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时间:2022-11-05 12:1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第1篇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县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根本,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杠杆,促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视德育渗透。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德育因素的挖掘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重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本地、本校德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2.注重提高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各中小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板报、社团(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校本课程或学科学术报告、学科能力竞赛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聚焦课堂效益,推进教学模式转型

3.开展“好课堂”研讨展示活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广泛开展全员性听课评课和校领导进课堂活动,做好“好课堂”的发现、研究、建档、推荐和推广工作。围绕这一活动,搞活校本教研,浓厚学习研究氛围。

4.开展调研视导。围绕“好课堂”的发现、建构工作开展有重点的教学视导,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各学科调研报告。适时选择中小学校召开“好课堂”交流展示现场会,培植典型,推广经验。

5.举行第十届“园丁杯”中小幼教师教学竞赛。进一步改进“园丁杯”教学竞赛的内容和形式,使之真正成为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

(三)搭建多元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6.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把教研组(高中备课组)建设工作提到重要日程,积极开展市、县先进教研组创建工作,学习推广先进地区、学校教研组建设经验,着手教研组工作机制创新,力求在教研组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织机构。

7.完善中小学学科教研中心组建设。成立县学科教研中心组和片区学科教研组,初步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教研工作新格局。积极推动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立足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8.推动网络教研。在进一步完善省骨干教师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础上,各中小学校要重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他们创建个人教研网页,逐步建设立体化教研平台。

9.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各学校要主动与教研室取得联系,开展好“送教下乡”活动,借助这一活动,密切城乡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增进教学互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学均衡发展。

10.重视课程建设。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课程法规意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各科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以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带动各科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11.加强校际间教学交流和合作。各中小学校尤其是各高、初中要本着诚心、虚心的态度,积极主动向县内外先进学校学习教育教学宝贵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12.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激发青年教师进取心,积极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立足科学长效,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13.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继续完善以目标完成率、提高率、贡献率为基本要素的高考质量考评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高中教学水平和高考质量持续提升。

14.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建立以报考率、平均分、优秀率和低分率为基本指标的中考质量考评体系;试行初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各校各项指标完成目标,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抽测和学科学习能力检测评比相结合的小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

15.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评比活动。举行全县首届初中生汉字听写大会、初中生古诗文经典诵读和知识竞赛活动、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中小幼学生才艺展示、高中生学科能力竞赛等一系列评比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检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科学备考,抓实毕业班工作

16.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各高中、初中要认真进行2014年高考、中考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确定目标,制定符合校情的新学年毕业班教学实施方案,并切实执行到位。

第4篇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 技能训练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说得很具体:“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里将生产劳动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本质高度,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则用一个“和”字提高到了与德、智、体、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认为中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

一、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1.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世界现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通过劳动课的活动能使学生养成爱护设施,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同时能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动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2.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这就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这便是素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边做边学,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手脑结合,脑教导手,手又发展和训练脑,使人心灵手巧,学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聪明。

3.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美育。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笔者看来学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块艺术教育的小天地。因为劳动课所从事的创造不仅要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去创造,而且要求运用美学的知识去创造。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仅有技术规格的要求,而且有结构、造型、色彩等审美工艺的规格要求,这就必然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可以开辟一个劳技作品展览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参展,学生们各显神通,用麦秆、纸、木头、石头、可乐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种物件,从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帮助他们从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注重平时的劳动实践,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克服轻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把上好劳动技术课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李岚清同志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这样,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用其所学技能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规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强劳动技术课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技术课。教师对于劳动技术课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那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教师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②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四十几个学生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蒋志峰.从人脑功能发展看劳动技术教育.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1999,3.

第5篇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政教处与各环节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遵循学校整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方针,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在全体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全面参与、扎实工作下,认真地开展了一些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

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育人职责,学校制定实施了《德育导师制方案》,落实了后进生的帮辅与承包。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渗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班级管理考评实施方案》,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教育,强化“三精”意识,即精心、精细、精品。召开了一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实施了自主与责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实施学生会、值周班、班级自治、学生个体四层次管理。在责任方面,即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感恩;以对自己负责为立足点,学会诚信;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升华点,学会报效祖国。

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会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最美少年、好习惯标兵等在全校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

4、政教处自身组织建设。

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政教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教处。政教处人员分工明确,努力做到“团结协作、真诚善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主动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开展以争创好习惯示范班集体为龙头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纪律、三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三、精心准备系列德育活动,丰富学校德育途径。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升旗改为分班级轮流升旗,学校领导隔周旗下讲话,值班领导每周工作小结,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政教处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线上观看中小学德育学堂《德育学堂进小家,素养教育福万家》。

