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19:1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本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王攀(商报评论员)
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详见今日本报A21版)
本科生写毕业论文,与其说是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如说是通过写毕业论文这一过程,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发现能力、总结和检验本科几年基础知识的学习。但现在,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是重“结果”轻“过程”。
过分强调“学术成果”,一方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术价值和水准,本科生不得不靠“糨糊剪刀”、“谷歌百度”,靠拼凑和抄袭,去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在论文写作仅仅成了一种抄袭和拼凑过程时,论文写作对本科生知识的检验功能和提高功能就不见踪影。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这固然看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但如果仅仅看到毕业论文的结果问题,而看不到毕业论文的过程问题,那么,即便是以见报的新闻作品、评论等,作为毕业论文的替代,仍旧可能沦为走形式,而失去原本的考核意义。
比如,为了过关,本科生会不会找“”在报纸上发表新闻作品或评论?这样一来,新的考核办法就又失去了价值。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看看目前硕士、博士论文市场上的“”广告,看看那些收费的学术期刊版面,就知道以发表多少新闻作品或评论来考核一个新闻系本科生可能遭遇的造假风险。
在我看来,取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要看到论文写作缘何异化为拼凑和抄袭;以在报纸上发表新闻作品或评论取代毕业论文也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要杜绝这其中的造假行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见本报今日报道)。
近几年,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提。因此,川大拟取消新闻毕业论文,给人以惊喜之感,不失为富有价值的破冰之举。但仔细探询取消的理由,笔者不免生发出忧虑之感。
且看取消论文的三点理由: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等于把学生往剽窃上赶;指导老师棘手——导师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论文写作进行一一指导;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人神共怒’。与其处于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如果真是这些原因取消论文,那就不如不取消。
是否取消论文,应该从论文当初设置的初衷有没有实现,应该从有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水平、思辨力,应该从有无利于推动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等方面判断。如果因为老师没时间指导学生写论文,如果因为学生写的论文无创见、无真知灼见,就取消毕业论文,这实际上是笨拙的锯箭疗法——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下,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这一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掩盖了问题。
实际上,论文只是皮,这张皮下隐藏着肥厚而芜杂的脂肪,换言之,本科生的论文从来都不是论文本身的问题,不能仅仅就皮论皮,如果只谈论文这张皮,就遮蔽了大学许多更沉重的现实病灶。
首先隐匿着高校的论文乱象。当初,要求本科生写论文时,本科生确实能兢兢业业,独立思考也的确有产生了良性价值,但为何近几年本科生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习惯于复制或抄袭?除了一些学生荒废学业以外,难道没有学校的因素、没有老师的因素?毋庸讳言,当前教育一大乱象是研究生本科化、本科生高中化,关键在于,当学术腐败愈演愈烈,老师抄袭论文、学术造假已成司空见惯时,学生便很难保持洁身自好。
其次隐匿着老师浮躁、荒废学生的现象。一句“导师们没有时间”,让人无限感慨,为何没有时间,一是招生扩大,老师没有精力过问那么多,二是老师心猿意马,围着孔方兄转,根本不愿意把精力投放到学生身上。早就有人提出高校的放羊现象,当学生难见老师一面,老师永远那么行色匆匆,无暇顾及学生。学生处于放羊状态,又怎能写出好的论文?
最后则隐匿着高校浮躁的教育理念。日前,关于通识教育引起热议,实际上别说通识,连专门的职业训练也不合格。曾有学者提出,当代大学存在理念危机,缺失大学理念的大学只是一个执行职业培训功能的机构、整个市场的一种产业,进而导致教育转变为商业行为,不再成为真正的教育。诚然,在这种理念下,老师不安心教学,学生难以心静读书,一切只为就业,但取消了论文也未必对就业有好处。
值得提及的是,川大不是仅仅删除毕业论文,而是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这固然是转圜之策,但如果老师不敬业,浮躁的教育理念不改观,依然难以治本,深层次的危机依然存在。王石川
联系方式:
电话:0431-96618
邮箱:xwhsp@sina.com
关键词:新闻教育;改革;现实选择
近几年国内关于高校新闻教育改革的讨论,其实质是在探寻新闻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符合媒体和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这一新闻教育的本质问题。目前,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既有宏观层面的体制性问题、学科内在矛盾问题、教育学术化导向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课程体系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实践教学问题,教学方法问题等。当前的讨论围绕宏观层面问题的居多,如招生规模、办学体制、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等,而对微观层面问题关注的较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基本明确了,但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小方向依然不清,改革路线不具备现实性,改革内容不具有操作性,改革没有近期目标。教育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探析我国新闻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革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设计)提出基本构想和改革方法。
一、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灵魂的迷失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我国新闻教育的迷失和困境。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认识模糊。
国内高校对新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模糊由来已久。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才。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为掣肘新闻教育改革的关键。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一个简洁明了的答案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可是翻开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看,很少有高校能够明确提出是为新闻媒体培养一线的记者、编辑的。新闻工作者这一称谓往往被“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取代。这里反映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概念变换,而是新闻学教育自身定位的基本问题。
现代新闻学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把培养职业记者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不同时期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记者,如何使学校培养出来的记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在当今美国对新闻学教育的争论,依然是围绕培养“专家型记者”还是培养“融合型记者”展开。无论怎样改革,培养职业记者的目标没有改变。反观国内,新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语焉不详、笼统模糊,方向迷失。这与没有认清新闻学教育和传播学教育的联系有关。恰恰由于这种对新闻学教育_和传播学教育相勾连的认识误区,导致新闻学教育发展中出现了“培养记者编辑的新闻教育被培养非记者编辑的新闻教育和传播学取代”的局面。在当下学界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界限差异都没有理出头绪的前提下,盲目用传播取代新闻是弊大于利的,用笼统的传播人才完全代替新闻人才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社会、业界和学生都怨声裁道。
