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时间:2022-05-08 06:2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第1篇

一是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二是开展以全县教育系统“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具体工作

1-2月份

1.以“快乐寒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经典阅读、手抄报编辑、手工制作、民风民俗研究、感恩亲情、人际交往等主题。

2.指导乡镇校拟定XX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活动安排;配合县委宣传部、县住建局、县文化广电局组织开展“汉唐风贰拾肆节气街”铭文、“百联”有奖征集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4.出台《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会议,具体部署以“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月-4月份

1.继续落实《xx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推行目标责任管理,促进学校提高养成教育管理水平;指导、督促全县中小学认真拟定学校年度“养成教育”专项工作计划,确立年度主题、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形成乡镇校养成教育工作特色;重点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全县初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活动,适时召开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交流活动。

2.指导、督促乡镇校落实教育系统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并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验收工作;组织开展以全县中小学“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诠释、校徽设计、校歌创作及演唱(视频)、校报校刊创办评比活动。

3.组织开展中小学主题班(团、队)会、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等优质课(录像)竞赛及案例(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各级优秀少先大队辅导员及优秀少先队员、团员的推荐、评选工作。

5月-6月份

1. 落实《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达标及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开展38所乡镇初中、x小学及27所乡镇中心小学县级德育达标及德育示范校评估工作;落实《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校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全县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

3、指导县直高中、初中、职业学校和乡镇初中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工作。

4.开展各级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的推荐、评选工作。

7月-8月份

1.以“快乐暑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以“学校班集体与班主任管理”“少先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学生自主管理”等为主题的德育工作队伍专题培训工作;

9月-10月份

1.指导、督促县级、市级德育示范校做好市级、省级德育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指导、督促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做好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2.积极推进会宁一中、x中学、x初中、x小学等五所中小学“网络学习班级”的试点工作。

11月-12月份

1.开展乡镇校团队工作、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留守儿童之家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项考核。

第2篇

现对本学期开展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德育管理,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也增添了办学新活力。获得了两块较有含金量的奖牌。一块是2016年12月获得的2013-2015年度____市文明学校。一块是市德育百校中的第三批书香校园示范校。

二、抓好教师的师德养成和学习培训,开好每周一次的德育工作例会,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工作心得和论文,进行经验交流。树立师德典型,学习榜样模范。其中,陈珊珊撰写的《不要种了芭蕉怨芭蕉》荣获____教委办第九届德育论坛征文一等奖并作专题发言!柯桂兰老师撰写的《感谢不完美的自己》荣获____教委办第九届德育论坛征文三等奖!

三、九月份初,我校德育组根据每年大致会开展的德育进行分工安排,制定校级德育工作安排,每项德育活动由专人负责。九月份开展教师节、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节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十月份举行庆祝建队67周年活动暨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举行交通安全主题宣教活动(主讲:____交警:____)、开展重阳节活动,我校的《火鼎公婆》节目参加____市第五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十一月经过训练,我校小雏鹰腰鼓队代表____镇参加____市少先队第七届“关爱女孩”腰鼓大会操,荣获一等奖。敲出我校少先队队员的精气神。十二月份开展校级“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推荐参评____镇第二届“十佳少先队员”,其中我校____、____同学荣获____镇第二届“十佳少先队员”称号,迎接镇少先队室、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弟子规》镇级抽查。元月份开展“迎新年,畅想中国梦”活动,召开班主任工作总结,辅导员工作总结。

四、本学期,我校借着创建市书香校园和迎接镇校园文化评比的契机,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倾力打造和谐美丽校园,完善各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有书香气息的教学走廊。建设好,管理好开心农场。

五、学习《守则》、《弟子规》,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学期,主要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学习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开展每日诵读《弟子规》,弟子规讲故事比赛和弟子规的检测活动,加强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教育。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早会、国旗下讲话、小广播站、书写比赛等形式,宣传指导学生熟记背诵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精神。开展“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教育活动。

六、学校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德育工作开展,创建____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

2、加强班主任工作学习,及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第3篇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XX年4月和XX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XX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XX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XX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XX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XX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第4篇

厘清学科德育的几个问题

1. 关于课程德育与学科德育的范畴

课程德育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类课程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教育,包括地方和校本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德育在教学目标上,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建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内容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不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顺序;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科德育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化。这一界定把研究从德育角度引入学科角度,从学科自身来研究学科德育,拓宽了对学科德育内涵的认识。

2. 关于学科德育的基本方法

一是显性结合,即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联系。二是隐性挖掘,即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的寓德内容。目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探究、体验、合作等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寓德因素。三是动态生成,即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寓德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规划,这是预设的,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方式、角度等都是未知的,因此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过程中可能蕴含着一定的寓德因素。

3. 关于学科德育和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关系

一是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新课改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展示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二是学科德育的部分内容不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制定时即有的,而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中生成的。基于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教和学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过程,教学在本质上是具有道德性质的。

