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时间:2022-01-28 11:0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企业挂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企业挂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挂职锻炼;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专业建设

国家十二规划对高职教育有了明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为凸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应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来培养教师,打造一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企业挂职锻炼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分析

1.1 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影响

许多年轻高职院校教师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走向了教师岗位,新上岗教师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他们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对其教学能力是一种制约,也影响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创新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与方法不断调整,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不能适应企业,也无法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了解企业各岗位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1.2 企业挂职锻炼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年轻一代学生具有许多独特特点,视野比较开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要求教师授课能够结合实践,结合企业,结合真实业务。如果教师没有企业挂职锻炼,就只能照本宣科,根据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因为本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无法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排斥的。经过调查发现,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在企业挂职锻炼的老师,能够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将相关理论深入浅出的讲透彻,授课能够生动形象,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显著提高。

1.3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发现合适的研究方向与合作项目

高校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从事科研活动,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的重点一般在理论创新,而作为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重点应当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你深入企业,与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只有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才知道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这样的科研才是具有现实意义,也才符合企业实际。

2.企业挂职锻炼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2.1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制订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与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体系设置要符合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能够深入了解这些细节,才能为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资料与数据支持,才能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

2.2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许多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这些角度考虑,很少有从企业实践经验角度角度进行重点建设,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从某些角度来说比职称与学历更重要,因为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些年轻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是有所缺失的,需要通过企业挂职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许多专业内部开设了不同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需要教师负责,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满足专业方向建设需求。

2.3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关系

许多学校都非常强调校企合作建设,但也有的只是停留在宣传与口头上,没有制度与经费来保证,许多校企合作关系可能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个人情谊来进行开发与维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使自身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企业相关专业人士建立良好个人关系,有利于维护校企合作关系。在挂职锻炼期间可以加强与企业沟通,找到新合作方式与合作切入点,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实习机会,发现新的就业机会,向企业推荐合适人才,这些都能够深化与企业合作关系。

3.教师企业挂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教师挂职锻炼主要存在的问题

3.1.1 教师个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企业挂职有点心不甘,情不愿,有时在学校相关政策要求被迫而为之,这种情况使得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教师出现这种心态有许多原因,归结总结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教师,还要去企业有失身份,有面子上过不去的意思;二是一般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都是集中寒暑假,许多教师认为牺牲自己难得的长假休息时间,内心不太情愿;三是许多学校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只是政策上的要求,但经费上没有配套支持,使得一些教师认为花自己的钱,为单位去挂职,不划算,当然也有的老师认为企业挂职锻炼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这需要从思想上解决教师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挂职锻炼的效果,否则内心不愿意的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可能只是走过场,应付而已。

3.1.2 在企业选取与企业配合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企业挂职中如果选择企业不合适,有可能出现许多问题,最后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有些核心与关键岗位,不能向挂职教师开放,而这些岗位又是教师锻炼重点或专业所需关键,没有达到最初目的;二是许多企业认为教师来企业挂职锻炼只是来走走过场,所以给教师安排的都是清闲之事,清闲之岗,使得教师挂职锻炼难以学到所要的东西。

3.1.3 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企业挂职的形式有许多,如轮岗式、顾问式、员工式、助手式等,每位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企业的特点、挂职的目的,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挂职锻炼。有的教师在企业挂职,呆在一个固定的岗位,而没有全面了解企业整体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工作以及工作流程;有的教师只跟踪了其中某项业务,而对大部分业务并没有去了解,最后形成对企业的一知半解;有的对企业的各项业务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全方位的跟踪一项业务,没有深入了解这项业务的核心,缺乏对业务全面真实了解;还有的没有计划与目标,东一下西一下的,最终一无所获。

3.2 教师挂职锻炼问题的对策处理

为了真正发挥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效果,可以从几个角度采取措施:一是对挂职锻炼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动员,从思想让教师明白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有益于学校与专业,更不益于个人,所学将会终身受益,使教师挂职锻炼化被动为主动,由要我挂职锻炼变为我要挂职锻炼;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好量化考核,比如通过挂职日志、挂职总结以及电话抽查等方式,同时在财务上尽可能提供支持,形成激励机制;三是各专业内部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专业内部才是最清楚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也才最清楚哪些教师需要进行挂职锻炼,需要什么样的挂职锻炼,这样教师的挂职锻炼更针对性;四是做好企业的对接工作,做好挂职锻炼计划,根据企业反馈情况看是否能够满足自身挂职锻炼的需求,找到合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参考文献:

[1]郝英娥.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2,07.

第2篇

键环节,也是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 实践技能 专任教师 措施

教师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在一线工作岗位工作中培养,在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指导实践中体现[1]。目前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专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好,但大多缺乏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实践技能的欠缺使得部分专任教师难以胜任学生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示范工作。在高职院校中,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少、动手操作能力差、实践示范指导能力薄弱等问题已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实践技能的欠缺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注重专任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

2 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措施

2.1 教学与培训并进,多项措施提高实践技能 针对青年教师行业经验少、实践技能弱等问题,在不影响专任教师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培养和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如学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岗前教学培训,组织系部教师集体学习教学公开课。为了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年轻教师也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管理技巧。为了强化专任教师的行业知识,学院对年轻教师进行铁路行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并组织老师去现场参观学习。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实践指导环节,教研室组织年轻教师熟悉实验室设备,反复练习各专业的实验项目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专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现场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仅能深入现场学习新技术和新设备,还能迅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①搭建平台,提供多种途径培养教师。早在办学初期,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已建立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将到企业挂职锻炼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在企业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实习的生活老师和指导教师,还直接参与企业的入职培训和生产环节。

②任务明确,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为了确保挂职锻炼的培训效果,学校为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分配了具体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能了解行业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可以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尽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通过教师挂职锻炼,还能加强校企间合作,建立产学研综合发展的教育纽带。

③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知识,还可借鉴企业培养新入职员工的可取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技能的提高提供平台 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应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引入先进仪器和设备,不断改善实践条件。同时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设和管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

2.4 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一方面是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生师比过高和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3]。通过多种渠道引进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或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2.5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必须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来保障。高职院校应倾向于考核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并非像本科院校一样侧重于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学院应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依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4]。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了初步探索。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广大教师、高职院校各部门、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努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史耀雄,吴敬茹.民办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2]周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河教育,2011(10).

[3]罗永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激励探析[J].科技信息,2012(15).

