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2-07-11 23:1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

社区青少年是指16岁到25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没有进一步就学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群体具有青年群体的普遍特征,但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出现盲区以及社区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他们不参加全日制学校的学习,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也不受任何一级组织的管理,游离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外。

现阶段我国社区工作与管理体系还未建立、完善,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还只是停留在主观意识的判断上,很少有过专门针对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的调查统计,而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课题基于对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及时准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动向,建立和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进行了此次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对200名16-25岁的南昌市社区青少年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男130人,女61人)。认为样本在误差范围内可以代表总体。

(二)方法

调查过程中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桑标编制的《社区青少年心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人格特征,情绪和行为发展,认知发展,与人交往和行为表现五个部分,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有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主观题需要自行填写。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2双份输入、纠错、建立数据库,进行SPSS160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人格特征与人格障碍方面

社区青少年所处的环境要比一般青少年更加不稳定,其人格特征较一般青少年来说更容易偏离正常的文化期望范围,形成不良的个人倾向和行为反应模式。据上海市一项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社区青少年在敌意,妄想,焦虑,强迫,抑郁等方面都要比一般的青少年更严重,人格问题较为普遍。

从数据看出社区青少年在人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回避型人格障碍,占所调查人群的1941%。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差,自卑感很严重;2、依赖性人格障碍:有7859%的人承认自己仍靠家人供养,没有独立性,其中男生占16%,女生84%。他们虽然渴望能够独立出来,但是认为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还有一部分的人非常满意现在的情况,不愿意参加工作,承担责任。

(二)情绪和行为发展特征方面

与同龄人相比,情绪困扰从高到低的排列是:挫折无助,自卑感,压抑忧郁,自负,焦虑不安,敌对怨恨和悲观绝望。

1、自卑:有3541%的人报告自己存在着自卑情绪,尤其为女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面临急剧转变的关键时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且走向极端。

2、孤独:有477%的社区青少年表示通过网络交友排解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他们感觉生活无聊,需要与别人沟通,但是又由于网络使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更加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

3、焦虑:有30%的人报告自己因升学,就业感到压力很大,人际交往,生理方面等问题也是焦虑感的来源。

4、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数据分析中有176%的人自己有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5、压抑苦闷:有2340%的人是压抑苦闷的。对于社区青少年来说,周围的情感支持往往相对处于弱势,父母不太关注其情绪状况,对社区青少年的理解和帮助不足,导致社区青少年的压抑失去最安全的释放口。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困扰他们最大的情绪问题主要是挫折无助,但男生与女生困扰不同的地方是,男生为自负情绪所困扰,而女生较多的是自卑情绪,检出率为06%,男408%,女031%,男高于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P=0028)。而随着学历的升高,他们在就业,生活方面的要求要比低学历的人要求高,所受到的压力也越大,越容易产生挫折感。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报告说有6749%的人认为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好,8756%的人认为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好。

较之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工作者和青少年的关系更类似于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之间的关系。2536%的人表示与他们的关系好。

网络人际交往关系在之前也有提到,它对于社区青少年的成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社区青少年作为一个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群体,为了减轻心理压力,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

(四)行为特征与行为适应问题

在各种压力源下,青少年出现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网络成瘾问题,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报告自己曾经去过网吧,有5840%的人报告自己在网吧停留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以上。

社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感情用事,自我监控力弱等特点。另外,由于社区青少年的特殊生活状态,极其容易用上网来发放时间,填补空虚的生活。3240%的人说靠玩电子游戏以打发时间,逃避压力源带来的压力。

(五)认知特征与认知偏差

认知方面主要有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社区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是正性的,他们在用三个词来描述自己时,发现使用比较多的有积极,乐观,自信的人,较少的人使用如自卑,忧郁等负性评价。

出现这种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归因偏差。有5551%的认为是事情的成功与否在与运气,在韦伯的三维度归因理论中,运气归结为不稳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维度,当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时,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守株待兔的人,什么都不做而期待着运气的到来。

三、讨论

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障碍;社会工作

一、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障碍

(1)人际交往障碍。在二胎政策尚未开放之时,00后子女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父母和长辈宠溺的环境中长大。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沉浸在以“我”为核心的世界里,习惯了索取,却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这样的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使当今青少年在班级、学校乃至社会这个大集体中只知道维护个人利益而漠视集体利益。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需求,可得出: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需要与周围的人交往以获得亲情、友情、爱情。而如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封闭起来,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2)情绪障碍。学者吴锡改认为情绪障碍引起情感发生强烈冲突而出现低落、消沉、绝望、激怒等反常情绪表现等。青少年个性尚在发展,三观还未稳定,思想不成熟,看问题比较理想化,这样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不及时排解这种负面情绪,长时间会变得烦躁、精神敏感、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精神颓靡不振等情绪波动大的反常行为。

(3)行为障碍。随着社会上不良风气以及危险因素的存在,如:不健康网络、、暴力等,这些危险因素无疑滋生青少年行为障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大众传媒的发达,给青少年带来健康的社会信息,使他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健康的社会信息,严重影响着尚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青少年。主要表现在:说谎、搞鬼、报复、多动症、强迫症、注意力不集中、痴迷网络、抽烟、饮酒、斗殴等脱离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

二、青少年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青春期的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巨大的转变。有些青少年因对生理上的变化如体型和外貌的不满意,而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产生自卑心理,形成不良心理适应障碍。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健全,同时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但又缺乏社会经历,处理问题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低,面对困难和挫折无法解决时,容易采取极端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心理障碍。

(2)家庭原因。家庭对青少年的身体成长、人格形成、社会认知、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良好、家庭完整、父母关系和谐、父母与子女能有效沟通,这些都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反之,则会使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单亲或者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爱或者母爱,从而使其缺乏安全感,内心脆弱敏感,对周围人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擅长人际交往。甚至父母之间的吵架会影响青少年今后的爱情观、婚姻观。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并且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比较来给他们增加压力。孩子的内心苦楚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使他们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一旦情绪难以控制,就会产生敌对父母的行为,甚至会出现行为。

(3)学校原因。在当今这个“成绩”当道的社会,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品格素质的培养。有些教师甚至戴有“有色眼镜”,以学生成绩为指标,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看待,对成绩好的同学关注,对“差生”置之不理。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感,失去学习乐趣,同时对学生不好品格的形成间接地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不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偏差,近墨者黑,最终导致校园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成长。

