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时间:2022-03-18 09:4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管理

第1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之后,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在公共组织中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该部分用了三个章节描述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步骤,完整地展现了公共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变革的全过程,让读者了解了当代美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趋向和理论界的主导思潮。

第一章介绍了实施TQM的前期准备——了解并清除变革中的障碍。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变革的时候都需要了解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首先,作者将阻碍TQM有效实施的关键原因归咎于官僚制以及由此形成的超稳定管理结构,它使工作人员安于现状,拒绝改革。其次,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的流动性或稳固性会对推动变革造成影响。再次,组织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但被普遍认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会造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定势,尤其是深受影响的组织文化会强烈阻碍TQM的实施,所以要进行新文化教育。最后,作为与组织文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组织结构和标准程序是最显性的阻碍,正是像设置生产定额这样的制度结构加速了组织僵化,TQM必须将其革除。此外,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估测组织抵制改革程度的四个变量(1、提议要求变革的性质和类型2、决策者的风格和价值取向3、决策者与提议者行政位置间的差距4、“不易收回的成本”),它使我们在实施TQM以前有了充分的事前准备。

第二章介绍了实施TQM的起步阶段——分析你的工作。首先,若要以TQM的方式工作,除了要对职员进行TQM训练,还要适时地建立各个层次的质量改进小组,这个小组需由尽可能多的层次和水平上的人组成,小组通过分析原有的工作程序提出改进方法,再由管理者实行之,从而使TQM融合到管理架构中去。其次,一方面你要和你的供应商合作,由你们双方共同调整你的“供应”,即保证你可以雇佣到更合适的职员。另一方面,你要分析客户需要并用于设定目标,公共组织成败与否不以赢利为指标,而以客户满意程度为标准。再次,分析你的工作是最关键的,首先是描述工作,然后对工作进行分类(增值工作、必要但非增值工作、返工、不必要的工作等),接着用作者向我们提供的几种工作分析工具(鱼骨图、削减图、流程图、推行图、控制图)详细分析执行情况,这些工具可以适用于不同需要的工作分析。最后,作者利用他所推荐的分析工具,向我们分析展示了一个原本需要七个月而最终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的虚拟的政府雇佣计划,我们不禁叹为观止。

第三章介绍了实施TQM管理策略。这一章在于倡导管理人员应当做改革的带头人。首先,它要求领导们做TQM改革的代表,充分利用顾问,适时启动TQM,作为高层管理人一旦自己受训完毕,就要制定培训日程表,对下属进行培训,而且宣传TQM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体力行地去应用它。其次,管理者要和同事、上级一起捍卫TQM的应用,应该抛弃严格的等级观念,实施TQM不一定非要上级许可才行,你就是你所在部门的上级,你在本部门实施改革天经地义。再次,应当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一方面,管理者要以严肃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支持并以身作则地参加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不能对改革有功的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奖励,但应当提供表扬、晋升、休假等激励措施。最后,不仅要把管理人员吸收到TQM中来,还要把雇员吸收进来。总之,机构变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要改变某些根本的东西,如机构工作方式,就必须准备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刺激、培育和巩固变革。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是美国当代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所谓的经典教材,它的翻译与引进是否会对中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产生理论指导意义呢?笔者认为这本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可能微乎其微,就理论价值而言也几乎乏善可陈。整本书无非就是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政府应当把公众当作顾客,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尽可能让群众对自己的服务质量满意。本书使用了美国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尽管形式新颖,但终究掩饰不住理论的空洞。综观本书,我们能深刻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如何实现理想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其实“为人民服务”,“建立高效的政府”的理念无需不远万里从美国移植引进,中国本土也早已有之。至于如何科学地实现这个目标才是我们大家需要的。再说,这种理念是否就是行政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呢?这样的改革恐怕太片面了吧。笔者认为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书名,如果真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行政改革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可惜作者却离题千里,以下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该书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教材,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政府(包括公共组织);同时,书名也提示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可是书里始终避讳“政府”二字,一直以“公共组织”代替,而全文出现的最多的字眼是“公司”、“顾客”、“员工”等私人行政领域的名词。文中所举案例要么拿企业说话,要么举出准企业性质的公共组织的事例,甚至虚构政府的雇佣计划。对于作者的研究方法,我们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作者向我们提供了几种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工具,鱼骨图分析法看似很有创意,可是这在国内外的许多企业管理的书籍中随处可见,流程图、控制图更是司空见惯。由此,我不禁要问这本书是不是对MBA教材的翻版。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当真是一回事吗?

其次,如果政府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那么对“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面”的理解也未免太片面了。普遍认为,政府至少具备三大功能——宏观调控、微观监管、公共服务。有的发达国家也曾提出福利行政、给付行政的口号,于是服务公众与提高福利成为政府的最重要任务。事实上许多奉行这个口号的国家财政负担重、经济发展慢。笔者认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必需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应当主要通过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来实现,政府最根本的存在意义在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公众纳税不是为了购买服务,而是希望政府保护好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使之安全从事经济活动,增加自身福利。作者的错误在于把政府在监管相对人的同时为其提供便利看成了是政府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试想,如果不是政府强制每辆汽车都要有牌照而有利于他们的交通监管,会有哪一个傻瓜去主动申请牌照,即使政府提供更多的便利。

再次,“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中评判“质量”的指标仅“效率”一项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目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它们关注的是通过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政府不一样,它不应当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追求,它应当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甚至公平高于效率。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重视效率,法学家重视公平,而政治家还会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根据情况的不同,适时地在效率和公平间求得衡平,但是作者把这些人说成“官僚”,还把政府的低效率完全归咎于“官僚化”。可是作者在炫耀有人利用TQM将原先七个月的政府雇佣计划缩减为两个月时,我们不禁要问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多少地方违背了政府在雇佣人员时应遵循的程序规则。过去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被纳入特别权力关系中而不被法律干涉,如今各国广泛将其纳入到法律保留的范围内,不按法律法规招收公务员就是对他人的不公平,就是公然违背法律。如果根据作者的理论,片面强调政府以效率为本,那么我们最好回归计划经济,因为经济学认为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要耗费大量交易成本,而以制度与组织来承担社会资源的分配任务,可以节减交易成本。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社会的效率确实很高,但是它是以牺牲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为代价的。

