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二学生学习计划

大二学生学习计划

时间:2022-09-18 19:2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二学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二学生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师范生 学习方式 学习动机 学习条件

中图分类号:D9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4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PENG Lijie[1], LIU Jiqing[2]

([1]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2] We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inan, Shaanxi 71402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samp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content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state is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style, such as the utilitarian tendency of learning, learning initiative is not strong, bad learning habits, etc..

Keywords: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conditions

1 问题提出

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认知和行为等方面所采取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典型的方式和倾向。其中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条件三个方面。学习方式是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就。本研究以师范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在调查他们学习方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某高校大一、大二两个年级随机抽取共575位师范生作为调查样本。问卷发放涉及不同性别、年级、学科门类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2.2 研究工具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性别、教育方式、认知水平等,本研究采用自编《师范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650份,回收率为86.7%,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5%。最后对所得数据运用人工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项选择研究变量进行百分比统计,对连续变量的年级、性别差异进行了t检验。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习动机

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的活动,动机则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来分析师范生的学习动机。

3.1.1 学习态度较积极

据调查发现,78.1%的师范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9

虽然已经进入大学,但学生仍然把学习与考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在:(1)60.8%的师范生考试前最用功;(2)52.2%W生把“通过各种等级考试”和“不挂科”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3.1.2 职业认同度较高,学习目的性强

总体看来,师范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较高,有73.5%的学生认为毕业会从教。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有20%左右的学生对毕业进入教育行业表示不确定,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毕业之后不会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

从制订学期目标来看,大多数师范生仍旧把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得放在学习目的的首位,可见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当然这与我国当前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考试制度不无关系。另外,学生的学习比较功利化,注重显性目标,主要表现为“将通过等级考试作为自己的短期目标”、“十分关注顺利就业和找到好工作”,即重结果轻过程。

学习计划指导着学习实践,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师范生的总体表现比较合理,26.4%的学生每天、34.1%的学生每周制定一次学习计划,少数学生每月或者每学期制定一次计划,只有0.7%的学生选择每年制定一次学习计划。但是仍旧有20.9%的学生从不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并不利于师范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取得长远的进步。

3.2 学习内容

3.2.1 课堂内学习主动性不强

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包括公开课和选修课。调查显示:对于学校开设的公共课,31.1%的学生认为“只要老师上课有意思就可以学学看”,28.8%的学生认为“为了修够学分还是要学习”,只有26.2%的学生觉得“能增长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师范生对于公共课的看法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师范生学习目的性强,有65.9%的师范生选择选修课的标准是“容易过关拿到学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课堂学习上,仅有8.6%的学生经常主动发言,而43.7%的学生处于被动境地,老师点名才发言,显然,初入大学的师范生在课堂学习上过于被动,这可能与中小学学习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重灌输轻引导有关,以致于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2.2 课外学习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作为未来优秀教师储备力量的师范生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调查发现,师范生学习的范围不仅限于本专业,有76%的学生除了专业课还喜欢学习别的知识。他们的课外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图书、培训班,有70.5%的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是各种证书考试的知识。由此可见,目前师范生仍然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对社会实践参与不够,实际活动能力、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3.3 学习条件

3.3.1 课外学习时间安排相对合理

调查发现,师范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基本有保证,52.4%以上学生能保证平均每天1-3个小时的课外学习。有15.4%的学生达到3个小时以上。但是平均课外学习时间少于1小时甚至不学习的学生共占32.2%,

在学习时间安排上,60.4%的师范生能做到学习休闲两不误,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表现为玩累了再学、考前临时抱佛脚。此外,考前熬夜也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典型行为表现,据调查有20.5%的学生存在考前熬夜现象。

3.3.2 可利用学习环境资源丰富,但缺乏引导

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师范生对学习环境比较重视,有51.3%的学生认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好好学习”。重视学习环境,能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和现代化工具。而图书馆和多媒体则是学生最常使用的资源。

调查显示,师范生进图书馆的最主要目的依次是拓宽知识面、可以看许多有趣的娱乐书籍、丰富专业知识、查阅资料完成作业。此外,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去过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然而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有35.9%的师范生使用电脑的大部分时间并非在查阅资料、拓宽视野,只有30.5%的师范生使用电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查阅资料增长见识,另外有33.6%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

4讨论与建议

4.1 总体学习状态良好

由于师范生的录取标准较高,况且大多数学生一直以来成绩比较优秀,自身的学习和反思能力也较强,因此,入大学以来,师范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良好。表现为:学习动机较强且比较端正,有较强的从教信念,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计划性强;学习内容比较丰富,不仅限于专业知识,还主动参与各类学习;课外学习时间基本有保证,并且能灵活运用图书资源和电脑等工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学习目的有功利化倾向

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积累、考试的效果和分数高低等,致使师范生走入大学后,仍旧把分数做为短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和取得优异成绩的较重砝码;其次,由于大学和中小学在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差异,所以在学习上比较盲目,让考证考级等占去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再次,学校内很多的评优评奖以及招聘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都与一些证书有密切关联,使得学生抓紧一切时间去考取尽可能多的证书,而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定位、真正的学习需求以及对证书考级的价值判断。

4.2.2 学习缺乏主动性

传统而长期的中小学的高压学习削弱了师范生的兴趣,而大学的自由以及少人的监督,使得很多大学生如“脱缰的野马”,在对待学习态度上有些被动,如课堂学习上不再积极主动发言,很少与同学、老师主动交流沟通等,正因为平时学习不主动,为取得不太差的成绩考前往往需要临时突击甚至熬夜备考等。

4.2.3 学习习惯不良

从高中进入大学,无论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对自己学习时间的规划和安排,把学习作为“副业”,直到考前再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这样的行为是应该加以改正的,长期如此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也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质量。

4.3 建议

从学校和教师方面,首先应该进一步端正师范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个性,更要加强学生知识观和学习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次,增加课堂学习、课外研究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评价上,注重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空间,而不是一味地⒖际浴⒎质做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指标。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有长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学生要予以监督、帮助。

从学生自身来讲,所以要有意识地改善自我学习方式,对自身的学习方式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具体而言,首先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知识观,明确自己的学习定位和角色定位,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其次,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再次,注意对自己学习方式的合理评价,对自己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的归因,比如多进行自我纵向比较,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性;最后,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学习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实践,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再论影响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4.

[2] 卜英华.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易连云.兰英.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独立学院 学习状况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udy in Independent University

WANG Lixia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The survey randomly selected 400 undergrates from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ituation in each grade is different,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grades. The study status of Freshman students top the no.1 while the senior students were the last, junior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sophomore and junior students, showing "good, bad, good and bad" broken line. For each grade, the students with the best study status and the worst study status are more or less, showing a curve with "two terminals are small, middle are more".