3、为了提高学校大课间操质量,政教处高度重视,校领导的大力配合,班主任老师的严厉督促,学生的认真努力,成功的举办了一次汇操比赛。

4、为了深化十大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校风、学风的健康发展,在全校中开展“好习惯示范班”和“好习惯示范标兵”的评选活动,并且对取得荣誉的班级和学生在全校进行表彰。

5、成功的召开线上、线下班主任会,重点沟通了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实政教处的“日行一善实施方案”,开展了以遵守《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如我学习我行动我致敬---争做一名新时代好队员。

6、政教处联合团少部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教育的系列实践活动。如: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我校上报了王小雨和段兰依两位同学,在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植树锄草、清理校园环境等活动;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并且纳入了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早晨的环境区清扫,虽然片大人少,但是在班主任的合理分配下,每天认真组织,校园干净整洁。

7、疫情期间召开了线上家长培训会---家校共育为爱同行为主题的家长会。

8成功的召开了本学期大型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四个一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文体娱乐活动,如跳绳比赛、打沙包、篮球赛等。感恩活动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两次道德讲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一)、道德讲堂和小小百家讲坛

1、10月29日,乌加河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进“道德讲堂”。本次主题一一一个人品德。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坚。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对于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我们孩子的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诚信缺失、信仰缺失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学校建设“道德讲堂”就是倡导所有学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

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活动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

活动安排:

1.以“让普通人成为主角,让身边人成为典型”为主题,每月统一安排一次活动。9月份10月份已经举行。

2.道德讲堂流程:开展“五个一”活动。

(1)唱一首歌曲:每次道德讲堂开讲前或结束时,要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2)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3)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的典型事例。

(4)诵一段经典: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或公民道德三字经。

(5)谈一点感悟或写一点感想。

2、2020年10月23日下午开展“小小百家讲坛”讲故事和演讲比赛活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旗教育局相关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我校政教处于组织1一3年级,每班选取一名小学生讲故事,4一9年级,每班选取一名小学生演讲,连同宏丰学校,共有15名选手参加讲故事和演讲比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开展演讲比赛

2、朝读经典阅读,书香点亮人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9月27日我校召开了爱国爱党爱家乡主题班队.

2、在国庆节期间看展了爱国征文活动及观看红。(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9月21日我校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利用旗下讲话,党支部副书记张文莉老师要求学生提高思政意识,作了精彩的“撑起立德树人之责任”旗下讲话。

(五)、乡土文化教育

1、劳动教育贯穿始终,每天清晨学生有序的把学校的校园卫生清扫干净。

2、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的校史馆和民俗馆。

(六)、写字课教学情况

我校三到七年级的写字课由王玉刚老师担任,每班每周一节课,还利用周三社团课,周二、周四的兴趣课来加强学生的书写。

(七)、科技活动

1、10月22日团少部组织参加了科技托起中国梦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10月29日,学校二年级、五年级共计60人参观了起科技馆。

3、内蒙专家—陨石科普讲座

(八)、一校一案德育品牌落实

感恩教育,是我校的德育品牌,五月份是感恩父母月,九月份是尊师感恩月,感恩贯穿德育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学年度依托日行一善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别人,做好事,感恩他人。

五、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第6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G4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162-01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

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不同意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和瑟斯顿的“多因素论”,并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发现在大量的智力测验中有很多相关变量被忽视,这些相关变量即被试对作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及企图成功的愿望等,对测验成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在长达30年的追踪后提出结论说:智力与成就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完全的正相关,一些智力超常的儿童也有一些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孟推从800名男性中,选出成果最多和最少的各160名进行了比较,发现二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差别。成就是多的一组坚持、信心、百折不挠等意志品质方面明显大于另一组。德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创立了情商理论,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引向深入,其内容包括五个方向①认识自身的情绪;②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③自我激励;④认识他人情绪;⑤人际关系的管理。

