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计划

时间:2022-06-15 02:1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田径训练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田径训练计划

第1篇

田径训练的恢复计划:

1、慢跑一到三圈,每圈400米,可根椐时间增加距离;

2、做柔韧性练习,如压腿;

3、做高抬腿跑,后蹬跑并接短距离加速跑30到50米,每种3次;

4、3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200米,300米加速跑,弯道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力量,最后100米进入直道,开始全力加速,每项跑一到两次;

5、变速跑练习,100米快接100米慢交替进行,距离为1000米至2000米;

6、应增加上肢,腰,腿部的力量,可做跳跃练习。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摘要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在我国的训练体制中,地市级体校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要想在短跑项目上有所提高和突破,就要从基层抓起,加强对后备人材的培养,总结出近年来该市短跑成绩下滑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科学、符合该体校田径短跑项目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田径短跑训练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向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国家田径短跑项目更好的发展储备足够的力量。

关键词平顶山市体校短跑训练现状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2.观察法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目前教练员和全队队员正在积极努力备战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在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

表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 专项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苏峰 48岁 男 25年 100m、200m、100米栏 本科 高级 武汉体院

刘海珍 47岁 女 24年 400m、400米栏 本科 国家一级 河南大学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表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

性别 人数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小学 初中 高中

男生 25 13 2 10 13

女生 23 2 15 4 6 13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图1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男、女生运动员等级分布比较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完成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3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超计划完成 完成 没完成

男生 2 ( 8.0%) 19 (76%) 4(16.0%)

女生 5( 21.7%) 17 (73.9%) 1 (4.3%)

所占百分比 14.6% 75.0% 10.4%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调查分析

短跑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注:此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为本人通过对在训运动员中的其中40名运动员访谈得出。

表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周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百分比

速度 短距离

间歇跑 短距离

重复跑 阻力跑

或助力跑 休

息 加速跑 66.7%

力量 上肢力量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50%

专项耐力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33.3%

技术 80米放松跑 起跑、

弯道跑技术 起跑、

途中跑技术 50%

身体素质 协调性练习 腰、腹肌

垫上练习 跳跃练习 跳栏架 66.7%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训练量和强度调查分析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选材现状调查分析

1.短跑选材的总体要求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选材重点和指标调查分析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调查分析

1.优秀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规律。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二)建议

1.建议加强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显友,黄立建.清远市业余体校现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1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而田径作为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运动,可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他们训练,并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只有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对田径运动了解不够完善,制定的方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难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影响训练效果。(2)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无形中为初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参加的田径训练较少,在训练中很难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3)教师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获取。但是不少教师的田径专业素质较差,采用的训练方法传统落后,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协调,影响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保障,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共同商讨、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协调。(1)学校应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调整好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时间,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冲突,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2)初中体育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课堂上严格执行,保证计划得以贯彻落实。(3)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保证可以胜任田径教学。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与田径相关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田径训练方案,并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不断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训练效果。

2.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比例科学。田径运动对最终训练结果要求较高,只有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时,应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关注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还应注重训练量,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化。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田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和意志力,可有效提升其田径成绩。另外,教师应将田径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专项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适当降低,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项训练与普通训练相融合。

3.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提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提高他们的田径水平。假如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现象;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则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即使他们长期训练,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范围,并按照这一科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先引领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然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速度,最终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参与一定的训练,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刻准备进行田径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制订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方式与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组织他们参加田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2015(14):131.

