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7:50: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客家民间美术;教育资源 ;教育观念
1、问题的提出
客家民间美术凝聚着客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但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乘虚而入,导致人们对外来的一些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国传统的客家民间文化却知之甚少。人们对于客家民间美术的态度和观点有歪曲和误解的倾向。许多人把客家民间美术当成是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点缀;当成是表现经济利益的幌子;当成是感念旧时生活的一个怀想目标。在很多人的心中,客家民间美术甚至只是一个文化概念。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美术有失落的迹象。
如何保护与传承客家民间美术是当前社会各界需要关心的事情,而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育。从学前期开始进行客家民间美术的教育,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现有的客家民间美术丰富繁杂,科学与迷信、先进与愚昧并存,幼儿园在进行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分析当前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为后期进行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2、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开展的现状,研究者选择了赣州市的两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访谈,并观摩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幼儿教师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期望从中了解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2.1文献法与调查研究法
研究者结合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最新的相关领域中所呈现的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
走访赣南客家文物博物馆、赣县客家文化城等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实地考察拍摄赣南客家民间美术作品,收集整理客家民间美术活动,提炼出适合幼儿进行的客家民间美术活动。观摩有客家特色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幼儿教师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
2.2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设计访谈提纲,深入各类型各层次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并选择了两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客家民间美术的认识情况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客家民间美术利用的实际现状,并对其进行反思与研究。
3、调查的结果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及幼儿家长对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观念与态度、内容、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与调研。接下来,研究者从以下维度分析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
3.1对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全部都认可开展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有的谈到“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的谈到“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民族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等。
但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到会因为时间与精力问题,不愿意花心思去进行实践与探索。“园长布置任务,我们照做就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负担太重了,什么都要管,一堆的教学计划、教案、观察记录、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布置等事情太多,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
另外,对家长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也认可开展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但多数家长对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意义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直觉性的理解,并未深入到客家民间美术与人生、与生活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理解上。有的家长功利性的思想较重,比如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学不学客家民间的美术,我们没有决定权,我们家长很被动,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3.2对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内容的认识
园长和老师都对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但不是很全面。多数教师对于剪纸、年画、服饰、编织、建筑等生活中很常见的了解较多,对于染纸、刺绣、泥塑等认识较少。
目前各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是幼儿园负责人选好教材,幼儿园老师按照指定的教材上课,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很少关于客家民间美术方面的内容,老师也懒得去自己另外选择内容,设计活动。除少数老师要上公开课或幼儿园有任务的情况下才会去进行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
许多一线老师提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有现成的客家民间美术的内容能直接拿来用就好了,不用自己去想上些什么和怎么上的问题,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自己去设计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教学活动方面如果是教材上有的就按教材上,如果没有的就不再自己去设计活动。”还有的老师说“其实我们老师自己都不太懂得客家民间美术,怎么去教孩子们呢?而且孩子经验有限,很多客家民间美术的内容孩子也不理解。”
有的家长认为“具体学什么美术内容不是我们家长该考虑的问题,那是老师的事情。只要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多掌握知识,对孩子学习有利的都可以。”
3.3对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
目前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活动一方面主要集中在环境创设上,许多幼儿园选择了一些客家民间美术的元素来装点幼儿园环境,但缺少幼儿实际动手的痕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似乎成了老师的“专属工作”,不再是孩子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活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日常教育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园里开展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多数是幼儿园为了园本特色或为了节庆演出等功利性性色彩,而这些最后都需要成果的展示。成人的急功近利常常会等不及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思考、创作与表达,他们并不关心活动的过程,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成果。这种舞台化、功利化现象严重破坏了幼儿进行客家民间美术活动的乐趣。
4、分析与建议
4.1厘清观念,明确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活动的目的
