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15:3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改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精心组织是前提
1、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州市教育局一直到我们××中学的领导,对于此次的培训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多次组织我们的教师做现场动员和参加网络视频会议,在我们的教师中做好了宣传动员工作。
2、培训平台根据我们学校报上去参加培训的教师分配给我们相应数量的注册码,我们拿到之后再把对应的注册码配发给每位参训教师,然后组织参训教师到多媒体电教室演示具体的注册培训信息的方法,最后在我校全体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之下于16日基本完成了学员们的信息注册,在16日的晚上我用管理员身份登录各个平台核对学员们的信息,发现有问题的再电话通知到个人要求他们去修改。17日再联系安排在我校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由于原来安排的教师中有些不能参加此次培训,因此又根据我校的情况,再征得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同意之后,做了适当的调整,落实之后,就组织他们到平台上修改身份信息,并在这天,督促完成各种身份信息的注册与修改。
3、调试培训用的机房,测试网络畅通情况,并做好应急准备。由于我校机房为了参加云南省组织的会考,所装的系统是windows2000,我们在调试的过程中,开始是播放视频的时候有声音无图像,我们把它的播放器版本更新了一下,正常了,后来又发现从平台进入论坛和发表文章都无法进入,看了要求说是ie版本过低,可是在windows2000下装ie6却怎么也装不上,于是我们又用最快的时间把系统换成winxp,并把配发下来的光盘素材直接复制到计算机上,这样即使外网不通,也能够保证培训的正常进行。
4、让学员明白学习的流程及时间安排,我们也根据老师们的反映对这个时间安排做了适当的调整,每天早上9:00—11:30组织观看视频及视频文本,并建议他们从本地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观看视频文本,下午2:00—5:00进行交流与提交作业。
5、严格的考勤制度。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双向考勤制度,早上下午进入和离开机房的时候都要签名,考勤表由我们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陆敬林老师亲自保管。
二、优秀的学习资源是保证
我们的学员是老师,老师的学习耐心跟我们所教的学生比起来要差得多,我相信如果没有好的学习资源,我们的教师绝对难坚持下去,所幸这次各学科的资源都深深吸引了我们的教师,我们调整的时间是从早上9点开始,我们的有些学员在8点刚过就打电话给我,叫我去开机房给他们,并且每天都不得在中午12点以前离开机房。
三、平台互动是提高
网上交流让我们的教师与他们的同行畅所欲言,提交作业是我们的教师对于学习后的理论见解,好多老师由于计算机操作不熟,打字速度很慢,于是在早上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作业写在稿纸上,有的中午回去打好用优盘带来,有的下午直接把自己的娃娃带来机房里帮忙,而他们就积极专心地参与网上交流和发表文章。因此按照原来网络平台的评价方案,时间过去5天的时候我们的绝大部分的教师成绩显示都是满分了,但我们的教师依然坚持着。还是一样的积极与专心。
四、理论得到提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我们的老师通过这10天的学习,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具体到后来的教学中,他们会用新的理论指导他们去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课改。在此,附上我们的老师的几句感言:1、此次培训是第一次参加远程教学活动,既新鲜,又手足无措,但技术性的差别的克服还是可能的;2、每天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踏着充满干劲的步伐登向72级阶梯的知识殿堂——四楼微机室;3、很喜欢网络培训这种方式,专家的教诲如天籁之音,如阳光雨露,沐浴着我们茁壮成长;4、网络拉近了我们与专家的距离,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教师学习的无限热情;5、短短十天的培训,收获颇多,不仅电脑打字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有了全面的认识;6、在过去的几天里,学习是紧张的忙碌的,虽然很累,但我们却在默默的坚持着,心里仍充满着说不出的满足与快乐。
在高中新课改的形式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秉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转变教学观念,让新教材的教学绽放光彩。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累着并快乐着,因此他们一直坚持着,努力着,我也相信他们在不断的提高着。
本次培训,我们的教师们受益匪浅,但由于也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培训,作为我们所谓的技术员来讲也就是到昆明参加了一天的培训,不管什么东西都还得我们回来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有好多工作都做得不够完美,当然这其中也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此我也根据这次培训中的一些问题提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如果由我们的专家来担任,我想这次的培训效果会更好。首先是辅导教师批改作业,如果是我们的老师来担任,别人交上来的作业如果是网上复制过来的,我们的老师也会碍于情面,给他一个合格,再有如果专家们给我们老师一定的评语,也会激发我们的老师学习的热情。
二、再研究完善一下网络培训的评价方法,从3个平台的评价方案来看,这个也在我们的教师心里有一定的影响。
三、增强网络服务器的稳定性,在培训中途,网络链接出现故障,直接影响我们教师的心情。我想如果把每个学科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来运行那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一、培训理念落后等几方面。经过总结,文章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践行思路。文章旨在通
过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问题,为下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新的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教师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Teachers' Train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ZHANG Xuezheng
(Nanchuan Teachers' College, Chongqing 408400)
AbstractFor the opportunity of "new curriculu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rain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eachers' training after "new curriculum", first propo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eachers' training, including poor training target, single training evaluation methods, training concept backward and so on. After summary, the article proposes teachers' training ideas under "new curriculum". The articles aims to propose new ideas for the next phase of teachers' training work in depth,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by researching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train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teachers' training; strategy
0 引言
师资力量历来都是保证中小学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重视教师的培训,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新课改”是国家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标志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①②所以,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新课改”同时也明确提出,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旨在借助“新课改”契机,充分改革现有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授课效率,推动中小学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深化。③
1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工作针对性差
由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也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差别非常大,尤其是在对中小学教育中各学科的前沿知识的掌握、新式理念的把握、新型教学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差别更为明显,而这种差距在“新课改”的师资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很多培训的内容在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早已经掌握,而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就了解不多;另外,针对农村与城镇教师的培训也没有区别对待。这种缺乏差异性的培训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差,整体效果差。还有,农村与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环境、教育素材上都不同,年龄大与年龄小、高年级与低年级教师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别,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充分提高授课效率就成为“新课改”下提高培训效率的重要着眼点。③④
