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

时间:2022-07-22 03:51:50

一节混乱的体育课

第1篇

一、抓常规教育促进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喧闹、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做法逐渐改善这一状况。

1.上好开学第一节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从不上新课,而是组织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要求、器材的准备与保管、课后的收拾整理、实验报告单的填写等方面进行商议,制定出本班的《科学学习要求》,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公开栏”中,让学生随时明白要求,并在课堂中严格执行。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管好了一个小集体的秩序,整个大集体的秩序也就成功了大半。所以在分组时,应与班主任分的学习小组基本保持一致,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选好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员,并进行培训,今后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孩子体验不同角色,体会自觉维护纪律的重要性。

3.培养良好倾听习惯在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没等老师说完要求,学生就开始动手,课堂一片混乱;在交流时,不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我与学生约定俗成,用师生对接科学格言的形式提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例如,用“大胆实验,小心求证”表示开始,用“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表示结束,从而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汇报之前,强调对汇报者和倾听者的要求,并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奖励。

4.提高器材时敢馐

在科学实验中,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外,有时需要学生自备器材。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准备器材的意识和习惯,就会因缺乏器材而影响活动的开展,造成课堂混乱。为此,应做到:提前2至5天列出器材准备清单和具体要求,并告知学生。例如,在教学“模拟‘火山’喷发”这一实验时,除了酒精灯和三脚架外,土豆泥、番茄酱、易拉罐皮、火柴、矿泉水瓶需要学生自备。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自备材料应做出如下要求:土豆泥尽量压碎,保持自然湿度;易拉罐皮留其侧面,保持平整;取适当的番茄酱装入空瓶中,加水稀释。

二、重实验器材调控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乱象一般都出现在探究活动环节,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有的学生你抢我夺,争抢材料;有的学生则把材料当成了玩具,独自享受。而这一切都是材料惹的祸。因此,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心选取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教师一定要选取利于学生操作,利于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现象的材料,提高实验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流动的空气》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空气会流动,我就为每小组准备了一个连通气球装置:在一根吸管两头分别捆上一个气球,其中一个充满气后用线捆扎。实验时,孩子们直接解开充了气的气球的捆线,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从而形象地看到了空气会流动这一现象。

2.有序收发材料实验材料的适时发放、回收,对课堂纪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材料的收发及时、到位,孩子们的兴趣就高,反之就会分散注意力,削弱学习兴趣。所以,对材料发放时机的把握,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例如,在教学《神奇的磁力》时,每种磁铁每组至少各准备一个(保证每人都有一个磁铁),并用盒子装好,由材料员保管。当“探物游戏”开始时,由各个材料员进行分发,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探物游戏”中去,体会磁铁的磁力和分析被吸引物体的材料组成。当“探物游戏”结束后,各个材料员迅速收回磁铁,装入盒中。等到探究活动“哪里磁力大”时,再由材料员取出其中的一块“条形磁铁”进行小组探究。否则,很多学生都会停留在玩耍磁铁中,课堂秩序就会处于无序、混乱中,从而影响活动实效。

3.控制材料数量

材料的数量是每个孩子一份还是每个小组一份,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设计。一般来说,容易准备的而且需要每个孩子都动手的,就每人一份材料;如果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则每个小组一份材料。

三、善于评价激励催化课堂纪律

任何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利用孩子的积极情绪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比如:某个小组活动时相互推诿、纪律混乱,这样说:“第x小组分工明确,操作有序,老师给他们点赞!”想要学生们达到什么样,就找一个榜样,对其进行大肆夸奖,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学生引向你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慢慢形成习惯。同时,结合我校的“小组评价”和“个体激励”机制,给予小组、个人加分奖励。

第2篇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目标学研究还很朦胧,整个美术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泥沙俱 下,鱼龙混杂,便经不住冲击,乱了阵脚。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 ;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 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 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 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 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 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 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 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 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 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 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 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 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 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 、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 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 画起了家。

第3篇

一、 对音乐课“乱”的思考

(一)思考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

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要达到这些要求,课堂上就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要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要有尽情抒感的空间。所以音乐课一定要“乱”,这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思考二:“乱”是观念更新的结果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师设计好整堂课,然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甚至还把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是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因此,只有教师勇于走出“封闭”、“守

旧”的自我,大胆改革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跃了,学生积极了,才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和开拓了。

(三)思考三:“乱”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当今的教育提倡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要能够大胆发言,释放自己的情感。其实音乐教学本身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音乐课的教学策略――“活而不乱”