我国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呢?我国学者沈德立在60年代对非智力因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试验性研究。[1]燕国材教授于1983年初在国内公开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把它引入教育领域。十多年来,由于在全国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并逐渐形成一种理论,即智力因素(I)与非智力因素(N)结合论。[2]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我国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涵义,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其主要的代表观点有:非智力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动力结构(吴福元,1983);非智力因素即人格因素(赵中天,1983);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燕国材,1984);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丛立新,1985);非智力因素是个性结构中除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庞霭梅,1988);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构成的整体(申继亮,1990);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林崇德,1992);非智力因素即性格(河毓英,1994)。[3]自1989年以来,沈德立等学者就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其中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非智力因素必须通过适当的学习策略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智力资源,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智力活动或学习任务。学习策略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自觉形成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他们认为,无论是德育、劳动教育、计算机操作教育,还是其它特殊才能教育,都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并应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教育目标之一。[4]

三、非智力因素与高效率学习的实证研究

傅安球等研究发现,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非智力因素现状,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一项研究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试[5]。结果如下:对于不同年级的中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其他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适时地满足学生的期待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高中学生则作用不明显;对中学生进行自我强化的训练,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则不明显。还有一项研究直接探讨了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6]。研究发现:心理咨询能够有效且明显地改善厌学心理,但要完全消除厌学心理则还需要辅以其他手段;随着学生厌学心理的改善,其学习效率也相应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项研究探讨了在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不同作用[7]。研究者以21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不仅受其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数学兴趣发展水平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结构中的个人兴趣、情趣兴趣、意义性、投入性,对其数学学业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专业成就中,智力因素的影响显著大于学习兴趣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基本上不受智力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但要受数学学习态度发展水平以及数学学习态度结构中的数学乐趣、数学学习动机和对数学的恐惧等非智力因素的显著影响。[8]

近年来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着重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结合具体学科学习及各种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细化。在知识迅猛发展、日益更新的今天,时代的需要赋予了非智力因素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自我调控和优化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即在非智力因素教育中重视学生主体的自我反思和调控作用,对学生作策略性的指导。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③

参考文献:

[1]鲁峰,王家云.论非智力因素及其界定[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41-43

[2]燕国材.关于IN结合论的十对命题[J];心理科学.2001年第24卷第5期519-523

[3]闫宝星.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J];天中学刊;1998年S1期;97-98

[4]应湘.读《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导刊;1998年10期;52

[5]傅安球等.关于动力系统中自我强化和学生期待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2,(4):383-387

[6]傅安球等.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1):22-28

第7篇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根据教育局德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方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效和主动性上下功夫,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 每月德育主题

三月:礼仪教育(一)尊师爱校教育

四月:礼仪教育(二)文明守纪教育

五月:礼仪教育(三)热爱劳动教育

六月:礼仪教育(四)爱护公物教育

七月:礼仪教育(五)勤奋学习教育

主要工作: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1 、进一步将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本学期将从增强校园人文气息的物质文化和反映学校传统、风尚、个性特征的精神文化两方面着手,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热心人事等多方参与校园建设和管理,激发大家爱校的情感,加快校内文化融合。

2、联系学校的总课题《基于教育生态,构建人文环境》,确立“以德治校”观念。结合 “阳光教师”工程建设,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容貌仪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业务水平五方面进行探讨,评选出具有“求上进、重水平、讲团结、有气度”新时代的长寿人。

3、继续开展“携手1+6”活动。针对学校实际,强化长寿桥小学师生的礼仪规范。通过师生共同制定并落实《长寿桥小学师生礼仪规范》。寓德育与礼仪教育中,寓德育与良好的校风校貌中。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各类争章活动;⑵开展文艺活动,积极参与各项文艺比赛;⑶组织设计好一次“家校联合的运动会”。⑷以科技节为契机,召开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成立科技指导团。开学初,制定计划,召开会议,明确各位指导教师的职责。各指导教师将根据要求进行指导,六一前后,结合运动会召开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加强少先队的阵地建设。⑴宣传途径多样化。搞好小白鸽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建设。⑵板报设计个性化。精心设计开展班级黑板报设计评比,做到主题鲜明,设计精美,排版合理。⑶少先队活动制度化。本学期将积极参加杭州市少工委举办的杭州市首届红领巾文化节,以此推动和发展我校的少先队文化,本次红领巾文化节含鼓乐队考级活动、少先队室评优活动、创意中队角评优活动、红领巾文化专题、少先队活动案例评优、少先队校本课程评优、雏鹰红旗大队评选、红领巾文化特色活动交流展示、红领巾文化接力活动等。

5、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学习贯彻《杭州市中小学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禁毒禁赌禁黄的教育。

