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景设计论文

水景设计论文

时间:2022-03-26 17:5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景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景设计论文

第1篇

(1)水景的季节适应性不强.景观设计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要遵循分季使用原则,考虑季节变化对水景设计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功能方面的特殊要求,使水景作用在四季中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大学校园的水景设计未能充分考虑东北地域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如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的水景代表———静湖,由构筑物、小品、植物加以围合,营造了极具魅力的中式微观园林空间.夏季吸引师生驻足观赏,水景利用率高.一到寒冷冬季,湖面结冰,周围草木萧瑟凋零,师生少有在此游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2)水景的文化内涵缺乏.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一些大学校园的水景设计,仅将水视为校园景观的要素构成之一,缺乏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思考.设计仅停留在悦人耳目的感觉层面,难以在师生内心引发共鸣,这在东北地区的所有高校当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高校的水景极富文化内涵.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思源湖”和“致远湖”的命名,既很好地诠释了学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也深刻体现了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得到了师生乃至社会的广泛认同.

(3)水景脱离环境实际.水作为一种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水源比较充足的校园,可利用水的造景功能,构筑富有感染力的校园环境.对东北地区而言,多数校园水源匮乏,一些校园的水景设计脱离基址实际,盲目设置了大型喷泉、假山瀑布、开挖了河道、人工湖等,违背了景观设计所应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如北华大学在东校区中轴线上设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旱地水景广场,由于距离直接水源较远,致使大型喷泉运行成本极高,所以一年启用的时间屈指可数,成为长期闲置的摆设.

(4)水景缺乏多样性.水景设计固然离不开水这一景观要素,然而水的存在状态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状态的水所营构而成的水景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构景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对水的“动态”或“静态”设计,往往忽略了水的其它存在方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对冰雪资源极其丰富的东北地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5)水景体验性不强.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学者西蒙兹认为:水景规划设计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1].但这在一些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如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滨水空间设计,虽充分利用了伊通河中游东岸支流小河沿子河从校区东侧流经的便利资源条件,但却在河岸设计建造了宽厚的护墙,将水体和堤岸道路完全隔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亲水”体验,使水景效果大打折扣.附近的吉林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情况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6)水景系统性不够.大学校园水景设计须秉持可持续理念,遵循系统性原则,全面系统地构建景观要素的生态关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要兼顾自然环境各个要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追求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效应.如沈阳建筑大学设计新校区时,对基地的地形地貌予以充分地尊重,在水体驳岸上,采用生态处理与干砌手法相结合,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水源的自然净化.通过恢复原有的稻田,吸引大量的野生禽鸟前来觅食、休憩和繁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校园生态系统.但多数校园在设计校园景观时,综合考虑不够周全,致使生态效应较差.尽管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然而水景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其作用和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水不仅能独立营造景观,也可通过一定手段实现空间的拓展、延伸和引导,以及增强空间层次性,从而活化空间、创造情趣,催化和激发校园整体景观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效果,既可作为艺术品主体而独立存在,也可与建筑、雕塑、植物或其它要素有机组合,创造独具风格的作品,可活跃气氛,打破环境单调感,增加情趣和意蕴;再次,水天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水引入校园,能更好地诠释大学文化的精神和主题,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最后,水体和各种喷泉都具有降尘、空气净化及调节湿度的功能,与绿树相依还能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心情舒畅,发挥保健作用.而且水与空气表面接触越大,喷射出的液滴颗粒就越小,产生的负离子越多,空气净化效果也就越明显.

2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策略

基于当前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主要从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水景设计、彰显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水景设计、营造富有体验场所的水景设计和构建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的水景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2.1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水景设计策略气候是影响东北寒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克服诸如气候等不利条件制约,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有不同视觉感受,这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隆冬季节,校园水体大都进入“休眠”状态.而作为水的其它存在状态———冰雪等,则是寒地最为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因此,遵从冰雪特性进行校园景观塑造,既具可行性,又有独特性.结合校园文化主题和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冰雕、雪雕、冰灯等景观小品,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寒地特色景观效果(见图1).针对东北寒地校园地表水短缺的局限,秉持“少而精”原则,浅水池不失为绝佳选择(见图2).夏季浅池水平如镜,倒映周边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池中可置放雕塑、喷泉、射灯等小品与动植物,冬季时将池水抽干,其中的雕塑搭配各色灯光,产生绚丽的光影效果.同时将池壁设计成斜面,可减轻冬季无水时高差过大对人心理造成的不适;将有高差部分设计成为“立体水”,使其成为冬季里的静态雕塑.

2.2彰显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水景设计策略文化性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重视水所具有的精神意义,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发挥,从而达到提升师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的目的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永恒的追求.因此,传统文化、学校历史、人生哲理和名言警句都可以成为构思主题[2].可借鉴“曲水流觞”的概念,采用曲水和溪流等形式进行校园景观营构(见图3).溪流撞击挡石产生的水声高低顿挫,曲水的平静舒缓,两者一静一动,或欢快或宁静,可唤醒人们对水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而产生内心共鸣.溪流底部以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鹅卵石铺装,冬季无水时鹅卵石出来,使人联想到流水的涌动,达到无水胜有水的效果.水道的底部可设计成水波,流水状等更具文化意境的图案.校园中的垃圾桶、桌椅等设施可通过井、锚、桥、闸、船等意象,让人体验到对水的多种感受,激起人们的联想与回忆,从而得到教育和熏陶.此外,结合不同大学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冬天特有的冰雪景观资源,多设计具有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的冰雪雕塑,以此烘托校园文化情境的同时,使师生与雕塑之间产生共鸣,鼓舞广大师生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3营造富有体验场所的水景设计策略水是划分和界定空间的极佳手段.水的流动性、可塑性可将校园划分为或立体、或平面的空间形态,并能与周边景物相呼应,可增强师生的亲水感和参与性,对各种活动提供支撑,从而使空间具有了场所特性.在大学校园中,富有场所意义的空间当属广场和滨水空间.可充分利用绿化、台阶、铺地、小品及石椅等进行空间界定,形成具有亲切尺度感与领域归属感的人性化滨水交往环境,对师生各种交往活动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增强参与性与体验感,如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净湖滨水景观就极具代表性(见图4).同时,需注意滨水区驳岸道路的线路设计,综合捷径与观光线路,满足师生不同需求.校园广场为师生各种体验性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多物质和精神可能.在硬质铺装底部隐藏喷水装置与排水渠,形成隐藏的喷水广场(见图5).在炎热夏季广场上会形成喷射水柱与水雾的立体组合,为师生广场中行走带来些许凉意.冬季时则“恢复”为校园广场供师生行走、休憩,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此外,校园中面积较大的水体也具场所功能,可为冬季可开展冰上特色运动项目提供支撑,丰富师生文体生活(见图6).水体驳岸可设置色彩艳丽、样式新颖,再结合地域人文特色鲜明的亲水设施,如座椅、漫水桥、亲水雕塑等的设计,使其与水体相呼应,取得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

2.4构建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的水景设计策略东北地区的雨雪资源相对比较丰沛,如结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并辅以相应技术措施,将丰富的雨雪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汇集,构建诸如生态水池、生态湿地等景观形式,既可弥补校园地表水源不足,为校园内各种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又可加速其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与交换,改善校园空气质量.同时也为校园生态景观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还可结合校园景观系统化设计,辟建合理分布的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和特点,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污水的高度净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又能创造水生生物环境,营造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的自然景观[3].