最后,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盲目地引进外国教材,并将之奉为圭臬。外国人的理论有不正确的,也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判断优劣。如今,公共行政领域出现了一大堆时髦的管理方式,如:PPBS(计划、企划及预算体制),MIS(管理信息体制),MBO(目标管理),OD(机构发展),ZBB(零基预算)等等,把它们作为新管理技术都有被夸大其词的嫌疑,TQM恐怕亦是如此吧。不过,此书对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还是有些意义的,政府服务公众的理念或许对中国政府改变以往行政管理方式能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而且,我们过去片面强调政府的对外管理职能,忽视了对政府和公务员的内部控制,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应当是内外双方面的,不仅对外行政管理要科学化、民主化,而且对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公务员内部管理、监督与控制也要科学化、民主化,本书向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2篇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循证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评价得分分别为4.15±0.67、4.57±0.32和4.70±0.5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循证组患者满意度由对照组的66.7%提高至85.7%,两组患者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循证护理;骨科护理;护理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因此导致骨科创伤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1]。骨科术后易发生创面感染,往往造成疗程延长,甚至并发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引起手术失败[2];同时骨科创伤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护理难度大[3],这都为骨科护理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康复,是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循证护理是通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采用所获取的最佳研究依据,并结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4]。循证护理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病足患者、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等临床护理实践中[5-7],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84,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7.2岁);上肢骨折患者26例,下肢骨折患者18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8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骨折患者;(2)具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精神正常且意识清晰;(3)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3)有严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和2名专职康复师组成,所有成员在研究开始前均接受有关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2.2提出循证问题骨科护理对象通常为骨折和关节损伤患者,通常具有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循证护理小组拟通过每周1次总结骨科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把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题目。

1.2.3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通过网络及院图书室进行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依据所提出的循证问题确定检索的关键词,检索出相关文献,阅读文献并总结归纳与骨科护理相关的证据,同时对所得证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评判客观的评价,以筛选出可有效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1)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是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作为基础,通过为患者制定适合其自身要求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骨科患者通常身体受到较大创伤,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因此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骨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骨科专业护理小组及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整体上提升了骨科护理质量;(3)全员参与一级质控制度使全体骨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责任感,并通过相互之间的监督持续地提升护理质量;(4)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可以一方面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最大程度上接受优质护理的服务。

1.2.4选出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筛选出的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骨科护理管理措施:(1)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患者入院时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进行必要的骨科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减轻自身疼痛的措施,同时对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信心;(2)建立以骨科护理骨干为成员的骨科护理专业小组,研究制定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度,定期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骨科护理知识;(3)建立全体成员统一参与的一级质控管理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单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管理并记录,护士长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和人员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质量改进;(4)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并每日增设机动人员,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导致工作紧张的局面。

1.2.5评价方法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骨科护理质量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2)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和沟通能力的评价,分为5个等级,差、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满意分别对应1~5分;(3)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设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层次,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视为对该护理过程的总体满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解释语进行说明,由经过培训的专人在患者结束治疗时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4份,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循证护理前后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比较经统计,循证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积极性,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和沟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循证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比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循证组患者满意度为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表明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满意度。

3讨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管理的永恒目标,在医院的服务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随着医疗市场改革的不断变化,各个医疗机构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护理质量也在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为基础,制定适合患者自身需求的护理已成为各个医疗机构开展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9]。创伤作为骨科常见病,患者多因车祸、工伤等诸多因素引起毁损伤或皮肤撕脱伤,污染严重、病情危重[10]。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密切医、护、患的关系,使护理工作更有实效性,积极的借鉴先进的护理经验,做好高质的骨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小组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并从骨科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总结归纳与骨科护理相关的证据,并筛选出可有效改善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然后经过循证小组成员的讨论,从而为骨科患者制定出了最佳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得分为3.31±0.42、3.85±0.63和3.66±0.39,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得分为4.15±0.67、4.57±0.32和4.70±0.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满意度为85.7%,与对照组66.7%相比显著性增加,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后,护理人员摒弃了以往盲目的、机械的护理方法,根据自身专业知识、临床经验、患者实际需求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规范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与患者的互动,真正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肖秀霞,蓝勇明,黄满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709-1711.

[2]潘永苗,叶承锋,潘金波.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2):192-194.

[3]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8):11-13.

[4]姬淑芸.我国循证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77-379.

[5]程蕾,李星,罗霞娟,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70-72.

[6]孙怡,张淑强.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60-661.

[7]余艳.循证护理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38-1839.

[8]段丽丽.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权重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2-53.

[9]朱蓓,徐剑鸥,眭升.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床旁交接班流程优化[J].护理学杂志,2013,28(4):25-26.

第3篇

关键词:质量;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质量,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生命,被无数生产企业视为了生存基础。它的含义也随着质量专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的演变。在一项研究要求美国东部的86个公司经理进行质量定义后,得出了数十种不同的答案,这其中包括:

1.完美;

2.一致性;

3.消除浪费;

4.交货速度;

5.服从方针和程序;

6.提供良好的、可用的产品;

7.头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8.让顾客惊喜或愉悦;

9.全面的顾客服务和满意。

因此,要想全面理解质量在一个企业组织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业,就必须认真理解关于质量的各种观点。1931年,沃尔特首次将质量定义为产品好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是“绝对的和普遍认可的,标志着一个不可妥协的标准和高的成就。”它常常和产品的特征、特征的比较有着某种关联。在市场营销中,通过宣传质量以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印象因素。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深入推进管理变革的新阶段,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大局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入网设备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从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从而打造国家电网公司这一“百年老店”。

在质量管理方面,日本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在20世纪50年代前,“日本制造”并不知名,之后,美国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兵迅速发展和创新,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以其高质量产品受到全世界的赞誉。日本大量出口产品,迅速成为经济强国。其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而中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30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质量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其中,许多百年老字号无不奉行“人无信不立”的诚信原则,质量原则,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也推崇“中庸”之道。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了“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却忘了中庸之道的精髓——不偏不倚。还有部分企业盲目追赶潮流,抱着寻求质量的“灵丹妙药”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方法、工具、手段、不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生搬硬套,结果造成了质量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生产实际和质量管理方法脱节,现象多,解决问题少。而不结合实际生硬的套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强硬的推行手段,也容易造成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抵触情绪,甚至造成为了质量管理而管理现象的发生。

中国企业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体系,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两者同步进行。

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其安全生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大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给电力行业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也给我们国网人敲响了警钟,也使“质量安全文化”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

“安全文化”一次,最早是由负责调查切尔诺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尽管此后,对于其相关含义和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国际上派生处理许多解释,但其核心概念却一直未曾受到任何怀疑。即:安全文化是企业及所有组织防范和规避质量事故和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要做到质量第一。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大家思考和构建个人与组织整体,监理工作现场与社会生活的安全屏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文化也可以被称为“质量安全文化”。质量安全文化反映了管理状态的水准,可是一谈到管理似乎概念又显得过于庞大。例如就技术层面而言,可以分为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序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安全既是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管理的全部,因此不能笼统、片面的划等号。

第4篇

在测绘领域中,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测绘工作的精度,达到测绘作业的目的。本文对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加强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为我国测绘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测绘质量管理;管理现状;加强措施