(4)社会原因。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旧制度已经解体,而新制度尚不健全,这使得我国的制度处于一个“真空”阶段。随着经济的发达,家庭条件的改善以及父母对独生子女经济上的放纵,使得青少年的资金过于丰厚,形成用物质基础满足精神需求,一旦经济难以满足时,他们容易做出不计后果的反常行为。如今,社会上的媒体宣传、网络文化和社会舆论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不良网站、视频、网络用语侵蚀着青少年心灵,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一些暴力视频会使青少年盲目模仿,引发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危害自己及他人身心健康。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对策

(1)个人层面的对策。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职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帮助有需要解决问题的个人和集体。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接纳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向他们表达同理心,让其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运用优势视角,相信每个青少年都有解除心理障碍的能力,积极发现青少年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其摆脱错误的行为,完善自己。社会工作者要加强青少年正确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大多数问题是由于他们对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

(2)家庭、学校层面的对策。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时,还要考虑整个家庭结构,促进父母与子女双方找到一种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鼓励父母多关心、爱护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校应该建立一个青少年心理咨询教育中心,对于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及时做出治疗对策,以及预防青少年心理障碍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者应该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合作,运用更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去治疗及预防青少年心理发生障碍。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应该多宣传心理障碍的危害,组织学校进行心理教育讲座。

(3)社区层面的对策。社区是青少年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可以联合社区居委会组织家庭亲子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另外,还可以举办社区青少年游戏活动,既可以缓解青少年学习压力,又可以促进青少年与朋辈群体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者带领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如去养老院、福利院献爱心,植树绿化社区环境等活动,让在实践中学会爱与尊重,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树立社会责任感。社会工作者调动社区积极因素,营造一个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社区环境。(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 吴锡改。论青少年心理障碍[J]中华教育期刊1995年第6期刊。

第3篇

教学上,本人连续5年担任初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初三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断汲取语文教育理论的营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任现职以来,连续五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考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连续多年均名列学校前茅,负责的初三语文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江阴市、*市、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年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并评为“培训班优秀学员”。任现职以来,撰写论文5篇。论文《浅论班主任的心理保健与调适》在20*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中学(中师、中专组)三等奖,《刺激?交流?运用》荣获20*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中自主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诚信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本人负责主持的《自主学习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立项论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获准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对照今年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报。

第4篇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青少年犯罪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李芳,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犯罪与罪犯心理、实验心理。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076-02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增加,这证明我国已经进入到另外一个层面意义上的上升阶段,国内的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界专家,对这一情况进行了着重的研究以及分析,经过数据收集以及对大量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少年冲动犯罪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对社会认识的扭曲,他们认知错误,所以行为偏激,性情暴躁易怒又或者冷漠偏激,对社会好奇但是看法独特,容易被自己的某些看法以及情绪所左右,自控性差;第二,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关爱不足,尤其是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尤为突出,因为沟通不足又或者某些家庭因素,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第三,社会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当今社会酒醉金迷,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文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后,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心理状态下,青少年很难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既可能导致犯罪,又可能波及其在犯罪过程中以及对其心态造成影响。所以,本文的主旨就是针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状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同时希望能够对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以及正在服从管教期间的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部分少管所中采取抽样的方法,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情况的340名青少年罪犯作为研究对象。 

(二)工具 

1.青少年罪犯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犯罪资料、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其职业、家庭成分以及收入情况调查分析表。 

2.犯罪青少年自我反省以及思考感受详细,其中可以包括管教情况反馈,监狱环境、监狱管教干警,管教方式,受管教之后的想法,以及对管教方式的感想,对自己罪行的弥补以及感悟等八个大的方面,并且对每个方向进行分级评分,按照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的,接受改造程度就越高。 

3.症状自量检测表:由净胜专家进行编辑翻译,内容非为九个部分,九十个项目,每项按照五个等级进行评分判定,分数越高的就表现为其心理症状越严重。 

(三)方法 

选取好参加研究的人员,引导其对每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在与测验中进行一致性测验,对各项的工具以及其测验后的不同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所有人进行讲解的方式,让每个接受研究的对象进行独立的表格填写,对没分表格进行信息编辑并记录到信息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二、 结果 

(一)青少年罪犯的一般情况 

年里统计如下:13-15岁的32人,占总人数的9.4%;16-20岁的196人,占总人数的57.6%;21-23岁112人,占总人数的32.9%。 

受教育程度:文盲16人,占总人数的4.7%;小学学历124人,占总人数的36.5%;初中学历152人,占总人数的44.7%;高中学历40人,占总人数的11.8%。 

其中来自农村的264人,占总人数的77.6%;来自城市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22.4%。 

犯罪类型:偷窃256人,占总人数的75.3%;涉毒吸毒32人,占总人数的9.4%;抢劫28人,占总人数的8.2%;杀人12人,占总人数的3.5%;性罪错8人,占总人数的2.4%;其他罪责4人,占总人数的1.2%。 

不良行为:抽烟252人,占总人数的74.1%;酗酒12人,占总人数的3.5%;吸毒16人,占总人数的4.7%;28人,占总人数的8.2%;无不良行为32人,占总人数的9.4%。 

管教年限:一年期96人,占总人数的28.3%;两年期224人,占总人数的65.8%;三年期24人,占总人数的5.9%。 

(二)家庭情况 

父母职业:父亲干部的2.4%;工人的27.1%;自由职业的14.1%;无职业的56.5%;母亲干部的2.4%;公认的8.2%;自由职业的12.9%;无职业的76.5%。 

父母受教育情况:父亲文盲的5.9%;母亲文盲的14.1%;父亲小学学历的5.9%;母亲小学学历的36.5%;父亲初中学历的34.1%;母亲初中学历的41.2%;父亲高中学历的15.3%;母亲高中学历的7.1%;父亲大学学历的2.4%;母亲大学学历的1.2%。 

家庭月收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16人,占总人数的34.1%;月收入500-1000元的72人,占总人数的21.2%;月收入100-3000元的132人,占总人数的38.8%;月收入3000-5000元的16人,占总人数的4.7%;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4人,占总人数的1.2%。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程度的相关因素 