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学科德育实践

1. 研制与实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制了《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德育的指导工作意见》,为教师教学提供宏观性的教学导向,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每个学科如何依据教学内容挖掘寓德点?实施学科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如何评价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为此,基教研中心为27个中小学学科研制了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主要内容:一是学科德育范畴,简要、清晰地阐释了该学科德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方面,基本是源于对新课程中情感类目标的分析和提炼;二是学科德育主要内容、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主要以表格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蓝本,着重分析、挖掘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可能承载的德育点及德育目标,并提出了教学活动及教学资源建议;三是学科德育教学案例及评析,列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科德育案例片段,并从德育实施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析。《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宏观性的教学指导,在研制—实验—征求意见—修订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突显了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的可行性,对一线教师教书育人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2. 依托研究实验基地开展针对性研究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研究中确定了丰台、顺义、西城为学科德育研究的市级实验基地。我们还建立了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统筹规划,市区(县)校共同承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的三级研究网络。依据区县和学校的特点,确定丰台区的研究重点为中小学学科德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顺义区的研究重点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程改革地方课程的编写和研究,编制与课程相适应的配套地方(乡土)教材,西城区则结合区域性资源,开展课内外教学研究。

3. 研制典型案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德育的新方式

在各学科层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每年推出具有引导和示范价值的学科德育教学研究课例;编辑出版了以教研员和教师的学科德育研究论文、优秀教学案例描述、教学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德育案例集》和课例集锦,通过各学科教研员和教学专家点评的形式,启发一线教师潜心研究学科德育问题,加强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研究,引导各学科教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初步形成北京市开展学科德育的经验

北京市开展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效,其主要的经验有:

加强研究,营造氛围。注重理论学习、注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引导全体教师人人关心德育,科学实施德育,提升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广大教师自觉地将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使学习知识与培养思想道德情操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同时学会做人,充分发挥了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作用。

第5篇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第6篇

1、序列化的工作。 “一个目标(优良校风)”、“两个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三个重点(精神状态、纪律水平、习惯养成)”、“四个场所(教室、操场、卫生区、食堂)”、“五个渠道(课堂教育、班会、升旗演讲、板报、广播)”、“六种方法(说理疏导、榜样示范、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咨询、规范约束)”。

2、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年、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2)开好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记录。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用具摆放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学生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4)德育处每天抽查班级的课间秩序、卫生、学生发型、着装、用具使用摆放、花草完好情况。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首先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政策尽可能的有所倾斜。抓好班主任的“班级事物分工”的落实、“素质评估手册的”科学使用、“班级量化考评”的自查自检工作。

4、努力培养学生干部。把班干部、团干部、志愿者推荐安排到各类岗位,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提供锻炼机会,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制定分年级的德育和习惯培养的目标。初一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为重点;初二以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学会自律自重为重点;初三以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知识和必备技能报效祖国为重点。学生精神状态、纪律水平、习惯养成是衡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核心,一切工作安排都要以此为落脚点。

学生重要习惯:不花零钱不吃零食的习惯;入楼即静、入室即学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握笔,认真书写的习惯;良好的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觉读书的习惯;积极预习复习的习惯;尊敬师长,宽容待人的习惯。

6、修订符合实际,具体可操作的师德考核办法,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同时把各班学生不良习惯考核列入相关教师的师德考核。

7、改进班级量化考评方案,突出德育处在整个管理中重要作用,让“日清周结”和简报更有实效性。

二月份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完成上学期工作总结,收取班主任工作计划

2、重新明确《班级事务分工》

3、统计教师假期读书情况

4、观看XX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5、更新梁村中学升旗仪式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工作计划与实施

7、布置班主任个别学生访谈,学困生、问题生档案及班级周记

8、检查学生服装、发型及个人卫生

9、召开各学科组教研会,按课改要求听一轮课

10、 完善卫生检查方案

三月份

1、习惯养成工作布置与检查

2、学校工作思路“四个强化”

3、规范两操

4、制定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学期常规

5、进行文明美德教育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读书活动

7、“腹有诗书气自华”10首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8、“写好中华文字,营造墨香校园”师生硬笔书法比赛

9、组织并参加县班主任素质大赛(10月25日)

10、 上报学生近视率

四月份

1、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

2、班级事务分工检查

3、班主任培训

4、问题生、学困生工作检查

5、中小学生篮球赛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黑板报评比

7、班级特色检查

8、教师读书成果展示(论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演讲)

9、班级周记检查

10、 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

11、 校运动会

五月份

1、主题班会比赛

2、做时代青少年演讲比赛

3、强化教师培训和学习

4、阳光体育,教师体育活动比赛

5、少年宫兴趣小组展示

6、培养名师,系列评选活动

7、中考体育测试

8、母亲节活动

六月份

1、三好少年表彰会、推荐上报、做好总结

2、优秀生和特长生评选

3、德育博客汇总

4、期末考试

5、收主题班会记录及工作总结、师德师风演讲稿

6、教师成长档案检查

备注:

第7篇

一、教育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经过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于年初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发[20*]7号)、《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发[20*]8号)两份重要文件,从政策上为教育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仅就这两份文件中明确提出的由县财政单列的除正常拨款外的各类教育专款,每年就达1003万元。二是通过艰苦努力,全年争取到省、市各类项目资金4200多万元,惠及1*所中小学;争取到县上重点工程资金1600余万元,并促成县委、县政府作出了迁建扩建县职教中心、新建公刘小学、公刘幼儿园的重大决策,为培育壮大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采取作汇报、搞座谈、广宣传、勤联络等措施,积极争取县上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收到明显成效。后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局机关和基层学校,搞调研,作指导,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教育工作。

二、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一是投资16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中巷拓宽改造工程和范公中学二期校建工程,相继启动了*县中学综合实验楼工程和紫薇中学综合教学楼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了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二是完成投资944万元,实施了15个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工程,新建教学楼、图书室验楼18幢13043平方米。截止年底,除6个项目正在实施外,其它9个项目均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三是投资45万元,实施了2个生态校园项目,新建服务用房150平方米。四是投入20万资金,维修了义门中心小学及城关小学教学楼楼顶,确保了校舍安全。4月份,在县政府组织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评比中,县教育局被评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三、布点调整力度大

按照县上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人口分布变化情况,县局及相关校区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布点调整计划,强化了实施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布点调整工作力度。暑假期间,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艰苦顽强的协调督查,全县先后撤除小学25所,使我县中小学总数由原来的226所减少到201所,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新民学区在布点调整工作上意识超前,措施得力,步伐快,力度大,效果好。今年,该学区共撤除小学5所,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0所一下子减少到5所,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力量分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一做法值得其它学区借鉴。

四、“两基”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工作精神感人。为了巩固“两基”工作成果,提高“两基”工作水平,全面做好“两基”迎验工作,全县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师,积极主动,全员参与,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跑资金,购设施,刷墙壁,建部室,补资料,填表册,几上几下,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为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龙高镇、车家庄乡、城关镇、炭店乡等乡镇的中心小学,“两基”迎验工作策划实、工作细,动劲大、效果好,为全县中小学做出了表率,为我县教育工作争了光,值得充分肯定。二是“两基”工作取得实效。“两基”迎验期间,全县累计投资475万元,刷新墙面69300平方米,修砌围墙3000余米,添置各类教学仪器13252台(件),购置图书5万多册,建成标准化部室23个,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内部教学设施。同时,全县累计整理完善各类档案资料15万册,编写乡镇《“两基”资料汇编》16本,县局还组织力量精心编写了《*县“两基”资料汇编》,印制了规范的中小学分布图。三是“两基”工作获得殊荣。我县的“两基”工作顺利接受了朱静芝副省长的检查和验收,受到了朱省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县在市政府组织的全市“两基”工作专项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并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工作先进县,受到省市的表彰奖励。

五、教育创强步伐加快

一是初步完成了教育强乡镇创建任务。经过艰苦努力,年内相继有城关镇、炭店乡2个乡镇顺利通过省上验收,被命名为省级教育强乡镇;底店乡、韩家乡、永乐镇顺利通过市上验收,被命名为市级教育强乡镇。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5个,市级教育强乡镇10个,基本上完成了教育强乡镇创建任务,为20*年全面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中小学骨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车家庄中心小学、炭店中心小学被命名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西坡中学被命名为省级平安校园,龙高中学被命名为市级平安校园,范公中学被评为市级文明校园。

六、德育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德育制度落实较好。全县大部分中小学均能贯彻落实县局制定的《*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办法》,坚持开好“三会”,即学年德育工作专题会、学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和月德育工作例会,搞好“两活动”,即家长接待日活动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初步迈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德育活动开展经常。多数中小学普遍开展了争创“新三好”,文明行为养成年、“远离网吧、告别陋习”演讲、征文和签名等系列主题活动,基本上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实验小学、龙高中学等校区,常规德育工作持之以恒,主题德育活动开展扎实,德育工作富有特色,效果实在。一年来,全县中小学累计举办法制安全讲座120多场次,举办各类主题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280多场次。三是德育工作收效明显。年内全县中小学未发生重大学生违纪违规事件和违法犯罪案件,广大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修养明显提高。全年累计涌现出省级三好学生2名,县级三好学生48名、优秀学生干部32名、优秀少先队员31名、优秀幼儿41名,县级三好学生300名。在全国中小学书信大赛和全市环保征文活动中,我县共有48名学生获得等次奖。同时,全县还评比表彰了*县中学等9个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孙录群等55名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蒙银栓等20名优秀班主任、武会芳等38名优秀辅导员,德育骨干队伍进一步得到壮大。

