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学考试总结

自学考试总结

时间:2023-01-24 23:5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学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学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教学质量 管理工作 服务工作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政府业务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派、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管部门公布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面授、函授、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为自学考生创造学习条件,进行课程辅导和自学指导的活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社会助学活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积极推动和正确引导社会助学活动,能够促进自学考试健康发展,顺应教育发展潮流。传统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以教学辅导为主要内容,但在当前形势下,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助学管理及助学服务,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成为适应新形势的社会助学机构,才能更顺利地发展社会助学。

我从事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多年,在不断地总结和学习中摸索规律与经验,对于现阶段如何做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继续提高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教学质量

1.继续加强自考教学质量管理。社会助学中的教学工作为助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制度。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而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社会助学要牢固树立质量观念,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分析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可以与教学评估、教师考评等工作相结合。检查的重点是:所设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书、授课教师的落实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备课情况,等等。

2.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最新精神,自学考试助学要适应新形势,向适用性、实用性发展。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社会助学部门要灵活地调节教学内容,以考试指定教材及大纲为基础,增加更新的知识,总结自考试题的特点,并根据自学考试性质制定适合自学考试考生的教学内容。自学考试是教考分离的制度,只有社会助学部门用心总结和归纳,才能帮助考生,根据自学考试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指导考生。

3.改进教学手段。社会助学部门要善于根据当前形势结合考生的实际需求改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进入到各个领域,自学考试也需要通过网络助学来为社会助学注入新的活力。网络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助学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适时地改进教育手段,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逐步应用于自考考生的教学中。

4.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先进的办学理念应用于自学考试,提高办学效率,提高自学考试考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建立健全社会助学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社会助学部门要定期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审查通过后按相关规定进行社会助学。社会助学部门的职责要分清,严格执行“教考分离”的政策前提下,组织实施助学活动,有明确的社会助学管理工作人员,有符合规定的办学场地与任课老师,明确社会助学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规范、收费标准,等等。

2.加强社会助学部门工作人员及任课老师队伍的管理。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队伍是做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关键。

3.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社会助学部门和工作性质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所谓管理是组织教师与考生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教师与考生间搭建沟通的平台;所谓服务是提供给考生相关政策咨询、信息咨询、学习引导等服务。要加强教学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强化办学功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实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服务工作的最大效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与其他商品生产部门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即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教育需求是无限的,而教育供给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要讲究一定的效益。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以考养考”的教育形式,讲究经济效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最好的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考生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我们付出的是教育服务。更好地开展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服务性工作有助于提高自学考试的工作效率,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供给。当然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有意义,社会效益是我们服务的最终目标。

做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服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考生利益。助学部门除了教学要搞好、管理要到位外,服务也要周全。只有为考生提供招生、报考、教学、办理毕业等具体自学考试业务的服务,才是为考生提供落到实处的服务。社会助学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学考试的窗口部门,每个工作细节无不体现着服务水平,因此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必需的。

2.积极开展自学考试政策的宣传和信息咨询。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机构有义务向考生宣传、介绍自学考试的性质、作用与特点,以及自学考试管理办法与报考办法等相关业务的办理办法。对于本省内的各项自学考试业务,社会助学工作人员都应该了解办理的时间及流程,这样才能更好地解答考生的各种疑问。比如自学考试的网上报考、网上支付,社会助学工作人员熟悉报考流程后才能更好地解答考生的种种疑问,反之则无从解答。

3.切实规范生源组织行为,杜绝中介招生、欺骗考生、虚假宣传等。社会助学机构应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和管理力量制定年度招生计划。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要把握好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的招生计划。社会助学机构招生主体与办学主体必须一致,严禁以经济承包方式将招生计划层层分包,严禁招生性质人员招生,高等学校不得委托中介招生,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主考院校、普通高校的名义招生,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招生。不负责任的招生和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招生是绝对有损考生利益,有损自学考试声誉的行为,因此招生组织工作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第2篇

关键词:江西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

一、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它以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和工学矛盾少等特点,深受社会欢迎,也逐步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并决定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摸索经验。1983年5月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请示的通知》。1984年,自学考试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国务院于1988年3月3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性质、任务、地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快速与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30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江西省民办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成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的主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助学活动,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加快江西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现有资料统计,1992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的民办大学有32所,仅1993年招生规模达2.5万人。但学校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资格,不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只能按照自学考试规定的教材组织教学,学业期满学校频发结业证书。如果完成自学考试专业规定的课程,方可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1999年江西省民办高校发展到顶峰,在校生规模达10万,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组织本校学员参加自学考试,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因此,这一时期,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江西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主体,自学考试60%以上的生源来自民办高校的学生。但自学考试难度相对较大,毕业通过率较低。

1997-2004年,国家在民办高校中进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该项工作是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扶持政策。1998年,国家学历文凭考试首次在江西东南进修学院(现江西科技学院)、民办赣江大学(现南昌工学院)等六所全日制民办高校试点,开考专业11个,注册学员5578人。到2004年,江西省共有31所民办高校经教育部备案,获得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资格,开考专业26个,注册学员累计7万人,2003年累计有7000余人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但应试教育的特点依然明显,命题方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毕业通过率还不高,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课程设置也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国家学历文凭考试仅限于专科层次,没有本科,也限制了这一教育形式的发展。

2001年后,江西省有8所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招生计划纳人国家统一年度计划,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书的资格。进入21世纪后,普通高等教

育的大发展,部分民办高校升格,尤其是2003年国家取消民办高校学历文凭考试教育政策出台,迅速改变了生源市场供求关系,使以学生学费而赖以生存的民办高等教育陷人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2008年国家自学考试委员会为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自学考试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江西省被列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而江西科技学院则被列为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由2008年自学考试10个专科专业的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到2011年自学考试24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改革试点,并将24个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简称为“试点本科”。为自考实现结构调整、向职业教育转型创造经验。

30年来,江西省自学考试已从单一的学历考试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考试制度,自学考试整合了全省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资源。截至2014年,江西省自学考试主考学校覆盖全部普通本科高校和部分高职学院共计69所,本、专科专业160个,累计有218万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培养了34万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满足了整个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到目前为止,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校中有6所经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本科高校(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等),1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南昌职业学院等)。

二、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一)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新任务,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明确定位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为主,主动面向职业、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努力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自主学习需求,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立交桥服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被列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的江西省民办高校理应在贯彻落实十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积极主动发挥重要作用。