总之,要努力营造具有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班队集体建设,切实推进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是德育成功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是德育最有效的途径,他能有效地把其他途径的教育很好地组织起来,把任课教师地力量统和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队伍培训、考核、评优工作。将成立“班主任培训班”,对于年轻的班主任进行系统的管理培训。力求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2、加大少先队工作力度。⑴少先队要紧密围绕“《长寿桥小学师生礼仪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每月一次的中队主题队会、雏鹰争章活动和雏鹰假日活动,开展一次大队主题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礼仪。⑵要规范少先队工作的台帐管理,加大指导力度,大队部要以“快乐少年”活动为主题指导一个中队进行一次主题队会的观摩活动。⑶以学习《长寿桥小学礼仪规范》为契机,拟订《长寿桥小学中队礼仪规范》和礼仪中队评估程序,申报、验收、挂牌,努力实现“班班争创礼仪班级,人人争做礼仪学生”的局面。⑷本学期将召开班主任交流会、中队辅导员工作研讨会,通过研讨,使所有班主任都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1 、抓好“三个结合”教育。进一步增强社区、家庭、学校的三结合力度,充分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各年级要通过参观、学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礼仪的教育。

2、搞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坚持开展向家长、社区的校园开放日活动。

第8篇

1.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2.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11]张又安.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67.

[1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13.

第9篇

美术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去年秋,我们对2010年的496名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美术教育的状况。496名学生,只有7个人能懂点基本技法。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美术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但学生在技法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都不懂得绘画技巧。中小学的美术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形成了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办学方向偏斜,美术课时不足。经费本就羞涩,美术设施更差。教师素质下降,美术教学举步维艰。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学美术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美术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图画的欣赏,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美术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美术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三个突出问题:

1 突出握美术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

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美术教材的特点,要在练习和欣赏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作品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临摹的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美术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当代美术教学正在向着美术欣赏和技法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美术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美术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美术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转贴于

2 突出美术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美术课师资建设问题,美术课由于地理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让美术教师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

其次,要把配备美术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3 突出对美术学科的评估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坚持抓好“文明班级”评比评选活动,围绕党的中心,围绕时展,围绕孩子生活,既抓建设,又抓活动,保证我校少先队工作文明、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抓德育常规、创德育特色。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2、加强文明礼仪、法制、安全等教育,举行防震安全演练。

3、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德育实效。

三、工作要点:

(一)强化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新学期仍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训练为重点,强化小学生仪容仪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尊老爱幼教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

1、加强文明习惯培养。坚持“每日巡查”和“每天三扫”的卫生制度,积极开展“五有”、“五无”校园活动,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味、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痰迹纸屑、门窗无破损、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痕、卫生无死角。

2、坚持做到“严”、“细”、“实”。所谓“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评比。所谓“细”,即从细微处着手,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所谓“实”,即从学生、班级、年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扎扎实实地抓好“规范”教育。

3、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增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促进少先队工作可持续发展

少先队基础建设和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运转的两个轮子,我们在开展少先队活动、丰富活动载体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为推进少先队工作新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1)进一步加强中队辅导员建设。“中队辅导员”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队伍保障。本学期,大队部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同时加强管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改正。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各中队要设立更多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教育少先队员坚持佩戴红领巾和少先队干部标志。学校拟定于五月份开展新一届大队委的竞选,选出最优秀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职务,形成“自已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2、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抓好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少先队员风采的又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2)抓好常规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文明班级”评比工作,为学校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抓好中队建设,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各中队还要设有中队角等,动员全体队员一起参与制作,提供给少先队员以展示的天地,使教室文化新颖生动,展现中队特色,展现班级亮点。增强班级的凝集力,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学校将定期开展“一报两栏三角”(黑板报,宣传栏、学习栏,图书角、展示角、卫生角)督查、评比活动,并将“墙文化”建设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等各种集体荣誉的重要依据。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

(1)精心组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每周一教师代表讲话,使学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思想。

(2)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通过歌唱、朗诵比赛让队员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通过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队员的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适时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3月12日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号召全校少先队员们为地球的美做一件有益的事(为树浇水、松土、锄草、施肥等);4月5日,举行《岚山杜鹃红》讲故事比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节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队员清扫街道,刷洗“牛皮癣”、捡垃圾等公益劳动;3月8日妇女节及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5月10日)母亲节,要以“感恩有心,感谢有你”为主题,形式多样地开展各种爱老尊老活动,教育全校少先队员对自己母亲做一件尊敬长辈的事(为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等);三月雷锋月,要以“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为载体,全面掀起“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行动;6月1日,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

