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接口管理

接口管理

时间:2022-11-01 06:2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接口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接口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接口;接口文件;接口管理;信息化

引言

在面对大型公共或工艺建设项目管理的中包含的众多专业、众多不同合约(单位)的复杂协调与管理关系时,仅以技术及经验为主的传统工程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构建以确定接口及接口文件为管理核心的全新思路,贯穿于项目建设的设计、合同、制造、施工全过程,并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化对文件处理的优势条件,实行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及提高我国工程业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起到相当的帮助。

1 接口定义、划分及特点

所有现代建设项目通常被分解为由若干个合约主体去按照规定的工期、质量标准及成本范围执行,最终竣工完成达到要求的项目产品交付;主观上这些合约有不同设计合约、设备/材料采购合约、施工合约、顾问(监理)等等,客观上被分为各不同的工科专业如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水电暖)、装饰(幕墙)等等,这些构成建设项目体系;合约及专业之间均存在大量彼此相互关联与要求,这是客观事实。

大量项目经历事实表明,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大量的协调工作均发生在所述的合约及专业之间交接部分;因约定及陈述不清致使工作范围及要求的概念模糊,极易产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诿现象与焦点矛盾,屡见不鲜,带来现象便是管理人员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实际却是如费用追加、进度滞延、关联部位施工质量不高甚至影响相关单位之间的士气及友好氛围等负面的管理结果等。我们为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认识及方法不足而买单。

建设项目管理需提供一种既能区别这些关联又能联系这些关联之处的管理方法,那就是接口(Interface),即它们之间彼此关联而有共同要求的部分,通过接口的视角及接口的管理来全新分析项目与解读项目建设与管理。简单接口用图示意,如图示1。

合约存在接口

专业之间接口

如何掌握与运用接口及接口管理,首先需对接口进行定义与划分。这是项目管理之初的关键。在建设项目中接口可被划分为物理接口(IRT=Interface Record Table)和功能接口(FIT=Function Interface Table)。

1.1 物理接口

定义工程中不同专业承包商在接口处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制药厂工艺设备为例。某包衣机设备为国外进口,该设备最终运转需供国内现场部分提供冷热水、电、蒸汽、送风、排风等;因此双方需在设备采购招标时进行技术性的协调必须明确,否则有不清楚之处的话对后期项目影响(工期及费用等)是否巨大。利用接口管理方法、确定接口内容及相应文件则能方便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效率很高。

上述文件需经双方确认后成为共同执行的依据。

1.3 接口管理有以下几个的特征:

1.3.1 全过程性:接口通过文件形式确定下来,是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及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运营等;

1.3.2 统一性:整个项目所有合约是封闭的,唯一串起不同合约之间关系的就是接口内容。相关的不同合约内均体现彼此接口内容,彼此又透明。

1.3.3 系统性:用专业技术角度作要求,采用清楚明了的示意、表格及清单化表达的格式,非常便于归类、搜索等编辑,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过程。

2 接口文件

为做到文件在项目管理周期中的统一性,从项目设计开始就采用接口理念进行设计管理,后续招标中作为招标图纸;招标文件中需制作接口表,不同合同之间均列明各自接口范围及要求。

2.1 设计接口

由于目前国内设计院或单位都基本因体制或习惯模式通常是进行以技术性为主进行的设计,审图也是基于按规范进行技术问题的把关,这似乎与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不是否关联。

而接口的设计要求则改变这一现象。接口管理明确要求设计图纸专业之间中体现接口要求。做法是在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后,作为业主或管理顾问公司需及时介入扩初设计,协调设计部门在图纸中有接口概念的表达,将不同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清楚地标示在图纸中,并为此作专门的协调。强调意义在于:

2.1.1 为后续的项目招标有接口要求的图纸做准备;

2.1.2 各专业图纸均能统一反映接口关系;

2.1.3 施工与调试及运营阶段清楚地表达各方的责任及接口内容要求;

2.2 合同接口

为了更好地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合同的标段策划阶段,合适地按照接口进行划分与构建合同标段,项目合同构架网络在项目管理中也是被认为相当重要的。

标书制作阶段,同时制作接口表(IRT、FIT),同一接口事项同时置入各自合同内,因此各标段合同内均能体现彼此接口的部分,从而做到信息的统一性,信息的对称性。

3 接口管理的实施

在全过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除在施工前期阶段的上述设计及招标阶段已采取接口管理外,重要的是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执行。通常设置有专门负责接口管理的工程师进行把关。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施分以下步骤:

3.1 优化设计的联络会

招标确定承包商后,需根据合同进行对原接口内容进行重新提交及审核,召开接口设计联络会进行。设计联络会要求:会议周期为专门的一周或其它;地点一般要求承包商提供。另承包商须做好会前工作准备,包括接口会议安排(就不同接口单位计划安排)、欲提交的接口资料等。

提交及审核内容:包括接口IRT与接口FIT。其中,FIT中包括施工技术参数确认与材料参数的确认。

参与单位:设计单位、本接口承包商(含其设备供应商)、相关接口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或管理顾问单位;会议目标成果:主接口方与各不同次接口方就接口内容与接口要求达成一致并形成共同文件以备忘。

3.2 接口的施工

承包商以合约中接口文件要求的工作范围为依据,清楚地完成各自工作量内容;在接口部位的功能要求需管理方及监理方以接口功能文件为依据进行检查,非常量化。

3.3 接口测试

根据接口IRT与FIT,深化编制详细接口要求文件(DIS),是各承包商进行测试的前提,在DIS中必须详述合约与其他合约见所有接口的数据,包括外表接口、功能、软件协议及其它接口要求;承包商必须制定相关接口测试验收书(ITSP),包括所有接口测试条件、验收程序、测试仪器、合同标准、及其它相关测试数据,其中各测试程序需清楚界定承包商及指定承包商双方的验收工作及时序。所有接口测试计划及程序均须得到审批后方能开始。

4 接口管理信息化

接口文件常被编制成表格或接口示意图,其中表格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如excel)的编辑功能如查找、排序、归类、检索等数据分析,更有效的利用网络传送功能意见特定的项目管理软件(如Meridian)进行方便管理。

在项目管理的网络平台中,所有合同接口文件均能为管理人员所共享,方便检阅,这对提高管理效率无疑有很大作用。接口管理同时为量化的项目管理提供手段,量化才能有数据对比,便于得出结论。

5 结论

在当前大多建设项目仍按传统建设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尤其在设计与合同及施工分离的情况下,在概括性合同与施工分离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只是处于经验式、身体力行式的协调,最终平衡参建各方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表面是甲方精疲力竭、乙方消极甚至抵触,最终真正失去的是项目整体进度、质量、费用的控制,类似例子很多。

常说好的建设管理控制在于预控,而接口管理则作为专业性管理手法为预控提供了管理依据。实践证明,以建立接口为文件及过程管理的接口管理贯穿起设计图纸、合同、施工,构成各方统一平台,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非常用的,尤其它对我国当前国内高速发展的建设项目以及走向国际市场中的建设项目,都将有深远的意义。

第2篇

1.1站前及站后专业和接口的概念

站前专业包含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站场等专业。站后专业包括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防灾安全监控、给水排水、房屋建筑、综合接地、车辆等专业。接口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设施、功能、专业、工序或计划安排相交,并且可能发生冲突或需要协调的部位。一个接口至少与两方(两个单位、两个项目经理部、两个作业队或两个工班)相关。

1.2站后和站前专业的接口特点不同

站前各专业界限相对清晰,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等区段完成后,可交接给下一道工序,进行轨道工程施工,接口问题体现在各专业工序之间的衔接、承接关系。而站后各专业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例如通信设备需要电,没电就不能运行通信设备的试验,不能给电力设备提供通信通道,没有通信支持又无法进行电力远动设备的调试,不能运行电力远动调试对供电又有一定影响,这还只是两个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就像麻花一样缠绕。又例如信号专业不但与通信、电力专业有接口关系,还与站前轨道专业有接口关系。

2现场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方面

设计单位在设计大型铁路基建项目时,涉及站后专业很多,站后专业接口复杂交错,往往在设计文件中不能很好体现接口特点,在施工图设计中不能全面反映出相关专业的接口需求。特别是一些专业施工图,图纸通常对接口专业用几句简短的文字描述,例如“参照某某图册”,“相关问题见某某专业规范”等。缺少对相关专业特殊接口需求的直观反映,对后期现场施工影响很大。如通信专业是一个贯穿整个站后各专业的服务性专业,在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专业的设备都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对通信专业设计文件的深度有很高的要求,特别在通信资源的分配设计、时隙的合理利用、配线架的合理布置施工的设计,对于实际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2施工方面

因为在设计文件中没有反映各专业接口的时间承接关系,在站后实际施工中,不能照顾到接口专业急切工期需求。如房建专业是一个主体专业,站后的其他专业都是在房建专业施工完成的基础上安装设备的。但房建工程往往进度不能满足接口专业的进度要求,导致其他专业设备安装受影响,而另一个方面许多专业有特殊需求,对房建施工有一点影响。例如信号、通信、信息专业需要在本专业机房内设置电磁屏蔽网,电磁屏蔽网需要在房屋主体完成后,由专业的电磁屏蔽网施工人员在房间内部施工,安装天网、地网、边墙屏蔽网后,房屋内部才能进行后序装修施工。这样相互交叉的接口需求在现场如不能尽快协调,就会导致各专业的相互掣肘,延误工期。

3解决方案

3.1明确建设及有关单位的接口管理职责

建设单位的负责人为接口管理工作的总体责任人,并成立相应的接口管理机构。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均应由其单位的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接口管理工作,并应成立或指定相应的接口管理机构。

3.1.1建设单位职责

1)负责督促、协调相关设计、监理、站后集成等单位接口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2)负责各专业之间接口问题的协调和落实;3)负责接口实施的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测和控制;4)负责接口涉及的各个专业概预算的协调和落实;5)负责接口涉及的各个专业物资、设备采购等协调和落实;6)监控并跟踪接口状态,督促接口相关单位落实接口管理工作计划,对延误计划进度的接口工作提出补救方案和处理意见;7)协调和落实接口管理工作中人事和培训工作;8)统计、汇总本项目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定期向局接口管理工作办公室报接口管理工作报告,遇重大问题随时报局接口管理办公室。

3.1.2设计单位职责

1)制订本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并报建设单位批准;2)各设计单位必须服从总体设计单位的统一接口要求和技术原则,不得影响铁路工程项目的整体性,人为形成新的接口;3)设计单位必须承担相应接口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对站前、站后各专业间互提的设计资料、设计接口及设计配合、确认等工作应纳入施工图总体设计范畴,并在施工图阶段技术作业表中明确;4)原则上各专业的施工图及相关接口施工图必须同时同批提供。如无法同时同批提供,必须在先期提供的图纸中明确说明并指向相关的施工图,同时给建设单位正式报告;5)设计单位必须提供独立、系统、完整的接口综合图。

3.1.3监理单位职责

1)制订本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并报建设单位批准;2)配备接口部分的监理人员,制订相应的制度,落实检查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并配置相应检测仪器。全面负责现场各接口工程的检查、监控、协调和落实,接口的监控必须有监理检查记录;3)统计、汇总现场形成的接口问题处理情况,按月度、季度、年度分别向建设单位报接口管理报告。