第3篇

关键词:“订单班”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旅游管理

1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将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旋律。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5月与苏州趣普仕集团旗下的苏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青旅”)签订了校企合作办班协议,将08级开始的旅游管理班冠名为“趣普仕·青旅”班,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订单式培养之路。之所以选择苏州青旅作为本专业的合作对象,一方面是因为苏州青旅是江苏省排名第一的旅行社,拥有雄厚的实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苏州青旅在整个苏州大市范围内拥有四十几家加盟营业部,能够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

2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班协议,高职院校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邀请企业的资深员工参与校内课程的教授,企业员工在学生进企业实习期间为其提供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就业方向明确,企业人才选拔与培养目标群集中,对企业和学院来说,都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是一种可以实现学院教育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使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获得“三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8年至今的4年时间中,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苏州青旅双方共同努力,摸索前进,尝试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

2.1 苏州青旅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办班协议之后,学院马上邀请苏州青旅各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会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位专任教师,召开有关该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研讨会,了解旅游行业目前对旅游人才的关键能力的要求,研究分析现行的《教学计划》的缺陷,决定增设《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和《旅游法规》等专业课程,并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从08级开始的每一届学生的《教学计划》的修订,校方都会先征询企业的意见。

2.2 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

为了让学生尽早认知旅行社的业务,合作双方最初以专业讲座的方式,邀请苏州青旅高中层管理人员每月一次来学院给学生介绍旅游行业以及苏州青旅本身发展情况等专业行情知识。但是,讲座的形式很难常态化,组织管理也比较复杂。而且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特别强调对学生计调能力的培养,因此,学院提出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这门课程。由旅行社来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并派遣资深员工来学院授课,学院负责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包括最后的考核。

2.3 学生参与企业大型活动

为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认识行业行情,学院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合作企业举办或承办的各类大型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08级学生参与青旅的世博接待与导游任务;2011年,旅游管理专业09级学生参与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发起,青旅承办的“看历史巨变、看辉煌成就”主题活动;2012年,旅游管理专业10级学生参与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青旅承办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怎么办”暨“家在苏州互看互学”三创三先主题教育活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坚定了他们进入该企业实习的决心。

2.4 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

从09年开始,学院陆续派遣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进入苏州青旅进行挂职锻炼,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三位教师在苏州青旅进行了为期2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挂职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学院的专任教师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行业知识和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员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与素材,也为加深校企合作铺平了道路。

3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困惑

3.1 实习期间学生离岗率较高

旅游管理专业08级共有学生46名,苏州青旅在他们实习期间共提供了31个岗位,一年的实习阶段结束后,仍然在岗的有17人,离岗的13人,被辞退的1人,离岗率高达41.9%;09级26个在苏州青旅实习的学生中,中途离岗的学生有10人,离岗率为38.5%,虽然稍有好转,但总体来看,离岗率偏高。实习学生离岗率居高不下,一方面给学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院在企业眼中的信誉度,滞缓校企合作往纵深发展的步伐。

原因分析:学生踏上社会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期,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如果这时不能给予积极正向的思想辅导,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另外,学院与企业双方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学生感到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也容易产生离职倾向。

3.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这门课程,按照当初校企双方的设计,划分为四个模块:地接模块、长线模块、出境模块和巴士线模块。内容涉及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报价计算、导游带团实务、门市接待、客源国概况等。授课任务由苏州青旅各相关部门资深员工承担。总体设计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老师承担不同模块的授课,课程整体系统性不强。而且,前来上课的老师很多都是临时被分配任务,在没有时间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最后变成了自我发展经历的介绍,学生们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实际上离课程目标越来越远。

原因分析: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还不够,设想的多,实干的少。还没有形成实用的合作制度,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的短期效应不明显,企业暂时看不到实质的好处,但是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来支持学院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而学生离岗率的居高不下也让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失去了信心,因此企业方的合作积极性日益下降。再加上企业本身的业务繁忙,人手紧张,更疏于调派人手专职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基本处于被动应付学院需要的状态。以致校企双方沟通不畅,合作进程缓慢。

3.3 挂职锻炼的教师在企业融入度不够

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回来之后,普遍反映在企业学到的东西不多,企业不愿意直接布置业务给教师做,或者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大部分时候教师在企业的角色像是一个旁观者,很难融入到企业团队中去。

原因分析:企业虽然接受教师的挂职锻炼,顾虑却很多,不敢布置任务给教师做,怕教师中途离开之后很难找人接手,也怕教师因为人事关系不在企业,不接受企业的指挥调度,所以干脆把挂职锻炼的教师闲置一边。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半年的挂职锻炼是学院布置的任务,时间短,考核简单,容易过关,因此不愿意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在合作企业。甚至有些老师不是自发自愿去挂职锻炼的,更没有融入企业团队的主观意愿。

4 进一步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4.1 学院层面

首先,学院选择校企合作的对象要慎重,选择热心社会教育的企业家作为合作对象,更容易得到企业的积极配合。其次,学院应会同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制度,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企业的权利中,要突出企业近期和长期可获得的权益,尤其要让企业看到近期权益,鼓励企业坚持校企合作。比如可将合作单位列入学院物资采购供应商名录,或者在学院项目招标时拥有优先竞标权,利用一定的利益诱惑将校企双方捆绑在一起。第三,在校期间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实习期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了解学生工作上的困惑和困难,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引导其积极乐观的度过职业磨合期。第四,延长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可延长至1年甚至2年,给企业调度挂职教师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严格挂职考核制度,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五,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负责合作单位的选择,联系,接待,定期交流,收集学生实习的反馈信息等事务。

4.2 企业层面

首先,企业领导层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库建设的重要性。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库建设成功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其次,企业要为实习学生指明职业发展方向,制订大概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觉得在企业有发展的机会。第三,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负责与学校的对接交流,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设计,内容安排,授课人员的选择指导,实习学生的选择和岗位落实,安排企业指导教师等事务。第五,建立包含回馈社会的价值观在内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明确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库的意义,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提高企业整体凝聚力。

4.3 政府层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想走得顺利,走得长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出台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其次,好的政策还需要有力的执行机构的贯彻落实;第三,政府扶持树立校企合作的典型示范单位,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表明,校企仍然处于分割的状态,“订单班”办学模式还未占主导地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近两年合作进程停滞不前,缺乏活力。可喜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我们期待政府尽快出台针对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为高职教育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1-07-29].

[2]张祎.“订单班”式酒店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华东经济管理[J].2012(2):126-129.

