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废水处理论文

工业废水处理论文

时间:2022-10-16 23:3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废水处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废水处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造纸工业废水;厌氧反应器;转化

1厌氧系统与好氧系统的比较

在污水的好氧处理过程中,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被置于污水处理装置中,因此大量的污染物就成为这些微生物的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是好氧型的,在处理装置中必须提供足够的氧气。好氧处理是细菌和原生物的作用,这些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转化成CO2,H2O,能量和新的微小物质(污泥)。

厌氧处理是一个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并伴有沼气的产生,该沼气主要由60-90%的甲烷(CH4)和10-40%的CO2组成。大多数经厌氧降解的有机物转变成为沼气,只有一小部分转变成为新的微小物质。

下面以葡萄糖的转化为例,来对厌氧和好氧的过程进行比较:

厌氧转化:C6H12O63CH4+3CO2(-404KJ)

好氧转化:C6H12O6+6O26CO2+6H2O(-2844KJ)

葡萄糖的厌氧反应比好氧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自由焓)少7倍,约可获取85%的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存在,可以在锅炉以热的形式回收,或可在发生器中以热和电的形式回收。这便是为什么在厌氧过程中厌氧污泥的产生量低的原因。在厌氧处理系统中,厌氧污泥的产量只占被转化有机物总量的2-5%;而在好氧处理系统中,污泥的产量占被转化有机物总量的30-50%。

应用厌氧系统处理工业污水有如下优点:

(1)以沼气的形式产生能量。

(2)厌氧污泥的产生量低。

(3)高容积的装载率。

(4)需要的占地面积小。

(5)厌氧污泥可被长时间储存而不会失去其活动性。

应用好氧系统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如下缺陷:

(1)能耗高。

(2)厌氧污泥的产生量高。

(3)容积的装载率低。

(4)需要的占地面积大。

2厌氧系统的有机降解过程

在厌氧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属于厌氧细菌类,这类细菌中有很大一部分能够且大多数情况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中。有机物的厌氧降解是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过程,每一步骤包括不同类型的厌氧菌。

所有可生物降解的物质,通过各种中间体最后都转化成为沼气,只有在最后一个步骤有甲烷产生,污染物(COD值)才从污水中被除去。大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和淀粉被外酵素转化成为一种同化于酸化细菌的形式。因此,它们被转化成为简单产物,如挥发性的脂肪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等,这些物质又变成生成甲烷的细菌培养基,有机碳则变成CH4和CO2而从水中逸出。在此种情况下,甲烷细菌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产生最后一个步骤的原因。

超过70%的甲烷产生于细菌和乙酸,剩余30%的甲烷则产生于细菌和氢气及二氧化碳。甲烷转化率的高低取决于如下因素:

(1)有机物的性质(污水成分)。

(2)厌氧污泥的数量,和它的适应性及活动性。

(3)有机物与厌氧污泥接触的剧烈程度,混合与接触的时间。

(4)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和碱度。

(5)常量与微量营养物的可用性。

3厌氧处理系统工艺及配套装置(2)配套装置

①絮凝池和初沉池,除去固体物。絮凝池含一个快混池和两个絮凝混合池,污水靠重力流入附近的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固体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并被周边刮泥机刮去污泥斗,再靠重力流入后面的污泥处理系统,一个由时间控制的开关阀来控制初沉污泥的排放。

②冷却塔和均衡池,储存和混合未经处理的污水。在冷却塔内水温由48℃降到38℃,冷却塔配两台风机来控制出水温度,出水水温通过均衡池出口的温度变送器来控制和监测。在均衡池,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将被搅拌和缓冲,在正常流动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7-8小时,均衡池配搅拌器来确保均匀的水质,液位变送器来控制液位,温度变送器来控制温度。

③调节池。在调节池中污水将被调制,以使厌氧细菌达到最理想的生物转化条件,投加酸碱来控制PH值,回流支路上装有PH值测量仪,来控制酸碱加入量;磷酸和尿素作为营养物N和P投加到调节池,营养物的投加时间间隔是通过时间控制器来控制,营养物的加入量是基于对有代表性的水样分析结果而定的。在温度过高或PH值不在制定范围内时,反应器进料将自动关闭,营养物投料将自动停止。排出的厌氧污水将循环回调节池里。调节池配有液位变送器来检测液位以防止反应器进料泵空转。

④厌氧反应器,调制好的污水将被污水进料泵打入厌氧反应器中发生降解反应,产生沼气。从底部进入反应器的污水通过顶部的三相分离器流出,在三相分离器中气态、液态和固态被分开,经过分离后的出水和回流水回到调节池。在此转化过程中,厌氧污泥将逐渐增多,多余的厌氧污泥将被从反应器中清除,预留的取样线可追踪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剖面存储高度,根据该高度多余的厌氧污泥被移走;转化过程产生的沼气在沼气火炬中燃烧;废气从三相分离器和调节池的顶部由废气风机抽出,再在涤气塔和生物滤床中进行处理。

⑤厌氧污泥储罐及污泥泵,储存厌氧污泥。

⑥火炬,燃烧生成的沼气。

⑦碱液储槽,与药品投加设备来对调节池的PH值进行控制。

⑧盐酸储槽,与药品投加设备来向调节池投料。

⑨尿素储槽,与混合药品投加设备来向调节池投料。

⑩磷酸二氢铵储槽,与药品投加设备来向调节池投料。

(11)PAV、PAM储槽,与混合和药品投加设备向絮凝池投料。

(12)多个反应步骤产生的废气将被废气风机收集,并在废气涤气塔和生物滤池中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殷承启,洪建国.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造纸工业废水的研究[J].中国水网2006,(5).