1.2 培训考核方式单一
一般而言,因为学生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多时候必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约束。而教师培训工作不能等同于学生上课,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行个象征性的考试就算完事。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引导教师个性化发展是相违背的。本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就存在很大程度的应试教育影响的痕迹,所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培训应重点解决这种教育思想上的误区,注重拓展考核方式的培训。这样从源头行就灌输多样化考核方式、多措并举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对于“新课改”下师资力量的培训才是最有价值的。④
1.3 培训理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学习”的状态,很少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技法、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等理念的灌输,导致中小学教师给学生上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严重阻碍了“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践行思路
2.1 建立差异化的培训体系
区别对待、差异化培训,殊途同归的多样化教师培训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最有效的途径。重点应从学校实力的强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学校特有的价值理念、教师本身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分。尤其是针对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们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他们在差异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能力。
2.2 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整体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必须首先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水平。为此,教师培训学校要通过政策、待遇等方面的倾斜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培训经验、学历高、能力强的培训人才的引进。并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2.3 完善培训考核体系
考核是对培训中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总结。所以,考核是教师培训工作必要的环节。考核要针对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方式而定,一定要打破以考试为唯一考核方式的制度。比如培训教学技法,可以让学员们通过讲课比赛的方式考核;培训教学理念,可以以写论文的方式,让各位学员各抒己见,把他们的教学理念写出来。⑤这样一是有利于他们自身提炼教学理念,二是有利于培训教师更加全面的掌握学员对教学理念掌握的程度,方便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2.4 加强教学技法的培训
丰富教学手段是目前新课改中重要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中小学中很多科目中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一些定义或者带有想象力较强的知识点。所以,恰当的教学技法的采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很重要。教学技法的培训大概应包括兴趣教学、教具的全方位利用、教学内容生活化、鼓励教学法,另外一些类似辩论、分组讨论、话剧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方法的培训。培训时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培训内容当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加深学员们对与教学技法的掌握。可以通过参观优秀教师的讲课、观看与分析一些高水平的讲课比赛录像,使学员们在一种探究、实践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能够及时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途径。
3 结语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教育事件,“新课改”使得中小学教学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提炼学科价值性和教学质量全面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新课改”实际上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教师培训,使中小学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教具用法,并在教学进程上、教学手段上有更多的突破。⑥同时这对教师培训工作者本身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对于教师培训这项事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充分展示“新课改”下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学方法与思路,提高教学效率,均有重要意义,并可谓其它相关类型的培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注释
①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86]教师字002号).
②张海兰,王欢.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反思与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15-116.
③郝丽坤.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1.12(5):111-113.
④李雪玲.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192.
关键词:农村;教师;新课改;能力;途径;方法
新课改之所以在农村实施较难,原因除了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整齐,教师角色和观念未能很好地转变、教学反思浅薄、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狭隘等,还因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硬件上无法满足。
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1.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水平
农村中学教师已经修改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面对新课改,很多教师想尝试,却不知道该如何做,原因就是没有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理念上提升教师素养,让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2.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而投入新的教学设备
随着“薄改项目”的推进,大多中学已逐渐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至少有的学校配备了电视、播放器等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而展示相应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也有积极意义。
二、转变观念,逐步实施
在农村新课改中,教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即盲目地追求新课改而忽视了实际,或只是嘴上说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又延续传统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在农村新课改中,学校不应急于推行新课改,而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即可就一个学校的某几个班级或某几个学科进行试点,然后总结,再推广。
在试点过程中,学校要组成相应的新课改指导组,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程序一一对试点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后,要不断反思其中的得失,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点,从点到面实施。
三、不断反思,革新评价
新课改在农村的实施比城市难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反思,尤其是对教学模式的反思,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反思做起。在反思中,要从追求分数逐渐过渡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之,新课改在农村是一场思想和实践的革命,广大农村教师还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观念革新开始做起,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彭鸿起.如何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J].考试周刊,2011(38).