第4篇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当前已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到了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之中且实际应用价值较好,应用前景广阔。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国内高校中应用程度的提升,多媒体技术也开始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之中。本文将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相关事宜进行研究,在分析其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对于怎样应用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校田径训练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教育 田径训练

高校田径训练本身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较强,近几年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影响下,高校田径训练中的科学性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运动科学极度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田径训练间可以进行深度融合,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在田径训练中进行了多媒体应用的系列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职业体育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高校田径训练与职业体育训练间具有很大不同,如何在高校田径训练中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路径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田径训练兴趣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进行应用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本身及田径训练兴趣的提升,田径在整个体育运动系统中是较为枯燥的一项体育运动类型,田径训练对于训练强度的要求较高。高校教师在组织田径训练时时常要进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口头进行调动这一办法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正向激励效用下降的状况。这一情形下,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田径运动精彩视频以及训练重要性等知识,田径名人演讲等视频、音频资料对于学生进行动态展示能够较好的活跃田径训练氛围,而这种正向激励也能较大程度提升学生对于参加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保障田径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二)有利于田径训练科学性的提升

田径训练科学性提升是当前高校田径训练的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在当前运动科学极度发展背景下,将安全训练与科学训练间进行平衡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媒体技术本身可以对高校田径训练活动怎样进行,何时进行提供指导。将大数据平台,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较好融合应用的情形下,系列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案也能被更多的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活动中从而提升高校田径训练的整体科学性。高校田径训练整体科学性得到提升情形下,实际训练质量也能得到较高保障。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一)训练计划制定与动态展示应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动态展示之中,当前便携式运动设备已经十分发达与普遍,其可以ρ生训练中的运动量大小,心肺功能等进行及时跟踪与记录。高校在应用此类设备时可以利用云端对于系列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比对,并将最终结果进行动态展示。在这一层面的应用可以较好监督学生田径训练的完成状况与整体训练的达成状况。系列运动数据经过特定软件分析过后也能较好的对于学生实际训练的短板予以鲜明体现,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调整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有积极帮助。这一层面上的应用价值体现则要求高校适时增加田径训练支出,确保多媒体及其相关信息技术能够尽早的在田径训练中发挥出此类作用。

(二)训练纠错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缺位下高校田径训练结果无法被学生进行直观获取,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持摄录设备对于学生实际训练状况进行实时拍摄,在田径训练结束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于训练实际状况进行播放能够直观的将学生存在的训练问题体现出来。在这一进程中教师结合视频文件进行错误指正能够使得学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田径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这也能为田径训练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做出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情形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能在短时间内较好的缓解田径训练资源与田径训练需求间的不平衡。

(三)训练动作规范性展示应用

田径训练本身需要大量的重复,通过不断重复规范化动作使得自身机体形成对于规范动作的机体记忆与肌肉记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也可以应用到动作规范性展示之中。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好的理论教学知识,但除个别体育教师外,大部分教师对于田径训练中各种动作如何规范性进行的掌握并不准确与熟练。这一情形下,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搜集等形式将田径训练动作的规范性展示,动作要领等传授给学生,依托多媒体提供的及时展示和动作规范指导,辅之以教师的单独纠正便可以较好保障田径训练中动作规范性的提升,而在多媒体技术参与下,学生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很多运动中的误区也能自行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予以查证、解决。

三、结语

高校田径训练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当明确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应用属性与价值,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也是其在田径训练中发挥出正向作用的有效前提。高校田径训练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是重要一环,因此,高校教师在常规训练内容的选择上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上应当付出更多努力,结合实际体育教学实际,田径训练实际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应用频率进行调整也是其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提高 田径运动 训练效果 体会

如何才能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这一直是很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田径运动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也发展衍生出很多田径项目。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田径运动的训练需要注意不同的训练时间、训练器材、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场地等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以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来说,学生的训练课形式和节奏的安排要多样化,各种训练手段也要尽量地避免枯燥性,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对于田径运动效果的提高,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当中我们要认真强调思想教育与训练相互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训练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思想品质,并且有计划的进行优秀的运动故事讲述,与运动员的家长以及老师等等进行沟通和联系,尽量地减小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感,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让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包袱。在训练上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培养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和运动的技术等等。