2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差距
如果就本科层次的新闻学教育而言,不管是研究性大学的新闻院系,还是教学型大学的新闻院系,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合格的抑或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其差别可以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区别等。依托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必然是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的。在代表美国最高水平的新闻院系里,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教育中“只有25%的课程是新闻、专业课程,75%是其他课程,包括历史、政治学、科学等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专业的128个学分中,新闻学课程最多只占44个学分,剩余的80多个学分中,65个学分必须修完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课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教育的特点是“课程设置完全以新闻业务为核心,正如他们自己宣称的不讲理论,只讲实践。”
反观国内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个在新闻言新闻的、相对自我封闭、自我运作的课程构架”,即使像人大、复旦这样一流的新闻学院里,依然是过度强化新闻类课程,新闻类课程占60%左右。通识教育中除掉政治类的两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外,真正属于文、史、哲、艺术类的课程凤毛麟角。新闻类课程中又以理论讲授为主,最优秀的教师不是讲授实务型课程的,而是讲授理论的。课程设计多年一贯制,没有课程更新,课程建设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新课程中讲授概论的多,讲授实务的少。所以,媒体人士反映“很多新闻学院设置了各种课程,但这些课程培养的人90%不实用”。课程体系的种种缺陷不足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要对现有的的课程体系进行伤筋动骨的梳理和调整,恐怕又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阻碍,比如一些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中,不分学科、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立全校所有专业的大一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各个专业很难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再如新闻学专业教师自身对新闻类课程难以割舍,既不愿面对无课可带的局面,也不愿让把自家“山头”拱手相让他人等。这些都导致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多停留在研讨阶段,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
3实践教学脱离实践,人才培养纸上谈兵
“中国新闻教育重视实践却脱离实践”,“是学界和业界比较公认的新闻教育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高校新闻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系统、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可谓不重视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一些高校实施的小实习(学年实习)、大实习(毕业实习)方案,尽管在教学时间上保证了学生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到媒体实习。但是这些实习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能够达到实习的目标和任务?恐怕新闻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心里都没底。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媒体在市场化、企业化过程中,不愿承担高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多数高校实施的,各种实习都是依靠教师私人关系联系的,难以从制度上确保实习的规范化;媒体的指导教师也不愿承担指导实习生的义务和责任,如有的实习生在媒体实习过程中发生了人生意外事故,或采写稿件出了问题,而给媒体和记者本人带来了麻烦。更主要的是高校在这些实习过程中,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忙于科研,不屑于指导学生实习,这些实习的任务往往由年轻教师或辅导员担当,实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再如,高校新闻专业的实验室教学、业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满足于课内教学任务的完成,疏于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中的实践。这和美国新闻院校“希望教师能够非常努力的工作,花很多时间同学生见面交流,阅读而且一行一行地修改他们的作品。教师是否会专心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才是最重要的”,“新闻学院对教师的要求也很特别,教师每周都要给学生改很多作业,改作业花的时间往往是上课时问的若干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些好的传统也被丢弃,如教师高校和新闻媒体之间的有序流动等等。导致实践教学的边缘化和非中心化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的客观原因,也要人事人力的主观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这与目前国内普遍流行的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导向的人事评价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普遍埋头于科研学术工作,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一所以,无论从何方面看,只要高校现行的唯科研学术是瞻的体制不变革,重视实践教学就永远是侈谈,搭建校园一体化新闻实践平台也只具有形式的意义。
4学术型的师资队伍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急功近利的目标驱动下,各个高校人事选拔制度的门槛普遍提高,非博士者无法进入高校的师资队列中。俨然,高等教育打造的是一支学术型的师资队伍。针对这种现象,新闻教育界早有有识之士对此提出批评:“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流行的招聘教师必须要有博士学位的‘一刀切’的选拔标准和只以纯学术成果评价教师水平的管理思路,其实并不利于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因为:学术型教师的辛要精力在“学术文章”上,不愿在教学上面花费时间精力,不愿把很多时间花在一字一句批改学生写作的报道文章上,也不愿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指导上;学术型教师没有媒体实践经验,就像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事教官在指导学员如何打仗一样,这样如何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闻工作者,从国际新闻学教育发展趋势看,建立一支由“实务型教师”和“学术型教师”组成的融合编队是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的。这种既有学术高度又有专业高度的师资队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学”和“术”等各类知识的需要,能够担当起培养富有深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富于崇高职业理想、掌握各种媒体技术能力的新闻工作者的重任。
但是,限于国内高校不具有办学自、院系没有人事权、从媒体到高校的人事流动渠道不畅等各种因素,充实部分优秀的“实务型”媒体人士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来还只能是一种设想。即使这些“实务型教师”被聘请进来,如果相关的教师评价机制不发生改变,这些“实务型教师”也会无法立足、会被早早淘汰出局。
总之,只要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性因素不发生根本的变革,新闻教育要想在微观层面上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变革,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空谈。当然,这些问题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现实选择:以改革毕业论文(设计)为突破口