七、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一是加大了监控矫正力度。针对全县中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县局组织力量扎实开展了“常规管理百校行”和“常规教学一日查”活动,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针对性地进入学校,深入课堂,发现问题,现场剖析,强力矫正,有力地规范和加强了过程管理。一年来,两个检查组深入学校120多所,走访师生20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听课160多节次,编发专题通报18期,责成管理混乱的4所学校和严重违规的3名教师做出了书面检查,进行了认真整改,并对这些学校和个人进行了追踪复查。同时,县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也经常带队亲自深入基层学校,查实情,找问题,搞座谈,作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学习借鉴了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年内先后3次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管理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了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方法,更新了管理观念,激活了管理思路,促进了我县学校管理改革。三是征集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全面提升我县学校管理效益,县局多次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发放了意见征询书,征集到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0多条,既体现了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又促进了全县中小学管理工作。在广大校长和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大多数中小学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教育教学井然有序,学校管理基本上迈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县中学、范公中学、城关中学、紫薇中学、北极中学、新民中学、小章中学、龙高中学、车家庄中学、城关小学、实验小学、城关学区、水口学区等校区在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改革上有新突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八、质量措施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干部包学校的质量包抓责任制和校区质量目标责任制,县局与各校签订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提出了数字化的硬指标。各中小学也逐级签订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把抓质量的任务分解到了每个班子成员、每个任课教师,逐层夯实了目标任务。二是加强了质量考核。一方面,加大了教学质量在校区综合工作评估中的赋分权重,突出了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除严密搞好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之外,还组织了部分年级部分科目的质量抽检,并将抽检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了质量考评。三是加大了教学质量末位淘汰力度。年内除对3名教学质量位居同类学校末位的校区校长进行免职之外,还对2名教学质量连年靠后的校长做了调整。四是全力培养壮大尖子生队伍。县、校两级大力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尖子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并对部分年级20%的尖子学生进行了质量检测,有力地培养和壮大了尖子生队伍,初步提升了我县高考后劲。一年来,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县级学科竞赛18次,参赛学生达9000多人次;推荐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7次,参赛学生1600余人,120多名学生获等次奖。五是狠抓了高考管理。在指导督促四所高中召开好高三复课动员会的基础上,县局研究制定了20*年高考复课工作安排意见,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三复课工作的措施和要求,并及时召开了全县高考复课工作会,对20*年高考复课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11月上旬,县局组织*县中学、范公中学校长及高考管理指导小组部分成员赴苏、浙两地考察学习。考察归来后,及时召开了考察学习座谈会,研究撰写了考察报告,提出了抓管理促质量的10项具体措施。秋季开学以来,县局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经常带领高考管理指导小组成员深入*县中学、范公中学推门听课,召开座谈会,为高三师生鼓劲加油。六是狠抓了优质生源巩固。*县中学和范公中学采取减免学费、发放奖金及入户动员、政策吸引等措施,全力动员,争取全县中考前600名学生和高考落选高分学生入学报到及插班复习。经过两校师生的艰苦努力,今年我县优秀高中学生外流的现象明显下降。

九、教研教改成绩明显

一是顺利实施了高一年级课程改革。暑假期间,县局组织各高中全体教师参加了省、市、县三级课改培训,为高一年级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师资保障。秋季开学后,全县四所高中充分发挥高一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的职能,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积极探讨新思路、新教法,边教边研,边学边改,高一年级课改工作实施顺利,开局良好。二是加强了对初中、小学课改教学的全方位指导。县教研室全年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层听评课900余节,作专题讲座20余场次,上示范课25节次,有效地指导了课改教学。同时,县教研室还组织相关校区开展了新课程特色创建活动,指导、帮助城关小学等4所学校总结、提炼了特色创建成果和经验,并利用《课改通讯》进行了推广和交流。三是新课程常规教学建模研究取得实效。县教研室组织专职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结对研究,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了12种各科常见教学模式,并通过《课改通讯》推广到各校区,有力地指导了课改教学。在此基础上,县教研室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较好地规范了课堂教学。四是教育科研成果较多。一年来,全县广大教研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紧紧围绕管理与教学,潜心研究,认真探索,撰写了大量论文和案例,其中有60余篇获得省市级奖励,160多份被县教研室作为优秀教学成果收存。