1测绘质量管理概述

伴随工业现代化的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关注,这给测绘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测绘法》对测绘质量管理做出了清晰的定义,指出测绘质量管理就是要对工程单位的测会工作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因此,在测绘作业中,测绘单位要以质量第一为原则,注重控制手段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以监督控制作为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的推进测绘质量管理的展开。可以说,测绘质量管理就是测绘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保证测绘质量满足测绘作业的要求,才可以为我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2测绘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测绘工作中,进行严格的测绘质量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具体来说,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以下作用:①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有序化和规范化,保证测绘质量能够达到测绘工作的要求;②帮助测绘企业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体现测绘企业的管理水平;③提升测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测绘企业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④提升了测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对测绘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再次合作的意愿;⑤减少了测绘工作中返工和内部消耗的情况,提高了测绘企业的经济效益;⑥测绘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改进测绘工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的现象,提高测绘工作效率。

3测绘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工作要点

在测绘工作中,测绘人员要对测绘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积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把握测量工作的重点,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

3.1地籍测量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分析

测绘项目在开始前,都要进行登记工作,登记时作为委托单一方要递交完整的资料,如果资料不够完整,相关机构将不受理登记的请求。测绘单位在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测绘工作。如果测绘工作涉及到宗地权属关系,则必须邀请相关单位到场,防止产生纠纷。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要做到界址明确,面积可靠,权属符合法律相关规定。在进行地形测绘工作时,测绘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一站一检查,同时要做好地形地貌的标识工作,要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无误。在地籍测量工作结束后,要做好成果检查工作,项目负责人员要对测绘成果的可靠性进行核对,并在技术负责人对地形图以及界址点等数据进行确认和签字后再交给计算机进行信息检查工作,经计算机检查没有错误后,最后对测绘成果进行输出,并交给用地机构。

3.2界桩测量工作质量管理的重点分析

在工程进行放样工作前,用地单位要提供总体的设计方案,测绘单位做出测绘方案,在正式测绘前要保证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用地方都在场的情况才能进行测绘工作。在进行工程放样时,要注意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如果发现必须要进行更改的情况,此时要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递交设计变更通知单才可以进行更改工作。

4加强测绘质量管理的措施

良好的测绘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加强测绘工作的质量,促进测绘工作更好的展开。在实际工作中,测绘单位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测绘质量管理工作。

4.1健全测绘质量管理的体制建设

(1)对管理主体和职责进行明确。

明确测绘质量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对于推动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根据我国测绘局的要求,目前对于影响范围较广,社会反响比较剧烈的测绘项目来说,质量管理的主体通常都由国家测绘局担任;而我国各地方测绘部门则主要对该地区的测绘单位和测绘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则主要由组织项目实施的测绘部门进行基本的监督管理工作,而对于非基础的测绘项目来说,则主要由开展项目的行政区域内的测绘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2)加紧落实质量责任制。

在测绘质量管理工作中,加紧落实相关的质量责任制也非常重要。首先,测绘工作的出资单位要对根据项目以及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测绘工作承担单位,出资单位要自觉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设计单位要按照法定的技术标准开展设计工作,保证涉及质量,对于后续工作中,由于设计工作不当导致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无条件的解决;测绘单位要以合同为基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测绘流程开展测绘工作,保证测绘的软硬件达到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单位,要以测绘标准、设计方案为主要依据,对项目进行验收管理。可见,在测绘工作中,各个单位通过有效的沟通协作,共同对测绘质量负责,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完成。

(3)提高内部质量管理的规范性。

测绘主管单位要对各基础测绘单位的测绘工作进行引导,鼓励各测绘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努力提高质量管理的规范性,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测绘主管单位要按照“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控制制度,进行测绘指导工作,同时制定计划,逐层的对基层测绘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工作,做好相关的职业鉴定,从而有效的在测绘人员中竖立测绘意识,保证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

4.2加强自我完善机制

测绘单位内部应该建立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从而促进测绘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首先,测绘单位内部要将日常考核和质量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日常考核和质量监督的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激励和惩罚。同时,测绘单位还要加强对信息检验记录的重视,要通过对不合格记录、审查记录以及监控观察报告的分析,找到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机制,再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部门进行落实。

4.3促进测绘行业协会的建立

促进测绘行业协会的建立对于测绘质量管理工作也具有很大帮助。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对市场的反应也更灵敏,能够对一些测绘纠纷进行快速的解决。因此,我国测绘单位应该积极推动测绘行业协会的建立,加紧行业规范的制定。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对行业协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立法来确定测绘行业协会的组织定位,同时要对行业协会的建设进行有效的引导。

5结束语

在测绘工作中,测绘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规范测测绘工作流程,提高测绘工作的准确性,推动测绘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雷小波 单位: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介入物流服务管理领域较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港航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程度已较高,并日趋成熟。马士基(MAERSK)、美国总统轮船公司(APL)、日本邮船(NYK)等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港航类企业已经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运输市场发达、成熟;信息收集与处理水平高;社会物流系统有一套成熟的规范理论和操作方法,在业务作业领域中已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其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服务内涵的扩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服务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以及港航企业间的联盟化、全球化。

在我国,外贸运输量的90%以上是依靠水运来完成的,水路运输具有传统优势,但是配送和信息服务的业务才刚刚起步,缺乏增值服务优势,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在物流服务管理方面,与国外港航企业相比,差距主要表现为资金、成熟的指导理论、管理人才的缺乏,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范围狭小,信息匮乏,以及服务的综合性及侧重性差。大部分港航企业只提供运输、仓储或货代等单项或分段服务,尚不能提供全面系统化的服务,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烈,目标还不够明确,设施还不到位,与国外港航企业相比,服务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差距较大。

二、港航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概念

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变幻莫测的客户需求,持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使客户消费到满意的优质服务,港航企业就必须把服务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客户和其他受益者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宗旨。但任何一个服务类企业要实现自己的质量战略,没有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作保证,都将成为空洞的口号。和制造类企业相比,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更为复杂和重要,服务提供和消费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更为常见,服务质量的控制和保证更加困难。迄今为止,对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并不像对制造类企业那样深入和成熟。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为了实施服务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对其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应该以满足服务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2)服务类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为满足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比特定客户的要求要广泛,客户仅仅评价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部分。(3)可根据要求对已确定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实施情况进行证实。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使服务类企业内部相信服务质量达到要求,使客户相信服务满足需求。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服务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又是服务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要服从于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三、港航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无论是体系还是系统,都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任何体系或是系统也都具有其特定的组成结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也不例外,也必然是由一系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组成,并通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要素描述。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体现在其要素的组成和相互间的关系。每一个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都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规定和描述如何实施组织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或活动。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整体上应分为四大部分,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的实现过程以及实施服务质量改进所需要的测量、分析和改进。它们构成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整体要素。图1即展示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整体要素的相互间关系。

四、港航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分析

1、管理职责。港航企业的管理职责是管理者制定和实施服务质量方针并使货主满意。成功地实施这个方针取决于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和有效运行的支持。

(1)服务质量方针。随着服务竞争新时代的到来,港航企业必须要强调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从而决定了服务质量方针应该是企业整个总方针的核心部分,引导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服务质量取胜,以服务质量求得效益,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2)服务质量目标和活动。港航企业要实现本企业的质量方针,首先要识别建立质量目标的主要目的。建立服务质量目标的主要目的应包括:货主需要与职业标准的道德相一致、不断地改进服务、考虑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提供服务的效率。以上主要的服务质量目的可转化为一系列的服务质量目标和活动。