[2]李佩芳,万金泉,唐霞等.废纸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生物相的研究[J].中华纸业.2007,(2).

第2篇

【关键词】高浓度废水氨氮废水废水处理 膜法高浓度氨氮废水 电渗析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一直都是各国学着研究的热门课题。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式有很多种,较为常用的包括生物脱氮法、折点加氯气、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在处理含有有机物的低氨氮浓度废水中吗,采用生物脱氮法较为可行。目前,对催化剂废水、化肥废水等高浓度无极氨氮废水处理,很多工业都是采用吹脱法。但由于吹脱法的脱氮率仅仅能够达到70%,其处理后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具有诸多优点,能很好的弥补其他处理方式的缺欠。

二.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借助膜的渗透作用,通过化学位差和外界能量的推动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分级和提纯及浓缩。同传统的蒸馏、沉淀、分馏、吸附、萃取等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在分离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能耗较低;在膜分离的过程中,可在常温下进行,并且适合果汁、酶等热敏感物质;膜分离技术对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制品都可适用,技术适用范围较广,遍布从微粒级到离子级;膜分离技术是采用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具有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等诸多优点。

三.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1.膜分离法处理原理。

膜分离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是通过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液体中的氨氮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膜分离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纳滤、电渗析、反渗透等。其中采用电渗析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采用电渗析方法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电量和废水氨氮的含量成正比,在处理2000至3000mg/L氨氮废水中,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可提出高达8.9%的浓氨水。液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在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500mg/L时,通过处理,其出水的氨氮含有浓度低于15mg/L;在处理过程中,对氨氮的回收比率较高,同时具有处理效果较为稳定,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液膜法通常适用经过预处理的中低浓度氨氮废水,其弊端是,在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薄膜容易出现结垢,发生堵塞,造成反洗较为频繁,增加了废水处理的费用和成本。

2.处理技术。

聚丙烯中空纤维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是由于聚丙烯塑料在拉丝的工程中,在抽出的中空纤维膜中拉出了许多小孔,小孔允许气体从中通过,而阻止水的通过。在PH值达到11.5时,废水中的氨中有约为99.9%的是以游离状态的氨气存在的,而当废水通过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内侧时,其中的氨分析能经由中空膜的膜壁透出,而将膜壁外的H2SO4进行吸收,转换为(NH4)2SO4,同时去除废水中的NH3-N。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是采用了吸收液循环的方式,将含有氨氮成分的废水,泵入到聚丙烯中空纤维内侧,H2SO4吸收液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循环流动,而当废水经过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过滤后,去除其中的氨,同时将氨回收为(NH4)2SO4.。

在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技术中,较为古老的技术是夜膜法,其去除氨的原理是:NH3易溶于膜相(油相),在膜相外侧中具有较高的浓度,而通过进行膜相的扩散和迁移,到达内相界面和膜相内侧,同时和膜内相中的酸产生解脱反应,形成了NH4+。而在膜两侧的NH3分压差作为处理的推动力,将废水中的NH3通过吸收液进行转移,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降低,实现去除的目的。液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技术中,如何防止液膜的乳化、含有氨氮的吸收液的处理方式、减少吸收液中对废水的有机污染等问题是液膜处理技术的核心技术内容。

纵观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发展模式来看,膜技术日臻完善,而采用膜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专业技术成为许多专家、学者、行业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3.采用氨水的形式,回收氨氮废水。

以氨水的形式,回收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能在去除氨氮的同时,获得浓度较高的氨水,通过处理后,将废水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又能经济有效的分离和回收氨氮。采用回收氨水的形式,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又获得了较高浓度的氨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1电渗析处理技术,电渗析器通常由离子交换膜、极板、隔板组合而成。在含有氨氮的废水通过时,电渗析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将产生的OH-和NH4+进行定位迁移。通过离子迁移,将废水进行净化,取得较高浓度的氨水。采用电渗析处理技术,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不用受到废水的PH值限制,也同受处理温度的影响,具有投资成本较少、回收率较高、处理操作简便、处理过程不消耗药剂等优点。通过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电渗析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在2000-3000mg/L氨氮浓度中,通过电渗析处理,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超过87.5%,处理后获得浓度为89%的氨水。

3.2离子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采用离子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同时也是进行脱氨的预处理,其处理原理为:离子膜的电解技术在电渗析器的直流电场作用下,将电位差作为处理的推动力,处理过程中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透过控制,选择性的将通过的废水中的部分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分离,达到与原溶液分离的目的。通过电渗析处理,有效降低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成本,同时获得的高浓度氨水,实现了废物资源的再利用。

3.3生物膜处理技术。

生物膜处理技术是指:采用附着和生长在惰性载体上,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其中包括能产生胞外多聚物,以及吸附在微生物的表面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具有生物降解的结构。生物膜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膜替代了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以及生活处理中的二次沉淀、沙淀池处理技术。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生物膜处理技术通过分离工程中的膜法处理技术的应用,高效的完成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分离处理,同时处理过程中,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的浓度得到增加,污泥总的特效菌也有所增加。另外,由于处理过程总,降低了F/M比值,将少了剩余的污泥产生量,甚至可以将到零,不仅仅是提高了生化反应的效率,同时也从基本上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处理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五.结束语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具有技术先进,处理工艺流程短都优点,采用二级脱除后,脱除率能超过99.4%,非常适合处理高浓度的NH3-N废水。处理工艺设备要求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同时操作也较为方便,具有较低的能耗,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 杨晓奕 蒋展鹏 潘成峰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期刊论文] 《水处理技术》 ISTIC PKU2003年2期

