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高一总结

数学高一总结

时间:2022-09-28 23: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高一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高一总结

第1篇

一、衔接好教材内容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是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衔接好教学方法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

例如,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推理的训练,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在初三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

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

三、衔接好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2.教给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一听课一复习(练习)一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第2篇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说到小组合作,应该不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我们的课堂上时不时地都会出现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的环节。这学期,契合学校研究的主题,我们教研组拟定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兴趣”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在平日的课堂上摸索着,尝试着,小组合作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当布置好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可谓是热闹非凡。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更有甚者仿佛局外人,泰然自若地在小组合作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

直到在那个周三听了大连市教育学院李凤荣老师的讲座,才使我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了正确的认识:不是4个人凑在一起就叫小组合作,也不是组里有一个组长能够代表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就叫探究学习。要有明确的方法,规定的时间,学习的内容要唯一,参与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掌握知识的要点。听完讲座之后,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组又重新设定了研究主题: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的策略。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还是比较小,不应过早地给孩子们打上标签,还是应该通过老师的各种方法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小组合作中认真参与,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组的老师通过不同的方面进行着探索。在这里,我结合数学课堂介绍一下我们组的两点做法。

1 细化要求,明确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数学课堂上一般都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寻找解s决问题的策略,或是找到计算的不同方法。如果仅仅是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那么就会有部分学生因懒惰也好,注意力不集中也好,或者就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而在那里无所事事,就等着其他学生发言,他就可以不用思考就得到了答案。所以我们在布置合作任务时往往把任务具体细化,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每个人需要做什么,让所有的成员都各尽其责。

1.1 “每一位同学”

在课堂上提要求的时候,我们经常加上“每一位同学”这句话,让小组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计算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选择一个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小组汇总;拨计数器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要在小组里演示一遍你是怎么算的,不会的由组内其他成员教会为止;区分概念找异同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要说出一条自己的想法。

每一次的小组合作我们都这样来要求孩子,孩子们就会慢慢养成在每一次小组合作中都认真参与并完成的习惯。

1.2 “看谁和别人不一样”

会学习的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的孩子其实不用额外关注,他们也会认真参与小组合作,对这些孩子的要求就要稍高一些,“看谁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在激励这样的孩子,别人想出了一种方法,你能不能想出另一种方法?

1.3 “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学会”

班级里有几个孩子和大家的差距比较大,要想把他们教会必须是一对一的辅导,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他们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几个孩子的要求,就是“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学会”,解题思路也好,判断方法也罢,他们能在短时间内重复出别人的答案,也是一种学习。

2 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2.1 引领小组长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这些组长都是通过全班民主推荐为而来,他们威信高,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通过每课一总结方法激励他们带领其他成员共同探究进步。

2.2 激励组员积极参与,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知道,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2.3 开展组际互评,谋求全班共赢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教育 学生心理 新课改

地理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出多样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独立性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是如何“学”而不是老师怎样“教”。

一、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在地理学习中就是有这样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老师讲的每句话都不放过,满脑子装的都是老师讲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更不会积极的去解决和创新,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冻结了思维不能学以致用, 还有的学生是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情趣。不肯深入,严重者上课不拿课本,作业不做,或者抄袭他人的,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是典型的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他不是不会而是不去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

二、造成学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能力稍弱一些,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同。平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少了,动手能力少了,亲身经历也就会减少,理解能力也就会下降。有的学生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此类学生经过问卷调查表明都是认为学习地理没什么用,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另外就是学习成败出现偏差,有的学生会学习人家不用天天死记硬背最后也能考出好成绩,有的同学就会产生那种为什么人家那么轻松学习就能考好,而我天天学习也考不好的心理,与别人相对比最后感觉不公平,失去信心........