当前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不够重视,幼儿园教师、家长对客家民间美术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的美术素养有限,缺乏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指导经验,过于功利化的态度等。幼儿园要充分重视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活动,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对教师的观念。明确幼儿园进行客家民间美术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取得形式上的某种胜利。
4.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客家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现有的客家民间美术丰富繁杂,科学与迷信、先进与愚昧并存,适合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的资源比较匮乏,开发利用不够到位;有些内容偏离了幼儿的生活,幼儿无法理解和接受。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筛选、提炼、统整客家民间美术,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且让幼儿感兴趣的客家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将其与幼儿园的课程有机地整合,建立适合客家幼儿园的客家民间美术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客家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
4.3争取幼儿家长的强有力支持
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不是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家长作为学前儿童客家民间美术的重要一端,家长对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观念对幼儿园客家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积极争取幼儿家长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玮.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D].山东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
2.何淑媛.基于客家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
此次活动自举办以来在艺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年度事件提名有37件,年度艺术家提名有包括蔡国强、周春茅等在内的¨名艺术家;被提名为青年艺术家的有12人;被提名的年度画廊有12家;中国美术馆等11家艺术机构获得年度艺术机构提名;中国嘉德、北京匡时等10家拍卖公司被提名为年度拍卖公司;被提名的年度出版物,更是多达10种。
本刊将重点刊发年度艺术事件、年度艺术人物及胡润艺术榜名单,并公布相关的《2008艺术市场信心度调查》及《2007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
2007艺术中国・年度艺术事件评选结果:
国博闭馆扩建工程动工将成世界最大博物馆
当代艺术博览会活跃海外力量首次参与角逐
首起“画家村”农房买卖案引发关注
规模最大的“美国艺术300年”来华展出
民生银行打出“组合拳”介入艺术品行业
湖北博物馆免门票出现“爆棚”引发免票讨论
纪念李可染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联手办建院50年展
当代美术馆群落户青城山创私立美术馆新模式
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京举行
2007艺术中国・年度艺术人物评选结果:
艾未未:带1001人去卡塞尔
吴冠中:系列言论引发美术界大辩论
尤伦斯夫妇:创办当代艺术中心,首推“85新潮”展
高名潞:出版学术著作回顾与反思80年代艺术运动
方力钧:大型个展首度走进公立美术馆与社会公众见面、
2007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评选结果:
蔡国强 徐唯辛 詹建俊 周春芽
2007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评选结果:
Unmask小组 韦嘉 王光乐 史金淞 邱黯雄
2007艺术中国・年度艺术机构评选结果:
中国美术馆 首都博物馆 中国油画学会尤伦斯当代艺术空间 《当代美术家》杂志社
2007艺术中国・年度画廊评选结果: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上海香格纳画廊
常青画廊
世纪翰墨画廊
北京公社画廊
2007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评选结果:
《吴冠中全集》
《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
《20世纪中国艺术史》
2007艺术中国・年度拍卖公司评选结果:
年度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年度创新奖: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年度成长奖: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7艺术中国・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
说明:自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为68%左右。2007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是2,569,450.52万元。200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是1,680,025.50万元。2007年度比2006年度增长了689,405.02万元,增长了41.04%。(此表格节选自《2007艺术中国・年度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具体内容请参考雅昌艺术网)
2007艺术中国・2008艺术市场信心度
调查:
雅昌艺术网在2007年12月26日至2008年元月31日期间,通过对1200名艺术品投资与从业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1 在对2008年艺术市场发展的态度调查显示:72%的人对2008年的艺术市场发展抱非常乐观的态度,11%的人谨慎乐观,有17%的被访问者持悲观态度;
2 在对2008年资本进入艺术市场的态度调查显示:56%的人对2008年资本进入艺术市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1%的人持观望态度,23%的人认为会产生消极作用;
3 在对2008年艺术品价格信心度调查显示:66%的人对2008年中国艺术品价格信心高涨,21%的人表示谨慎,有13%的人表示对中国艺术品持续高涨的价格表示担忧;
4 在2008年国际艺术市场走势对中国艺术市场产生的影响度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国际艺术市场走势会对中国艺术市场产生影响较大,33%的人表示影响有限,21%的人表示不会影响。
2007艺术中国・特别奖评选结果:
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何炬星先生获2007年艺术中国年度艺术推动奖,在他的主导或推动下,国内首个艺术基金面世,给艺术品市场注入强心剂;资助炎黄艺术馆,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
一、设计理念
本次班会构想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关注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班会活动中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自主合作、友好交往的能力,最终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预定目标
1、了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它的危害,掌握基本的自护方法。2、在保护好自身健康的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还北京一片蓝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前期准备
1、设计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2、自由组合小组,确定调查报告重点,采取不同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查阅书籍、查阅网站、采访等)。3、前期搜集、筛选资料,完成调查报告。4、准备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及形式。5、制作展示的课件。6、和美术学科联动,通过美术课画出自己为净化空气想做的事。
四、班会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再现雾霾情景。首先是创设情境,在配乐效果烘托下出示一组雾霾情景照片,请大家感受内在的心情。然后主持人发言:这种恶劣的大气环境是雾霾造成的,它无论给我们个人还是国家都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请大家思考:我们个人能做些什么以帮助大气环境好转呢?