二、重视早期的训练和科学的选材

田径运动的运动员早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青春发育时期,人体一般是趋于成熟的阶段,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会从一般性质的训练转化为专项的训练,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但是也必须提前重视,并且及时的进行专项花的训练,因为这个时候,一般性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再提高训练效果了,要及时的进行专项化的训练,加快专项化训练的步伐,这样才能让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提高,是训练的效果更佳显著。在早期训练中,要及时的增加训练的负荷,利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这些都对田径训练效果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田径运动的训练选材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等于得到了一半的成功。绝大部分的潜在运动能力因为遗传基因的原因都已经固有化,所以要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催化这些遗传因素,使其转化为专项的运动素质。运动的能力遗传规律为运动员的合理选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练员完全可以利用不同运动员对运动能力的不同需求,将具有某方面运动天赋的人提前选,并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训练,让他们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运动员的训练选材就要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专项训练。合理的选材也要与科学的检测相结合,选材的依据就是科学理论和经验。科学的选材要根据多想指标的综合分析,从素质、技能、形态到各种不同的生理、神经、遗传、心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专项强度的训练

田径运动训练在其发展趋势中,对于专项训练的作用愈加的看重,专项的练习可以把技术和素质相互结合,让两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升。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专项的训练比例要远远大于普通练习的比例,在比赛的时候很容易表现出较强的专项能力。在田径运动的训练中,运动员更多的是专门性的练习,以便更好的满足比赛时的动作需要,专项的训练手段注重精炼和优化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运动的负荷,这样才能对运动员本身产生训练刺激,增强其适应训练的水平,在运动量的加大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把训练强度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训练的次数,间歇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后还要注意训练的时间。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还要注意负荷的选择。

四、训练负荷的变化

田径运动的训练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训练,训练和比赛之间会有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训练和比赛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进行专门的训练,提高专项能力,把比赛阶段作为了训练阶段的一个延续。田径运动的训练符合安排很重要,适时适当的增加训练符合,可以保证身体的运动技能不断的提高。即使因为受制于遗传因素的限制,运动员的成绩不会持续的增加,但是运动负荷的调整还是可以保持运动员的成绩不至于出现退步。

五、科学的进行周期性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一般都分为大、小两个训练周期,每个周期的训练还分为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调整阶段。这在运动训练的理论中,被称为是周期性的训练原则。教练员要根据比赛的周期遵循田径训练的规律,合理的、科学的划分训练的周期,并制定执行训练的计划。训练周期的划分也主要是根据比赛的规律来决定的。

六、总结

总之,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从早期的训练和专项计划的选材和制定以及训练的周期性和负荷等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有效的提升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新宏,邵道广.高职院校体育“新课标”下的田径模块教学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陈燕翼.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3] 丁利和,刘滕静美.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04).

第6篇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第7篇

【关键词】田径运动 运动训练 肌肉损伤

我国一直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田径运动由于其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场地与训练器材深受人们的喜爱。当然,如果没有采用正确的锻炼方法,开展田径运动很容易导致肌肉损伤,肌肉损伤后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娱乐,对身体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大家一定要正确开展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肌肉拉伤。

一、肌肉拉伤的影响因素

所谓的肌肉拉伤是指人们在全速疾跑时,大腿后群肌肉和小腿的肌肉产生剧烈的疼痛,从而无法继续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一种运动损伤。其中,大腿后群肌肉拉伤是田径运动中发生最多的运动损伤,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程度也是最深的,一旦发生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前后要花几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大腿后群肌肉拉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肌肉做猛烈的收缩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从而导致的而肌肉损伤。肌肉拉伤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在田径运动中肌肉受力拉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而导致损伤。最容易出现这种肌肉拉伤的田径运动是跨栏,由于跨栏运动需要人体大腿伸长较长的长度,腿抬得也比较高,在跨栏中摆动腿时容易造成拉伤。另外,短跑中屈膝前摆、准备活动中的压腿劈叉等练习时由于腿部肌肉猛烈收缩或伸长,容易使腿部对抗肌(大腿后群肌肉)快速拉长而发生损伤。另外,进行体育锻炼的天气、环境等也是造成对肌肉拉伤重要因素,如天气过于寒冷,温差太大,锻炼场地凹凸不平等都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气温过低时,肌肉的粘滞性增大,再加上田径运动运动强度大,若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很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场地若是凹凸不平,锻炼时则容易滑倒造成肌肉拉伤。