三、对学生心理研究采取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所产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措施,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那些对地理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能力强,但学习效率不高的人;一类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其次是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问题重重,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然后提高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漫无目的,首先要从知识框架图的梳理知识学起,理清思路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上课提前预习,及时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有时间阅读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书籍,逐步培养良好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地理的关键,这些都是针对当代学生学习的心理进行的一些措施。

四、新课改

新课改是老师经过教学经验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新的创新教学模式,老师通过在教学中学习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实行“问题教学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矛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针对性问题提供相应的资料、设计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同时也解决教学课程内容多,任务紧急的问题;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探索性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也从传播知识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学习建议,教会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老师提供有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有兴趣的选择和认知性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中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问题教学”的方法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再者就是老师要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只要是教学范围中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去批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热心解决,一视同仁,不要因为一些程度差的同学提出问题较简单而嘲笑他,反之应该多鼓励他,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给他自信,这样不仅能够学好地理,还能促进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另外就是分组学习分成多党制,相互带动。每组都要有程度好的、程度一般、和程度差的同学,然后各组之间较量、比赛,这样可以提高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促进全班同学学习。

例如一个班级中有56位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组八个人,每个组都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高、中、低(必须是均匀不同程度的),然后每个小组选个组长,给自己小组起个励志向上的名字,如:开拓者、蜗牛、云飞扬........等作为自己队的代号,然后班费买彩纸贴墙上画好格式、写上每组的代号和教学的科目,用剩余的彩纸剪成:星星、月亮和太阳,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值,星星一分,月亮五分,太阳十分,够五个星星换一个月亮,够五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每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加一分,一道大题五分,回答一个问题相应的贴一个在自己队,回答问题的标准由其他小组共同决定,在争执不定的情况下由老师决定,墙上的分数一星期一总结,赢得第一的小组班费出钱去请客吃东西或买学习用品给予奖励,当然不是铺张浪费的那种小小的鼓励而已。每组都应该让自己组较差的一名同学下次考试提高10到20分,而且座位一周一变动循环推动模式,每一组都有坐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机会,这样不仅激发每一位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减轻老师教课的内容。不仅解决了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也解决了所有科目在教学学习的问题。

总结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作为高中的教师,应该始终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保华,关于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J].2006(19)

[2]张飞琴,基于学生心理特征影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研究,科教文汇(中旬刊) [G].2011.

第4篇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为学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请笑纳!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会计四十二班班主任。结合本学期伊始的工作计划,在此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总的来说,本学期我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各位科任老师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

一、班级情况

1、现在本班有50名学生在校就读,(本学期有三名学生主动退学)其中男生16名,女生34名。

全体学生中男生2名、女生5名跑校,43名学生住校。

2、纪律方面,班级纪律总体良好,__年11月24日晚和12月2日二日课堂时间发生了两起学生擅自离校外出上网事件,最终这两件事都得以妥善处理。

3、生活方面,学生外出就餐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在教室吃零食现象几乎杜绝。

另外,为了学生身体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十一月份起,本班购置了饮水机,方便学生饮水。不尽如人意的是男同学中有个别人在老师教育后依然吸烟。

4、卫生方面,教室、卫生区卫生情况保持良好,男生宿舍卫生有所改善,但同女生宿舍卫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5、常规活动方面,遵照学校安排,班级常规活动有序持续进行。

在学校第一届运动会中,本班运动员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歌咏比赛中,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唱出了气势、唱出了活力;在“中华魂”活动及“美德青少年”评选活动中,本班选手表现良好,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在庆元旦文艺演出中,本班学生表演歌唱、小品,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二、班风学风建设

本学期,在围绕建立“勤奋守纪,踏实渐进”的班风和“团结合作,竞争超越”的学风的过程中,我立足于班级学情,协同其他科任老师,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勤奋的学习习惯,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确立了本学期自己的学期目标。

三、工作开展

本学期我坚持以周为单位,开展好每周的活动。周一、周四按时开展大扫除活动,建设美好校园;周二督促全班学生参加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周三开展读书活动,学习《弟子规》、放飞梦想读本及其他文化名著,另外,我还联系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借阅了大量杂志;周四,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天天向上”活动,教育学生守纪上进,我还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观看《变形记》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依照学校设置的课程和活动,我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时时有事做,保证学生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

1、学习方面

本学期,本班换了英语、数学、财会科任老师,许多同学对此不能很好的适应,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在班会上与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在平时的交往中,我特别关注他们对科任老师的态度。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进一步的提升,我坚持每天早到教室监督学生学习,确保他们在校期间每天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开学初期,我就向同学们阐述了高二是高中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需要同学们在高二这一学期付出的努力,为高考做准备,争取考取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大学。