3.1.4施工单位职责

1)制订本单位的接口管理原则、程序和流程等细则并报建设单位批准;2)严格按照有关接口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等进行施工,不得无视或忽略接口擅自施工,损害项目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接口的施工过程必须有明确的施工记录;3)统计、汇总现场形成的接口问题处理情况,定期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重大问题随时报请建设单位协调解决。

3.2提高接口设计深度

设计文件对于各专业的接口要特殊注明,不能含糊。涉及接口的相关专业在本专业图纸中都要明确体现接口内容,设计界面清晰。各专业接口资料要文字存根,具备可追溯性。因设计接口资料失误而产生工程废弃或接口不匹配时,对相关设计进行追责。原则上各专业的施工图及相关接口施工图必须同时同批提供。如无法同时同批提供,必须在先期提供的图纸中明确说明并指向相关的施工图,同时给建设单位正式报告。

3.3建立站后专业接口管理主体

在大型铁路基建工程中,建立以某个贯穿性专业为主线,穿起相关专业进行站后专业接口管理体系。不建议以某个专业投资大小作为站后专业接口管理主体的评定标准,建议以通信、电力或房建专业作为站后接口管理主体专业。例如以通信专业为站后接口管理主体专业,因通信专业基本与站后所有专业有接口,现场施工中甚至为某些专业做通道、网络规划;以通信专业为主体还可综合考虑通信本专业的通道资源的利用,规划铁路系统通信组网和网络构建,有利于铁路系统的通信和网络安全。

3.4建立接口管理的工作原则

1)接口管理工作须有规可循。由站后接口管理主体专业牵头,定期组织相关专业进行接口协调。2)接口管理工作不得以惯例、内部的特殊性或其它理由拒绝接口事项的落实。实行对接口问题处理成功率进行考核。3)接口管理工作须形成一个信息的闭环,过程和结果必须以正式的接接单作为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签认。

3.5建立站后集成商接口管理工作流程

接口管理相关专业应主动关心工程施工事项是否涉及接口。若事项与其他专业相关,发现存在接口问题时,应由本专业工程师提出接口要求及完成时间的申请,相关的接口专业工程师在接受到接口申请时,通知与该接口有关系的专业施工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相关接口问题。无论接口申请接受与否,均必须给出书面回复,由站后集成商主管接口部门汇总报建指、监理备案。接口管理相关专业在接口问题处理过程中,前一工序必须为后一工序负责,不得无视或拒绝后一工序施工队伍的接口要求,从而影响系统的完整性。在接口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接口状态汇总,确保接口状态可控和可追溯性。接口问题交接进度汇总表应报建指、监理归档。在相关专业对接口问题有分歧造成工期不能兑现时,给予集成商考核扣分。对重大接口问题的处理,建设、监理单位可组织相关专业专题分析接口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接口问题完成时间,形成接接整改表备案。如提出的整改方案涉及施工图变更或技术标准改变,可形成专题文件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专题讨论。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CPUIC卡TDA8007ISO7816

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即集成电路卡,是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朔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外形与常用的覆盖磁条的磁卡相似。IC卡芯片具有写入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三类。其中CPU卡即为由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OperationSystem)组成的IC卡。IC卡按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图1T=0的CPU卡APDU指令实现流程

1CPUIC卡T=0的协议介绍

目前大多数CPUIC卡采用T=0模式。所谓T=0,即CPUIC卡与接口设备(即读写器)中数据传输方式为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模式。

从T=0协议的功能出发,该协议的实现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终端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可以具体参看ISO7816标准。在T=0协议应用,终端传输层和应用层实际上是不易分割来说明的,下面简单说明。

终端传输层根据卡片返回的过程字符和状态字节执行相应的操作,使读写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明朗清晰。卡片返回的过程字节和状态字节跟应用层发送给卡的APDU(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和VPP使用等有关。表1为VPP未用时的终端传输层中返回的过程字节。

表1

字节值结果

ACKINSVPP空闲,所有其余的数据字节相继续被传送

INS+''''FF''''VPP空闲,下一个数据字节随后被传送

SW1SW2VPP空闲,接口设备等待SW2字节

应用层即为由CLA、INS、P1、P2、P3作为命令头组成的命令消息体的APDU响应和应答处理层。其中CLA为指令类别,INS为指令码,P1、P2为参数,P3为根据APDU的不同格式为发送给卡的数据长度或期望响应的数据长度。APDU的几种情况如表2所列。

表2

命令头发送数据长度发送的数据期望应答的数据长度

通用APDUCLAINSP1PLCDataLE

情况一CLAINSP1P

情况二CLAINSP1PLE

情况三CLAINSP1PLCData

情况四CLAINSP1P2LCDataLE

CPU卡对接口设备(即读写器)的应答APDU情况如表3所列。

表3

体尾

数据DataSW1SW2

其中体中的数据字节数由命令APDU中的LE指出;SW1、SW2是必备的,可以指明命令APDU执行正确或执行出错的错误类型。

2基于T=0传输协议的CPUIC的APDU指令流程

根据目前CPU卡的常用T=0协议、自带编程升压电路的应用情况,以及本读写器接收IC卡数据报文直接发送PC机处理的特点,本读写器可行的APDU命令和响应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3读写器的硬件组成

读写器的硬件部分主要由IC接口管理芯片TDA8007、MCUAT89C52、外部数据存储器W24257S、串口电平转换芯片MAX3226、安全IC卡座(即SAM卡座)、应用IC卡座、键盘口供电的串口通信线及其它相关元器件组成。

图2所示为通过PC机控制管理的外置于PC机的接触式CPUIC卡读写器。通过定制的数据线,该读写器的5V直流电源可直接由键盘口提供,同时数据线还负责PC机与读写器的串行数据交换。在大部分IC卡读写应用中,都涉及到IC卡的认证和数据读写的国解密问题,所以本读写器除了提供一个供用户使用的IC卡接口卡座外,还内置了一个SAM卡,即安全IC卡卡座,以方便安装SAM卡,保证应用IC卡读写时的数据安全,保护用户的利益。

硬件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处理器,目前采用Atmel的89C52。其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以满足读写器的程序空间需要。由于PC机与89C52、89C52与TDA8007的数据交换要求的暂存数据空间比较大,89C52提供的256字节不够,需外加一片数据存储器。本读写器中使用的是华邦的W24257S。其有32KB存储容量,IC接口部分的主要芯片为Philips的TDA8007。

4IC卡接口芯片应用

下面介绍一下TDA8007及其应用。TDA8007的原理结构如图3所示。

TDA8007芯片能够提供两个能同时满足ISO7816标准及EMV和GSM11-11标准的IC卡读写接口。在本读写器中,一个用于与应用IC通信,另一个用于与安全IC卡通信。与上文CPU卡的触点图相对应,CLKi、RSTi、VCCi、I/Oi、GNDCi、PRESi、C4i、C8i(其中i=1,2;C4i、C8i未用;PRESi可用于检测IC卡是否插入。具体应用可参看TDA8007的技术文档)都直接由TDA8007提供给IC卡接口相连,MCU只需通过其接口控制并行通信来管理TDA8007,便可实现对IC卡的上电、下电及读写数据处理。其中,微处理器既可以通过总线复用把TDA8007内部的所有寄存器作为外部存储器,用MOVX寻址,也可以通过非总线复用方式访问,此时TDA8007用AD0~AD3来区分内部各寄存器。另外,TDA8007的片选信号和外部中断信号线可以方便读写器处理多个IC卡头。TDA8007的特别硬件ESD处理、接口短路处理、电源出错处理等也给IC卡和IC卡读写器提供了比较高的安全保护;同时,TDA8007内部集成的电源管理功能允许TDA8007的供电范围可达2.7~6.0V,并且TDA8007通过电源管理可以给IC卡提供5.0V、3.0V及1.8V的电源,以适合不同工作电压的IC卡应用。

图3IC卡接口芯片TDA8007的原理框图

本读写器是通过总线复用对TDA8007的寄存器进行控制的。其中MCU的P1.5为TDA8007的片选,P0口为与之通信的8位数据线,TDA8007的各寄存器预先被宏定义的成微处理器的一个外部数据单元(下面电程序处的定义),从而方便MCU访问。下面结合TDA8007寄存器的定义和位分配,给出应用TDA8007接口芯片对IC卡进行上电激活和下电的程序。TDA8007的寄存器主要三类。第一类,通用寄存器:①卡槽选择CSR;②硬件状态HSR;③定时器TOR1、TOR2、TOR3。第二类,ISO7816串行处理寄存器:①串行状态USR;②混合状态MSR;③串行发送UTR;④串行接收URR;⑤队列控制FCR。第三类,卡专属寄存器:①可编程分频PDR;②保护时间GTR;③串行控制UCR1、UCR2;④时钟配置CCR;⑤上电控制PCR。注意:对于卡专属的寄存器,即卡接口1、卡接口2分别对应的寄存器,逻辑上具有相同的名及访问地址,因而,对不同的瞳操作,需要通过CSR选择对应的卡槽来切换卡专卡属寄存器的映射的物理空间。所以,接口设备每次从一个卡的上下电或读写转向另一卡,都需要访CSR设定对应的卡槽。对于每个寄存器的位定义不再多述,主动性者可参看TDA8007的技术文档。

5上下电过程及具体程序

图4为IC卡的上电时序图。要实现之,需对PCR进行写操作。其中START=PCR.0,RSTIN=PCR.2,VUP上升表示激活了TDA8007中的电压转换电路。当START置高时,只要能检测到选定卡槽中的IC卡存在,且没有TDA8007能检测到并在HSR中指示的硬件错误出现,则对应IC卡接口的VCC1或VCC2将能被提供响应的电平(5V、3V或1.8V)。随后对应卡的I/O数据线被置成高状态(Z状态),给IC卡提供设定的时钟信号,常用为3.5712MHz。大约在START置高108ETU后,RSTIN置高。因为RST为RSTIN的拷贝,则对应卡的RST被置高。然后,用TDA8007提供的定时器TOR3、TOR2设定对ATR(AnswerToRequest)即复位应答首字节的最大等待时间120ETU(ElementTimeUnit),TOC设定定时器工作方式,便开始等待ATR首字节到来后做相应处理。至此,IC卡上电激活工作完成,随后可以根据ATR字节的要求的工作方式对IC卡进行相应的读写处理。具体见上电程序。

图4TDA8007产生满足ISO7816标准诉IC卡上电激活时序

TDA8007寄存器访问的预定义

#include<absacc.h>

#defineXXXXBYTE[0x8000]//XXX表示CSR等各寄存器上电程序如下:

P1.5=0;//片选TDA8007

CSR&=0xf8;

CSR|=ncard;//选择卡,ncard=1,2

CSR&=0xf7;

CSR|=0xf7;

CSR|=0x08;//复位UART的寄存器

UCR2&=0xf7;//异步模式,SAN=0

CCR&=0xdf;//时钟停止于低电平

UCR2|=0x60;//关闭附加中断及收发中断

GTR=0xff;//保持时间12ETU

If(v==1)//v为函数变量

PCR|=0x08;//1.8V卡用

elseif(v==3)