通过以上对新闻学教育微观层面问题的盘点。我们看到新闻学基本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似乎新闻学教育改革进入了死胡同。其实不尽然。从表面上看,新闻学教育的改革遇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种种问题,矛盾处处存在,改革的掣肘和障碍重重。但是,新闻教育改革的现实性选择完全掌握在新闻院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手里。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现实,承认不足,积极创新,完全可以做新闻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从局部的微观层面改变新闻教育中存在的硬伤和漏洞。新闻教育改革有不少现实的路径(如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最先改革的应当是作为高校教学实践重要一环的毕业论文(设计)。
1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新闻学等同于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却要以写学术论文的这种方式来结束其职业训练,似乎有些滑稽。毕业论文美其名曰是考察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效。但是这种考察的方式却背离了新闻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新闻学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管是应用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他们都是新闻工作者。当然,如果一些大学认为其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则另当别论。我们衡量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标准是什么?显然不会是新闻工作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既然如此,新闻学教育为什么会把毕业论文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后一道关口呢?这个悖论却长期存在于新闻教育之中。恐怕这笔账就不能赖在教育体制上面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闻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出了问题。
用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新闻教育界常规的做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新闻学院课程模板》中就要求新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可以用新闻作品替代毕业论文。新闻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学术论文符合专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媒体,就应该能够胜任媒体的实际工作需要,是一个标准的记者编辑。媒体检验其是否合格,主要看其是否能够担当起各种新闻采写任务,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报道的技术手段完成新闻作品。表面上看,这是对学生是否掌握新闻工作所需要的“术”的检验,实质也包括了对学生是否有“学”的检验。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包含了“学”和“术”两个方面的水准。因此,是否能够采写出合格乃至优秀的新闻作品自然应该成为新闻学专业检验学生的标准尺度。
以往的毕业论文只是考察了学生是否有“学”,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学”的水平和素养,不应该通过学术论文得以表现和张扬,而应该通过他所创造的新闻作品来实现和反映。因为新闻记者的终身职责就是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大学毕业时的新闻作品就是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起点。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往往是“学”和“术”的集合体,它渗透了记者的人生智慧、社会敏感、学养学识。“术”依托“学”而存在,“学”凭借“术”而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毕业论文考察不了学生“学”和“术”结合的水平,只能看到学生掌握的“学”,看不到学生掌握的“术”。更何况,此“学”非彼“学”。学术论文考察的是学术之学,新闻作品考察的是智慧之学、人生之学。就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看,其拥有智慧之学、人生之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拥有的学术之学。
2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体系
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必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把握好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
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是媒体的而非学院的。也就是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在考察学生的毕业设计(新间作品)时的标准应该是媒体的标准,而不能是学院的标准。一言以蔽之,就是看被评审的新闻作品是否达到了媒体刊播的标准和要求。这项评价原则不能说太高,也没有超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科学生的能力‘要求。对于新闻学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和社会需要、媒体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是准记者,走出校门就是记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即将从高校毕业的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能力和学识都应该也必须达到媒体的要求,即使不是对优秀记者的要求,起码也是对合格记者的要求。因此,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原则不仅包括各种新闻要素,还应当包括政治要素、受众要素、市场要素等。
对新闻作品的评价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新闻实践中对同一个新闻作品见仁见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不同于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既要从新闻作品的基本规范着手,比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趣味性、新闻五要素、写作技巧、内容完整等;还要把选题意义、内容深度、新鲜新颖、新闻时效、标题引人瞩目、细节丰富、采访过程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新闻因媒体的差异分为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对这三种形态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要分别建立各自不同的评价体系。既要考虑不同形态,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在内容、形式、表达等方面的共同之处,还要考虑它们各自的差别。如电视新闻还要把拍摄技巧、画面质量、编辑技巧等作为评价指标。
3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工作量和责任心要远远大于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量和责任心。比如,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要比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新闻作品)选题容易的多。一般指导教师在阅读一遍学生写的论文后,很快就能发现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而一般指导教师要反复观看、反复阅读后,才能发现作品的各种细节的失误和表达缺陷。因此,不要简单的认为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要比指导毕业论文简单容易。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帮助学生选好报道题材,提炼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报道内容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学生完全是在象牙塔里完成大学学业的。尽管经历的各种校内外实习和媒体实习,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新闻工作经验,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观察社会的角度还是不够成熟。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工作学习尚未完全融入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社会生活中独立的找到好故事?