[2] 刘乾亮 马军 王盼盼 王争辉 LIU Qian-liangMA JunWANG Pan-panWANG Zheng-hui 气扫式膜蒸馏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2012年13期

[3] 朱振中 膜吸收法与膜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学位论文]2005 江南大学:环境工程

[4] 陈友义 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3期

第3篇

关键词:高级氧化技术;印染废水;降解;污染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11

0 引言

我国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占整个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5%以上。印染废水主要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皂液、整理等工序产生的废水,是一种水量大、色度高、碱性强、有机物含量高且组分复杂、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高的废水, 其水质变动范围大,废水中常含有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1,2],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普遍采用生化法、混凝沉淀法、混凝气浮、化学氧化及活性炭吸附法等。这些处理方法通常是将有机物转移到气相或固相中,消耗大量化学药剂的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虽然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工艺成熟的优点,但是运行成本高,实际回水利用率低。此外,当前国内外对染料废水的治理仍以传统的生化法为主,物理或化学法为辅。由于印染废水所含有机物可生化性能较差,所以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不能满足排放标准以及总量控制的要求[3,4]。

高级氧化技术原理是羟基自由基(・OH)通过电子转移、亲电加成、脱氢反应等途径使水中的各种污染物矿化,使有害物质降解为CO2、H2O 和其他无害物质,或将其转化为低毒易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

目前国内高级氧化技术主要有Fenton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超声波氧化法及各种方法组合工艺等,其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反应速度快、不造成二次污染,能使许多结构稳定、甚至很难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的低分子物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Fenton氧化法

Fenton氧化法是在酸性的条件下,以Fe2+作为催化剂,H2O2分解产生・OH,染料废水中的发色基团被破坏,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此外Fe2+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生成Fe(OH)3胶体兼有絮凝作用,对CODCr及色度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效果。史红香等[3]、王利平等[5]、李亚焕等[6]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

Fenton氧化法处理废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使用较多的试剂,H2O2利用率低,Fe2+的浓度在处理后期会增大,出水可能会带有颜色。为了提高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处理效果,一方面可将紫外光、可见光等引入体系,另一方面可使用一些过渡金属离子, 如Co2+、Cd2+等代替Fe2+,可以有效地增强Fenton试剂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能力,并可减少试剂的用量,同时将Fenton处理工艺同UV、光催化氧化、混凝沉淀等其他工艺联合使用。

2 湿式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中溶解态或悬浮态有机物或还原态无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彻底氧化一些难降解有机物、降低废水CODCr的同时还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因此常将该工艺与生物处理工艺联合使用。该法操作条件较为苛刻,对设备要求较高,运行费用较高。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引入H2O2作为氧化剂[7],添加催化剂[8]等提高湿式氧化技术的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条件的要求,从而扩大湿式氧化法的应用范围。

3 光催化氧化法[9-11]

光催化氧化法以TiO2、Fe2O3、SnO2、ZnO、WO3等半导体为催化剂,在光照(一般为紫外光)条件下,半导体表面发生电子跃迁形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空穴,空穴与氧化物表面吸附的水作用形成强氧化性的・OH,氧化分解有机物。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很好的效果,但高浓度、色度有机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紫外光照射成本较高,因此工业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制。目前研究重点开发利用太阳光等可见光作为光源、对催化剂进行改性,以及开发组合工艺等。

4 电化学氧化法[12、13]

通过外加低压电场,在特定的反应器内,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利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过程。目前电化学氧化法的理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法受到污染物浓度、电极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5 臭氧氧化法[14-16]

臭氧氧化法是利用臭氧本身的强氧化性和臭氧在水中形成的活泼的羟基自由基作用于有机污染物上,起到脱色和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此法设备简单,占地少,容易自动化控制。郭春芳[17]将催化剂和臭氧一起作用于污水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臭氧化学性质活泼,需要现场制备;臭氧溶解小,需要过量投加;臭氧发生器效率低,能耗大,主要用于预处理。

6 超临界水氧化法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在温度、压力高于水的临界温度(374℃)和临界压力(22.1MPa)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氧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氧化彻底、有毒物质去除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王齐[18、19]等从温度、停留时间、过氧比等考察了。但该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设备材质要求高、对某些化学性质稳定物质处理时间较长、运行成本较高。

7 超声波氧化法[2]

超声波处理法主要机理在于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空化气泡,空化气泡在形成和破解过程中会形成局部的增温,产生高温的热解效应,进入空化气泡中的水蒸气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分裂及链式反应,产生・OH、HOO・、・H等自由基以及和H2 等物质,进而分解有机物,主要包括高温高压热解反应和自由基氧化反应。

8 各种方法组合工艺

各种氧化工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尝试将其中的2种或2种以上工艺进行组合, 开发新的组合工艺将是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方向。严一超[19]、彭人勇等[20]使用O3-H2O2组合法、林琳[21]、秦洁琼[22]等采用超声/ Fenton耦合法、杨洁等[23]采用光-电Fenton耦合法处理印染废水。各种氧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组合。

(下转第81页)(上接第11页)

9 结论

高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的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高效、普适、氧化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单独使用某一种高级氧化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方法。开发高级氧化技术与其它技术组合工艺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戴日成,张统,郭茜等.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综述[J].工业给排水,2000,26(10):33-37.