经过多方面统计后,我们对犯罪人员进行了测验,根据以上统计以及其个人得分,我们经过详细的资料统计,并且经过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与人口学、社会学的相关分析后论证得出结论为,通过对犯罪青年的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以及其职业情况,家庭收入等进行融合分析,我们发现犯罪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健康呈现负相关的趋势,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面有强迫症、抑郁、敌对、空间、偏执等精神病性的负相关,其中有超过80%的青少年遭遇过家庭暴力,这证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青少年受到的教育就越趋向于暴力,心理素质就越差。同样家庭收入以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青少年狱中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经过对犯罪人员提交的答案以及对犯罪人员心理情况的分析,我们综合了他们对于监狱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刑事、管教内容、忏悔表现、狱中启迪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其精神方面的偏向于其心理分析。我们发现管教的警员与其管教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罪犯的敌对以及精神压力,干警在采用好的管教方式的时候可以减轻犯罪青年的精神压力。而犯罪青年的当前想法,与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呈现出正相关。这提示我们犯罪青年对于家庭以及亲人、未来、前途的思考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父亲的职业以及家庭状况会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启发性,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引导功能。 

三、 讨论 

上述情况可以分析说明,青少年如果出现了犯罪情况,这些人一般教育水平都不是很高,并且家庭条件也都很一般,他们没有能够掌握固定的谋生手段,同时没有经过持续稳定的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没能达到与其年龄相符的知识结构形态,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与常人不同,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控制以及调节。同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暴力现象严重,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健康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由于教育形式的简单以及粗暴,造成了不合理的、低文化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身心尚不成熟的少年容易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离事实原则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好的行为,走向社会的阴暗面,将会沾染上不良的习惯,例如抽烟、酗酒、吸毒和等。其实在我们看来,不难看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以及联系。同时,父母没有固定职业,家庭收入不稳定,居无定所等等一系列的生活行为以及习惯会对少年产生不好的影响,再加上,父母疏于管教以及错误的管教方式,很容易就会让青少年的心中滋生犯罪的行为,例如小偷小摸等,更甚者就会形成犯罪。在上文中调查道德75.3%的偷窃行为,就占了总比的大多数。 

同时,在上文中我们所进行的两项分析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偏低的,同时普遍的带有负面的情绪,例如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等精神病性的情绪。这就从一方面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情况与子女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许多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背后都有着父母或多或少的影响。根据上文的相关分析,结合社会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的犯罪心理健康其实是呈现负相关的。这就说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分数就越高,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差。这个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热门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又或者他们对于错误以及理解的能力,他们缺乏表达能力,子女很难在他们身上得到家的温暖,经常性的使得孩子感到无助与孤独,这是因为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年龄并不成熟,根据我们上文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的青少年年纪都很小,同时来自农村的也占很大一部分,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越早的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的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 

而根据第二项研究表明,可以看出青少年在犯罪后进入了管教当中,管教中的生活对于青少年也是有一定的压力和环境的影响的,这些都会影响到青少年未来的生活情况。在管教期间,管教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好转是有一点帮助的,同时他们对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前途以及未来的担忧是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在做了错事被限制了自由以后,会对人生产生负担,对于家长亲人会有内疚的情绪,同时,对于自己未来感受都是很无奈的,并且也会对自己未来前途感觉担忧,这会增加父母的忧虑和其他亲属的忧虑。 

四、 结论 

经过上述研究得知,青少年一般在犯罪后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变化,并且这种伤害的产生不但与青少年自身有关系,还有父母的教育有着一定关系,也与青少年自身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对于犯罪青少年目前的想法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疏导,我们应该倾向于以上几点进行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的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青少年犯罪者在回归社会的时候,心理也能回归健康,对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将来也有一个好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呼吁从以上几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杨耀防、汪鑫、夏修龙、车向新、涂明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 

[2]周海宁、赵继连.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和预防措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第5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网络被害学校教育对策的优化和完善可以从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青少年在网络中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应对四个方面展开。

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的学校不再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唯一渠道和权威渠道,但学校教育有着其固有的优势与特色。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一种象征,它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杜威(john dewey)曾经认为,学校具有“简化”、“净化”和“平衡”人类文化资源的功能,在他看来,没有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 目前学校教育需要做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回应,在新的背景下做出抉择。为了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网络主体,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选择适宜的网络行为,避免网络中消极、负面因素的影响,针对我们调查问卷中发现当前学校教育对策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学校教育应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

校园网络资源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其目的在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升级,创造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培养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效益。[1]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资金、应用水平、网络设备与技术的价格、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制约,也是一个逐步扩展、提升的过程。在当前的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合理定位

为有效投资、避免浪费,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应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简单够用、便于升级、方便上网、便于管理”的方针。因为学校用于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毕竟有限,我们不可能期望学校一下投入巨额资金,建成超一流的校园网络资源环境,而只能根据学校经费情况逐年投入。所以应从学校建设的全局和全面工作需要出发,考虑综合条件,整体规划网络建设方案,对网络系统的目标、总体结构、服务功能、经费预算、建设步骤等重大问题做出规定。要从校园网络环境需要实现的功能,到网络的带宽、速度,再到设备的选择如品牌、型号、扩展性、兼容性及售后服务,最后到设备在校网中的分布、施工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综合考虑,优化各个环节,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软硬并举, 资源共享。

在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中,应坚持1:1:1原则。即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3]若违背这一原则,就很难保证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络资源环境建设中往往只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培训,这种状况是必须纠正的。应当重视软件投资、重视网络管理。[4]

二、提高教师素质

网络时代要求教师从过去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校内外学生生存和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疏导者和咨询者;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开拓者和实践者;学校、家长与社会的沟通者、维系者与协调者。[5]网络时代对教师的挑战说到底是对教师素质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角色转变,广大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育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师高层次活动的心理需要。其次,教师要对创新教育有全面的认识。现今教育所提出来的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新发现创造新发明、产生新思想和新理念、形成新学说与掌握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教育。它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6]广大教师应对此蕴涵予以充分的理解。

(二)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网络时代的教育发展呈现出开放、创新、终身化的趋势,知识的发展也趋于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因此,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本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博知识,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现代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与步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经是教师适应网络社会的基本素养和走进网络社会的“通行证”。