环节二:展示调查问卷汇总结果。这是为召开此次主题班会,班委会设计的调查问卷,小组代表交流前期问卷调查汇总的结果。大家对雾霾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这一个月,同学们围绕雾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合、分工合作,采取多种调查方式,进一步了解了雾霾的相关知识,并且撰写了体现个性色彩的调查报告。
1,泡沫海洋小组:图文讲解直观再现雾与霾的区别。小组代表在黑板上,一边画图,一边讲解雾与霾的区别,同时以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再现PM2.5的真面目。基本要点:雾是空气中凝结的小水滴;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PM2.5的特点:颗粒小、有害物多、持续久。
2,水晶森林小组:脱口秀生动讲述雾霾形成的原因。过渡:据报道:雾霾已经覆盖了中国130万平方公里,所有重要经济区全都包含在内,并且还在向大规模投资的经济区域扩散。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呢?(1)脱口秀生动讲述雾霾的形成原因。大家是否想过,这雾霾究竟是从哪来的?汽车尾气大排放,燃煤锅炉造热忙,工业污染浓烟冒,建筑工地灰尘扬,春节假日鞭炮呜,污染指数节节升,高楼林立把风挡,大气自净能力降。问君霾害生灵有几多,且听她来道端详。(2)PPT清晰展示污染物来源的多种途径。重点从学生生活接触最多的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一是以计算方式感受机动车尾气是污染物排放的罪魁祸首。
1辆车1天600克污染物 1年219000克污染物
500万辆车1年1095000000000克 污染物10950亿克污染物
(据统计,北京2013年初已拥有机动车超过500万辆)
二是图片对比,理解扬尘飞扬,也是增加大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重要原因。三是春节鞭炮响声不断,污染指数节节攀升。总结:众多的原因都促使空中的污染物越积越多,我们刚才只是从大家接触最多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加上大城市中高楼林立,使得沉积在空中的污染物扩散不出去,形成了雾霾天气。
3,飞鹰骑士小组:雾霾危害大影响面广。(1)医生讲述雾霾危害权威有说服力(观看视频采访)。(2)组员补充雾霾对大气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危害。如:①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不良的大气环境同样给它们带来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鸽子,它们一般飞行在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层,吸进的污染气体更加严重,从而更容易导致鸽子出现呼吸道相关疾病。因此,一些飞鸽爱好者都减少了鸽子的户外训练。②果树生长遇到雾霾天气,它的坐果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幼果提前脱落,影响果树的产量,自然影响了种植者的收成。
4,蓝色城堡小组:自我防护保护生命措施多。过渡:在现实面前。做好日常自我防护就显得至关重要。你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呢?总结:同学们从食、行、住、病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不同的防护办法,希望大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身的生命健康。
5,飞虎战鹰小组:现场倡导从我做起见行动。(1)事实证明雾霾并不可怕。小小讲解员:(出示英国伦敦对比照片)早在60年前,英国的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它当时出现的现象在文学名著《荒凉山庄》中也留下了清晰的记载(出示:“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如今的伦敦早已今非昔比,2012年,那里成功举办了第30届奥运会。(2)国家重视及时制定法规。过渡:其实,这种现象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过。这种极端天气,我国现在的情况远不及当年的伦敦严重,同样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出示:环境保护列入“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政府:带头停驶30%的公务车。(3)少先队员勇担责任,减少雾霾见行动。作为少先队员,你能为减少大气污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大家畅所欲言,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的做法,同时呈现学生作品。如,小小宣传员:到其他班级中宣传雾霾的相关知识、不折花爬树、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绿化面积、绿色出行、过绿色春节、劝家长少吸烟,等等。总结: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信大家今后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今天的承诺。
环节四:班会后畅谈收获。收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调查中学习了雾霾知识;二是实践中增长了综合能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了解了很多雾霾的相关知识,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在待人接物、与他人交往等各个方面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因此能在今后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提高大气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活动延伸
关键词:初中美术;校本课程;风筝制作;设计能力;制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63-02
为了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前几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开展“体艺2+1”的工作。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并能推动我校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决定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怎样才能找到一种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既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也让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呢?
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我找到了突破口。陶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教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美术校本课程只有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才能被学生所接纳,才能乐学、好学。我把目光投向了“风筝”这个来源于生活的载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在《村居》中描述的闲情逸致,早已远离了今天的青少年。在光怪陆离的现代娱乐的冲激中,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青少年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而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让人们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也使得青少年们缺乏与大自然的亲近与沟通。风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家乡南通的哨口风筝也是闻名全国的,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载体来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色。同时,风筝又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如美术、体育、物理、数学、历史等,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一教育载体无疑是极佳的。
据此,我制定了“筝舞蓝天,我心飞翔”的美术校本课程。通过“风筝“这一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深入生活,寻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创作、热爱科学、热爱传统文化、善于动脑、巧于动手的优秀品质;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培养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文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将本课程分为七学时来实施:寻觅历史,走近风筝(1课时)、妙想天成——风筝的设计(1课时)、能工巧匠——风筝骨架制作(2课时)、斑斓的世界——风筝的装饰(1课时)、筝舞蓝天,我心飞翔——放风筝比赛(2课时)。
一、寻觅历史,走近风筝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我对课程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参观南通风筝博物馆;采访民间的风筝艺人;体验放风筝的精彩,让学生寻觅历史,走近风筝,了解风筝,从而激发学生对风筝的浓厚兴趣,并写出一个简短的调查报告。从风筝的发展史到风筝的流派,到具有南通特色的哨口风筝,再到要制作风筝所需要的各种学科的知识储备,都可以成为调查报告的内容。这一教学设计将课堂搬到了“社会”,通过实地的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而调查报告的形式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理性的文字进行总结,拓展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综合概括能力。