Key wordsundergrate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y status;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次项目主在探究独立学院学习现状,以便于独立学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结果就学习动机、网络环境以及其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得出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为寻找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1 调查对象及内容的设置

此次调查对象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2007-2010级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每个年级100份,总共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收回率95%。其中大一年级问卷97份,大二年级问卷93份,大三问卷年级93份,大四年级问卷97份。调查问卷的整理是根据不同年级进行整理,来研究不同年级的学习状况是否存在着差别。

调查问卷的设置总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自己的和整体独立学院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共2道选择题;其次对形成现在学习状况的自身因素,共10道选择题;再次对形成现在学习状况的环境因素(包括网络环境和宿舍环境等),共2道选择题;最后是学校如何做有助于更好的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共1道问答题题。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己及独立学院的学习状况满意度不高。在各个年级中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而对于选择“很好”所占的比例基本围绕10%左右,对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一团糟”的成平滑曲线在4%左右,其中大一年级最低,对于大四学生认为自己“一团糟”却高达17.53%。由此可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满意的学习状况只有10%,这部分的同学目标是明确的;绝大部分学生是跟着教学计划走,不主动学习,只有距离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的时候才会“突击式”的学习一个月。同学们对独立学院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曲线。不同的是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大大降低了,认为独立学院的学习状况“很好”的仅在2%左右,但是认为“很糟糕”的却在13%以上。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状况问题上是很模糊的,有很清楚认识的很少。

出现这样的情况必然有很多因素,对于旷课情况的调查设有两道选择题。旷课程度分为四个选项“极少”、“偶尔”、“经常”“从不”。对于“从不”旷课的同学根据年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情况,大一年级有高达20%以上的同学从没有旷过课,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且下滑幅度很大,到大四年级降为3.09%。大一至大三年级选择经常旷课的同学围绕在10%左右,大四年级选择经常旷课的同学高达31.96%。

对于那些旷课同学设置的连带问题是之所以旷课的原因。对于大一大二有超过35%的同学逃课是因为“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超过35%的同学逃课原因是“上课很乏味不想去”。而对于大三大四有超过一半逃课原因是“上课很乏味不想去”。大一大二基本设置基础课自然很乏味,因为大一的同学还有高中学习的影子,所以情况必然比大二要好些。因为大三的课程基本为所学的专业课,所以旷课少一些。但是在旷课同学中由于大一大二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专业课很枯燥。由于工作问题,大四的同学的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工作,对于学习也就淡了很多。

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呢?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仅有20%左右的同学会认真听讲,而有一半左右的同学会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和认真听讲。对于大三大四的同学也是仅有20%左右的同学会认真听讲,但是不同于大一大二的是有接近60%的同学上课不再听讲,而是玩手机、睡觉等。另外,有超过65%的同学“根本没有学习计划”或者“有但坚持不下来”。因此形成目前独立学院的学习状况跟学生自己是分不开的。

在业余时间,各个年级仅有10%左右的学生会上自习或去图书馆看书。除正常上课外,46.39%的大一的同学学习时间在2-4小时之间,46.24%的大二同学学习时间也在2-4之间,但是到了大三在能坚持学习2小时的同学降为37.63%,到大四降为32.99%。在对图书馆利用率调查中,大一的同学利用率占10.31%,大二利用率仅为2.15%,大三利用率为6.45%,大四利用率为4.12%。通过这些数据说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且在各个年级中有着自己的特点。

有很少的同学会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各个年级总共利用网络学习的为4%左右,其中大二年级中仅有1.08%利用网络写作业或查资料,大一、大二超过55%的同学在选择时会选择娱乐与学习,大三、大四超过60%的同学选择娱乐,不再有学习的成分。对于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作息更多的同学选择“一般”。

3 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状况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一的学习状况最好,大四的学习状况最差,大三学习状况要好于大二和大四。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也是一种学习态度的问题。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同学身上还留有高中时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模式,所以他们的学习状况也是最好的。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热情大减,学习态度不再端正,自然学习状况就会急剧下降。因为到大三的时候,学校开设的是专业课,他们会重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到了大四基本没有什么课程了,一方面为了工作,一方面学习的心已经很乏,学习状况自然不会很好。

当然,这是一般同学的学习状况,有的同学学习状况一直保持很好,有的同学学习状态一直很差。各个年级学习状况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趋势,就整个大学四年而言,是“好坏好坏”的形势。

4 几点建议

(1)励志讲座。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一部分是学习态度态度有所懈怠,学习热情有所降低。所以学校在根据自己学校情况适当的安排励志讲座对推动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2)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本来理论性的课程乏味,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所以上课会出现“开小差”或者逃课现象。学校在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上应该设有学生反馈使得一些老师注意自己的因素。(3)课程安排联系表。对于刚上大一的新生来说,很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围绕这个专业所开设的一些课程的作用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学习状态不佳是必然的。在新生刚开学就对学生的课程进行绘图形成关系图,让每个同学知道自己学习的课程对将来专业有哪些帮助,这样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可以提升一部分。

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的外界环境要如何如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怎样改变大学生自身。外界环境只是促成独立学院大学生目前学习状况的一个催化剂,而不是主要部分。要想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状况上有所突破主要还是使学生端正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虹.“85后”大学生学习状况实证分析.昆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王晓娜 刘晓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第3篇

[关键词]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策略;实践;反思

一、校园网络环境下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特性

基于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跨时空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更加丰富而鲜活;灵活自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为学生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创造出多样化方式。在教学设计的前期阶段,须对学习者这一学习主体的特征要进一步的分析。

(一)知识结构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学习者应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常识,如利用网络工具检索信息,播放视频工具,收发电子邮件,参与交流园地等功能;其次,了解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学习者会将自身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体验中;最后,把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即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层次结构,因为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过程会产生影响,并促使学习者的知识网络趋向于结构化、系统化、条理化。以我校数控专业大二学生为例,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英语能力,数控专业知识构成以及实操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在大二下厂实习阶段,完全有能力进行《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

(二)能力结构

校园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网络课程得以发挥其巨大作用,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我国学者王笃勤认为,自主学习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策略、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学习者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应对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一是学习者要确定自身学习的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网络课程,所学知识或技能能够在未来职场岗位中,有所施展和运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设定,使得网络自主学习不再迷茫,浪费时间,而是有的放矢,有所收获;

二是学习者应该自己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安排学习的时间表,每天学习的进度和进展,特别是下厂实习的学生,应将日常的实习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三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程度,与职场连接紧密度等,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根据个体差异,可能是网络课程的大部分章节,也可能是几个小的知识点,网络课程的内容供学习者灵活地选择和组织以便达成自主学习者自身的需要;

四是学习者应该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例如,学习者偏爱动态的、直观的、生动的形式,开展学习,因而会选择视频、音频或动画的形式,而忽略了文字的内容。

(三)方式结构

学习的多种多样。有的学习者喜欢问题学习法,带着问题学习,查询解决问题的信息,边思考边注意问题的关联,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的学习者擅长运用合作学习法,学习者根据合作主题,借助网络通讯工具结成学习同盟,协商设计合作方案,讨论研究,展开合作行动,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校数控专业大二学生,在实习阶段,亲身体验到未来职场岗位对自身技能的要求,所以在《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有针对性的选取与职场和自身兴趣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已有的学习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安排,但同时,网络课程辅导教师,也要随时在网络提醒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校园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策略的多变性