(二)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改革是充分发挥各主考学校、助考学校特色优势,推进自考转型发展,推动自考向社区延伸,向农村延伸的需要

近几年,江西省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充分发挥各主考学校和自考助学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新的形势下,自学考试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转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为主;要实现事业领域的拓展,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必须总结推广扩大试点学校成果,继续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进一步发挥相关主考学校和自考助学学校特色和优势,推动自学考试创新发展。

三、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学考试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清晰

从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补偿教育”为特征的探索阶段,主要是为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服务,属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偿;第二阶段是以“补充教育”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成熟阶段,主要是高考落榜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第三阶段是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新阶段,成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体现出明显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性、兼容性、职业性、多样化发展特征。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自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行模式和规章制度,一直保持着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和江西省民办高校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相比,近年来江西省自学考试的改革创新动力不足,体制问题日益凸显,仍继续沿用传统“精英化”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不足,特别是对自学考试如何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缺乏研究,社会关注度下降,自学考试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清晰。

(二)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适应性低

目前,江西省民办高校自学考试发展过程中,有部分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对开考专业的需求,导致开考的专业点和报考人数偏低;部分专业适应性、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不能体现自考特色,不利于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等改革方面体现不够,不能适应功能扩展的需要,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技能性课程偏少;专业建设与管理缺少统一规范,同一类型的专业在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科分布不平衡。

同时,自学考试采用的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借用针对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所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与自学考试的特性不相适应,编写体例、学科内容阐述等方面未能照顾自考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自考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难度大,自考学生对“教材适用性”评价满意度相对较低。有部分自学考试教材还存在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无法反映最新的文化和科技成果、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及教材知识体系缺乏科学性的问题。

(三)助学服务体系薄弱,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在30多年的自学考试管理发展历程中,围绕国家考试,自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管理模式。从自学考试教学大纲的制订,到自学考试报名、教材供应、助学管理、自学考试考场组织、自学考试阅卷登分、自学考试实践考核、自学考试毕业审核,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然而,所有设置的自学考试服务部门,却没有一个部门能真正具备为自学考试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功能的。即使是与自学考试教学服务联系最近的自学考试助学管理岗位,也不可能亲自参与到自学考试助学组织的教育过程中来。各级自学考试管理机构只关心学生的毕业通过率,对于自学考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和帮助,没有纳入到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的职能范围中来。自学考试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仅靠原有的监督指导式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都没有管控到位,完全授权给主考学校。因为无论教学效果如何,最终的通过率才是评判标准。而自学考试助考学校又出于各种经济利益的考虑,在提供为自学考试学生学习服务的过程中,教学效果和教学服务质量也出现参差不一,让学生困惑。

目前,自学考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以纸笔理论终结性考试为主,以分数量化为评价的标准,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缺乏多元化学业评价方式,致使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

(四)生源显著萎缩

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08-01

1.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特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自学考试的核心是考试,其本质就是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其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的特点在于:第一,以考导学,以考促学。其他的教育形式都是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而在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中,以考试为核心,为主导,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计划来组织教学,遵循的是考试的国家标准;第二,它不以学校教育为存在形式。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都以学校为存在形式,但自学考试不以学校为存在形式,其教育过程是社会化的;第三,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的是自考的教育者不是个体,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专家系统,将他们的教育经验,教育智慧变为教育媒体,供学生们去学习,接受教育;第四,与现在其它高等教育形式比较,自学考试制度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空间是最大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使考生能获得比一般大学生更强的自学能力。而且,自学者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绩,比在校生所取得的同样成绩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他的成绩包含一般在校生较难发展的自学精神与自学能力。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创办以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些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情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2.1 全国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受高校扩招及远程(网络)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其它教育形式迅猛发展的影响,自学考试的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但基本稳定,其报考考生基本集中在省城。

2.2 学历教育发展规模下降,非学历教育发展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在总体上以学历教育为主,这是创立这项制度初期的首要目标。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增长,自学考试正积极适应需要,建立和承担一些非学历教育项目。

2.3 专科教育报考规模下降,本科教育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多年来以专科教育为主,近十年来,由于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规格要求甚高,同时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有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在自学考试的总体报考人数中,出现了本科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局面。

2.4 高考落榜生报考规模下降,各类在职人员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近几年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主要是低龄考生人数的减少,尤其是高考落榜生的减少。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及高职高专、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高校录取比例不断增加,导致参加自学考试的生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知识更新进度的加快,使各类在职人员出于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的需要,利用业务时间参加考试。

2.5 高学历的考生越来越多。一些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希望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第二学历,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些高职高专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时也选择与正在学习的专科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为增强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3.面对现实,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对的措施

面临新形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按照教育部要求的"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精神,调整自身结构,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采取应对策略,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

3.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进程中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职业能力教育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能等基本素质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高教自考的过程中,实施职业能力教育有助于实现这一任务。高教自考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的结合,可以改变和克服高教自考教育脱离实际的偏向和缺陷,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辟广阔的道路,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使高教自考更紧密地切合社会需要、实际生产需要;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有利于取长补短,办出特色,拓展高教自考的功能和办学渠道;更重要的是能以此推动考试方法的改革,提高考试的科学性,不是局限于一张试卷而是结合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以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具体实施途径是:(1)开设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性课程。自学教材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标准和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的内容,使考生通过理论性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标准。(2)增设实践课程,使考生对职业要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其职业适应能力。自学考试可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学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部分课程实施知识性考试和技能性考试这两种模式,这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但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实际技能考试如通过社会权威机构认证并发给职业资格证,必将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允许经国家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机构参加实践性环节的培训工作和助学工作乃至考核工作;允许条件较好的助学机构承担部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考院校是遴选出来的,条件较好,在教考分离的前提下应鼓励其参与实践性课程的助学,可利用寒暑假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为考生服务。(3)修改考试计划,增加毕业实习环节,加强实习环节管理。目前绝大多数自学考试的专业已设有实习环节,极大的有利于培养考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吻合。因此,修改现行考试计划,增加实习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有利于培养职业技能,又有利于综合评价职业能力。只有这样,自学考试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2 提高认识,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为使考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灵活性,更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考生学习和考生行为。考试主管部门应对考生介绍自学考试包括报考、自学、辅导考试等在内的内容,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还要将这一系列的规定、制定印制成《考生手册》,在报考时发给考生,让他们了解报考专业的培养目标,避免参考的盲目性。助学辅导应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考生自学不是放弃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放松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改造。各主考院校、主办院校要借助学辅导之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知识传授的教学辅导活动之中,既对考生"授业解惑",更要对其"传道"。同时,助学辅导还应有开启考生智力、挖掘考生潜力、训练考生思维等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考试组织机构既要教会考生"应考",更要教会考生学习。