十、队伍建设有新进展

一是充实了师资力量。通过面试和试讲,择优招录了82名师范类本科应届毕业生,并为职教中心招聘了3名专业课教师,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有力地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强化了队伍培训。先后选派41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中、省、市三级校长提高培训,2名管理人员赴江苏省南通市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校长队伍的管理水平。组织27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不同层面的新课程培训,352名教师参加了市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同时,县局还举办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参训教师达1800多名,其中800名教师取得合格证书。三是狠抓了技能竞赛。年内相继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同课竞技”、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件展评、新课程资源与学科整合展评、“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赛等岗位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参与教师达1000余人,300多名教师获等次奖,47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24名教师被评为教学新秀。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实施了“三名”工程。年内推荐31名校长、3名教师参加市级知名校长、知名教师联评,另有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五是推行了支教制度。选派了2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韩家九年制学校、蒙家岭九年制学校和底店学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改薄支教活动,加强了偏远山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下乡支教的绝大部分同志,勤教敬业,坚守岗位,勇挑重担,悉心指导,为三个偏远校区带来教学的活力和清新空气,受到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六是落实了相关待遇。首先是经过积极协调,为教育系统304名临聘和44名退养民办教师提高了工资待遇,其中合同民办和县聘教师月工资提高到400元,副业工工资提高了200元,退养民办教师提高了100元;目前,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之中。其次是按政策落实了“三五”人才、特级教师等特殊人才的相应津贴,并为城区下乡支教的教师每人发放了1000元生活及交通补助。这些问题的适时解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教理念,极大地调动了特殊群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七是加强了教育和管理。在县局依规严肃查处一批反面典型的基础上,8月下旬,各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师德行为自查自纠达标月活动,切实进行了师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整顿,收效显著。各校区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要求,查找问题,强力整改,有效地遏制了违纪违规行为和师德失范现象。

十一、电教工作有新突破

一是设施配置成效显著。经过积极协调和全力争取,为部分中小学争取到78套卫星接收系统,42套光盘播放设备,一套计算机教室设施,总价值达155万元。这些设施的到位,使得我县初小以上学校基本普及了天网系统,有力地加快了我县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为7所中小学争取到“陕西省基础教育专项经费”采购项目配发的图书、实验仪器和体音美器材,总价值37万元。二是网络建设进展明显。年内为蒙家岭和韩家九年制等中小学接入宽带,连通了教育局域网,如期完成了市上下达的60所学校的上网任务。三是信息传递力度加大。全年下发信息200多条,上传新闻66条。四是管理应用再上台阶。县电教中心组织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了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年活动,采用以查督用、骨干带用、活动促用、研究善用等鲜活形式,收到了明显成效。

十二、职业教育成绩喜人

一是实训基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县职教中心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争取省拨资金320万元,建起了23个高标准的实训室,进一步增强了办学实力,提升了办学品位。二是专业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经过艰苦打拼,截止目前,我县职教中心机电一体化专业已基本达到省级骨干示范专业的标准和要求,钳工、电焊、煤炭及计算机专业已基本达到市级品牌专业的标准和要求,初步构建起拳头和骨干专业体系。三是招生工作成绩斐然。按照“思想认识硬转变,行政推动硬到位,招生任务硬完成,招生工作硬考核”的思路,全县上下一心,普教职教联手抓,全年完成职教招生任务2290名,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1920名的职教招生任务。四是就业安置稳妥到位。县职教中心采取企校联办、订单培养等办学模式,并在安置地设立了联络处,派出了长驻人员,确保了毕业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工打,建立起了良好的安置信誉,受到企业和家长的双重欢迎。

第8篇

教师岗位评定个人述职报告

本人2001年参加工作,2008年调入育才,一直担任班主任至2014年,期间送过三届毕业班。2013年起担任行政工作至今,期间送过三届毕业班。

我2009年评为一级教师,至今已满10年,2014年被评为第8批南通市骨干教师,2019年被评为第9批南通市骨干教师。2015年参加江苏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获二等奖。2018年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本年度,我一直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追求上进,努力钻研,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始终恪守“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的信念,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格言。

一、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有十八年党龄的党员,我在思想上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时代责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学校总支委委员的身份更让自己深感责任在肩,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增强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总支布置的党内工作,不折不扣,坚决完成。我素来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政教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但我仍然勤恳负责,抢挑重担,不计报酬,得到领导及同事的充分认可及良好口碑。

二、积极刻苦钻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直以来,对学校安排的重担,我无条件服从,连续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交流学习活动,用心领悟新课改要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工作的同时,认真备课、扎实的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切实贯彻课改中学习合作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为武汉、山西、延安等骨干教师跟岗学习中开设展示课,获学员老师一至好评。参加省五四杯微课制作获二等奖。在做好教学业务工作的同时,在德育工作方面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精于钻研。参加南通市德育论文评并获奖,同时在市基教科组织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中做主题发言,获好评。我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勤奋务实创新,夯实教育科研能力

本人注重及时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撰写教育论文,2018年,本人担任核心且成员参与研究的江苏省规划课题“基于“小组合作”建构初中“悟学”课堂实践研究”顺利结题,由本人主持的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发现的导引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开展研究,有数篇于《中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与学》、《南通教育》等杂志。