[2]卢徐节,刘琼玉,刘延湘等.高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11,28(05):7-11.

[3]史红香,胡晓敏.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J].辽宁化工,2006,35(04):202-210.

[4]潘洁.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3,29(03):100-103.

[5]王利平,菜华等.Fenton试剂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中国给排水,2010,26(04):90-92.

[6]李亚焕,王娇等.Fenton法氧化降解聚乙烯醇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1,191(08):33-35.

[7]吴志敏,韦朝海.H2O2湿式氧化处理含酸性红B染料模拟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09):809-814.

[8]张永利.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09,3(06):1011-1014.

[9]唐杰,吴赞敏.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印染助剂,2014,31(02):10-14.

[10]宋波.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3:24-54.

[11]郑广宏,夏邦天,许Z.光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8,341(02):5-8.

[12]陈飞翔,杨初引,周明明等.印染废水的电化学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J].电化学,2013,19(04):341-344.

第4篇

【关键词】动态膜技术;环境;制备;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治理环境污染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动态膜技术因为出水水质优良,操作简便易行,从而受到业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的动态膜技术,指的是利用活性污泥或者预涂剂等涂在膜的表面上,从而形成新膜,也可称之为次生膜。作为一种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动态膜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广泛。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研究,分析了动态膜技术的发展,并论述了该技术在环境应用中的情况。

1.动态膜技术概述

人们在研究膜的过滤时发现,当溶液中存在的悬浮颗粒与胶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时,会被吸附或者截留在膜的表面。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膜的通量就会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膜污染。所以,膜污染在膜分离技术中是需要极力避免的。但是有些科学家却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滤饼层将会导致耗能量增加,但对于小颗粒的截留效果显著,从而提高膜的过滤分离的性能,甚至在与其他相同条件规模的膜相比时,动态膜的渗透性也更优良。因此,研究动态膜的积极效果变成为当时的主流。动态膜技术研究开始较早的是当时的美国原子能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发现ZrOCl2动态膜的反渗透效能。但是因为当时的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并不理想,因此动态膜技术的研究也发展缓慢。随着时代的发展,膜材料种类的不断增多,使得动态膜技术借着膜分离技术的东风,进行了有一次的研究突破。对于动态膜的研究,最初的研究点是它的反渗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迅速扩展到超滤领域,比如利用动态膜技术进行果汁过滤、蛋白质回收以及废物微生物处理上等。目前来讲,对动态膜技术的研究氛围两个方面,第一为优化动态膜制备条件,第二为优化动态膜运行。

2.动态膜的制备

2.1动态膜制备的基础理论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动态膜制备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相关载体必须能够有效的保持动态膜;第二,为了保障动态膜的制备以及运行,需要错流分离方式的相关组件;第三,如果要形成膜,其悬浮液的浓度必须介于1-20g/L之间。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动态膜的制备才能够成功,此时,动态膜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随后进入到缓慢、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动态膜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内,截流量会随着压力的增大减小,第二阶段,随着压力的增大截流量也会相应的增大。根据研究研究可以知道,根据中间机制公式:

当处于第一阶段时,因为载体孔被堵塞,所以当过渡结束后就形成滤饼层,此时膜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因为滤饼的形成机制所描述的是动态膜形成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t-1/2~J的关系图中可以和理论想通的前半段,所以实验与理论数据的分差点所对应的时间就是过滤的时间。

2.2动态膜的制备方法

一般来说,根据形成方式,动态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预涂膜,而预涂膜又可以分成使用胶体溶液以及使用悬浮液两类;第二类称为原液形成膜,也就是通过将需要处理的废液制作成动态膜的制备液,并进行过滤获得动态膜。在进行动态膜的制备时,需要使用过滤装置过滤悬浮液或者胶体溶液。过滤装置常用的一般是错流过滤方式。在使用悬浮液制备动态膜时,需要将粒子密度控制在1μm以内并且保持粒径的分布范围在很小的范围内,因为载体孔的孔径在1μm以内。虽然通过悬浮液制作动态膜较为方便,但是如果要将动态膜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以内则比较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小粒径粉体制备悬浮液时可能会发生团聚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动态膜的使用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利用化学溶胶—凝胶法制备。利用此种方法,可以获得的胶体分散溶液中的溶质的粒子的粒径在1-100nm之间,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分布范围。这种方法制备的动态膜的孔径较小。

3.动态膜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3.1动态膜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众所周知,动态膜技术仍处于发展过程,因此它并没有像其他的膜分离技术一样被广泛的应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但是目前动态膜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经常被用来处理的废水包括生活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二级出水、食品生产废水、其他的工业废水以及含聚合物的废液等等。一般来说,利用动态膜技术进行食品废水处理的应用比较常见,如有学者介绍了由蔗糖糖蜜以及甜菜糖蜜在多孔陶管上形成的动态膜的澄清作用进行的比较坚定。通过鉴定的结果是蔗糖糖蜜的动态膜更加致密,孔结构也比较均衡,而甜菜糖蜜的悬浮粒子的截留能力稍微弱一些。此外,还有人曾研究过菠萝汁原液在多空氧化铝膜组件上的过滤特性。

