏孩子,把坏孩子丢掉!”孩子会显得很委屈,她小小的心里会不会在想:“一个这么说,一个那么说,烦死了!”她真的会这样想!错不在孩子,不能将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差异和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更不能引起家庭的不团结不和谐,细心的父母们需要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对老人适宜采取“哄”的方式,首先肯定老人的辛苦,肯定他们对孩子是真心真意的付出,然后再委婉的开玩笑似的轻松的说出他们做法的不妥之处,而不是“硬顶”。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

对孩子适宜采取稍严肃些的“讨论问题”方式。首先摆出问题,问问她的看法,说说爸爸妈妈的看法,讨论一下各种可能性,引导孩子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建议她下次就采取更好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效果,让大家都开心。这样孩子会自主选择更好的方式,摒弃不好的方式。这里也要注意一点,不要在孩子面前全盘否定爷爷奶奶们,要让孩子知道爷爷奶奶关心爱护孩子有时候只是方式方法上可以再改进一些,爷爷奶奶、父母都需要学习,大人们也是通过学习而不断进步的。

这样一套程序下来,我想是不会产生太大矛盾的,老人孩子都乐于接受,双方都感觉受到了尊重。尤其是孩子,引导她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想这一点也很重要,将这样的习惯养成对于今后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会有很大帮助,和最信任的人无障碍沟通交流才能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健康向上!

2、孩子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知识水平及理念、方法层面亟待提高。

刚刚说完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现在来个“自我反省”!呵呵。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充分重视《幼儿指南》中的这4条,全身心的践行这4条。像上面讲到的,家长同样需要学习。70后、80后的家长们也有城市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也有生长于农村家庭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教育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匮乏的,而且还没有好好反思我们历经的教育体制中有哪些缺失和不足,还没有好好学习怎么教育孩子,就匆匆上阵“应付”自己的小孩去了

(一)关于尊重

孩子绝不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也不是爸爸妈妈的“优质产品”,首先她是一个人,是人就理应获得尊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平等”,这不仅对于成人,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生下来为人就理应获得大人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想法。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点,家长应从尊重出发充分考虑孩子的内心想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孩子,而不是急于在孩子面前树权威,摆威风,顾面子,下指示,用惩罚。试想,孩子如果觉得没有得到你的尊重,她会尊重你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能联系到好多家长始终纠结的一个问题,“孩子怎么就是不听我的话?”“孩子怎么老是不听我的话?”简单归结于孩子调皮任性而不从自身找找原因怕是有失公平。

怎么让孩子听你的话?答案是:尊重她。

多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她一起游戏。游戏哪怕是简单动作的简单重复,只要没有危险,只要孩子高兴,都应当积极参与,当然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个可以事先征求孩子意见,征得她的同意。我家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黄志墨拉着我和她爸爸当学生,她当小老师,反复上课,乐此不疲。

谈她感兴趣的话题(哪怕是一些家长认为很无聊很没有意思的话),对她说的事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认真考虑,尽量满足她的合理愿望。赞同她所做的事,肯定她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是莫名其妙,不合实际,纯属瞎掰型的。

实事求是表扬她的行为,真诚的鼓励她,给她提合理的建议,而不是简单、不明就里的命令和粗暴地让孩子执行命令。孩子们会“听话”的,而且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

(二)关于自由

我一直有感于人生中很多限制、不能尽善尽美、差强人意之处,所以一直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她的身心不受束缚,活泼。快乐。但事实上,我自我感觉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得很好,反而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看似简单而充满激情的“自由”字眼,实际操作起来确实限制诸多,令人纠结。使我们的做法错了?谁能保证你说孩子每餐都吃到让你满意的量就是绝对正确可取的,万一时间长了不消化积食了呢。如果不安排任何素质课,孩子会不会长大了怪罪父母没有坚持呢?