川大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追踪
本报讯(记者 汪玲)继上周学生提交申请选择毕业考核方式后,“川大新闻系学生论文改革”昨日又有实质性进展。校方昨日向2006级的学生们下发了统计表,选择传统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了。
据川大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教授介绍,目前该院论文改革已进入实际操作环节,学生们在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策划,媒体上发表文章、通讯、评论等三种方式中确定一种作为自己的毕业考核办法后,就可“各行其是”了,选择毕业论文的同学将有权选择自己的导师。而选择其他两种方式的则可以开始准备相关材料了。
大四的小王告诉记者,就学校的要求来看,后两者也并不轻松,但好在前两年做出了不少成绩。只要再准备些材料和简单的报告述评就行了,可以省下时间找工作。“目前选择毕业论文作为考核方式的同学仍占到80%以上。”
而该系一位老师介绍,明年5月,学生毕业答辩时,将按全新规则,对三种形式的同学进行不同方式的答辩,想要轻易交差“绝不可能”。
四川大学前日出台“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要求各学院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多元化的考评制度。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大学,据悉,目前该校各学院都已收到了校方的文件,近期将着手制定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而由于学科差异,各学院的改革也多有不同。
据川大外国语学院书记段峰介绍,由于该学院是人文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据悉,外国语学院培养的人才大致有4个方向,包括外国语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诸如翻译这样的学科,在考评体制上会有稍微的变化,学生可把自己的一些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翻译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写成文字,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升华。
历史文化学院书记孙锦泉也表示,该系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可能更加多元化,诸如旅游专业这些讲究实践和应用的专业将很可能增加一些新的考核方式。
而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原本的毕业设计虽然也比较偏重于实验和调研,但在新规要求下,不少学院也将在考核办法上进一步丰富。数学学院院长彭联刚介绍,该院就将探索在毕业设计之外增加一些竞赛或调研的环节,“如果一个学生能把一些数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也未尝不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
昨日川大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教授做客新浪网,对“拟取消毕业论文”一事的台前幕后做了回应。据张介绍,此次本科毕业论文一事反映出,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的问题,不得不改了”。从这点上来说,改革已经触动到了体制的问题,基本目的已经达到。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原本新闻系的改革是预计在2010年入校的新生中启用的,但按学校日前出台的规定看,2010届毕业生就可享受到新的方案了。
本报记者 汪玲
在进行的时候,想必大家应该都是想要快速的成功发表的吧,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平时没有准备或者提交论文的日期突然提前或者突然月想评职称,这时候就想快速的,所以这些作者非常想最快的速度把出去,有的甚至会问,最快3天,一周内见刊,还有的会问,有没有一个月见刊的本科学报,那么这些到底能不能实现呢,下面小编就在这里专门回答作者的这些问题。
一个月快速,想加急发表一个月把出来,这个要求,暂且还可以理解,起码这个是在一个基本常识的框架里的要求,有的作者竟然会问,最快3天,3天快速,想想可笑可笑,这些作者迷糊到何等程度了呢,既然想3天。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3天发表出来呢?报纸,新闻报纸,实时性的新闻。论文是什么,论文是非常严谨性的东西。新闻有日报,晚报。那么如果论文这种严谨性的内容,3天就能发表出来,你觉得这会有什么问题?就是论文连审核的过程都非常短,大多数论文发到编辑部,需要审核,需要编辑给修改意见,然后作者按照意见修改,修改完了再提交。有的这个过程要反复几次,几遍很顺利。论文录用通过,编辑还需要对于文章分类,整理。主编要进行终审,然后定稿,开始排版,校对。一个学术期刊,就算薄一些,是100个页码。请问,100个页码的论文,三天时间,从接受稿件,到编辑排版,印刷完成,能不能实现?怎么可能呢?学术期刊,不是只有三五页的报纸,怎么可能三天发表出来?这部分作者能不能动点脑子想想。
至于一个月快速,这个问题能实现吗?这个问题多少靠点谱了。但是今年以后,刊期非常紧张,理论上这个可以实现。但是大多数刊物都有自己的收稿周期,这期稿件收满了就截止,接着收下期的稿件,下期收满了截止,收下下期稿件,如此。所以,你不要认为这个刊物是月刊,所以他收的就是当月的刊物,当月就能发表,这个刊物是旬刊,他收的就是当旬的刊物,当旬就能发表出来,并不是这样的。比如现在是8月,某刊物是月刊,不是说你现在投稿过去,8月底就能发表,不是这样。现在是8月,该刊物稿件已经收到了明年2月,就是你现在投稿过去,最快也要明年2月发表。因为今年刊物版面紧张,所以很少有收当月版面的刊物,大部分收的都是几个月之后的论文稿件。
你想一个月快速,这个只有少数刊物可以办到,少数刊物可以办理加急,但是最快也得一个半月左右,而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现在就是很快的了。
希望作者朋友们,对于现在的学术期刊的刊期有所了解,不要到时候以为当月就能发表出去,所以一直拖着不准备论文,这个做法是错误的。
关键词: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新闻学起步较早,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与借鉴。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
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交叉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突出实用性质,淡化理论性。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划分方式,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新的环境条件的新闻传播理论。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传播业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新闻传播学的内涵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中国电视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二、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渊源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近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传播学教育源远流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早。
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双面印刷并分栏、较早形成近代日报形式的报纸;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路透社,是世界上首批诞生的新闻通讯社之一;1922年以民营形式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改组为公立(BBC)以来,已成为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1936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电视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英国人的观念中,掌握实际本领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从实际接触中学习其中的技巧,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理念影响着早期的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奠定了英国新闻传播学的地位。
(二)、传播学发展先于新闻学。英国的传播学出现在新闻学之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科学家便开始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兴趣,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应运而生。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范围更加宽泛,设计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在英国传媒教育领域颇具盛名的城市大学新闻系被规划入该校的艺术学院,而另一所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却在同一个学院,还有一些院校的传播学被划入英语学院和商学院。
(三)、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始较晚。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方面,伦敦大学曾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最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于1971年开始进行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伦敦城市大学于1976年开始辨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但本科学位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英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媒介教育起始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基础,在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教育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
(一)、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从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角度来讲,英国新闻学教育领域的学位点,虽然提供宽厚的理论框架,但更加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无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而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而且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非常高。就“Research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型(“Taught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三)、社会科学特征明显。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比如《新闻理论》,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
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四)、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此类学校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增加了彼此间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同时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个性特色突出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新晨
四、结束语
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社会科学特征明显、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特点,抓住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精髓,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GarnhamNicholas,CapitalismandCommunication:GlobalCultureandtheEconomicsofInformationLondon1990.