为了更好的迎接新课程实验的到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批实验学校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借鉴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科研处和实验二部的相关人员,在科研处郭明侠副主任的带领下,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广东的深圳市和山东的济南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广东省和山东省作为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份于200x年秋季正式开始新课程实验,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先后考察了深圳市的深圳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和济南市的山师大附中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都是当地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重点中学,十分具有代表性。我们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关于课改进展情况的介绍,并与部分实验教师座谈,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们还深入课堂教学,观摩了几节常规教学课,亲身感受了新课程的魅力。通过两周的考察学习,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了解、认识与思考,他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策略对我校将要实施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面将本次考察学习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本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变动最大,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教育部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方案,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本次新课程实验的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教育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局面。实现了权力下放,给地方、学校和学生充分的自和选择权,使其能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和课程,达到教育收益最大化。现在已基本实现了教材选择多样化、课程设置灵活化、课堂教学个性化、学生评价多元化。
1.教材选择多样化,地方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实验首先就是改变了过去全国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题也不再依据某本教材,而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版本的教材争相出炉。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种。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只选择一种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选择多种版本的教材。广东省在教材选择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个的原则。而广东省的各个地区选用的版本也不尽相同,都是由各地区相应的教材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教材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投票决定的。必修部分统一要求,选修部分各校参照《广东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我们考察的两所学校选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某一学科上,虽然学校选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参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为主,多版教材为辅”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师手里都有两三本,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参考。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建议学校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应该让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前拿到多种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和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程设置灵活化,学生拥有选择权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改革后的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二门科目和若干个模块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按照国家的要求,高中学校必须开足开齐8个领域的必修课,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开设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各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通,灵活的执行国家的要求。首先,选修课程必修化,由地方或学校代替学生选课,统一上课,采用的这种所谓“配餐制”。这也是现在我国新课程实验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我省刚刚出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选修Ⅰ的内容一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学生按要求必须进行选择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这些内容的必修的。我们考察的深圳、济南两地的学校基本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只不过有的是省里规定的,有的是市里统一的,还有的是学校自己选择的。几乎没有学校能达到让学生开放式的选课,上课实行“走班制”。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牵制,以及学校自身资源的限制,采取这种做法也是符合实际的。要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学校活动课程化,为了达到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至少获得6学分的要求,很多学校都灵活的将学校活动课程化,例如将运动会、文化节、科技节等学校活动课程化,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学分。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又完成了国家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再次,研究性学习灵活化,国家规定研究性学习是15个学分,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可能效果不会太好,更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所以大部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灵活话,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分散研究;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个别指导。有的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用几个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选择题目和导师,学生们课后研究,教师进行指导,期末再利用几个课时验收成果。或者是在放假前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假期里进行实践研究,开学来进行验收展示。总之,以上这些都是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对我校以后实施新课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师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更加个性化。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的新的课堂教模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到深圳实验学校和山师大附中的课堂,分别听了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十余节课。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下,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无论教材编排,还是课程设置怎么改革,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授课方式不变革,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空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是我们进行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任务。
4.学生评价多元化,学校拥有选择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改进传统的校内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是大势所趋。在考察中发现,虽然所有学校都采取了综合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各学校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学分认定上。由于国家规定学分认定权在学校,所以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本校的学分认定标准。以深圳实验学校为例,他们将学分认定分为考试和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考试成绩占60%,评价成绩占40%。考试成绩又分为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成绩又分为个人评价(10%)、同学评价(5%)、家长评价(5%)、和教师评价(20%)。最后他们规定只要学生的学分达到1.7分,就认为这个模块通过考核,给2学分。同时,他们还按照国家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了成长手册和成绩手册。因为虽然学生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理念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是课改中多数人较为困惑的问题。
二、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虽然广东和山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上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初期阶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领导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政府行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行动到位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是落实新课改的组织保证。我校已经成立了由符校长直接领导的新课程改革委员会,并指定了具体分管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的副校长。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形成运行有序、功能完善的课改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积极做好课改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支持,因为新课改不仅仅涉及到学校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涉及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学生家长能了解新课改,认同新课改,最后达到支持新课改的目的,学校要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必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学校的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动员,营造课改的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以“家长学校”为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课改新理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制定课改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我省出台的《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我校的新课程实验方案,明确我校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内容,对学校的新课程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同时,还要制定各种计划和方案,包括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学分认定方案、学生成长手册制定方案、选修课设置方案、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等各种方案,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有章可循,保证新课程实验在整体框架内稳步、有序的推进。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以保障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建议学校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实验教师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5.精心组织教师培训
新课改的实施是一项涉及较广的社会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如课程的制订、管理、新教材的制订、试验点选定、师资训练等。在现阶段,农村基层的教育水平还未达到“双基”的水平,在此条件下要求在以上方面开展实施是不现实的,最终只会加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距离。