有些家长存在着生怕孩子吃亏的想法,而任由或鼓励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节制张扬个性,任意妄为,甚至无理做了错事时也被认为是能干,不吃亏,有本事,而不严厉提出批评,有的是假意当面敷衍,背地里嗤之以鼻,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孩子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多是家长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这个影响有多深往往超出你的想象。网上惊爆在埃及旅游时竟然看到几千年历史的埃及文物上赫然刻着中国字“某某到此一游”,实在令人汗颜,据查,刻这一行字的竟是一位中学生。孩子很多不文明的举止都是有根可循的,绝不是自创的,家长绝逃避不了德育失败的责任!从孩子小时,从现在开始,再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了,家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孩子在看在学习。我们家长要跟上时代,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跟上时代。

让我们多学习《指南》中一些正确的方法,多花心思学习如何操作如何实践这些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多给自己、家人、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孩子一些爱心、耐心、关心和恒心!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长为家长心中最美最亮的珍宝,一世珍爱!

参考文献

第5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

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三、总结

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of infants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infants' emotional education. Family is the first school of children, with family education having a lifetime influence on them, accompanying their growth. By analyzing such factors as the age of infants, features of infant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to infants' growth, this study tries to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infants' emo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infants'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1 “幼儿”教育概述

1.1 幼儿年龄界定

我们常常说的儿童时期实际上指的是从刚出生到15岁,儿童期又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婴儿期是从出生到满一年,这个时期婴儿的意识还不太明显,只会简单地通过哭来告知大人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幼儿期是指从1岁到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已经有了更多的意识,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开始接受教育。而学龄期是从儿童6、7岁到15岁这一年龄段,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人生、对未来都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期中,最容易、最能快速受情感教育影响的就是幼儿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很不健全,容易受自己情绪波动的影响,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得出,在幼儿期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使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2 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

1.2.1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用来规范人和事物和谐共生的一种准则,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必须要遵循对社会、他人有益。在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对事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他们对善和恶没有明显的区分,思想和行为都易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孔老先生就教导弟子要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待人接物的准则,在现在倡导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道德教育是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1.2.2审美观

审美是一个人对美孜孜不断追求的精神状态,而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时能让我们感官上受到刺激,内心感到愉悦的,才可称为美。当然,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所在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对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对美的评价、美的欣赏也不会相同。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处于对这个世界懵懂的状态,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眼里所看到的是不分美丑的,因为他们对美的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只能依靠父母来培养他们对美的意识。审美是教育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先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积极发现美、??造美。

1.2.3是非观

是非观是指用来辨别对错、明辨事理的一种立场、一种态度。而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不分什么对错,这是因为自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用哭泣来和世界交流,用哭泣就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需求,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却能感受到这样做是有效的。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是非观,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成长。

2 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2.1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在3~6岁是培养智力的最好阶段,也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使得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靠兴趣培养起来的,趣味性是情感教育的特征之一,在幼儿阶段,他们获得知识的来源也都是靠模仿得来的。比如,家长会给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充满趣味性的,最开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感受故事里所带给他们的新奇和刺激,但他们不会满足于只听故事,故事里的角色所做的事情、说的话都能让他们产生问题,他们的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个过程里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2.2 培养幼儿的个性形成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人没有什么特点,让人看一眼就忘了,这也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个性、没有存在感。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路子。对于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起他们内心世界对美的认知,从外部世界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中来完善他们的人格特质。塑造他们的个性但不是让他们任由自己的性子胡来,而是让他们在情感教育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有特长。也只有不断地接受情感教育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愉快的情感,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

2.3 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说,婴儿在刚出生时,他们的本性都是善的,还没有受外界环境的熏染,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和美好。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当人们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会回以微笑,父母也会告诉他们怎样和长辈相处,怎样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而这些都是家庭中的情感教育,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关系是否和谐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各方面的发展。也只有家庭和谐,幼儿接受到的情感教育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体会到亲情、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帮助。