二、妙想天成——风筝的设计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你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对你的奇思妙想能最终飞上蓝天有信心吗?”“你能克服制作过程中所遇的任何困难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对风筝的设计制作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当然要做出一只富于自己个性的风筝,在放飞时吸引人们的眼球,就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强化风筝的视觉效果。然后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按照风筝的结构原理,合理地分配骨架位置,标出风筝各部位的形状及扎法,最后完成设计图纸。当图纸完成后进行展示,请同学们互相品评,推荐出最优秀作品,并能说出理由。这一学习体验强调了两点:一是对风筝各设计要素的统筹安排,二是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设计的整体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更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分享学习成果。
三、能工巧匠——风筝骨架制作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古语用在风筝骨架的制作上再恰当不过了,风筝骨架制作是门细致活,必须仔细、认真才能做好。所以我对本课进行了如此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回忆参观风筝博物馆和采访民间风筝艺人的过程,把制作风筝骨架的步骤说一说,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得最详细完整,又条理清晰,如有不足,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其实风筝的骨架制作是较为繁杂的工程,从选材、削制、烤弯再到裱糊,最后是风筝的绑拴提线与试飞。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我认识到:只有让教育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才能找到创新的基点。有了这一基点,学生才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激发出新的灵感,享受创新带来的喜悦。学生能回忆参观和访问的过程,并用自己的的语言把风筝骨架制作描述详尽的话,已经是一次能力的历练。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提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并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能第一个又快又好的完成风筝的骨架制作,最后师生们共同评出“能工巧匠奖”,奖品是教师制作的风筝一只。在奖励情境的设置中让学生的制作热情更为高涨,学习能动性得以积极的发挥。
四、斑斓的世界——风筝的装饰
要让一只风筝展现她的美丽风姿,就要对风筝进行最后的装饰美化。风筝是一种远距离观赏的艺术品,只有鲜艳的色彩才能在蓝天上夺人眼球。在白胚风筝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斑斓的色彩装扮自己心中最美的风筝。这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找来几只“问题风筝”,让学生试着分析“问题风筝”“问题”何在?让他们通过比较、观察,试飞得出风筝在上色时的注意点。这样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要强出一百倍,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艺,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五、筝舞蓝天,我心飞翔——放风筝比赛
前期辛苦的设计制作,终于到了一展雄姿的时候了。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在比赛中一举夺魁。我设计了名为“筝舞蓝天,我心飞翔”的年级放风筝比赛。比赛设最佳创意奖、最佳高飞奖、最佳参与奖等,从设计制作、放飞高度、放飞稳定性、文明比赛等环节进行评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活动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所以我作了这些奖项的设计。当看到自己设计制作的风筝舞上蓝天时,学生们是兴奋的,体验到了从所未有的成就感,也反过来促进了学生的再学习,再创造。竞争激烈的风筝比赛结束了,而学生的心仿佛还留在了蓝天。
关键词:山区 高中 艺术素质 分析
当今世界,教育有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趋向,艺术素质作为人文素质的一个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能深入了解当前边远山区高中学生所具备的艺术素质情况,现将我对边远山区高中美术素质的探索调查,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广大同仁探讨。
一、边远山区高中生美术素质现状
针对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150名学生进行了“美术知识及能力问卷”的调查。在被调查的对象当中,男生120名,占80%;女生30名,占20%,均分别选自不同年级,其中一年级52名,占35%,二年级48名,占32%,三年级50名,占33%。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各异,各入高中前的家庭所在地也是乡下农村的118名,占79%;城镇户口32名,占21%。以下表是对中、外美术知识及相关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问卷总分为150分的调查报告表)。
表象一:当前边远山区高中生美术知识十分贫乏,相关能力极差。在抽样调查中,有83%的学生不了解最基本的中国美术知识,如《漓江百里图》的作者等;有92.6%的学生对外国美术知识不了解,如外国的油画大师梵高的油画特色(颜色等);有50%的学生掌握不了一般的美术知识,如艺术的产生,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有35%的学生不能识别到意大利名阵(蒙娜丽莎),20%的学生不知“美术”是何物。
表象二:边远山区高中学生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当前边远山区高中生,特别是后进生,渴望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据统计,有85%的学生对艺术很喜欢或有兴趣;有88%的学生希望开设美术基础课程,在全部的问卷中所列的课程有16余种,尤其是以“美术鉴赏”、“美术基础理论”、“素描”以及“色彩”为多,占被调查对象的72.2%。
表象三:边远山区高中生和美术素质随性别和年纪的不同差异明显。全问卷总150分,男生平均得分46.5分,女生平均得分54.5分,一年级平均分44.5分,二年级平均得分50.5分,三年级平均得分58.5分,说明学生的美术素质不仅与年级相关,而且与性别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高中生有校期间直接或间接获得一些艺术信息及女生的个性特点,生活情趣有较大关系。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边远山区高中生美术知识贫乏,相关能力极差。
二、边远山区高中生美术素质贫乏的原因
(一)与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在被调查对象中,有93%的学生出身在乡下农民家庭,文化生活条件很差,祖辈传授的艺术知识极为有限,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难以接触到高雅品位的艺术。
(二)与小学、初中阶段的导向有关。面对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学生夜以继日地陷入题日题海当中,对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美术知识无暇问津,学生和家长也自然形成了“学好数量化,走望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而且初中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没有开设艺术类课程,同时老师也忙于猜题应试,难以顾及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三)与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有关。我国高中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高中学校,在计划经济体制导向下,一直沿用窄口径的“高考应试模式”学科环境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综合素质,很少设置艺术素质类课程,美术知识也仅仅是向准备报考艺术类专业高考的学生每周开设一、二节课时,最多是以自愿的形式在双休日和课外活动时间自学和集训。因此,老师不能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美术理论知识。加之,边远山区高中地理位置偏僻,信息传递比较慢,学生接触美术知识的信息较少。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导引: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由命题者说了算,这有利于考试公平和评卷公正。其特点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但是,选择应该是符合自己的选择,个性应该是符合情理的个性,不可能是任意为之的。
考点分析: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即要求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考点特征:
①题型的主观性。②问题的启发性。③问题的开放性。④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⑤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⑥答案的论述性。⑦评价的灵活性。
考点角度:1.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2.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3.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4.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1.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因此,这里面就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涵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例题举隅: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2.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考察。“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例题举隅:
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可见文学对人的生活和事业具有影响作用。