(2)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前纪律教育。充分利用考前的培训机会,加强对考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营造一种"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舞弊可耻"的良好考试氛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面对考试挫折,考试作弊虽然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影响极坏。因此,要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把遏制学生考试作弊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来抓,作为形成良好学风校风重要方面来抓,作为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

3.3 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广开生源。(1)我们应该对自学现状及时开展研讨,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出台新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对自学考试意义的认识。要像重视普通教育一样重视高教自考工作,面向全社会考生,尤其是广大农村考生,加大宣传力度,增开一些深受农民欢迎的实用性强的专业。(2)应做好各种社会助学活动,助学单位和辅导中心应对考试科目的大纲、重点内容、考试范围有较多知情权,以便帮助考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考。(3)对于某些专业仅剩下一两门课屡考不过的考生,增加操作上的灵活性,比如适当降低难度或单独组织考试(类似于补考),或由各地集中强化辅导,突出一个"助"字。同时,应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开考科目的总学分应大于学生必须获得的学分,使考生在考试科目的选择中有较多的余地,并实行学分互换,扬长避短,避难就易,有利成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教育形式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自学考试是培养适用性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和地位。只要自学考试的形式不断改进,内容更加充实,相信就会有更多的萃萃学子加入自考行列,自学考试就会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莫增荣,中国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

第4篇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06―05

一 引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学考试课程是根据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自学考试课程设置与全日制的相同层次差别不太。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自学考试课程是以个别化学习为主,没有教学班级,多数自考考生是在“孤军奋战”,是处在“准永久性学习集体缺失”的环境下,学习充满孤独感,缺少面对面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1]。自学考试课程学习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克服时空障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只能是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2]。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将是一种新的重要的途径,也是自学考试制度重现繁荣的一条重要途径。VLC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缩写VLC,中文译名为“虚拟学习社区”或“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在线学习与虚拟社区的结合,是学习社区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是一组共享语言和价值的社区成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体,采用学习策略进行的交流和合作学习[3];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深层次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满足知识时代教育要求的强有力的工具。应用VLC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和协作学习环境,能够为网络环境下自学考试助学提供一种新的、具体的助学模式。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等理论作指导,研究基于VLC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并以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短线)《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案例,以短线自考生和指导教师作为VLC的成员,研究基于VLC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的自学考试课程VLC的设计、构建与应用。

二 VLC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

VLC是社会性、学习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体。其组成要素可归纳为人员、“物”与学习信息三大类。人员包括教师、学习者、专家等;物包括网络平台、交互工具和网络多媒体资源等;学习信息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互工具进行传播的学习内容和情感内容。有学者认为,VLC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利用恰当的智慧活动将教师和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使人与人在社区中构成交流和互动的团体;也有学者认为“VLC是教学的组织形式”[4]。VLC的构建有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但纯粹意义上的自组织VLC或被组织VLC都不存在,VLC一般是从被组织走向自组织[5]。VLC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学习者具有共同目的和文化背景,具有公共的空间和时间,它是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形成的,学习者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和共享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6]。

三 自学考试课程VLC构建和教学设计的理据

自学考试课程VLC构建和教学设计的理据主要有传播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知学徒与合法边缘参与理论、分布认知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传播理论揭示了自学考试课程VLC教学/学习活动所涉及的要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性以及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7]。学生的知识、态度、传播技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效果有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社会情境支持等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主要目的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解决和概念的发展,并以领域内实践学习社区的学习方式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将目标知识和技能都融会于问题解决之中[8]。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揭示了构建一个典型VLC所应具有的基本要素。认知学徒与合法边缘参与理论(Theories of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强调把学习视为向实践社区的合法边缘性参与过程。新手参与到社区中,最初给予非常轻的工作,从周边的工作开始,逐渐转变到比较重要的工作,获得真正被承认的地位。这种参与形态变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本质。而人在参与社区的这种由浅入深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学习[9]。认知学徒与合法边缘参与理论隐喻了VLC的运行模式:学习者具有异质性,一部分学习者与教师是其核心成员,是“老手”和“小老师”,另一部分是“新手”,处于其边缘。VLC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从“边缘”到“核心”,从“新手”到“专家”。形成一个向VLC核心区靠拢的向心力。分布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理论认为,认知是分布存在的,不仅分布于参与知识的社会性建构的各个成员的大脑中,而且广泛分布于有关的工具、知识表征模式以及其他的人工制品上。因此教育目标也应从个体掌握知识转向协作的绩效。分布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理论揭示VLC中知识的分布性和共享性[10]:VLC中的学习者和教师所具备的分散性知识和能力能够互相给予支持与协助,并在共同学习活动中达到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理论认为,“主导―主体”教学设计强调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策略以及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11]。

四 自学考试课程VLC构建和教学设计

VLC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是根据VLC的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网络技术支持条件,制定学习策略,设计开发网络平台,选择网络学习交互工具,确定学习交互方式及交互内容,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本研究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知学徒与合法边缘参与理论等指导下,从VLC组成的三大要素对自学考试课程VLC进行设计与构建,再对VLC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设计。

1 VLC的设计与构建

(1)“人员”――VLC成员构成。VLC成员由4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和28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短线自考生(以下简称“学生”)构成(VLC初始状态时)。VLC核心成员由教师和4名学习成绩较好、比较热心和善于交流的学生组成。4名学生是“学生导师”,承担部分教师的角色;同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导师”作为小组的指导者、答疑者和评判者,承担部分教师的任务。在其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VLC的运行和学习活动的开展,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学生导师”。其余24名成员是对VLC学习方式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相互之间存在异质性(相互之间成绩有差异),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梯度。学生(本专业其他自考生)可以在VLC的运行和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自愿加入。

自学考试课程VLC中的应用设计模型(初始状态),如下图1所示。

(2)“学习信息”――学习内容的确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引领学生进入该领域,认识该领域的导入性课程。在普通高校中,该课程占34学时,2学分。该课程的开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和就业领域,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调查发现,因该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强,加之学生是本科自考生,普遍反应学习效果不好。根据自学考试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学习目标和考试大纲要求,将《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内容设计为一系列学习主题,并对各学习主题知识进行分析,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