第9篇

象山县实验小学

关于申报省示范小学的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象山县实验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曾数易其名,1986年命名为实验小学。学校于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亩,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89余万元。学校拥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辅助教室,实验楼、行政楼、体艺馆、图书馆、报告厅、运动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还配有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普教仪器等均按I类标准配备,简易多媒体进教室。目前学校的环境、校舍、设施堪称省内一流。

学校设计规模48班,现有学生1664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其中3人内退),平均年龄37岁,学历全部合格,高学历占86%,中级以上职称49人,其中市名师名校长2人,县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1名,县骨干教师5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坛新秀3名,县教坛新秀17名。

几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奉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长期致力于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认真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各项措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象山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等。

二、学校工作回顾

(一)科学管理,营造拼搏氛围

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学校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本着“教学为核心,学生参与为中心,教师提高为重心,学校发展为准星”的工作思路,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优秀”三级班集体达标为载体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开展“五自争章”和“一日常规监督制”活动,构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有序、教育为先、养成为主、讲究实效”的德育体系。在学科教学上,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策略,构建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确立了研究与实践操作框架和运行方式,课内在“提前、渗透、拓宽、自学、分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式;课外大力开展学科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师资培训上,围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一主题,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坚持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思路,创建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上课、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采用“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循环方法,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平时严格按“三级、一评、一考核”制度来保障师训工作的展开,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坚持“民主竞争、德才兼备、人尽其才”原则,采用工会主席直选、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岗位聘任,教师职务评聘分离等多种措施,把学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进。

(二)德育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们根据德育自身的特点及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德育创新”,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艰苦奋斗等教育时时闪烁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是拓宽行为规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为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上。学校制订了《象山县实验小学学生常规手册》一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落实规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认知方面,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在情感方面,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目的;在行动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自我调节的习惯。为此,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开展了小学生自主发展班集体三级达标活动——即“合格班集体”、“良好班集体”、“优秀班集体”三级评定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定标——达标——验标——认定”。这样,大大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达标班为100%,优良班集体为80%。

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内容,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做到五结合:即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做“社区小主人”活动;与科技活动教育相结合,评比“科技新星”;与学校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跟父母学一手”活动;与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相结合,让每个同学成为文明小使者;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每逢寒暑假,政教处、少先队均安排以“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此项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顾晓岚同学获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年12月顾晓岚事迹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实践公民道德10个最感人故事奖。同年,王谱绚、邵贤俊、顾晓岚同学获市青少年英才奖。

第三是构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单靠学校一个点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教育主线。并建立了校、班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与派出所、当地驻军等单位签订协议书,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园关系。同时还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类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它们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教育场所。并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天天向上。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少先队组织自1981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红花少年”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省“创造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雏鹰红旗大队。