二、肌肉拉伤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不足

田径运动是人们开展得最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有晨跑或者晚跑的习惯。正是由于此项活动太过普遍,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很多人在进行锻炼之前,没有做准备活动的习惯,直接就开始跑步,也没有做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一般来说,普通人进行体育锻炼还不太容易出现肌肉拉伤,但专业的运动员运动强度大,训练时间长,很容易出现肌肉损伤。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仍然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很多运动员常常因为肌肉拉伤无法进行训练,从而影响比赛很是可惜。很多教练员只注重训练强度,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也没有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使得运动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容易在训练中导致受伤。

(二)训练安排不科学

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的组织安排训练运动量和强度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是一时兴起开始运动的,没有预留固定的时间进行锻炼。而一些人想短期内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不注重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另外,很多人在锻炼之前,对自己的生理特点、身体状况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盲目进行锻炼,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训练内容及负荷,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若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田径运动,一旦超过自己的身体负荷,往往就会由于肌肉过度伸长或收缩从而造成拉伤。

(三)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科学,也是造成田径运动训练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不看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不进行准备活动或者只是简单地进行准备活动后就开始高强度的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肌肉温度上升,使得肌肉与内脏的功能达到运动时所需要的最佳状态。若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腿部肌肉还处在比较僵硬的状态,自然无法保证身体各部位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运动训练过程中,这时突然进行过度的拉伸或收缩运动,肌肉自然很容易出现拉伤。

三、肌肉拉伤的预防

(一)提高安全意识

不管是普通人进行的体育锻炼,还是专业运动员进行的高强度训练,都应该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专业的田径运动中容易出现的肌肉拉上的防治相关信息,学习与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并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天气进行锻炼,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尽量选择不锻炼,减少肌肉拉伤的出现。而对于专业的运动员,则要更加注重安全意识的提高,教练员应该对各类可能发生的运动训练损伤做好预防工作,深入分析运动训练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时常对运动员进行提高安全意识思想教育,要求运动员掌握各类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在出现肌肉损伤时,能够进行简单的急救工作,把运动员的肌肉损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计划和短期训练计划也是减少肌肉拉伤的有效办法。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若是腿部受过伤或者身体素质比较差,则应该到医院进行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计划制定,切忌盲目进行高强度田径运动。专业的运动员要根据教练的安排进行训练,教练员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对于刚开始进行训练的运动员,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局部运动负荷过重。

(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只要做到充分的准备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肌肉拉伤的,因此,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尤其在气温变化交替的季节和寒冷的天气时,要适当延长准备活动的时间,先做些全身的活动,然后做到大腿前、后肌肉群,要多做几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该做到全身有一定的发热感后才算充分,这时候肌肉已经充分伸展也比较灵活,还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尽量避免出现运动拉伤。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原因都能导致田径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如安全意识不足、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锻炼计划不合理都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因此,在进行田径体育锻炼的是时候,一定要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科学锻炼,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田径教学 竞技体育

田径教学是我国较为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但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却明显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在田径教学中,只有突破当前教学思维局限,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机会使田径教学重新焕发活力。

一、当前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田径教学是一项基础性、传统性的运动项目。各中小学院校开展田径教学的目的,本就应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树立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意识。同时,田径教学还作为一项基础训练项目,训练着学生的体力、耐力、韧性等综合素质,为其它运动的开展打下基础。这些都是由于田径参与便捷、发展成熟,以及运动本身特征决定的。但是反观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竞技体育的影子随处可见,田径教学似乎只是为了运动而存在,有时田径教学的展开只是为了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参与到竞技中。目标是实践的指导,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践展开。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田径教学本身包含多种项目,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采用“填鸭式”教学,将一些技能教给学生,剩下的时间就交由学生自行练习,整个过程,既未考虑到不同田径项目的特点,也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田径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进步。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受到教学时间以及教学传统的限制,通常都是以最终的达标测试成绩决定对学生的评价。这种以一次考试为标准做出的评价,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进步。实际上,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场地等的变化,学生的田径成绩都会有所转变,但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当前的评价体系忽略了变化,仅以一次测试得出结论,是有所偏颇的。