25℃时不同条件下的动态膜过滤菠萝汁的渗透通量变化

3.2动态膜的清洗与再利用

高频反冲洗方法对普通滤膜效果显著,但是因为动态膜的特性导致一旦使用这种方法就会破坏动态膜的结构。所以,对于动态膜的清洗来说,只有当动态膜运行了一定的时间后,其阻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进行彻底的清除,然后再重新进行涂膜。当需要清除动态膜时,可采用机械清除或者化学清除的方法。一般来说,机械清洗的成本较低,比如使用自来水进行反冲洗或者使用刷子清洗等,而使用化学清除的方法则较为复杂。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使用刷子对动态膜清洗后,其通量基本上可以到达原先的水平,这比化学清除,如汽水清洗、酸清洗等效果更为有效。

4.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现有理论资料并进行多次实践后正面,动态膜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各种相关指标的去除效果都非常良好。对于目前来说,虽然动态膜技术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在环境领域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动态膜技术必将成为今后的一项受人追捧的热门技术,因此可以说,动态膜技术在环境应用中将会有更有利的环境与技术,其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张锋,武法文.超滤在中药提取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09,(35).

第5篇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和实验讲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煤炭行业环境工程的内容,很难应对日后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可以考虑在传统环境工程教学内容中引入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修订实验内容,在满足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矿业环境保护的行业特色;特别是加强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实验内容。根据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不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教学方案。最可行的方法是煤炭特色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实验中将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科研课题或某一课题的若干阶段设计为实验教学内容,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实现科研资源的教学共享。把学校本科教学投入、“211”工程投入、“985”工程投入和环境工程系教师科研项目投入形成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开放,逐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向本科教学全面开放,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平台。为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教师承担的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的课题,积极探索将科研课题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给水工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浊高铁锰矿井水处理研究》,将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混凝沉淀、地表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高浊度矿井水混凝沉淀、高铁锰矿井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教学原理和内容,还补充煤矿矿井水的产生、排放和水质污染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工业过程、工业污染特征以及工业污染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在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化学氧化-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将原来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教学内容改成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这个实验内容的改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防止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比增长速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参数选择,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纳米RuO2/ZrO2-CeO2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废水中的POPs》,将原来的COD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污水换成煤化工废水。这一实验内容的改变,使得研究对象由生活污水变成了受氯离子干扰严重的煤化工废水,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体会到了消解过程中沉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以及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COD测试实验思考到各种环境工程原理。此类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将矿井除尘装置、煤化工厂VOCs催化氧化分解装置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装置引入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将煤矸石简单制砖的内容引入到固废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将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引入到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将煤化工厂受污染土壤的气提修复装置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这些来自于科研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开展实际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相关创新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研究项目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重要基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查文献、写调研报告等基础训练,大二和大三开展具体实验,大四开展成果总结训练,学习撰写结题报告并。我们的创新实验基本来源于科研项目,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难度,又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先根据传统的混凝和沉淀实验,添加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内容,设计创新实验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即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然后根据课堂讲授的混凝沉淀水力梯度(G值)的理论知识,将混凝部分扩充为多级搅拌混凝实验;根据浅池理论,将沉淀内容扩充为斜板沉淀池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实验名称为多级搅拌+混凝+斜板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下达的科研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设计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实验过程的多套连续装置;独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提交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改革既为教师和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基础,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和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质,既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含金量。

3大力建设企业实践基地煤炭特色

高校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将来主要针对过程污染控制和“三废”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典型生产过程污染控制,然后让他们掌握全面的末端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本科生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周期,必须要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实习基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教师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条件;是增强学校科研活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先后同潞安集团司马矿、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华能高碑店热电厂、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北京市排水集团(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和北京清河污水处理厂)、邯郸东污水处理厂、邯郸西污水处理厂、首钢焦化厂、太原焦化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炼油厂、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和北京市鹫峰森林实习场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基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安排学生轮流开展相应的工业性生产实验。如在首钢焦化厂实习时,学生在指导教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采集并分析焦化废水处理构筑物中水样和泥样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和MLVSS等参数,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学会记录工艺参数、维护现场运行的工艺设备,调整水处理过程的药剂投加量、分析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染防治工艺设备和单元构造,并进一步掌握污染控制过程工艺参数的基本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分析现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工程师。

4总结

第6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资助项目(201213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课题组成员:王郑、黄新、荆肇乾、薛红琴、曹世玮、林少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专业,目前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过万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也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2001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独立招生,2011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给水排水工程学士学位授权点审核。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在资源、环境、生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办具有林业大学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重点专业。

二、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市政给排水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规划为抓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提升专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开放胸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奠定专业基础。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加强数学、化学、力学等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上以《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基础,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2,076学时,总学分为127学时,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5.5学分。其中,通识平台课内学时为66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468学时、选修课为192学时,课内学分为4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2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728学时和192学时,专业特色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368学时和128学时。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时从数量到对应的课程知识点涵盖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116个知识单元、485个知识点和429个核心学时的要求。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成《工程力学》(B)(64学时),将原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的《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给排水工程结构》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础》(48学时),将原三年级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调整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水质工程学》(1、2)(48学时、64学时)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开设《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水工艺设备基础》和《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R堤厣课程。在《水质工程学》(1、2)、《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和《景观水工程》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态水处理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尽量做到选用“十三五”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教材,同时进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间出版的规划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促进他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双语课程、微课、MOOC等尝试,目前相关专业老师已经建设有双语课程《水力学》与《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水力学》微课,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科学考察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从单一的考试向综合测试转变。在课程考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测评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且要考查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能力、探求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师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别考查课程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效果、相关专业知识的计算能力、课堂参与情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通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不计入学生总评成绩,这样能避免平时作业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业的抄袭。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分课程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做到小班教学,使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在满足《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实验环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将《水分析化学》课程改为32学时的理论学时和32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分别计2学分和1学分(实验实训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对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水质工程学实验并入《水处理实验技术》(32学时),使用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质工程学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实际参与操作,强化水质工程处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方面。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专业基础课、重要专业选修课及专业特色课都在校内外建有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取水工程、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认识实习和实训实习的需要。