国内学术界对教学策略的研究界定为,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方式或方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因素的综合考虑,制定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教学行为方案,以及会随着教学环境,教师的认知,理念,情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以便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实现。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主任,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就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将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分为三大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和情境性策略。见下表:

除了坚持自主学习外,学习者要对学习效果实施监控,建立自身学习过程的意识。监控方式可通过网络课程中的信息登陆,电子作业,以及自测题库等形式,主动地监控学习计划的执行进展程度,知识和技能习得和运用情况,自觉地通过自测和反馈信息来检验和评估学习的成果。

三、校园网络环境下《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的实践运用

基于校园网络,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需要恰如其分,以《数控技术英语》的网络课程为例,主要将教练策略、抛锚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和反思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设计和活动中去。

(一)教练策略运用

学习者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帮助,这时教学系统就会马上作出诊断,并适时地给学习者以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为此,教师需要把握好提供指导的最佳时机以及相应的策略。如,学习数控加工原理这一单元,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同时长而复杂的定语从句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或是即时通讯与授课教师联系,指出困惑,希望老师的指导,而教师通过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触类旁通,以便解决其他语法点带来的问题。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起到了指导者这一重要角色。

(二)抛锚教学策略运用

“抛锚教学策略要求教学必须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者是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和直观体验来获取直接经验,而非是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在抛锚教学策略中,“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或任务的真实情境,所以“锚”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教学内容的方向以及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在讲授《数控技术英语》第三单元中普通机床的类型中,涉及到的普通车床的结构和功能时,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图片讲解和介绍,势必导致在线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所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将现场普通车床实物穿插到教学视频中,对“锚”我们精心的设计,选取了车床故障诊断的任务――车床不运转,现场与外籍工作人员交流的场景,为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在车间中经常会出现的真实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不运转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思考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数控专业英语词汇、句式表达不清楚,以及听不懂外籍工作人员的询问等问题,从而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专业词汇、句式的需要,寻求专业词典,或者教材的专业词汇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请求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互动合作,亲身体验了将车床不运转这一故障诊断与外籍人员现场沟通顺畅的全过程,

总之,抛锚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开始学会适应职场生活,学会独立或共同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采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策略和小组评价策略综合运用

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互促互进,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一种教学策略。例如,学习者进入数控调试和维修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模拟现场外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解决数控设备的维修和调试问题的情景,编写英文对话。学习者针对这一情景,通过即时通讯交流,分工协作,讨论现场会运用到的专业英语词汇,通过网络查找,图片下载,归纳词汇和句式,到最后的对话形成。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团体意识,培养学习者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各小组编写对话后,需要各组在讨论交流板中公布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里需要引入小组评价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可以是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教师应鼓励小组对其成员进行积极、中肯的评价,使得学习者合作的意识更强,同时自我展示的欲望更强烈,促进了更好的学习。

(四)反思策略运用

教师引导学习者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包括阶段性反思和总结性反思。如,《数控技术英语》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章节练习题,包括重点专业词汇的运用,缩略语的翻译,难点段落翻译,和现场故障诊断的案例,通过完成练习,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另外,通过网上论坛,可以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心得和难题,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思维模式,做出的反应和合作中的不足等,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反思策略的运用能够培养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网络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目标;班干部

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与探讨。

一、就业方面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许多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待业在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负担,而这一情况也是许多即将离校学生所忧虑的。

据调查,这种对就业感到迷茫、不安的忧虑情绪不仅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存在,而且也逐渐蔓延至大三甚至大二学生中,形成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忧虑。

而在另一份调查中,学生对就业形势严峻的普遍忧虑,对人生的选择和对待前途的把握上,缺乏引导和帮助,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二、学习方面

众多经历高考的学生俨然把大学作为人生航程中休憩的港湾,引起我们的深思。经过一些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选择上大学的主要动机有如下几个:

(1)拥有兴趣专长,想在大学深造中使自己的人生在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2)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确定人生未来的走向。

(3)考取更高学历,以便找到一份更好、更稳定的工作。

(4)顺应社会潮流,上大学是大势所趋,不得不随大流继续升学。

(5)完成父母心愿,帮助上一代人实现他们的大学梦。

(6)逃避进入社会,逃避成年后将要面临的现实生活,而将大学作为缓冲的地方。

三、生活方面

盲目消费,缺乏节俭意识,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网络和社会一些负面不健康的价值观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渐渐渗入,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择偶、人生价值及生活认知等诸多方面,消费不节制和不理智所带来的是对人生方面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进取精神,大学中又拥有足够的自由度,使得许多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得消极、懒散、拖延,使他们缺乏进取精神和乐观平和的心态。

四、心理方面

人都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依赖,一部分学生选择借助游戏、网络娱乐等方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失去理智的判断力,被动接受游戏和复杂网络给予的观点,一旦与现实接触,就触发了心理危机。

班干部可以帮助同学确立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按书录的先后给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并且将它落实到每一学期当中,让自己每学期都有一个学习计划。

第二步:按照学习计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刻苦学习,并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去实践。

第三步:从专业出发,自己今后到底要做怎样的工作,或是怎样的事业,把自己的决定记录下来,不要犹豫不决。

第四步:利用网络,从人才市场招聘启事等渠道充分了解从事你定下的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

班干部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不仅起着管理和协调的作用,还要注意引导与督促,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鼓励同学理智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使之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文明行为规范等。大学是人生宝贵的黄金学习阶段,让我们努力重塑自我,使大学生活充实、富足、快乐。

参考文献:

[1]崔庆波.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与学风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编制;信度;效度

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学校因素,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不衔接、真正的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掌握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双师型”教师不足;二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特别是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普遍较差。目前,学校方面的因素已经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自我监控学习是学生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自我发展、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因此迫切需要对高职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进行系统研究。但迄今为止,针对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系统研究还较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为我国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测评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

量表的编制

(一)量表结构的设计与项目的编制

在自我监控学习结构方面,中外学者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尼斯比特(R.Nisbett)和沙克史密斯(D.Shuchsmith)认为学习的自我监控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说包括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董奇、周勇宏观上从动态的角度将学习的自我监控划分为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三个方面8个维度: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包括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包括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章建跃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的最佳模型是五因素结构,即计划、管理、检验、调节和评价。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特点,从学习整体过程出发,将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结构设计为三个阶段11个维度:第一阶段包括目标、计划、准备;第二阶段包括监察、调节、策略、执行、激励;第三阶段包括检验、补救、反思。

在确定了理论维度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编制:一方面,通过访谈总结出学生在预习、听课、实验实训、考试等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表现,形成测查项目;另一方面,分析搜集到的元认知问卷、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问卷等中的测查项目,把认为能反映自我监控典型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形成测查项目。通过经验性筛选以及专家访谈,保留了122个项目。为了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在量表中穿插了10个完美性检验题,形成了由132个项目组成的Likert5点自评预试量表。