PCR|=0x02;//3V卡用

Else

PCR&=0xfd;//5V卡用

UCR2&=0xfc;//CKU=PSC=0,--31

FCR=0x00;//1奇偶校验1FIFO

PDR=0x0c;//Divider=12

CCR=0x00;//不分频

PCR&=0xfb;//RSTIN=0

UCR2|=0x04;//不自动转换

UCR1=0x01;//正向约定

UCR1&=0xf7;//接收模式

flag3=0;//复位定时标志

flagatr=0;//接收ATR首字节定时标志

PCR|=0x01;//激活

TOR2=0x6c;

TOR3=0x00;

TOC=0x61;//RST拉高前等待108ETU

while(flag3==0);//定时时间到,在中断中设置flag3=1

TOC=0x00;//关闭定时器

PCR|=0x04;//给复位拉高

TOR2=0x78;

TOR3=0x00;

TOC=0x61;//RST拉高前等待

flagatr=1;

ATR();//复位应答处理函数

图5为IC卡的下电时序图。相对于上电时序,下电过程对时间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设计者控制TDA8007按照一定的顺序置低START、RSTIN和停止CLK即可,然后TDA8007会自动逐步释放RST、I/O、Vcc及VUP。具体处理见下电程序。

下电程序:

P15=0;

PCR&=0xfe;//START=0;下电

PCR&=0xfb;//卡的复位脚保持0

CCR&=0xdf;//停止时钟于低

CCR|=0x10;//停止时钟

P15=1;

6使用TDA8007应当注意的问题

TDA8007对于Vcc、RST出错,芯片过热(如图IC卡为电源短路卡或金属片),或IC卡插入拔出时都会产生中断输出。每次中断处理结束,应注意把HSR中的值读入一个临时地址,以便清楚HSR中的标志。

每次发送数据到IC前,即接收IC卡的最后一个数据之前,应设置寄存器UCR1中的LCT位,以便接收完IC卡的数据后,自动切换成发送状态。

对TDA8007部分布线时应注意,时钟信号线与其它线的隔离:最好被地线包围。

对于电路板上TDA8007部分的电容应尽量靠近TDA8007,其中电容Cap、Cbp、Cup尤其如此,并最好不要在这些电容连向TDA8007引脚过程中使用过孔;同时,Cap、Cup、Cbp电容的ESR要尽量小。

对TDA8007处理的两个IC卡座中的任何一个执行上电、下电、读写卡操作之前,必须执行选择卡座的操作函数,以便选中具体的IC卡进行处理。

对IC卡操作中上电时序中的定时,读写卡字节间等待定时等都可使用TDA8007中的定时器及定时控制器操作,注意其定时器为向下计数方式。

第4篇

1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定义与内容

设计变更是指为达到施工质量的需求,适应现场环境变化或者满足设计纠错以及完善的目的,对原始设计进行适应性修改的过程。以下情况都属于设计变更的内容:

(1)以设计交底会为平台,经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商,考虑更改设计图纸,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设计变更说明由建筑或者设计单位共同负责。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原设计涉及的面不够具体,例如标高地方没有标出其安装位置或者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设计时没有提及的管墩或者设备,需要对原设计的标高或者管道走向进行修改,在相关建筑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同意的基础上,需要出具变更联络单来解释变更原因以及具体做法,并附带设计出相应的施工图。

(3)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例如根据项目需要对涉及设备进行扩增,相应的管线势必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建筑单位需向设计单位提出增减工程项目或者改变施工方法的要求,这部分变更需要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相关证明。

(4)受资源市场以及施工条件限制。例如施工条件不满足要求或者材料供应不足,则会对原始设计中针对相应条件的设计或者材料进行改变,经过多方协调达成协议之后便属于设计变更的范畴。工程签证是指超出实际施工图纸或者设计变更之外,在工程预算中没有涉及但是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额外费用而办理的签证,通常在施工环境或者条件多变的情况下发生,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由于建筑方的原因出现的停水停电,使得整个工程停滞,一般而言时间很长,施工方又不能随机停工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2)建筑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以及场地未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得施工方窝工以及返工而产生损失。

(3)技术改造阶段,由于作业高于设计值或者工作面狭小,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展,需要引进其他大型器具。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方需要通过办理工程签证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以及相应施工方案来争取建筑方也即是业主的同意。

(4)大的检修项目一般而言都不具有正规的施工图纸,参照临时检修方案检修完成之后形成…个工程迁居,以便于日后结算。

2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造价控制策略

2.1减少设计变更的方法

业主在委托设计方设计之前,应该对交付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通过初审,二审等多重审核将其使用需求完整准确地描述出来。同时,在设计期间应该保证时间的充裕,避免因时间仓促,设计方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设计的图纸要配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审核,既要满足实际功能需求以及建筑方的建筑意图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相关文档罗列出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难点或者冲突,施工前进行相应的交底,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在没有必要时尽量不要进行工程变更,即使变更,也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本着最小化工程量的原则。迫不得已如果非得产生设计变更,应该明确设计变更的审查:第一,通过现场考察确定原来的设计如果在不进行设计变更的条件下就不能顺利施工或者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第二,需要变更的内容在技术以及经济上合理时,权衡比较变更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经验风险,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第三,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材料的代用,要避免只是提供纯材料用量状况的现象,代用单要细化到哪些地方、在什么部位要使用相关代用材料,并形成相应施工图纸。第四,设计变更应该尽量提前,避免造成拆除的浪费以及相关的索赔事件。对于具有多个变更方案时,要进行综合审定,利用价值工程的观点,选择优化的变更方案。第五,对于整个变更的设计过程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解释变更发生的背景、时间、部位以及相关的参与单位。

2.2加强工程签证审核力度

对于本该出现在合同中的内容,例如议价项目,人工浮动资金以及材料的价格,相关施工代表不能将其挪到工程签证中,以合同附件的形式出现。一些本该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审批的内容,如钢筋搭接的方式、塔吊台数、挖土方式,不能随便做工程签证处理,而是提交到施工组织部进行严密的审查。明确材料价格所属的类型,防止出现采购保管重复计算的状况,形成的工程签证材料应该一式两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防止其出现涂改添加的情况。

2.3强化接口的管理

在工程投产初期,进行施工方案的审查与优化,对于设计部提供的若干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出一个切实可行,在施工期限以及质量满足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案。方案选定之后,应该根据招标过程中企业提交的技术图纸以及工程量的清单,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以企业内部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契机,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层工作人员,明确其主要的任务与职责,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高实施者行动的积极性。从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经济目标三个层面细化各层人员的分工,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必要时可以建立合同进行约束,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实现的过程中,以生产材料的动态管理为背景,个人与部门之间构建牵制机制,实现相互的协调与监督。核实整个过程中财务上报材料与实际使用的情况。在项目分包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部之间达成责任风险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的成本控制体制。每一个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采用合同交底制度限制其行为,做好相关的交底记录,划清甲方与乙方的经济责任,由于不同类别处理费用以及形成的文件是不同的,应该严格区分工程签证与设计变更,属于设计变更内容的就应该通过设计单位进行相关通知单的变更,而属于现场签证范畴的则应该由施工人员完成签发,这两种处理方式的费用分别按设计变更以及发生原因进行处理。同时,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也需进一步增强,让每一个与接口相关的人员能够深入现场,对施土图以及合同内容熟练掌握的条件下,对施工工艺变动以及异常情况对造价的影响进行了解。比如说,对于地下室层高为2米时,提出设计变更,可能使工程的类别以及计算综合脚手架有所提高。当整个工程施工完成以后,审核人员应该以合同作为结算参考,严格控制工程中提及固定支出部分,而预算之外的费用,比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如果施工方没有按照图纸完成,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工程结束后滞留部分工作量,可以相应地缩减费用。对工程预留的空间,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清单漏项,参照建设单位以及企业报送的材料以及结算数据进行比照评定,同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结算。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应该参考同领域预算专家的评定结果进行结算。

第5篇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 接口管理 探究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39-01

长期以来,输配电工程接口管理工作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接口管理工作质量对输配电工程项目的最终运行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从设计、材料设备采购、运输和施工运行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输配电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

一、接口管理

(一)核心理念

接口是工程建设施工中不同组成部分和工序环节之间界面衔接的约定。对于输配电工程项目来说,工程接口主要有设计、采购、运输、施工和验收等环节之间的衔接,有着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界面,很多专业施工之间相互交叉,面临着复杂的地形条件,工程建设施工范围面积巨大,不良的信息沟通交流可能会影响不同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出现施工错误。为了确保输配电项目能够正常实时运行,有必要开展输配电工程的接口管理工作,将接口管理工作深入落到项目工程质量、成本和工期控制的整个过程中。

(二)输配电工程接口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输配电工程的接口管理工作以接口为主要工作对象,接口的内容设定是接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了解接口的基础内容,能够帮助项目管理人员确定工程项目中所在节点的位置,梳理不同接口对上部和下部工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接口内容确定主要依据工程不同时期不同工序的侧重点来确定,项目方案设计阶段,接口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不同设计环节、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沟通和设计方与采购、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设备采购阶段,采购人员就需要就输配电设备连接材料选型、质量规格、通信协议和价格等问题和供货方进行沟通协调;现场施工阶段,输配电工程的主要工序是电气施工和土建施工,因此电气和土建两个施工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是施工节点接口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专业间的配合度,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接口沟通形式

输配电工程涉及到非常多的工序环节和专业,有着非常多的接口,高质量的接口沟通是接口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有效的接口沟通依赖先进、恰当的沟通形式来实现。输配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因为专业间配合不利导致的矛盾冲突和施工错误,例如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的工程量变更、组件不匹配、系统运行不正常和专业间矛盾等。在明确了接口内容之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口沟通模式,将接口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不同专业、工序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在输配电工程中,一些接口是单向交流通道,例如供货方和采购方之间的沟通,这种信息提供方将接口内容通过接口直接传达就能够进行下一步工作,也有一些接口之间的沟通是频繁的双向交互,例如施工过程中土建和电气之间的配合就是长期的双向沟通,通过频繁的信息交互相互配合,协作完成项目施工。

二、输配电工程项目的接口管理策略

(一)设计阶段的接口管理

为了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阶段的准备工作越全面越详实越好,不同类型的准备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接口管理工作是设计阶段接口管理的核心内容。输配电项目总承包商应该在工程项目设计初期会同分包单位、设备供应商、设计院、业主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的全面研究分析,接口以设计联络会为主要载体,项目的前期工作阶段,承包方要积极组织设计联络会,探索土建专业、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等重点施工环节的方案计划,将工程中不同专业之间配合不周可能导致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逐一进行讨论,商定设计解决方案,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方案调整优化,高质量低成本的解决。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会议纪要,记录会议重点探讨的接口问题,在施工中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承包商和参建方之间加强沟通的同时,还要加强和业主之间关于使用功能和质量性能指标的探讨,获得业主许可之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承包商可以邀请业主参与到设计联络会中,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将施工阶段可能因为接口管理工作不当导致的施工错误问题尽量在设计阶段低成本的解决。

(二)设备、材料采购阶段的接口管理

设备材料的采购和准备工作阶段进行接口管理同样十分必要,高质量的设备和材料是高质量输配电工程的前提基础。当设计方案基本确定,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总平面图出图之后,项目需要的材料与设备型号、参数也就基本确定了。变电站是大规模电气设备的复杂综合体,不同的材料与设备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关系密切,因此材料设备采购阶段一定要重视设备和材料之间相互配合情况,尤其是设备接口和性能参数以及质量标准的搭配。