1.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质量不高
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变动较大,人才的流动以发达城市为主,极少有人愿意在农村任教。而新课改中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严格,这与农村教师现状有鲜明的反差。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乡村教师有近50万人,而能胜任新课改的教师仅有20%。
2.农村教育思想的落后
由于信息以及经济的制约,农村的教育思想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也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农村教育的重点还在关注学生的分数、排名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思想还没有形成,这也是导致农村教育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对农村学生的教育中,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离开农村的思想是一直未改变的,也导致了农村培养的人才均离开了农村的问题,也是农村越来越落后的原因。
二、改善农村教育边缘化的方法
农村教育的现状虽然难以在课程改革中改善,但是不能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必须积极配合新课改的发展,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所以,应该积极对待新课改的各种思想,加强农村教育在改革中的实施力度。
1.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机制
为了更快地开展农村教育的改革,缩短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促进我国教育素质的整体发展,应建立一种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包括资金的支持、教育的监督管理以及实施评估等。
2.农村教师培训的改革
原来的农村教育体制中,教师的培训资金到最后会落到教师个人身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为解决新课改中对教师的培训问题,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对原有的农村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改革,在保证培训质量、降低培训费用、解决工学问题的基础上,国家应在培训教师的资金上给予支持,并且尽快建设农村的网络设施等,实现农村教育的信息化,降低培训成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增强农村支教方面的力度
国家应对农村支教问题进行政策上的扶持,通过支教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或者可以挑选贫困但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资助,培养农村的高素质教师,扩大师资力量。
三、总结
西安普通高中新课改实施三年来,在聚焦课堂改革、探索高效模式、整合校本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彰显个性魅力、探索多元评价,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在新课改方面的探索经验逐步形成特色,西安市铁一中、西安市八十三中、西安市八十九中分别在“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等方面的示范效应已走向全国。
西安市的这三所学校在实施新课改中,也都经历了从摸索到成功的过程,他们也曾遇到过与我们相同的困难和疑惑,但他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倾注了心血和汗水,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当然,他们坦言,第一轮新课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作为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课改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各学校高中课改存在明显的区域校级差异,学校的高中管理有待规范,部分教师的教法比较陈旧等。总之,新课改的路很长,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前行。
二、我们的学校应该处理好几个问题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旨。因此,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训对象分为全员培训和一线教师分科培训,培训方式分为参加省、市、区多级培训和校级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尽快明确和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
其次,明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设置。必修课用新课程标准授课,每课必讲,紧扣高考。选修课采取“高考考什么就开什么”的基本原则,以《高考考纲》为依据,确定选修内容。
第三,要处理好课程内容和课时量之间的矛盾。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量基础上,可适当增加高考科目的周时数,确保必修内容完成。在对课堂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方面要重新组合。比如,在课文教学中,可把两篇内容相关的课文合并在一起集中学习,这样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第四,合班实施选修课程,研究开发校本教材。选修课程可采用专题讲座,校本教材,微型课题和课外活动等形式,选择最合适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校本教材可根据高考内容,编制选修资料,既能够深化学科知识,面向高考,又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课可选,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下转2-7版中缝)(上接6版《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4.学校、教师们更注重了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5.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四、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 新模式 老师 学生 习惯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开学之初,学校开始实行新的课改模式。外出培训时听了课,听了汇报,也和讲课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实际操作中,从模式的熟悉到熟练再到创新,是一个需要实践、体验、反思、总结的过程。新的课改模式 ,如同所有的新事物一样,给人以期盼。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新课改的实效已经逐渐显露,新模式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新课改之新,新在模式,新在教师和学生,新在习惯和实效。
一、新课改首先新在模式
在新的课改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是输入过程;提问展示和课堂练习是验证教学效果的输出部分;点评精讲和课堂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拔高提升的作用;补救达标实现了每个同学都能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真正关注了学困生。
1. 自主学习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走到了学生中去,引导帮助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且观察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或者在小组交流时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2. 小组交流环节是学生解决疑难,共同进步,为展示做准备的环节。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组员的共同进步、发展和成长,这种进步和成长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获取,也表现在组员之间的合作、互补、欣赏,勉励和友情中。
齐心协力合作创新,为本组组员的成功高兴喝彩,为本组成员的失误而叹息着急;当堂训练时他们互相督促认真作答,唯恐落在其他组的后面。点评、补充、纠错、质疑、总结时他们也会提醒本组成员积极参与,为本组争光。尤其是在全组过关时,他们个个积极踊跃,把为小组尽力当成自己毋庸置疑的职责。小组合作,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曾经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困生,如今在集体的氛围中,在同学真心的帮助下,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的笑容渐渐洋溢在他们脸上,和同学相处时,他们也不再那么自卑,他们心情开朗了许多,眼神中多了从容和自信。
3. 提问展示环节,学生能够大方大胆的表演展示。上板书写单词和句子,他们已能做到快静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转组互判,并能对错误的词句圈出,以利于写错的同学改错。对话和故事表演,学生能大方的走到台前,配合动作表情进行展示。学生展示的不仅是知识,更有价值的是自信自强和能力的展示。
4. 课堂评价和总结环节,学生已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收获,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以后的改进意见。
二、新的课改模式,新在教师
教师是新课改的引路人和课堂的导演。只有教师输入了新的课改理念和思维,领悟到新课改的内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课堂高效,才能真实的接纳新模式,从而主动自愿去钻研新模式,带动学生一起走上新模式的探究之路。学生的新模式之路走得如何取决于老师的引领。新模式是否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实际操作。既然称之为新的模式,教师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和领悟,并在实践教学中适应、改进、创新。教师既要应用新模式,又要在新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的有所创新。
三、新的课改模式,新在学生
在新的课改模式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新模式推行的载体。新模式的推行,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潜力,让学生从思想上自觉的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在学生的思维里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在唤醒之后,还需要反复不断的引导和巩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心灵深处参与的欲望,成长进步的欲望,表现的欲望。
四、新的课改模式,新在习惯和实效
新的课改模式,从最初的模式培训,到如今的灵活应用,新模式的实效逐渐凸现出来,师生都已在课改中发生了变化。老师把课堂更大程度的还给了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交流,展示,反思和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课堂中的“我来答’、“我质疑”、“我发现”、“我纠错”、“我补充”、“我评价”、“我总结”等声音此起彼伏。由于新模式实行的是学困生优先的规则,所以学困生比中等生和优秀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展示。学困生变的大胆自信,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学困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习惯也就随之改变了。随着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提高,优秀生、中等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整体学习气氛进入了良性循环。习惯好了,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在新模式的推行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精神面貌也更加阳光自信。
新的课改,新的模式,学生展现出来的是改变和提高。改变的不仅仅是习惯,提高的也不仅仅是成绩。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今日课改对他们思想、心灵的触动,将是价值无限。
[ 参 考 文 献 ]
新课程在甘肃省实施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经费短缺。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
(2)师资力量短缺。“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本来紧缺的师资更加紧张,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教师和实践实验室。同时,新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学校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艺术课目前开设的难度也比较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的开展都紧缺老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对于新课改,我们的很多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这样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选课制难以实施。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选课制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因学校条件尚未成熟,目前这一工作也难以开展。
(5)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面窄,农村缺少知识来源,在短时期很难有较大的改革,教师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专业知识等很难得到详细的资料。
(6)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课堂的调控也有一些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漫无边际,在限制时间内很难达到讨论目的,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7)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特别是高考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身体又高又壮,看起来身体和年龄优势明显的中国少年足球队却以0∶15的超大比分败给看起来小得多的俄罗斯少年足球队,这难道没有身体素质的原因?没有高考制度的因素吗?),学生的减负如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如何真正落到实处?