(二)预测与项目修改

按照分类整群抽样原则,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抽取480个样本,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预测。

根据预测数据,利用SPSS12.0进行项目分析,排除区分度低于0.3的项目。然后对每一个维度的测查项目多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特征根大于1.0的因素,且使各维度的测查项目集中在同一个因素上。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排除项目的原则是:排除项目少于两个的因素、排除负荷低于0.5的项目、排除虽对同一公因素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项目不属于同一种类的个别项目、排除在多个因素上负荷均匀的项目。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全量表保留65个项目。用这65个项目再加上5个完美性检测题编成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正式量表。

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按照分类整群抽样原则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学院抽取样本,因为大部分学校的大三学生处于毕业实习阶段,在校的较少,故抽取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共选样本1562人,有效样本1316人,其中大一640人,大二629人,大三47人;报告性别的样本中男生701人,女生556人,未报告性别的59人。

(二)测试方法

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并选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级各一个班共78名学生在两个星期后进行重测。

(三)测试结果分析

1.因素分析结果

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的各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旨在考察每一维度的所编项目是否体现、代表和测量了该维度的自我监控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每个维度均抽取到一个因素,各项目在对应因素上的负荷如表1所示。

各维度抽取到的这一个因素对相应维度内各项目的解释率如表2所示:

其次,在量表水平进行分析,旨在考察这11个维度是否共同代表着自我监控能力。我们以每一维度所有项目得分的平均值作为该维度的得分,对11个维度仍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在这11维度上只抽到一个因素,每个维度在这一个因素上的负荷及这一个因素对这11个维度的解释率如表3所示。

我们将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65个项目、11个维度(一阶因素)、1个二阶因素”结构模型称理论模型,对其正确性和恰当性的进一步检验可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进行。利用LISREL8.20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对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各测量学指标的分析如下:

各项目的测量学指标主要的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通俗性水平(计算方法为每个项目的平均数除以该项目的最大值)、区分度(计算每个项目与该项目所属维度总分的相关以及该项目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作为每个项目的区分度)等。实际分析结果如下:(1)各项目的平均数在2.38至3.63之间,其标准差在0.853至1.073之间,说明没有项目产生“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且没有特异现象出现。(2)从通俗性水平来看,各项目的通俗性水平在0.48至0.73之间,均有中等左右的通俗性水平。(3)从区分度来看,每个项目与所属维度总分的相关在0.578至0.770之间,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296至0.649之间,均达到统计测量学上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各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信度检验根据量表的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考察,结果如表5所示。

效度检验根据已有文献可知,自我监控能力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样本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在2007~2008学年的期末考试总成绩作为效标,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讨论

(一)关于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结构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的11维度结构是合理的。根据各维度项目的含义对这11个维度的含义作如下界定:(1)目标:主要指学期开始或某个阶段学习前给自己制定一个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计划:指一段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什么、如何学进行具体的设计。(3)准备:指学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和环境选择等。(4)监察:指学习时清楚学习目标和任务,对当前的学习状态、进程、方法等有清醒的意识并保持警觉。(5)调节:指根据监察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方式方法、努力程度、心理状态等,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6)策略:指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讲究策略。(7)执行:指学习中能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坚持执行学习计划,努力完成学习任务。(8)激励:指学习中能不断地进行自我鼓励和鞭策。(9)检验:指学习后以恰当的方式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10)补救:指学习活动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学习的薄弱环节采取补救措施。(11)反思:指学习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

(二)关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由表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看,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量表的效度方面,我们重点进行了结构效度的检验,由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该量表每一个维度内都只存在一个特征根大于1.0的因子,且各项目在对应维度的因素负荷在0.422~0.789之间,每个被抽取的因素对相应维度各项目的解释率在39.663%~51.831%之间。由表3可以看出这11个维度都一致地测查与代表了自我监控学习这一个因素,并且各维度在该因素上的负荷在0.685~0.815之间,方差总贡献率为58.476%,这些数据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由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4可以看出,失拟指数和拟合指数均达到统计要求,再次说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此外,由效标关联效度的检验来看,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全量表以及各维度总分与其学习成绩的正相关系数虽然不是很高,但也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说明该量表有一定的效标关联效度。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3-27.

[3]Nisbett R,Shuchsmith D.Induction:Processes of inference,learning,and Discovery.Cambridge,MA:MIT Press,1986.

[4]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107-109.

第6篇

关键词:扎根理论;高职生;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丁佩芬(1976-),女,浙江奉化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王若明(1961-),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之影响因素及激发机制研究”(编号:2015SCG250),主持人:丁佩芬。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8-0045-04

学习动机是推动、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使之趋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条件之一,也是决定学习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1]。因此,针对学习者的学情状况,有导向性地开展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的意义。当前该项研究在我国已产生一些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大多是基础教育或中职教育领域,由于高职学生学情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个体间的学习效果差异明显,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开展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具有现实挑战性和紧迫性。

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源情况普遍较复杂,主要包括:高考第三批录取的学生、一部分优秀中职毕业生、“3+2”五年一贯制学生、单考单招学生等等。复杂的生源导致了相对复杂的学情状况,即学生录取成绩总体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个体间学情差异较大、学习动机明显不强等,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相对不浓,学习热情相对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特点。学习成绩是学习动机强弱的主要体现指标之一。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从2014年第一学期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看,参加本次期末考试的学生总共有3669人,其中需要学籍预警的学生有83人;达到退学边缘的学生有31人;因不及格学分达到退学条件的学生有5人;需要补考的学生达到 1225人次。以上数据充分显示,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使得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难以保证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而眼下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现有研究鲜有从受教育者自身因素来加以考虑,特别是很少从质性分析的角度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机制的理论加以研究。面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相对较弱所导致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真正发掘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有效激发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2]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比较,逐渐形成理论框架,其在数据分析上,具备一套严格的系统化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产生概念并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入、对数据和概念进行反复比较、发展理论性概念并建立概念联系、理论抽样且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以及理论建构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摆脱了传统理论研究中常见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的演绎研究方法,这种演绎研究方法的最大不足在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论在研究之前已经形成”的尴尬局面。而扎根理论研究与此不同,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机理,研究者参与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中,采用介入式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获得数据的方法,系统、详细地描述、反思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理论并提升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3]。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范式来研究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之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激发机制。具体来说,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数据、分析数据,进而提取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影响因素,然后再通过对学习动机核心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研究,最终提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二)研究设置

1.研究对象的选择。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采样集,挑选48名采访对象,其中,女生28名,男生20名,从大一、大二、大三选择人数依次为18,15,15人。所有访谈对象年龄均在19岁-22岁之间,其专业覆盖机电、计算机应用、旅游、电商、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应用英语、国际贸易等9个专业。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随机性选择访谈对象,随后的第2-4阶段随着深入研究的需要,访谈对象的选取采用理论抽样法,选择学习动机相对较差的学生,以期找到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2.访谈内容的设置。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您感觉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什么区别?

2)您对目前大学生活的学习环境感到满意吗?