3结语

第2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中国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平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平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北方地区拟“水”枯山水营造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intends to "water" landscape in north China build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nd intends to "water" landscape is a unique advantage

Key word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water" dry landscape to build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景的分析

1.1水景的基本定义

水景是一种具有生命的景观,其区别于其他景观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流动性的生命感,其生命感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水流的波纹性。

1.2园林中的水景

水景是园林四要素中最生动的一个要素,水景是水的一种美的体现,从古到今,水孕育文明、催引人哲思。园林中水景的营造在更大程度上更是一种意境,追求生命的意境美。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水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3人对水景的需求

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亲水性。希望接触水,体验水带来的乐趣。

人们对水景的需求促使人们主动的去创造水景。

1.4北方地区的水景现状

总体来讲,北方地区现在的水景现状令人十分担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北方水景的问题急需解决。

2.制约北方地区水景发展的因素

2.1资源因素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他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

2.2气候因素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地区是高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离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的基本特征:①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亦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在7月,春温高于秋温。②降水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3经济因素

我国南北两地的经济也有巨大不同: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经济的因素极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园林的发展,对水景的发展更加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北方地区拟“水”景观的适宜性

3.1拟“水”景观的分析

拟“水”景观,总体来讲,即为采用某种材料,并应用某种方式营造出类似真正水景的一种景色。

拟“水”景观中“拟”,首先是在形态上的模拟,应用现有的材料,创造出水的形态。其次,拟“水”中的“拟”可以更深层次的模拟水所创造的意境,模拟水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一种人的亲身体验。另外,在科学技术已近发展到一定级别的今天,也可以使用高科技创造出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的“水”景。

3.2拟“水”景观的优点

拟“水”景观虽然无法完全代替真正的水景,但拟“水”景观仍就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一、拟“水”景观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水景的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拟“水”景观克服了北方地区不适宜水景发展的气候因素

三、拟“水”景观的方经济性

拟“水”景观是一种持久的景观,所以一般只要建设好,后期只需简单的维护就可以,既不需大量的人力,也不需大量的财力。正如拟“水”景观中的一种形式――枯山水。

枯山水的主要材料为岩石和白砂,在我国北方地区这些材料相对容易获得且成本不高,造价低廉。后期的维护也仅是维护造型就可以,没有以往水景得定期加水、换水的麻烦,大大减少了维护的开销,具有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四、拟“水”景观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水景营造形式一般有喷泉、叠水等,形式基本就是传统的几种形式。而拟“水”景观则可以采用现今的各种高科技手段以营造出传统水景所达不到的效果。

4.北方地区拟“水”景观营造的理念和原则

4.1营造理念

拟“水”景观的营造同样是园林建设中的一项,其目的同园林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营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游憩的环境,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

4.2营造原则

拟“水”景观的营造同样是园林建设中的一项,同样必须遵循景观建设中的各项原则。

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保护生态原则

三、因地制宜原则

四、经济最低化原则

五、艺术原则

5.北方地区拟“水”景观营造的方式

结合北方地区的相关情况,在北方地区可实行的拟“水”景观的营造方式基本有枯山水法、小品、雕塑发以及使用高科技等方法。

5.1枯山水法

5.1.1枯山水在我国北方的应用

“枯山水”是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通过空间视觉的感受让人去联想、顿悟,被喻为用眼睛去品味的茶道。枯水景指以园林理水艺术为指导,借鉴枯山水以“虚”代“实”表现手法,使用景石、卵石、白砂、植物和小品等元素,因地就势,浓缩再现大自然干涸的小溪、河流、瀑布、湖泊等景。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事物也可随之变化,枯山水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拟“水”景观所以的要求,可以适当加以改变。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

5.2小品法――雕塑

水景不但可以作为景色中的主要景观,同时也可作为辅助景观,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拟“水”景观同样具备这个条件,作为小品加以发挥水景的作用。

应用雕塑的表现方式也可以分为形象和抽象两种。所谓形象是指直接雕刻成传统水景小品的样子,与真正的水景除了没有水流的声音外,基本完全可以与真正的水景媲美,栩栩如生,毫不逊色。

5.3其它高科技手法

5.3.1 LED技术

LED技术拥有高节能、寿命长、多变幻、利环保的优势,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这点正好可以应用到拟“水”景观的营造上,利用这项技术,完全可以打造出逼真的墙上水景,让水景在夜晚更加璀璨。

5.3.2 3D技术

3D技术在我国已经能够纯熟的应用,因此拟“水”景观的营造同样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

在我国北方一些经济发展较好而又没有可吸引人的旅游资源的地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打造一个“水城”。

6.结语

为了让北方地区的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园林中水景的乐趣,为了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中的拟“水”景观的营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摆在我们所有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者和参与者面前的一个大题目。

参考文献

[1] 张立静,李铁军. 浅谈园林水景设计中的环境问题[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5,(04)

第4篇

关键词:文化符号;城市文化广场;演绎与诠释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73-02

1 引言

作为城市的“起居室”和“客厅”的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节点,主要链接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景观小品与大众交流的一种公共艺术形态,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舞台。不仅浓缩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征,更积淀了居民的情感和记忆。一个好的城市文化广场不仅传递了城市本身的文化内涵,更能改善城市生活的品质,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精神文明的窗口。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城市文化广场的概念

城市文化广场是由基面、边围、家具等物质要素围合所形成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休闲、交往、娱乐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风貌特色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能够高度概括一个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时代精神的场所。其结构一般都是开敞式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和文化特点来决定的,并与周围的整体环境协调统一,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愉悦的休憩空间。表现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是城市文化广场的特色,文化广场带来文化休闲气息的同时,还反映当地的习俗和居民生活的情趣。

2.2 文化符号的概念

所谓的文化符号,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具体说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物质,例如某些特定的色彩、图案、造型等。当前,利用文化符号已经是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常用手段。然而,很多地方对于文化符号的应用,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只是简单孤立地抽取一些具象的符号,强加在景观小品上,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简单化、照抄式的景观小品。 虽然模仿了历史的外在形态,但是往往造成词不达意,不仅不能给人传递文化气息,反而失去了地方特色,也失去了景观小品在城市文化广场中的作用。

3 结合实例,分析构成城市广场文化符号的元素

3.1 特色建筑

建筑因鲜明的地点性而成为空间内涵表达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广场空间景观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它的形式、体量、性质、轮廓线、色彩和外表材料直接影响城市广场空间景观的气氛和形象。建筑表达内涵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独特造型表达民族内涵;通过色彩、开敞度表达地域内涵,通过群体布局表达思想内涵;通过厚重的历史感表达文化内涵。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群可以以独特的造型组合脱颖而出,成为城市中标志性的建筑群,主要是对城市历史或是带风貌的概括和体现,反映城市历史的延续性。如桐城市滨河文化广场中的特色建筑东作门以及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群,是桐城古城门原址的复现。建筑本体人为的做旧和仿古,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使人们在广场休闲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沧桑。

3.2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在塑造城市文化广场的时候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色彩及图案与整个城市广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意境相吻合,含蓄地表达了城市的内涵和地方特色。丰富细腻的地面铺装能够装扮城市文化广场的细节,使其形态多样明确,边界清晰,达到更好的视觉效应,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地面铺装在选择铺地材料和铺地色彩上也有所要求,不同质感的材料和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材质和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周围环境、文化氛围相协调,营造和谐的视觉场所。如滨河文化广场上得地面铺装采用深色,营造历史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在地面运用浮雕,刻画出整个桐城市的地区原址,让市民了解城市的发展的变迁,更好的理解城市的内涵和地方特色。