(8)通用技术课开设很难,没有老师,没有实践实验室。教师问题,包括教师的数量、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的前途发展、教师的学科地位、教师培训提升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问题,包括学生的学科歧视,学生的学分评价,学生的课堂安全等等。教材问题,包括教材的地方适应性,教材知识的条理性,教材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等等。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学生家长问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力度、财政支持、文件政策的制定及实施、高考会考的要求,社会舆论的作用、社会价值的承认、社会意识形态的养成,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家长的重视和参与等等。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新课改必胜的信念,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合作;困惑;对策
自新课改开展以来,十六字就深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中,在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这四个环节之一的小组合作是否能顺利进行,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以下困惑。
一、学困生,临界生如何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去解决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这样的固定的教学环节中就需设置小组成员。教师在课堂上设定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对于优等生来说,轻而易举、有条不紊地进行讨论且能得到预期的答案,但是大部分将会出现以下情况,老师宣布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室里出现炸开锅的场面,同学们吱吱喳喳地说,短短几分钟的合作探究变成了漫无目的的聊天,在老师宣布结束时,85%的同学无法达到预期的讨论目的。学困生、临界生平时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都无法解决课堂问题,而这由学生变成主体的课堂,更是让他们无法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一到小组合作的时候,他们就变得过度活跃,但活跃活跃不到点,把时间用在聊天与捣蛋中,而短短的40分钟课堂在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解决问题中浪费掉其中的一部分时间。既影响教学进度,又无成效,学困生与临界生无法成功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
二、各学科如何达到分组平衡?
自从在开展新课改后,各学科也在火热进行各个环节的操作,但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以下问题:举个例子,我多任教的(3)班56人,把每七人分为一小组,作为语文老师与班主任身份,仔细斟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把ABCDEFG七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其中分配层次有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学生,由优等生带动差生,根据自己的学科需要分好的组员在小组合作中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发现在其他学科上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刚好分配的(ABCDEFG)7位同学刚好数学偏科,全是数学学困生,那样就无法达到优带差的目的,讨论又成为炸锅的场面,实质就是聊天。同样别的学科亦然。那样设定的小组不可能在每节课结束后又重新摆放桌子进行组合,那样小组合作能否合理分配,并能贯彻到每节课并且切实可行地落实?令人深思。
三、新课改是否有效实行,是否流于形式?
新课改实行后,要求全体老师实行四个环节教学,同时包括小组合作。我们不断地观摩了不同老师的课改课,都能看到严谨的四个环节,但是这是否仅仅是单纯的作秀模式?提倡新课改,要求每位老师用四个环节来上课,同时检查教案,每位老师每节课都用要求新课改的模式来上课,到底有没有彻底实行到位了,又或者仅仅是一种应付式作秀行为?新课改要求的小组合作,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行为习惯,更多的是一种团队精神的情感体验。但是又与现实上各学科赶进度的教学模式出现冲突,例如,一个总体成绩一般的班级,在老师手把手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尚且有些成效,而换成讨论这样极其混乱的场面时,讨论便成为虚设的环节,既是浪费课堂时间又收不到任何效果。而又以语文为例,一周只有六节课,每节课40分组,小组合作按每节5分钟来算,那就是一周需要30分钟浪费在无效果的讨论上,且每节课并不是40分钟都能有效率地用上。同时,备课组安排每周的上课进度,还需要每月检测。那么这些种种限制,各学科老师是否能把该项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引导切实地带到课堂上来?
四、教师本身能力与课改的要求是否冲突?