不同省份直流系统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区的设备整流机都是DV220V配置,购买设备时,要注意在采购合同中将该部分要求明确列出,避免设备和现场直流系统不匹配而无法投入使用。设备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次系统变压器和开关柜之间的接线,如果用管母连接,在选取连接工具的型号时就要考虑变压器套管和断路器瓷套连接排大小的匹配情况,管母长度设置也要考虑到变压器和断路器之间的距离。

而在二次系统中,一次设备CT变比和系统保护配置之间是协同作用的。管理者需要对不同设备在工作电源需求、设备间接线和设备采购衔接之间的配合问题格外关注,避免因为设备和材料不符合要求造成工期延误。

(三)设备运输组织接口管理

设备运输时间衔接对输配电工程成本控制非常高重要,设备过早入场,精密设备的现场仓库管理费用十分昂贵,会增加材料设备管理成本,而设备入场过晚会造成工期停滞,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样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承包商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输的时间差问题,为了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够准时入场,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就应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一份设备运输计划方案,做好设备运输和现场施工之间的配合工作。例如土建施工中,预埋件所需施工材料就应该提前进场。输配电项目的运输衔接是施工组织非常关键的内容,设备运输计划不合理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对整个输配电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都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四)施工阶段的接口管理

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材料设备按照运输计划入场之后开始现场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人员重点关注不同工种、工序之间的协调沟通,避免沟通不到位造成的施工错误,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变电站的实际施工情况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及时高效的解决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全员都要有接口管理意识,对现场施工中不同工序之间衔接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快速解决,全面提高输配电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结语:

输配电工程接口管理问题是输配电工程项目承包商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将接口管理工作渗透到项目决策、设计、采购、施工与竣工验收的整个工程建设生命周期中,将接口管理工作视作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通过有效的接口管理强化不同工序、工种和建设阶段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同专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输配电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获得理想的项目建设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峰.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

[2] 刘俊.城市交通道路工程建设接口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 郑康.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配电线路工程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 2014年《机电信息》总目次[J]. 机电信息,2014(36).

第6篇

关键词:可视化节能;MES接口模块;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5009-05

Visual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ing System Based on MES Interface Module

ZHOU Tian-jiao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The Visual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ing System is an energy monitoring system customized to a company in Shanghai. And it use the CC-link fieldbus technology and MES interface module to convert the data from the bottom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n a large number of data will be imported into SQL Sever database. In addition, the system adopt , and C#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 system software. It completes the goal of data collection, process improvements, energy savings and product cost control, and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unction for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workers.

Key words: visual energy-saving; MES Interface Module; database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一度超过德国、日本,现已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性:1)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2)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3)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4)不仅如此,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和4.3%。这些因素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此背景之下,节能减排被提上日程,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一个国家的能源总消耗量是各个企业的能源消耗量的总和,而企业产品单耗又取决于该企业技术工艺的先进程度、用能设备效率的高低及企业管理水平高低。我国企业来能耗普遍较大,应该努力改进以上指标,如此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能源率。要想提高能源利用率,首先需要企业的能耗进行监控,获得正确的能耗数据,这将为管理人员采取正确的能耗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后续能耗模型的建立,科学的能耗预测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的提出打下重要基础。

1可视化节能管理系统概述和结构

1.1系统概述

本“可视化节能管理系统”是一套为上海某公司量身定做的能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

1)通过采集工业生产现场数据,详细监测和记录每个炉子、车间、厂、企业的能耗及炉子的温度、压力值;

2)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监测点提供当前实时查询和历史查询功能,查询包括列表和折线图两种形式;

3)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处理手段,帮助客户企业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及根源;

4)提供对客户企业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能耗的全程追踪,从而对工艺的改进、能源的节省及产品的成本控制具有积极意义。总的目标:通过对生产现场能耗、温度、压力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与分析,为企业管理者及现场人员提供以下功能。

决策支持:根据公司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报表及文件,并在适当时候对各部门领导给予能源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提示。提高效率:利用软件进行管理,避免人工管理的失误以及延迟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1.2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两个部分:1)数据库服务器;2)WEB服务器。如图1所示。

1)监测显示,主要显示监测点的实时信息及趋势。当鼠标悬停于监测点的图像上时,显示指定点的实时数据。当用户进入某监测点的页面时,显示该点的瞬时流量和累积量、前区温度、后区温度、压力的趋势图,每5分钟刷新一次;同时显示实时数据值,每2秒刷新一次。

2)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折线图查看和图像导出功能,并有单点查看、多点同一时间段查看、单点多个时间段查看和能耗数据查看。

3)警报管理,主要对现场设备运行数据(能耗、温度和压力)的监控,超过预设的范围会发出相应的警报,包括预警、报警、历史警报管理三大块。

4)报表管理,主要根据用户的权限,赋予用户下载报表的功能,用能数据按照不同的时间对应不同的报表文件。

比如:用能数据时报表:根据从MES接口模块采集到的数据,每5分钟作一次记录,每小时作12次记录;详细记录企业具体用能情况,对于节能分析、故障分析提供具体的数据依据;支持XLS格式导出报表;可选择报表中某些项目显示或不显示,便于现场统计人员选择;设定打印报表人员权限,无权限人员无法对报表进行选择或打印。

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示范企业对能耗数据监测和管理系统的要求,再将优化后,如下图2所示。现场能耗数据通过现场测量单元经过CC-Link总线采集后,经MES接口模块设置一定的格式和表结构后,转换处理后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然后Web程序可以方便的实时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能耗数据。

2基于MES模块的方案设计

2.1 MES接口模块

三菱电机于2007年成功开发出可用于QPLC的MES[4](全称为Manufacturing Execute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接口模块QJ71MES96。MES接口模块可将底层CC-Link控制系统和上层信息管理系统直接连接起来。而在此之前,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和现场控制系统由于采用的信息形式不同,没有可以直接交换的层次,所以传统信息控制系统都是采用计算机作为中间层,负责采集现场设备的信息,然后向信息层发送数据。而MES模块可以直接从现场设备采集数据,节省数据采集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成本,达到生产现场与MES之间低成本简单连接并且实现无PC、无程序的环境。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不再需要编写数据通讯的PLC程序,只需通过简单的设置来实现与信息系统的连接,从而可以直接操作Oracle、SQL Server、Access等数据库。

2)可以减轻信息系统的负荷。可以通过MES接口模块进行数据监视,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将数据发送至信息系统。

3)用于正确获取或发送数据的缓冲功能,当传输的要求超过了系统或者网络的带宽,MES接口将信息缓存入内存。时间同步确保了信息系统数据的正确性。

4)可以获取访问异常时的日志。在与数据库连接的情况下发生了数据库访问异常时,数据库可将异常内容作为日志加以保留。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可以进行数据保护及异常分析。

5)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指示以及必要的双向通信。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启动登录在MES接口模块中的处理,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制造指示等。

6)兼容多种多样的数据库,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Oracle 9i Standard Edition、Oracle 10g Standard Edition、Microsoft SQL、Server 2000 Standard Edition、Access。

7)可以在无需考虑数据库表格的构成的情况下访问。在数据库的访问中,可以使用自由设计的数据库。

8)可以使用SNTP实现时间同步。通过与SNTP服务器用个人计算机进行通信,可以设置MES接口模块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CPU的时间,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时间同步。

9)可以设置读写数据库的触发条件(数值触发、时间和周期触发等),并包含计算功能。

2.2方案比较

本课题利用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并借助三菱电机相关产品而设计,由于三菱产品特性的多样性,可视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实现方案存在多种选择。下面将目前四种主要方案进行介绍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目前基于三菱PLC的数据采集、监测、工业控制方案总共有以下四种:

1)EcoWebServerII方案。该方案主要利用三菱电机推出的EcoWebServerII模块,该模块具备了数据采集、转换与存储等基本功能,另外还集成了一套节能管理支援数据收集软件。这套软件具备测量、输出、显示、保存、监测、通信等功能,其显示功能包括能耗数据实时值显示、能耗数据曲线图以及能耗数据对比曲线图等,很好地体现了三菱电机“可视化”节能的理念。该方案目前已被风洞中心采纳,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缺点:软件固化在设备中,无法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更改,灵活性较差。图表显示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对能耗的预测及提供能耗分析工具。需安装JAVA控件才可进行显示。历史数据存储在设备中,存储量小,无法实现长时间段的数据积累分析及预测。设备昂贵。修改时需用专门的配置软件,增加了成本。软件每年需要额外的费用。

优点:无需额外编程,仅需配置。无需考虑底层通讯的实现方法。

图3EcoWebServerII方案

2)EcoWebServerII扩展方案。该方案仍然采用EcoWebServerII模块,系统结构可分为四层,分别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服务器层和用户层。数据采集层仍利用三菱电机相应的电子测量仪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Q06HCPU将CC-Link总线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RS-485通讯模块传送至EcoWebserverII模块。优点:可以灵活的按需求配置软件的功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实现更加多样化。可以存储更大的数据量。为后期能耗模型的研究及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缺点:因为需要占用一定的服务器资源,相对方案一成本更高。且需要额外编程。

3)以太网模块方案。如图4所示,数据测量监控层与方案三相同,传输控制层采用一台Q系列PLC负责CC-Link网络的管理,并通过以太网模块(QJ71E71-100)将数据送到Web服务器,在管理监控层的Web服务器端软件分为服务器和浏览器两种。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项目管理,项目配置,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生成报表,监测数据等功能。当数据监测事件(比如能量用量超过上下限或者系统重启)发生时,系统发送邮件至SMTP服务器通知。

缺点:底层数据的收发及纠错机制完全需要在编程时进行考虑,编程难度及开发周期最大。底层的数据处理方式与之前的方案不兼容,如果需要以前的数据进行能耗分析需要加入额外的控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优点:数据吞吐量最大,可以通过缓存进行设计,数据采样时间配置更灵活,实时性更好,可以更好的实现控制功能,控制的实时性更好,硬件成本最低。

图5以太网模块方案

4)MES接口模块方案。如图6所示,系统仍然采用四层结构,数据测量监控层仍然采用三菱的电子测量仪模块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层由QCPU+CCLINK主站模块+MES模块组成,MES模块通过以太网与服务器相连,通过预先配置可实现将底层的数据实时更新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采集。在管理监测层,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项目管理,项目配置,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生成报表,监测数据等功能。当数据监测事件(比如能量用量超过上下限或者系统重启)发生时,系统发送邮件至SMTP服务器通知。此外,系统定期上传报表文件至FTP服务器。以太网内的用户可以通过IE浏览器进行数据、报表的查看及下载。

优点:编程时无需过多的考虑底层数据收发机制,只需将数据库中更新的数据定期进行转换,简化了开发过程。软件上既有方案三的灵活性,又较前两个方案成本更低。

缺点:需求开发人员熟悉MES接口模块,成本较高。

综上,方案四在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成本上较方案一、二有较明显的优势,且软件配置上更为灵活,扩展性强。方案三与方案四相比较,成本上方案三占优,但方案三代码量较大,且底层数据通讯方面需要考虑较多,需要有比较成熟与底层通讯相关的类库做支撑才可较好的实现需要的功能。且在继承性方面,方案四能更好的与现有的正在使用的方案兼容。在需求分析方面,方案四适合做数据监测,方案三较适合监测与控制共存的情况。本次开发的系统主要作用为数据的收集、查看及分析功能,对实时的控制要求不高,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四实现。

3结束语

该文首先对可视化能耗监测和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将系统分为五大块: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报警管理、报表管理和系统管理。然后介绍了三菱电机推出的MES接口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比较了当前基于CC-Link的四种典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最后,描述了可视化能耗监测和管理系统的程序结构。

参考文献:

[1]三菱多用电子测量仪ME96NSR[Z].三菱电机株式会社,2009.