3.3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作为一种文化媒介,是城市文化广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广场通过景观小品来体现,景观小品中文化内涵的表现则离不开文化符号的运用。通过造型别致、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的设计,既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广场的趣味性,为居民提供娱乐休憩的开放性休息场所,又能有意识的再现城市的地域传统风貌特色及文化意境。桐城市滨河文化广场采用不同造型的景观小品来展现文都特色,在广场入口处右侧采用大面积的文化浮雕墙,刻画一些礼仪之邦的典故,给游人造成一股视觉冲击力,营造广场的文化底蕴。其次在广场的左侧有一牛郎织女的雕塑,并刻有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于发展的典故,体现黄梅戏曲之乡的特色。另有一些体型小巧,造型复古的街灯、座椅等从细节部分展现这座城市文化广场的特色。

3.4 水景设计

水景在营造城市广场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是人们游玩时观赏的重点。一般广场的设计都离不开水景的营造,如喷泉、小型湖面等。水景在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中通过隐喻、象征、直叙等手法,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并与周围建筑相互掩映衬托,构成优美的风景层次。滨河文化广场就是一个利用水景展现广场特色的很好的例子。此广场毗邻龙眠河,通过对景的设计手法,与龙眠河相互依附,构成完美的视觉效应。在河面中央设计大型喷泉,河堤修建景观栈道,并以仿古的景观长廊作为陪衬。夜景下,通过灯光设计,喷泉呈现五颜六色的水景,并在河堤护岸勾勒出变换多样的“龙眠河是桐城人民的母亲河”的字样,在营造视觉效果的同时表达了这座城市对龙眠河的感激之情,更好的呈现文都的底蕴。

4 文化符号在城市文化广场中的演绎与诠释

4.1 多种元素的相互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中无论是特色建筑、地面铺装,还是景观小品、水景灯光都是组成文化符号传播的媒介元素之一,在文化符号加载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文化符号的“形”,使居民体会到设计作品的“意”,进而达到传达城市文化广场的“神”。一般情况下,对于文化符号的“形”的演绎方式有多种,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不是单一元素的运用,而是把几个元素巧妙的联合起来,相互借景,然后将其简化,得出表达文化符号的一种方式,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如在滨河文化广场中,特色的景观灯不是单纯的对仿古元素的简单复制,而是提取传统灯笼造型的精华,再以神似重于形式的设计原则,进行抽象的提炼与再创造。

4.2 多样形式诠释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的提升城市广场中的文化品位,将富于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推向大众生活,协调纯粹艺术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文化符号在城市广场中的设计必须打破单一的设计模式。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的现代城市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其表现出了功能多样化和文化多样性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运用多种元素的相互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达到既能展现文化内涵又能弘扬时代精神的效果。滨河文化广场各个构成元素的形式设计多以简洁、明快为主,但是各个要素之间却是各有特色,无论是景观小品还是雕塑形式不拘一格,在展现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

5 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最主要的开放空间,是与居民进行文化对接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能反映城市风貌、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的场所。而文化符号作为传递文化的中介,构成了城市文化的话语系统,为人们开启了一扇认识城市社会和文化的窗口,使人们更直观的领略所在城市的韵味。运用文化符号的观念为我们进行城市广场的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思考维度,而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也为文化符号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对城市文化广场各个构成要素文化符号的加工与整合,更好的诠释与演绎城市文化,达到与市民进行精神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夏季芳. 中西方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对比[J].安徽建筑,2005(3):8.

[2] 城市广场地域性构形要素浅析[J].科技广场,2008(6):246.

[3] 陈淑娟.论现代城市广场的休闲文化意境.2011(1):61.

[4] 黄敏.设计中的符号学[期刊论文]-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09).

第5篇

关键词:校园水体景观;生态;功能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校园空间是一个能为学生、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师生交往、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水景空间是校园空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设计校园水景空间时要在充分考虑师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体验的前提下,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态的环境,不仅可以满足观赏性,同时也要被使用者充分的利用,使其成为学习、娱乐的最佳场所。

2.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概述

“水的景观”(waterscapes)一词的合成是用来描述主要由水构建的景观。这种景观是在校园中用手工或机器仿照自然制成的大型景观,在形式上包括江、河流、小溪、湖、池塘和大型的喷泉,无论大小,它们都是景观或是背景,可近观也可远眺,水的彼岸向我们展示的是又一平面的风情。一些水景也可以沿着岸边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在许多大学校园中都有水景这一元素,它们以各种形态出现,或是湖、或是河、或是喷泉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在校园中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水面,统称之为校园水体。

3.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3.1.1水文

水是水体景观成功的关键,水质的好坏、来源都决定了水景的好坏。因此设计师要了解场地的洪水历史、年降水量等情况,对以上情况进行研究,为排除洪水危险及蓄水灌溉问题起到充分准备。

3.1.2土壤

土壤的结构、透水性等对水体空间能够构成起到很大的影响。高度透水性的土壤,使水分流失于地下水及周边地带,就很难支持水体空间的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在池底做防水处理。

3.1.3植物

在植物的种植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水生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但能美化景观,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改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3.2人文因素

3.2.1文化背景

每所大学都有其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对于水体景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时需将校园文化融入进去并要考虑到校园的学科特点。

3.1.2使用者需求

师生是校园水体空间的使用人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他们的使用需求。学生多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活动,这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可以同时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开放性、多样性等。在设计校园水体景观时可以将这几方面考虑进去。

4.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方法

4.1水面空间设计

水面设计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元素,水面的形式随岸线的变化而改变,它可以表现出宁静、舒缓、流畅等,因此,可以通过塑造不同的水面形态营造出不同氛围来满足水景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4.2驳岸空间设计

不同的水体岸边环境,采取的驳岸空间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2.1抛石驳岸

抛石驳岸可分为干砌石驳岸、半干砌石驳岸和石笼驳岸等几种形式。干砌石驳岸是指从堤脚下端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向上垒砌石块,并在石缝间填土,种植适宜的水际植物,这种方法有利于鱼类和植物的生存。半干砌驳岸是用混凝土格子加固干砌石驳岸的下部,使卵石一半被混凝土固定,另一半悬空,这样既可以抵抗洪水的冲击,又能确保生物的生存,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可以用半干砌驳岸。对于水流弯曲或者是流水冲顶位置等冲击力较大的岸线,则可采用抗冲刷力较强的石笼,石笼是耐久性强的铁丝笼内置石块而成,这种方法施工简单,对现场环境适应强。

4.2.2自然式缓坡驳岸

自然式缓坡驳岸适用于坡面较缓、空间足够大的场地,种植阳光草坪吸引师生到此休憩娱乐。

4.2.3植栽驳岸

植栽驳岸适用于坡度较大、亲水性不强、或者是需要帮助鱼类逃避敌害和提供遮荫场所的岸线。对于坡度较大的岸线,可以用木质栅格或是粗圆木桩形成稳定堤岸的格墙,再在木桩框间回填土壤,做成梯田式的植物种植台。

4.3亲水空间设计

亲水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欣赏景观的场所,让使用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满足人们的亲水心情。亲水空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方便在水边游憩时停留的空间,即水边散步道;另一类是可以穿行的空间,即水上通道。