(三)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就能联系老师进行创新课题实验,对于高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引导下,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结合江苏省及学校每年组织的申报和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构建部分优秀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创新训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鼓励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原有课题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类的论文研究,学生尽量选择毕业设计,且毕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最好是针对具体工程(或者假题真做)。对于双向选择选题模式,备选题目一般应多于学生数的10%,确保一人一题。对于毕业设计,从图纸数量和说明书页数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学校规定排版格式基础上)。鼓励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进行带有交叉性质的毕业设计(论文)。

(五)课程设计方面。将《水质工程学》(1、2)的课程设计均设置为2周时间,加大课程设计工作量,如在给水厂设计中,就要求学生使用V型滤池,而不是使用教科书中讲述的普通快滤池,锻炼学生查阅设计手册和计算案例书籍的能力,从而使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课程设计分成《o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对于两类管网的计算提出具体的计算要求。在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完整的课程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适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优化,哪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课程的合并或者教学时数的减少,而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删减,应该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按照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38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由一位任课教师执笔,一位老师审核,再集体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修改后再进行讨论,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教学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效果达到大纲标准要求,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教学大纲里面进行了明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第发(1979-),男,湖北松滋人,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讲师;李荣喜(1966-),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08]26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60-02

长沙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创建于2006年,专业以学校培养“本科职业人才”的办学定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为目标,在努力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狠抓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在环境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营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1,2]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然而,作为一个新建本科专业,也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水平有限等诸多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深入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道路。

一、突出毕业设计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毕业成果是以设计为主还是以论文为主在本专业曾引起较大争议。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他们更擅长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太难,不愿选择完成毕业设计。事实上,环境工程专业工学性质显著,与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毕业论文相比,毕业设计通过工程计算、设备选型和图纸绘制等过程能够更好地体现专业性质,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课程设计虽然也有毕业设计的部分功能,但受时间的限制,不足以取代毕业设计。[4]根据就业反馈信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作为参考,通常毕业设计完成出色的学生更容易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表现更为优异。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本专业统一思想,坚持毕业设计的主体地位,规定每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比例不得小于50%,今后还会逐步扩大这一比例。

专业在明确毕业设计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集中设计和教师交叉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公共资源库,学生共享设计资料,提升工作的便捷性。四是要求学生提供设计草稿和手绘草图,确保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五是提前下达任务书,早作准备,避免考研和就业对毕业设计的冲击。六是开展优秀毕业设计展示和交流,营造学生“比帮超”的学习氛围。七是向低年级学生开放毕业设计过程,让其提前感受毕业设计的氛围。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1)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工程类课程的教学。2011年,本专业以《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为基础,结合长沙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

1)增加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识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针对学生看不懂专业图纸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工程图学”的教学课时由48学时增加到64学时,新增了土木工程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

2)增加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和内容。较强的绘图能力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二,针对学生不会绘制立体图和绘图效率低的问题,新教学计划将“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课时由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新增三维制图教学内容并增加了上机操作时间。

3)新增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课程。教学课时为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资料、处理系统及其选择、工程方案的比较、污水处理厂设计、工程验收及运行、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及设计示例等。通过上述调整,深化了工程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绘图技能。

(2)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1)对于实验教学,改变原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偏多的情况,精选几个专业理论性较强和与工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项目作为必做实验,其他实验项目作为选做实验,节约出来的课时用于能够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教学环节。

2)对于课程设计,将“环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课时由一周增加至两周,新增“环境工程制图实训”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流程以及主体构筑物和设备的设计方法,同时能够规范制图。

3)对于实习,针对原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情况,采取“精”、“泛”结合的方式保障实习效果。所谓“精”是指选择一个单位蹲点实习,时间为4周,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看现场还要跟班操作,既要阅读图纸还要临摹图纸,既要接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还要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深度了解实习基地的平面布置、工艺流程、构筑物结构和参数、设备型号和参数以及运行管理方式等内容。所谓“泛”是指带领学生到2~3个单位参观实习,时间为两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实习成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为毕业设计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2.提高教师水平,使之达到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

教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5]然而,本专业以年轻教师为主,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长沙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主要包括:动员教师报考注册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师,储备全面而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前沿理论和技术;鼓励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深入生产第一线实地锻炼,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经历;鼓励教师对外承接工程项目,通过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积累经验;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退休教授来校讲学或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现对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有机整合教师资源,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1)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一方面,选题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领域。[6]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的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应与此相关。另一方面,选题要紧密联系实际。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工程项目和毕业生在工作中积累的项目资料,坚持以真实工程实例作为毕业设计的训练课题,使学生毕业设计与未来工作有机衔接。另外,为了保证选题的新颖,本专业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三年内不能重复。

(2)突出毕业设计指导的重点。一般而言,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其他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保证毕业设计指导时间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开题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工艺流程选择的合理性,计算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参数选择的正确性,绘图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图纸表达的规范性。教师要预先判断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并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能让难点问题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长沙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然而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表中的评分细则并未规定具体内容,导致教师对评分细则的理解不一。因此,长沙学院对评分细则进一步细化。“选题与文献综述”主要评价开题报告的合理性;“创新性”主要评价工艺、设备和方法的新颖性;“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主要评价计算过程和参数选择的正确性以及图纸的规范性;“写作表达能力”主要评价格式的规范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凝练性。评分细则还新增了“平时成绩”项目,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同时,对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分差值较大的设计另请教师进行评阅,从而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

(4)严控答辩后的管理。对于答辩未通过的学生要责令整改,直至符合二次答辩要求为止。对于答辩通过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每位教师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力度,还建立了毕业设计的抽样检查制度,抽样比例不少于学生人数的20%,首先由专业教师交叉检查,然后聘请校内外专家评估,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三、结语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毕业设计管理过程是否科学和规范。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平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平时教学工作的每处细节,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再上台阶。

参考文献:

[1]季明,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7,(5):20-22.