>>2013年10月山东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山东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山东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媒介融合;MJC;实践能力
国务院学位办于2010年批准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并于201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48所高校开始招生。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1]
媒介融合主要是指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介形态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网络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以及媒介形态的融合、媒介产品的融合、组织结构和产权的融合等的新闻传播形态日益凸显。[2]其终极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能获取和传播任何信息。作为新闻与传播硕士高层次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满足媒介融合对多元化、整合性和融合化传媒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注:为行文方便,以下用MJC代替新闻与传播硕士)
一、媒介融合对MJC培养的影响
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导致全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特别是MJC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媒介融合为MJC的跨学科研究和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的新闻传播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传统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和为研究机构培养科研人才,媒体不是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其能力和素质主要是以科研素养进行评价,培养模式比较专业和单一。但是,培养的MJC是直接针对媒体就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这种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导向,即需要培养技术复合、知识结构复合和能力复合的“全能人才”。为适应这种需要,仅靠单一的某一种媒体或新闻传播单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不行的,跨学科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必然。
2.媒介融合导致的“全民记者”现象为MJC的培养带来了新挑战
媒介融合导致各种自媒体迅速兴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平台,对诸多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迅速扩散和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超过专业媒介组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在“全民记者”语境下,虽然我国的传媒业特别是网络传媒业取得了大发展,但新闻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而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规模在扩张,不但本科毕业生进入媒体就业困难,即使是硕士研究生想进入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工作也不容易,约70%以上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要进入非媒体单位就业。[3]目前高校培养的MJC有大约50%到企业等非媒体单位就业。因此,媒介融合环境下新的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对目前MJC教育单一为媒体培养专业人才的定位提出了挑战。
3.媒介融合对MJC教和学的内容赋予了新内涵
按照MJC教指委的要求,MJC课程设置要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多数高校对MJC的培养都处于探索阶段,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MJC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还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内容设计。媒介融合对每一位公民的学习、生产和生活都产生着重要作用,新闻传播越是全民化,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MJC应成为一专多能的融合型人才,具有精通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音像视频制作及各种多媒体使用的综合技能,能从理论高度认识各种新闻现象、分析新闻背后的社会根源,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学校要按照这一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MJC要按照这一理念进行学业规划,为MJC的教与学赋予新内涵。
4.媒介融合促使MJC培养教育的评价机制产生了新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效的评价主要看科研和学业成绩,因为他们的毕业去向主要是高校及科研部门。但是,因近年来的大幅扩招,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一方面是因为当前高校及科研部门主要招收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生培养中过分追求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导致实践能力的缺失。因此,在MJC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评价机制上要把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把实习实践作品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而科研成果只能作为补充和参考。
二、当前MJC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1年各高校开始招生以来,MJC的招生人数在大幅增加,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缺乏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MJC的就业是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是以实用性为主,各类媒体需求的是高素质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广告人、新媒体能手、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即使是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对MJC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总体上看,国内大部分高校培养MJC的目标定位与新闻传播学科学位研究生的定位区别不够明显,缺乏学校特色和针对性,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技能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培养教育与媒介融合的现实脱节、人才培养与媒体用人需求的脱节等问题,这与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及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距甚远。
2.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在MJC课程体系设置及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多数高校是在原来新闻传播学科学学位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有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部分理论课程的改良,还是由原来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开课,所讲内容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比重过大,专业选修课五花八门,“因人设课”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有效的公共平台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培养方案的设计和部分高校两年制学科学位区别不大,没有把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始终。本科非新闻传播专业考入的部分同学在毕业时所具备的新闻传播知识和实践能力还不如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多数高校还未探讨出MJC毕业需要的科学条件和标准。