[2]三菱电子测量仪ME96NSR型[Z].MITSHUBISHI ELECTRIC COMPANY.2008.

[3]三菱电机.Q系列串行口通讯模块用户参考手册:基础篇[Z].

[4] MES模块用户参考手册[Z].Mitsubishi Electric.

[5]刘甲,刘丽媗,赵霞,等.风洞能耗可视化监测平台[J].控制工程,2009,(S4).

第7篇

关键词:USBDSPPDIUSBD12图像传输接口设计

引言

USB接口(UniversalSerialBus)是一种通用的高速串行接口。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高速传输特性。USB1.1理论速度极限可以达到12Mb/s,USB2.0可达到480Mb/s。这样,它可以很好解决大数据量的数据在嵌入式系统与PC机之间的互传问题;同时,它支持热插拔,并且最多同时支持127个外设,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本次设计是在一个已有的DSP图像采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为它配接上一个USB1.1的接口,以达到DSP图像采集系统高速地将图像数据回传到PC机中的目的。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①在原有平台提供的接口基础上,加入一个低成本、高速度的USB接口;

②通过USB接口,实现PC机对DSP图像采集系统的操作与控制;

③实现图像数据在DSP摄像系统与PC机之间高速的双向传输。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本方案最主要的特点是成本低廉且传输速度高。

1硬件方案选择与设计

1.1方案选择

对于基于DSP平台的USB接口设计,经过综合考虑了几种方案之后决定,采用一个不带MCU内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成本非常低,一片PDIUSBD12的价格仅为20元),再加上简单的电路和时序调整电路。

这种芯片仅仅完成USB底层的数据链路级交换,并提供给本地微控制器一个并行的接口,但是它并不完成协议层的工作。协议层的工作需要对微控制器编程,控制USB接口芯片来实现USB协议。所以,开发难度相对来说大一些,要做的编程工作也多一点。但是这套方案的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直接用DSP作为微控制器,没有原单片机的瓶颈限制,所以可以实现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该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PDIUSBD12的并行接口时序较慢,只能达到2MB/s。这个速度相对于DSP来说比较低,而且有些地方不是简单地在程序中加入延时就可以调整,所以需要一个时序调整电路来完成它们之间的配合。

图2TMS320C2XX写时序

1.2PDIUSBD12芯片

PDIUSBD12芯片是由Philips公司推出的一种USB1.1接口芯片。它可以工作在5V或者3.3V的工作电压下;具有8位数据总线,且有完全自治的DMA传输操作。它还具有可控制的软件连接(SoftConnect)功能,可以保证在微控制器可靠完成初始化之后再连接上USB总线。另外,它还有一个LED驱动脚,可以外接LED来监测USB的枚举过程和数据传输过程。当USB接口枚举完成,并且成功配置以后,LED将会一直点亮;而在枚举过程以及USB数据通信过程中,LED只是有节奏地闪烁。

PDIUSBD12只占用微控制器的两个地址资源。也就是说,它只有一根地址线。其中一个地址用来向芯片中写命令,另外一个地址用来向燕片中写数据或者从芯片中读取数据。

PDIUSBD12一共有三组端点:端点0完成控制传输;端点1可以配置成中断传输;端点2是主要的数据传输端点。它有64B的缓冲区,如果加上它的双缓冲机制,就有128B的缓冲区;它可以配置成批量传输模式,或者同步传输模式。

总的来说,PDIUSBD12是一款性能优异,价格相对软低的USB接口芯片。

1.3时序芯片

为了降低成本、简化电路,本方案不使用DMA传输方式,而以TI公司的TMS320C2XX作为微控制器(使用20MHz晶振)。它的并口速度非常高,远远高于PDIUSBD12所要求的最高限制2MB/s。此处是硬件设计最关键的地方。

经过详细的时序分析发现,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在DSP固件设计的加入延时,或者设置DSP的WSGR寄存器来解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在硬件上加以解决。图2是DSP(TMS320C2XX)的写时序。

图3PDIUSBD12写时序

图2中,参数th(W-D)是指在WE信号变高(无效)以后,所写的数据将仍然保持有效的时间。这个值最小为3ns,最大为14ns,所以所写的数据在WE信号无效以后还会维持有效,大约3~14ns(实际的延时介于这两个值之间)。

图3是PDIUSBD12所要求的写时序。图中,参量tWDH是与DSP(TMS320C2XX)参量th(W-D)相对应的另外一个参量。这个参量反映了PDIUSBD12要求微控制器在向其中写数据时,所写的数据在WR信号无效之后,要继续保持有效的时间。这个参量最小值为10ns。也就是说,PDIUSBD12要求所写的数据最少要保持有效10ns(在WR无效之后)。

由此可以看出,DSP(TMS320C2XX)的写时序不能可靠地保证满足PDIUSBD12的要求,而且这个问题无法通过软件加延时的方法来解决,必须通过硬件来处理。经过分析对比,最后决定采用一个很简单但是后来事实证明非常有效的方法来调整它们之间的时序。那就是在DSP(TMS320C2XX)与PDIUSBD12的总线之间加一个双向缓冲器-74LS245。这个芯片可以在它们的时序之间引入一个延时。虽然这个延时并不可靠、但是由于DSP(TMS320C2XX)本身会在WR无效后,继续保持数据有效一段时间(前面已讲过),这要仅仅需要将延时适当延长一点就可以了。74LS245所造成的延时典型值为15ns,最小也为8ns。这样,加上原来DSP写时序的延时,就可以满足PDIUSBD12所要求的写时序了。

另外由于加入74LS245所造成的对其它接口时序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DSP(TMS320C2XX)的WSGR寄存器来消除,所以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事实上,后来制造好的电路也证明了这个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对其余时序上的配合,经过仔细的计算与核对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在硬件上,哂方案还采用了一片GAL(16V8)来实现对PDIUSBD12芯片的片选,以及实现对它的软件和手动复位。硬件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

2软件设计

2.1固件设计

由于采用的是不带MCU内核的USB接口芯片,所以关于USB1.1协议规范的实现都必须靠DSP(TMS320C2XX)控制PDIUSBD12芯片来完成。固件的主要设计任务是:在DSP(TMS320C2XX)的平台上编写程序,以完成USB1.1规范所要求的标准请求及用户根据产品需要自己定义的请求。

为了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本方案采用中断方式完成固件的编写;同时,为了保证程序的模块化及良好的可移植性,在设计中采用分层结构进行固件的编写,如图5所示。

最下层是硬件接口层,完成硬件上PDIUSBD12与DSP(TMS320C2XX)的对接。主要是DSP(TMS320C2XX)向PDIUSBD12中写入数据或者命令,以及从中读取数据。

中间层主要有两个模块,用来完成PDIUSBD12的命令接口和中断处理子程序。命令接口是指按照PDIUSBD12的命令格式,完成DSP对它的控制。它的基本命令格式是:DSP先向其中的命令地址写入某一条命令,接着从它的数据地址写入或者读出一系列的数据。中断处理子程序是判断中断的产生源,然后跳转到相应的处理子程序。这些子程序不做过多的处理,而仅仅是将命令数据读出然后置标志位,或者是将某些数据送出。

最上层是主循环程序,以及对于USB1.1标准协议请求(这些请求主要是在USB1.1协议规范的第九章中定义的)和用户自定义请求的处理程序。主循环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标志位。如果标志位被置位,则调用处理子程序,判断是标准请求还是用户自定义请求,然后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加以处理,完成请求。

这样分层的好处是:主循环程序在检查标志位以外的时间可以进行其它工作,提高固件的运行效率。

编程过程中,由于涉及了一些严格的接口时序配合问题,所以,整个固件的编写工作全部采用DSP(TMS320C2XX)的汇编语言;用的是CC2000编程开发工具。

2.2PC机软件的设计

PC机的驱动程序由Philips公司提供。然后,用VC++6.0,通过调用API函数,编写PC的应用程序。这样即可实现PC机对DSP(TMS320C2XX)摄像系统的摄像控制以及图像的传输。

主要使用的API函数是DeviceIOControl()、ReadFile()、WriteFile()。其中DeviceIOControl()用于PC(主机)向DSP图像采集系统发送请求;ReadFile()和WriteFile()分别用于从图像采集系统中读出数据以及向图像采集系统中写入数据。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由于USB接口是主-从方式的接口,它的一切传输过程都必须通过主机向外设发送请求后才可以开始,所以在使用ReadFile()、WriteFile()读写数据之前,必须先通过DeviceIOControl()向图像采集系统发送请求。

3结果及分析

第8篇

关键词:接口概念接口种类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接口概念

高速铁路建设通信系统的接口管理是各种矛盾产生的焦点,也是很多专业开通的前提,工程建设中往往在接接和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为了减少问题的发生,确保通信系统施工可靠有序衔接。接口管理工作就是为了确保全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协调和统一全线各相关专业间、部门间的关系和标准。本人结合福厦、向莆高铁通信系统接口工程管理实践出发,对通信系统与其它专业接口管理进行探讨。

接口在广义上说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织、计划或者设施安排相汇,并且可能发生冲突或者需协调的地方,一个接口至少与两方相关。通信系统接口是指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信息、防灾、土建等专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部分。

2.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与相关专业接口种类

2.1.通信系统与信号专业间接口

(一)与信号CTC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传输子系统在车站为信号CTC系统提供2M接口。界面为信号机房DDF模块(信号专业设)外线侧。

(二)与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传输子系统在车站为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提供2M接口。界面为信号机房DDF模块(信号专业设)外线侧。

(三)与信号列控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通信线路为信号列控系统在车站、信号中继站提供光纤,利用铁路两侧的光缆每侧提供6芯光纤,在通信机械室利用与短段光缆直接熔通的方式将干线光缆引至信号机房。界面为信号机房ODF模块(信号专业设)外线侧。

CTCS-3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RBC)根据列车占用情况及进路状态利用通信GSM-R系统向所管辖列车发出行车许可和列车控制信息。GSM-R系统交换机MSC的PRI接口与列控RBC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通信专业传输系统提供的通道实现。

(四)与信号其它系统接口种

通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对信号机房的环境量及空调设备进行监控,RTU、传感器、采集器及其连接线由通信提供。

2.2.通信系统与牵引供电专业间接口

(一)通信线路、传输系统为供电系统远动SCADA提供所需的光纤资源、专线传输通道,变电所SCADA设备通过FE接口与通信传输系统MSTP设备互联,接口位于通信机房传输设备的FE口处。

(二)低压供电系统为通信专业提供两路可靠的交流供电,引接至通信机房内电力交流配电箱(含B级防雷装置)。通信专业设备与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口位于通信机房的电力配电箱出线端。