第4篇

[关键词]VPT会展教师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唐颖(1981-),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讲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会展现场管理、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广西桂林541006)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81-02

一、“VPT”分析

“VPT”(Versatile & Practical Talents)是指“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多次深入会展行业一线进行调查,结合学习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相关文件,借鉴会展发达国家对会展人才的定位及培养模式,遵循会展市场对会展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目前高职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成功为会展企业输送VPT人才即复合应用型人才”。高职会展教育活动的设置和开展都应该围绕该目标进行,并且应该逐渐成为会展教育工作者思维行动的指导理念,笔者简称为“VPT”理念。

在“VPT”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要成功培养出符合会展业发展需要的会展人才,首先要有具备VPT素质的会展教师,即会展教师必须是“复合应用型”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会展职业素质,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知识、爱岗敬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成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熟悉实践操作的复合应用型教师。

二、“VPT”理念下会展教师实践素质构成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之一,笔者结合近几年办学经验、会展行业及市场要求,在“VPT”理念指导下分析了会展教师实践素质的构成要素(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会展专业教师的实践素质具有以下特性:

1.该实践素质构成要素具有市场导向性。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笔者深入会展行业学习调查,根据会展行业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归纳提炼出会展教师实践素质构成。因此该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完全以会展市场为导向。

2.三种技能之间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我国,会展行业大体上由会议业与展览业两部分组成(大型活动、奖励旅游等也在逐渐发展,但只占会展收入较小比例)。由于会议与展览的实践技能要求差异较大,多数高校在会展专业设置中分为两个不同方向进行教学。对于会展教师的实践素质要求而言应分别独立掌握这两个方向的职业技能,但辅助技能的相关素质又影响到教师整体实践素质的提高。可见,图中所示的三项实践技能要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

3.实践技能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融。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形式的知识是通常所说的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师传授知识也是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的。会展教师所应具备的实践技能中既包括了可以用语言总结表述给学生知晓的部分,例如会议室布置的原则、展览招商招展的技巧、展台设计搭建的艺术等,这属于教师应掌握实践技能中的显性知识;同时还包括了教师无法言传给学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解决问题的一种习惯和思考方式,例如应对会展现场突况的能力、与客户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属于教师应掌握实践技能中的隐性知识。由此可见,会展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应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在注重显性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职业敏感度和隐性知识的培养。

4.动态变化性。会展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高度敏感的行业,其发展情况受到周边环境的多方影响和制约。因此支撑该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适应着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会展教师的实践技能也应该保持着动态变化的趋势。

三、“VPT”理念下会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及其实现

笔者对会展教师应具备的实践素质进行系统分析后,在“VPT”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会展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四化”建议:

1.专业教师职业证书化。符合会展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规范的专业技能培养指导能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是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是劳动者具有从事该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执证人所具备基础的行业职业能力。会展教师职业证书化能有效改善会展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会展行业生产实践经验的现状,让教师的实践素质与行业标准相结合。只有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了,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业务素质过硬的学生。目前,与会展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主要有会展策划师、会展管理师、会展职业经理人、会展管理师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顶岗挂职锻炼制度化。组织教师到会展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顶岗挂职锻炼疏于管理,教师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控。就会展专业教师而言,笔者建议应采取“一年一挂职一个月”的制度,即每年每位老师应有计划性地到会展企业顶岗锻炼至少一个月并形成一种硬性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深入了解瞬息万变的会展业前沿信息。学校和系部还应配套完善“教师挂职企业选择—挂职岗位或项目的确定—顶岗挂职过程管理”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和挂职期间福利待遇机制。

3.职业实践能力考核化。对会展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能有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笔者建议分别由系部管理者、所教学生、会展行业人士、同行教师等四方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做出全面考核。评价考核中应该注重专家的指导、注意考核权重的比例分配。本文尝试建立符合会展教育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见表1。

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核人员的权重比例分配,见表2。

4.校外实训基地服务定期化。校外实训基地是老师进行实践锻炼的良好平台,会展教师定期对会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技术或理论服务则能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建立起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以系部为保障的工学结合模式。目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专业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政通会展公司、广州会多展览公司等会展企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系部每年都会选派会展专业教师到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对博览会进行支援服务,在服务的同时教师也获取到大量的一手信息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

[2]黎凤环.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肖温雅.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第5篇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设置了金融与证券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合力共同教书育人的机制,在教学上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互动,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本专业于2011年按照专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情况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及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了相关课程,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见表1),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即全方位融合,在课程体系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进行全方位融合设计;第二,教材融合,本专业教材选择上以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为主;第三,考核融合,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按照相关考试要求设计考试题目、组织考试。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及项目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服务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突出证书的获得,更加注重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对此,该专业设置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多个项目予以教学实践。

(一)校内“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内本专业设有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财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供学生们进行金融与证券基本技能训练,各实训室配备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个人理财、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等相关软件,并且本专业的教师均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校外“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外,本专业与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证券公司、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安信证券公司、银河证券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每学年该专业学生到这些校企合作单位进行6个星期的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学生进行总结,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训情况,校企合作建议与意见,并且教务平台要严格、详细记录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与校内外教师指导、实训项目作业批改情况。

三、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2010级、2011级、2012级该专业学生的取证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看,本院该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校内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问题

尽管该校本专业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多数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相关岗位的实务工作经验。对此,本专业要求教师每个聘期(4年)至少有2个月的挂职经历,但在具体操作上,一则由于没有明确挂职期间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等,因此教师一般选择兼职完成任务;二则由于挂职时间太短,相关合作单位无法让挂职教师真正顶岗实习或上岗工作,因此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对此笔者建议,从学校层面给出专业教师挂职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同时应该将挂职时间至少延长为半年。

(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

一方面,与教师专业提升问题相似,尽管每学年都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6个星期,但6个星期分两个学期完成,即每学期3个星期,扣除周六、日,每学期仅仅校外实习3个星期,校企合作单位不愿意将实质性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因此学生常常只能观摩或者处理一些简单事务,甚至成为合作单位的免费劳动力。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时虽然指定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但多数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沟通与交流,因此难以真实掌握学生的现场实训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延长到每学期6个星期,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促进学生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与交流。