3.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高校对MJC考核评价体系相对单一,主要侧重于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的考核,在校期间的评先评优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活动都要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MJC培养的唯学术化,直接导致MJC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理论的学习及研究方面,只有较少时间从事实践性活动。然而,当前MJC所发表学术论文大多学术含量不高,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凤毛麟角。同时,因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刚性约束,大多数MJC只要通过正常的课程考试及论文答辩,就能顺利毕业,他们缺乏压力,没有危机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动力。在如何考核MJC实践能力方面,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相关规定和评价标准,对各项能力的评价全凭学生自己的感觉。
4.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对MJC师资的配备,国务院学位办在MJC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1]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各高校MJC师资的配备与设置方案的要求有很大偏差。就校内专业教师而言,在具备MJC培养资格的高校中,大多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这些高校制定引进教师的条件,无论在学历上还是在科研成果上要求都非常高。比如郑州大学要求所引进的教师必须是博士研究生,且本科、硕士、博士都要在“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就读。大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媒体工作的经历,实践能力不足。校内教师对MJC讲授的多为理论性强的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校外导师而言,虽然名义上也是MJC的兼职导师,因为所指导的学生大部分并不在导师所在部门实习,多数导师并未尽到在实践中指导的责任。
5.缺乏完备的校内实验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
新闻传播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工科的某些属性,各类实验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学校层面对新闻传播学科定位为文科,对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都满足不了培养高层次MJC人才的需要。就校外实践平台而言,多数MJC培养高校设立了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聘任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开展了良好的校媒互动,为MJC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平台。比如郑州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电视台、中原报业传媒集团、郑州电视台签订了共建协议,把这4家单位作为MJC实践基地,聘任基地有副高以上职称且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担任MJC的校外指导教师,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因就业岗位和实践基地的不一致,MJC不愿到基地实习;因基地接纳实习生的能力有限,MJC进入实践基地实习的难度较大;MJC在实践基地实习岗位缺乏轮换;基地导师缺乏指导MJC的积极性等。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MJC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
基于对MJC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本文建议从六个方面构建新的培养体系,以科学的教育体系保障对MJC的高质量培养:
1.构建实践性和品牌化的MJC培养目标
对MJC的培养,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其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长期从事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深感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危机感。新媒体领域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学校针对性供给严重不足,多数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传统的媒体人才,而传统媒体对人才的需求在逐步萎缩,这就造成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传—受关系的变化也对MJC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层次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MJC必须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其科学定位应该是:一是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职业道德;二是满足新闻传播“全能型”人才的要求,具备良好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能力及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三是具有高层次的专业能力,即专业化的信息筛选能力、深度报道能力和时事分析能力;四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MJC是新兴专业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位MJC细化制订培养方案,提升MJC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以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和MJC的个人品牌。
2.构建媒介融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媒介融合的快速推进,媒体制作和传输技术数字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必须成为传媒业的“多面手”和“全能人”,高校在MJC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一是改革学制,对MJC进行分类培养。对于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建议学制为两年。这类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采、写、编、评的各种课程,不宜再重复开设这类课程。让他们在媒体融合实验室接受训练,全面掌握各类媒介的知识和综合技能,重点培养他们形成立体化的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体系。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建议改为三年学制。一年级学习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培养类同于第一类学生。二是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使每位学生都能按需选择。根据已有的课程设置方案,MJC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但这种设置不利于个性化培养。建议改为基础课程(政治、英语等)、专业课程(网络新闻传播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行业课程(广告学研究、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等)、综合素养课程(网站设计与建构、传媒文化与礼仪等)、地方或学校特色课程(比如郑州大学可开设中原文化解读、穆青新闻理论与实践等)五大模块。这种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MJC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三是扩充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融合。新闻媒体更青睐有多种学科背景的学生。要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杂家,高校应适当引进其他院系优秀教师为MJC进行专业知识的“精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好书进行精读。四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MJC实践性强的特点,应鼓励教师采用课堂讲授、问题研讨、论文报告、工作组式、讲座式、现场研究、模拟训练、项目驱动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媒界的动态、问题及实际项目纳入课程学习内容,切实锻炼MJC的实际操作能力。[4]
3.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空间的无限性和传播手段的复杂性,为MJC教育提出了“双师型”的师资要求,即教师既要有业界工作经验,又要有学术研究成果。[5]据了解,国外新闻院校的教师有新闻从业经验的占70%,而我国还不到30%。近年来,高校引进教师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大部分年轻教师从本科读到博士,没有新闻从业经验,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选聘教师时,应强化实践性的要求,可采取两种渠道和方法:一是降低对新进教师的学历门槛,他们不一定是博士,但是必须有在媒体不低于5年的工作经验且具备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求在岗教师必须参加每两年不低于一个月的媒体挂职实践,特别是在一些影响力大的媒体实践。同时,要积极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缺陷。对于为MJC聘任的在媒体有很强从业经验的社会导师,学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对他们进行考核,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社会导师在MJC实践能力提升中的主导作用。