3)您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否对所选专业有所了解?并且是否感兴趣?

4)您有信心学好所选专业的所有课程吗?并且会为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吗?

5)当专业课程学习遇到困难时,您是否会为之付出努力,克服困难?

6)是否会和任课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比如口头的、书面的,或者QQ等交流方式,您更倾向于哪一种交流方式?

7)您对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感到满意吗?

8)您觉得一节课45分钟内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多少分钟?

9)是否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10)对老师布置的项目或作业得到老师认可或表扬时,是否能获得自我成就感?

11)在您看来,哪些因素更能提高您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步骤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数据分析范式,本文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所达到的目的和参与访谈的对象如表1所示[4]。

各阶段详细研究过程说明如下:

(1)阶段1的数据采集以小组谈话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创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表现、结果、原因和策略等4个初始类属的一系列代码;

(2)阶段2的数据采集采用半结构化的个别访谈形式,受访者回答与阶段一相同的11个问题,以及研究者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思考。研究者每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一类属寻找相关关系;

(3)阶段3采用选择性译码,选择影响学习动机的核心类属,将类属之间彼此关联,建构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因素的初步范例模式;

(4)阶段4重在检验和解释阶段3中建立的范例模式,构建与范例模式相一致的影响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

需要特别对阶段3的数据进行详细说明,如表2所示。

二、数据分析

(一)学习动机的范例模式

根据前述的研究步骤,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得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范例模式如图1所示:影响因素的发掘促进激励机制的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积极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好坏也能反馈式地协调激励机制的改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本研究将在第4阶段提炼与该范式一致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学习动机的表现

高职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具体体现在:(1)课堂自控能力弱。高职学生经常会有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发生,且旷课现象也较为严重。课堂上玩手机、讲闲话现象较为严重。(2)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随随便便完成甚至不完成,抄袭现象严重。(3)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会查资料,不询问老师,也不与同学探讨。(4)学习没有目标。因高考成绩不理想,高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自卑感,总认为自己学不好,更不会为自己制定一份短期或长期的学习计划,时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结果分析

高职生学习动机所导致的学习结果有:(1)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非常好地适应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工作,在专业技能岗位上不能马上上手,或者说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岗位工作适应期。(2)部分学生中途退学。因为没有学习目标,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上不付出努力,导致部分学生中途退学,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四)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习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没有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元认识策略缺乏,以及缺少正确的归因观。教师因素: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上完课就离开教室的现象较为普遍,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没有给学生布置有意义、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方式设计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等。学习环境因素:没有建立以岗位群为依托的学生职业体验实训中心,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学之间缺少“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高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一)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元认识策略

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可以被学习者自我评估、自我监管和自我调节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高职学生要学会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自我学习采取一定的监管和调节措施。当学习效果不明显时,高职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为自己制定一份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计划,并且根据专业课程的难易度来为自己制定一份时间管理表,这门课程较难的,就多花时间,若是简单的则少花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查资料或者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只要主动学习,充分运用元认识策略,学习能力是一定会提高的。换句话说,成功的学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者。

(二)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因为高考的失利而选读高职院校,他们把自己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归因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和考试难度太大这些内外因中的稳定因素。高职学生在学习归因上的不正确倾向,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缺乏行为的坚持性,形成恶性循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应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考试运气和机会不好这些内外因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增强自己今后努力学习的坚定性。高职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面,才会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高职课堂教学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高职教育的育人特点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高职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应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并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构建特有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必须构建以岗位为依托的职业体验实训中心,以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和职业流程模拟教学的需要。高职学生只有在职场的真实情境模拟中学习,才会进一步提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拼

高职院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拼,通过技能大比拼,突显出一部分专业功底扎实的“明星”学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专业技能比拼“你追我赶”的高职院校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伯黍.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0.

[2]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3):23-36.

第7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实践;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3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09

1 . 引言

需求分析,作为一个评估研究范畴(Suarez, 1994)的概念,在国外外语教学界的使用和研究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历史。国外对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有不同的解释。Widdsowson认为需求分析涉及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与学习手段的转变。Mountfound认为,需求分析可以被定义为“外语学习者要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Robinson 认为需求分析可以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使用和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即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与语言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够与需要提高的方面。概而言之,需求分析是一个评估研究范畴的概念。其目的在于形成决定,改进教学(余卫华,2002:20)。因此,需求分析是实施和改进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行为,同时也能为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需求分析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需求分析是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的前提条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面提到“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安排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明确各自的目标,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明确目标的前提就是做好需求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授课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王志茹,2003:34)。需求分析正在逐渐受到国内外语教学界的关注。

2 . 调查设计

2 . 1 受试对象

本次调查涵盖宁波大红鹰学院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分层抽样的形式选取了来自经管、人文、机电、信息工程、艺术与传媒等各个院系本科生共计71人。

2 . 2 研究设计

问卷包括41个调查项目,涉及英语教师、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课外学习环境)、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问卷对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确定。很同意=5,较同意=4,基本同意=3,不同意=2,很不同意=1。为保证此次调查的真实有效性,全部问卷由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按题回答,并申明调查与学生的各方面评定无关,只要求提供自身的真实情况。

2 . 3 数据收集

2013年3月12日至3月15日之间,委托各任课老师课间发放问卷给本班学生并且负责收回,共发放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其中男生33,女生37;文科31,理科39)。

2 . 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下列九个表格表示(见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和表9),得出相应结论。

3 .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 . 1 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整体情况分析(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知识水平、性格方面有相当高的要求;学生更喜欢老师激励他们、与他们交流而不是采取批评的方式;在老师课堂纠错和多讲学习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觉得有必要,在布置作业方面学生的观点则显得相对分散。大多数学生要求教师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方法来刺激他们,比如说可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就可以从视、听、说等多方面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要求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突出时代性,不仅要反映当代英语语言的特点,还要反映当代人感兴趣的话题。赵雪爱、雷小兰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应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在广泛调查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要突出时代性、知识性和多样性(赵雪爱、雷小兰,2005:66)。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上选择同意,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制订计划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同意利用非语言信息理解英语,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教师要加强教材的色彩强度,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并利用规律,同时探索英语学习方法和反思英语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可见学生都比较自觉,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监督但不能过于苛刻,否则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一半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英语学习。音像材料的利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增强口语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真正语言交流的感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盛湘君,2006:6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形式相继出现,带来了新的学习方法,为学习者带来了便利,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单一的纸质文档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对教材成果形式的学习要求,教材应配备成套的光盘、网络版本等电子文档。接近一半的同学较同意运用工具书和电子词典学习英语,同时学生也愿借助图书馆和网络学习英语。