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本学期一开始,我就督促每位同学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高二的课程相对高一而言,增加了不少难度,而且专业课程衔接性较强,这对高一学习不扎实的同学要提高成绩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解到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并且要将高一学过的课本带到教室,时刻查缺补漏。本班在高一阶段时数学成绩比较差,这学期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激情高涨,并不时在日记中袒露心声。

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我除了按学校安排完成教学任务,还参加了11月北京师范大学研修,接受名师的熏陶,充实自己的头脑,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在平时,我还注意学科动态,关注时事政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为人处世的方法灌输。

2、思想建设方面

本学期,政教处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作为班主任,我监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辅导讲座、安全知识讲座以及“天天向上”活动,引导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日常管理中,我注重个人言行,做到了不体罚、不辱骂学生,促使他们在思想中对老师留下好印象。

每周一班会时间也是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我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所有跑校生为一组)开展主题班会,开展了感恩、希望、团结等一系列班会活动,使同学们的思想趋向积极、高尚。

3、班级文化建设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学初期,我们就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除了设置图书角、建设学习园地、张贴手抄报、粘贴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照片,我们还设计了班徽,,并在“一班一品”建设过程中在教室张贴同会计专业相关的票据。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评比中受到领导的认可。美中不足的是,原计划进行的计算机技能评比活动因学生们的准备不足未如期进行,此项活动务必于下学期开展。

学习《弟子规》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紧抓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在周三读书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演讲等多种形式,加深理解。

4、班级突出问题的解决

本学期,我向同学们展示垃圾食品的种类,并讲解这些食品的危害,基本上杜绝了学生在教室吃零食的现象。因为有的班级开始购置饮水机喝水,有同学向班干部建议买饮水机喝水,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只要每个人能保证不再教室喝饮料咱们就可以买饮水机喝桶装水,在每位同学都签字保证后,我们班也开始喝桶装水。当然,在此期间有同学把饮料带进教室,在我的说服教育下,他们也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目前,学生外出就餐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我向他们讲述了外面小摊食材采购渠道不透明、没有卫生许可证,而且天气原因,孝义地区风沙大,就餐卫生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外出就餐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就餐途中的道路很宽、路途较远。

针对本班的学生早恋现象,本学期我抓住他们的心理,专门同他们进行谈话交流,分析了早恋会带给他们的影响,引导他们正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注意把握好适度原则。

5、主动管理班级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为学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2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结束了,转眼间来此带的第一届学生进入高三了。对这一学期的工作,乃至是这一学年、两年的工作做些总结,是必要的,可以为高三工作和以后工作提供更好的经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之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石,班主任也常被学生戏称为“最小的主任”。班主任不但要在教学上功底扎实,还要理顺各种关系,维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增进学生的全面但有差异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显得尤其重要!

一、因材施教的条件---差异的学生

经太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后,我所带的普通班非常不整齐,全班43位同学,其中22人学美术、4人学播音编导、1人学体育、16人学纯文化课。16人学文化课中2人成绩进入年级前5名之内,其他同学良莠不齐,有的等学测结束后去当兵,有的想考文化课本科,有的只想考个专科就行,有的则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整个高二阶段各种题目不断,使得我不能只夸大学习成绩,而是根据学生实情进行区别、分层教育,目的在于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增进其健康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做法---操纵流程

1.正常的班级管理,也是最基本的。

(1)班干部的组建和培养

这项工作从上学期就开始,上学期刚组建的班级,连平时表现比较能干的班干部都找不到,就是在这类情况,通过学生自己的自荐和我钦点,完成班干部组建。由于这部份学生只是有热情,但没有经验或有经验也不丰富的现实,再考虑班级要构成集体,班干部是核心,因此,必须做好培养工作。

这件事高二第一学期我都在做,班干部基本能较好地做好常规工作了。期间,经过测评和评优,并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于本学期第一周将班干部重新调剂到位。要求,成绩须中上等,为班级服务需“认真、积极”。调剂后的班干部两周时间培训到位,班级平常管理可以放手。