(三)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即创造”是人们公认的原理。教师的工作是高度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陈规,禁闭于个人经验之中,应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方案、教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7]

三、改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为主体,以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为特征,以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形态,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运作方式,以积淀、凝聚、内控为优化机制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种组织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化解学校教育在网络时代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校园环境

“环境育人,空间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物理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建筑、设施、布局、绿化、文化布置、主题雕塑等,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正向隐性教育效果。一所学校应认真设计构思校园的环境,通过校园环境物化存在的形式表现主观的教育意图,使设计者的意识形态与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有机结合,从而对教育对象发挥有效的影响,让学生在洁净优美的环境中,感受美的气氛,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

(二)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校园精神需要制度建设来反映,学校的文化准则需要制度来规范。只有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才能使校园内的群体及每一个成员在同一规范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锻炼学生的表达、思维、应变、承受挫折等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而且能有效利用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分散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减少他们上网的时间,把他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拉回到现实中来。[8]

(四)建设好校园主流网站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他们娱乐、交友、阐发观点、发表意见的主要场所。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高校bbs的监控工作。

四、加强青少年在网络中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应对

当前,网络心理素质教育可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加以实现:

其一,在各级学校建立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组成的心理咨询机构,为网络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以确保针对网络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

其二,在网上开辟心理知识学习园地,将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网,为青少年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成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开辟新途径。具体来讲,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园地可以设计以下内容:心理书屋和心理百科;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服务有关网站介绍。[9]

其三,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心理咨询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咨询方式,它是对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的补充与扩展。具体是指在网络上主持网站的心理学专家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或新闻组的线上互动功能,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治疗心理障碍的新服务。如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状况,可以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通过网上心贴心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引导他们走出“心灵沼泽地”,疏通心理淤积,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学会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试,促进其全面发展。

注释:

[1] 王敦宝等:《信息素养:学校在e时代面临的新课题》,载《职教通讯》2001年第6期。

[2] 李鲁:《浅谈校园网的建设及应用》,载《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 范益志:《谈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第6期。

[4] 张志杰:《当前校园网建设的几个误区》,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 王立新等:《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6] 王月明:《谈现代教师的素质结构》,载《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7] 王健:《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载《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年第6 期。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站在这里,我的心被一种激动的情愫控制着,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教育之路上行走了18个春秋。18年来,在大家的帮扶下,我得以成长。如今,当生命褪去繁华的时候,我依然在前行,因为我的梦与爱始终在教育的天空里飞翔……

我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热爱的。工作中,我能服从领导,尊重同事,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及建议。我也能自觉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自觉遵守高区教师禁令及我校校规,身体力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投入学校及上级组织的种类教研及学习活动中去。我还能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及时为学生解决成长上的心理困惑,切实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科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

我执着着把教学当一门艺术去追求,像大树一样,从未拒绝过生长。我对教育事业有着“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信念。于是在别人聊天的时候,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在别人和着节拍旋转的时候,我拿起了书与青灯为伴,我先后读了《教育学基础》、《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公共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教育哲学通论》。为了提高语文教育理论素养,我先后研读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与课程论》等三十多本理论专著。这的确改造了我的教育思想,提高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

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学生,我还对自己及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番艰苦的历练。为了纠正自己的方言,我曾坚持了一年的晨读,每天4点半起床,一直读到6点。为了学习课件制作,我经常熬夜学习flash,现在我能独立地运用flash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我经常深入地思考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过深入的反思,直到反思到满意为止。

我还经常向王校长、王主任、吕主任、于天刚老师请教,偶尔我还与赛校长讨论数学上的问题,还试图把数学上的一些做法运用到语文上。大家的帮助使我的语文教学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越……于是在请教中,在反思中,在探讨中,我也开始提笔记下它们。沉甸甸的付出总有沉甸甸的收获,优质课设计、论文、实践活动、科技辅导分别获得省级奖项,学生科技辅导作品、论文、科技辅导员、学术报告等共有6项获得市级奖项,观摩课、优质课、论文、学生作文辅导等约10项获区级奖项。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我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领导及老师们的帮助,我感谢大家!

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尘封在记忆里,而明天是充满希望的,在明天的征程中,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如果给我机会,我会进一步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历练教育专业技能,提升教育专业素质,我会主动进行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专业教育,我会向着真正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我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继续指点我,帮助我,让我继续成长,让我继续为教育服务,继续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继续为xx小学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愿我们每一个人的梦都更加的圆融与丰满!

谢谢大家!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目标

(一)认识性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实效性目标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仁爱品质和能力。

2.有效构建了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爱能力的研究。

(二)开展构建学生仁爱动力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图表法、文献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我校把该课题工作列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大量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组建课题团队、制度建设。课题成功立项后,研究措施和活动按普及―实践―提炼的指导思路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即学习提升、实践提炼和总结梳理。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题主研团队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学习提升。

近两年来,为了提升课题主研成员和参研人员的心理援助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也为了提升大众对心理援助的常态接纳度。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和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1.市教科所吕安所长、彭晓明主任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聘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萍教授对全校师生、家长作关于学习效能和家长效能的心理讲座。

3.课题组购买书籍供全体老师传阅。

4.课题负责人、执笔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训、考察,返回后在课题推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实践提炼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仁爱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丰富的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主要为同学、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本课题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也是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成员。学生接受仁爱,拥有仁爱能力后自然会传递仁爱,传递仁爱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条件反射后,自然会回报仁爱。介于此,课题组全面推进了拟发的提升仁爱能力的措施:主题讲座、宣传栏宣传、 “心理暗示语”、“自制心灵鸡汤”、“心理游戏”等。

2.提炼后策略的试点推广。

课题拟发的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为了扩大课题的辐射范围,更广泛地优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课题组试点推进了实践提炼后的课题策略:QQ群设“今日分享”栏目、举办以“普及、推广心理援助策略”为主题的讲座。

3.建立援助网络,提升仁爱的意识。

课题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让县域内的学生能更身心健康地成长,我县教学研究室于2016年3月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岗位,于县域内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县的心育网络诠释为心育互联网和心育师生网。