4.3.1水边散步道

在设计游憩亲水空间时既不能让散步道全部沿水而设,也不能让散步道全部偏离水面。需要注意线性的流畅及尺度的把握,提供给师生们一处观景、休息、驻足的空间。水上穿行的通道贯穿于水体,不仅起到连接作用,也为校园景观增添了许多乐趣。

4.3.2水中穿行通道

水中穿行的通道主要有架空的栈道、汀步和桥等形式。架空的栈道一方面可以不阻断水流的自然运动状态,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对水中生物的活动不造成干扰,另一方面在布局形式上比较灵活,不会给人生硬的感觉。在水深较浅的地方设置栈道,在较深的水域木栈道要设置较高的护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汀步是道路在水中的延续,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二种。自然式的汀步设计时要与场地氛围相一致,左右穿插、疏密相间。规则式汀步是利用形状大小一致的混凝土木板按照道路曲线等距离整齐排列,呈现出整齐一致的美。

4.4植物景观设计

水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四类。在设计时注意将几类植物合理的搭配,以营造层次丰富的水体景观。

4.4.1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超市地或是不是经常性淹水的环境中的植物,根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类型多样,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都有,该类植物具有适应陆地和水体环境的双重习性。

4.4.2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上部茎秆、叶片挺出水面。大部分的品种根系粗壮发达、植株直立挺拔、茎叶明显、花枝高伸。其主要生长在浅水或水陆过渡区域,茎叶气生,通常具有与陆生植物相似的生物特性。常用的有荷花、芦苇、再力花、水葱等。

4.4.3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无地上茎或地上茎柔软不能直立,叶和花漂浮或半挺立于水面。叶片开始可沉水生长,后期浮出水面成漂浮叶,花朵通常伸出水面。常见的有王莲、芡实、睡莲等。

4.4.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整个植株沉于水中。茎叶长度高于水深时,高出的部分平浮在水面,近在开花时有部分花蕾伸出水面。常用的品种有眼子菜类、黑藻、狐尾藻等。

4.5后期养护管理

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但不是能够对水体一直进行污染治理,如果水体生态系统循环不佳的话,超出了水体的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浑浊,受到污染,这便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的腐烂死亡,不仅污染水体,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景观效果及生态平衡。因此,为了避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要确保水质的清洁,在深秋前要将水生植物的枯枝进行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平时水面的植物残体要定期清理,对于水中鱼类的繁殖也要给予控制,大量鱼类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氮磷含量增高,不能保证生态平衡。

5.结论

水体会使校园景观生机盎然、更加有魅力,因此水景设计对于校园规划有着很大的作用。校园水景空间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水景能够提高校园的环境品质,同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室外交流、休憩、娱乐的功能性强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多功能型场所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不是只考虑形的美观,忽视了功能性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国)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第6篇

关键词:滨海;度假酒店;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滨海度假酒店作为为人们的体闲、放松、康体、娱乐等各种类型的度假生活提供活动的场所,需要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度假需求,为人们营造一种特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又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自身成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媒介。这些需求无疑对滨海度假酒店建筑的景观营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它也为设计师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滨海度假酒店的建筑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或其它类型的酒店的设计有一些的不同之处,它会更多的强调一种建筑与自然的渗透关系,突出空间的渗透性;它会更多的关注使用者的内在文化需求,强调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间的交流性;它会更加关心空间环境所表达的意义,强调空间语言传达给使用者的感受而使空间设计更具地域性与文化性。有不少成功的度假酒店设计案例,它们将建筑、自然、文化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不但为旅游者提供了享受度假生活的理想场所,而且已经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代表。

一、度假酒店定义

度假酒店,就是以接待休闲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游客,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的酒店。英文中称其为“Resort Hotel”,字典中对它的解释为:一种位于度假区中的酒店,是为人们享受假期提供场所的地方。度假酒店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光度假型酒店,另一种是休闲度假型酒店。

二、度假酒店特征

(1)回归大自然、远离市区

度假酒店一般选在城市郊区或者旅游风景区,为人们提供放松、休闲环境,

长居城市的人们往往利用闲暇之余愿意远离喧嚣的城市,回归大自然怀抱。

(2)完善的配套设施

度假酒店不仅在满足人们饮食住宿等基本条件外,也有设计新颖、独特的住

宿形式来吸引满足度假者的各种需求。度假酒店一般的住宿环境更加舒适、安逸、

服务周到。

(3)丰富的娱乐设施

来度假酒店的人们往往追求放松、娱乐的目的。不同类型的度假酒店具备不

同的娱乐服务设施。如滨海度假酒店利用海洋的环境优势开展的娱乐设施十分丰

富:游泳、沙滩排球、潜水、冲浪等;而乡土生态型度假酒店则是开展以传统娱

乐设施为主的的如钓鱼、烧烤等。

(4)独立完整的服务系统

度假酒店有以度假村的形式,它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由于社会的发

展带动技术的进步、居住、娱乐和后勤设施都相当成熟,逐渐少受自然环境的影

响。人工环境和项目设置都增强了度假酒店对自然环境的独立性。

(5)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

度假酒店优势是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山水亲近的机会。山川河流、沙滩海洋、

树木花草等自然环境是度假区背景与陪衬,是度假酒店的核心资源,更是酒店设

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度假酒店的设计顺序通常先景观后建筑,一般由景观设计师

先参与规划然后建筑师在景观的设计基础上设计。由此可见自然景观环境对度假

酒店的重要意义。此外,许多酒店室外娱乐设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大都

依托自然景观而存在。

三、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外环境景观营造手法

(一)景观功能

1、酒店入口景观的处理。酒店入口景观是酒店的门面,也是酒店景观序列的起点,它除了满足人行、车行的交通功能外,是衔接酒店建筑与外界道路系统的过渡空间。而这过渡空间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酒店主建筑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距离,景观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处理。距离较远时,景观设计宜丰富多彩并注意对游客的指引;距离较近时,景观设计宜简洁大气并注意与外界道路系统的适当隔离。

大部分滨海酒店位置较偏,酒店主建筑入口离城市道路系统有一定距离,有较大面积的绿地来营造景观,景观的形式依酒店风格和原有场地条件而定。也有部分酒店位于城市中或因为用地局限,建筑主体离外界道路较近,主观上缺乏大规模布置景观的条件,但客观上又需要有景观将酒店与城市道路较好地隔离。常在大堂入口与道路之间以地形、水景、植物作对景或隔景处理。

2、酒店大堂:这一区域具备餐饮、休闲、会议、展示等功能,往往通过水体、小品以及盆栽来展示其特色。酒店大堂的露台以及观景平台的位置要结合酒店庭院的景观布局,以可以观赏到优美景观为前提。这一空间不在论文的研究范围内。

3、客房:客房内部空间是室内环境,不在论文研究范围之内。客房周边的环境注重私密性的营造,同时还要保证客人的观景视线不被遮挡。

4、别墅区:一些大型的滨海度假酒店内会开发度假别墅供游客长期居住。该空间的景观营造上突出对植物景观的营造效果,以达到宁静,私密的景观特色。

5、庭院休闲区:是酒店建筑与海水围合产生的的特定区域,该区域以满足游客休闲放松的需求为目的,将泳池、消费和娱乐设施、运动设施与植物等景观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轻松的景观空间。是整个酒店外环境设计的重点,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区域。