(2)班级规章制度的修订

我班的规章制度,在高一的基础上,已几次加以修订。这些修订学生干部是必须要参与的,由于所有规章制度都是为学生自主管理服务的。班干部是自主管理的主体,规章制度要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是班干部平常的管理的凭依,以此来实现以“法“治班。正常情况下,班干部只要按班规要求去做就行了。在这个进程中,我采取”值日班长“制度,天天大家事务全权负责,并认真记录班级日志。班干部在规章制度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3)奋斗目标的培养

到了高二下学期,奋斗目标变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先确保学业水平测试过关。

2.班主任亲身做的工作

(1)集体的气力---班级氛围、学习氛围培养

通过表扬和批评,严格要求学生和班干部。通过学生评级的使用,建立班级榜样,通过榜样的气力,建立班级正气。

(2)交谈的气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换不同的内容,实现不一样的发展。有的是纪律的题目,有的是学习,有的则是成人等等,给予个体不同的指导,指引不同的发展方向。

(3)主题班会的气力

(4)家校共育的气力

家长始终不可忽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与家长合作,与学生交心,寻求三方的共同目标,以期构成协力,自然就会产生气力。自然会带来正面的影响。通过家长会、家访、请家长来校等方式,交换孩子的成长和探讨孩子教育题目,成长的不但是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

三、一学年的成效

1.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现在守规矩多了;

2.学天生绩由刚分班考试的年级垫底,到大部份指标均超过平行班。

由过去看不到希望,到班级出现很多班级希望之星;

3.一学年,学生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努力,这些都是惋惜的变化;

4.一学年来,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更加畅通。

当前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还未出来,高考温习已开始。美术外出集训也已开始,祝贺我班学生通太高三的努力,实现自己更好的求学梦想。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3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班主任工作却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吸收经验,更好做好班主任工作,对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理: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开学后,立即建立了班级家长群,时时与家长交流教育思想,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及时了解。并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把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学生对家长的知心话告知家长,已达到学生时刻感觉家长的关爱。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正能量。

班级工作目标明确:进入高二,班级目标确定为成长目标和学习目标,成长目标是让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阳光,证明自己的优秀。学习目标是夯实基础,形成学业考氛围。继续坚持“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班级发展目标,即以班级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班级纪律养成和班级环境美化为基本点的。用严明的课堂纪律和优美的教室环境来保障班级积极向上的学风。学风建设将是学校“”班级工作永恒的追求,是众多工作中的核心。班级纪律和教室环境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障,是为了班级学风建设而服务的。

班级管理原则不动摇:

1.民主化、公平化管理原则:班级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出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事务和学生违纪的处理,由班委会按照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给出处理意见,报班主任审批。

做到班级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分层管理,自主管理原则:班级管理按照班主任--班委会--具体负责班委--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班委会的管理能力,发挥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班级活动管理灵活多样:团委负责。(班主任---团支书---班委会--活动临时负责人)班级座右铭:比学勤学好问、踏实进取;比纪律--遵规守纪,荣誉第一;比卫生--座椅整齐、环境优美;比队列--列队整齐、行动统一。把握现在,放眼将来,用自己的真诚与努力,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证明我们是家庭和父母的骄傲,学校和班级的荣耀。

总结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收获很多,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总结经验,更好的做好自己班主任工作,让班级和学生越来越好。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班)班主任。6班是个文科班,全班50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和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班干部的努力工作下,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思路

以德育工作为首,以服务教学工作为中心,立足班级常规工作,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确定班级目标,编成响亮的口号: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2.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主要分学习方面、班务方面、卫生方面和日常规范等五个方面。从而使班级管理制度化。

3.制定“班训”。

通过征集意见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班训: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打造“班级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5.撰写“班主任寄语”:“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这是对“班训”和“班级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6.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在“放飞梦想”中写下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便于同学们自我对照,自我激励,相互监督。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塑造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立足常规,做好班级管理

1.每周一次班会,并有相应的班会记录。

2.座位轮流制,每周调动一次,前后左右滚动。

3.建立激励机制,每次考试,年级前10名进行物质奖励;