(五)总结梳理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我们对部分拟发策略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后,形成了3本课题校刊,参加了十多次项目申报和成果展评活动。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操作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仁爱能力和构建仁爱动力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爱实践活动,形成了具体的分项实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未出现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的心理问题易感型学生和已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学专业援助的学生群体;自助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课题研发的三类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自助产生的仁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助人,助人获得的仁爱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让学生付出与获得的仁爱能量得到了守恒,让学生仁爱品质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下面就本课题研发策略作具体阐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间的互助意识。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对支持系统中同W的依赖虽高,但却没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实施以来,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仁爱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仁爱能力。

①培养学生正面解读消极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权力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课题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导学生做正面解读。

②编辑课题组校刊《心灵港湾》、《主研文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③优化心灵谈话法。优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学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爱了会宽容,宽容了会感恩,感恩了会奋进,奋进了又会更好地仁爱……在仁爱的循环里,仁爱、宽容、感恩、奋进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2)潜能开发。

①举办心灵港湾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论建构是:阿德勒团辅;中科院刘善循教授的6S超级学习策略;社科院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理论;辽宁金洪源的元认识理论。三年多来,课题组在校内对学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题有“提升逆商AQ”、“元认知学习法”、“优化亲子关系”、“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散思维训练”等。团辅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仁爱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构建心灵花园。此策略的主要研发理论: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刘善循学习理论(高效学习状态: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头脑宁静而清醒)。研发此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身心疲倦时,有退避的心灵空间。

③积极心理暗示。我校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样。学校的笑脸墙是图片暗示;班级文化栏“心灵港湾”中的心理暗示语是自我语言暗示;班级文化牌中的班级口号是集体语言暗示;班主任寄语是他人语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该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县城、乡镇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县级医院也很少有由专职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科,农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学专业帮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远,诸有不便;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所收咨询费用高,一般农村家庭较难接受,导致陷入心理问题的学生讳疾忌医,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爱、接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循环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仁爱能量。助人策略具体如下:

(1)关注心理问题易感群体,助其恢复身心状态。

①运用心理测评专业软件筛查、预防。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状态测评,可以及时准确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②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能透过被试的房树人作品投射出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心理状态的普查筛选工具。被试只需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就可以了。

③举办以调适考试状态、管理情绪等为主题的讲座。课题组常规提供的主题讲座有《中考,我来了》、《快乐地做情绪的主人》、《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实现心中的梦想》等。

④编导演心理剧。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专业心理学干预,助其体验被助的幸福。

①筛查报送。心理问题像身理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预,筛查报送主要是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完成的。

②预后支持。在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同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

③心理咨询室提供个案咨询。三年多来,来访学生发给咨询室老师的感恩短信达几百条。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价值。农村初中生中,绝大部分人没看过一本心理类书籍,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没有用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条件,他们的上网率平均达不到1周1次。自助助人的策略实施以恚各类信息的相互分享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运用类心理学知识、心灵成长故事、成长中的心灵感悟、修心格言等精神食粮。精神食粮的补给使学生的仁爱品质和仁爱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校园广播站设心灵成长故事栏目。该措施的研发理论为,宽容、仁爱、感恩、奋进是人类精神的庇佑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力量是爱!感受到爱的人会真正去爱,爱了会有宽容,爱了会有感恩,爱了会有奋进。爱会传递,恨会感染,充满爱的心灵,恨无处藏身;充满恨的心灵,爱无处藏身。

(2)学生自制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笔记本是学生用以记录能给自己心灵滋养的正能量信息的笔记本。

(3)心灵的港湾。设计该文化栏目的目的有:一是让同学们在暗示语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二是让同学们拥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灵,拥有发现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灵的港湾很好地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

学校实施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策略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德育处违规违纪的学生人数逐年降低。

(二)各级各类奖项。

1. 2015年李琴老师独著论文《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获本课题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2. 李琴、黄光兵合著论文《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的策略》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3. 李琴老师获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和国家级总课题组颁发的“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4. 邱凯霞老师独著论文《农村中学师生仁爱关系与英语课堂教育效果》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5. 陈四新老师独著论文《德育工作中仁爱品质的培养》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6. 罗雪梅老师独著论文《让仁爱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7. 黄辉老师独著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爱教育》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积极心理学引领 课题策略实施―优化学生心灵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 2016年心育课题《对农村初中生实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弥补了省级课题研究中关于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各级部门、单位肯定。

2015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承担仁爱类讲座:《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关注孩子,传递爱心》。

2015年我校心育课题组为公安局设计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15年我县迎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时,丹棱县教育局领导让本课题执笔主研参加座谈会并向教育部领导介绍我校的课题工作。

2015年丹棱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以《丹棱二中国家级子课题“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获奖》为颂夥⒉嘉倚?翁獾难芯啃Ч。

2016年课题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材料《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精神核心素养》被选送参加眉山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座谈会。

2016年我校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课题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论文《心系全体 关注个体》被县委宣传部作为德育典型案例报送至眉山市委组织部评奖。2016年县教研室设心理教研员岗位,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为我县兼职心理教研员。2016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实施心理指导策略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介绍及总结。

2016年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被丹棱县妇联选派至眉山参加 “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培训班的培训。主办单位是市妇联和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决定把全县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导中心功能室完备,设备齐全,建设方案的资金预算为45万,全部由政府出资。

七、参考文献

《爱的五种语言》 (美)(Dr・Gary Chapman)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文件印发单位 教育部;颁布时间 2012年。

《积极心理学》(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1】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4】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5】武建芬.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1).