(3)“物”――网络交互工具和网络平台设计。交互工具和网络平台是VLC学习者的协作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内容以及VLC学习交互工具的选择原则,结合网络技术支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都在校园网内),选择学习交互工具有:异步类:① E-mail,用于社区成员间,发送、接受资料作业等。②BBS(是网络平台功能模块之一),用于社区成员讨论,发表建议。同步类:即时信息工具QQ。QQ群用于小组学习交流。网络平台包括资源性支持(如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课件)、管理性支持和评价性支持三大模块。

2 基于VLC的自学考试课程教学设计

(1)学习者分析。分析VLC学习者是为了了解他们的起始能力、学习态度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外部条件适应学习者内部条件提供重要的依据。学生者分析如下:①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在一个批次录取的大学专科新生,正在参加自考本科学习,他们的成绩虽然有差异但都能够满足学习起始能力的要求。②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教师根据问卷情况选择成员,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相关情感因素。③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使用能力,信息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都能满足VLC学习活动的需要。

(2)学习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在VLC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基于“学”的学习目标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主题。根据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和所选取的学习内容特点,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学习知识点和目标。

(3)学习策略设计。VLC学习策略设计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特点,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应用于概念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和与学习主题相关信息的查询、提取及加工;协作学习策略主要应用于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思维的具体化和知识的共享,相互之间对各自知识的印证。表2是根据内容选择策略的分析表。

(4)交互方式和交互内容设计。在VLC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CMC)为主要方式,同时也存在面对面(F2F)方式。VLC的交互内容设计是指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其交互的方式,再由内容的交互方式选择相应的交互工具。

交互方式和交互内容的设计如表3所示。

(5)学习评价设计。VLC学习评价既是其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修改其教学设计的反馈信息。VLC学习评价过程包括数据资料收集、数据资料处理和得出评价结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参加自学考试统考)相结合。数据资料收集手段有:①观察,教师对VLC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现象进行考察,利用BBS和QQ 等交互工具的记录功能,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信息。②问卷调查,用于收集学生学习态度反应信息等。③自学考试统考,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和教育技术技能掌握情况。学习评价数据资料处理的方法有:使用归纳、分析、统计描述(包括平均分、及格率和标准差)和统计检验[12]等方法,并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学习态度和认知效果方面对自学考试课程VLC的学习活动和效果等做出评价。

五 应用效果分析

VLC学习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技能的获得,态度的改变和情感的发展等方面。本案例研究以笔者和教师的观察记录,对学生的访谈记录、问卷调查以及考试成绩,分析自学考试课程VLC的应用效果。

1 研究者和指导教师观察记录分析。从学生与学习伙伴及同组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从“基本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完成”“熟练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从对小组长的汇报和角色扮演的观察来看,小组汇报内容经历了从空乏到翔实的过程,角色扮演经历了生疏到熟练、从胆怯到自信的过程。处于观众位置的学生气氛热烈、表情愉悦、经常鼓掌。在VLC网站上,学生积极上传作业、学习成果和学习活动描述;积极登陆VLC的学习论坛,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学生导师”和“认知学徒”学习方式对自考生的学习有帮助,有助自考生向自学考试课程VLC核心部分靠拢,有较多的自考生加入到VLC。

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实践前后,对社区中的学生成员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是:(1)学生对是否愿意学好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学生由“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迷茫”到“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变化。(2)学生对能否学习好自考课程所持自信态度的人数有较大的改变,且提高的幅度较大。(3)通过VLC实践学习,有89.3%(25人)的学生认为基于网络和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力有提高。学生对技术性要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自学考试课程学习中作用认识发生改变,大多数学生认为其有助于自学考试课程的学习;能够为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提供一个能够克服时空障碍,培养自学考试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师生都能够参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班级概念和归属感明显增强,VLC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考生对课程学习态度朝正面、积极的方向变化,促进社区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 应用VLC学习自学考试课程和一般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程度。使用SPSS 15.0处理参加VLC学习的学生成绩和我院该专业的自考生统考成绩(数据见表4),得出统计结果如下:应用VLC学习自学考试课程的学生统考成绩的平均分比我院该专业的自考生平均分提高13.5,标准差(S)减少3.12,及格率提高了37.2%。通过平均数(一个样本平均数 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平均数 )差异程度检验[13],Z=26. 40>2.58,P≤0.01,参加VLC学习的自考生的平均分和一般自考生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

考虑到自学考试课程VLC构建与应用可行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基于VLC学习的意愿,本案例研究的取样是采用目的性取样方法[14],参加VLC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该专业一般自考生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但基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这对于VLC初始阶段运行帮组较大,但随着VLC运行和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其他自考生的参与,参与VLC学生更具有一般性。因此,虽然本案例研究采用目的性取样方法,上述分析结论符合实际,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结语

由于VLC的多维性(社会性、技术性和学习性),VLC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研究比较复杂,考虑的因素较一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多,因此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考虑VLC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应用规律,研究VLC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而研究VLC支持下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模式和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自学考试课程相整合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是自学考试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基于VLC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为VLC的设计、构建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研究案例。从教学设计视角的探讨VLC的设计与构建,对VLC学习活动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裨益,可以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自学考试课程整合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自学考试学生解决和克服其课程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贾洪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25.

[2] 武法提,王建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开放教育研究, 2008,(3):14-18.

[3] Julia Gerhard, Mayr Peter & Sabine Seufert. Classroom Component of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Case Study of an MBA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St. Gallen Switzerland[A]. Mehdi Khosrow-Pour (Ed.),Web-Based Instructional Learning[C]. London:IRM Press,2002. 150-162.

[4] 高文.面向新千年的学习理论创新[J].全球教育展望,2003, (4):31-35.

[5] 孙旭,程学竹.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44-47.

[6]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11.

[7]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37.

[8]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系统研究与当代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6):50-56.

[9] Lave, J., & Wenger, 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9-41.

[10] Salmon, G., No distribution without individual’s cognition: A dynamic interactive view[A]. In G. Salmon (Ed.), Distributed cognitions: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C].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7-11.

[11]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0-241.