根据成绩分的小组在考试中考的做好的小组也要适当的奖励。

4.经常找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适应高二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5.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常于宿舍管理员沟通,了解宿舍管理状况。

6.卫生工作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负责制,班主任随时检查监督,确保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委会建设,发挥学生班干的作用

新学期开学后,根据在学校的表现,我初步选出了班长和纪律委员。开学后,又由学生毛遂自荐成立班委会和课代表。

在具体的工作中,按实质内容把班务工作划分为三个系列:思想文化建设由团支部书记负责,宣传、组织委员协助;常规工作由班长负责,纪律、劳动、生活、体育委员和组长、宿舍长协助;学习方面由学习委员负责,课代表和组长协助。三个系统由班长和团支书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

五、与各任课教师加强交流,协调教学工作

首先,协助授课老师搜集教学信息:以贺卡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其次,经常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

六、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联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我常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随时注意孩子的动向,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班级活动

1.成功地组织了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2.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学生召开特色主题班会,学生自己组织了“严师出高徒,还是慈师出高徒”的辩论会,开的有声有色。

3.根据学校部署,狠抓学生日常规范,制定“学生不规范行为整顿方案”。

并对整治活动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班级工作的重点。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总结。成绩和不足并存,有些想法和做法还不够成熟,尚有待改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的目标不断奋斗。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5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今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为班级迈向高三打好基础

1.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2.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

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

3.继续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处理和应对班务。

制定班级管理量化评估积分细则(奖惩条例),对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体制,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提高他们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步提升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

4.加强常规教育。

开学初,多次带领学生学习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启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和批评,奖惩分明,强化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每一项班级事务,落实措施,巩固成果,使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5.加强学生的爱校爱国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为教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使他们善于在堂上做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学生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

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班级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

三、加强暂差生教育,防止新的差生出现

1.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引导,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不断进步。

3.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第5篇

一、第一阶段:IT理论的初步形成

在这一阶段,实行IT的国家有新西兰、智利、加拿大、以色列、英国、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等9个。由于在实践上IT刚刚兴起,因此理论上对它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总的说来,在这一阶段,IT的理论包括基本的概念和技术都不成熟,甚至对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target)和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targeting)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都不加区分。

1.《1989新西兰储备银行法》和《政策目标协议(PTA)1990—03》无疑是IT最重要的文献,两者基本奠定了IT的总体结构框架。

(1)《1989新西兰储备银行法》第8—15条、49条、53条对中央银行目标、独立、责任、透明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第16—24条规定了新西兰储备银行在汇率政策上的处置权限。该法成为其他国家在修订中央银行法时认真研究和借鉴的主要文献。

(2)根据《1989新西兰储备银行法》,财政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签订的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合同也被称为政策目标协议(简称PTA)。1990年3月的PTA又简称PTA(1990-03)。PTA(1990一03)规定价格稳定的具体目标是到1992年底,通货膨胀率达到0-2%。在货币政策的历史上,PTA(1990-03)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协议,标志着IT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诞生。

2.由于IT在9个国家相继得以实施,因此理论界出现了介绍这些国家实施IT情况的文献,这些文献集中反映在由Leiderman和Svensson(1995)编著的《通货膨胀目标》和Haldane(1995)编著的《钉住通货膨胀》这两本书中。尤其是后者,实际上是1995年英格兰银行举办的有关IT理论研讨会的综述与总结。有关内容包括:IT的目标和信息以及IT的技术问题等。

由于IT实施的时间不长,这一阶段很少有学者对IT的效果进行实证评估。Ammner和Freeman(1995)与Freeman和willis(1995)最先用VAR模型对IT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在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通货膨胀下降得比预计的要显著,表明IT是有效的,但IT的反通货膨胀成本比较模糊;IT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长期利率下降),但这种效应似乎并不长久。

二、第二阶段:IT理论基本定型

在这一阶段,IT的实践得到了新的发展,从1997年到2000年相继有捷克、韩国、波兰、墨西哥、哥伦比亚、南非、泰国等8个发展中国家宣布实行IT。实践大大推动了IT理论的进步。