2.3.通信系统与电力供电专业间接口

(一)与电力供电系统接口

电力供电系统为通信机房提供可靠的交流电源,其中为车站通信机房提供2路三相交流电源引入;为区间基站、信号中继站、牵引变电所亭等其他通信机房提供2路单相交流电源引入。

界面为通信系统设备与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口位于通信机房的电力配电箱(由电力供电专业设置,含一级防雷装置)出线端。直放站电力配电箱需具备2路切换功能。通信机房设置的电力配电箱供通信设备的回路不带漏电保护器。

(二)与电力供电电力SCADA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传输子系统在车站远动开关房、车站变配电所、南昌西动车所内为电力SCADA系统提供上传通道。

通信系统光缆线路在区间箱变、区间中继站电力远动开关房、隧道变配电所内为电力SCADA系统提供2芯单模光纤,FC接口。

接口界面:

1)车站、配电所:电力远动设备经RTU、路由器及交换机采用同轴电缆/网线引至通信机房DDF/RJ-45配线架的外线侧。

2)箱变:通信专业在箱变内设置ODF配线架,电力远动设备经RTU、路由器及交换机采用尾纤引至ODF配线架用户侧。

(三)与隧道内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1)隧道机电设备控制及照明监控由电力专业自行组网,RTU由光纤自行组环,然后引入就近通信机房内DDF配线架外侧。

2)通信传输子系统提供隧道内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区间至综合工区的点对点通道(2M或FE)。

3)隧道变配电所纳入远动控制,隧道通风由相应工区控制并可实现就地控制。

2.4.通信系统与信息专业间接口

(一)与旅服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数据网子系统在客运车站为旅客服务系统提供2个FE(单模O)接口。

传输接入系统、时间同步系统为旅客服务系统提供1个RS422时间同步接口。

界面为通信机房ODF、音频配线架的外线侧。

(二)与客票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传输子系统在客运车站为客票系统提供2M接口。界面为通信机房DDF配线架的外线侧。

(二)与办公网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数据网子系统在客运车站为OA系统提供2个FE(单模O)接口。界面通信机房ODF配线架的外线侧。

(三)与公安管理信息系统接口

传输系统在设有公安派出所所的车站为公安管理信息系统提供2M接口。接口界面为通信机房DDF配线架的外线侧。

(四)与综合布线系统接口

通信系统与车站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口界面在各客运站通信机房音频配线架的外线侧。

(五)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接口

视频监控系统与旅客服务系统视频监控终端的接口位于本系统各监控中心的以太网交换机端口(FE(e)/(o))上;旅客服务系统视频监控终端需通过各车站的视频服务器对各摄像头进行调看。

与客服系统摄像机的接口位于本系统在各车站设置的视频控制柜(包含交换机和编码器)上的视频端子排上。客服系统为通信系统设置的视频控制柜提供可靠的交流供电

2.5.通信系统与车辆专业间接口

通信系统在红外探测机房为THDS系统提供2个VF2/4接口,车辆专业为通信专业提供设备安装位置、可靠的电源、接地端子等。界面为红外探测机房通信设备的出线口。

2.6.通信系统与防灾专业间接口

通信系统在车站、区间基站为防灾监控系统提供2M(或FE)接口。界面为通信机房DDF或RJ45配线架的外线侧。

2.7.通信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间接口

通信系统统一利用综合接地进行接地,包括位于区间正线路肩、路堑、桥梁、隧道、车站、段所的所有通信系统设备。

2.8.通信系统与土建专业间接口

(一)与路基接口种类

路基为通信专业在线路两侧提供通信电缆槽,同时间隔一定距离或在特殊地段(如大中桥、隧道两端)设置光电缆手孔,在手孔处预埋过轨及引下护坡或引出路基钢管,以便通信光缆过轨及分支引出。

(二)与隧道接口种类

隧道专业为通信专业在隧道两侧提供通信电缆槽,同时长大隧道中间隔一定距离在大避车洞内底部设置余长电缆腔,设置光电缆接头/余留手孔,在手孔处预埋过轨、分支钢管,以便通信光缆过轨及分支引出。

(三)与桥梁接口种类

桥梁为本系统在桥两侧提供通信电缆槽,并间隔一定距离预留通信光缆上、下桥条件,长度大于2km的桥梁上需预留光缆接头、预留条件。

(四)与站场接口种类

车站范围内为通信专业站台和自站台端头至出站信号机在站场两侧设置站场通信电缆槽,并与区间及站台电缆槽相连。在特定位置设置光电缆手孔,在手孔处预留穿越站场的防护钢管及引出分支钢管,以便通信光缆过轨及分支引出。

(五)与房建、暖通接口种类

本线车站、段所、区间信息接入点等处设置通信机房,并满足抵抗百年不遇洪水水位要求;通信机房的环境、装修应满足相关的技术指标。

为避免光、电缆布线及通信设备安装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土建工程中应为通信系统预留沟槽管洞;在车站内提供满足通信系统建设要求的光缆进线、配线室。

各新建站站台由房建专业设置通信管道人(手)孔以及提供站台电缆槽道并引至通信机械室引入口处。

(六)与地质物探接口

地质物探专业为通信铁塔基础所在位置处进行地质钻探。

3.通信系统接口管理普遍存在问题

3.1土建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站前单位路基、桥梁的主体工程施工不能与沟槽管线的配套设施的施工同步进行,重主体轻附属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桥梁段光电缆槽道已建成,但没有进行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施工,导致光电缆仍不能敷设;路基段光电缆槽道已完工,但边坡槽道未砌筑,导致光电缆,存在安全隐患;站前施工的过轨管道不通,影响通信光电缆的过轨;铁塔基础施工因为征地问题不能顺利进行;通信机房由于房建由于无法按期交付无法安装等。站前施工工序严重制约站后施工进度,对站后工程施工周期产生较大影响。

3.2综合接地系统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的通知》(铁运[2011]144号)文规定,各类通信机房、铁塔等设施,当其距离贯通地线在20m范围以内时,须与贯通地线引接线等地位连接。站前单位实施的贯通地线施工进度往往不能满足站后使用时间要求,比如在准备引接时发现站前单位在电缆槽边上未及时设置接地端子,或者贯通地线性能指标不满足,对通信系统正常开通也造成较大影响。

3.3四电系统集成专业之间相互影响

虽然目前高铁基本上实行四电系统集成管理,但由于牵涉几个专业,实际也是由几个单位组成联合体参与施工,这样由于专业与专业之间大多是两家不同的施工单位在实施,因此往往会造成工作衔接不顺畅,推诿扯皮时有发生。比如电力专业由于送电滞后影响通信系统设备调试;通信系统无法按时给信号、电力及牵引供电专业及时提供业务通道调试;信号CTC组网方式改变引起通信施工图电路重新调整出图;调试过程中各专业之间配合不顺畅,故障处理不及时,相互推脱责任等,给整个工程建设及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时则影响项目的开通节点。

3.4专业接口分工施工界面划分不合理

四电接口设计对接口界面划分有时不是很合理,往往会导致系统的延时开通,造成建设单位需花费大量精力来协调,比如某条高铁牵引变电所、配电所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开闭所等室内外的视频监控施工界面设计划分为:前端设备由牵引供电(或者电力)专业来实施,通信系统只为各牵引变电所、配电所、AT所、分区所、开闭所等室内外的视频监控前端预留前端接入条件,通信视频监控系统与变电(电力)专业摄像机的接口位于通信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视频控制柜(包含交换机和编码器)的视频端子排上。同一个视频系统由于分几个专业在施工,有时涉及到采购几家视频厂家设备,有时造成各厂家间视频设备系统不兼容,接入困难;施工及调试过程中相关专业之间配合不顺,互相扯皮,往往会影响视频系统的开通时间,同时花费大量人力来协调,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3.5其它专业设计给通信设计所提接口需求不准确

随着我国铁路通信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它专业信息通道需求基本上离不开通信系统,一条线牵涉到设计院十几个专业,因此相关专业设计人员需及时给通信设计专册提业务需求(包括接口位置、类型、带宽、数量及协议等),有时铁道部更新了相关政策、规范,或者未征得路局相关处室、站段及集成商(或设备厂家)的意见导致了解不够就开始向通信设计提需求,通信设计施工图出来后,在实施过程中现场其它专业又进行较大修改,导致返工现象,影响工期。

4.通信系统与其它专业间接口管理措施

通信系统接口管理的实施过程必须采取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控制接口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好地做好通信系统与其它专业的接口衔接顺畅,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开通。为此,本人结合高铁施工经验制定了以下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措施。

4.1高度重视接口管理,制定相应管理规章制度。

高铁四电工程施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工期紧、受站前制约大,交叉作业必然,各参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站前单位、站后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建立完善的接口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接口工程的科学管理。

4.2 及时召开专题协调会,提高设计各专业间互提接口需求质量

设计是工程实施的前提,因此做好设计施工图的准确度和质量相关重要,避免日后返工。这就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在提需求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清楚接口类型、数量、带宽、协议及数量等具体需求,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或设计联络会),同时对设计接口方案进行研究讨论优化,使接口设计施工图更合理科学。配合设计把有关接口需求落实明确清楚,界面划分科学合理,以便设计及时提供准确的接口施工图。

4.3加强对接口设计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工作。

接口施工图出来后,为了让接口施工、监理参与人员正确认识通信系统接口工作,全面熟悉接口施工图,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对相关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交底。

4.4召集相关单位加强对接口知识的培训。

为了让所有参建单位更深的认识接口,优化接口施工方法,提供工效,建设单位应经常组织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进行接口知识培训。

4.5加强与土建工程相关参建单位间的沟通配合。

通信系统与土建工程接口管理牵涉多个专业,多家站前施工单位,为了把接口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各参建单位应加强沟通配合,比如站后单位要及时与站前单位、房建单位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有关电缆槽、贯通地线、机房等施工进展,密切跟进,科学安排,采取见缝插针,交叉施工,才能有效控制施工工期。

4.6重视四电系统集成专业间沟通配合。

四电系统集成牵涉几个专业,相互专业之间接口衔接内容较多,专业间合作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比如通信基站与信号中继站选址问题;通信设备调试用电时间;信号、电力及牵引供电、信息等专业要求通信系统提供通道时间;各专业接口故障处理协调配合等问题,因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应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做好接口配合工作,使各工序合理衔接。

4.7科学组织,解决工期与安全质量的矛盾

工期和安全质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道工序都与固定周期,任意压缩工期,不满足工序周期时间必定对安全质量管理造成巨大压力,埋下重大隐患;反之,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必定拖延工期。第一:切实掌握业主的总体安排,掌握站前施工进度,优化施工安排,为每道工序确定合理工期;第二:创造条件,见缝插针。根据站前工程进展,寻求我们作业平台,尽可能满足工序的作业周期。第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疲劳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得以控制。

4.8切实加强安全防护,做好成品保护措施。

高铁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条件不具备却要赶工、室内外施工相互交叉干扰,因此我们应按相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杜绝不穿防护福、不带安全帽、不设安全防护员等不良习惯,特别是要做光电缆外露、区间安装设备、隧道漏缆及机房设备防尘处理等成品保护要加强,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4.9接口管理纳入每季度的质量信誉评价。