(3)服务质量职责和权限。港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对服务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线员工提供服务给客户并直接与客户接触,其他员工对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起到间接的影响。只有明确合理分工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一线员工才可以在确定的权限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其他员工也可以通过承担适当的义务并与一线员工进行有效的合作,以持续地改进服务质量,并使客户满意。

(4)管理评审。港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定期评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以评价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并验证服务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得到满足。通过管理评审,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合性进行正式评价。管理评审过程应分析当前可能需要更改的活动,并应考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

2、资源管理。资源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支撑条件,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赖以存在的根本,也是能有效运行的前提和手段。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三部分。

(1)人力资源管理。人是服务型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几乎所有的服务都要服务企业的员工来提供。对客户而言,他们往往把第一线员工当作服务的化身。由于服务是一种情绪性的工作,管理好服务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就必须要注意做到聘用合适的员工,并要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胜任其工作职责要求,同时,企业还要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2)物质资源管理。港航企业要提供客户服务,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对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基础设施及设备包括:基本的服务工具(船舶、码头装卸设备等),有关客户的信息系统,备用物资的储备等。

(3)信息资源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信息资源将是港航企业最终能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之一。就像对其他物资资源的投资一样,港航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和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拥有信息基础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客户的偏好适时调整其服务,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3、服务实现过程。每个服务型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服务实现过程网络,港航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服务实现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

第6篇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质量检验的执行;?

(五)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质量检查与改善。?

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四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

(一)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原物料供应商水准,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填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一式二份,呈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质量检验规范?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召集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二)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酌予修订。?

(三)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现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一)周期设订?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做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一)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执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二份存于使用部门。?

(二)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申请委托校正,并填立外协请修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第九条: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 。?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4、各生产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量规)由使用部门自行校正与保养,由质量管理部不定期抽检。

?  5.仪器保养?

(1)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年度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维护卡内。?

(2)仪器外协修造:仪器邦联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外表请修申请单并呈主管核准后送采购办理外协修造。? ?

原物料质量管理?

第十条;原物料质量检验?

(1)原物料进入厂区时,库管单位应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对需用仪器检验的原物料,开立材料验收单(基板)、材料验收单(钻头)及材料验收单(一般),通知质量管理工程人员检验且质量管理工程人员于接获单据三日内,依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

?  (2)材料验收单(一般)、(基板)、(钻头)各一式五联检验完成后,第一联送采购,核对无误后送会计整理付款,第二联会计存,第三联料库,第四联质量管理存,第五联送保税。且每次把检验结果记录于供应厂商质量记录卡,并每月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的结果统计于供应商质量统计表及每月评核供应商的行分于供应商的评价表,提供采购作为选择对抗厂商的参考资料。? ?

制造前质量条件复查

第十一条:制造通知单的审核(新客户、新流程、特殊产品)? 质量管理部主管收到制造通知单后,应于一日内完成审核。?

(一)制造通知单的审核?

1、订制料号-pc板类别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

2、种类-客户提供的油墨颜色。?

3、底板-底板规格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使用于特殊要求者有否特别注明。?

4、质量要求-各项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并符合本公司的质量规范,如有特殊质量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再确定产量。?

5、包装方式-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装规范,客户要求的特殊包装方式可否接受,外销订单的shipping mark及side mark是否明确表示。?

6、是否使用特殊的原物料。?

(二)制造通知单审核后的处理?

1、新开发产品、试制通知单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研发部提示有关制造条件等并签认,若确认其质量要求超出制造能力时应述明原因后,将制造通知单送回制造部办理退单,由营业部向客户说明。?

2、新开发产品若质量标准尚未制定时,应将制造通知单交研发部拟定加工条件及暂订质量标准,由研发部记录于制造规范上,作为制造部门生产及质量管理的依据。?

第十二条:生产前制造及质量标准复核?

(一)制造部门接到研发部送来的制造规范后,须由科长或组长先查核确认下列事项后始可进行生产:?

1、该制品是否订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作为质量标准判定的依据。?

2、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二)制造部门确认无误后于制造规范上签认,作为生产的依据。? ?

制程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制程质量检验?

(一)质检部门对各制程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二)在制品质量检验依制程区分,由质量管理部ipqc负责检验:?

1、钻孔-ipqc钻孔科日报表。?

2、修一-针对线路印刷检修后分十五条以下及十五条以上分别检验记录于ipqc修一日报表。

?  3、修二-针对镀铜(cu)易(sn/pb)后15条以上分别检验记录于ipqc修二日报表。?

4、镀金-ipqc镀金日报表。?

5、底片制造完成正式钻孔前由质量管理工程科检验并记录于底片检查要项。?

6、其他如喷锡板制程抽验管理日报表、qai进料抽验报告、s/m抽验日报表等抽验。?

(三)质量管理工程科于制程中配合在制品的加工程序、负责加工条件的测试:?

1、钻头研磨后规范检验并记录于钻头研磨检验报告上。?

2、切片检验分pih、一次铜、二次铜及喷锡蚀铜分别依检验规范检验并记录于(qae microsection report)、(aqe solderability tes report)等检验报告。?

(四)各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组长应即追查原因,并加以处理后将异常原因、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指示后送质量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复核。?

(五)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反应单位主管处理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呈经(副)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改善。?

(六)各生产部门依自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质量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七)制程间半成品移转,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第十四条:制程自主检查?

(一)制程中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科长或组长,并开立异常处理单见(表)一式四联,填列异常说明、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送质量管理部门判定异常原因及责任发生部门后,依实际需要交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拟定责任归属及奖惩,如果有跨部门或责任不明确时送总经理批示。第一~经理室存,第二联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管理),第三联会签部门,第四联经办部门。?

(二)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确实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三)制程自主检查规定依制程自主检查实施办法实施。? ?

成品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成品质量检验? 成品检验人员应依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迅速处理以确保成品质量。?

第十六条:出货检验? 每批产品出货前,品检单位应依出货检验标示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质量与包装检验结果填报出货检验记录表见(附表)呈主管批示后依综合判定执行。? ?

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条:原物料质量异常反应?

(一)原物料进厂检验,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检验部门的主管均须于说明栏内加以说明,并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呈核与处理。?

(二)对于检验异常的原物料经核决主管核决使用时,质量管理部应依异常项目开立异常处理单送制造部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时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由现场主管填报使用状况、成本影响及意见,经经理核签呈总经理批示后送采购单位与提供厂商交涉。?

第十八条:在制品与成品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一)在制品与成品在各项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时,应提报异常处理单,并应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使能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以确保质量。?

(二)制造部门在制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踪原因外,不良品当即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制程(以废品报告单提报,并经质量管理部复核才可报废)。?