如果小组合作这一环节要顺利进行,老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相信新课改十六字教学环节设计,万千教师都尚未摸透教学套路。既然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有所变化,又与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又截然不同,在各方面都需要改革,那么教师的能力也需要提高。不管是新老师或者老教师都要在实践中摸索,而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却是无人指导。那么新课改是否就成为了一种只剩下个人摸索而无集中引导性的教学行为了?教师在平时备课上虽然也按照这四个环节来安排,但是因为能力层次不同,设置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亦不尽相同,甚至有老师仅仅为了敷衍检查去进行其中某个环节,随意抛出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讨论过程,讨论问题,讨论结果因为老师能力问题,同时更因为无更高水平的老教师指导,或者会一直错下去但无意识到自己教学上的错误。那么这样就与课改要求产生极大的冲突,收不到一些成效。新课改的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需在哪些方面提高,课堂应如何操作,都无人指导。
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
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课程怎么改,我们都要重视教师建设的长期性。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又要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先立后破”的方针,还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丰富。
(一)勤反思,多总结
四环节的顺利实施明显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各个学校与各位老师都会贯彻实行,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大部分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小组合作探究就变成了喊口号的一纸空文。那么真正贯彻实行,做到真正落实,每个老师都应在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去摸索,同时坚持写教学反思,做到日日反思,周周小结,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探究多样化,朝不同形式发展,排除敷衍式教学课堂设计。我在语文课堂上坚持写教学反思,在小组合作探究上也尝试不同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应积极地以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行动的指南,认真总结,反思过去教学的不足,才能真正地创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培养骨干老师指导新老师,为改革创新提高更多的学习机会
自从开始实行新课改后,可以说很多老师对于这几个环节时一头雾水,甚至有些新老师仍不清楚为何而改,从何而改,应该怎样改?学校缺乏对新课改内容的讲解,学科组,备课组开会谈到的问题未能系统地解决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时,那么新教师在自己实施新课改所遇到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有时课改课结束后仅就新课改开展的公开课做出评点,但是究竟如何有效实行新课改的四个环节,却未提出指导。既然实行新课改,要求创新,校方应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如外出学习,骨干老师多指导新老师,学校开展新课改指导课,开展新课改示范课,精品课程安排展示等,多交流经验,发挥骨干老师的作用,系统编写个人经验,多开座谈会,最好就是安排精英老师制作全校公用课件,这样既能节约老师的备课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又能资源共享。加强老师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实施新课改的水平,不是把新课改变成一种作秀,只有公开课时才能看到小组合作,而其他时候则剔除这一环节。
六、切实进行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与传统课堂差异最大的一个环节,切实做好小组合作探究,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小组建设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进行最佳小组分配
就我们初二(3)班而言,全班如果就传统的分组形式,分为7个小组每组8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话,明显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前后三张桌子无法达到讨论的模式,第一张与第三张桌子的同学更加无法进行对话。另有还有一些班分成两张桌子面对面,三排组合,最后一排再由一个同学拼凑一张桌子(如上文图中所示),那么问题又出现了,背对黑板的同学在上课时就得转身,那么做笔记与看黑板又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虽然为讨论时提供方便,但是更多的是提供聊天的方便,未达到讨论的预期效果。那么最佳组合为四人,前后两张桌子为一个小组,其中选取小组长,这样在一个56个同学的大班中,不需要重新摆放桌子,同时避免7张桌子拼凑导致课堂讲小话形象以及背对黑板看不见的情况出现。
(二)选一名得力的组长
小组合作结果需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那么这样就需要有个得力的小组长,既能明确小组合作的问题与小组成员合作的分工,在合作结束后能用流利的语言把小组成果展示给大家,小组长就需要综合素质强,各科均衡,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在分配位置时,每个小组长还需有帮扶任务,帮助差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在平时,班主任对其职责应多加培训,让他明确自己的任务,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培训,而是在职责感,口头表达能力,领头人等方面进行培训。
(三)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
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评价与小组奖励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 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
就我们(3)班来说是这样操作的,结合学校提倡的文明养成教育加减法方法,对小组成员进行加减法评价。有个人评分,与小组评分。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合作探究该个问题: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PPT中的文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由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得出答案,再由小组选派成员来回答。答对了,那么小组成员每人可得到文明养成加分2分,同时选派或者踊跃回答的组员能再加2分。这样一来,小组四位成员就会踊跃参与到课堂上来,争取加分,在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的同时,更能突出个人,为个人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那么课堂变得更活跃与生动有趣。但是又出现以下问题,如果小组成员争着表现与加分,那么四名组员就会在课堂上争着说由自己回答,那么这样就使用轮流机制,每次小组成员由A-B-C-D-A出代表回答,同时错的同学牵连组员,答错组员连带责任,扣2分,代表再加扣2分。
七、有条不紊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为了牵强地使自己的课堂符合四个环节,会随意地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一片喧闹声中讨论,然后时间一到马上喊停,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仅仅是存在于一个形式,变成一个吵闹而无果的课堂。更有甚者,学生根本不听指挥,就会出现乱来的场面。如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未开始进行小组讨论时就开始有学生大叫:他是个男人。他是个好人。他是个坚强的人……各种各样的回答,对于小组合作来说,混乱而无序,那么教师就只能在该堂课上管纪律了。个人认为新课改是要灵活运用,且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新课改各个环节灵活运用
十六字四个环节,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都运用到课堂上来,但是评讲习题或者有些文章的第一课时不需要用到小组合作,个人认为可以省去,如果单纯为了遵照这几个环节,那么就没有达到需要的效果了。小组合作是在培养学生情感的体验,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我觉得应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训练他们合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单的几分钟,对于差生来说,是否达到讨论,分工合作的目的?在某些课程安排上可以拆分小组合作探究,把其讨论时间延长,作为一节名副其实的讨论课,学生讨论,老师根据讨论结果做适当的评点,让学生真正弄懂应如何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总结自己的答案。例如:在上作文课《作文中应如何选取以小见大的素材》时,教师在讲解以小见大的概念时,教师设置问题:生活中你能否列举些例子是体现以小见大的?那么学生就能根据平时的见闻进行讨论,并能由组长去组织进行讨论,如果按常规课堂的几分钟,他们就无法更深入地进行讨论,根本就是泛泛而谈,我们平时讲话聊天说完都几分钟,那么学生他们在讨论问题时,必然按照以下模式:听取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根本不恩能够做到深入探讨,所以,灵活地运用各个环节,会收到更有效的成效,而不是单纯的作秀式敷衍。
(二)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需有针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课程改革中,校长要引领全体师生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能力,在课改中承担引领者责任。为达成这一目标,校长要率先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帮助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人本”思想的实质和精髓。
1.强化理论学习。校长要多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如,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与新课改新教材相关的培训活动。多阅读有关新课改的书籍,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等;多交流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如,课改沙龙、读书交流会、培训汇报会等活动。
2.向同行学习。许多课程改革前沿地区如,深圳、上海、无锡、山东、北京等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这为其他地区与学校实施课改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因此,校长要走出去,向课改实验成功的地区与学校学习取经,从而使自己学有榜样,不仅校长本人要外出学习,还要组织教师前往一线课堂学习观摩。
3.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发展与需要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强调的生本观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心中有学生,必须一切为学生,体现学生中心与主体地位。因此,可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
4.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要顺利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除了有校长的理念支撑、分管校长的组织实施外,还要求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边教边学,教学相长,共同分享经验。这就需要倡导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和谐、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可利用暑假、寒假及双休日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课改讲座,讲解有关课改的精神与实质,请骨干教师到校示范。学校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教师之间互相切磋,通力合作,彼此支持。我校就曾多次邀请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扬大吴星教授,市教育局辜伟节、赵华、夏新军等专家上门讲学。不仅如此,我校校长还带领大家举行每周集中教研活动,为大家搭建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教师的许多困惑、疑难在相互碰撞中得到解决。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举行一日开放活动,将专家、家长、同行请进校园,一方面让教师有展示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让社会各界检验课改的成果,众人合力推动学校课改的实施。