4.构建完备的校内实习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
高校要打造和利用各种平台,强化MJC的实习实践环节。一是要充分利用院(系)实验平台。有MJC培养资格的院校,应投入足够的经费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涵盖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传播、商业传播、影像传播等多个工作平台,同时将传统的实验室打通,完全模拟媒介融合基础上的现代新闻采、写、编、评、播的整个流程,要求MJC在各个环节进行模拟实战。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本校的自办媒体,广泛吸收MJC参与校园媒体的运作。三是加强与校外媒体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实质性合作,对MJC共管互动进行培养。四是重视研究生实习基地的建设,确保MJC愿意到基地实习,并在实习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要确保实践基地愿意接收MJC实习,并在实习中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和考察后备人才;也要确保实践基地的导师愿意并有效指导MJC的各种媒体实践和训练。
5.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对MJC的评价,应侧重考核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重点进行实践作品评价、业界实习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同时兼顾学业成绩评价、科研成果评价和学术参与评价,在年度考核及评先评优等方面也要在指标权重的设计上体现出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在毕业成果评价上,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更鼓励MJC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习作品作为毕业成果,如已发表的有分量的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高水平的评论作品或是中标的策划创意企划书、有质量的市场分析调研报告、被采纳的优质广告文案和平面设计作品等。在毕业答辩时,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应是答辩委员会的主体。同时,学校也要制定对MJC专业课教师、指导教师及校外导师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在授课、实践指导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构建职业理想、媒介素养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模式
越是在媒介形态迅速改变和全媒体表现出的无序性媒介运行形势下,作为培养高层次传媒人才的MJC教育,其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教育越显得重要。高校应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提倡崇高的职业精神”等基本的职业价值理念渗透到MJC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践中[6],将职业理想和价值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同步化、一体化。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促进MJC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独立课程,也可融入其他课程对MJC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培养MJC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重在强化批评性思维的能力。
当前,各MJC培养高校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基本上都超过科学学位人数。MJC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在保证MJC培养质量的情况下,各高校相关院系应全员参与MJC就业能力的提升,为MJC的就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要有效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引导MJC根据自身特点、媒体用人要求及就业环境等影响因素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本文为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YJSJY20111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新闻与传播硕士设置方案[EB/OL].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xwyyjsjyxx/gjjl/szfa/xwycbss/265000.shtml.
[2]孟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3]钱晓文.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2(12下).
[4]董小玉,韩丹雨.开放·实践·融合:构建西部高校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培养体系[J].当代传播,2012(10).
[5]莫凡.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变革[J].理论导刊,2011(7).
[6]倪宁,谢天武.从两重到双跨:论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三种关系[J].中国大学教育,2013(4).
论文测谎仪在高校中盛行(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让校方低调慎言的论文测谎仪,其实全名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这种学术测谎仪会将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动剔除,剩余部分根据学校自身设置比例而定,只要有10%至30%相似,就将视为抄袭。该软件2008年年底登陆中国高校之后得到了广泛应用,一直用于博士生、硕士生的,目前,也被许多高校用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上。
据资料显示,在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涉嫌抄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大约占20.4%;段落剽窃占33.2%。而自认为“经常”剽窃的学生占32.84%,“较多”剽窃的学生占46.15%。这样的数据令人咋舌。
对于测谎仪被引入自己的毕业,学生们是怎么反应的?
学生1:我觉得像我们一般如果比较认真对待的话也不要担心这个问题,看自己平时写论文的态度。
学生2:我对于论文测谎我持中立态度,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随波逐流,真正写自己想法的人,就是说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写论文的人很少。
学生3:其实我觉得本科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科研的过程,这种东西不是很重要,但研究生还是不一样的,研究生毕竟三年过后,总得出成果。本科生大一到大四主要是学课程,后面只是让他们了解熟悉一下科研是怎么做的。
学生4:这是很好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加钻研一下学术这方面的东西。
随着“论文测谎仪”的登场,以前复制粘贴“攒”论文,虽然轻松省事,可如今却意味着往枪口上撞了。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对付这个“反抄袭”软件,许多学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反反抄袭”招术,比如改写、翻译、取巧、百度新用等等。
记者认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培养好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和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再厉害的“测谎仪”,也拦不住复制、粘贴键。高举反抄袭大旗的高校打假低调,作假的却处之泰然,高调应对,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谷中原教授表示,从本科阶段开始采用“论文测谎仪”,其用意除了震慑,更重要的在于防微杜渐。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信息传递 信息结构
1.引言