(三)育人为本,造就学高之师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

师德是“灵魂”。我们以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为依据,制订“师德公约”,在教师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竞赛活动,把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和从教的动力。1997年,学校还编制了《学校行政规章举要》,详载各级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并选载现行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规,倡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文明”的校风,“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把“师德”的含义从爱生扩展到树立主人翁态度,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强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现代的信息教育技术等,逐步实施《实验小学教师学科训练方案》。在校本培训中,坚持从学校和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坚持以教师的自学、探究、合作研讨辅之以他人指导帮助为主要形式;坚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通过“教学基础达标活动”和“教师特长专项训练”,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写教案——上课——交流——写论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写字、简笔画、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专项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钻研业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徒”策略。学校出台了《实小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和《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师为契机,抓点促面,加强了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实现了师资整体素质的再优化。“名师兴校”工程的另一重点,是实施“名师带徒”策略。学校积极实行“骨干带徒”制度,把师徒的业绩和荣辱紧捆在一起,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发表、交流或编入文集的共计120余篇(其中全国一等奖3篇)。本学年县、市级课题共结题6项,其中林彩球、励赛斐、舒静、欧绪成四人合作的《小学阅读开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课题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研系统成果三等奖;吴伶俐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获县一等奖,市三等奖;舒静的《开放性习作评价初探》、许照春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两篇论文分别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励赛斐的《下水文——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特殊作业》一文获宁波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并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上。鉴于学校师训工作成绩显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学校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四)科研兴校,追求优质教育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为此,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内容课题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把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教育科研体系。学校制订了《科研工作条例》、《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体管理各级立项课题及指导全校教师教育科研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具体要求下,我们按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合理地把教师按课题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项课题31项,参与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的84%。其中校级23项,县级5项,市级2项,省级1项,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网络。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一个“学习——实践——交流——小结”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对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严格控制,每年召开选题会议,确保科研的正确方向;定期检查《教育科研实施记录》,举行各级课题阶段性汇报会,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坚持“科研围绕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理念。为了推进科技工作,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的研究(省立项课题);为了激励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潜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小学“实践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市立项课题);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小学实施成功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项课题)。让科研成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灯,使教研成为科研工作的广阔天地。至今我们已初步形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知识——检测——评议——延伸”的“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于1986年定为省级电教重点学校,1996年市电教馆定国“宁波市电教实验学校”,1997年后,学校先后被定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实验学校”、“九五”教育科学《东南沿海地区小学道德启蒙教育及小学生品德心理研究》课题成员学校。几年来,学校《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普教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城镇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探索》等11项科研成果均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五)发展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促进个性社会化,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我们深深懂得,要使学校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结硕果。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源远流长。1978年,为了响应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号召,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坚持一年一次“爱科学活动月”,在爱科学活动月内,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籍,讲一个科学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坚持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览,至今已举办“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展览27届,获得各级各类小发明奖的作品计有209件,其中县级83件,市级96件,省级25件,国家级5件。1987年学校被评为省、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6月,学校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为了继承和推广这一优秀的办学成果,学校适时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标:夯实“三小”基础,拓展科技教育内容,创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学校以《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创造发明、环境科学、科幻画、三模等多个兴趣小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广泛开展科技活动,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发明、创新方案、科学论文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举行了“人类未来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评比。在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秉彦、学的《赤潮对象山港海域影响及预防》获三等奖,同时又获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希望奖”,学校也因此获海尔洗衣机一台;在省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两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为精品选送市参赛,占全县中小学作品总数的六分之一;在县首届中小学“三模”竞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有7名同学获单项一、二、三等奖;全校共有3篇科普论文、生活妙点子、小发明设想发表,3篇环保论文在县里获奖;科技论文《关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宁波市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二等奖,并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艺术教育展个性。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1986年起,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推进和强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文艺班,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团”和器乐、书画、手工等十多个艺术兴趣小组。于1992年,学校还结合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迅速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潮。为了诱发学生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号称“世界笛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陆春龄教授为学生作了精彩的表演,举行了笛子大奖赛,组织“革命歌曲学唱月”活动。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声”录音比赛中获二等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琴、棋、书、画、舞训练班,形成班级艺术教育特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为了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校还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举行书法、美术、摄影、集邮、编织、剪纸等作品展览,举行“小学课本剧”会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学校书法小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参加县、市、省、全国展出,共有67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获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一等奖,王东升于2001年获全国小学书法大赛金奖。学校美术小组创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别在县、市、省、全国得到展出。《石浦无核桔大丰收》、《反腐蚀》等五幅作品被编入《宁波地区少儿画册》,有的还在《浙江日报》上刊出,《黄鱼大丰收》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还被选留在全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长期陈列。学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陶冶了本校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培育了一批艺术新苗,也推动了我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体育活动显特长。我校是省、市田径传统学校。在2000年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分别在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共获得6.5枚金牌,为象山代表队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举行的省传统学校田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2003、2004年参加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八名。体育运动的成绩,是教练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业余训练时做到“三心”即恒心、爱心和奉献的心,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发现苗子,及时做好学生与家长的工作向上一级体校输送,并做到送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我校计有14名队员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队、上海体院少年乒乓球队、省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受训,既为上级输送人才,又为学校获取各项运动成绩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积极做好正常性体育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的体育活动期间,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家长、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奥运会选定2008年主办城市还有100天时,全校1800余名师生在80米的长卷上举行绘画、签名活动,由县邮政局免费寄往北京奥申会,期盼北京申奥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步行街最热闹的地方举行“巨鹰杯”乒乓球擂台赛,让社会上乒乓球爱好者跟学校乒乓球小选手进行球艺上的切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选手的球艺,同时还能激发起乒乓球选手锻炼的积极性,让社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水平。

由于体育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度获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被评为先进团队。2003—2004年度被评为宁波市传统项目先进学校。最近还被推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指标达标情况

(一)学校管理

    1、学校始终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孩子”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规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此项达标。

2、学校实行“常规工作制度化、特项工作课题化”的管理模式,试行“分工协作、层级负责、任务到人”的垂直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大都为县内顶尖骨干教师,他们各怀所长,都有独立组织指导工作的能力,平时工作开展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条理清楚、管理规范。此项达标。

3、校长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教学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中小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平时能任教一门课,联系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课题,且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县获一、二、三等奖。此项达标。

4、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传统教育为载体的师生人文素养尤为突出。此项达标。

5、“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课题。全校教师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明确爱生是师德的灵魂。近年来没有发生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此项达标。

6、学校建立了符合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机制,每年对教师进行“德、勤、能、绩”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内星级教师的评选。学科教学质量只是考核和评选的一个方面。此项达标。

7、学校建立对学生全面素质考评制度和特长生考核办法,注重过程的测评,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不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此项达标。

8、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行为习惯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防范、检查制度。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也无安全隐患。此项达标。

9、学校收费规范,严格按宁波市“一费制”规定收费,无乱收费现象。

(二)教师队伍

10、全校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81位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85.2%,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41人,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较合理(男女结构欠合理)。此项达标。

11、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学校配有音乐教师4人、体育教师4人、美术教师4人、外语教师4人、计算机教师1人,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此项达标。