以上所述的“乱”是学生在课堂中思想得到解放,潜能得到发挥的体现。但不可否认,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如果

教师的教育方法不能吸引学生,未能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兴趣盎然的学习,则是失控,是混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活而不乱”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

教师要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教学,目标定位合理准确,做到心中有“神”、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一连串的音乐活动

中享受到音乐的内涵。

(二)建立常规

教学活动要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要注重课堂教学常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我校在《动物狂欢节》教学中,就根据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以动物卡通面具为素材,通过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音乐让学生走进动物王国,观看动物录像,阐述动物特征,表演动物剧,让学生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真切的了解动物的习性。虽然该课包括大量开放性内容,但我们在每次教学中都能做到井然有序,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看到老师的手势提示进行表演歌唱,听到轻松的音乐提示开始或结束小组活动,情景表演时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学生展示后教师有动作、语言、礼物的激励,从而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开心而投入,教学思路井然有序。

(三)巧妙引导

教师在适当控制课堂秩序的同时,还要注意关键时刻的巧妙引导,使音乐教学在开放活动中形成真正的互动,并在互动中相互融合,相互营养,使交流之后有认可,肯定之中有引导,浅层之中有深入。同样在《动物狂欢节》一课中,

我们就巧妙设疑,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通过情景表演独立开展创编活动,并加以正确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外化,思想得以升华。

第4篇

一、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内容和目的

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正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它既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科学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可见提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在一定教学计划的规定和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从中筛选出适合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由于问题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学生具有很大的研究兴趣,这时,老师只要适时地联系学生的问题和本课的目标,提出探究的内容和目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这样,探究的任务明确了,学生清楚地知道研究的内容,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也就不会离题了。

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明确探究方法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自己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如果由老师制定探究的方法,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扑灭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难以调控。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但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考虑问题缺乏周密性、严谨性,围绕某个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时,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粗糙的、片面的、不完善的,缺乏科学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

由于探究方案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老师只是引导者、完善者,学生很清楚探究的目的和方法,探究起来自然有条有理,而又不脱离探究主题。老师只要在探究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特别是对于探究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参与,探究活动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也因为学生投入的探究而变得容易调控。

三、预见探究情况,避免混乱局面

在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出探究方案后,老师也不能急于让学生马上探究,而应预计—下,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混乱局面的出现。其实这一预见性在老师备课过程中也应该设想到,并应制定相应的策略,然后在课堂中实施。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生命教学中在“为蚯蚓安家, 观察蚯蚓”的探究活动前,老师应预想到部分小学生可能会对蚯蚓感到害怕,不敢研究,出现惊恐,混乱,课堂失控等情况。但科学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害怕而取消观察探究,而由老师直接讲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探究活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它能使每个学生直接参与,能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所以我们还是要进行学生探究活动。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混乱呢?在探究前老师可以对学生交个底,说明蚯蚓并不可怕,鼓励学生勇敢地观察,积极地探究,并制定奖励措施,使观察探究能顺利完成。总之,我们要能预见探究隋况,想方设法避免混乱局面。

四、善用各种教学手段

1、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相对比较短,即使他们自身明白应该努力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学习上来。可用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或老师操作实验,精彩的讲述吸引学生,也可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就避免了学生因厌烦心理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也就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课堂纪律。

第5篇

班级的混乱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总免不了一些纠纷和一些混乱,在我的班级上,就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我的班集体是一个调色盘,也是一个五味聚齐的调味盘!

今天,是一个大闹天宫的日子。我们班的一个叫陈某某的女孩和一个叫李某某的男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这个叫李某某的男孩在教室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这个叫陈某某的女孩刚好从教室里出来,李某某就在陈某某走在教室门口的墙角的时候,危险就出来了。李某某从陈某某后面冲来,陈某某没看见,李某某一刹不稳就撞上了陈某某,陈某某的头部就撞了一个口子,那个口子有1厘米那么厚,坚强的陈某某并没有哭,这个小女孩用她的意志打赢了疼痛的魔鬼。她的同学和她一起去了学校的校医室,那里的校医说“:这口子太厚了我无法包好,必需去大医院才能包扎。”他看着血流满面的陈某某坚定地说,这时她无法再忍受疼痛了,她哭了,她哭得是那么的伤心,好像要痛断干肠了!李某某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她的周围早已是围满了人,站在人群中的我突然想起“:她和我说过,她最怕去医院,她无法接受医院的空气。”我这时心里也不由自主的和她一起难过起来了。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三步并做两步赶来了,老师知道这个同学要上大医院时,立马就带着她出了校园往医院赶去,我看着她和老师出了校园,也想跟着出去,但是被别的老师拦住了。