科技新闻深度报道不仅是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主要特色,更肩负着让公众理解科学和普及科学的重任,即深度报道不在于报道,而在于解释(吴建清,2005)。这种单向信息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传播者对于信息的选择和编排方式(李杰,2011)。就新闻语篇来说,标题的信息承载量高。一则好的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以及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新闻“读题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出标题在帮助受众选择信息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然而,新闻和语言学界对于标题信息的整合性系统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科技新闻标题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结构,以期强化科技传播效果,并为新闻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新闻标题信息的功能语言视角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选择信息输出。传播者的语言运用决定传播效果(齐沪扬,2000)。从语言本体来说,标题信息的研究属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李杰,2011)。以韩礼德(M.A.K. 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将其言语组织成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的信息单位。信息结构就是信息传输过程中新旧信息的组织模式。语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旧信息不断引出新信息,新信息不断变成旧信息的同时引出更多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功能语言学派注重从句子层面分析语言信息的编码和新旧信息的排列序位。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从功能来看,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从结构看,主位总是出现在句首位置,之后的结构是述位。述位是新信息,是围绕主位展开的叙述和描写,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刘丹,2012)。当某个句子单独存在时,它的主位和述位是已确立的,没有变化的。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则信息(都建秀,2011)。换句话说,小句的新旧信息分布也是固定的。关于小句层面信息分布的深入研究能够表明功能语言学为新闻标题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正如黄国文(2007)所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只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语篇分析的实践。”
3.信息结构在新闻标题中的分布特征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2012年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87篇新闻语篇标题。针对所收集的标题,本文从形式结构和语法结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3.1复合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从形式结构来看,新闻标题主要分为两类:单一型和复合型标题。单一型标题只有主标题,而没有辅助标题。然而,复合型结构也称正副标题型标题,换句话说,正副标题之间是用冒号、破折号、问号或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相连接的两部分。一般来说,由冒号或破折号隔开的正副标题类型,信息中心明确,即前半部分是已知信息,后半部分是新信息部分,主要针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描述、背景交代或方法及结论阐释,按照“话题+方法/描述/结果/背景/补充”等信息元素的顺序编码信息。在87个标题中,复合式标题仅有4例,具体的语法结构特点见表1。
显而易见,复合式标题在科学新闻语篇报道中并不常见。这一统计结果不同于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复合式标题的增加趋势(姜亚军,2010),也不同于“名词短语/名词短语”的最高频复合式标题形式(刘永芳,2012)。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句子/句子”的复合式标题形式占75%,而且信息元素按照“吸引功能+话题”的顺序凸显新信息。例如:
(1)Hang On!Curiosity Is Plunging Onto Mars(Jul. 22,2012)
(2)Want to Tear Down Your Rival?Here’s What Might Work Best(Oct. 26,2012)
(3)The Sound in the Silence:Discovering a Fish’s Soundscape(Jul.22,2012)
(4)Congratulations!Now Get to Work(Oct.26,2012)
3.2词组类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从语法结构来看,词组型标题主要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和介词型三种体现形式。这几种标题形式分别占标题总数的20.6%,18.3%和5.7%。名词词组型标题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中心名词+介词+名词”的后置定语结构,占名词型标题的78%。从信息层面来看,中心名词既是信息中心又是所突出的信息焦点。
需要指出的是,动词型标题全部由动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构成。这是此栏目中比较独特的标题类型,其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表明,动名词或分词型标题在各类标题中使用频率最低,应用最少(李霞,2012)。然而,18.3%的比率说明此类标题在新闻报道性语篇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这类标题以“动词+话题”为主要形式,主次清晰,新信息突出。
就信息结构而言,介词型标题类似一个动词,类似于一个小句的内容,遵循“介词+话题+(范围)”的信息元素格局。综合来看,介词短语标题的应用频率在不断降低。具体如下,
(5)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Dentistry(May.25,2012)
(6)All Eyes on RNA(Dec.7,2012)
(7)Europe’s Embarrassing Problem(Apr.27,2012)
(8)Unraveling the Obesity-Cancer Connection(Jan.6,2012)
(9)Stopping Alzheimer’s Before It Starts(Aug.17,2012)
(10)On Teaching, Tuition,and Talent(Mar.16,2012)
3.3句子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在所考察的新闻标题中,陈述型主谓结构标题使用率最高,达到33.3%。主谓结构是新闻标题中最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能向人们提供具体的新闻事实。它用来反映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及什么人在做什么,并能回答诸如“谁/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尹世超,2001)。它属于应用广泛的报道性标题。它的主位结构清晰,但信息中心分布不鲜明。新信息一般处于信息单元的末尾,如:
(11)New Lens Offers Scientist A Brighter Outlook(Mar.30,2012)
(12)Experiments Probe Language’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Apr.12,2012)
(13)Korea Tackles a Mushrooming Problem(Nov.23,2012)
此外,疑问性标题的应用仅次于陈述型标题。传播者采用一般或者特殊疑问句式的目的不是传疑。相反,作者对于提问的内容通常已有透彻的研究或明确的意见,但是不把结论或观点直接说出,这是为了吸引读者所采用的一种引导性表现形式。这类标题能够凸显信息中心,例如:
(14)Who Needs Psychiatrists? (Mar. 2,2012)
(15)Is the World Tottering on the Precipice of Peak Gold?(Mar. 16,2012)
4.结语
以文字为介质的新闻报道语篇是信息的存在形式。恰当的标题能包含一切可传递和交流的内容。因此,标题信息元素的编码和排列顺序影响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本文在功能语言学派信息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以新闻标题为一个信息单位,分析了信息中心在标题中所呈现的特征规律。这不仅有助于传播者从编码角度更好地安排信息位序和信息焦点,更能激发目标读者的兴趣,从而满足新闻受众的接受期待,最终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吴建清.从深入报道谈中西方新闻语言比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155-156.
[2]李杰.新闻语篇信息研究论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81-84.
[3]齐沪扬.传播语言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4]刘丹.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学刊,2012(3):121-125.
[5]都建秀.英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3-56.
[6]黄国文.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写在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成立之际[J].外语教学,2007(5):6-9.
[7]姜亚军.复合式论文标题之争:评述与启示[J].外语教学,2010(6):29-32.
[8]刘永芳.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复合式标题的结构特点[J].编辑之友,2012(2):97-99.
[9]李霞.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类论文英语标题的信息结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