你是否也读过一些让你坚定信念或改变观念的作品?请你谈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3.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探究,都强调贴近文本,靠“文本”下篙,思维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有可能除正文之外,会附加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阅读与解题时要善于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萃取、问题的提炼、价值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
例题举隅:
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4.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例题举隅:
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如果阿毛没有被狼吃掉;如果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
如果上面的“如果”其中一个成为真实,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
考点常见的命题的设问方式:
1.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2.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3.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4.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法指导
1.有明确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或理论依据。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在南京秋季房展会的红地毯上,一个戴着黑色墨镜的小伙子,用铁绳子拴起6只螃蟹,在熙攘的人群里遛起螃蟹来。他还特意给这几只金黄色的宠物打扮了一番,给它们穿上纸质的白色马甲,上面写着“高房价”和“高地价”。从事美术创作的“遛蟹哥”自称是无钱买房的年轻一族,只能以此对高房价发出抗议。
关注点:青年可以用行为艺术宣泄对高房价的愤怒,但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需要政府运用更有效的调控手段,提供一口合适的“蒸锅”。
大学保安“逆袭”潮
郑州大学官网消息称,该校保卫处王强强、张前进、赵威、冯阳、白鹏飞等5名保安分别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研究生。此前,清华大学厨师张立勇取得托福高分,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不少人考取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这些“潜伏”在大学底层的小人物,在校园这片土壤中开出了梦想之花。
关注点:郑州大学保卫队队长刘杰说,队里经过校领导批准,为每名队员办了一张校园卡,让有心上进的队员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利用好图书馆和自习室资源。“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无论他们身份如何,只要愿意学,都可以学有所成。”
有人性的航班延误
9月15日,在杭州萧山机场,飞往长沙的航班已经关闭了舱门,驶离了登机口,在跑道上滑行了5公里。然而,它却没有昂首飞向天空,而是默默驶回原位,接上一名误机的乘客。这名乘客是一个当天得知婆婆和女儿在车祸中丧生而着急回家的普通妈妈,心急如焚的她急于从杭州赶回长沙,但等到她赶到机场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机。绝望无助之际,机场说服了机上133名乘客,与地服调度、配载等七个部门沟通,最终叫回了已经准备起飞的班机,重新搭上了陈静,让她能第一时间赶回长沙。
关注点:当延误不是为了“特权”而是为了“人性”,让我们对素遭责骂的民航部门破例说一次——谢谢。
追问社会抚养费
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了对甘肃、云南、重庆、四川、陕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北9省市社会抚养费审计调查的报告,这是自2002年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以来,中央部门第一次有关社会抚养费征收调查的详尽报告。9份审计调查报告折射出一些地方“社会抚养费”存在征收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统计上报计划外生育人口的数量不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不统一、社会抚养费未按规定缴入国库等问题。
关注点:国家卫计委回应,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是我国为控制人口增长而采取的一项经济限制措施,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要手段,对制约违法生育、规范生育秩序起到积极作用。但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社会抚养费未按规定缴入国库,部分资金被截留、挪用,而且有的地区,违规按社会抚养费征收额的一定比例向计生部门和乡镇返还拨付计生经费。
相信爱情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重任,同时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方面,尤其是在大力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美术课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其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并能够推动德育、智育和体育等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拓宽其知识视野。当前的美术教育虽然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美术课在中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尤其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美术课很难受到重视。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重要作用,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必然对课程改革及教师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走进新课程,贯彻实施《艺术课程标准》显得尤其重要。
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我仅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1)从课程标准上看。艺术教育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很显然,相对于现行的教育大纲对美术的要求即“双基”而言,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来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并尝试着用各种工具、材料来制作,同时,教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其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还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美化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由此看出在新教材的试验中,它更注重的是选择更加轻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是更加注重快乐体验,注重思考与研究、创新与合作的过程。
(2)从内容标准、内容框架上看。美术课程是从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角度来构建,并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打破了“绘画、工艺、欣赏、创造”的传统划分方法,这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在“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中,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就要求其能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与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表现所见所闻,由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的能力。如:立体构成《我喜欢的一幢建筑》就是由学生自由选择材料的立体造型的方法,自由构思与创造的一件作品。“设计・应用”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与环境,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重活动的功能目的。如:《带有吸尘器的拖鞋》、《防漏又透气的雨衣》等等。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它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也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整合的意识。如:我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纳雍县河流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探究”的特点。这一学习领域因其特殊性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于各学习领域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综上所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如在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同时,它还突破学科知识,并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语文素养涵盖了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情感、理解和应用语文的态度与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语文知识、语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等。面对这项综合素养的长期培养与提高,单单依赖于课堂的语文教学以及语文课文的学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全新概念,并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促进多学科整合,加强学科内部诸多要素的沟通,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综合性主要就是沟通听、说、读、写,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纪念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了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题材作品,如《》、《飞夺沪定桥》等,与此同时,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也推出了相关题材的大量作品,因此,我们在组织这项活动时,把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学生以习作、手抄报、美术绘画、电脑绘画等形式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对的认识和讴歌。