第十九条:制程间质量异常反应? 收料部门组长在制程自主检查中发现供料部门供应在制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填写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原因,连同样品,经报告科长后送经理室绩效组登记(列入追踪)后,送经理室品保组人员召集收料部门及供料部门人员共同检查料品异常项目、数量并拟定处理对策及追查责任归属部门(或个人)并呈经理批示后,第一联送总经理室催办及督促料品处理及异常改善结果,第二联送生产管理组(质量管理部)做生产安排及调度,第三联送收料部门(会签部门)依批示办理,第四联送回供料部门。制造科召集机班人员检查改善并依批示办理后,送经理室品保组存,绩效组重新核算生产绩效及督促异常改善结果。? ?

成品出厂前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条:成品缴库管理?

(一)质量管理部门主管对预定缴库的批号,应逐项依制造流程卡、qai进料抽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审核确认后始可办理缴库作业。?

(二)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对于缴库前的成品应抽检,若有质量不合格的批号,超过管理范围时,应填写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情况及附样并拟定料品处理方式,呈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及改善。?

(三)质量管理人员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如经理无法裁决时,把异常处理单呈总经理批示。

?  第二十一条:检验报告申请作业?

(一)客户要求提品检验报告者,营业人员应填报检验报告申请单一式一联说明理由,检验项目理由,检验项目及质量要求后送总经理室产销组。?

(二)总经理室产销组人员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时,应转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质量要求超出公司成品质量标准者,须交研发部)研判是否出具检验报告,呈经理核签后把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室产销组,转送质量管理部。?

(三)质量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于制造后取样做成品物性实验,并依要求检验项目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入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后,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产销组,第二联自存凭以签认成品缴库。?

(四)特殊物、化性的检验,质量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会同研发部于制造后取样检验,质量管理部人员将检验结果转填于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表送产销组,第二联自存。?

(五)产销组人员在接获质量管理部人员送来的检验报告表第一联及检验报告申请单后,应依检验报告表资料及参酌检验报告申请单的客户要求,复印一份呈主管核签,并盖上产品检验专用章后送营业部门转客户。? ?

产品质量确认?

第二十二条:质量确认时机? 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安排生产进度表或制作规范生产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将制作规范或经理批示送确认的异常处理单由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取样确认并将供确认项目及内容填立于质量确认表,连同确认样品送营业部门转交客户确认。?

(一)批量生产前的质量确认。?

(二)客户要求质量确认。?

(三)客户附样与制品材质不同者。?

(四)客户附样的印刷线路非本公司或要求不同者。?

(五)生产或质量异常致产品发生规格、物性或其他差异者。?

(六)经经理或总经理指示送确认者。?

第二十三条:确认样品的生产、取样与制作?

(一)确认样品的生产?

1、若客户要求确认底片者由研发部制作供确认。?

2、若客户要求确认印刷线路、传送效果者,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以小时制作供确认。?

(二)确认样品的取样? 质量管理部人员应取样二份,一份存质量管理部,另一份连同质量确认表交由业务部送客户确认。?

第二十四条:质量确认书的开立作业?

(一)质量确认书的开立?

质量管理部人员在取样后应即填质量确认表一式二份,编号连同样品呈经理核签并于质量确认表上加盖质量确认专用章转交研发部及生产管理人员,且在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日期后转交业务部门。?

(二)客户进厂确认的作业方式?

客户进厂确认需开立质量确认表质量管理人员并要求客户于确认书上签认,并呈经理核签后通知生产管理人员排制,客户确认不合格拒收时,由质量管理部人员填报异常处理单呈经理批示,并依批示办理。?

第二十五条:质量确认处理期限及追踪?

(一)处理期限? 营业部门接获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送来确认的样品应于二日内转送客户,质量确认日数规定国内客户5日,国外客户10日,但客户如需装配试验始可确认者,其确认日数为50日,设定日数以出厂日为基准。?

(二)质量确认追踪? 质量管理部人员对于未如期完成确认者,且已逾2天以上者时,应以便函反应营业部门,以掌握确认动态及订单生产。?

(三)质量确认的结案? 质量管理部人员于接获营业部门送回经客户确认的质量确认表后,应即会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完成并以安排生产,如客户不合格时应检查是否补(试)制。? ?

质量异常分析改善?

第二十六条:制程质量异常改善? 异常处理单经经理列入改善者,由经理室品保组登记交由改善执行部门依异常处理单所拟的改善对策确实执行,并定期提出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改善结果。?

第二十七条:质量异常统计分析?

(一)质量管理部每日依ipqc抽查记录统计异常料号、项目及数量汇总编制各机班、料号不良分析日报表送经理核示后,送制造部一份以了解每日质量异常情况,以拟改善措施。?

(二)质量管理部每周依据每日抽检编制的各机班、料号不良分析日报表将异常项目汇总编制抽检异常周报送总经理室、制造部品保组并由制造科召集各机班针对主要异常项目、发生原因及措施检查。?

(三)各科生产中发生异常时拟报废的pc板,应填报成品报废单会质量管理部mpb确认后始可报废,且每月5日前由质量管理部汇部填报制程料号别报废原因统计表见(附表)送有关部门检查改善。

?  第二十八条:质量管理圈活动? 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领导统御及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启发提高人员的工作士气及质量意识,以团队精神共谋产品质量的改善,公司内各部门得组成质量管理圈,以推动改善工作。??

第7篇

领导作用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对于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质量是永恒的义务,应站在发展的高度来规划质量管理、培育质量意识。

1.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管理者对质量管理认识到位了,质量信念坚定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表率,才能做质量管理的明白人和带头人。

1.2领导应创造并保持全员参与的环境,有良好的质量风气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行,良好质量风气的行成,领导作用至关重要。

1.3管理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质量责任起着指挥、组织、分配和协调作用。只有统一步骤协调一致,才能使企业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可以避免责任不清、协调不好、互不衔接甚至互相扯皮的问题。

1.4领导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来说,管理者是效仿的对象,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对员工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仅有着行政关系上的影响力,而且还有心理上的影响力,可起到表率和无声命令的作用,同时感染员工的质量态度。

二、有效的管理方法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建立相应的质量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只要体系、制度切实可行,并能够严格实施,就基本能够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如果使用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更有助于企业质量的提升。

2.1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首先,企业必须加大力度,在分配机制上取得突破。一是企业可设立“质量管理或改进奖”,对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和攻克质量关键问题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实行重奖,树立和宣传质量工作的典型,要做到奖的让人心动,令人眼红,把企业质量工作的受益层层体现落实到各层次责任者身上,强化激励导向。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以质量为主导的分配机制,要探索从“按量计酬”向“以量为基础,以质论价”的分配方式转变,使干的多不一定比干的少的多挣,干得好的可能比干的多的多拿,增强质量在分配中的激励作用,使干得好的在分配中充分受益。其次,在约束机制上,要综合运用分配、用人和岗位竞争机制,加大惩戒力度。一是与奖励机制相适应,加大质量考核的惩罚力度,质量出了问题要罚得有切肤之痛,充分体现利益受损。二是要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深化实施待岗、下岗、解聘办法。工作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讲来自于岗位危机,强化刚性管理,把质量工作的好坏与岗位的得失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质检队伍调整优化。要实施质检人员岗位交流和淘汰机制,保持质检队伍动态优化格局。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对质检队伍进行必要的调整,凡不适合质检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