二、推进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一)紧随新课程改革进行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紧扣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这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必须的。在田径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适应的训练方式、训练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会影响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要紧扣新课标要求,制定具体、有效、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推进教学的发展。新课标为田径教学提供了教学的思路,教师只有紧扣新课标要求,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教学计划。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逐渐摆脱竞技意识,使田径教学回归课堂,回归学习。

(二)分层设教,制定计划

所谓分层设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分层设教是新课改以来各学科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具体到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先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特点、田径爱好程度、性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选择偏向项目。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实践证明,在田径教学实践中,以往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已经有所成熟,机械的教学早已不能被学生认可。

(三)丰富田径教学课堂形式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体育游戏,使原本枯燥的田径教学变得丰富起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适当的竞争引入课堂,尽管田径教学要避免竞技化倾向,但适当的、以丰富课堂为目的的形式仍然适应。除了形式的丰富外,教师也可以将内容尽量进行扩充,例如在田径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的部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一些困惑,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四)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田径教学作为公共体育的一部分,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加之田径教学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很难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以往田径教学中,由于是室外教学,教师往往会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工作,课堂一般会直奔主题。实际上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知,教师要关注到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三、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列举之外,还有诸如教学场地、教学资源配置等因素,但问题的发现在于推动教学的发展,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革,是新时期高职田径教学面临的发展机遇,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林迪.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尴尬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7,(04).

[2]梁楚明.对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J].希望月报,2007,(07).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方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8.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必然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大,学生们也亦如此。初中生的压力不仅来自文化课,还来自体育课的压力,但学校分配在体育上的时间又很少,所以课余体育运动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田径运动员成才的基础阶段。这些年笔者对初中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能为现阶段其他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学最近五年的田径队学生(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为研究对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等专著书籍30余部。

1. 2. 2 实地考察法

跟队参与组织与训练,随时和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

1. 2. 3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 2 各方社会影响对参与田径训练学生的介入情况特征

由表3可以看出,家长和体育教师对参与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科任教师和身边的同学,所以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和学生及家长多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及时解决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3 初中阶段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3. 1无私奉献精神和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故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开展业余训练带来许多困难。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目前从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来看,绝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了2~4节课外,清早要晨炼,傍晚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光有“老黄牛的精神”是不能适应当今教育需要的,故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所在。

3. 2重视敏感期,认真选好体育苗子

由于中学生身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发展某一素质的敏感期,既在一定年龄阶段发展一定的身体素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8~9岁以前,骨骼有机物质多,无机盐类少,因而骨骼柔韧,富有弹性,各关节韧带柔软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大,这时可以多做些柔韧性练习,并掌握一些田径项目基本技术的练习。到8~13岁,可增加速度素质与协调性训练,12~14岁加强一般力量和灵敏素质的训练,15~16岁可以采用较大量的练习来发展力量。在训练时注重敏感期训练,对提高专项成绩起到良好训练效果。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等活动场所,处处留意,一旦发现好的苗子,一定要重点培养。

3. 3科学的训练计划,新颖的训练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周密地制订训练计划。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工作,既要提出明确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又要有解决训练目标和任务的措施,规划出符合要求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基础训练的内容,又要有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的手段;既要有整体训练的要求,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既要按训练计划达到预定负荷,又要制定负荷后的相应恢复措施。二、训练前要尽可能地布置好整洁的训练场地,使运动员一到场上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起训练的热情。三、整个训练过程要科学、新颖、合理。(准备活动要新颖, 符合学生运动员特点;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方法,要给运动员充分的自主,使他们能在较轻松的氛围下进入训练环境;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训练要有重点和目标;不可忽视恢复性放松训练。)

3. 4严格管理,求规范

一个好的班级,需要规范的管理,同样,一个好的田径队,也需要严格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运动员。如运动员训练制度、奖励制度、带操制度、定期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规范了运动员的不良行为,提高了训练效果。

3.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班主任和家长支持

要带好学校田径队,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当然,仅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班主任和家长们的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1、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在短短的三年(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里,如何利用有限的训练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水平,是每一位指导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2、要不断探索课余田径训练,寻找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初中课余田径训练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班主任的协调合作,学校要有专人管理,要尽可能地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协调好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时间。

4、呼吁社会多关注中(小)学体育老师,关注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和学生(体育特长学生、学校运动队学生),给予他们肯定、鼓励和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体育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汇编[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5( 1): 81- 83.