二、多维度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语文大课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生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所以,综合性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必须从有限的语文教材中突破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可感的现实中学习。
借清明节防火之机,我们全校师生走上了初春的原野。面对飘飞的沙尘、退化的土地、干涸的河流、被盗伐的林木,学生都深有感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抓住有利契机,开展了一次以“我们与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置身于自然中,通过亲身感受、专项调查、取样分析等综合学习活动,形成了《生态调查报告》和《环境治理建议书》,在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我们恰当地开发了本地的自然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应用语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工合作,注重活动的参与,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问题――解决、观察――表达、活动――探究”三种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不同于其它结论式的知识掌握,而是以上述三种方式为载体,更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而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学生语文能力某一方面的体现而已。
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探索问题根源、探寻解决问题方案上。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的探索研究过程:参观、考察生态资源,说出见闻和感受;组成调查小组,展开细致调查;走访老人、街道干部,调查本地二十年前的生态情况;查阅书籍、利用网络了解全国各地的生态情况,并与本地现状做对比分析;各小组汇总资料,集体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正是这样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受到了语文、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技能训练,学生的收获是丰满的、多彩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全新领域,我们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认清了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活动应当同课文的阅读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程真正朝着理想迈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案例
收稿日期:2007―10―28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杨华丽(1976― ),女,四川省武胜人,文学硕士,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应用研究。
詹晓娟(1964―),女,四川省绵阳市人,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应用研究。
礼仪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对作为“准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礼仪教育更是不可或缺。那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何扬长避短,使效果达至最佳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案例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以我校美术系2006级3~5班所做的礼仪调查为例,详细说明案例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必要性。
一、调查进程设计
1.确定目标:(1)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考核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3)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集体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4)让学生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自我反省,从而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再思考,并最终形成习惯性的行为。
2.确定题目:(1)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礼仪现状的调查;(2)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个人礼仪情况的调查;(3)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日常礼仪情况的调查;(4)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其中,前三个题目与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篇章设置密切相关,第四个题目则是我们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消费不当,美术专业学生的消费尤其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3.确定进程:由于本门课程只有9周18个学时,因此,我们确定的进程表为:第五周,以班级为单位(也可跨班)分组,确定组长、组员、题目。第六周,以各小组为单位,就所选题目进行调查问卷的具体设计,要求每个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至少设计4个以上的问题且必须符合所选题目的预设范围,所有的题目不能重复。在问卷设计过程中,组长负责统筹工作。第七周,依据调查问卷,自选班级、时间、方式进行调查。第八周,就调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以组为单位,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每个组员写一份调查心得。第九周,争取让每位同学走上讲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及心得与他人交流。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参与班级、人数
本次受调查学生总计730余人,涉及到南校区的教育系、计科系、经管系、音乐系、美术系,从面上看,基本覆盖了南校区所有系别。其中,受调查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3:57,绝大多数为大一新生,所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没有兼顾到普遍性原则。
2.调查题目选择情况
选择题目(1)进行调查的只有美术系2006级4班第4组。该组设计的目标是“我在深深影响别人,大众也在影响着我”。这份调查问卷涉及到了大学生个人、日常、文书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是比较全面的一个设计,可惜题目面广,深度不够。
选择题目(2)进行调查的只有美术系2006级5班第2组。涉及到大学生在仪容仪表、服饰配饰、仪态等方面的礼仪问题。
选择题目(3)进行调查的共有6个组,分别是2006级3班1、3、4、5组,2006级4班1、3、4组。其问卷涉及到公共生活礼仪问题、见面礼仪问题、馈赠礼仪问题、拜访和接待礼仪问题等,题目设计较符合所学内容。
选择题目(4)进行调查的共有6个组,分别是2006级3班2组,2006级4班2组,2006级5班1、3、4、5组。涉及到金钱消费和时间消费两个大的方面,而以第一个方面为重点调查对象的居多。只有2006级5班第5组的同学在设计题目时考虑到了消费礼仪、消费诚信问题。
3.调查结果
对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的个人礼仪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比较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但还是有些普遍的着装误区,比如,面对“你认为穿黑色皮鞋时配白色袜子是否正确”这一问题时,至少有58%的人选择了“正确”这个答案。约有占56%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穿名牌服饰,紧跟时尚潮流。在关于体姿语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至少有60%以上的人偶尔存在不良体姿,如当众抠鼻孔、挖耳朵以及坐姿不雅观等。