第6篇

关键词:三点两线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当前我国酒店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酒店业态,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层次低、岗位适应性差、后续发展差”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酒店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酒店业相对称。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开始走上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酒店管理专业于2013年底被评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开始了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2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实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此为指导,本文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专门人才,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痛点在于专任教师、支点在于校企合作,要突破难点、触动痛点、夯实支点,必须贯彻校内、校外两条主线,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面向学生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从难点、痛点、支点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3.1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专业从本质上讲就是课程的组合,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强调校内授课教师、实训室和校外行业专家、实训基地的有效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行业实际的无缝对接。3.1.1有效对接,实现一、二、三课堂融合发展第一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课堂上学习的通识能力课、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综合能力课等;第二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外参加的各种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等。根据学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第一课堂为阵地,以第二课堂为拓展,以第三课堂为补充,促进第一、二、三课堂的融合发展。3.1.2组建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各课程的性质,分组设置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3-5门课程,设课程群组长,负责课程群各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同时根据前期建设基础和后续规划确定若干门改革课程。改革课程按照“第一阶段设计、实施,第二阶段归纳、反思,第三阶段再实施、验收总结”的流程进行。通过三个阶段的实施,可以极大提升改革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组建了9个课程群,其中10门课程为改革试点课程。3.1.3改变教学方式,实施微课改革对《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岗位能力课程,采取“1+1”微型课的方式,即由“校内专任教师+校外行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部分内容由专任教师讲授,部分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讲授,在学生建立基本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再将行业前沿资讯及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极大地缩短了课堂与行业间的差距,同时行业专家积极分享职业发展经历及成功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3.1.4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课程建设经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次组织课程改革交流会、微型课汇报会等教学研讨活动,由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分享体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参与讨论,及时总结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深化课程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2触动痛点,大力培养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转型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自身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转型中专任教师最大的痛点。《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触动痛点,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在专任教师建设中,强调校内团队建设和校外挂职锻炼、培训交流相结合,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3.2.1组建教学团队,实现协同发展依托试点专业提供的经费、平台支持,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注重课程师资的合理配置,有效组建教学团队,逐渐改变从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单一形式转向集体共商共进的团队形式发展。经过建设,“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团队”2013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是目前学校仅有的两个本科校级教学团队之一,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教学科研能力强、能适应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3.2.2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挂职锻炼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共派出7位教师到成都丽兹卡尔顿、重庆JW万豪等国内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主要挂职部门为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一线营运部门,并且与教师所授专业课保持一致。通过挂职锻炼,帮助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了解酒店前沿动态和经营现状,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同时和酒店行业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后续专家进课堂、员工培训、课题研究等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3.2.3拓展专业视野,参加培训交流为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拓展专业视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交流。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投入50余万元,选派教师参加企业、行业、协会、院校、政府等组织的各类培训交流累计近80人次。2016年,派出20名专任教师赴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培训交流,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对后续学生赴港深造、引进高层次师资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外出培训交流,专任教师不仅学习了学界业界的最新资讯,同时和同类院校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3.2.4加强“双师”建设,实施资格认证契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建设。通过培训和考核,8位老师分别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位老师获得国家旅游局“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证书”。在学校首批双师资格认定中,酒店管理专业共有13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人数之多位居学校首位。3.3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重要支点。校企合作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手段,是推进课程体系转型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双师型双能队伍的重要平台。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在校企合作中,强调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3.3.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专门指导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组成了校企政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在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与合作。3.3.2与万豪国际集团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培养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万豪国际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西南地区首家“万豪国际人才培养发展中心”,全面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覆盖酒店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四年全过程、培养全方面的“三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万豪人才需求情况,适时与万豪集团共同商讨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地点等,与万豪集团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派出450余人次到万豪集团旗下酒店开展行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管理技术实践、综合实践。3.3.3实施双导师制度,实现校内外联合培养在实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外导师在职责上相互补充、在行动上互动交流,共同指导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相应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训练。

4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是难点,专任教师是痛点,校企合作是支点,但所有改革措施都应该始终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其作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转型试点以来,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和成效。4.1学生职业证书岗位通过率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部参加了各项职业技能鉴定,100%的学生都获得至少1项职业资格证书(“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和至少1项饭店主管岗位职务培训证书。4.2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15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获得2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1个单项三等奖和团体奖;2017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居本科组第一名。这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成绩在重庆及西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在全国本科酒店院校中也遥遥领先。4.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转型试点以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权负责的经营性酒吧“来吧”开业三年多以来,学生通过策划、宣传、组织,开展大型活动50余项,累计接待客人300余人次,学生的服务、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5成果及推广

酒店管理专业转型试点以来,不仅面向学生发展取得了直接的成效,也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间接的成效。5.1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围绕“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改革与研究,成效突出。转型试点以来,建成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课1门、全国性慕课1门;建成本科教学团队1个;成功立项市级教改项目4项、级教改项目3项;专任教师主编教材8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项、校级科研课题12项、横向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5.2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明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任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专任教师中有8人获得酒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人获得饭店总经理资格证书,3位教师受邀担任全国及重庆市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评委。凭借专业资质,专任教师先后为重庆渝州宾馆、重庆雾都宾馆等高星级酒店进行了前厅、客房、餐饮、营销、礼仪等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全员培训;为武隆县、酉阳县、石柱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礼仪、餐饮、客房等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培训。5.3成果示范推广效应凸显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已有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校交流人才培养经验,并对该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基于我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面的突出成绩,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举办十周年之际进行了纪念短片的拍摄活动,在全国选取了18所院校进行视频录制以展示专业风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受邀单位参与拍摄。这样的荣誉和地位,充分肯定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聚焦四大重点[EB/OL].

第7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电子商务 实践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4-01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达到的实践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具有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建设的管理能力;具有电子商务项目的评价能力;具有电子商务系统运作管理能力;具有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管理能力;具有网络营销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能力; 具有运用电子商务系统处理合同交易结算等商务事务的能力; 具有市场营销项目的策划、实施的能力。就如何提升实践能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作用在于:1.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挂职可以实现专业教师与专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在此基础上深入社会,能直接生产产品或参与管理,熟悉企业和市场实际运作流程,了解行业态势,学到一线的管理经验,强化操作技能,丰富专业信息。2.企业的工作经验对于教师来讲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一线实践,能亲身经历企业一线发生的故事,拓宽教师的人际交往渠道,教师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加融会贯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光能结合实践讲理论,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叙事的方式给学生讲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确立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示范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实践过程。

要想使挂职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入企实践应带着任务去完成实践,包括: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科技;2.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合作教育建立纽带;3.为企业和基层培养一批专业对口,实践技能高超的高素质人才,另外,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及产业等工作,都要瞄准企业,为他们排忧解难,推动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和升级,同时,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加深校企双方的感情。努力做好“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 同时考虑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