6、海滩游憩区:以热带滨海度假酒店临近的海滩为基地,通过设置临时的遮阳亭和休闲躺椅,结合特色植物等景观元素营造休闲,轻松的景观氛围。

7、水上活动区:提供水上活动的空间,包括游泳、嬉水等。

(二)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还需因地制宜地发挥其功能作用。滨海酒店建筑底层常使用大量落地玻璃窗,自然式丛植植物能较好地创造私密空间而又不影响视线从室内向室外的延伸,如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底层客房与泳池之间的丛植植物,既美化了池岸线,又创造了私密空间。而三亚家化万豪酒店高大棕榈科植物的运用将人们的视线由庭园引向海滩。当然,植物与水景的巧妙结合也是酒店庭园的一大特色。炎热的气候使泳池与水景面积较大,水中种植植物能增加水景层次,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泳池旁种上植物,既能围全空间,柔化驳岸,又能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

(三)景观视线

从景观视线的角度出发将景观空间划分为: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三个方曲。

景观节点:游客在视线上的焦点,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一些典型的园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或者广场都可以成为景观节点。景观节点的作用是能吸引周边的视线,从而突出该点的景观效果。景观节点往往在整个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热带滨海度假酒店中一些特色的景观亭往往成为游客的视线焦点,一些别致的泳池和植物景观也可以成为景观节点。

景观轴线:场地中把各个重要景观节点串联起来的一条抽象的直线。景观轴线体现的是视线的关系,游客在特定的场所内可以感受到各个景观空间的序列关系。沿着这些景观轴线的方向,人们可以看到景观设计师精心布局的空间,强调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景观区域:由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景观区域。

(四)景观开放程度

通常,酒店中的各类场地、设施会给游客的行为和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游客感受到这些景观区域的 放性各有不同。据此,将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环境空间分为:

公共空间:这类空间主要是滨海度假酒店内的公共场所,像大堂、露台、游泳池、草坪、沙滩等。这些公共场所面向所有客人,甚至包括不住店的游人。在进行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时,要为游客提供便于交流、开放式的景观环境;同时要注重体现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的特色风格。

半公共空间:主要是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过渡的一些特定空间。例如在餐饮区内的观景露台、别墅区中的私家庭院等。这类空间的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并不注重私密性要求,对外部视线也没有限制。

私密空间:往往指代酒店客房,它是客人的室内环境,具有最强烈的排他性,不属于本文研究范畴。

结语

滨海度假旅游市场在我国如火如茶的发展,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建设数量都让人睦目结舌,在如此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滨海度假酒店自身优势、社会影响力、大众满意度,如何在不浪费、破坏自然资源,使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持酒店自身的独特性与个性,不被“现代化”“全球化”趋势同化为“一脉相承”的景象都是其开发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对于滨海度假酒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探讨和工程实践阶段都不成熟,需要多借助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力争结合本国的文化,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滨海度假酒店,探索出一条后中国化特色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胡婧. 浅析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开放性[J]. 中外建筑,2013,01:49-51.

第7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空间被赋予了一定的艺术色彩,例如车站,卧室,公园,餐厅等等场所,都有着某种艺术和文化在里面。园林景观是我们日常休闲的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强化了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尤其是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景观,更是融合了我国的各种传统元素,这些元素的有效组合构成了园林景观的主体。本文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园林设计中相关元素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元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设计元素的分类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假山、理水、广场、园路、小品、景观构筑和园林植物,这七类元素的合理搭配构成了园林景观的基本体系,提高了园林景观的审美和使用价值。

1,假山。

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是人工构造的景致,假山的材料分为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种,自然石材构筑的假山有很多种材料,青石,云石,湖石,江底石,黄腊石,山石等等,一般山石的运用最多,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假山中最为常见,例如狮子林的堆石,怡园拜时轩石堆等等,其次大量使用的是湖石,这类石材在南方的园林中十分常见,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的湖岸等等,湖石的使用占据了80%以上。这类景观利用水泥做胶接材料叠堆成假山。人造石材的假山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为基础,玻璃纤维作材料通过人工翻模成型,这类假山一般称为塑石或塑山,这类假山一般在现代园林中,古代园林一般以自然石材为主。假山的涵义有很多种文化,包括了中国的养生学,中国的传统神话,易经等传统哲学,体现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观念。

2,理水。

山和水在中国风水文化里面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代表的是一种智慧,一种灵性,几千年来中国与水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中国文化里面对水赋予了一种独有的韵味和情感,在水景设计中更是将这种韵味和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意思就是说水的形状决定于岸的形状,没有特定的形态,也体现了古代人的遵循自然之美的理念和“道”的理念,道法自然,讲究的是和谐之美。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基本上是模仿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水景在南方的园林景观中普遍存在,几乎没有水景就不成园林,除了这四种形态的水景之外还有水池,瀑布,溪涧,泉,潭等形态。

3,园路。

园路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和平台铺装,园路是连接园林景区,景点的纽带,是园林中的脉络,园路的涵义根据园林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苏州园林的园路讲究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园路分为整体路面,快料路面和碎石路面三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路面主要是水刷石路面和水磨石路面,然后就是青砖路面,在铺设的过程中会夹杂着一些其他的材料例如鹅卵石等,构建出不同的图案,这种路面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快料路面在古典园林中一般是有天然石块铺装的路面,这种路面美观大方,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碎石路面是由各种碎石,鹅卵石,砖等组合成的路面,这种路面图案精美,文化意蕴丰厚,与地形,植物,山石等相互配合,达到游行统一的效果。

4,广场。

广场的主要特色就是铺地,在古代,广场大多由石板和青砖铺成,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为了保证地面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平整度,一般使用的都是混凝土,花岗岩,透水砖等现代人造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划分出不同的空间,达到不同的效果。

5,小品。

小品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坐凳,花池,雕塑等等,小品的布置要与园林的整体景观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园林景观起到装饰的作用,甚至突出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例如汉口解放公园的八骏图雕塑,其他地方的古代名人雕塑,例如赤壁人民广场的诸葛亮铜像雕塑等等。

6,构筑。

构筑包括园林的建筑,例如亭台,楼阁,路灯,走廊等等,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景观构筑的细部考虑的越来越多,例如路灯,很多园林的路灯都是用的上世纪30年代的古典式的路灯,还有很多古典式园林的公厕,公园管理所,也建成古代建筑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致。

7,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所有的园林都离不开植物,植物造景是利用树木,花草,藤本植物创造景观,通过发挥植物的色彩,形体,气味等自然美构筑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植物造景是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植物种类来确定的,因此,不同的园林对植物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背景,植物的属性选择植物。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观花类,这一类是主要的选择元素,也是观赏的主要对象,常见的观花类有牡丹,玫瑰,桂花,月季,杜鹃,梅,桃,海棠,迎春等等。第二类是观果类,这类植物因果实色彩鲜艳,果实具有一定的形态美而具有观赏价值,例如枇杷,橘,龙眼,柿子等等。第三类是观枝叶类,这类植物因枝叶有独特的美而具有欣赏价值,例如银杏,枫叶,松树,柳树,竹等等。

二,景观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1,彰显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设计行为的指导,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园林艺术与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构造建筑,布置景观等方法创造出园林的景致,实现园林景观的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中国的文化里面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叶必须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要彰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2,表现艺术色彩。

园林景观的色彩会随着植物生长习性的变化而变化,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银装素裹,设计师要根据植物的属性,结合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而布置景致,表现出不同时间段的不同色彩。