通过学习交流,教师弄清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因,了解了新课程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充分证明,校长的这一做法对于促进学校的课改起到了较大的引领作用。
二、校长要担起课改决策者的责任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生学习、实践、评价等方方面面。校长则是这项工程的决策者。作为决策者,要立足校情,登高望远,对本校课改的进程及时把握,随时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和失误,把握好方向,总结好得失。
1.系统思考,制订方案。方案的制订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定程度影响着课改的施行。结合学校实际,我校2009年就制订了详细的课改方案,从课改背景到课改目标到实施办法到评价制度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编制了《树人印迹》系列评价手册。依据方案,学校采取从起始年级、主要学科、新授课开始,逐渐向毕业年级、向所有学科、向各种课型延伸辐射的课改策略,学校的课改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至目前为止,学校课改方案修订了三次,学校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三次完善,由“学、研、展、评、达”,到后来的“学研展馈”,再到目前的“学研评展”。修订后的方案更加贴近校情,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骨干,示范指导。课改中,校长要能慧眼识珠,及时发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培养课改带头人,以榜样模范的作用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之间的学习、模仿与指导更加直接,更具有可操作性。我校的做法是首先将每个学科的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培养为课改骨干,然后请他们编制课改手册,上示范课,举行课改沙龙,逐渐树立起学科骨干分子也是课改积极分子的形象。一方面,通过他们的课堂教育实践来诠释新课程的新理念,对全校教师作“示范”和“向导”。另一方面,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益也在改革中得到提升与革新。这些骨干分子逐渐成为课改指导者,有效地指导本学科组的课改,使课改工作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如,我校定期组织骨干分子对全体学生、小组长及家长进行培训,使之掌握课改形势下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形成教师、学生、家长教学的合力,使课改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许多课改积极分子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他们所教的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中考中创造出了明显高于同轨班级的优异成绩,许多教师也因此得出了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参与课改的结论。
3.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教师的“用武之地”在课堂,新课改的关键和主阵地也在课堂。因此,校长要把学生、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及时了解全校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各种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将此作为学校进行课改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校长贴近教学一线,深入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与教师一道探讨新课程理论,探讨课堂教学实践,及时了解课改施行的主要障碍与师生教学的主要需求,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和失误,并能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校长在实践中会对本校的课改方向把握得更好。如,我校校长经常通过校长点课、推门听课、微格教室反思课、考试分析会等形式深入一线,参与教研,为课改把脉。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看法与需求,使课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校长的统一指挥下,教师通过研究探讨逐渐解决了“合作小组组建”“合作评价方案的制定”“小组长职责”“合作日志的修订、填写与使用”“常见共性的合作学习流程的固化”等重点共性问题,有序推进课改,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4.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总结是上一阶段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做好这项工作,对校长本身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对学校的课改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在总结中,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为今后的课改指明方向。随着课改的步步推进,我校将师生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开展校本教研,通过课题来引领学校课改的深入实施。全体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校本研究,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实施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从而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校长要担起课改创新者的责任
佐藤学教授认为,模仿与创新二者不可分离,人们在创造中模仿,以自己的创造为基础,使他者文化的模仿得以扩大和发展,也是在模仿中创造,浸染在他人经验的世界中,丰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同时建构自我。只有通过模仿和接纳,才能够使人类已有的经验成果在人脑中形成独特的有机系统,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多样的思维模式,最终产生具有原创性的思维成果。近年来,一些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模式已在不少地方运用推广、扎根生长,给我校的教学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对那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仿后创,经历了仿模、创模、固模、出模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目前全校推广的包含“学研评展”四个主要环节的“差异・合作”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勇于探索、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校长,才能有改革型的教师。除了国家、地方课程以外,我校校长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先后成立了文学院、少科院、棋院、书画院,编制课程纲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并通过校刊《树人苑》《小院士》《新禾》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成为创新拔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长要担起课改辐射者的责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良好的课改氛围有助于课改的深入推进。作为课改先行校的校长要担起将课改理念、方法及成果向周边学校与地区辐射的责任,扩大课改影响,形成区域特色,推动整体发展,为课改做出更大贡献。我校通过结对帮扶、对外开放课堂、组织课改联盟校年会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校参与课改,进一步扩大课改影响,巩固课改成果,推动素质教育的整体施行。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教育改革的日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早已拉开了帷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国家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各种有利于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也陆续出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重视和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才能使广大农村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教育公平和拉小城乡教育师资力量的差距,使得西部教育现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我作为一线教师,阅读和学习了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一些书籍,感觉收益匪浅,现结合读书的内容谈谈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几点见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新课改的必然性与多样性,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犹如拂面而来的春风,给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开辟了数学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旧的应试评价已经严重地束缚了新课改的成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因此,新课改下的评价理念有必要为新课改服务,走出应试的误区,挣脱束缚,在一种轻松、和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给予学生评价,公正评价教师的业绩和地方教育的成果。
(一)新课改呼唤新型评价理念成为必然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教育正是在这一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因此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地区的教育好坏,而且有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在新课改中,不少教师缺乏自主性的反省、观念的更新,没有以主体身份投入。
一切教学改革的阻碍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是搞好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新的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学习、探索,而且需要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反思和探讨。
目前,农村教师老龄化已经成为事实。“40以后不学艺”、“新课改是年轻人的事”、“晋了高级万事大吉”、“快退休了,过一天是一天”,一些教师用这些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消极和落后,来开脱自己的不思进取。新课改在这些教师的眼中成了麻烦事,计算机不想培训,新课改培训嫌麻烦,公开课、优质课全部推给年轻教师。殊不知,自己先否定了自己又如何让别人肯定你?真诚希望这些教师拿出“老当益壮”的精神,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迎难而上,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终身学习才永远不会落后。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粉笔、课本、挂图(甚至有的没有挂图)等为主要工具,教师讲授为主要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多数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不能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就算是有也很少。但是自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网络以后,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情境。