二、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技能竞赛

就前一段参与的在大连海事大学举办的电子商务网络创新应用能力大赛而言,我的感触很深,从中我看到了无论是从参赛作品的包装、赛前的准备以及竞赛的指导思路都与获奖参赛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认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商务形式,首先要重视的就是营销活动,企业需要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人才;商务网站的建设不光要靠技术实现,更应侧重于营销,注重企业的流程改造和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参加这样的竞赛对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另外通过校际交流可以及时了解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动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并通过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三、参加专业建设和教学研讨会

作用:1.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为了切实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要更多地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动态。2.另外,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紧密,使得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地增加,知识陈旧和淘汰率较高,因此,赶潮流、追踪计算机新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样就需要走出校园,积极的参与交流,聆听教学专家和企业专家的精彩讲座,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分析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挖掘探索学校与社会零距离的发展方向。

四、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1.建设实训基地:教师入企实践的时间有限,回校后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继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结合自身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和成果,能更好地安排好实践教学课程,使得实践课程教学有的放矢。

3.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锻炼,补充课堂理论教学。比如说:利用电子商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尽可能地结合实际项目,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业务流程,然后在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行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在指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不断地自学和反思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合理调配业余时间,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虚心向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取经。优点是时间机动、方式自由;但由于外界干扰较大,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下来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品质。专业教师要增加“三性”,明确学习重点,掌握基本技能,增强自学的实用性;将自学与教学尤其是与备课、作好实习前的准备等环节结合起来,增强自学的针对性。

另外,不断反思实践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六、参加科研

第8篇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立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大模块”的多层次、全程化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生物工程“卓越班”推出了“3+1”培养模式,在前三年完成所有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实习,利用1年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环节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和择业时间。

2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实习基地建设对工科学生实习非常重要,为了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我们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2.1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作用

由于工厂对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等的要求,学生在有些工厂实习期间,很难切身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只能参观,不能近距离操作实践,实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校非常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过学校的大力投入,我校建成了1个生物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中有啤酒生产车间、果酒生产车间、黄酒生产车间、发酵车间、动力车间、灌装生产线、生物工程下游处理车间,拥有多套先进的生物反应器,各种用于中试的下游处理设备,在良好的硬件设备的支持下,使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内实习接近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学校利用中试设备就可以学习如何进行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在校内的实习基地先利用小型啤酒生产线进行啤酒的酿造,熟悉啤酒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当他们再到啤酒生产企业进行实习时,就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其生产工艺和设备,使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2选择建立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目前已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丰谷酒业等10多家著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其中与泸州老窖正在联合建设“国家级固态酿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校内专家、教授与实习基地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与内容,丰富实习内容。

3注重实习动员

加强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必要保证。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实习前一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主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带队指导老师都必须参加。第一,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和实习的纪律和安全性,印发实习日程和学生分组安排,让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好实习期间生活方面的准备;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针对具体企业具体实习内容,专业老师进行系统讲解,要求每位同学查找资料、复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做到有备而去,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毕业实习中,教师不仅仅是领队,更要担当起毕业实习中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用更多的时间和人才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担当指导实习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毕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1)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制药、食品和酿酒等多个领域,为此,要求指导教师对各个方向的知识都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能够很好地解答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实习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基于此,学校应该对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指导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2)选派指导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目前,生物工程教师并不缺乏实验室的实践经验,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必须对工厂大型设备的操作和整个生产工艺有所了解,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熟悉工厂的操作规程。因此,选派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实习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师指导能力,提高毕业实习质量非常重要。(3)外聘企业优秀人员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员工长期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专业人员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

5加强实习教学设计及管理

提前做好实习计划,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制定实习内容,选择相关实习单位,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工厂的生产计划,选择最恰当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并在毕业实习前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企业安排,认真完成每天的实习任务,并坚持每天写实习日记并讨论总结;全部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实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实习进行总结、提高认识,巩固实习效果。实习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效果。在毕业实习阶段,实习指导教师每天对学生当天的实习表现、实习日记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组织一次实习答辩,由实习小组作15~20min的实习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参加答辩。实习态度及表现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不是在生产现场认真学习,能不能积极思考,指导教师每天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给出成绩;遵守纪律情况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是否有迟到、早退、旷工、影响学校声誉等现象给予成绩;实习指导教师每天检查实习日记,并给出成绩;实习报告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评定;实习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的答辩分。

6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专业集群;“双师型”;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22-02

一、汽车专业集群与“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

汽车专业集群概念的提出,源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探讨,就理论而言,学科专业建设应该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然而就汽车工程类学科专业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后者的关系脱离,比如专业建设脱离了企业与技术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汽车专业集群的概念,它是由学科群对接汽车产业链,最终实现校企与地方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并能适应市场自我调节的学科专业群。这个汽车专业群包含了主干专业、支撑专业,所对接的中高职专业以及汽车产业链。

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学说有着多元化的标准,主要的观点有三种:(1)双资格,即“双证书+双职称”;(2)双素质,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3)双资质,即“双证+双能”。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学者对双师的理解已经从外延向内涵上转变。我们对“双师型”的理解除了双能外,更注重“双对象”,不单纯强调双师个体的发展,更注重双师的整体。整体上要求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中既有高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专兼聘结合的“双师型”团队是一支理论和实践互补、校内和校外教师构成的二元双师团队。

二、现有师资结构的现状

1.招聘过程重学历、轻实践。目前部分地方院校建立时间不长,为了扩充高校的师资,引进人才大部分是以研究型大学的硕士为主,总体师资结构较看中学历。高学历人才对学校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历,应用工程与开发能力较薄弱,应用研究水平低也不利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

2.考核重科研、轻技能。现行我校专任教师考核标准仍然以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为基础,考评体系的设立偏重考核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考评标准的引导使得很多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教学与科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

3.缺少企业实践锻炼机会。目前学校在教师教学技能方法的培养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然而应用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成效,加之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实践。

4.管理考核激励措施不完善。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学校各层学者还对其有争议,在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得不到统一的认识,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得不到有效推进。

因此,学校在“双师型”教师观念的统一上、政策的引导上以及制度的完善方面要结合系部的发展给出灵活的管理。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平台