[2]张庆乐,董建,王虹,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5):66-67.

[3]王晓丽,吴功德.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32-133.

[4]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第8篇

关键词: DEA;环保投入;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78-02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环保投入效率,是指以污染治理的效果来衡量对环境投资的有效用情况。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全国各地区环保专题统计数据,对区域环保投入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期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1]。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DEA法采用数学规划模型来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通过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比较后,将各DMU定级排队,确定有效(即相对效率高)的DMU,并指出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信息[2]。因此,本文尝试应用DEA方法来分析中国区域环保投入效率,尤其是对废水治理效率和废气治理效率的研究。

1DEA模型的建立

1.1 应用步骤DEA的使用步骤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四步:①问题定义与决策单元的选取;②投入产出项的选取;③DEA模型的选取;④评估结果的分析。

将DEA应用于多属性评估问题时,必须先定义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清相对绩效评估的目的,然后通过目标的建立设定评估准则,决定评估的投入和产出属性,产生具有同构型的决策单元,作为绩效评估和比较的对象,并搜集实际数据。

虽然DEA方法在处理多项投入及产出的效率评估问题时具有优越性,但其所能处理的投入产出项个数并非毫无限制。一般而言,投入属性与产出属性相加的总个数不能超过受评决策单元个数的1/2。而Dyson等(2001)则提出更严格的标准,认为受评决策单元的个数不能低于投入属性个数与产出属性个数乘积的两倍。

1.2 输入输出指标的建立通过已有研究可知,进行效率评价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确定合理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3]。

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主要是反映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通过对现有的统计指标进行筛选,拟选取如表1环境指标。

①输入指标名称:I1: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2:废水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3:废水治理设施数(套);I4:废气治理完成投资(万元);I5:废气治理设施数(套);I6:固体废弃物治理完成投资(万元)[4]。②输出指标名称:Q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Q2:二氧化硫(SO2)去除量(万吨);Q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万吨)。为了便于后面的计算,本文中的输出指标都采用正向指标,即越大越好[5]。

1.3 模型的选择CCR模型假设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即每一单位投入所得产出量是固定的,不会因规模大小而改变[2]。

DEA法的数学规划模型是以一个决策单元DMUk的效率Ek最大化作为目标式,寻找对DMUk最有利的投入项权重组合v■■,v■■,…,v■■,以及产出项权重组合u■■,u■■,…,u■■,使得Ek达到最大值,但所有DMUr的效率Er必须小于等于1, 故CCR模型的数学规划式为max E■=■

s.t. ■?燮1,r=1,2,…,R

u■■?叟ε>0,j=1,2,…,n

v■■?叟ε>0,i=1,2,…,m

其中,ε为一个非阿基米德数(non-Archimedean number),也就是一个极小正数。

根据这样的权重组合计算DMUk的最佳效率E■■,若E■■=1,则表示DMUk为相对有效率;反之,若E■■

BCC模型(Banker-Charnes-Cooper Model)是在变动规模报酬(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VRS)的假设下衡量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由于此模型将决策单元是否达到有效的生产规模也纳入评估,故可同时衡量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与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2]。投入导向的BCC模型如下:

max E■=■

s.t.■?燮1,r=1,2,…,R

u■■?叟ε>0,j=1,2,…,n

v■■?叟ε>0,i=1,2,…,m

根据u■■的正负可以判别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如果u■■<0(亦即-u■■>0),代表其规模报酬递增,反之,则规模报酬递减。

本文先以CCR模型分析总效率,再利用BCC模型分析技术效率,然后推导其规模效率。另一方面,本文探讨的中国区域环保投入可对投入项加以控制,故采用投入导向模式作为评估基础。

2实证分析

本论文使用的数据资料全部来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中2009年环保专题数据,选取全国28个省及直辖市作为决策单元,其中因为、海南和青海的数据缺失,暂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前述步骤,通过DEAP2.0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废水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663,说明我国区域废水治理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市、安徽省以及广西省的废水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即在投入的基础上产出已经是相对最优的,说明这三个省市的废水治理投资利用效率比较高。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废气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350,说明我国区域废气治理的整体水平还很低。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只有甘肃省和江西省的废气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即在投入的基础上产出已经是相对最优的,说明甘肃省和江西省的废气治理投资利用效率比较高。对于没有达到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由规模收益情况可知,只有江苏省和广东省为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市都为规模报酬递增,即仍需扩大对废气治理的投资。

由表2的评价结果来看,28个省及直辖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平均值为0.886,说明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比较高。在被评价的这28个省及直辖市中,有15个省及直辖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值为1,包括北京、河北、内蒙、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西、重庆、贵州以及甘肃和宁夏,说明这15个省及直辖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投资效率比较高。总体来看,相对效率值最低的只有0.421,这说明我国各省市的环保投资相对有效性的差值较大。