现在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引发了教育的深刻改革。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益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不仅将改变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课程与教学模式,而且能创造出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学生固有的学习潜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新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教学模式。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能切实实现课堂上讲练结合,以达到及时巩固、及时反馈,及时了解情况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与单纯的教师口头提问和做有关课文中的练习相比,效果好得多,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鉴于以上几点,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推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该乘着课改的春风,积极探索,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我校各教研组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以下四项活动。
(一)集体备课。以学科分段为组,主备教师要提前三天把主备教案发到组内教师手中,副备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案,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一度调整方案用红笔注上。在一起集中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经过大家讨论形成的共识作为二度调整;上完课后写出教后反思作为三度调整。
(二)反思交流。通过前一阶段组内讨论形成的教案在对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三)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主备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上一节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四)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时,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以及与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课改符合时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是创新的。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摇篮。教师不应成为课本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因为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五、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课改中教师们努力追求的。在一节课堂设计时,我大胆对复习旧知这一环节进行改革,用无声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主动获取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既避免了传统单调的复习旧知的教学形式,又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使数学思想与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六、加强日常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
教学工作本身是很繁杂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查找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探讨怎样通过教研小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与方法,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寻求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逐步成为新课程的积极实施者。
参考文献:
[1]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39.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7-8)[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一、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团队建设
课改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我认为学校班子扮演好“三个角色”、落实“三个到位”,为新课程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第一扮演好“引领者”角色。学校管理者应参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待老师所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气魄。
第二扮演好“实验者”角色。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学校领导亲临实践与教师一起实施新课程,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利于解决难题、有利于及时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第三扮演好“服务者”角色。我校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和学校四个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培训和各种竞赛交流活动,让教师走出去与兄弟学校多交流,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服务。
第四做到计划到位。学校研究制定新课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课题研究申报方案,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方案,确定目标,统览全局。
第五做到组织到位。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和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主任为委员的“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集中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做到管理到位。学校管理者应分工明确,并用相应的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让每一个管理者有事可干,人尽其责,使管理有序、到位。
二、搞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教育决策、计划的执行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学生美的心灵、健康人格的塑造者。优秀的班主任团队应具备如下能力:
(一)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
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必须建立新的“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建立新的“健康观”,树立身心都健康发展。建立新的“质量观”,树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
(二)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主体观”
新课程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生活体验,社会磨炼,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转向成熟,自身的优势、潜能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出来。
(三)班主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发展
在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应是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班主任应该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全面发展。
三、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敢于革新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确立,可以引领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向,需要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1.培养教师队伍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①促进和鼓励教师“自我超越”,学校注意帮助教师产生“自我超越”的愿望,提供教师展示的平台。
②建立“共同愿景”,明确奋斗目标共同愿景是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和目标。
③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好校本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行动研究为切入点,立足实际教学问题,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培养教师队伍的合作精神和开放心态
在传统的教学形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民主、宽松的氛围,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具备与多种角色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教育。
3.培养教师队伍的反思能力
为了更好的“研究教学,反思自我”我们提出了反思的三个步骤:①行动前反思;②行动中反思;③行动后反思。建立了反思的三种类型:①个人反思;②集体反思;③综合反思(个人和集体互动式全方位反思)。
4.培养教师队伍的职业激情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同样对工作的激情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健康、合理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新课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班级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小组建设搞得好,课堂就会既轻松,效率也高。那么,如何搞好小组建设呢?
(一)优化组合,构建团队
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采用互补式组合。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同学搭配组合,每组6至8人,并且男女搭配也要合理。
(二)选举组长,竞聘上岗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组长必须有能力、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让学生自己报名参加竞聘,先演讲谈设想,然后全体同学投票确定人选,教师适时提出相应的意见。组长既能挑起重担,有一定的组织力、号召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又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
(三)培训提高,边扶边放
课改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过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四)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和前段时间各小组的表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