为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接口工程管理,建议将施工单位的接口工程管理工作纳入建设单位每季度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信誉评价考核,对施工质量不合格,管理不规范的施工单位进行扣分,进一步促使施工单位重视接口工作,以保证接口施工质量。

4.10加大接口工作检查力度,强化现场监督。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管理部门,应积极不定期地组织相关接口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接口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现场监理要强化现场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接口问题应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同时为了全面掌握接口工程进展情况,收集信息,应加大检查力度和检查范围。

4.11定期召开接口例会。

为了加强通信接口工程的管理,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定期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四电接口工程例会,对四电接口施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节点和责任主体,使得接口工作得到推进。

5. 结束语

高铁通信系统与其它专业接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的接口管理体系,从细节抓起,加强沟通协调,做好了通信系统接口工作,才能保证接口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高铁验收标准。

参考文献:

[1]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道部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单片机系统高速数据通信EPP

前言

单片机系统中常常需要具备与PC机通信的功能,便于将单片机中的数据传送到PC机中用于统计分析处理;有时又需要将PC机中的数据装入单片机系统中,对单片机程序进行验证和调试。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串行通信,但传输速率太低,以9600bps计算,传输1MB至少需要10min(分钟)以上。并行通信克服了串行通信传输速率低的缺点。标准并行口SPP(StandardParallelPort)方式实现了由PC机向外设的单向传输,但实现PC机接收外设发送的数据则非常麻烦;而增强型并行口EPP(EnhancedParallelPort)协议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实现稳定的高速数据通信。

一、EPP接口协议介绍

EPP协议最初是由Intel、Xircom、Zenith三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于1994年在IEEE1284标准中。EPP协议有两个标准:EPP1.7和EPP1.9。与传统并行口Centronics标准利用软件实现握手不同,EPP接口协议通过硬件自动握手,能达到500KB/s~2MB/s的通信速率。

1.EPP引脚定义

EPP引脚定义如表1所列。

表1EPP接口引脚定义

引脚号SPP信号EPP信号方向说明

1StrobenWrite输出指示主机是向外设写(低电平)还是从外设读(高电平)

2~9Data0~7Data07输入/输出双向数据总线

10AckInterrupt输入下降沿向主机申请中断

11BusynWait输入低电平表示外设准备好传输数据,高电平表示数传输完成

12PaperOut/EndSpare输入空余线

13SelectSpare输入空余线

14AutofdnDStrb输出数据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15Error/FaultnDStrb输入空余线

16InitializeSpare输出初始化信号,低电平有效

17SelectedPrinternAStrb输出地址数据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18~25GroundGroundGND地线

2.EPP接口时序

EPP利用硬件自动握手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高速双向数据传输,软件只须对相应端口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

(1)EPP写操作时序如图1所示。

CPU实现向外设写数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程序对EPP数据寄存器执行写操作;

②nWrite置低;

③CPU将有效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

④nDStrb(nAStrb)变低(只要nWait为低);

⑤主机等待nWait变高,确认数据发送成功;

⑥主机等待nWait变高,确认数据发送成功;

⑦EPP写周期结束。

(2)EPP读操作时序如图2所示。

CPU实现从外设读数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程序对相应EPP端口寄存器执行读操作;

②nDStrb(nAStrb)置低(如果nWait为低);

③主机等待nWait为高,确认数据发送成功;

④主机从并行口引脚读取数据;

⑤nDStrb(nAStrb)置高;

⑥EPP读操作周期结束。

3.EPP端口寄存器

EPP接口除了保留SPP的3个端口寄存器以外,还新增了5个端口寄存器,如表2所列。

表2

地址端口名称方向

基地址+0SPP数据端口写

基地址+1EPP状态端口读

基地址+2EPP控制端口写

基地址+3EPP地址端口读/写

基地址+4EPP地址端口读/写

基地址+5EPP数据端口读/写

基地口+6未定义(32位传输)读/写

基地址+7未定义(32位传输)读/写

EPP状态端口寄存器

WAITINTRUSER1USER2USER3××TMOUT

WAIT:Wait状态位(1有效);

INTR:中断请求状态位(1有效);

USER1~USER3:用户自定义;

TMOUT:保留(EPP1.7)超时标志位(EPP1.9)。

EPP控制端口寄存器。

××DIRIRQENASTRBINITDSTRBWRITE

DIR:方向位(1输入,0输出);

IRQEN:中断使能位(1有效);

ASTRB:地址选通位(0有效);

INIT:初始化(1有效);

DSTRB:数据选通位(0有效);

WRITE:读/写状态位(0:写,1:读)。

读取接口状态和控制接口都只须对相应的端口寄存器进行操作。以初始化为例:

读操作初始化:outportb(port+2,0x24);

//port为SPP数据端口地址

写操作初始化:outportb(port+2,0x04);

//port+2为EPP控制端口地址

4.EPP1.7和EPP1.9

EPP接口最先有EPP1.7标准定义,由于硬件厂商的原因,EPP现有两个标准:EPP1.7和EPP1.9,可以在BIOS/设备/并行口(BIOS/PeripheralSetup/ParallelPortMode)方式中进行设置。两者有如下不同点:

(1)EPP状态端口寄存器的最低位bit0,在EPP1.9中定义为TMOUT。在EPP操作时序中,如果PC机数据(地址)选通信号变低后,且在10μs时间内,外设未能将nWait置为低,则TMOUT置为1,表示延时。

(2)EPP1.9标准中,只有当nWait为低时,才能开始一个操作周期;但在EPP1.7中,无论nWait状态如何,nAstrb(nDstrb)都会被置低,从而开始一个新的数据(地址)操作周期。

二、EPP接口传输数据的一个实例

在某单片机系统中,须要将单片机系统中数据存储器的大量数据传输到PC机中进行分析处理。EPP接口(采用EPP1.7标准)硬件电路及软件流程图如图3~图5所示。

GAL译码电路方程式为/O1=/I1*/I2*/I3*I4*/I5,EPP接口选通地址为2000H。当单片机执行如下指令:

MOVDPTR,#2000H

MOVX@DPTR,A

就将寄存器A中的数据锁存到数据总线上,便于PC机利用EPP接口进行读操作。

C语言例程:

#defineSPPDATA0x0378//定义各寄存器地址

#defineSPPSTAT0x0379

#defineSPPCNTL0x037A

#defineEPPADDR0x037B

#defineEPPDATA0x037C

#include<stdio.h>

FILE*fp;

Intdata;

Longi;

intk;

fp=fopen(filename,"wb");//打开要存储数据的文件

outportb(SPPCNTL,0x24);

//向控制端口发00100100代码,初始化为读操作模式for(i=0;i<524288;i++)

{

while(!((inportb(SPPSTAT))&0x80))

//查询是否发送完毕

{}

data=inportb(EPPDATA);//读数据

fputc(data,fp);//将数据存入文件

}

fclose(fp);//关闭文件

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为:

FLAG1BITP1.7;标志位

FLAG2BITP3.4

STADDEQU0000H;要传输数据段的起始地址

NUMEQUFFFFH;要传输数据端的字节个数

COMMUN:MOVDPTR,#STADD

COMM1:MOVXA,@DPTR

PUSHDPH

PUSHDPL

MOVDPTR,#EPP_CE

MOVX@DPTR,A

POPDPL

POPDPH

SETBFLAG1;将P1.7置高

CLRFLAG2;将P3.4置低

JBFLAG1,$;查询P1.7为低,即nDStrb为低,表示PC读操作已完成

SETBFLAG2;将P3.4置高

SETBFLAG1;将P1.7置高

INCDPTR

CJNENUM,COMM1;循环NUM次

RET

实际应用该接口电路,能实现1MB/s的传输速率,并且性能稳定可靠。

如果应用EPP1.9标准,硬件电路不用变动,软件中可以省略对nWait进行判断的环节,速率能接近2MB/s。

第10篇

    中国社科院在《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中预计,到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十年之后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过亿标志着中国进入汽车大国行列。这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体现,但同时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又使其快速增长饱受诟病。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污染低,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工程接口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轨道交通公司重视。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由前期工程、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工艺设备组成(见图1关键节点图)。接口管理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地铁建设整个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没有专门的合约、承包商、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人员来管理接口问题。相反,接口管理牵连所有合约、承包商等单位。简而言之“接口管理,人人有责”。

    图1关键节点图

    二、接口的分类

    根据《辞海》(2009年版)中的解释。接口指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接口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rface。又译作界面。在轨道交通行业中,接口/界面经常互用。本文统称为接口。接口并非轨道交通行业的专有名词。它最初源于工程技术领域。随后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由于人为因素的引入,接口概念被引入到管理领域。至今,接口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外延。其所要描述的状态也越来越抽象。

    国内外学者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接口分类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Pacitt,Gibb的分类:实体界面、组织界面和合同界面。而具体到轨道交通接口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接口按照参与方及其工作性质各类接口可分为职能管理接口、工程技术接口和合同接口三种类型。

    1)职能管理接口

    职能管理接口是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流程,包含相互约束关系以及各方的责任、权力、义务的确认等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参与方的职能管理接口包括:业主、运营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分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审查单位以及承包供货商等之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接口。业主、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和调试的各阶段中都将与上述单位或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对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沟通和处理。此类接口非常关键,对于整体工期的影响比较大。

    2)工程技术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技术接口涉及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等各阶段的工作,含土建与土建、土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系统、设备系统与运营模式等的工程技术接口。各专业在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阶段中的工程技术接口有信息接口、实体接口、连接接口等。设计接口确定各系统的接口任务,主要为信息接口、宏观管理各系统间的协调,定义技术接口关系。施工、安装、调试阶段为实体接口和连接接口。工程技术接口规定各系统之间应相互遵守共同的技术要求、条件、规则。工程技术接口是解决各类接口问题的基础。

    3)合同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有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承建、设备承包及图纸审查等合同。合同接口的管理主要是监督签约方权利和义务的执行。合同接口之间具有包容连接性、覆盖性,以防止存在矛盾和责任真空及重叠责任。

    除了上述接口的主要分类外,轨道交通工程接口还有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接口划分:①土建与土建的接口,②土建与设备的接口,③设备与设备的接口;按工程不同阶段划分:①功能需求阶段的接口,②设计阶段的接口,③工程策划阶段的接口,④施工、安装阶段的接口等;

    2)按接口范围划分:①内部接口,②外部接口。内部接口如工序搭接接口、连接接口(工作界面、施工缝)、几何关系接口、实体接口(土建为机电设备预埋管件、预留孔、洞、制作设备基础等)。外部接口指与城管规划、市政、土地、电力、环保、消防、水务等一系列支撑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的政府部门的接;

    3)按接口形式划分,可分为硬接口与软接口,所谓硬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硬件,属于空间、物理方面的接口关系;所谓软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数据转输、计算机软件等;还可分为物理接口与信息接口,物理接口表示设备或系统之间存在的机械、电气方面的直接连接。如:设备与电缆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与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设备安装对土建工程预留孔洞的要求等。信息接口是指设备之间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软件、通信规约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协调运作。如:整流器与整流变压器之间技术参数的匹配;电力监控与继电保护之间、电力监控与城市供电局电调之间的通信规约等;