她和老师回来了,我看见她脸色苍白,她回来后就没说过一句话,这让我很担心。我就主动去和她谈话,可是她说了一句连我都很震惊的话,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一个,同学对她说“:有什么好哭的!既然事情都发生了也无法挽回了!”我对着他喊道“:如果,你连最喜欢的事情都做不了你会难过吗!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吗!”他这时一下子哑口无言了。到了上学校的体育课时间,陈某某显露出了她的悲伤,她一向最喜欢的运动却不能参与,她看着同学在运动时的快乐她不由得落泪了!就这样,她错过了一节节体育课…

我也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好像是老天爷被我的祈祷感动了,过了6个月她终于能拆线了。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我们在她去医院回来走进教室的那刻,全班都为她送上了祝语!而李某某在她的面前也郑重的道了歉…

经过这次的事情,老师在班上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也吸取了教训,不再惹是生非了,这是我们向老师的保证。

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班级的混乱,我们班也在老师中出了名,没有一位老师不认识我的班级。—我们班就是育才中学107班!

第6篇

摘要:德育课是培养引导学生的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德育课主要以讲授型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被激发,较为被动。在新课标新理念下,在德育课中灵活运用活动教学开展德育课教学,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关键词:活动教学;中职德育课;主观能动性

德育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无论是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还是在中职课堂都有着重要的分量,因为德育课即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塑造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由于中小学德育课大多数列为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德育课便与升学压力挂钩,因此,学生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松懈态度或者是抵触情绪。然而,中职生由于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因此,对于德育课的学多数持着比较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德育课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会乐意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呢?

以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例,探讨活动教学在德育课中的运用。

一、学会选取教材开展活动教学

以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材为例。中职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课,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将历史与地理两者编排成一门课程,即是《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材里将三年的历史全都浓缩成一起,只是所编排的专题划分与高中有所区别,地理方面则是舍弃了自然地理只剩下人文地理的部分。教材在编写上相对内容较为庞杂,跟现实中课程的安排有一定的冲突。每周只有两节课,因此只能是对教材的内容有所舍弃。对于历史,大多数学生存在一种定向的思维认识:历史就是讲故事,要识时间事件,但是一直处于很混乱的思维。从学生的层面来讲,这样的认识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兴趣。而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高中生而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对教材方面的取舍显得格外重要。

二、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标新理念的提出,非常强调的一点即是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全部,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获得知识,即是“探讨学习”而不是“命题式学习”。命题式知识只是将向学生传授一种是非观念,而不是教会学生去判断。讲授型的授课方式容易缺乏一个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无法让学生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容易将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课堂。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句话从教育者的角度说明了在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者而忽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自身的兴趣也就无法被激发,学生也就容易走神。与注意力规律是一致的,教师的授课应注重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时间段。当学生只是出于一种接受的过程,而失去了对知识的思考,这样的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健忘,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知识也容易产生混乱。由于初中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产生了混乱,大多数的学生对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的更替出于混乱之中。历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正是更加证明了讲授型教学方面的缺失。那么如何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笔者认为活动教学可以实现。

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课堂中创设情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着引导的角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悬念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而活动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必须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和学生的主要兴趣来进行活动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结合认知,巧妙设置悬念,结合中职生专业特色开展教学设计

在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该门课程中,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中职生文化课成绩普遍比较薄弱,对时间的概念比较含糊不清,无法将每个朝代的顺序按历史的发展辨认,无法将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准确的对应起来,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方式的僵化,也容易导致学生渐渐的失去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可以结合兴趣的着眼点以及以及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一般作为学前教育老师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讲故事。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我来为每个朝代代言。活动要求:按照历史朝代的发展,为每个朝代选取一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故事的题材可以是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和传说,或者文学作品。并且故事要详细生动,支持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并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当老师,并且将历史故事以较为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使自己的认知上产生了一个冲突。有了认知方面的冲突才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迫使学生去探索。而此次的效果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记住历史朝代的顺序,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了解到了更多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二)活动教学要把要求讲清楚、课堂才能有序开展