对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大学生的日常礼仪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目前的日常礼仪素质很一般。如对“当你有很多东西放在一个座位上,现在人很多你会主动提起东西让别人坐吗”这个问题,选择“会”的和“偶尔”的占50%,又如,对“你会不会在课堂上睡觉”这个问题,选择“偶尔”的占42.9%,联系“在学习期间,你会不会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这个问题,可见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有一半的人会无故旷课或迟到,有近一半的人偶尔在课堂上睡觉,调查的同学分析说“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有些排斥心理,不愿在教室呆,甚至也逃课”。上述结果揭示了公众场合礼仪的欠缺,以及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实。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公共场合意识的引导,对于后者,我们需要就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乃至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
4.调查心得
从同学们写出的“调查心得”中我们发现,这次调查对他们思想的触动很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有所改变。有同学这样写道:“这个社会没有想像的那么冰冷,人与人之间通过礼仪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微笑、真诚、礼貌、亲和力’对于一次成功的交际非常重要。”
(2)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感性的认识。许多同学在心得体会中都提到这次调查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强化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3)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更敏锐地关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及其他人群在社交礼仪方面的欠缺等问题,同时自然引起深深地自我反省。
(4)提高了他们的调查能力。比如,美2006级5班一组在总结中说,为了体现对调查对象的尊重,体现自己对调查活动的重视,增加对方的信任度,他们采用了打印稿而不是手写稿。比如,为了取得陌生人的信任,他们注意到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在服饰、体态、语气、表情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准备。
(5)有同学说,这次调查实际上给了其他没有上过礼仪课的同学一个了解礼仪、学习礼仪的机会,相当于在南校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从总体效果来看,这次关于绵阳师范学院南校区礼仪情况的社会调查是成功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之中,甚至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是他们进大学以来第一次自主设计、自主参与的社会活动,他们的主体性受到了充分尊重,他们由此体会到了大学教育与初中、高中教育的差异,而这种教育方式上的改变,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际。
参考文献:
我曾经在武当山当过4年的美术老师,深刻感受到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体会到美术作为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学习的快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的武当山,为我践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观察、探究等实践活动认识武当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进而推进美术课程纵深发展,已成为我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开发地方资源、实践新课标中“美术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我“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的探索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确定“学生本位,学生主体”的意识,所开发的地方美术教学内容应符合课标精神,符合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去伪存真,去糟粕取精华”的宗旨,使美术教学更健康、更具有操作性地进入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2.尊重学生的学段年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每一节美术课都符合学生的精神需要。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与热爱,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变专业美术为儿童美术、生活美术、活动美术,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特征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多元性,在富有文化价值的情景中既轻松有意思,又有挑战地学习美术,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我校学生上学的路上就经常可以看到道人在玉虚宫练功,这些丰富的艺术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武当文化资源融入其中,这样的结合既自然,又使学生感到亲切。
在引进美术乡土资源的同时,不但要把地方资源引进课堂内教学,还要把课堂投到现场去,让学生感受到室内、室外都精彩的美术课,使美术课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下面几种教学手段:
1.请进来。就是让学生感受武当风光、武当古建筑、武当文物、武当功夫、武当道教传说等。让学生感受、表现的侧重点设定为具体的有地方特点的文化艺术,引发学生对熟悉景物的深切关注,开阔对古代文化艺术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珍惜这些文化遗产的意识,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收集相关的视频短片,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吸引学生去了解家乡。如:教材六年级上《爱护古建筑》和六年级下《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我就把我收集到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照片和短片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登上金顶、紫霄宫、南岩,感受古代皇家道场的恢宏气势、解读武当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原因。不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且学生在解读、欣赏地方文化意蕴时,依据启示发挥想象进行视觉表现。如:上三年级下《重重复复》、四年级上《美术的节奏》和五年级上《美丽的纹样》时,我会把武当古建筑上的装饰纹样的照片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这些文化遗产中利用各种美术技巧装饰后的效果,同时也叫学生理解到人类的生活各处都渗透着美学原理,从而认识、了解并爱上美术。
2.走出去。武当山本身就是一个集古代建筑群、名山秀水、名贵中草药等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为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些课程可以适当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密接触这些资源。如:在上六年级上册《风景写生》和《心中的风景》时,就可以背着画夹带领学生到这些资源面前写生,亲自去感受这个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上六年级上册《保护文物》和《爱护古建筑》时,也可以叫学生走出去采访调查目前武当山地区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现状,撰写出调查报告然后提出自己对保护这些遗产的建议,把课堂设到学校外面去,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既缩短了课程和学生的距离,又能更有效地加强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他们参加美术活动不仅仅是画几幅画,他们需要开阔眼界,学会珍惜大自然,重视人类文化,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炼意志,学会与人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今天我们给孩子的心灵播种下家乡文明的种子,教给他们探索知识海洋的方法,明天他们将获得整个世界!”因此让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义,以及强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是很有意义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武当山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作为美术老师更应该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它,把我们的美术课上出一定的文化品位,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形象教育;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51-01
人格教育的起点是“他律”,而终点是“自律”。从“他律”到“自律”是人格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形象教育”则可以成为这中间的桥梁和纽带。
班都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既不是如精神论者所说的那样单纯地由内驱力所决定,也不是如古典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单纯地由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与环境作用的基本形式就是观察学习,而被观察学习的基本对象就叫形象或行为的范本。因此,形象教育就是由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引起个体道德认知内化、思想情感的同化,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具体的形状、环境、姿态的教育。
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对学生树立形象呢?