第5篇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考试测量;综合评价;自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G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42

自学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统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从建立至今三十年一直沿用国家统考来测量学科成绩,这种统一标准的人才评价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持续发展中由于存在重考轻教、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受教者难以知行结合,普遍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学习过程,形成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就成为了自学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的驱使力。

一、过程性考核的引入

过程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量化值与统考成绩按权重综合出总成绩,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国从2008年起有部分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点中过程性评价权重一般设置在25%∽30%,即学科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75%∽70%+过程性考核成绩×25%∽30%(按百分制计算)。有的试点单位将实施过程性考核的课程限制在专业核心课程内,占学科考试计划总学分的40%∽55%。根据试点情况综合来看,过程性考核体系指标及指标权重一般设置为:(1)到课率及学习时长(30%∽33%);(2)作业练习和阶段测评(30%∽33%);(3)综合测评(30%∽34%);(4)学科扩展思考(10%∽0%)。实施方法分网络教学和实体教学两种。在网络教学中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时长、知识点回答正确率、作业提交次数和成绩、测试成绩、答疑和互动活跃度。在实体教学中记录或客观评价者有学生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督导。通过多试点单位实践,当过程性考核成绩权重设置在30%时,能有效提高单门课程通过率8%∽9%。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是自学考试学习评价由唯一标准、单一形式的教育测量朝多元、全面、客观的教育评价发展的标志,能够有效解决三个问题。(1)自学考试制度与教育形式的矛盾。长期以来,人们争论自学考试究竟是一种考试制度还是一种教育制度,以统考成绩为最终结论使得自学考试教育朝“应试”方向偏移,导致考生和助学单位以研究考题作为学习目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容易滋生出“助考不助学”“考前押题”“舞弊”等投机行为。(2)教育手段简单、陈旧,无法跟进“终身教育”理念。国家统考采取笔试作为唯一测验方法,偏重于理论和考试技巧而忽视考生在技能、实践操作、实际运用、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上的提高。传统面授方式也存在工学矛盾突出而难被广大求学者接受的问题,需要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完善现代学习方法;(3)反馈机制不全,学生认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以考试结果来作为考生的认知诊断有滞后性且结论单一,考生不能正确把握考试大纲中“识记”“领会”“应用”的要求标准,无法及时得到自身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状况的信息,也不利于自学考试专任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自考教育存在知识系统性和学习效果差的缺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从统计学视角观察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

(一)单一测试中“信度”和“效度”提高的局限性

以测试方法测量学生学习质量,试卷需要通过“信度” “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分析。其中“信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效度”是衡量考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测试过程中,一份测试试卷相当于一个抽样样本,它相对于该学科所有知识点的总体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由于试卷题量有限,所以客观存在的代表性误差制约着测试的“效度”。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很难准确评价一次性试卷的“效度”,因为我们作为评价标准的真实量正是我们需要测量的量,而一次性考试存在的局限还不仅是测量信息滞后,考生由于心理素质、偶然身体因素等主观原因或者采取一些不合法的考试投机行为也会影响测试的“信度”,造成一定的失真,影响抽样估计的优良性。

(二)点估计存在偏移现象

自学考试属于“一次性过关型考试”,以60分值为估计参照点:60分及以上为及格,表示通过该门课程测试达到标准;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示未通过该门课程需要重新学习。“60分”作为估计参照点应具有优良性,体现出估计点的“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但由于上述失真的影响,估计参照点会出现一定的偏移,以至于产生学习者实际学习状况、学科成果与考试结果不对等的现象。

(三)过程性考核有效提高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过程性考核的引入可以修正代表性误差,在实践中每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基本综合了学生10次以上的到课记录、5次以上作业情况、5次小测试和1次综合测试、学科扩展思考记录,而多个样本平均值可以减小代表性误差,提高测试“效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由多个个体提供,比较客观全面,弥补了测试者单方数据出现的“信度”失真问题。

(四)过程性考核修正估计点偏移

根据点估计来判断整体水平而完全没有误差,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给予一个区间估计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如下图。

根据试点单位设置的权重(以30%为例),可以计算出综合了过程性考核成绩后,点估计由60分扩大成估计区间60-60×2/7≤X×60+60×2/7,?X=t?x=17,使得抽样平均数落入区间概率增大,但是考虑到一些考生没有参加过程性考核或只参加课程部分的过程考核阶段,该部分学生学业成果只能依据国家统考成绩来进行衡量,所以估计区间上限只宜为60,则估计区间为:60-60×2/7≤X≤60,落入区间的抽样平均数均可认为达到考试合格标准。

三、合理设置过程性考核方案

以过程性考核成绩修正国家统考成绩,须建立科学严密方案,防止出现纳伪错误。(1)需要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保护;(2)遵循考生自愿原则;(3)慎重设置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不宜过大或太小,以免对国考权威性和精确度产生负面影响;(4)充分发挥主考院校作用,结合专业发展动态改革课程内容,大力发展专业建设;(5)合理构局过程性考核指标构成和分配,重点体现专业知识点检测,应做到基本知识点全覆盖,进一步减小抽样误差;(6)建立监督及责任人制度,对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提供、登记、汇总、上报要多次复核,慎防出现登记性误差。

四、科学导向过程性考核的发展

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持续推进,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首先,各级主管部门要正确分析和看待过程性考核涉及公平问题的异议,通过试点反复测试自学考试“四度”和估计区间取值范围,深入研究过程性考核的构成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衡量过程性考核和国家统一考试的权重分配,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自学考试评价综合体系。

其次,主考院校要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适当扩大过程性考核课程覆盖面,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服务于社会,从关注社会效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出发为自考考生提供方便、高效、低费、课程全覆盖的网络学习途径。在考核方案中增加专业实践及技能测试,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

再次,助学单位应当明确过程性考核在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制度上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考核方案公平公正地对自考学生进行学习记录,并逐级汇总、上报真实、有效的考生成绩。

最后,考生要传承和发扬自学考试优良的学习传统,在学习中锻炼意志品质,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生存技能。

五、结语

引入过程性考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学考试持续发展中的新思路,需要加以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这样才能使自学考试向终身教育转型,保持自学考试在继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第6篇

自学考试,顾名思义以自学为主,通过国家考试测评获取学历。它满足了成千上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做出了贡献。

但自考改革的步伐跟不上时展的速度,制度设计的僵化,考试方式的单一,人才素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学者呼吁取消自考这种教育形式,就是基于自考本身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改变。显然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不利,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也对大量想通过自考成才的学生不公。