活动教学的开展中必须注意的一项就是应该把要求讲清楚,让学生对活动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及明确对课堂任务的要求。因为对于中职生而言,大多数自制力较差,目的性不明确,如果把所有的自交给学生,容易造成学生的混乱,也不利于活动教学的开展。笔者仍旧以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例。

在开展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学中,针对中国古代主要文化、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这三个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品这个知识点时,便选用了竞赛抢答的方式展开教学。第一,将活动教学的设计的知识范围告之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前预习知识点;第二,将竞赛抢答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提前讲清楚;第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在开展活动教学方面,还应强调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尽量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教学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课后通学生的教学反馈,大多数学生喜欢以这样的方式记住,通过对知识点的检测反馈,发现学生掌握程度比较好。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活动教学的效果就在于能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如此学生便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讲授使学生过于被动而产生了疲倦。活动教学无处不在,应该巧妙的利用课堂不同时间段开展。比如在课前五分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情绪和智力振奋。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环艺专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环艺设计专业由于自身专业特性,实践性较强,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整合,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有针对性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强调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理解,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来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完成课程设计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加之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对于环艺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度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竞争优势不足,所以需要对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由此看来,加强高校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十分关键,有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环艺设计领域发展。

一、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概述

环艺专业设计课程主要是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是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助学习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围绕课题设计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搜集资料、分析内容、确定方案、设计内容、落实效果和完成预期等环节,开展系统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说,环艺专业设计课程为学生毕业岗位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在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是必然选择,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环艺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为突出,如何能够有效推进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所在。尽管关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就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理念混乱

在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课程设计概念混乱,主要是对于核心问题认知的差异,如何能有效整合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明确环艺专业设计课程的价值取向,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课程形态。基于此,课程设计改革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了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应该提高课程设计中隐藏内容的重视程度,加强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从实践角度去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环艺专业设计课程的相关概念。

(二)教学内容宽泛化

在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概念混乱导致,课程设计内容过于宽泛化,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实践操作和教学形式方面,未能突出环艺设计专业特色,盲目的模仿其他专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内容较为陈旧

在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十分陈旧,未能与时俱进,预期目标偏离,导致教学内容十分混乱。如何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实践活动,深入剖析和总结其中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改革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了解到教学内容,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设计原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在教学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做好准备工作,诸如设计课题、完善步骤和预期效果,促使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朝着目标进行。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提升实践能力,可以将自身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环艺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迎合时展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层次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掌握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提升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参与其中,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启发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均衡。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人数在3~5人左右,通过合理的分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四)完善环艺专业设计课程的审核制度

学生在完成基本的课程设计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设计的作品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分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作品真实度的审核,避免抄袭现象出现。对于设计优秀的作品予以表扬,对于设计水平偏低的学生,有针对性予以帮助,改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在实践中积累设计经验,提升设计能力。

第8篇

关键词:管理者培训;管理模式;学生德育;激励机制

一、西部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简述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学校管理要用企业的运作方式来办学,要确立特色品牌的经营理念,要确立质量至上的学校管理理念,但西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的滞后,思想观念的落后,学校管理往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无品牌学校意识,学校品位提不高;管理滞后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领导素质和意识的落伍导致教师队伍的涣散;大多数中小学生德育的下降。

西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折射出当前的教育形态,每一处管理的失误都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农村学校管理如此,实在令人担忧。教学管理的滞后,教学质量的下降,使得许多学校声望一落千丈。其症结何在?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的因素。

(1)管理者的懒散偏安,办学态度消极,管理松散。

有句关于管理的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现在看来这话在教育管理中确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单位领导者对任何事情若能积极地面对和处理,虽不能肯定结果会有大的收获,但至少会有某个局部的成功。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短时间内是很难看见成效的,若能取得某个局部的成功,离成功也就接近了一步,也能证实办学者、管理者的工作是积极的、成功的。学校管理者指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群,其中校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假若学校管理者消极怠惰,守株待兔,不居安思危,未意识到信息时代的竞争压力,未认识到学校办学企业化模式的逐渐推行和不断深入,而采取“当日和尚撞日钟”的工作态度,抱着“天高皇帝远”的幻想度日,必将导致学校管理的松散,导致管理效果的滑坡。

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代表了整个学校的形象,是十几位、几十位教师,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的“领头人”,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必定影响整个团队的生活面貌。领导的懒散偏安,必将使教师团队变得自由散漫,使制度执行不力,团队协作不当,也必定导致学生队伍混乱无章,不服管束。很多学校学生常有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原因也在于此。