从表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课堂气氛活跃;一半多的同学在课堂上愿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但有11.4%的同学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上每一节英语课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六分之一的学生不愿被点到回答问题,通过访谈发现: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够自信,存在恐惧心理。自信的人往往有更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有着更强的开拓精神。因此在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力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授课时多用目标语刺激他们,使他们习惯在英语的氛围下,轻松自如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同时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用英语授课。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组织的英语角、口语比赛、英语晚会对于英语学习的帮助的认同感较高,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听说能力。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英语角、口语比赛、英语晚会等活动的质量,邀请外语教师和外教参加上述活动,从而提高活动的吸引力。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英文电影比英语小说更能帮助了解英语文化。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免费的过级培训,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过级培训。学生一般只要过了四六级,大多数会放弃英语学习,表现在出勤率明显下降、英语课上看专业书籍等。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因为压力而学习,还是一种应试型的学习,而不是素质型(张靖荣,2007:95)。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思想,作为教学主体的学习者,其学习需求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本主义的教育学的兴起,使得人类心理的另一方面,即人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本主义教育学将自己定义为以人性为本位(刘晓华,2006:135)。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必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半以上学生认为教材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信心、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教材课文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排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减少突如其来的难度引起的挫折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的培养。同时,在教材中可以增加艺术感染力强的文章,陶冶情操,烘托他们自身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豁然开朗的成就感,反映一定思想深度、富有哲理和表现力强的题材也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可适度增加一些思辨性很强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终身教育是一项真正的教育计划。像任何同类计划一样,它面向的是未来;它设想培养一种新型的人;它是一种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它设计一个社会的计划;它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是唯一能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上和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不断地适应新情况。因此,它必须是能动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袁振国,2001:174)。终身教育强调的是人不断学习的意识与不断学习的能力,人只有具有这种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赶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58.6%的同学认为教材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在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方面应负起责任,及时更新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3 . 2 大一、大二和文理科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3.2.1 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从表7可以看出,在学习策略上大一、大二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P值=0.014

3.2.2 文理科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

从表9可以看出,在学习策略上文理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P值=0.001

4 . 结语

因为抽查的抽样面不够广,样本规模也不够大,问卷设计的项目也不够细,本次调查只能反映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基本情况,而目前英语教师、课堂环境、课外环境和大学英语教材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的实际状况,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更全面、科学地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刘晓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盛湘君.需求分析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袁国华.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张靖荣.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07(3).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效实证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的英语教学在各高等院校迅速普及。教育部也与2006年正式公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作为教育部批准的180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之一,南京理工大学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上做了很多探索。本文就是笔者在参与教改的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效的实证研究。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念

“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概念最早由Holec(1981)提出,他把它定义为“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Holec认为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天生的行为,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1]美国心理学家Zimmeman(1994)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五个特征:1)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2)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3)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4)能意识到学习效果;5)对学习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同时,他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是较少的,多数学习是介于这两极之间。[2]由此看来,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不是学习者完全的自主学习,而是通过学校、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设备、场所等条件,在教师指导和支持服务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效取决于三个因素:网络环境、学习策略和能力、学习动机。笔者从这三方面入手,对比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并试图揭开答案,以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效。

二、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调查情况

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其中改革的切入点为网络教学。国家教委要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时间占总学时的30%―50%,并在一段时间后对学生约课面授,以解决在网络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上达到此量的高校并不多。原因就在于担心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敢轻易放手。针对具体情况,本校实行每周2小时的读写译大班、隔周2小时小班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隔周2小时的教师辅导下的网络中心自主视听说学习,另加每周2小时的课外自主学习(从08年9月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全面开放、不受时限的课外网络自主学习。),大班课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小班课以师生互动为主,进行听说训练。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历时两年,研究对象分别为06级学生和08级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的各专业的大二学生。调查在他们进行了一学年的网络自主学习之后分别进行。研究方式为问卷调查。其中06级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280人,收回有效问卷250份。08级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52.21%和47.79%。问卷设计了关于网络硬件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教学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共20个问题,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另外还有开放式选择题,即在多项选项的基础上加上“其他: ”选项,力求收集到更真实、更完整的学生反馈信息。

(二)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

两次调查的结果出现一些共性和差异。共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新事物。在回答“您以前是否有过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的经历?频率如何?”时,08级学生中选择“从来没有”达到60.06%,而在06级学生中比例更高(68.62%)。

第二,学生具有强烈的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口语水平,达到流畅交流”成了接近八成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回答“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只占到9.23%(06级)和10.11%(08级)。在回答“您觉得网络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接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努力程度”,分别是68.89%(06级)和68.91%(08级)。一般来说,内归因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

第三,尽管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自主学习能力尚有待加强。两级受访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倾向于“学习初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按计划进行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06级学生中,11.89%倾向于“没有计划,有空就学”;5.07%“平时基本不安排,最后集中突击学习”。在回答“你目前网络学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40%的06级和41.25%的08级学生认为是“学习效率不高”。

第四,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不能取代老师的课堂教学,比例分别是06级受访学生中83.2%和08级学生中87.78%。

对比两届学生的回答,也发现如下差异:

第一,08级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控能力强于06级学生。在回答“是否利用网上学习时间玩游戏或浏览其它非网上学习课程内容的经历”时,46.8%的06级学生承认曾经有过,而这一比例在08级学生中只有24.61%。

第二,对于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监控及网络教学的满意度,08级学生明显高于06级学生。08级受访学生中,认为老师“经常上网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并对学生加以督促和指导”的比例高达71.07%,比06级学生高出近20%。在受访的06级学生中,74%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而这个答案在08级学生中达到了95%。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支持态度。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大家普遍感觉听说能力提高很快。另外,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在这两年里得到了完善,体现在:老师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主导作用得到了重视,学生自控力得到加强。

不容忽视的是,两次调查都揭示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尽管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烈。网络教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网络自主学习能效

(一)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从被动到主动、从有意识到自动化的转变中,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控,随时跟踪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每位学生的网络学习档案。

(二)修正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超过45%的学生都认为“当前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不够”。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特点和要求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尤其针对那些倾向于“老师全程安排的学习”、“没有计划,有空就学”、“平时基本不安排,最后集中突击学习”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会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

(三)加强学习策略训练

Maclntyre & Noels(1996)认为学习策略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可以减少习得者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或者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3]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如学会通过构词法或上下文记单词;掌握浏览和查读的阅读技巧;写作时学会列提纲、通过头脑风暴收集信息等。加强学生听力理解技巧训练,在交际中利用解释、回避、转码、手势等手段,实现交际目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构建更加友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效,如系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程序设计有缺陷;内容死板,形式单调等。因此,在对英语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保证硬件设备的正常使用、系统的稳定、系统缺陷的及时修复、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同时我们可以上传英文原声电影、国内外英语时事新闻、英语谈话节目等音视频材料,创造一个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网络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主导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意识、改变学习观念、掌握学习策略,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 Henri.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3.

[2]Zimmerman,B.J.,& Bandura.A.Impact of self-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845-862.