自考的精髓是学生自主学习,全日制自考也是自学为主,但有教和学的互动,学生在校园里完成学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师指导更具针对性。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便利。以前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现在不一样了,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信息,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形式都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比重在逐步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日制自考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不成为问题了。但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依然是自考学生的短板。

全日制自考现在的外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国家开始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主考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这就意谓着有了改革的空间。加上全日制自考本身依托普通高校,与普通高校学生同享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尽管部分全日制自考学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怎么样才能克服自考教育的这些短板呢?笔者认为,创新全日制自考人才培养模式,在维护自考的严肃性,发挥自考的优势(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等)的基础上,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实行三个结合,自学考试就一定能够走出低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 实现全日制自学考试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变

自考这一教育形式本来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宽进严出、教考分离的原因,自考文凭的含金量是受到人们追捧的。只是大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人们可以不要通过更加严格的自考获取大学文凭了,自考开始出现了生源危机。所谓危机,并不是没有机会,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认识到自考本身的短板,实现自考教育观念的转变,自学考试就能够迎来另一个春天。

首先,实现应试教育为主逐步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宽进严出是自考的优势,我们不能丢掉这个优势。自考学生大多基础不是很好,知识不是很牢,用这个手段强化知识的积累还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为考试而考试,要对自考课程进行改革,不必强调量的多少,而应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未来设计教学。给主考学校更多的自,设计更多的实践能力环节,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这样发挥好自考本身的优势,改革自考存在的弊端,会给自考带来深刻的变化。

其次,实现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以往评价自考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结果,往往导致学生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没有纳入评价范围。

再次,实现由只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的转变。自考学生的就业很少为主考学校所考虑,他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考核学生就业工作时一般不会把全日制自考的学生包括在内,所以我们缺少对全日制自考学生就业的关注和关心,而全日制自学考试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我们如果只关注如何教,不关注教之后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全日制自考就会走进死胡同。

3 自考学生培养模式的三个结合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培养模式可以设计为三个结合:

一是课程设计上知识结构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自学考试31个专科专业、30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中试行基于核心课程的大选修制,相当于“课程超市”。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环节四类调整为公共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课程和实践)和选修课程(课程和实践)三类。在选修课程上允许考生在保证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在相同的学历层次上跨专业选修课程;修完核心课程学分和选修学分的,即完成学分要求的,按核心课程专业毕业。这一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考生的发展,也不至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和工作岗位需要脱节,这有利于自学考试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课程设计的改革还不能只停留在满足自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之上,主考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动机、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提供空间和时间上的保障。学校除满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部分愿望选择学习内容,还要满足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这样,自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只是会读书,首先应该是会做人。一个只对学生专业成绩负责的学校不是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学校,而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校,她就必须引领学生精神成人。

二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自考是一种学历教育,学生参加自考的目的是想获取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评价一所全日制自考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生考试通过率是一项重要指标。但只有这个指标是不完善的。毫无疑问,全日制自考学校不以研究水平为指向,我们也不是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学校应该定位于应用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树立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实行技能资格证书与考试科目互换的免考方式。学生在取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还持有相应专业的多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这样的自考学生其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是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了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在普通高校都已经根深蒂固,自考,哪怕是全日制自考也有这个传统,加之,相对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言,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学生记诵知识是很轻松的事情。因此,转变观念是一大难题,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如此。破解此难题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真正实现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平台。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需要一定得条件和平台的,学校需要加大投入,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建立学生实践真实环境和课堂模拟教学环境。真实环境是指创设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学生实践平台,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有了这样的实践平台,学生就可以进行实战训练,真正实习学生零距离就业。课堂模拟教学环境是指创设一种类似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实验、实训平台,通常的做法是在校内建立实验、实训中心。这种环境的优点是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实践活动平台建立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实践培训的时间就要合理分配,这对自学考试是一个深层次的自我改革,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投入都是不容易的,但只有如此,自考教育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信息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人们对担任自学考试课程的教师的要求往往只有一条,就是学生要出成绩。成绩要出,能力更要提高,否则自学考试就培养不出真正的有用之才。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体验——反思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专项技能训练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等。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就会学多一点。看起来这个说法是矛盾的,实际上这就是教学辩证法。一堂课三分之一教师来讲,三分之一让学生体验,三分之一用来讨论、总结,还留一点时间由教师来提高。这样,学生自主练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就多了,课堂就不是“满堂灌”了。与此同时,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培训,教师都应给学生布置充足的课外练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等任务,这样才能巩固提高,学生才能得心应手。

教学模式改革以后,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也要改革。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自学考试往往是“教多少考多少,学生只按笔记或某一教材回答试卷”,这样的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也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我们可以建立以实际表现为主的考核方式,除必要的科目考试外,做项目、做论文、进行实际操作、职业技能鉴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和培养能力大幅提高,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等使自学考试的生源越来越少,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学习型社会的推进,自学考试的发展还是有广阔的空间的。只要创新自学考试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自学考试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7,(5).

[2]《谈自学考试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成人教育,2006,(6).

[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养模式及创新研究》:成人教育,2011,(6).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自学考试;自考本科;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76—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正式建立以来,以其方式灵活、对象开放、工学矛盾小、学习费用低以及国家级考试权威性高等优势,深受各类考生欢迎。“自考”在满足人们求学需求、提高公民素质、减轻高考升学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考试”、“社会助学”、“个人自学”是其主要特色,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但是,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自学考试的规模开始逐渐萎缩,为此,各省市相继创新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学考试,但考试的对象、目标、任务和作用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贾洪芳对高教自考学习指导进行了理论研究,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张昕对普通高校自考助学模式进行了初探,广东省开始尝试高教自考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试点工作。近年来,高职在校生参加自考本科试点的人数呈迅速增长态势,各高职院校在助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职在校生自考助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

建立高职生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旨在提高自学考试质量,把相互关联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系统,它包括宏观政策指导、人才培养口标定位、自考助学模式等,如下图所示。通过建立自考助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才能确保自考助学健康有序地进行。

一、要明确高职生自考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高职生参加自考本科是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而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科层次人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主考院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定位,使高职生的专科、本科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及培养目标相互衔接一致,这样才符合教育规律,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为了使高职专科与本科学历对接,主考院校应选择与高职在校生学习相对应的、侧重于技能培养的有关专业推行自学本科考试。自考本科阶段的学习必须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所谓的“基础型”和“研究性”人才,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基础相一致,使学生在各个学历阶段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相协调。调查显示,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社会需要,也符合在校生实际需要。