步骤一:寻访形象。由于当前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社会环境的日益城市化,使许多学生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谓之社会不成熟性;不理解他人而只知道理解自己,甚至听天由命;体格虽好但心理承受力和挫折耐受力差,缺乏竞争向上的决心和毅力;不关心社会,对周围事物无感动之情;喜欢独处独居等。鉴于此,我们立足于当地的丰富德育资源,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寻访形象。
如我们浙江仙居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特产极多,而且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胜地,于是我们就组织学生展开寻找“形象”的行动。经实践,有的学生寻找到了具有家乡特色的“美景形象”――“仙居八景”的搜集;有的学生寻找到了“小吃形象”――仙居街头各种风味小吃的特点;有的学生寻找到了“街道形象”――仙居街道的今夕演变;有的学生寻找到了“人文形象”――各种文化遗迹的变化,当然学生们还找到了其他许许多多类型的形象,如“名人形象”、“改革形象”、“农村形象”等。
步骤二:创造形象。寻找形象是基础,建立形象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利用寻访到的形象,进行加工整理,浓缩成有序的、集中的“形象群”。如创办体验基地,开设形象展室,自编教育读本等,变“说、压、管”为“实、形、引”的教育方式,增强实效性。如我们组织的一次开放课,让学生带着“我们的身边处处是美景,去看看我们的街道发生了哪些变化,最令你惊叹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街道形象”的寻访,让学生自由组队,自由选择寻访时间,自定形象建立方案,并且做好成果汇报。结果学生三五成组,或命名“雏鹰小队”或命名“揽胜小队”等。利用绘图、美术、摄影等多种方式去发现、寻访司空见惯的街道上的“新靓点”,体会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最后写好调查报告,编辑成册。这种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后写出来的调查报告真是精彩纷呈,有不少真可称得上颇有档次的小论文呢。现采摘一段如下:“――经过这次采访,让我了解了不少商业竞争的办法,更明白仙居的经济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惯不得街道上各种商店,不同招法都有呢。”
有人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不错,多彩的校外天地,精彩的“生活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再也不是“应试教育”下的“可怜虫”,他们在这种寻访建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其产生的效果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步骤三:学习形象。寻访、建立形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形象发挥其教育作用,这就需要学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过程需要反复学习,在学习中完善、提高,在学习中知不足。人格教育要注重学习。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说:教育学生,应该像青松翠柏一样,能够经得起严寒的考验,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经得起磨练,使学生成为“言必行”、“行必果”、“行笃敬”的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必须经过学习和锻炼。正因为如此,所提供的形象及创造性地创设学习形象的阵地,可以加快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达到对学生的人格目标的培养和发展。如在“名人形象”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展开了采访本县的“模范交警”、“环保小卫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如何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思想的教育,增强了责任感和群体意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实实在在地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道德行为定型的过程和积累的基础阶段,而寻访――创建――学习形象的过程,就是要把学生放置于教师所创设的特定的人格教育环境中,让他们去沐浴、去感受、去升华,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人格教育。
从形象教育的实质看,寻访、创建、学习形象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形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这一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主体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使人格教育开始于实践,形成于实践,并最终融于自身的实践,逐渐变“他律”为“自律”。如在形象教育中采取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的“同行”、“忆苦”、“砺志”等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实践中易于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和行为,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活动的实践能力。
形象教育有利于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形象教育具有直观性,可触摸性。中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阶段,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人格发展单凭枯燥的说教,刻板的灌输,简单的宣传,难以让学生接受,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形象教育就是由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引起个体对于人格认识的内化,人格情感的同化,从而提高行为锻炼的要求,强化知行的联系,磨练意志。
“形象教育”正如“春风化雨”,“涓涓细流”,在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中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它使受教育者于情境之中接受教育,体现自我意识,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