3 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1 帮助幼儿养成独立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但依然有许多家庭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至于很多孩子上大学了还需要家长陪着,甚至还有些家长每星期去学校整理孩子的衣物。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磨练,没有让他们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为父母分担家务。幼儿阶段是记忆东西最快、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一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不要依赖他人。比如,父母在打扫卫生时,幼儿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阶段,作为父母在他们提出要亲自尝试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在言传身教中教会他们要按时打扫自己的房间。3岁以后,幼儿到了上学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要拖拉、不要懒惰,养成独立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不要溺爱孩子,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但不是放任不管,也有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而不管这样做是否正确,以至于孩子长大后仍旧依靠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摇钱树、提款机,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让人堪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因此,作为父母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帮助他们养成独立的人格。

3.2 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来的社会将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而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地方在开始实行先教育父母,教给父母一套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而去培养孩子。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可替代的,有很多伟人的成功无不来自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发现他们擅长的事情,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我们所熟知的才女冰心先生和杨绛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她们之所以能笔耕不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与她们二位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冰心先生从小受舅舅杨子敬先生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说读书,读书带给她的快乐是无法言说的,也促成了她后来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绛先生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爱上了读书,她曾答父亲:“三日不读书,不好过;一周不读书,一周都白活了。”也正因为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她对书籍产生了兴趣,被丈夫钱钟书成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如此的重要,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激发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 提升幼儿道德素质

第7篇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在人受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部分的组成是由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社区教育共同建立起来的。其中幼儿园教育属于国家一种正规教育机构,它是作为一个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阶段,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另外,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范畴,对幼儿的成长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好保育的工作,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做好保教结合的实施方针。幼儿通过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并在智力、品格以及个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对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

2.幼儿家庭教育的阐述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成长和培育的摇篮,幼儿在出生之后与父母之间形成具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随着幼儿的成长,父母让其对世界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耳濡目染来形成自我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来自父母的举止、修养素质、个性行为、人际交往和兴趣等都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个作为幼儿成长发育最基础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引导孩子的启蒙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家长开始对孩子在一出生就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值,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学习成长的目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希望教过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作为家长或者幼儿老师的一种责任和期望,通过把两者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把握,就能将幼儿逐渐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履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这种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幼儿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相对比较自由和随意,没有绝对的目标,这就形成与幼儿园、社会之间的密切统一,然后相互之间通过配合和完善,来达到教育的统一性,并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来让幼儿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这也是为了给孩子多样性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3.幼儿家庭教育能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水平离不开幼儿的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因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出发点实质上是与幼儿园相统一的,所以就使得它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一致的,通过幼儿家庭教育主动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就能为幼儿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促进性的作用和影响力,让幼儿受教育更加全面和顺畅,反之倘若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与幼儿园之间进行配合则会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带来阻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协助幼儿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201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具体发展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的基础性教育,主要目的是为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日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为一体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具体的幼儿教学均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而本文就对如何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进行最大化发挥进行讨论,以此让幼儿教育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进行活动、生活的两大重要场所,二者的具体环境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者之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让幼儿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具体的幼儿教育隶属于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正规的机构内教育,幼儿在此能够接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幼儿园家庭教育是正规机构内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主要由幼儿的父母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通过平时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并无主观刻意,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渗透来进行的,其覆盖了幼儿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幼儿成长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受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幼儿家庭教育,其都τ锥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之间可以说既是相互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想要让幼儿园教育的自身优势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挥,以此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那么就必须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样的道理,如果要想幼儿园家庭教育能够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就需要使其能够对幼儿园教育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因此幼儿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要在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下进行。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主要是由父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极具随意性的教育,这种对幼儿的教育是极为片面的,在某种程度上使幼儿的发展受到了局限,会使得幼儿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让幼儿的健康发展被制约。而此时幼儿园教育作为较为系统的学习教育,其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幼儿的健康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绝大多数父母在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时,均会感到孩子有不听话的情况出现,并对此束手无策,这就是他们对一些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原因造成的。此时,如果能够让幼儿园教育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就可以让伴随幼儿一生发展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展,从而让幼儿的健康成长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其教育目的是基于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制定的,同时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还从某些层面上对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有效的反映。而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即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其除了具有极为明显的随意性和灵活性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应当与幼儿园教育、社会基本需求相互联系,并在教育的基本目的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幼儿家庭教育会反过来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要想对幼儿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让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全力配合,也只有在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让幼儿园教育得到更为顺利的开展。纵观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二者的教育目标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二者教育内容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具体教学目的的一致。因此,如果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对幼儿园教育进行积极的配合,那么就可以让幼儿园教育开展得更为顺利,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完整的教育下获得较好的教育体验。