3,把握主辅调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辅调设计尤为重要,通过主辅调设计可以有效地突出主调的色彩,加以辅调的补充,达到主辅协调,主调就是园林的基调,也就是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中国园林讲究以人为本,这一点与西方国家不同,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亭台建筑,山水,植物的搭配形成人工的画卷。辅调是园林设计的一种理念的表达,以实为见,以虚为用,讲究的是虚实相间,虚则是表现的一种空间形态的东西,是一种意境,通过主辅调的有效搭配达到虚实结合,将园林景观的美发挥到极致。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元素会随着人们理念的变化而更丰富多彩,设计师要运用各种元素,利用山与水的协调,花与树的搭配,外语内的沟通,虚与实的结合,设计出一个满足休闲,健身,审美,文化传承的风景园林,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洋;王未;陆诗亮;;营造多元化体验的景观设计[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转贴于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第9篇

【关键词】郑东新区;风格;规划;顺驰第一国际

1.项目概况

顺驰第一国际位于郑东新区cbd外环和第三城市中心轴线的交,占地面积4394.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8364平方米,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预计2006年10月公开发售,是顺驰集团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出的首个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整体规划建筑沿地块边缘布局合理,有利于中心景观的营造。地块地势平缓,有利于营造简洁现代的景观空间层次。但由于地块被分三块,中间连接地块狭长,不利形成良好的景观界限和衔接。

2.凝炼“仕家”的景观主题――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其“仕”:学也;其“学”:觉悟也。表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能觉悟生命,而“仕者”,是觉悟了生命意义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根基,“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仕家”界定了消费者家庭的觉悟品质,也就界定了“仕家”环境与生命意义的联想方向――去狭隘以向开敞,远混杂而近秩序,避喧嚣以取宁静,逆潮流而顺自然。

3.景观特征与文化特征

3.1以经典之美规划场所

古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造他心目中世界的秩序,在“高林?仕家”,以几何园林的形式开扬场地,使其明朗清楚和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

3.2 以线性之美串联场所

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区域的主题景观串联起来,以线性的交通组织带动景观组团。简约的线性几何布局,结合空间变化与环境,创造出道路系统及场地空间感,使整个场所具有统一性和趣味性。

3.3 以文化景观提升场所

几何形式的文化景墙,思想者的主题雕塑的设计等,以达到“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要目标。主设计格调优雅、浪漫、富有古典生活气息,入口两处林荫大道引人入胜,业主可以感受得到这里是一种画境、一种文境、一种宁静。

3.4 以立体绿化改造场所

园林建筑、地坪紧密结合地形,随行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挡墙处设置了多级高差,舒缓了一级高差的垂直坚硬感,并且增加绿色廊架停车位,对硬质挡墙进行了一定的空间遮挡,使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更加的丰富,围墙的设计?很好的与周边环境和谐。采用立体式绿化围墙,利用景观生态护坡的方式消除高差;在道路边增设特色景观小品,增加了整个挡墙的趣味性和绿化的层次,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3.5 以水景营造宁静场所

设置有精致的水系,平静淡雅水面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和水中树池,显得简洁大方。水池的周边设置了亲水平台,是小区业主休闲的好去处,以“流、跌、涌”等形式,互为点缀,交相辉映,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水的灵性和水的魅力,给新贵一种高雅惬意的水景享受。

3.6 以景观元素丰富场所

在本案中绿化设计以“花园、生态、保健”为设计定位,营造“仕者”宜居的绿化环境。以“简洁融洽、精致完美、独树一帜”为绿化设计目标,实现了创造“仕者”生活的美好愿景。

3.7 以交通组织整合场所

根据地形特征和建筑布局,采用环状道路通行,人车分流,并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小区,为业主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简约的几何布局,结合景观空间变化与环境感受,道路系统融于小区环境,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合理的交通组织令社区有序而安宁。

4.景观设计与文化的结合

本案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诉求,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景观串联起来,各主题空间中布置景观构筑物与景观小品,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4.1 高林化境

高林化境的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愿景,以几何形式的景墙开扬场地;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几何状的景墙、几何状的景观跌水,其效果明朗清楚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主入口雕塑选择为思想者,当人的精神高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思想得到提纯升华,即是此思想者的根本表征。思想者的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含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与整个园区的“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题紧密贴切,沿袭了Art Deco现代建筑的风雅气韵和低调的奢华风格,显得有亲和力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4.2听香水榭

听香水榭其寓意为环境清雅宜人,安静闲适的地方。域中设置了镜水廊桥、琴韵广场、咖啡茶座等,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听水声、畅谈人生、促膝品茗。镜水廊桥的水景让环境更加的妩媚,亲水平台满足人与水亲密接触的愿望,卵石在微波下隐约可见,涌泉的形式活泼可爱,使整个小区具有勃勃的生机。水边的琴韵广场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恢宏气势,以几何纯粹装饰线条彰显无限景观魅力,与高耸流畅挺拔的Art Deco现代建筑相呼应,以倾泻而下的流水彰显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水声、笑声、畅谈声与新贵名士追求的高贵感不谋而合,代表永恒向上的人文精神。

4.3 景观街区

独具特色的“景观街区”思想,打造现代感强烈的商业街景区,主要考虑到与与CBD的衔接关系和人流问题,其空间设计是从半开敞到开敞,从小区向外渐次过渡到宽敞林荫大道的路面。整齐的林荫大道、的格调小店、悠扬的笛声、惟妙惟肖的雕塑小品、丰富的夜景灯光,给街区带来一丝别致的情趣。商业街植物设计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的方式,构成该空间的高层框架,同时在乔木间点缀造型现代感强烈的灯具丰富夜景色彩,并按一定距离设置线条简洁的草坪灯,和谐中蕴含着变化。营造出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的街道环境。

5.结语

经历过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记忆和经历不断浮现叠加的小区,才会成为城市的永恒。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一个空间,只有充分正确地考虑了“人”因素,才能使设计的场所焕发生命力,成功的景观设计正是在承受住社会洗礼考验后自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韩昊英.日本1968年《城市规划法》划线制度的实施成效及政策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绿化

Abstract: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human survival, life's basic premises, the outdoor landscape design focus. Residential outdoor landscape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ecosystem,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sidents living level.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ecology consciousness and ec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ial outdoor landscape requirements and not only stay in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of green area level, landscape design in ecological garden stag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residential outdoo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many drawbacks, residential area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with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and summar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research.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ecological;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论

当今,随着自然环境加剧恶化、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城市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人较以往更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环境中,从而具有生态化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居选择的首选地,因此景观生态化设计势在必行。

何谓生态绿化设计

生态绿化设计是及于生态原则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绿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因地制宜,维持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绿化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刘文军,韩寂。建筑小环境设计[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

目前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理解生态绿化设计

当下很多居住区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一味地建绿地,造水景,种名树,以绿化代生态,盲目追求绿地率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绿化并不代表生态。不考虑居住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缺乏对小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全面分析,错误以假生态的铭牌误导消费,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系统自身的合理性,直接挤占了小区户外其它的功能用地,增加了后期维护的高成本,是一种浪费资源和能源的行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是以尊重自然为基础的。尊重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环境的现状,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才是真正的生态设计,毫无疑问,最自然的就是最生态的。