(2)农村学校领导年龄结构高龄化。

农村学校领导年龄结构高龄化导致管理思想的落后,加之当前农村大多教师属于接受过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由于年龄的因素,使得许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合作过程中隐藏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3)对制度的执行。

作为学校管理者,未带头执行制度,搞特殊化。有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自己首先凌驾于制度之上,将制度变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认为“学校大事小事我说了算”,久而久之,教师们就跟着仿效,致使领导无可奈何。许多学校期初管理比较正常,而中途散漫,结尾混乱的局面就是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

(4)工作的原则性。

原则性不强或无原则是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导致团队无组织、无纪律的一大因素。坚持原则就是不一曝十寒,就是坚持制度的公平性、权威性。有原则的领导是受人敬畏的,他必能使公道留于人心。

(5)办学的品牌意识和理念。

21世纪,人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困惑、抉择,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西部地区教育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站住脚,关键在品牌学校的打造。但学校管理者思想落后,无品牌意识,也不注重学校品位的提升,必定使西部教育止步不前,改革步履艰难。

(二)制度的因素。

如果说思想是影响人、团结人的隐性武器,那么制度则是制约人、控制人的显性武器,制度大至国家小到集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学校管理的失误就与制度的执行有很大关系。

管理是一门艺术。采取“弟兄场合”的“江湖”似的管理,缺少永恒的生命力,这种管理不会长久;靠情感感化、靠拉拢人心来管理人终究会给人落下笑柄。因为靠“弟兄给面子”撑不起管理者的自信,体现不了管理者的能力,“日久见人心”,再好的“弟兄”也不会屈从于一个无能者的说教。正确、科学的方法是用制度管理人。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原有的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制度一曝十寒。如考勤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制度,这些大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但有教师迟到、早退、缺旷学校领导却不严格按制度执行惩罚,就会给教师们造成这样的印象:开会来早来迟一个样,有无制度一个样。如果教师上不上课一个样,上课迟到、早退,或站课、混课和认真负责无区别,一样拿相同的工资,一样获领导奖励那么,教育的公平度在哪?谁来维护教育的公平?这样,藐视制度,无视制度之风盛行,必将使管理混乱,最终导致无法管理。

此外,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绩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评价无相关制度,也就无法激励竞争,无法促进管理的完善。

第9篇

    关键词:管理者;管理者培训;管理模式;学生德育;激励机制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成绩显着、新课程理念不断唱响的今天,我们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管理还不能顺应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让人深思:走一条适合西部农村的学校管理之路,方能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这也是探索农村学校管理问题的积极意义所在。

    一、西部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简述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学校管理要用企业的运作方式来办学,要确立特色品牌的经营理念,要确立质量至上的学校管理理念,但西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的滞后,思想观念的落后,学校管理往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无品牌学校意识,学校品位提不高;管理滞后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领导素质和意识的落伍导致教师队伍的涣散;大多数中小学生德育的下降。

    西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折射出当前的教育形态,每一处管理的失误都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农村学校管理如此,实在令人担忧。教学管理的滞后,教学质量的下降,使得许多学校声望一落千丈。其症结何在?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的因素

    1、管理者的懒散偏安,办学态度消极,管理松散

    有句关于管理的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现在看来这话在教育管理中确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单位领导者对任何事情若能积极地面对和处理,虽不能肯定结果会有大的收获,但至少会有某个局部的成功。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短时间内是很难看见成效的,若能取得某个局部的成功,离成功也就接近了一步,也能证实办学者、管理者的工作是积极的、成功的。学校管理者指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群,其中校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假若学校管理者消极怠惰,守株待兔,不居安思危,未意识到信息时代的竞争压力,未认识到学校办学企业化模式的逐渐推行和不断深入,而采取“当日和尚撞日钟”的工作态度,抱着“天高皇帝远”的幻想度日,必将导致学校管理的松散,导致管理效果的滑坡。

    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代表了整个学校的形象,是十几位、几十位教师,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的“领头人”,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必定影响整个团队的生活面貌。领导的懒散偏安,必将使教师团队变得自由散漫,使制度执行不力,团队协作不当,也必定导致学生队伍混乱无章,不服管束。很多学校学生常有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原因也在于此。

    2、农村学校领导年龄结构高龄化

    农村学校领导年龄结构高龄化导致管理思想的落后,加之当前农村大多教师属于接受过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由于年龄的因素,使得许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合作过程中隐藏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3、对制度的执行