12、学校教师奉行“敬业、精深、求是、创新”的教风,坚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绝大部分教师一般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此项达标。

13、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多数教师能上县级以上公开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在本地影响较大的骨干教师,其中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1人、县名师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1人。此项达标。

14、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烈,大部分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目前学校有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20项,有66人参与课题研究,占专任教师的84%。此项达标。

15、学校把建设一支集学习、实践、探究为一体的教师团队作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建立了以校总课题为载体,融“学习、课堂教学、教科研”为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制订了近斯和中长期师训计划,开展了“二级一体”的校本培训。此项达标。

16、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基本工资及县级以上的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津贴和奖金等。此项达标。

(三)办学条件

17、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在校生2160人(现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学校占地面积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绿化约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学校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校舍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及体育活动设施等已通过省标准化学校一级标准验收。此项达标。

18、教学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卫生器械设备达到省规定一类标准;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没有到位,劳动基地和劳动实习场所尚未建立,图书生均还不到15册;学校食堂、饮用水源及厕所等符合卫生部、教育部有关卫生标准或要求。此项基本达标。

19、学校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达到县规定标准,日常公用经费的来源除收取杂费外,其余由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达标。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

20、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继开展了“三级班集体达标”的研究和“以班集体三级达标为载体、德育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以学生个体行为达标为基础,全员参与为保证,把德育落实于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此项达标。

21、学校是县新课改的试点学校,其间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上提出:“提前、渗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层、自学、创新”的改革举措,建立了“自学、问疑、探究、交流、运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基本程式和“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显著。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此项达标。

22、学校教研活动按“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小结”的方法循环往复、正常有序地进行;校教科室定期汇编《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师的教学、科研文章。此项达标。

23、学校有中、长期的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也有每学期的实施计划,且有较完善的科研档案;学校订有报刊61种,工具参考书135种之多,并配有教师电子阅览室,教育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料较齐备。此项达标。

24、学校本着“整体综合优化与单项专题研究并进”的精神,坚持校本研究,多项课题在省、市、县获奖。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被宁波市誉为市基础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从78年至今学校共举办了27届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小学实施科技教育途径的探索》课题成果荣获省普教科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推动了我县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此项达标。

25、根据省、市、县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意见》,保证了学生每天6小时的在校时间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教育质量高,学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此项达标。

26、学校随机编班,没有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之分。此项达标。

27、十几年来,学校无流生。此项达标。

28、学校重视推行使用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语言,专任教师普通话该达标的全部达标。学校是宁波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有良好的写字规范教学基础和氛围。此项达标。

29、学校积极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会,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和警民共建组织,并以“县烈士馆”为德育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多项社会调查报告在省市获奖。此项达标。

30、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聘任校外辅导员、邀请专家讲座、施行师生结对帮扶等办法对少数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高,无违法犯罪现象。此项达标。

31、学校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采用党员结对、学杂费减免、慈善捐助、个别辅导等办法和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此项达标。

32、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建立特长生评选制度,平时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场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假日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信誉得到社会、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此项达标。

(五)示范作用的发挥

33、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为实验小学以来,她是象山小学教育的缩影。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音、体、美、劳技教育等方面无不走在全县的先列,特别是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教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教学骨干。此项达标。

34、结对帮扶、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年来,通过送教下乡、派员指教,挂职培养、跨校带徒等措施,与兄弟学校展开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象山县实验小学

                                                    2005年6月

 

 

 

 

 

 

 

 

 

 

 

象山县实验小学

创建浙江省示范小学

 

 

 

 

 

二OO五年六月

 

 

 

目    录

 

 

1、浙江省示范小学申报表

第10篇

一、征文范围

地理教育课程推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成果展示、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索研究、初高中地理新课程十年(五年)实施与创新等。

地理教材分析研究:高初中地理新教材剖析评议与使用建议、各版本地理新教材教学案例与反思、各类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

地理教学模式探讨:地理教学原则的拟定与应用、地理教学策略的探讨与使用、常规与革新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等。

地理方法手段改革: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地理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升、地理教学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地理教学媒体的探究与实践。

地理各类考试交流:地理高考、会考、中考复习的思路与方法,各类型地理试题的分析与评价,地理原创题、热点题、探究性试题的交流与共享等。

地理教师专业发展:高初中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式、地理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与德育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等。

二、征文要求

1.论文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表达准确、格式规范;以2000~5000字为宜。

2.论文发往dljy@cqnu.省略,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创新杯”。纸质论文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创新杯”,以区别于其它稿件。

3.参评论文每篇评审费为12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论文评审费100元)。寄出论文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创新杯”。汇款人姓名、地址必须与论文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汇款地址:(400030)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款人:办公室。

4.征文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7月15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论文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将在本刊2012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第11篇

四位一体 管理体制 综合评定 考核评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12篇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