1.建立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平台。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聘请有管理经验且有工程技术的专家担任理事会成员及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委员需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设置。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和技术研究,教师在其中担当技术员、技术顾问等兼职职务,可以在有条件的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通过内外结合,形成专业集群带头人领衔的三支专业教学团队,分别是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团队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并设定相应的课程群。从专业集群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到课程群负责人,将培养责任落实到人,教学团队按照知识、年龄、学历、职称和兼职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双师型”结构。

2.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引进具有高技能的师资,通过项目指导、科研和培训等措施构建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团队,同时引进“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等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证书,高技能师资以“导师制”形式给高校新进的年轻教师提供了最直接的培训指导。

3.依托校内创新实验室从事专业技术研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双师技术能力的革新,如鹿山学院汽车工程系依托校内创新实验室从事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电车以及油车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制造。组建BAJA车组、油车组、电车组三支车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加强师生技术研发能力培养,实现了实践知识的革新与再实践。

4.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用。选择产品技术有先进性或者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校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且实训基地所需人才与本校特色和专业设置尽可能相吻合,实训基地有一定的教师上岗的培训能力,有专供教师培训用的部分空余岗位。教师的培训可以很好地融合到企业生产中,校外实训基地本属于学生实训的主战场,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建立配套激励保障政策

根据本校现有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包括“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训教育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为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给予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优厚待遇。

1.对于专兼聘师资团队中“专”的激励。派遣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提高。如派汽车专业集群主干专业负责人到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挂职,挂职期间承担部门基层工作,参与企业工作,全面了解汽车企业对引进人才的素质要求,挂职结束时需要提交相关人才素质结构与培养调查报告,为专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积极建立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参与到企业绩效考核,企业考核要求纳入“双师型”教师考评制度当中。比如参与企业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可以积累教师的工程实践与管理经验,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

2.对于专兼聘师资团队中“兼”与“聘”的保障。这里所谓的兼职包括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同时也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技术人员。兼、聘加大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同时企业与学校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制定最新的引进人才办法与措施,注重“双素质”任职资格,除了学历要求,还要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开发的职业实践经历。这要求聘任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企业联系紧密,在校企合作、学生实习与就业上提供衔接保障。

此外,年终考评时,除了考核科研成果和论文外,应加大“双师型”教师团队生产实践、生产指导、专利发明等纳入年终考核范围;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应该有所区分,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应加大实践的权重,通过内外双向引导加大双师比例。

五、结语

应用技术大学要提高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育部教师[2016]7号文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中也强调了坚持考核评价的改革方向,鹿山学院作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双师型”队伍的重要性,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第10篇

在探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前,有必要对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等概念进行系统还原分析。一般而言,专业(profession)是指“专门”从事的某一职业,强调的是具体业务的作业规范。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强调的是“化”的过程,意指某一普通职业根据一定的标准逐步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专业地位。从普通职业到专门职业,需要建立专业标准,包括职业要求、职业条件以及相应的培养、管理制度等等。在国内,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自古有之。2500多年前,孔子开办私塾教育,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近代以来,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并未取得相应的职业地位,相关的职业要求、条件、培养方法的专业探讨也不多见。直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思想[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并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质[2]。1996年,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大会,提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建议从给予教师更多的自,在专业实践中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在职素质培养、参与教育变革以及与社会各界保持合作关系等四个方面具体推进。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的提高,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这份具有纲领意义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此,教育部还新成立了教师工作司。以此为标志,国内的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始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上升到国家层面,并由政府主导,从制度上、组织上来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由于研究背景不同的原因,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理解。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作为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入职后逐步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具体要义包括:教师专业化是学科专业性与教育专业性的有机结合,是在组织推动下教师群体与个体在教育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自我成长的经历,需要专门部门、机构提供资格认定和管理[3]。因为教育类型的不同,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内容。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办学特点,要求根植于职业岗位和工作体系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材、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因而,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包含如下几层特殊的要义:一是强调专业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在尊重教师学科专业性与教育专业性的同时,需要更加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办学的特性,更加注重教师基本职业素质的自我提升,更加关注相应行业、企业、产业一线的前沿发展状况,并将之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育人过程中。二是强调理论应用与实践规范的统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对专业理论的研究应该着重把握应用层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突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专业技能的传授中突出实践、操作的严格规范。三是强调个体发展与群体进步的统一。普通高校教师可以更多地展示自身的学术个性和专业特长,更多地在本学科的精、专、深上做文章,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更多地体现为对群体基本职业标准的坚守,更多的工作体系对个体的职业要求,以整体的规范性代替个体的独特性。毋庸置疑,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地位的明确,加以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化办学的实践,高职教师的地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高职教师的地位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还极不相称。

二、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构建

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的确立是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基本标志。当前,一般把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准,但其对高职教师的特性明显重视不够。有研究者提出: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是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性,经有关方面的协商而达成一致,对教师领域重复出现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程序、活动质量,以及实现以上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等方面内容做出综合性规定,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依据[4]。那么,如何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四个维度:第一,从教育属性的维度看,需要准入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明确的教育属性。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也就是说,要对高职教师的学历、学位、企业经历等基本条件设定准入门槛。第二,从院校特质的维度看,需要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姓高名职”,具有鲜明的院校特质,尤其是需要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明晰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教师需要在参与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第三,从管理现状的维度看,需要改变导向。高职院校传统的师资队伍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比较重视教师的成果和资历,忽视职业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第四,从教师自身所处的维度看,需要区别对待。因为高职教师自身所处的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同一岗位的胜任力要求是不同的。从新任到胜任、从胜任到成熟、从成熟到资深都是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新任、胜任、成熟、资深都有一个胜任力要求。根据前述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和维度的分析,因其与企业界存在天然的亲缘性,引入企业界常用的胜任特质理论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就有了前置的可能条件。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5],其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随即风靡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许多著名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胜任力体系。近年来,教师的“胜任力运动”作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发展趋势,开始兴起。从胜任评价标准的建构和具体实施过程来看,一般分为岗位分析、建立模型、绩效评价等三个步骤。岗位分析。根据胜任特质理论,一般而言,工作绩效与胜任某一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彼此联系。因而区分高职教师绩效优秀、良好、一般的关键在于胜任特质的不同。岗位分析的过程是通过360度访谈评定的,需要与此岗位有关的高职教师、学生等各类人员根据日常接触给予定量与定性分析。模型建立。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目前公认的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让被访谈者描述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深层次了解成功事件中所体现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根据如上方法所收集的信息,从中筛查、归并,获取高职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胜任力要素,构建不同阶段的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绩效评价。根据模型中确定的维度、要素,实行对应的绩效考评,完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制定。一般而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绩效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以此来鼓励高职教师群体不断发展进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在绩效评价中,需根据已经建立的模型,反复印证模型的合理性,以实践的结果充分检验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并适时进行反思、调整,从而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动向