第8篇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心育场室不断建立,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一批广东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不断涌现。顺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逐渐形成,在推进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和谐、阳光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

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

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两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应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学。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决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担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结合的、上下联动的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

(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

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针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的教师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目标,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标。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二是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德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顺德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岗位培训班,对180名中小学一线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岗位培训。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设置了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及软硬件建设、心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心理咨询技巧与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培训方法与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实地参观、小组研讨、优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的操作性和体验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二)开展心育活动,全面推进心育工作

自2001年顺德第一次在全区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开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开。到目前为止,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形成了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格局。

1.定期举办全区心育观摩活动

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是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影响大和引领性强等特点。从2004年起,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这项活动逐年创新,影响渐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参加发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参加,成为全区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会。通过活动,搭建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台,引领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观摩活动开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每年所选主题和侧重点各异。如第一届注重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第二、三届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引进团体辅导模式;第四届重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届开展“生命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吸引了参赛优质课教案、说课稿200多份,参赛优质录像课100多节,16位中小学老师现场角逐一、二等奖。第六届观摩国家、广东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职中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作为观摩活动主题,全区13所职中的150多名教师观摩了三节示范课,并聆听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教授的现场点评和专题讲座。如今,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发展到现在“高中领头,初中渐强,小学新锐,职中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地方。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于校园,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学校主动、教师积极,使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各所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日、心理健康教育节、心理手抄报、专家心理讲座、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各学校还特别重视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例如,容山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顺德一中开设的《电影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探究》等校本心理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凤城中学的“心灵红茶馆”备受初中生的青睐;罗定邦中学的“心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学开展“念亲恩”亲子工作坊并推广到社区,密切了亲子关系;祥胜小学开发心理主题班级文化,各班自创班歌、班徽,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顺德中专、技工学校开展了“构建校园的生命乐园”的主题班会活动等。

3.社会各界的辅心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营造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显得尤为重要。顺德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力争家庭的支持。此外,社会各界也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镇(街)或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顺德团委开办了“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同时不定期举办“热线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举办现场心理咨询活动;顺德义工在各镇街开展一对一帮助社区弱势青少年活动等。

(三)开展心育科研,促进心育科学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活动开展的实践层面上,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德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发展,注重以科研指导实践,积极鼓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顺德已获得广东省指导中心“十一五”立项课题13项,两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百余篇获广东省、市级奖励。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显。例如,容山中学广东省“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和培养研究”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凤城中学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奖;顺德一中在广东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多篇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发展促进研究,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心育示范、达标学校,提升顺德心育整体水平

顺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建设,通过创建各级各类示范与达标学校,促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开始,顺德中小学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创建活动,纷纷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达标学校26所,此外,还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的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创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 语

几年的坚持和努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在全广东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诚然,所获得的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推广。在未来的十年中,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探索,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推向全面普及。

第9篇

学校占地13000多平方米,7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宏伟壮观。楼内设有30个教室,学校装备了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现代化的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标准化的多功能展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活动室和大小会议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宽带校园信息网络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并开设了宁江区第六中学网站,堪称市内一流标准。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省劳动实践建设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体育工作达标学校、省传统项目学校、市级标准化学校、市精神文明先进学校、市德育特色学校,市卫生标兵单位、市“两优一推”总评先进单位、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市自制教具先进单位、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良木择地而竞荣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德育。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德育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关键。以德育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我们办学特色之一。是我们始终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寓德育于校园文化之中,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一是加强了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德育工作计划、目标管理方案切实可行,定期总结各项德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二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年初确定的德育目标,任课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主动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结合点,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合理方法,充分体现出“严谨善教、育才培德”的教育思想,适时做好学科德育渗透。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板报、画廊、广播等宣传工具,渲染校园文化,配合学校的各阶段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宣传工具进行宣传,举办如 “交通安全”、“ 卫生防疫” “生命科学”、“反对迷信”“拒绝”等专题展览。四是巩固了标准化家长学校创建。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座谈 会、家长委员会等工作会议,各项会议有记录,有总结。五是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建设和检查。通过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加强对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六是利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入学、毕业、入团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七是组织教师参与了各项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全程参与、全程指导、全程把控德育系列活动,促使德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名花适土而繁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较高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打铁需要自身硬,校长带头参加各级培训,校领导参加了在北京、长春、南京等地的骨干校长研修班,不断提高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带领班子成员和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爱岗敬业。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合格、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师德高尚、开拓进取、敬业爱岗、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群体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经过努力,几年来,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有46人次;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有125人次;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56人次;区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130人次。另外,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有30人次,获得省级优秀论文的有50人次;市级优秀论文的有80人次;区级优秀论文50人次。

走进名校,走进名师课堂,向名师学习。自宁江六中与清华大学附中2000年6月结为手拉手联谊校以来,学校教师到清华附中考察学习66人次,并且,还派出教师到全国其他名校学习考察,如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和吉大附中等学校,使教师们亲身感受到那里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那殷实的师风和学风,感受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感受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坚持每周组织政治,法律法规,师德典型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师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教师政治素质,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度。

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建立了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从教学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真实地评价教师工作。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方案。学校按照年初计划,组织了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时事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国家、省、市级的师德典型事迹,并及时召开师德演讲会。

学校坚持每年开展“教学百花奖”系列竞赛活动。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都参与了此次活动。通过教案制作,课堂教学,理论测试和论文撰写等形式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活动,锻炼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在省、市、区名师以及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师王凤、刘艳丽、杨淑芬、王树华、潘宏宇、黄焱华、于亚秋等教师屡次获奖。

接天莲叶无穷碧

教学管理规范。学校制定了可行性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管理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突出了教育的重点,及时布置落实各项工作,按时总结,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扎实有效。校长及业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完成了听、评课节数,能针对性地给以指导,分学期及时召开听课报告会。全面细致做好常规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认真开展基础教育质量年活动,认真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做好了常规工作的检查,每月进行岗位对照检查,每学期检查四次,检查结果与课时津贴、年终考评挂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和辅导,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校长及业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完成了听、评课节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业务指导,并及时召开了全体专任教师参加的听课报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引导创新,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质量突出。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评价领导小组,依据《中小学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有效实施。加强非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各项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了上级要求。几年来,全区的一二年级学生的质量抽检中,我校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班质量检测成绩优秀。我校学生中考成绩位居全区前列。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不能挤占体育课,体育老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学校领导经常检查体育教学情况,听取学生意见,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质,保证学生室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一小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学校重视对学生特长的发现和培养,采取多种形式,使我校学生都能至少两项技能和特长。每学期都开展一些有代表性的活动:如跳绳比赛,韵律操“青春的旋律”比赛等。培养了集体意识和竞争合作意识,提高了间操的质量,促进了体育工作的发展。在特长生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和区各项体育竞赛活动连年获奖。主动抓好校体联办工作。2010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校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第10篇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 青少年成长 文本 解读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少年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s)因轰轰烈烈的青年文化运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西方社会的无赖青年、光头仔、摩登派、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粗野男孩(ruddy body)等诸多的亚文化更多的是以反叛的形式呈现于社会,所以学者们的主要研究视点是“亚文化”形式之下的犯罪、暴力、颓废、甚至是等负面的、消极的社会影响。当代中国对诸如流行歌曲、知青亚文化、无厘头、大话文艺、漫画迷、网络文化、粉丝文化、客文化等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由于受到西方早期亚文化理论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研究多于正面分析的倾向。这种研究倾向是将亚文化置于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视野下进行,主要关注其社会影响。但是青少年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青少年群体自发的创造和传播的文化形式,仅仅是青少年群体心理表达的一种文本而已,霍尔认为“它是青年人自我表现的场所。”①所以,透过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解读和引导青少年应该是一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一、青少年亚文化的主导方向是积极的成长