2.2解决质量管理的模式问题,即通过抓最终结果,牵动过程控制和管理强化,落实层级责任,实现质量责任主体下移,变“他律为自律,变被动为自觉”。一些职工之所以在质量上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质量工作的运行模式存在问题。检查员分布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把关,这种方式造成基层主体意识不强,一些操作者存在对检查员的依赖性,存在“你检查”、“你说行就行”、“出了问题是检查员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心理想法,责任主体的意识淡化。尽管明确规定了“三检制”,但大多数在执行上流于形式,职工在质量管理和质量自控方面真正入脑入心的并不多见。因此,要转变管理方式,力求把质量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尽可能地转变为基层和操作者的自律行为,即质量部门侧重对最终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分出档次,企业按照产品质量的不同实施相应的考核分配政策,变“让好为我要干好”,进而激发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构建机制、强化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强化质量源头问题。设计工艺部门的工作是质量工作的源头,设计、工艺问题是质量工作的深层次问题,并使这种观点在技术人员中得到重视和认可。设计工艺是质量的基础,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是强调生产过程或操作者的责任多,而对设计、工艺的科学性、充分性和合理性重视和审视不够。而因设计、工艺问题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往往是深层次的、惯性的、批量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为此,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的认识,集中力量强化改进,完善基础工作,推动设计工艺部门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教育引导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实现设计工艺与生产实际的科学结合,倡导并培育科学、严细、负责、创新的精神和态度。三是强化设计工艺人员的责任。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从生产、工艺、设计上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分清责任,使技术人员既要对技术成果负责,更要对产品能否得到用户认同负责。还应积极构建生产与设计、工艺部门在质量上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三、持续改进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0-01

服务是饭店的生命,是永恒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饭店已经把服务质量管理看成是饭店的生命,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因为对饭店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因此,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如何保证饭店服务质量,是摆在许多饭店面前的问题。

1.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

饭店也是个小社会,服务对象是"人",以"人"为中心,很好地满足形形不同程度、不同职业的客人的愿望,是饭店业深层次的责任和任务。当然,创造出舒适又方便的环境已不容易,而创造出情与景交融的心理氛围就更难。"五星级"饭店的硬件标准很具体,但谁能说出"五星级"饭店的"心理"标准呢?当今世界,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但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心灵的平衡"。如果饭店能创造出一种最易沟通、易交融、易理解的"家"的氛围,岂不更有意义吗?从小事做起, 能很好的把握客人的心理脉搏,服务到实处,亲切而不是殷勤,周到而不是繁琐,标准而不是呆板,热情而不是流于形式,让客人从内心自然舒适,从而产生"享受人生"之感,虽然人已走,但情未尽,回味无穷,希望再度光临。

2.打造出独特的饭店个性

人们常说:"饭店,饭店,一是住店,二是吃饭",这只是道出了饭店的共性。但是真正体现饭店的个性的,仍然是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不放松每个"细微"之处,甚至饭店的主体、服务员的服装、发型、装饰、餐具的颜色都能体现出有别于"其他"的"我"的这个饭店的特色。饭店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饭店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所以无论从设施方面来讲,还是从服务水平方面来讲都应从普遍中从细微中体现"惟我独有",突出饭店的个性,表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转。再如,在服务方面,要以独特的周到细微之处,让客人感到你的饭店不同于其他饭店。

3.饭店软件服务质量的提升

3.1 建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培养饭店"服务文化"。饭店服务质量与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服务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建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来有效地将各部门的工作联系起来,以给宾客带来满足感。首先,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构,由上至下每一级的管理层都要建立服务质量小组,形成遍布饭店的服务质量管理网络;其次,进行责任权利分工,使得饭店所有员工各司其职,有效地避免推卸责任;第三,制订并实施饭店服务规程和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详尽具体的制度是员工工作的准则,包括: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检查制度等。饭店服务质量体系能够长久发挥作用,需要饭店培养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首先,要在饭店内部树立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员工懂得"宾客至上"、"宾至如归"的内在含义;其次,按照已经制定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创建和培育饭店的"服务文化",达到员工自觉的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第三,在创建和培育"服务文化"的过程中,高层管理者要发展的眼光,努力探索和开创符合本饭店实际情况的"服务文化"。

3.2 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水平。员工服务水平体现在礼节礼貌、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宾客满意度、饭店声誉、饭店服务质量水平。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是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饭店在安排培训的时候应该考虑饭店未来的经营发展的方向、饭店过去经营中的不足以及现在的实际情况。通常对普通员工进行服务观念、标准观念、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等基本服务质量培训;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服务规程、设施设备标准、服务环境标准、实物产品标准、劳务服务标准、质量等级标准等基层管理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问题分析、零缺点质量管理、服务质量控制等管理方法培训。除此之外还应加强饭店各部门员工横向沟通的技巧,提高外语水平,以及最新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知识培训。饭店管理者要注意培训不是简单一次或者是突发奇想的,它要伴随着员工的职业生涯,要有计划有目的性。这样才能确保饭店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始终领先同行。

3.3 严格制度职责,加强员工自律。在我国饭店管理和服务活动的长期实践中,各家饭店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实践中企业需要一套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前馈控制,就是要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服务人员服务行为。因此,必须强调全员严格遵循上岗职责、工作守法、服务耐心、操作规范等。尤为重要的是发挥团队带动作用,好的环境塑造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塑造好的员工,好的环境是由企业提供,主管带头,员工保持。要员工自律就首先制定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养成习惯。还要制定定期考核标准,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机会和奖励,确保表现好的员工工作能够得到认可,鼓励员工工作要积极表现。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跟踪监督,并要求定期改进,对到期没有达到改进标准的给予开除和其他处理。制度是安全线,奖励是块饼。订立企业安全线的位置,当员工碰到安全线,系统自动会报警。让员工可以拿到那块饼,员工心里自己有数。从而使饭店各种服务行为,始终置于制度职责及其质量行为的自控之中。

第9篇

实施食品包装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导致社会各方面对于食品包装的关注增加,进而也引起食品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对食品包装质量的重视。

从食品企业方面来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其就会成为一根导火线,将其背后的情况拉入到消费者的视线之中,也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入公众讨论的话题中,从而变成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的情况迫使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开始对食品的包装问题产生重视,产品的品质依赖于良好的高质量的包装进行保护,而包装的印刷需要达到标准也是环保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对于食品包装安全方面的信息,需要要求包装标签的设计准确性。