    4)按时空划分,可分为时间接口和空间接口。空间接口以技术形成的工程接口问题为主,时间接口主要指节点工期、施工顺序、运输组织等涉及时间要求的工程接口。

    三、接口的特点

    工程接口问题对工期影响较大。通过接口管理,统一筹划各工序之间的施工安排,超前协调管理各接口方面的任务,使各参建单位责任明确,边界清楚。使多承包商交叉作业有序进行,从而确保工程总工期。

    (1)阶段性。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接口问题,同一个接口问题在不同建设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接口的技术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阶段给予落实或实施,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细化和量化,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2)复杂性。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之间存在大量的接口问题,并且接口界面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性较强,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3)不稳定性。尽管设计文件和各项合同在总体上对接口都有考虑,但由于客观条件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接口不稳定,发生变化。如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材料设备的型号或性能发生变化、局部工程的工期延误、设计中的疏漏以及在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要求等,如果处理失时或失当,不仅会给局部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要对接口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和事前控制。

    (4)对称性。同一项接口技术要求在两个相关联的系统接口说明表中都会出现,接口要求的内容相同,但接口要求的方向相反。

    (5)相似性。由许多相似的工点(车站、区间等)组成,技术接口在相类似的工点上,其接口要求内容是相似的,但具体的接口参数不一定相同。

    (6)与自动化程度的关联性。轨道交通工程的接口复杂程度与自动化程度相互关联,自动化程度越高,接口越多、越复杂。

    (7)不同参与者,接口管理的责任不同,对甲是外部接口,对乙则是内部接口。业主管理在满足工期、质量、投资的前提下,宜尽量把接口转移。

第11篇

【关键字】 过程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 接口 建设

现今信息应用已发展到生产运行指挥、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高级阶段,对信息数据的获取要求更全面、更及时、更方便。企业在开展生产业务的同时,也建设了包括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模拟仿真、诊断分析在内的其他大量企业管理系统。通常各系统之间互不通联,数据整合复杂度高、实施周期长、且系统运维难度和工作量大,导致了运维成本高和运维效率低下。数据采集接口的规范建设将改善企业数据管理模式,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数据利用效率,提升信息服务的价值。

一、数据采集接口架构

数据采集接口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集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的接口,是对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过程控制系统,如DCS、PLC、SCADA等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化的处理。数据采集接口主要实现采集、存储、三种功能,通过数据采集网关设备采集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于实时历史数据库中,同时把实时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为企业管理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采集接口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组件,还应包括专用网络、网络安全组件,以及数据采集接口运行管理组件。

数据采集接口通常由数据采集网关、应用数据库、数据接口(数据访问接口和数据应用接口)、安全防护设备(隔离网闸和防火墙)四部分构成,采集生产网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网将其存储于应用数据库中,以便于企业信息网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获取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二、 接口功能

过程控制系统通过数据访问接口传输给数据采集网关,且对外仅支持数据采集网关的数据采集要求;数据访问接口根据设置和设定的安全策略校核数据及服务请求,允许合法用户的访问,禁止非法用户的请求,是单向传输的。通常有多种从过程控制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如从控制系统服务器获取、从控制总线获取、从操作站/工程师站获取,或采用共享文件方式获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考虑控制系统安全、目标需要、数据采集复杂度等因素后作出选择。为了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化的处理,数据访问接口宜将过程控制系统的专有通信协议转换为标准协议,提供过程控制系统的数据访问功能。对新建的控制系统,应在其设计阶段就考虑数据采集网关,对于现有的控制系统,经综合分析、论证,必要时需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数据采集网关的主要功能是采集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并转发到应用数据库。它通过数据采集网关内置或二次应用开发的通信协议与过程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通信,实现过程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考虑现场环境与管理需求,用户可进行同步/异步、自动通知、订阅/等方式进行设置。数据采集网管是数据采集接口的主要设备之一,应支持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OPC等,支持轮询、逢变则报等数据采集规则和一定的数据缓存及补传能力。

应用数据库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归档、采集网关转发的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数据存储应该具备数据缓存、压缩、归档、备份、点数扩容等基本要求,数据吞吐量应满足理论数据吞吐量的2倍。

应用数据库与数据采集网关数据交互通常采用Modbus和OPC协议, 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可采用OPC、ODBC或OLE DB、WebService等数据访问服务或服务器自身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方式的数据访问服务等。

数据应用接口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并提供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的访问功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向数据应用接口进行注册申请,获取访问权限后才允许向数据应用接口进行单向访问,且应该只通过数据应用接口访问过程控制系统数据,不宜直接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连接访问。

三、网络架构及防护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的网络架构包括三层网络:生产网、数据采集网、企业信息网。 生产网内典型的控制系统由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安全仪表系统(SIS)及火灾报警和气体检测系统(F&G)三部分组成[1],每个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用于该系统的数据输出。数据访问接口搭建在各个系统的集成服务器端,而不需要直接连接到现场的控制器上。数据采集网包括数据采集网关、应用数据库、数据接口、安全防护设备四部分。其中应用数据库是由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数据库组成。企业信息网由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组成,这些系统需要访问过程控制系统数据时,需要向数据采集接口中的数据应用接口进行访问申请,一般不允许通过其他途径对过程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访问。

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的数据采集过程不影响生产网的正常运行、不破坏生产网的安全性,同时隔离与企业信息网的连接预防受到网络攻击,由连接生产网与数据采集接口的隔离网闸与连接数据采集接口与企业信息网的防火墙两部分组成。

安全隔离网闸通常布置在两个安全级别不同的两个网络之间,管理员可以从信任网络一方对安全隔离网闸进行管理。网闸基本原理是切断网络间的通用协议连接,将数据包分解重组为静态数据,对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确认后的数据安全流入内部单元,内部用户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数据[2]。本系统架构中隔离网闸主要隔离生产网与数据采集网,部署于这两个网络之间,实现数据采集网与生产网之间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只允许数据由生产网向数据采集接口单向无反馈传输,由于隔离网闸系统在外网与内网中间设有隔离交换单元,内外网与隔离交换单元通道不可能同时连通,保证了生产网的绝对隔离,从而保证了企业生产网的安全。

防火墙部署于数据采集接口与企业信息网之间,隔离数据采集网与企业信息网。它依照管理要求设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未经授权和安全认证,不允许其他任何设备、网络或系统接入数据采集网。保护数据采集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四、结束语

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的统一规范化建设为满足企业信息网对生产网的访问要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的访问要求奠定了基础,为深化生产信息数据的业务应用、为管理层掌握一线生产的实时情况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第12篇

总体设计管理

钢铁企业总体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八部分。红线管理红线管理是总体设计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体项目红线突破的问题以及红线范围模糊导致设计交叉、施工交叉等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红线管理,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明确单体项目用地红线定义、红线范围坐标、标高。单体项目用地红线是指经过甲方批准的总体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单体项目用地范围,单体项目内所有建构筑物、设备、建构筑物及其设备基础、管线及其管线附属设施等均在红线范围内。管理者应将单体项目用地红线图、用地红线定义及其设计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给相关设计单位及甲方。其次,单体项目用地红线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修改,如果必须修改,有关设计单位必须提出充分理由,并以书面形式报甲方及总体设计管理单位进行全面研究决定。当确定修改时,总体设计管理单位应将修改后的红线坐标及时提給甲方及各相关设计单位进行备案,并按调整后的红线进行设计。再者,对于近期和远期用地范围也应通过红线进行严格控制。最后,结合不同的设计分工范围来划定红线范围,避免设计交叉和施工交叉。接口管理接口管理可以说是总体设计管理中很重要也是工作量很大的一部分。按照不同功能分区将接口划分为厂内与厂外的接口、全厂项目与单体项目间的接口以及各单体项目间的接口。按照接口内容接口划分为原燃料接口、能源介质接口、铁路接口、道路接口等。如何有效地进行接口管理呢?首先,在施工图开展前总体设计管理单位应及时与甲方结合已经审批的《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中相关接口标准,尤其对能源介质名称、参数、接口位置、接口数量、接口处标高以及接口处计量方式等作详细说明。然后,制定统一的接口表格,便于接口资料的汇总、整理。最后,要配合甲方定期召开接口协调会,最终的接口必须是甲方及相关设计单位签字确定的。运输设施管理铁路特种物料铁路:重点核查铁水、钢渣、脱硫渣、铸余渣等高温液态物料的运输通道宽度、纵坡及安全间距;普通物料铁路:核查铁路建筑限界、铁路净空高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道路重点核查全厂主干道与单体项目道路接口数量、主干道预埋套管、主干道开挖、交通拥堵地段会车场地等。胶带机通廊重点核查胶带机通廊敷设路由及其与全厂架空管道竖向交叉问题。运输设备重点核查铁路、道路运输设备数量及其技术参数是否与批准的总体设计文件一致。其次核查全厂采制样设施、全厂计量设施的数量及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平面管理首先,核查由甲方提供的各单体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是否与总体设计文件一致,若不一致必须及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提给甲方及相关单体项目设计单位。其次,重点核查全厂施工生产基地、施工道路、大临设施、全厂性办公生活福利设施、全厂检化验设施、全厂维修设施、全厂性供配电设施、全厂性热力设施、全厂性燃气设施等平面位置是否合理。最后,核查单体项目间建构筑物与全厂性煤气、天然气、氧气管道、高压电缆以及高温液态物料等的安全距离。竖向管理首先,根据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全厂粗平土图》核查各单元场地竖向衔接是否合理、配合业主搞好土方调运和动态平衡工作,使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场地处理整体费用最低。其次,针对现场施工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向甲方提出经济可行的处理建议。会签管理为保证各单体项目对外接口的准确性,必须制定跨项目相互会签制度。资料管理资料管理是总体设计管理中很容易忽略的一点,但是资料管理对于总体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往来资料进行有序的归档整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电子版动态总图管理全厂电子版动态总图是总体设计管理的基础,该图必须及时反映各单体项目的最新总图,保持电子总图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为总体设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要想快速将各单体项目总图更新置换到全厂总图上,需要总体设计管理者制定详细的绘图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各设计单位。以上是总体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笔者将其分成了八部分,实际上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彼此密不可分的,所以一定要统筹管理,不能以点代面。以上管理内容都可在制定《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时编写进去,作为各设计单位设计的依据。

总体设计管理的实施步骤

总体设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就必须明确总体设计管理的职责、权限范围以及管理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其畅通有序地进行。根据总体设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可将总体设计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阶段总体设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施工图开展前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以规范、指导被管理对象。《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是传统的《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与总体设计管理技术的融合与统一。该规定针对总体设计管理的内容、方法、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等对传统《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的内容进行扩容补充,同时对总体设计管理输入的附图、附表等资料的内容、深度、格式等也进行规定。该阶段具体分三步走:首先,提出管理细则文件。施工图开展前将《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以文件形式提给各设计单位及甲方作为设计及管理依据。其次,接收设计文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各设计单位最新设计资料绘制全厂总体设计管理图纸。最后,提出总体设计管理文件。将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全厂竖向布置图、全厂主干道布置图、全厂综合管线图等全厂性动态电子版文件定期地提给甲方及各相关设计单位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适时控制、监督、管理阶段根据定期接收的设计文件,及时更新全厂总体设计管理图纸,以会签手段对文件和图纸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发终版图收尾阶段根据甲方提供的各单体项目终版施工图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和全厂综合管线图。

作者:李俊霞 甘清明 范新库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