在这个阶段,IT理论文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IT的定义。

(1)框架性定义,也称实践性定义:IT就是货币当局在公开宣布对一个数值化(点或区间)的通货膨胀率承诺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决策行为和公开解释,包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责任性的透明度等方面内容,是“有约束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discretion)。”IT并不是像有的学者和倡导者所主张的那样代表一种坚不可摧的规则,相反,IT最好被理解成一个框架,其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相机抉择有所限制,但仍有相当的灵活性(Bernanke和Mishkin,1997)。

(2)最简单的IT规则性定义是:货币当局明确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率作为未来一定时期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出预测,如果预测值大于目标值,则提高利率,如果预测值小于目标值,则降低利率,如果预测值与目标值大致相等,货币政策保持不变。Svensson(1997)首次明确提出了预测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forecasttargeting)这一概念:“IT隐含的就是预测通货膨胀定标,预测的通货膨胀变成了中间目标。这样有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督。”预测的通货膨胀率比最终目标有更强的可控性和可测性;它有良好的透明度,更容易与公众交流,更容易被公众理解。

这里所说的规则是目标规则(targetrule)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规则(instrumentrule)。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规则是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设定在预测通货膨胀率和目标相等的条件下,这是一个内生的反应函数;而工具规则是后顾性的,政策工具是在反应函数中直接根据当前的信息设定的。

2.IT的假设和前提。IT的假设实际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实行IT这个问题;IT的前提条件大多与IT能否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关。

(1)IT的假设与货币政策目标理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当承认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价格稳定时,这一问题的大部分实际上已经得到解决。

Debelle(1997)认为IT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政策压倒一切的目标,其主要理由是:近年来重新强调价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对通货膨胀目标的承诺有助于消除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偏向;货币政策工具与通货膨胀的联系比以往通过中间目标的联系更加稳定。

Masson,Savastano和Sharma(1997)认为实行IT的最简单的理由是为了保持一个“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而这又依赖于五个假设: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中性的;通货膨胀都是有成本的;货币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货币政策影响有不确定的时滞;相机抉择有“动态不一致”性,需要“承诺技术”。

(2)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行IT的大多是工业化国家,有的学者据此认为IT只能在工业化国家实施,而发展中国家要成功实行IT,则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否则难以实行IT。

Masson,Savastano和Sharma(1997),Debelle等(1998)首先提出了IT的前提问题,认为这些前提包括: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虽不必有目标独立性,但至少应该有工具独立性;货币当局没有对其他名义变量(工资、名义汇率)水平和路径的承诺。

由于IT需要相当严格的技术条件和制度保障,这些都不是发展中国家所能具备的。因此他们认为至少在近期内还不可能通过实行IT来改善货币政策。

3.IT的模型。由于标准的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主要涉及产出和价格水平,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因此这种范式不能解释IT。此外作为一个货币政策框架,IT也很难完全用模型来加以描述,因为IT的一些特征如透明度和责任制难以模型化,较常见的模型主要是反映IT的反馈规则。IT反馈规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前瞻性,强调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

(1)Haldane(1997a,1997b)提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IT前瞻性政策规则理论模型:

It=γ(Etπt+j-πT)

上式中,it表示t期的名义利率,Et是以t期和更早的时期的信息为条件的期望算子,πt+j是t+j期的通货膨胀率,j就是定标的时间跨度(targetinghorizon),具体由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决定,γ(>1)是反馈系数。公式是对IT的最简单的理解:当中央银行在t期预计未来t+j期的通货膨胀将高于目标值时,应该提高利率,反之则应降低利率。

(2)Svensson是目标规则论的主要倡导者,Svensson(1997a)模型是最优化模型的代表。学术界应用得较多的这个模型,如Pierre-RichardAgenor(2000)中所讨论的模型等。Svensson(1997a)模型可以简单地用以下几个公式来表示:

πt+1=πt+α11yt+α2xt+εt+1

yt+1=β1yt-β2(it-πt)+β3xt+ηt+1

xt+1=γxt+θt+1

其中,πt=pt-pt-1,pt是价格水平的对数,πt表示通货膨胀率,yt是产出缺口的对数,长期自然产出正规化为零,xt是外生变量,ηt、εt、θt是白噪声,it是名义利率,α1,β2>0,其它系数是非负的,且β1,γ<1。

再假定货币政策由一个目标通胀为π*的中央银行来实施,中央银行在t期选择名义利率{it}τ=t∞t∞。以最小化损失函数L:

4.IT的设计技术。在符合基本前提的条件下,如何具体实施IT?Haldane(1995a,1997b)把这个问题称为设计技术(designtechnique)。IT设计技术可大体概括为目标技术、分析预测技术和决策治理技术这三种。但设计技术问题并不是一个IT所特有的,事实上任何一种货币政策都有设计技术问题。

(1)目标技术:Haldane(1997a,1997b)认为应该考虑价格指数的选择(choiceofpriceindex),点(point)目标与区间(band或range)目标及时间跨度(horizon)的确定,汇率和货币条件指数(MCImonetaryconditionsindex)等问题。

(2)预测技术:IT要求中央银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来预测通货膨胀,因此对IT的成功实施的主要挑战是预测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扇形图技术,这也是英格兰银行对货币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这种方法不是点预测而是概率分布(probabilitydistribution)预测。

(3)决策治理技术: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治理中关于货币政策委员会(MPC)的组成和决策规则,英格兰银行的MPC是个成功的典范。

①MPC的组成:MPC应该由专家组成,成员中最好没有政府、行业、部门的代表;MPC的专家应该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因为专业结构类同的MPC往往不能发现他们能力所及范围以外意想不到的威胁。

②决策规则:MPC的决策应该由MPC集体投票决定,由行长个人决定比较罕见(以色列、新西兰)。其中集体决定又有投票表决和一致通过两种,大多数是采用投票表决的形式。

4.IT的宏观效果。IT的宏观效果主要是指实行这一框架后对通货膨胀、利率、产出等宏观变量的影响,宏观效果有“相关论”和“无关论”之争。

(1)极大部分支持IT的学者持“相关论”思想,他们认为,由于实行了IT这一货币政策框架,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在实现价格稳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Neumann和Hagen,2002)。

(2)“无关论”者认为,如果单独考察IT国家,可以发现IT国家的表现确实改善了很多。但这并不只是发生在IT国家,非IT国家的表现同样得到了改善。虽然IT国家的改进比非IT国家要大,但正如矮个子人的子女比他父辈长得稍高一样,这是一种自然“回归”现象。因为1990年代早期,IT国家的经济表现普遍比非IT国家较差些。一旦控制这方面的因素,IT与非IT的表现差别就会消失(Ball和Sheridarl,2003)。

但一个比较保守的结论是IT至少有锁定已取得的利益的作用,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危害,而且未来可能对提高经济运行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IT理论日趋完善

在这个阶段,相继又有挪威、冰岛、匈牙利、秘鲁、菲律宾等5个国家实行IT。

这个阶段IT理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IT的数理模型大量出现。数理模型实际上在IT理论的第二阶段已经出现,但进入第三阶段后IT理论所运用的数学工具日趋复杂和高级。这也是IT理论日益融入主流宏观经济理论的标志和结果。

(1)最优规则的理论:Woodford和Svensson(1999,2003)主要论述了通过预测的通货膨胀来实施最优政策的;Svensson(2002)认为IT应该公布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以提高透明度,消除对“通货膨胀目标痴迷者”的误解;Svensson(2005)对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2)IT的独立性、透明度、责任制度:IT增加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稳定性,IT确定了中央银行表现的衡量标准,责任和稳定的交替依赖于透明度,也就是对中央银行表现的监督能力。实行较长的中央银行行长任期对责任制度产生了威胁,但解雇规则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walsh(2002)。

2.国别比较研究:由于IT实施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而且实施的国家较多,因此比较研究的可靠性也大大增强。按照Kuttner(2004)的说法,IT已进入了“青春期”,虽然没有完全定型,但也显示了比较明显的实践特征。从全球范围的广泛视角对IT进行比较的文献也随之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