    作为学校管理者,未带头执行制度,搞特殊化。有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自己首先凌驾于制度之上,将制度变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认为“学校大事小事我说了算”,久而久之,教师们就跟着仿效,致使领导无可奈何。许多学校期初管理比较正常,而中途散漫,结尾混乱的局面就是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

    领导执行制度不严。有的学校领导在处理事情,执行制度的时候看人说话,“吃得定”就罚,“吃不定”就算,“不知底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4、工作的原则性

    原则性不强或无原则是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导致团队无组织、无纪律的一大因素。坚持原则就是不一曝十寒,就是坚持制度的公平性、权威性。有原则的领导是受人敬畏的,他必能使公道留于人心。

    5、办学的品牌意识和理念

    21世纪,人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困惑、抉择,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1)西部地区教育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站住脚,关键在品牌学校的打造。但学校管理者思想落后,无品牌意识,也不注重学校品位的提升,必定使西部教育止步不前,改革步履艰难。

    (二)、制度的因素

    如果说思想是影响人、团结人的隐性武器,那么制度则是制约人、控制人的显性武器,制度大至国家小到集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学校管理的失误就与制度的执行有很大关系。

    管理是一门艺术。采取“弟兄场合”的“江湖”似的管理,缺少永恒的生命力,这种管理不会长久;靠情感感化、靠拉拢人心来管理人终究会给人落下笑柄。因为靠“弟兄给面子”撑不起管理者的自信,体现不了管理者的能力,“日久见人心”,再好的“弟兄”也不会屈从于一个无能者的说教。正确、科学的方法是用制度管理人。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原有的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制度一曝十寒。如考勤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制度,这些大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但有教师迟到、早退、缺旷学校领导却不严格按制度执行惩罚,就会给教师们造成这样的印象:开会来早来迟一个样,有无制度一个样。如果教师上不上课一个样,上课迟到、早退,或站课、混课和认真负责无区别,一样拿相同的工资,一样获领导奖励那么,教育的公平度在哪?谁来维护教育的公平?这样,藐视制度,无视制度之风盛行,必将使管理混乱,最终导致无法管理。

    此外,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绩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评价无相关制度,也就无法激励竞争,无法促进管理的完善。

    (三)过程管理与细节

    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重视和关注。学校管理是一种细枝末节多而烦琐的工作,每个细节都牵连着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细节可以彰显事物的全貌”、“过程展现结果,细节彰显成功”——这是新时代学校管理的被公认的名言。抓细节,是矫正学校不良现象,走出管理误区的一大举措。例如,对班级的、个人的不良风气、习惯的强化矫正要纳入学校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常抓常管,做到抓一次改一回,抓一个变一个,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抓管的结果是学生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少,放任的结果是积习难改,加重今后工作的难度。事实证明,管理得法的班级,学生文明程度就高,德育也优先得到发展,班风学风好,教学质量也高;管理失当则滞后教育教学的发展。

    又如,学校卫生、日常检查、领导值周、安全值周、财产保护等常规工作要日日抓,时时抓。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少数的教师和多数的学生,常规如果虎头蛇尾,教师就会懒散,学生就连已养成的好习惯也会变糟。例如,有的学校在打扫卫生方面每个星期都下大了力气打扫,但学校环境多半时间是乱糟糟的,校园卫生死角较多,班级视觉污染不少,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和习惯强化方面做得不够(如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及对乱扔乱画现象的处理),没有时时处处抓管,没有运用好全体教师的力量抓管,没有动员好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抓管,没有对可能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良细节加以重视并及时矫正。

    (四)德育工作因素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增长和多元文化并行冲击,使得很多学生的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而教育则是主导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成为谁的建设者”这一方向性问题关键所在。然而在学校大力宣传狠抓安全的今天,我们的许多做法都体现为“德育第二位”,这种做法是偏离教育方向的,安全只是保障,而德育始终是整个社会教育工作的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许多学校在管理中首先怕的是“出事”,领导怕的是“责任”,殊不知在我们怕这怕那的时候,更大的教育问题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学生道德的缺失,我们保证了学校和学生的安全,保住了个别领导的地位却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很多学校几年来从不搞德育考评,导致了学生坏行为、坏习惯的滋长,很多老师则“呜呼哀哉”似的悲观——“今天的学生难教了”,于是主张将某某某某最“混”学生的开除,想杀鸡儆猴,却不知其他表面看起来乖巧的学生早已深受其害,于是更多教育的弊端暴露出来,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也站出来说教,结果还是不容乐观。