第10篇

【关键词】田径训练 调整强度 运动惯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58-02

对于田径这门体育运动来说,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技巧以及训练时间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田径运动训练的效果,尤其是训练强度,更是对学生的训练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现阶段学生生理情况,不断调整更新教学模式,将田径训练强度调整到适合学生的程度,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观察身体状况,调整计划

对于田径运动来说,其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都应当参考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所以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注重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将训练计划调整到适合学生身体状况的状态,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例如,寒假收假后的第一节体育课,由于开学之初各项计划还尚未调整,因此我还是按照假期前的训练计划进行。首先是热身环节,然后是男生 1000 米女生 800 米短跑项目,最后是三组蛙跳训练和三组高抬腿训练。在学生做完基本的热身练习之后,我们开始进入男生 1000 米和女生 800 米短跑环节,然而这次训练的结果却是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5 至 15 秒,有些甚至下降 20 秒,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根本没法跑完全程。基于这个情况,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放假期间,很少或者没有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无法与放假前相比,因此我们必须调整训练计划,先暂时降低训练强度,再一步步提升到放假前的水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田径水平。针对此实际情况,我将后边的蛙跳训练项目取消,然后将女生的高抬腿训练改为两组。在这次课之后,我对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该计划中,利用三到五周的时间使学生的训练强度恢复到放假前的强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整训练计划,要及时地根据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来调整当前阶段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缓解学生因为训练带来的紧张感和疲劳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保持运动惯性,提升质量

对于学生来说,其平时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水平决定了其运动的承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比赛前等特殊时期,经常会有一些老师为学生安排突击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其训练强度,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很可能会过度消耗学生的体力,不利于学生在比赛时正常发挥。

以我的一个学生的事迹为例:在去年的校运会前夕,一名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对这次比赛非常看重,在重压之下他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其训练强度是平时的好几倍,然而在比赛时,赛前超大强度的训练不仅使其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更是使其心理处在异常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该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都没能发挥出其正常的水平。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名学生,该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在赛前也只是按照平时的训练计划照常进行训练,既没有超强度训练也没有荒废训练,这名学生在比赛中发挥稳定,取得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两名学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打破学生自身的运动惯性,如果想提升学生训练强度可以一点点的渗透到日常训练之中,应注意把握好训练量,切忌在赛前盲目加大学生的训练强度,打破学生的训练惯性,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运动惯性的保持,尤其是在赛前等关键时刻更不能盲目地改变学生平时的训练计划,加大其训练强度,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而且这种做法很容易给学生营造过度紧张的氛围,学生在比赛中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结合专项练习,激活潜能

合理把握练强度还表现为协调好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关系。一般来说,强化训练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机能保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而专项训练则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提升学生身体极限的承受能力,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来说,专项训练般包括以下几项: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与灵敏训练,结合这几个方面,我为学生制定安排如下训练计划:杠铃负重训练、接力训练、局部肌肉针对性训练、跳跃训练等。以其中最简单的接力专项训练为例:首先我按照三男两女的组合形式将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共有三组训练,每组训练都按照 5×200 的形式进行,而且是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这样学生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会全力投入到比赛中,更利于其身体各项机能的提升。有的时候,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也会将这种专项训练形式稍作改动,比如将 5×200 改为 5×1000,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极限训练的耐受能力,对于其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具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该应当保证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的交替进行,即在强化训练中穿插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中渗透强化训练,保证这两者都能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训练过程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训练效益达到最大化,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田径水平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使其与正常的强化训练结合起来,不断激活学生的身体潜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而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调控恢复过程,维持机能