总体而言,在实现了标准构建之后,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落实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路径的实践中,从具体的动向来看,必须依靠组织力量推动、群体学习联动、学生成长互动等三个方面努力,并进一步多方协调,形成合力,取得实效。

(一)以组织力量推动,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以强有力的组织力量,给予高度关注,实行顶层设计,构建一系列的组织实施、激励保障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明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纲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需要构建以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吸收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参加的学校董事会为体制架构,发挥董事会对学校办学、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具体落实到措施中,校企双方一般都将共同制订《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以此为基础,尝试推出《双师工程实施原则意见》、《学习型专兼团队组织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兼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挂职实施细则》、《企业员工担任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提供制度保障。考核激励机制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建立校企共同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校企共同管理、分类考核。明确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兼职、挂职是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和职称申报的重要依据,未达到企业工作时间和任务要求的,下一轮岗位聘任时降低一档岗位津贴。参加企业脱产挂职的教师,根据考核情况按照一定课时计算工作量和发放补贴;对在兼挂职期间参加企业的研发项目、管理咨询、员工培训以及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教学改革突破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环节。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是其基础环节。为此,需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实施校企全程参与系统化综合实践教学改革,进行项目化教学,尽可能多地把课堂安排到行业企业进行教学,努力增强教师提升双师素质的自觉性与适应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利用校企网络视频实时在线教学平台,连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视频教学,将部分教学任务放在企业完成,解决毕业实践、课程实践实施时的时空问题,平衡兼职教师在本职和兼职工作之间的时间冲突困境。

(二)以群体学习联动,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根本办学路径的实践过程中,倡导“干中学”、“联合学”、“兼职学”等多种形式的群体学习,是提高教师整体实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干中学”的学习型师资团队。依托高职院校董事会体制构架,以学校专业群与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视频异地互动技术为支撑,以校企共创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载体,构建体现“干中研、研中学、学后升、升促干”螺旋式提升的学习型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共同推动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打造校企共建的高水平专兼专业团队,全面深化行业、企业和学校三结合的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共建“联合学”的一体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为高职教师与企业员工联合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高职院校需在建立企中校和校中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及隶属合作形式,建立校企学习资源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全面开放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暑期实践、毕业见习、实习场所,为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联合学习、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拓宽“兼职学”的多种实践形式。实施校企专兼师资结对计划,专职教师同企业管理与业务骨干一对一结对,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人员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项目研究任务,共同攻关企业课题。实施师资双职双岗计划,学校成立技术应用型公司,让校内专业教师既是公司负责人,又是专业教师,或者使学校教师成为企业的相关项目负责人或总经理助理,企业人员则是学校的兼职教授、兼职讲师。拓宽教师下企业实践形式,如脱产挂职(6-12个月)、短期挂职(1-3个月)、常年兼职(研究人员、企业顾问等)、项目兼职(合作项目成员)、寒暑假期间兼挂职等,承担企业项目研发、科技攻关任务,协助企业开展商情调研、业务分析、方案设计等管理咨询工作,总结典型案例、编写教案和组织员工日常培训,带领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等任务。

(三)与学生成长互动,实现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11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从贾悦镇与沙河站镇的情况来看,贾悦镇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近年,在工业发展上也有一定优势;沙河站镇在畜牧业和农业的保护地栽培方面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工业经济相对薄弱,双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结对帮扶,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共同实现镇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我们把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政府联席会议进行研究,并由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镇长具体靠上,专门负责与沙河站镇的结对帮扶事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

结对帮扶绝不是单纯的送钱送物,要想从根本上产生实效,必须在思想上求突破,在增强造血功能上做文章。对此,我们围绕沙河站镇提出的“畜牧富镇、工业兴镇、旅游强镇、商贸活镇”的奋斗目标,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双方在畜牧、工业、农业、商贸等方面的合作,相互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立足贾悦镇在畜牧业发展上的传统产业优势,组织我镇的营子、杨家水墩、王庄、葛家同等畜牧业专业村与沙河站镇的沙南、冯洼、李村、辛庄等村结对子,引导他们发展家兔、山羊等“短、平、快、省”的发家项目,加快农民增收步代。

(二)针对沙河站镇的工业以化工、建材、印刷、建筑安装为主的实际,我们对号入座,组织我们镇的家乐木业、红蓝俊杰涂装材料两公司分别和东平天成家具厂、东平泰山鹰化工有限公司结成对子,产业上互帮,市场上共拓,资源上互补,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了镇域经济实力。

(三)在商贸发展上,镇党委、政府通过到沙河站镇考察论证,决定于近期投资100万元,在东平县设立东方帅领服装超市,主要销售东方帅领公司及诸城菲比特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服饰,该超市的建立,既能宣传诸城,提高贾悦的知名度,又能促进东平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把经济协作与全面交流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一是派员挂职交流。

__年5月21日至7月20日,沙河站镇副镇长孟华到我镇挂职副镇长两个月。挂职期间,我们安排专人靠上,陪同该同志全面考察我镇的综合情况,并重点围绕工业发展中的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挂职交流结束后,该同志高兴地说,挂职交流,不仅增强了自己抓项目运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根本转变。

二是互相参观学习。

沙河站镇组织机关干部、部门负责人及农村支部书记组成的代表团,对诸城及我镇进行了参观考察。我们也组织了党委、政府成员、管区主任等组成的考察团,主要领导带队,到东平县进行考察学习,我们互相听取了对方的情况介绍,并围绕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理清了工作思路,并将人才交流、劳务输出确定为双方对接的结合点,为下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协作帮扶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协作重点。

根据双方在前段对接中达成的协议,我们计划下步主要在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两方面加大帮扶协作力度,根据沙河站镇工业企业的需求,我们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才直接为其服务,并免费培养各类技术人才。同时,协调企业提供部分岗位,让沙河站镇的各类人才到贾悦传经送宝,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献计出力。针对沙河站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不平衡的实际,与沙河站镇初步达成成立诸城菲比特制衣有限公司就业介绍中心的合作意向,为沙河站镇部分闲散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诸城菲比特衣有限公司补充劳动力资源,实现相互交流,共同繁荣。