三、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家庭场景的教育时间最长,如果在此能够保证父母和孩子的相互沟通,那么就能够让父母不断的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有助于幼儿焦虑、紧张、苦闷等压抑心理的缓解或消除,进而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的成长。同时,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就有助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让幼儿的成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引导,进而让幼儿的成长能够不受胆怯、自信缺乏、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9篇

一、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小鱼(化名),男,他平时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双休日与父母住。小鱼外婆的照顾下缺乏日常行为的规矩制定,而且对其奖惩不明,且小鱼经常在幼儿园与同学发生冲突,并且大多由于其言语粗鲁造成。例如,当小雨在晨间游戏时,鱼其他幼儿玩耍时,会说出一些粗鲁的语言(笨蛋、傻子等)导致其他幼儿会与他发生争吵。还有当小鱼与某幼儿在玩区域游戏时,他看到其他幼儿在理发店带发夹时,会去评论其他幼儿的发型,比如“你带这个发箍好丑”导致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

在母亲和奶奶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大人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制定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并且小鱼等类似幼儿存在长幼无序的心理观念特质。

二、园家共育幼儿家庭教育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摸清家庭教育工作现状,并分析现状。通过研究调查访问,发现造成小鱼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充足,不仅缺乏父母的引导,而且其外婆对其教育主要是自由放任和怂恿,任其自然发展的教育结果是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蛮横无理、爱耍脾气;同时,存在幼儿成长环境不良所造成,而其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给予对应的幼儿关怀不足。家庭氛围从正、反两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良的的家庭氛围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比如玩牌、酗酒等会给孩子带来较差的环境影响,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给人安全感,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慢慢的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探索实践

第一,查阅并学习资料,研究问题幼儿心理特征。

上述类似小鱼家庭教育的幼儿家长,普遍对于孩子相对关心不足,任其自然是主要的教育态度,从而使得广大幼儿的内心遭致忽视。从而形成其相对冷漠和攻击心理。

第二,向家询服务进行研究探索。首先我可以利用家园联系簿、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尽可能地让家长关注并了解幼儿园活动,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差异与变化。这样让家长意识到家园紧密配合会对幼儿发展的好处,最终家长表示愿意转变现有做法观念,并愿意经常关注幼儿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内容。

其次,根据本研究建议,问题幼儿家长拟尝试以以下方式进行教育改进:(1)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机会,并与之主动沟通,增进感情。(2)接受并尝试运用积极正面引导方式鼓励幼儿进行学习。(3)结合幼儿特点与兴趣,进行灵活家庭教育。(4)当面临幼儿与家长矛盾时,主动进行内部协调。(5)积极与幼儿园做好家庭教育的主体协调配合工作。(6)经常关注幼儿的行为活动,多同幼儿进行交流,并愿意多同幼儿游戏。

(三)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实践案例总结

第一,家庭教育主体对象变化。经过本研究经历一年的家园合作教育,基本杜绝了幼儿的伙伴交往攻击,广大问题幼儿也逐渐形成了懂事、礼貌的文明行为举止习惯,并能积极地进行建立伙伴关系沟通。

第二,家庭教育主角变化。同样,历经一年的家庭教育改善指导,家长们逐步形成其家庭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方式方面的显著转变,并且其家庭教育素质和能力也获得明显进步;同时,家长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自我沟通机制,并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家庭教育和亲子观,教育方式逐步走向民主化,形成与其子女间的“利益伙伴”的平等关系。

第三,指导者变化。幼儿教师的素质经过近一年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之后,也获得了相应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广大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与相关家长、家庭取得联系,动态化分析当前幼儿的问题所在,并在幼儿家庭教育过程中进行前期干预、中期评估和后期的吸收分析,充分改善了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进展掌控力。