对于学生来说,光有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恢复机制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训练效果达到最大化。在恢复过程中,要切忌通过从外界摄入大量能源的方式来快速恢复身体机能,因为这样会降低学生自身的身体恢复机能,不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竞技能力。

课堂上,我为学生制定了一份周密的训练安排以及恢复计划。具体的说,在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内,我先为学生安排了十分钟的训练项目,之后是五分钟的休息恢复,接下来是二十五分钟的训练,最后五分钟用来恢复身体疲劳。在进行恢复的时间里,有时我会为学生安排统一的恢复训练,比如上肢放松运动、下肢放松运动以及全身修整运动等,有时候也会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恢复训练,比如伸展和拉伸等,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不会因训练强度过大而使其身体机能衰退。除此之外,我在课下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也会为学生科普一些关于训练过后对身体进行恢复的小常识,比如: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去游泳或进行冷水浴,否则容易导致冷过敏,引发感冒;在夏日酷暑的时候,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大量饮水或吃冷食,运动后应当少量地多次喝些温开水和淡盐水;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最好走一走,抖抖肌肉,调整一下呼吸。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恢复都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恢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以及合理的恢复机制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田径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行。

总之,适时调整田径的训练强度和合理搭配强化训练、专项训练、恢复训练,对于学生田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刚.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运动,2016(15)

[2]李 姣.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J].体育时空,2017(2)

第11篇

摘 要 田径运动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重点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整体田径运动实力都极大提高,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华丽的成绩背后,我国田径运动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田径运动的成长和发挥,所以本文对当前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田径 运动训练 对策

当前是一个人人重视体育的时代,我国当前也逐渐步入体育强国之列,但是就田径项目来说,我国一直都处于较差成绩,有人说这是人种原因,但是同为亚洲人种的日韩在田径项目的成绩却遥遥领先,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比较落后,由于这些训练上的问题导致我国的田径运动迟迟发展不起来。

一、当前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竞技体育体制问题

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梯队成“金字塔”状,而且存在塔基过宽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成才率极低,在田径训练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二)缺乏理论依据

我国在进行田径运动指导方面,往往针对一些问题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例如跑速受步长和步频的影响,但是这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在我国短跑届一直未能统一,所以这就造成一个问题,有时认为步长是主要影响因素,训练时主要改进步长,有时又认为步频是主要影响因素,训练时主要改进步频。另外由于我国田径运动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导致研究人员在提高我国田径水平时常以国外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但是我国运动员在生理、形态和素质方面与国外运动员又有所不同,这样研究的结论很难有参考价值。

(三)训练综合化水平低

田径训练是讲究综合性的,提高的是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但是从当前我国在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现状来看,对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方面的训练较多,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过少,无法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这也就导致部分田径运动员在国内成绩很好,但是一到大型赛场和国际赛场,容易出现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失误等问题。

(四)训练缺乏系统化

培养一名运动员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每个运动员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在为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时,一定要遵循运动员的生长规律,在运动员不同生长阶段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培训机制极不健全,很多基层教练往往以基层运动会作为自己的训练目标,这种短期行为影响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长期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

(一)加强田径理论研究

田径运动训练的实质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运动负荷,具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加大运动量,二是提高训练强度,从当前训练实际情况来看,提高训练量的空间不大,所以只能从加大训练强度入手,对单项训练的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对训练方针进行指导。

(二)专项训练设计

根据运动员的需求,围绕某个点进行专项训练,构建相应的培训体系,另外根据身体训练的规律来说,只能搞专项的周期形式,不能搞通用周期的训练形势,根据远动员的表现调整相应的计划,例如针对跑步的动作和速率进行专项训练。

(三)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

我国田径训练的教练员都存在综合能力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基层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大多依赖经验,无法构建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培训。为了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首先我们要重视教练员的学历培养,对于年轻优秀的教练员可以输送到国外进修深造,对于较高级别运动员的培养可以聘请国际高水平教练来执教,组建教练员全国性学术组织,定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介绍先进的训练经验,打开教练员的眼界,从多个方面培养教练员的综合能力。