第9篇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表现为就业者获取某个工作岗位的可能性,例如学历、技能、心理素质等等,都是就业能力的组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问题。恰恰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

学习缺乏目的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80%左右的学生表示,如今的专业与其当初的预期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受到来自社会上就业信息的负面影响,多数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存在着巨大的焦虑。因此,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此外,在自主学习问题上,多数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所谓的自主学习往往停留在形式上,例如在图书馆里自习,或是借阅一些图书都被同学视为是自我学习的方式。由于这些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因此不可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也不可能解决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自主学习缺乏连贯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学生群体中,仅有15%左右能够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从那些不能够执行自主学习计划的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一方面是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表示,如今是一个“拼爹”的时代,靠个人奋斗根本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是受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多数学生将时间都花在网聊、网游等方面,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手段过于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具有自主学习愿望的学生,在何谓自主学习、何谓有效的自主学习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多数学生将提升学历,或是考证视为一种自主学习。的确,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学历中,很可能错过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所谓自主学习,是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根据自身发展来制定,而不是盲目追随外部环境。此外,在知识获取途径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例如,10%表示知识来自教师的授课,78%表示知识源自于自学,12%表示知识源自于父母。尽管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应当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但是自主学习应当获得教师以及家长的引导,盲目的自主学习,或是打着自主学习的幌子玩乐,不是倡导自主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产生有效率的自主学习。

学习欲望较低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表示不感兴趣的学生中,50%表示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具体原因有理论太过于抽象、不好理解、对于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等。52%表示对教学形式不感兴趣,具体原因教师讲课不生动、以说教为主、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

实习活动重视程度不高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在实习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45%同学表示,实习没有工资,或是待遇很低,觉得不划算,没有必要花力气。37%同学表示,实习岗位比较艰苦,吃不消。27%同学表示,实习过程中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与用人单位相处不好。此外,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迟到早退现象。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策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主要根源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导致无法坚持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二是大学生学习缺乏必要的以及正确的引导,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因此,解决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应当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具体而言: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是个体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以及自我发展的欲望程度。当前,由于受到各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很低,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自我价值认同低,存在着焦虑、沮丧、甚至绝望的情绪,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与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解决自主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欲望。具体做法: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意识形态结构还不稳定,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尤其是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以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为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希望。

二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鼓励学生施展自身独特的才华。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很多学生得不到积极的肯定,久而久之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因此,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上,应当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明确认识,不应当盲目追求所谓的成绩或是成功。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尽可能地合理,尽可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符合。即便学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提升自我效能,改善自主学习方面,学校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具体而言,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金钱所无法实现的满足感,从而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自主学习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 自主学习不是放手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自主学习也需要引导。大学生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担负起思想卫士的责任,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同时,将自主学习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如果将自主教育视为一种就业手段的话,那么职业教育规划就是另一个就业手段。由于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将其结合在一起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在学校层面,应当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校时,学校便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信息、市场信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向,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计划,采取必要的监督手段。由此,学生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其学习主体的欲望,切实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许昌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共500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答卷449份,有效率89.8%。被试分布情况如下:男生245人,女生204人;一年级107人,二年级112人,三年级123人,四年级107人。

调查工具为朱祖德等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该量表根据我国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由69个题目组成,分为策略分量表和动机分量表两部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状况研究

表1 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由表1可见,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量表上得分均值在3.3~4.85之间,都处于中间水平,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处于一般水平;将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两分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2.2 性别差异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女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分量表和学习策略分量表得分都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

2.3 年级差异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出现从大一到大三下降但之后又增高的趋势,大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高,其次为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大三学生,且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2)在学习动机分量表上,大学生也呈现从大一到大三下降但之后又增高的趋势,大四学生得分最高,且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学习策略分量表得分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学生得分最高,其次为一年级、三年级和二年级。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状况

从研究结果来看,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与国内其他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如周炎根、桑青松(2007)的研究。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关,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成绩为中心”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都有碍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女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分量表和学习策略分量表得分都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跟赵俊峰(2006)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都是自主就业的模式,在大学毕业后,与男生相比,女生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女生就需要取得比男生更优秀的成就,投入更大更多的努力,因此女生的学习动机较男生会更强,学习中也会采用更多有效的学习策略。

3.3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出现从大一到大三下降,之后又增高的趋势,大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高,其次为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量表及各个因子得分基本呈现类似情况,即大一和大四学生得分较高,而大二和大三得分较低。由于研究取样主要集中在2012年12月,这一阶段大四学生较多面临着考研,无论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都有较大提高。大一学生因为刚升入大学,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得到了保持和发挥,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较高,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平时要参加各种活动,这导致大二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下降,到了大三学生开始感觉到就业的压力,专业知识学习越来越深入,促使学生学习动机有所提升。

4 建议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有待提高,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1)学校要努力营造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首先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积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灵活专业课程设置,多开对学生将来有用的课程,对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的专业指导策略,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结构、内容和就业前景等,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其次要创新教学激励评价机制,打破以“教师+成绩”为中心的激励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样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激励评价机制;第三,改变学生管理模式,不仅要看好学生,而且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各种实践,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能力;第四,丰富图书馆的藏书,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捷的信息查找环境;第五,加强对学生自修环境、实验环境等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第六,培养和树立自主学习的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和带头作用。

(2)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好自主学习的微环境。首先,教师的角色要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合作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心得,尝试和实践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第三,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性课程,将教学扩展到教室之外更大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展示平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学习的实施者、亲历者和受益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依赖和决定于学生本人。首先学生要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相关知识,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地自主学习观念,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其次,树立明确坚定的目标,不断强化学习的内在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第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实践;第四,勤奋刻苦,不怕失败,磨练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朱祖德,王静琼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60-65.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挂科现象

近年来,“挂科”一词在大学生中风靡起来,一时之间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元素,“你挂了吗?”成了新学期开学学生之间的问候词,“没有挂过科的大学不是完成的大学”被很多大一新生奉为至理名言,颇有不实践一次不罢休的劲头。然而,与之相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挂科饱尝苦果,不能入党,不能申请奖助学金,不能参加学生干部评选,最最严重的是无法拿到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因此造成很多悲剧。某大学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乡亲资助和学校补贴的,由于大一课程不适应导致多门挂科,无法再申请贷款,自认无颜见家乡父老,最终退学外出打工。另一名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是高考调剂进来的,一直缺乏兴趣,在加上基础薄弱,在大学学习六年之后还是没有拿到毕业证,被迫退学。每次看到这些因为挂科无法毕业的学生垂头丧气的来办公室办手续时,笔者心情都非常沉重,这些孩子们都是满怀理想进入大学的,当他们第一次挂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挂科走到如今的境地?我们高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就没有任何失误吗?