二、自愿报考与搞好学生选拔相结合

参照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山东省高职生的高考入学成绩一般在180—500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技能水平相差巨大,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自学考试方面的广泛宣传,让学生了解自学考试的政策、意义及难易程度,吸纳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牢固、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到自学本科学习队伍中来。鉴于报考自愿的原则,对有自学本科学习要求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目标,首先要保证各专科课程的掌握,而不是急于要求他们报名参加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因为这些学生即使参加自考本科学习,一般也很难毕业。

三、集中式学习与分散式学习相统一

高职在校生不同于社会考生,学习时间与地点比较集中,便于学校集中统一管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助学方式。“集中式学习”是以学校集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由学校统一安排辅导教师,按照自考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把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高职在校生还要完成专科课程的专业学习,因此,要保证辅导出勤率和集中学习的时间,必须安排周六、周日及其他无课时间集中辅导;要配备班主任或辅导员强化管理,建立自考班级的班委来加强学生的自身管理;要严格学习纪律,提高学生听课出勤率,形成较完善的助学管理模式。

“分散式学习”是以个人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分散在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有效地实现异地按需点播、异地同步实时授课,最大化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远程教育学习系统;学校还可以为在校生提供自考书籍及其他学习资料,包括实验实训设备等;还可利用电子邮件、QQ工具支持学生学习,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助学质量。

四、将专科阶段与自考本科阶段课程相融合

高职在校生自考专科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管理的融合,就是把高职在校生自考本科助学纳入到专科常规教学管理中,即学院统一编班,统一学生组织管理,重新编排班级课程表;二是课程内容的融合,就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相关“专”“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过渡,减少学生自学的难度。例如,对高职自考本科与高职专科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同的科目,要有选择地将一部分自考内容纳入到高职课程常规教学中,对高职专科教学计划没有的自考课程,也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为高职专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五、不断提高教师辅导质量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选聘业务精干、有辅导经验、敬业爱岗、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辅导教师,保证辅导效果。高职在校生参加自考本科学习,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承担着艰巨的答疑解惑、策划引导的重担,成为含义更为深广的“导师”。构建高水平辅导教学团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必须做到:一是钻研教材,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二是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明确“领会”、“识记”、“综合应用”的含义;三是因材施教,尽最大能力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四是巩固知识,认真布置每一次作业;五是实战演习,仔细设计每一次考试测评。

对高职在校生来说,自考本科的学习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而学生最关心的是及格率。有的课程第一次考试不过关,就会失去坚持学习的信心。遇到学生信心不足或厌学时,辅导教师首先要有自信,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因此,辅导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要经常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的能力。

六、加强教师教学督导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

第8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为了提高自己自身的修养,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位良师益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我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段终于毕业了。回顾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我和众多自考生一同走过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我喜欢看书,对中外文学名著情有独种,经常流连于图书馆和大小书店,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兴趣的驱使下,我学的津津有味丝毫不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等

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参加业余辅导;自学考试重在自学,全靠自觉,因此我在业余将闲暇的时间集中起来,抓紧分分秒秒来看书,整理笔记,另外我还在晚上和周末风雨无阻地参加了祥云和北师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辅导班的学习,这对于我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拿到教材,尤其是《文学概论》这样的理论性强的教材,先大致粗读,了解教材的大致结构,编写思路以及重点分布,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进入细读阶段,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阅读教材,并将书中的重点圈出,记在本子上,阅读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不断进行总结,学完一章,对本章的要点加以总结,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细读之后,对理解不深的地方强化记忆,最后在泛读,查缺补漏。

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像《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科目时,找与教材配套的辅导材料,多做习题,一方面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创造考试的氛围,对考试的形式能够充分适应。

另外,还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我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另外,对待考试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尤其在考试失败时更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几年的自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和境界,对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也大有帮助。

我知道,毕业不是终点,前方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奋斗,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我将为我是一名自考生而自豪。

第9篇

进入大学自由的学习是很多高中学生的梦想。同样怀揣这份激情我参加了高考,但是我失败了。做一位新闻记者一直是我的夙愿,为了完成梦想,高考落榜后,我不甘心从此碌碌无为,选择了新闻学的自考本科。以圆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梦想。

自考是对一个人意志与自学能力的检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有压力也有快乐。别人娱乐的时候,我在灯下读书。也许这样的生活少了年轻人应有的乐趣,但对我来说却为梦想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完成了高等教育新闻专业本科阶段XX门考试,在参加的全国考试中XX门考试,我一次全部通过!曾获得8次学校颁发的奖学金,是我们学校中少有的几个能够在一次考试中全部通过考试的学生之一!

在过去的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体会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仅仅是我们获得文凭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参加这样的考试从而培养我们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们实实在在做事,做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当然,通过这四年的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也提高了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入社会后,我始终会以一颗谦虚、热情和执着的心来对待我的工作和事业,始终以朴实的性格,实干的作风,端正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去诚诚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路。

自学考试圆了我的梦想,但是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今后我会格外珍惜我的学习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10篇

1、问题的提出

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键在于抓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推广:而合格的数量巨大的各级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在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经济条件之下,立即着手开考高等体育教学专业自学考试是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

2、我省体育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紧迫性

据1990《湖南年鉴》、我省共有普通中学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6200多所,按每校配2—3名体育教师,就需1.24—1.86万,按国家教委要求其学历应达大学本科,而每年湖南能毕业的本科生不到150人,按恢复高考后的20年估算,约3000人,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按80%计,约2400人,加上各种函授、培训、进修的本科生,也不足5000人;而全省共有八所师专,每年毕业的大专学生不足1000人,如果单纯依靠高等学校毕业生来补充,显然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湖南的大中型厂矿企业和各级机关中的群体、工会体卫专干也非常奇缺。加之各服务性行业中的宾馆、健身康复中心、保安公司和各民办武馆都急需大量的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如果还加上经济发达的农村,则所需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更大。长期以来,各级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来自体院和各级师范院校的体育系、科、班,就目前我省经济实力和各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培养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纲要》所需要的体育专门人才。如不设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将得不到实质性的突破。