从相关行业方面来看。与食品相关的行业产品,如食品包装袋、PVC保鲜膜、快餐盒等,都会涉及到印刷油墨,这就会导致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卫生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对于塑料类食品包装来说,目前在国内占据使用包装的一半左右。随着塑料类食品包装份额的上升,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隐患因素。而在今后的消费者监督之下,从事与包装业相关的生产也需要对食品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高度关注,主要包括生产原料、包装策划工作以及印刷工作。这些食品的包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食品产生潜在迁移影响,从而影响顾客的健康。

食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食品包装行业的大发展。但由于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存在低水平建设、剩余产能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导致社会上的同类企业偏多、资金较紧张、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都很难过关。如溶剂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一般使用到的溶剂有甲苯、乙酸乙酯以及丁酮等,溶剂可在复合包装中残留,主要在油墨、溶剂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残留情况。而我国现今的标准是只对胶黏剂中存在的微量有害物质进行了控制,如对二氨基甲苯就进行了明确的控制,但未对溶剂残留提出控制要求。

如何改進企业食品包装治疗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需要履行相关责任,实现社会利益。因此,需要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食品包装企业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食品安全的稳定性起了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力度。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因此,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保证。一方面,需要对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力度进行加大,另一方面,需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开展员工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问题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包装企业需要通过技术革新、质量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从而才能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放心。可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得食品污染、危害问题降到最低。其次,需要坚持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实现质量上升管理。要想做好企业产品质量,实施先进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对技术加强创新,才能使得食品包装企业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安全性高的效益之路。

综上所述,在我国随着食品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包装业在先进的社会上地位也越来越高。就现阶段来看,包装材料、容器、设计以及工艺等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时食品包装安全问题也频发。这就需要对食品包装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卫生性等,保证食品包装事故大大减少。

第10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 (2008)0110089-03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

项目活动是应业主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业主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已反映在项目合同中。因此,项目质量除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外,还必须满足项目合同条款的要求,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

由于项目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过程,其生产组织特有的流动性、综合性、劳动密集性及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均增加了项目质量保证的难度。

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1. 质量技术文件

质量管理文件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项目质量和工作质量要求,对与管理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规定。

1.1 质量保证大纲

在项目或任务下达或合同签订生效开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均需在总结上阶段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或修订,以指导本阶段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大纲的目标是:提高项目实施的适用性和任务完成率、 降低项目对维修和后勤保障的要求、提供基本的质量信息、提高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

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是:按项目的特点和有关部门对质量的要求,提出明确的质量指标要求;明确规定工艺技术、计划、质量和物资部门的质量责任;确定各实施阶段的工作目标;针对项目特点和实际的实施能力,提出质量控制点和需要进行特殊控制的要求、措施、方法及其相应的完成标识和评价标准;对设计、工艺和项目质量评审要有明确规定。

1.2 质量工作计划

质量工作计划是对特定的项目、服务、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质量工作计划的工作内容:实现的质量目标; 应承担的工作项目、要求、责任以及完成的时间等; 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质量指标和用户质量要求;计划期内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分段进度、实现的工作内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重大技术改进措施、检测及技术开发等。

1.3 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的总称,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和凭证。成套技术文件应完整、准确、协调、一致。实际文件与项目技术文件状态一致;工艺文件与项目实施实际一致;研究试验文件与项目实际过程一致。成套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应根据项目和工作的性质、复杂程度、研制阶段区别对待。为保证每一项目和工作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在实施工作开始时,提出技术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列出文件目录,并组织实施。

1.4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实施单位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提出质量成本项目和计划。

1.4.1 质量费用的归集

承制单位应严格遵守质量成本开支范围,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质量成本核算对象及质量成本科目,分责任单位正确归集质量费用,不属于现行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列入不可计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

1.4.2 质量费用的分配

属于现行项目开支范围内的质量费用,应分别在项目和工作中进行核算,不属于现行项目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统计归集后直接或分配计入完工项目和目前实施项目的质量成本。能够分清由哪个项目负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目明细帐或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不能分清的统计后,按工时分配计入。

2.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目的主要是确保项目的质量标准能够得以满意的实现,其关键是在项目的计划期内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同时要处理与其他项目计划之间的关系。

2.1 质量计划的输入要素:质量方针、范围陈述、产品描述、标准和规则

2.2 质量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术

2.2.1 利益/成本分析

质量计划必须综合考虑利益/成本的交换,满足质量需求的主要的利益是减少重复性工作,这就意味着高的产出、低的支出以及增加投资者的满意度。满足质量要求的基本费用是辅助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付出。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利益与成本之比尽可能的大。

2.2.2 基准

基准主要是通过比较实际或计划项目的实施与其它同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改进项目实施过程提供思路和提供一个实施的标准。

2.2.3 流程图

流程图是一个由任何箭线联系的若干因素关系图,流程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原因结果图:主要用来分析和说明各种因素和原因如何导致或者产生各种各种潜在的问题和后果。

系统流程图或处理流程图:主要用来说明系统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通过流程图可以帮助项目组提出解决所遇质量问题的相关方法。

2.2.4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对于分析辨明对整个项目输出结果最有影响的因素是很为有效的,然而这种方法的应用存在着费用进度交换的问题。

2.3 质量计划的输出

2.3.1 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主要描述项目管理组应该如何实施它的质量方针。在ISO9000中,项目的质量系统被描述为包括对组织结构、责任、方法、步骤及资源等实施质量管理。质量计划提供了对整个项目进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的基础。

2.3.2 具体操作说明

对于一些特殊条款需要附加的操作说明,包括对他们的解释及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如何度量的问题。比如说满足项目进度日期不能足以说是对项目管理质量的度量,项目管理组还必须指出每一项工作是否按时开始或者按时结束,各个独立的工作是否被度量或者仅是做了一定的说明等类似情况。

2.3.3 检查表格

检查表格是一种用于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通常的描述包括命令和询问两种形式。许多组织已经形成了标准的确保频繁执行的工作顺利执行的体系。

2.3.4 其它过程的输入

质量计划过程也有助于对其它领域工作的开展。

3.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所有计划和系统工作实施达到质量计划要求的基础,为项目质量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证,它应该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之中。在ISO9000系列实施之前,质量保证通常被描述在质量计划之中。

质量保证通常是由质量保证部门或者类似的组织单元提供,但是不必总是如此。质量保证通常提供给项目管理组以及实施组织(内部质量保证)或者提供给客户或项目工作涉及的其它活动(外部质量保证)。

3.1 质量保证的输入

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控制度量的结果、操作说明。

3.2 质量保证的工具和方法

3.2.1 质量计划工具和技术

3.2.2 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贯彻并适合与于达到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审查。通过质量审核,评价审核对象的现状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并确定是否需采取改进纠正措施,从而达到:

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保证设计、实施与组织过程符合规定要求;

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审核的分类包括:质量体系审核、项目质量审核、过程(工序)质量审核、监督审核、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审核。

质量审核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它可以由专门的审计员或者是第三方质量系统注册组织审核。