3结论

本文使用数据包括分析法对区域环保投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区环保方面资金投入有效应用程度,以及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本地区在哪些环保方面的效率需要加强,为更加合理高效地支配环境保护的每一分资金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DEA方法用于评价环保投入效率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对区域进行比较。

②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无论是经济发展较好还是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都存在效率较差的单元。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效率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管,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而对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由于环保投入的有限和环保科技含量不够,因此投入效率较低[6]。

③研究表明,看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环保投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废气处理的效率。江苏、浙江的环保投入比较大,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综合来看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废气处理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废气的处理效率方面除了几个效率较高的之外,其他地区效率都非常的低,可见废气治理效率仍然需要提上日程。因此,这些地区在关注废水处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废气处理方面的投入以及监管。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简祯富.决策分析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景博,陈妍.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4).

[4]于鹏飞,李悦等.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环保投入效率分析[J].科技信息,2009,(33).

第9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3-0032-04

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区域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及相互间的互相反馈作用,所拥有的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对海洋经济而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海洋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和相互间的互动反馈,支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它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写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阐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的是某一沿海区域的海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其对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2 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指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人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经济发展要素,通过合理的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配置,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海洋产业产值的比重及增长速度从资源开发角度说明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程度以及海洋产业的经济贡献。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的是沿海地区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及使海洋环境恢复到一定目标的能力。

4 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科技渗透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各个要素,从而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海洋科技可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

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所包括的内容,可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具体分为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和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

1 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包括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率(%)、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滨海旅游业收入(亿元)。

2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包括海域面积(平方千米)、岸线系数、海水养殖面积(公顷)、盐田面积(公顷)、宜建港口港湾数量(个)、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储量(亿m3)。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清洁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率(%)、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万公顷)。

4 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包括海洋科研机构数量(个)、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人)、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人)、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个)、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量(篇)。

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

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方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她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本文使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Improved AHP),其计算权重的步骤如下:

2 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聚类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认为所研究的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把相似度较大的指标聚合在一起,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指标聚合完毕。判别分析法是根据影响研究对象的多种指标,依据一定的判别原则,对研究对象的归属作出判断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是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指标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之间相关性较低。组代表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能够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可以理解为在已知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评判具有模糊因素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其中“灰色”指信息量少、不充分,为“量”的概念,而“模糊”指评判信息中具有概念不明确的因素。

4 对各种方法的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方案的评价,可以解决评价中的非精确性问题,对主观的概念进行量化,方便了问题的数学处理,减小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差异,使结果更为准确,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得出较正确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其应用涉及广泛的科学和实际应用领域。该方法对人们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出了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虽然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决策问题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以灰色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处理同时具有灰色性和模糊性的综合评判问题,因此有着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它比其它的评判方法更接近客观实际,使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可信。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包含了专家评价法。

尽管层次分析法、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解决多指标评价问题能够得出较为有效的结果,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各评价要素权数的确定比较困难,主观性较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不具有惟一性和客观性。而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各综合因子的权数是根据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数,这样就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随意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惟一。但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的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实

际应用时往往不如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灵活实用。

四、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在此,本文运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为制定国家层面上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抽象和模拟,但各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不同,这可以用一组归一化的权重w1,w2…来刻画。传统的权重分配常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不仅对咨询专家要求高,而且多轮咨询的工作量大。层次分析法一般采用九标度刻画比较判断结果,因此操作困难,计算复杂,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参考刘波(2004)的研究,社会、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环境、智力支持权数分别为0.137、0.256、0.478、0.128,C3l可以认为在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根据三标度层次法凹,对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即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经过计算,得到其权重分别为0.2765、0.3988、0.1917和0.1329。同理,可得到因子层指标的权重(见表1)。

2 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运用已建立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数据采用2005年国家海洋局、国家统计局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海洋年鉴。通过对有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以及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加权综合,得出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见表2)。

3 结果分析。根据表2分析结果,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海南、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上海、天津、江苏、河北和广西。根据表2分析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四组,即为极高组、高组、中组、低组。

极高组中包括海南、山东。山东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两方面居沿海地区首位。山东省的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的海洋科研和教学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1/3左右,素有中国的“海洋科学城”之称。全国110多个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在青岛就有24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类海洋科研机构10多所,教学机构5所。青岛的海洋高科技人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50%以上。山东省废水治理的处理能力在全国居于首位,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技水平。海南省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第1位,其中海域面积、岸线系数、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在全国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高组中包括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的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仅次于山东,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等其它三个方面也居于前列。福建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而在其它三方面均居于中游。浙江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而在其它方面均居于中游。辽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和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居于全国第三位,其它两方面则较为落后。

中组中包括上海和天津。上海和天津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的海洋资源供给能力较差,同属海洋资源短缺的地区,这与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上海和天津居于全国后列,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海域环境污染所致。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这两个城市处于中游。

低组中包括江苏、河北、广西。江苏和河北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都较为落后,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也处于后列。江苏在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和浙江。广西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都处于全国后列,但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居于中游。

五、结论和思考

1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抽象和模拟,仍有一些影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无法包括到评价指标体系中。例如,在本文评价结果中,海南省处于极高组中,其重要的因素在于海南省拥有200万平方公里海域以及丰富的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南海地区海洋权益问题的存在,使得海洋开发受到阻碍。任何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完全地描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在具体使用指标体系时,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