3、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乘车同学的护导工作,对早到校、晚离校、中午放学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重视和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心理有偏差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日常教育教学主渠道,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渗透以及教师与学生沟通、交往等,将每天早晨正式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时间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5、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我们从规范开始,文明与我们同行

1、上好《开学第一课》、各班大扫除;

2、召开少先队队干会议,安排红领巾监督岗检查工作;

3、出好第一期黑板报,主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红领巾广播站”开播;

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要求每个队员为集体、他人做至少一件好事,活动结束后,各班写出活动总结;

6、“三八”节组织学生向母亲献孝心;

7、结合“3.12”组织学生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教室“活动

8、以“学雷锋“为主题,办好第一期板报和手抄报。

9、结合“3.31”安全教育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四月份:学习先辈 做好传人

1、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主题队会(缅怀先烈,发愤图强)。

2、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讲民族英雄的故事;

3、第二期黑板报 主题“读好书、做好人”;

4、各中队组织学习《守则》、《规范》内容,开展“学规范,遵守则,做合格小学生”系列活动

五月份:加强劳动教育,培养良好素质

1、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最光荣”教育活动;

2、开展“孝敬父母月”九个一活动;

3、以“我向父母献孝心”为主题,办好第三期板;

4、开展“做知法守法好少年”法制教育活动;

5、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六月份:成功激励我们前行

1、庆祝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6月1日国际儿童节)

2、选拔旗手、护旗手,并进行训练。

3、期末工作评比、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 管理 西部地区 农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西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教育投入缺口仍然较大,管理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名西部地区农村小学领导,在多年的经历中,深知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充分体验到了农村小学校长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工作之艰难。

1.主要问题

1.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坏了也缺乏资金买新的,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

1.1学校班子权责不清,致工作效率低下。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紧张,导致一人多责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是本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管理牵涉到的因素更多,管理起来不容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2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由于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教师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重视自身的发展。加之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分追求成绩,导致对学生乃至教师在思想教育上的漠视,培育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软环境较差,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滞后。

2.对策探析

2.1加大财政支持。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使学校能够购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三是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

2.2创新管理理念

2.1.1塑造学校精神。学校管理关键是做好学校的精神重塑,精神是信仰和信念的依托、理想的支点、动力的源泉,主要是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

2.1.2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目的在于发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老教师发挥经验丰富、勤恳踏实的作风,处处关心、帮助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让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事事尊重老教师;让年轻教师充分展现创新实践、科学教研的能力;领导和教师的关系融洽,遇事不推诿,群策群力,形成一种良好的的人际氛围。对学生的管理上也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社会个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充分尊重与关爱每一位学生,树立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2.3健全管理制度。“管”要依法而治,管而有度;“理”要依情而理,理而有节。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更需要一套完善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2.3.1完善管理制度,激发主观能动性。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要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对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职责做了详细规定;对德育、教学、体卫、美育、劳动教育等目标化、制度化形成规程;对财务、校产管理、校园净化绿化、专用教室管理、书籍档案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等进一步健全、量化,以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言行,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3.2严格考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一是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制定各项工作考核办法,经过自上而下的研究讨论,修改完善,达成共识,形成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工作成绩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学工作全程考核这一重点。三是提高考核透明度。凡学校组织考核的结果都向全体教师公布或公示。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做到评先评优不举手,严格按照考核走。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人人力争上游,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局面。

2.4提高教师素质

2.4.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是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使广大教师严于律已,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4.2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二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开展新教师上见面课,全校教师上转转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合格课,提升教师备课和上课质量。四是积极主动申请教学研讨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五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西部地区教育现状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参考文献:

[1] 李志雄,小学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文化[J],中国国外教育,2013年第2期.

第12篇

如何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无论在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小学还是中学,音乐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学生在识谱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不识谱,在城市中学的也仅占4%。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把这样素质的学生送到师范,师范的音乐教育虽有一席之地,但面对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音乐教学也只有陷入补课阶段,使中师教学又面临无法达标的局面。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只有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 要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条适合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路,提高学生素质,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音乐语言能力和识谱能力,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掌握一般儿童歌曲的写作方法。

2.探索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1.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教学上必须重视形象化和直观化。2.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教学上必须重视律动性。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上必须重视启发性。4.抓好音乐创作教学,开发儿童智力。小学的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机,通过研究、探索、发现和创造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教书育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对歌曲主题的分析,并用最饱满的感情去教唱,用艺术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少年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

3.音乐教学应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着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素质教育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成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艺术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