    党中央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德育再次放到教育工作的首位,要求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个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而西部很多学校没建学生德育档案,连每月的德育考评都没有,班主任和班委会也没有作好学生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的记录,这就不便于有依有据地评价学生。把德育当重点来抓,就是要将德育分数放在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第一位,而学科成绩和其他只是第二位,要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对学生作好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环境与法制教育等。

第10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改革 学科地位 区分度 混乱局面 改革试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45-01

这些年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显示素质教育的气势不凡。但是我想说,只要高考存在,一切素质教育依然要围绕高考转。不过,今天我不想说高考的坏话,我仅仅想谈谈对2017年高考语文180分的一些想法。

首先,这是个好事,有利于语文学科地位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育历来是个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备受夹击,左右不能逢源。在理科班,语文地位比不上物化生;在文科班,地位比不上政史地。君不见补课大军一批批,唯独无人补语文。君不见自习课上写作业,挤来挤去挤掉语文作业。我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喊了多年,可惜除了几个国学大师在百家讲坛上热热闹闹地讲了讲,还有谁来关注国学,还有谁来真正关心语文。这话听起来酸酸的,蛮有吃醋的味道。的确是,从事语文教育十几年,一直看着我心爱的语文被打在冷宫,心里颇为寥落。自从听说高考改革的春风吹绿了语文这片园地,我的心扉也轻轻荡漾了一把。从2017年,高考语文分数提高到180分,语文加分,英语减分,数学分数不变。总体来看,这种大形势于语文有利,可以刺激学生提高对语文的重视性。相对以前,学生应该增加对语文学科时间的投入。这样,语文教学就更有施展的空间,而语文老师应该不会再憋屈地忍受语文课上学生偷偷摸摸前仆后继地与数理化题单亲密接触的情况。

平复一下喜悦的心情,就会发现,改革当中也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心。

第一,语文分数虽然提高了,但是高考语文一直存在的问题还会影响人们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语文学科平时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人就会说中国话,是中国人就会写中国字,何必学呢?就连判卷老师都会觉得,主观题写了很多字不管怎么说也该给一点。判卷老师还会有一种趋同给分的心理,那就是避免与别人给分分差过大,免得被怀疑给分有问题。这样,类似于作文判卷,大多数老师往往就给一个“差不多”的分数。这样语文最后的分数就没有“阶梯型”的分差。分差小就意味着这学科不必投入过多时间,因为大家分数差不了多少。辽宁语文卷中作文分数基本上都是40多分,好一点的46、47分,一般的43、44分,偏题一点的38、39分,作文分数根本没什么大的差距。尽管语文总分提到180分,但是如果大家基本上都是120分,130分,那么还是激不起大家的学习热情。

所以,高考语文试卷也应该改革,那就是分数一定要有明显的区分度。每道题分值设置的时候就应该拉大分差,并且判卷的时候没有踩分点就应该不给分,不能因为似是而非就给一些分。然后,出题的时候设置一部分难题,给那些基础好的同学一个施展的空间。基础好资质好的同学自然就能得高分,和基础差投入少的同学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分度。我还建议判作文给分的时候一定要有梯度,结构好、文辞好的好文章就应该大胆给高分,从55―60分,都可以的;作文满篇错字,连文辞都不通的就应该大胆给低分,比如说30分;跑题跑得远的就应该果断低分,比如25分。这样才能体现高考的根本宗旨:以试取才。也能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给那些奋力拼搏了十几年的少年一个交代,让这些年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散发香甜的味道。

第二,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带来更加混乱的局面,从而不利于语文教学。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他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一年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这样的局面更加不利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高一高二仍然是被忽略,而这个过程正是夯实基础最重要的阶段。打基础的阶段却少有人问津,可是到了高三却又大肆疯狂地赶进度做题单,学生在没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进入高三复习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直接复习相当于揠苗助长,重新授课却又担心时间紧张。而且每天都只能上语文和数学课,大密度的语文数学授课也会让人崩溃。再说高一高二的会考是多次考试,最后按照分数最高的那一次计算,导致学生不停参加考试,不拿到最高级别的分数就不会停止,势必影响语文数学的学习。而且这种会考或者社会性考试不会像高考那样严格,这期间会不会出现特权现象也很难说。整个高一高二会在忙碌和混乱中度过,学生不可能静下心来仔细听语文课。总之一句话,这种改革可能导致教学设置上的极端化,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11篇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1、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教材能够指导学生规范笔顺,正确书写。低年级老师会把数字教材中的生字书写示范的视频下载下来放到钉钉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书写小视频,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最后再让学生描红、仿写,顺利完成了生字书写的目标。