纵观历史,观察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极端与“反叛”的表现也只有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仅仅极端的走过了10年左右的历程,在更多时空中,青少年是以丰富的、独特的、多元的、新颖的、温和的文化生活方式呈现于世人,青少年借助诸多的亚文化形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被社会认可的、独特的而积极的文化,如,从嬉皮士到雅皮士、从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到当代街舞等。青少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有时代价惨重,但追求生命意义的心理目标,在整体上,宏观上,使得青少年亚文化逐渐的走向成熟。反叛不是青少年亚文化的目的,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发展的不协调和扭曲。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也曾有街头的身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时髦青年”,也有留着长发、听着邓丽君歌曲的“另类人士”,然而30多年过去了,青少年亚文化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文化生活,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尝试,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体验的探索。许多曾经的“亚文化”形式或内容,逐渐的被社会主流所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的成分。如,当年极为流行的“粤语歌曲”中,许多已经成为现代的励志歌曲,很多流行歌曲也成为人们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有效形式。

青少年在其涉世未深、急于了解社会和自我时,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建构一种自己能够感觉到的、存在于内心的价值体系与精神世界,进而体验和建构自己能够有效适应的文化生活。尽管有些青少年亚文化表现的比较极端和消极,但是诸多的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年轻人的积极行动。”②

二、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工业社会在带给人们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种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等负性的价值取向,带给人们理想化、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现代化即理性化”,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以科学技术、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具体形式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左右着我们的全部社会行为。使得人们无休止地追求着真理、完美和财富,在价值判断中,处于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两极的选择之中,精神世界被割裂和线性化,使得人在其精神生活中焦虑频频,不甚重负。青少年借助种种自己认可的文化形式,常常不求其高雅和规范,只求一种表达,甚至是呐喊,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更多的是人的情感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最不容易触犯理性与规范的。只要你去解读一下流行歌曲的曲调与歌词,即可略见一斑。例如,透过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你会解读出青少年内心的烦恼和无奈。也要看到,在这种亚文化表达之外,他们总体上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接受还是很自觉的。

当代社会,青少年亚文化虽然层出不穷,其中的主要意义是作为一代人、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用他们的方式,对文化的变迁与引发的精神震撼的回应,尽管在许多方面不尽人意。美国人类学家,著名的文化心理学家的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在她的《文化与承诺》指出,“20世纪末,我们将走向融为一体的世界性文化的洪流之中,并且真正使做一个完全清醒的世界公民的梦想成为现实,而这正是人类现状之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赫然醒目的特征。”③“不论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变化的同时未能创造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所有外来文化和原始文化,了解这些文化的成员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全部贡献。”④米德还提出了后喻文化的理论,用以说明当代社会的变迁、青少年在成长中已经参与了文化的创造。青少年亚文化可以被视为在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的自我建构

1992心理学家K.勒温将青少年称为“边缘人”(Marginal men),指出其特点是缺乏安定感、容易神经过敏和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常常靠自己的文化来对抗成年人的主流文化,以取得某种安定感⑤。实质上所谓的对抗,就如同心理学意义上的青少年要与父母进行情感分离一样,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分离是为了从更深的意义上与父母保持更为持久的情感关系,没有分离就没有成长。反抗只是一种“空”的境地,远离价值判断,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在避开价值判断的空间进行的对话和表达,用以独立的体验世界的意义。

成人的教导、书本知识的学习、习题的练习主要掌握的是经验,参与文化的创造和表达则是一种体验,体验可以从中发现和获得意义,这也是青少年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立的社会地位时的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实质上,成人如果以平常心加以反思就会发现,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有过属于自己那个时代青少年的特有的亚文化形式和内容。实际上,当青少年心理能量发展起来以后,这种文化的表达形式就不具有原初的魅力了,高中生就远没有初中生对影视文化和明星有那种狂热的追捧,大学生群体理性成分也大大胜于中学生。青少年个体在对群体的亚文化形式传播中,也保持着独立的判断能力,许多低俗的文化形式,并没有绝对广泛的市场。因为亚文化的传播只是成长中的过程和手段,而非目的。青少年更多的是诸多的文化的体验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成长中的一种重要的文本和教育资源。青少年亚文化不同于反文化。反文化是以为其主要目标,而亚文化则是一种中间状态的文化形式和文本,其主要的目标是独立的价值体验、情感表达与心理成长,所以透过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与状态应该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青少年亚文化以其娱乐性、丰富性、普及性被广大青少年所热衷。如果能够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鉴赏能力,培育其文化表达才能,通过价值体验的方式传承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青少年亚文化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主导因素,有效地伴随与促进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特注:本论文为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青少年学生亚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为07SJD880035课题的研究论文

①Stuart Hall and Paddy Whannel,The Popular Arts,Boston;Beacon Pres②③New York,Pantheon Books,1967,P276

②③④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等译《文化与承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⑤Lewin,K.ResolDing Social Conflicts[M].New York:Harper,1948

参考文献:

1.(美)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卢德平著.《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罗康隆著.《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民族出版社,2007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措施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逐渐展现出来,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高需求使中职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而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发展变化也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突出强调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注重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需要、信念等情感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及调控能力,完善的意志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完善的个性特征及创造能力等心理品质,以满足企业对中职人才的全方位要求。中职学生从初中而来,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困惑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特色学校,学生全部是农村孩子,社会环境的影响甚大,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存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重视起来。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中职生自身等因素:

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2、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或家庭关系紧张,缺少温暖和爱,使学生性格畸变。而溺爱造成的危害则日趋严重,更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不当。除了中职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普遍存在以普教方式管理职教的情况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5、已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以上几方面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性格畸变,难于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然而,普遍的情况是,中职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较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比较严峻。本文通过剖析中职学校的现实状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为中职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有现实针对性。

1、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教育。

新生主要是适应性教育,应帮助新生尽量多地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尽快适应新环境,根据新的环境特点使其快速地调整个人行为,培养乐观思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许多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在早的时期,因此,在新生入学之际先进行心理状况普查,给他们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重点登记备案,坚持追踪调查。另外,可针对新生开设心理卫生保健课,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之中。

二年级学生主要是突出人际交往教育。二年级的学生心理波动小,这时应激发他们主动树立良好心理品质的积极性,克服交往障碍,提高交往艺术,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可以向学生传授心理发展类的课程,如《性别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侧重心理发展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毕业生主要进行岗前心里导向教育。大多数学生随着毕业的临近会出现心理焦虑和心理危机,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工作,引导学生求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学校应成立专门科室,开设《择业心理》、《社会心理学》等,目标是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努力争取,良性发展。

2、针对学生性别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

针对中职生的性别和心理特点,采取讲座、辅导等形式对他们重点传授一些心理知识、心理调试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自己妥善地解决。如了解一些青春发育中的性心理卫生问题,了解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防治,学会正确对待性角色,学会保护自己。帮助他们清楚男女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明白男女智力互有特点,但总体发展没有高低之分,要自尊、自强和自信,使心理教育更为细致周到,讲究教育策略。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健全学生人格。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符合德育的大方向,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把思想道德所规范的一切内容统一协调起来,完善每个学生的人格素养。当前中职学生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落后,甚至一片空白。有的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难以达到目的,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拓教育效果的前瞻性,有的放矢的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从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程度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展的方向可能是不同的。一旦学生生而有之的心理潜能被充分发掘出来时,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的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十分高尚的人,这也是心理高度健康以及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标志。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体现职教特色,打好进入职场的心理基础。

由中职学校本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职业

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既要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又要有做好参与竞争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素质,锻炼心理的承载量,使自己拥有竞争的实力,在竞争中提高。因此,在职业心理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在职业选择时,尽量要考虑所选职业和岗位与自己气质特点的适应性。通过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求职择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努力克服消极的性格品质。发扬积极的性格品质。

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过程,渗透与整个中职教育中,而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二是职业心理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重视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其提高职业认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职能。

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中,更应准确的了解、把握学生心理障碍的度,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进行纠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清除学生的自闭心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中职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都有过后进生经历,平时经常遭受嘲讽和讥笑,自卑心很强,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同时又渴望被关怀,因此,班主任应对他们特别关爱,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树立信心。另外,班主任应善于使用表扬艺术,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关心学生。对学生的赞扬要体现在具体细微处,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非常郑重的予以夸奖,让学生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五、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活动课为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方式方法宜多样化、灵活化。教师根据心理知识并围绕学生特点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提高心理素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参与制订计划,参与设计活动,参与自由讨论,充分开放自己的心灵,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助、他助活动中实现学生心理互助的目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克洛捷茨指出: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人在活动中认识周围的环境。中职生由于特殊的心理特征,更需要在活动中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意志、性格和能力。因此,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强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活动中要注重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注重问题与经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话动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将这种经验与自己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二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做学生平等的朋友热心的参与者,忠实的旁听者,不妄加评价,不草率否定等,但也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三是要注意把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课程网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开展活动课程就是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要施行以下措施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正规有序地开展,中职学校要配备专职教师承担心理辅导课或承担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这种心理咨询在形式上有别于班主任、任课教师找学生谈话。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主动找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则有的放矢的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在方法上,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寻求可行的良策。

3、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美”、“特”、“新:’来装点布置。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话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学生的一些文艺作品的展示,增添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理念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师依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服从者,完全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环节,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和余地。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引入案例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心理游戏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课堂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感觉到枯燥无趣。教学内容也仅局限于心理学教材,一些心理学的经典例证和现代社会严重脱节,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置内容,学生难以理解。2忽视实践操作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很多课程都存在的通病,在高职院校公共心理课上更为突出。很多高职院校公共心理学的教师把公共课当成普通心理学专业课来上,过分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心理观的培养,训练轻视了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只是在背诵心理学规律、心理学流派、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调试和治疗等理论知识,并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学生学习心理课后面对各种心理问题仍然手足无措。3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公共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纸笔考试的办法,虽然便于操作,但是评价学生的尺度过于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现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考试的内容,大多是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有很多还是去年考过的,案例分析也较为陈旧,考试时容易投机取巧。有的虽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平时分,但是平时分仅仅是以一个课程论文来评定,有很大局限性。

二、高职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加强师生交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包括传统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不再是学习资料的独占者,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所以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对心理课有什么期待目标,想要学生如何配合教学,对于课堂;学生想要在心理课上学到什么知识,想要教师以何种方式呈现,等等这些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师生能对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迈开高效课堂的第一步。2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讲述法有很多弊端,尤其心理学又是一门交互性强、需要学生广泛参与和感受的课程,所以要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有效性。如根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排演心里短剧,让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如通过短片或舒缓的音乐制造放松惬意的环境,让学生迅速地进入状态;如进行“模拟心理师”的活动,让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去解决同学的心理问题,如举办心理学讲座汇报,介绍各流派的代表思想。3注重知识运用,增加课外活动传统的心理学教材基本上是以普通心理学为骨干,辅以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没有切进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也很少有心理活动,因此要更注重应用心理学的教学。实践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心理短剧、自我白描、人物访谈、团体心理游戏等。通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短剧,锻炼学生的表达、表演、分析、组织能力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通过访谈让他们了解身边的平凡且优秀的人物,学习与人沟通;通过一些团体游戏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4优化评价方式,力求全面细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实践能力的考察相结合,采用形成性评价策略,综合考察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把握,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堂课抽出分钟,让学生现场模拟解决教师事前设定的某一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综合评定他们的课堂成绩;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以社会现实为背景,以身边发生的有关心理问题的事件为素材,自己编制设计心理困境,自我设计解决方案,并把这一方案作为课堂作业进行成绩评定。

作者:崔岩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