3、解决问题最佳的途径

二十年前,面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复苏,各级人才的急需,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就提出:教育要打破常规去发现、培养、扶植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建立适当的考试制度,使各方有志青年通过业余自学,经考试合格后,国家发给相应的文凭,使用时与正规院校毕业生同等待遇。根据中央的指示,各省、市经试点、总结、推广,到1985年这种考试制度己在全国普及开了,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急需的应用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到199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要求,一种新的自考形式出现了,即短线自考,很快受到举国上下求学者和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现在全国在籍考生达二千万。综观古今中外,此乃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是落实《宪法》规定的:“鼓励自学成才”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穷国办大教育。体育领域的自学考试,在有的省、市早以开通,我们湖南做为一个人口大省,体育强省,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素质,为实现经济强省而奋斗,还急需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只有开通高教体育教育专业的自学考试,才能解燃眉之急。

2.1 主考学校主办条件

2.1.1 生源

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自学考试主要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而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各级学校和部门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合格率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且供求关系日趋紧张。

反复调查研究表明,开考“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长线本科和短线专科,10年之内全省生源可保持在年均3000人以上,且招生和分配情况是相当理想的。理由有:

一是在职体育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二是全省八所师专,十几所体育中专,其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更高学历的自学考试。

三是仅每年高考“落榜”的体育专业考生就达三千人左右。

四是社会上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如湖南各地区民办武术馆和武术学校,每年毕业的写实性中专学员就达2干以上。这些学员90%以上都愿意来湖南师大体育学院继续深造。

五是省内各宾馆中的健身康乐教练员,各保安公司的职员都应具有专业的体育技能、运动医学和康复保健知识,也主要依靠自学、深造。

2.1.2 主考条件

湖南师大建校已有50多年,是进入全国“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现在校全日制学生、函授生、夜大生共计14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学校有博士、硕士点30个,从1979年起有41个专业,100多个研究方向招收1000多名研究生。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是全省唯一的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单位。目前有在职教职工125人,其中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56人、博士1人。设施方面有标准的田径场和室内综合体育馆,有篮球、排足球、武术、体操、舞蹈室内训练馆,有标准的跳台游泳池和各种运动检测实验室,理论教学大楼面积近3000多平方米,除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训练外,有余力满足自考学生的教学、训练和实验的需要。

第11篇

一是上任四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总结;

二是年度个人的教学科研情况总结。

一、上任四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总结

在年10月初,承蒙会计学院的同事们和学校党委信任,被学校组织部任命为会计学院副院长,目前还在一年的试用期内。职责分工是分管科研、人事和自学考试,协管福建路教学。上任四个月来,主要是熟悉各项行政事务,思考以后工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也就是说,还是在学习阶段,逐渐适应新角色的要求。

在科研方面,由于近几年我院的科研水平取得很大提升,已经结题和正在从事的自然科学基金就有5项,一类期刊取得新突破,这说明已有的科研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所以,我的思路是稳定。但稳定并不意味着不作为。目前正在筹备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题目为“中国会计国际化与CFO角色”,开会日期定为年3月18日。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升我院在会计教育界的声誉。我们已经做大了,如何做强,如何在学术界有我们的声音和一席之地是我们以后科研工作的重点。

关于人事,主要做了两项工作。第一项工作,这学期主要是教师岗位定级,在会计学院岗位定级指导小组的安排下,制订了会计学院中级职称岗位定级条件,目前这项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已经顺利完成。人事的第二项工作是人才引进。这学期先后联系了五位博士研究生,在年元月10日,暨南大学的曹细钟博士已经过来试讲,目前相关工作还在进行中。初步打算是开完3月份的学术性会议之后,配合人事处到各个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定向定点招聘会计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自学考试工作,由于自学考试是会计学院的经济生命线,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上任以来的工作重点。基本思路和做法是稳定小自考和社会大自考工作,重点发展全省职业院校“专接本”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专接本”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在年元月8日负责召开了全省“专接本”三门课程,即《资产评估》、《审计学》和《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集体备课会议,聘请了相关专家对承担“专接本”的22所职业院校近60位教师分课程进行了集体辅导。目前“专接本”这项工作开展顺利,将为会计学院的社会服务收入做出更多的贡献。

以上是我上任四个月来工作的简要总结。多学习,多沟通,多服务,定好位,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二、年度个人的教学科研情况

在年度,我个人对于教学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全年工作量超过900课时。就以这学期为例,课堂教学工作量就有303课时,平均每周14节课。主要为财务管理专业07级和08级共八个班的学生讲授《财务管理》,这门课采用罗斯的《公司理财》(第八版),这本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为了能吃透教材,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同时以身作则,我个人将课后每道习题都做了一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对学生们严格要求,每次都布置课后作业。

第12篇

考试组织情况总结

一、考试组织情况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疫情原因进而导致的考试时间的推迟,好在我们伟大的国家战胜了疫情,虽然考试推迟,但仍然让我们数以万计的考生能参加各类考试(2020年考试明细见附表),以证明执业资格和学业水平。

##学院作为山东省自学考试规模最大的考点,南北校区共组织80000余人次,2600余场次考试,共调用校内考务人员近4800余人次,外校考务人员2000余人次。在本年度考试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教务处周密组织,考试工作人员认真负责,考务操作流程规范,,在全体考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考试任务。

二、考试问题汇总

在2020年度考试过程中,考务组织工作仍存在准备不充分和协调效率不高的问题,每次考试后内部问题总结并在下一次考试中规避问题,各工作组应加强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强化大局意识,争取形成良好的考试运转环境。2020年5月单招和6月专升本考试是今年首次引进了线上考试,考试进展顺利,但是线上考试存在监管不严格等各种问题,建议在今后的考试中完善线上考试规范,或者在考试形式选择上以线下考试为主。在监考考前培训中有个别教师不参与、不请假的情况仍有发生。监考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责任意识淡薄,违反国家考试纪律,擅自离岗,自行委托不具备监考资质的人员进入考场行使监考职责、无视监考工作纪律,擅自携带手机进入考场等考试违规情况,造成较坏影响,为了严肃国家考试纪律,维护我校考点的社会声誉,提高考试相关人员责任意识,起到警示作用,均按照教学事故严肃处理。

三、组织自考生8月/10月考期强化实践课程报名

华夏大地助学和五五实践课程共报名52000科次。上报2020年8月/10月实践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及材料。我院共上交在校生实践考核课程作业(试卷)15943份,制定了实践考核作业管理、审核、上报工作程序及质量标准,所上报材料经考试院审核无差错。

四、组织2020年新生考籍注册

我校2020年自学考试新生考籍注册工作于11月份圆满完成,经过二级学院的涂卡汇总上报,累计注册人数106人,学生信息审核无误后上报至教育招生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