3.3 质量保证的输出

3.3.1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包括达到以下目的的各种行动:增加项目有效性和效率以提高项目投资者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质量改进将要求改变不正确的行动以及克服这种不正确行动的过程。

4. 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质量控制同样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项目的结果包括产品结果(如交付)以及管理结果(如实施的费用和进度)。质量控制通常是由质量控制部门或类似的质量组织单元实施,但是也并非总是如此。

项目管理组应该具有统计质量控制的工作知识,特别是抽样检查和概率方面的知识,以便帮助他们评价质量控制的输出。他们应该清楚预防和检查、特征样本和随机样本、特殊原因和随机原因、偏差和控制线等几个概念的不同。

4.1 质量控制的输入

工作结果、质量管理计划、操作描述、检查表格。

4.2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4.2.1 检查:包括度量、考察和测试

4.2.2 控制图

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控任何形式的输出变量,它用的最为频繁,可用于监控进度和费用的变化,范围变化的量度和频率,项目说明中的错误,以及其它管理结果。

4.2.3 统计样本

对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统计值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统计样本涉及到了样本选择的代表性,合适的样本通常可以减少项目控制的费用,当然这需要一些样本统计方面的知识,项目管理组有必要熟悉样本变化的技术。

4.2.4 流图

流图通常被用于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确定以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2.5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应用数学的技术根据历史的数据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通常被用来监控:

技术参数:多少错误或缺点已被识别和纠正,多少错误仍然未被校正;

费用和进度参数:多少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被按期完成。

4.3 质量控制的输出

4.3.1 质量改进措施

4.3.2 可接受的决定

每一项目都有接受和拒绝的可能,不被接受的工作需要重新进行

4.3.3 重新工作

不被接受的工作需要重新执行,项目工作组的目标是使得返工的工作最少。

4.3.4 完成检查表

当检查的时候,应该完成对项目质量的记录,及完成检查表格。

4.3.5 过程调整

第11篇

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培训讲师曾在hw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记录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考虑到qa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有限,模块级评审尽量参加,产品级评审则必须参加。抓好技术评审将是今年和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心。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非常重要,它对设计、开发影响最大,变更也是最多的,如何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召集pdt成员代表自己部门提出需求,如工艺工程师提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可服务性需求等等,我们的pdt成员除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也是皮毛,产品需求里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将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市场部是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策划和组织进攻,我们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和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

第12篇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建筑规模水平排名第一的国家。在基本建设迅速扩展的时代背景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数量及规模不断发展。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属于24小时服务型行业,管理工作繁杂,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运输、成型技术、养护等环节直接影响了最终成品的质量。在已经饱和或严重供大于求的城市中,行业之间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垫资情况越来越严重,利益越来越少,个拖欠款现象尤为普遍。这些现象导致了这一行业风险较高。在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质量管理,生产高质量商品混凝土,赢得更多的用户,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呢?这是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坚持以“预防为主、超前控制质量”的原则。在职能和组织形式上构建以技术总工为中心的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征和管理职能制定质量保障系统,将质量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和个人身上。另外按照工程的不同环节及施工要求及条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监督、检查与验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每个环节和每个重要关键贡献控制点的质量。

1原材料质量管理

一般情况下,原材料的挑选、进厂质量控制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关键。石、水泥、砂、外加剂、掺合料、水等是商品混凝土的重要构成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所以需要仔细筛选。选择原材料的主要原则是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质量合格的材料。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只有使用性能稳定的原材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才能够生产出质量较好的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重点环节就是存放过程,很多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都是由于原材料进厂之后管理不合理所导致的,所以生产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重视原材料的存放。生产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原材料储存区,各类原材料实行分类存放,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另外,高度重视原材料的堆放贮存。

(1)在砂石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修建良好的排水设施,更好的防止砂石厂底部出现积水现象,避免铲车和皮带上料过程中导致砂石含水量出现较大波动,从而保障商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堆放砂石的场地必须是硬化的地坪。在砂石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根据砂石厂的实际情况加设遮雨棚。同时,还可以采取“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措施,以此稳定砂石的含水量。

(2)砂石材料必须严格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规格进行堆放,确保混凝土各项配置比准确无误。

(3)各种材料应该清楚的标识,对于粉料和液体储存罐,需要在进料口添加盖子,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有效防止原材料贮存出现错误而受到污染。

(4)水泥、粉煤灰、矿物掺合料等粉料设置专用筒仓,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等级,不同生产企业或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严禁混仓。掺合料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这方面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避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及经济损失。

2生产工艺的控制管理

商品混凝土技术质量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生产工艺控制管理。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质量管理是工作重心,只有将生产工艺控制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生产企业正常的运行,生产出质量高、性能稳定的商品混凝土。为了有效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水平和质量,便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1)投料前的准备工作。①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应该安排试验室严格检查砂石的含水量,以及砂石的粒径、粒形等情况,以便合理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②全面检查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如:上料系统设备,螺旋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搅拌机等,是否正常运行。特别应该注意外加剂称斗的下料闸门是否关闭严实,以避免因为外加剂出现渗漏而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的现象,进而出现重大的质量安全问题。

(2)确保设备计量准确。①各个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要求的配合比进行操作,并且应该使用电脑来控制整个系统生成,准确记录各个环节的数据,为之后检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②定期使用砝码校正电子称量,以保证达到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精度。

(3)需要根据不同搅拌机的类型、搅拌机的实际搅拌效果、混凝土运输时间设置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并且应该充分利用搅拌车在搅拌运输过程中进行二次搅拌所能达到的效果,从而在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有效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4)在商品混凝土的日常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和操作人员应该随时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一旦发现异常现象便需要及时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试验室除了随机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之外,还应该在每车混凝土出厂之时目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禁止坍落度不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出厂。

3设备质量控制管理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优良和先进的配套设施设备,而且还应该随时确保设备设施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商品混凝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其中主要包括商品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泵送等各类设备设施。为了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商品混凝土,便需要全面做好各类设备设施的检验校对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商品混凝土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设备准确无误,充分保障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每隔一段时间便使用砝码对称量系统进行校正,每两年便联系相关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各项设备设施。针对商品混凝土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到设备检验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修整,从而确保商品混凝土生产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防止因设备设施出现故障而影响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质量,实现降低商品混凝土搅拌成本的效果。

4运输过程的控制管理

当前,大部分商品混凝土运输都是使用专门的罐车,所以在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整个路程的时间、运输过程中的天气状况、输送方式等各种条件,合理调整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初凝的时间。合理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将商品混凝土从搅拌到入模的时间合理控制在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初凝时间应该根据不同水泥的种类、外加剂的类型和坍落度的大小、气温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将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从装料到卸料不能够超过4个小时。在各个搅拌车装料之前必须将搅拌筒中的水倒尽,并在出厂之前使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冲洗混凝土料斗和混凝土下料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水量。除此之外,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强化商品混凝土的检查力度,严格禁止混凝土罐车司机私自加水,认真做好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全过程的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