三、园家共育的幼儿家庭教育创新实践总结

1、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中消除子女攻击是可行的、有效的。一年来,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对象的攻击得到逐步控制并基本杜绝。

2、孩子的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育松懈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强化、巩固。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坚持齐心协力,共同将孩子的攻击转变成亲社会行为。

3、在本次过程中,我觉得父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家长的素质水平提高了,才会了解孩子,关心幼儿的发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行为,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10篇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能开启儿童的生命智慧、塑造良好的个性与人格。然而从幼儿园教育实践来看,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不合拍,幼儿园缺乏家庭教育科学而有力的结合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在办园历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必须向家庭教育拓展和延伸,将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幼儿园发展变革的应然使命,是儿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与策略需要反复地实践与提炼。近年来,我园人格教育的特色办学延伸出母育学校、“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等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经验。基于此,“十二五”我们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能分析与评估,对教师、家长、甚至社区等不同群体进行了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发放了近千份调查问卷,对真实的现状、问题、发展不断审思:何种家园合作模式能改变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瓶颈?促使家长教育观念向行为能力方向提升的抓手在哪里?如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互补作用?2012年,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与探索,采取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参与完成。我园课题《幼儿园节日活动中家园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真实实践为活动背景,将家庭和幼儿园和谐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承担课题管理,建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立体交叉”结构,科学合理架构课题的管理网络,聚焦教育内质,通过共同育人、和谐互动、协同研究的实际教育情境,实施有效的问题研究,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深化幼儿园指导的品质,让人格教育走向深入。

二、设计实施:多元创新的操作路径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案是实现整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使其发挥整体教育效能的基本保证。我们依托课题,与家长共同设计方案,梳理凝练,归类设计,构建立体多元的操作框架,建立起互动式的双向通道;创新联系途径、将家庭教育指导的触角延伸至各类家长群体,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的整个运作体系中。

(一)活动专题指导

我们所提出的“活动专题指导”特指以家园合作为形式,以节庆活动为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家庭教育专题指导方式。任何的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真实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与积极互动,才能得以理解与提升。因此幼儿园以横向10个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妇女节、植树节等;8个节庆活动如:园庆、杜鹃花节、科技节、动漫节、毕业庆典等)、纵向18项主要家庭指导系列内容来编织“活动专题指导”较为系统的实施网络。在此过程中,课题采用多种文本活动指南、活动互动、教育体验等方式帮助家长感悟教育,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专题活动,丰富指导形式,增强家长参与合作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活动专题指导在家长资源的充实下,更富有意义。

(二)社团专项指导

社团专项指导主要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自主学习为目的,指导家长开展满足幼儿发展与兴趣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我园所提出的社团专项指导是基于前期家庭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儿个体所表现出的科学探索、健康运动、亲子阅读等诸多兴趣需求存在科学指导困难,家庭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他们积极寻求学校教育的专业指导,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家长的指导策略、学习方式的拓展等,来优化家庭对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支持。对于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亲子阅读社团”“欢乐足球社团”“创意宝贝社团”“小科学家社团”等具有活动指导张力的社团形式,充分借助幼儿园学科组的专业研究优势,定期向各年级部的家长、幼儿开放,家长可根据自己需求自愿报名申请,由幼儿园统筹安排,学科组共同设计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在活动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的互动形式(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帮助家长打开适宜幼儿学习发展的教育视野。

(三)班主任跟踪指导

儿童的成长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幼儿园,在实施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坚持对家庭进行跟踪指导尤为重要。每个儿童都是个性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为了使班主任及时依照儿童的变化,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措施,我们每个班级、家长与班主任都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如:活动信息反馈单、面对面沟通对话、网络交互平台、微信实时互通方式等。及时应对儿童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生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分析,帮助家长理解儿童行为,有效地实施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幼儿园实施指导中,就有诸多翔实记录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案例:《榛榛的足球梦》记录了一名胆小懦弱、患有腿疾的小男孩,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教师拨开笼罩全家的阴霾,让他从阴暗角落、拐着腿自信迈向绿茵场,立志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的故事;《自信的“小精灵”》叙述了一位屡遭学校劝退的“问题儿童”,教师重拾父母的教育自信,使其一步一步成为无锡市“小精灵”的故事。这些班主任跟踪指导,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家长如何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鼓励孩子等等,从而不断积累针对各种儿童不同的指导经验。