2、语文课时老师会对于重点词汇的理解,用鼠标在数字教材上标,更清楚的提醒学生,更便于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对于诗歌的学习,有划分诵读节奏的时候,老师利用电子教材,边读让学生试着拿铅笔在书上标,非常得便捷。

三、知识能巩固拓展

数字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数字教材的使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师生的交互、激发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只要合理地科学的利用数字教材,诸多的数字教材只要我们认真甄选,把合适的数字教材为我所用,数字教材就能我们的教学插上助力的翅膀。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2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虽然没有硝烟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慌乱中逐渐有了头绪。

学校第一时间商讨方案,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很快给出合适我校学生的订制版居家学习方案。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发送通知,查看统计数据等,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于是,独特的“幸福”周一升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优质资源、阳光大课间、钉钉直播个性辅导……应运而生,师生的仪式感、正式感、幸福感爆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材的变革,以前很少关注除人教版以外的教材,现在主动关注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对于知识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的不同之处,考虑编者的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況,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信息技术可以和课内教材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教材中,使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教师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第12篇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挑来挑去选择了歌颂英雄人物的《船长》(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为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钻研教材,对设计的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通过反复朗读,哈尔威高大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起来。接下来是对课文的感悟的环节。我问:“通过朗读,你认为哈尔威是什么样的人?”“英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学生都踊跃发言。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冷不丁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哈尔威是个法盲。”所有学生面面相觑,我也吃了一惊,似乎感到所有的老师目光都在盯着我。我定了定神,开始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这,我倒是没想到,你认为哈尔威是个法盲,有没有什么根据?

生:从“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句话可以看出哈尔威是法盲。哈尔威不是执法者,他没有权力剥夺别人的生命,就算是执法人员,也要通过一定的司法程序。

(师生掌声一片)

师:谁告诉你这么多法律知识?

生:我爸爸说的,还有书上看的。

师:你不但讲得好,还给我们全班上了一堂法制课。至于哈尔威是不是法盲,大家怎么看?

生1:哈尔威是法盲,他怎么能随便叫人开枪呢?要是这样的话,谁都可以杀人,人们还有安全感吗?

生2:哈尔威不是法盲,在即将沉船,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会有人疯狂地抢小船逃生,混乱的局面会造成人员伤亡,哈尔威这样做是在维持秩序。

生3:我不同意他(第二个学生)的观点,假如地震了,场面很混乱,老师为了维持秩序可以开枪吗?

生4:哈尔威本身就是执法者,要不然他的手下怎么能会带枪呢?他要不是执法者,他叫手下开枪不但犯故意杀人罪,还犯——还犯——

生5:非法持有枪支罪。

……

师:好了,同学们!大家讨论得非常好。从法律意义讲,哈尔威下这样的命令,是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其后果是剥夺他人的生命权,他就是法盲。如果奥克勒大副真的开枪打死了人,哈尔威也是凶手。但是,从发生灾难意义来讲,哈尔威是船长,他不下这样的命令,会因为局面的混乱使更多的人在这次灾难中失去生命。哈尔威下这样的命令,其本意不是为了故意杀人,是为了控制局面,正因为他的果断,船上60人得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尔威是个忠于职守的船长,是全船人的救命恩人,是大英雄。另外,哈尔威是外国人,国与国的法律规定也不一样,大家说对吗?”

我现在也没查清楚,我的一席话是否有法律依据,但课堂上是掌声一片。

案例反思

一堂课是上完了,但留给我的反思却很多。

1.一个学生都能看出的法律问题,我们做老师的怎么就没看出来呢?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创设情境、情感投入、设计教案,像这样的法律问题连想都没想,究竟谁是法盲?是哈尔威还是老师?

2.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要渗透法制教育?从现行教材的设置来看,只有初中二年级有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

3.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因为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点,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从宽处理的政策。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学校除思想品德课外,语文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闻不问或引导错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是法盲又是什么?

就拿四大名著中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水浒》为例,《宋江怒杀阎婆惜》一章,有评点者在文后为宋江叫好、喝彩,认为阎婆惜背夫通奸,宋江当杀之。这又是不是对法律的直接亵渎?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对创建法制社会是何等的不和谐。因此,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我们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检法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