一、学生本人是导致挂科的最主要原因

(一)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学习目标缺失

经历过高考的激烈竞争,每一名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都是信心满怀、对大学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很多学生一时之间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紧张而压抑,大学的学习自由轻松;高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大学社团活动百花齐放,生活丰富多彩;高中班主任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大学完全没有老师对学习进行督促。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一部分学生迷失了,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整天忙忙碌碌,随波逐流;一部分学生放松了,觉得大学就是要好好地玩,行动上没有了约束力,一到考试就紧张害怕;还有一部分学生恐惧了,想到毕业要面临就业的压力,他们想逃避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和目标,最终自然会导致挂科。

(二)陷入各种心理问题之中,学习动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由于家长比较娇惯,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进入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长和熟悉的环境,没有了周围人的关照与呵护,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上、学习上、交往上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不能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负面情绪,内心苦闷,只好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发泄,加上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网络媒体可以让学生和以前的朋友再次建立联系,从而摆脱孤独感和失落感,于是最终沉溺其中,将学业完全荒废。

其次,大学生都已成年,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受身边学哥学姐谈恋爱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校园里上演爱情故事,分散了很多精力,加上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相对单纯,缺乏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认识,在失恋的时候难以自我调节,使得不少学生在恋爱失败时自暴自弃,精神异常甚至自杀,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证,学业更是难以顾及了。

此外,由于大学管理相对宽松,课程任务相对不重,大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使得一部分学生沉迷于各种物质文化生活中,整天出没于网吧、餐厅、电影院、卡拉OK厅等场所,浪费了大量时间,忽视了课后的学习和复习。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因为渴望这种生活,要么产生攀比之心,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心理健康,要么忙于打工挣钱,都会很大程度影响正常的学习。

(三)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将挂科归因为老师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一种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风气也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园,具体表现为,好好学习诚信考试的学生被看作是没本事胆子小,反而作弊的学生受到追捧,因为作弊被发现的只是少数人,而被发现的人中受到严惩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还有些学生热衷于和老师攀交情,认为考试要想过关,只要和任课老师“关系好”就行,通过“走后门”没有过不了的课。更有甚者,将考试挂科归结为“老师故意整人”,认为老师不应该“刁难学生”,“老师就应该让学生都通过”。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把精力花在平时的学习和考前的复习上,反而整天琢磨着作弊的手段,作为学生的考试道德底线完全失守,最终导致大量挂科,或是被学校处分,开除学籍。

(四)学习技巧匮乏

高中时期,老师帮忙制定学习计划,并会督促学生按计划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不会管理时间。进入大学后,由高中时的填鸭教育转为自主学习,每节课的内容多,知识量大,很多学生不会合理的分配课余时间,看书不求甚解,课本知识明白了,一到做题就什么都忘,学习效率很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加上有些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专业基础能力薄弱,理解课本往往要比其他同学多花几倍的时间,长此以往,学习成了巨大的压力,低年级的时候还可以应付,到了高年级就开始挂科。

(五)受意外事件的影响

少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为各种原因突发疾病,但是又不愿意申请缓考或休学治疗,往往也会导致挂科,还有一些学生家庭发生意外变故,无法从悲伤的情绪中恢复,也会导致学习一落千丈,出现多门挂科。这种情况,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早日走出负面情绪,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至于因此挂科不能毕业。

二、学校管理机制弊端也是导致学生挂科的重要原因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刚性强,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所爱

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基本采用学年制和学分制管理,它要求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教学环节的学时量来设置必须课和选修课,规定各学期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毕业时所需要的最低学分,学生在选课、选教师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加上现在不少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是由于高校对转专业控制一向严格,转专业比例非常小,很多学生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喜欢的课程,心中苦闷,最后自暴自弃、不愿学习导致挂科。

(二)教师教学能力滑坡,无法培养学生兴趣

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大学教育知识面宽,专业知识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及时抓住前沿知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的、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说法,才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喜爱,此外,大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书本上现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知识不断更新的形式,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然而由于现在教师的经济利益绝大部分只与科研能力挂钩,而教学的影响很少,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搞科研、评职称上,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完全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后对专业课也不感兴趣了。

(三)考试机制不健全,诱发不良考风

大学的考试模式主要以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为主,所占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考试形式分开卷、闭卷和提交论文三种,除了提交课程论文的考试形式外,其他的考试方式大部分都是由任课老师出题,任课老师改卷。这种老师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自然会存在老师放松评分标准,给学生一个好的分数,以取悦学生的现象。而学生也因此积极找老师套近乎,考后死缠烂打要求及格,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给教师施加压力。最终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读书,完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助长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想法,特别是有些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和舞弊,分数竟然比认真学习的学生还高,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诱发了不良考风,还使很多学生放松了平时的学习,最终挂科。

三、动员各方面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

(一)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适应新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建立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要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定期谈话,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让任何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要完善各种考勤制度,严格纪律管理和考试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激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绩,而不是投机取巧,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诚信观,定期邀请优秀的学习标兵、优秀毕业生作演讲,辐射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念,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要及时了解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突发急病的学生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于挂科的学生,要和他们一起找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心中的困惑、调整各种不良情绪,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安排成绩的优秀的学生指导他们学习,帮他们克服难关,迎头赶上。对于那些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个人兴趣和专业学习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早日作好职业规划,鼓励他们通过辅修第二学位或选修课来丰富充实自己,或者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课堂下也要与成绩差的学生多联系,帮助他们解答不明白的问题,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科研项目往往都是本专业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获奖的学生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老师和学生建立了互信,学生更容易喜欢上这门功课,因此更加刻苦学习,才更不容易挂课。

(三)高校应变革管理体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应变革以教师学历和科研成果为量化标准的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标准,加入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使教师将精力从作科研、拿项目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主战场上来,促使老师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改变现有的学年制,彻底贯彻学分制,给予学生选课、选老师的充分自由权,保证学生弹性的学业完成时间,让有厌学情绪或身患疾病的学生能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休学。此外,应变革现有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变一次的考试为多次的考察,考试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不再有标准答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12篇

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视,这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全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同时广大受众群体也对播音主持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全国高校纷纷设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使得原本就很走俏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更加骤然升温。本文将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展开研究。

关键词:专业分流;播音与主持;人才培养

1.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素质要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等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播音与主持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泛,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来说,语言表达和语言感觉非常重要,播音主持就是语言类工作,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另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还要具备一定形象与素质,尤其是内在素质,节目播音主持中还要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敬业精神,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德才兼备。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范围的扩大,高校学生日益增多,这使得高等艺术专业人数也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使得生源综合素质很难得到保障,加之许多高校自身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问题,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当中,缺乏对新形势的考虑,导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想要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革培养模式,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2.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按照年级划分阶段,每个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固定与统一的,除了专业选修课之外,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并没有自主选择权。在传统培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所有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育,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专业分流”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大一阶段学生接受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在大二实施专业分流,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需求等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这样改革后,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对整个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大大地提高。在专业分流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计划;第二,实事求是原则,在专业分流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社会人才需求,让学生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第三,客观要求原则,学校要依据人才结构需求变化与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专业划分,尊重学生自主、资源选择专业的权利。当前社会对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这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专业分流培养模式显得十分有必要。进行专业分流是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更是当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进行专业分流时首先必须认真调查剖析国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局势和社会人才需求大体情况,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其次,明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业务目标,确定专业教育和教育计划,制订原则和改革方向,调整教育方针。最后,就是专业分流模式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全社会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素质愈加重视,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各高校应针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改革培养模式,融入专业分流培养模式和因材施教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妍妍.关于新时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李亚铭.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游媛媛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