教育帮扶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ll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就本年上半年阶段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活动有序开展

根据区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小学与中心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城乡结对师生相互得益

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提供岗位帮扶。通过两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得知wt中心小学在校干的培养与发展上急需得到提高,而我校在教师人员方面比较紧张,校干配备也缺乏人手。在此情况下,经过两校协商,wt中心小学派出于春建副校长到我校挂职锻炼,我校也将教学管理方面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秩序、班主任管理等工作安排由于春建校长负责。在一学期的交流中,于校长将yy小学当作自己学校,将学校的工作当作本职工作,认认真真,恪尽职守,获得了学校老师好评。同时,作为一名挂职锻炼教师,他也对我校的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了充分了解,对其学校今后的管理有了很好的借鉴。

教科研合作。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yy小学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本学期中,yy小学结合本校的语文学科优势,举办了语文辩课进校园活动、语文学科“三读三段”生本高效课堂研讨会,邀请到了wt中心小学的老师到校指导,并与该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智慧的碰撞交流。同时,学校还邀请wt中心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到yy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的班级管理常规工作,两校的班主任进行了热情交流,收获匪浅。在以上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还多次联系,就两校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

学生结对。yy小学和wt中心小学两个学校都各具优势,各有学习借鉴之处,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优势方面都各有所长。如,yy小学虽是一所新校,但在城区具有较好的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学校今学期开展院团建设以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5月全区百灵艺术节比赛活动中,学生参与的6个节目全部获得一等奖,振奋了师生士气。5月30日,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学校女子篮球队一举夺得全区第一名。6月,尚德电力杯太阳能小车比赛鲁中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为此,学校邀请了wt中心小学的学校到校观摩交流,参加活动。wt中心小学的篮球是传统项目,一直在全区。我校就把学校的男子、女子篮球队派到wt中心小学进行交流对抗,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友谊,让两校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簿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教育帮扶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不但了解了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而且认真的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一学期以来,在我的努力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更好的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需要帮助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

第12篇

【关键词】挂职锻炼;形式与意义;民族院校

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恰恰对于寻求真理的大学生来讲,挂职锻炼是珍贵的机会去检验真理,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直接有效的让大学生体验到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1 民族院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形式概述

当前,大学生挂职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少数民族学生深入其中了解并传播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其意义影响深远。这基于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及少数民族区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在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形式分类

目前,大学生挂职锻炼形式主要有校内和校外挂职锻炼两种类型。校内挂职锻炼有协助学校工作开展的图书馆工作、部门勤工俭学、后勤相关工作等形式。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其勤工助学岗位还能细化至教师助手、民族服装库的管理、学校网站的管理等;校外挂职锻炼主要集中于社区工作、中小学教师助手、博物馆讲解,公司实习等形式。

1.2 民族院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形式及特点

民族院校中在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多侧重于民族相关的工作开展,如在校内图书馆岗位中,多参与民族类书籍的管理,并负责咨询与介绍工作。该形式让民族学生较好的参与民族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中,得到普遍认可;勤工助学岗位中,民族学生参与民族服装库的管理,很好的调配管理服装库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丰富自己的民族知识;校外民族博物馆挂职,在讲解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以收集不同阶层人士对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反馈,并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挂职锻炼不仅仅局限于少数民族学生,非少数民族参与其中可以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营造民族大家庭的和谐氛围,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自己的阅历、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学校挂职锻炼岗位的设置可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外挂职锻炼形式,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展现学生风采,做到学生与企业双赢。

2 民族院校大学生挂职锻炼意义研究

校内校外挂职锻炼形式多样,意义影响深远,挂职锻炼岗位的设置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2.1 推动民族文化继承与传播的意义

中国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民族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但由于各种原因,现有的这些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的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尤其是一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如语言、习俗等。而传统的民族服饰也在外部大潮的影响下向现代化衍变。原有的民族服饰正在消失。留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历史,积极在校园文化中拓展民族文化保护的途径,是年轻阶层传承民族文化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创造力丰富,影响力较大,民族大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将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播则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挂职锻炼虽然只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侧影,如果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将岗位挂职与文化传承连结起来,既能扩展大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切实有效的学习与传播民族知识。

挂职锻炼实行除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对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影响。

2.2 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竞争日益激烈、注重实践工作经验的今天,在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可能不是唯一增进实践经验的方式,却是一种值得推广、坚持、且卓有成效的实践模式。

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处处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相对于校园环境的安逸氛围,挂职锻炼可以较早的接触到社会的竞争面,置身其中,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实践中积累并且得到提高。此外,挂职锻炼的岗位要求参与者首先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较好的完成角色转变,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的岗位设置要求。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增强学习上进心,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化竞争为力量,更好的鞭策自己学习,促进自己健康快速成长;其次,要做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灵活转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挂职锻炼能为大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做到事半功倍之效,让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更好的投入到社会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以挂职锻炼为载体,努力的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丰富阅历,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2.3 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散漫、懒惰的不良心理。挂职锻炼的岗位,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性工作,感观到行业的竞争,增强其学习的紧迫感。学校为挂职锻炼设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抵消大学生的散漫懒惰心理,使其端正态度,积极努力,勤奋工作,也能鞭策大学生积极参与工作,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以挂职锻炼为载体,通过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争做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做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4 拓宽大学生视野,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查漏补缺。

挂职锻炼的形式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岗位工作,积极的发现自己不足,努力更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挂职锻炼对于整日埋身书海的大学生来说是拓宽自己视野面的珍贵机会。相较于校园生活,实践工作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近距离接触不同的挂职岗位,增强其对社会工作的思考,及时总结不足,为日后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在查漏补缺的同时,还能从心理与思想等层面努力提升自己,可以让参与者看待事务的眼光变得更独特、更为宽广。

2.5 对大学生思想觉悟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条件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成长出现以下的状况:部分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严重缺少挫折教育,自小优越的物质环境,使得其脑海中缺失奋斗、拼搏、努力的精神,“啃老族”便是其最集中的体现。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过程,大学生活中对待社会实践活动的漠视,直接的结果便是其毕业后不能胜任社会需求,直至被社会所淘汰。在大学生活中,从学校角度积极给予大学生挂职锻炼的机会,使大学生早一些接触到社会工作,提早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体验工作的艰辛,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学生挂职锻炼的参与,可以引发其对工作、学习的内涵思考,能促进其觉悟的提升,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综上所述,民族院校大学生挂职锻炼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挂职锻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