(四)特色效能指导

过去的家庭教育指导始终强调家长转变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一些家长,往往他们有着美好的愿望,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鉴于此,我们认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教育活动上,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效能训练,只有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了解儿童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能力、发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合理评价儿童的能力等等),才能体现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诸多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尝试着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入个案、行为训练、家庭治疗等特色效能指导。如:“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项目特色指导,重点围绕发现的特殊儿童个案,学校联动家庭、取得儿童行为干预中心的专业支持,开展一系列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儿童行为训练等指导活动,帮助家庭掌握相关指导技能、采取有效的教养方式方法,强化家庭指导效能。如:“儿童助教体验”效能指导,教师承担儿童助教家长及邀约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活动前教育指导——互动活动——现场评估——反馈分析”等环节,在真实的活动情境、多元的互动中,来提升家长的现场指导能力、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三、内涵延展:积极有效的价值生成

第11篇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子女态度、家庭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有的家长重孩子智力的开发,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在幼儿刚进入小班时,我们就向幼儿家长发放新生入园调查表,经分析发现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关注,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同时,在调查表上所有家长均表示渴望接受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因此,帮助家长解决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的潜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2多途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以方便家长和实际效益为准则,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实现。

2.1家访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交流的平台

与家长联系最常见的就是家访,家访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接待时对家长随机访问,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有电话访问,随着网络的发展,又多了网络访问,如建立班级QQ群,形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交流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从家访中看到了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喜欢,看到了教师为了孩子的发展而献出的真情,在一次次的家访中,教师、孩子、家长的情感进一步融洽,家长对教师越发信任,从而更加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2.2家长学校培训会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家长会是对家长群体进行指导的一种方式,幼儿园的家长会则是面向幼儿家长解决各种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可以由幼儿教育专家主讲,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应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帮助家长进行分析,给家长提出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建议。同时,还可以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目标、班级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园互动,让家长了解教师,让教师走近家长。

2.3《家园联系册》架设家园沟通桥梁

为了方便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我们使用了《家园联系册》,向家长介绍《家园联系册》的作用,并提出了使用要求,教师把孩子每周在园的表现及教育建议写在联系册上,周末发给家长,家长又把幼儿在家表现及困惑写在联系册上反馈给教师。有些孩子的父母平时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较少,这时候《家园联系册》就发挥了作用,教师把孩子在园进步、缺点、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写在册子上,父母周末花时间看看,了解孩子,适时教育,了解幼儿园动态,积极配合。《家园联系册》就象一条连接家庭和幼儿园的纽带,使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帮助家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惑。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上作用明显。

2.4开放日活动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

开放日活动中家长的参与能促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可运用专业素质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并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幼儿教育的精髓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摆脱了单纯旁观的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从中学会许多教育幼儿的技能技巧,使教育活动有更大的实效性。从而使家长感受全新的教育观念,参与课改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优势资源有机地融为一体。

2.5挖掘家长自身潜在教育资源,建立有效支持

第12篇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真正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就成了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有新的再认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同等重要

人类3岁以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成人花60年拼命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量;而生理学家也发现,3岁幼儿的脑神经发育已经达到成人的60-80%。0-3岁这个时期幼儿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来学习、获取需要,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惊人速度和能力将所有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信息、事物照单全收,并像照相机一样一一留在大脑的底片中,从而形成一生人格、智慧、情感、意志以及生活习惯、方式的基础。

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一个起点,是幼儿从出生到认识现实世界、跨进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接受了最早的系统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儿童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等综合素质教育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但家庭是推动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同样在教育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最基础的教育,但是孩子的行为礼仪、道德素养教育也一样的重要,品德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就。所以,我认为,幼儿园有责任教育好孩子,作为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