(四)加大投入,科学化训练

过去我国在训练田径人才时都存在硬件设施跟不上的情况,目前各省都有建立相应的训练基地,为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培训、科学研究、恢复训练都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但是当前我们的训练基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学化不够高,对相关学科取得的研究成果没有充分去运用于训练中去,导致田径运动训练方面的理论、战术和方法的创新较少,二是训练基地过少,由于我国田径训练员的层次和人数呈“金字塔”状,大量的基层运动员没有享受到这些优良的设施,使得优秀的基层运动会缺乏良好的培训条件。

(五)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培养心理训练

以赛带练目前是田径运动训练的潮流,通过国内外的赛事,一方面是有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长见识,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另外日常的心理训练无法给予运动员现场比赛的压力,很多运动员都存在身体素质优良但是赛事心理素质不好,最终导致成绩不影响,通过多参加比赛,提高运动员面临赛事心理的稳定性和应急能力。

三、结论

针对我国在田径运动训练方面存在的落后情况,各级训练组织应当针对各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提高方案,需要上级支持的报上级支持,同时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也要自上而下ψ龊锰逑祷的构建和管理,只有上下同心协力,解决当前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整个田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相应运动员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 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8-01

田径运动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有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教育的需要。但其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在技术教学,以竞技技术为主的反复跑、跳和投,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爱上田径课。培养学生健身性、娱乐性,可以让人充满兴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田径教学改革基本对策是转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最重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田径课教学体系。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科学选择锻炼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和检验自身身体状况和锻炼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田径运动的健身练习,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1]。

1.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田径课教学培养的模式是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而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田径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

1.2田径课教学内容单调、呆板

田径运动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但田径运动与其它球类相比也有其弱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的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使大部分中学生不爱上田径课,更不用说课外进行田径锻炼。事实证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

1.3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体育教育知识,学历层次与职称不高,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对田径技术的掌握,还是实际的教课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不能将田径运动以一种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要么以随意的教学来代替,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追求玩得快乐,一些技术要求难、风险性高,较为枯燥的田径教学项目逐渐被一些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性和球类项目所取代,结果学生体质全面下降;要么又回到了枯燥乏味的技能技术教学的传统老模式,一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经常出现,影响中学生合理的掌握田径的知识与技能[2]。

2.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2.1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是新课标的制定者与实行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在丰富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中学田径教学训练的目的在于宣传、普及田径运动,也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后备基地。使广大中学生热爱田径运动,参加田径训练,达到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的目的。

2.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目前的田径评价体系依然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田径课的考评办法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不相符,忽视学生体质体能上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阶段性进步幅度,评定方式仅以教师评定为主,不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得成绩体现不出全面性与真实性,再加上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现行的田径教学考核方法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应把一些非竞技性田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狭窄化的现状。例如,跳步垫步等非滑步形式助跑推铅球、原地跳起投实心球、跳起推实心球、跪姿投推实心球、仰卧投推实心球、后抛实心球、单手原地投、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等投掷动作,这些投掷动作不但简单易学,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投掷速度和力量,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可以作为田径投掷基本内容。再如,把属于竞技运动类别的跑如短跑等,可改为游戏跑,如“穿过火力网”、“长江黄河”、“撒渔网”、“运球跑”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形式,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田径活动内容[3]。

2.3加大科学化训练的投入

科学化训练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效果评价、科学化训练必须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来测量数据和指标,并用其来检查技术质量、训练效果和控制负荷,使青少年身体、心理、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各项指标变化的监控,合理地控制心理变化过程,解决好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训练周期的划分问题以及训练恢复等重大训练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程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秒表、皮尺,已很难解决训练工作表面观察不到的深层次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效果、因此必须逐步加大训练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帮助解决训练中不出现的疑难问题。

3.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学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学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 中学田径教学改革[J]. 职业. 2011(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