(二)忽视自然条件刻意追求人工效果

与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程序恰恰相反,我国居住区户外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规划之后才开展的工作,因而缺乏对基地原有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至今仍有少数居住区把原有的地形完全整平,开山挖湖,建造出人工化的现代感很强的景观,比如人工味很浓的铺地、模纹花坛和其他小品等等,就像在白纸作画一样,只是注重环境的再生和环境的改造。其实,居住小区景观的人工化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以忽视生态价值为代价,忽略对自然的尊重,显然就是一种极不生态的行为。例如场地原有植被被人为干扰和破坏后,就大大削弱了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再加上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会减少原有植物类型和本土植物的数量,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效益的降低。综上所述,充分保护原有自然环境,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因地制宜,维护环境的真实面貌。

(三)盲目追求水景忽视水循环

在居住区户外景观中,没有经过生态化设计的水景景观,欠缺对水循环和更新问题的考虑,再加上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成本较高,居住区内的水体景观久而久之,经常出现池中无水、水质恶化、水中无鱼等尴尬局面,影响整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此外,户外景观所采用的不环保的建设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在设计前期缺乏对小区户外景观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考虑,伴随着花草树木的不断成长,会导致比例失调。空间拥挤等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不利于居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三、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是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既对绿地有条件、园林植物的合理选择,对绿地条件的合理利用是指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自然起伏的园林景观,既节省了费用又真切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植物的考虑主要以本土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改善植物结构,设计中应注重各种植物的科学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草本与藤本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达到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荫暗香,秋天霜叶似火,冬天翠绿长延的世界景观效果。[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2(2):11-12

]

(二)创造自然化人工化环境

居住区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景观的构建应该模仿自然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按照自然群落演替的规律和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保证生态系统演替的稳定性。居住区户外景观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人工技术和手段来创造人工化自然,根据生态学原理,在生物种群和群落的配置及地形地貌、水体等设置方面模仿自然生态景观,尽可能赋予居住区景观自然的特征,塑造出具有自然特色和艺术化的居住空间。

(三)有效利用节能系统

在自然系统中,自然界本身是没有废物的,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首尾相接的闭合循环过程。但居住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却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居住区生态系统,建立循环或者部分自循环系统来减少资源输入和浪费,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负荷,如雨水回用技术,有助于将能源和资源的损耗降低到最小。

住宅应该从结构、功能及过程等层面开展生活供水、污水、雨水、景观水及流域水循环、再生、美化的生态工程规划,以体现住宅的水生态活力。具体而言,一方面,收集处理中水进行花园灌溉,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冲洗厕所、清洁道路、绿化,采用高技术新型材料的自来水管道以防爆裂,以及采用节水设备;另一方面,节约用水既减少污水量,又节约了污水处理的能源和设备损耗。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4)

[2] 刘文军,韩寂。建筑小环境设计[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生态化;应用模式;问题;策略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cology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important issu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analysis of concret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proble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

1建筑生态化的含义

建筑生态化是指把建筑融入它所在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上考虑能源流动,把建筑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消费和产出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寻找一个良性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而言的。建筑生态化在人类早期就有所应用,例如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时至今日,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度提高,开始注重建筑生态高科技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筑生态化这一概念才正式被提出,其基本特征是:①为人类提供“易居空间”。宜人的居住空间要包括健康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良好的光、声条件,干净的空气以及宽敞的室内空间;②减少资源浪费。在对资源的利用上,要尽可能的减少索取量,主要是指节约土地面积,在选取材料时要遵循循环使用、重复使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③减少环境污染。这主要体现在建筑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把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建筑生态化理论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要实现建筑生态化,需要综合考虑住宅区规划、建筑单位体设计、建筑物内部环境控制系统这三个要素。具体的应用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环境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不合理会使局部气候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时,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应受到规划师和建筑师的高度重视,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对风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使设计师在进行规划时,往往把设计重点集中在美观设计、平面功能及空间利用上,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考虑到气流流动在高密度、高层建筑群中对人的影响。良好的风环境意味着舒适的人体感受:在冬季风寒风大作时,能够控制风力,不至使人举步维艰;在炎炎夏日静风率高居不下时,又能够保证室内的通风环境。所以,进行建筑物规划设计的同时,了解小区内的气流流动情况,获得良好的居住区风环境,是建筑师必须做到的初期工作。

在住宅建筑中,最经济有效的风环境调节手段就是利用自然风,建筑物的平面、立面设计和三维空间布置都是影响自然风的因素,利用好这一影响,就能够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基础上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室环境。

(2)日照和采光。影响居室热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阳辐射,这也会同时影响居民的生理及心理感受。所以,炎炎夏日,建筑物的遮阳功能必须得到重视。遮阳是指灵活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形成建筑围护结构,把阳光对室内的直射和辐射量减到最小。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对建筑整体布局和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计算,通过对建筑群自然采光数据分析,检验此建筑日照和遮阳效果。

(3)防止住区“热岛”现象。住区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还受建筑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比如住区中建筑物的密度及布局、建筑使用的材料、住区内的绿地面积、水景设施等。由于住区人口密度大,经常会出现“热岛”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热岛”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要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形式。另外,高效的绿化形式和水景设置也能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住区的建设并不等于盲目地提高绿化面积,而是要把绿地和林地、自然通风条件、水景设施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的巨大作用,否则,盲目的把钱浪费在草地上,就得不偿失了。在绿化系统建设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合理选择搭配水景设置和绿化植物,把它们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相协调,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还能有效降低“热岛”作用、调节住区微气候;其次,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绿化设计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服务的,如果单纯为了建筑的设计而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那就本末倒置了。

(4)防止和控制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不容忽视的痼疾之一,因此,避免噪声污染也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住区规划中应因地制宜设计防噪系统,比如,在交通干线附近的住区,就应该把住区和主要干线隔开,以杜绝交通干线的噪音。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初期就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测试,如果当地的噪声污染不符合标准,那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采用的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达到降低噪声和自然通风的双重效果。另外,通过有效的绿化也可以改善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建筑这个话题已经被提出很多年,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就被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过多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生态建筑这个领域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很多问题和不足。

3.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建筑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但核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即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依照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把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合理的安排布局,使建筑和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在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体现优势。但在我国,很多人认为生态建筑就只是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或者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等,还有人认为单纯的节能或者建筑空间能够重新划分的就是生态建筑。这些观点不能说是全无道理,但是却只停留在表面。

3.2缺乏对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生态建筑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建筑界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生态思想、在理论上推动生态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只是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等的研究,缺乏对实际工程实践模式、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而实践才是将生态建筑发展起来的关键,实践的缺乏自然就影响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4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策略

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组成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说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应该探索并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这就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的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把尊重人、关心人的宗旨体现在建筑中,争取使所设计的建筑符合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尊重环境属性、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当然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是生态建筑设计所要包含的重要内容。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筑都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展开,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建立起高效的空间利用体系,以节省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比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利用生态技术建立巨构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等,这些措施构成了城市地面、空中、地下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建筑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发展,在设计中强调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在对建筑方位的选择上做到“因地制宜”,要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还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3)加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作为使用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建筑物再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元素,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外,对于使用者而言,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所以要建立起与环境之间新的结合和协调的关系,把活动建立在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即使建筑本身极为生态化,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中展开,建筑的存在与人的需求格格不入,这无疑是失败的建筑。所以,生态建筑和传统建筑相同,都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

(4)保护生态平衡,扩大绿化。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等的环境保护功能,绿化也是人们一直很关注的问题,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生态建筑不仅体现在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设计也应该绿色化,比如通过精心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生态建筑不仅能够保护生态平衡,而且在提高居民生活素质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5结 语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生态化设计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只有通过各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等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才会设计出更加优秀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梁斯麒.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促进发展. 2010(02)

[2] 梁斯麒.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02)

第12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水作为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是整个物质循环中的介质。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共生共存。水生植物是园林水体景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视觉、嗅觉和听觉上都能给人美的感受,在水景建设中备受欢迎。活水公园作为成都有代表型的主题公园,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的成都活水公园的调查研究,对活水公园在水生植物的应用上做出分析,并且对活水公园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一定的了解。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相关概念、分类、功能和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整理,并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机理。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种类、配置方式、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

本文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以及通过网络资源和相关著作的查阅和借鉴,从中获得与本论文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净化作用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来认识论文研究对象。

2、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成都活水公园,在此过程中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通过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水生植物在活水公园的配置形式,现场记录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

3、实例分析:

通过对活水公园的实例分析,总结出该公园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景观效果以及净化作用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水生植物分类及应用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在水生植物的分类中,按照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1、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指植物的根生长在底泥中,茎在水中直立生长,叶面与花朵部分位于水面或在水面之上。一般种植在水岸边形成边际线观赏,或植于湿地景观中。

2、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指仅有根生长在泥土中,叶漂浮在水面或部分叶、花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竞争营养,遮蔽水面,降低水温,可以有效的抑制藻类的生长。

3、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是指根系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植物。漂浮植物大多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它们既能吸收水力的矿物质也能阻挡部分阳光射入水中,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

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指根生长于底泥中,并且整个植株都生活于水中,一般只在花期将花及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水生植物。此类水生植物以观叶为主。

(二)水生植物的功能

1、景观功能

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水生植物既能赏花、观叶,还能欣赏在水中的倒影。在园林运用中,水生植物间互相搭配,可以形成多元化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不同风格的园林意境。在园林景观中,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及其他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倒影,也能增强水体的美感。在园林水景的建设中,水生植物的造景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提升整个水景的欣赏价值,而且能在搭配中展现出植物真善美的风姿。

2、生态功能

水生植物除了具有景观功能,还具备尤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它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作为指示种、去除污染物和抑制浮游藻类生长三个主要功能。在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用水生植物建造具有生态效益的景观越来越多。水生植物通过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和外界的关系,能有效的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并对水中的一些多余元素进行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三)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

1、植物自身的性状和抗性能力

由于水生植物生长的环境比较特殊,它们为了适应这样一种长期缺氧、弱光的环境条件,自身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植物的吸收、集富作用

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营养元素,所以会通过根系或茎、叶等器官对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等进行吸收,来促进自身的生长繁殖。它们会将吸收的剩余的物质富集在自己的体内或者土壤中,通过人工收割等方式移出水生生态系统。

3、植物的沉降、吸附和过滤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旺盛,在水中形成一道屏障,能够抑制水体底层中营养物质的溶出速度,并且可以使水体表面的风速降低,也能使水速得到一定的控制,这样就有利于水中的悬浮物沉积和降低水体的浑浊度。

4、生化作用

水生植物一方面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直接输送到植物的各处,并在植物的根系通过氧化分解的作用分解沉降物;另一方面在水底的基层土壤处形成厌氧区和好氧区,微生物在这一区域活动频繁,为他们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5、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

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在生长的过程中存在对养分和光照条件的竞争关系,而在水生植物中大部分的植物可以阻挡光线过多的射入水中,从而减少了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抑制藻类的生长。

四、实证研究

(一)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府南河边,全长525m,宽75m,占地2400m2。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示范性生态公园,也是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和“仿峨眉山亚热带自然植被”的环保公园。公园整体根据地形特点设计为鱼的形状,有一定的寓意。

(二)活水公园水生植物应用

1、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园林景观的运用中,水生植物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较强的观赏价值,最好还能兼顾净化水质的功能,建设生态水景,建立水循环系统。据调查可知,该公园水生植物主要集中在人工植物塘、床系统区域,其他地方较少栽植。活水公园水生植物主要有:峨眉舞花姜、美人蕉、伞草、鸢尾、马蹄莲、芦竹、花叶芦竹、泽泻、再力花、香蒲、芦苇、茭白、野芋、浮萍、紫浮萍、凤眼莲、睡莲、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等。据统计可得出,在活水公园的水生植物选择上,挺水植物占据很大的比重,浮水植物则只有一种(见表1)。整个公园目前共使用水生植物20种,分别隶属于17科19属,其中挺水植物13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植物1种,沉水植物3种。

2、水生植物的配置

在活水公园中,由于公园的性质与一般休闲娱乐公园不同,所以在植物的种植上也有一定的区别。水生植物在活水公园中的配置方式有片植、满植、丛植、列植、孤植和留白种植等方法。整个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中,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会觉得值得观赏,不仅较好地发挥了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也很好的体现出了植物的株型、叶形、花型等观赏价值。而且还引用了峨眉舞花姜、再力花等新品种。

(三)活水公园水生植物净化作用探究

1、主要景点净化作用分析

(1)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该系统是活水公园生物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分,以黄龙寺“钙化盘”五彩池为景观原型设计了分级跌落的净水植物水塘、水床,根据水的生态处理程序和水生植物的生态特点,在植物塘、床上种植相应的水生植物。在植物塘、床系统中种植有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几十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凤眼莲对水中的一些放射性元素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并且吸收迅速。睡莲可以吸收无机污染物及一些重金属,还可以去除水中的N、P及降低水体的浊度和pH值。浮萍、茭白和香蒲在对氮和磷的吸收上都有显著的效果。芦苇不仅能去除多种污染物,还能对浮游藻类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养鱼塘系统

在经过以上几个净化系统后,从V类水净化成为III类水流入养鱼塘系统中。养鱼塘系统一方面是用来检测污水的净化效果,在塘中生长有观赏性鱼类,如果鱼类因水质问题出现异常,那就表示水体没有被净化到III类水,在前面的净水系统中可能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在此停留观赏,戏水游玩。

2、净化效果分析

自活水公园建成以来,它的生态效益就备受人们关注,活水公园中在运作的过程中是否到达设计指标也是人们探寻的问题。一直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活水公园的净化效果进行探究,通过实地监测或向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得到了有效的结果。本文通过整理前人研究的数据结论来对活水公园的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的不同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活水公园在对四种污染物最终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不同种植物配合种植对污染物去除率上会有所不同。由康自华在对活水公园芦苇、香蒲、伞草三种不同挺水植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见表2),在相同水力负荷下三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对CODcr平均去除率、BOD5平均去除率的顺序都是芦苇>香蒲>伞草;对TP的平均去除率的顺序是伞草>香蒲>芦苇;对TN的去除率由于生长期的不同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但是以全年来看可以认为芦苇>伞草>香蒲。

五、结论

通过对成都活水公园的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在对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活水公园中水生植物的种类有繁多,共有水生植物20种,隶属于17科19属。挺水植物有13种,漂浮植物有3种,浮叶植物有1种,沉水植物有3种。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中。

(二)活水公园中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较少,有片植、满植、丛植、列植、孤植和留白种植等方法。造成的原因应该是该公园的特殊性,以净化水体为主要目的。在植物塘、床中部分水面狭窄,不利于水生植物的多种配置模式。

(三)在对活水公园净化效果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对TN、TP、COD、BOD等污染物的去除上都保持着较高的去除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